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天然氣火災危險性范文

2023-09-15

天然氣火災危險性范文第1篇

1、

1、編制目的:

為及時有效地開展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規范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1、

2、編制依據:

根椐《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1、

3、預案的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綜合樓、生活區以及賓館可能發生的火災事故。

1、

4、工作原則:

1、

4、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1、

4、

2、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2、應急救援組織

2、

1、應急救援的組成:

指揮:----:賓館經理

成員:-----:鄧蒙

-------:李東旭

-------:鄧嘉喜

3、組織體系及相關機構職責

3、

1、組織體系:

賓館火災應急救援組織由賓館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綜合協調指揮成員共同組成。

3、

2、指揮部職責:

提出修賓館火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召開例會、組織指揮演練,對發生火災事故時,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決策,調動各應急救援力量和物資,及時掌握事故現場的態勢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聯系援助力量。

應急預案啟動后,指揮部各成員及相關負責人應迅速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指揮。同時按各職責分工作出迅速反應。

3、

3、指揮部成員職責:

3、

3、

1、鄧嘉喜負責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搶險、搶救的聯絡、協調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修訂和更新預案;對預案進行備案;組織事故的調查工作。

3、

3、

2、鄧蒙負責迅速控制危害源,營救受害人員,監控有關責任人,保障救援交通暢通、人員疏散,實施交通管制,組織安全警戒,維護現場及周圍的治安秩序。

3、

3、

3、李東旭負責醫療救護,組織救援物資、通迅聯絡、環境保護及善后工作。

3、

3、

4、劉秀成負責救援物資及救援人員的運輸保障。

3、

3、5.其他成員及各自職責履行責任。

4、救援組織及其主要職責

為確保及時、有效、順利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救援人員分救援排險,現場警戒、醫療搶救、綜合協調。其職責如下:

4、

1、救援排險:

根據火災事故發生的不同類型,特征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

當發生火災事故時,第一發現者應迅速向保衛值班人員或相關領導報告并及時撥打“119”報警電話說明火情和燃燒物及準確地點,并等候消防車,指引行車路線到火災現場。

4、

1、

1、當發生電器火災時,配電室值班人員應立即截斷電源,義消隊員根據燃燒物的特性,分別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滅火器滅火,當火勢較大時,迅速調集其它部位大型手推式滅火器,從不同角度對著火點,夾擊,將火災撲滅。

4、

1、2.發生火災時,配電室值班人員迅速截斷電源,由----負責,----協助,組織義消防隊員和人員進行撲救,使用干粉滅火器或高壓水槍射擊,高壓水槍可同時使用室內消防栓和室外消防樁內外夾擊,使用室外高壓水槍射擊前應先將窗戶玻璃擊碎,從窗戶將水射入,對準著火點射擊。未著火的辦公室切忌開啟窗戶和門避免火源竄致其它辦公室,水槍在射擊著火點時同時對著火點的上下樓層及左右實施降溫,降低燃點避免火勢蔓延,直到撲滅火源。

4、

1、3.發生火災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按程序及時啟動消防應急系統,由----負責,及各車間負責人配合組織義消隊和內保分隊實施滅火,根據燃燒物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滅火措施。采用阻隔、移位法,明火則采用消防槍噴射,燃燒局部用滅火器,大面積則采用消防水槍噴射。在能夠控制的情況下采用滅火器,在滅火器不能控制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自動化程度高的消防系統科學有效地滅火。

4、

2、現場警戒:。

4、

2、

1、負責劃定現場的警戒區并由內保分隊組織警戒、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

4、

2、

2、負責疏散事故區域內的無關人員。

4、

2、

3、營救火災被困人員。

4、

2、

4、負責救援車輛的暢通。

4、

3、醫療救護組

4、

4、綜合協調:

4、

4、

1、負責向各個組傳達指揮部負責人指令。

4、

4、

2、負責聯系和督促各組工作。

4、

4、

3、報告各組救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4、

4、

4、負責向政府相關部門請救援助。

5、預警預防機制

5、

1、事故災難監控與信息報告。

各人員應當加強對重點防火部位的監控,對可能引發火災事故的信息應及時向救援組織報告。

火災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有關負責人報告,賓館有關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5、

2、預警行動:

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可能導致火災事故的信息后,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相關部門及人員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

6、應急響應

發出啟動預案指令后,各人員應迅速投入應急救援工作,并履行其相應職責。

7、應急結束

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由現場指揮宣布應急結束。

8、保險

應急救援結束后,財務部及時開展應急救援人員和受災人員以及財產損失的保險理賠工作。

9、演習

賓館根據預案的編制每年一次定期組織演習。演習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預案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存在問題,及時修訂預案。

10、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1、相關部門及人員通迅錄

市政府值班室電話2332193

市安辦電話23430892342969(兼傳真)

天然氣火災危險性范文第2篇

一、爆炸性物質和爆炸危險場所的等級劃分 ............................................................................. 2

二、火災、爆炸危險環境的電氣裝置 ......................................................................................... 3

三、電氣火災、爆炸的預防 ....................................................................................................... 16

四、電氣滅火 ............................................................................................................................... 17 第二節防雷........................................................................................................................................... 18

一、防雷概要 ............................................................................................................................... 18

二、防雷裝置 ............................................................................................................................... 20

三、防雷技術 ............................................................................................................................... 21 第三節靜電的危害及消除 ................................................................................................................... 23

一、概述 ....................................................................................................................................... 23

二、靜電的產生 ........................................................................................................................... 23

三、靜電放電及危害 ................................................................................................................... 26

四、防靜電措施 ........................................................................................................................... 29 第四節 相關事故安例 ......................................................................................................................... 32

一、“8·12”山東黃島油庫特大火災事故 .................................................................................. 32

第一節 電氣防火防爆安全技術

一、爆炸性物質和爆炸危險場所的等級劃分

(一) 爆炸性物質的分類、分級、分組 1. 爆炸危險物質分類 Ⅰ類:礦井甲烷

Ⅱ類:爆炸性氣體、蒸汽、薄霧,如乙醚、民用煤氣、乙炔

Ⅲ類:爆炸性粉塵、纖維,如鎂粉、鋁粉、小麥粉、亞麻纖維、火藥等。 2. 爆炸性氣體(含蒸汽和薄霧,下同)的分級與分組

根據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傳爆能力和被點燃的難易程度分為Ⅰ,ⅡA,ⅡB,ⅡC四個等極。按其引燃溫度分為T

1、T

2、T

3、T

4、T

5、T6六組。示例見表11-1。

表11-1 爆炸性氣體的分類、分級、分組舉例表

3. 爆炸性粉塵(含纖維和火炸藥,下同)的分級與分組

爆炸性粉塵按其物理性質分為ⅢA級(包括非導電性可燃纖維和非導電性爆炸性粉塵),ⅢB級(包括導電性爆炸性粉塵和火、炸藥粉塵)兩級,按其引燃溫度分組,共分T1-

1、T1-

2、T1-3 三組。

(二)危險環境的分類與分級 1.爆炸性危險環境的分類與分級

爆炸性危險環境按爆炸性物質的物態,分為氣體爆炸危險環境和粉塵爆炸危險環境兩類。

爆炸危險環境的分級原則是按爆炸性物質出現的頻度、持續時間和危險程度而劃分為不同危險等級的區域。

(1)氣體、蒸氣爆炸危險環境的區域等級

0區(0級危險區域)指正常情況下連續出現或長時間出現或短時間頻繁出現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除有危險物質的封閉空間(如密閉的容器、儲油罐等內部氣體空間)外,很少存在0區。

1區(1級危險區域)指正??赡艹霈F(預計周期性出現或偶然出現)爆炸性氣體、蒸氣或薄霧的區域。

2區(2級危險區域)指在正常隋況下,爆炸性氣體混合物不能出現。僅在不正常情況下即有可能發生設備故障或誤操作情況下,偶爾短時出現的區域。

注:正常情況是指設備的正常起動、停止、正常運行和維修。

不正常情況是指有可能發生設備故障或誤操作。

(2)塑塵壤炬危險場所的區域等級

10區(10級區域)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粉塵或可燃纖維與空氣的混合物,可能連續地、短時間頻繁地出現或長時間存在的場所。

11區(1l級區域)在正常情況下,爆炸性粉塵或可燃纖維與空氣的混合物不能出現,僅在不正常隋況下偶爾短時間出現的場所。

2.火災危險環境區域等級的劃分

火災危險環境可分為三個區域等級

21區(21級區域)指具有閃點高于環境溫度的可燃液體,在數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災危險的環境。

22區(22級區域)指具有懸浮狀、堆積狀的可燃粉塵或可燃纖維,雖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數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災危險的環境。

23(23級區域)指具有固定狀可燃物質,在數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災危險的環境。

二、火災、爆炸危險環境的電氣裝置

(一)電氣設備的防爆類型及標志

1.防爆類型及標志

(1)隔爆型電器設備(d)

具有隔爆外殼的電氣設備,是指把能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閉在一個外殼內,該外殼能承受內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壓力并阻止向周圍的爆炸性混合物傳爆的電器設備。

(2)增安型電氣設備(e)

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險溫度,并在結構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規定過載條件下出現點燃現象的電氣設備。

(3)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i)

在正常運行或在標準試驗條件下所產生的火花或熱效應均不能點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電氣設備。

(4)正壓型電氣設備(p)

具有保護外殼,且殼內充有保護氣體,其壓力保持高于周圍爆炸性混合物氣體的壓力,以避免外部爆炸性混合物侵入外殼內部的電氣設備。

(5)充油型電氣設備(0)

全部或某些帶電部件浸在油中使之不能點燃油面阻上或外殼周圍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電器設備。

(6)充砂型電器設備(q)

外殼內充填細顆粒材料,以避免在規定使用條件下。外殼內產生的電弧、火焰傳播、殼壁或顆粒材料表面的過熱溫度均不能夠點燃周圍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電器設備。

(7)無火花型電器設備(n)

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產生電弧或火花,也不產生能夠點燃周圍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溫表面或灼熱點,且一般不會發生有點燃作用的故障的電氣設備。

(8)防爆特殊型(s)

電器設備或部件采用GB3836—83未包括的防爆型式時,由主管部門制訂暫行規定。經指定的鑒定單位檢驗后,按特殊電氣設各“s”型處置。

(9)粉塵防爆型(D1.塵密型、DP防塵型)

為防止爆炸粉塵進入設備內部,外殼的接合面緊固嚴密.并須加密封墊圈,轉動軸與軸孔間要加防塵密封。

粉塵沉積有增溫引燃作用,要求設備的外殼表面光滑、無裂縫、無凹坑或溝槽,并具有足夠的強度。

(10)氣密型電氣設備(k)

用溶化、擠壓或膠粘的方法進行密封的外殼叫氣密外殼,這種外殼能防止殼外部氣體進 入殼內。氣密型電氣設備是具有氣密外殼的電氣設備。

2.標志要求

電氣設備外殼的明顯處,必須設置清晰的永久性凸紋標志“B”字樣;小型電氣設備及儀器儀表可采用標志牌,或焊在外殼上,也可采用凹紋標志。

電氣設備外殼的明顯處,必須設置銘牌,并固定牢固。銘牌必須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銘牌的右上方有明顯的“B”防爆標志。并順次標明防爆型式、類別、溫度組別等標志;

防爆合格證編號;

其他需要標出的特殊條件;

有關防爆型式專用標準規定的附加標志;

產品出廠日期或產品編號。

3.標志舉例

為了更進一步明確標志的表示方法,舉例如下:

如電氣設備為I類隔爆型:標志為dI。

如電氣設備為II類隔爆型,B級T3組:標志為dIIBT3。

如電氣設備為Ⅱ類本質安全型ia等級T5組;標志為iaIIAT5。

如電氣設備采用一種以上的復合型式,則必須先標出主體防爆型式,后標出其他防爆型式。

例:Ⅱ類主體增安型并具有正壓型部件T4組:epIIT4。

對只允許使用于一種可燃性氣體或蒸氣環境中的電氣設備,其標志可用該氣體或蒸氣的化學分子式或名稱表示。這時可不必注明級別與溫度組別。

例:II類用于氨氣環境的隔爆型:

dII (NH3)或dII氨。

對于II類電氣設備的標志,可以標溫度組別,也可以標最高表面溫度,或二者都標出。

例如l最高表面溫度為125℃的工廠用增安型;eIIT4;eII(125℃)或eII(125℃)T4。

對于復合型電氣設備。須分別在不同防爆類型的外殼上。標出相應的防爆標志。

對Ⅱ類本質安全型ib等級關聯電氣設備C級T5組:

(ib)IICT5 。

對I類特殊型:SI。

對使用于礦井中除沼氣外,正常情況下還有II類B級T3組可燃氣體的隔爆型電氣設備:dI/IIBT3。

為了保證安全指明在規定條件下使用的電氣設備。例如指明具有抵抗沖擊性能的電氣設備,在其合格證號之后加符號“×”:××××——×。

對各種標志的要求都必須清晰、易見,并經久不退。

銘牌、警告牌都必須用青銅、黃銅或不銹鋼制成,其厚度應不小于1mm;但儀器、儀表的銘牌、警告牌厚度可不小于0.5 mm。

(二)爆炸性氣體環境的電氣裝置

l. 爆炸性氣體環境的電力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爆炸性氣體環境的電力設計宜將正常運行時發生火花的電氣設備,布置在爆炸危險性較小或沒有爆炸危險的環境內。

(2)在滿足工藝生產及安全的前提下,應減少防爆電氣設備的數量。

(3)爆炸性氣體環境內設置的防爆電氣設備,必須是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產品。

(4)不宜采用攜帶式電氣設備。

2.爆炸性氣體環境電氣設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根據爆炸危險區域的分區、電氣設備的種類和防爆結構的要求,應選擇相應的電氣設備。

(2)選用的防爆電氣設備的級別和組別,不應低于該爆炸性氣體環境內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級別和組別。當存在有兩種以上易燃性物質形成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時,應按危險程度較高的級別利組別選用防爆電氣設備。

(3)爆炸危險區域內的電氣設備,應符合周圍環境內化學的、機械的、熱的、霉菌以及風沙等不同環境條件對電氣設備的要求。

電氣設備結構應滿足電氣設備在規定的運行條件下不降低防爆性能的要求。

3.各種電氣設備防爆結構的選型應符合下列規定:

(1)旋轉電機防爆結構的選型應符合表l1一3的規定;

注:①表中符號:0為適用;△為慎用;x為不適用(下同)。

②繞線型感應電動機及同步電動機采用增安型時,其主體是增安型防爆結構,發生電火花的部分是隔爆或正壓型防爆結構。

③無火花型電動機在通風不良及戶內具有比空氣重的易燃物質區域內慎用。 (2)低壓變壓器防爆結構的選型應符合表11—4的規定;

(3)低壓開關和控制器類防爆結構的選型應符合表11—5的規定;

(4)燈具類防爆結構的選型應符合表11—6的規定;

(5)信號報警裝置等電氣設備防爆結構的選型應符合表11—7的規定。

4.當選用正壓型電氣設備及通風系統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通風系統必須用非燃性材料制成,其結構應堅固,連接應嚴密,并不得有產生氣體滯留的死角:

(2)電氣設備應與通風系統聯鎖。運行前必須先通風,并應在通風量大于電氣設備及其通風系統容積的5倍時,才能接通電氣設備的主電源;

(3)在運行中,進入電氣設備及其通風系統內的氣體,不應含有易燃物質或其他有害物質;

(4)在電氣設備及其通風系統運行中,其風壓不應低于50 Pa。當風壓低于50 Pa時,應自動斷開電氣設備的主電源或發出信號:

(5)通風過程排出的氣體,不宜排入爆炸危險環境{當采取有效地防止火花和熾熱顆粒從電氣設備及其通風系統吸出的措施時,可排入2區空間;

(6)對于閉路通風正壓型電氣設各及其通風系統。應供給清潔氣體;

(7)電氣設備外殼及通風系統的小門或蓋子應采取聯鎖裝置或加警告標志等安全措施;

(8)電氣設備必須有一個或幾個與通風系統相連的進、排氣口。排氣口在換氣后須妥善密封。

5.充油型電器設備,應在沒有振動、不會傾斜和固定安裝的條件下采用。

6.在采用非防爆型電器設備作隔墻機械傳動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裝電氣設備的房間,應用非燃燒體的實體墻與爆炸危險區域隔開。

(2)傳動軸傳動通過隔墻處應用填料函密封或有同等效果的密封措施。

(3)安裝電氣設備房間的出口,應通向非爆炸危險區域和無火災危險的環境;當安裝電氣設備的房間必須與爆炸性氣體環境相通時,應對爆炸性氣體環境保持相對的正壓。

7.變、配電所和控制室應符合下列要求:

(1)變電所、配電所(包括配電室,下同)和控制室應布置在爆炸危險區域范圍以外,當為正壓室時,可布置在1區、2區內。

(2)對于易燃物質比空氣重的爆炸性氣體環境.位于l區、2區附近的變電所、配電所和控制室的室內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0.6 m。

8.爆炸性氣體環境電氣線路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電氣線路應在爆炸危險性較小的環境或遠離釋放源的地方敷設。

①當易燃物質比空氣重時,電氣線路應在較高處敷設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設時宜采用電纜橋架:電纜溝敷設時溝內應充砂,并宜設置排水措施。

②當易燃物質比空氣輕時,電氣線路宜在較低處敷設或電纜溝敷設。

③電氣線路宜在有爆炸危險的建、構筑物的墻外敷設。

(2)敷設電氣線路的溝道、電纜或鋼管,所穿過的不同區域之間墻或樓板處的孔洞,應采用非燃性材料嚴密堵塞。

(3)當電氣線路沿輸送易燃氣體或液體的管道棧橋敷設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沿危險程度較低的管道一側。

②當易燃物質比空氣重時,在管道上方:比空氣輕時,在管道的下方。

(4)敷設電氣線路時宜避開可能受到機械損傷、振動、腐蝕以及可能受熱的地方,不能避開時,應采取預防措施。

(5)在爆炸性氣體環境內,低壓電力、照明線路用的絕緣導線和電纜的額定電壓,必須不低于工作電壓,且不應低于500 V。工作中性線的絕緣的額定電壓應與相線電壓相等,應在同一護套或管子內敷設。

(6)在l區內單相網絡中的相線及中性線均應裝設短路保護,并使用取極開關同時切斷相線及中性線。

(7)在l區內應采用銅芯電纜;在2區內宜采用銅芯電纜,當采用鋁芯電纜時,與電氣設備的連接應有可靠的銅一鋁過渡接頭等措施。

(8)選用電纜時應考慮環境腐蝕、鼠類和白蟻危害以及周圍環境溫度及用電設備進線盒方式等因素。在架空敷設時宜采用阻燃電纜。

(9)對3~l0 KV電纜線路,宜裝設零序電流保護;在1區內保護裝置宜動作于跳閘;在2區內宜作用于信號。

9.本質安全系統的電路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本質安全系統電路的導體與其他非本質安全系統電路的導體接觸時,應采取適當預防措施。不應使接觸點處產生電弧或電流增大、產生靜電或電磁感應。

(2)連接導線當采用銅導線時,引燃溫度為Tl~T4組時,其導線截面與最大允許電流應符臺表11—8的規定。

(3)導線絕緣的耐壓強度應為2倍額定電壓,最低為500 V。

10.除本質安全系統的電路外,在爆炸性氣體環境1區、2區內電纜配線的技術要求。

11.除本質安全系統的電路外,在爆炸性氣體環境1區、2區內電壓為1000 V以下的鋼管配線的技術要求。

鋼管應采用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焊接鋼管。

為了防腐蝕,鋼管連接的螺紋部分應涂以鉛油或磷化膏。

在可能凝結冷凝水的地方,管線上應裝設排除冷凝水的密封接頭。

與電氣設各的連接處宜采用撓性連接管。

12.在爆炸性氣體環境1區、2區內鋼管配線的電氣線路必須做好隔離密封,且應符合下列要求。

(1)爆炸性氣體環境1區、2區內,下列各處必須作隔離密封:

①當電氣設備本身的接頭部件中無隔離密封時,導體引向電氣設備接頭部件前的管段處:

②直徑50mm以上鋼管距引入的接線箱450 m以內處,以及直徑50 mm以上鋼管每距15 m 處:

③相鄰的爆炸性氣體環境1區、2區之間:爆炸性氣體環境l區、2區與相鄰的其他危險環境或正常環境之間。

進行密封時,密封內部應用纖維作填充層的底層或隔層,以防止密封混合物流出,填充層的有效厚度必須大于鋼管的內徑。

(2)供隔離密封用的連接部件,不應作為導線的連接或分線用。

13.在爆炸性氣體環境1區、2區內,絕緣導線和電纜截面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導體允許載流量,不應小于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的1.25倍,和自動開關長延時過電流脫扣器整定電流的1.25倍。

(2)引向電壓為l 000 v以下鼠籠型感應電動機支線的長期允許載流量,不應小于電動機額定電流的1.25倍。

14.10 kV及以下架空線路嚴禁跨越爆炸性氣體環境,架空線路與爆炸性氣體環境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桿塔高度的1.5倍。在特殊情況下,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適當減少距離。

15.爆炸性氣體環境接地應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有關電力設備接地技術規程規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部分,在爆炸性氣體環境內仍應進行接地:

①在不良導電地面處,交流額定電壓為380 V及以下和直流額定電壓為440 V及以下的電氣設備正常不帶電的金屬外殼;

②在干燥環境,交流額定電壓為127 V及以下。直流電壓為110 V及以下的電氣設備正常不帶電的金屬外殼;

③安裝在已接地的金屬結構上的電氣設備。

(2)在爆炸危險環境內,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可靠接地。爆炸性氣體環境l區內的所有電氣設備以及爆炸性氣體環境2區內除照明燈具以外的其他電氣設備.應采用專門的接地線。該接地線若與相線敷設在同一保護管內時,應具有與相線相等的絕緣。此時爆炸性氣體環境的金屬管線,電纜的金屬包皮等,只能作為輔助接地線。

爆炸性氣體環境2區內的照明燈具,可利用可靠電氣連接的金屬管線系統作為接地線,但不得利用輸送易燃物質的管道。

(3)接地干線應在爆炸危險區域不同方向不少于兩處與接地體連接。

(4)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與防止直接雷擊的獨立避雷針的接地裝置應分開設置與裝設在建筑物上防止直接雷擊的避雷針的接地裝置可合并設置;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功.可合并設置。接地電阻值應取其中最低值。

(三)爆炸性粉塵環境的電氣裝置

1.爆炸性粉塵環境的電力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爆炸性粉塵環境的電力設計,宜將電氣設備和線路,特別是正常運行時能發生火花的電氣設備,布置在爆炸性粉塵環境以外。當需設在爆炸性粉塵環境內時,應布置在爆炸危險性較小的地點。在爆炸性粉塵環境內,不宜采用攜帶式電氣設備。

(2)爆炸性粉塵環境內的電器設備和線路,應符合周圍環境內化學的、機械的、熱的、霉菌以及風沙等不同環境條件對電氣設備的要求。

(3)在爆炸性粉塵環境內,電器設備最高允許表面溫度應符合表11一11的規定。 表11-11 電氣設備最高允許裹面溫度

┏━━━━━━━━━┳━━━━━━━━━━┳━━━━━━━━━━┓ ┃

引燃溫度組別

無過負荷的設備

有過負荷的設備

┃ ┣━━━━━━━━━╋━━━━━━━━━━╋━━━━━━━━━━┫ ┃

T11

215℃

195℃

┃ ┣━━━━━━━━━╋━━━━━━━━━━╋━━━━━━━━━━┫ ┃

T12

160℃

145℃

┃ ┣━━━━━━━━━╋━━━━━━━━━━╋━━━━━━━━━━┫ ┃

T13

120℃

110℃

┃ ┗━━━━━━━━━┻━━━━━━━━━━┻━━━━━━━━━━┛

(4)在爆炸性粉塵環境采用非防爆型電氣設備進行隔墻機械傳動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安裝電氣設備的房間,應采用非燃燒體的實體墻與爆炸性粉塵環境隔開。 ②應采用通過隔墻由填實函密封或同等效果密封措施的傳動軸傳動。

③安裝電氣設備房間的出口,應通向非爆炸和無火災危險的環境;當安裝電氣設備的房間必須與爆炸性粉塵環境相通時,應對爆炸性粉塵環境保持相對的正壓。

(5)爆炸性粉塵環境內,有可能過負荷的電氣設備,應裝設可靠的過負荷保護。

(6)爆炸性粉塵環境內的事故排風用電動機,應在生產發生事故情況下便于操作的地方設置事故起動按鈕等控制設備。

(7)在爆炸性粉塵環境內,應少裝插座和局部照明燈具。如必須采用時,插座宜布置在爆炸性粉塵不易積聚的地方,局部照明燈宜布置在事故時氣流不易沖擊的位置。

2.防爆電氣設備選型

除可燃性非導電粉塵和可燃纖維的11區環境采用防塵結構(標志為DP)的粉塵防爆電氣設備外,爆炸性粉塵環境10區及其他爆炸性粉塵環境11區均采用塵密結構(標志為DT)的粉塵防爆電氣設備,并按照粉塵的不同引燃溫度選擇不同引燃溫度組別的電氣設備。

3.爆炸性粉塵環境電氣線路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電氣線路應在爆炸危險肚較小的環境處敷設。

(2)敷設電氣線路的溝道、電纜或鋼管,在穿過不同區 采用非燃性材料嚴密堵塞。

(3)敷設電氣線路時宜避開可能受到機械損傷、振動、腐蝕以及可能受熱的地方,如不能避開時,應采取預防措施。

(4)爆炸性粉塵環境10區內高壓配線應采用銅芯電纜;爆炸性粉塵環境區內高壓配線除用電設備和線路有劇烈振動者外,可采用鋁芯電纜。

爆炸性粉塵環境l0區內全部的和爆炸性粉塵環境11區內有劇烈振動的,電壓為l 000 v以下用電設備的線路,均應采用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

(5)爆炸性粉塵環境l0區內絕緣導線和電纜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絕緣導線和電纜的導體允許載流量不應小于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的1.25倍,和自動開關長延時過電流脫扣器整定電流的1.25倍;

②引向電壓為1 000 v以下鼠籠型感應電動機的支線的長期允許載流量,不應小于電動機額定電流的1.25倍;

③電壓為l 000 V以下的導線和電纜,應按短路電流進行熱穩定校驗。

(6)在爆炸性粉塵環境內,低壓電力、照明線路用的絕緣導線和電纜的額定電壓,必須不低于網絡的額定電壓,且不應低于500 V。工作中性線絕緣的額定電壓應與相線的額定電壓相等,并應在同一護套或管子內敷設。

(7)在爆炸性粉塵環境10區內,單相網絡中的相線及中性線均應裝設短路保護,并使用雙極開關同時切斷相線和中性線。

(8)爆炸性粉塵環境10區、11區內電纜線路不應有中間接頭。

(9)選用電纜時應考慮環境腐蝕、鼠類和白蟻危害以及周圍環境溫度及用電設備進線盒方式等因素。在架空橋架敷設時宜采用阻燃電纜。

(10)對3~10 kv電纜線路應裝設零序電流保護;保護裝置在爆炸性粉塵環境10區內宜動于跳閘,在爆炸性粉塵環境11區內宣作用于信號。

4.電壓為1 000 v以下的電纜配線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1—12規定。 表11—12 爆炸性粉塵環境電纜配線技術要求

┏━━━━━━━━━━━━┳━━━━━━━━━━━━┳━━━━━━━┓ ┃

電纜的最小截面

移動電纜

┃ ┃

爆炸危險區域

┃ ┣━━━━━━━━━━━━╋━━━━━━━━━━━━╋━━━━━━━┫ ┃

10區

銅芯2.5mm2及以上 ┃

重型

┃ ┣━━━━━━━━━━━━╋━━━━━━━━━━━━╋━━━━━━━┫ ┃

銅芯1.5mm2及以上

┃ ┃

11區

中型

┃ ┃

鋁芯2.5 mm2及以上 ┃

┃ ┗━━━━━━━━━━━━┻━━━━━━━━━━━━┻━━━━━━━┛

注:鋁芯絕緣

5.在爆炸性粉塵環境內,嚴禁采用絕緣導線或塑料管明設。當采用鋼管配線時,電壓為1 000 V以下的鋼管配線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1—13規定。

鋼管應采用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焊接鋼管。為了防腐蝕,鋼管連接的螺紋部分應涂以鋁 油或磷化膏。在可能凝結冷凝水的地方,管線上應裝設排除冷凝水的密封接頭。

6.在l0區敷設絕緣導線時,必須在導線引向電氣設備接頭部件,以及與相鄰的其他區 域之間作隔離密封。供隔離密封用的連接部件,不應作為導線的連接或分線用。

7.爆炸性粉塵環境接地應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有關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不需要接地的下列部分,在爆炸性粉塵環境 內,仍應進行接地:

①在不良導電地面處,交流額定電壓為380 v及以下和直流額定電壓440 v及以下的電 氣設備正常不帶電的金屬外殼:

②在干燥環境,交流額定電壓為127 V及以下,直流額定電壓為I10 v及以下的電氣設 各正常不帶電的金屬外殼;

③安裝在己接地的金屬結構上的電氣設備。

(2)爆炸性粉塵環境內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可靠接地。爆炸性粉塵環境10區內的所 有電氣設備,應采用專門的接地線,該接地線若與相線敷設在同一保護管內時,應具有與相 線相等的絕緣。電纜的金屬外皮及金屬管線等只作為輔助接地線。爆炸性粉塵環境11區內的 所有電氣設備,可利用有可靠電氣連接的金屬管線或金屬構件作為接地線,但不得利用輸送 爆炸危險物質的管道。

(3)為了提高接地的可靠性,接地干線宜在爆炸危險區域不同方向且不小于兩處與接 地體連接。

(4)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與防止直接雷擊的獨立避雷針的接地裝置應分開設置,與裝 設在建筑物上防止直接雷擊的避雷針的接地裝置可合并設置;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亦可 合并設置。接地電阻值應取起重最低值。

(四)火災危險環境的電氣裝置

1.火災危險環境的電氣設備和線路.應符合周圍環境內化學的、機械的、熱的、霉菌 及風沙等環境條件對電氣設備的要求。

2.在火災危險環境內,正常運行時有火花的和外殼表面溫度較高的電氣設備,應遠離 可燃物質。

3.在火災危險環境內,不宜使用電熱器。當生產要求必須使用電熱器時,應將其安裝 在非燃材料的底板上。

4.在火災危險環境內,應根據區域等級和使用條件,按表11—14~t擇相應類型的電氣設 備。

注:①在火災危險環境21區內固定安裝的正常運行時有滑環等火花部件的電機,不宜采用IP44結構。

②在火災危險環境23區內固定安裝的正常運行時有滑環等火花部件的電機,不應采用IP21型結構,而應采用IP44型。

③在火災危險環境2l區內固定安裝的正常運行時有火花部件的電器和儀表,不宜采用IP44型。

④移動式和攜帶式照明燈具的玻璃罩,應有金屬網保護。

⑤表中防護等級的標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外殼防護等級的分類》的規定。

5. 電壓為l0 kV及以下的變電所、配電所,不宣設在有火災危險區域的正上面或正下面。 若與火災危險區域的建筑物毗鄰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電壓為1~10 kV配電所可通過走廊或套間與火災危險環境的建筑物相通,通向走廊或套間的門應為難燃燒體的。

(2)變電所與火災危險環境建筑物共同的隔墻應是密實的非燃燒體。管道和溝道穿過墻和樓板處,應采用非燃燒性材料嚴密堵塞。

(3)變壓器的門窗應通向非火災危險環境。

6.在易沉積可燃粉塵或可燃纖維的露天環境,設置變壓器或配電裝置時應采用密閉型 的。

7.露天安裝的變壓器或配電裝置的外廓距火災危險環境建筑物的外墻在10 m以內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火災危險環境靠變壓器或配電裝置一側的墻應為非燃燒體的:

(2)在變壓器或配電裝置高度加3 m的水平線以上,其寬度為變壓器或配電裝置外廓兩側各加3 m的墻上,可安裝非燃燒體的裝有鐵絲玻璃的固定窗。

8.火災危險環境電氣線路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火災危險環境內,可采用非鎧裝電纜或鋼管配線明敷設。在火災危險環境21區或23區內,可采用硬塑料管配線。在火災危險環境23區內,當遠離可燃物質時,可采用絕緣導線在針式或鼓形瓷絕緣子上敷設。

沿未抹灰的木質吊項和木質墻壁敷設的以及木質悶頂內的電氣線路應穿鋼管明設。

(2)在火災危險環境內,電力、照明線路的絕緣導線和電纜的額定電壓,不應低于線 路的額定電壓,且不低于500 v。

(3)在火災危險環境內,當采用鋁芯絕緣導線和電纜時,應有可靠的連接和封端。

(4)在火災危險環境21區或22區內,電動起重機不應采用滑觸線供電;在火災危險環 境23區內,電動起重機可采用滑觸線供電,但在滑觸線下方不應堆置可燃物質。

(5)移動式和攜帶式電氣設備的線路,應采用移動電纜或橡套軟線。

(6)在火災危險環境內,當需采用裸鋁、裸銅母線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不需拆卸檢修的母線連接處,應采用熔焊或釬焊。

②母線與電氣設備的螺栓連接應可靠,并應防止自動松脫。

③在火災危險2l區和23區內,母線宜裝設保護罩,當應用金屬網保護罩時,應采用IP2X 結構;在火災危險環境22區內母線應有IP5x結構的外罩。

④當露天安裝時,應有防雨、雪措施。

(7)10 kV及以下架空線路嚴禁跨越火災危險區域。

9.火災危險環境接地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火災危險環境內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可靠接地; (2)接地干線應不少于兩處與接地體連接。

三、電氣火災、爆炸的預防

由電氣火災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知道,電流的熱量和電流的火花或電弧是引起火災 和爆炸的直接原因。因此,保持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避免過大的工作火花、事故火花和危 險溫度,對于防火防爆有重要的意義。保持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包括電氣設備的電壓、電流、 溫升等參數不超過允許值,電氣設備有足夠的絕緣能力,電氣連接良好等。

在普通的用電環境中,只要電氣設備的設計、安裝符合規程、標準的要求,在日常運行 中按要求維修、保養,使設備處于完好的工作狀態,就能夠避免電氣的火災、爆炸事故。

1.防爆安全技術

①消除或減少爆炸性混合物

消除或減少爆炸性混合物包括采取封閉式作業,防lE爆炸性混合物泄漏;清理現場積塵、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積累;設計正壓寶,防止爆炸性混合物侵入有引燃源的區域;采取開式作業或通風措施,稀釋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險空間充填惰性氣體或不活潑氣體,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②隔離

危險性大的設備應分室安裝,并在隔墻上采取封堵措施。電動機隔墻傳動、照明燈隔玻 璃窗照明等都屬于隔離措施。

③除引燃源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按爆炸的級別、組別選用電氣設備和設計電氣線路。 保持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安全運行。

④接地措施

在爆炸危險環境中的接地應注意:

應將所有不帶電金屬物體做等電位聯結:

如低壓由接地系統配電,應采用TN—S系統,不得采用1N—C系統;

如低壓由不接地系統配電。,應采用IT系統,并裝有一相接地時或嚴重漏電時能自動切 斷電源的保護裝置或能發出聲、光雙重信號的報警裝置。

四、電氣滅火

火災發生后,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可能是帶電的,如不注意,可能引起觸電事故。根據現場條件,可以斷電的應斷電滅火;無法斷電的則帶電滅火。電力變壓器、多油斷路器等電氣設備充有大量的油,著火后可能發生噴油甚至爆炸事故,造成火焰蔓延,擴大火災范圍,這是必須加以注意的。

(一)斷電

電氣設備或電氣線路發生火災:如果沒有及時切斷電源,撲救人員身體或所持器械可能 接觸帶電部分,造成觸電事故;使用導電的滅火劑,如水槍射出的直游泳柱、泡沫滅火機射 出的泡沫等射至帶電部分,也可能造成觸電事故;火災發生后,電氣設備可能因絕緣損壞而 碰殼短路,電氣線路也可能因電線斷落而接地短路,使正常時不帶電的金屬構架、地面等都 位帶電,導致接觸電壓或跨步電壓觸電的危險。

因此,發現起火后,首先要設法切斷電源。切斷電源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切斷部位應選擇得當,不得因切斷電源影響疏散和滅火工作:

2.在可能的條件下,先卸去線路負荷,再切斷電源;

3.因火燒、煙熏、水澆,電氣絕緣可能大大降低,切斷電源應配用絕緣工具;

4.應在電源側的電線支持點負荷端剪斷電線,使剪落電線不帶電,防止電線斷落下來造成電擊或短路;

5.切斷電線時,應在錯開的位置切斷不同相的電線,防止切斷時發生短路。

(二)為了防止觸電,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不得用泡沫滅火器帶電滅火;帶電滅火應采用干粉、二氧化碳等滅火器。

2.人及所帶器材與帶電體之間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干粉、二氧化碳等滅火器噴嘴至10 kv帶電體的距離不得小于0.4 m;用水槍帶電滅火時,宜采用噴霧水槍,水槍噴嘴應接地,井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3.對架空線路等空中設備滅火時,人與帶電體之間的仰角不應超過450,防止導線斷落下來危及滅火人員的安全。

4.如有帶電導線斷落地面,應在落地點周圍畫警戒圈,防止可能的跨步電壓電擊。

(三)充油設備外部著火時,可用干粉等滅火器及時滅火。如火勢較大,應切斷電源, 并可用水滅火。充油設備內部著火時,除應及時切斷電源外,建有事故儲油坑的應設法將油 放進儲油坑:可用噴霧水、泡沫等滅火。應注意防止燃著的油流順電纜溝蔓延。電纜溝內的 油火可用泡沫覆蓋撲滅。

第二節防雷

一、防雷概要

當帶不同電荷的積云互相接近到一定程度,或帶電積云與大地凸出物接近到一定程度 時,發生強烈的放電,發出耀眼的閃光。由于放電時溫度高達20 000℃,空氣受熱急劇膨脹, 發出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閃電和雷鳴。

(一)雷擊可分為下面幾種情況

1.直擊雷

帶電積云與地面目標之間的強烈放電稱作直擊雷。大約5096的直擊雷有重復放電的性質。平均每次雷擊有4個沖擊,最多能出現幾十個沖擊。

2.感應雷

感應雷也稱作雷電感應,分為靜電感應雷和電磁感應雷。

靜電感應雷是帶電積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線路導線或其他導電凸出物頂部感應出大量電荷, 在帶電積云與其他客體放電后,感應電荷失去束縛,以大電流、高電壓的形式,形成沿線路 導線或導電凸出物極快傳播的雷電沖擊波。

電磁感應雷是雷電放電時,巨大的沖擊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在鄰 近的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動勢。如是開口環狀導體,開口處可能由此引起火花放電,即二 次放電;如是閉合導體環路,環路內將產生很大的沖擊電流。

3.球雷

球雷是雷電放電時形成的發紅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顏色光的火球,是一團處在特殊狀 態下的帶電氣體。

(二)雷電參數和危害

1.雷電參數

雷電流幅值可達數十至數百l(A。

雷電流陡度,即雷電流隨時間上升的速度可達50 kA/u s。由于雷電流陡度很大,雷電具 有高頻特征。

直擊雷沖擊過電壓高達數千Kv;感應雷過電壓也高達數百Kv。

由于雷電的電流和陡度都很大、放電時間很短,從而表現出極強的沖擊性。

2.雷電的危害

雷電有電性質、熱性質、機械性質等多方面的破壞作用,可能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其 主要危害表現為引起火災和爆炸、使人觸電、毀壞設備和設施、造成大規模停電。

(三)建筑物的防雷分類

建筑物按其火災和爆炸的危險性、人身傷亡的危險性、政治經濟價值分為3類。

1.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凡制造、使用或貯存炸藥、火藥、起爆藥、火工品等大量危險物質的建筑物,遇電火花 會引起爆炸,從而造成巨大破壞或人身傷亡的建筑物應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如火藥制造 車間、乙炔站、電石庫、汽油提煉車間等。0區、lO區及某些1區屬于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2.第二類防雷建筑物

制造、使用和貯存爆炸危險物質,但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 傷亡的建筑物,如油漆制造車間、氧氣站、易燃品庫等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2區、11區 及某些1區屬于第二類防雷建筑物。有爆炸危險的露天氣罐和油罐應劃為第二類防雷構筑 物。

3.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考慮到雷擊后果、周圍條件等因素,確定需要防雷的21區、22區、23區火災危險環境的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 d/a以上地區高度15 m及15 m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高聳的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 d/a及15 d/a以下地區高度20 m及20 m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高聳的建筑物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二、防雷裝置

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避雷帶、避雷器都是經常采用的防雷裝置。上述針、線、網、 帶都只作為直擊雷防護的接閃器;避雷器是一種防止雷電沖擊波的防雷裝置。

(一)接閃器

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和避雷帶都可作為接閃器,建筑物的金屬屋面可作為第—類工業建筑物以外其他各類建筑物的接閃器。

對于建筑物,接閃器的保護范圍按滾球法計算。滾球法是設想一定直徑的球體沿地面由遠及近向被保護設施滾動,當該球體觸及接閃器(避雷針等)或其引下線時,球面線即保護范圍的輪廓線。滾球的半徑按防雷級別確定。各級別的滾球半徑見表11—19其中給出了避雷同網格的要求。

表11-19滾球半徑和避雷網網格

┏━━━━━━━━━━┳━━━━━━┳━━━━━━━━━━━┓ ┃

建筑物防雷類別

滾球半徑

避雷網網格

┃ ┣━━━━━━━━━━╋━━━━━━╋━━━━━━━━━━━┫ ┃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30

~<5X5 Ld~<6x4

┃ ┣━━━━━━━━━━╋━━━━━━╋━━━━━━━━━━━┫ ┃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

45

≤lOXl0或≤12×8

┃ ┣━━━━━━━━━━╋━━━━━━╋━━━━━━━━━━━┫ ┃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60

≤zo×20或≤24×16 ┃ ┗━━━━━━━━━━┻━━━━━━┻━━━━━━━━━━━┛

(二)避雷器

避雷器裝設在被保護設施的引入端。其下端接地、上端接有雷電沖擊波傳來的導體。避雷器正常時處在不通的狀態;出現雷擊過電壓時,擊穿放電,切斷過電壓,發揮保護作用;過電壓終止后,迅速恢復不通的正常狀態。

避雷器主要用來保護電力設備和電力線路,也用作防止高電壓侵入室內的安全措施。

(三)引下線

防雷裝置的引下線一般采用圓鋼或扁鋼。圓鋼直徑不得小于;扁鋼厚度不得小于4mm.如用鋼絞線作引下線,其截面積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屬導線作引下線時,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 m。的銅導線。

采用多條引下線時,第一類和第二類防雷建筑物至少應有兩條引下線,其間距離分別不得大于12 m和18 m:第三類防雷建筑物廚蠔超過25m或高度超過40 m時也應有兩條引下線,其間距離不得大于25 m。

(四)防雷接地裝置

除獨立避雷針外,在接地電阻滿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裝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裝置若 用。

防雷接地電阻一般指沖擊接地電阻。接地電阻值視防雷種類和建筑物類別而定。獨立避 雷針的沖擊接地電阻一般不應大于10Ω:附設接閃器每一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一般也不應 大于10Ω,但對于不太重要的第三類建筑物可放寬至30Ω。防感應雷裝置的工頻接地電阻 不應大于10Ω。防雷電侵入波的接地電阻,視其類別和防雷級別。沖擊接地電阻應為5—30 Ω。其中。閥型避雷器的接地電阻應為5~10Ω。

三、防雷技術

(一)直擊雷防護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擊部位應采取防直擊雷防護措施;可能遭受雷擊,且一旦遭受雷擊后果比較嚴重的設施或堆料(如裝卸油臺、露天油罐、露天貯氣罐等)也應采取防直擊雷的措施;高壓架空電力線路、發電廠和變電站等也應采取防直擊雷的措施。

獨立避雷針是離開建筑物單獨裝設的。一般情況下,其接地裝置應當單設。嚴禁在裝有避雷針的構筑物上架設通訊線、廣播線或低壓線。利用照明燈塔作獨立避雷針支柱時,為了防止將雷電沖擊電壓引進室內,照明電源線必須采用鉛皮電纜或穿入鐵管,并將鉛皮電纜或鐵管埋人地下經10 m以上(水平距離,埋深0.5~0.8 m)才能引進室內。獨立避雷針不應設在人經常通行的地方。

附設避雷針是裝設在建筑物或構筑物屋面上的避雷針。多支附設避雷針或其他接閃器應相互應連接,并與建筑物或構筑物的金屬結構連接起來;其接地裝置可以與其他接地裝置共用,宜沿建筑物或構筑物四周敷設。

露天裝設的有爆炸危險的金屬貯罐和工藝裝置,當其壁厚不小于4 m且其上方不會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時,一般不再裝設接閃器,但必須接地;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其間距離不應大于30 m,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

(二)二次放電防護

防雷裝置承受雷擊時.其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呈現很高的沖擊電壓,可能擊穿與之鄰近的導體之間的絕緣材料,造成二次放電。為了防止二次放電,不論是在空氣中或地下,都必須保證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與鄰近導體之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三)感應雷防護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和第二類防雷建筑物應考慮雷電感應的防護。

為了防止靜電成應產生的高電壓,應將建筑物內的金屬設備、金屬管道、金屬構架、鋼屋架、鋼窗、電纜金屬外皮,以及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風管等金屬物件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屋面結構鋼筋宜綁扎或焊接成閉合回路。

為了防止電磁感應,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電纜相距不到100mm時,須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30 m;交叉相距不到10mm0時,交叉處也應用金屬線跨接。

(四)雷電沖擊波防護

為防止雷電沖內,可采用以下措施:

1.全長直接埋地電纜供電,入戶處電纜金屬外皮接地;

2.架空線轉電纜供電,架空線與電纜連接處裝設閥型避雷器,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絕緣子鐵腳、金具等一起接地;

3.架空線供電,入戶處裝設閥型避雷器或的保護間隙,并與絕緣子鐵腳、金具一起接地。

(五)人身防雷

雷暴時,應盡量減少在戶外或野外逗留;在戶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條件,可進入有寬大金屬構架或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汽車或船只。

雷暴時,應盡量離開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盡量離開海濱、湖濱、河邊、池塘旁,盡量避開鐵絲網、金屬曬衣繩以及旗桿、煙囪、寶塔、孤獨的樹木附近,還應盡量離開沒有防雷保護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設施。

雷暴時,在戶內應離開照明線、動力線、電話線、廣播線、收音機和電視機電源線、收音機和電視機天線,以及與它們相連的各種金屬設備。

雷雨天氣,應注意關閉門窗。

第三節靜電的危害及消除

一、概述

在工業生產中,產生靜電現象較為普遍,人們一方面利用靜電進行某些生產活動,如利用靜電進行除塵、噴漆、植絨、選礦和復印等.另一方面是防止靜電給生產和人身帶來危害。近期美國公布了涉及10多個行業的因靜電造成的損失,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年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多億美元。我國僅石化行業近幾年就發生了幾十起較大的靜電事故,影響了生產的正常進行,甚至誘發火災、爆炸等惡性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因此,如何進行靜電防護及控制是各行業最為關注的安全問題之一。

二、靜電的產生

(一)基礎知識

靜電簡單的說是對觀測者處于相對靜電的電荷。

靜電的產生主要是兩個物體當它們相互緊密接觸時,在接觸面產生電子轉移,而分離時造成兩物體各自正、負電荷過剩,由此形成了靜電帶電。

兩種不同的物質相互之間接觸和分離后帶的電荷的極性與各種物質的逸出功有關。所謂逸出功是使電子脫離原來的物質表面所需要作的功。兩物體相接觸,甲的逸出功比乙的大,即甲對電子的吸引力強于乙,電子就會從乙轉移到甲,于是逸出功較小一方失去電子帶正電,而逸出功大的一方就獲得電子帶負電。

除兩物體直接接觸、分離起電外,當物體被外力破壞、感應、極化、吸附等都可帶靜屯

(二)影響靜電產生的因素

1.物體的種類

接觸分離的兩物質的種類及組合不同,會影響靜電產生的大小和極性。

通過大量實測試驗,按照不同物質相互摩擦時帶電極性的順序,人們排出了靜電帶電序列表。下面列舉三個典型的靜電序列表,供參考。

(1)(+)玻璃-頭發-尼龍-人造纖維-綢-醋酸人造絲-人造毛混紡紙纖維和紙-黑橡膠-維尼綸-莎綸-聚脂纖維-電石-聚乙烯-可耐尼龍-賽璐珞-玻璃紙-氯乙烯-聚四氟乙烯(-)

(2)(+)石棉-玻璃·云母-羊毛-貓皮-鉛-鎘-鋅-鋁-鐵-銅-鎳-銀-金-黔鉑(-)

(3)市售常用衣料帶電序列

(+)純毛-絳綸綢-窗簾綢-人造棉-富春紡-麻襯-毛腈華達呢-毛絳涼爽呢-棉白布-真絲-美麗綢-平絨-紡毛花呢-凡立丁-的確良-滌卡-麻紗-滌絲綢-花瑤-富古羅-滌腈花呢-喬紗-豬尤皮-人造苯(-)

在序列表中任何兩物體緊密接觸后迅速分開,靠前面的物體帶正電,靠后面的物體帶負電。在序列表中兩物體所處位置相隔越遠,靜電起電量越多。

2.物體電阻率

物體上產生了靜電,能否積聚起來主要取決于電阻率。

(1)靜電導體:在任何條件下,體電阻率等于或小于1Ω·m×10-6Ω·m(即電導率等 于或大于1 S.m×10-6S.m)的物料及表面電阻率等于或小于1×10-7Ω的固體表面。

(2)靜電亞導體:在任何條件下,體電阻率大于1Ω·m× 10-6·m小于1Ω·m×10-10Ωm的物料及表面電阻率大于1Ω×10-7Ω小于l 0×10-11Ω的固體表面。

(3)靜電非導體:在任何條件下,體電阻率等于或大于1Ω·m×lΩ·m×10-10Ω·m 的物料及表面電阻率等于或大于1Ω×10-10Ω的固體表面。

靜電導體難于積聚靜電,而靜電非導體在其上能積聚足夠的靜電而引起各種靜電現象,靜電亞導體介于其中。

一般汽油、苯、乙醚等物質的電阻率在1010~1013Ω·m之間,它們容易積聚靜電。金屬的電阻率很小,電子運動快,所以兩種金屬分離后,顯不出靜電。

水是靜電良導體,但當少量的水混雜在絕緣的液體中,因水滴液品相對流動時要產生靜電。反而使液品靜電量增多。金屬是良導體,但當它被懸空后就和絕緣體一樣,也會帶上靜電。

3.物質介電常數

介電常數亦稱電容率,是決定電容的一個因素,物體的電容與電阻結合起來,決定了靜 電消散規律。

4.雜質的影響

任何物體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種雜質,有的雜質是自然存在的,有的是加工時加入的,也有的是在貯運過程中難免混入的。雜質的存在,不僅影響帶電程度,還影響到帶電極性。

5.接觸面積、接觸壓力

接觸面積關系到靜電產生的范圍,所以接觸面積越大,靜電產生就越大,接觸壓力越大l 靜電產生就越大。

6.分離速度

物體接觸后分離的速度越快,產生的靜電越大。

7.環境的溫度、濕度

環境的溫度、濕度的不同直接影響物體的表面電阻率及電場的分布。

(三)幾類代表性靜電

1.固體靜電

固體物質大面積的摩擦,如紙張與輥軸的摩擦、橡膠或塑料碾制、傳動皮帶與皮帶輪或傳送皮帶與導輪摩擦等;固體物質在壓力下接觸而后分離,如塑料壓制、上光等;固體物質在擠出過濾時與管道、過濾器等發生的摩擦,如塑料、橡膠的擠出等:固體物質的粉碎、研磨和攪拌過程中其他一些類似的工藝過程均可能產生靜電。

2.粉體靜電

粉體是固體的一種特殊形態,與整塊固體相比,粉體具有分散性和懸浮狀態的特點。自于它的分散性表面積增加使得更容易產生靜電。粉體的懸浮性義使得鋁粉、鎂粉等金屬;粉體通過空氣與地絕緣,也能產生和積聚靜電,因此粉體比一般固體有著更大的靜電危險性。粉體靜電與粉體材料性質,輸送管道、攪拌器域料槽材料性質,粉體的顆粒大小和表面幾何特征,工藝輸送速度、運動時間長短、載荷量等有關。

3.液體靜電

液體在輸送、噴射、混合、攪拌、過濾、灌注、劇烈晃動過程中,會產生帶電現象。如在石油煉化企業中,從原油的貯運、半成品、成品油的加工過程中,都需反復的加溫、加壓、噴射、輸送、灌注運輸等過程,都會產生大量的靜電,有時達到數千至數萬伏,一旦放電可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液體的帶電與液體的電阻率(電導率)、液體所含雜質、管道材料和管道內壁情況、注液管、容器的兒何形狀、過濾器的規格與安裝位置、流速和管徑等有關。

4.氣體(蒸氣)靜電。

純凈的氣體在通常條件下不會引起靜電,但由于氣體中往往含有懸浮液體微?;蚧覊m等固體顆粒,當高壓噴出時相互間摩擦、分離、能產生較強的靜電,如二氧化碳氣由鋼瓶噴出時靜電可達8 kv。

氣體靜電與氣體的性質、噴出速度,管徑及材質,固體或液體微粒的性質及幾何形態,壓力、密度、溫度等有關。

5.人體靜電

通常情況下,人體電阻在數百歐姆至數千歐姆之間,可以說人體是一個靜電導體。當人們穿著—般的鞋襪、衣服時,在干燥環境中人體就成了絕緣導體。當人進行各種活動時,自于衣服之間、皮膚與衣服、鞋與地面、衣服與接觸的各種介質間發生摩擦,可產生幾千伏甚至上萬伏的靜電。如在相對濕度39%的情況下,人體從鋪有PVC薄膜的軟椅上突然起立時人體電位可達18kV。

人體在靜電場中,也會感應起電,如果人體與地絕緣,就成為獨立的帶電體。如果空間存在帶電顆粒,人們在此環境中可產生吸附帶電。

人體靜電的極性和數值受人們所處的環境的溫濕度、所穿的內外衣的材質、鞋、襪、地面、運動速度、人體對地電容等因素影響。

三、靜電放電及危害

(一)靜電放電的主要種類

靜電放電是帶電體周圍的場強超過周圍介質的絕緣擊穿場強時,因介質電離而使帶電體上的電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現象。其靜電能量變為熱量、聲音、光、電磁波等而消耗,這種放電能量較大時,就會成為火災、爆炸的點火源。

1.電暈放電

電暈放電是在不均勻電場強度很高的部分發生局部電離的放電。電暈放電有時有聲光,氣體介質在物體尖端附近局部電離,并不形成放電通道。感應電暈單次脈沖放電能量小于20μJ,引燃能量甚小,因此人門常常根據電暈放電的原理制作消靜電器。帶電體有針狀突出部分,兩電極相距較遠時常常發生電暈放電。

2.刷形放電

刷形放電是指發生于帶電量大的絕緣體與導體之間空氣介質中的一種放電形式。放電時放電通道在絕緣體表面附近形成許多分叉,一般每次放電能量不超過4mJ.具有一定能力。由帶電的紙、塑料、液體、粉體等產生的刷形放電成為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氣體點火源的概率較高。

3.火花放電

火花放電是由于分隔兩電極的空氣或其他電介質材料突然被擊穿,使電流急劇上升,電壓急劇下降,引起的放電。放電時有聲光,放電通道—般不形成分叉,電極上有明顯放電集中點,釋放能量比較集中,引燃能力很強,主要發生在相距較近外形較光滑的帶電金屬?;鸹ǚ烹娛钱a生工業靜電危害的主要放電形式之一。

4.傳播型刷形放電

在高速起電場所及靜電非導體背面襯有接地導體的情況下,在靜電非導體上所發生的放電能量集中的一種放電。放電時有聲光,非靜電導體上一定范圍內所帶的大量電荷釋放,放電能量大,引燃能力強,和火花放電一樣產生靜電災害與故障的概率高。

(二)靜電危害

靜電在工業生產中的危害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靜電場的存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是靜電放電造成的危害。

1.靜電場危害

場的存在對不同行業、不同物體、不同的生產條件和環境狀況影響不同。如在紡織工業、化纖及含水分較小的棉纖在梳棉、紡紗、整理和漂染等工藝過程中,摩擦產生靜電,由于電場力的作用,造成根絲飄動、紗線松散、纏花斷頭、招灰、吸污等,影響產品質量,甚至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紗線糾結、纏輥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2.靜電放電的危害

靜電放電有著高電壓,有的放電瞬時大電流,并伴有電磁輻射等特點,靜電放電可引起種種災害。

(1)造成干擾

靜電放電能引起計算機、自動控制等電子設備的故障和誤動作,造成安全事故。

(2)絕緣擊穿引起短路

靜電壓高易引起空氣或介質絕緣擊穿,如日本一臺500k性變壓器,用泵打循環油冷卻,油流活動與繞組線圈摩擦產生靜電,靜電放電擊穿繞組絕緣引起短路發生爆炸。

(3)引起人體電擊和誘發二次事故

人體對靜電電擊的敏感程度見表11—20 表11—20人體帶電電位與靜電電擊程度的關系

┏━━━━━━━━┳━━━━━━━━━━━━━━━━━━┳━━━━━━━━━━┓ ┃

人體電位/kv ┃

電擊程度

備注

┃ ┣━━━━━━━━╋━━━━━━━━━━━━━━━━━━╋━━━━━━━━━━┫ ┃

1.0

完全無感覺

┃ ┣━━━━━━━━╋━━━━━━━━━━━━━━━━━━╋━━━━━━━━━━┫ ┃

2.O

手指外側有感覺,但不疼

發出微弱的放電聲

┃ ┣━━━━━━━━╋━━━━━━━━━━━━━━━━━━╋━━━━━━━━━━┫ ┃

2.5

有針觸的感覺,有哆嗦感,但不疼

┃ ┣━━━━━━━━╋━━━━━━━━━━━━━━━━━━╋━━━━━━━━━━┫ ┃

3.0

有被針刺的感覺,微疼

┃ ┣━━━━━━━━╋━━━━━━━━━━━━━━━━━━╋━━━━━━━━━━┫ ┃

4.O

有被針深刺的感覺,手指微疼

見到放電的微光

┃ ┣━━━━━━━━╋━━━━━━━━━━━━━━━━━━╋━━━━━━━━━━┫ ┃

5.O

從手掌到前腕感到疼

指尖延伸出微光

┃ ┣━━━━━━━━╋━━━━━━━━━━━━━━━━━━╋━━━━━━━━━━┫ ┃

6.0

手指感到劇疼,后腕感到沉重

┃ ┣━━━━━━━━╋━━━━━━━━━━━━━━━━━━╋━━━━━━━━━━┫ ┃

7.0

手指和手掌感到劇疼,稍有麻木感覺

┃ ┣━━━━━━━━╋━━━━━━━━━━━━━━━━━━╋━━━━━━━━━━┫ ┃

8. 0

從手掌到前腕有麻木的感覺

┃ ┣━━━━━━━━╋━━━━━━━━━━━━━━━━━━╋━━━━━━━━━━┫ ┃

9.0

手腕子感到劇疼,手感到麻術沉重

┃ ┣━━━━━━━━╋━━━━━━━━━━━━━━━━━━╋━━━━━━━━━━┫ ┃

10.0

整個手感到疼,有電流過的感覺

┃ ┣━━━━━━━━╋━━━━━━━━━━━━━━━━━━╋━━━━━━━━━━┫ ┃

l1. 0

手指劇麻.整個手感到被強烈電擊

┃ ┣━━━━━━━━╋━━━━━━━━━━━━━━━━━━╋━━━━━━━━━━┫ ┃

12.0

整個手感到被強烈打擊

┃ ┗━━━━━━━━┻━━━━━━━━━━━━━━━━━━┻━━━━━━━━━━┛

由于人體電擊刺激帶來的精神緊張,往往會造成手腳動作失常,被機器設備碰傷或 從高處墜落,造成靜電危害的二次事故。

(4)火災爆炸危險場所的點火源

靜電火花或刷形等放電,其放電能量可直接點燃最小點火能較低的氣體、液體、粉體 固體,成為安全事故的點火源。

(三)靜電危害的安全界限

1.帶電體為導體

(1)導體靜電放電能量按下式計算:

W=0.5CV

2 式中W——放電能量,J;

c——導體問的等效電容,F;

v—一導體間的電位差,v。

當其數值大于可燃物的最小點燃能量時就有引燃危險。

(2)在接地針尖等局部空間發生的感應電暈放電不會引燃最小點燃能量大于0.2mJ的可燃氣。

(3)當兩導體電極間的電位低于1.5 kv時,將不會因靜電放電使晟小點燃能量大于或等于0.25mJ的石油蒸氣引燃。

2.帶電體為靜電非導體

當帶電物體為靜電非導體時,如發生放電,一般情況下帶電體不能一次對靜電能量全部放出,因此帶電物體為靜電非導體的放電界限,就不能用帶電體所用方法求出,表11-21列出了靜電非導體的帶電電位界限。

表11—21 不同可燃物的靜電非導體帶電電位界限

四、防靜電措施

(一)主要場所

靜電的主要危險是引起火災和爆炸,因此下列場所必須采取防靜電措施。

1.生產、使用、貯存、輸送、裝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裝置;

2.產生可燃性粉塵的生產裝置、干式集塵裝置以及裝卸料場所;

3.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槽車和船的裝卸場所;

4.有靜電電擊危險的場所。

(二)消除靜電危害的基本措施

1.靜電接地

所有金屬裝置、設備、管道、貯罐等都必須接地。不允許有與地相絕緣的金屬設備或金屬零部件。

各專設的靜電接地端子電阻不應大于100 Ω。

金屬設備與設備之間、管道與管道之間,如用金屬法蘭連接,可不另接跨接線,但必須有兩個以上螺栓可靠連接。

平時不能接地的汽車槽車和槽船在裝卸易燃液體時,必須在預設地點按操作規程的要求接地,所用接地材料必須在撞擊時不會發生火花。裝卸完畢后,必須按規定待物料靜置一定 時間后,才能拆除接地線。

直徑大于2.5m或容積大于50m的大型金屬裝置應有兩處以上的接地點。較長的輸送管道應每隔80~100m設一接地點。

2.防止裝卸和輸送易燃液體時產生靜電灌裝液體物料時,應從槽車等大型容器的底部注入或將其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

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控制易燃液體在管道內的流速。灌裝鐵路槽車時,鶴管內的容許流速按下式計算(但流速最大不得超過5m/s):

V×D≤0.8

式中V—烴類液體流速,m/s:

D—鶴管內徑,m。

灌裝汽車槽車時,鶴管內的容許流速按下式計算:

V×D≤0.5

3.在物料靜置時間內禁止操作

設備內正在進行灌裝,攪拌或循環過程時,禁止檢尺、取樣、測溫等現場操作。在灌裝、攪拌或循環停止后,應按操作規程要求的靜置時間,靜置一定時間后,才允許進行上述操作或進行下一步工序。

4.采用靜電消除器

非導體,如橡膠、膠片、塑料薄膜、紙張等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靜電,應采用靜電消除 器消除。

5.采用導電性好的管道輸送易燃液體

不宜采用非金屬管輸送易燃液體。如必須采用,應采用可導電的管子或內設金屬絲、網表的管子,并將金屬絲、網的一端可靠接地或采用靜電屏蔽。

6.增加濕度

增加空氣濕度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絕緣體的表面電阻率,從而便于絕緣體通過自身泄放靜 電。因此,如工藝條件許可,可增加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至50%以上。

7.抗靜電劑。

抗靜電劑具有較好的導電性和較強的吸附性,因此在易產生靜電的高絕緣材料中,加入 抗靜電劑,使材料的電阻率下降,加快靜電泄放,消除靜電危險。使用抗靜電劑是消除石油 靜電的最有效方法。

8.可燃性粉塵和纖維的防靜電措施

在工藝設備的結構上應避免粉體的不正常滯留、堆積和飛揚,同時還應配置必要的密閉、清掃和排放裝置。

粉體的粒徑越小,越易起電和點燃。在整個工藝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形成粒徑為75μm及以下的細微粉塵。

氣流物料輸送系統內,麻防止外來金屬混入,以免成為對地絕緣的導體。應盡量采用金屬導體制作管道或部件。當采用非導體時應具體測量并評價其起電程度。必要時,可在氣流輸送系統的管道中央順其走向加設兩端接地的金屬線,以降低管內靜電電位,或者也可采用專用的管道靜電消除器。

強烈帶電的粉料,大型料倉內部不應有突出的接地導體。在從頂部進料時,進料口不得伸出,應與倉頂取平,當筒倉直徑在1.5 m以上,且工藝中粉塵粒徑多半在30 m以下時,要 作惰性氣體置換,密封筒倉。

工藝中需將非導體粉粒投入可燃性液體或混合攪拌時,應采取相應的綜合防靜電措施。

收集和過濾粉料的設備,應采用導靜電的容器及濾料并予以接地。

9.控制可燃氣體靜電

為減少氫、乙炔、丙烷、城市煤氣等可燃氣體的靜電電量,應首先清除輸送管、儲氣瓶、 軟管等內部雜質(包括水分),保證容器和管道有良好的靜電接地,盡量使用接地的金屬管。 氣體出口處應保持潔凈

對管道的閥門、法蘭應經常維修,而泄漏處應保持潔凈,有條件宜安裝氣體泄漏自動報警器。

控制可燃氣體的流速,如管道中乙炔流速應限制在2m/s以下,氣相液化石油氣管中流速 應控制在8~12m/s。

(三)人體防靜電措施

人體帶電除了能使人遭到電擊和對安全生產構成威脅外,還能在精密儀器或電子器件生 產中造成質量事故。因此,消除人體所帶有的靜電非常必要。

1.人體接地

重點防火防爆崗位出入口處應設人體導除靜電裝置。工作人員應隨時用手接觸接地棒,以清除人體所帶有的靜電。防靜電場所的入口處、外側,應有裸露的金屬接地物,如采用接地的金屬門、扶手、支架等。在屬0區或l區的爆炸危險場所且可燃物的晟小點燃能量在0.25MJ 以下時工作人員必須穿戴防靜電工作服、鞋和手套,不得穿用化纖衣物。穿防靜電工作服不僅可以降低人體電位,同時,可以避免服裝上帶高電位所引起的其他危害。

穿防靜電鞋的目的是將人體接地,除防止人體的靜電帶電外,并能防止人體不慎觸及低壓電路而發生的觸電事故。防靜電鞋的電阻應小于l0Ω,并大于10Ω。穿防靜電鞋時,要考慮所穿襪子的導電性,嚴禁在鞋內、外粘貼絕緣墊,并應定期檢查。

2.工作地面導電化

特殊危險場所的工作地面,應是導電性的或具備導電條件的地面。這一要求可通過灑水或 是鋪設導電地板來實現。工作地面泄漏電阻的值—般應控制在3×106Ω≤R≤106Ω。

3.安全操作

工作中,應盡量不進行可使人體帶電的活動,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進行安全操作。

(1)工作中,應盡量不進行可使人體帶電的活動。如接近或接觸帶電體;在易燃易爆廠房內的危險場所梳頭、穿脫衣服、靴、鞋及劇烈活動。

(2)合理使用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品和工具。

(3)工作時應有條不紊、果斷穩重,避免急驟性動作。

(4)在有靜電危險的場所,不得攜帶與工作無關的金屬物品,如鑰匙、硬幣、手表、戒指等,也不許穿帶釘子的鞋。

(5)不準使用化纖材料制作的拖布或抹布擦洗物體或地面。

第四節 相關事故安例

一、“8·12”山東黃島油庫特大火災事故

1989年8月12日9時55分,勝利輸油公司黃島油庫發生特大火災爆炸事故,19人死 亡,100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540萬元。 1.基本情況

黃島油庫區始建于1973年,勝利油田開采出的原油由東(營)黃(島)輸油線輸送到黃島油庫,再由青島港務局油碼頭裝船運往各地。黃島油庫原油儲存能力760000立方米,成品油儲存能力約60000立方米,是我國三大海港輸油專用碼頭之一。 2.事故經過

1989年8丹12日9時55分,2.3萬立方米原油儲量的5號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時35分,青島地區西北風,風力增至4級以上,幾百米高的火焰向東南方向傾斜。燃燒了4個多小時,5號罐里的原油隨著輕油餾分的蒸發燃燒,形成速度大約每小時1.5米、 溫度為150~300℃的熱波向油層下部傳遞。當熱波傳至油罐底部的水層時,罐底部的積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滅火時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噴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

下午3時左右,噴濺的油火點燃了位于東南方向相距5號油罐37米處的另一座相同結構的4號油罐頂部的泄漏油氣層,引起爆炸。炸飛的4號罐頂混凝土碎塊將相鄰30米處的1號、2號和3號金屬油罐頂部震裂,造成油氣外漏。約1分鐘后,5號罐噴濺的油火又先后點燃了3號、2號和l號油罐的外漏油氣,引起爆燃,整個老罐區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噴發出的巖漿,在地面上四處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過5號罐北側1米高的矮墻,進入儲油規模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進日本工藝裝備的新罐區的l號、2號、6號浮頂式金屬罐的四周,烈焰和濃煙燒黑3號罐壁,其中2號罐壁隔熱鋼板很快被燒紅;另一部分油火沿著地下管溝流淌,匯同輸油管網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網;還有一部分油火向北,從生產區的消防泵房一直燒到車庫、化驗室和鍋爐房,向東從變電站一直引燒到裝船泵房、計量站、加熱爐?;鸷O碇麄€生產區,東路、北路的兩路油火匯合成一路,燒過油庫1號大門,沿著新港公路向位于低處的黃島油港燒去。大火殃及青島化工進出口黃島分公司、航務二公司四處、黃島商檢局、管道局倉庫和建港指揮部倉庫等單位。18時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著地面管溝、低洼路面流入膠州灣。大約600噸油水在膠州灣海面形成幾條十幾海里長,幾百米寬的污染帶,造成膠州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洋污染。

事故發生后,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全力投入搶險滅火的戰斗。

山東省和青島市的負責同志及時趕赴火場進行了正確的指揮。青島市全力投入滅火戰斗,黨政軍民1萬余人全力以赴搶險救災,山東省各地市、勝利油田、齊魯石化公司的公安消防部門,青島市公安消防支隊及部分企業消防隊,共出動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車147輛。黃島區組織了幾千人的搶救突擊隊,出動各種船只10艘。

在國務院的統一組織下,全國各地緊急調運了153噸泡沫滅火液及干粉。北海艦隊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飛機、直升飛機參與滅火,搶運傷員。

經過5天5夜浴血奮戰,13日11時火勢得到控制,14日19時大火撲滅,16日18時油區內的殘火、地溝暗火全部熄滅,黃島滅火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3.事故原因分析

黃島油庫特大火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屬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對地雷擊,產生的感應火花引爆油氣。

事故發生后,4號、5號兩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燒塌,1號、2號、3號拱頂金屬油罐燒塌,給現場勘查、分析事故原因帶來很大困難。在排除人為破壞、明火作業、靜電引爆等因素和實測避雷針接地良好的基礎上,根據當時的氣象情況和有關人員的證詞(當時,青島地區為雷雨天氣),經過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事故原因的焦點集中在雷擊的形式上?;炷劣凸拊馐芾讚粢男问街饕?種:一是球雷雷擊;二是直擊避雷針感應電壓產生火花;三是雷擊直接燃爆油氣;四是空中雷放電引起感應電壓產生火花;五是繞擊雷直擊;六是罐區周圍對地雷擊感應電壓產生火花。

經過對以上雷擊形式的勘查取證、綜合分析,5號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4種雷擊形式,第5種雷擊形成可能性極小。理由是:繞擊雷繞擊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l%,概率很小;繞擊雷的特征是小雷繞擊,避雷針越高繞擊的可能性越大。當時青島地區的雷電強度屬中等強度,5號罐的避雷針高度為30米,屬較低的,故繞擊的可能性不大;經現場發掘和清查,罐體上未找到雷擊痕跡,因此繞擊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極大可能是由于該庫區遭受對地雷擊產生的感應火花引爆油氣。根據是: (1) 8月12日9時55分左右,有6人從不同地點目擊,5號油罐起火前,在該區域有對地雷擊。

(2) 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測得,當時該地區曾有過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電流104安。 (3)5號油罐的罐體結構及罐頂設施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預制板裂縫和保護層脫落,使鋼筋外露。罐頂部防感應雷屏蔽網連接處均用鐵卡壓固。油品取樣孔采用9層鐵絲網覆蓋。5號罐體中鋼筋及金屬部件電氣連接不可靠的地方頗多,均有因感應電壓而產生火花放電的可能性。 (4)根據電氣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應,可使電氣設施100~200毫米的間隙放電。從5號油罐的金屬間隙看,在周圍幾百米內有對地的雷擊時,只要有幾百伏的感應電壓就可以產生火花放電。

(5)5號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時起到9時55分起火時,一直在進油,共輸入1.5萬立方米原油。與此同時,必然向罐頂周圍排入一定體積的油氣,使罐外項部形成一層達到爆炸極限范圍的油氣層。此外,根據油氣分層原理,罐內大部分空間的油氣雖處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氣分布不均勻,通氣孔及罐體裂縫處的油氣濃度較低,但仍處于爆炸極限范圍。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從更深層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訓,防患于未然。 (1)黃島油庫區儲油規模過大,生產布局不合理。黃島面積僅5.33平方公里,卻有黃島油庫和青島港務局油港兩家油庫區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萬立方米的儲油規模。但1983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后下達指標和投資,使黃島儲油規模達到出事前的76萬立方米,從而形成油庫區相連、罐群密集的布局。黃島油庫老罐區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輸油生產區建在近鄰的山腳下。這種設計只考慮利用自然高度差輸油節省電力,而忽視了消防安全要求,影響對油罐的觀察巡視。而且一旦發生爆炸火災,首先殃及生產區,必遭滅項之災。這不僅給黃島油庫區的自身安全留下長期重大隱患,還對膠州灣的安全構成了永久性的威脅。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黃島油庫4號、5號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當時我國缺乏鋼材,是在戰備思想指導下,邊設計、邊施工、邊投產的產物。這種混凝上油罐內部鋼筋錯綜復雜,透光孔、油氣呼吸孔、消防管線等金屬部件布滿罐頂。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護層脫落,鋼筋外露,在鋼筋的捆綁處、間斷處易受雷電感應,極易產生放電火花;如遇周圍油氣在爆炸極限內,則會引起爆炸?;炷劣凸摅w極不嚴密,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罐頂預制拱板產生裂縫,形成縱橫交錯的油氣外泄孔隙?;炷劣凸薅酁槌河凸?,罐頂因受承壓能力的限制,需設通氣孔泄壓,通氣孔直通大氣,在罐頂周圍經常散發油氣,形成油氣層,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儲油功能,人多數因陋就簡,忽視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設計,安全系數低,極易遭雷擊。1985年7月15日,黃島油庫4號混凝土油罐遭雷擊起火后,為了吸取教訓,分別在4號、5號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立方米高的避雷針,罐頂部裝設了防感應雷屏蔽網,因油罐正處在使用狀態,網格連接處無法進行焊接,均用鐵卡壓接。這次勘查發現,大多數壓固點銹蝕嚴重。經測量一個火火燒過的壓固點,電阻值高達1.56歐姆,遠遠大于0.03歐姆的規定值。

(4)消防設計錯誤,設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黃島油庫是消防重點保衛單位,實施了以油罐上裝設固定消防設施為主,兩輛泡沫消防車、一輛水罐車為輔的消防備戰體系。5號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統,為一臺每小時流量900噸、壓力784kPa的泡沫泵和裝在罐頂上的4排共計20個泡沫自動發生器。這次事故發生時,油庫消防隊沖到罐邊,用了不到10分鐘,剛剛爆燃的原油火勢不大,淡藍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躍,這是及時組織滅火施救的好時機。然而裝設在罐頂上的消防設施因平時檢查維護困難,不能定期做性能噴射試驗,事到臨頭時不能使用。油庫自身的泡沫消防車救急不救火,開上去的一輛泡沫消防車面對不太大的火勢,也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庫區油罐間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狹窄、凹凸不平的山坡道,且為無環形道路,消防車沒有掉頭回旋余地,阻礙了集中優勢使用消防車搶險滅火的可能性。油庫原有35名消防隊員,其中24人為農民臨時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訓,技術素質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離庫返鄉,致使油庫消防人員嚴重缺編。

天然氣火災危險性范文第3篇

1 液化天然氣的基本特性

液化天然氣主要的組成成分是甲烷, 其中還含有少量的N2、丙烷、乙烷和天然氣常見的物質。液化天然氣不同于工廠生產中組成成分, 它的構成取決于氣源組成成分和生產工藝, 根據相關的標準規定, 液化天然氣甲烷含量一般都要高于76%。在液化氣的生產過程中由于不是純甲烷, 因此對它的特性進行判斷和分析, 需要借助一些氣體處理軟件進行計算, 才能得到符合結果要求的數據。一般所使用的計算軟件有PRO-CESS II和HYSIM等。

液化天然氣一般都存儲在絕熱儲罐中, 當熱量進入到罐中那么就使得一些液體氣化成氣體。因此在液化天然氣存儲中, 對于液化氣罐有一定嚴格的要求。液化氣蒸發密度比空氣要重, 液化氣瓶發生傾倒的時候, 在最初會出現猛烈沸騰蒸發現象, 然后蒸發率會快速衰減到一個固定值, 這些蒸發氣體沿著地面形成一個層流。

2 液化氣天然氣存在的危險性

2.1 液化天然氣的存儲

當液化氣在存儲的過程中, 由于液化天然氣處于沸騰的狀態, 液化氣罐放置在液化氣站中, 受到外來的熱量的侵入就會導致氣化的壓力提升, 從而使得液化氣罐的安全閥門打開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在液化氣罐的放置過程中, 受到翻滾的作用其中的液化天然氣由于不同的密度和組成從而造成分層, 這兩層之間經過傳熱和傳質, 而完成混合, 當液體表面進行蒸發的時候, 那么就會吸收上層的液體導致下層的液體處于過熱的狀態, 隨著這兩層液體的密度慢慢發生變化, 當密度趨向于相同時, 那么產生大量的氣體, 儲罐的壓力突然升高, 出現頂開安全閥的情況。

2.2 液化天然氣泄漏

當液化天然氣存儲不當, 出現泄漏的情況, 如果被人吸入的話, 如果不及時脫離, 就會失去很快失去知覺, 持續下去甚至導致人員死亡。在當前的氣化站, 一些操作人員對于液化氣的存儲如果不夠重視, 對存儲的溫度和穩定性的工作不夠到位的話, 那么就容易造成液化天然氣泄漏, 從而造成不可預料的重大后果。

3 液化氣天然氣安全防護對策

3.1 提升管理與維護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氣化站存儲液化天然氣工作中, 根據目前防護技術綜合性人才缺乏的情況, 應該要加強對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綜合性人才隊伍培養, 以此來滿足天然氣存儲安全防護工作的需要。推動液化天然氣存儲安全防護技術的研發創新, 更應該對現有管理與維護人員進行強化培訓, 提升自我的職業道德素養, 并且能夠讓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防護工作在液化天然氣存儲中的重要性。管理與維護的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樹立工作責任意識, 提升工作的積極性, 從而減少因工作人員自身的行為而導致的相關的設備故障的損失[1]。培養防護人員的安全意識也是有必要的。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相關的信息技術, 對相關的人員進行指導, 更好的培養實踐性人才, 保障液化天然氣發展穩定, 滿足液化天然氣儲存防護工作中對人才的需求, 促進液化氣站正常運營。

3.2 確保設備的本質安全

液化天然氣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易爆、易燃的風險, 因此在液化天然氣儲存設備的材質的選擇上應該嚴格控制和挑選, 不得有任何疏忽。液化天然氣公司設計部門在對裝置的材質和規格上嚴格按照基本數據來制定, 主要還是對材質的選擇的問題上, 材質的好壞, 決定了設備防泄漏的能力強弱。在高溫高壓的部位, 氫的產生濃度大, 就必須采用高規格耐高溫的材料。這也是對設備安全隱患的防護和避免設備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的發生[2]。在設計是為確保技術的嚴謹性和安全性、對設計圖和相關資料的審查上應該仔細核對, 減少意外情況的出現。如開展對天然氣儲存設備安全性工作重要性的宣傳, 使得員工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生產安全。

3.3 加強對氣化站的日常管理

為確保液化天然氣儲存安全應該加強日常的管理工作。認真的做好液化天然氣耐高溫預防和維護工作, 在對基礎設備的資料和相關的技術資料進行有效的記錄, 定期對液化天然氣罐液體密度和內部容器壓力進行安全檢測, 隨著天然氣體積的增加, 設備安全一直都存在隱患[3]。根據相關的政策規定,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 制定日常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制度實施, 落實到個人, 從而提高了天然氣在儲存過程中的安全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 加強液化天然氣安全防護方案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提升管理與維護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確保設備的本質安全、加強對氣化站的日常管理能夠有效的保障液化天然氣的存儲安全, 減少危險性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保障液化氣站的有效運營, 推動液化天然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隨著我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 在液化天然氣存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嚴重, 泄漏所帶來的后果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對人員潛在的威脅。加強液化天然氣存在的危險性分析與安全防護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闡述液化天然氣的基本特性以及所存在的危險性和安全防護對策。

關鍵詞:液化天然氣,危險性,安全防護

參考文獻

[1] 新疆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培訓教材[J].新疆:煤炭工業出版社, 2014, 48 (07) :28-34.

[2] 王顯政, 楊富編.安全防護[J].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013, 18 (11) :23-27.

天然氣火災危險性范文第4篇

摘要:基于GIS的相關技術是文化遺產領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構建信息集合的管理平臺,而且可以成為信息二次處理和加工的研究性平臺。1980年代GIS開始應用于考古研究領域,1992年國際文物保護專家首次將GIS技術用于柬埔寨吳哥窟遺址的分區及環境保護規劃編制,開啟了該技術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領域的應用。GIS在我國文化遺產領域的應用主要在三個方向:文物信息管理保護平臺、文物考古信息可視化展示研究、文化遺產災害風險評估。GIS在文化遺產風險評估中主要發揮其矢量運算及可視化的功能,用來進行區域性計算及評估結果展示,使風險結果更直觀。我國關于災害的風險評估較多,但關于文化遺產在災害下的風險評估的相關研究較為缺乏。由于信息技術的復雜性以及文化遺產種類的豐富性,目前尚未形成相對統一的研究理論、評估方法和相關系統構建步驟。建議從空間技術的融合、信息系統的整合、充實系統的應用、從重大自然災害風險源角度下對文化遺產進行災害風險分析和評估等方面進一步開展研究。

關鍵詞:GIS;文化遺產;管理保護;風險評估

引言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具有綜合性的信息化技術,它包含了地理學、測繪學以及計算機科學在內的一系列不同領域的學科。GIS具有對數據進行收集、管理、分析、處理和輸出等基本功能。傳統的信息系統僅能存儲和檢索大量的文檔。而研究人員需要確定調查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文化遺產信息中最重要的關系是空間關系,所以基于GIS的空間分析能力,結合網絡傳輸技術和數據庫集成技術等,可將文化遺產空間信息與所在地高程地勢圖、衛星或近地遙感影像、相關信息專題圖等多種空間信息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整合和研究計算。利用GIS平臺可以將相關的專題圖層進行疊加分析,對文化遺產附近的污染源、危險源和災害進行空間或平面分析,得到文化遺產之間或者災害、污染物等對文化遺產的影響程度,從而為文化遺產的管理保護分析提供更加翔實直觀的依據?;贕IS的相關技術是文化遺產領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構建信息集合的管理平臺,而且可以成為信息二次處理和加工的研究性平臺。

GIS應用于文化遺產領域始于1980年代。目前國內外學者和機構已經開展過許多相關的實踐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信息化手段不斷出現,與GIS技術相結合產生出更多的新手段和概念,使其在文化遺產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本文分析了GIS在文化遺產領域的研究現狀,指出目前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應用趨勢進行展望。

一、GIS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的研究與應用

1980年代,GIS開始應用于考古研究領域。1992年,國際文物保護專家首次將GIS技術用于柬埔寨吳哥窟遺址的分區及環境保護規劃編制,開啟了該技術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領域的應用。此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和世界古跡基金會(WMF)等國際組織均致力于將GIS引入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空間分析。UNESCO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實踐工作,如:越南順化古城遺產管理保護系統構建,柬埔寨吳哥古跡的保護,以及泰國歷史名城泰可素的文化遺產資源的風險性評估工作等,并于1999年編制了GIS應用于CRM文化遺產管理的相關指南。蓋蒂保護研究所與世界古跡基金會合作開發了一個開源的、基于網絡的地理信息系統“Arches”,可用于清點和管理不可移動文化遺產。

我國GIS發展相對較晚,但應用于文化遺產領域的時間并不短。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資源管理教席在東南大學設立;2000年,東南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GIS中心在東南大學成立;2011年,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在中科院遙感所成立,這些都促進了GIS在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和研究領域的應用。GIS在我國文化遺產領域的應用主要有三個方向:文物信息管理保護平臺、文物考古信息可視化展示研究、文化遺產災害風險評估(圖1)。

(一)面域信息管理平臺

借助GIS和網絡傳輸技術,可以實現區域內文化遺產的實時監控和預警報告等工作,目前全國性的遺產監測平臺主要有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總平臺。部分學者對面域保護管理平臺構建方法和流程提出了相應的見解,相關的省市也分別構建了本區域的文化遺產信息管理平臺。

地理信息系統能否滿足區域內文保單位的保護管理系統構建的需求,如何實現相關功能等問題是構建基于GIS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系統的關鍵。周婭等分析了文物保護管理系統的功能需求,系統體系結構的構建,以及數據庫模塊的基本結構,并確定了相關的開發方法和平臺,論證了文物保護管理系統在GIS系統上構建的可行性。董仲奎通過研究GIS技術應用在文物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上的理論和方法,使用國產地理信息系統平臺SuperMap,結合數據庫技術,提出文物管理系統的構建模式。

基于GIS構建的省市一級的面域管理系統,可以對區域內文化遺產進行管理和分析,有利于管理者對文物信息進行整合和資料調取。北京西城規劃管理信息中心通過分析本區的文物管理需求,以GIS軟件為基礎,開發了地圖管理信息系統和地名多媒體系統,通過兩個系統的相互結合構建了本區文物資源綜合分析系統。浙江省、山東省和上海市等基于GIS技術,結合數據庫技術,對空間地理信息資源和文物空間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將文物電子信息檔案、文物遺存數據和相關的三維掃描測繪圖像添加到系統中,實現了文物信息快速查詢和保護管理規劃的需求。

基于本地數據儲存管理的系統無法進行實時管理和應用的不足,部分學者結合網絡技術,使用WebGIS來構建信息管理系統,使得相關數據可以通過web互聯網進行發布和應用,不再局限于本地數據管理。目前已應用于滁州市不可移動文物管理信息系統。

國內已建立的面域信息管理平臺還有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管理系統、貴州省文物空間數據庫、開封市文物考古系統、寶雞市文物保護管理單位系統、景德鎮文化遺產保護數據庫等。

(二)點域信息管理平臺

相關系統的建立能夠有效地提升文保單位管理保護能力。從紙質版的保護資料發展為以GIS為基礎的管理平臺,可實現文物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

從基礎應用的方面,基礎性的管理平臺主要為對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提供空間規劃信息的處理分析?;贕IS技術構建的鎮江西津渡歷史街區保護管理系統,結合保護規劃的相關資料和基礎空間計算能力,實現了調查資料和規劃信息的錄入、存儲和綜合分析。LiDAR、VR、AR等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于古建筑保護的數據采集、系統構建和應用等方面,相關數字化手段與GIS相結合有助于古建筑管理系統的發展完善。

從信息采集的方面,隨著遙感、航測及數字化掃描等技術不斷融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集合RS、GPS、GIS的3S技術及其集成應用能夠大幅度提升文物信息采集工作的工作效率,減少災后調查及修復工作的工作困難,在信息管理、災后保護等方面發揮極大作用。三峽庫區文物保護信息系統以GIS作為基礎,結合RS遙感圖像信息和相關的數據信息,實現了對文物的地理信息、影像信息等的儲存和管理。梁爽分析了航空攝影、三維激光掃描和近景攝影等測繪技術應用于石窟管理信息系統的前景,提出了相應的石窟信息系統構建技術和系統構架;楊剛亮分析了基于GIS技術構建龍門石窟保護管理信息系統的可行性,并對CMIS建立的關鍵步驟和流程進行了分析,夏慧瓊等利用CAD、GIS和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對古建筑群的地形和景觀模型進行三維建模,并利用GIS軟件的數據庫存儲和管理功能、可視化功能和人機交互功能對文化遺產進行管理和保護。

從監測保護的方面,將文保單位的監測系統接入到GIS平臺,可以實現對文物周邊環境、文物保存現狀情況的實時傳輸分析,為文物預防性保護及加固維護提供數據支撐。金連玉介紹了南京城區將利用GIS技術構建三維可視化管理平臺和監測系統,利用GIS結合物聯網和其他信息技術,整合數字資源,構建統一的南京城墻管理保護系統。Yang等基于GIS技術,集合了點云和逆向工程構建的三維模型、GPS監測系統等,建立了臺灣迪化街數據管理平臺的安全監控系統。

此外,還有“智慧頤和園”,北京舊城文物保護空間數據庫等一系列管理系統。

(三)線域信息管理平臺

線域的文化遺產,主要有管理范圍長,保護難度大以及遺產種類多等特點。例如,長城呈線性的分布在我國的15個省區市;京杭大運河途徑四省兩市,貫通黃淮海、長江及錢塘江五大水系,周邊遺存有古建筑、古遺址等一系列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村鎮。還有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文化線路,均具有線路長,研究管理難度大等問題。為了解決線域文化遺產的保護難題,我國一些科研院所和專家學者基于GIS平臺探討建立線域的信息管理平臺。

國家地理信息中心利用3DGIS技術,結合長城的相關的基礎地理信息、遙感信息以及對應的專題信息,構建了長城信息管理系統,解決了數據大、種類多等保護管理問題。清華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空間信息技術在大遺址保護中的應用研究(以京杭大運河為例)”,以GIS系統為基礎,將基礎地理數據、RS遙感監測數據以及相關的專題數據集合,并添加了數據處理、查詢、分析等功能,構建了京杭大運河保護信息系統。馮子木通過分析川藏“茶馬古道”文化線路,并基于GIS技術設計了包含文化遺產的調查、保護規劃、管理、考古發掘、監測以及展示等功能的文化線路保護系統。

二、GIS在文化遺產災害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GIS在文化遺產風險評估中主要發揮其矢量運算及可視化的功能,用來進行區域性計算及評估結果展示,使風險結果更直觀。

國際文化遺產風險防范活動開始于1990年代。 1992年,ICOMOS發起 “藍盾計劃”(Blue Shield);1998年,ICCROM制定《風險防范:世界文化遺產管理手冊》;2007年,第31屆世界委員會會議通過“世界遺產風險防范戰略”等。此外,還有挪威國家文物古跡和遺址管理的數據庫系統“Askeladden”。G. Accardo分析了意大利國家遺產風險圖(RM)系統的構建方法和意義。Ionut Cristi基于AHP和GIS對羅馬尼亞瓦萊奧伊流域的文化遺產進行了風險和脆弱性評估。?lvarez[47]提出了一種對喀斯特洞穴巖畫地質風險評估的方法,并對西班牙的一處文化遺產洞穴進行了地質風險評估計算分析。

我國關于災害的風險評估較多,但有關文化遺產在災害下的風險評估相關研究較為缺乏,前期主要是對國外研究的總結,近些年隨著文化遺產預防性保護概念的提出,從災后救災轉向災前防災,逐漸開展災害風險評估的研究。詹長法對意大利以GIS技術為核心建立的文化遺產風險評估系統進行了研究分析。唐曉嵐等在分析了意大利RM遺產風險地圖管理的工作和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長三角地區文化遺產風險地圖評估系統建立的必要步驟。

國內基于GIS的文化遺產災害風險評估主要針對火災、洪澇等呈現空間差異性的災害?;谧匀粸暮︼L險理論,借助GIS的空間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將致災因子危險性、孕災環境敏感性、文化遺產脆弱性等圖層相耦合運算,從而得到文化遺產區域的災害風險。代維佳基于GIS對龍灣遺址(遺址東區)進行了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估。喬文慧等基于GIS構建了廣州市城市文化遺產洪澇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對廣州市各個市區的洪澇危險性、文化遺產周邊環境敏感性、文化遺產自身脆弱性以及城市的防災減災能力進行了分析研究。梁龍等基于致災因子、孕災環境及不可移動文物本體三要素構建了古遺址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借助GIS對福建省國保古遺址進行了風險分析。劉潔通過將遙感技術與GIS結合,分析了洪澇災害、城市擴張及生態環境變化等對吳哥文化遺產地影響程度。吳在棟等通過遙感及實地調研數據,構建火災風險評估模型,基于GIS分析了三坊七巷的火災危險性和文化遺產易損性,耦合疊加分析得到三坊七巷的火災風險。

隨著文物保護開始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轉變,風險評估作為預防性保護的重要單元,結合GIS的空間處理能力將進一步發揮其在展示和計算上的優勢。

三、總結與展望

GIS技術作為目前比較成熟的空間信息技術,是文化遺產領域進行空間分析和數據處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綜述了國內外專家對GIS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進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但由于信息技術的復雜性以及文化遺產種類的豐富性,目前尚未形成相對統一的研究理論、評估方法和相關系統構建步驟,有許多研究方向在國內尚未展開,存在許多待進一步深入開展的重要工作。

1.空間技術的融合。隨著信息科技技術和新型可視化手段的不斷發展和進步,CIM、LOT、AR等新技術新概念在近幾年開始不斷發展,GIS與這些技術如何相互融合,采取什么樣的結合方式最大限度地體現各種方法的優點,如何使GIS在文化遺產領域的應用獲得最好的效果,這將是研究者必須考慮的關鍵問題。

2.信息系統的整合。我國近些年來建立了一系列基于GIS技術的管理和保護平臺,但是這些系統相互獨立,構建方法和技術存在差異性,所以應研究分析各系統的優缺點,建立分析管理系統平臺模型標準,完善系統的構建方法。

3.充實系統的應用。應提高文化遺產的公眾參與程度,將文物展示和保護系統充實web端和手機端,使得信息系統可以及時得到更新和公眾反饋。同時將GIS作為文化遺產在遭受災害后的修復和轉移的參考依據,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地理空間作用。

4.目前對文化遺產的預防性保護,僅僅局限于消防、環境污染和人為破壞等人為災害,缺乏對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前的預防性保護和風險評估的綜合研究,從重大自然災害風險源角度下對文化遺產進行災害風險分析和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外相關文物保護組織和院校已經開展了一系列關于洪澇、地震、大風對文化遺產危害的研究,但國內對此的相關研究較為匱乏,這將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

天然氣火災危險性范文第5篇

[熱點排行] [進入在線安全系統] [打印] [關閉]

鐵路是我國成品油運輸最重要的工具,每年通過鐵路運輸的成品油占其輸送總量的60%以上,這中間又以車用汽油等輕質油品占絕大多數。成品油充裝過程是鐵路油罐車運輸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鐵路油罐車充裝過程中要重點考慮其防火防爆問題。成品油充裝過程中發生的火災爆炸事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因為成品油閃點、燃點和自燃點較低,具有比煤炭、木材等物質易燃燒的特性,成品油熱值越大,火焰溫度就越高,輻射熱強度也越大,油蒸氣的大量排放更是火災、爆炸等惡性事故的隱患。油品的蒸氣在空氣中達到爆炸極限時,遇火即能爆炸。爆炸極限越低,危險性就越大。著火過程中,燃燒和爆炸又往往交替進行。一般是先發生爆炸,然后轉為燃燒。超過爆炸上限時,遇火源先燃燒,待濃度下降到爆炸極限時,即會發生爆炸?;饒黾捌涓浇挠凸捃囀艿交鹧孑椛錈岬淖饔?,如不及時冷卻,也會因膨脹爆裂增加火勢,擴大災害范圍。強熱輻射易引起相鄰油罐及其他可燃物燃燒,還嚴重影響滅火戰斗行動,因此對鐵路油罐車充裝過程火災爆炸危險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鐵路油罐車的充裝過程危險性分析 1.1 鐵路油罐車的充裝工藝

根據我國鐵路油罐車的現狀,擔負運輸的主型罐車主要有G

6、G

9、G

10、G

11、G

12、G

14、G

15、G

17、G17A、G50、G60等10余種,鐵路油罐車裝油方式大體分為:①底部裝油或稱潛流裝油;②上部裝油或稱噴濺裝油。前者較為合理,但底部裝油也可能產生新電荷,特別是當容器底部有沉積水或有其他品種的殘余油品時,也會產生很高的靜電電位。后者更易產生靜電,因為當油品從鶴管高速噴出時,將因發生液體分離而產生電荷,當油品沖出到容器壁還會造成噴濺飛沫而產生靜電。同時上部裝油促進油霧的產生,也易使油氣、霧氣混合物達到爆炸濃度范圍。此外,頂部裝油還會使油面局部電荷集中,容易產生放電。因此,在裝油工藝中,應盡量采用潛流裝油,要控制流速,還要在裝油前清理干凈容器。但是目前國內在用的鐵路油罐車裝油方式多采用噴濺裝油,一般裝油時鶴管僅伸入槽車口 1 m左右。開啟油儲罐的放油閥門,啟動裝油車油泵,油品經輸油管送到鐵路裝車棧橋總管,由罐裝工人放好鶴管后,開啟鶴管閥門,油品輸送入罐車測量油位符合要求后,關閉鶴管閥門,充裝結束。充裝油品工藝如圖1。

1.2 鐵路油罐車的充裝過程火災爆炸事故樹分析

通過鐵路專用線油罐車充裝油品過程火災爆炸事故樹模型分析“可知,構成其火災爆炸事放發生的基本事件見表1。

根據事故樹的結構重要度分析,每一基本事件的重要順序可以排列為:

由上述所得事故樹的結構重要度大小順序可知,基本事件X7,X

8、X

9、X

10、X

11、X12重要順序大于其他基本事件,而這6個基本事件正是引起靜電火花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對鐵路罐車充裝過程火災爆炸的預防,應重點考慮對靜電火花的控制。 2 鐵路油罐車充裝過程靜電危害危險性分析 2.1 靜電引燃起因

據統計國內較大的成品油靜電事故中,鐵路油罐車裝油事故占首位,其次是油儲罐裝油事故,因而對鐵路油罐車裝油時的靜電要特別注意。成品油產品在流動、過濾、混合、霧、噴射沖洗、加注、晃動等情況下,由于靜電荷的產生速度高于靜電荷的泄漏速度,從而積聚靜電荷。當積聚的靜電放電的能量大于可燃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并且在放電間中油品蒸氣和空氣混合物處于爆炸極限范圍時,將引起靜危害。 2.2 噴濺裝油靜電危險性分析

目前我國鐵路油罐車車型比較復雜。它們的容積一般為50~60 m3,如G50及G60型。油罐車多為上裝上卸,只新生產的G17型黏油、輕油兩用車有下卸口。上裝上卸的式對防止靜電事故是個不利因素。通過對潛流裝油和噴濺裝油這2種充裝方式下各環節產生的靜電荷量值可以看出,潛流裝油系統產生的電荷從泵開始大量地產生,在過濾器處達到高峰,然后進入管線,最后進入槽車。如果管線較長的話,高峰可能小一些。噴濺裝油系統與泵式不同之處在于沒有因泵而使靜電荷急劇增加的環節,這使得進入過濾器的初始電荷值較小。兩者都存在著過濾器位置的設計問題,一般希望把它置于離裝油棧臺100m以外,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逸散電荷,或者設法降低流速以減少電荷的產生。

在噴濺裝油的過程中,活動套筒式小鶴管可以伸到槽車底部裝油,但在實際操作中一為方便,二為減少油品損失(鶴管頭不深入油內造成鶴管里阻力增加,油會從套管間溢出),所以都沒有把鶴管插入槽車底部。甚至有的單位明確規定鶴管頭要離開油面200mm以上,顯然這是很不妥當的。因為這會使鶴管口附近的油面上集聚更多的電荷,電位梯度增大,容易放電。應該采用底部裝油或將鶴管伸至接近罐底,理由是:可以避免油柱流車經體中部電容最小位置時(此時油在管內)所產生的最大電位。在裝油后期油面電位達到最大值時,油面上部沒有突出接地體,可避免局部電場增高。在局部范圍內可避免因油柱集中下落形成較高的油面電荷密度。減少噴濺、泡沫,從而減少新產生的靜電荷。減少油品的霧化及蒸發,可避免在低于閃點溫度時點燃。 2.3 鶴管類型及其產生靜電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鐵路罐車裝油臺使用的鶴管按口徑可分為2大類。Dg100mm以下的稱為小鶴管,Dg200 mm的稱為大鶴管。小鶴管按車位布置平均12m左右設置1臺,可以同時裝車30多臺;大鶴管一般設置2個鶴位集中裝油。小鶴管雖然管徑較小,但由于多臺同時裝充,所以裝車流速并不算高,

一股在3.5~4 m/s裝1臺時間大致是35min左右,裝1列車約需30~120 min。由于操作上的種種原因,滿車順序總有先后。因此,1列車中總有部分車位出現流速不均勻,有時可達6~8m/s,有時甚至高達13 m/s,這是小鶴管在操作中要特別注意的時刻。對于大鶴管,由于管徑大,流量大,5~8 min就可以裝完2臺車,相對而言流速較高。所以,大鶴管裝車時槽車油面電位較高。大鶴管雖然使用的歷史不長范圍不廣,但出現的事故較多,應該給予充分的注意。 2.4 油罐車內靜電分析

油料的電導率較大時,車內各部分油料的電荷密度容易趨向均勻。因電荷有同性排斥的作用,油中的電荷有流向油面的趨勢,又因液體表面張力的緣故,油面電荷較多,這就是所謂的趨表效應。由于油罐車內各點電容不同,因而同樣數量的電荷在電容較小的部位就會有較高的電位。較高電位處的電荷將向低電位處流動而使電位趨向平衡。當油品流動較慢時,車內各部位的電位易趨向均勻,而電荷不均勻的現象較明顯。但在油品流動較快時,各部分電荷易趨向均勻,電位差別較大的現象就增加。鶴管裝油時接近油面,其管口末端形成的不同對局部電容有不同的影響,從而引起電荷密度及電位的差異。油罐車在裝油的整個過程中,油面電位是隨著液面上而變化。最高電位出現在1/2~3/4容積處。油面電位的數值,主要取決于所在位置電荷和電容數值的大小。一般說來,在鶴管油柱下落處的電荷密度較大,在車內中部位置電容較小(有爬梯時稍有增加),所以油罐車中心部位電位較高。 3 成品油充裝過程其他危害危險性分析

在成品油充裝過程中,火車裝卸棧臺可能發生的火災有:油罐車罐口起火,地面流散液體著火,油罐車翻車著火。引發火災的原因有以下幾十方面:①車輛未經過檢測,車況不佳,違章操作等;②使用的各種油類物質,遇到高溫、明火、雷電、靜電等因素引起火災;③在有可燃氣體和易燃物存在的場合,靜電放電、雷電放電均可引爆火源,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④由于油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腐蝕性物質,它們對貯罐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同時還受到電化學腐蝕,從而導致貯罐跑、冒、滴、漏,遇火源而發生事故;⑤裝卸油鶴管頭部,不是有色金屬制作,如果操作時不慎,與油罐車碰擊發火引燃油蒸氣;⑥開啟油罐車頂時使用鐵制工具,由于不慎磕碰發火,也易引燃油蒸氣;⑦裝卸油品時,使用不防爆的工具;⑧裝卸中,未安裝導除靜電裝置或靜電導除裝置失靈,由于油品沖擊,在車壁上集聚靜電荷放電打火;⑨油罐車在敞蓋作業的條件下,外來火種飛入或接近敞口油罐車,引燃油蒸氣,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4 成品油充裝過程火災爆炸事故預防對策措施 4.1 成品油充裝過程預防靜電危害的技術措施

(1)鐵路裝油棧橋的固定設備原則上要求在多個部位上進行接地。其接地點應設2處以上,接地點應沿設備外圍均勻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30 m。

(2)貯罐內壁應使用防靜電防腐涂料,涂料體電阻率應低于100 MΩ.m(面電阻率應低于1GΩ)。

(3)輕質油品的進出口管必須接近貯罐底部。

(4)對于電導率低于50 pS/m的油品,在注入口未浸沒前,初始流速不應大于1 m/s,當注入口浸沒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應超過7 m/s。如采用其他有效防靜電措施,可不受上述限制。

(5)在裝油前,必須先檢查罐車內部,不應有未接地的浮動物。 (6)裝油鶴管、管道、槽罐必須跨接和接地。

(7)頂部裝卸油時,裝卸油鶴管應深入到槽罐的底部裝油速度宜滿足關系:V.2 n≤0.8。其中,V為油品流速,m/s;D為鶴管管徑,m。

(8)裝油完畢,宜靜置不少于2 min后,再進行采樣,測溫、檢尺、拆除接地線等。 (9)鐵路油罐車未經清洗不宜換裝油品。

(10)工作人員充裝操作時要身穿防護服,裝油時鶴管應插到罐車內底部不高于0.2 m處,油品流速應小于4.5 m/s,以防產生大量靜電。 4.2 預防靜電危害的管理措施

(1)成品油庫的安全技術部門應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制定防靜電危害具體實施方案,并加以監督檢查。負責管理工作的人員必須掌握靜電安全技術知識,當發現靜電可能釀成事故時,有權采取有效措施,并上報主管領導。

(2)所有防靜電設備、測試儀表及防護用品,要定期檢查、維修,并建立設備檔案。 (3)油品靜電檢測主要項目有:貯器的泄漏電阻、人體的泄漏電阻、管線的接地電阻、油品靜止電導率;油品油面靜電位;可燃蒸氣與空氣混合物濃度;油品溫度,氣溫及大氣相對溫度。

4.3 充裝過程其他危害對策措施

(1)嚴格控制火源的對策措施:嚴格執行動火制度。維修、施工在禁區動火,必須執行動火審批,辦理動火證.有專人負責,專人監護以至采取必要的救護消防措施。電氣設備均應符合防爆等級要求,達不到防爆等級規定的電器設備,如電機、電線、照明燈具、配電盤、開關等均不能使用。電器設備、設施老化或損傷應及時處理或更換。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嚴禁把明火源帶入禁火區域,嚴禁在禁火區域內吸煙。定期檢查、檢測防雷、防靜電的連接件和接地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狀態。鐵路專用線油品充裝棧橋上的翻梯應裝膠墊或膠輪,無膠墊或膠輪嚴禁使用。鐵路專用線油罐車在充裝作業前必須在車輛兩端或盡頭線來車一端不少于20m處,在車方向左側鋼軌上安裝帶脫軌器的紅色防護信號。作業完畢清除線路障礙物后,方可撤除。防止車輛誤進有充裝罐車的線路。鐵路油品充裝棧橋爬梯口設置消除人體靜電握把(球)。

(2)防油品溢出或泄漏的對策措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嚴禁違章操作,避免發生充裝過量或因鶴管位置未放好而發生溢油、冒油事故。加強設備,設施的維護、養護和定期檢查工作,防止油泵、管網、閥門的漏油。加強充裝過程油品液位的監控、檢測工作,以防充裝過量或冒油。應采用液位自動檢測報警或液位自動聯鎖控制裝置。

(3)鐵路專用線管理對策措施:加強鐵路專用線的正常維護、維修,及時消除各種病害,嚴禁帶病使用,杜絕鐵路罐車脫軌現象的發生鐵路專用線應當制定防止車輛溜逸的詳細管理規定,并設置防溜逸設施機具(如枕木、三角木等),否則,一旦車輛溜逸,會發生撞車、脫軌、顛覆、重大火災、人身傷亡等事故,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防溜逸設施要維護使用好。防止鐵路罐車溜逸,以免罐車發生相互碰撞與鐵路運輸相關的任何同類設施,設備都不能侵入鐵路機車車輛限界,鐵路專用線也要遵守該規定,專用線的裝車鶴管在車輛進入或牽出裝車線時,必須處在棧橋上方并予以鎖閉,以免侵入機車車輛限界。如車輛進入或牽出裝卸線時侵界,就可能與機車、車輛相撞,造成機車、車輛、裝車設備的損壞,嚴重時可引起油罐車火災、爆炸事故。

天然氣火災危險性范文第6篇

1 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使用

化學制藥的提取、合成、洗滌、結晶等生產過程中多使用易燃易爆的物料,這些物料極度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一般而言,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如果出現設備、容器或管道的破裂,導致易燃液體出現泄漏,如遇明火將會引發火災爆烽事故。

多數化學合成的藥品粉末在干燥狀態下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尤其是在干燥和顆粒過程中,如果空間內粉塵濃度過高,與空氣形成粉塵爆炸環境,有可能引發空間內粉塵爆炸。另外,在物料干燥過程中,如果通入蒸汽過量,會導致加熱溫度過高,再加上設備內混入空氣,干燥物料如遇靜電火花,有可能導致物料著火。

2 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泄露

泄漏分為故障泄漏和運行泄漏。

故障泄漏的情況有:儲罐(槽)、容器、管線(包括閥門、法蘭)等設施,破裂(如儲罐、容器、管線等超壓或被抽成負壓而使其破裂);轉動設備等動密封處泄漏;撞擊(如車輛撞擊、物體倒落、蒸汽管線水擊等)或人為破壞等造成儲罐等容器及管線等破裂而泄漏;由自然災害(如雷擊、颶風、暴雨等)造成的破裂泄漏等等。

運行泄漏的情況有:儲罐、槽等容器超裝溢出;物理的驟冷、急熱造成罐(槽)、容器、管線等破裂、泄漏;墊片撕裂造成泄漏;局部過熱,造成蠕變破裂、泄漏等等。

3 點火源管理

點火源是指引起可燃物燃燒或爆炸的一切激發能源,點火源可分為明火、火花和雷電等。分述如下:

明火:汽車裝卸運輸時存在機動車輛排煙帶火,吸煙及違章動火等不安全因素,產生的明火或散發火花。

電氣火花:電氣設備、設施設計選型不當,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或電氣設備、設施未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時,在開關斷開、接觸不良、短路、漏電時產生電弧、電火花等。

靜電火花:流動、沖擊、震蕩、磨擦產生的靜電,若防靜電設施的位置、連接方法不正確,或防靜電設施失效,或防靜電材料不符合要求,或年久失修,造成接地電阻過大,或未定期進行檢測,儲罐、容器、管路及各種金屬設備、設施上積聚的靜電荷與周圍物體形成一定的電位差而放電。此外,人體穿化纖衣服而又穿膠鞋之類的絕緣鞋時,由于行走、工作、運動中磨擦或穿脫衣服而產生靜電放電。

雷電:若防雷設施不齊全或儲罐、槽、建(構)筑物防雷接地措施不符合要求,在雷雨天氣里可能產生雷電火花。

碰撞磨擦火花:金屬設備、設施與物體之間的碰撞磨擦或機械撞擊等產生的火花,以及操作人員在工作中所用不防爆工具與閥門和設備的碰撞也可能產生火花。

4 工藝條件失控導致的火災爆炸危險性

化學制藥合成過程中,常常伴隨高溫高壓、低溫、腐蝕的工藝條件,也涉及氧化、硝化、磺化等工藝,有些藥物的合成壓力高達幾十兆帕,反應溫度達到二三百度高溫,因此,一旦反應條件超過工藝允許的范圍,或者操作人員違章作業,出現超溫、超壓、反應速度過快、加入量超量、反應冷卻介質中斷或過小、攪拌停止等異?,F象,將會造成嚴重的生產事故,輕則容器破裂,物料損毀,重則造成人員傷亡,系統停產。

5 壓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的火災爆炸危險性

化學制藥生產過程中各類合成反應釜、蒸汽包、蒸汽消毒柜、換熱器等設備均為壓力容器,若設計、制作質量不合格或未按標準要求定期檢驗,管道、閥門選用不當或質量有問題、安全附件不齊全,或者超壓使用等,都會引發爆炸事故發生。

6 配電系統的火災爆炸危險性

配電裝置、電動機以及各種照明設備等存在電氣火災的危險。電氣設備本身除可構成引燃源外,也可能成為爆炸性氣體或火災易燃物的危險源。

7 空調系統火災危險性

制藥生產車間的潔凈度要求較高,潔凈區內通排風通過空調系統完成,空調機組內有過濾網等易燃介質,若在空調機組運行過程中,發生空調電機火災,引燃過濾網,有可能將高溫煙霧和火種隨風筒送到其他房間內,造成其他房間的火災事故發生。

另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常聚有可燃蒸氣,或易燃易爆的污垢物,且遍及路線較長,一處著火,殃及范圍較大。分析化驗時,用到許多化學試劑,雖然量不大,但品種多。這些試劑若儲存、使用不當,撒落在外,遇明火也會發生燃燒;出現禁忌物混放現象時,會有發生劇烈反應,引發爆炸的危險。

8 結語

經過上述分析可知,化學制藥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來自物料、工藝、設備、人員、環境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火災爆炸風險,企業應結合上述分析,全面查出相應的危險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摘要:化學制藥生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危險物質包括各類可燃物質、毒性物質和腐蝕性物質等危險物質,在裝置運行和物料儲運過程中存在著可燃液體泄漏引發的火災爆炸危險,干燥狀態下可燃固體粉末引發的粉塵爆炸等危險。

關鍵詞:化學制藥生產,爆炸,危險性分析

參考文獻

上一篇:太平人壽離職報告范文下一篇:談談你對體罰學生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