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普通話的由來范文

2023-09-22

普通話的由來范文第1篇

【詠絮才】東晉女詩人謝道韞,以“未若柳絮因風起”比擬雪花而聞名。 【七絕圣手】唐代詩人王昌齡善寫七絕。

【茶仙】唐朝文人陸羽,著有《茶經》,外號也稱“茶圣”。

【窮瞎子】唐朝詩人張籍,因其家境貧困、眼疾嚴重,又任過太常寺太祝,故人稱“窮瞎子”。

【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易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詩杰】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狂放,人稱“詩狂”。 【詩家天子】王昌齡,其氣絕寫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詩仙】李白,詩歌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詩圣】杜甫,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 【詩囚】孟郊,作詩苦心孤詣,元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詩奴】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

【詩豪】劉禹錫,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占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 【詩鬼】李賀的詩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 【杜紫薇】杜牧,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喻。 【溫八叉】溫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 【鄭鷓鴣】鄭谷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此稱。

【崔鴛鴦】崔玨,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謝蝴蝶】北宋詩人謝逸因寫有關蝴蝶的詩共300余首而聞名。

【張三中】、【張三影】北宋詞人張先因其詞中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故得外號“張三中”。又因詞中有其得意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得外號“張三影”。

【紅杏尚書】北宋詞人宋祁因其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又任過尚書官職而聞名。 【賀梅子】北宋詞人賀鑄因其詞中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而得名。

普通話的由來范文第2篇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2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征團圓發財。 餃子因所包的餡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3餃子源于我國有2600多年歷史。據說,餃子源自“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東漢時期,南陽郡涅的張仲景,在長沙太守期間,見白河兩岸鄉親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凍潰爛,心不能忍,辭官為民行醫。冬天剛到,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棚支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一鍋同煮,熟后撈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再煮制成“祛寒嬌耳湯”,每人每只嬌耳一碗湯服后周身血液上涌,兩耳發熱,寒氣頓消。凍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來世代承傳,人們每年冬至包食嬌耳以紀念張仲景恩師。

據說,女媧捏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用嘴咬吃。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4天上的財神爺,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推著一車財寶來到人間,把財寶撒給各家各戶,人們都很尊敬他,都拿出好吃的給他吃。慢慢地,財神爺就分得不均了,他見誰家給他的東西多、好吃,他就把財寶給誰家的多點,誰家拿出的少、不好吃,他就少給誰家點。 有個老員外不信神,沒有給財神爺準備好吃的,財神爺到他家一瞧,大發脾氣,不但沒給他財寶,還沒收了他家過年的東西,連燒火的柴火也收走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命財神爺重新去把沒有撒財的人家全部補上。

再說那老員外,為了安安生生過個年,就囑咐大媳婦燒火,二媳婦做飯,大媳婦過來問:爹,用什么燒火啊!老員外說:金條。二媳婦過來問:做什么飯啊!老員外說:元寶。聰明的大媳婦拿來黃紙裹成金條的樣子當柴火燒,能干的二媳婦把白面揉好,用搟面杖搟成圓片片兒,給里面包一些菜,捏成元寶的樣子后扔到鍋里煮。財神爺一見,暗暗稱奇,就偷偷地把真元寶、真金條扔進鍋里走了。

這事兒一傳開,人們都照著做,把小面片包菜做成的飯叫餃子,以表示是財神爺送來的財寶,從那時候起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5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

普通話的由來范文第3篇

1.班組每周安全日活動的內容,由各單位統一安排,并以書面的形式下達到各班組。安全日活動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習黨和國家有關安全方針政策、上級有關的安全規定、本崗位區域的安全技術規程、事故案例、查隱患、研究整改方案等。

2.組長是班組安全日活動的組織者,對活動效果負有直接責任,在組織安全日活動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2.1 按時、按規定組織每周的安全日活動。

2.2 對參加安全日活動的員工進行考勤。一般情況下,班組所有成員都必須按時參加安全日活動。特殊情況有人請假時,班組長必須予以補課。

2.3班組長必須按照單位安排的內容組織活動,并將單位下達的書面活動計劃貼在安全日活動記錄本上,以備查閱。

2.4 班組長組織安全日活動時,可按下列程序進行:開始三分鐘左右,由班組長小結上周工作情況,布置活動內容、要求和本周安全要點;中間二十分鐘組織學習和討論,討論內容應遵循查隱患、找問題、提建議、定措施等原則;結束前五分鐘左右,由班組長對本次活動小結和講評。

2.5 班組長必須指定專人按規定認真進行記錄。記錄者必須在活動時如實地記錄,不得修飾,更不得作假。

班前會:班前會由當班班長(或臨時負責人)主持全班人員開展,時間5~10分鐘。班長要進行安全講話,安全講話內容如下:

1 當班生產或檢修任務;

2作業條件危險因素與防范措施;

3 措施落實到人及安全負責人;

4落實臨時互保對子。

傷害預知預警(KYT)活動活動步驟

1、班前會班長按作業任務組建作業小組,指定作業組長(項目負責人)。

2、作業小組(項目)負責人在作業現場組織小組人員按KYT卡片要求逐項開展傷害預知預警活動,活動時間原則上控制在10分鐘以內。

3、活動內容

3. 1作業危險因素查找與確認;

3. 2 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與確認;

3. 3作業小組負責人審定。

3.4活動的分類開展

普通話的由來范文第4篇

1、西門

西門是福州歷代舊城中的明朝府城的城門。

2、雙拋橋

傳說昔日有王氏男子與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同意此門婚事,兩人便于月夜在此橋投河自盡殉情自殺。不過標準的說法應該是說此橋原名“合潮橋”,原先下接兩條河流,與之前的另外一座橋“發苗橋”合稱“雙拋”。

3、茶亭

為了方便城里到臺江的行人,有僧人在路上搭蓋一亭免費送茶、供人休息?,F在的茶亭小學門口的亭子就是這個傳說中的茶亭啦!

4、洋頭口

原來的臺江有浦東、斗池、西洋、加洋等十八洋(“洋”是田地的意思),洋頭口就是這十八洋的農田的路口,稱之為“頭”。

5、達道

達道取的是“達文里”的“達”和“下道”的“道”二字組成,下道就是以前的內河小碼頭,中下層貧民很多都在這里運輸做生意。

6、三叉街

三叉街就是下藤路、埔頭下和埔尾三條路的交叉口。

7、白湖亭

古代的時候這里有一個“白湖”,然后明朝的時候還蓋了一個亭子,因此得名。結果現在湖也干了亭子也倒了。

8、溫泉路溫泉路這里當然是福州地區最著名的溫泉聚集區了,舊時也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澡堂,現在還有溫泉澡堂和古三座澡堂。

9、旗汛口

清朝的時候北京旗營抽調官兵和家屬,南下進駐福州城。旗汛口就是兵營的大門口。

10、道山路

道山路因烏山上的“道山亭”而得名,烏山是道教勝地,上面還有紀念八仙呂洞賓的呂祖宮,山腳下還有紀念白玉蟾真人的白真人廟。

11、南街

南街是舊時城里通往南城門的主干道,史稱“南大街”,簡稱“南街”。

12、梅塢路

梅塢路曾在明朝時期廣植梅樹,綿延十里,因此得名??上в诿髂в趹鸹鹬辛?。

13、麥園路

麥園路則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的時候墾荒種麥的麥地,當然現在也沒有了。

14、排尾

閩王王審知曾經在這附近派兵組成“竹排營”,也就是發展農業生產的意思。排尾就是“竹排營”最遠的地方。

15、鰲峰路

這里曾經是一片沙洲地帶。后來在康熙年間,福建巡撫張伯行將此地劃歸福州四大書院之一的鰲峰書院所有,因此得名。

16、高湖

高湖可就不是湖了,原稱是“高湖墩”,也就是小山、小土堆的意思。&c{0@

17、螺洲

因為這里的地形很像一個青螺,加上有一座“螺女廟”,因此得名。"J

18、浦東

前面“洋頭口”的解釋已經提到了,是“十八洋”中的一洋。 D7

19、洪山橋

洪山橋在洪山附近,因此得名。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的洪山古橋歷經幾次重修,雖已荒廢但尚存有橋墩。因為地理位置的獨特性,舊時的洪山橋光餅號稱全福州最正宗的光餅。

20、高峰橋

因附近的高峰橋而得名。高峰橋在湖頭街附近,或者說是在西湖附近,目前依然還存在,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

21、古三座

古三座處于溫泉中心地段,曾經有三口相連的浴池,這三口浴池稱謂“三座”,加上是古代的,所以叫做“古三座”。

22、倉前

倉前意為“鹽倉前”,也就是以前存儲鹽的倉庫。

23、龍潭角

龍潭角是倉山以前的古渡口,本名“龍潭窟”,相傳古代有白龍居住于此地,而且還與四中里面的大廟山上的釣龍臺和釣龍井相通。著名的女神陳靖姑的傳說也和此地有關,陳靖姑在此地為普羅大眾祈雨,便有了目前依然存在的“陳靖姑祈雨處”。

24、上渡

上渡自然也是古渡口,是長久以來的木材集散地,運輸閩北來的木材?,F在也變成了建材市場,倒很符合它的歷史地位。

25、陽歧

陽歧在蓋山鎮,分為上陽歧和下陽歧,原來是因為此地位于高蓋山的南坡,山南稱“陽”,因此得名。這里是著名的翻譯家嚴復的出生地。

26、中亭街

我們知道解放大橋的前身是宋朝頭陀王法助奉旨建造的“萬壽橋”,也就是俗稱的“大橋”。建成后在中洲島上建了一個亭子叫做“中亭”,后來又在北邊筑了一座“泗洲亭”,由于交通方便,很快就形成了繁華的中亭街。

27、蒼霞

蒼霞為蒼霞洲,古代是水域,后來淤積成為陸地。蒼霞寓意“倉山的晚霞”,也就是說在這里可以觀賞倒映在閩江水中的倉山的晚霞,因此而得名。“蒼霞晚照”是明代南臺十景之一。

28、五一路

五一路始建于1959年,于5月1日正式通車,因此得名。

29、十四橋

民國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創辦了福州的第一條公路,此路從水部門、王莊一直到臺江萬壽橋,沿途共計十四座橋。十四橋也就是編號最后的一座橋。

30、前嶼

古代時候是閩江當中的一座島嶼,隋唐之后閩江淤積成為田園,處在“后嶼”這個地方的前面,因此叫做“前嶼”。

31、鼓山

鼓山是福州著名的旅游勝地,因為在它的頂峰有一塊像鼓一樣的巨石,每逢刮風下雨便會發出類似打鼓的聲音,所謂的“石鼓名山”就是這個意思。

32、左海公園

我們通過左海公園來講“左海”。“左”是古時的“東”,“左海”也就是“東海”。這說明福建的位置在東海之濱,至于“左海”這個詞開始作為福州的別稱則是始于清朝的嘉慶年間。

至于左海公園就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了,左海里面的湖也是西湖的一部分,而不是“左海”,可別弄錯了!

33、三角井

之前在北大路與西湖賓館之間的路口有一口古井,井成三眼式,往來車輛分左右各行其道,以井為界?,F在隨著道路的拓寬井已經被填平了。

34、屏山

屏山的“屏”取得是“屏障”、“屏風”的意思,也就是形容這座山的形狀。屏山附近古跡眾多,包括著名的歐冶池和華林寺。

35、鼓樓

作為福州最重要的中心區的名字,鼓樓當然就更著名了。鼓樓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年),號稱“全閩第一樓”,為威武軍門。內置滴漏器計時和鼓角打更,成為全城最為矚目的城樓。鼓樓歷經各朝各代反復重修,最終還是在建國后因拓寬道路而被拆除,實在是非常的可惜。經典的形容懶人的福州諺語“鼓樓頂掏時辰牌——挨時度日”就是起源于此。

36、于山

戰國時期有一個少數民族“于越族”來山上居住,于是就把他們住過的這座山叫做“于山”。

37、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從宋代至清代都是練兵場,史稱“南校場”。到了1929年改成了體育場,1968年開始改建廣場,1970年5月1號建成,為了紀念這個時間就把名字改成了“五一廣場”。

38、南公園`

南公園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是平南王耿精忠的私人園林“耿王莊”。后來耿精忠謀反失敗,此園也被毀滅。之后的閩浙總督左宗棠將這個廢棄的園林改成了“桑園”,左宗棠死后這里還修建了一座“左公祠”。至于名稱改為“南公園”,還是要拜之前在“十四橋”里提到的許世英所賜啦。

39、象園

還是和耿精忠有關,這里曾經是耿精忠養印度象的私人動物園。

40、新店

自元代起,這里成為了市區通往連江和羅源的重要通道,這條新路兩邊擁有眾多店鋪,俗稱“新店”,以區別于擁有店鋪的舊路

41、浮村

浮村在新店附近,名字起源自浮蒼山。晉朝太康年間在這里鑿出一座“東湖”,山在湖的中心,就像一座漂浮著的糧倉,由此得到“浮蒼”這個村名,由于福州話中“蒼”與“村”同音,衍生出了“浮村”這個地名。當然現在這個湖是找不到了

42、湖前

湖前的湖又指的是哪個湖呢?居然是西湖,古代的西湖面積之大是今天的我們所想象不到的,想想看“湖前”就在“古代西湖的前面”,要知道現在的湖前和西湖離得是有多遠哇„„

43、打鐵垱

顧名思義,這里是以前的鐵鋪一條街,其中手工鑄造的船釘,名聞遐邇。

44、五四路

1958年為了迎接外福鐵路的通車,發動了很多青年人做義工共同修建此路。為了紀念他們的無私勞動,便以這個群體的節日來紀念

45、東大路

東大路,解釋為“通往東門的大路”,史稱“東門大街”。

46、東門

東門可是福州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座城門,是宋外城、明府城等歷朝古城的重要城門。

47、福馬路

福馬路是福州市區通往馬尾的道路。

48、東街口

東街有著悠久的歷史。唐代始名左通衢,宋代改名鳳池坊,明代俗稱東街通衢,也稱左通衢,由此定今名。我們現在所說的東街口一般都是指靠近八一七路(東百)這邊的路口

49、湖頭街

湖頭街在動物園附近,湖頭的“頭”指的當然是“西湖頭”,是西湖水流入白馬河的水龍頭。

50、講堂前

講堂前在現在的長樂路附近,是宋朝朱熹入閩講學的地方,為了紀念朱熹而定名。

51、王莊

王莊原名“鳳莊”,相傳某年的端午節,鳳莊的龍舟撞翻了其他村莊的龍舟,對方因為面子丟盡而準備與鳳莊人械斗。鳳莊人丁單薄、無法與他人對抗,權宜之下,只好將龍船鋸掉,把村名改為“凰莊”,得以幸免。由于“鳳”與“凰”的繁體字相似,為了保留“鳳凰”的吉祥意思,改“凰”為“王”,由此易名“王莊”。

耿精忠的“耿王莊園”是另一個“王莊”,指的是耿精忠時期修建的兵營和私人莊園。不過和現在的王莊可不是同一個地方,不能弄錯了。

52、銅盤路

銅盤路位居銅盤村,附近的山脈名叫大銅盤山和小銅盤山,也就是山像大小銅盤般起伏連綿,村由山得名,路由村得名。

53、臺江

終于提到臺江了。五代后梁年間,閩王王審知在福州建筑“梁夾城”,王審知登上位于南門兜的寧越門往南眺望,看到“有臺臨江”(此臺為越王臺和釣龍臺),臺江、南臺便因此得名。

54、溪口

溪口指的是“鱔溪口”,傳說在閩越王王郢時,在這里住有一條長達三丈的大鱔,王郢號“白馬三郎”的三兒子,騎著一匹白馬和這條大鱔搏斗,最終人、馬、鱔同歸于盡英勇犧牲。后人為了紀念白馬三郎,便修建了“白馬王廟“,同時將此地命名為“鱔溪”。

55、塔頭

塔頭路和塔巷不同,并沒有古塔,而是與動詞的“搭”有關。說的是明末戚繼光率兵抗倭到達塔頭橋頭的時候,領頭舉帥旗**兵的頭被倭寇砍了下來,但沒有砍斷、還連著皮掛在那里(是不是有點恐怖哇),但是他依然舉著旗幟向前沖。他的無畏行為鼓動了士氣,士兵們奮勇殺敵、勢如破竹,最終取得了勝利。為了紀念“搭頭殺倭寇”這一動人事跡,便將此地命名為“搭頭街”,最終諧音為“塔頭街”。

56、南門

南門是明朝府城的南城門,所對應的南門大街(南街)是福州城里最繁華的大街之一。

57、馬口

馬口在文化宮附近,是昔時臺江入城的必經之地,所謂的“馬車進出的路口”;還有一種說法是講這里曾經是“宰馬場的路口”,總之兩種說法的簡稱都可以理解為“馬口”啦。

58、幫洲

幫洲古代是閩江的沙灘,后來沖積成為沙洲,幫于南臺,由此得名。

59、鳳凰池

鳳凰池并沒有“池”,是因為附近的鳳凰山的形狀四面包圍,好比一口池塘。 60、西禪寺

西禪寺作為福州的五大叢林之一,位于西郊怡山之麓,福州大學的旁邊。西禪寺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后梁,隋末損毀。于唐朝重新修建,寺名先后從“清禪”到“長慶”,再到最終與東南北禪寺對應的“西禪寺”,不再易名。

6

1、烏山

烏山和烏塔是福州城內著名的“三山兩塔”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傳漢朝時期,何氏九兄弟(據說后來得道成仙了)在重陽節來這里登高,彎弓射烏鴉,由此得名“射烏山”,簡稱“烏山”。烏山除了有著名的烏塔以外,還有黎公巖、先薯亭等三十六景觀,以及山腳下的“第一山房”——鄧拓紀念館,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

62、開元寺

開元寺是福州的著名古剎,始建于五代時后梁太清三年(549年),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改為今名,顯然,開元寺是依據年號來命名的。開元寺里一座非常非常著名的大鐵佛,號稱是中國南方最大的鐵佛,很了不起哇!

63、戰坂

相傳五代晉開運三年(946年),南唐官兵與閩越國守將李仁達在此地鏖戰對壘,激戰于坂地(“坂”就是小山坡、斜坡的意思),取名“戰坂”。

6

4、義序

高蓋山在福州城南偏西的位置,南麓臨烏龍江,稱為“外嶼”,福州話中“義序”與“外嶼”諧音,地名便從俗而雅發展了。義序有著名的“義序機場”,現為軍方用途。

6

5、上海新村

1958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上海來了不少職工到福州,來支援福州的工業建設,協助開辦了福州搪瓷廠、保溫瓶廠等工廠。當時在轄區內曾建有10座簡易木結構的雙層房屋,供上海職工居住,被周圍的居民稱為“上海新村”。

6

6、黃山

黃山原名鳳山,后來因為這里住了很多姓黃的人,便改名字叫做“黃山”。目前黃山最著名的估計就是那個駕照考試場所了

6

7、城門

城門是不是真的有古城門呢?也可以這么說吧,因為在晉太康年間,郭璞準備修建福州城,曾經就打算在這里建城。后來因為規劃不到位的問題作罷,不過地名就保留了下來

6

8、三角埕

三角埕也在城門鎮,很多的遠郊線路都會經過這里。這里曾經修建有明清知府出巡的公館,因為地形狹窄,公館前的埕地呈現三角形,俗稱“三角埕”。

6

9、臚廈

臚廈在黃山以南,原名“蘆川”,又名“蘆下”,由此可見,“臚廈”是“蘆下”的諧音,這又是一個地名諧音從俗到雅的例子

70、峽南(峽北)

南臺島的最南端,烏龍江水由這里湍急而過,地勢便自然形成了對峙著的南北山丘,由于水勢湍急,常有乘客遇難,是古時候的一道“鬼門關”。這一陡峭的峽門地帶,俗稱“峽兜”。峽北在南臺島的最南端,屬于倉山區;而峽南就在閩侯境內,屬于閩侯縣;兩地有烏龍江大橋相連。

7

1、君竹

君竹位于馬尾區,起源于宋代。據村里的族譜介紹,此地的始祖是名門之后,因在京為官的父親觸犯了皇帝被滿門抄斬,僅存年幼訂婚的兒子和未婚妻以及貼身侍女,連夜從湖南洞庭湖君山向南逃亡,輾轉于此地定居。因為山上遍種綠竹,“君竹”這個名字就產生了

7

2、小橋頭

在之前的“解放大橋”條目中我們就有提到,小橋原名“沙合橋”,因為與“萬壽橋”相比見小,俗稱“小橋”。至于“沙合”的來歷,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未建小橋之前,每當橋下泥沙淤積聚合到可以直接涉足過河時,便是有福州人做大官的時候。沙合吉兆,由此得名

7

3、隆平路

和“達道”很像,隆平也是一個合稱,取“萬隆弄”的“隆”和“中平路”的“平”二字組成。其中的中平路是昔時福州的“青樓一條街”,也算是遠近馳名了

7

4、倉山

倉山古名瓜藤區,俗稱藤山;明朝洪武年間,有鹽商在江南橋(也就是相當于解放大橋的中洲島到倉山的這一段)南面的山上建立了鹽倉,名叫“鹽倉前”,藤山也隨之改名為倉前山,簡稱倉山。

75、南禪山

南禪山在四中附近,因寺得名,附近有一座南禪寺,是福州的五大叢林之一。

7

6、水部門兜

水部門兜的原址建有“水步門”,是后梁時期梁夾城的城門之一。顯然“水步”到“水部”又是一個諧音的地名。

77、茶會

我們知道五里亭附近是福州有名的茶葉專門市場,這里離茶會應該是說不遠了,那么是不是也和茶會有關系呢?“茶會”古稱“茶焙(音‘被’)”,就是八百多年前的茶葉制作之地。“焙”與“會”的福州話讀音相近,“茶會”便在口頭稱謂中漸漸流傳開來了

7

8、七星井

七星井和王莊一樣,都是典型的張冠李戴的地名。我們現在所說的“七星井”在井大路上,是古代的一條巷子的名字,當地的居委會也取名為“七星”。那么目前的開元寺附近的“七星井”,是古時候的“七穿井”的遺跡;而真正的“七星井”則在東街口、鼓樓附近,一共有七口,還曾經是鼓樓計時用的壺漏所用的水呢!

7

9、祭酒嶺

祭酒嶺與一個悲壯的歷史故事有關:在閩王王審知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哥哥王廷翰想要用毒酒殺死弟弟王廷稟;賢臣溫湛為了保住二王子,寧可選擇自己喝下那杯毒酒替他死,死后他被人葬于此地。到了明代時期,張經為了埋葬父親,在這里開道成嶺,至此“祭酒嶺“地名正式確立,以表彰溫湛舍身互主的動人事跡。

80、西營里

我們由西營里這個地名來衍生開來,講一下福州地名中帶“營”的地名的總體來由。西營里在南門兜附近,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農貿市場。那么福州到底還有哪些名字中帶有“營”字的地名呢?比較著名的有“蒙古營”、“左營司”、“孫老營巷”、“隆普營”等等。營,顧名思義就是軍營,也就是軍隊駐扎的地方,或者是和軍隊相關的地方。福州自唐朝以來戰事不斷,五代十國的閩國時期、明朝嘉靖年間的戚繼光抗倭時期、清順治的八旗入閩時期都有大量軍隊駐扎城內,直接催生了許多帶有“營”字的地名??上Ш芏鄮?ldquo;營”的地名的歷史已經無從考證了,實在可惜。

81、對湖

對湖在師大附中附近,傳說古代這里有兩個湖,隔路相對,也就是所謂的“對湖”。當然現在湖是找不到了。

82、快安

快安是馬尾區最古老的一座村莊,背靠磕泉山,山上有一條“磨溪”,磨溪取的就是利用山泉進行舂米磨粉的意思??娜皆浭歉V莩侵蟹ツ菊呒械牡胤?,快安村名原為“磕下”,也就是指“磕泉山之下”,“磕坑”指的是磕泉山的磨溪坑。從“磕坑”到“快安”,又是典型的諧音地名。

83、下渡

下渡古稱“江南鋪”,因為地理位置處于閩江下游,是一個渡人的碼頭,區別于做貨運碼頭的上渡。

8

4、仙塔街

仙塔街可真有住著神仙的寶塔么?并非如此,的確是有塔,是建于梁乾化年間的丁戊山安福寺的崇慶塔,這座塔俗稱“新塔”,在清末的時候毀滅。仙塔自然就是新塔的福州話諧音啦

85、格致中學

格致中學也算是福州市區的一所名校了。這所中學在全福建省乃至是全國范圍來看,都算是一所歷史最悠久的新式學校之一。學校始建于1846年,名叫保福山學校,是美國教會在我省創辦的第一所近代學堂,之后又改稱福音精舍;1858年,學校改名格致書院;1916年,書院正式改名為福州格致中學。目前這所中學已經迎來了160年的校慶,要知道,中國近代的絕大多數大學的歷史也尚未如此之長,格致可謂是創下一個紀錄了。

8

6、灣邊

灣邊是福州著名的渡口之一,舊稱“灣邊角”,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角”是古渡口的俗稱。

87、光祿坊

光祿坊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中的一坊。光祿坊原名閩山,山上古代有法祥寺。宋代熙寧元年,程師孟以光祿卿的身份出任福州太守,寺里為了紀念他,特別建筑了一座“光祿吟臺”。目前這座“光祿吟臺”還在省高院的原址里。其實程師孟出任太守是在光祿坊成名之后,不過光祿坊確是因為他的詩歌而出名的。

8

8、吉庇路

吉庇路則是“三坊七巷”最南邊的一條巷。吉庇巷的歷史典故也是頗有趣味:說的是朱熹的學生鄭性之以典元的身份出任江西安撫使,政績卓著,鄰居們便稱呼此巷為“及第巷”。“及第”諧音“吉庇”,由此得到了這條巷的名稱。至于另外一個版本的傳說是講鄭性之是為人霸道要報復當年欺負他的惡少狂徒,這些人“聞風集避”,其實是以訛傳訛不足為據的。

8

9、祖廟

祖廟位居繁華的群眾路和茶亭街的交叉口,祖廟是為了紀念閩越王無諸而修建的廟,現已荒廢。

90、濂浦

濂浦村就是目前鼎鼎有名的“林浦村”,是一個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的、保存有眾多歷史人文古跡的小村莊。濂浦取自臨近的濂江水名;而林浦則是與村中的望族為林姓家族有關

9

1、宮巷

宮巷是“三坊七巷”中的一巷。因為早前巷內有道教的宮觀“紫極宮”,由此得名。宮巷中有著許多著名的名人故居,包括有沈葆楨、林聰彝、劉冠雄等等,值得大家去參觀一下

9

2、蓋山鎮

蓋山鎮的名字來源于附近的高蓋山,高蓋山上有許多名勝古跡,蓋山鎮內也有眾多的文保單位,是一個地杰人靈的地方

9

3、佬藥洲街

佬藥洲街在臺江農貿市場附近,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佬藥洲街俗稱“老鴰洲”,因為這里曾經是一片沙地,是烏鴉的棲息地。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原稱是“老鷹洲”,福州話中老鷹稱為“佬藥”,由此得名。不管是烏鴉還是老鷹,都說明了這里曾經的地理情況——是一片沙洲

94、鶴林村

鶴林村在東站附近,原名“上垱”,鶴林之名來自于宋朝初年的彭耜。彭耜號鶴林,是一位道教徒,在這里潛心修煉,之后又有朱熹在這里摩崖題刻“鳳邱鶴林”,由此定名。

9

5、金雞山公園

金雞山公園是福州市區唯一的一所山地嵌入式公園。金雞山開拓于秦代,傳說大仙李鐵拐路經福州東門城外時,看見有一座山冒出一股氣,鐵拐子覺得奇怪,便墜下云頭,登山跟蹤尋找,只見山峰下面突出一塊又長又大的巖石,形似“狀元帽”,俗稱“金雞洞”。他還發現了山上有金雞(也就是雉雞)成群在這塊巖石附近飛翔,便把這個地方稱之為“金雞山”。

9

6、吉祥山

吉祥山在洋頭口附近,吉祥山上盛產圓形的石頭,形狀就像橘子,我們都知道橘子在福州民俗上有著吉祥的意思,山名由此而來。

9

7、華林路

華林路的起源自然是來自華林寺,這里我就簡單介紹下華林寺的情況吧。華林寺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初名“越山吉祥禪院”,明代正統九年賜名“華林寺”,目前僅存的大殿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筑物,是福州首批國家級的文保單位,可以稱得上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財產

9

8、國貨路

國貨路的定名,有一段動人的愛國故事。說的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洋貨充斥福州市場,導致民族工業紛紛破產,一批愛國之士號召大家“支持國貨抵制洋貨”。吳養賢先生在南公園內集資建立了“福建國貨促進大樓”用以陳列國貨,同時在路邊樹立了一座“請用國貨”的石碑。這條路的名字便由此得來??上У氖?,這塊石碑目前不知去往何處了

9

9、上杭(下杭)路

我們知道,早期的福州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這么多的陸地,宋朝時期,雙杭附近都還是閩江的水域。雙杭地區是福州非常重要的裝卸貨物的碼頭,所謂的“上航”,指的就是閩江上游的商客居住地,包括有建寧、泰寧、浦城等地,這些地方的會館都建在“上航街”;而莆田、漳州、泉州等下游商客的居住地則建在“下航街”。這也是為什么雙杭地帶工商業發達且會館眾多的原因了。

100、臚雷

普通話的由來范文第5篇

一是工作態度端正,生活樂觀上進。我深知知識的“折舊”讓學歷只能代表過去,一個好的管制員不僅僅是要在工作嚴肅認真,在生活中也是要和同事善于溝通、協調,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與團隊精神,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管制員。同時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的必要性,也是為自己的經歷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而,自己在工作過程中,始終做到認真對待每一個航班的安全工作,認真負責,做好本職工作。牢記安全第一這一法則,定期回顧自己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進行整理總結并改進,尋找新的體會和感悟。

二是工作仔細揣摩,學習卓有成效。管制工作是既有挑戰性,還有講語言藝術和心理調試的工作,使我收獲頗豐。從波道和機組對話不斷磨練通話,盡可能利用一切機會展示自己工作熱忱和周到的服務;在不斷自我心理調試中,我明白了如何保持一顆自信心、上進心和平常心,正確面對工作中突發特殊情況;《86號令》、《飛行規則》和《機場細則》等等細則協議的學習,讓我掌握了管制員應具備的基本知識。但是我還是要重復閱讀理解,提高了依法依規履行職責的能力,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才能不斷進步自身的能力與綜合素質。

三是對案例學以致用,提升自我特情處置能力。安全第一,這是對一名管制員最起碼的要求。在工作中結合實際案例,對自己有警醒,對基本工作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要想在工作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做出出色的業績,必須在不斷更新知識水平和結構的同時,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做人做事態度,審慎考問,縝密思考,正確分辨,忠實保障安全,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修身養性,在學以致用和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做文章。

四是樹立信心,明確努力方向。通過多年工作,看到了自己缺點,同時也認清了自己在工作和學習等方面與其他同志存在的差距。所以我正視差距,樹立信心,以能力培養為抓手,抓學習,勤工作,強素質,嚴要求,樹形象,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努力掌握學習進步的方法,提升學習進步的能力和素質,創造良好的個人條件,力求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接受組織的培養和考驗。

普通話的由來范文第6篇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上一篇:vip營銷方案范文下一篇:入隊申請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