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美術教研論文范文

2023-03-07

美術教研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中,對師資資源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在教育方面也增設了越來越細化的專業,其中美術教育專業近年來培養了大量優秀的美術專業人才,在美術教學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文章從當前高校美術教育現狀出發,對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從高校、學生、教師三個層面進行了詳細分析,并且結合問題提出了未來高校美術教育的發展路徑,旨在通過研究,為高校美術教育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問題;路徑

一、高校美術教育發展概述

(一)高校美術教育發展現狀

高等教育普及帶來的是整體國民素質水平的提高,在進入高等教育的門檻中,高考成為了學生們不得不面對的競爭,在這種形勢下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選擇美術專業作為特長生參加高考,這樣不但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低,也讓學生擁有了一技之長,這也導致了近年來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美術教育專業。

(二)高校美術教育發展的意義

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開設為許多文化課成績不突出的學生提供了邁向高等學府的條件和機會,培養了眾多美術專業人才,在素質教育人才培養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人才大多數流向中小學學校,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美術學習具有重要的幫助,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中還有一部分人才轉向了藝術設計、動漫設計等方向,為社會多元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

二、高校美術教育面臨的困境

雖然近年來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招生量不斷擴大,取得的成就非常明顯,但是也表現出一些問題,包括教學質量在一些高校美術教育中有所下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以下筆者將當前高校美術教育面臨的困境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高校在美術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校在自身美術教育教學定位上存在著不清晰的問題。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面向社會需求,有的高校在這方面過猶不及,在美術教育專業教學內容上設置了過多要求。全面的人才培養使得高校沒有具體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導致學生學而不精,尤其是在校期間過分重視自身繪畫技巧提高,而忽視了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畢業時不知道要從事哪一行業,有的甚至最后放棄了本專業,這樣不但浪費了學生自身的青春年華,也浪費了高校教育教學資源。

其次,高校美術教育教學課程安排存在不合理之處。雖然美術教育專業招收的大部分都是美術專業學生,教學中也應當以美術教學為主,但是文化課程應當作為必修課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當前許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在課程安排上都是以美術繪畫技巧為主,文化課安排過少,這樣使得學生的整體素質處于失衡狀態。當前社會中就有這樣一種認識,美術學生的文化課水平普遍偏低。高等教育培養的應該是綜合素質人才,忽視文化課教學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美術學習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美術教育中也存在著體制不合理之處。

(二)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各方面影響,而當前社會風氣中浮躁因素也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有著很大影響,給教育教學也帶來了消極影響。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后,脫離了高中老師和家長的管教,學習和生活過于放松,尤其是學習上沒有了監督缺乏主動性,缺乏自制能力。作為美術專業學生,在高考中自身文化課成績相對較低,進入到大學許多高校對美術專業也開設較少的文化課,使得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上不夠,而學生自己也不夠重視文化課學習。當前就業壓力大,而美術專業作為藝術類專業就業途徑也相對較窄,最多的選擇就是美術教師,而當前多數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人滿為患,一些偏遠地區美術教師稀缺,但是也很少有美術專業畢業生選擇,加之當前高校美術專業擴招,美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也越來越緊張,這也促使一些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專注于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自身素質能力的提高。

(三)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各地高校開設美術教育專業的并不在少數,但是在教師隊伍素質水平上卻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文從共性角度總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歷結構層次存在的問題,在高校所有專業教師的學歷對比中,美術教師的學歷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總體水平較低,相比其他專業碩士生、博士生普遍的情況,美術專業教師的學歷很少有博士,碩士的也不多。同時,現代美術教育人才培養面向的是教育、設計等各個領域,作為美術專業教師也應當具備綜合素質能力,但是從現實情況看,大多數美術教師不具備教育、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力。

第二,美術教師任職情況存在的問題,高校教師中存在兼職教師或者是教師兼職其他崗位的情況,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兼職美術教師以及美術教師兼職其他業務的情況更為普遍,導致一些教師在教學上花的心思較少,授課中經常按照課本或課件宣講,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也不高,最終導致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都被束縛了。

第三,美術教育教學理念存在落后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年紀較大的美術教師,他們在觀念上傳統守舊,進行教學只注重學生對繪畫技巧的學習,忽視對學生個性、素質能力等的培養。

三、高校美術教育未來發展路徑

(一)高校在美術教育教學上的優化對策

首先,高校應當明確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在美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時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出優秀人才,尤其是當前國家提出的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美術專業本身就是富有創新性的專業,高校應當緊緊抓住這一方向,培養美術學生創新性思維,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習獲得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為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畢業生提供就業人生方向指導。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方向的確定,使其有目的地學習更多文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其次,科學制定課程規劃,優化教育體制。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主要培養的還是教育人才,而近年來不但在義務教育中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社會中也有越來越多家長為孩子報名參加美術課外學習,將美術作為興趣或者特長。社會這股風氣也促成了報考美術教育專業火熱的場面,專業美術院校和綜合類院校在美術教育專業上都在擴招,但是原有美術教育體制、容量卻沒有改變。對此筆者認為美術教育教學應當從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課程內容上要將美術專業繪畫技巧學習與教育學內容、其他文化課等內容的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尤其是教育學的知識,因為許多美術專業學生都會從事教育行業。同時也要為學生提供其他與美術相關的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需求選擇相應課程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

再次,加強美術教育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美術教育強調學生對美的感受,但是由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達,學生能夠便捷地在網上找到所需要的藝術作品等進行欣賞,而忽略了實地考察與觀摩。筆者認為實踐教學應當在美術教育教學中被重視,結合課堂理論教學,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除了寫生還要有更多新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是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對美術專業學生的管理

高校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但是也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美術專業學生來說,要逐漸適應大學學習生活,不能過于放松,要明確自身學習目標,以此為動力提高學習成績,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面對就業壓力,要學會調整,正確認識壓力并化壓力為動力,通過自身能力素質的提高來應對未來就業中的競爭。

(三)全面提高美術專業教師隊伍素質

我國高等教育在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美術教育教師隊伍素質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應當采取多項措施,解決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各地高校要有計劃地擴大美術專業研究生培養,為高校美術教育輸送高學歷人才,解決當前美術教育教師隊伍學歷層次水平低的問題;高校自身要加強對現有美術教師的培訓與進修,既能提高美術教師能力,又能提高學歷,對美術教育教學以及教師自身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第二,嚴格美術教師任職條件和要求。高校應當從教育專業性和長期性出發,聘任更多專職美術教師,對在崗美術教師限制其兼職情況,對部分兼職教師要實行兼職情況匯報制度。只有更多的專職教師,才能形成穩定的教師隊伍,才能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上,在教學中也更加關注學生,注重對學生個性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不但有利于教學水平提高,也能夠形成良好氛圍和相互促進的動力。

第三,與時俱進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作為高校美術專業教師,應當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面向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求,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要認識到當前美術教育不只是為了培養畫家、藝術家、美術教師,還包括各類設計人才和其他類型藝術人才。

四、結語

從高校美術教育面臨的困境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高校美術教育發展需要了,高校美術教育要面向我國的基礎教育、面向素質教育還要面向社會,必須要找準問題,找出對策,探尋到新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張昉.淺談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5):218-219.

[2]張旻,馮楠.淺談高校公共美術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包裝工業,2014,(16):102-102.

美術教研論文范文第2篇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以此促進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與審美能力,從而為學生美術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美術 生活化教學 價值 策略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助于學生審美等能力的培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價值,提出了幾點具體的應用策略,以期能夠為廣大美術教師提供幫助。

1.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價值

(1)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雖然一直在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但是其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卻沒有體現出這些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把創新的教學方法滲透的日常的課堂教學當中。這時,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就凸顯出了很大的優勢,豐富教師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诖?,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生活元素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當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小學美術教學的發展。

(2)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在當前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背景下,考試成績已經不再是對學生學業成績進行評估的唯一標準?;诖?,美術教學的生活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成績的評定維度。在此背景下,許多教學模式都能獲得更好的體現,如逆境情緒管理、情商訓練等。

(3)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小學階段也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關鍵時期,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和體驗,讓學生從美術的教學轉變對生活的態度,使其樹立健康的人文價值觀,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1)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首先,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應該與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學效果的良好。如在傳統節日、校運會等各種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并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當學生忍不住想要傾訴自己的歡樂時,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以繪畫的形式將當時的情景描繪出來。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欲望,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隨之躍然于畫面之上。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美術教學,既能落實美術教學的生活化,還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尋找或搜集可利用的廢舊材料,與學生一起構思、創造,巧借廢舊材料的屬性和特點造型,充分發揮想象,通過繪畫、裝飾、折疊或剪貼等形式,對廢舊材料進行回收再創造,從而為大家展現出一件件的藝術作品。生活化教學的精髓在這樣的教學中得以體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并認識到生活中的美,從而發現并創造生活中的美。

最后,學生的學習生活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將小學美術與其它學科相聯系,通過學習美術來鞏固所學的其它學科知識,與其它學習知識相融合;也可以通過其它學科知識或視覺來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美術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導致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審美與創作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走進大自然》一課時,就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拓展,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真實的自然,并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的景色與動植物,從而將教學課堂拓展到實際生活當中。學生在大自然中,對自然界中的生物進行觀察和感悟,并受美麗自然景觀的熏陶,不自覺的在頭腦中閃現出一副副生動優美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與此同時,教學方法生活化還能幫助學生認識美術與生活實際的密切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3)生活化的教學評價

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做到公平、客觀地去評價每一個學生,由于教師的嚴厲批評還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和興趣。同時,教師評價的局限性,還會讓學生的美術思維在模式化的教學中受到束縛,從而對其創造能力的培養產生嚴重阻礙。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使得評價方式更具生活化,對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公平、客觀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評價最大作用,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美術成績,還要對其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積極發現并觀察生活的美,并在美術作品中體現出這些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觀察和創造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學生日后美術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美術教學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有助于學生觀察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全面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小學教師在美術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與生活實際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促進學生美術創造力的培養,促進美術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嘉.新課程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9):43-44.

[2]張露.妙趣生活,歡樂美術——生活化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79.

美術教研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美術教育既能夠培養學生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又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意識的提升,美術教育也需要改革和創新。文章通過分析當前美術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美術教育改革創新的理念和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育;改革;創新;民族文化

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美術教育作為輔助學科,是學生陶冶情操、培養藝術修養主要手段。但美術教育長期以來得不到重視,再加上教育者對于美育意義認識欠缺,在專業學習的環境下也備受排擠。隨著人們對教育認識全面性的提高和追求美的愿望日益強烈,美術教育必將體現出更多的功能和實用性價值。因此,對于美術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也備受關注,在我國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實際美育改革創新過程中的難題必定能夠得到解決[1]。

一、美術教育現存問題分析

當前美術教育中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美術教育改革和創新過程中的難點,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一)美術教學方式落后

美術教育中的主要問題是教學方式落后,缺少趣味性。以教師講述知識為主要授課方式,輔助以粉筆+黑板+講授的單線知識傳輸模式[2]。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講述大量知識,但并不適用于美術教學工作。如果美術教學工作中學生并沒有較高的參與度和親自動手的機會,就會降低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吸收能力,增加學生聽講負擔,降低學生學習興趣[3]。

(二)評價方式不準確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特別是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沒有考慮學生的想法和靈感,只依賴自己的主觀印象進行評價,會極大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嚴重傷害學生們的自尊心。評價方式不應該局限于老師對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從學生間的相互評價以及學生對老師作品的評價中都能夠聽到學生們的真實想法和創作靈感。評價內容也不應限于學生繪畫水平的高低和構圖、色彩的選擇。讓學生講述繪畫意義和原因,以及自己找出缺點,對自己作品進行評價,能避免評價的片面性或錯誤性[4]。

(三)學生差異性的忽視

在美術認識和學習過程中,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審美評價以及知識感悟能力都會有較大差異。在實際繪畫教學中,從學生繪畫里可以發現學生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有巨大的差異。有些同學的繪畫技巧較好,而有些同學的感知能力較強,還有的同學結構色彩選擇十分奇特?;诖朔N原因,美術教育工作者應注意觀察每個同學的差異性,挖掘學生的美術潛能和創新能力[5]。

美術教育的受眾少。在我國的美術教育中,只有小學和中學生開設相關的美術課程,除去相關美術工作者外,其他人很難學習到相關的美術知識。美術教育作為影響人一生的素質和情操教育,不應局限于一小部分人和學生,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所有人,涵蓋所有年齡段。

(四)民族文化影響力弱

目前我國美術教學過程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影響力。美術教學大多以西方繪畫知識和繪畫技巧為主,只注重對油畫、素描等實用性強或考試內容進行講解[6]。而我國經過多年來積淀下來的傳統民族文化知識卻鮮有人提及,民族文化包含的美術知識沒有廣泛普及,水墨、木版畫等傳統的繪畫技巧和工藝正在慢慢流失。如果我們能夠將民族文化中相關美術教育和繪畫技巧的觀念和方法提取出來進行總結和廣泛的普及,這樣必將使美術教育煥發生機。

二、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要影響

傳統的應試教學是選拔知識型人才的方法,導致學生僅限于學生認識書本知識,缺少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活動。民族文化是歷史的寶貴財富,注重素質化的教育觀念和因材施教的差異性教學方法。為了進行美術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創新,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當前教育工作中,可以以民族文化影響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創造性思維和增強信心等。

(一)激發美育學習的動力

美術是追求美的學科,而美術教育工作不僅要將美術知識和技巧傳授給學生,更要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自主欣賞的能力。讓學生們在學習民族文化時,潛移默化間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養成良好的審美觀念才是美術教育的主要職責,也是美術教育改革和創新的立足點。

基于我國的民族文化觀念,美術教育不應拘泥于傳統課本的專業性美術知識,將專用名詞和繪畫技巧全部進行照本宣科并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美育工作者應該基于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開發,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采取相對靈活多變、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只有推進老師學生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們有機會說出個人的想法,例如通過講述背景故事、畫家小故事等加強學生們對作品的了解狀況等,才能增強美術教學的趣味性,老師與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才能摩擦出靈感與藝術的火花。美育工作者是美術的啟蒙人和引路人,只有引導學生真正投入到美術學習和欣賞中去,才能提高美育學習的動力,提高審美和創新能力。

(二)激發創造性思維

美術教育重視的應是學習的過程而非傳統學科注重的學習結果。在美術教育學習中學生會產生靈感和啟發,這些靈感和啟發的重要性遠遠高于學習的結果,更能夠使人受益一生。美術教育相比于傳統知識型學科,具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和思維自由發展的空間,美術是主觀和客觀性相結合的學科。以民族文化元素為導向的美術教育,更能夠發揮美術特有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優勢,注重對學生良好審美觀和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美術專業知識的培養和美學觀念的建立。在對美術作品評價時,人們受評價的主觀性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對同一作品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因此,老師在進行評價時應該綜合考慮,對作品和學生的評價具有包容性和理解性。不是畫工和技巧高超就一定可以得到好的評價,還應綜合考量作品的寓意感情以及創新性,鼓勵學生進行作品創新。

(三)增強自信心

當前的美術教育中,評價和作品難免過于急功近利。雖然有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很刻苦努力,但因為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作品往往存在創新性不足、手法技巧不成熟等問題,因此老師應當從這些角度給予鼓勵和肯定,對不足之處多加指導和幫助。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應本著老師和學生平等的原則,進行美術知識與教學的雙向互動討論,這樣更能夠拉近彼此間距離,促進教學與學習相長。在這樣的交流互動的美術學習氛圍下,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更有利于美術的教育和學習。

三、美術教育改革與創新方法

在民族文化的前提下,面對當前美術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對美術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改革創新的基本方法有:一是對教材進行完善,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二是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獨立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三是多種教學方式并重,因材施教,采用創新的評價和考查方式等。

(一)完善教材內容,滿足新時代要求

對美術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首先應完善美術教材。在現階段的美術教材中,并沒有絕對權威性的美術教材,因此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應該基于學生狀況和專業狀況編纂相關性更高的教材。根據當前的發展要求,應根據專業性的不同來進行美術教育的細化分類,通過適當刪減老舊思想技巧、增加人們新興的理念,滿足時代要求,做到教與學的與時俱進,增強教材的適用性和實用性,推進美術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工作的進展。

(二)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觀念培養

美術的學習過程往往需要極高的主觀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創作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習。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審美觀念,在藝術氛圍中陶冶情操,感受和欣賞進而創造美,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通??梢蚤_展的實踐活動如表1所示。

(三)創新教學,創新評價

應試教育的弊端在于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對于美術來說亦是如此。如果學生只是臨摹,就達不到學習美術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創新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學生。

教師通過創新性的成績評價模式進行作品評價,根據學生反饋了解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調整教學計劃。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藝術欣賞水平,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進步。

四、結語

當今美術教學改革仍然不夠完善和成熟,需要我們在美術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去努力和探索,努力爭取創造更好的美術教育體系。在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下,我國美術教育工作必能克服諸多問題,不斷發展,并煥發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金丹.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美術大觀, 2018(4):138-139.

[2]王婷.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J].美術教育研究, 2018(20):183.

[3]徐蕾.多模式教學改革對高校美術教育體系改革的影響研究[J].智庫時代,2018(27):170-171.

[4]周婕.從自由到限制的小學低段美術教學的改革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 2018(4):163.

[5]黃南男.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美術學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8(3):41-42.

[6]郝兵.高校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改革探析[J]. 美術教育研究,2018(7):150.

美術教研論文范文第4篇

從社會文化、政治生活以及傳播的角度上看,當代社會的公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當今大眾傳媒時代的某種媒介特征,美術館以公開展示美術作品的方式去表述和傳達社會公共領域的種種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審美觀念,把物化的文化理念和藝術美感伴隨著服務社會、造福公眾的理想訴諸社會公眾,它在大眾美術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術館作為一種公共傳播空間與媒介,主要傳達公共審美文化。公共審美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審美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藝術、提供精神和藝術食糧,滿足人民群眾審美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審美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美術館是開放性的公共空間,其根本目的在于體現一個社會的公共審美精神及公共審美利益。美術館雖然是一個專業的審美展示空間,但是它擔負的卻是普及藝術、提高大眾審美水平的美術教育任務。大眾美術教育以提高大眾審美能力、欣賞水平為宗旨,是精英美術教育和專業美術教育的有力補充。正是由于美術館的存在,才使大眾美術與精英美術之間的隔閡得以消解,從而在二者之間建起溝通的橋梁。

大眾美術教育是一個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有效工具,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社會,美術世界已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眾美術教育可以使人們更全面、更具體地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學意義。大眾美術教育的這種意義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在當代社會,由于社會分工的專門化,人們已越來越容易被固定在一個非常有限的工作崗位上,這種情形容易片面發展人的本質力量的某些方面,而其他一些本質力量(比如對美術的審美能力)則因抑制而得不到發展。這樣,人也就容易喪失對生活全面的、具體的感受力而成為一個“單面人”、片面的人。而要提高全民的美術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讓大眾走進美術館。美術館和其他媒介(電影、電視、互聯網、報刊、廣播)相比,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使觀者直接面對美術原作,使他們能身臨其境地欣賞美術作品,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審美教育,從而凈化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大眾美術教育是美術返回社會生活和人民大眾的必由之路。美術家們并不是單純為了反映生活而去從事美術創作,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通過對生活的反映來干預、參與甚至重構我們的社會生活。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通過大眾的美術接受與消費環節,美術作品才能在返回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去完成干預、建構社會生活的使命,這就要求美術家的作品通過大眾的審美接受,實現美術的社會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也就是說美術館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使藝術家個人的美術作品成為社會文本以及實現社會審美功能的重任。依據接受美學,再好的美術作品在沒有經過大眾閱讀時只能是未成品,只有經過大眾的審美接受才能成為真正的美術作品,美術家的作品通過美術館這種獨一無二的媒介,使個體的創作通過大眾欣賞、閱讀形成強大的社會審美效應。美術館作為大眾審美接受的主要環節就是要通過它的特殊展示功能,實現美術品的教育功能、社會功能和審美功能。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返回社會生活就內在于美術的大眾接受和消費形式之中。從創作主體——美術家和接受主體-人民大眾的數量關系來看,接受主體要大大多于創作主體。人民大眾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體,他們的社會實踐,他們的情感、思想、信仰,構成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涵和感性形式,成為美術家反映的對象,所以,當美術作品通過美術館這一舉足輕重的社會傳播中介而與廣大的人民群眾發生審美關系時,就意味著作品已返回社會生活。

二、美術的大眾接受與消費使美術重返社會生活還表現在它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構造新的社會生活上。從接受的角度看,美術作品所構造的現實生活還僅只是潛在的,它必須通過大眾對美術作品的接受,大眾接受者不但被作品所構造的新的現實所感動、從而以新的態度,新的眼光,重新審視、理解現實生活,而且還能在現實生活中通過社會性的實踐活動把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在社會實踐中重新構造我們的現實,而這一切都有賴于美術館的展示、傳播功能。

其三,進入后現代以來,美術由崇高逐步走向大眾與通俗,美術由作者中心論、作品中心論轉向了讀者中心論,大眾的審美取向會直接影響到美術家的創作傾向,由此大眾美術教育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美術家在美術館展示美術作品就是檢驗大眾對作品的態度,從而了解大眾的審美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創作走向,盡最大可能地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需求和大眾喜聞樂見的美術形式。這就是說大眾的審美態度必然會對美術家的創作起到客觀的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當藝術家的美術作品得到大眾的首肯,符合大眾的審美口味時,大眾就成為美術家創作的助推器,反之就成為美術家創作的障礙。美術史證明只有那些既有鮮明藝術個性又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家才最終名垂千古,而那些所謂“曲高和寡”的藝術作品由于只有極少數人喜歡,所以難以被時代所認同,齊白石就是一個不可置疑的正面典型。

中央電視臺在2003年冬季舉行的傅抱石畫作現場拍賣直播中,主持人王小丫公布了關于傅抱石先生的民意測驗結果:近百人中僅有一人知道傅抱石,倆個人進過美術館,這意味著大眾的美術教育還非常薄弱。為改變現狀,國家必須通過多元的方式和渠道,讓更多的人進入美術館,享有欣賞美術的權利,使美術能融入個人的生活世界。只有人人都能從美術中體味快樂、分享創作者的藝術世界和精神世界時,美術館、美術事業、美術市場才能走向繁榮昌盛。

美術館作為一個開放的文化機構,承擔著收藏、研究與陳列文化產品,進行文化傳播的功能。在我國,美術館作為新形勢下的公共文化機構,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公共文化服務,它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系著美術館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由于各種原因,中國的美術館在很大程度還沒有真正走進大眾視野,許多人都認為美術館是給專業人士看的,離自己的生活很遠。這就要求美術館必須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為完成當前這個迫切的任務,中國美術館近年來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頗有借鑒價值:

一、通過藝術講座使大眾了解藝術

2010年以來,中國美術館已經圍繞展覽相應舉辦了20多場形式各異的活動,包括專家講座、觀眾體驗活動、少兒美術夏令營等,其中,學術講座已成為中國美術館影響和引導觀眾審美的一個重要形式。

“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首次大規模地將體量巨大的當代藝術品搬進了國家級美術殿堂。當代藝術雖然目前炙手可熱,廣受市場追捧,但不能不承認,

對于普通大眾而言,仍然充滿了陌生感,面對具有前衛色彩的當代藝術作品,有許多人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而難以接受,那些看慣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傳統藝術形式的公眾,對于如何欣賞當代藝術,感到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讓真正好的藝術走進大眾,這不僅是藝術家們共同的心愿,也是許多美術館努力的目標。圍繞展覽舉辦講座是以學術的方式加以引導的重要方式。

《怎樣欣賞當代藝術》就是中國美術館特邀藝術理論家、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舉辦的專題講座。朱青生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傳統藝術到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也與聽眾分享了他對當代藝術的認識,他還與聽眾們一起參觀展覽,并鼓勵參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賦予作品不一樣的意義,講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許多聽眾改變了對當代藝術的看法。

此外,中國美術館還邀請新聞媒體參與講座,并就展覽和講座內容與專家學者進行互動交流,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對傳播、普及藝術也大有裨益。如在吳冠中紀念展期間,該館從吳冠中的人生、藝術等不同的方面分別舉辦了專題講座、報告會,讓大師的風采真正深入聽眾心中?!鞍拇罄麃喭林囆g展系列講座”“科學與藝術的互動——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等專題講座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以美術活動開啟美術教育

進行大眾美術教育必須從幼兒園和中小學抓起。國外的中小學經常將課堂搬進美術館,這樣的好處是既能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熱愛藝術的習慣,又能讓學生直接面對美術經典作品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把抽象、生硬的美術教育變得生動活潑,讓中小學生在愉快、感性和形象的氛圍中接受藝術的洗禮,使他們的精神得以陶冶和凈化。我國的中小學校也應該借鑒國外的教育模式,多讓中小學生走進美術館欣賞美術作品,從小就培養他們的美術興趣,提高他們的美術修養。

這就需要中小學校長、教師多與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部取得聯系,二者的合作與互動對提高中小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大有裨益。

對孩子進行有意識有策略的藝術教育也是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一個重點。針對六一兒童節,中國美術館每年都開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動。2010年,該館結合正在展出的“捷克雕塑藝術展”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節,我們一起做雕塑”親子活動。孩子們不僅通過展覽了解雕塑的材料、形態、內容等,還親手體驗了雕塑的制作過程,各自創作了一份獨具視角的泥塑作品。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美術館特地請來了雕塑家張寶貴為孩子們示范雕塑的方法,之后,孩子們利用美術館準備好的工作臺、凳子、膠泥、石膏、顏料等工具和材料快樂地捏制、上色等,接近尾聲時,家長們也進入工作室,和孩子們一起加工完善,分享快樂。這次活動不僅在快樂中感受藝術、體驗藝術,而且也加深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濃濃的親情,對家長的藝術知識也是一次普及,因此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類似的活動有很多。2010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中國美術館就策劃了一系列的活動,如與景山街道辦事處合作組織社區觀眾走進美術館的體驗活動,與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師生圍繞“美術館和教師教育”進行交流研討活動,配合博物館日主題,向路人和觀眾發放精美宣傳折頁和贈票,以鼓勵更多的人關注美術館、走進美術館等等。

2010年6月,中國美術館還結合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展和館藏皮影藝術展推出了“教育套餐”,包括系列學術講座、土著舞蹈表演、志愿者講解員培訓、志愿者義務講解、中英文語音導覽、發放兒童繪畫卡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服務,受到各界歡迎。

中國美術館有場地、平臺、作品的優勢,它對于孩子提高美術教育水準和文化素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讓孩子參與美術活動也是培養未來的觀眾群。推廣兒童美術教育,為孩子打造藝術教育的第二課堂,是美術館應該探索的一項重點工作。

三、公共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與多樣性

藝術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中國美術館嘗試了很多方式,比如,結合朱德群回顧展,他們不僅邀請該展策展人——原法國國立集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專家戴浩石做講座,還邀請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舉辦《色彩與旋律——大提琴家朱亦兵談朱德群回顧展》講座和音樂會,朱亦兵教授和他的中國大提琴愛樂樂團為觀眾們獻上了一場視聽相遇、音畫互感的盛宴。

在“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中,除《怎樣欣賞當代藝術》學術報告會外,美術館和公共教育部還舉行了“與藝術家對話:理解中國當代藝術——葉永青、展望、邱志杰三人談”活動?;顒右跃茣妥劦男问?,為聽眾提供了與藝術家面對面對話交流的難得機會。

2010年,中國美術館主動加入“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并組織了以館藏作品為主力的“20世紀中國畫”和“20世紀中國油畫”兩個主題展,向大學生介紹現代以來中國美術的發展。雖然,為數不少的經典作品給展覽的安全保衛工作帶來了難度,但中國美術館想方設法添置設備、組織人員,使得大學生在校園里面能欣賞到名家經典。進校園的活動在清華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北京4所高校開辦,受到大學生的熱烈歡迎。這其中,不僅因為作品選擇有分量,更重要的是,對于每一次“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展覽,中國美術館都將其按照館內展覽的標準來進行展廳設計,這樣不僅讓大學生欣賞到內容,還感受到美術館水平的展示效果,真正形成了高雅的藝術氛圍。

中國美術館還嘗試贈票、舉辦夏令營等活動,并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作為國家級美術殿堂,中國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大多數美術館的前面。

此外,上海美術館打造“上海美術大課堂”系列活動,2010年,上海美術館結合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開展“流動的美術館”活動,并出版“口袋里的美術館”系列叢書,通過配合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把美術館的活動更多地面向社會,與世博會的文化氛圍融合,這是一種新的構想。

廣東美術館則組織了以“普及美術史”為主題的美術展,這樣的角度十分新鮮。更重要的是,該館將展覽舉辦地從大學拓展到村鎮,把有關藝術史普及、藝術欣賞和名家作品推介的展覽送到農村?!拔幕锣l”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在2010年舉辦了“樂在美中”系列活動,把外國美術展、民間展和社會公共教育結合在一起,邀請藝術家與公眾面對面。陜西省美術館與西安市的30多個居民社區、20多所大學和30多所中小學簽訂協議,將服務社區、組織活動和美術館的活動結合在一起,組織藝術家指導社區的藝術活動。

除了在公共藝術教育的內容、形式上有所拓展,2011年,各個美術館在免費開放上繼續進行一些探索。美術館的免費開放為了提高公共文

化服務水平,也是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的體現。免費開放是為了響應中央關于美術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總精神,但還需要逐步探討適合于美術館情況的免費開放。

一個新型的美術館,應該將關注人、重視人的問題提升為美術館的戰略職能,思考如何具有公眾意識,運用相應的方式和手段為公眾服務,了解公眾的想法,具有公眾的思路和相應的政策方式。在美術館的全部活動中,藝術教育是一種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各種美術活動的意義所在,這應該成為許多美術館的共同認識。

隨著社會發展和文化進步,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的審美教育功能在當代也越來越豐富。要充分實現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審美的功能,既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的創新,更需要在內容質量上的提升。審美教育要立足于展覽自身的質量和影響,要通過公共推廣等手段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美術館,公共教育要著眼于所有觀眾,立足于展覽展示手段的整體利用與開發,而不是只著眼于參加活動的有限對象?,F在大家開始關注美術館對大眾審美教育的作用,關注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性質,這是一個進步。美術館界自身認識到除了要服務藝術家,更要服務民眾,這也是一個進步。

為了充分發揮美術館的各項職能,提升美術館在整個美術生態中的作用,作為文化主管部門,文化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開展了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這次評估的目的在于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一方面通過評估推出一批做得比較好的美術館,在今天起到一個引領和示范的作用,推動美術館自身專業化建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起社會各界對美術館事業的關注,提升對美術館重要性的認識。其次是實施了全國美術館發展扶持計劃。2010年重點對美術館的優秀學術研究成果和公共推廣項目給予了獎勵性的扶持,重在引導美術館關注自身的專業化建設,尋求自身合理的定位。以后計劃每年評一次,扶持項目也會圍繞著美術館的主要職能拓寬至美術館專業人才培訓、展覽策劃、學術研究、公共推廣等幾個方面。2011年,重點加強對國家重點美術館的扶持,開展全國美術館館長培訓。通過幾年的扶持引導,一定會提升美術館自身專業化建設的水平。再次,加大對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的扶持力度,加強和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的合作,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近期擬在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委托專業委員會進一步聽取意見,研究制定美術館工作規范,同時開展民營美術館發展專題調研,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美術館管理條例》的制定,實現美術館管理的法制化。最后,加強對美術館收藏的管理,首先對重要美術館已有的收藏進行普查,建立國家美術收藏數據庫,在此基礎上組織專家制定收藏規劃,完善捐贈獎勵機制,加大對20世紀代表性美術作品的搶救性收藏。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轉變職能,更多的不是行政干涉,而是在宏觀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監督方面發揮作用。所以說,美術館評估和扶持計劃都是手段,它不直接介入美術館的業務,是立足于建立起一個機制、形成良好的生態關系。

美術館是普及大眾美術教育的有效途徑,美術館作為公共文化設施應當義務承擔藝術審美教育功能。美術館是提高全民素質和實現美術教育的大課堂,美術館通過策劃一系列的大眾教育活動,將自身轉化成為大眾可望可及的學習場所,并成為大眾接受文化傳承和領會藝術的殿堂。普及美術,是美術館的重要任務,應把美術館變成為大眾增強美術鑒賞和娛樂活動的地方,通過教育活動使美術館與學校,家庭、社區互動起來,從而使美術館打破學術壟斷,讓美術走進大眾的美術教育領域,走近大眾的社會生活,同時耐心引導大眾的審美取向,提高大眾的美術鑒賞力。

美術對于人格形成的影響,已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在大眾美術教育功能凸顯的今天,成人美術教育、群眾藝術館等是培養大眾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而且對大眾美術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大眾美術教育只有扎根于廣大市民才能得以實現,美術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它所提供的各種審美教育活動對大眾美術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推進了當代大眾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大眾美術的蓬勃發展和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傳承的普及提高,群眾美術教育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為了進一步推動群眾美術教育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美術館應積極探索大眾美術教育改革思路,努力宣揚中華民族文化,將精英美術教育與大眾美術教育雙管齊下,為全民藝術素質的提升多做貢獻。

20世紀末葉,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已經成為我國知識界和社會有識之士的共識。民族文化素質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重要標志,要想實現現代化目標,必須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而大眾美術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大力提倡大眾美術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審美接受能力和欣賞能力。大眾美術教育對繁榮美術事業、提升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地位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強化大眾美術教育對于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文化競爭力,增強全體人民的國家認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這對于世界了解中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促進中華民族價值觀的國際認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大力開展大眾美術教育對展示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和悠久歷史,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對增強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特別是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理念和中國藝術精神大有裨益,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對增強中國文化藝術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具有不可代替的現實意義,而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美術館擔負著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

美術教研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藝術教育;美術校本;教研活動

我們在開展美術課外輔導的同時,抓好學校美術校本教研的開發。

一、課外藝術教育與美術校本教研應做到“三個結合”

1.結合學校發展的實際

目前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美術教學設備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和充實。在開展課外藝術教育美術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也能不斷克服客觀的困難,努力營造一個適合于學校學風、校風和校情發展的各種美術氛圍。

2.結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實際

學生正處于身體和智力快速發展,審美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強,想象力豐富,但自控能力弱。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的積極性和專注力度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重視優生培養的同時,更應該關心和鼓勵需努力學生的發展,堅持藝術創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做到全體學生美術素質的普及和提高。

3.結合周邊的鄉土資源進行鄉情教育

學校的周邊環境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常說“生活是美術創作的源泉”,對于學生來講,他們所面對的環境——生活和學習的地方,無疑是他們創作的素材和源泉。利用這些有利的鄉土資源,在課外美術教學輔導過程中,美術寫生課便是收集、整理美術素材的一個重要渠道。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平常見到人和事入手,對他們身邊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磚房瓦屋、亭臺樓閣、山水路橋、樹鳥蟲魚、人物花卉等等進行認真仔細的描繪,教學效果明顯。

二、美術校本教研的具體思路

1.更新教學觀念,做好教學反思

教研活動是搞好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校本教研又是近年來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研究方式。它要求教師根據當今美術教學的發展狀況,本校的教學實際內容深入研究擴展,探索最適應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加強教師的知識更新,定期進行教學經驗交流,改變課程內容的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聯系,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接受、容易掌握,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美術素養,立足于教育的整體,積極研究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新思路,摸索出一種適合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教學模式。同時做好教學反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善。寫好教學反思和心得。

2.合理開發鄉土課程資源,拓寬美術教材內容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美術課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開發利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這一點已成為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我們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實踐中,把課程的擴展緊密地結合,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意把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環境緊密聯系,因地制宜擴展新的課程資源,補充一些學生愿意學,教師擅長且材料經濟充足的學習內容。比如,在課外美術教學和美術課堂教學中擬定了以《我愛我的家鄉》、《家鄉風光》、〈家鄉風情〉等一系列題材的寫生科目。

3.加強直觀性教學研究

為了更好的搞好課堂教學,我們努力尋求一種適合于不同年級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我在高、中、低段學生中嘗試運用“低段——普及、放開;中段——提高、升華;高段——完善、創新”這樣三種教學模式進行分段教學。具體講就是,低段的學生在普及基礎的美術知識外,重點放開學生的表現方法,讓他們的美術表現思維不受束縛;中段的學生以提高繪畫技能為輔,讓自我的感情交流方式得到升華;高段學生在培養較為完善的美術繪畫技能基礎上,重點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

4.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通過積極嘗試藝術綜合學科的教學新模式,加強知識的相互聯系,把音樂與繪畫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并通過教師示范、學生練習、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識,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養成綜合學習的好習慣。

通過上述校本教研的實踐,結合美術課外藝術教學,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合理科學的美術課外藝術教育活動對學校美術校本教研起到的基礎性作用。美術課外教學為美術校本教研更好地進行提供了保證,教學又為教研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我們只有認真地搞好美術課外藝術教學才能使美術校本教研活動更好地進行,并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建華.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前行——以常態課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教研行動[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12):64-66.

[2]沈新紅.小教研組領銜式校本教研的實踐與突破[J].基礎教育參考,2013(22):61-62.

上一篇:大學教師論文下一篇:教務系統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