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實踐社會論文范文

2023-04-06

實踐社會論文范文第1篇

職業學校會計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是培養初級會計實務人員。通過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熟練的處理各項基本的經濟業務,為畢業后從事實際會計工作打下良好的會計理論和操作基礎。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性學科,適用面很廣,學生畢業后分布到各行各業。因此會計專業在社會上一直很熱,普通高校幾乎均開設了會計專業,在這種情況下職業學校的會計教育教學應如何定位?與普通高校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手段上有何區別?怎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大做強會計專業、全面提高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競爭力?是擺在每一位職業學校會計教師面前的課題,也是每一位從事會計教學的老師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目前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的要求

在會計教學計劃課時安排中,職業學校往往是根據教育部規定的教學計劃的要求安排會計理論的教學,忽視實踐教學活動安排。會計實踐往往在最后一個學期安排1~2個月的集中實習。由于課時緊、實習內容多,學生在規定時間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全部實習內容;有的學校干脆把學生“放羊”到社會上,自行聯系實習單位,名義上是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際上很多學生因不能聯系到實習單位而無法進行實習,最后只能找個假單位、蓋個假公章了事;有部分學生雖然聯系到實習單位,但由于沒有非常硬的關系而無法接觸到真正的會計業務處理,只能是走馬觀花似地看一看,根本達不到會計實習的目的。

2.缺乏必要的課程實踐環節

會計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會計理論教學如此,會計實踐活動也應如此。會計專業課程在理論課結束后,缺少為鞏固會計理論知識而進行的課程實踐環節,使學生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無法與會計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興趣,也加大了集中實踐活動的難度,學生往往學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動手能力較差。

3.會計模擬實驗室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各職業學校均按照職業教育的要求,基本上設置了會計模擬實驗室。但實際教學中往往利用率過低,主要原因是設備配置不全、實驗教材落后、實踐指導教師缺乏或知識單一等,無法真正發揮會計模擬實驗室的作用。

4.缺乏雙師型教師

職業學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專業教師往往只有會計理論知識,缺少一定的會計實踐經驗;有的指導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由于只熟悉某一行業或某一崗位的會計工作,不能滿足實踐環節的要求;有的教師雖然具有會計師資格證書,但也只是具備資格而已。

5.忽視會計案例教學

長期以來,職業學校的會計教學普遍采用“填鴨式”教學,忽視會計案例教學。一方面是會計學教師對案例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另一方面是有的教師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進行案例教學,缺少教學創新。

二、提高教學社會實踐性的幾點建議

1.推廣會計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面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與傳統教學方式而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學方法。會計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學習的“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只有將其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學好。會計案例教學無疑是理論和實踐性的契合點。會計案例教學法既注重會計理論教學環節,更注重實驗教學環節,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具有“實戰”的經歷,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決策,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是一種比較好的啟發式教育方法。

2.加強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改善培養條件

要注重教師的職業培訓,建立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識結構和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隊伍。積極選騁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人員指導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活動。加強會計案例教學和會計多媒體教學的場所建設,改善實驗設備條件;加強實驗教材的編寫工作,以適應職業教育各階段的會計模擬實驗的需要;加強會計課件、案例庫的建設;積極進行會計電算化所需計算機及相關軟件等教學設施建設。在社會上不同行業的會計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或申請會計業務代辦,為學生提供良好專業教育實踐基地。

3.增加課程實踐環節模擬實驗。為學生畢業前的綜合實習打下良好基礎

職業學校應根據會計專業的特點,充分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計劃和課時安排,增加《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的模擬實習,將會計理論和會計實驗交叉進行教學,避免了“滿堂灌”和枯燥的理論講解,激發了學生學習會計知識興趣。交叉教學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鞏固了會計理論教學,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4.開展行業會計知識和新會計制度講座,完善學生專業知識結構

按照教學計劃的安排,學生在校期間會計專業課的學習,只能接觸到有關工業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處理業務。除了工業企業,實際生活中還有商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飲食服務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等,它們在賬戶的設置、會計處理都有別于工業企業,學生通過自學不宜掌握,在教學上由于計劃、課時等限制又不便單獨排課,建議采用講座的形式,講清其他行業與工業企業在賬戶的設置、會計處理上的不同之處,完善學生的會計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教師應及時了解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積極參加新會計制度培訓,更新知識;學校應根據會計制度的改革情況,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訓師資隊伍,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同時組織骨干教師進行新會計制度講座,使學生及時了解新會計制度的具體內容,學以致用,跟上會計改革的步伐。

實踐社會論文范文第2篇

核心素養是與人的認知及成長密切相關的基本素養。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強化也是一個核心目標,而社會實踐活動則是強化學生各方面素養的教學手段。因此,筆者在本文將集中展開分析,確保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得以體現。

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

1.社會調查類活動。

社會調查類活動是調查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開展此類活動的目的是引起學生對當前社會各類政治現象以及社會大環境的關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時代趨勢設計教學內容。例如,以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生活的影響進行分析,或中學生網絡消費現狀等。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廣泛收集資料,展開全面交流,在引導學生展開探索與討論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要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

2.生活體驗式活動。

開展體驗式實踐活動的主要目標在于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表達在參與過程中的真實感受。例如,組織學生參與廠區、田間、社區等勞動服務,或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或偏遠地區貧困家庭進行慰問,或做義工等。除此之外,為了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踏青、遠足等有益身心的活動。要通過對學生體驗的強化,讓學生的觀念產生轉變,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應注意的問題

1.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的規劃與落實。

在高中階段,教師與學生同樣面臨著高考這一重要關口,雙方都將精力集中在幾個主要科目上。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在開展實踐教學時,有些教師、家長或學生往往心不在焉。因此,教師必須認識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面臨著高考這一人生重要節點,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包括多方面綜合素養。而社會實踐活動,則是優化學生身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因此,學校與教師要意識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為社會實踐活動爭取空間,保證社會實踐活動時間不被侵占。學生也應當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活動,不可忽視身心發展的需求,這是達成社會實踐目標的前提條件。

2.尊重學生發展,提出不同要求。

以人為本是各個階段、各個科目教學的基本原則。所謂教育,并不是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而是雙方互動的、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要更加有效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就必須明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需求。同時,要注重在活動過程中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可以依照學生不同發展方向提出不同的要求。其一是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活動,如校內外勞動、遠足,以及值周活動等。其二是可以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問卷調查、人物專訪、專題調查、義工活動等。學生可依照自身興趣、愛好去選擇項目。

3.因人而異,針對性開展社會實踐。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身的個性、喜好與習慣。因此,教師在規劃與實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必須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例如,針對班級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為班級管理提出建議。此外,必須深入挖掘當地乃至校內的活動素材,收集校內的好人好事,或針對部分問題在當地開展問卷調查,課題可供學生自主選擇。這樣的活動,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更加密切。學生在實際參與時,也能夠找到自身關注的課題,找到感興趣的點。除此之外,還要針對學生的需求展開進一步調查,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政治話題,或是網絡上熱議的政治事件。教師在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進行評價時,必須秉持客觀的原則與學生進行討論,允許學生發表自身的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與教師的溝通加深了解。

高中階段的政治學科教學,對于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素養強化都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在高中這一重要階段,學生的思想變動大,壓力大,教師開展政治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的主要途徑。

實踐社會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首先對大學生的特點進行了探討,接著指出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必要性,進而指出暑期社會實踐的功能,繼而指出目前的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以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有一點的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對策分析

社會實踐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環節。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種以實踐的方式實現高等學校教育目標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以了解社會,增長知識技能、養成正確的社會意識和人生觀的活動過程。[1]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高等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它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共同完成高校人才培養任務,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一、大學生的特點

當代的大學生大多是在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在家中又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一代的大學生有著非常獨特的人格心理,他們的獨立性非常強,而且當代的大學生知識結構新、知識豐富、理解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強,但他們也有幾個通病,就是不善于與人交往的,不善于與人合作共事,還有那就是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差。同時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富有朝氣,又很有可塑性,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尚未確定,思想也沒有完全成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要求大學生參加更多地社會實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必要性

新世紀的大學生肩負著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建設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我們青年大學生。高校一個是培養人才的場所,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新時代的要求和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綜合教育,使廣大大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成為對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

(一)自身的因素

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一代,他們的總體素質是好的,但由于改革開放特殊的社會環境、教育的缺陷、自身的原因等因素,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處,有的大學生自理能力很差,幾乎不會照顧好自己,更不用說照顧去照顧別人了。改革開放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使很大一部分青年大學生的腦海里根本就沒有物質匱乏的影子,怎么會有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觀念呢?還有就是有的大學生心理素質特別差,生活上和學習遇到一些小小的問題就不知所措了,更有甚者采取比較消極的措施,逃課、輕生都時有發生。

(二)社會因素

“學以致用,貴在實踐”,當今是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期,也正處于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之下,世界風云變幻,市場瞬息萬變,當今的大學生已不能像封建社會的讀書人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大學生必須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正因為大學生自身的因素和社會的因素,呼喚著大學生要更多的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到西部去,到落后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去實踐,與工農打成一片,在實踐中增長自己的見識,增長自己的才干,在實踐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三、社會實踐的功能

(1)社會實踐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當代青少年大學生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使命,這就需要廣大的青年大學生胸懷祖國,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他們深入到基層中去,深入到生產第一線,了解人們的疾苦,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增強他們為祖國、為人民獻身的精神。(2)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接感受,從直接經驗中上升為理性認識,進而可以自覺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事實上,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果,大學生也是直接的受益者之一。但在和平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學生對此體會不深,不知道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通過參加社會實踐補上這一課,不僅能夠提高對黨的方針、政策的認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3)社會實踐可以培養廣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4)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與問題

(一)社會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

隨著社會實踐的深入發展,許多高校已經把社會實踐納入到學校的整體規劃中,不斷擴大社會實踐的領域、規模、水平。當前,暑期社會實踐大多是由高校的團委組織進行的,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愿報名參加,從整體來看,由高校團委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規模還是比較小的,大多高校也不怎么重視,學校撥給暑期社會實踐的經費較少,高校教師參與指導的規模和水平都不是很高,學生就得不到專業的指導,正因為高校的重視不夠,所以難以使暑期社會實踐成為一項有組織、要要求、有考核、有獎勵的實踐教學活動,規范化和和制度化建設嚴重不足。

(二)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創新不夠

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也應該是如此??墒钱斀裆鐣嵺`的內容和內容都非常古板,盡管團中央每年根據不同形勢,突出重點確定了不同的主題,但是由于各個高校在結合的過程中,很多高校都認為暑期社會實踐應該是個別行為,因而不能從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操作模式,除有一部分由高校團委組織進行社會實踐外,其余的都是由個人自行實施,實踐的形式也比較簡單齊一,無非是參觀、訪談、調查等等。所以這樣的社會實踐效果不會是很理想的,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嚴重違背了社會實踐的初衷。

(三)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不健全

有計劃地建立一批社會實踐基地,是鞏固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基礎??墒呛芏喔咝6紱]有自己的社會實踐基地,就算有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這樣的狀況就不能滿足學生多樣需要了。很多又高校團委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臨時性都很大,大多是根據領導的主觀愿望選擇暑期社會實踐的地點,沒有形成“田野式”的社會調查,很大一部分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是由學生自己去尋找單位,這樣的社會實踐臨時性更大,這樣的暑期社會實踐現狀不利于高校的老師對實踐的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實踐盲目性很大,專業性不強。由于參與實踐的形式不怎么正規,所以以這樣的形式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根本學不到什么有用的東西,因為他們進行實踐的時候所做的工作都是很簡單的那些事情。

(四)對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視不夠

首先,從整個社會大環境來看,社會對暑期社會實踐還不認同,這直接制約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性,挫傷了大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其次,從高校整體來看,很多高校對暑期社會實踐也不怎么重視,它們只是把暑期社會實踐作為課外活動來實施,可有可無。正因為社會和高校對社會實踐的重視不夠,所以才導致高校大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的目的、效果的錯誤認知。

五、加強和改進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幾點建議

(一)力爭使暑期社會實踐實現課程化

暑期社會實踐的課程化就是要把暑期有組織、有目的、有要求、有考核的系列教育活動,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和教育改革的軌跡,列入教學計劃,真正把大學生參加學籍管理和德育體能綜合測評體系。[2]

(二)對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

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活力的源泉?!盵3]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也要進行創新,我們要改變以往那種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社會實踐不能像以前那樣小的規模,學校也應該更加重視社會實踐來。

(三)力爭實現社會實踐的基地化

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服務社會的橋梁。要實現社會實踐活動的穩定性,沒有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是行不通的,也只有實現社會實踐的穩定性才能實現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期性,從而使社會實踐活動更加有效。我們要充分發揮暑期社會實踐基地的橋梁作用,進一步把高校的科技、教育、人才資源動員起來,與企業和地方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探索實現社會實踐基地與生產實習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就業實踐基地一題化的道路。

(四)切實加強對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視力度

鞏固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成果,爭取使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持續發展,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不行,所以我們要廣泛動員整個社會資源來促進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發展。我們要端正對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認識,切實地把這一活動重視起來,加大對它的宣傳力度,使整個社會對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有一個比較客觀科學的認識,以促進其更健康的發展。

對于暑期社會實踐模式的改革,我們必須堅持走暑期社會實踐內容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組織科學化、活動社會化的改革路線,構建起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新模式為大學生提供更適合其能力培養和自主發展的全新舞臺。通過暑期社會實踐為載體,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從而使整個高校失去社會實踐模式的運作更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韓喜英.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探討[J].華北工學院學報,2002,(1).

[2]張育廣.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思考[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6,(1).

[3]江澤民. 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馮艾.大學生社會實踐導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零耀受(1982-),男(壯族),廣西橫縣人,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社會論文范文第4篇

初中生的思維正從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因此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感知歷史,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對此,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從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的機會,引導學生尋找史料、分析史料,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在暑假,我借助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探尋廈門歷史,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愛家愛國的高尚情操。

一、初中生歷史認知分析

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達成三維教學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諸多困難。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初步理解唯物史觀,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歷史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形成歷史觀念,認識當今時代特征和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之上,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

由于歷史是一門初中新開設學科,學生普遍對歷史感到很陌生,認為歷史只是歷史年代、事件和人物的集合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選取形象、生動的史料,以契合學生的認識特點。為了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發展起來,教師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把歷史教學引向課外,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體驗和感知歷史。

在廈門,每年寒暑假學生都要完成一份社會實踐報告。但在開展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只是應付了事。由此可見,當前的社會實踐存在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實效性不足和協作性不強的問題。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不能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應體現時代精神,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契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鄉土歷史是中國歷史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廈門擁有華僑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廈門總工會遺址、廈門市博物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廈門航天科技展覽館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我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消除了學生對歷史的陌生感,激發了學生對家鄉歷史的探究欲望,促進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實踐表明,只要教師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歷史課外實踐活動,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能得到有效提高。這一發現引起了我對歷史地方教學和社會實踐的思考。在校本研修中,教師應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社會實踐的有效性呢?筆者試圖以探尋廈門歷史為切入點,指導學生搜集、整理廈門本土歷史,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懷。在家長的密切配合下,我確定了探尋廈門歷史的暑期實踐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走進歷史、親近歷史。

二、奠定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基礎

在課堂上,教師要教給學生獲取史料的途徑與方法,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搜集照片、歌曲、詩詞等歷史素材,理解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些生活資源能夠增強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和感悟,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關注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歷史思維方法,如分析法、綜合法、比較法、概括法、分類法等,教給學生。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就會大大增強思維的科學性,從而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四、建立平臺,將歷史教學引向課外

設計暑假“快樂作業”——尋找廈門歷史。

(1)作業題目:廈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學科學段:初中歷史。

(3)作業形式:社會實踐類。

(4)作業內容:參觀華僑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廈門總工會遺址、廈門市博物館、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廈門破獄斗爭舊址、廈門航天科技展覽館等景點,感受廈門發展的歷史;采訪長輩,聽他們講述廈門發展的故事;到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廈門發展的歷程。

(5)完成作業的建議:①參觀景點時,要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②帶好相機、攝像機,留下圖片、視頻資料;③作業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就這樣,學生開始了廈門歷史探尋之旅:有的學生去了博物館,有的學生去了廈門老街,有的學生去了魯迅紀念館,有的學生參觀了廈門古建筑群,還有的學生采訪了長輩……

五、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

本次暑期歷史實踐活動從構思到實施都是緊緊圍繞“探尋廈門歷史”這一主題,旨在挖掘廈門歷史。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組內分工明確了自己的任務,增進了團結與協作精神,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同時,學生所表現出的積極向上、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嚴謹求實、史論結合的思維都使我刮目相看。

例如,有學生將自己爺爺奶奶的抗日事跡寫成了講稿,并上臺講述,其他學生還進行了點評。這樣,學生就能將被動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性學習,深刻感知歷史,體驗歷史。

實踐表明,學生在活動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這種教學方式超越了歷史教學要求,體現了歷史的人文價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此外,教師還要對案例進行整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闡述新的觀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才華和智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在校本教材中設置“尋歷史”、“話歷史”、“書歷史”、“探歷史”等模塊,促使學生感悟、體驗,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研究現實問題,參與社會生活,展現自我、凸顯個性,從而為以后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這一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但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歷史實踐活動的難度要適中,活動要能吸引學生。

(2)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任務,從而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活動。

(3)教師要及時反饋強化,對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表揚,對表現消極的學生給予批評。

(4)對于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要借助各種力量進行解答。

總之,“中學教育有階段,學生發展無期限”,教師要本著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目的,選擇開放性、科學性、個性化的歷史課外實踐活動,帶動學生積極情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調控情緒。

實踐社會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創業教育 創業實踐 大學生創業

一、引 言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關系著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伴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已經開始盛行。教育的目的是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人力資源。從某種意義上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是國家教育投入回報的開始。

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一個轉型期,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中國未來10年將是勞動力就業的高峰期。據估計,到2015年,中國參與就業的人口總量將達到9.3億人,加上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失衡,中國的勞動力就業市場仍將始終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數下,每年畢業大學生的就業是一種剛性的供給,而且是逐年增加,這必將嚴重擠壓大學生的就業市場。

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大學畢業生將接受“大眾化崗位”的挑戰,勞動力市場上的崗位競爭將是全方位的,大學生選擇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估計,2013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700萬左右,比2012年的680萬人數增加20萬左右,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將更加復雜嚴峻。因此,大學生畢業后能否順利進入社會,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實現角色的轉換,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為大學生就業尋找新的出路迫在眉睫。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而自主創業是國家創新中一種重要的實踐過程。在就業難和國家支持自主創業的背景下,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成為一種新的就業模式,它不但能解決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而且還能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和經濟價值。

二、中國高等教育的創業教育發展

在西方的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直接驅動力和提高國民素質的系統工程,如美國的硅谷。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高等院校如果僅只靠培養學生單純地去競爭現有的就業崗位,已經無法應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轉型所帶來的挑戰。從中國未來幾年的總體就業形勢來看,中國未來3~5年,每年城鎮需安排2200萬~2300萬人就業,即使經濟保持7%~8%的增長率,仍會出現每年上千萬的“工作缺口”。2013年預計全國新增就業人數900萬,高校畢業生就接近700萬,從這個數字對比就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是相當嚴峻的。因此,廣大的高等院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適應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然手段。

(一)中國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基本概況

創業是一個創造增長的財富的動態過程,創業的核心要素包括創業者、商業機會、組織和資源等要素。創業與創新不同,創業本身是一種帶有主體性的活動和過程,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伴隨著一定的創新,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并組織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能給自己或者更多人謀取工作機會的價值創造活動。創業教育是20世紀以后所出現的新課題,從1947年哈佛大學開設了第一門創業課程至今,世界上許多院校都已經開設了與創業有關的各種課程,創業教育隨著經濟發展成了當前重要的課題。[1]

創業教育主要是針對受教育者進行的有關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等教育活動,以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包括創業理念、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等的培養。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最早興起于美國,目前,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2200多門創業課程,44種創業教育相關學術刊物以及100多個創業教育中心。[2]我國創業教育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傮w上看,目前中國的創業教育還處于萌芽和初步發展階段。2002年4月,教育部確定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為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并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3]隨后的幾年,很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關課程,大學生創業教育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二)中國創業教育發展的特質與功能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高等教育體系,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與普通高等教育體系或職業教育體系一樣都是整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三者互相滲透。創業教育以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為基礎,來源于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所提供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但其又相對獨立,創業教育有自身的教育目標、任務和課程內容,這是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創業教育的目標是讓希望創業的大學生充分了解創業過程的一般規律和對自己的創業技能進行評估。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與發展。所以,創業教育的一個首要功能是提高創業者的素質,創業者的素質決定創業者以后的產出水平、質量和效益。良好的創業教育可以大大降低創業者、創業團隊在創業時遇到的經營管理風險,提高其在不確定市場下把握機會的能力。其次,創業教育會從整體上改善創業者結構和經濟的產業結構。因為不同的產業發展也對創業者人才結構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而創業教育直接影響創業者的能力結構和所從事的行業領域,人的結構變化影響和制約著要素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

(三)中國創業教育發展滯后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大學擴招步伐的加速,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柱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大學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政府希望通過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創業教育發展最直接的動因。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創業教育顯然是滯后的。國家雖然對創業教育進行了積極的倡導,但無論是創業理論研究還是創業實踐總結都遠遠不夠,對于創業教育的許多問題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社會共識。

從客觀上來看,改革開放前,中國一直處于計劃經濟階段,分配制度成為當時主要的制度模式,這使得當時大學生創業教育成為一種另類。創業教育與當時的經濟發展戰略是相違背的,許多高校沒有任何有關創業教育的課程安排,更不用說什么實踐活動了。改革開放后,由于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相當匱乏,且大學教育習慣了傳統的偏重于理論教育的教育模式,這嚴重制約了創業教育體系在中國的發展。而且,由于當時的大學生招生規模不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供不應求,創業教育缺乏足夠的需求。

從主觀上來看,大學生都習慣于應試教育,缺乏實踐能力、創造精神和冒險意識,這使得他們自身創業積極主動性不高。同時,受“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影響,大學生本身希望從事創業實踐的不多。雖然有不少高校開始意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多流于形式。高??傮w缺乏濃郁的創業環境和制度,創業教育在很多學校中基本上被定義為“業余教育”或“學生自愿參加的課外活動”。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創業教育就難免受到一定制約。

三、中國創業教育體系的建構

中國創業教育之所以在具體的實踐中遇到很多問題,產生不少認識上的誤區,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不清晰。創業教育應由“三創教育”構成,即創新教育、創造教育、創業教育。盡管目前許多高校還沒有明確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上已經逐步接受創業教育的觀念。筆者認為,目前的中國創業教育體系建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業教育理念和理論體系的建構

創業教育理念體系是一種精神學范式和創業心理的培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種人類的創造性活動,都是多種心理因素“合力”的結果,創業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承受能力決定了創業成功的幾率。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偏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不能正確對待自我或善待他人乃至心態失衡造成的。因此,對創業信念、積極的創業心態和創業意志的培育是創業教育的首要任務。對大學生進行創業理念教育,應以對學生進行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合作性等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為重點。

另一方面,進行創業教育沒有系統的理論體系研究是不行的。中國的創業教育不能照搬國外的創業教育模式,而應形成自己的特點,應重點構建包括創業精神、創業實踐、創業環境和創業管理在內的創業教育理論體系。創業教育理論體系中的這四個部分,理論性和實踐性程度各不相同,是我國創業教育理論體系建設中要認真研究的內容。

(二)建立合理的創業教育資源配置模式

創業教育實際效果的欠缺或流于形式,這不僅涉及國家有關創業環境和創業政策等宏觀條件,同時還涉及高等院校創業教育內容與教育資源的配置問題。創業教育應該著力于按照創業活動的不同階段來配置相關資源以開展各種形式多樣化的創業教育,這樣才能體現出實際的應用效果。創業教育的教學行為可以通過各種教學形式、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有機組合,通過系統的創業知識學習和實踐性訓練來培養創業者。

(三)創業教育實踐模式的構建

創業教育除了要在創業教育理論體系研究上有所突破外,還要進行創業實踐體系的研究,將創業理論付之于實踐。政府和高校應該出臺一些鼓勵有能力的大學生積極創業的有關支持政策,如建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開展創業培訓、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等,用于指導大學生創業。配合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環境,有條件的學校及政府還可以建設大學生創業科技園,經常開展創業教育講座和舉辦創業設計大賽,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實踐環境。

四、中國大學創業實踐能力培育與基本模式選擇

從2011年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來看,在90.2%的就業大學生中只有47%對自己的就業現狀表示滿意。就業率與滿意度之間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暴露出當前中國高校在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缺失。同時,我國正處于轉型期,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的吸納能力大幅下降,導致出現民工荒、技工荒、大學生群體就業困難等突出問題。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并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和實踐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

創業實踐是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知識深化、素質提升和能力強化的重要途徑。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研究表明,本科畢業生三年后自主創業的人群認為,創業最重要的五項基本工作能力依次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協調安排和時間管理。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后自主創業的人群認為,創業最重要的五項基本工作能力依次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談判技能、學習方法和理解他人。

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踐的教育模式選擇必須與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相匹配,這樣才能增加大學生在今后自主創業成功的概率。就目前的創業實踐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基本模式。

(一)以創業基地引導型的創業實踐模式

各高等院校應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積極建設各具特色的校內外創業基地,并以此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具體的創業實踐活動。有條件的高校,每個專業都應有一個以上與之相配套的專業實習基地,并建立相關的扶持政策和專項的“自主創業基金” ,為有創業需求和創業項目的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場地支持和指導服務。這樣可以使教學與實習相結合、實習與生產相結合,讓學生在這樣的基地學習,邊實踐、邊創業、邊受教育,對具有市場價值的創業項目進行孵化。

(二)“學校+ 公司”的創業實踐模式

高校要以自身的專業知識優勢為依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入企業從實踐上加強創業實踐與實際市場的對接,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市場中企業具體的運作和經營。從而加強其感性認識,深化其理性認識。同時,也有利于大學畢業生創辦一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公司,進行相關配套的供、產、銷和服務性的商務活動,從而縮短創業的摸索期和降低創業風險。校企合作創業實踐模式,有利于高校建立“產學研”一體化企業,積極鼓勵師生投身企業進行實驗、研究與創業工作。

(三)“高校+行業中介+政府”共同構筑創業實踐的服務平臺

完整的創業教育研究體系,不僅包括普遍開設的創業學課程,還包括高校創業中心、各種孵化器和科技園、創業者校友聯合會,是一個完整的社會配套體系。它能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類創業資源。積極扶植大學生創業中介機構,使之為大學生在創辦企業、產品開發、科研成果轉化中尋求相關企業、資金支持以及法律、政策咨詢等多方面的平臺。

(四)“創業設計大賽+創業基金+風險投資”的創業實踐模式

舉辦創業設計大賽是提高大學生創業參與積極性和營造大學校園創業環境良好氛圍的一種有效手段。創業設計大賽為大學生創業理念和創業構想提供鍛煉平臺,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提高自己的創業素質,豐富自己的創業經驗。高校和政府應當牽頭或擔保引導社會資金和各類金融、風險投資機構進入,建立大學生創業的投資、融資體系,使大學生的創業方案能有效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項目,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洪磊,韓放.大學生創業教育[J].職業教育,2009(11):245.

[2] 李莎,王林雪,康曉玲.美、印、日高校創業教育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126.

[3] 朱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綜述[J].職業教育研究,2006(6).

[責任編輯:陳 明]

上一篇:社會研究論文下一篇:社會論文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