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核心價值觀體系范文

2024-02-11

核心價值觀體系范文第1篇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客觀依據

世界上不少國家的經驗表明,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通常是這個國家矛盾的多發期。2008年底,我國GDP總額是43200億美元,人均已超過3000美元,隨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和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和展開,我國社會進入了矛盾多發期,改革開放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呈現出許多階段性特征。社會思想觀念和人們的價值取向復雜多樣,顯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征。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下,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于作為執政黨能否保持清醒的頭腦,應對新階段出現的新情況,適時地提出和制定新的政策和策略,正確而妥善地去解決和化解矛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適應這種情況的重要理論戰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顯示了我們黨的敏銳性和預見性,充分反映黨駕馭復雜事變的能力和智慧。黨的十七大以來,更是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作一項基礎工程、靈魂工程,要求全黨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支撐和引領。這是我們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又一重要成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在理論界,價值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概念。筆者認為,價值是主體需要與客體滿足需要的關系范疇。這里的主體是指人或人的集合;客體則是指一切存在著的客觀事物(包括作為需要主體以外的其他主體)。主體的需要極為復雜,首先是主體本身,它可以是個人,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是一個階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全體人民,甚至是全人類。其次就需要而言,可分為物質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而且需要會因時間、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作為滿足需要的客體也是非常復雜的,這不僅表現在客體自身及其性能的多樣化上,而且隨著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客體的性能不斷地發生變化,滿足需要的功能也在不斷變化。需要的滿足在階級社會中,說到底是一個物質利益問題,而人們的利益常常不同甚至對立,這就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對價值的需求和評價也就不同。對我有利的事物,即有價值的事物,對他人未必也有價值,可能沒有甚或是負價值;反之亦然。因此,價值作為一個范疇雖然具有一般性,但在談論價值時必須在一般的指導下把它具體化,就是說,要分清主體及其需要的類別和社會性質;要分清客體及其屬性?;\統地、一般地講價值是沒有意義的。

價值是分層次的。作為每個個人的價值最高層次是人生觀,即人生的意義,為什么而活著。此外一個人當然還有別的價值,每個人都是具體的人,他是一個工人,具有工人的價值;他是一個藝術家,具有藝術家的價值,如此等等。人的各方面的價值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個人各方面的價值形成一個人特定的價值系統,一個人的價值就是由這個系統所決定的。一個個人是這樣,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價值層次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主體需要的變化和滿足需要的客體屬性的不斷開發,價值層次也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刻。

正因為價值是多層次的,主體和客體是復雜多樣的,滿足需要的情況更是變化多端,所以在現實社會中,價值是有其構成機制的。從價值主體來分析,不同的主體需要的滿足是不同的。但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必然地會形成某些共同的需要滿足,從而形成人們的共

同價值。這種共同需要一般具有多方面的內容,構成一個價值體系。價值體系是特定人群共同需要滿足特征的整體,它是由許多部件所構成,它是這個群體的共同信仰和追求,這個價值體系反映和代表了這個群體人的某種共同利益。

價值體系也如同價值一樣,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例如:工人可以有工人的價值體系,農民可以有農民的價值體系,知識分子有知識分子的價值體系,這是從職業上劃分的。如果從民族角度考察,不同的民族會有各自的價值體系;不同社會、國家具有不同社會和國家的價值體系。像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多階層的國家,存在著多種價值體系,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我們國家實際存在著的多種價值體系,這是提出一個核心價值體系的事實前提和基礎。如果只有一個價值體系,就不可能有什么核心體系問題。在討論中,有人提出既然價值是一個體系,又講核心,似乎說不通。其實不然。核心價值體系是相對于核心以外的價值體系而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我國所有價值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價值體系。處于核心地位有四點含義: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代表和反映了13億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具有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功能。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方向,是我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行、走歷史必由之路的精神保證。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第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其他價值體系具有指導和引領的功能??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準確地、完整地反映了13億中國人民在現時代的價值訴求。正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它才能以巨大的理論力量、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為我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其他價值體系的關系,從哲學上講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個別價值體系是一般價值體系存在的基礎,一般價值體系就是從個別價值體系概括和抽象出來的。在思想政治意義上是引領和被引領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反映了我國發展的歷史趨勢,決定著前進的方向,對其他價值體系具有指導和引領的作用。在利益層面是部分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其他價值體系代表的是部分人的部分利益,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著其他價值體系所代表的利益,其他價值體系必須服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

從社會歷史發展的高度考察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會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刻。對歷史發展而言,一個時代的確立實際上就是一種新的價值觀的確立。資產階級時代就是資產階級價值觀確立的時代。資產階級破壞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關系,把人們從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中解放了出來,這在實質上是一種價值觀的轉變,就是資產階級用一種新的價值觀取代了舊的封建主義的價值觀,開辟了資產階級價值觀的時代。封建社會是專制主義的等級制和特權制的社會,它的價值觀以等級和特權為特征;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是以金錢和個人利害為特征,一切以金錢和個人的利害關系為轉移,金錢和個人利害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由于這一價值觀的確立,一切都起了變化,甚至被顛倒了過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用極其生動的筆觸,描寫了資產階級價值觀如何改變了人與人的關系以及整個社會風尚。什么貴族的尊嚴,門第的等級、宗教的虔誠,庸人的溫情,„„一概被淹沒在利己主義的打算的冷水中,人與人的一切關系都成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資產階級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把醫生、律師、教師、詩人和學者等變成了金錢招雇的雇傭勞動者,只要我出錢,或者說只要為了錢,什么醫生、教師、詩人和學者等這些以往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圣光環,統統煙消云散,不論從事何等職業的人,一律都將拜倒在金錢的腳下,資產階級撕去了罩在一切職業上的高尚的外衣;資產階級也撕去了遮蓋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

紗,把家庭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親情、愛情都要以金錢為基礎。

決不可小看資產階級價值觀的確立,資產階級時代的開辟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有賴于它的價值觀的確立。價值觀是人生觀的核心,直接影響人的存在的意義和生活目的。資產階級的價值觀鮮明地、直截了當地把追求金錢和自我享樂作為人生的唯一目的,舍此而外,人活著便毫無意義。這種價值觀對人們的影響是深刻的,對人的存在是一種巨大的震撼。如果說以往的統治階級還用仁義的、道德的詞句把人生的意義,把對被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偽裝起來,掩蓋起來;資產階級價值觀則把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和欺詐,通過自由貿易理直氣壯地推向世界。一切為了金錢,為了自我,不僅不是卑鄙的、可恥的;反而是高尚的、合理的、強大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部文明都是在這種價值觀的支配下創建起來的;同時這種價值觀的必然后果是真正人的價值的淪喪,現今資本主義社會中所出現的頹廢、道德沉淪、抑郁、失落、空虛、絕望、缺乏信仰和信賴等等,所有這一切,就是人的價值淪喪的尖銳表現?,F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們的物質生活是豐富的,但當人們一旦回到自我,追問人自身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上述價值淪喪的情境便油然而生?,F代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早就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正因為此,現代西方關心人自身存在的哲學如雨后春筍,他們相信人可以通過自身的理性努力而對這種狀況有所作為,找回人自身真正的存在,回到作為人的理性的本然。

應該說自私自利的價值觀自從私有制出現便產生了;但不可否認,資產階級把這種價值觀發展到了極致。資產階級價值觀至今仍在統攝著不少人的靈魂。資本主義制度之所以直到現在仍然有生命力,與這種價值觀仍然有巨大市場是分不開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斗爭,說到底是兩種不同價值觀的斗爭。由此不難看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確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社會主義價值觀一旦取代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人類就將開辟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時代。

今天,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同西方各種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本質上就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與資本主義價值體系之間的較量。這種較量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應當從這個高度來看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根本上講,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升華為一種意識觀念和理想目標,使之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信仰和追求。這種價值體系就必須是科學的、符合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代表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精髓和高尚道德水準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確地反映了我國實際和時代的特點,是科學真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理性和科學性,是由馬克思主義來保證的。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它是我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成功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就能夠認清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分清社會思潮中的正確和錯誤,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辨方向。正是因為有了這個靈魂,才從根本上保證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真理性和科學性。追求真理,相信科學,是人類理性的本質表現;這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巨大凝聚力、感召力的內在根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這個主題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這部著作中,就以大量事實和縝密的邏輯揭示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我國實際相結合,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并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此不難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主題,是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的。這個主題已經為建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所證明,它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它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對未來發展美好前景的向往,代表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代表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和高尚道德情操。中華民族精神是異常豐富的寶庫,它的精華是堅強永固的愛國主義、不屈奮進的斗爭意志、開拓進取的不竭活力,這些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中華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偉大民族,對人類歷史發展曾經作出過巨大貢獻。中國曾經是世界上發達先進國家之一,直到19世紀中葉以后,才由于外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國內封建統治者的無能和腐朽,我們國家變得衰弱下來。但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卻斗志彌堅;在任何強暴勢力面前,偉大的民族精神從未泯滅。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堅強的戰斗力,最終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和兇惡的敵人,并煥發無盡的創造力,把偉大的國家推向新的繁榮昌盛。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根本上講是崇尚真、善、美,鄙棄假、丑、惡,它是每一個個人、每一個公民道德行為的底線,突破這個底線就不配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甚至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也正因為如此,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價值將失去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雖然由四個部分構成,但這四個部分環環相扣,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決不能舍棄任何一個前提。這是把握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

當今時代,文化軟實力愈來愈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同我國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一向把它們的以“自由、民主、人權”為核心的價值體系視為不可缺少的“非軍事力量”。在冷戰時期他們看重并千方百計地利用這種力量去反抗、顛覆社會主義國家;冷戰結束以后,美國并沒有放棄意識形態的武器,相反,他們仍在變本加厲地擴大他們的陣地,一刻也沒有放松對他們意識形態的宣傳。有人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說成是非意識形態的國家,用以指責我們國家太意識形態化。其實這是一種極其有害的偏見。大量事實表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它們對意識形態的重視遠遠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美國不惜重金在國外設立各種電臺,在原來東歐一些國家設立專門機構,向這些國家的反對派提供資金,灌輸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思想,支持、鼓動這些人起來搞“顏色革命”,推翻不聽從美國政府的國家政權。美國對意識形態這個武器抓得很緊,運用得亦頗有成效,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正是針對這種情形,黨的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P33)黨的十七大的這一號召,就是要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抵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影響。這項工作意義深遠,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千秋基業,切不可掉以輕心!

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地位和引領作用

核心價值觀體系范文第2篇

摘要:新時期推動我國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各種因素總和構成了科學發展的動力體系。概言之,科學發展的動力體系主要包括:當前主要社會矛盾、黨的執政責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促動以及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內外動力的統一。

關鍵詞:科學發展;動力體系;驅動力

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必須對促進我國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動力體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把握。發展的動力體系就是指對經濟社會發展起驅動作用的各因素總和??茖W發展的動力體系,即對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起驅動作用的各種因素總和,主要是指驅動力,此外還涉及驅動力的運行背景和機制。本文將以科學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為重點,概析一下新時期促進我國科學發展的動力體系。

一、謀求解決我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科學發展的根本驅動力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特征的各領域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過度追求經濟發展導致不少亟待解決問題和矛盾,這就促使了科學發展理念的產生??茖W發展觀就是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提出的。解決這些問題矛盾的努力成我們黨領導科學發展的根本驅動力。這種驅動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謀求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全面發展是促進科學發展的強大利益驅動力。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是科學發展的主動力。社會利益驅動力的核心是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只有生產力的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和保障各種利益的實現。近年來,為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我們黨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用科學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這是科學發展的主動力。

2.科技發展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源動力[1]??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尤其是當代最新科技的發展為我國科學發展帶來了不竭的動力源泉??萍嫉倪M步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從目前來說,重視新型技術社會形態下的生產力進步和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的基本前提??梢哉f,科技的發展進步,是我國科學發展的根本基礎和動力之源。此外,科學發展的本身就體現了科學理念,脫離實體科技的進步單純的強調科學發展是難以想象的。

3.改革與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動力加速器。在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領域,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理論創新和文化創新,都是引領和推動整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創新性的改革也就成為加速科學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來,改革和創新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特征,可以說因為改革和創新促進了中國的迅猛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就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探索和積極實踐,大膽解放思想,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進行改革和創新。

4.統籌與協同發展是科學發展的整合制衡力。在對人類社會發展動力的認識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歷史發展動力的最終作用方式呈現整體的合力方式[2]??茖W發展觀要求實現我國社會發展的“五個統籌”,就體現了這一思想,它要求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推進,全面發展,以形成科學發展的整合力量??茖W發展是一個更高水平的發展模式,不僅有經濟發展,而且要求政治、文化、社會整體推進,全面發展,更需要統籌整合和協同制衡。全局統籌和協同驅動為科學發展提供了整合力和制衡力。

二、黨的執政責任是科學發展的政治驅動力

當前,黨執政責任主要有理論創新的責任、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責任、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責任。這三個方面的執政責任的核心是推動發展,進一步講就是推動科學發展。

1.推動科學發展是黨必須承擔的執政責任和使命。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我們黨不斷總結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強化對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良性運行的責任意識,終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并確立為我們黨的執政新理念??茖W發展觀的提出,反映了我們黨在新時期已經將推動科學發展作為了自己的執政責任和歷史使命。

2.科學發展是黨鞏固執政基礎的需要。我們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離不開強大的經濟基礎、政治基礎、思想文化基礎、群眾基礎。在經濟基礎上,發展先進的生產力、建設適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物質文明,使國家富強起來,必須依靠科學發展之路來實現;在政治基礎上,以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由此形成的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是我們黨執政的根本保障;在文化基礎上,發展先進文化,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綱領作用、精神方面的塑造作用和引導作用;在群眾基礎上,要認識到“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的根本價值屬性,科學發展的進程就是黨不斷鞏固群眾基礎、增強執政合法性的進程。

3.科學發展觀所塑造的政治價值促進了黨的執政系統對科學發展的責任意識??茖W發展觀的樹立,為我們黨執政確立了現代執政黨所必須擁有的政治價值觀,為我們黨確立了以人為本的執政觀、綠色執政觀、統籌協同執政觀、責任執政觀,體現了我黨執政為民與執政興國的政治理念[3]??茖W發展觀的形成是執政主體政治責任感的體現,具有新時期執政主體的政治價值觀。我們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牢牢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將領導和推動科學發展轉化為自覺行為。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科學發展的精神驅動力

黨領導和推動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來自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之魂,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先進文化的高度凝結,其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1.馬克思主義是推動科學發展的根本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精神動力。在當代中國,要適應科學發展的需要,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是指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動科學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價值源泉。

2.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導引方向的強大精神動力。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團結全體社會成員的精神紐帶,又是推動和鼓舞人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過去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和成就靠的就是偉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當前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也要靠理想和信念。在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理想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空前的精神動員作用,是推進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3.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維系全國人民為實現科學發展而共同努力的精神紐帶。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實現科學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需要這種精神力量來推動和激勵,以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奮斗。

4.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推進科學發展的時代動力。時代精神也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與世界已經融為一體,改革和創新引領時代進步和發展,是時代的最強音。中國的發展同樣需要改革和創新,要在全社會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緊跟時代、銳意改革、勇于創新是我國推動科學發展的又一強大精神動力,這種動力根植于我們民族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對過去落伍于時代而挨打所進行的深刻反思。

5.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道德為科學發展提供道德支撐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為本質特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實現科學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道德的支撐和保障。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本質的集中體現,是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引領社會風氣的一面旗幟,它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為實現科學發展構建了一個健康、積極、和諧的社會環境。

四、科學發展內外動力統一于改革開放

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動力是內外動力共同的作用。當代中國走向科學發展,內生動力是根本,最大的特征是改革;外生動力也極為重要和必須,借助于外生動力唯一的途徑是開放。推進科學發展必須內外兩個動力借用好、協調好。實現這一狀態的途徑就是改革開放。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并且強調指出,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高度評價了改革開放對當代中國的重大意義。

科學發展的實施離不開環境的開放性。我們應當把科學發展的動力放在全球化的視野下,在更廣闊的時空視野,多視角、全方位看待科學發展的動力體系,從而在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上形成對發展動態性和復雜性的戰略意識,充分利用好當今世界的發展資源、發展環境和發展規則。改革和開放將中國走向科學發展的內外動力有機地統一了起來,同時也證明了科學發展的動力體系具有內生動力與開放動力的統一性。

參考文獻:

[1]趙科天.論社會主要矛盾運動形態與科學發展動力機制[J].理論導刊,2006,(3):43-4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7.

[3]方世南.從科學發展的政治價值看科學發展觀的政治意蘊[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8,(4):41-44.(責任編輯/李璐瑤)

核心價值觀體系范文第3篇

正確理解和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把握其共同點和不同點,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教學十分重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區別共同點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F行初中思想品德課、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都有關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價值及價值觀的教學內容,相當部分教師在學習了十八大報告的精神后,能自覺地把十八大報告中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精神要求滲透到教學中去,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混為一談的現象較為普遍。其實,兩者是既有共同點又相互區分的兩個不同概念。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者相互區別

1.內容不同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

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十八大報告用這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

2.范疇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的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那些反映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體現社會發展趨勢的核心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一個內容全面系統、內涵豐富深刻的科學體系。

價值觀是人們心中的深層信念,是判斷是非的標準,是行動遵循的準則。一個國家和社會是否擁有廣泛認同的核心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高度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晰而凝練,不僅展現了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新認識,而且讓社會公眾找到核心價值觀里的“主心骨”,為多元時代凝聚思想共識指明了方向。

3.地位作用不同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中居統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社會必須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準則,它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統治地位、起指導作用的價值理念,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更加精煉,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轉化為行動。按照十八大要求,我們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社會生活中居主導地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領和支配地位。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及構建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就會迷失方向。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者具有許多共同點

1.本質上的一致性

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都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和體現,它們都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存在基礎和重要載體。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不可能產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不會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發展和演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無所依托、無所寄寓。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體現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領和主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

2.目標上的一致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鄙鐣髁x核心價值觀滲透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表現出來。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內容和題中應有之義。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沒有靈魂,就會顯得龐雜、分散而不集中、不精練。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整體,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只有將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制度安排和實踐運動提供科學、完整的價值合理性依據。

3.發展上的一致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都是一個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開放體系,其建設也是一個不斷充實、加強和提升的過程,因而對于“核心”這個概念應當有更深入的理解。一方面,“核心”要堅持、要加強,要發揮主導、引領作用;另一方面,“核心”與非“核心”的內容,既要有所區別、不能一概而論,又要相互統一、相輔相成。除了“核心”部分外,還有許多外圍的、非“核心”的部分,也屬于社會主義價值觀、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體系的范疇,并且有些也會不斷融入、充實、提升到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中。因此,只有用發展的觀點、開放的觀點,才能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豐富、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科學、更加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要重視“外圍”部分,又要重視“核心”部分,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實踐,又要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提升。

三、結語

由此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理清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共同點和不同點,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是促進教師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

核心價值觀體系范文第4篇

摘要: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黨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和目標,這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建構提出新的要求,即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內容、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內容、吸納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內容等。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新要求

黨的創新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發展的重要理論依據。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們黨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既是在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化背景下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目標,也為新形勢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建構提出新的要求。

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能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作為主導內容,長期堅持,常抓不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兩層內容,具體來說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一個整體。由此也決定了這個整體成為我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內容和主導內容。特別是在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凸顯了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

就思想教育的主導內容而言,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毛澤東指出,“我們黨從它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為基礎的黨,這是因為這個主義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最正確最革命的科學思想的結晶”。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曲折是客觀存在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也是在曲折中發展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每一次經歷曲折之后必有更大的發展,會走向更加成熟。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這一規律性,對我們的信仰就會更加堅定。鄧小平說過:“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p>

就政治教育的主導內容而言,就是加強政治方向教育。對政治的概念,我們必須作全面的理解。政治是一個歷史的、發展的概念,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和形態,如歷史上的倫理政治、道德政治、城邦政治、宗教政治、金錢政治、法治政治、革命政治等,在革命戰爭年代,政治是一種革命的政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為革命斗爭服務,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無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文革”期間,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和“政治掛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是為政治斗爭服務的。而在現代社會條件下,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政治已表現為一種經濟的政治、建設的政治。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敖洕ぷ魇钱斍白畲蟮恼?,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边@充分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內涵的建設性、經濟性特點。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政治方向性也必然表現為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只有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的內容,才具有主導性。

就道德教育的主導內容而言,就是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指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概括精辟,內涵深邃,它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更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鮮明導向。

二、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民族內涵,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富有中國特色和民族性的教育內容進行提煉和提升,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要求。

1.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過程中都受一定民族文化的影響,因而具有濃厚的民族性。世界上客觀存在著民族差異性,只要世界上存在民族差異,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民族性,世界不同民族都把培養民族精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懊褡寰袷且粋€民族在創生中不斷發生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政治文化思想、民族品格、民族傳統和價值觀念升華為它的主要內容,民族精神是心理意識和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部分,精華部分,是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代表著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同時它也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标P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江澤民作了精辟的概括:“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泵褡寰耠m然是在過去積淀而成的,但它的作用卻是現實的、世代相傳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還會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和生命力。

2.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和黨的革命傳統教育

通過加強中國近現代史教育,不僅使廣大青少年了解優秀歷史人物的事跡,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和教育,而且使他們認識我國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走社會主義道路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歷史必然性。黨的革命傳統教育內容,即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革命傳統的許多內容,已經成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內容,還有一些內容,也是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的。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教育

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這里所說的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因而,我

國現在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體現了我國的特色,必然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內容。

另外,還包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與教訓教育等內容,都體現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特色性。

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既有繼承,也需要根據社會發展和人的思想發展狀況而不斷地變化、調整、充實和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新時期黨和國家提出來的重大戰略決策,“這個價值體系應該是相對穩定的,要長期起作用,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必定要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币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也必然提出時代性要求。

1.時代主題教育

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我們面臨的時代主題已由過去的“戰爭與革命”轉換到了現在的“和平與發展”。雖然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面臨新的時代主題,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人們樹立三種意識:第一,合作意識?,F在,國際社會面臨著許多跨國或全球性的問題,要想解決諸如裁軍、防止核擴散、打擊恐怖主義、保護環境、縮小南北差距等全球性問題,沒有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的合作,是不可能的。第二,兼容意識。如今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世界各國的聯系和合作日益密切。社會主義國家要發展,就不能閉關自守,一概排外,而要吸收、借鑒、兼容其他國家特別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精華。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否定,也不是一概抹殺、一概否定,而是有借鑒、有兼容、有創新,是一種“揚棄”。第三,發展意識。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在搶抓機遇,謀求發展。鄧小平曾明確指出“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p>

2.改革開放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把“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因而,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及其經驗教訓教育。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

3.生態教育

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解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問題。但是,隨著工業文明向全球的推進,環境惡化、資源匱乏、生態失衡等等。已成為危及人類生存的全球性問題,人類物質文明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也給地球生態帶來了嚴重災難。把一個完好的地球交給我們的后代,給后代留下一個健全的生態環境,不損害后代的生存和發展利益,實現當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因此,加強生態教育,培養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道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時代性內容。

4.心理疏導

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社會因素和社會信息不斷增多,社會關系和利益關系的復雜程度增加,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加劇,加上新舊體制的轉換、新舊觀念的沖突、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所有這些新的變化、變革和矛盾,都給人們的心理帶來沖突和壓力,并由此誘發了許多心理問題。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身體和心理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說,全世界抑郁癥患者的人數已經達到2億,比20世紀70年代翻了一番。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在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認為:心理壓抑現在已經成為20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要求。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5.現代科學技術新成果教育

例如,加強科技素養、信息素養、網絡道德等內容的教育。不斷吸收現代科學文化新成果,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現代性、科學性。

另外,還包括現代社會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教育、現代性觀念教育等內容。

四、吸納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內容

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我國加強了與世界各國在思想文化領域的交往和交流。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就是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研究,并需要在新形勢下不斷吸收和借鑒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內容。所謂兼容性內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非意識形態性要求和其他意識形態中的具有普遍性、合理性的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边@為我們吸納、借鑒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內容指明了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內容

人類的思想道德同人類的物質生活一樣,同樣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由于客觀物質生活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思想道德具有相對獨立性,所以,不同階級、社會或國家的思想道德又總是有某些聯系性和共同性。恩格斯曾經指出:現代社會的三個階級即封建貴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有各自的道德理論,但“這三種道德論代表同一歷史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所以有共同的歷史背景,正因為這樣,就必然有許多共同之處?!边@些具有聯系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可以為不同階級、社會或國家所學習和借鑒的。主要包括:第一,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基本上是所有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就在于增強全民族的凝聚力。當然,愛國主義在不同的國家和每個國家的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因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也有所不同。第二,法律紀律教育。法律紀律教育是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的。法律紀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人們遵紀守法的意識,保證統治階級意志的貫徹。保持社會的安全與穩定。第三,底線道德教育。底線道德是以人生的基本理想信念、價值追求為目標的社會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規范的總稱。有學者認為,底線道德具有兩大特征:一是普適性、普遍性。底線道德是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所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它是對所有公民的要求,并不因權力、金錢或社會地位的差別而不同。二是基本性、最低限度性。它是人類追求更高最美好的道德境界的基點,是對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邏輯次序上具有優先性。它可以看作是人類社會道德的最后邊界和屏障,如果連底線道德都缺失,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資格。

2.西方文化中對我國有益的教育內容

西方文化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借鑒西方國家的優秀文化成果,可以豐富和充實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例如,第一,人本思想?,F代西方教育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源自于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潮。人本主義凸顯人的主體地位,使人們從各種束縛中擺脫出來,培養人的主體意識,弘揚人的主體性。西方傳統人本主義與我國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思想同為人類文明的偉大理論成果,它們在反對“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揚人的價值上有相同性。因而,西方人本思想的一些合理內容是可以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和借鑒的。但人本主義的缺陷在于它把對人的理解抽象化了。有學者說,西方現代學者對“以人為本”的探討,主要局限在思想領域,而且是以抽象的人性為對象的。當然,這種探討有一定的價值,因為通過這種探討,可以推動“以人為本”的實現。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必須探討具體的人性。只有把抽象的人性和具體的人性結合起來,并以具體的人性為基礎和核心,才能抓住“以人為本”的真諦,才能使“以人為本”走向現實。第二,公民教育內容。重視和開展公民教育是西方國家的傳統。公民教育注重培養的公民意識,是公民對自己在國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認識,主要是以憲法意識為核心的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教育,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政治教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這本身就是根據憲法對公民的要求而確定的。因而,公民教育與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質的同一性,西方公民教育中的合理內容是可以為我們所借鑒的。另外,還包括西方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它一些體現人類優秀文明的教育內容。

核心價值觀體系范文第5篇

1 正確認識、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

深入學習、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 對于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全面貫徹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務和內容, 又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國家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共同認可、普遍遵循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主導價值追求。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體系。中國歷來非常重視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過“國之四維, 一維絕則傾, 二維絕則危, 三維絕則覆, 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 ??砂惨? 覆可起也, 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 一曰禮, 二曰義, 三曰廉, 四曰恥。”[2]后來, “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之說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體系只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其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四是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3]對于高職院校來說, 要真正的讓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首先必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05”方案以后, 高職院校由于不再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或者《馬克思主義原理》等相關課程, 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就不可能完全使用課堂教學的形式。因此, 可以采用選修課或者專題教學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立黨立國的思想基礎, 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和靈魂, 并進一步認識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基本內容, 以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涵, 特別是三者之間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選擇, 高職院校學生只有具有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也才能真正的愛國, 并最終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傊? 我們必須采用多種形式, 在講清基本理論的同時, 讓高職院校學生真正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 全面把握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的歷史責任, 高技能人才只有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 才能真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好這一根本問題的關鍵。當前,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同國際國內復雜形勢, 同經濟建設、社會建設, 同高職院校本身的發展穩定緊密聯系起來。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人們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市場經濟體制所導致的利益機制調整, 思想觀念的變化既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帶來了新的機遇, 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總體是好的, 思想發展和價值取向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但是, 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網絡時代、就業壓力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價值觀念沖擊也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涉世未深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 他們的價值觀很容易在這種沖擊中產生困惑, 發生畸變。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就是提高學生對正確價值觀念的理解和認識, 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 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是1990年左右出生的學生, 接受了“5·12”地震以及北京奧運會的檢驗, 他們身上既有突出的優點, 又存在不足, 兩者交織融合在一起, 表現出如下特點:一方面, 他們有責任感、有進取心、他們不是所謂“垮掉的一代”, 他們熱愛祖國, 熱愛人民, 既有報國之志, 也有報國之才, 有理想、有抱負, 思想活躍, 樂于接受新事物, 喜歡獨立思考, 不滿足前人的現成結論, 絕大多數學生思想健康, 品德優良;另一方面, 有的學生意志力不強, 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消沉, 少數學生喜歡將自己的失敗歸為客觀原因, 思想方法主觀、偏激, 把握不準事物的實質;有的學生只關注自身發展, 急功近利, 功利意識太強;少數學生求知欲旺盛, 興趣廣泛, 但常常目標不穩定;有的學生缺乏誠信意識心理素質欠佳, 存在心理障礙等等。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針對這些特征和特點, 結合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實際,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開展和加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向學生灌輸先進思想和科學真理, 幫助學生轉變錯誤的立場、觀點、方法, 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3 積極探索推進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

高職院校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 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任務。要根據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實際與特點, 遵循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 以改革創新精神, 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 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創新性。

3.1 專題講授與經典閱讀相結合,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培養更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推進,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就日益突出。要信仰馬克思主義首先必須學習馬克思主義。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題講座無疑是一種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好方法。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宣講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不僅如此, 我們還要暢通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渠道, 讓學生自己去讀馬克思主義經典, 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 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 堅持馬克思主義, 并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

3.2 全面利用社會教學資源, 開展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教育

要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最有效的就是讓高職院校學生切身感受20世紀以來中國的巨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 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 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走出來的正確道路。在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5·12”地震、北京奧運會展現的中國精神與中國風貌, 都是形象生動的教學資源。世界金融風暴發生不僅再次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而且再次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些形象生動的實際的教學資源, 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而且可以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正確性, 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3.3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指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 它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積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 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柱, 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4]培養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要結合當代學生的成長成材特點,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遍布全國, 要積極組織學生就近參觀革命教育基地,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增加學生的感性積累, 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形象性、生動性, 強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 讓學生從祖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中獲得滋潤從而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自覺維護國家利益。

3.4 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 是否有正確的榮辱觀, 是他們成材的重要保證。同時, 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也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和校園文化氛圍的基礎。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既是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 以形象生動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4 結語

要通過創新、高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 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自覺履行道德義務與法定義務、敢于承擔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從而真正成為受社會歡迎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摘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 它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系, 共同構成了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職院校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關鍵詞:高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 管子.牧民.

[3] 羅國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核心價值觀體系范文第6篇

1 科學有效的德育, 需要有一個核心

這對于認識和實踐來說, 都可以說是一條重要規律。很容易知道, 沒有核心的德育, 就必然是散亂的、被動的、應付性的、治標不治本的、缺乏目標的。這樣的德育, 盡管兢兢業業, 也肯定做不到點子上, 也不可能做出出色的業績來。而如果有一個正確的核心, 就能夠使德育高瞻遠矚, 就能夠有的放矢, 由標到本, 深入人心, 從而取得好的效果。我們的德育核心應該是什么呢?這可以有多種選擇, 比如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傳統道德等, 應該說這些選擇, 都有其深刻的內涵和實踐意義, 但都不如選擇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新鮮的科學概括, 這是毋容置疑的, 人們常說綱舉目張, 我們的德育也需要能夠緊緊圍繞一個綱, 而這個綱就是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這點, 應該是容易理解的。價值觀——處在人們思想觀念和人生實踐的核心地位, 它指導和支配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生活在中國, 我們面臨的最大的現實是在進行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 而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概括是科學的和正確的, 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了六十多年, 盡管有過曲折和教訓, 而且仍在探索和發展中, 但卻已經被雄辯地證明了它的優越性和科學性。因此, 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必然成為我們德育核心的不二選擇。

2 實施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新德育

以德育實踐主體, 即教育者們對這個核心的認同、認知、認準為前提和基礎。這里說的認同, 意思是認識到它的正確;認知的意思是對它有深刻的理解, 能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 領悟其意義、意境和內涵;認準的意思是堅信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懂得以它為德育核心的理由和根據, 能夠在德育實踐中堅持做到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言簡意賅、內涵深厚的復雜結構, 如果只是承認其德育核心地位, 在德育實踐中卻依然故我, 顯然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為了更自覺、更有效地踐行, 教育者們必須深刻領悟和把握這個核心內涵及其德育意義。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確簡練的語言概括, 雖然不長, 但其內涵卻極其深厚。為此, 我們必須緊密結合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和復雜多變的現實, 深入對內涵的理解。對其內涵已有科學的概括, 似不必在這上面多費心思, 而應在深化理解和認知上下功夫。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括為馬列主義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創新為中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四個方面, 其中指導思想是靈魂, 共同理想是主題, 民族精神和創新精神是動力, 榮辱觀是保證。這是一個異常簡明的綱要, 但每一個方面, 都是一個巨大的寶庫, 都與每個人的人生取向、價值理念、人格品位、事業成敗、前途命運這些人間大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誰都離不開它, 否則結果是絕對悲哀的。由此可見, 以此為導向實踐新德育, 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正確選擇。

(2) 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作為德育核心, 必須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這就要求絕不能局限于理論文字的背誦和表面理解, 而是要在不斷深化理解的基礎上, 與思想行為緊密結合起來, 與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社會觀察、成敗經歷等方面的體驗結合起來, 做到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這點是德育最為困難的一條, 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條, 但卻又是當前最為虛弱的一條, 因此, 有必要將其作為德育的核心課題, 加以解決。

(3) 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從其形態上說, 具有科學性、結構性、簡明性等突出特點, 它科學、正確、深刻, 是多少年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的結晶, 閃耀著真理的燦爛光輝;它四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結構體, 涵蓋了現實社會和人生價值的所有方面, 具有全面的導向和規范作用, 使社會道德建設有了一個明確的范式;它的表述簡潔扼要, 清晰明了, 抓準要害, 提煉精華, 易記易解, 了然于心, 是非常高明的概括, 為德育提供了鮮明的方向和思路。德育只要遵循它指引的路徑走下去, 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應是可以期待的。

3 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新德育需要注意的內容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新德育, 實施的難度很大, 之所以如此, 因為它不是知識德育, 而是心靈德育, 就是說要解決人的信仰、追求、價值理念以及人格品位等一系列精神上的深層問題。本來, 德育都理所當然地就是心靈德育, 知識德育在任何時候其效用都是非常有限的??偫ǖ卣f, 這種德育所追求的是使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入心, 入教育工作者之心, 并在此基礎上入受教育者之心。這是很難的工程, 探索核心價值的入心之道, 這不僅是德育的當務之急, 也是德育的永恒課題。這個課題涉及諸多深層問題, 下面一些就比較重要, 提出來權作探索和實踐的參考。

(1) 教育工作者們自身的強化, 是入心之道的前提。古話說“言為心聲”, 就是說有什么樣的心就會說什么樣的話?,F實中也的確存在善說假話者, 但這不過是其真心的另一種表現, 其假象總是會現形的。所以, 好的德育者, 必須重視自身的道德人格, 清心正本。筆者曾和一些學生交流, 說到有的老師在講課時信口開河, 發泄心中的不解和不滿, 這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這種現象很值得警惕。在中國古代德育思想中, 就有“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難矣哉”之說, 意思是你自己不明不白, 想讓別人明白, 可能嗎?追求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入自己之心, 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率先解決的問題。

(2) 用事實說話是入心之道的有效法寶。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理性和科學性是無可懷疑的, 但它所面對的卻是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矛盾重重的現實世界, 使學生真正接受這個價值體系, 達到入心的程度, 常常會遇到負面東西的阻礙。這是不可避免的,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卻正是使這套價值理念與現實的結合。就是說, 這套價值理念的真理性, 是在經受現實的磨礪中顯現的。從德育角度說, 就要善于用事實說話, 事實是最雄辯的, 通過事實, 展現出無可懷疑的真理來, 就可以收到逐步入心之效。我國有一位著名的現代哲學家馬寅初, 他有一個主張叫做“理在事中”, 從這點看, 他是對的。但在現實里不斷發生的事實, 是一種異常復雜的景象, 有正面的, 也有負面的, 在德育中如何運用得好, 大有學問, 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辦法來。這里特別提一下運用特殊事件進行德育的問題, 對我們的探索應有些啟發。近年國際國內發生的一系列大事, 如西南旱災、4·14大地震、金融危機、廣州亞運等, 都是飽含德育要素的, 既給德育提供了有利時機, 又大有文章可做。

(3) 適應學生需要和使學生認同需要, 是入心之道的有效切入點。學生們生活在中國, 是社會的主人和建設者。將來要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下生存和發展, 因此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入心踐行, 是他們的至需, 有則游刃有余, 無則寸步難行。這應該成為學生的自覺追求, 有了這條, 德育就有了內在動力。使學生認識個中道理, 是德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4) 從學生實際出發是入心之道的基礎。德育所面對的學生, 不是一張白紙任憑德育去描畫, 而是在已有的價值觀念和道德人格基礎上做長善救失的文章, 從總體和個體說, 都是如此。這叫做先在條件, 離開這個先在條件的德育, 是不可想象的。為此, 從事德育就必須確切了解學生的狀況, 才可能適應其特點, 做出富有成效的工作來。確切了解學生的信仰、追求、崇尚、喜好、人品道德等內在性極強的深層狀況, 很不容易, 不經過真誠、細致、深入地調查、了解交流和分析研究,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學生, 也不可能使德育富有成效。做好這一條, 是入心德育的必修課。

(5) 激發學生內心思辨, 是入心之道的通途大道。“學貴自得”是教育思想的精華之一, 德育當然也應該如此。這里面關鍵是思, 包括深思、反思、對比的思、自省的思等。有思, 則有學有進;無思, 則無學無進。這點顯而易見。我們德育實踐中的一個顯著弱點, 是過分依賴知識德育, 這種德育雖有其存在以至發展的價值, 其局限性就是入心度低。為此應該更重視德育的思辨性, 引導學生自主辨析和獨立思考。這一條是大有可為的, 值得下大力氣去做。

(6) 注重德育的實踐性, 從生活里體悟, 是入心之道的重要途徑。做了好事之后, 許多人會心情愉悅, 這是人之常情。這個可以引入德育實踐中, 叫做體驗德育。北京奧運會和即將舉行的廣州亞運會, 志愿者行動多么熱烈呀!人們在行動中的感受和體悟是巨大的。德育也可以搞類似活動, 比如校內志愿者等等, 就可以使學生們體悟出道理來, 不妨一試。

(7) 創造性地用好傳統的和新鮮的載體, 是使核心價值體系入心的重要條件。大凡理論思想、道德文明等的傳播, 都必須依靠各種載體才能做到;使特色核心價值體系的深邃思想真正為學生所接受, 也必須依靠多種載體的效用。以前德育運用的各種載體, 如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書刊閱覽、個別教育、獎勵懲戒、管理服務、校園文化等, 都曾經發揮過各自的作用。這些, 我們可以稱之為傳統載體, 它們仍然具有其價值和生命力, 可以在新形勢下發揮出更大的效用來。然而一種值得注意的新情況出現了, 就是隨著科技、社會和人們思想觀念的發展, 許多新鮮載體出現了, 它們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作用力, 探索用好這些新載體的有效辦法, 就成了德育的一個新課題。許多新載體如網絡、博客、短信等, 都漸趨活躍起來, 德育應該進入這個新領域。使其充分發揮正向的作用。

(8) 建設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入心之道的有力要素。學校作為育人機構, 理應成為人才成長的理想環境。這樣的環境應該具有和諧、向上、友愛、文明、敬業、關心大事、熱心公益、正氣高揚等鮮明特色。學生在這樣的環境氛圍里長時間地感染熏陶, 對于他們的成長進步, 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摘要:我國的德育工作, 一直缺乏一個核心, 本文通過三個問題的深入討論, 說明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探索和構建科學德育的關鍵所在。指出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新德育的核心。

上一篇:基本功競賽小結范文下一篇:檢察室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