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類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08

建筑類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產業發展

引言:

裝配式建筑指預先設計規劃出標準化建筑,再在構件預制工廠生產出標準化構件,通過對構件節點有效連接,最終建成標準化建筑物的新型建筑模式。相對于傳統現澆建筑模式,在綠色低碳、安全高效、成本較低、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裝配式建筑極具競爭力,也是政府政策引導、社會新需求的新型建筑要求。高校應該探索如何將裝配式建筑融入到與之一脈相承的土木建筑類專業建設中來,培養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推動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滿足社會需求。

一、為何要將裝配式建筑融入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

1.培養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為土木建筑業發展提供源動力

隨著社會發展觀念轉向可持續發展,建筑業推動由手工業生產轉向社會化大生產,脫胎于傳統土木建筑業的裝配式建筑業應運而生。但在高校知識體系建設中,裝配式建筑未能有效融入土木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來,導致知識體系建設不健全,畢業生不完全具備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素質,只能通過自我摸索來獲取相關知識經驗,不可避免的造成知識不系統全面。

將裝配式建筑融入到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讓學生系統掌握裝配式建筑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習工作和前期少量的項目經驗,幫助畢業生在工作中利用相關的知識背景、完備的專業知識體系和實操經驗,快速投入到裝配式建筑工作中,讓裝配式建筑行業科學有序開展。隨后根據工作情況,總結反思問題,對裝配式建筑知識加以升華,推動產業發展。

2.滿足行業專業人才需求,實現大學教育價值

中國教育追求學以致用。在政策、經濟和發展理念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生產企業、居民對裝配式建筑的需求量的日益激增,相應的帶動社會對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的需求量的與日俱增。將裝配式建筑融入高效土木建筑類專業,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掌握裝配式建筑理論知識,并在實習過程中初步應用,又可以實現大學教育的價值,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3.響應國家政策,促進社會進步

新工科既要研究工科新需求,又要根據需求開設新專業。國家提倡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裝配式建筑既是社會發展的新的需求點,又具有綠色環保、成本低、資源高效利用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特點。裝配式建筑融入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響應了國家政策要求。

此外,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特征的裝配式建筑處于推廣發展時期,將其融入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將擴大其影響,并推動高??蒲型度?,促進產業發展,推動我國建筑工業化的進程,促進社會的發展。

二、如何將裝配式建筑融入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

1.開設新課程,構建裝配式建筑課程體系

與傳統土木現澆建筑業相比,融合BIM的裝配式建筑業從建筑規劃設計,建筑工程管理到建筑工藝程序等符合建筑工業化所提出建筑標準化,科學組織管理,工廠化生產和機械化施工,通過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的這一基本途徑。這是一種全新的知識體系和理念,高??梢詤⒖紓鹘y土木建筑類專業課程設計方法設計課程內容,將其作為全新課程開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裝配類建筑課程需要在傳統澆筑建筑課程之后,在學生有一定建筑知識素養后開設,更便于學生認識和掌握裝配式建筑的要點,有助于其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

2.全面融入傳統土木建筑類專業課程

裝配式建筑技術脫胎于傳統土木建筑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其最終產物的使用價值與傳統土木建筑的產物一致。因此裝配式建筑融入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時,可以將裝配式建筑的知識從建筑設計、項目管理、施工、維護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環節都融入到高校土木建筑類課程中去,引導學生了解掌握傳統現澆建筑技術的同時,建立裝配式建筑知識體系,通過與傳統建筑技術對比學習中,從傳統建筑技術中汲取精華,強化知識背景和知識理論體系,更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建筑工業化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三、怎么有效地將裝配式建筑融入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

裝配式建筑提倡工廠化、標準化,因此其首要任務是規劃設計能力培養。學生就必須具具備基本的建筑知識素養和完備的知識體系。傳統土木建筑概論和規劃設計類課程必須作為重點課程,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

其次,在大學教學中,一般會有兩個方向的培養,工學方向偏重技術能力的培養,管理學方向側重管理能力。裝配式建筑既需要技術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又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管理人員。因此在將裝配式建筑融入土木建筑類專業中,要注重裝配式建筑融入方向的側重。比如土木工程專業可以側重建筑整體與構配件的設計,構配件生產,建筑施工技術,工程質量等偏向技術方面的課程,培養出可以勝任技術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工程管理專業可以側重BIM相關知識與裝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講解,同時側重工程造價、項目成本控制、工程質量、項目進度規劃等方面的課程,培養出可以勝任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

結束語: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既要在項目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又要加大科研投入。但這兩方面同時都離不開卓越人才的參與。通過對裝配式建筑的充分論證,科學地將裝配式建筑融入高校土木建筑類專業,不僅能培養出具備完備的、系統的裝配式建筑知識的專業人才,而且可以提高高校師生在裝配式建筑方面的科研投入。最終既可以實現新工科要求,實現大學教育價值,又可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響應國家的號召,促進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楊丹萍,劉堯遙.新工科背景下的裝配式人才教學改革探究[J].住宅產業,2020(07):78-80.

[2] 董國慶,楊會東.裝配式建筑發展背景下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探索與研究[J].才智,2019(34):41.

[3] 田瓊,張潔.地方本科院校BIM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40(10):113-115.

作者簡介:甘元彥,1980年3月,男,重慶市,漢,研究生(博士),高級工程師,重慶文理學院教師,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和重慶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研究方向:裝配式建筑智慧建造。

建筑類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綠色管理;策略

前言

綠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繁瑣的工作,各個環節之間相互關聯,一個細小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工程的后續工作帶來隱患,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整個綠色建筑工程無法持續進行而被迫中斷。建筑工程管理者難以掌控工程細節會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資源上的巨大浪費和安全上的巨大威脅,因而在綠色建筑工程管理中負責,就是對經濟、對資源、對人身安全負責。

1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現狀

1.1綠色建筑工程管理認識不足

在綠色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對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認識不足,對其理念理解不夠全面,就不會重視綠色建筑工程的管理?,F階段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綠色建筑認識說,另一種是綠色建筑過程說,這兩種觀點對于綠色建筑工程的發展同樣重要,如果只重視施工過程,人員的意識水平仍停留在傳統水平,那么綠色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質量也不會高。因此,要求既要重視綠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又要將其落到實處,將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規章制度等貫徹,兩者結合提高綠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比如,政府相關部們認識到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環保理念,就能夠為人們打造舒適的環境,但一些建筑單位不這樣認為,他們一味地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選擇價格低廉的材料,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安全質量無法保障。兩種不同的觀點自然就產生了矛盾,再加上政府部門和沒有將想法落到實處,沒有將自己的監督管理職責執行到位,建筑工程單位也不夠重視,這些都會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建筑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

1.2評估系統有待加強

對綠色建筑工程進行管理,不僅需要提高相關單位和人員的重視度,同時也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評估體系,如果沒有制定相關評價系統,那么就難以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水平,如果缺乏評價制度,就無法評判建筑是否符合標準,是否是安全穩定的。在現階段,建筑工程的評估體系還有待提高,當前大部分建筑工程的評價體系都是關于公共建筑工程的,有關私有建筑工程的評價體系還較少,其中就包括綠色建筑工程。關于綠色建筑工程的評價體系相對較少,體系也不是很完善,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嚴重影響了綠色建筑工程的應用和發展,不利于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1.3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我國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綠色建筑工程也是如此。在大多數建筑工程單位中,仍然采用的傳統的管理方式,人員大多也是傳統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單一,少有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這些人員缺乏綠色建筑相關管理知識經驗,實踐技能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建筑工程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綠色建筑工程施工人員數量不多,傳統的施工人員對綠色建筑認識不足,了解不全面,對于一些綠色建筑工程的發展理念和施工技術較為陌生。在實際操作中,即使一些施工人員進行了錯誤操作,或者出現了違章、違規現象,技術管理人員也不能及時指出,使得綠色建筑工程施工工期延長,不能按計劃進行。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具體措施

2.1提高建筑工程中的質量管理

建筑工程質量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項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提高建筑工程中的質量管理。提高質量管理,管理人員則需要對工程中每個項目與環節進行實時的把控與監督;同時,還需要督促各個工種能夠按照其標準規范來進行工作,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管理人員需要根據相應的標準規范,對每一道工序進行檢查,嚴格杜絕不按照規范進行工作。此外,管理人員還應當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掌握本次施工的重點問題所在,關注關鍵問題的質量監督,保證關鍵節點的施工質量安全。

2.2提高建筑工程中的進度管理

在工程的前期,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并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會影響工程進度的因素,并提前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避免出現延誤工程進度的現象發生。此外,在施工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還需要做好各個工種之間的協調工作,使每一個工種都能夠在計劃時間內完成施工工作;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項持續時間較長且施工項目多的工作,在施工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延誤了工程進度,因此在制定施工計劃時需要提前預留施工時間,同時還需要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工程進度。

2.3提高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

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若無法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不但會導致建筑工程無法正常實施,同時還會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管理人員需要做好施工中安全宣傳工作,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使其能夠了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在施工的過程中嚴格檢查可能會出現安全隱患的重要因素,規范施工人員的各項行為,幫助其規避施工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同時,管理人員還需要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為遇到危險情況的正確處理措施,使施工人員在遇到安全問題時能夠從容應對。

3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舉措

3.1增強綠色管理意識

首先,為了提高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應該增強綠色管理意識。建筑單位以實現經濟效益作為目標,政府應該以此為基礎,推出一系列的激勵政策。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政府應該增加財政資金投入,為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第二,政府應該為建設單位提供財政補貼,解決建設單位的后顧之憂。第三,政府應該定期對建設單位展開培訓教育,滲透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知識。第四,政府應該和大眾傳媒建立聯系,宣傳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2健全綠色管理制度

其次,為了提高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應該健全綠色管理制度。制度是規范行為的利器,政府必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讓建設單位有章可循。就建筑工程項目來看,立法部門推出了《建筑法》等法律條例,為了推動建筑行業發展,需要在《建筑法》中增加與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相關的內容。同時,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法規,對建筑工程的綠色等級進行評定,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在市場推動下,讓綠色建筑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從而使得建設單位自覺加強綠色控制。為了打擊建筑市場的不法行為,執法部門還應該明確處罰規定,對失責主體進行嚴肅懲處。

3.3優化管理評價體系

最后,為了提高綠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應該優化管理評價體系。與國外相比,我國綠色建筑管理的理論體系較為薄弱,實踐經驗相對缺乏。為了優化建筑工程管理評價體系,政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政府應該確定綠色建筑的劃定標準,適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如果建筑工程并不符合規定,應該取消其評定資格。第二,政府應該豐富評價體系的內容,將環境指標、資源指標、勞動力指標、技術指標等納入到評價范圍之內。第三,政府要對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評價流程進行監督,避免出現以權謀私和錢權交易等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各種要求,需要我國建筑行業能夠加強綠色建筑的發展力度,并且做好綠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只有不斷完善綠色建筑的工程管理,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才能夠促進我國建筑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并且幫助建筑企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跟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蘇桂梅,吳銘.建筑工程管理與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9,(25):178-179.

[2]冷愷.建筑工程管理與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15):4280.

[3]張志崇.關于建筑工程管理與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15):4195

建筑類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興趣;實踐;建筑類課程

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建設市場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素質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也緊隨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轉變,從培養單純的工程技術型人才向培養寬口徑、跨專業、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轉變,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

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學、建筑方案設計、工程制圖、建筑效果圖制作、城鎮規劃與設計等課程,是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這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現有教學與實踐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課程組教師多年的課堂教學效果的分析和總結,課程組認為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教材內容滯后,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建筑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筑領域不斷涌現出新技術、新材料、新理念和新規定,使得建筑從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到構造做法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并且更新速度很快。而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所使用的教材,雖然也會定期更新版本、融入新內容,但普遍存在內容滯后、更新速度慢等問題。教材內容滯后的問題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陳舊、落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步。

(二)教學過程存在 “以教為主”“重課堂輕課外,重灌輸輕實踐”等問題,忽略了對學生工程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

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往往安排了較多的理論學時,而實踐學時安排很少,且其教學是以教師在課堂講授理論知識為主。但是,由于這類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授課內容不僅僅是抽象的理論和概念,還包含了大量的建筑規劃設計,這些內容僅靠教師通過語言、板書、圖片等方式進行講解,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夠,這就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興趣。這種“以教為主”的被動學習方式,容易出現“紙上談兵”的現象,而且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及創新能力,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

(三)青年教師理論水平較高,實際工程教學能力較弱

目前,課程組任教的青年教師,大多數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學工作,幾乎沒有工程設計的實踐經歷。這些青年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是缺乏建筑設計經歷,設計水平較低。他們在授課過程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重點講授理論知識,缺乏將工程設計案例與理論知識融合的能力,這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

二、教學與實踐體系的改革措施

針對在教學與實踐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課程組提出了“興趣—實踐—能力”的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教學與實踐改革體系。它以引導、培養和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深入學習和探究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優化、更新教學內容,突出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開展工程意識教育,強化知識的工程應用背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案例化,強調知識在工程中的應用,特別是在學生身邊的建筑、熟悉的建筑中的應用,容易使學生和教師產生共鳴,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層次的工程實踐訓練,將知識與專業實踐有效融合,學生在完成實踐訓練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改變被動學習狀態。

(一)以工程師能力培養為目標,優化與更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解決教材內容更新緩慢與工程技術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課程組及時優化和更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在實際工程中較少采用或已被淘汰的內容剔除。融入建筑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并從理論、原則和構造做法上進行闡述,引導學生關注現代工程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了解建筑技術在土木工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時更新建筑行業新標準和新規范,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數量查閱與運用設計工具書的能力,以及嚴格依據國家標準、規范進行建筑設計的工程素質。

(二)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從“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的轉變

為解決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被動學習的問題,課程組積極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改變以前理論教學墨守成規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采用“四導”型(即導疑、導思、導創、導用)教學方法。授課教師通過設置具有吸引力的問題場景,引導學生質疑,使學生對問題產生強烈好奇心并進行主動思考;引導學生通過調研、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創造應用,促使學生在知識遷移中,提高創新能力,養成嚴謹的工程態度。

2.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并把握設計中的主要矛盾,選擇可行的解決辦法,尋找設計的切入點。例如,在住宅建筑設計講解中,通過分析使用者對客廳、臥室、衛生間等的使用需求以及相關家具的尺寸,引導學生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合理確定各個房間的面積、開間和進深尺寸。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分析,為提高設計能力打下基礎。

3.采用案例式和實景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身邊的建筑、熟悉的建筑為工程案例,將理論知識融入案例中,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在工程中的應用。

4.探索和改進項目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與實施。圍繞教學知識點,設置一個或若干個工程項目,根據實際工程項目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主動地分析項目條件和任務要求,查閱相關資料,與教師討論、分析,并進行實踐訓練,最終完成項目的任務,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下表為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房屋建筑學課程項目教學安排表。

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助于形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思路。教師角色由傳統的教學主體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協助者、引導者,協助和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學生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教學中的主體,由被動地“學”轉化為主動地“做”, 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工程設計能力,實現了從“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的轉變。

(三)強化工程實踐訓練,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解決學生“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課程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基礎層、提高層、創新層”的多層次工程實踐訓練(見下圖),形成由單一到綜合,由相對獨立到科學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基礎層”包括案例認知學習、課程作業等實踐訓練,其目的是夯實基礎知識;“提高層”包括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暑期社會實踐活動、BIM軟件技能大賽等訓練,其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水平;“創新層”包括石河子大學SRP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國內相關設計競賽、科技競賽等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挖掘學生潛力,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開展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與專業實踐得以有效融合,從而提高了學生實踐和創新的能力。

(四)以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目標,通過多種途徑和措施,提高青年教師的實際工程能力

為解決高學歷青年教師“重科研輕實踐”、缺乏實際工程能力的問題,課程組以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目標,通過多種途徑和措施,提高青年教師實際工程素質能力: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指導學生參加創新項目和科學競賽,在生產實踐和科研中汲取養料,以生產科研促教學。通過校企聯合、與對口支援院校聯合指導畢業設計、實踐環節,有效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實踐能力和畢業設計的指導水平。通過校企合作,鼓勵青年教師深入企業,圍繞企業任務進行實際工程鍛煉,有利于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動手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與實踐體系改革的效果

課程組通過對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教學與實踐的改革,構建了集興趣、實踐、能力于一體的建筑類課程教學與實踐體系,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和青年教師的工程素質能力,任課教師和學生對教學效果均感到比較滿意。學生認為能夠在平時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學習興趣、理論知識水平、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實現了“理論與工程素養相結合,知識與工程應用、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目標。教師認為通過教學與實踐體系的改革,相關課程的內容更加連貫、更系統,課堂上可以少講、精講,從而使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和學習,參加實踐訓練環節,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增強了動手能力。

通過教學與實踐體系的改革,學生承擔和參與了多項SRP、國家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BIM軟件建模大賽等多項科技競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課程組教師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和改革,通過多種途徑和措施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工程素質能力,以提升教學水平。課程組5門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均被評為石河子大學課堂教學優質課程,教學效果獲得學生好評。

總之,基于“興趣—實踐—能力”的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教學與實踐改革要以工程師培養目標為基本指導,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建筑類課程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各層次的工程實踐訓練,使學生懂得如何利用課程知識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工程素質等卓越工程師能力,進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高級土木工程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英姿,熊光晶,康全禮.基于“能力—素質—知識”架構的房屋建筑學課程大綱及教學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55-158.

[2] 杜云安,步洪鳳,彭友林. 基于興趣引導—實踐—能力模式的《設施園藝工程與栽培技術》的課程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1-2.

[3] 干洪,徐達奇.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44-48.

[4] 史憲睿,孔偉.基于專業技能導向的開放式課堂教學過程體系設計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14):65-66.

[5]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責任編輯:龐丹丹]

建筑類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職稱制度;改革;職稱評聘;管理模式

0引言

隨著《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印發,我國職稱工作進入新一輪深化改革階段,如何更好地處理評聘關系問題是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當前,職稱制度改革大背景下,職稱評聘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要綜合考慮品德、能力、貢獻,系統的對人才進行評定,逐走出傳統職稱評定中主要根據論文、學歷、資歷、計算機、外語等硬性指標的職稱評聘管理模式,新指標的建立,有助于通過系統考慮工作,實現職稱評聘管理模式的統籌兼顧。

1職稱評聘管理模式現狀簡述

1.1論文、計算機等硬指標逐步淡化

長久以來憑借外語水平、計算機能力以及論文數量的職稱評聘管理模式備受爭議。針對這一現象,當前多地區已開始著手改革。一是部分地區開始對工作中實踐、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對科研要求較低的崗位在職稱評價中淡化或取消對于論文、英語要求;二是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一些地區開始積極探索引入新指標代替論文、外語和計算機在職稱評審中的作用。如更偏重于實際研究成果的傳新性和影響性,以避免因對論文數量要求而引起的論文質量低下?,F階段,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在職稱評聘管理中取得了新的進展。吉林省在《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要求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不強制對外語水平、計算機能力設定標準;內蒙古針對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基層技術型和實踐型崗位,職稱評聘管理中注重對工作過程中業績進行審查,不強制對外語水平、計算機能力設定標準。

1.2開始逐步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

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逐漸成為職稱改革的一個導向,通過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逐步突出用人部門和單位的自主評價,鼓勵單位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針對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人才評價,傳統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社部門,通過對相關工作的備案實現對職稱評聘的管理。據了解當前江西省內14家企業、37家院校和醫院、5家科研機構下放職稱評審自主權,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師職稱全部實行自主評審。實踐證明,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用人單位基于自身需求導向,其職稱評聘標準與傳統的評聘標準相比更加科學和符合單位實際情況,同時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實現了政府為主導的職稱評聘管理職能的轉變。

1.3職稱評聘的監管制度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

職稱評聘的監管制度在不同地區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標準不嚴格、程序不規范,投訴較多、爭議較大以及復核中發現嚴重問題的局面。凸顯出當前政府監管不明確、單位不自律、社會監督失位,對職稱評聘過程中的申報、推薦、評審各環節監管機制不夠健全。一是下放職稱評審權后事中、事后監管規則、流程和標準不夠明晰。二是用人單位對評聘界限、評聘規則具體工作中依據各單位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并做出決定的權力交代不清。三是未做到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進行及時的監管,對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突出問題以及不合理情況,未能進行公示并做嚴肅處理。

2當前職稱制度改革主要內容

2.1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職稱評價標準

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應堅持對重品德、重創新能力、重業績的評價和激勵導向。一是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要針對實際情況對應用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急需緊缺技術人才、新興產業技術人才破除傳統模式中的論文、資歷標準,依據實際情況強化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業績貢獻評價導向。通過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破除應用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急需緊缺技術人才、新興產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聘中因資歷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二是要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進一步建立以專業技術品德、能力和對業績貢獻為核心的專業職稱評價衡量標準和體系,堅持對品德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的作用發揮關鍵性指導作用。三是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通過評價注重對創新能力的評價,合理地設置專業職稱評審項目中的學術論文和相關科研成果的評價條件,對專業職稱外語和對計算機專業應用技術能力水平不作統一的要求,突出對業績和貢獻的評價,增加專業職稱技術創新、成果應用轉化、橫向研究課題等相關評價內容和指標的等級和權重,破除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傳統做法。

2.2針對不同領域制定不同職稱評價標準

當前職稱制度改革要針對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不同社會層次的專業和技術人才,制定不同的職稱評價的標準。職稱人員在評聘制度的管理過程中要實現“干什么、評什么”。通過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針對不同領域制定不同職稱評價標準。鼓勵中小學教師到課上和講臺、醫生到科室和臨床、工程師人員到實驗室和技師到廠房工地、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在火熱的基層生產一線建功立業,讓干得好的人都能評得上。

2.3創新職稱評價方式,探索多元評價方法

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應創新職稱評價方式,探索多元評價方法,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和單位需求,在職稱評定過程中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職稱評價方法,在實際過程中應遵循定性職稱評價與定量支撐評價相結合、特殊人才職稱評價采取與之相對應的單獨標準,進而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實現在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不同領域的部門做到多層次、多維度和立體性考查,增強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的公平性和科學性。

3職稱制度改革下的職稱評聘管理的建議

3.1職稱評聘進行分類評價

職稱制度改革下的職稱評聘管理應做到分類評價。應在職稱制度改革背景下,進一步提升職稱與個人工作領域和業務內容的適用性。在個人工作領域和業務內容的基礎上,將職稱評價與個人工作領域相適應、職稱評價與業務內容相適應和職稱評價與社會服務相適應科學劃分類別,制定側重不同的評價標準。同時,建立職稱的評審指標和代表作用評價制度,從“單一固定評價指標”制度修改為“適應性指標”,可從其工作的內容、工作管理業績、特殊情況和事件、工作管理績效、專利、研究報告等不同的成果中,任選最能體現其能力和水平的優秀人員作為本次職稱資格評審的主要評價內容。

3.2職稱和崗位實行聘期制

職稱制度改革下的職稱評聘管理應做到職稱告別“終身制”,通過職稱和崗位實行聘期制實現用人“能上也能下”。由此可以進一步地強化單位和職稱的“能上能下”。在職稱的實際操作中,職稱和個人適用崗位的聘任均嚴格實行職稱聘期制,期滿后對單位進行嚴格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單位和其個人按照適用崗位的需要、同時參考個人想法的基礎上,協商一致辦理勞動合同;對于在單位內部的考核中成績不達標的現象,單位可根據其個人與崗位的適用條件差異情況,低聘崗位適用等級人員直至按照規定解除其聘用。通過這一職稱評聘制度的設計,有利于維護和保障機關事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避免一勞永逸的實行職稱評聘終身制度所引發的工作惰性,進一步地激發機關事業創新時代勞動主體的活力。

3.3加強職稱評審權的下放

職稱制度改革下的職稱評聘管理應進一步創新民營企業職稱評價方式。民營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建立應用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急需緊缺技術人才、新興產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的單獨標準,以保證與單位發展相契合,但同時應注意,要杜絕“放而不管”,職稱評審權下放后加強監管放權不等于放任不管。人力社保部門應在民營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加強監管。在組織制定本事業單位的聘任程序審核管理暫行辦法時,人力社保管理部門負責人應對其進行科學指導和對審核嚴格把關,確保其評聘程序和制度的合規合理。在組織開展本單位聘任程序評議工作時,需對本單位進行評議前的公示和聘任前的公示,廣泛地接受人民和社會的監督。在組織完成本單位聘任程序驗收工作時,人力社保管理部門負責人應對其聘任審核程序和制度審核結果落實情況進行審查和驗收,確保本單位聘任程序和結果的真實有效。

3.4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

職稱制度改革下的職稱評聘管理應結合新形勢,積極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以進一步提升職稱評聘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具體而言,一是要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推廣智能監管,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途徑的運用,逐步在實踐過程中探索與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相適應的“互聯網+監管”模式。二是應由主管部門建立職稱評審公示制度,健全公眾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的舉報途徑和監督手段,充分發揮群眾在職稱評聘管理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4結論

本文在深入分析評聘現狀于改革內容的基礎上,給出了職稱評聘進行分類評價、職稱和崗位實行聘期制、加強職稱評審權的下放、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的建議,對于職稱制度改革下的職稱評聘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廷洲,陸莎,金志峰,等.我國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發展歷程、關鍵問題與政策建議[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

[2]劉堯.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變革透視——從《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談起[J].高校教育管理.2018,(03).

[3]姚榮.論我國公立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的公法規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7,(04).

[4]錢晨燁.現行職稱制度改革的障礙和建議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18).

[5]楊新春,吳艷.高校教師職稱評審視域下的學術道德失范探析[J].職教論壇,2014,(32).

[6]肖鵬燕.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09).

[7]溫丙帥,孫建波.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職稱評審權利保障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

建筑類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一、鋼筋工程

(一)、基礎底板及基礎梁鋼筋的綁扎

1、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土木工程畢業實習報告范文。根據底板受力情況,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2、擺放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砂漿墊塊,墊塊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可縮小,甚至砂漿墊塊可改用鐵塊代替。

3、底板如有基礎梁,可分段綁扎成型,然后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扎成型。

4、底板鋼筋如有綁扎接頭時,鋼筋搭接長度及搭接位置應符合施工規范要求,鋼筋搭接處應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頭,除應按焊接規程規定抽取試樣外,接頭位置也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5、根據彈好的墻、柱位置線,將墻、柱伸入基礎的插筋綁扎牢固,插入基礎深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甩出長度不宜過長,其上端應采取措施保證甩筋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

(二)梁鋼筋的綁扎

1、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3、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5、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符合設計要求。

6、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于或大于22㎜時,宜采用焊接接頭,小于22㎜時,可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

(三)、板鋼筋綁扎

1、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雙向受力板,短方向鋼筋在下,長方向鋼筋在上。

3、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二、模板工程

(一)、模板安裝前準備及安裝注意

1、板進入現場后,依據配板設計要求清點數量,核對型號;

2、吊裝模板是應平穩操作人員嚴禁隨同模板一同起吊;

3、合模前必須將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

4、模板與混凝土接觸面應清理干凈,涂刷隔離劑,刷過隔離劑的模板遇雨淋或其他因素失效后必須補刷;

5、模板安裝時遵循先內側后外側,先橫墻后縱墻的原則安裝就位;

6、模板安裝就位后,對縫隙及連接部位可采取堵逢措施(梁鋼模板采用膠條外粘,柱模板采用雙面不干膠粘連)防止漏漿,錯臺現象。

(二)模板的安裝

1、墻、柱模板安裝

在基層上彈出墻、柱模板的邊線和控制線,然后將模板就位。先將模板臨時固定,按模板控制線調整模板下口,并做臨時固定。模板加固后用支撐吊線調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對模板進行最后加固。加固后再對其位置、垂直度進行二次檢查,確保尺寸準確無誤。

2、梁、板模板安裝

(1)在墻、柱上彈出標高控制線(50線),根據標高控制線,在墻、柱上彈出梁、板模板的下口標高控制線。

(2)安放梁板模板立柱:梁、板模板的立柱,嚴格按設計的間距、位置安裝,與下層的立柱要在同一位置上,立柱下墊50厚木板。

(3)梁、板起拱:先在梁兩端和板四周,根據設計標高調整好支撐高度,然后拉一條水平線;根據起拱的高度(梁、板跨度的1‰-3‰)和每個中間支撐的位置,計算出每根支撐的起拱高,最后調整每根支撐高度后,鋪設梁底?;虬逯鼾埞?。

3、預埋件、預留洞

在已完成的梁、板模板上,根據圖紙要求確定預埋件、預留洞的準確位置,并彈線標識清楚,然后將預埋件和預留洞的模板用釘子等固定在梁、板模板上。

4、梁板后澆帶模板處理

支頂板后澆帶處模板時,與整個梁板模板斷開,拆除模板時,保留后澆帶處的模板不拆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從上部加蓋竹編板對鋼筋進行保護。

5、頂板后澆帶模板安裝涂刷隔離劑

(1)隔離劑全部采用水質類隔離劑,主要有:海藻酸鋼類、石花菜類等。

(2)墻,柱,梁側模:加工好或拆模理干凈后,涂刷隔離劑一層待用。頂板:模板安裝完成后,用滾刷涂刷一層,如遇雨淋,要重新涂刷?;炷翝仓r模板檢查:

混凝土澆筑施工時,設專人模板進行監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墻、柱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墻、柱的垂直度進行二次檢查?;炷临|量的好壞,既對結構物的安全,也對結構物的造價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施工中我們必須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有足夠的重視。

(三)模板拆除時注意

不承重的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方可拆模板;承重的模板應在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以后才能拆模板;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寫拆模申請單同意后方可拆模。

墻、柱及梁側模拆除: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一般強度達到1。0mpa左右方可拆除。拆模時間應根據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環境溫度或通過同條件養護試塊進行控制。

梁、板底模拆除:梁、板跨度在2m以內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2-8米范圍內時,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大于8m的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方可拆除。

懸挑構件的模板拆除:無論其跨度長短,均要求必須在混凝土達到其設計強度的100%時方可拆除。

梁底模、板模拆模前由木工工長填拆模申請單,依據試驗員提供的同條件混凝土試塊的強度報告,經項目主任工程師審批后方可拆除。

拆除陰陽角部位的模板時,禁止使用撬棍硬撬,以免損壞模板和混凝土表面,影響混凝土的觀感質量。

后澆帶的梁、板模板與其它梁、板模板,在安裝時斷開,此處的模板待二次混凝土澆筑后,方可拆除。

拆模時拆除高處鋼管,二人配合作業,嚴防鋼管等對樓面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支撐均開碼放,并及時運出。

墻、柱模板拆除后,及時用木板條,將樓梯踏步、通道處陽角保護起來。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質量的好壞,既對結構物的安全,也對結構物的造價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施工中我們必須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有足夠的重視。

(一)作業準備

澆筑前應對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經檢查鋼筋的水泥墊塊是否墊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清掃口高水平在清除雜物后再封閉。

(二)混凝土現場攪拌

自拌砼用于防止商品砼暫時供應不上的應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現場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應與商品砼的保持一致。

1、根據配合比確定的每盤(槽)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稱標準。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要過稱。

2、裝料順序:一般先裝石子,再裝水泥,最后裝砂子,如需加摻合料時,應與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摻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盤加入量預加工裝入小包裝袋內(塑料袋為宜),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狀應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加入攪拌機攪拌。

3、攪拌時間: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根據施工規范要求確定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

4、混凝土開始攪拌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鑒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后再進行攪拌。

(三)混凝土的早期養護

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縫,其主要原因是溫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區的溫度驟降也容易形成裂縫。因此說混凝土的保溫對防止表面早期裂縫尤其重要。從溫度應力觀點出發,保溫應達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縫。

2、防止混凝土超冷,應該盡量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溫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穩定溫度。

3、防止老混凝土過冷,以減少新老混凝土間的約束。

混凝土的早期養護,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適宜的溫濕條件,以達到兩個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溫、濕度變形的侵襲,防止有害的冷縮和干縮。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順利進行,以期達到設計的強度和抗裂能力。適宜的溫濕度條是相互關聯的?;炷系谋卮胧┏3R灿斜竦男Ч?。從理論上分析,新澆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發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損失,從而推遲或防礙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這種不利影響。因此混凝土澆筑后的最初幾天是養護的關鍵時期,在施工中應切實重視起來。

四、工程施工技術方面體會

通過參加圖紙會審,我明白了圖紙會審主要內容。一般工程開工前,業主、設計單位、承建單位和質量監督單位等都要參加圖紙會審,以發現并解決設計中存在的差錯、矛盾及易在施工中產生模糊概念及在將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難等問題,以避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會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找出圖紙自身的缺陷和錯誤。審閱圖紙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和施工規范等);圖紙與說明是否清楚,引用標準是否確切;施工圖紙標準有無錯漏;總平與建筑施工圖尺寸、平面位置、標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圖之間的關系是否一致;各專業工種設計是否協調和吻合。

其次,施工的可行性結合圖紙的特點,研究圖紙在施工過程中,在質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藝上、材料供應上,乃至于經濟效益上施工能否滿足圖紙的要求,必要時建議設計單位給予適當地修改。

最后,地質資料是否齊全,能否滿足圖紙的要求;周邊的建筑物或環境是否影響本建筑物的施工等;施工圖紙的功能設計是否滿足建設單位的要求等,都是圖紙會審的主要內容。

對會審準備中的圖紙等問題進行匯總,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進行一次內部初審。為了能更了解設計者的設計原理,我查了有關圖集,對圖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見解性的問題,而且與施工技術人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爭取把每處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我發現除結構和建筑上尺寸有誤,鋼筋有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和圖集的不相符,還有我發現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剪力墻上的門洞也很容易搞錯。

緊張的一個月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在這一個月里我還是有不少的收獲。實習結束后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讀書固然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途徑,但是多一些實踐,暢徉于實事當中,觸摸一下社會的脈搏,給自己定個位,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選擇。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論文下一篇:高級工程師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