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調查報告的調查方式范文

2023-09-22

調查報告的調查方式范文第1篇

一、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

(一) 大學生網絡生活時間及頻率

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抽樣調查分析, 大學生開始接觸互聯網的時間略有差異, 32%的大學生在小學期間接觸網絡;40%的大學生初中時接觸網絡;24%的大學生在高中時接觸網絡;僅有4%的大學生是在大學期間接觸網絡的, 據調查男生普遍比女生更早的接觸網絡。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的時間分別為2小時以內為26%, 2-6小時為47%, 6-10小時為20%, 10小時以上為7%。

(二) 大學生網絡生活活動

隨著科技發展接入互聯網的場所逐漸增多, 同時給予了大學生上網場所的選擇。經調查, 51%的大學生在家中;31%的大學生在學校宿舍;10%的大學生在商業網吧;9%的大學生在學校機房。網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從調查來看, 大學生上網的主要活動依次為查閱學習相關資料、聊天、游戲、購物、新聞、影音等方面。網絡軟件是大學生接觸網絡的主要途徑, 80%的大學生使用社交軟件;76%的大學生使用網頁瀏覽器;54%的大學生使用桌面影音播放;43%的大學生使用網絡視頻;47%的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站。

(三) 大學生網絡消費

隨著電子商務的急速發展, 網絡消費成為日常消費中的一部分。網絡提供給我們比市面上更多的商品和服務, 大學生如何去正常的網絡消費更值得我們關注。據調查, 59%的同學用于網絡購物;44%的同學用于網絡游戲;23%的同學用于網絡服務;10%的同學未曾在網絡消費過。對于網絡消費金額方面調查, 46%的同學平均每月消費100元以下;42%的同學每月在100-300元;8%的同學每月消費在300-500元;僅有4%的同學每月消費高達500元以上。

(四) 大學生網絡社交

網絡社交已經成為現代社交方式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各大網絡工具中, 即時通訊工具 (QQ、飛信、微信、YY等) 冠居榜首, 這種及時方便又快捷的社交工具深受廣大青年朋友的喜愛與擁護。僅排其后的是微博、SNS社交網站 (人人網、開心網等) 兩大網絡社交工具。無論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在社會各領域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隨后是貼吧、論壇和博客這三種工具, 各行各業的精英、學習者或是明星的粉絲們齊聚這里, 共同探討, 一起學習。

(五) 大學生網絡生活文明

隨著互聯網信息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 網絡資源豐富, 上網也就成為了一件時尚流行的事。在網上學習、娛樂、購物等, 這些活動都使我們的網絡生活豐富多彩。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文明程度也體現了他們日常整體精神文明風貌。在調查中顯示, 近乎一半的人偶爾在網絡上 (論壇、博客等) 有講過粗話、攻擊別人的行為, 而三分之一的人沒有過這種行為。近乎一半的人認為網上部分惡搞的視頻或貼文屬于娛樂行為, 而四分之一的人則認為惡搞侵犯了他人的權利, 會給他人帶來傷害, 應該限制。只有少數人認為惡搞有時能產生監督效應, 應該被提倡。

(六) 大學生網絡生活認知和看法

在調研報告中顯示, 近九成的人認為現在網絡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它可以緩解壓力、放松心情、豐富知識、了解事實、結識朋友。但是, 盡管61%的人對國家出臺關于網絡安全和網絡環境的政策有一定了解, 但是一般人認為沒有效果。

二、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分析

網絡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 尤其網絡中的一些負面因素也如影相隨, 給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消極影響。所以, 我們在理性看待網絡的同時, 有必要對大學生上網的不良動因進行深入探析。

(一) 奮斗目標迷失, 生活缺乏寄托

大學是大學生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 是個體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期。很多大學生經過高考的洗禮順利升上大學后, 身心得到極大的放松, 對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四年, 怎樣實現自我價值, 自己未來的奮斗目標到底是什么等問題思考得很少。由于奮斗目標迷失, 很多大學生只是在應付學習, 大多數時間處于一種無聊、空虛、孤獨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 網絡中豐富的信息資源、超越地域的溝通方式、刺激的網絡游戲, 很快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二) 渴望溝通交流, 實現內心傾訴

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 離開父母的看護來到大學后, 往往會產生一種陌生與孤獨感, 從心理上渴望與人交流。大學作為一個微型社會, 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學習、生活、感情挫折、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 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傾訴對象或不愿意把自己的內心情感告訴身邊的人, 迫切需要一個理想的傾訴對象。網絡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交流平臺, 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它與人交流, 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泄心中的不滿、討論感興趣的話題, 而不用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讓身邊的人知道。對于那些性格內向、在現實交際中不善與人交往的人來說, 網絡交際是一種較佳的交際方式。網絡交際的虛擬、快捷、平等、自由等特點, 滿足了大學生渴望交流、實現傾訴的愿望, 自然成為他們鐘愛的對象。

(三) 逃避現實生活, 尋求理想自我

長期以來, 學習的壓力、家長的期望, 讓大學生感到身心疲憊;到了大學后, 很多學生在放松自己的同時, 也迷失了自我。當他們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挫折, 又找不到合適的宣泄方式, 而網絡特有的虛擬性特點, 使他們可以在網絡游戲中贏得自尊、獲取勝利, 在網聊中重塑自我、贏得贊賞, 在網絡中體驗戀愛、獲得愛情。這一切讓他們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體驗到了自己的價值與成就。這種成就感使他們對網絡有了更大的期待, 也形成了更大的依戀, 甚至成為網絡“癮君子”。

(四) 意志力薄弱, 自控能力不強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轉型期, 思想尚未成熟, 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在大學之前, 學校里有老師的提醒與管理, 家里有父母的監督, 他們上網的時間與頻率都受到控制。進入大學后,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尚未養成, 習慣于家長與老師安排的他們, 面對乍獲的自由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加之大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 他們面對內容豐富的網絡, 很難控制自己上網的行為, 有時即使知道迷戀網絡是不好的, 但還是經不起誘惑。

三、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對策和建議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 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主流是積極、健康的, 但不可否認還存在一些問題, 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并予以積極的引導。

(一) 加強網絡管理與教育,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在校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成長時期, 自控能力較差, 有時候很難抵制網絡上形形色色的誘惑, 在思想和行為上易誤入歧途。所以, 加強大學生網絡行為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首先, 加強網絡思想道德教育,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其次, 網絡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并切實落實, 使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得到有效的規范。第三, 加大對學生上課、就寢方面的管理, 嚴禁出現學生“課不在室、宿不在舍”的情況。第四, 加強對網絡開放時段的控制, 將辦公、教師宿舍網絡與學生網絡分開, 嚴格控制學生網絡開放時間, 使其與學生作息時間一致。

(二)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加強校園網絡建設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大學生對網絡產生依賴感, 并把它作為交際、娛樂、排解壓力等途徑, 這從某種程度上表明校園文化生活的單調貧乏和吸引力不強。為此, 有必要豐富校園文化內容, 完善校園網絡資源。在校園文化生活方面, 要努力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 給大學生創造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 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自我價值。首先, 定期舉辦學術講座, 邀請的對象最好是名師名家, 話題要選擇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要與其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其次, 創造性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讓更多的大學生把閑暇時間投入其中。第三, 廣泛發揮社團組織的作用, 把大學生的興趣與精力吸引過來, 為他們發揮特長、成就自我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 要加強網絡軟硬件建設, 豐富校園網絡資源, 把它建設成為一個高品位的網絡系統工程。首先, 增加網絡建設的投入, 保障機器的優良狀態, 提高網絡傳輸速度。其次, 豐富校園網絡內容, 增設娛樂、就業信息, 滿足大學生休閑和就業的需要。最后, 鼓勵學生社團組織在校園網內建立相關網站, 自主參與和自我管理, 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 搭建網絡交流平臺, 鞏固網絡教育陣地

網絡已經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 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視網絡教育平臺的作用。首先, 要建立多維溝通的交流平臺, 包括學校留言板、校園BBS、在線交流等多種形式, 通過這個平臺切實解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難題, 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其次, 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廣泛宣傳心理健康與衛生知識, 對大學生上網進行積極引導, 并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最后, 加強網絡法律道德教育, 增強大學生的自控能力, 提高他們的網絡道德素養, 從而消除網絡的負面作用, 把大學生引向健康的人生軌道。

摘要: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是近些年國內外學者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對青年人的生活、學習、社會認知和價值觀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為例, 對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作者以網絡生活概念出發, 通過問卷方式調查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生網絡生活現狀, 并根據調查結果探析了大學生上網的習慣, 據此提出相關的建議, 以期對大學生網絡生活提出改善。

關鍵詞:學生,網絡生活,調查分析

參考文獻

[1]周曄.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探析[J].科技信息, 2009 (36) .

[2]榮華, 華麗, 張敏霞, 王盤洲.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與分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7 (03) .

調查報告的調查方式范文第2篇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取樣的方法, 在某??圃盒_M行問卷調查, 共發放500份問卷, 回收問卷中476份有效問卷, 有效率達95.2%。其中男生255人, 女生221人。

2、研究工具

應付方式問卷是1996年我國學者肖計劃等人結合我國的實際, 在國外有關防御和應付的研究基礎上編制的問卷。該問卷由62個題目組成, 研究的維度為以下六個: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本研究中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8。

3、實施過程和數據處理

采用統一的指導語,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問卷采用不記名的方式, 當場作答并收回。調查所得數據, 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二、研究結果

1、應付方式在性別上的差異分析

注:*p<0.05, **p<0.01, ***p<0.001

從表1可以看出, 在應付方式中的解決問題和合理化這兩個維度, 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的得分。

2、應付方式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分析比較

注:*p<0.05, **p<0.01, ***p<0.001

從表2可以看出, 在應付方式中的自責和退避這兩個維度, 獨生子女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的得分。

三、討論

目前關于應付方式是否存在性別差異上尚未達成一致意見。國外的研究結果顯示, 男生較多的使用成熟的應付方式;國內也有許多相關的研究, 如肖計劃等人在對青少年學生應付方式行為的研究中發現:男大學生在解決問題維度上的得分高于女大學生, 在自責維度上的得分低于女大學生, 而且差異顯著。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應付方式中的解決問題和合理化這兩個維度, 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的得分。這表明男生的應付方式更成熟, 也更積極。分析其原因:男生的思維方式是理性的, 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閱歷的不短增多, 其思維方式也成熟的較快。一旦遇到問題, 能夠清醒的去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 然后找出解決方法的方法。相比之下, 女生的思維方式是偏感性的, 在問題面前首先會對其情緒產生影響, 很可能被這種情緒控制而無法擺脫, 更不可能去思考該如何解決問題。

本研究中還得出了關于是否是獨生子女在應付方式上表現的差異:在自責和退避這兩個維度, 獨生子女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的得分。這說明獨生子女的應付方式偏消極。究其原因:獨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 在家里有呼風喚雨的本事, 因此在家庭里受到的挫折教育相對較少, 而一旦需要自己去面對并解決問題時, 很可能就顯得不那么游刃有余了。因此, 他們的應付方式在思想上就會表現出自責, 相對應的在行為上就表現為退避。而非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因此其家庭關系相對獨生子女復雜, 這就有利于他們在同伴之間相互學習, 積累更多的智慧。所以他們在遇到問題時的應付方式比獨生子女要積極。

四、結論

大學??粕鷳斗绞降膮^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男生的應付方式比對女生的應付方式更積極、更成熟;獨生子女的應付方式不如非獨生子女的應付方式積極。

參考文獻

[1]肖計劃:《應付與應付方式》《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2, 6 (4) 。

[2]肖計劃、許秀峰:《“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的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6:10 (4) 。

[3]肖計劃、向孟澤、朱昌明:《587名青少年學生應付行為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5, 9 (3) 。

[4]張建衛、金盛華、劉玉新:《大學生壓力與應對方式特點的實證研究》,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3, 5 (1) 。

[5]肖計劃、向孟澤、朱昌明:《587名青少年學生應付行為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5, 9 (3) 。

調查報告的調查方式范文第3篇

1 瑜伽生活方式的基本內容

瑜伽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系統的一部分,是社會中的個人、群體或全體成員通過遵循瑜伽的呼吸法、體位法、冥想法、放松法以及瑜伽的飲食與作息規律體式與冥想,所達到的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它所達到的目的是通過有規律的瑜伽方式使人的身體與生活達到健康與和諧。

1 . 1 瑜伽飲食

瑜伽科學中把食品分成三種類別:即悅性食物、惰性食物、變性食物。在瑜伽生活方式中常以悅性食物為主。在瑜伽飲食中,每個人一天的飲食應以自然、清淡的、營養的食品為主,每餐吃到七八分飽即可,并且飲食時間要有規律,多喝水,少吃零食。

1 . 2 瑜伽日常作息

瑜伽科學認為,健康的作息時間應該是6:30~7:00起床,晚上11:30之前休息,其作息時間要與人的生物鐘相吻合。瑜伽正式通過這種有規律的作息時間節奏,達到調整人的紊亂的生物鐘節奏。

1 . 3 瑜伽體式

健康的瑜伽體式是指通過瑜伽動作練習提高協調性、力量性、柔韌性和平衡性等達到身心平衡,促進良好身體姿態的形成,使之將瑜伽作為自身的終身體育并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1 . 4 瑜伽語音冥想

語音冥想是在瑜伽體系里利用十分廣泛的冥想方法,它是一種引導心靈純凈的簡單而有效的冥想方法。正確的語音冥想可以緩解人們的精神壓力,治療精神疾病,甚至能幫助人們達到最高純凈的意識狀態。

2 遵循“瑜伽生活方式”人群的遵循動機及興趣趨向

2 . 1 遵循動機

通過問卷調查得出,在遵循“瑜伽生活方式”的人群中,他們遵循“瑜伽生活方式”的動機如表1所示,75%的人是為了緩解精神壓力,70%的人是為了改善身體狀況,80%的人是為了塑造良好的身型,50%的人是興趣愛好,25%的人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35%的人是盲目跟風。

綜上所述,人們在選擇瑜伽生活方式的動機上以改善身體狀態為主,而真正為了提高生活質量的人群較少,由此可知,在瑜伽生活方式的宣傳力度上還不夠,盲目跟風現象還比較嚴重,對瑜伽生活方式理解程度不深。

2 . 2 興趣趨向

通過調查與查閱相關文獻得出,在遵循“瑜伽生活方式”的人群中,他們認為“瑜伽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瑜伽飲食、瑜伽體式、瑜伽冥想。在這三種生活方式中以瑜伽體式居高,其次是瑜伽飲食與冥想,瑜伽愛心活動所占比重最小。

綜上分析,人們對于瑜伽的興趣趨向偏重于瑜伽的體式,忽視了瑜伽飲食與冥想,還有瑜伽愛心活動,這樣不是瑜伽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不利于瑜伽生活方式的發展。

3 遵循“瑜伽生活方式”的人群的基本特征

通過調查發現,瑜伽練習者中99%為女性練習者,男性練習者只占1%,年齡段在20~55歲之間。在練習時間上,兩年的居多,其次是1年和3年;在對瑜伽生活方式的了解程度上,35%的練習者不了解;30%的練習者一般了解;15%的練習者非常了解但無具體實踐,只有30%的練習者非常了解且有實踐。(見表2、表3)

綜上分析可知,目前,遵循瑜伽生活方式人群中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不利于瑜伽生活方式發展。并且對其了解又實踐的人群相對較少,這種發展現狀阻礙了人們對瑜伽的認識。由此可見,瑜伽文化傳播力度不夠,阻礙了練習者們的選擇渠道,更阻礙了瑜伽生活方式發展,因此瑜伽文化在傳播上還有待提高。

4 瑜伽生活方式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在近年的東西方醫學研究里,瑜伽漸漸成為一個引人注意的課題。醫學界已證實瑜伽可以有效調節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進而改善個人整體的身心健康。

通過對專家的訪談記錄分析可知,健康正確的瑜伽生活方式對改善人的身心方面有著醫療的功效。

4 . 1 瑜伽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目前,由于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導致人們在身體健康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通過對兩位專家訪談記錄中可知,健康的瑜伽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人的體脂指數,改善我們的形體,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與身體機能,提高身體靈活性與柔韌性,從而在整體上改善人的身體不健康狀況,從而是我們的身體達到健康和諧的狀態。

4 . 2 瑜伽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由于人們工作,家庭等生活壓力的加大,導致人的心理方面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而瑜伽通過健康的體式與呼吸的配合,可以再心靈深處去改善人的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通過對兩位專家訪談記錄可知,健康的瑜伽生活方式在改善人的心理問題方面有很大的功效,例如通過冥想,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焦慮、抑郁;通過呼吸法、體式、冥想三者可以改善人際關系處理問題、消除人的偏執性格、減少人的恐懼感等。因此不難看出,健康的瑜伽生活方對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著醫療的功效,經常練習可以改善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

4 . 3 瑜伽生活方式的注意事項

瑜伽練習對身體雖然非常為有益,但不是說瑜伽練習可以取代有效的醫學治療,瑜伽練習者應該把瑜伽視為有效的保健或者預防的鍛煉方法。在練習時,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性練習,這樣才能達到追求健康的效果。

通過對兩位專家訪談記錄總結可知,對于瑜伽初學者來講,首先應了解練習的時間、地點、所需用品、身體狀況。

(1)在練習時間上,清晨,早飯前是瑜伽練習的最佳時間,在習練瑜伽后大約1h后可以就餐。傍晚或其他時間也可以練習,但是要保證空腹或完全消化后才可練習。

(2)在練習地點選擇方面,練習者應選擇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地方,盡量離開房間而選擇露天的自然地。在房間練習時要注意保持空氣的流通,養成經常開窗透風的習慣。

(3)在身體狀況方面,像持久背脊疼痛者、因事故導致的脖子疼痛者、因力量練習血壓劇烈升高者、手術后不久者、請不要練習。

5 結語

調查報告的調查方式范文第4篇

一大學生學習壓力現狀

通過對385名大學生調查發現, 當前大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壓力大, 有l0.8%的學生表示有厭學心態, 32.5%的學生有想學學不進的現象。面對各種資格考試、選修第二專業、校外輔導和培訓等情況, 有68.3%的學生表示會參與, 有10.1%的學生表示不會參與, 他們認為證書并不代表相應的能力, 投身這類活動還不如參加社會實踐、做兼職的好。約31.6%大學生對考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 特別是入學基礎比較差、性格偏內向、學習方法不靈活的大學生最易產生考試焦慮, 同時伴有失眠、疲勞、腹瀉等軀體癥狀。

二大學生學習壓力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多由知識基礎差、不喜歡所學專業、學習方法有問題、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有偏差造成的。

1. 學非所愛

學非所愛是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進入大學后才發現他人建議報考的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 或是高考時沒有考上自己喜歡的專業而被分到不喜歡的或生源不足的冷門專業, 自己痛苦, 又不想放棄學習機會, 只能勉強接受現實, 消極對待學習, 使學生缺乏學習動機, 失去學習興趣, 從心理上排斥學?;蛩鶎W專業, 無心向學, 自暴自棄, 誘發學習倦怠的產生。

2. 學習方法有問題

大學階段多半是自主學習, 課外閱讀量增大, 靈活性與創造性增強, 各個專業又有各專業獨特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的要求。許多學生來到大學之后, 看到別的學生平時很少花時間學習還學得那么好, 自己起早貪黑地學也追趕不上人家, 由此產生苦惱和焦慮。這說明有些大學生的學習方法本身存在問題。

3. 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落差較大

有些大學生在中學時是佼佼者, 來到大學后還以為自己是領頭羊, 結果在實踐中發現自己周圍藏龍臥虎, 很多人都比自己優秀, 由此自信心下降, 自卑漸強, 自我效能感降低。而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信念和評價。學生在某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越高, 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就會越多地選擇這方面的活動, 反之亦然。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 能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為自己設置更高的學習目標, 面對困難時能夠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所以在學業情境中他們有更積極的態度和情感, 更少的焦慮。而學習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則相反, 他們對學習缺乏信心, 缺乏樂趣, 往往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 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 極可能導致抑郁、焦慮、強迫等心理疾病的出現。

4. 知識基礎差

隨著高校的連年擴招, 高校擴招, 為更多人打開了上大學的方便之門, 但也降低了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大學課堂中對人的差異性和個性教育的忽略, 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滑坡。擴招后一些學生因基礎較差跟不上學業進度而失去信心;一些優秀的學生因未能進入理想院?;驅I而失去學習信心, 動力不足。于是“破罐子破摔”者大有人在, 甚至有些學生為了在學習方面超過別人, 性格變得極端、敏感、偏執。

三大學生應對學習壓力的方式

調查發現, 當前大學生對待學習壓力的方式主要體現為:隨大流、逃避、放棄、得過且過、心理障礙以及堅持不懈。

1. 隨大流

一部分大學生對學習不是很感興趣, 學習目的不明確, 沒有什么學習目標, 一切都以周圍人的行為為基準。周圍人都在學習, 他也會專心學習;一旦周圍學習氛圍不濃厚, 他也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

2. 逃避

有些大學生不是不想學習, 由于知識基礎比較薄弱, 學習成績比較低, 遭受多次打擊之后仍然想要學好, 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是在其他方面發展, 對學習選擇逃避。如有個別學生干部以忙于學生活動為借口請假、逃課等。

3. 放棄

擴招讓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進入大學, 但由于自身基礎差, 聽不懂講課內容而心灰意冷, 經常逃課。期末考試不是被取消考試資格, 就是全軍覆沒。還有極個別的學生家長對之沒有寄予厚望, 學習好壞沒關系, 只要不惹事就好, 混到大學畢業家長幫助安排工作。這使得學生覺得學與不學沒有區別, 還不如不學來得輕松。

4. 得過且過

一些大學生受社會影響較大, 對學習談不上興趣, 從不主動學習, 作業不拖到最后期限不會完成, 能不做就不做。

5. 心理障礙

有些大學生想要學習, 但是沒有足夠的信心, 經常處于緊張、焦慮、抑郁狀態, 想到學習就頭疼, 時常失眠。過度關心自己的成績導致各種心理障礙的出現。如因學習壓力大而將之轉為考試焦慮、學??謶职Y、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等。

6. 堅持不懈

一部分大學生非常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將現有困難視為挑戰。充分利用現有一切條件來學習, 即使自己現在學習成績不算好, 也對自己充滿信心, 給自己制訂學習計劃, 將遠期目標分解為無數個近期目標。經過幾個學期后, 躋身于優等生之列, 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遇。

四大學生應對學習壓力的策略

針對學習壓力產生的原因, 可以從專業學習、學習方法、心理調節等方面來應對。

1. 學一門愛一門

如果是“學非所愛”, 但是現在所學專業是社會需求量最大、最容易找到工作的專業, 學習就是為了謀求一份工作。這樣就能給自己一定的學習動力, 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注意對學習保持比較理性的態度, 在保證本專業的學習都合格的情況下, 可以試著了解一下別的專業。

2. 向效率要成績

學習是需要花費時間的事情, 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量越大, 則自己的自由時間就越多, 效率就越高。因此, 在學習方法上存在問題的同學, 一方面可以向別人學習的同時, 觀察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的學習方法, 多與他人溝通, 探討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另一方面, 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將學習任務進行細分, 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 及時給自己獎勵, 激發學習動力水平, 提高學習效率。

3. 正確認識自我

對于理想與現實存在落差的大學生來說, 需要估計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精力量力而行, 不要給自己設定太高的目標。給自己一個緩沖時間, 自己和自己進行比較。

4. 夯實基礎追趕他人

堅實的基礎是學習必需的, 對于知識基礎差的大學生, 要將現在學習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及時補上。要有計劃、有主次、有目的地進行基礎知識的補習。

5. 維護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心理因素對學習的效果、考試的成績都有很大影響。抱著必勝的信心去做事, 比起帶著懷疑、猶豫不決的態度做事, 效果要好得多。學習遇到困難挫折時多想想考出好成績以后, 他人驚訝、羨慕的眼光所帶來的樂趣, 以及畢業后能在滿意的職位上施展才華的美好前景。充足的自信心, 不僅在學習中, 而且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都可以決定人的命運。

抱著每天都比前一天會的多了一些的態度, 鑒定信念, 增強信心, 在學習中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這既是個體心理健康的一個表現, 更是個體心理成熟的一個標志。

摘要:本文通過對385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 當前大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壓力大, 有l0.8%的學生表示有厭學心態, 32.5%的學生有想學學不進的現象。學習壓力主要由知識基礎差、不喜歡所學專業、學習方法有問題、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有偏差等原因導致, 最好的應對方式不是逃避, 而是學一門愛一門、向效率要成績、夯實基礎追趕他人以及正確認識自我。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壓力,應對方式,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石林、封丹珺.應對風格問卷的初步編制[J].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4 (1)

[2]張連云.師范大學生的學習倦怠及相關因素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 2008 (12)

調查報告的調查方式范文第5篇

一、德國職業教育發展歷程

眾所周知, 西方國家在職業教育發展上, 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 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職業教育為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特別是德國的職業教育, 以其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完美結合, 在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為德國戰后經濟的恢復和持續發展發揮了很大作用, 堪稱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跡。

目前, 德國272所高校中有167所是技術應用大學, 國家承認的職業數量為342個。為了加強職業教育, 德國教育管理部門規定, 學生在初中階段便開始分流, 一部分學生通過正常途徑繼續在普通中等學校學習, 另一部分分流到初等職業學校。在初等職業學校中學生通常學習兩年, 再進入高一級的職業學校學習, 這分別類似于我國初、高中階段的職業學校。之后學生再根據個人需要, 進入高等職業學府進行更系統的學習。在人們的傳統概念中, 職業學校的課程似乎通常會集中在手工技藝上, 如烹飪、縫紉、護理等。實際上, 德國的職業教育所提供的課程遠比人們想象的豐富, 除包括上面提到的實用課程外, 還提供許多專業理論課程, 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到了高等教育階段, 德國教育體制仍將這一階段分為兩大塊:一塊為普通大學教育, 課程涵蓋了教育、音樂、藝術、宗教、自然科學、醫學等領域, 主要培養理論方面的人才;另一塊為高等職業教育, 主要培養應用方面的人才, 課程涵蓋了工程技術、金融、建筑、社會服務等方面, 高等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也得到了強化。雖然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同時提供某些相似課程, 但是高等職業教育所提供的課程往往因其更有針對性和實踐性而備受企業歡迎。因此, 德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比普通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德國職業教育和我國職業教育的比較

一是辦學指導思想的差異。德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雖說也錄取職業學校的畢業生, 但是它所提供課程的質量卻沒有被削弱。為經濟發展培養實用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 在這一思想的引導下, 德國的高等職業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主要從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適應社會需求兩方面出發, 來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課程。而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指導思想雖說也強調根本目的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但在實際操作中, 職業教育往往更重視理論知識學習。政府在資金扶持力度、人員配備、場地劃分甚至辦學待遇上都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讓高等職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成了解決未能升入普通本科高校的學生的出路。在這一狀況下, 一些高等職業學校就辦成了縮減了課程的普通本科高校, 即便是有一定規模的高等職業學校, 它所提供的課程也大多同本科院校雷同, 而與社會需求卻不相適應。

二是辦學條件的差異。德國高等職業學校的設備配置、班級標準和師資力量等同普通高校沒有太大的區別, 唯一的差別是他們培養的學生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課程中含有更多的實踐課程。而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往往要落后于普通高校, 很多高等職業學校由于經費不足、設備落后、實踐課程不足而多開設理論課程, 其辦學優勢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

三是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社會對教育的認識歷來受“學而優則仕”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選擇學習的院校, 多數人很大程度上不是按自己的愛好, 而是依靠父母的指導思想來決定的。學習的根本目的不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而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家族榮耀著眼。這一觀念越強, 職業教育的社會功能就越被弱化, 從而造成高等職業教育在學生家長心中地位偏低, 也受不到應有的重視。

四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次的差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次偏低, 難以吸引大量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在德國, 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所授的最高學位是碩士, 學生在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后, 優秀者還可以繼續在普通綜合大學里深造, 直至最后取得博士學位。這不但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打開了獲取更多知識的大門, 也為他們開拓了更寬廣的就業渠道, 因而職業教育廣受學生和家長歡迎。而我國的高等職業學校多數為??茖哟? 本科院校數量有限;另外, 由于近年來??茖哟蔚母呗毥逃诤芏嗟胤奖粔嚎s為兩年, 除實習時間外, 學生理論學習被限制在一年或更短時間內, 讓期盼用理論武裝頭腦的學生感到在職業院校里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 因而在心理上對高等職業教育有抵觸情緒。

三、德國職業教育對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河南省人口眾多, 經濟發展底子薄。除體制和社會環境等因素造成的差別外, 河南高等職業教育在辦學模式和教育理論上有許多可以向德國高等職業教育借鑒的地方。

就辦學模式來講, 德國職業教育推行的是“雙元制”, 即職業教育和企業相結合, 學校與企業各有分工, 以企業為主來制定學校課程規劃, 實行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模式。以“雙元制”為理論基礎的職業培訓在兩個機構———企業和學校中進行, 以企業培訓為主。受訓者此時兼有雙重身份, “一方面他們根據與企業簽訂的培訓合同在企業里接受培訓, 是企業的學徒;另一方面, 根據各州自己制定的《學校法》, 他們在職業學校里接受理論教學, 又是學校的學生”。

在課程規劃方面, 為職業培訓制定的課程規劃也分為兩個部分:作為企業要嚴格按照聯邦政府頒布的培訓規章制度及大綱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作為高等職業學校則要遵循州教育部門制訂的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文化及理論知識的培訓。而培訓的費用有兩個來源渠道, 企業及跨企業的培訓費用由企業承擔, 高等職業學校的費用由各級政府承擔。德國職業培訓的目標為:通過“雙元制”職業培訓模式, 經過初級職業培訓, 使學生接受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培訓, 讓他們成為比技術工人高一層次的實用人才。

在師資培訓方面, 要培養大量高素質的實用人才, 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德國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包括專業教師、實訓教員和一些兼職教師, 特別是實訓教員, 他們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又有扎實的職業教學理論, 所承擔的教學任務是指導學生學習某種與職業教育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讓學生通過生產實踐來掌握職業本領。

河南省高職院校的師資大部分來自普通高校畢業生, 他們中絕大多數是從學校到學校, 沒有經過企業的工作鍛煉就登上了講臺, 崗位技能有限。這樣, 他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只能以理論為主, 從而造成了職業院校課程設置和非職業院校差距不大的怪現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缺乏熟練技術工人和高素質基層管理人員已經成為企業提高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競爭力的瓶頸。如果不能盡快改變傳統觀念, 把高等職業教育建立在扎扎實實辦學的基礎上, 這一矛盾還將長期存在下去并會繼續制約經濟發展。

河南是一個職業教育大省, 但不是職業教育強省, 這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占全省人口80%的農民能接受到職業培訓的人數很少, 接受到高等職業教育培訓的則更少。這樣的狀況是無法保證現代化大工業的生產順利進行的。因此, 河南要想更快地提高生產力, 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就應該轉變職業教育觀念, 切實建立一個有效的職業教育體系,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全面提高人口素質。

參考文獻

[1]陳鐸.德國職業教育的考察及啟示[J].南平師專學報, 2005, (1) .

[2]吳建新.德國職業教育“四二一”[J].國際人才交流, 2007, (1) .

調查報告的調查方式范文第6篇

可以看出現代社會人們平時主要的購物方式是網上購物,占比96.55%,購買的物品分布較均勻,在網上購買日常用品的占比較高,每周前往實體店的次數較少。

自從疫情爆發,可以看出人們所有的購物方式均有減少,其中網上購物減少較少,這表明在疫情期間人們或不購物或由于疫情原因不方便購物。有72.41%的受調查者認為疫情對于自己的購物有所影響,在病毒肆虐的環境下不便出門、快遞員不方便跨城區送貨等情況都大大限制了人們購物的方式。

在疫情期間購物的物品選擇上,人們偏重于食品和生活用品,對于化妝品和洗護用品的需求有所下降,這也是疫情帶給人們需求的直接改變,由于不能隨時隨地購物,所以儲存食物和生活用品成為了人們當下購物的首要選擇。

人們對于疫情期間選擇網上購物的原因占比較多的為“方便”和“安全”,在疫情期間,足不出戶成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的主要方式,那么網上購物滿足了人們想要購物而又不出家門的要求,而由于疫情導致的延后復工復產使得“實體店沒開”也成為了人們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

在疫情結束后人們對于購物方式的選擇依舊是網上購物的占比較高,占64.72%,在互聯網盛行的當下,網上購物給人們帶去了與實體店完全不同的購物體驗,在家里對著電腦或手機屏幕瀏覽即可找到自己心儀的商品進行購物,足不出戶即可買到商品是人們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

項目總結:根據調查問卷數據得出,現代社會人們平時的主要購物方式是網上購物,而疫情期間,雖然人們購物次數顯著減少,但是網上購物更是成為了人們購物的首要選擇。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網上購物在當今社會也越來越受歡迎,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疫情期間有許多實體店由于人們在家抗疫、延遲復工復產的原因或關店或倒閉,但線上購物、直播帶貨卻創下了新高,科技給人們購物方式帶來地改變是巨大的。

上一篇:現代平面設計范文下一篇:關于元宵節的詩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