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氣象新聞研究論文范文

2023-09-21

氣象新聞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一、氣象新聞報道的原則與重要性

(一) 氣象新聞報道的原則

氣象新聞在宣傳和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對氣象新聞本身有全面的認識和分析, 新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一是時間上要新, 第二是內容上要新, 這兩點是體現氣象新聞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能夠更好的引起觀眾的重視, 進而形成有視覺沖擊力的新聞素材。其次要重視氣象新聞的社會影響力, 尤其是災害性天氣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農業、經濟等, 這類氣象新聞報道可以引起社會的關注, 要在第一時間通過現場畫面的播報與采訪, 這樣才能夠及時的進行相應的防范措施, 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這是氣象新聞宣傳的重要目的, 也是我們重視氣象新聞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 氣象新聞報道的重要性

氣象跟我們的生活關系十分密切, 氣象新聞對氣象事業的發展更為重要, 一是預防由于氣象變化可能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的經濟損失, 通過氣象新聞報道及時的采取相應措施。二是讓大眾養成良好的關注氣象新聞的習慣, 有助于及時的掌握天氣變化, 進而合理調整自己的生活和生產。讓氣象新聞更好地去面向民生, 服務于社會。

二、氣象新聞的宣傳和發展策略

(一) 重視氣象新聞的社會影響

氣象新聞的社會影響是宣傳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氣象變化對我們出行、生產、生活、甚至工作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因此提前掌握氣象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氣象新聞工作者, 應當及時的將重要性天氣報道出來, 提醒人們注意天氣變化, 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活動。同時還要引導社會與大眾關注氣象新聞, 對于一些影響較大的災害性氣象新聞, 要進行深度報道, 可以采用聯系追蹤報道和系列報道的形式, 進行宣傳報道, 進而將整個氣象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更加完整的展現給群眾, 讓群眾更加清晰的了解事件進展, 有助于更好的開展抗災救災活動, 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重視氣象新聞社會影響的過程中, 還可以通過征集社會意見, 對民眾感興趣或關注的氣象問題進行重點的報道, 進而使氣象新聞報道能夠更好的為大眾的生產生活服務。

(二) 重視新媒體等媒介的運用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 眾多新媒體的出現給氣象新聞的宣傳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充分利用新媒體媒介可以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氣象新聞在宣傳過程中可以利用現場直播的形式, 通過現場直播對一些突發事件及時的向社會公布, 如突發暴雨、霧霾等事件時, 通過直播形式讓人民群眾更迅速的了解事件進展, 同時也有助于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如今新媒體時代, 人們不再是氣象新聞訊息的單向接收者, 還成為信息的傳播者, 每個人都能對氣象新聞事件起到宣傳的作用, 在眾多新媒體中廣泛的傳播和使用。另外, 在氣象新聞的宣傳與發展過程中, 還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信、自媒體等多種形式, 可以實現氣象新聞更為廣泛的傳播, 增強氣象新聞的影響力和輿論導向, 同時也有助于保障真實信息的傳播。

三、結束語

我們的生活與天氣息息相關, 氣象新聞在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氣候變化對人們生活的環境影響更加明顯, 人們對這種變化的關注度明顯提高, 氣象新聞的宣傳與發展也面臨新形勢, 通過對氣象新聞報道原則和重要性的分析, 讓我們更加了解氣象新聞的作用。同時, 在宣傳過程中重視氣象新聞的社會影響, 重視新媒體的運用等策略, 可以有效的促進氣象新聞的宣傳與發展, 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氣象新聞的積極作用, 充分保障媒體社會功能的發揮。

摘要: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大幅度增加, 人們對天氣災害方面的事件更加關注, 氣象新聞報道便是人們獲取氣象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社會經濟與新聞傳播手段的不斷發展, 氣象新聞的宣傳與發展也面臨新的形勢, 如何促進氣象新聞的宣傳與發展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內容, 提出幾點策略以便促進我國氣象新聞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氣象新聞,宣傳,發展

參考文獻

[1] 苗艷麗, 王昕.淺析氣象新聞的特征和質量控制[J].氣象科技進展, 2017 (5) .

[2] 張廣梅, 趙凡, 趙秋石, 等.從新聞價值淺談氣象新聞的報道——以第十屆全國氣象影視服務業務競賽參賽氣象新聞節目為例[J].卷宗, 2016, 6 (8) .

氣象新聞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交通行業有了突飛猛進的變革,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對交通氣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為了能夠提供道路交通所需的氣象信息,交通氣象監測系統的開發建設和應用刻不容緩。文章介紹了為此研究開發的交通自動氣象站系統,詳細介紹了交通氣象監測系統的組成、特性和分類等,并對交通氣象監測系統的應用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交通氣象;檢測系統;組成;應用

引言:氣候變化帶來了更加復雜的天氣現象,這種狀況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日常通行。遇到惡劣天氣時,城市交通也很容易遭受阻礙,例如在寒冷冬季交通受到降雪和道路結冰造成的干擾。作為氣象部門,有必要運用氣象監測系統來收集實時性的交通氣象信息,在此基礎上傳送信息并且提供交通決策參考[1]。由此可見,監測交通氣象的系統在保障交通安全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交通氣象監測而言,有必要探析氣象監測的具體系統組成;結合交通氣象監測的真實狀況,探求氣象監測在現實中的運用思路。

一、交通氣象監測系統組成

(一)氣象觀測。從分類來看,交通氣象觀測包含了短期和長期這兩類的觀測方式。在這其中,短期氣象觀測重視特定地點和時間段的交通氣象狀況,具體方式包含了自動式便攜觀測站、人工氣象觀測及應急車觀測的三種類型。對于黃金周或春運等時段可以展開短期觀測,此外在突發某種氣候災害時也需要運用短期觀測[2]。

相比而言,長期性的氣象觀測關鍵點在于設置自動式的綜合氣象站,通過綜合觀測來判斷路況與氣象環境。對于交通觀測而言,長期觀測構成了其中的核心。從目前來看,各地陸續建成了長期觀測交通氣象的觀測站,其中領先的觀測站包括海南和北京的觀測站。在長期觀測氣象的過程中,氣象觀測的要點集中于路況、風向風速、當地的溫濕度、行車的能見度及路面溫度等。自動式的觀測站可以測量全面的交通路況,其中包括測定風向、觀測氣壓和雨量等。

(二)數據采集處理系統。交通氣象站在具體采集實時性的氣象數據時,通常是借助中心站和存儲數據系統來完成的。在氣象觀測中,氣象監測中心設置了核心的單片機和工控機,在此基礎上用于采集實時的氣象數據。經過數據存儲以及處理后,就能夠據此判斷實時性的路況和氣候。中心站可以用來接收處理后的氣象及路況數據,然后給出相應的氣象監測指令。

在系統結構中,預處理和自動采集模塊用來搜集并判斷實時路況和其他數據,然后通過預處理來定位路況信息。觀測站可以用于存儲路況數據,至少應當保留最近一個月的氣象和路況要素。對于存儲管理而言,采集處理氣象數據的系統保障了循環管理的實現,同時也可以自動清除過時的內存數據。依照中心站的判斷結果,氣象觀測站就可以上傳精確的氣象數據。此外,系統還具備時鐘校準的性能,能夠校準觀測時間和日期,在校準的基礎上保證時鐘的精確性[3]。

(三)數據處理及共享系統。觀測站通過獲得實時性數據,就可以進入后期的數據共享和生成過程中。對于搜集的氣象資料,觀測站可以自動予以處理并且分析,經過全方位的信息分析再去生成氣象觀測信息。在氣象站的內部設置了采集器,采集系統可以借助有線網來傳輸實時的氣象和交通信息,中心站負責接收氣象情況。在接收信息后,中心站就進入了信息入庫、信息分發和數據判斷的過程中。經過全面的判斷,就可以生成氣象監測的曲線測圖。從現狀來看,氣象監測與服務的系統可以分為多種;對于用戶而言,可以結合需求選擇最適合自身的一類氣象監測軟件。在獲知氣象信息后,交通部門也能迅速給出各路段的預警信息。

二、交通氣象監測系統應用

(一)天氣預報中的具體應用。很長時期以來,公眾都是通過收聽預報的方式來獲知天氣的,天氣預報因此構成了氣象預測的最重要形式。技術進步的狀態下,各種類型的移動終端和網絡電視都可以用來播放天氣預報;與此同時,天氣預報也可以為民眾呈現不間斷的天氣預測信息。確保天氣預報的精確性,有助于民眾了解交通氣象,在明確氣候變化現狀的基礎上就增加了出行的便捷性。借助網絡的渠道,民眾也可以收聽實時性的天氣實況和交通路況,有助于保障最基本的通行安全[4]。

例如:在安卓系統的輔助下,網絡可以發布零延遲的氣象信息,確保身處任何地點的用戶都可以予以收聽。通過觀測交通氣象,系統還可以判斷精確的周邊路況,杜絕盲目出行的弊病。這樣做,有助于提供查詢天氣的科學基礎,同時也擴展了發布天氣預報的途徑。

(二)氣象災害預警和交通管制中的應用。路面交通與氣候變化具有緊密的聯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做好災害預警,有利于在根本上杜絕災害天氣帶來的交通安全威脅,同時也保障了民眾出行時的安全。作為氣象部門,通常需要借助監測系統搜集得到的精確資料來發布預報,從而為交通管制提供根據。完善對于災害性氣候的精確預警,有利于做出交通管制的科學決策。例如2013年四川雅安遭受泥石流的特大災害,如果能夠借助氣象預警的方式,那么就可以減少泥石流的損失。結論:經濟進步的趨勢下,生活水準正在迅速改善,與之相應的出行和交通需求也變得更多。由此可見,交通監測的精確性直接關系著日常出行,關系到出行安全和行車順利。做好交通氣象監測,這樣做有助于在根本上保障安全通行,杜絕惡劣氣候造成的交通阻塞等不良現象[5]。在構建交通氣象的監測系統時,相關人員還需要更加重視氣象數據監測和氣象資料運用等關鍵點,密切結合各個環節的監測應用。完善監測系統內部的構成,有利于借助更多渠道來發布精確的氣象信息,從而服務于交通氣象監測的整體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田艷,張志強,張景涵等. 高速公路交通氣象監測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 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1(02):86-89+95.

[2]劉曉磊,胡斌,余世同. 交通氣象監測系統組成與應用[J]. 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5(01):89-91.

[3]唐延婧,宋丹,柳艷香等. 貴州高速公路交通氣象監測系統的初步應用研究[J]. 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15(03):39-47.

[4]高銳鋒,包志華,周暉等. 基于3G網絡的交通氣象信息自動監測系統[J]. 測控技術,2014(02):11-15.

[5]王曉,狄遠. 酒泉市公路交通氣象服務系統的組成和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6(09):164-165.

氣象新聞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灤南縣氣象局,河北 灤南 063500)

摘要:本文從唐山市各縣氣象局的科技服務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近年來氣象科技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我國的改革形勢和基層現狀,針對氣象科技服務如何健康快速發展問題提出了建議和對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基層;氣象科技服務;現狀;前景;思考

引言:多年來,唐山市各縣氣象局的氣象科技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其相關工作卻進步緩慢,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還有很多的制約因素,很難適應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為此,必須要對氣象科技服務工作提起高度重視,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從而促進基層氣象事業的順利健康發展。

1.現狀及存在問題

1.1氣象科技服務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如今,唐山市基層氣象部門一些學歷較高和技術能力較強的氣象人才比較缺乏,很多工作人員都是身兼數職,因工作需要,各單位聘用一些編外用工,這些人員所學專業大多數與科技服務不對口,單位對他們的培訓力度也不夠,他們對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要求、規范以及標準等掌握程度相對較差,一部分人不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工作比較消極,這樣一來,對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1.2氣象科技服務體制不健全。目前,唐山市基層氣象部門的相關機制體制并不夠健全,與之相關的理念和方式也較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飛速發展的社會形勢下,其科技服務水平顯得難以適應社會進步發展的要求,再加上運行過程中創新意識不強,待遇較低,發展動力不足,技術力量薄弱,一些工作人員的分工也不夠明確,所以經常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1.3氣象科技服務技術水平不高。氣象科技服務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業人員的學歷都不高,最高是大專,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較差;二是人們對于氣象科技服務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且人們的需求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然而,基層的科技服務水平有限,氣象科技服務產品的針對性比較欠缺,很難為大家提供具有個性化的服務與產品;三是氣象預報的準確性難以保證,因此服務效果不夠理想;最后,氣象科技服務研發機制和體制不夠健全,而且相關部門對氣象服務工作投入的資金非常少,氣象科技服務相關的設備不夠,所以,不具備良好的工作條件,從而對氣象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嚴重影響。

2.發展前景及應對策略

2.1發展前景

2.1.1 氣象科技服務市場展望。如今,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行各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氣象科技服務和防雷技術等免不了受到社會其他行業競爭的沖擊,如果具有了防雷檢測資質,那么就能夠開展防雷檢測技術服務,對打破行業壟斷也有幫助作用。

2.1.2 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形勢。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是政事企分開,事業單位也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公益性氣象服務可以由政府主辦,而商業性氣象服務則完全可以市場化,因此,政事企分開將成為基層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的新趨勢。

2.2 應對策略

2.2.1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人員綜合素質。如今,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要想促進氣象事業建設順利健康發展,必須加強人才建設,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健康順利開展也需要高科技人才隊伍的支撐,而且這支人才隊伍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同時,也要懂得經營之道和管理方法,重要的是要有創新意識。為保證唐山市氣象科技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從現在開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氣象科技服務市場的持續發展。

2.2.2 規范運行機制和管理??茖W的管理模式是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是事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因此,需要對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運行機制進行有效地規范和加強科學管理,比如,應當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辦法,以確保同國家企事業單位的運行機制有效對接,并充分調動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促進唐山市科技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2.2.3 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鶎託庀蟛块T與其他部門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來說,基層氣象部門能夠直接提供天氣預報、雨情信息、氣象災害預警、氣候分析與預測等各種氣象服務,充分發揮基層氣象部門的這一優勢,能夠促進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是可充分發揮自動氣象站的作用,利用得到的探測資料,建立起網絡氣象信息平臺,為政府、公眾及客戶制作、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氣象服務產品,提升氣象科技服務實效和水平。

2.2.4 努力尋找科技服務新的增長點。最近幾年來,唐山市的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得到了迅速發展,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氣象防災減災以及氣候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氣象服務工作仍然存在著一定問題。面對廣大社會群眾的各種個性化需求,需要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尋找新的科技服務增長點。如今,我國對環保和農業方面的資金投入逐漸增多,可見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對于氣象開挖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幾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旅游業,旅游部門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游客,需要對旅游地區的氣象資源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使氣象服務成為有力支撐,因此,氣象為旅游業服務將大有可為。

結語:基層氣象服務工作如今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處于市場改革的浪潮中,所以需要全面分析市場需求,在把握住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要有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從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各縣氣象局一是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提高氣象服務人才的責任心和素質能力;二是要努力將基層氣象行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整合資源,不斷開拓新的服務領域,逐漸提高氣象科技服務水平,促進基層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桂榮,胡峰,滕麗峰,張文琴. 日照市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現狀與思考[A]. 中國氣象學會.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象軟科學論壇分會場論文集[C].中國氣象學會:,2007:4.

[2]陸林. 我國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研究[D].云南大學,2013.

[3]馮永芳. 基層氣象臺站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氣象新聞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基層 氣象科技服務 發展 探討

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就是氣象科技產品應用于實際生產勞動并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償服務的具體舉動。對于基層氣象部門,經費少,人員少,辦公條件艱苦一直是存在的狀況,氣象科技服務的蓬勃發展有效的改善了這一情況,但各個地區發展也不盡相同,西部基層縣局的發展相對東南沿海差距甚大,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

1 發展歷史

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地方支持狀況,開拓力度的不同,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狀況也不盡相同,特別是西部地區基層氣象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人才力量薄弱,導致氣象科技服務存在諸多困難。以武勝縣氣象局為例,真正意義的科技服務發展比較晚,前面很長一段時期都是主要以到鄉鎮收取氣象服務費為主。90年代開始有極其少量的防雷服務,到2005年以后,通過與相關部門溝通配合,共同開展執法檢查活動,有效的規范了防雷市場。隨著最近幾年武勝城市建設的大力發展,再加上行政審批活動的有效實施,使得防雷技術服務、氫氣球的施放業務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科技服務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2 基層氣象局科技服務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以武勝縣為例)

2.1 氣象科技服務公眾認知不夠

武勝縣地處四川盆地東部,縣城規模較小,是全國農業縣。經濟文化發展也相對落后,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普遍不高,加上宣傳力度還不夠,常規的氣象科技服務業務雖已基本普及,但是很多群眾還存在氣象局就是免費提供天氣預報這一意識,對氣象有償服務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的現象。一些建筑開發商認為防雷可有可無,防災減災意識淡薄,這一狀況阻礙了武勝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

2.2 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受多部門制約

由于武勝縣氣象科技服務發展較晚,防雷業務從開展以來都是通過與相關部門溝通配合,共同監管來進行的。這種體制和運行模式就決定了有一定的缺陷,而且存在個別領導為開發商說情,監管單位與開發商的關系和利益復雜化使得氣象科技服務基根不實,保障機制薄弱,發展不穩定。

2.3 執法力量甚微 執法人員緊缺

基層氣象局機構、編制限制,武勝沒有專業執法隊伍,執法人員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素質普遍不高,對當前形勢下的氣象行政執法不能很好勝任。這一系列的缺陷導致我縣科技服務執法工作不能有效的推進。

2.4 科技服務人才缺乏 裝備落后

由于人員編制的限制,縣局氣象業務較多,任務繁重,每個人都同時兼職有1到2種不同的工作,很多兼職科技服務的人員也不是相關專業畢業,未經過系統培訓,實踐經驗也非常少。而且氣象科技服務裝備更新換代周期太長,很多先進的檢測、測試設備得不到很好的供給,缺少專業氣象科技服務產品數據采集和分析處理設備??傊?,人才缺乏、崗位角色混亂、設備落后等現狀不能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嚴重制約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

2.5 科技服務業務結構單一種類較少

很多基層氣象局科技服務發展結構單一,發展不平衡,以武勝為例,防雷技術服務占科技服務總收入的95%以上,其他氣象科技服務項目發展不足或者根本還未開展。這一狀況是導致氣象科技服務不能綜合發展。

2.6 內部管理不規范

基層氣象科技服務沒有很好的管理和一套良好的激勵機制,沒有體現責、權、利的平衡。單位也沒有一套良好的激勵機制,對負責氣象科技服務、參與氣象科技服務的人員沒有一套獎勵懲罰制度,這使得從事氣象科技服務的人員的積極性不能充分調動起來。另外科技服務財務管理也不是十分規范,這同樣制約著氣象科技服務良好的發展。

3 基層氣象局科技服務發展思路探究

從基層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基層氣象部門只有不斷壯大自己,改革創新,規范開拓才能有效的促進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下面就上述問題,談一談發展思路,以供參考。

3.1 加強宣傳,提高氣象科技服務公眾知曉度

只有公眾理解到了氣象科技服務的確是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必須的活動,才能更好的去開展氣象科技服務。我們一要利用“3.23”氣象日、科技下鄉、為農服務等機會深入城鎮、鄉村廣泛宣傳;二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主動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多匯報和溝通;三是開展氣象災害調查時借機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科技服務。通過以上宣傳措施主動出擊,擴大氣象防災減災的社會知曉度和影響力。

3.2 加深同相關部門的合作交流以及聯合執法

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們仍需要并努力加深與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一是從安全生產的思路來和政府領導、相關部門交流溝通,并且利用氣象法律法規向政府和部門宣傳。二是加強同建筑開發商的溝通協調,讓開發商了解建筑物防雷的重要性,使得他們變被動與主動,甚至自主打好建筑物防雷品牌;三是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執法大檢查。

3.3 組建專業執法隊伍 提高執法質量

應積極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氣象行政執法隊伍,但就目前各基層縣局的人員情況來看,單獨組織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是不現實的。建議市局成立一支精干的執法支隊,以市局氣象執法支隊為主體,各縣區執法人員為成員組建全市統一的執法隊伍,各縣區氣象行政執法工作由市局行政執法支隊來完成,縣局不再單獨執法,各縣區轄區內出現了氣象違法案件后上報市局執法支隊,各縣區執法人員要積極配合市局執法支隊進行調查、取證工作。市局應該對所有執法人員應進行系統的培訓,逐步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提高執法隊伍整體水平,為氣象科技服務保駕護航。

3.4 壯大人才隊伍提升裝備檔次

應積極爭取地方編制,充實科技服務人才隊伍,招可用人才,留可用人才,建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營銷的縣級氣象科技服務人才隊伍。還應加強相應科技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同時必須加強科技服務相關領域的裝備更新換代。只有通過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和現代化的服務裝備才能在服務對象心中樹立一種良好的服務形象,為以后科技服務高標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5 拓寬科技服務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縣級氣象科技服務結構單一,不能適應以后政策環境變動后的市場需要,我們應當在防雷方面繼續做深做強,同時加快發展氣象信息服務、氣象影視及廣告服務、氣象短信服務、氣候資源開發服務等項目。還應努力開發新的氣象科技服務產品,如借助武勝城市建設、工農業園區、旅游發展等開展病害蟲氣象條件預報、旅游指數預報等等??傊?,通過發行和挖掘市場的需要,努力拓寬科技服務新的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3.6 規范內部管理

要同企業管理模式一樣,建立良好的發展體制。對氣象科技服務財務管理要規范化,加強賬戶管理和財政預算制度。防雷技術管理方面要規范服務程序,推行標準格式文書,提升科技服務層次。全市科技服務實體特別是防雷服務機構在收費和服務上盡量統一,以減少客戶的質疑。通過這一系列管理措施來提升我們服務水平。

此外也還還應加強氣象科技服務實體的黨群組織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氣象文化建設,建立監督機制,接受上級管理機構監督管理,促進氣象科技服務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建,張靜,馮晶晶.淺談縣級氣象科技服務目前的現狀與發展思路[J].科技與生活,2010(10):184.

氣象新聞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計算機;氣象信息網絡系統;信息安全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已經廣泛地應用于氣象部門的工作中,借助先進的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能夠高效、實時地傳遞數據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再進行氣象信息的發布,提高了氣象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由于計算機系統的廣泛運用,逐漸出現了大量的安全問題。因此,對氣象信息網絡系統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制訂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確保信息的安全。

1 網絡安全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和實時傳遞,這與網絡的自組織行為有著密切的關系。自組織行為和系統的開放性有關,系統的開放性直接決定著網絡的活力。此外,系統的開放程度越高,則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就受到很大的威脅。因此,開發人員需要衡量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使用價值和數據安全性,使其保持相對的穩定和平衡。

1.1 網絡安全的特點

網絡信息的安全性與木桶理論類似,與短板有著極大的關系[1]。網絡存在的威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社會信息的復雜性和高風險性;2)網絡安全缺乏清晰的界限定位,這給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3)網絡的互動性和實效性,影響著各個國家的安全;4)安全威脅存在一定的不可預見性和潛伏性,大大增加了安全防范的難度。

1.2 網絡安全的本質

網絡安全的目標是在確保網絡信息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防護工作與技術和管理有著密切的聯系。安全的防護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才能提高防護能力,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網絡信息的安全性與人為因素,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有著密切的聯系,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公式:網絡安全=f(人,管理,技術),即人、安全技術、安全管理關系著的網絡安全。

2 氣象系統內部網絡安全現狀

2.1 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計算機已進入到各級各戶,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但計算機具有的信息安全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不安全因素由于具有一定的突發性,不可預測性和潛伏性,增加了安全防護工作的難度,使得用戶無法及時的采取措施來對個人的信息進行保護[2]。此外,大多數的計算機使用者認為借助殺毒軟件就能夠有效地避免系統中毒和入侵現象,盲目下載殺毒軟件,卻忽視了升級病毒庫,依然無法有效地保護網絡數據信息。

2.2 網絡本身的開放性帶來的安全隱患

計算機相互連接在一起,傳遞和共享數據信息,形成了龐大的網絡系統。這樣表明信息系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才能進行數據信息的交互。因此,網絡自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需要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計算機內部的防火墻無法有效地區分防范內部軟件和內部軟件,也無法有效地阻止入侵行為。所以,編程人員在開發計算機系統時,需要最大限度的減少系統本身的漏洞,確保信息的安全。

2.3 病毒的威脅與入侵攻擊

在計算機系統內部,存在木馬或者病毒都會引起計算機癱瘓,使得日常工作難以進行下去。除了網絡存在病毒以外,使用的硬盤或者U盤也有可能攜帶病毒,導致計算機癱瘓。

2.4 計算機網絡系統界限模糊

目前,計算機網絡系統對網絡工作,業務網絡等未制定明確的界限,使得氣象信息的傳輸和管理工作存在混亂,工作目標和職責不明確,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這就會使得工作人員對氣象信息分析存在偏差,降低工作效率[3]。

3 市級氣象部門氣象網絡安全預防措施

3.1 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意識

計算機系統雖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但也需要人員來對其進行操作,人員的操作行為直接決定了氣象信息的安全。因此,氣象部門需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性。此外,還需要不斷提高

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防護意識,并且對其進行考核[4]。制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傳輸制度,對操作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化,將理論知識付諸行動,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安全意識,這樣才能全面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3.2 強對網絡病毒和黑客的防范措施

一般來講,黑客攻擊計算的步驟如下:1)對數據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確定出有價值的對象;2)對自己的位置和IP進行隱藏,借助計算機手段來獲取對方電腦的賬號和密碼;3)登陸對方電腦,獲得控制電腦的權利,從而竊取自身所需要的數據信息[5]。因此,為了有效避免黑客攻擊電腦,需要加強對網絡的控制,設置高級別的防火墻,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

3.3 強對網絡資源和管理特權的控制和管理

現階段,在確保網絡信息安全性方面主要采用的技術為網絡控制訪問技術,其能夠有效保護氣象數據信息。借助網絡控制訪問技術,能夠對主體訪問權限進行限制,辨別訪問主體的身份,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

3.4 加強防火墻技術的使用分析

計算機系統具備的防火墻技術能夠有效確保數據信息的安全,并且能夠及時地阻攔病毒,防止黑客攻擊電腦。氣象工作人員在電腦上設置防火墻,能夠有效地對出入的信息進行監控,由于其存在權限劃分,能夠有效地對信息進行控制,從而提高網絡系統內部的安全性,避免病毒和黑客攻擊[6-7]。

4 結語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有效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但網絡安全問題影響著網絡的正常工作。因此,氣象部門需要不斷提高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網絡安全意識,并且定期對其進行考核,這樣才能提高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有效解決安全問題,確保數據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葉文.氣象網絡存在的安全隱患與防御[J].農業與技術,2014,34(6):214.

[2] 郭文遠,劉燕,賈金樓.地市級氣象部門網絡故障監控報警的研究和應用[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09,26(4):107-109.

[3] 衛晉芳.氣象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16):199-201.

[4] 王慧瑜,王帥,李銘鑒,等.加強氣象信息網絡系統安全和防范的探討[J].通訊世界,2017(19):94.

[5] 樊瑋.氣象信息網絡存在的安全問題與策略分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3):213.

[6] 王新清.提升氣象信息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57-58.

[7] 徐驍.淺談氣象信息網絡安全策略及技術[J].中國新通信,2017(8):35.

(責任編輯:劉昀)

氣象新聞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智慧氣象;智慧氣象傳播;智能;路徑與未來

一、智慧氣象傳播的概念

智慧傳播就是智能傳播。智能傳播是人工智能技術催生的全新傳播現象[1],這里探討的智慧氣象傳播的概念是指,依據智慧氣象的超大智慧平臺,借助計算機的大數據計算,掌握用戶需求和行為偏好,主動、精準地向用戶推送氣象信息的傳播活動。

通過對中國知網和維普的文獻調查發現,目前國內關于“智慧氣象”研究的論文有136篇,專門進行“智慧氣象傳播”的研究較少。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智慧氣象的基礎理論、智慧氣象的發展與應用、智慧氣象技術設計與創新等方面。此外,一些論文雖沒有明確提出智慧氣象和智慧氣象傳播的概念,但涉及氣象傳播現代化的內容,與智慧傳播緊密相關。

在智慧氣象的基礎理論方面有沈文海的《“智慧氣象”內涵及特征分析》,周勇、胡愛軍等的《智慧氣象的內涵與特征研究》等文章,前者較早且系統地從信息化角度對智慧氣象的基礎、實質、內涵等做了闡釋,其中,在智慧氣象的十個特征中提出“以分布式專業化分工格局制作個性化氣象服務產品,并盡可能做到用戶在服務產品制作過程中的適當參與”的傳播觀點。后者從智慧產業發展角度分析了國內外智慧氣象相關進展情況,提出“精準的預報預測”“開放的氣象服務”等智慧氣象應該具有的內涵。

智慧氣象的發展與應用方面的論文最多,占論文總數的2/3,其中智慧氣象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占比最高,有63篇。有張海濤、邢麗元等的《智慧氣象在農業服務中的應用》,田靜齋、張貴梅等的《基層現代農業對智慧氣象需求調研報告》,孫玫玲、左曉辰等的《基于智慧氣象業務平臺的氣象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究》,這些文章涉及氣象與農業數據的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臺和構建集約化智慧氣象服務體系,用智慧氣象理念、更加精細化的產品直接服務于農業生產。智慧氣象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研究,有陳玉琪、陸小林等的《智慧氣象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分析》,提出在智慧城市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為氣象工作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一個集氣象監測、氣象預報、氣象服務等“一體式”智慧氣象平臺。

智慧氣象技術設計與創新方面,有賈斌、李又君等的《城區防汛智慧氣象系統設計與實現》,崔迪的《“智慧氣象”預警相關信息發布模式研究》,胡元川、鄧小波等的《基于車聯網的智慧城市氣象綜合觀測初步研究》,這些研究是氣象觀測數據和相關領域結合所作的具體技術設計和方案。

在氣象傳播現代化的研究方面,劉立成的《中國氣象傳播現代化的基本要素與表現特征》提出“氣象傳播現代化即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對人類的氣象活動、氣象信息的交流、符號和媒介進行改造的過程,以達到氣象傳播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過程”。這一觀點極具前瞻性,但沒有就氣象傳播的智慧化問題做深入研究。

應該看到,以上研究成果對于認識把握智慧氣象的特征、內涵和實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其不足也十分明顯:缺乏對智慧氣象傳播的研究,基本都是把它作為智慧氣象其中的一個板塊或環節來開展的,要么過于宏觀和抽象,要么又過于狹窄和瑣碎,缺乏對智慧氣象傳播自身理念、機制和流程的梳理和探討,難以把握智慧氣象傳播的實質。當前,傳統氣象傳播難以適應公眾精細化、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單純的氣象信息服務難以適應防災減災綜合決策的需求,單向推送的氣象服務難以適應互動智能的服務需求。同時,以量取勝、低水平重復的信息推送模式也阻礙了氣象傳播現代化的發展。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深入推進以及智能觀測、智能預報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氣象傳播“小荷才露尖尖角”,前景光明。因此,本文將在充分借鑒上述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分析探討智慧氣象傳播的生成機制、主要特征及其變革和具體實踐路徑,勾勒出蓬勃發展的智慧氣象傳播現實和未來圖景。

二、智慧氣象傳播的核心:智能平臺、智能感知

(一)構建氣象服務大數據環境

依托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打造標準統一、質量可控、分布式結構的氣象服務數據資源體系。研發基于網格預報、實況等氣象數據再分析技術,構建精細化、多要素、無縫隙的氣象服務基礎數據集。建立氣象服務數據采集、過濾、共享等功能接口,推動跨部門、跨地區數據資源共享和交匯,建設統一數據標準規范的行業氣象服務數據集。探索建立面向不同行業的人工智能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形成全國統一應用的氣象服務大數據環境。

(二)構建智慧氣象服務引擎

引擎指程序支持的核心組件,利用引擎可迅速建立、鋪設程序所需功能。智慧氣象服務引擎能夠高效組合氣象服務大數據資源、核心算法以及業務流,響應服務需求,迅速搭建服務業務,實現服務功能。

基于統一開放應用框架和開發環境,研發氣象服務模型和算法,建立靈活、通用的業務流程接口,建立智慧氣象服務業務引擎,實現數據、模型與算法集成和氣象服務業務重構,通過大數據融合、大數據挖掘等技術的應用和功能拓展,實現風格形式多樣、信息要素齊全、模板規范標準、按需動態改進的氣象服務產品智能化制作。

(三)建立智慧氣象服務“云”平臺

建立智慧氣象服務“云”平臺,通過“云”平臺向公眾、行業提供多種類型的智慧服務產品。建立服務產品庫,實現氣象服務產品的集中規范存儲及在全國的共享。建立服務定制環境,實現用戶對氣象服務的自由定制。建立用戶信息收集反饋的模塊,跟蹤服務過程,評估服務效果。平臺功能無縫連接中國氣象頻道、中國天氣網、中國天氣通以及各省區市App客戶端,在全國實現基于“云”的智慧氣象服務資源共用、能力共享。

三、智慧氣象傳播的路徑:融合媒體、融合需求

(一)智慧氣象傳播的需求融合

智慧化生產的關鍵是變“業務驅動”為“數據驅動”,即依托智慧氣象大數據平臺,以兩個智能感知生成的海量數據為基礎,以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的生產流程再造理念為指導,完成氣象信息傳播內容生產的產業鏈結構、生產機制、流程的全面提升。全球矚目的德國工業4.0計劃代表著機器智能聯網,以及將信息通信技術應用于工業發展的全新思路,在2013年推出后就得到世界科技界、產業界的熱烈回應。其核心內容是立足于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滿足,以智能制造思維設計、開發和配套柔性生產線,實現傳統工業生產的集中式控制模式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模式的轉變,讓消費者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得其所需的、且個性化十足的定制產品。在這種模式中,舊有的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創造新價值的能力蘊含在整個過程之中,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

(二)智慧氣象傳播的媒體融合

智慧氣象傳播的媒體融合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傳播主體呈現“一體眾傳”新格局。“一體”指的是“國家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2]的法律賦權,體現的是氣象信息信源的唯一,傳播主體的專業和權威。“眾傳”則是指氣象服務大數據平臺“云”與“端”連通后全民介入的氣象制作與傳播,普通大眾可以在微博、微信和QQ等社交媒體自由地分享、評論、再創作,使傳播范圍更加廣大、傳播質量更加優化,即所謂用戶充當了在新的在線交流過程中的輕量級系統設計師[3]。二是基于算法的智能化推薦。在信息嚴重過載和長尾效應凸顯之時,智能化推薦功能已經成為網絡服務的標配功能,推薦系統是人與信息的連接器,用已有的連接通過一系列算法、數據挖掘等去預測未來用戶和物品之間會出現的連接。推薦系統本質上處理的是信息,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信息生產方和信息消費方之間搭建起橋梁,從而獲取人的注意力,是精準化傳播的實現路徑。三是傳播渠道形成“媒體立方”型平臺。四是關系化傳播,即通過長期優質服務與用戶建立起的基于互信的一種供需關系延長,這時產品服務自身就是媒介。智慧氣象的關系化傳播不僅僅是信息互動,更是情感與需求的連接,它包括向用戶生活中的不同層面需求展開產品和服務延伸,如健康與氣象、出行與氣象等,實現從“一次性消費”向“深度黏合”的關系形態轉變,建立起氣象部門與公眾的共同體,形成一種心理上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三)智慧氣象傳播的管理融合

智能傳播時代的到來帶來管理上的深刻變化:首先是管理對象的變化,即由單純“管人”變成了既管人還要“管智慧機器”;其次是傳統“科層”式的管理方式將被打破;再次是管理目標由效益目標向價值目標的轉變??梢哉f,整個管理體系及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激勵、控制和監督等管理路徑與傳統新聞傳播管理有天壤之別,這對管理者的知識結構、瞬間決斷智慧以及綜合管理藝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管理者應該盡快調適自己新的身份和角色,實現如下幾個轉變: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將更加專注于判斷。二是將智能機器視為管理“伙伴”和“同事”,人工智能不僅能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還可以讓管理者通過對話或其他直觀的方式,與智能機器開展協作互動,人工智能將成為其隨時待命的助理和顧問,幫助人類減少決策失誤。三是像電影導演一樣工作。“導演式”的管理者能夠將各種各樣的想法匯集成完整、可行且極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并迅速融入團隊和傳播的實踐中,實現最佳最優的傳播效果。除此之外,智慧氣象傳播管理者要將承擔社會責任和追求最大化的傳播效益兩者有機結合,互相協調,并把承擔社會責任置于首位。

四、智慧氣象傳播的未來和前景——萬物皆媒 連接一切

未來是萬物皆媒的時代?!禛oogle:未來之鏡》的作者托馬斯·舒爾茨指出,谷歌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包含世界上所有信息以及彼此聯系的超大數據庫,終將互聯一切[5]。當下,不僅僅是媒體在互聯網化,其他物體也在借助網絡不斷連接和延伸,傳統認知被不斷打破,帶來這一系列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新技術的應用。智慧傳播時代將重構傳播主體和內容接收者二者的關系,AI、VR、可穿戴設備技術,特別是5G的快速發展將由人構建的媒體空間不斷拓展,在未來隨便什么物體或是眼鏡,或是項鏈、茶杯甚至五斗櫥都可能成為媒介,萬物皆媒的時代已經不再遙遠。這些都為智慧氣象傳播衍生出無限可能和想象空間,包括發展“無感”精準的公眾氣象傳播、發展交叉重組的行業氣象傳播和發展靶向高效的決策氣象傳播。

(一)“無感”精準的公眾氣象傳播

“無感”氣象服務指在不打擾用戶的情況下,基于對用戶服務數據的分析,主動感知用戶需求,智能為用戶生產需要的產品,提供精準服務。其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一是發展基于場景的分眾氣象傳播。梳理、分類和設計氣象服務場景,開展針對不同災害性天氣、不同用戶行為的場景氣象服務設計。研發基于場景的圖形、圖像、智能語音交互氣象服務產品。比如在用戶的駕駛場景中,智慧氣象能夠為駕駛用戶提供精準的、分鐘級公里級的短時天氣預報,可精準預測路面溫度和濕度、路面積水和結冰、能見度數據,車胎溫度與氣溫關聯分析、氣象信息與自動駕駛的匹配等信息,優化汽車駕駛的舒適體驗,保障行車安全。二是開展氣象服務信息的精準靶向智能推送。這是智能推薦的升級版,能夠更加精確地尋找目標、辨析需求,準確無誤地向用戶推送個性化、多樣化的氣象信息。目前需要開展面向任意位置的預報預警產品生成技術研究,研發基于位置的氣象服務信息靶向推送技術,推進氣象服務信息靶向推送技術與社交平臺、移動互聯和物聯等渠道的對接,實現精細化預報、氣象災害的實時提醒、預警的靶向發布和傳播。未來的“無感”公眾氣象傳播場景可能是:清晨,你在穿衣鏡前整理服裝,鏡子上會顯現出今日天氣以及穿衣指數,假如你是過敏體質而今天空氣中花粉或柳絮較多,那么鏡子又會語音播報提醒你需要佩戴口罩;你坐進汽車駕駛室,打開導航,你此次行程中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一目了然,也會提示你躲避災害氣象地區或為你重新規劃路線等。

(二)交叉重組的行業氣象傳播

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多發的大背景下,諸多行業的生產和發展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和制約,但也帶來相關行業和業務場景對于個性化氣象服務的巨大需求。而更為重要的是,人們有理由相信對氣象信息的投資,將可能產生高達98倍的回報,這就是著名的“德爾菲氣象定律”理論[6]。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在《中國氣象服務產業發展報告(2014)》中預計,到2025年,我國氣象服務市場規模將達約3000億元[7]。在巨大的市場和利益面前,由國家戰略主導的行業智慧氣象將率先在農業、交通、旅游、能源等重點行業開展,通過氣象影響普查、分析和數據的共享匯集,建立重點行業氣象服務指標,構建面向行業的影響評估模型,在全國布局基于影響的行業氣象服務業務。其傳播路徑分兩步走:“信息交叉”和“信息重組”。

“信息交叉”是指氣象部門自身精細的氣象服務基礎數據集與相關重點行業經濟發展受氣象條件影響因子的交叉,構建該行業的氣象服務指標體系。前期經過大量的行業氣象災害調查和需求分析,掌握和制定該行業生產、運營等不同環節氣象服務參數、閾值,提高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服務效益。比如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不僅“靠天吃飯”,還“靠地生存”,能量來源受氣象條件變化存在波動性、隨機性,同時也受地理條件制約,有風電廠在選址時距離相差百米其效能差別巨大[8],必須經過長期的氣象資料監測數據收集,并和地域環境資料信息進行交叉整合分析。“信息重組”是在信息交叉的基礎上,對接行業大數據以及智能觀測、智能預報數據,集成行業氣象算法模型,研發基于影響的行業氣象服務產品。新產品緊緊圍繞用戶對服務渠道、服務方式、應用場景等的需求,建立以用戶決策、調度、指揮為一體的服務平臺或應用客戶端,為重點行業用戶提供個性化、按需定制的行業氣象服務。比如氣象部門與中石油的深度合作中,在物流配送方面,雙方通過打通數據建立了最優化的氣象與配送時機模型,用最安全高效的方案幫助中石油解決周期比較長的跨省資源調配的問題。另外,通過短時天氣預警功能,提高了中石油高危險產品在運輸過程中躲避災害天氣的能力。

(三)靶向高效的決策氣象傳播

決策氣象服務是為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和決策部門指揮生產、組織防災減災,以及在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科學決策提供的氣象信息,在智能時代它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地位將更加重要。決策氣象傳播需要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決策氣象服務支持系統,發展氣象災害快速分析、實時跟蹤、產品高效制作、信息靶向發布、輿情即時收集等技術,實現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決策服務“一張圖”,為決策部門提供綜合影響分析的決策氣象服務。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建設自動化決策氣象信息支撐系統。整合氣象、水文、交通、地質、災情等多種數據資料,對決策產品進行歸類整理,制定決策材料制作標準規范,以時間軸、閾值等作為產品制作觸發條件,開發決策材料分塊化和自由組合功能,實現各類災害天氣以及地震、火災、地質災害、污染物泄漏等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第一時間自動制作、主動推送功能。二是開展菜單式氣象災害風險決策支持服務。建設省級輔助決策氣象服務支持系統,集成知識推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優化高影響天氣和突發事件氣象影響評估模型,實現氣象災害快速分析、實時跟蹤。提供基于不同突發事件的氣象災害綜合分析研判“一張圖”服務,建立菜單式決策氣象服務模式,實現接收指令—后臺數據自動分析—產品分塊化組合—材料自動推送—服務效果反饋—功能修訂完善的全流程功能。三是完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與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門共同推動和實施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提升工程,將預警信息發布工作融入應急管理體系。發展預警信息的靶向發布技術,提高預警信息傳播人群的精確度;從常規的預警信息發布逐漸轉化為基于影響的災害風險預警發布,提高風險防御的針對性;基于移動互聯網、通信衛星等的預警傳播手段,進行立體化矩陣式預警信息發布“一張網”,提高預警信息發布覆蓋面和時效性,即使是偏遠農村、牧區、山區、海區,其預警信息傳播也能全覆蓋、無盲點。

五、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氣象是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而萌芽并不斷生長的,智慧氣象是機器的、理性的、精確的數據時代,多種技術在不斷地融合、疊加、迭代中,為智慧氣象提供了高經濟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智能技術底座,推動氣象進入一個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能處理、精準決策的智能時代。同樣,智慧氣象傳播也形成了以機器人操作為核心、以滿足人的需求為中心的傳播新格局,當然,在這里人類的智慧依然不可替代。智慧氣象傳播帶給所有人優質的氣象信息產品:準確精細又貼近需求,無處不在又無所不知。智慧氣象傳播倡導的是多元參與、數據共享、協同治理,它用無限的創造力和接通力與其他行業相融相生,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保障人民安全福祉。智慧氣象傳播,正在“悄悄地”走到我們的身邊。

(基金項目:中國氣象局2021軟科學課題“基于黨建與氣象業務深度融合的省市縣三級基層黨組織共建模式研究——以湖北省為例”,編號:2021ZZXM12)

參考文獻:

[1]程明,趙靜宜.論智能傳播時代的傳播主體與主體認知[J].新聞與傳播評論,202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EB/OL].http://www.cma.gov.cn/root7/auto13139/201612/t20161213_349478.html.

[3]Andrea Wei-Ching Huang,Tyng-Ruey Chuang.Social tagging,online communication,and Peircean semiotics:a conceptual framework[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9,35(3).

[4]曾靜平.智能傳播的實踐發展與理論體系初構[J].學術前沿,2018(12).

[5]托馬斯·舒爾茨.Google:未來之鏡[M].嚴孟然,陳琴,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164.

[6]公共服務和私營企業互為支撐,成為全球氣象發展兩條腿[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875521329915962&wfr=spide=r&for=pc.

[7]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中國氣象服務產業發展報告(2014)[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5.

[8]合理建設的指路明燈[EB/OL].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312/t20131213_233867.html.

(趙亞峰為平頂山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主任編輯;劉立成為平頂山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高級記者;王子曰為平頂山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

編校:鄭 艷

上一篇:南通工業經濟論文范文下一篇:新聞自由國際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