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案例

2023-05-05

第一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案例

信息技術教學案例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性,體會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的5個特征,并能舉例說明;培養學生通過直接觀察法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學生對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介紹課程的基本要求

師:從今天開始由我與大家一起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我們用的教材主要是從我們的日常事務工作的需求出發,按照事務完成的流程引領同學們學習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術的一般方法和基本過程,并把動手實踐的廣闊空間留給同學們,讓大家在探索、應用中學習到一套完整的原則與技術。

為了更好的讓大家認識到信息技術課與以往的計算機課的不同,我們現在先進行以下幾個討論。

第二環節:大家談經歷

師:進入本環節,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學習、運用電腦的經歷,同時也鍛煉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氣。大家針對以下幾個問題先思考片刻。 投影思考的問題:

(1)你玩過電腦游戲嗎?覺得玩游戲感覺如何?是否影響到你其他課的學習了?

(2)家里有電腦嗎?你上過網嗎?在哪兒上的?進過網吧沒有?你對網吧有什么認識?

師:誰自告奮勇,請舉手示意!如何不舉手,我可就隨機邀請了啊!

生:3~4位同學談,掌握時間,控制夸夸其談。

師:談的非常好,很坦誠,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一些時間去學習。

第三環節:一起討論信息時代的特點

師: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都在說我們正處于什么社會?什么時代?

生:信息社會、信息時代。

師:今天,我們處在信息社會,可以通過種種方法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例如報紙、廣播、電視及計算機網絡等等,信息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F在,我們就一起去從幾個討論看一下這些變化吧!

(1)成語補充

師:在新時代人們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開始變化了?,F在考慮以下兩個成語補充題目。大家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體答案,只要方法。

天( )馬( )

( )屯( )聚

部分學生:天馬行空!

師:我就知道有人會這樣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說!再說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尋找答案。

生1:查成語辭典!

生2:第一個可以查“天”!把以“天”開頭的成語找一找。

師:不錯!第2個呢?

生:不好查!難辦!……

師:在信息時代,我們用模糊查詢,這種思維與傳統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們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這個不知道的字,讓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們在google網站上輸入“*屯*聚 成語”,一下就可以搜出來了。包括解釋、典故等信息。

(2)閱讀

師:我們再討論一下,信息時代的人們閱讀的方法與傳統有何不同。比如閱讀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辦?又比如,我們讀新聞時想了解相關的新聞,怎么辦?現在讓我們語文課代表的同桌來回答!

生:查字典、查資料。

師:如果我們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貴的,太難找的資料怎么辦?

生:……。

師:看過《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書多好,用魔棒一點,里面就出現了相關的影像

介紹,這樣的書現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盤圖書,比如大百科全書光盤。信息時代閱讀的最關鍵的一個思維方式就是“超鏈接”。比如,新浪網站上從“體育”鏈到“NBA”再鏈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現”……超鏈接就像很多條鏈子把各種信息聯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轉,有選擇地閱讀。

生:也不是隨心所欲,還比不上魔棒啊!

師:大家說得好!信息技術正在繼續發展,你們要好好學習,在不遠的將來我相信你們能夠實現魔棒這樣的超鏈接。

第四環節:大家討論信息特征

(一)信息的第一個基本特征──依附性

師: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每個人要對信息的認知、表達要有充分的認識,能夠正確地辨別、分析、描述信息,做到這一點,必須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為什么呢?

1.觀看一段錄像:烽火(花木蘭的片斷)

師:傳遞的信息是什么?

生:……

師:那么信息需要依附于什么來傳遞(它的載體是什么)?它是通過什么表現的(它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生:……

2.[體驗二]:比劃、猜游戲

要求:一個同學上講臺猜,當教師給出內容后,臺下的同學不允許講話,舉手經教師同意后站起來比劃,一人只準比劃一次,動作不能重復。

[投影]:圖片(大象、汽車)、文字(照相、打籃球、周杰倫)

[歸納]:信息的傳遞不僅可以通過聲音,還有很多種形式(文字、圖片、視頻以及肢體語言)

3.看投影并分析的例子

A.早晨鬧鐘響了,它傳遞的信息是什么?它依附于什么傳遞的?它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B.晚上看課表,準備第二天的書籍,它傳遞的信息是什么?它的載體是什么?它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二)信息的第二個基本特征──共享性

師:沒打鈴之前,投影儀上放的圖片是什么?

師:我放映一幅圖片為什么會有多個同學回答我?

[總結]:信息的交換使得大家都享有了被交換的信息。

師:讀肖伯納的名言。

提示:蘋果代表的是物質,交換之后不會再生,每個人手里就沒有原來的了,而思想代表的是是信息,交換之后會多加,可以同時存在。

現場找實物作比喻。

(三)信息的第三個基本特征──時效性

1.師[講故事]:從前,有兩家人是鄰居,王家賣油、張家賣日歷。王家媳婦每次賣油時都會偷偷省下一錢油,到年底時,就積攢了一罐油,再賣掉它,就有了過年的錢。而張家媳婦看在眼里十分羨慕,也學王家媳婦的樣子,每個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歷,可等到年底卻沒換到錢?為什么?

2.分析:油代表的是物質,而日歷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漸漸失去效用。

3.舉例讓學生討論回答:

交通地圖、中獎兌獎、天氣預報。

(四)信息的第四個基本特征價值的相對性

師:比誰舉的例子多?(當場進行分小組)

[提示]: 相對性:旅游信息、田忌賽馬、油價信息、中考信息。

可偽性:孫臏“減灶退敵”、諸葛亮“空城計”、虛假廣告、中獎的短信、銀行自動取款機上的溫馨提示。

(五)信息的第五個基本特征可偽性

師:剛才我們親眼看的圖片都可以欺騙我們的眼睛,造成視覺上的差異,大家都很快樂,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們被虛假的信息欺騙了,還會快樂嗎?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偽信息,會使我們的財物受到損失,精神受到傷害,要提高我們的警惕意識,學會自我防范、自我保護的方法。

[總結]:真實而準確的信息可以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的決策,從而實現信息的價值。而不真實的信息,不但不能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的決策,反而可能會帶來嚴重的錯誤,其價值可能為負。

第五個環節: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信息的重要性,學習了它的五個重要特征。

我們可以看到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信息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響。因此,如何獲得真實的信息、如何充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信息、如何加工信息等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信息技術課中不斷學習和提高。

五、教學反思

由于本節課并不想給學生非??茖W的概念,所以采取的教學策略比較活潑、寬松,打破了以往呆板的知識傳授方式,學習更加民主化,活動更加主動。對開拓學生的思維和深化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處。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掌握“關鍵字”和“分類”兩種方法搜索網上文字和圖片信息掌握下載文字和圖片信息的方法重點和難點:重點是用“關鍵字”和“分類”法搜索信息難點是下載文字和圖片信息

實施班級:初一(3)班全體學生

5.時間:2003年5月25日(星期三)下午第二節課

6.地點:學校機房 7.執教者:盧志紅

二、背景

從教學思想方面來說,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使信息技術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學科教學,而應該也需要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的基礎教育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在任務驅動下自主式學習,小組指導式學習,協作式學習經過廣泛檢驗證明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如何將這些方法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地應用于具體課堂教學,這一點我一直在思考。從學生一頭來說,自從學習了瀏覽網頁等內容之后,他們上課和上網的積極性很高,偶有教學內容和上網無關時,必定要向老師詢問得一清二楚;但這種積極性后面也隱藏著不好的苗頭,學生們對網上游戲、網上聊天也很好奇,常常是老師一不留神,他們就大膽越池,如何因勢利導將他們的好奇性和積極性引導到學習上來,這一點我同樣在思考。

促使我有這種新教法嘗試的想法最直接的原因是學校課改開課任務。我做了以下嘗試:課前由學生根據興趣確立搜索信息的主題(將他們上網熱情引導到學習上來);并根據主題自己組成學習小組(便于小組指導式學習、協作式學習和小組之間的競爭學習);課堂學習也主要利用教師自己做的WEBQUEST課件由學生自學(自主探究學習);評價的方式采取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教師充當教學組織者、學習輔助者的角色。

三、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對學生:“同學們,你們對網絡上的哪些信息最感興趣?下一堂課我們學習網上獲取信息,課前同學們可以根據興趣確立要獲取信息的主題,并根據主題自己組成小組,下一堂課你們的座位可以根據小組來坐,我們要來個比賽,看看哪一個小組找的資料最多,最好。”“好——”學生嘩然。(學生已有自己定組的經驗,所以這一點無須教師過多干預。)教師:做WEBQUEST課件,并將其放在教師機上,將屬性設為共享。

2.教師組織教學,學生明確任務教師詢問學生的搜索信息的主題,并將它們公布于黑板:追星一族、恐龍、非典、FLASH動畫、奇聞異事、新聞并簡單檢查學生的坐位情況教師告學生:“各個小組都非常想從網上獲取以上信息,那如何獲取呢?這節課請同學們自學,如何自學,這里有一個課件,它會教你,但你必須認真閱讀才行。”教師演示課件的位置:“網上鄰居——TEACHER——教你上網獲取信息”教師演示打開課件的方法:雙擊 INDEX圖標。教師介紹課件的使用方法:“這是一個用網頁來做的課件,目的是教你上網獲取信息,使用方法和同學們在網上瀏覽網站的方法是一樣的,課件的內容包括‘首頁’、‘引言’、‘任務’、‘過程’、‘資源’、‘評價’、‘結論’,‘任務’是我們的學習目標,‘過程’教你如何操作,‘結論’教你如何遞交作業,等等”。

3.學生學習課件,開始搜索信息,教師有針對的選擇教學學生開始前顧后盼,想盡快地知道獲取信息的方法,但很快安靜下來,認真閱讀各個網頁。教師估計學生看得差不多了,通上網線,并告之學生。很快學生忙碌起來,小組內的學生也自發聚到一起,開始討論怎么搜索,我看到有“恐龍”小組的學生將其中一臺機器專門用來播放課件,左右兩臺作搜索信息用,邊學邊做。我感慨:“學生其實很會學習,有時他們自己想的方法比老師強加的方法更合適他們。”學生不斷發出“我會了”、“找到恐龍了”、“這是蘇有朋的照片”、“你快來教教我”、“到底是怎么找的”這種興奮、急切的聲音,教室內盡管學生的講話聲很大,看到他們這種熱情,我卻不忍心去訓斥他們,他們的興趣不再是游戲和聊天,這真驗了那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比賽”的思想,學生們自發地以小組為單位熱烈的討論。我覺察到,有的人員較少、平時表現欠佳的學生組成的小組,表現得不是很積極,滿臉不快,我在征得他們同意之后,采用LANSTAR中的分組學習對他們組個別教學(搜索信息部分),很快他們也掌握了搜索信息的方法。

4.學生學習下載,并遞交作業。盡管文字的保存方法在學習WORD時已經接觸過,但學生們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信息下載方法,特別是文字的下載,見狀我提醒他們:“找到信息后,還要下載,并保存起來,才能算獲取到了信息,大家可以仔細的閱讀課件里的‘過程’一頁中的‘下載和保存信息’一部分內容,這些方法其實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了。”“追星一族”小組的侯園麗平時學習不錯,掌握新知識的速度也快,今天她也首先按要求第3頁(共15頁)完成下載了信息的任務,我及時將這一遞交上來的作業通過投影儀呈現出來,他們小組的其他同學一陣興奮,在她的幫助下很快都掌握了下載方法,但其它小組的都沒能正確下載。我趁熱打鐵:“同學們,小組之間要競爭,也要幫助,我們要賽出友誼,幫助同學和學習請求同學幫助也是我們競賽的一項內容啊。”“追星一族”的同學很快分散到各小組指導去了。我不斷地將學生搜索到的信息通過投影儀呈現出來。學生們緊張、愉快。

5.評價教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豐碩的成果吧,這是‘新聞’組的、這是‘恐龍’組的、這是‘追星一族’組的教師:“同學們,今天哪一小組、哪一位同學表現最突出?”學生:“追星一族——”,“侯園麗——”教師:“是啊,追星一族小組的同學不僅搜索的信息多、快、而且還主動幫助其他小組的同學,當然,其他小組的同學表現也不錯,‘恐龍’小組的同學學習方法很好,‘奇聞異事’小組在遇到困難主動請求幫助,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都很出色,讓我們為同學和自己積極的參與而鼓掌。”“嘩——”課在鼓掌聲中結束。

四、體會和討論 1.學生的體會:侯園麗——學習也很開心,象游戲一樣開心。孫丹——可以隨便討論問題而不用擔心老師阻止:“上課不準講話!”,太好了,老師,我們以后一直這樣上吧。卞紅——請教同學比請教老師好,不會很緊張。屈海童——我找到了很多恐龍的信息,這比玩游戲還帶勁。夏智——我自己找到了蘇有朋的照片。周波——原來我們小組的同學都不會,是向孫丹請教后才會的。 2.辦公室同事之間的討論:“我們是應該多想想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到底怎么教和怎么學的問題。”“分組教學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也能產生競爭學習,我覺得這節課課小組教學用的很成功,合作和競爭很好地統一起來了。”“我看,讓學生自己確立搜索信息的主題,然后自己搭配小組,這一點值得借鑒,如果老師確定主題讓學生搜索,他們的積極性也許不會很高。”“我沒看到一個學生玩游戲,連試圖玩游戲的也沒有。”“如果機器的排放圍成小組形式,會更有助于這種教學方式。”“這節課的內容其實很多,但學生都基本掌握了。”“主要是學生感興趣,學習速度就快。”“這堂課的重點是搜索信息,而這其實不是難點,難點是下載和保存,而這一點的學習建立在WORD的學習基礎上,就很容易化解。”

第一單元第二節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舉信息技術應用的實例,初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1)調查、研究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趨勢,并選擇適當的工具制作作品,以呈現信息、發表觀點及交流思想。 (2)能夠通過自身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采用我們熟悉的應用軟件WPS、或Microsoft office 等軟件制作電子作品,對自己的信息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與評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到社會和生產實踐在推動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又推動人類學習、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了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相互作用。

(2)引導學生利用己有的信息技術知識完成電子作品的制作,并要認真了解學生己有的信息技術水平,給基礎薄弱的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增強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

(3)讓學生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教學重點】

通訊技術的發展歷史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 【教學難點】

1.運用信息技術的實例

2.引導學生運用己學的信息技術制作電子作品。 【課時】 3課時

【教學環境】電腦教室,投影儀,網絡教室軟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閱讀課本P7頁,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弋登●摩爾博士在哪一年預言關于芯片集成的晶體管數目每18個月都要翻一番而價格而下降?后來預言是否實現?從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老師:通過學生的回答,很自然得引入了新課“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

二、新課講解:

老師問:現代社會人們主要是通過什么獲取信息,記錄信息,管理信息,傳播信息和加工信息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總結如下:

獲取信息:閱讀、交談、書信往來、看電視、訪問因特網、溫度計、聽診器、鐘表、測量儀器、顯示微鏡、望遠鏡、氣象衛星等。

記錄信息:書寫、印劇、照相、錄音、錄像、微鏡等技術和紙張、膠片、磁帶、光盤等介質。 管理信息:目錄卡片、文件夾和數據庫等。

傳播信息:旗語、信號燈、鐘聲、電報、電視、衛星和因特網等。 加工信息:描述、分類、轉換的壓縮等方式。 提問:信息加工技術的發展有哪兩次突破? 學生:從人腦加工到使用機械設備進行信息加工,由使用機械設備再發展為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加工。

信息技術: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手段實現獲取信息、傳播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顯示信息等相關技術。

老師:讓學生閱讀P8的有關背景資料內容,然后思考并討論信息傳播技術是如何演變的? 學生討論總結:

早期通過人傳播信息→古代打仗通過烽火傳播信息→莫爾斯電碼→電話→無線電通信→衛星傳播→光纖傳播

老師:從以上的背景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信息傳遞方式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進化的。特別是近幾十年來,電話、光纖和衛星通訊等各種新型通訊技術的不斷涌現和發展,使信息傳播的速度及內容都產生巨大的變化。在信息技術歷史上有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1、語言的使用

2、文字的創造

3、印刷術的發明

4、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與普及

5、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訊技術的普及與運用

三、神奇的計算機技術

(1) 簡單介紹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有關情況以及計算機發展的歷程。 ENIAC 1946年于美國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1946~1958年

第二代晶體管電子計算機 1958~1964年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1964~1970年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971~20世紀80年代 第五代智能化計算機至今

(2)讓學生閱讀計算機技術應用和發展實例的有關內容。 ①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模擬恐龍動畫情節特技。 ②介紹“深藍”—IBM的超級計算機的下棋相當精確。 ③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分析中國超級計算機對國家安全、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總結得出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智能代理技術、中國的超級計算機、語音技術

四、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 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 越來越高的性能價格比

五、豐富多彩的因特網

讓學生談談關于因特網的功能?

老師總結:信息的獲取—在網上可以查詢不同領域的資料。 信息發布—結合海南省的成長博客網進行分析。

網上交流—結合聊天軟件、電子郵件、IP電話、網上尋呼、視頻會議等。 網上學習—結合中學生的需求,介紹關于遠程教育有關知識。 網上購物—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網上購物是指在網上可以買到生活和學習中所需的一切物品。

網上娛樂—包括網上游戲、電影、音樂等。 老師:我們了解有關通訊技術的發展史以及信息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另外了解到因特網的有關功能,我們可是借助因特網進行生活與學習,那么下面我們利用以前掌握的信息技術制作關于Word或者是PPT的電子作品。 操作流程如下

(1)介紹電子作品的過程:策劃主題與內容、制作作品、潤色作品、修改作品等環節,最后通過交流與評價。

(2)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信息工具進行信息的處理與信息的表達。(考慮課堂時間少和學生原有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讓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的形式完成電子作品的制作。) (3)讓學生確定主題 –CPU的發展歷史 –微型計算機所使用的操作系統 –我與信息技術 –計算機病毒的由來

(4)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要包括以下內容: 作品的名稱、作者和時間 *有關主題的解釋

*擬用相關網站的鏈接及說明 *作品引用記錄(參考答案) *需要感謝的人及結束語

*比較或對比、證明及評價與分析等*相關的圖片和表格素材 *相關的文件素材

(5)在讓學生制作作品之前,可以讓學生打開配套光盤中的學生作品,進行觀看和評比,然后開始制作自己的個人電子作品。

(6)學生制作完畢,讓學生把作品提交到教師機,然后教師與學生一起評價作品。

(評價作品的依據是根據教材P14表1-1-2電子作品評價表和本班的實際情況對該表或增加或刪除一些項目,以此對全班學生的作品進行全面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所選主題的認識程度,并檢測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技能掌握程度。

在進行電子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回顧自己制作作品過程,反思所應用的技術是否合理,思考作品是否恰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這樣有利于我們更好學好電子作品的制作方法,從而加深了了解并增進友誼。

課堂小結:我們了解了信息技術的歷史、以及它的現狀。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無論是對社會發展、科技術進步,還是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應該認識到社會和生產實踐推動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的同時,又對推動了社會的深刻變革。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必須掌握如何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為有效的信息、如何將獲得的信息進行科學的管理、如何充分準確的表達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時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開展交流,這些信息素養正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程要學習和提高的。為此我們應做到能夠熟練掌握關于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擴展和延伸自己的信息能力,從而幫助我們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

教學反思:

由于高一年級學瘧的原有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課堂中采取分組教學,就是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討論和完成電子作品的制作,這樣的意圖就是讓信息技術知識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帶動那些信息技術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本節課的處理較好的地方就是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氛圍。 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課的教案及教學后記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 識字——12個;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初步接觸多音字。 3. 寫字——6個;“小”作偏旁的變形。

4. 詞、語、句——學習“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6. 口語交際——“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7. 學法和習慣——基本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開始培養自檢,互檢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 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難點: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方法手段:講授、談話、演示、創造性作業等。 教具準備:幻燈片,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 古時候,人們就想飛到月亮上去,我國民間就有一個神話故事叫<嫦娥奔月>,說的是人間有一個叫嫦娥的姑娘聽說月亮上很美,于是想盡了一切辦法,飛到了月亮上。當然這只是個神話?,F在我們人類不但已經登上了月球,而且還能乘宇宙飛船再回到地球上來呢! [說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見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了?

[說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指導看圖

1.示圖: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機貼詞卡在圖的相應位置: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在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將具體事物與詞組一一對應,具體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級學生的識字。] 2. 原來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丁丁嗎? [說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發。]

三、讀文

1.板題,理解課題的寓意。 2.反復練習,讀熟課文:

( 1)自己練讀,畫出不會讀的字。( 2)教師帶讀,學生留意自己不會讀的字。 ( 3)學生再讀課文,若還有不會讀的字問一問旁邊的同學或老師。 ( 4)指名讀文,眾生評議。( 5)教師范讀,學生評議后標出停頓。( 6)齊讀課文。 [說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要從小培養。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朗讀的規律,訓練朗讀的基本技能。]

四、認字

1.示詞組卡,全班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板疊詞卡,這幾個詞有什么特點? 示“彎彎的月兒”,比較“彎的月兒”彎?還是“彎彎的月兒”彎?教師范讀,生練讀,同法練讀“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留給學生發現的空間,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3.感情朗讀課文:

丁丁說小朋友讀的真好,把月兒讀得彎彎的,把船兒讀得小小的,把星星讀得閃閃的,把天讀得藍藍的,他還想聽小朋友讀一次課文,你們愿意嗎?一邊讀一邊想象可愛的星星、月亮、天空。

[說明:充滿童趣和美感的語言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表現欲,以加深對詩歌意境的體驗。]

五、認單字

1.示貼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誰來了? 2.“誰來當當小老師?”會讀哪些字就拿下字寶寶,領大家讀一次。 組詞重點: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組合作識記一類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識字:月 數筆畫:在、見 編兒歌:只、尖 猜謎語:月 [說明:“寶寶”形狀的字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滿足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使教師真正地站在了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記字。] 4.拓展識字方法:丁丁說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見到字,比如說電視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廣告牌等,你平時還在哪里見過這些字?

[說明:溝通課堂內外,努力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5.同座互檢生字掌握情況。 [說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6.游戲:猜猜他是誰?

[說明:游戲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組合進行拼句游戲:摘果子,做拼盤。

[說明:讓學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進行變句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據自己的想象做動作。 2.配樂朗誦,練習背誦。

[說明: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與藝術科交叉滲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體驗。] 3.丁丁說彎彎的月兒像小船,你覺得月亮還像什么?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4.大家想象丁丁那樣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嗎?閉眼,聽音樂,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說明:教學的結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七、寫字

1.觀察書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

[說明:由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突破難點。] 2.多媒體演示“里”,“在”的筆順,生書空。

3.余下的字,指名說筆順,多媒體演示,一生領書空。

4.觀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5.指名二人在燈片上寫字,眾生觀察,對比,評議。 6.學生練寫生字。

[說明:基本書寫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7.口語交際訓練: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聽課老師評點所寫的字。

[說明:充分利用具體真實的交際情境,提高學生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八、課外作業

觀察月亮的形狀,看看月亮變成什么形狀的時候,丁丁就該結束他的旅行回來了。 [說明:教學的結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教學后記

本單元以“太陽和月亮”為主題,編選了兩篇詩歌和一首古詩,《小小的船》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故事引入,看圖,讀文,自主識字,音樂欣賞,朗讀感悟,拼句游戲等多項語文實踐活動,從而達到了各方面的教學目標,較好地體現了“課標”的精神,本課例注重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以參與者的姿態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力求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創設了輕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教師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學生來說,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發,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設計富于童趣,安排音樂欣賞及水果拼盤游戲。課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如自己練讀課文,當小老師認單字,自主識字寫字,互檢認字情況,自由組合做拼句游戲等多項生生合作完成的學習活動。同時教師彈性地處理教材,如將“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等內容有機地安排在本課的教學中。 本課例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識字教學主要采用聽讀識字法,在進行認的活動時,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基礎和生活的環境。如教師啟發提問:“平時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由于學生生長在漢語的環境中,所以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見的詞,讓學生切身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案例

(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必備工具,青少年必須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我們的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展,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模式,新的學習方法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到教學中來,它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理念, 強調課堂教學主題,體現課堂教學藝術的特色,為此我確立了"漸進性""靈活性"原則,確立了"協作學習與個性化學習相結合?,F在我說的這個案例是:信息技術初中版第一冊第三章中的《查找和替換》。

這堂課非上機時間10分鐘,上機操作時間25分鐘,,組內互相找不足并討論學習10分鐘

1、將學生分組,將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搭配分在一組。

2、將要學習的內容用導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

案例實施過程:

將教學任務和任務要求以電子稿的方式發給學生。

教師講解:

有時我們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查找一個字或一個詞,或者把文章中多次出現得一個詞或者一段話,,換成另一個詞或另一段更貼切的文字,當文章較長時,這是很麻煩的,可能找了半天也沒完全找出來,word提供了查找和替換功能,有了它,就可以很輕松的完成這類任務。 打開上一節輸入的文章《送小龜回家》查找“喝酒”兩個字。

第一步:將光標移到文章的開頭。

第二步:單擊菜單欄上的“編輯”,打開“編輯”菜單,再單擊“查找”

第三步:在查找內容后面的文字框輸入“喝酒”

第四步:單擊查找下一處。

在查找與替換這堂課中,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也是在自己輸入的文章“送小龜回家”中跟隨教師的講解來一步一步的練習,在操作過程中發現自己不會的問題和疑難問題,首先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詢問老師。我發現學生理解的很快,心里非常的高興。 在這個過程中,有個同學站起來問:“老師,我能不能在查找與替換中只用替換而不用查找呢?”我覺得這個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動了腦筋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就鼓勵他試一試,他很高興的自己做了一遍,然后告訴我說可以,我表揚了他,讓所有的同學都用一下他的做法,同學們都肯定了他。他看起來更有勁頭了。

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會在操作中發現很多的問題,這時候,教師要及時的鼓勵他,讓他自己多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他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讓他在動手和老師的鼓勵中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量,同時也鼓勵了其他同學,讓他們有了前進的力量,有了學

習鉆研的熱情。

然后我讓學生將“送小龜回家”一文中的“小烏龜”替換成“小龜”

學生自己練習,我巡視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學生知道電腦記錄著我們執行過的每一步操作,如果發現自己的操作錯了,可以單擊常用工具欄上的取消按鈕,,撤銷前一步操作,多次單擊該按鈕,可以撤銷前幾步操作.如果撤銷后又覺得還是撤銷前的內容正確,可以再單擊恢復按鈕,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在學習中不斷的把一些新的東西交給學生,學生會越來越有興趣。

學生在練習完成后,互相找出問題,然后討論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反思自己的操作過程是之更加完美。

替換完成后組內互相討論,學習層次不同的同學在互相幫助中得到提高。

然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想把文章中所有的“的”的下面加下劃線,該怎樣用查找與替換功能來完成呢?

我告訴學生在替換的過程中“的”并沒有變,變得只有格式,我們在查找和替換內容中都該輸入什么?學生討論回答,然后我告訴他們怎樣改變格式,學生覺得很新鮮,勁頭十足,我及時的讓他們自己完成并討論過程。

教后反思:

課堂上,教師要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自信,他能和同學、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他講錯,沒有關系;他提出問題,有人關注;他不認同教師,不會受批評;他對教材有異議,也沒有人指責。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當他回答錯誤時,會得到同學們的幫助;當他進步時,會得到熱烈的鼓掌;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在課堂上,主要考察學生有無切實掌握這些知識,并將這些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并有融會貫通的能力。同時,還要了解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的跟進、共鳴、投入,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盡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那樣這堂課的目的就達到了。

第四篇:信息技術教學德育滲透案例

--《請愛護小草》中的德育滲透

石鑫慧

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對于信息技術教學,要更新教學思路,改變過去只為傳授知識而不重視德育的意識。從教材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方法,讓德育教育在教學中自然而然的滲透?,F以《請愛護小草》課題,淺談在教學中“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德育滲透。

一、 在引課中滲透德育教育

師:同學們我們的校園美不美?大家說說沒在哪里?

生:自由發言,暢談校園的美。(綠油油的草地„„)

師:我們大家都喜歡這樣的環境,在陽光的沐浴下,芳草、楊柳的陪伴下,在知識的海洋里健康成長。陽光、草地、楊柳,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我們在享受著它們的美的同時也應該保護它們,讓這種美一直伴我們成長,我們熱愛大自然,我們要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一草一木。今天我們就來給我們的校園制作一個“請愛護小草”的告示牌。

二、 在實踐任務中滲透德育教育

實踐任務:制作一張“請愛護小草”的告示牌。

注意:

1、告示牌要放在哪里?(草坪里)

2、草坪的主色是?(綠色)

3、草坪上有草、樹葉,注意草的顏色和樹葉的顏色。

我們要愛護小草,可不是枯草哦!大家畫的小草要有生命力,給我們一種茁壯成長的感覺,充滿希望。

我們還可以讓我們的告示牌內容更具文化色彩,更富有創意。如:

“別踩我,我怕疼!”、“我喜歡笑!”„„

三、 在課堂小結中滲透德育教育

大家的告示牌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的作品。大家都是優秀的畫家,畫中蘊含了大家對小草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不光小草有生命力,我們的畫也有其生命力。色彩給我們的感覺,小草給我們的感覺,告示牌的內容給我們的感覺,說明我們與大自然是心靈相通的。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1

第五篇:信息技術教學案例分析

店塔第一小學

喬琪

[案例主題]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們無法預見。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生成性課堂具有不可預定性,其隨機性造就了許許多多的生成性問題。德國教育家克拉夫基認為“衡量一個教學計劃教學質量的標準,不是看實際課堂教學是否能盡可能與計劃一致,而是看這個計劃是否能夠使教師在教學中采取靈活的行動,調動學生最大的積極性,使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借以為發展他們的自覺能力作出貢獻——即使是有限的貢獻。”

[背景材料]

本課是根據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和第十三課的教學目標借以編寫成語故事小報為內容,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從已有素材中選擇需要的資料制作一份由幾個成語小故事組成的圖文并茂的單頁小報。該校學生從三年級就開始上信息技術課,一人一機,學生操作水平較熟練。所以在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借班上課的實際原因,我把教材處理成兩節課的教學并作一節課上,并相應改了教學重難點。由于時間原因,正式開課前沒有在該校其他班級試教過,所以有可能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有偏差。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藝術字和圖片的插入與格式設置的基本方法; 設置好標題和正文的字體、字號和字形。

技能目標:能把不同的word文檔中的內容復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為每一個故事插入一張相配套的圖片并調整好文字環繞方式、位置和大小; 為小報插入一個藝術字報頭“成語故事”并調整好大小和位置;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感受我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喜歡成語故事,喜歡成語。

【教學重點】: 把不同的word文檔中的內容復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插入藝術字和圖片美化故事小報。 【教學難點】:

把不同的word文檔中的內容復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插入藝術字和圖片美化故事小報。 【課前準備】:成語故事文字和圖片資料。 [案例描述]

片斷1 講故事引入教學內容

師:同學們,今天,由我來為大家上一堂信息技術課。我找點輕松的內容,不如來講個故事吧!

生:有點興趣,臉上表情開始放松了。

師: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有許多歷史故事流傳至今,已演變成了一個個寓意深刻的成語。有誰知道關于成語的故事,給大家講一個?

生舉手:《守株待兔》……(講故事) 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兔子撞在樹上是偶然的,農夫等下去是不會有兔子的。

師:是的,這個故事還說明一個人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得到應有的報酬,獲得成功。

師:大家還有什么故事? 學生涌越舉手。

師:不如這樣,老師已經準備了好幾個成語故事,放在你們電腦的“D:成語故事”文件夾下。請大家自己打開去瀏覽,看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什么。

片斷2 通過范列作品掌握小報制作的要點

在打開教師指定的文件夾瀏覽了里面的故事圖片和文字后,教師適時拋出了本堂課的任務:

師:大家覺得故事和圖片看起來方便嗎?

生:不怎么方便,看了故事再去看圖片,換來換去不方便。

師:是的,所以老師把這些故事制作成了一張成語故事報,大家來欣賞一下。 出示已做好的小報給同學們欣賞。

師:同學們,大家覺得這幾張成語故事小報怎么樣? 生1:小報的文字顏色很好看,每一個故事一種顏色。 生2:每一個故事的題目很清楚。 師追問:是怎么處理的? 生2:把故事題目的字體變大了。

師補充:題目字體變大了,讓人在看故事時先知道故事的題目是什么,也吸引你去看故事。

師:還有嗎?

生3:每個故事都有一張插圖,很漂亮。

師:對,只是文字太單調了,插上一張圖片,可使小報更加美觀,而且圖片也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去看這個故事。

生4:小報中還插入了藝術字作題目,很好看。

師:是的,小報中還插入了“成語故事報”幾個大字,這部分在報紙中我們稱為什么?

學生沒有回答到老師預設的答案上來。

師引:我們平時看的報紙都有一個名稱的,如“小學生世界報”、“華商報”等,我們稱之為報紙的名稱或報頭。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不光給大家帶來這些成語故事,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任務。要求選我們也選2—3個故事制作成一張成語故事報。一會兒請我們的吳老師把好的選出來打印貼在學校的宣傳欄里給全校的同學們欣賞。

片斷3 突破難點、為豐富作品呈現作準備

做小報第一步:把不同的word文檔中的內容復制到自己的word文件中去。 教師演示把幾篇故事復制在一起。

由于同學們現在正打開一個或幾個故事在看。所以教師的演示要在此基礎上開始:

1.鼠標單擊工具欄最左端的“新建空白文檔”,拿一張白紙。 2.務欄上切換到打開的故事,選中文字,復制。 3.到任務欄上切換到空白頁,粘貼。 4.務欄切換到成語故事文件夾,打開第二篇故事同樣的方法復制到新建的文檔中。

預設:根據平時自己的教學經驗,同學在把幾個不同文檔中的內容復制到一個文檔時,會出現以下問題:A,同一段內容在新建頁中復制兩次;B,復制第二份時,光標沒有定在末尾,所以所以復制出的內容順序錯亂。C,漏選了部分要復制的內容,使內容不全等。教師等學生出現問題時根據問題的面一對一或集體輔導。

同學們仔細看老師的示范操作,然后獨立嘗試操作。教師巡視學生操作,收集掌握學生學習過程的信息:

信息1:大部分同學沒有出現老師預設的問題。

信息2:很多同學已經通過字體顏色和大小修飾文字了。 信息3: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使用插入圖片了。 [教學反思]

此次課堂教研活動是本人去其他學校借班上課。由于自己一直在農村中心小學教學,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和寄宿制實驗小學的學生情況有一定差別。導至課前一些預設在課堂上很難生成,甚至根本不會生成。有些教學環節設計上也出現了偏差。由此,我對這堂課進行了如下小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需環節,課堂的導入是學生主體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教師要格外重視課堂導入設計,要創造良好的氛圍,調整學生的情緒。更何況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內在心理狀態(即情感心理狀態)。信息技術課主導應用任務驅動法展開教學。有些學生一上課就問“老師,今天有什么任務”。這樣機械地應用任務教學法,學生不免對信息技術課產生一絲厭倦。如何在課堂導入環節下功夫,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課堂所要完成的任務上來,是一堂課良好開端的關鍵。在本堂課中,學生第一次和老師接觸,心里判斷著老師,也產生一些防備心理。學生們一雙雙眼睛看著老師,表現得比較拘束。這時,老師跟同學們說,我們來講個故事吧。然后老師引導學生想想看到過的成語故事。很多同學都能講出一兩個。一個輕松的話題,頓時讓同學們放開了,一雙雙手都舉得高高的。所以隨后的整堂課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都很積極。同學們聽了一個故事肯定不過癮,老師馬上說老師已經給大家準備好幾個故事,放在電腦里。順利地把同學們引到了教學任務上來了。

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服務的。在第二個片斷中,教師出示的范例小報,目的是要讓學生對制作小報有個大概的印象。從欣賞小報中討論出通過字體、字號、顏色、藝術字和圖片等對小報進行修飾。在討論時,老師應該把學生回答的幾個方面通過板書羅列出來。然后再讓大家來討論制作小報時哪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有了先后步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后面預設的幾次不同側重點的階段點評也能明確點評的重點,以利于學生對作品有層次地點評與把握。

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從中了解學生的操作水平面,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信息技術老師也和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往往懷里揣著新課程理念,可面對公開課又不敢放得太開,生怕收不住,達不成教學目標。在片斷3中,由于教師以往的教學經驗,幾個文檔內容復制到一個文檔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再加上對學生掌握水平不了解,采用教師演示給學生看的方法,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這里教師可以通過相鄰同學討論和自主嘗試的方法讓同學們先自己去想想辦法。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有時往往很多方法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卻想出來了。教師從學生中尋找電腦小能手,通過學生的演示來突破教學環節,既解決了問題,又給優秀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對這些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探索中無疑注入了強勁的推動劑。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信息技術應用經驗分享下一篇:小學交通安全應急預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