<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范文

2023-08-07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范文第1篇

為促進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提高和改善農村小學生健康水平,國家決定從2012年春季學期啟動農村小學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我校學生營養早餐工程于2012年3月1日開展的;午餐工程于2012年5月28日開展的。自開展學生營養餐工程以來,我校非常重視學生營養餐管理工作。認真結合上級精神,認真工作,細心組織,努力做好各項工作?,F就基本作法簡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F有教職工10人, 在崗10人。在校學生總數為2012年3月---7月190人,2012年9月---2013年1月180人,2013年3月179人。

二、深入學習文件精神

深入學習文件精神,認真部署落實,我校組織召開了營養改善計劃專題會,組織學習文件精神,確定了以“改善學生營養狀況,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指導思想,成立了“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領導小組,制定了 “營養改善計劃”組織機構及職責、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方案、突發疾病應急預案等制度措施。明確責任人,落實工作職責及制度。各種表冊收繳歸檔,并不營養醫師王興國飲食營養科普講座

營養食療

食補

健康飲食

減肥保健

,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自此項工作開展至今無任何因產品質量導致的安全事故發生,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好評。

三、加大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了讓師生和家長明白“營養改善計劃”工作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懷著感恩的心態面對學習,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以優異成績報答祖國的深切關懷,我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活動。我校高度重視營養改善計劃工程工作,把這項惠民工程作實做好,把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孩子的深切關愛,對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重視支持和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決心送到廣大家長和學生心中。我們利用校園板報等宣傳陣地進行宣傳,再通過下發告家長書的形式,向家長宣傳營養改善計劃的有關精神。通過大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也教育學生做到珍惜每一粒糧食。

四、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落實職責,加強監督學校成立“營養改善計劃工程”領導小組,校長為第一責任人, “營養改善計劃工程”專人專管。制定“營養改善計劃工程”實施工作程序,明確職責,責任到人。要充分發揮食品衛生監督員的作用,做到操作規范、把關嚴格、監督到位的工作機制,建立食品出入庫登記制度和發放、儲存管理制度。配備專人進行具體工作,對每天供應的食品數量、食品質量、外觀品質、衛生情況等進行嚴格把關和監督,既不能缺斤短兩,更不準摻水供給。使“營 養改善計劃工程”不僅成為“營養工程”,還要成為放心工程和安全工程。

五、加大投入、保證安全

1、為了保證食品的新鮮衛生,學校做到“當日食品、當日食用”,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

2、做到了教室內保持清潔。教室避免陽光直射。防蠅、防塵、防鼠設施到位,做到了室內無蠅、無鼠、無有害昆蟲等。

六、建立檔案

建立檔案,實時監測,學校建立“營養改善計劃工程”檔案,將每學期學生人數分班登記造冊,實行動態管理,嚴禁虛報、漏報、瞞報。

七、用餐管理細心到位,做到萬無一失

1、班主任要經常性的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健康教育等工作,負責用餐期間的秩序,監管用餐的全過程,統一實行集體用餐和監督用餐,防止學生燙傷、留餐、棄餐等行為,一旦發現要嚴肅處理。

2、學生食用中,發現有變質、有異味情況時,教育學生立即停止食用,變質食物立即收回,并立即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若發生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確保學生及時治療,通知家長,確保學生安全,然后調查原因,落實責任,及時整改。

八、工作人員嚴格要求,按章操作

食堂工作人員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個人衛 、生習慣。不對著食品打噴嚏、咳嗽、不準隨地吐痰,不準亂丟廢棄物等,杜絕出現所有易污染食品的不衛生動作。確保讓每一位學生吃到放心、舒心的飯。

九、存在的困難

學生就餐沒有場所,只能在教室就餐,很不衛生。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范文第2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從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新疆建設兵團)(中部地區: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西部地區:青海、甘肅、陜西、寧夏、新疆、新疆建設兵團、西藏、內蒙古、云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各抽取1~3個縣,共50個縣作為重點監測縣。從50個重點監測縣每縣隨機抽取小學和初中各1所,再從各年級抽取1~2個班的學生,達到每個年級40名學生左右。在2013年9—11月,每個縣對360人采集血樣進行維生素D的檢測。共有10 760名學生納入分析,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別有5 448和5 312名,小學生和初中生分別有7 086和3 674名,中、西部地區學生分別有4 767和5 993名。研究對象的年齡為5~19歲,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平均年齡分別為(9.4±1.9)和(14.1±1.1)歲。

1.2 方法

由各個重點監測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采集學生空腹靜脈血5 m L,現場分離血清,(-70~-20)℃保存。委托專業檢測機構使用安捷倫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型號LC-MS/MS 6430)測定血清25(OH)D,包含25(OH)D3和25(OH)D2。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判定標準:血清25(OH)D<10μg/L為維生素D缺乏;血清25(OH)D≥10μg/L且<20μg/L為維生素D不足;血清25(OH)D≥20μg/L為正常[4]。

1.3 質量控制

由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以下簡稱“營養所”)組織50個重點監測縣疾控中心的實驗室人員進行血樣采集和保存方法的專題培訓。維生素D委托專業檢測機構統一測定,采用美國Sigma公司標準品,批內差異CV維生素D3為4.91%,維生素D2為7.75%;批間差異CV維生素D3為4.96%,維生素D2為9.78%。

1.4 統計分析

所有調查數據均采用統一編制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系統”進行錄入和上報,采用SAS 9.3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數據清理過程包括刪除測試數據、刪除不合理出生日期、刪除不合理上報年份,維生素D值高于>100μg/L設為缺失等。兩組組間均值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及多組組間率值比較、多組間兩兩比較均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維生素D水平

學生血清25(OH)D水平平均為(20.7±11.0)μg/L,其中男生高于女生(P<0.01),小學生高于初中生(P<0.01),中、西部學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維生素D缺乏/不足

學生維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別為12.3%和42.0%,合計為54.3%。其中維生素D缺乏率表現為女生高于男生;初中生高于小學生;中部地區高于西部地區(P值均<0.01)。維生素D不足率分性別、學段呈現出同樣的趨勢,但中部地區低于西部地區。見表1。

注:()內數字為檢出率/%。

3 討論

近年來一系列研究提示,維生素D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不僅作用于小腸、腎、骨等器官與組織,參與維持細胞內外的鈣濃度,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以及骨骼的形成,還作用于心臟、肌肉、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細胞代謝或分化的調節,與高血壓、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1,2,6]。因此,適宜的維生素D含量對維持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7,8]。25(OH)D3或25(OH)D2作為維生素D代謝中間產物,是反映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主要指標[1,2,3,7,8]。

參考多數國內外研究,本調查將血清25(OH)D<10μg/L作為維生素D缺乏的判定標準,低于此水平的兒童和成人更容易患有佝僂病、軟骨病,將25(OH)D<20μg/L作為維生素D不足的判定標準[9,10,11,12,13]。在“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中,340名3~12歲兒童的血樣分析結果顯示,有82.8%的兒童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血清25(OH)D<20μg/L][14]。本次調查發現,54.3%的中小學生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略低于上述研究。同時一系列的研究指出,血清25(OH)D水平受緯度、季節的影響較大,如亞洲地區在冬季和春季的血清25(OH)D水平較低,秋季較高[8,12]。本次調查在9—11月采血,為人體維生素D營養狀況較好的季節,可能是與“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相比維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較低的原因[14]。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地形多變,空氣污染、戶外活動時間、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兒童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5,8,15]。本次調查結果發現,初中生的維生素D缺乏率遠高于小學生,女生高于男生,國內相關研究也有類似發現[10,14,16]。造成此差別的原因是否與不同年齡段或性別生理特點有關,還是與初中生學習壓力較大或女生的戶外活動時間相對較少有關,仍有待深入研究。其次,我國多數貧困地區居民較少食用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魚油、奶油和奶酪等食物[14,17]。而充足的戶外活動是改善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主要途徑,通過膳食營養補充,促使膳食結構合理化是否會改善維生素D營養狀況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為逐步改善我國貧困農村兒童維生素D營養狀況,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效果,在加強學校供餐指導的同時,更要向學校和家長強調戶外活動對中小學生的重要性,并將初中生和女生作為重點關注人群,鼓勵他們進行充足的戶外活動,促進我國貧困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

摘要:目的 了解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簡稱“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學生維生素D營養狀況,為進一步改善我國貧困農村兒童營養健康狀況提供基礎數據。方法 從“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的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新疆建設兵團)的50個重點監測縣中,每縣隨機抽取小學和初中各2所,再從各年級抽取1~2個班的學生,每個年級抽取40名學生左右。2013年9—11月,共對10 760名5~19歲學生采集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LC-MS/MS)測定血清25(OH)D[含25(OH)D3和25(OH)D2]。結果 學生血清25(OH)D平均水平為(20.7±11.0)μg/L,維生素D缺乏率[25(OH)D<10μg/L]為12.3%,女生(14.3%)高于男生(10.2%)(χ~2=34.37,P<0.01),初中生(16.5%)高于小學生(10.0%)(χ~2=47.71,P<0.01)。維生素D不足率[25(OH)D為10~20μg/L]為42.0%,女生(44.8%)高于男生(39.2%)(χ~2=41.70,P<0.01),初中生(46.5%)高于小學生(39.6%)(χ~2=95.48,P<0.01)。結論 “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的農村中小學生維生素D營養狀況較差,應采取合理措施改善維生素的營養狀況。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范文第3篇

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安全管理

營養改善計劃免費營養餐的制作不能只注重效益,還要確保營養餐的數量和質量安全,強化安全管理。數量安全涉及資金使用,質量安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管理的原則應該是堅持“防患未然”,管理部門需要事先分析和研究各種不安全因素,對參與生產的人和物進行有效控制,并能通過技術、組織和管理上的有關手段,來消除安全隱患。

1. 營養改善計劃安全管理的意義

營養改善計劃要“把食品安全擺在首要位置”。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年齡低、自我保護意識弱、身體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而且,營養餐安全事故通常是群體性的,涉及成百上千的家庭,一旦發生,影響深遠,將對營養改善計劃的聲譽造成巨大損害。

資金安全也是營養改善計劃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如果操作不當,容易滋生腐敗,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營養餐資金如果沒有足額用到食品的制作,必然會導致營養餐份量減少、營養不足,甚至出現假冒偽劣食品,對食品安全威脅很大。

2. 營養改善計劃安全管理的有關措施

(1)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營養改善計劃的供餐模式主要有食堂供餐、企業供餐和家庭托餐等。部分地區認為企業成品供餐更安全,又好管理,其實是對食品安全的誤解。營養餐成品不僅要保證源包裝的食品安全,還要保證食品運送、存儲過程中的安全,破袋、超過保質期、霉變都是營養餐成品的安全隱患。而食堂供餐能保證食材新鮮,營養餐溫熱可口、營養充足,是保證食品安全最好的供餐模式。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暫行辦法》是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規定了食品采購、貯存、烹飪、留樣等環節的管理措施。食品采購是從源頭上對食品進行把關,大宗食品一般采取縣里招標和配送的形式,新鮮食材由學校自行采購;食品貯存應當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有些食品需要冷藏保鮮,注意及時清理、銷毀變質和過期的食品;食品烹飪時應燒熟煮透,嚴禁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留樣的時間為冷藏48小時,以便萬一發生中毒事件,能夠及時查明原因;食品分發應及時,注意餐具和用餐環境的消毒,并防止學生分發食品和吞咽食品時被燙傷。學校要定期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體格檢查,加強食品安全培訓,強調學校老師陪餐制度,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學校應該采取應急處理辦法。

(2)資金安全管理措施

從2014年11月起,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標準由3元/人/天提高到了4元/人/天,達到每生每年800元?!掇r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資金安排、撥付、使用、監督等作了詳細規定:中央財政每年9月按教育部核定的學生人數向省級財政撥付資金,然后由省級財政在25個工作日內撥付到縣級財政;補助資金實行專項管理,納入國庫,分帳核算,集中支付;營養餐補助資金應足額用于購買食品,不得用于水電煤氣費、勞務費、宣傳費、管理費、運輸費等,不得直接發放給學生,不準克扣、截留、擠占和挪用。各縣要加強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核準營養餐受益學生人數;資金落實到學校,要求學校有專(兼)職財會人員,加強食堂會計核算,并定期公布營養改善計劃資金使用明細帳目,接受學校膳食委員會或有關社會機構的監督。

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輿情管理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試點地區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注重輿情分析,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發生的焦點問題、重大事件,要及時正面回應,公布真相,避免造成被動局面。教育部下發的《全國學生營養辦關于切實解決好當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中五個突出問題的通知》,把“加強正面宣傳,及時處置突發事件,解決好輿論引導問題”作為五個突出問題中的一個,再次強調了營養改善計劃中輿情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 營養改善計劃的輿情狀況

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是各地營養餐輿情事件集中爆發的時期,鎮雄縣、織金縣、洛寧縣、石門縣、大通縣等地先后發生營養餐中毒事件,那坡縣、鳳凰縣等地營養餐資金被克扣等,瞬間將營養改善計劃推到全國輿情的頂端。以鳳凰縣營養餐嚴重縮水事件為例,據美亞輿情網監測統計,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7日,該事件的網絡信息總計3259條,其中新聞1665篇,微博631條,論壇560篇,博客35篇[1]。2013年6月之后,全國性的惡劣輿情事件大幅減少,媒體關注較多的主要有2014年7月滕縣營養餐問題招標事件。

2. 營養改善計劃的輿情焦點

全國多地爆發出來的營養餐食物中毒事件及營養餐資金被侵奪事件,使部分群眾對地方政府的政策執行能力產生懷疑,營養改善計劃的公共話題由政策的宏觀面轉向執行的微觀面。營養改善計劃的輿情焦點集中在:營養餐食品和資金安全中的漏洞;政府瀆職和政策執行力危機;輿情當事人的安全保障;營養餐事件處理結果的暗箱操作;營養餐制度建設。

3. 政府應對營養餐輿情事件的管理措施

(1)輿情監測

輿情監測是對公眾的言論和觀點進行監視和預測的行為?;ヂ摼W時代,公眾的議論和觀點經常在網絡上發布,因此,輿情監測的重點是要加強網絡上的輿論監測。有些地方政府處理營養改善計劃輿情事件時,沒有做好輿情監測工作,導致信息不全面、發現不及時、分析不準確,為輿情管控留下隱患。2012年10月30日,鳳凰縣支教教師梁栩曄在新浪網上發布一條微博,指責營養餐嚴重縮水,侵犯了學生利益,微博迅速被轉發5141次,評論1007條。輿情已經達到一定的強度,但當地政府毫不知情,沒有任何應對措施。11月20日,梁老師再發微博,稱“兩天的營養餐都未送達,山區的孩子們餓肚子”。25日,全國各大媒體迅速跟進報道,網民言論紛紛,輿情達到危機程度。第二天,鳳凰縣教育局才出面表態,努力平息輿情。從輿情形成到政府表態,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政府錯過了管控輿情的最佳時機,最后被媒體批評,政府形象嚴重受損。

(2)輿情管控

如何平息輿情或引導輿情走向是考察政府輿情管控能力的重要表現,從多起營養餐輿情事件的處理經過來看,許多地方政府對輿情的管控能力較弱,無力引導輿情走向,只能任由輿情非理性發展。

2012年3月29日,貴州省織金縣發生營養餐中毒事件,政府最后得出結論,排除了人為責任事故,認為疑似中毒事件的原因為學生群體性心因性反應。2014年10月11日,江西省石城縣發生營養餐中毒事件,政府調查的結論與織金縣如出一轍,是天氣變化導致的身體不適及學生群體性心因性反應。兩起調查結論不僅沒有平息輿情,反而讓輿情再起波瀾,網民質疑心因性反應怎么會導致大面積的學生頭暈、嘔吐、腹瀉甚至昏倒等癥狀。遺憾的是,織金縣和石城縣在公布調查結論后,都沒有作進一步解釋,對網民的質疑置若罔聞。

輿情管控的目的不是壓制輿情,面對輿情危機,政府應以人為本,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明確權責,及時處理。對群眾的疑問政府應選擇易于接受的措辭,反復耐心地解答。輿情管控得當,政府才可以把“?!弊優椤皺C”,得到群眾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教育管理

營養改善計劃不僅僅是學校的一項日常工作,而且是學校唾手可得的教學資源,學校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做好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在學生營養餐的制作、食用、清理等環節對學生強化營養教育、勞動教育、感恩教育、養成教育等。

1. 營養和養成教育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之后,農村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但與此不協調的是,根據有關調查發現,學生的營養知識并沒有明顯提高,挑食偏食、不吃早餐、愛喝碳酸飲料等行為依然普遍[2],這種情況恐怕和學校疏于進行營養教育密切相關。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營養知識和飲食行為養成,極有可能重返頭暈、貧血、消瘦、體弱等亞健康狀態,而且導致亞健康的原因可能并非貧困。

農村學校要加強學生的營養和養成教育,必須落實每兩周1課時的健康教育課,此外還可以利用營養改善計劃這一教學資源,采取“寓教于餐”的形式。比如老師帶領學生到食堂去參觀,現場講解食物制作過程中營養搭配和營養流失的有關知識;學校食堂推出“自助餐”,讓學生自己選擇飯菜的數量和種類,學會營養均衡;在用餐時間,老師要強調用餐禮儀和用餐習慣,讓學生互相檢查是否有挑食偏食、吞咽過快等毛病;對個別有厭食癥、食物不耐受癥或盲目減肥的學生,學校要安排營養老師進行專門指導;學校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避免學生在學校形成的良好飲食習慣到了家里又變了樣。

2. 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勵志品質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許多學校重“智”輕“勞”現象比較嚴重,造成學生歧視體力勞動,實際的勞動技能也非常低下。因為體驗不到勞動的艱辛和幸福,一些學生不愛惜勞動成果,營養餐隨意浪費現象非常普遍。

2015年7月,教育部強調用3~5年時間,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營養改善計劃中的營養餐是一項很好的勞動教育資源,在制作、食用、清理等整個過程都可以進行勞動教育。在營養餐制作階段,老師可以組識學生定期到廚房參加簡單的勞動,如挑水、劈柴、燒火、揀菜、洗菜、切菜、烹飪等,先觀摩學習再親自動手;在營養餐食用階段,可以安排全班同學輪流值日,值日生負責把全班同學的飯菜和餐具從食堂端到教室,然后分發給大家,并監督同學不能浪費;在餐后清理階段,要求值日生整理餐具、清理垃圾,幫助食堂做好清潔工作等。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學校適度開展勤工儉學,補充食品原料供應?!庇袟l件的農村中小學可以建立蔬菜或家禽基地,學生在老師或農戶的指導下種植蔬菜、養殖家禽,開展集體勞動、分組勞動競賽或蔬菜、家禽認養活動等。勞動教育的核心是要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紤]到中小學生沒有勞動經驗,而且活潑好動,在學生勞動的時候,老師應該精心組織、親臨指導,防止出現安全意外。

3. 感恩教育

感恩是個人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予的恩惠和幫助由衷認可,并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行為。有些享受了免費營養餐的學生對國家給予的幫助缺乏感恩意識,他們認為營養改善計劃不是專門為自己一個人努力付出的,沒必要特別去感激國家。事實上,由于缺少感恩教育,有許多學生對他人的關愛和幫助比較淡漠,缺乏正向感恩體驗,平時對社會抱怨多,施恩和報恩行為少。

學??梢岳脿I養改善計劃及“兩免一補”政策,在食堂、教室、寢室等對學生現場演示教育;班主任可以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以講故事、演講、辯論、唱歌、小品等形式宣揚感恩品質。感恩教育的關鍵是要在學校創設人文關懷的氛圍,避免單一說教,教育形式多樣化、教育內容生活化,必須讓學生明白要感恩什么、為什么感恩和怎樣感恩。

參考文獻

[1]美亞輿情網.湖南“營養餐”缺斤短兩事件分析[EB/OL].http://www.myyq.com.cn/reportview.action?id=824&top Menu Id=report,2012-11-28.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范文第4篇

1 對象與方法

1. 1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河南省周口市2個貧困縣,每個縣抽取4所學校( 中、小學各2所) ,以班級為單位抽取小學四 ~ 六年級和中學七 ~九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實際發放問卷1 775份,收回有效問卷1 680份,有效率為94. 6% 。其中小學生762名,初中生918名;男生894名,女生786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1 a后發放問卷2 233份,收回有效問卷2 122份,有效率為95. 0% 。其中小學生1 068名,初中生1 054名; 男生1 126名,女生996名。

1. 2方法營養KAP調查問卷是依據中小學生營養教育手冊[2]自行設計,經過預調查后修改而成,內容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營養知識及其來源途徑、營養態度、飲食行為等。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前和1 a后各進行一次問卷調查,調查時間分別為2013年4月和2014年4月。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期間,學校沒有對中小學生進行其他營養健康教育和健康行為干預。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培訓,統一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由教師組織,經調查員詳細講解,統一填寫問卷,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厥諉柧頃r調查員及時檢查問卷的應答情況,發現遺漏和錯誤及時補答。質控員對每個調查點的問卷按5% 的比例抽查。

單項知識知曉率 = 正確回答某項知識的人數 /回答某項知識的總人數×100%

總知曉率 = 正確回答知識的總人題數 /全部應答題的總人題數×100%

營養態度正確率和營養行為形成率計算方法和知曉率計算方法相同。

1. 3統計學分析采用EpiD ata 3. 1進行數據錄入,使用SPSS 12. 0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 = 0. 05。

2 結果

2. 1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中小學生營養KAP總體情況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該地中小學生的營養知識知曉率為45. 7%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1 a后提高到51. 0% ; 其中初中生的營養知識知曉率由實施前的53. 1% 提高到1 a后的60. 0% ,小學生由實施前的36. 8% 提高到1 a后的42. 1% ,實施前后的知曉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χ2值分別為5 612. 16,166. 15,86. 01,P值均 < 0. 05) ; 中小學生的營養態度正確率由營養改善計 劃實施前 的86. 9% 提高到1 a后的89. 0% ,其中初中生由實施前的88. 5% 提高到1 a后的90. 8% ,小學生的由實施前的84. 9% 提高到1 a后的87. 2% ,實施前后的正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χ2值分別為449. 48,35. 73,24. 08,P值均 < 0. 05) ;該地中小學生的營養行為形成率由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的47. 3% 提高到1 a后的58. 6% ,其中初中生由實施前的42. 9% 提高到1 a后的55. 8% ,小學生由實施前的52. 6% 提高到1 a后的61. 3% ,實施前后的形成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χ2值分別為186. 08,198.99,82. 16,P值均 < 0. 05) 。

2. 2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中小學生營養知識知曉率比較小學生除對“蛋奶類富含鈣”知曉率干預實施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各項知曉率實施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 0. 05) ; 中學生除對“雞蛋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蛋奶類是富含鈣的食物”的知曉率實施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各項知曉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 0. 05) 。見表1。

注: ( ) 內數字為知曉率 /% ;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比較,* P < 0. 05。

2. 3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中小學生營養態度正確率比較小學生除“三餐有必要定時定量”的態度正確率實施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 P > 0. 05) ,其余各項實施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 0. 05) 。初中生除對“三餐有必要定時定量”和“科學配餐對兒童生長發育重要”的正確率實施前后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外( P值均 > 0. 05) ,其余各項實施前后的正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 0. 05) 。見表2。

注: ( ) 內數字為持有率 /% ;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比較,* P < 0. 05。

2. 4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中小學生營養行為形成率比較小學生各營養行為實施前后的形成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 0. 05) 。初中生除“經??词澄锱淞媳怼钡男纬陕什町悷o統計學意義外 ( P >0. 05) ,其余各項實施前后的形成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值均 < 0. 05) 。見表3。

注: ( ) 內數字為形成率 /% ;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比較,* P < 0. 05。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使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的營養知識知曉率由45. 7% 升至51. 0% ,營養態度正確率由86. 9% 升至89. 0% ,營養行為形成率由47. 3% 升至58. 6% ,說明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對中小學生的營養KAP都產生了較好的影響。但該地區中小學生的營養知識知曉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一些營養知識知曉率干預后呈現不升反降的狀態,與國內其他城市的調查結果一致[3,4,5,6],提示單純以供應營養餐方式的營養改善計劃可能存在某些缺陷,應配合有計劃的營養知識健康教育,如通過開展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07)[7]為基本內容的膳食營養健康教育,幫助中小學生全面學習掌握膳食營養知識,以保證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效果。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該地區中小學生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后均具有良好的營養態度,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8,9,10]。營養態度直接影響人們的飲食行為,從而影響其健康狀況[9]。盡管該地中小學生的營養態度良好,但是其營養行為形成率在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后僅為58. 6% ,一些健康營養行為的發生率也呈現出不升反降的態勢。提示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同時,應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幫助中小學生培養健康的營養行為。

總之,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有助于提高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的營養知識、態度、行為( KAP) 水平,但這種單純供應營養餐方式的營養改善計劃存在一定缺陷。建議今后國家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時,應配合有計劃的營養知識健康教育和積極有效的營養行為干預措施,以更好地提高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營養改善計劃對河南省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KAP)的影響,為今后更好地推行營養改善計劃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周口市2個貧困縣,每縣抽取4所(小學、初中各2所)學校,以班級為單位抽取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營養膳食補助方式實施為期1 a的營養改善計劃,于計劃實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進行1次營養KAP問卷調查。結果 中小學生營養知識知曉率由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 612.16,P<0.05);中小學生的營養態度正確率由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9.48,P<0.05);中小學生的營養行為形成率由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6.68,P<0.05)。結論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有助于提高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的營養KAP水平,但單純供應營養餐的營養改善計劃存在一定缺陷。應配合營養知識健康教育和營養行為干預措施,更好地提高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的健康水平。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范文第5篇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決定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 提高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水平, 會議決定從2011秋季學期起, 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一) 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展試點, 中央財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試點范圍包括680個縣 (市) 、約2600萬在校生。 (二) 鼓勵各地以貧困地區、民族和邊疆地區、革命老區等為重點, 因地制宜開展營養改善試點。中央財政給予獎補。 (三) 統籌農村中小學校舍改造, 將學生食堂列為重點建設內容, 切實改善學生就餐條件。 (四) 將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每生每天提高1元, 達到小學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中央財政按一定比例獎補。會議強調, 要加強學生食堂管理, 嚴格食品供應準入, 確保食品安全。制定中小學食堂供餐規范, 明確數量、質量和操作標準。建立專家工作組, 加強學校營養指導。補助資金嚴格用于為學生提供食品, 嚴禁直接發放給學生和家長, 嚴防虛報冒領。全面公開學校食堂和學生營養經費賬目及配餐標準, 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上一篇:院系學生工作總結下一篇:學生減負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