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范文

2023-09-22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范文第1篇

素質教育必須著眼于“兩全”,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養、勞動技能和身心素質,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在此系統工程之中思想品德教育與美術教育的整合是走向素質教育的一條好路子。

蔡元培早在1912年2月寫的《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一文中,否定前清“忠君”、“尊孔”教育宗旨,主張用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來代替,從而打破了兩千年來中國封建教育兩條不可動搖的信條。他特別重視美感教育,是我國第一個把美學理論應用于教育并將“美育”寫入國家教育宗旨的人。1916年12月,他在上海江蘇省教育會的演說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 “美育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實施,直以藝術為教育,培養美的創造及鑒賞知識,而普及于社會。” “提起全國人民對于藝術的興趣,以養成高尚、純潔、舍己為群之思想。”魯迅先生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積極支持者和實施者。

美術教育對人的性格的塑造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少年學生當中開展美術教育意義非常重要。美術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過早地給學生輸灌美術的技法、技巧,沒有著眼于學生本身對生活的探索和體驗,把人給淡化了,這樣課堂就成為培養同一模式產品的廠礦了。

陳獨秀在《新教育是什么?》一文中,談到了學生美術教育的本質,反映出世紀初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我曾看到許多學校陳列出好些很精致的手工和圖畫成績品來裝潢學校的門面;內中有些教員代學生做成騙人的,固然不值得批評,就真是學生自己做的,在外行看起來,必以為成績很好,但在懂得教育的人看起來,便不敢恭維了。因為教育品和美術品有很大的分別。我們不應當把教育品看作美術品。若是教育品當成美術品,便算是手工圖畫的教育大失敗,還說什么成績呢?因為教育學生直接的目的,不是馬要教他成一個藝術家,所以不用教他學習美術品的手工圖畫;教育學生直接的目的,是要尋找種種機會,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各種感官,使他各種器官及觀察力創造力想像力道德情感等本能漸漸地自由生長發育。手工圖畫正是用作生長發育這些本能的工具。所以小學的手工圖畫不是教成藝術家的,而是用它發育童觀察力創造力想像力的,使學生觀察創造想像的天才得以自由發展。若由先生的意思教他造成美術品,那只能算是先生自己的成績,是與學生教育無關的,這種教育可以叫做“填譜的”教育;一切“填”教育會限制受教育者的智識自由活動而使其固定,且造成機械地盲從的習慣,戕賊人類可貴的創造才能。”

教育的宗旨應放在培養有能力、有優良品質、有高素養的現代人。學生美術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定時的訓練過程,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他們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動能靜的稟性等都是大有益處的。

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氣質。

美術教育把學生們帶到一個美的世界中去,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鑒賞,如講解大師的作品,帶領他們參觀好的畫展,到郊外觀察大自然,講述優美的童話故事,聽音樂等,提高他們的對美的感受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真摯美好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興趣是學生學畫畫的基礎。教師的職責就在于保護和激發他們潛在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還應多采用鼓勵的方法,發現和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看到他們的進步,使他們對自己的才能產生自信心。絕不能輕易地傷害他們的自尊。

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

學生們生活在一個開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時代。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豐富多采,讓他們接觸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建筑、民風民俗、影視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東西,擴展他們的視野。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黑格爾說:“說到本領,我認為最重要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引導學生們的想象力,學生們最大的樂趣也在于幻想,每一個學生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師的教學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鼓勵學生好奇心的張揚,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寫生,隨心所欲的潑墨賦彩、繪聲繪色的形象思維啟動等,都能激發學生們用自己的畫將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現出來,使想象力得到發展。

培養學生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識。

好的教師應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他們,給予他們積極的指導性的建議,尊重和傾聽他們的見解和判斷力,為他們創造一種自由、愉快和諧的民主氣氛,在一種自由的游戲狀態中學習和創作。讓他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

近年來教育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唯理智教育的影響波及到學生和學生美術教育,在迅速轉型的現代社會中,成人屈于生存和名利的壓力,把學生變成為過度和模糊的投資對象,忽略學生情感的體驗,各種蜂擁而至的考級或是以贏利為目的的比賽以及以技能和技巧為基點的層面的培訓,致使學生在繪畫當中普遍出現迎合和彼此模仿,造成學生的創造力過早枯竭和童真的消失。學生學習的本身不是為了藝術而學習,而是被迫披上了種種功利的目的,尤其是許多的家長,認為只要能拿獎就是本事學到家,為了拿獎而逼小孩急功近利,過多的加工和商業成分使學生的創造性受到影響,而美術是最原創性的,不少真正屬于學生的東西被剝奪了,就學生而言,藝術的本身就被曲解和誤導了。

另一個方面在于很多老師在教育上的誤導,缺乏敬業的精神和責任感,教育應該是人性化的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標準,而老師的個人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卻是非常大的。部分教師由于觀念和心態上的保守,導致教育走不出傳統的禁錮,還有一些老師由于名利的驅使,在教學上采取急功近利走捷徑,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程度,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就其本身而言,教育觀念是否新,教育思想是否先進,教學方法是否正確,亦是非常重要的,更值得認真探討。那么,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教師具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就決定了他怎樣教學。

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學生一些知識,訓練一下他們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為了育人,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新人。

陶行知我們都崇敬的偉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政策的確定、師范教育的改造、生活教育的提倡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論述,在他創辦的育才學校里,藝術課程占有重要地位。他還發表《創造宣言》,強調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他提倡的創造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幾個“小專家”,不是丟掉普及教育目的,是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意識及文化水準。

綜上所述,洞察學生心靈,了解所需,從學生心靈要求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開拓思想品德育新途徑。開辟更多的思想品德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相互滲透,彼此聯系。這樣,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素質教育才能真正步入正軌。

美術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范文第2篇

1 營造創新環境, 培養創新品質

創新品質的基本內涵包括崇尚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思想意識以及敢于懷疑, 善于懷疑的“問題”意識, 它是創造力形成與發展的動力基礎。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阻礙學生創造力發展的行為和觀念, 優化教學環節, 培養學生創新品質。

在傳統的教學中, 為了維持良好的安靜的課堂教學環境, 教師一般是不允許學生自由議論的, 而且教師提出問題后, 學生必須舉手等到教師點他的名字時才能獲得答問的機會。但是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事實, 在演示化學實驗時, 學生總是忍不住擠到講臺邊觀看有趣的實驗現象, 大膽一些的還找老師“討”一些化學藥品想自己也試試。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 學生往往是前后左右紛紛議論起來, 得出的答案也并不是“標準”, 還有些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一連串為什么, 使老師不能隨口作答。這些現象都表明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他們完全融入了課堂教學中, 忘卻了自我, 他們有表達的欲望, 有交流的愿望。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有較高價值的教學現象。作為教師, 應該有意識地去肯定、扶持學生創造性的火花。在民主寬松的氣氛中, 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 學生才敢于質疑, 善于質疑, 才能發展其創造性品質。

2 利用化學實驗, 激發創新靈感

實驗是實現化學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實驗教學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 學生是這一活動的主體, 只有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加, 才能保證化學教學目的的有效落實。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 最具備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作用。做實驗的目的, 并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操作, 而更高目標是要求學生對實驗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 大膽設想, 尋找完成實驗的最佳途徑。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對實驗的反復設計、修改、推理、完善, 能有效地強化學生對原理的理解, 熟練基本的實驗操作, 培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原電池”一節實驗教學中, 可將課本上的實驗設計為下列實驗: (1) 在稀硫酸中加入純鋅粒; (2) 純鋅粒在硫酸銅溶液中浸泡后放入硫酸中; (3) 把一塊鋅片和一塊銅片平行地浸入盛有硫酸的燒杯里, 讓學生觀察氣泡在鋅片上放出而銅片上沒有; (4) 用一根導線把鋅片和銅片連接后, 再共同浸入硫酸里, 現象將有什么不同? (5) 在導線中間連一個電流計觀察電流計指針的偏轉; (6) 用干電池來確定電流計指針偏轉方向和電流方向的關系, 與原電池比較、分析原電池外電路上的電流方向, 學生觀察清楚后, 教師提出問題, 讓學生思考討論: (1) 純鋅粒為什么沒有將純鋅粒放在硫酸銅溶液中浸泡后反應劇烈? (2) 鋅片和銅片上的電子是如何移動的? (3) 銅片上為什么會有氣體產生? (4) 鋅片的質量有什么變化? (5) 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來分析兩極各發生了什么反應等等。在以上的實驗設計的教學中, 教師除提出問題, 做出適當引導外主要讓學生自己感受、探索、查明問題的關鍵所在, 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實驗、理論、分析等環節, 自己解決問題。除此之外, 教師還可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實驗小組, 進行化學實驗與制做的研究和實踐, 舉辦化學實驗晚會, 去工廠參觀學習, 開展科技小論文活動, 組織學生改進化學實驗, 嘗試設計化學實驗等方法。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 以實驗為基礎開展教學, 把實驗作為啟發興趣、探索問題的依據和手段, 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中, 發展思維能力和創新意思的形成。

3 注意化學思維、化學思維方法的教學, 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意識

3.1 依據教學內容, 自然地向學生滲透思維理論

化學知識是前人的經驗總結和科學思維的結晶, 隱含著思維教育的深刻內容, 教師可挖掘出各種化學結論、規律來由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感受知識、記憶學習材料, 而且還要受到思維方式的熏陶與啟示, 學習到思維的理論和方法。

例如:為了尋求各種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性, 歷史上許多工作人進行了各種嘗試, 最后, 門捷列夫通過分析、歸納等方法終于把孤立的各種元素納入到一個系統內, 形成了元素周期表, 為化學學習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規律和工具。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的有關理論知識, 并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地運用這些思維方式。思維的方式的種類很多, 如求同思維, 求異思維, 非定勢思維等。領會和理解這些思維方式的含義, 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又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特別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用思維理論去思考問題的方法, 養成科學學習的習慣。

3.2 將化學思維方法的傳授與化學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 使二者成為化學教學整體中一個有機部分

學習有機械學習、意義學習、思想學習。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中要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化學計算教學中, 比較、篩選、分析、交換、遷移、類比、推理是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守恒法、關系式法、平均值法、差量法、極值法……既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手段, 又是化學思維的直觀體現;而守恒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是高層次的化學思想方法, 具有觀念性作用。一定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和傳授, 這樣可使學生領會到隱藏在化學知識背后的思想和精神。這種層次分明的思想方法訓練, 一定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總之, 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 創造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 在學生精神不振時讓他們振作, 在學生茫無頭緒時給予啟迪, 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智慧的火花, 使學生思維發展能受益終身。讓教師的勞動閃現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品質與創新素質。

摘要: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要完成實話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任。本文就怎樣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充滿創新活力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教育,培養,激發

參考文獻

[1]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4, 2.

[2] 化學教學, 2006, 3.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是語文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應做的全部工作。素質教育的含義:就是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教育。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關系:語文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學習。因此,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質水平的體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 教學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素質教育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能否真正的落實教育方針,能否在各種不利環境下堅持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著眼點,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核心內容。進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 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小學生素質發展

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更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而服務。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審美能力。美育在教育中是起著不可忽視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美育對人的修養與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具有愉悅性、和諧性和創造性?,F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義而且在語言文字上是相當美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能力,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樹立審美觀和審美理想。

(2)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在走向21世紀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質顯得越來越重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對廣大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要面向現實,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培養。注意對學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競爭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幫助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健康發展,快樂學習。同時又把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落到實處,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3)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積極參加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這不僅是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使他們將來面對社會激烈競爭和壓力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有更多的體育鍛煉時間,由此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身體的方法,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了保障。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4)注重知識能力的評價?!敖虒W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Z文有其特有的知識,學習這些知識是語文課程自身的基本任務。教學中的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利,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也要把評價權下放,提倡學生自己給自己評價,教學中的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利,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也要把評價權下放,提倡學生自己給自己評價,

2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每學期僅有幾十篇課文,如果讓學生僅限于學習這些課文,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不能獲得更多的綜合素養。博覽群書,才能讓學生有所積累。孩子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帶來的好處不必多說,同時閱讀也是孩子相伴終身的精神家園。如開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講故事比賽等活動,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或結合教材,提醒學生,不能使他們懈怠。這樣,既增加了他們課外閱讀量,又滿足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了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效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抓住“讀”字,把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當作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環,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作為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要讓學生鉆入文中,體味、品味,然后躍出紙外,去表達,去交流。這樣,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化有聲的語言為活生生的形象,朗讀就成為打開學生閘門的一把鑰匙。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采用多樣化的閱讀能力培養策略,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學生,現代化語文教學的主體

(1)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從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獲取知識,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和被灌輸的過程。(2)要創造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中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后的課堂上提高效率。(3)語文的知識面很廣,在教學過程中,要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思考,發揮、表現以至于演示的機會。(4)要恰當地引進競爭機制,“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薄盎顒訂螌W模式”,就是我們引進的活水。培養和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參與意識,表現意識,強化語言訓練,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等,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4 結語

語文是又一門具有鮮明人文性的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基礎課程的基礎。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字、思想品德、審美教育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有獨特的地位。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運用語文的能力。語文教師要注重形成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師就要充分運用語文教材,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美的熏陶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課程資源,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白中興.發揮語文學科特點,搞好素質教育[J].小學語文教學,1998(5):8-9.

[2] 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蔡勤笑.要正確處理小學語文教學的幾種關系[J].小學教學研究,1981(2):34-36.

[4] 劉曼華.集中識字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1.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范文第4篇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跨世紀人才而提出的極具遠見的戰略性決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眾所周知,體育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以及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成為所有體育老師關注的問題。

本文就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一、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第三,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匯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讓學生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三、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教師運用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枯燥的教材教學不是苦學,而是“樂”學。如耐久跑是體育課中比較難教的內容。學生感到枯燥、艱苦、不愿學。在教學時,前幾次課采用與球類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在跑動中左右手運籃球,或跑動中運帶足球8分鐘和12分鐘跑,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訂努力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目標,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四、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當然,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能否實現,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老師手里,教師只有真正認識了當今時代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教師也才能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如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五、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工作和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發揮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體育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與業務素質,善于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結合實際,把學校體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培養學生“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身體鍛煉能力”的同時,尊重學生個性并使之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在運動場上獲得較大的自由空間與時間,發揮自己喜愛的活動方式來進行自主體育鍛煉,并由此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受益終身。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范文第5篇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 素質教育在學生的全面發展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而英美文學以其潛移默化式的陶冶和潤物細無聲般的滋養在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方面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英美文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和文學素質、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能力, 還能夠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文化鑒賞能力, 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然而, 由于文學教育的效果不能立竿見影, 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實用主義思想和就業壓力的影響下, 認為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浪費時間又沒有太大用處, 對這門課的學習消極被動。以致語言技能雖然提高了一些, 但語言內容空洞、缺乏思想、更少個人見解, 整體素質卻下降了。此外, 作為英語專業支柱課程的英美文學, 在與語言學和專門用途英語等課程平分秋色的同時, 課時不斷減少, 其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因此, 廣大英語教師開始探討如何在全球化語境下,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理論和觀念, 把英美文學課建設成為一門著眼于啟迪思想、開發思維潛能的素質教育課程。

2 英美文學教學改進的思路和措施

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要給予英美文學正確的認識和應有的重視, 尤其是從事英美文學教學的教師更應該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 對教學和學生加大情感投入, 利用課內外的一切機會幫助學生改變對這門課程的錯誤觀念, 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英美文學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1 充分認識學習英美文學的重要性

學習英美文學尤其是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是提高英語水平的最佳途徑。眾所周知,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語言的菁華主要存在于文學語篇之中。所以, 英美文學作品可以給英語學習者提供豐富多彩、生動逼真的語料庫, 以其涵義微妙的詞匯、別具匠心的句式、發人深省的篇章提高他們的語言感悟能力和運用能力。

學習英美文學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主要途徑。英美文學的作家和作品無疑會反映英美文化的價值觀、世界觀和英語民族的思維方式,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感受到了解多元文化的樂趣, 培養自己對文化的寬容精神, 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日趨頻繁的國際合作和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學習英美文學是培養思辨能力, 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正如王守仁教授所言, 英美文學課程“是一門素質培養課, 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 主動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現、創造過程, 逐步養成敏銳的感受能力, 掌握嚴謹的分析方法, 形成準確的表達方式。這種把豐富的感性經驗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的感受、分析、表達能力, 將使學生受益無窮”。這種思辨能力不僅有助于對知識的探求和應用, 還有益于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 涉世不深的學生難免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挫折、甚至不幸。通過閱讀經典, 和偉人對話, 可以使他們對人生的意義和人生的哲學多一份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會輕言放棄。

2.2 調整課程設置, 擴大授課對象

在過去十多年中, 我國高等教育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科教育逐漸從專才教育轉變為通才教育。對英美文學教學的研究如果只集中于英語專業, 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語言、文學和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需求, 同時限制了文學課程陶冶情操, 開闊視野, 認識人生, 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功能的實現。此外, 隨著大學生入學英語水平的普遍提高, 大學英語的教學重點不應只局限于語言教學, 而要向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素質轉移, 為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英美文學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條件日益成熟。因此, 英美文學教學在課程設置上要突破英語專業的限制, 向全體大學生開放, 擴大其授課對象, 使之成為一門大眾化的大學生人文素質課程。在這個層次上, 英美文學的教學目標應定位在經典文本的閱讀和闡釋上, 重點是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教學內容和形式應靈活多樣, 不拘一格, 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和思考的場所,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英美文學教育與大學英語教育的契合是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也是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 培養能夠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的必要策略。

2.3 優化教學內容, 改進教學手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學發展的變化, 教師要不斷優化文學課的教學內容來適應21世紀文學教學的新要求, 在有限的課時內遵循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以適合學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為出發點, 精心選擇教學材料。在作品選材上要注意古典與現代的結合, 對一些早期的作品選編要適量, 主要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現代和當代的英語文學經典;注意作品語言美和內容美的結合, 所選閱讀材料既能體現文學的語言特征又具有積極的、進步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此外, 在教授學生閱讀分析作品的基礎上, 教師有必要使用質樸、易懂的語言介紹一些當代文學批評方法和理論, 這對于開拓學生視野, 培養其敏銳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

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制作圖文并茂、高質量的教學課件, 能夠節省大量課堂教學時間, 有效緩解有限的課時與內容廣博的英美文學教學目標之間的矛盾。此外, 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光盤、幻燈、錄像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強化, 以視覺上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引起他們與作品思想內容的情感共鳴, 有利于開展互動式教學, 使文學課真正成為啟迪思想、開發潛能的人文素質課程。再者, 可以采用口頭陳述、詩歌朗誦、名劇片段表演、小組討論、學生代表展示等多種形式, 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消除他們對文學的敬畏心理, 讓他們感受到文學思考和交流的樂趣, 有效地實現文學課程的教學目的。

總之, 只有在素質教育視野中探討英美文學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并且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才能更好地發揮英美文學課在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學和文化知識,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

摘要:英美文學是高校一門主要的人文素質課程, 本文分析了國內英美文學的教學現狀, 探討了全球化語境下學習英美文學的意義, 并對如何調整課程設置和精心設計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英美文學,素質教育,課程設置

參考文獻

[1] 程愛民.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外語研究, 2002 (1) .

[2] 范誼.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J].外國文學研究, 2005 (3) .

[3] 劉桂蘭.博雅教育與英美文學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J].咸寧學院學報, 2007 (5) .

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范文第6篇

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 對學生整質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在學校中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音樂課堂教學, 二是輔導。作為一個音樂教師, 僅僅能夠勝任音樂課堂教學的工作是不夠的, 還必須具備對各種課外活動指導的能力, 如指導排練合唱、課本舞蹈、器樂演奏、創作音樂作品等適合中學生活動各方面。這些能力的培養單靠某些專項技能是不可能全部獲得的, 它取決于對音樂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更深入地講, 還必須看個體的文化修養對提高音樂素質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必要性。音樂是一門專業技術較強的學科。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 最吸引他是聲樂或鋼琴方面的突出, 一旦某人在演唱彈奏的技能上技高一籌, 同學們大都會認為是尖子。誠然, 要想在某一技能上處于前列, 要不少精力, 掌握相當多的專業知識, 才有可能。比如, 當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時, 首先要對貝的生平和創作思想、創作方法以及貝多芬所在時期的音樂流派有所了解, 還要對作品中表現要求和技術難點全面掌握, 才能比較準確地體現貝多芬的作品內容。這里涉及了音樂史、作曲技術、樂理、和聲、作品分析等一系列音樂理論課程, 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則是取決于演奏者對演奏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此時, 雖然只聽到一首作品, 但通過對該作品的欣賞卻看到了演奏者本身所具備的音樂素質。表演是點, 通過表演看到了面, 看到了深層次的內涵。臺上的表演是對表演者全面的考核, 專業基本素質的高低決定了表演水平的優劣。

在中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中, 學生只具備一定的演唱、演奏水平是不夠的。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不夠。音樂教育包括很多內容, 從現行的音樂課本來看, 音樂課堂教學包括唱歌、視唱練習、樂理、音樂欣賞、音樂常識等內容, 它們涉及到音樂教育中的全部專業課程。要想比較完整地把中師音樂課本的內容講授清楚, 單憑一個好嗓子或一手好琴法是不能解決的, 必須把音樂教育中的各門功課學好才行。另一方面忽視音樂教育內涵的全面實施, 中學音樂教育不僅僅是課堂教學, 還有大量的工作是在課外活動的輔導中完成的。課外活動的項目較之課堂教學來說要豐富。這首先要求教師多才多藝、全面發展, 才能順利地開展工作, 給學生以正確的輔導。因此, 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必須對音樂領域理論、技能知識都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這就要求專業課程設置要全面, 要求教師認真講授每一門課程, 要求學生重視每一門課程的學習, 掌握音樂教學的必備知識, 做到發。

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肩負著畢業后從事音樂的任務, 掌握專業知識只能說明自己學得好, 還必須懂得怎樣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受教育者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掌握的方法, 以勝任未來的教育工作。

素質教育的實施。素質教育說起來容易, 但實施卻不那么簡單。首先, 在教學的安排中, 比較重視專業技能性強的課程。聲樂老師反調唱歌的重要性, 鋼琴教師不斷叮囑學生要練琴, 加之大部分學生進校前音樂基礎較差, 同學鋼琴從未彈過, 課后大部分時間都安排, 對諸如視唱、樂理、和聲之類的基礎理論課不甚重視, 對于音樂史、音樂欣賞等課程則是了事。其次, 學生普遍認為唱歌、彈琴是重要業務技能, 馬虎不得, 對于一些培養全面素質, 音樂修養的長效科目輕描淡寫, 不想也不愿用心, 學習的目的只不過是應付考試而已。這種想法的因素一方面來自于教學上的壓一方面也與現實的中師教育狀況有關。音樂教學大綱規定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等, 但有很多特別是鄉鎮中學的音樂教師音樂課教學還停留一教一唱的模式上。鑒于這種狀況, 大都學生都追求功利性強的科目, 淡化能豐富自養的科目, 導致了自我素質的不足。

在現實狀態下,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 充分理解教育部提出的強化素質的內涵, 強化基礎教育, 努力拓展專業視野, 自身素質修養, 把實施素質教育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和追求的目標。其次, 在教與學兩方面端正各門學科的位置。當然, 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 聲樂、鋼琴是主要科目, 學時長, 作用大, 能體現學生的專業水準。學生在學習中投入相當精力是必需的。而基礎理論課程門類多, 且在短期內見效, 但它們是積累音樂知識、豐富修養的重要途徑, 忽視了這些課程的學習, 會給學業的提高和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 對自身音質的全面發展帶來難以挽回的缺憾。因此, 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 既要注重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 又要努力學好各門基礎理論課, 為自身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 要重視專業選修課的學習, 音樂課程的設置除了規定的必修科目外, 還有若干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技能提高選修;另一類是專業知識拓展選修。專業技能提高選修主要是培養某一技能相對較好的學生, 使其學有所長。專業知識拓展選修則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音樂中其它器樂演奏的技能技巧、舞蹈的表演和編創、小節目的編導等方面的能力。音樂中使用的中外樂器很多, 在中師音樂教育中, 教師要具備對學生器樂學習、演奏進行輔導的能力。特別是近來中師音樂教學的改革中出現了樂器進課堂的成功嘗試, 更要求教師具備多種樂器的演奏能力。第四, 注重藝術實踐。音樂藝術的實踐性很強, 它不僅是對音樂專業技能最直接的檢驗, 還是音樂教育、娛樂等功能的主要展示手段。音樂藝術是通過樂音表達的, 人們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審美。藝術實踐一方面向聽眾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 獲得藝術表演的實踐經驗, 另一方面也通過實踐活動發現自己專業上的不足, 促進自己改正錯誤, 不斷進步。作為音樂教師, 藝術實踐還包括對音樂知識的傳授和輔導, 在實踐中提高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素質教育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視, 現在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進行有關素質教育的改革工作, 這對提高教育質量,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無疑是件好事。我們要在教學工作中認真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 運用多種方式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摘要:音樂教育是中師素質教育的一個側面。音樂教學的開展對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起著積極的作用。在現行的中學教育中, 音樂教學已不限于教學生唱唱歌這樣的層次, 對音樂專業教師各方面知識、技能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 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音樂師資已成為當務之急。

上一篇:班主任轉差工作經驗總結范文下一篇:公共管理基本概念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