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現代畜牧技術下畜牧業論文范文

2023-12-10

現代畜牧技術下畜牧業論文范文第1篇

基于畜牧業自身的特點,發展循環型畜牧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解決了畜牧業發展的飼草飼料供需的矛盾和環境污染問題,為畜牧業大縣建設綠色食品縣和生態縣提供了條件。

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關鍵環節是解決好畜禽糞便的處理問題,即通過處理將糞便轉化為有機肥,培肥地力,增加飼草飼料的產出,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建設循環型畜牧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一兩戶企業和分散小規模農戶是難以完成的,需要政府倡導、政策扶持、企業和中介組織運作方能完成。

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目前需要全縣特別是領導干部樹立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重要性。切實把發展循環型畜牧業與改善農民生活環境質量,降低畜牧業生產成本,提高畜產品安全性,增加農民收入有機結合起來,納入政府工作日程。

二要構建法規保障體系。從立法、執法和監督方面規范畜牧業的發展。圍繞貫徹《畜牧法》,制定相關的條例和制度,修訂相關標準,從法規和制度的層面明確政府和生產者的責任,確保畜牧生產與污染防治同步。加大執法力度,制定實施《畜禽養殖業污染排放標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法規,推進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

三要建立政策支持體系。在目前畜牧業平均利潤率較低、農民收入水平不高、積累能力不足的條件下,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一是積極引導支持發展畜牧小區(園區)和規模養殖場,實現人居地和畜禽的分離;二是對畜禽糞便處理設施建設給予補貼;三是鼓勵社會資金、外資進入畜禽糞便處理領域,在用地、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

四要完善技術支撐體系。鎮賚縣畜禽糞便處理技術特別是高寒低溫季節的處理技術尚不成熟,處理成本較高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建議有關部門整合資源,聯合攻關,研究開發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和飼養特點的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畜禽糞便處理技術。

五要探索有效的運行機制。我縣畜禽飼養業主要有小區(園區)、養殖大戶、農戶分散飼養三種形式。其中,農戶小規模分散飼養仍占有較大的比重,是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難點。循環型畜牧業良性運行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將畜禽糞便資源化、商品化,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將畜禽糞便加工成不同檔次的花用、大棚用、大地用有機肥,提高附加值,實現各方共贏。對于小區(園區)飼養場可以采用統一收集、統一處理、統一經營模式;對于分散農戶飼養,可以在村屯建設集中的處理設施,由中介組織或者專業戶統一管理運營,也可以采取由小區(飼養場)帶戶的模式。

六要加強引導,穩步推進。發展循環型畜牧業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求洋求大。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意愿,要和吉林省畜牧業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應科學規劃,把握先行試點、再行推廣的原則,防止一哄而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鎮賚縣畜牧業一定能夠走出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實現畜牧業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吉林省鎮賚縣坦途鎮財政所)

責任編輯:湯星頤

現代畜牧技術下畜牧業論文范文第2篇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整個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全而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和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的物質基礎。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加大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農村級集體經濟的總體實力將得到不斷壯大。

1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特點

近幾年來,鄉村各級黨組織從各自的實際出發,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依托地緣、資源、產業等優勢,走出各具特色的發展路了、從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呈現出以下特點:

1.1 依托土地資源優勢,開發農業增收,仍然是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1.2 依托集體資產優勢,實行多種經營,仍然是鄉、村級集體經濟最普遍的經營方式,大部分鄉、村的集體經濟規模較小,經濟總量不大,區位優勢不明顯。積極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搞活集體資產經營,促進資源轉化增值,增加集體收入。主要是利用集體統管的荒地、草場、養殖場等資源,通過招標承包、招商引資,使用權出讓,租賃經營等途徑,搞綜合經營性開發,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1.3 依托地緣區位優勢,發展二、三產業,成為鄉、村集體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增長點。按照“圍繞旅游辦基地,辦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靠城、靠路、靠景點的優勢,修建飯店、市場、出租門店等設施,圍繞第三產業求發展,成為鄉村集體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1.4 依托資源優勢,組建農村股份合作社,拓寬集體經濟增收新渠道。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許多村集體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新點子壯大集體經濟。積極興辦農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參股不控股,監督不經營”的原則,采取村集體出資,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增加集體收入,達到了村集體與村民共同獲利的“雙贏”效果。例如在不影響正常辦公的前提下,把村辦公室的臨街處全部建成門面房,對外出租增強了集體經濟活力。

1.5 依托幫扶共建,確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下聯動,工作形成合力。建立滾動幫扶重點村發展集休經濟工作制度,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與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結合起來。針對部分村資源匱乏、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問題,采取強村幫弱村、強村帶弱村的方式扶持“后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收到較好的效果。

2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原因

從整體來看,鄉村集體經濟整體的實力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從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和經濟大環境等主客觀條件分析來看,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因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2.1 存在的問題:

2.1.1 增收渠道不寬,收入乏力的問題。2008年某地農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總數收入324萬元,其中直接經營收入僅為11.6萬元,發包上交收入312.4萬元。

2.1.2 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問題。就整體情況來看,村集體土地較多的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水平整體比較高,年收入大多都在5萬元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年收入超過20萬元的村有1個,超過10萬元的只有7個。而一些地處偏遠,而又無資源優勢的村,年經營性收入只有1萬元??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還非常薄弱,無錢辦事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2.1.3 干部素質不適應的問題。盡管目前鄉村干部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與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村干部文化層次普遍較低,思想解放不夠,發展意識不強,對市場經濟知識知之甚少,也沒有經營管理的經驗,不能順應市場的要求,從市場發展需求出發尋找路子。因而,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2.1.4 基層工作不到位的問題。一是部分鄉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匱乏,發展的空間很小。加之縣、鄉兩級對集體經濟特別是薄弱鄉村的集體經濟扶持不夠。不僅總體上數額小,而且扶溫飽的多,扶根源的少,極易返貧。二是一些鄉部分村的發展思路不清,缺乏長遠規劃,增收路子窄,發展點子少,短期行為多,滾動發展慢。

2.2 主要原因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與近年來農村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顯得相形見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2.1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識不濃。不少人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足:一是“過時”論。認為現在大氣候是鼓勵發展私營經濟,再講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時宜。二是“畏難”論。認為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集體資產管理難度大。三是“無用”論。認為現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無關乎農村經濟發展大局,不須再強調集體經濟作用。此外,在一些貧困村還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發展意識不強。

2.2.2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礎條件薄弱。不少集體經濟薄弱村所處地理位置偏僻,可開發利用資源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技術落后,經濟的發展空間很小。只能靠機動地獲取有限的收入,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

2.2.3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干部能力不強。村干部在素質上差距還比較大,特別是在發展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群眾上思路不清、辦法不多。少數村干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是千方百計想辦法、找思路;不少村黨支部書記整日忙于鄉鎮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時間謀劃村里發展大計,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3 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保持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縣、鄉、村三級聯動。各級領導及各鄉(鎮)和有關單位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意識,立足現實,放眼長遠,積極培育和擴大集體財源,拓寬增收渠道,不斷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3.1 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創造力、凝聚力的物質基礎。各級黨委、政府要提高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認識,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為村集體經濟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選優配強村領導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將有經濟頭腦,有實干精神的能人選進村級領導班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3.2 因地制宜,多輪驅動,擴大鄉村集體經濟規模。各鄉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也可以發展第三產業,購置農業機械,入股搞合作社等多種形式。

第一、抓住農區畜牧業和現代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機遇,充分挖掘農牧區的載畜潛力,不斷擴大集體畜、禽養殖規模。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挖掘鄉(鎮)村的內在潛力,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根據自身的發展能力,不斷擴大集體畜群的數量。另一方面,把扶貧項目購進的牲畜作為鄉集體扶貧基礎畜,無償轉借分配到各重點貧困村,由村集體負責承包經營。

第二、結合退耕還林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國家政策,在保證效益、有利增收的前提下,穩步增加集體林面積。種植業扶貧項目主要以低產田改造、發展保護地蔬菜生產和飼、草料基地為主。

第三、積極利用旅游資源優勢,為農村發展集體經濟謀求一席之地。引導鄉鎮立足本地優勢,在旅游開發的大框架、大規劃下,積極參與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在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旅游服務方面創收,增加集體收入。

3.3 明確獎懲,加強激勵,督促鄉(鎮)村、幫扶單位形成發展集體經濟工作合力。(鎮)、村、對口幫扶單位和下派干部的工作職責,按照百分制量化集體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層層簽訂責任狀,逐級落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責任主體。每年把各鄉(鎮)、幫扶單位、下派干部落實責任狀情況與鄉村綜合評比、幫扶單位評優定等和干部考核結合起來。

3.4 加強監管,科學經營,引導鄉村集體經濟步入長期穩定增長的良性發展軌道。一是加大對鄉村集體資產的監管力度,強化村賬鄉管制度,建立鄉、村集體資產專門臺帳,定期進行登記更新。二是完善鄉村集體資產承包經營制度,向科學經營要效益。對現有集體耕地和集體牲畜,堅持扶優扶強的承包方向,結合養殖示范區、種養示范戶建設工作,改變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發包,確保規模經營。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因工作失職、失察、失誤導致集體資產流失的,將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資產或按一定比例進行賠償,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

3.5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做好“五個”結合。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放在整個農村工作中通盤謀劃,實行“五個”結合:一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整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二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體制創新相結合。三是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相結合。四是發展與管理相結合。五是“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加大對經濟落后村的幫扶,使其盡快擺脫貧困局面。

現代畜牧技術下畜牧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了塑料、秸稈、畜禽、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來源、污染現狀,揭示了固體廢棄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提出加大法律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境道德意識,加強農村環保設施建設,加大農灌渠的監管力度,發展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等防治固體廢棄物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廢棄物;污染;防治

農村固體廢棄物日益增多、種類復雜、篩選難度大是目前農村生態環境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和普遍現象。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影響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惡化,阻礙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而且會影響優質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進而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這與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的小康社會的內容不相適應。因此,從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高度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循環經濟的角度正視農村固體廢棄物對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就顯得非常必要。

臨夏州是一個農業地區,治理農村生態環境對于促進種植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優良環境非常重要。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把沼氣能源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項重大項目來抓,尤其是全州農村清潔工程試點工作的開展,在農村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治理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局部農村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全州農村環境保護基礎工作薄弱,村鎮建設缺乏規劃,基礎設施嚴重滯后。伴隨經濟增長、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需求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廢棄物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之部分城鎮居民環保道德意識淡薄,廢棄物亂扔亂排,導致城市污染物向農村轉移。農村監管力量薄弱、機制不健全,“臟、亂、差”現象仍未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對農村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因此,正確認識我州農村固體廢棄物的來源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防治措施是當務之急。

1固體廢棄物來源

經過調查,我州的農村固體廢棄物來自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農業生產過程中自產的,有農田秸桿、雜草,果園的落葉、枝干及其它等;畜牧業生產中產生的牲畜和家禽糞便;農產品加工中產生的下腳料;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二是由城市以不同的方式轉嫁給農村的固體廢棄物,如城市垃圾。

2污染現狀與危害

2.1廢棄塑料

廢棄塑料污染有兩方面,一是地膜殘留的污染。1984年農用塑料薄膜技術推廣到現在已有27a,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我州糧食產量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旱作農業新技術“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使我州的糧食產量發生了質的飛躍。目前全州玉米全膜雙壟溝推廣面積達到68 666hm2,占全州耕地面積的47%。從2006-2010年間共投入地膜是17 840t,平均每年3 568t。殘留率按30%(農業部環境監測總站和中國科學院的資料)計,殘留量每年達1 070 t,連續5a每戶667m2殘留量5.37kg,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由于聚乙烯農用地膜性能穩定,殘留在土壤中很難降解,100a不腐爛。殘留地膜過多時,種子出苗受阻,造成減產。二是廢棄塑料制品的污染。廢棄的塑料制品名目繁多,如各種塑料包裝盒、食品袋等。街道商鋪和部分居民缺乏環保意識,廢棄物直接投進了農灌區,造成灌渠的杜塞,河水的泛濫,公路的浸蝕,交通的受阻。扔進農灌區的大量塑料污染物經灌溉進入農田,造成農田土壤污染和農作物的危害。

2.2農業秸稈

根據全州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數據顯示,我州的種植業秸稈產生量192.37萬t,用于飼料的45.54萬噸,燃燒的29.57萬噸,原料0.59萬噸,丟棄量0.34萬噸,其他1.47萬噸。占23%飼料做到了過腹還田,用做沼氣原料的極少,只是實現了物質的循環而沒有實現能量的流動,占15.40%作為農村能源被燃燒了,丟棄量雖少,但濫堆濫放,影響村容環境。

2.3禽畜糞便

根據染源普查數據,全州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尿液產生量10.45萬噸、糞便量產生16.78萬噸、COD產生量33 649.69t、總氮產生1 836.85t,總磷產生271.62t。由于技術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除少數用做沼氣原料外,絕大多數禽畜糞便未做任何處理直接露天堆放,在雨水的沖刷下,有害物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磷、氮流水,水體的富營養化。

2.4生活垃圾

農村生活垃圾隨意堆放是農村形成的舊習、陋習。這種習慣的形成原因有四,一是農民環保意識較弱,生活污染物排放的的隨意性和無序;二是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嚴重滯后,除清潔工程試點村之外,幾乎沒有設立垃圾堆放點;三是農村能源結構發生了變化,取暖方式由過去的燒炕變成了電褥子,燒水做飯實現了電氣化,這樣農村一大部分可用資源變成了“廢棄物”;四是農村生活垃圾缺乏統一的行政管理。由此造成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序隨意堆放,就把農村灌溉渠當成天然的垃圾場。一部分垃圾隨水進入農田土壤,農田變成了一片狼籍的垃圾田。

3防治措施

為了加強臨夏州農村環境保護,實現固體廢棄物綜合治理和轉化利用,推進“清潔水源、能源、田園、家園”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友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出如下防治措施和建議。

3.1正確處理固體廢棄物與農業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

“固體廢棄物”通常指被丟棄在環境中的固體和泥狀物質,包括從廢水、廢氣中分離出來的物質。均稱“固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是相對于某一時段、某一空間或某一方面暫時沒有使用價值而言,而并非長期永久沒有使用價值。因此“固體廢棄物”是一個相對概念,首先是暫時擱置的可利用資源。在自然資源相對短缺的今天,只要樹立循環經濟理念,利用科技的力量發展“固體廢棄物”的重復利用的環保產業,不僅能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增加農民的收入,而且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雙贏。如果處理不當那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廢棄物,不僅污染農村生態環境,而且會影響整體環境質量的發展。因為農村生態環境是整體環境發展的前提基礎,如果沒有以整治農村固體廢棄物為重點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大力改善,就沒有整體環境質量的發展,不是科學的環保發展觀,是不全面的;而農村環境質量的提高對整體環境發展質量的推進,是全面的,可持續協調的環保發展觀。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固體廢棄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意義重大。

3.2加大環保宣傳,提高環境道德意識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媒體大力宣傳《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做到家喻戶曉,喚起全民的環保道德意識。另外乘春秋送科技下鄉活動之際,在社區、鄉鎮、農村集貿市場張貼環保掛圖并通過舉辦農業環保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班,增強農民群眾的環保法觀念,培養“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責任感,養成“食品入口,包裝入桶”的生活好習慣。

3.3加強農村環?;A設施建設

長期以來,農村沒有固定垃圾場,沒有垃圾桶,這是農村固體廢棄物濫扔濫排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州鄉村清潔示范點發展到10個,不到全州1 149個行政村的1%,發展速度較慢。充分利用鄉村清潔工程的試點成果,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穩步推廣鄉村清潔工程成功經驗,擴大示范點,建造農村環保設施,實施農村垃圾的集中堆放、集中清運、分類管理制度是解決農村固體廢棄物的有效途徑。

3.4建立廢舊塑料及地膜的收購機制

目前,廢舊塑料及地膜是農村固體廢棄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一方面影響鄉村景觀,另一方面污染農田土壤,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因此政府采取補貼收購殘膜和以舊膜換新膜,“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措施,實施廢舊塑料和殘膜的收購和治理,努力使廢舊塑料殘膜污染危害降到最低,同時政府部門大力支持科研部門研發和推廣能在自然環境下降解的環保地膜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出路。

3.5加大城郊農灌渠的監管力度

農村的很大一部分固體垃圾如塑料食品袋、洗理毛發、屠宰皮毛下水、煤灰渣等來自經過城郊的農灌渠。由于有些河道穿過市郊,河道旁有許多如屠宰、洗理、飲食等商鋪,這些從業人員,缺乏環保意識,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環境效益,加之缺乏必要的行政管理,把河道當成排放廢棄物的垃圾場。以農業環保部門為主,動用城管、工商、稅務、水利等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強城郊農灌渠的綜合管理,堅決抵制向農灌渠排放廢棄物的行為。

3.6發展清潔生產,實現“節能減排”

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實現“節能減排”是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的有效途徑。借鑒清潔生產的先進經驗,樹立資源循環利用的理念,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做到“吃盡榨干”、物盡其用。轉變思想觀念,配套三改(改廚、改圈、改廁),把具有能源、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綜合效益的沼氣工程做大做強,利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使其“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從而實現“節能減排”。

3.7完善農村環境保護的法規建設

農村環境保護是我國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主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政策、法規以適應新時期農村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在貫徹《甘肅省生態農業環境保護條例》的同時,根據地方實際,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適宜本地區農村生態環境辦法或條例來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從法律制度上保護農村環境不受污染。

3.8加大對農業環保工作資金的投入

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肩負著全州農業環境監測、監管工作的重任。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貫徹《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應當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加投入是加快我州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根本保障。

現代畜牧技術下畜牧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概述金寨縣發展林下經濟的成效,詳細介紹了該縣發展林下經濟的主要做法,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更好地推動金寨縣林下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寨縣;林下經濟;主要做法;對策建議

林下經濟是指依托森林生態環境,有效利用林地空間,實行農、林、牧等多種形式的立體式生產經營模式。近年來,金寨縣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發揮林業資源優勢,挖掘林業資源潛力,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探索出一條集林禽、林藥、林糧、林畜、林菌等為一體的全新林業經營模式,形成了近期得利、長期得林、遠近結合、林農牧漁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全縣從事林下種植、養殖業的農戶有25 000余戶,3.33hm2以上的大戶有2 000余戶,企業經營的有150余家,其中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建立林業合作社125家,發展壯大經紀人隊伍400余人;全縣林下種植、養殖的產品已在周邊市場占有一定份額,2013年林下經濟產品銷售額8.75億元,占林業產值的35.7%。

1 主要做法

1.1 創新理念,加快發展 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明晰的產權給更多的企業和林農提供了經營林業的空間,廣大林農和企業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一方面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因地制宜開發林菌、林藥、林草、林糧、林菜等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大力發展林下養殖,實行林禽、林畜、林漁、林蜂等多種養殖模式。同時,廣大林農和企業依托綠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以森林旅游為主體的農家樂、旅游休閑度假、森林人家項目,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特色。目前,全縣從事林下種植、養殖業的品類達16種,利用森林資源發展農家樂在10家以上。

1.2 廣泛宣傳,推動發展 組織鄉鎮及重點村民組干部到林下經濟先進地區考察取經,到縣內幾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參觀學習,讓鎮村干部充分認識到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性;召開發展林下經濟動員會,大力推廣典型經驗,宣傳林下經濟的效益,讓更多村民意識到發展林下經濟是一條增收致富的好途徑;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通過技術講座、科普活動等方式,廣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前景、效益及成功典型。通過宣傳發動,充分調動了廣大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截至目前,全縣已有25 000余戶農民參與林下養殖、種植,且規模較往年大幅增加。

1.3 企業參與,規模發展 大力倡導并鼓勵有一定生產能力的企業,依托其自身資源優勢,從事林下經濟的生產和開發,有力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林業可持續發展。金寨縣森嶺畜禽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余嶺林場40hm2林地養殖土雞,年出欄1萬余只,采用定點直銷的辦法進行銷售,年產值50余萬元;金林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在林地內養殖黑雞,在上海舉辦的農特產品展銷會上賣出1 198元/kg的高價,一舉成名;安徽新思源林業生態科技公司是我縣招商引資的一家新型生態林業開發公司,該公司已在我縣流轉林地333.33hm2開展立體種植,同時計劃到2020年改造1.33萬hm2低產板栗園,引植薄殼山核桃,復層種植有機綠茶及大別山中藥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積極探索新型林業開發之路。

1.4 拓展市場,帶動發展 加強市場研究,建立市場預警機制,使農戶能夠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積極協調合益食品、大別山科技等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簽訂保護價購銷合同,確保種養戶的切身利益;組織推動協會負責人、種養大戶與酒店、旅行社加強合作,組織林下經濟銷售人員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與知名賓館、酒店、加工企業建立固定的銷售關系,確保林下產品有銷售市場。市場銷路有了保障,廣大企業、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明顯增強。

1.5 政策扶持,促進發展 2011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產業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發展林下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目標、任務和相關的保障措施,促進了林下經濟的發展。各鄉鎮也立足實際,對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業的企業和農戶,給予政策扶持,并在林權流轉、行政辦證、科技信息和動植物檢疫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有的鄉鎮還從鄉鎮財政中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對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給予補貼和獎勵,對資金周轉困難農戶給予幫扶,支持、扶持林農發展林下經濟。

2 存在問題

2.1 規??偭坎淮?近年來,我縣林下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缺乏產業帶動和行業牽動,發展林下經濟還存在著小而散等問題,缺乏規模效應。同時林下經濟產品的品牌不多、數量有限、市場競爭力不強,即使是一些銷路較好的產品,也因規模小,只能滿足自產自銷或定單銷售,難以滿足市場的批量需求。據統計,我縣目前僅有約5.33萬hm2林地發展了林下經濟,還有約18萬hm2森林有待開發。

2.2 生產與管理手段落后 林下經濟產品的生產、加工等環節多為手工操作,機械化、現代化程度不高,生產的成本相對較大。同時大多采用傳統的管理方法和生產方式,靠自然生長,生產周期長,靠手工操作完成產品的初加工,影響了產品的產量,增加了經營成本。還有少部分林農為了發展天麻、茯苓、靈芝等中藥材,時有發生典山賣山、過度采伐等現象,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

2.3 資金缺乏,發展后勁不足 大多數農戶對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很高,但由于缺乏發展資金,在做大規模、拉長產業鏈方面止步不前,林下經濟發展缺乏后勁。

3 對策建議

為更好地推動金寨縣林下經濟的發展,建議下一步重點應在人力、財力、物力上加大投入,逐步把林下經濟培育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

3.1 強化組織領導 縣政府要成立以分管縣長任組長,林業、財政、農業、畜牧水產、科技、扶貧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縣林下經濟建設工作領導組,負責組織、領導和監督、協調發展林下經濟的各項工作。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林業局,由林業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具體承擔全縣林下經濟建設日常管理工作,具體負責各項建設項目的實施和保障措施的落實。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單位“一把手”要親自抓,及時掌握和通報建設情況,交流建設信息和經驗??h林業局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將發展林下經濟納入林業建設的指標體系,擺上全年林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年初落實計劃,年中督導檢查,年末考核驗收;要擴大橫向聯合,加強與農業、畜牧水產、科技、供銷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申報、建設和管理各類林下高效種植養殖項目,促進林下高效種植養殖業成為支撐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社會化公眾產業之一。

3.2 落實相關政策 縣委縣政府要盡快出臺《全縣林下經濟發展實施意見》,為我縣的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支撐;結合實際,組織編制全縣林下經濟發展規劃,把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美好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合理確定林下經濟發展的規模、方向和模式;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發展林業產業的相關政策,包括林地使用政策、收益分配政策、稅收優惠政策、資金扶持政策等,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對具體工作要進一步明確政策措施。如利用國有林地發展林下經濟的,在不影響權屬單位正常撫育經營和林地既有效益的前提下,可簽定合同,誰使用、誰建設、誰收益;對承包集體林地發展林下經濟的,按照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的有關政策給予大力支持,保障林地承包者的合法權益;使用流轉林地發展林下經濟的,要根據林權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做好林地流轉工作。

3.3 典型示范帶動 加快建立林下經濟發展示范點、示范基地,以典型示范帶動林下經濟快速發展??h級要建立現代林業示范園一處,規劃面積333.33hm2以上;示范基地10處,每處規劃面積133.33hm2,重點發展高效經濟林立體種植;鄉鎮要建立示范點,每處規劃面積在33.33~66.67hm2,突出地方特色,打造鄉土品牌,鄉鎮示范點要在50處以上。要積極創建森林旅游示范區,引進和培育一批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名牌產品,強化標準化建設,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林下經濟產品質量;切實搞好林下產品產地認證,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高市場競爭力。

3.4 加強技術服務 積極搭建企業、林農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之間的合作平臺,推進產學研協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林下產業發展機制;引進和推廣適宜林間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建立林下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體系;結合“陽光培訓”、科技下鄉等活動,加強對企業、示范戶和農民技術骨干的信息咨詢和技術培訓服務,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3.5 搞好市場建設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物流和信息網絡化體系,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指導各地組建專業的行業協會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林下種養業戶提供市場信息、種養技術、產品營銷等一系列服務,逐步形成與全縣林下高效種植養殖業集約化、規?;?、產業化發展相適應的完善的配套服務平臺體系。

(責編:陶學軍)

現代畜牧技術下畜牧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大眾文化給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堅持正確的文化導向,采取完善教育體系、提升文化內涵、探索多樣化模式等相應的對策,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眾文化 大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簡介]孫啟香(1974- ),男,江蘇泰州人,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劉玲(1982- ),女,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德育教育。(江蘇 泰州 225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08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大眾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08SJD8800021)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逐漸三足鼎立。大眾文化作為一種良莠不齊的文化形態,形成了對包括主流文化在內的一切文化形態的猛烈沖擊。它給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新鮮內容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在大眾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既能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又要融合當今社會的時代精神。

一、堅持正確的文化導向,完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體系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導思想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有統一的思想作指導,要有明確的教育方向。我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體系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個體目標是:每一個大學生都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具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和社會使命感、責任感;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培養誠實、守信、自立自強、勤奮學習、助人為樂的優良品德;具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品質;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點,更要能結合自己學習、工作的實踐,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

(三)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構體系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關系到整個未來祖國建設一代的健康成長與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合力構建一個“三位一體”的結構體系,建立一個穩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結構。我國的大學幾乎都采用寄宿制,學生進入大學后雖然已經不和自己的父母經常生活在一起,但家庭的作用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還是不可忽略的,這就需要所有的父母都不放松自始至終的共同努力。高等學校應當通過對原有隊伍的充實、提高和改造,建立起一支既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又了解大眾文化特點,掌握一定網絡等新技術的、能適應大眾文化環境要求的新隊伍。江澤民同志指出:“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組織保證?!薄敖處焸€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這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鄙鐣τ诖髮W生的道德觀念形成來說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精神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感染人的心靈,啟迪人生哲理。

(四)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體系

根據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大眾文化環境下所呈現出的一些特點,應該堅持以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性教育為主,輔之以其他類型的教育方法。主體性道德教育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道德的主體性,即培養主體性道德素質為目標導向和價值追求的教育。著名的人類學家M·米德在她的《文化與承諾》一書中提出了“三喻文化”理論:“前喻文化,是指晚輩向長輩學習;并喻文化,是指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后喻文化,則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睆纳鐣W的角度來看,這種“文化反哺”或者說“文化后喻”是一種大學生的“反向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傳統受教育者對教育者反過來施加影響,向他們傳授社會知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一種自上而下的社會化過程”。面對這樣一種“文化反哺”現象,我們也不能按照原有的一套思路去教育他們,或者把我們的觀念和想法強加給他們,這樣做對今天的大學生來說是毫無效果的。所以,當前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該“以大學生為本”,充分反映大學生的心聲和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主動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建構起教學相長的和諧學習氛圍。

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內涵

(一)豐富大眾文化自身的思想內涵

我國當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主旋律文化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反映時代發展潮流的主流文化。首先,要經常組織富含思想文化內涵的大眾文化活動,以高雅的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體,支持并引導大學生開展健康向上、內容豐富的科技、體育、文化、學術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開展一些主題性文娛聯歡、體育競賽、社會調查、課外小組活動等,寫一些讀后感或觀后感,讓大學生去親身體驗,真正感受到對他們的思想成熟、閱歷豐富方面有所幫助。同時,要加強學校的校報、廣播站、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工作部門以及網絡中心、校園宣傳欄等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陣地建設,支持鼓勵他們去組織、開展靈活多樣、高雅文明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風,創造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人文環境。

(二)開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內涵

我們應該以文化的視角去開發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質內涵,用豐富的文化養料來培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性精神和文化魅力,要從理念和認識上向“文化轉型”。著眼于大學生的發展與完善,以人為本,關注人的本質與本性,關心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思社會對人的生存發展的基本價值與意義,改變原先單一指導、規范、說教的功能,讓思想道德教育成為大學生生存與發展中的一種溝通方式,幫助他們尋求真正的精神歸宿和全面發展的道路。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須遵守“教育的規律、文化傳播的規律以及大學生自身發展的規律,將思想性與藝術性、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借助于大眾文化中某些有效形式,有效地利用大眾文化傳播載體,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須樹立人格教育的思想,從“文化”的角度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這種文化人格的確立。一方面培養大學生的文化思維能力。文化思維能力是文化人格的核心要素,文化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大學生文化人格的成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通過他們學習和掌握東西方的歷史、哲學、文學等來提升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引導他們合理地攝取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培養他們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素質”。另一方面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為爭取自身的生存、發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不斷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種自覺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守護和不朽的長城。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對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健全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以主流文化為引導,探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多樣化模式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三自”教育模式

“三自”教育模式是指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自我發展?,F在的整個社會環境使得大學生比上代人有更強的行動能力和適應能力,與其限制,不如放手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他們在實踐中去鍛煉自己的能力,去衡量自己的價值,去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始終唱響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主旋律,以此作為引導,讓他們自主地去判斷吸收大眾文化中那些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優秀文化成果,讓他們親自去體驗這種收獲帶來的自信與成就感。思想道德教育不僅僅是你聽我說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親身的參與過程中進行自我的教育和學習,以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只有認真地進行自我教育、自主學習,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也才能達到思想道德的最終目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統一。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教育模式

我們要在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倡導一種體驗教育模式。一個人道德的養成是一個知情意信行的過程,大學生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獲得了“知”,但是真正將“知”消化升華為“行”還需要他們親自去嘗試,還需要他們親自去體驗。教育家霍斯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蔽覈慕逃姨招兄壬苍f過“生活即教育”,還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獲?!弊尨髮W生充分體驗作為一個人所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道德與魅力,構建和諧與健康的社會。

(三)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教育模式

在整個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材施教,因此,我們在設計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同時,還要很好地把握大學生的特殊性。當代大學生喜歡挑戰、刺激,更鐘情于新鮮事物,更加崇尚自我、追求時尚。因此,今天的大學生只要有機會就會自己解決人生問題,但是這些想法有時候在父母和老師的眼中卻是不可思議的。針對大學生的這種特殊需求和特殊的情感,就應該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自我做主,設計自己的未來。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要是白松的種子掉在英國的石頭縫里,它只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但是,要是它被種在南方的沃土里,它就能長成一棵大樹?!苯裉斓拇髮W生就如同“白松的種子”,我們相信只要給予他們“南方的沃土”,大學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奇跡,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大學生會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俄)烏申斯基.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張佩珍,馮天向,鄭文樾,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美)M·米德.文化與承諾[M].周曉紅,周怡,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4]周曉紅.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姚迎春.大眾文化條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J].理論月刊,2005(2).

[6](前蘇)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M].趙瑋,譯.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7]李德山.想起了但丁的一句話[J].家長,1996(5).

[8]共青團湖南省委.讓青春的色彩更加絢麗——爭做四個新一代學習讀本[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現代畜牧技術下畜牧業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從完善網絡建設、加快人才培養、落實資金投入等方面,闡述了新時期強化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對策。

關鍵詞: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特別是在《農業技術推廣法》實施之后,我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邁入了新階段。近年來,我國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發展快速,現代化推廣服務平臺的構建、人才隊伍建設的推進,都為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為此,本文立足于實際研究,就新時期如何強化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提出了應對措施。

1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的問題

以畜牧經濟為主導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強調落實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從實際來看,我國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面臨機制不健全、人才欠缺、經費不足等問題,弱化了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質量及效率。

1.1機制不健全:技術推廣機制不健全,影響推廣工作開展

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是基層畜牧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加快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當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缺乏重視,畜牧獸醫站的地位不高,進而在工作的開展等方面,缺乏良好的內外環境。首先,技術推廣機制不健全,缺乏制度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其次,畜牧獸醫站作為事業單位,在經費保障、人員編制等方面,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造成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難以有效開展。

1.2經費不足:技術推廣經費不足,影響工作質量及效率

經費不足是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所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影響工作的質量及效率。一方面,畜牧獸醫站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造成獸醫站基礎設施薄弱,技術服務難以落實到位;另一方面,政府資金投入力度不足,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缺乏領導的重視,導致工作開展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技術推廣工作質量差、效率低等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1.3素質不高:技術推廣人員素質不高,存在人才隊伍不穩定

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面臨瓶頸,很大程度上推廣人員素質偏低,難以滿足當前工作的實際需求。首先,基層畜牧獸醫站人員缺乏專業素養,在工作中難以做到“專業對口”。從實際來看,推廣退伍中,有中級及以上職稱人員不足一成,這顯然是不行的;其次,待遇差、工作強度大,人才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大,對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

2強化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對策

加快基層畜牧事業發展建設,要求進一步落實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提供高質、有效的技術服務。在筆者看來,強化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應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2.1完善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建設,實現全覆蓋式技術推廣

在網絡信息技術時代,完善技術推廣服務的網絡化建設,是提高畜牧獸醫技術推廣質量及效率的重要保障。首先,以省、市網絡平臺為載體,將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向“縣、鄉、村”延伸,實現多層次多功能的網絡體系;其次,延展畜牧獸醫站運行體系建設,實現“產、加、銷”一體化運行模式,提高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有效性;再次,依托服務網絡平臺,開展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及交流,提高技術推廣服務質量。

2.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落實畜牧獸醫技術的推廣建設

為更好地落實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應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的同時,更應加強資金投入力度,為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一是以政府為主導,重視基層畜牧獸醫站建設,完善基礎設施保障,提高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質量;二是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優化基層畜牧獸醫推廣環境建設。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需要充足的資金保障,以改善辦公環境、完善技術設備,滿足畜牧獸醫發展的實際需求;三是落實政策引導,完善機制體系,提高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力度,改善服務質量。

2.3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技術推廣人員隊伍素質

人才隊伍建設是夯實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基層畜牧獸醫站應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隊伍。首先,通過人才引進等方式,引進獸醫專業的人才,為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創設良好的內在環境;其次,加快人才教育培訓,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技術能力;再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穩定專業人才隊伍。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層畜牧獸醫推廣事業的不斷發展,是推動農村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在筆者看來,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不斷推進,一是要扎牢內部環境,完善推廣服務網絡平臺建設;二是創設外部環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永勝.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建議[J].中國畜牧業,2015(19).

[2]武蒙威.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大觀,2017(08).

[3]陳開兵.淺談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研究[J].農技服務,2016(12).

上一篇:土木工程造價成本控制論文范文下一篇:農業保險制度模式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