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過程控制系統論文范文

2023-09-16

過程控制系統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加大了對城市建設的力度,城市建設工程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城市建設工程中包含了城市系統中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對城市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建設工程中的投入資金量多、建設程序較為繁雜等一系列方面,需要在城市建設工程發展中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城建工程管理的科學合理化,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夠有效的對城市建設工程中的管理秩序進行規范,有利于城建工程管理在城市建設工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發揮。

關鍵詞:城建工程;管理;施工過程控制;作用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建工程開始投入建設并使用,在城市服務水平提升的同時,還應使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在城市建設工程管理中,對施工過程的控制非常重要,城建施工過程的有效控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建工程中的管理水平,促進城建工程管理在城建工程中的作用發揮,提升了城市建設工程中的經濟效益。

二、施工過程控制的概述

施工過程控制,是對城市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切實有效的控制,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施工過程控制能夠有效的提高城市建設工程中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城市建設工程中管理作用的發揮,只有對城市建設工程施工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才能夠確保城市建設工程持續平穩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工作中管理的有效化,施工過程控制是實現城市建設工程發展目標的基礎。

在城市建設工程的施工過程控制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城市建設工程中的建設施工部門應當明確自身的職責

在城市建設工程的發展中,城市建設工程中的建設施工部門應當明確自身在施工過程中的職責,對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相關的工程建設部門應該針對施工過程中的控制開展有效的會議,在會議上要對城市建設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對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怎樣有效控制的這一問題進行探討,結合城市建設工程的實際情況對施工過程中的控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策略,建設施工部門中的工作人員應當對施工過程中的各個事項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為相關部門在對施工過程中的控制策略制定中提供切實可靠的數據信息。

2.2在對施工過程進行控制的過程中,對建設施工部門進行督促

在城市建設工程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建設施工部門在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中的行為進行督促,建設施工部門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這樣能夠更好的規范建設施工部門在施工過程中的控制行為。

督促建設施工部門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2.2.1建設施工部門中的工作人員,應當嚴格的按照規定進行日常工作,在施工過程中,建設施工部門中相關的監理人員應當對施工現場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對相關的工作人員操作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

2.2.2在施工過程中,應當對建設施工部門中相關的施工規劃書、施工設計圖紙、施工設備設施等一系列方面的基本信息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查,對建設施工部門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核,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能力與水平。

2.2.3建設施工部門應當對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材料在質量上進行嚴格的把關,按照相關的施工材料標準與要求對其進行檢測,杜絕城市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中出現質量不達標的施工材料,對城市建設工程中的施工材料進行有效的控制。

2.2.4建設施工部門應當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貫徹,強調在城市建設工程中的廉政紀律,對建設施工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出現的違反亂紀行為進行嚴格的處理,建設施工部門應當加大這一方面的宣傳教育。

三、施工過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的中作用以及措施

城建工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城建工程管理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施工過程控制是對施工中的各個環節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各個方面不出現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建工程管理的水平。

施工過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3.1施工過程控制提高了城建工程管理的水平與效率。施工過程控制促進了城建工程管理在城建工程發展中的作用發揮。施工過程控制為城建工程管理的策略與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大量準確的數據信息依據,提升了策略與制度的正確性。

施工過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中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3.2對施工過程的控制進行有效的規劃,明確施工過程控制的程序

在城建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對各個環節的控制進行有效的規劃,明確各個環節中的工作人員職責,確保城建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不出現任何的問題,施工的出息平穩化。在對施工過程進行控制時,明確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成程序,嚴格的按照程序對城建工程中的施工過程進行控制行為。

對城建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工序的質量進行監控。

在城建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工序的質量監控,有利于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工序質量監控時要分清主次,在城建工程施工過程中對施工工序質量設置控制點,對工序的質量進行預期控制,對施工過程中施工工序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與質量變化進行記錄,這樣能夠確保城市建設工程中施工工序的不出現其他的問題,提高施工工序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施工過程中控制工作的負擔,有利于充分的發揮施工過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3.3協調城建工程在施工過程控制中,各個部門、單位的關系

城市建設工程的規模龐大,其中的部門、單位非常多,在城建工程的發展中要妥善的處理好各個部門、單位之間的關系,解決好城市建設工程內、外部的矛盾,有利于城建工程的發展。在城建工程的施工過程控制中,施工過程中相關的部門、單位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決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城市建設工程中施工過程的控制工作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科學合理的控制方案有利于發揮施工過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四、結束語

城建工程在施工過程對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直接影響著相關政府部門在對城市建設工程的投入資金、工程期限、施工安全與質量等目標的實現,直接決定著城市建設工程中的管理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發揮。

城市建設工程在發展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施工過程中的控制工作,對城市建設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對城市建設工程中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城市建設工程中的施工水平、施工質量、施工效率都有著促進作用,從根本上推進了城市建設工程的進度。

參考文獻:

[1] 姚鎮山.闡述建設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5).

(作者單位:河南鋼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過程控制系統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為高等建筑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四十多年的發展征程中,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以科學政策為指導,以人才培養計劃、創新課程體系、智慧教學管理體系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這四個模塊為核心內容。文章試圖對中韓兩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路徑進行比較分析,促進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時代;創新型設計人才;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比較研究

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高校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督逃?019年工作要點》提到了“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和實施國家大學教育改革的方案。啟動高等教育專業質量評估,實施中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一流專業建設計劃,繼續推進大學教育的國家教學標準體系建設”[1]。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教育2030年行動框架》主要體現在以包容性應對多樣性的教育需求[2]。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大學教育,推行產教融合的高等教育新模式,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發展,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研究型或學術型轉變”[3]。目前,很多高校的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存在方法、標準與體系不科學等問題。因此,建立一套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是我國高等建筑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促進新時代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的科學保障。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意義

(一)韓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相關研究現狀

目前,發達國家與多數中等發達國家的高校教育研究以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型人才教育改革為主,其中以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比如韓國學者權孝廷(???)提出了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的路徑,建立了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與評價體系[4]。李申英(???)等主張為了實現新技術教育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可通過教育過程研究來凸顯人才培養的特色[5]。金申英(???)主張在建筑設計類人才培養質量上要以創新應用型的思路來制訂建筑設計教育教學的改革方案,強調建筑設計專業應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模式,用定量評價的方法來衡量人才培養的質量[6]。樸英振(???)提出了設計類特性化教育融合創新思維和戰略思維,建立韓國高校設計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7]。

(二)中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研究成果

國內對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與質量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主要有這些成果:吳玫比較分析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美國教育理事會(ACE)、日本大阪大學和位于我國廣東省的中山大學的國際化評估指標體系,針對國際化評價的目的和方法進行了比較研究[8]。蔡紅梅針對指標的開發與驗證,建立了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9]。燕樂緯等提出了建筑類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的研究思路,并進一步完善建筑類課程體系的建構與提升教學實踐的應用效果[10]。包興先研究了高校的辦學特色和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11]。劉建軍提出了建筑學教學質量體系構建的有效路徑,推動了高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制訂[12],從而構建了高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13]。邱竹等從設計原則、設計目標、標準體系、標準內涵這四個方面探討了OBE視角下地方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標準體系的構建[14]。趙中華等通過應用型高校土木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探討建立校企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15]。趙毅等從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建設體系等幾個方面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進一步助推人才工程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拓展,對完善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加強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16]。別敦榮等認為加強高等教育質量文化建設,應樹立與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校質量文化建設體系,構建內外結合、合作共治的質量保障體系和高質量發展的高等教育體系[17]。以上學者的前期研究及理論應用為新時代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提供了理論與經驗方法參考。這些相關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已經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總體呈現出由數量向特色與質量發展的趨勢。二是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高校的少數相關專業上,國內外高校建筑類專業的相關比較研究成果較少,關于高校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有待加強。為此,特別需要加強對高校建筑類專業如何凸顯特色與應用性以及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的有效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試圖對中韓兩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路徑進行比較分析,并從韓國相關質量評價體系中提煉出可供我國借鑒的相關經驗,從而促進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三)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科學有效的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是檢驗高校建筑類人才培養效果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依據[18]。本研究對促進高校建筑教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第一,通過中韓兩國高校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比較,可以進一步明確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找到本專業的不足之處,有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辦出特色。第二,開展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認證,有助于建立高等建筑教育和社會合作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的機制,引導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第三,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建筑類專業認證體系(主要體現在建筑類一流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國際認證標準),有助于提升我國高校建筑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教育地位。

二、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目標與對象

本研究對中韓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的背景和建筑教育現狀進行了理論考察,將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專業素質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建筑類專業人才提供參考。

文章在比較中韓兩國高等建筑教育的共性與差異性的基礎上,針對目前中韓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對兩國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加以梳理,并從其高等建筑教育發展背景、綠色發展教育理念、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此基礎上探討新時代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在未來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了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形式。其具體的研究進程如圖1所示。

(二)研究內容與思路

其一,研究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借鑒國外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先進經驗,提升我國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水平。其二,構建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爭取獲得國內外教育專家的評價認證,提升其對外開放水平。其三,制訂凸顯專業特色且與應用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計劃,構建相應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人才培養模式。其四,確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方法與實現路徑,借鑒韓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研究方法來完善我國的方法體系,并以“十四五”規劃的新思維和新理念為指引,推動新時代高校建筑類一流學科建設的發展。

三、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質量評價體系是由不同級別的指標構成的一種科學體系,是衡量評價對象質量的指標系統[8]。為了保證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有效性、準確性和科學性,建立一套科學且可操作性強的相關評價指標體系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應該體現其專業的特點,圍繞其專業建設的基本特征與教育方針,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在選取具體的評價指標時應遵循的原則如表1所示。

(二)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幾種常用構建方法進行比較分析,采用評價要素分解法確定各項評價指標,利用專家調查問卷法優化評價指標體系,通過院校抽樣法確定指標權重,采用定性與定量評價法來驗證可行性。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法應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建立科學的方法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凸顯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其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方法詳見圖2所示。

(三)中韓高校相關評價體系的比較與啟示

我國和韓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這就決定了兩國高校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中韓兩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在評價目的上各有特點,在評價指標構建上也有不同的方法。

韓國起草制定了《韓國20年長期人才培養計劃及政策方針》,計劃打造“精品創造型高級科技人才培養體系”,以韓國高等科學技術學院、韓國大邱高等技術學院等為例的韓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詳見表2所示。

韓國高校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為重點實施教學、改革課程體系(以社會需求設置課程)”等。我國高校建筑類人才培養模式與韓國的有一定區別,我國主要突出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優質資源、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人才培養質量過程控制和凸顯專業特色等評價指標。其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是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側重點,用來評價高校建筑類專業畢業生的整體素質、專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在今后的職業角色地位。

因此,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要從實際出發,凸顯建筑類的專業特色,研究具有建筑類專業特性的評價標準,體現出建筑類專業核心能力的獨特性。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詳見表3所示。

韓國在高等建筑教育上是以創新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為核心,強調教學管理體系的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并通過構建創新型思維體系和創新團隊建設的關鍵評價指標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4],這就為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提供了參考。

(四)我國新時代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構建和實施科學有效的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是我國新時代高校建筑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得以實現預期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在兼顧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效果的同時,更要考慮高校建筑類專業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和新要求。

我國新時代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在借鑒韓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和保留我國原有特色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優化提升,凸顯其特色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特點,如表4所示。我國的評價體系采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

四、結語

本研究對中韓兩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比較分析,把框架性體系進行細部指標的提取分析與運用,再結合我國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的現狀和特點,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了評價體系構建方法的動態模型和評價指標構建方法,為推動評價體系的實施奠定了基礎;構建了“人才培養計劃、創新課程體系、智慧教學管理體系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四位一體的新時代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為貫徹執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教育可持續發展理念提供了參考,也為我國新時代高校建筑類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了支撐。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EB/OL].(2019-02-22)[2020-05-0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22_370722.html.

[2] 王世斌,顧雨竹,郄海霞.新工科教育創新發展的三維度結構解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 68-74.

[3] 國務院.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7-01-10)[2020-05-0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

[4] ???. ??? ?? ??? ?? IT & ??? ??? ?? ?? ?? [J]. ??????? ???,2014(11):1354-1362.

[5] ???, ???. Co-Creation??? ?? ????? ?? [J]. ??????????,2014(4):501-510.

[6] ???,???. ??? ??? ?? ?? ? ?? ?? ???? ?? ?? ????? ?? ?? ?? [J].?? ?? ??, 2014(3):783-807.

[7] ???,?????? ???? ??[J]. ????????,2019(12):481-488.

[8] 吳玫. 大學國際化水平評價體系的比較研究[J].高教探索,2011(5):52-57.

[9] 蔡紅梅. 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

[10] 燕樂緯,張永山,汪大洋,等. 建筑學專業建筑力學課程教學研究及其評價體系改革:以廣州大學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3):23-26.

[11] 包興先. 校企合作視域下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15(24):75-79.

[12] 劉建軍. 建筑學教學質量體系構建研究[J].決策探索(中),2018(10):37.

[13] 劉暉,李嘉慧.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型[J]. 教育研究,2019(11):100-110.

[14] 邱竹,張根華,錢斌.OBE視角下地方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標準體系研究[J]. 大學教育,2020(12):17-19.

[15] 趙中華,溫景文,吉燕寧.應用型高校土木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26):61-62.

[16] 趙毅,梅迎軍,黃維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J].大學教育,2020(11):39-42.

[17] 別敦榮,易夢春. 高等教育質量文化及其建設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2021(3):7-16.

[18] 尹娟,郭進.新常態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4):252-254.

[19] 牛志宏.高職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J].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3-16.

[20] ???,???,???.??? ?? ??? ?? ?? STEAM ???? ?? ??[J].???? ?????,2012(3): 63-67.

[21] 周應中.高職專業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2(5):5-9.

[22] 廖敏霞.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6(23):55-59.

[23] LIU ZH H.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first-class architectural talents in high-level research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take Chinese, American and Korean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C]//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CMEIM),2020:587-591.

[24] 賴俊明,徐保紅.中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 繼續教育研究,2014(12):138-140.

[責任編輯:龐丹丹]

過程控制系統論文范文第3篇

建設項目投資數額大,周期長,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建設單位要把控制工程造價作為建設管理的一項核心工作來抓,全方面、全過程地實施管理。建設單位對工程造價的管理控制,就是在滿足項目合理質量標準的前提下,在項目建設的各階段把工程總價控制在批準的限額內,并進一步協調和平衡工期、質量、安全、環保與成本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從而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控制工程造價或降低工程造價、作為一個建設單位,應重點放在建筑工程的決策階段,其次才是實施階段。筆者針對建設單位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探討一些如何控制建筑工程造價的個人觀點。

工程造價管理的深層含義

工程造價管理,是指在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中,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地運用技術、經濟及法律等手段,通過對建設工程項目工程造價的預測、優化、控制、分析、監督等,以獲得資源最優配置和建設工程項目最大的投資效益.工程造價有兩種含義,相應的工程造價管理也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建設工程投資費用管理;二是指工程價格管理。工程項目造價的有效控制,就是在優化建設方案、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在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項目造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和核定的造價限額以內。

全過程控制工程造價的途徑

1. 投資決策階段是造價管理的開始

在建設項目投資決策階段,項目的各項技術經濟決策,對工程造價以及項目建成后的經濟效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階段,合理確定和控制造價對項目的準確定位、建設方案優化有指導性作用。在投資決策階段做到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應當做好以下幾方而的工作:

(1)實事求是地進行市場分析,避免項目決策的盲目性,減少和降低投資風險,充分考慮建設項目能否適應市場的需求。

(2)加強工程地質、水文地質以及征地、水源、供電、運輸、環保等工程項目外部條件的工作深度,使投資估算有充分依據。同時應廣泛調查研究,比較同類項目,認真進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較和選擇。經過充分的技術論證和經濟評價后,最終確定技術先進、功能可靠、經濟合理的項目建設方案,從而計算出較為準確、切合實際的投資估算額,使工程造價從一開始就定位在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上。

(3)加強可行性報告的審核工作??尚行詧蟾娴哪康闹挥幸粋€,即立項的科學性、經濟性、適用性,它立足于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多種方案進行嚴謹的科學論證,使項目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實施可行,而其中規模的確定、工藝的篩選、場址的選擇、環境的影響、地基處理方案的確定無不牽涉到投資的變化,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始終將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結合在一起。

2. 設計階段是造價管理的重點

在項目做出投資決策后,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就在于設計。設計是在技術和經濟上對擬建工程的實施進行全面安排,也是對工程建設進行規劃的過程。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能使項目建設縮短工期、節省投資、提高效益。對于一般建設工程,材料和設備選用占工程成本50%以上,而在設計階段,建筑形式、結構類別、設備和材料的選用已經確定,在建設后期實施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很?。?0%以下)。由此可見,設計質量對整個工程建設至關重要。

因此,在工程設計階段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必須密切配合,作好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在降低和控制項目投資上下功夫,建設單位的工程造價管理人員應在設計過程中及時對項目投資進行分析對比,反饋造價信息,能動地影響設計,以保證有效控制投資。

3. 實施過程中的造價管理

(1) 通過加強施工管理控制工程造價

加強施工管理要做到:1)選擇既要技術力量強,又要具有較高信譽,能保證工期的施工隊伍;還要避免層層轉包,建設費用被層層剝皮的現象發生。2)要高度重視施工組織設計審查工作,一個好的施工組織設計能將人、材、物進行合理配置,既能減少施工企業的成本,又能降低建設單位的投資,縮短建設周期。3)要加強合同管理。建設單位必須有專人負責工程合同的管理,嚴格文本的審查,合同條款一定要嚴謹、全面,職責明確。建設單位的技術、經濟人員要熟悉合同條款,善于抓住延誤工期索賠、質量索賠、變更索賠等索賠機會,并且依據合同審核施工單位的索賠要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4)要認真實施施工監理,利用監理單位技術、經濟方面人力資源的優勢,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管理,負責現場的技術經濟簽證。

(2) 通過控制設計變更控制工程造價

設計變更是指設計單位對原施工圖紙和設計文件中所表達的設計標準狀態的改變和修改。必須進行的設計變更應盡量提前,變更發生得越早,則損失越小,反之就越大。所以要加強設計變更管理,嚴格控制設計變更,盡可能把設計變更控制在設計階段,特別是對工程造價影響較大的設計變更,一定要先算賬,后變更。防止通過設計變更擴大建設規模、增加建設內容、提高建設標準,確保工程造價得到有效控制。

結 語

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需要建設單位對工程造價的管理既全面又有側重點。在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應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各實施方(責任主體)應有所制約,各自承擔相應責任;從前期工作抓起,全過程予以動態管理,不應在工程結束后靠咨詢、審核來事后控制。特別是建設方,時時要有控制造價的經濟頭腦,發揮建設單位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優勢,認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設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住市場經濟的脈搏,減少或避免建設資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設資金的投資效益。

(作者單位:廣西西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

過程控制系統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主要基于筆者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實踐經驗,重點圍繞于工程管理系統思維與工程全壽命期管理進行探究,以供廣大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工程管理系統思維;全壽命期;管理

1 工程管理系統思維概述

通過對相關文獻研究以及結合筆者實踐來看,工程管理系統思維主要指以工程實施的全過程作為基礎,對內、外部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思維。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通過工程項目的全壽命期管理以實現工程效益的進一步提高,其效益既包含企業內部效益,也包含外界對企業的認可及肯定。工程管理系統思維,是建筑企業能夠滿足新時期建筑行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建筑工程最終價值得以充分體現的根本保證。為了使工程管理的使用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政府工程建設方應在建立工程管理制度、健全工程管理模式、強化工程管理力度等方面進行一定高度、深度的研究。同時,為了進一步實現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應當探索工程管理集成化管理模式,將工程全壽命期管理與工程建設的各項指標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傊?,工程管理的系統思維作為當代管理科學的一種新方法,應以工程的全壽命期作為管理的基本導向,實現對工程全壽命期的系統化管理。

2 傳統的工程管理思維的局限性

傳統的工程管理思維的管理重點是完善加強對工程建設階段的管理;管理核心是質量、進度和費用支出,在整個工程建設期間對工程進行階段性任務拆分;管理內容是三個控制:控制質量、控制費用、控制進度;通過管理方法來實現管理目的,在管理中,能對管理工具進行合理充分地使用,達到合理管理的目的。這種現實性的管理思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這種從建設效率和效益出發的工程管理思維容易產生“為建設而建設”的思想,對工程的維護方面不夠重視,對工程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認為工程建設完成就完成了目標。這也會導致對工程建設完成后的運行維護階段造成困難,如:安全、健康和持續利用等問題。這些問題的隱憂會使工程在運行階段存在一定的管理風險,對以后工程的長期使用造成消極影響。上面分析的原因是我國許多工程“短命”的重要原因。第二,傳統的工程思維管理中對質量、進度、費用的管理,并不能滿足新環境下對工程建設的追求和管理。其他目標因素也應該放入進來,如:健康、安全、環境等。質量、進度、費用這個傳統工程管理追求的三個目標價值只能在施工階段具有有一定的價值體現,但工程件數施工的工程價值只有在工程使用階段才能體現出價值和意義來。分析發現,傳統的工程管理思維具有階段性、局部性的特點,會對整個工程管理造成割裂影響,使工程管理的目標分散,造成管理過程的不連續。第三,傳統的工程管理思維是一種直接面向工程建設的管理控制思維,這種思維在這幾十年間給工程管理領域在研究和應用上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定位僅僅滿足于單一的個人管理者、單一職能管理等方面,這種定位使工程建設施工更加注重過程控制管理,而忽視了其目標層次后的應用性等。這種定位視角,施工建設的戰略高度達不到應有高高度。

3 工程管理系統思維下工程全壽命期管理探究

3.1 工程全壽命周期系統分析。對于工程管理系統思維來講,工程建設是為了幫助人類更好地利用環境、改造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應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利用合理的工程技術對環境進行科學合理地改造。創造出來的工程項目具有一定功能或價值,可以幫助人們定居、商業活動、開封等。對其深入研究發現,其一般是占有一定空間的建筑物、設備系統等,由各個合理的部分科學性組成,具備一定的功能價值,滿足建設要求、質量等建設指標。通常工程處于一定的自然、經濟、人文等各種環境下,建設施工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對外界環境來講,是一個開放性、包容性的系統,與外界環境產生影響。其中,系統環境作為邊境條件對工程系統產生影響,系統環境是全壽命期的會對系統產生影響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的總和。任何工程系統,任何階段都會存在一個系統環境中,在這個過程中環境會對工程系統產生影響,工程系統也會對外部環境產生影響。工程系統需要外部環境提供原材料、勞動力等,這些是工程建設的基礎保障;工程系統同時也會產生廢舊的建筑材料等,這些也會對外部環境產生消極影響。工程系統和外部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合作,需要對兩者之間進行系統穩定平衡。

3.2 工程全壽命期管理的系統架構。傳統的工程管理理論和工程管理方法是工程全壽命管理的基礎。工程全壽命期管理包括了許多部分,如:策劃決策、建設施工管理、運行維護管理、后期環境協調等各個方面。在管理思路上站在更高層考慮,用全局的眼光建立管理方法。對全壽命期管理的基本規律進行研究分析把握,提出各個系統在全壽命期下可以實現的目標,通過工程建設的技術創新優化管理思維,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創新和工程質量提高相結合,推動工程管理進步。工程全壽命期管理與傳統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全壽命期管理是一個面向工程系統的科學合理的系統過程。它從工程系統大局出發,不僅局限于工程的階段和工程的專業。在整個管理周期中,構建集成化科學化的管理系統,充分發揮應用各個學科在工程管理中的特點,集合施工主題方、政府、社會等對工程進行監督。工程全壽命期管理是適應現代化管理的科學體系下的產物,在工程理論和實踐上面對傳統工程理論都有極大地優勢。

3.3 工程全壽命期管理的協調。工程全壽命期設計多時期、多關聯方、多專業學科、多因素等的“復雜”管理,因此如何協調各個要素,使各個要素發揮積極作用是全壽命期的主要任務。各個要素在系統中,相互交叉影響,也給協調增加了難度。在協調時,應該以系統整體目標作為主要考慮要素,以結構合理、功能整體完善左幅輔助考慮要素,統籌兼顧,對各方面進行協調,充分發揮工程全壽命期管理的巨大優勢。其中,應該抓住主要因素,舍棄或者戰略性的對一些因素進行放棄,合理科學地進行協調。

3.4 完善全壽命期管理系統。全壽命期管理系統實際上也與傳統的管理系統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的,可以說其是傳統管理系統的升華,工程管理系統完善了傳統管理系統的不足,加強了對于施工整個過程,包括對工程規劃,施工以及工程質量的全過程的管理。但是并不是全壽命期管理系統就可以實現這些目的,為了更好的實現工程的價值,應該完善工程管理系統,這是十分重要的。在進行工程壽命期管理時,每部分的管理是不同的。工程壽命期的整個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包括其所應用的理念,思想都是現代化的。工程全壽命期管理是對工程整體的管理,而不是任何一部分,一階段。

4 結語

總而言之,工程全壽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統在理論和實踐下對的科學應用體現,它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面豐富。對傳統的工程管理知識進行總結應用,也在包含各個學科的情況下,對新的科學管理理念進行應用。工程全壽命期管理的實現對工程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對促進我國經濟建設極大地推廣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春生.工程管理系統思維與工程全壽命期管理[A].2015科技產業發展與建設成就研討會[C].2015.

[2] 李莉.工程管理系統思維與工程全壽命期管理[J].江西建材,2015 (05):241-241.

[3] 謝俊良.工程管理系統思維與工程全壽命期管理[J].中華民居旬刊,2014(07):196-196.

[4] 胡道生.芻議工程管理系統思維與工程全壽命期管理[J].城市建筑,2014(06):126-126.

過程控制系統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從SECI理論模型的視角出發,首先介紹了SECI理論和創新的演化機制,探析了科學創造過程中意會知識與明晰知識的轉化。接著文章反思了傳統教育的一些不足,探討了對創新教育的幾點啟示,以期為培養創新人才做出一些努力。

關鍵詞:隱性;顯性;意會;創新

知識管理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從知識管理的概念出現至今,知識管理的理論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在研究和界定知識管理,雖然大家對知識管理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還是在某些方面達成了共識。比如知識管理關注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關注知識的共享和交流等。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最初由匈牙利裔的英國哲學家波蘭尼于1958年在《個體知識》中提出。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對隱性知識進行細分并提出知識轉化概念。隱性知識相對于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表現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頻繁使用但難以通過語言文字符號直接傳遞的知識。而顯性知識是可以用系統化的語言傳播,有其存儲媒介、易于傳播、能夠分享等特點。在知識經濟時代,隱性知識成為社會個體或組織的核心競爭力特質,如何有效挖掘和轉化隱性知識成為個人成長、組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顯性知識植根于隱性知識,顯性知識的增長是隱性知識不斷轉化的過程;隱性知識是顯性知識持續創新的動力源泉,隱性知識源于實踐,內含人類問題探索的感悟、直覺和靈感,內含人類問題的思索、判斷和建構,內含人類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洞察力、前瞻性與預期性。

知識管理有一個核心的理論即SECI模型。雖然SECI模型最早是應用在管理領域,但SECI理論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SECI理論是由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與竹內弘高(Hirotaka Takeuchi)首次提出的。這一理論說明了意會知識與明晰知識不斷的互動,經由共同化、表出化、聯結化、內在化四種知識轉換模式,并透過個人、群體、組織等不同的層次逐漸擴散,形成了“知識螺旋”,以促成知識的擴散、嵌入與累積。

一、SECI模型和創新的演化機制

從知識層面上來探討,根據知識管理理論中的SECI理論,創新主體在創造過程中是明晰知識和意會知識不斷互動的結果。個人、組織通過知識創造螺旋的方式,讓散布各處的知識結合起來,并鑲嵌在不同的知識載體中以進一步協調知識的流通、整合、轉移與蓄積。在知識轉換的過程中,以不同的個人、組織知識類型,產生一個循環不止的知識創造、擴散、累積過程。按照哲學家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的劃分,知識可以分為兩類:意會知識與明晰知識。意會知識是指與特定情境相關的個人知識,它難以形式化,也難以交流。而明晰知識則是明示或系統化的知識,是那些由形式、系統的語言表達且可以進行傳遞的知識。波蘭尼認為,人類擷取知識所采取的形式實際上是通過積極地對自身體驗進行創造和組織的過程。因此,能夠以文字和數字形式表示的知識只代表全部知識冰山的一角。正如他所說:“我們所知道的比能夠說出來的要多?!?/p>

從知識形成與轉移的角度看,原創性知識經歷了四個過程:意會知識的形成,意會知識向明晰知識的轉化,明晰知識向明晰知識的轉化,明晰知識向意會知識的轉化。四個過程之間在時間上是依次前進,在邏輯上是層層推進,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依據,后者是前者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1]

由圖1可見,作為創新主體,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意會知識與明晰知識是不斷轉化的。

二、SECI理論視角下的科學創造過程

在科學創造活動中,任何一項問題從提出到解決都需要創新主體明晰知識和意會知識之間的轉化。1926年英國心理學家沃勒斯(G.Wallas)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出至今仍享有盛名的創造四階段說。他認為,無論哪一個科學家、藝術家、發明家,也無論其發明創造的成就具有多大意義,任何發明創造都大體經過四個時期:準備、孕育、豁朗及驗證。其中,第一個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收集必要的事實資料、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儲存等。第二個過程又稱醞釀階段。當問題擱置一旁時,創造者雖然不再有意識的努力,但根據沃勒斯的理論,創造者的潛意識仍在圍繞這個問題工作。第三個過程是豁朗階段,也稱明朗階段。將一個苦思不解的問題擱置一旁,經過一個時期的孕育,某個偶然的時刻,創造性的新觀念可能突然出現,出現“豁然開朗,一通百通”的境界。對這一心理現象人們通常稱之為靈感。這一階段綜合包括了知識的提取,觀念的聯想、合并、轉換,直覺與類比推理等明晰知識和意會知識的轉化,加工在此時起著重要作用。頓悟、靈感等現象就出現在此過程中。第四個過程是對豁朗階段所獲得的靈感的驗證階段。新的觀點要經過邏輯的推敲和完善,并經實踐的檢驗。[2]

如圖2所示,個體的意會知識,包括專業研究方面的意會知識對整個創造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創造過程的前三個階段,即準備、孕育及豁朗階段,意會知識都參與其中,通過直覺、靈感等認知活動表現出來。愛因斯坦曾說,“真正可貴的因素是直覺”。這種直覺在科學的發明創造過程中是經??梢钥吹降?。比如,眾所周知的阿基米德定律就是憑直覺解決疑問的例證。在創造關鍵時期跳出的直覺思維顯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源于創造者多年的意會知識積累的影響。當然在創造活動進入最后的驗證階段時,對靈感所獲得的觀念,必須經過審美、邏輯、實踐等方面的檢驗。在這一過程中,意會知識對它的作用不明顯。個體通過大量內隱學習獲得的意會知識對專業領域中重要問題的無意識認知、對有研究價值問題的敏感性、對當前研究方法合理性的直覺判斷和對研究結果價值的預感等工作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整個創造過程是明晰知識和意會知識互相轉化的結果。[3]

三、對傳統教育的反思

我國傳統教育下的應試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都不利于創新的要求。具體來說傳統的教育模式對創造力的制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文素養的缺失。創新主體應體現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完美結合。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過分重視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人文內涵的培育。這種忽視導致的一個可悲的事實是很多學生走出校園后,雖然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卻存在著嚴重的缺失。創新主體如果缺少人文內涵,在創新過程中就難以突破瓶頸問題,難以完成整個創新過程。在整個創新過程的四個階段中,具體說來,科學文化在創新過程中對應的主導思維是概念思維、形式邏輯,這在創新四階段的準備和驗證階段表現的更為明顯。而人文文化在創新過程中對應的主導思維是意象思維、審美邏輯,在創新四階段中的孕育與豁朗階段表現的更為明顯??梢娫谡麄€創新過程中創新主體的人文素養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創造性思維受阻。傳統應試教育對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忽視也阻礙了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應試教育體制借助于各種考試,尤其是高考,助長了學生思維的標準化傾向。高考的訓練過程特別強調按標準答案答題,這種長時間的標準化的訓練的結果會導致學生的思維越來越趨同一化,想象力越來越枯竭,滿腦子裝的盡是標準答案,缺乏創新思維。由于應試教育特別強化對己有專業知識的灌輸,而這些成熟的知識又都是按照嚴密的邏輯關系編織起來的,所以,大量的邏輯思維訓練易于形成習慣性思維,即思維定勢。其結果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越來越強,相比之下,與創新密不可分的非邏輯思維方法,如發散思維、靈感思維等卻明顯不足。這也是高等學校要培養創新人才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要盡力彌補學生中學階段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

第三,創造力天才化。理論界存在一種把創造力歸因于少數“天才”的觀點,即將創造力與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和發明聯系起來,認為創造力是少數天才人物的專長,是特殊能力的表現。毫無疑問,科學史中存在許多具有高度創造力的科學“天才”,他們推動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但在常規性研究特別是日常工作中,只要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掌握創造技法,抓住適當機遇,普通工作者也可以做出創造性成就。正如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艮曾說:“圣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彼傅氖求w道、悟道層面。借用他的話,我們認為每個人都能創新,在這個層面上也是“圣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堯舜與途人一,圣人與凡人一”。

四、SECI理論對創新教育的啟示

針對以上不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方面,作為培養創新人才主要陣地的高等學校,應該在教育上注重以下幾種教育。

第一,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創新主體的知識面,夯實個體知識基礎。通識教育是由自由教育演變而來,相對于專業教育而提出,并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旨在通過非職業性的課程設置來提升人文素養、積累基礎知識、增強社會適應性,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F代社會的通識教育是指所有大學生均應接受專業以外的有關共同知識的教育,主要包括人類社會的歷史與文化教育、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知識、道德教育、社會生存能力的教育、心理素質的培養等。通識教育的目標在于使學生樹立開放的思想觀念,塑造學生的全面素質,構筑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拓展知識背景和能力基礎,開闊學生視野,為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為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和發展奠定基礎,使學生成為有深厚的人文素養的人。與專業教育相比,通識教育注重更為一般的、基礎的、普通的知識教育,它特別強調作為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人所必要的培養和訓練。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最主要的區別在于,通識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在知識和能力方面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在知識方面是綜合的、基礎的而不是專業的。[4]這種知識獲得方式有利于個體知識的全面豐富,有利于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創造過程中明晰知識與意會知識的轉化,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第二,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培養直覺思維能力。從上面的對創新過程的意會知識和明晰知識的轉化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直覺思維在創造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創造過程需要靈感,靈感就是在長期沉浸其中之后的直覺體悟。創新思維是以想象、靈感為先導的,是不采取概念、判斷、推理形式,不遵循任何邏輯規則的“頓悟”。

而我國的傳統文化最為擅長的正是直覺思維。正如梁啟超所說的,中國是一個早熟的民族,概念思維研究沒有充分展開,直覺思維研究卻相當深入,以致形成直覺思維為主,概念思維為輔的發展格局。直覺體悟是中國古代主要的思維方式,即未經充分邏輯推理過程而憑直覺直接對事物本質的洞察與把握。這種思維方式現在看來雖然存在許多弊端,但它對創造過程卻具有邏輯思維無法取代的產生創新火花的作用,這也已為古今中外眾多發明創造的事實所證明。因此加強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對兩種文化的融通,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加強意會知識的交流與共享,激發創造力。溝通理論表明,人際交流互動能使思維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通過對各種觀點和結構的重新組合提供建立新聯系的機會。創造力也可以通過人際間的交流和互動得到激發, 那么加強意會知識的交流和共享,將成為激發創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5]這點也是培養創新人才非常重要的一點。由于每個人的知識背景不盡相同,個體的意會知識也各有所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組織內的所有成員加強溝通、交流,促進意會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對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汪寅等.基于知識螺旋的原始創新過程與機制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8).

[2] 劉仲林.中國創造學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82-185.

[3] 周治金,楊文嬌.隱性知識、內隱認知與科學創造[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2).

[4] 郭偌伶.通識教育是創造性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J].藥學教育,2005(1).

[5] 劉崗,辛玉蕊.基于隱性知識的企業內部創新[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4).

過程控制系統論文范文第6篇

1 影響特種設備檢驗安全的人為因素

特種設備大部分集中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空等工作環境中, 因此, 檢驗環境同樣面臨復雜條件, 加上我們檢驗人員在檢驗工作中操作不當、疏忽大意, 就會給我們的檢驗工作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1) 檢驗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特種設備檢驗工作其對于檢驗人員的要求較高。檢驗人員除了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外, 還要求其具有較高的安全意識。檢驗人員在進行特種設備的檢驗過程中, 對于潛在的安全隱患沒有預判, 安全認識不強, 對于被檢測設備的危險性缺乏認識, 憑經驗任意檢驗操作, 往往會給檢驗工作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2) 檢驗操作的不規范。我國對于特種設備的檢驗操作具有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 旨在規范其作業流程。但有些檢驗人員在檢驗過程中, 不按照檢驗規程操作, 隨意更改檢驗方法, 超出安全規范危險作業。同時, 有些檢驗人員專業技能缺乏, 在關鍵技術上存在嚴重的不足, 憑經驗進行檢驗作業, 不利于檢驗操作安全控制, 給檢驗工作帶來了安全隱患。

(3) 缺乏有效的監管。經濟快速發展, 特種設備數量增長過快, 導致檢驗人員缺乏, 尤其是專業化的檢驗隊伍十分不足, 諸多檢驗機構為完成既定的工作量, 通過招聘、招錄、雇傭等方式吸收了一大批非專業的檢驗檢測人員, 通過簡單的培訓取證后快速充實到檢驗工作中。由于對檢驗基礎理論知識缺乏, 檢驗工作流于表面, 違章操作或非法操作現象十分普遍。加上監督管理部門人員同樣缺少, 又忙于評審、考核、發證工作, 疏忽對檢驗質量的監督管理, 造成該檢驗行業的混亂, 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該行業最值得強化的方面。

2 影響特種設備檢驗安全的檢驗方法

特種設備檢驗主要分為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出廠前的監督檢驗尤為重要, 各項安全性能指標是否達到國家標準, 是確保設備安全性的基礎。對于在用的特種設備, 其各項安全性能指標是否有效, 是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和開展維修保養的重要依據。因此, 檢驗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同的特種設備具有其不同的特殊性, 在對其進行檢驗時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檢驗方法, 以實現安全性能指標的全覆蓋, 達到全面檢驗的效果。在檢驗方法中, 目測是最為傳統的檢驗方法之一, 還廣泛運用在檢驗工作之中。但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 基于射線、超聲波、磁粉等檢驗方法, 實現了智能化檢驗。而且, 這些檢驗方法涉及物理和化學領域, 在進行有效的檢驗中, 需要檢驗員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素質。同時, 各種現代化的檢驗方法具有局限性, 因而在檢驗工作中, 要同時基于多種檢驗方法, 能夠互相交叉驗證, 達到不漏檢的目的。

3 特種設備檢驗的安全管理措施

基于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的特殊性, 進行有效的安全檢驗管理, 是預防安全事故的重要舉措。而且, 關于檢驗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的強化, 是安全檢驗管理的基礎, 也是該行業改革的重點。

(1) 強化檢驗員的安全意識。特種設備的檢驗工作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 那么安全意識的強化, 是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舉措。意識可以支配人的行為, 當人的安全意識達到一定程度, 其在行為和思想上將嚴格約束自己的作業操作。同時, 對于檢驗員進行安全教育, 強化其安全意識。對于安全常識, 尤其是特種作業的安全知識, 是檢驗人員規范作業的基礎。并且, 安全意識的強化, 在于檢驗人員的專業素質的培養, 檢驗人員基于良好專業素質, 將對檢驗安全有足夠的認識。

(2) 嚴格執行安全管理的要求。特種設備的檢驗操作, 在法律上有著明確的規定, 尤其是在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上?;谠O備檢驗的危險性, 其在進行檢驗作業之前, 其安全防護非常重要, 諸如工作服、工作工具等, 要在作業前進行嚴格的檢查, 避免基礎安全技術失誤, 而帶來嚴重的操作事故。同時, 對于被檢驗設備, 對其安全因素進行評估, 諸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因素的考慮, 進而在操作作業中, 特別注意這些安全因素。并且, 檢驗人員缺乏完善的基礎安全防護, 不能被允許進行檢驗作業, 一定好控制好安全事項的規范執行。

(3) 嚴格執行操作規范的要求。特種設備檢驗工作要具有針對性、定向性, 盡量避免檢驗人員跨領域檢驗, 防止因多而不精、雜而不全造成的操作失誤。對于檢驗作業中的技術操作, 諸如焊接、探傷等工作中, 要有明確的操作流程, 避免操作人員的違章操作。同時, 檢驗人員要經國家許可, 取得檢驗人員資格證書, 才能被允許進行檢驗作業, 嚴禁無證進行檢驗操作。并且, 檢驗人員要對檢驗進行詳細的記錄, 對出現的安全隱患要進行分析判斷, 一方面要便于檢驗人員技能的提高, 另一方面要將安全隱患及時告知使用單位和上報當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

4 結語

綜上所述, 特種設備的檢驗安全同樣具有其特殊性, 同樣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強化檢驗人員的安全意識、規范檢驗人員的檢驗方法, 建立健全完善的檢驗監督體制, 是確保特種設備檢驗安全有效手段。

摘要:本文通過對特種設備檢驗過程中可能引發的安全事故進行分析, 尋求控制預防的方法和措施, 為減少檢驗事故發生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特種設備,檢驗安全,事故預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S].2014, 1.

上一篇:教育哲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小學教育職稱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