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學論文范文

2023-09-16

建筑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景觀建筑設計專業逐漸成為熱門專業并且在相關院校的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成為一個具有多元教學模式的專業,但是我們的教學模式仍然具有改革的空間;仍舊需要我們向發展景觀建筑較早的更具有教學設計理念的國家學習。在此情境下我們需要重新探索景觀建筑設計專業構成設計課程教學方法,使之成為景觀建筑設計專業之中的基礎,成為專業中的利劍課程。

關鍵詞:景觀建筑設計;構成設計;課程教學方法

景觀建筑設計專業與社會的需求息息相關,隨著國家的發展景觀建筑設計越來越受到建筑商的偏愛,此專業也成為一個受到大多數考生所選擇的熱門專業,在此種情境下對于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的探索也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一項研究的主要課題。

一、 什么是景觀建筑設計專業

景觀建筑設計是要求以園林專業為基礎,重點培養學生從事景觀建筑設計、景觀工程設計以及相關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場地規劃與設計、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景觀建筑設計要求廣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力求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景觀建筑設計人員和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城鎮規劃等設計做出杰出貢獻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二、 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的目標和要求

1.景觀建筑設計專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專業,它不僅僅要求學生具有堅實的美術基礎更加需要同學擁有屬于自己的景觀建筑設計思維和設計風格。

2.學生們應該在培養自身品德的基礎之上加強專業課的修養。

3.作為一名具有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不僅僅會設計而且要符合大眾的消費品位的設計,因此還必須掌握計算機設計,數據處理,景觀施工和管理等各項技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還應該注意學習心理學,行為學,生理學等與景觀建筑設計有關的交叉邊緣學科。

4.還應該在工作和實踐中了解各種建材的性能,爭取用最簡潔和低費用的成本換取最理想的設計。

三、 當前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發展及構成設計課程的現狀

1.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的發展

設計專業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國外的留學人士引入,并且運用于服裝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各種設計行業。

景觀建筑設計在我國最先創辦于西南交通大學,并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已經有近千所高校開設了此種專業每年的招生達到十萬人之多。進入二十一世紀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的引導下更加發展迅猛。

2.構成設計課程的現狀

但是當前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高分入學,景觀建筑設計專業在眾多一、二、三本大學教育中招收的是文化課成績較高的學生,對于美術基礎可以說是幾乎為零,在此種情況下要想學好景觀建筑設計可以說必須從簡單的美術繪畫開始,由于學生大多數沒有接觸過畫筆一旦入行思維模式沒有很好地開發,比一般的美術學生要相差很多。

對于美術的教學工作最初應該是對于整體的構成設計,因此構成設計課程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構成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

對于很多學生都沒有接觸過構成設計這門專業課在教學時必須嚴格要求,對于每個同學的問題要認真回答并且要多加督促爭取讓學生們早日打好構成設計等美術方面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 我國景觀建筑設計構成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課程設置

景觀建筑設計是開展于美術基礎之上并且融入建筑學、園林學等相關學科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學科,而構成設計課程又是美術專業的基礎。

但是在招生的基礎中我們招收的學生大多數是沒有美術功底的大文大理的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他們的美術教學工作成為我們需要克服的一個難點。

面對這個難點構成設計首當其沖成為重點學科,學好構成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學生的美術方面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以后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更加具有設計思想使自己設計的東西與周圍的建筑與設施相協調感,給人一種美感。

2.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偏低

2.1新生積極性偏低的原因和改變方法

對于剛剛入學的新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偏低。究其原因就是對于專業的厭惡。報志愿時是家長代報只注重對于此專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因此對于上學后的忽然接觸建筑等新鮮事物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感。

剛剛接觸構成設計時因為與美術有關大家的興趣不在于此,因此對于構圖缺少靈感和技術等各種原因使作品不盡人意。

對于這種情況老師不僅僅要從課堂上對于學生的構成設計課程多加引導更重要的是在平時的生活和活動中多給同學們分析案例,從實際的生活入手循序漸進的引導。

也可以聯合導員開展對于學習有益的宿舍活動,形成宿舍學習氛圍。從而在宿舍中解決積極性偏低的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2.2老生臨積極性偏低的原因和改變方法

對于已經上了兩三年的學生積極性突然降低,不僅僅是對于課程難度的加大更重要的是對于就業的迷茫與無助。對于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在課堂之上推薦一些學生們普遍感興趣的建筑讀物,讓學生們自己分析各種建筑的設計構成,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知識含量更好地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老師還可以講一些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相關的發展前景的信息或者鼓勵同學們開展獨立的項目來增加他們對于自身知識的肯定加強自身的自豪感。

五、 景觀建筑設計的課程教學方式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我們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式,通過對于各種建筑的經典案例一步步剖析,讓學生們真正從建筑藝術中學到構成設計的精華,并要求大家自主搜集并分析其余的老師沒有講到的案例,這樣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并且將所學到的東西進行運用。

2.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并不少見但是如何充分正確的運用多媒體確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說到多媒體不僅僅是教學課件的運用更多的是對于網絡之上魚龍混雜的各種構成設計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要想真正做到提高學生們的興趣必須精選資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這些資料加以歸類放到課件之上,還要求老師對于每項資料進行講解,不要光找到資料給學生放一邊就草草了事,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

3.網絡交流

對于網絡交流是最簡單而而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并不是僅僅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把握學生們上課及課下的情況。網絡交流可以在QQ等交流平臺上進行,只需一點時間看一下同學們對于構成設計這門課程的意見隨時改變教學的方向,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 關于構成設計課程的考核辦法

構成設計這門課程是要以后運用在實踐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對于考核當然是要實行理論與實踐并行的考核方法。

面對此種情況應該將考核的方向一分為四。

第一是書本的理論考核,也就是出試卷看看同學們對于書本的掌握程度;第二是要同學們自主分析某一個建筑設計構成,這樣考察的是同學們的分析能力,看看他們有沒有把學到的運用在實際的建筑中;第三當然是對于設計的繪畫基礎,看一下同學們在自己設計過程中是否能夠有主見,設計的東西是否符合傳統的理論;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平時的成績,因為構成設計有一部分是來自天分,對于天分高的同學即使不努力也有很好的成績而對于資質一般的同學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有所成就,基于此種情況我們應該設置平時成績來鼓勵學生們認真學習。

結語:景觀建筑設計中的構成設計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課程,學好這門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學好美術的構圖更是以后對于建筑設計領域的運用與提高。只有積極探索這門學科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引領學生,使他們產生興趣。從心理上真正接受這門課程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設計出出色的建筑,使之與周圍的建筑更加能夠交相輝映形成美感。

建筑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建筑學是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學科,藝術和技術的進步與建筑學的發展息息相關,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歷史上每一次建筑運動的掀起、建筑學的每一次飛躍都與二者存在著深層次的關系。并且傳統建筑學淵源流長,需要通過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與認識,總結新時期建筑學的發展趨勢并對一線建筑師提出一些個人思考觀念與展望?;诖?,本文闡述了傳統建筑學的主要特征,對新時期建筑學的思考以及新時期建筑師的基本要求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傳統建筑學;特征;新時期建筑學;思考

傳統建筑學發展至今天,其技術和藝術成就都達到相當的高度,但是當我們用傳統建筑學的眼光去審視今天遇到的問題時發現,傳統建筑學似乎陷入“束手無策”的境地。因此為了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以下就傳統建筑學與思考新時期建筑學進行了探討分析。

一、傳統建筑學的主要特征

1、追求實用性。傳統建筑是一種具有藝術美學特征和文化內涵的物品,但這一定論并未獲得我國傳統建筑學文化體系的認可。我國傳統建筑學的繼承僅停留在建筑工匠們口耳相傳的層面上,這導致傳統建筑無論是內部構造形式還是整體風格,都過于趨同化和標準化,工匠們更側重于建筑的藝術美感,對建筑實用價值缺乏重視。從建筑物的實用性來說,建筑物的內部構造、布局結構、空間規劃都屬于最基本且最關鍵的要素,為此,我國大多數傳統建筑都更加追求空間與布局的統一規劃,并體現濃厚的色彩拼接感。

2、突出人文主體情懷。傳統建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人文性。建筑文化的快速發展不僅充分體現了社會文明的進步,更讓人們深切感受到歷史文化的氣息,因此,在建筑設計中要尊重傳統文化的人文性特征。

3、彰顯哲學思想內涵。傳統建筑學文化不僅具有豐富且唯美的元素符號,還擁有濃烈的哲學韻味,而且其充分遵從自然法則,并將自然景象巧妙融合。相比之下,現代建筑側重于追求人性化特征的體現,而傳統建筑學文化則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二、新時期建筑學的思考

1、廣義建筑學。廣義建筑學是從更大層面關注人類的居住問題,它要求我們擺脫那種傳統的“建筑設計”的思維方式,運用多學科知識去研究人居環境。這是對廣義建筑學內涵的精辟論述。廣義建筑是對傳統建筑學進行擴充,將傳統建筑學的研究范圍擴大,使其關注更多的問題。廣義建筑學的研究要求采用多學科融合的方法對問題作出全面的分析,并非片面的、孤立的做出回答。建筑設計是建筑學的核心內容。指導建筑創作是建筑學理論研究的最終目的。廣義建筑學應用到建筑設計中要求建筑師要有更為寬廣的視野,多學科的知識儲備。在進行項目的開發時應參與到方案設計以外的其它環節中去:要改變以往的工作框架,擺脫“就設計而設計、建筑師僅參與設計環節”的傳統工作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在項目的運作之中更大地發揮建筑師的專業才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返樸歸真”的建筑觀。建筑產生于人類對于遮風蔽雨的需求,但是,在當今中國,社會賦予建筑過多本質之外的重任,已使得建筑無法實現自身的價值。建筑成了政客們實現政治抱負的工具、成了建筑師名利雙收的載體。隨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生態問題的凸顯,眾多學者又開始尋求建筑的本源,回到維特魯維的建筑時代。這種“反樸歸真”的建筑觀對我國現今的建筑設計提出了眾多的批判。筆者以為,“返樸歸真”并非是對現今建筑設計的否定,而是要求建筑設計更加重視“堅固、實用、美觀”的基本法則,充分考慮建筑的經濟性。從某種程度上講,在進行建筑創作中追求藝術上的完美、設計中保持個性,存在一定的“怪”也無可厚非,但更為重要的是不可忘“本”。那種片面的追求藝術上的“怪”而忘了建筑的經濟性、安全等因素的觀念與建筑的本質相背離,是不可取的。

3、建筑與人居環境。就建筑本身而言,只要達到“遮風雨、御寒暑”即可,但現今有許多建筑師在設計中追求建筑的個性,追求形體上怪異的同時卻忽略了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事實上,只有與周邊環境充分融合的建筑才能經得住考驗,堪稱經典。流水別墅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普遍叫好,并非其建筑本身的設計采用什么“高招”,而是設計者巧奪天工,將建筑與周邊的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毋庸置疑,建筑師在進行建筑創作時應對其周邊的環境引起足夠的重視,應對更大范圍內的環境給于更多的關注,如建筑所處的城市乃至地域中的建筑文化等。

三、新時期建筑師的基本要求

1、新時期建筑師的理論修養要求。新時期的重要特點之一就信息量的迅速增大,各種潮流、思想爭相涌人國內,時代的飛速發展即帶來了利也帶來了弊,是一把名副其實的雙刃劍對于建筑師來說,如何在新時期既能夠對巨大的信息量加以很好的利用,又不喪失自己的獨立性和個性,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這也要求廣大的建筑師們對那些魚目混珠、擾亂視聽的信息和現象加以剔除,辨明是非,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將各項影響建筑的因素加以統計、分析,同時加以詳細地考量,從建筑學的廣義含義出發,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學科知識儲備、加強對其他學科知識的修養,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拓寬自己的眼界,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另外,建筑師們還在做中學,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學習,豐富、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將自己舊有的知識體系與新知識相連接,學習各種潮流中的精髓,找到各個學科的精華所在。同時,建筑師也應當與時俱進,實時關注建筑的業界動態、學術動態等等,走在新時期建筑業的前端,不斷地在學習中豐富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設計工作中把自己鍛造地更為成熟而富有內涵最忌諱的一點是,某些建筑師在成功地建造出了某些優秀案例之后,開始洋洋自得、閉關鎖國,認為自己的建筑設計必然是優秀的,自己斬斷了與外界的友好互動關系。日子久了以后,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這些建筑師們必然會因為無法適應新時期建筑業發展的特點而消磨曾經的才華、資本等等。

2、新時期建筑師的社會責任。建筑安全性是建筑的重要屬性之一,為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住房安全,建筑師們應當高度重視建筑的安全性,做到為居民的生命安全負責,肩負起作為一個建筑師的社會責任建筑的安全性不足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除了保障住房在通常狀態下不會出現安全事故之外,還要考慮到在特定的地址災害之下,建筑物的表現是否符合安全標準。比如,中國四川處在地震帶上,這就要求相關的建筑師能夠提高建筑安全標準,不要片面追求房屋的藝術性效果和美學感受,要首先保證安全建筑師們應當有自己的職業道德操守和底線,在關鍵的原則性問題上就算名利當前也應當毫不動搖在進行建筑設計之時,應當把安全性放在首要的地位進行考慮,要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應在名利場中迷失,被名和利牽著鼻子走而與自己的職責和本心相背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建筑學不僅能夠為現代建筑提供有內涵的參考素材和廣闊的思維空間,還能進一步凸顯新時期建筑的個性化特征,提升藝術文化內涵。將傳統建筑學文化融合到現代建筑領域,可傳承民族文化、突出現代科學特征、彰顯特色主義人文情懷,體現時代發展的新風貌。

參考文獻:

[1]朱典涵.淺析傳統建筑學思想與生態學理念融合[J].綠色環保建材,2017(10):195.

[2]桑柳.生態建筑學:論傳統建筑學思想與生態學理念融合的結晶[J].住宅與房地產,2017(17):272.

沈陽萬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省沈陽市 110000

建筑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增長,我國的城市建設已日新月異。作為培養建筑專業人才的專業學校,土木工程是其中重點專業之一,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又是土木工程各專業中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培養發散性思維,因此研究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圍繞這個主題進行了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模式;優化與創新

前言: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一直是我國的重大國策,只有發展好了教育,才有源源不斷的人才來支援國家的建設,土木工程專業是建筑類專業學校非常重要的基礎專業之一,為我國培養了大量從事土木工作的人才,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教學模式上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實際教學中仍多采用老師教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模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很有必要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上進行一些改革和創新。

1.在課程設計中要以學生為主體

現階段我國高度重視教育體制的改革,提倡使用現代化、科學的教育體制來教導學生,在新的體制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得到重視,所有的工作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因此各個學校當前的目標就是如何更加了解學生、如何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潛力,圍繞這些目的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因此,建筑學校要致力于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授課教師必須要拋棄以老師為主體的舊模式,深刻地認同把學生作為主體的這一新的教學理念,在進行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時把學生這個主體因素充分考慮,這樣才能在課程設計時更有針對性,課程設計的效果才更好。其次,授課教師一定要在課程設計時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一定要把學生為主體這個教育理念運用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要以服務學生為最終的目標,在這個目標下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從而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潛能。

2.重視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案例的多樣化,老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

教學案例是相關教學內容的生動展現,教學案例選擇的是否成功,與最終的教學質量優劣密切相關。所有教學案例的選擇應該注意科學性、合理性,與教學內容的匹配性,為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房屋建筑學的教學案例最好能從身邊的生活實踐中選取,比如學校里的實驗樓、宿舍樓等,用這些作為例子,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從而更好地去研究所學的內容。在多選題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就能夠更加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自己設計的時候,難免會有不足的地方,通過實物觀察和自己的結果進行比較,可以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專業理論和實踐上的不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則是起到了引路人和實施者的作用,教師引導的效果如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利于課程改革的持續進行。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師對學生引導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一蹴而就,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應該注意學生對房屋建筑學這門課程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進行到教學實踐環節的時候,要有針對性的布置課后作業,作業布置應該合理、科學,要注意遵循由淺入深的特點,用科學的方法來給學生建立起跟他自身特點相匹配的建筑設計理念。比如在布置構建方面的作業時,可以布置貨倉的規劃、別墅的規劃等,給學生充分的自我發揮的空間,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建筑規范的重視,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材都沒有突出建筑規范的重要性,但是老師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和重視這個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向規范的設計道路上前進,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建筑標準規范,要詳細的給學生講解。

3. 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

目前各個學校都在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但是有一個現狀我們必須承認,那就是現有的教學模式還是以傳統的“灌輸式”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的學生通常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對參與教學活動缺乏積極性,也很少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現代教學模式所不提倡的,因此,必須要大力地推進教學改革,敢于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新的、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圍繞這個主題,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以下粗淺的探討。

案例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案例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形象、生動,更加具有直觀性,根據要講解內容的不同,選取相應的典型案例來進行剖析,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研究興趣,還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大大超出預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中運用時,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授課教師應該確定本次課所授教學內容的大方向,比如進行的是餐廳設計、教學樓設計等,就應對所講內容的基礎性知識進行講解,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才能為下一步的設計打好基礎;第二:老師應該選擇那些科學的、有代表性的設計案例,組織學生針對設計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然后總結設計中涉及的專業知識,在這些過程中,授課老師適時給學生以引導,在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三:課程設計和建筑模型可以相互結合。房屋建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為了實現好的教學效果,課程設計可以和建筑模型制造相互結合起來,因為建筑模型是以直觀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將抽象知識點具象化,所以,授課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為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建議學校采購些必要的建筑模型,為教師進行課程設計與建筑模型結合提供教學支持。此外,若是針對簡單的建筑模型,應提倡教師引導學生一起來共同完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既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也很好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很好的加以運用。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設計方案拿出來,在課堂上大家一起分析、討論,教師做好引導及最后的總結,點評學生設計方案的優缺點,使學生在課程設計修改時有方向和目標。但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是設計階段,教師應要求學生先將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詳細的剖析,然后提出問題,大家一起在課堂上展開討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后要求學生就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最后教師對學生們的討論及問題回答做總結。第二是設計草圖階段,教師應該根據相關建筑設計規范,嚴格審核學生給出的設計圖紙,注意加強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教師給學生指出草圖中不合理之處,給出修改意見,耐心引導學生,直至設計草圖通過審核為止。

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重要作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現代教育教學方法的一項突破,發揮好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活動中的特點,通過圖片、視頻等方法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內容,這樣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課件教師應該自己制作,但制作過程應參考那些優秀課件的積極因素,爭取做出比較有創造性的優秀課件。當然教師也必須要認識到,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引路人依然是教師,教師授課若能與多媒體教學良好的結合,不僅促進教學的優質與高效,而且也更能夠體現多媒體在輔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實踐教學法的應用。房屋建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好了這門課程,對于學生畢業以后自己展開設計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實踐環節是整個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開始學習之前,學??梢酝ㄟ^校企合作平臺,利用好施工企業豐富的現場資源,組織學生去施工現場進行觀察、學習,這樣學生會對自己以后所學課程有一定的概念,教師要在教學中強調實踐的重要作用,同時,要加強和注重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校方應該和實習基地簽訂實習協議,協議規定好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為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實踐環節的展開鋪好制度上的道路,另外,學校要分階段組織學生去現場實習,實習的時候,不能為了實習而實習,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帶著目的學習才更有效果,在這樣一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都會得到非常大的提高,為將來的獨立設計打下扎實基礎。

4.專業教師應適當從事建筑工程設計

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較好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的同時,還要學生能繪制出滿足課程設計要求的設計圖,這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自身建筑工程設計的水平和能力對此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專業教師應適當從事實際工程設計工作來提升自身的設計能力,以便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更好地指導學生,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當然,學生的自身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5.結論

教育是一個國家長久不衰的基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國家培養人才,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進步,筆者根據學校從教實際僅針對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談一些個人體會,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的主體作用,對教學改進及提高有著很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希望本文能夠對其他教師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高雨龍.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 統計與管理,2014,04:191-192.

[2]董素芹,高兵.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的探究[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149+153.

[3]張琪,葉雁冰.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中的實踐與改革[J]. 大眾科技,2011,08:216-217.

[4]張妮.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J]. 科技信息,2012,02:454.

[5]國靜.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09,01:113-115.

[6]韓愛紅;李長永;武宗良.《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010年19期.

[7]安巧霞;孫三民.《房屋建筑學》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探討[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建筑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將CDIO模式應用到高職《房屋建筑學》課程中,開展“做中學、做中教”和“基于項目的教育與學習”,可以滿足現代社會對工程人才素質培養的要求。本文以應天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改革作為主要案例進行分析,闡述了《房屋建筑學》CDIO課程計劃制定以及“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 在《房屋建筑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另外,提出了CDIO模式在《房屋建筑學》課程實施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CDIO;高職;房屋建筑學;做中學、做中教

大學生人才積壓與人才短缺表明傳統的知識結構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社會急需的是適應市場要求的富有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人才。高職院校學生基礎普遍薄弱,數學功底和自學能力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如過多強調邏輯推導和理論探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如果完全不涉及理論分析,又無法達到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倡導“做中學、做中教”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使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解決了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

我院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高職《房屋建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通過邊看邊教、邊講邊做的“做中學、做中教”教學理念和“基于項目的教育與學習”計劃,力求使學生體驗工作全過程,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識讀施工圖、進行建筑物構造處理、理解設計理念的專業技能大大提高,頗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實踐證明,CDIO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先進性、合理性與普適性。

CDIO模式與我院“做中學、

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校風契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皇家工學院等3所大學自2000年組成跨國研究組合,經過4年探索創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CDIO國際合作組織。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4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它是“做中學、做中教”原則和“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的集中體現。它提出的12條標準,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學生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進行基于項目的學習,通過實驗、公司實習、集成工程項目和產業實踐,結合各個項目反復進行“做中學”,形成獲取知識(自主學習)、共享知識(團隊合作)、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總結知識(技術創新)和傳播知識(溝通交流)的能力。CDIO通過每一門課、每一個模塊和每一個教學環節來落實產業對能力的要求。

我院的前身——江蘇省幼兒師范學校是在我國著名的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倡導下創辦的。陳先生“活教育”思想理論體系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白鲋袑W”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大自然、大社會中學”。自2003年我校建院以來堅持奉行“做中學、做中教”的校風,強調高職教育實際上就是實訓教育,“百看不如一練”,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遠比聽教師講、看教師示范有效得多;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市場化道路,積極探索校企結合、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資源,如施工場地、機械設備、工程技術人員等,在校企合作工作站內進行實際工作環境或實際項目的現場教學;強調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

制定《房屋建筑學》CDIO課程計劃

《房屋建筑學》培養學生進行建筑物構造處理和建筑設計能力,是我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64學時(4學時×16周),綜合訓練1周。它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圖等課程為基礎,同時又為建筑結構、施工、定額與預算等后續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這門課在專業課程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課程體系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我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參照CDIO大綱,進行了行業調研,分析了崗位的職業能力。按照畢業生就業崗位,以施工員、預算員、建造師、監理員為主,統籌考慮和選取教學內容。根據職業領域和認知要求,參照相關人員的職業標準,確定了“做中學、做中教”和“基于項目教學”的課程內容新體系。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能夠查閱有關建筑規范、建筑圖集等資料,能夠讀懂建筑施工圖,能夠進行建筑物構造處理和建筑設計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推理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和學習方法能力,使其具備自主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的教學創新能力。課程還強調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嚴格的紀律觀念以及工作中與人合作、交流協調的能力,最終使學生成長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建設者。

與過去相比,新的人才培養計劃突出了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的新一代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滿足了三個方面的需要,即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生活的需要和職業發展的需要。新計劃也將項目實施的主線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CDIO“做中學、做中教”教學理念

在《房屋建筑學》課程中的實施

我們依據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中心,提出教學方法改革的四個倡導。倡導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倡導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倡導學生通過做(工作)提升能力,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按照上述原則,為使學生感受真實工作場景,豐富學生的工程實踐經驗,我們堅持把教學從傳統的教室延伸到了建筑工程模型、建筑工程仿真實訓室或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學生從坐在教室里被動地接受知識改變為在“做中學、做中教”,使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工程實際,突破書本限制。

為此,我們建立了建筑工程模型,建筑工程模擬實訓室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室。建筑工程模型按1∶1或1∶2的比例,用真實材料將建筑構造復制下來,能夠展示各個施工階段的做法。通過實物化的模型,使學生直觀、清晰地了解細部構造及做法,把課本抽象的房屋構造理論和知識演變為生動的實物介紹。建筑工程模擬實訓室由鋼筋工實訓室、混凝土工實訓室等組成,設備有混凝土攪拌機、砂漿攪拌機、墻體質量測量儀等大量的實訓設備,能夠展示各個施工環節,可以滿足學生各個工種的分項訓練。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室有80臺計算機和一臺大型打圖機。計算機全部聯網,可供學生進行建筑設計技能訓練。校內實訓基地營造了較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提供了保障。

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我們與企業合作,開展產學結合,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構建教學、實習和技能服務一條龍體系,形成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雙贏機制。我們與南京市廣開景觀規劃與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南京建發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南京市建筑質量監督站、南京棲霞建筑安裝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業合作建立了實訓實習基地。把課堂搬到了工地,由實踐經驗豐富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結合工程實際進行房屋構造內容的講解。我們深入考察各實訓基地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結合課程進度在施工單位安排教學,邊看邊教,邊講邊做,把抽象的工程理論變為活生生的工程實例。圍繞實際工作流程安排實習地點,以真實的崗位工作作為實踐的環節。結合工程實際的不同需要,把學生分配在施工員、預算員、監理員、建造師、繪圖員、資料員等不同崗位,切實體會職業氛圍和崗位要求。掌握專業對應崗位群的入職條件,使學生由單一技能向綜合技能進行轉變。通過在完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以“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理念完成一個工程項目,使學生體驗完整的工作過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

在《房屋建筑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

CDIO是一種以工程項目設計為導向、以工程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工程教育模式。工程項目設計是工程實踐的精髓所在。我們根據建筑企業崗位需求,統籌選取教學內容,課程按照一般施工過程“基礎、墻體(柱)、樓地面、樓(電)梯、屋頂、門窗”序化教學內容(見表1),我們將《房屋建筑學》CDIO項目分為三級:一級項目為包含民用建筑構造、建筑設計、工業建筑構造項目教學,完成單點知識和技能的實習與訓練;二級項目為包含分項實訓項目,將單點知識和技能按照崗位工作程序進行串連;三級項目是綜合實訓項目,使學生具備崗位工作能力。我們精心設計項目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使學生體驗工作全過程,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斗课萁ㄖW》這門曾經讓學生頭疼的課,改革后首次被學生認可。

CDIO模式在《房屋建筑學》課程實施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是教師的角色和責任。CDIO要求教師是現代工程師的典范,這和高職高專對教師“雙師型”的要求是一致的。為把學生培養成新一代高級技能型人才,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通過每個實訓項目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完整工作過程。在傳統教學中,64個學時完全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激發,主動獲取專業技能的積極性沒能得到施展。改革后教師只用26個學時介紹基本知識和原理,然后指導學生做施工企業或設計單位的實際工程項目。原有的教師大多為剛畢業的年輕教師或專業不對口的改行教師,因為沒有實際的工程經驗,難以勝任。學院聘請相關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任教,指導學生進行建筑物構造處理和建筑設計。原有教師一邊做助教,一邊學習工程實際,積累工程經驗,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了工程背景不足的問題,為將來的“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打下了基礎。

為了致力于打造“工程師型”、“雙師型”教學團隊,我院積極推行提高教學能力的業務培訓。借助顧問、企業掛職鍛煉等制度,改善和優化教師隊伍。對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的教師,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和相關待遇。

第二是評價方法和標準。評價方法和標準是實施CDIO的關鍵。CDIO模式是能力本位的培養模式,其著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獲得產業界所需的各種能力和素質。因此,評估方法和準則要能客觀準確地衡量,避免誤判,導致高分低能或低分高能。

過去只重視理論考試,卻沒有考察學生實踐能力的標準和方法。因此,我們按照“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和“校企互通”的開門辦學機制進行改革?!斗课萁ㄖW》改革前的考核方式是筆試占80%,平時作業占20%,改革后我們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方式,也就是采用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法。理論考試從試題庫隨機抽取,過程考核評價將學生的學習態度、項目報告、設計評估、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現場指導教師的評價等都納入考核結果。成績總分100分,其中理論考試30分,技能考核70分。摒棄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的督促作用,著重考察學生綜合能力及職業素養的養成,使成績評定公正、合理。

由于考核方式的多樣化促進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也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評價系統。在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之間形成了互相支持、良性互動的構架。

結語

通過“做中學”、“做中教”和“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改革,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比較準確的定位,學習專業技能的主動性增強了。同時改善了教師的單一能力結構,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與應變能力。最終形成了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查建中.論“做中學”戰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陳鶴琴.陳鶴琴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振濤,杜展,周法軍.基于CEC-CDIO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9,(10):68-69.

[4]查建中.中國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戰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5]Felix Rauner.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陳杏祥(1968—),女,應天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與概預算。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

建筑學論文范文第5篇

內容摘要:從未來過中國的卡夫卡,一個說著德語的猶太人,卻在《中國長城建造時》中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描繪了他心目中的“中國形象”。本文結合該小說的寫作背景與相關介紹,以及卡夫卡自身的經歷、處世觀、寫作風格,運用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探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并闡釋了“中國形象”的隱含意義。

關鍵詞:卡夫卡 《中國長城建造時》 中國形象 奧匈帝國

德國表現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卡夫卡在其作品《中國長城建造時》(Beim Bau der chinesischen Mauer)中,講述了一個遙遠東方帝國的奇幻故事:從一個無法想象的久遠時代起,中國人就開始修建長城。修建目的據說是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修建方法是“分段而筑”。小說前半部分著重描寫了這種“分段而筑”的修建方式,后半部分則主要圍繞帝國皇帝與其臣民之間的疏離關系而展開。作者通過一位自稱參與過長城建造、具有一定建筑學知識的且研究比較民族史的中國學者的視角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東方專制帝國的社會圖景。本文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結合奧匈帝國的時代背景,用比較文學形象學的理論來探尋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試圖闡釋其隱含意義。
  一.《中國長城建造時》中的異國形象

“一個作家對異國現實的感知與其隸屬的群體和社會的集體想象密不可分。莫哈稱大多數人往往并不是通過自己的直接接觸去感知異國,而是通過閱讀作品或其他傳媒來接受異國形象的”。[1]卡夫卡就從未到過中國,他對中國的印象只是源于西方的文本介紹或傳統認知。他讀過某些中文典籍的德文譯本,研究過黑格爾等人對中國的歷史性描繪,讀過有關中國的游記、報道和評介性著作。從馬可·波羅時代起,西方的中國形象就具備了疆土廣闊、君權無限大的帝國特征,這些在小說中均有體現。關于長城,《馬可·波羅游記》、門多薩的《中華大帝國史》、利瑪竇的《中國札記》等對此都有介紹。以上便是卡夫卡認識和建構長城的全部基礎。在西方視野中,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長城的奇跡逐漸成為了中華帝國的象征,它既可代表中國偉大的文明成就,也可表現中華帝國專制、封閉與停滯的狀態,而后一種意義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卡夫卡就受到后者的影響。[2]在他眼中,中國是一個極其混沌的世界,帝國領導層所處的環境是荒淫無度,腐朽不堪的,“皇帝的周圍擁滿了服飾華麗卻內心陰暗的侍臣”[3],“皇妃們倚靠在絲枕上,在狡詐侍從的誘惑下忘掉了貴族的禮儀,她們統治欲膨脹,貪婪粗暴,荒淫無度”[4],這些描寫與卡夫卡所處的時代也是密切相關的,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后,統治階級腐敗無能,如此種種都加深了西方世界對于中國的負面印象。小說中“后宮干政”片段的描寫就很可能取材于晚清的宮廷政治戲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溫順忠誠的百姓形象,雖然皇帝對于百姓來說其實非常陌生,他的宮殿就如同卡夫卡的“城堡”一樣不可逾越、難以把握。在此,帝國制度的混亂不堪,統治者對于百姓的神秘莫測所造成的感覺與卡夫卡在寫作中情有獨鐘的荒誕感與陌生感不謀而合。

小說中還存在許多矛盾與悖論之處:泥水匠暗無天日的單調勞動與領導者虛無縹緲的偉大理想之間的矛盾;泥水匠的勞動分開看,每一段都是心酸而幸福的,因為五年的時光并不漫長,對于既定任務的完成是值得期盼的,但綜合起來考慮,五年之后又是一個五年,如此周而復始,即使長城完工了,還有上面永遠無法完成的巴別塔,泥水匠的工作由此變成了永無止境的悲劇,如同《城堡》中土地測量員K的處境,永遠在希望中迎接絕望;全文最大的悖論之處無疑是長城的修建方式與修建目的之間的矛盾,因為通過“分段而筑”的修建方式所建造的一座不連貫的長城根本無法起到防御作用。不僅如此,就連所謂的防御北方民族的說法也值得懷疑。因為文中的“我”明確說明,其家鄉位于中國東南部,沒有北方的民族能夠威脅到他們,即便北方民族想入侵,因為國土無垠,他們也無法對其構成威脅。由此看來,領導者好像存心要干這件沒有實際意義的大工程,這似乎不是為了實現一個偉大的理想,而單純為了讓這種勞動得以繼續。這些矛盾都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說的寫作風格:理性中夾雜著荒誕、寫實中隱含著反諷。

此外,在小說中我們時常能瞥見西方社會的縮影:“為了長城的修建,人們在破土前五十年就在學校設立了專門的學科(建筑藝術)進行培訓,因為每四個民工就需要一個在建筑專業方面受過訓練的人去領導”[5];對于“分段而筑”的修建方法以及層級管理制度已經相當具體,簡直達到了現代“數字化管理”的水準;“虔誠的信徒們在圣壇上誦唱,祈禱長城的竣工”[6];牧師成為了村莊里的知識分子,“為村民宣讀皇帝頒發的詔書,成為中國普通家庭的座上賓”[7]……凡此種種在古老的中國顯然是不會出現的,卡夫卡將自己的西方思想融入到了對于中國的古老意象“長城”的修建當中,形成了社會形態的錯位,進一步為文本增添了荒誕色彩。
  二.從比較文學形象學角度分析《中國長城建造時》的寫作意義

1.精神世界的“長城”

巴柔《從文化形象到集體想象物》的核心是對“他者形象”的定義,并將研究重點從“他者”轉向形象接受主體。巴柔所下定義的兩個層次分別是:1.形象是對文化現實的描述,是情感與思想的混合物。2.形象是一種象征語言。[8]這在《中國長城建造時》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ǚ蚩ǖ奈鞣揭暯桥c自身的情感、思想性格奇妙地組合在了一起?!伴L城”代表了一種極強的防御意識,卡夫卡似乎在長城的象征意義中找到了自身的影子,因為他是一個非常缺乏歸屬感的人。關于這一點,文藝批評家龔特爾·安德爾斯作了精辟的概括:作為猶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為不入幫會的猶太人,他在猶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為說德語的人,他在捷克人當中不是自己人……而在自己家里,他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因此其好友稱他為無家可歸的異鄉人。[9]卡夫卡將自己內心的無歸屬感寫進作品中,將長城描述成另一個自己,進而形成了一種 “異化”??ǚ蚩▽ν獠渴澜绮扇×颂颖艿膽B度,利用寫作為自己的精神世界建構起一座“長城”。但由于工作,他不得不與外界打交道,因此這座“長城”是殘缺不連貫的。其次,用“分段而筑”的方式建造長城是一個看似即將實現,卻永遠也達不到的目標??梢娍ǚ蚩▽τ凇伴L城”的建成是不抱希望的,這與他悲觀的處世態度相契合。家庭、社會、個人遭遇所造成的精神壓力造就了卡夫卡苦悶、壓抑、絕望的思想性格及其悲觀厭世的世界觀。這種絕望的思想性格也體現在其許多作品中,無論主人公如何抗爭努力,強大無形的外來力量始終控制著一切,使其最終歸于滅亡。在滲透著叛逆思想、倔強地表現了不甘放棄希望的同時,又表現出對一切都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宿命論思想,形成了獨特的卡夫卡式藝術內涵。[10]

2.戰后分崩離析的奧匈帝國

“對于他者形象的描述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我形象,這是因為作家在對異國異族形象的塑造中,必然導致對自我民族的對照和透視。正如狄澤林克所說:‘每一種他者形象的形成同時伴隨著自我形象的形成?!咝蜗笊蓵r,一定會伴生出一個自我形象,他者形象猶如一面鏡子,照見了別人,也照見了自己”。[11]卡夫卡就借助對“中國形象”的描寫揭示了奧匈帝國的社會現狀,顯示出對自身社會所處環境的一種焦慮。在該小說產生的年代,作為奧匈帝國制下波希米亞王國里一個說著雙語的猶太人,卡夫卡未能脫離晚期奧匈帝國皇天子民的身份,他在小說中虛構的世界只能由此開始。[12]奧匈帝國在其存在的50年間,不斷有民族起義和其它糾紛發生,最終于一戰后解體。小說中的百姓受無形權力的驅使,建造毫無防御作用的“長城”,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當時奧匈帝國所處的社會狀況:社會腐敗,帝國專政,政治矛盾與民族矛盾不斷升級,戰爭導致經濟衰敗以及人們在強權統治面前的無能為力等。在小說中,百姓如木偶一般,被統治者虛無縹緲的命令控制,處于殘酷的社會環境中,他們深感絕望但不得不服從,而所謂的皇帝不過是形同虛設。這也影射了當時奧匈帝國所處的狀況:約瑟夫皇帝執政時,人們對其忠心不已,皇帝與帝國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但晚年時,約瑟夫因為接連失去親人、突發的政治暗殺和對戰局的悲觀情緒陷入一種老年人的孤獨當中。一戰爆發后,他因病一度中斷工作,只能通過召見內閣大臣等方式掌握權力,因此這期間關于皇帝已經駕崩的消息不脛而走。[13]“帝國是不朽的,可是每一個皇帝都會隕落、倒臺,甚至整個朝代會最終滅忙,會掙扎著咽下最后一口氣?!盵14]此處即表現了作者因為約瑟夫皇帝隨后的離世,對于帝國未來命運的擔憂:戰爭尚未結束,老百姓無法想象沒有這位皇帝的帝國究竟該何去何從,普遍對未來感到迷茫。

3.“南方”與“北方”——“奧地利”與“匈牙利”

在《中國長城建造時》中,由于國土無垠,中國的南方與北方似乎是完全隔離的。這里的 “南方”與“北方”,也可視為對“奧地利”與“匈牙利”的一種影射。奧匈帝國是一個雙元帝國,是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組成的聯盟,皇帝為同一人——弗蘭茨·約瑟夫。奧匈帝國其實就是奧地利帝國和他的殖民地匈牙利妥協的產物。在這種體制下,帝國雖然有一個中央政府,但匈牙利和奧地利都有各自的議會和首相?;实鄣臋嗬碚撋鲜侵粮邿o上的,但實際上是有限的。

4.巴別塔——多民族帝國的語言紛爭問題

在一個由德意志、捷克等多民族共同構成的國家——奧匈帝國內部,爭議最大的就是語言問題。其官方語言有德語等11種,語言的不通似乎也預示了帝國的解體。而在《中國長城建造時》中,由于國土無垠,中國的南方與北方似乎是完全隔離的;泥水匠的工作也是孤立的,與領導層之間沒有任何溝通;文中的巴別塔,其建造的失敗也是由于語言不通的問題。根據《圣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驕傲的人類為給自己揚名,聯合起來興建通往天堂的高塔。為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其說不同的語言,使之相互間無法溝通,計劃因此失敗。[15]小說中的“長城”是座古怪的建筑,下面是不連貫的城墻,上面即傳說中的巴別塔。當時一位學者指明長城的修建可以為巴別塔的重建打下堅實的基礎。[16]這顯然無法實現,因為按照“分段而筑”的方式修建的長城本身就無法圍成一個圈,這也預示了其悲劇性的結局。小說中的巴別塔如同《圣經》中的一樣,象征了人類為實現目標而付出的努力以及失敗,但《圣經》中的失敗緣于“上帝的干預”,而小說中則要歸咎于人類自身的弱點:“人的本性是輕率的,天生就像飛揚的灰塵,忍受不了束縛?!盵17]于是領導者就想出了“分段而筑”的修建方式,這其實只是順應了人類的天性?!胺侄味钡男藿ǚ绞揭苍谝欢ǔ潭壬想[喻了奧匈帝國內不同種族的語言紛爭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只是在建造自己的“長城”,城墻與城墻之間無法連通。奧匈帝國由于種族紛爭問題,始終無法實現一個精神上統一的帝國。一個是被戰爭折磨得疲憊不堪的奧匈帝國,一個是古老而遙遠的大清帝國,“這兩個多民族帝國幾乎同時面臨多重危機,隨之相繼走向解體”[18]。小說中圍繞長城修建事件對于中國的描述,其復雜性、令人困惑的防御體系和行政體系幾乎對等于瀕臨崩潰邊緣的奧匈帝國。

卡夫卡利用想象中的“中國形象”影射了“奧匈帝國形象”,進而對奧匈帝國當時所處的社會現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與批判,同時也考慮了帝國的重建問題,“長城”的修建就如同一場聲勢浩大的建國運動,人們都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但由于語言不通,無法形成一個精神層面的共同體,于是造成了各自孤立的勞動,這種勞動對于帝國的重建顯然是徒勞的??ǚ蚩ㄓ纱烁嬖V人們,帝國的重建必須克服語言不通的問題,必須建立在精神統一、文化認同一致的基礎上。
  三.結語

本文借助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結合時代背景對卡夫卡《中國長城建造時》中的“中國形象”隱含意義進行了分析。作為中國人,我們也可運用該理論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文學中的“中國形象”進行分析,以此為鏡,照見自己形象的一些真相,進而對自己的社會體制和生存狀態進行相應的反思。
  參考文獻

[1]弗蘭茨·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M].韓瑞祥、仝保民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劉洪濤.對比較文學形象學的幾點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1999(3).

[3]梁展.帝國的想象——卡夫卡《中國長城修建時》中的政治話語[J].外國文學評論,2015(4).

[4]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龐偉奇.從“他者神話”到“自我鏡像”[J].美與時代,2005(11).

[6]曾艷兵.跨文化的“萬里長城”——卡夫卡的《中國長城建造時》解析[J].域外視野,2007.
  注 釋

[1]孟華.比較文學形象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7.

[2]曾艷兵.跨文化的“萬里長城”——卡夫卡的《中國長城建造時》解析[J].域外視野,2007:114-115.

[3]弗蘭茨·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M].韓瑞祥、仝保民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193.

[4]同上,第194頁.

[5]同上,第188頁.

[6]同上,第189頁.

[7]同上,第195頁.

[8]龐偉奇.從“他者神話”到“自我鏡像”[J].美與時代,2005(11):82.

[9]參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67152401000bld.html (2016年10月03日).

[10]http://baike.so.com/doc/261740-277054.html(2016年11月16日).

[11]劉洪濤.對比較文學形象學的幾點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1999(3).

[12]梁展.帝國的想象——卡夫卡《中國長城修建時》中的政治話語[J].外國文學評論,2015(4):9.

[13]同上,第21頁.

[14]弗蘭茨·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M].韓瑞祥、仝保民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193.

[15]http://baike.baidu.com/view/299433.htm(2016年11月16日).

[16]弗蘭茨·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M].韓瑞祥、仝保民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190.

[17]同上,第190頁.

[18]梁展.帝國的想象——卡夫卡《中國長城修建時》中的政治話語[J].外國文學評論,2015(4):18.

(作者介紹:李瀾,寧波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德語文學)

建筑學論文范文第6篇

特里·安德森教授是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榮退教授,國際著名遠程教育專家,曾連續擔任加拿大遠程教育研究協會主席12年。2004年至2014年擔任“國際在線與分布式學習研究評論”期刊主編。該期刊被SCOPUS、社會科學引文目錄(SSCI)等13個數據庫收錄。同時他也擔任《美國遠程教育》等9本國際期刊的編委。

關鍵詞:論文撰寫;SSCI;論文發表;開放研究

記者:特里·安德森教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您在“國際遠程與在線學習研究評論(The Intemational Review of Researeh in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現更名為國際在線與分布式學習研究評論)”主編10余年,想必您對于學術論文的發表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請問您是如何看待學術論文發表的?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學術論文的發表是一個社會化過程。論文的撰寫和發表與我們的社會經歷息息相關,涉及我們的思考、工作和交流方式與內容,因此任何一個論文的發表都離不開對相應社會環境的分析與理解。讀者論文內容的期望往往取決于當下的社會環境。當我們發表論文時,不僅要關注這個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據當下主流的社會環境對整個研究的需求來對研究的價值進行判斷,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適切性。有些很適合某一類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論文的發表與相關的政策、制度緊密相關,因此研究與實踐要與當下社會意識形態與政策結構相關聯。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師們必須在國際期刊上面發表論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社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沒有一個政策是永恒且必須遵循的。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中國研究者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將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由于英語并非你們的母語,而國際主流的期刊多為英文期刊,因此中國人發表英文論文面臨很大的挑戰。在此,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英文學術論文發表指南:關鍵事項與實戰策略》,該書中有許多非常實用的策略與注意事項,可以給那些期望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研究者一些啟示。這本書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其他類似書籍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專門為那些母語不是英語卻又需要發表英文論文的研究者所撰寫的。

我知道對于一個母語不是英文的研究者來說,撰寫英文論文時會在語言表述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前面提到,論文的發表與當下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加入一些學術社交網絡來了解英文的文化。在這里我推薦大家ResearchGate和Academia.edu兩個學術社交網站。在這些網站上你可以發布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研究方向、研究興趣、研究內容等,另外也可以上傳自己已經發表的文章并查看其他人發表的文章,或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一些討論組。這樣如果有人跟你的興趣一致,就會過來跟你一起討論相關的內容。而且,這些網站會通過郵件為你推送一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人或主題等等。例如,我經常通過這些網站查看自己的哪些文章受到的關注度比較高。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的哪一篇文章最受歡迎。這是谷歌學術和其他期刊數據庫所無法提供的。

記者:對于年輕的研究者來說,如何更快地學會英文的學術表達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主動成為所在學科期刊的審稿人是提高自身英文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國際上的一些學術期刊都會征集審稿志愿者(例如IRRODL)。在提交學術審稿志愿申請時期刊會要求填寫自己的研究興趣和方向,當期刊編輯收到相關的文章時,會推送論文的主題和摘要給評審員,并詢問是否愿意且能夠評審對應的稿件。評審員需要在論文評審截止日期之前對稿子進行評論并提出建議。這種評審不是一種簡單的按照論文評價標準的評級,而是根據相關的評審指標給出非常細致具體的評審意見。通常,這些期刊的編輯部在評審結束后會將其他審稿人以及主編對這篇文章的意見反饋給每一位評審專家。由于不同審稿人審閱論文的角度不同,因此意見也不會完全相同,通過比較自己與他人意見的差異,從而發現自己想法中的缺陷和不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相互學習的過程。雖然一開始這個過程會很艱難,但是到了后面就會發現對自己的文章寫作非常有幫助。

記者:您認為在國際期刊上可以發表綜述類文章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在國際上發表綜述類文章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文獻綜述在一篇論文當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文獻綜述表示的是作者對自己所研究領域的系統化認識,包括研究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的系統概述以及支持這個研究進展的相關證據等。完成文獻綜述需要仔細閱讀并且綜合回顧所有相關文獻。更重要的是,文獻綜述不僅僅是概述,更是作者對于本次研究問題深層次的整理和認識,它是一個對前人研究成果與作者對該類研究的理解與認識的綜合體。其次,文獻綜述類的文章如果可以發表,一種情況為作者是一個領域內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種情況是作者對某個領域中公認的理論或觀點有了全新的、獨特的認識與理解,這樣才有可能被雜志社所接受并發表,但是這個難度很大。所以我建議如果有類似想法的研究者不要在這一方面花費很大的精力。

記者:您認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響力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響力,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參考文獻,特別是英文文獻。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章具有說服力,你需要參考與你的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與研究過程,這樣才能告訴讀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據、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發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國的一些研究者的論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最好盡量多的引用國際上的著名文獻,當然不是說所有文獻都必須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應該是英文文獻。因為國際期刊的編輯對于中國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對國際上現有的研究做一個詳細的綜述。很多期刊在論文發表前的評審階段會對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細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證引用文章的準確性與質量,這樣才能體現整個研究的質量與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獻時不要過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

其次,你可以將自己已經在中國發表的論文通過各種方式,例如機器翻譯或者人工翻譯等,將其翻譯成英文文章,并放在類似于Academia.edu等學術平臺上。這樣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過谷歌學術搜索引擎發現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學術影響力。我知道將文章翻譯成英文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請盡量去嘗試,這是將你的研究推廣到國際范圍內的一個很有效的途徑。

記者:現在有很多期刊喜歡以“國際”命名,看似是非常影響力的期刊,但是質量比較一般,請問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標準來鑒別這些期刊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確實有很多期刊都冠名“國際”二字,但它是否是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期刊,則需要我們去辨別。有一些期刊確實很有國際影響力,他們擁有大量的國際編輯和作者,能在國際范圍內推廣并且受到研究者的廣泛認可,具有很高的“影響因子”。但也有一些“冒牌雜志”,其目的在于從那些急于發表國際論文的作者手里賺錢,是一個斂財的工具。那么我們怎樣去找出那些優秀的雜志呢?

現在世界公認的一種方式是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目錄,通過搜索并引用其中的一些文章來進行參考。但是它是由一個商業機構來運作的,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業機構的目的,我們為什么要通過一個商業機構去評價文章的質量呢?現在大家都會覺得只要是SSCI目錄里面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這是由于很多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研究者只會去引用其它發表在SSCI期刊上的文章,而不引用新興雜志上的文章,這使得SSCI期刊越來越好,越來越被研究者認可。很多研究者對于開放、自由的期刊存在偏見,其實這些期刊上面也有很好的文章,并且能很方便去查閱和引用。比如說谷歌學術等平臺,研究者可以自由引用里面的內容,但是里面引用率比較高的文章并不一定在SSCI期刊目錄里。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研究,將SSCI中的論文與非SSCI中的論文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的差異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期刊的選擇上面,并不需要過于關注SSCI。

如果大家對關于SSCI的一些爭論感興趣,可以去看《世界是開放的》作者Bonk寫的一篇文章。臺灣是國際上SSCI論文發表最多的地方,Bonk在臺灣呆過一段時間,他做了一個臺灣研究者對于SSCI看法的調查,然后在文章中列出基于臺灣現狀的SSCI作為評價標準的12項優點和27項缺點。優點包括:SSCI成為公認的衡量期刊、論文標準,文章也將經受更加嚴格的審查程序;很多期刊把入選SSCI數據庫作為奮斗目標,便于提高期刊質量;鼓勵研究者發表更高水平的文章,便于衡量和評定個人的學術成就,增加自豪感和認同感,并形成對應的學者群體,提升影響力;有利于開展國際比較,提升對應區域的國際地位。同時,它也有眾多的缺點。比如:過于關注期刊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研究者以發表SSCI期刊論文為目標,而忽視了將研究繼續在實踐中推進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由于教育技術類的SSCI期刊更偏向于有技術背景的文章,所以有些研究者之前并不關注教育技術,依然發SSCI論文,形成學術地位;有些研究者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為獲得年底獎金、加薪、升職,而非為一個領域做貢獻,推動其發展,這樣會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導致惡性循環,形成狹隘的研究熱點,不利于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很多高質量的期刊并不在SSCI名單上,當大家都只關注SSCI期刊時,不利于這些期刊的發展。有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代表大部分來自于東亞,特別是臺灣地區,這樣容易形成編輯委員會的獨特優勢;影響其他人就業;由于影響因子排名可被操控,研究者被SSCI這個商業機構所控制;限制研究者的自主性、創造性;研究者缺乏研究的激情和興趣;忽視學生,學生所獲得的學習體驗單一;導致很多雜亂培訓方式的產生(例如SSCI論文寫作培訓班)等。具體詳情可參閱原文。

我們對Web of Science和HScopus兩個數據庫所包含的雜志數量做過比較,發現這兩個期刊之間有所交叉,但是又存在很大不同。例如Scopus獨有的期刊有14069個,Web of Science獨有的期刊只有2818個,兩者共有的期刊有13074個。對比Web ofScience數據庫,Scopus中所包含的期刊數量更多。雖然兩者都是商業化的機構,就個人而言,我更愿意選擇Scopus數據庫,因為其包含的雜志數量更多,范圍更廣。

另外,我們還需要知道一些除了SSCI以外的其他期刊評級工具,比如谷歌學術等。這些評級工具每年會對國際上一些著名的開放雜志進行評估,圖中(如下頁圖所示)所示的是不同評級工具對一些教育類開放雜志的評估結果。這個可以作為大家選擇一個合適期刊的重要依據,也是幫助我們判斷期刊水平的有效方法。

此外,我認為我們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各種數據庫統計的論文被引用量,因為有些數據庫的統計結果并不能反映真實的引用數量。Vos做了一個研究,他選擇了同一篇學術文章在“谷歌學術”“Web of Science”以及實際情況下的論文引用次數做了一個對比,結果發現一篇論文的實際引用量為120,在谷歌學術上顯示為124,而在Web ofScience上顯示為87次。雖然都存在誤差,但是顯然,谷歌學術上的結果要更接近一些。所以對于一篇文章的引用量,我們可以利用谷歌學術去獲得這些數據。

對于Web of Science或Scopus數據庫,把搜索到的文章按照文章被引用量進行高低排序非常容易實現,但是谷歌學術搜索引擎則缺少對應的功能。對此澳大利亞研究者就“谷歌學術搜索引擎是否可以識別高引用量的論文”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谷歌學術搜索到的論文其被引用量與論文在網頁中所處位置呈正相關,這一點證明谷歌學術搜索能夠有效識別被高度引用的論文。因此我們可以使用谷歌學術搜索引擎去找到那些真正被研究者認可的好文章。

記者:論文寫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適的期刊投稿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1)重點關注期刊自身的特點,并且以此作為參照來選擇適合發表自己論文發表的期刊。例如,根據文章的研究范圍去選擇該文章是發表在區域性期刊還是國際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國人,論文內容是基于中國國情的研究,那么發表在中國國內的期刊上會比較合適。同時,還要考慮論文面向的讀者是理論研究者還是實踐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論研究者就選擇偏向于理論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實踐研究者就選擇實踐方面的期刊。(2)認清論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來選擇期刊。比如,論文使用的是質性研究方法,國際上有很多對質性研究感興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選擇這些期刊投稿。這樣做會增加自己的論文被錄用的概率。(3)選擇期刊的時候要注意該期刊的編輯或編輯委員會發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讓自己的論文符合相關要求。其次,是要仔細閱讀目標期刊中已經發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論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參考文獻的引用等方面是否與期刊中已經錄用的文章相似。這樣可以也增加投稿被錄用的概率。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無論我選擇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選擇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這樣會增加論文發表的難度。比如遠程教育領域,在SSCI數據庫中教育類的期刊一共有221個,其中遠程教育類的期刊只有2個,且只有1個開放訪問的期刊。如果我想要在SSCI中發表遠程教育領域的文章,那就只有很小的選擇范圍。并且一個雜志每年接收同一個作者論文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就大大增加了論文發表的難度。所以,在期刊的選擇上不要僅局限于SSCI期刊。對于其他數據庫中的期刊,可以通過谷歌學術搜索影響論文錄取或退稿的相關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頻率和文章數量、投稿論文的接收率、文章從投稿到發表的時間以及期刊是否開放訪問等因素來進行選擇。

我建議研究者將文章發表到開放訪問的期刊上,跟其他研究者一起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樣也會提高文章的引用率。因為非開放訪問的期刊在文章剛發表時是不能立即被其他研究者下載或引用的。例如英國教育技術雜志(BJET)是一個非開放訪問的期刊,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章可以馬上被其他研究者下載或引用需要繳納兩千美金。我曾經做過一個關于可開放訪問與不可開放訪問論文的引用次數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同一年發表的論文當中,開放訪問的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比所有論文總數多26%到64%,而非開放訪問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比所有論文總數少17%到33%。

論文的發表途徑總體來說包括兩種:(1)直接發表在可開放獲取的期刊上:這些期刊有直接免費獲取文章或繳費后獲取文章兩種方式;(2)發表在非開放訪問的雜志上:這種情況下需要判斷是否可以轉載到其他可以開放訪問的數據庫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學術公開搜索到的數據庫。一種情況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之后才可以轉載。還有一種情況是訪問時需要收費并且不能轉載到其他數據庫中。

記者:您提到了開放訪問的學術期刊,能麻煩您舉一個例子介紹一下這類學術期刊的運作機制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以IRRODL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開放訪問期刊的建立、訪問和部分功能。該期刊是世界上閱讀最廣泛和引用率最高的遠程教育類期刊。這個期刊使用的是加拿大開發的開放雜志系統,現在這個系統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如下頁表1所示)。

這個系統還可以實時統計當下正在使用該期刊的讀者分布情況。例如我們的IRRODL在美國、歐洲和加拿大三個地區的用戶分布較多,而在中國境內用戶較少。這是由于IRRODL的各個功能(分析、翻譯、引文搜索等)是基于谷歌服務器的。因為中國很多地區都無法直接訪問谷歌服務器,這一點對于中國的研究者來說有點不利。

IRRODL開放系統有一個可以邀請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者對同一篇論文進行評審的功能。你可以自己注冊申請成為論文評審員。當一篇論文被納入開放系統后,系統會主動為那些可能對這篇論文感興趣的評論者進行推送,詢問他們是否愿意審閱這篇文章。如果愿意,那么他們需要在一個月之內向系統提交他們對這篇論文評審意見。這個功能面向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者開放,因此,評審的覆蓋面非常廣泛。

當研究者申請成為一名論文評論員以后,就需要對自己的評論負責。系統后臺會提供評審員的數據統計綜合分析報表,其中記錄了包括評審員姓名、評審興趣、評分、已完成評審情況、論文評審所需時間、最新評論情況以及活躍程度等內容。如表2所示,評審員A,他的評審興趣是遠程學習和開放教育資源(OER);評分分別為2分、1分和5分(1分代表最低分,而5分代表最高分,一篇論文有多項評分);他已經完成一篇論文的評審;評審過程持續了4周實踐;最新的一次評審發生在2017年5月22日;其活躍程度為2。從整個表格當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評審員A的評審情況,這些可以作為編輯評價這個評審員的依據。如果我從評論者A、評論者B、評論者C和評論者D四人中選擇一人推送文章,在評審興趣都符合的情況下對比他們的其他數據,我會首先選擇評論者C。因為他的評分比較合理,已經完成評論的文章最多并且持續的時間較短。

記者:作為一個期刊編輯,您認為一篇好的論文應該具備哪些技術特點?

特里·安德森教授:從論文的整體而言,我認為一篇好的文章的技術特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語言表達:在發表英文論文時要注意使用恰當英語學術短語,盡量不要有敘述上的漏洞。你可以在投稿之前找幾個朋友提前閱讀一下你的文章,如果是英文論文可以找一個母語是英語的朋友幫你閱讀一下原稿。他們的意見會對你的文章有所幫助。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學術詞組庫”(Academic Rhrasebank)。網站給出了很多優秀范例,比如各種摘要的書寫等。這個網站對那些不適應英文表達的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實用的參考工具,有助于提升英文表達水平。

(2)需要有明確的讀者定位:要注意論文的受眾,明確讀者的具體定位并在論文中體現出來,這樣論文才會有針對性。

(3)簡明的摘要內容。摘要是整篇論文中最重要部分。在摘要中需指出本次研究的基本問題、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具體過程、研究結果與具體應用。以上的每一個方面用一兩句話概括清楚,并且保證語言上下文的連貫性與準確性。這樣才能讓讀者對你的文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4)概括性的文獻綜述。注重文獻綜述的簡潔性和系統性,要尋找近幾年的相似研究進行綜述。并且要在敘述他人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內容提煉與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

(5)清晰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這部分可以適當使用圖表等可視化手段進行展示。在研究的理論基礎部分,我比較喜歡用概念圖的形式來清晰的表達相關內容。研究結果也可以使用圖像和表格等形式進行表述。

(6)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要對現實實踐具有指導價值與意義。

(7)恰當的文章字數。英文論文的字數最好不要超過七千字,將研究的具體內容清楚的展現在有限的字數中。

(8)范的論文格式。在發表論文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目標雜志對于投稿的格式要求。例如參考文獻的引用標準是什么等。

另外,注意適當引用發表在目標期刊中的相關文章,這會增加論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你的文章在中文的學術期刊中已經發表過,將文章翻譯成英文之后仍然可以發表在英文期刊上面。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IRRODL的論文評審標準(如表3所示),在論文提交論前可先對照這個表格進行自評和修改,然后再提交。這樣會提高論文被接收的概率。作為期刊的評審員,也可以按照此評審標準來對論文進行評分,每一條下面都需要提供詳細的評價。

記者:請問您對已經向國際期刊投稿的研究者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堅持下去,對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按照我之前做編輯的經驗來說,很多論文發表都不是一次通過的,都需要進行反復修改和評審。所以當你收到雜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請重新提交”等要求時,不要認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這說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錄用。當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時,編輯部會將主編和外審評論者的意見匯總起來反饋給你。請結合自己實際的研究情況認真考慮,修改有問題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評論者的建議,對沒有采納的意見標注出具體的原因。

對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訂視圖,將文章修改的痕跡顯示出來,并重新提交修訂版本的修改稿。這樣會讓編輯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與原稿的差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對論文進行查重,保證論文的查重率。另外,從投稿到錄稿中間會有一定的審核時間,在沒有得到所投雜志的確切答復之前,不要將一篇文章同時提交給兩家雜志,這會影響到你的學術聲譽。

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

上一篇:架構師論文范文下一篇:數控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