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符號消費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

2023-09-18

符號消費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增長與消費結構的不斷變化,我國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從近五年來我國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現狀出發,結合相關統計數據,運用相關性分析等方法,識別出文化消費的關鍵影響因素,并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文化消費;文化產業;相關性分析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NG Ru-qiong,WANG Yong-gui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Key words:cultural consumption; cultural industry; correlation analysis

作為文化產業鏈上的最終環節和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文化消費對于拉動文化生產、提高國民素質和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文化消費是指“對精神文化類產品及精神文化性勞務的占有、欣賞、享受和使用等”①。一般可以按照消費品的表現形態、消費階層、消費性質和消費方式等不同標準對文化消費進行分類,本文所說的文化消費涉及居民在健身娛樂、教育、圖書、電影、廣播電視、文學藝術等多方面的消費。借鑒有關學者的觀點,本文主要依據消費目的和性質把文化消費劃分為文化娛樂消費和教育消費。

一、我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現狀

隨著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與此相應,居民的消費范圍也不斷擴大,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提升傳統物質消費層次和改善物質生活質量的同時,文化消費在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正迅速增加。

(一) 文化消費的總量分析

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對旅游、教育、娛樂休閑等文化消費的需求顯著增長。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 280元上升到10 493元②,而恩格爾系數卻由0.394下降到了0.367,伴隨而來的是:城鎮居民消費領域的持續擴大與消費熱點的不斷更迭。結果,大部分城鎮居民已開始由傳統的、以實物消費為主導向“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特別是文化消費)并重”轉變。從城鎮居民主要消費支出數據來看,盡管各類消費性支出都呈現出增長趨勢,但在居住、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支出增長卻更為明顯。例如,從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的增長來看,在2005年,城鎮居民的教育文化娛樂服務的支出已經是1995年的3.5倍,增長速度僅次于醫療保健和交通通信,明顯高于居民在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與服務以及居住方面的支出增長。同時,文化消費在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已經從1995年的8.8%增長到2005年的13.8%(在2002年曾到達15.0%),已經超過“衣著”而上升到僅次于食品的第二位。

(二) 文化消費的結構分析

按照不同的消費目的和性質,可以把文化消費區分為趨于“休閑”傾向的文化娛樂消費和趨于“學習”傾向的教育消費。其中,前者主要包含文化娛樂用品及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支出;后者則主要包括學雜費、教材和托幼費等項目。在文化消費整體快速增長的趨勢下,這兩部分文化消費卻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這主要表現在:

1.教育消費依然是文化消費的主體。近年來,我國的家庭教育需求出現了三大轉型,即從義務型轉向自主型、從標準化轉向個性化以及從單一性轉向多元性③,并由此引發了教育支出的大幅度增長。但盡管教育支出的絕對值依然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長速度已逐年趨緩,并且在文化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已經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表明:我國城鎮居民的教育消費將逐漸趨于理性。在經歷了盲目、非理性的擴張之后,我國城鎮居民教育支出的負擔率已經很高。而與此同時,高校擴招、社會對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以及我國人才消費及評價的理性回歸,使得高學歷與就業機會之間的相關性有所降低,高額的教育消費支出并沒有完全滿足人們的效用預期。因此,合理定位的、與自身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教育消費,正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同。

2.文化娛樂消費穩步上升。城鎮居民的文化娛樂消費不但在絕對值上逐年增長,而且在文化消費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與教育消費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隨著多媒體、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興起,文化產品傳播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并進而引發了文化消費方式的變革,從而大大刺激了城鎮居民對手機、MP3、PSP和數碼相機等文化娛樂用品的需求。同時,伴隨互聯網的發展與手機功能的換代升級,通信運營商與SP和CP提供的彩鈴、圖片、報刊雜志訂閱等無線增值服務與網絡游戲以及網絡視頻音樂下載服務等,也大大拓展了文化消費的內容范圍。此外,近年來,我國大部分省市都將進一步完善城市的文化功能納入到城市發展的規劃之中,加大了文化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新建了一大批圖書館、博物館、藝術表演場所、文化館和藝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從而拓展了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消費的渠道和途徑。

二、文化消費的關鍵影響因素剖析

實際上,文化消費產生影響的因素有許多,有學者研究表明消費者收入對文化消費的影響最強(雷五明,1993);還有學者認為,在既定的經濟條件下, 文化消費主要取決于消費者的素質、文化生產的狀況、社會時尚和宏觀消費環境等(李金蓉,2001)。下面將重點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與總體生活水平、收入的相關彈性和其他消費熱點以及文化產品供給和消費環境等因素對文化消費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總體生活水平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其文化消費能力的主要支持性因素。首先,在一般情況下,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越高,文化消費的能力也就越強,文化消費量也就越大;其次,文化消費從屬于與物質消費相對應的精神消費領域,與居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和消費層次也存在著很大的關系。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只有在滿足了低層次的基本生理需求后,才能產生社會、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的需要。因此,也只有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較高,其收入滿足了低層次的物質需要之后,才會更多地投向滿足精神需要的消費領域。

1.文化消費與可支配收入及恩格爾系數的相關性分析。我們收集了2000年到2005年有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和人均年文化消費的數據。恩格爾系數代表了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為了探索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可知,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水平與可支配收入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與恩格爾系數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前文所強調的文化消費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這意味著,文化消費的增長必須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和低層次的物質需要的滿足為前提。

2.文化消費與收入的相關彈性分析。利用相關數據,計算出2001-2005年間我國城鎮居民各類消費的收入彈性以及文化消費結構中兩類文化消費的收入彈性。通過相互比較,我們發現:(1)對于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言,文化消費是富有彈性的。這意味著,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年均增長率超過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漲幅,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對居民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2)醫療保健與交通通信消費的收入彈性,要高于文化消費的收入彈性,即由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所引發的前兩項消費的增長,要大于文化消費的增長。這意味著,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量中,用于醫療保健和交通通信這兩項消費的比例要高于文化消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對文化消費的貢獻率;(3)在文化消費結構方面,文化娛樂消費的收入彈性僅小于交通通信的收入彈性,遠大于食品、衣著、居住、醫療保健,特別是教育消費的收入彈性,而且大于1。這說明:近年來,娛樂休閑類文化消費日益成為一種時尚,受到城鎮居民的青睞,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與此相對,城鎮居民的教育消費則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其收入彈性僅為0.91,年均增長率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漲幅,這與前面有關教育消費日趨平穩和理性的判斷也是一致的。

(二)其他消費熱點對文化消費的影響

目前,住房、醫療和汽車等消費熱點持續升溫,必然導致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向這些領域轉移。例如,在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消費占總支出的比重由1993年的6.6%增長到10.2%;而1993年至2005年的12年間,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增幅則高達21.7%,比同期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高9.3個百分點④。這樣,下面就選擇醫療和住房兩項主要消費作為代表,來考察熱點消費對文化消費的影響。為此,我們收集了從2000年到2005年城鎮居民的居住消費、醫療保健消費和人均年文化消費的數據,然后對其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城鎮居民文化消費與醫療保健消費和居住消費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第一,在某種程度上,醫療保健消費與文化消費可能代表著類似的消費意愿與消費傾向,即對于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的追求。例如,在文化消費中的旅游與運動類娛樂休閑同日常保健類消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對于身體健康的關注與追求;其次,居住消費、醫療消費與文化消費也代表著類似的消費層次,一般較為富裕的家庭可能會注重追求更高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因而愿意在改善這類生活條件方面投入得更多;最后,為了遏制醫療保健和居住支出的增加所帶來的沉重負擔,某些城鎮居民家庭可能會有意識地增加日常文體娛樂活動,從而擴大了家庭在這一方面的支出。

(三)文化產品供給及消費環境

文化消費的繁榮一方面取決于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文化產品的供給。(1)文化產品的供給主要依賴于文化產業的產出。2004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440億元,占GDP的2.15%。而當年,日本和美國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則分別達到了21%和28.5%⑤。由此可見,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2)文化產品供給的增加將有效的促進文化消費的增長。2005年,我國故事片產量達到歷史最高的260部,比2004年增加了48部;與此相應的,2005年,全國城市影院票房收入達到20億元,比2004年的15億元增長了33%⑥。(3)我國的文化市場目前還處于成長階段,市場化程度低,再加上我國文化產業的立法相對滯后,導致目前的市場環境中存在諸多不利于文化消費的因素。尤其在價格這一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方面,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尚不健全,許多文化產品,如電影、文藝演出等票價的定價方式死板且往往偏高,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同時,對于新媒體、新文化業態,如,手機短信、網絡音樂影視下載、移動無限增值服務等的立法空白點較多,使得公民在文化消費中的權利和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諸如垃圾短信、短信欺詐、網絡增值服務的收費陷阱等都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了直接的損害,從而影響居民文化消費的積極性。

三、 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性啟示

(一) 確定正確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以滿足居民多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消費與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費結構存在著密切地聯系。鑒于目前我國城鎮居民收入上的差異性,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確立多元化與多層次性的發展戰略,提供從高端精品到低端普及型的系列文化產品,以適合不同收入階層對文化消費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政府應考慮城鎮高收入階層與低收入階層之間消費能力的差異性,引入宏觀調控手段,利用財政、稅收等政策合理調節、引導文化產品的生產及價格,采取差別定價,票價補貼等多種方式,降低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的成本,促進文化產品的消費均衡。

與此相適應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繼續推進以市場為取向的體制改革,使市場機制在文化資源合理調節與配置、文化產業結構調整上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積極改造傳統產業領域的同時,適時抓住機遇,開發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文化資源,積極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

(二)政府應著力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1.建立和完善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1)政府應努力完善文化產業的宏觀管理政策,保證文化產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文化企業的發展往往需要雄厚的資金依托,因此,政府應積極籌措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同時,調整相關的稅收政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3)為了擴大城鎮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形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良性互動循環,政府部門應進一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城鎮房地產價格,減輕居民的醫療負擔,從而降低消費熱點對文化消費的擠出效應。

2.完善與文化產業及文化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制度體系。(1)文化產業是為大眾提供文化產品及服務的重要力量,發展文化產業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利益的重要途徑。幾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一些涉及娛樂場所、音像出版業及演出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這對于維護市場秩序,打擊犯罪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市場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文化產品、服務的內容與形式不斷更新,新的消費載體不斷涌現,現有的法律法規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在消費知識化條件下,某些消費者權益受損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在單純物質消費條件下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文化產業立法應積極保護居民享有的文化服務和文化消費的權利。(2)文化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的產業,這使得文化消費的對象具有特殊性,這其中就必然涉及到文化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我國雖已制定了以《著作權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并對文化產品維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來許多新興媒體的出現,引發了諸如網絡下載、卡拉OK中涉及的侵權問題等,因此必須注意提高這些法律法規對現實的適應性并及時填補實踐中出現的立法空白。

3.加強文化消費市場的制度建設,建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機制。(1)應建立健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維權機構,加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維權力度。(2)應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文化消費的交易成本。(3)應當建立針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交易平臺并完善產權交易體系,為企業投融資和產權交易提供高效、便捷和規范的服務。

四、 結語

文化消費與文化產業,作為相互影響與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已經成為今天人民生活的和社會經濟的重要內容。文化消費內容的變化與載體的拓展必將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升級,并最終引發居民文化消費的新熱點與新趨勢。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從宏觀上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為文化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注釋:

① 徐淳厚.關于文化消費的幾個問題[J].北京商學院學報,1997(4):45.

② 中國統計年鑒——2006[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③ 李向南.2004年七大熱點市場展望(5):教育需求三大轉型[N].經濟日報,2004-02-13.

④ 數據來源:http://www.stats.gov.cn/tjshujia/zggqgl/t20061101_402365447.htm[EB/OL].

⑤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914/07341666429.shtm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ingji/1215153.htm[EB/OL].

⑥ 《中國統計年鑒——2006》;2007-2008年中國影視產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中國投資咨詢網.

參考文獻:

[1] 馮義濤,鄒曉東.上海市民收入變化對文化消費發展的影響[J].上海經濟研究,2000(11):22-27.

[2] 鄒曉,蘇永軍.上海文化消費相關因素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2000(3):67-71

[3] 李金蓉.關于我國文化消費領域主要問題的分析及宏觀引導的思路[J].消費經濟,2001(3):39-42.

[4] 雷五明.九十年代城市文化消費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消費經濟,1993 (3):24-25.

[5] 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6,2001-2006.

(責任編輯:劉春雪)

符號消費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一、民族文化符號與現代設計

中國民族文化符號是指蘊含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符號, 諸如龍、鳳紋樣的民族圖騰符號;長城、故宮等實物符號;漢語、蒙古語等語言符號, 以及相應文字符號。它作為一種民族特有的可以使用到藝術設計中的設計元素, 不僅有幾千年的演變歷史, 承載了多年的文化積淀, 也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民族特色的象征。學習在藝術設計中使用這些民族符號, 既是設計者在自身文化修為上的提升, 也是現代藝術設計值得開辟實踐的一個新局面。

而現代藝術設計的核心是人, 所有的設計都緊緊圍繞人的感受、人的需求展開, 而這個核心正是設計最初出現時候的迫切追求。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們在當時當地表現出實用需求和情感需求, 這些需求最終將演化成相應的設計產物, 這些設計產物繁衍至今, 蘊含著不同地域各個民族不同的審美情趣、歷史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追求。如生性嚴謹的德意志民族創造出的德國設計注重功能和品質, 就連自由靈活的平面設計在這里也難以盡情發揮;而海洋性氣候的法蘭西民族浪漫從容, 其藝術設計也是具有典型的洛可可風的華麗經典的法國浪漫風情。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特征, 應當能夠包容中國民族文化符號, 融入傳統中國文化的精髓, 體現中國雍容博大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東方式的審美和智慧, 在創造性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的改造下, 形成現代和傳統完美的統一。

二、符號學理論對現代藝術設計的解讀

現代藝術設計與符號學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藝術設計雖然是一種基于靈感的、注重感性的藝術活動, 但也脫不開理性層面的分析和操作。符號是藝術設計中重要的一種設計元素, 其蘊含民族文化和歷史, 飽含勞動人民原始智慧的特征, 使它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資源, 也是現代藝術設計中文化底蘊的基石。

三、民族文化符號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方法研究

1、民族文化符號的造型原理

中國的藝術設計在使用本民族原有素材的手法上, 相對西方各國不夠成熟, 一度難免落入拼接、粘貼的窠臼, 難以擺脫舊設計模式。這即是設計觀念上的局限, 設計者必須要對民族文化有更深層的考察和理解, 站在民族符號學的高度去把握整體的設計框架, 才能對設計中出現的平靜問題有所突破。對民族文化符號的研究, 了解其造型原理是不可避免的一環。其造型原理大致可分形象觀察和聯想創造、形象的再次提取抽象兩個方面。

2、民族文化符號的構成應用方法

民族文化符號是古代勞動者在歷史積淀下的對自然的模擬和描繪, 也是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和理解。在現代藝術設計中, 想要將這些古老的智慧用的恰當, 用的巧妙, 想要有設計藝術上質的飛躍, 就要深入考察其文化立意, 并突破傳統符號原有的形態禁錮, 賦予其新的形態。圖形構成, 就是在各個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構成, 與設計中寫生、臨摹、再現等一系列手法都全然不同, 即不過分依賴原型, 在自然、社會和傳統符號給予的啟迪下, 對民族文化符號進行再創造, 用一定的構成具體方法, 打破原有的固成形態, 創造新的符合當代審美和文化立意的圖形圖樣。其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 分解轉換

分解轉換, 即是在自然形態和原始圖樣中, 分解出值得利用的構成元素。對于民族文化符號而言, 分解相比起浮于表面的觀察和欣賞, 顯然能夠深刻地洞察其文化含義和設計靈感。分解不僅有利用于提煉、精選, 還能幫助設計者了解民族文化符號的美學邏輯。如自然界中四季更迭的特點、月的陰晴圓缺、水的固態和液態的轉換, 再如古代傳統民族紋飾, 都是對設計的啟示, 都是可以對其采取分解提煉的對象。我們通過對原型的理解, 抓住其主要特征, 分解提煉出有用的構造成分和元素, 再用新的創造手法轉化設計, 從而使新設計充滿裝飾感和韻律感。

2) 打散重構

打散重構是現代設計圖案構成中一種分解構成的方式。對原始形態進行分解, 可以厘清美學邏輯, 提煉出原始構造元素, 使其向更抽象的方面轉化。原型分解后, 即對各個元素重組組合, 或選取典型特征的元素組合, 或讓局部形態分裂和變異?;蜻M行元素之間相對的位置移動, 位置移動可以是單純的變相, 也可以是位置錯開, 圖案之間消除單個存在的割裂感, 互相交錯產生連續感?;蚴欠智? 將原型分割分裂, 成為獨立的單體元素, 再選擇適用的單體元素進行變異形成新的圖案?;蜻M行投影疊映, 利用投影的明暗變化和疊映的虛實感, 產生圖樣變異。如古代青銅鳳龍紋飾, 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 都經過不同程度的拆解、移動、重構, 形成了新的藝術生命力。需要注意的是, 在重構的過程中的新圖樣構造要合理優美, 不要出現生硬、殘缺的現象。

3) 置換構成

置換構成也是現代設計中圖形創意的表現手段。它是對原始圖樣中的某個部分或某個元素置換新的元素, 同時保持原型的基本特征, 組成新形。這個手法最重要的即是選擇元素的典型性, 而民族文化符號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素材, 如中國的長城、故宮、秦俑、龍、牡丹等等形象和圖案, 都是常用也非常好用的置換構成靈感元素。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現代藝術設計的民族化出路, 需要從符號學的視覺層面構建理論, 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符號的歷史背景和精神內涵, 將民族文化符號融入現代設計當中, 借助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蘊來支撐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 構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文化體系, 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設計市場中取得穩固的立足之地。

摘要:民族文化對于現代藝術設計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素材資源庫, 因此如何巧妙合理地利用這種資源是藝術設計者必修的課題之一。本文從民族文化符號的現代化設計角度分析, 從符號學對現代設計的解讀、民族文化符號與現代設計的概述、民族文化符號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方法研究等方面, 闡述了民族文化符號在現代設計活動中的理論原理和實際應用要點。希望能為廣大藝術設計者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做出一點參考。

關鍵詞:現代藝術設計,民族文化符號

參考文獻

[1] 姜金.設計藝術[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

[2] 諸葛凱.圖案設計原理[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8.

[3] 王朝文.中國民間美術全集[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2.

符號消費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一、現代室內設計簡介

1、現代室內設計所用元素來源

現代室內設計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于自身的居住環境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 因此室內設計應運而生。就現代室內設計的元素來說, 大部分的元素主要都是來自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中, 而在傳統文化當中隨著我們對精神世界的享受要求越來越高, 因此關于傳統非遺文化元素也越來越多, 設計師將這些元素應用于現代室內設計中, 既滿足的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要求, 與此同時也在無形之中讓人們時時刻刻的能夠感受到傳統非遺文化所帶來的魅力。

2、現代室內設計特點

在室內設計中可以看出喜歡不同風格的人們都不在少數, 但是大都可以被稱之為是設計的居家環境設計來說, 基本上都會選擇顏色讓人舒服, 跳躍性不大的顏色, 而且在設計元素的運用上也會采用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符號, 現代設計越來越少的人喜歡將自己的居住環境設計成為“花紅柳綠”的場景, 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放在了重視精神世界的享受。

二、現代室內設計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的融合

1、在設計理念上, 將現代室內設計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相融合

現代室內設計理念主要來自于改革開放時期, 由西方國家傳入我國,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設計人才以及所謂的設計理念都是比較簡陋的, 對于設計的概念理解的也并沒有現在這么透徹。我國自主的設計理念基本是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對于實用性以及使用性的要求比較高, 隨著西方國家的設計思想開始傳入我國, 我國的設計師們受到西方設計思想浪潮的影響, 在設計方面開始展現出比較大的轉變, 開始大膽的使用之前從未使用過的設計元素, 開始注重我們日常生活的變化與不變, 將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放在了我們周圍的事物上。設計來源于生活, 好的設計更是來源于生活, 因此說設計理念同樣是來源于我們的生活。

在設計理念上, 西方思潮進入中國前, 我國的傳統家居設計上表現出了明顯的民族特點, 以蘇州園林為例, 園林設計中運用了大量的傳統紋飾以及漢字進行裝飾, 同時在園林的設計上十分注重亭臺樓榭的布局。而受到留白、中庸的中式建筑風格影響, 越來越多的現代家裝選擇中式設計理念, 在家居元素中增加傳統的山水、紋飾、隔斷等。以北京海碗居為例, 海碗居的室內設計風格簡單但是極具老北京傳統的裝修風格, 通過八仙桌、屏風、木雕窗戶等要素構成具有年代感的傳統風俗表現。傳統非遺文化是我國的一部分, 是我們精神文明世界的一部分, 看似它并不重要也不存在什么價值,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傳統非遺文化就存在我們生活的身邊, 我們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的到, 比如說唐山皮影、兵馬俑、蘇繡、昆曲、剪紙藝術、楊柳青年畫等等, 我們能夠在生活當中看到、聽到。在現代室內設計理念上將這些傳統非遺文化符號與室內設計相結合, 將傳統非遺文化符合巧妙的融入其中, 使得我們能夠時時刻刻的看到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的縮影。設計理念是存在于設計師大腦中的, 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前期要在大腦中形成一副畫卷, 能夠將這些唐山皮影、兵馬俑、蘇繡、昆曲、剪紙藝術、楊柳青年畫等等傳統非遺文化符號與室內設計進行結合, 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日后成形的設計當中將其完美的展現出來。不僅僅是非物質文化符號在家居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 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也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得到運用, 如坐北朝南的位置選擇、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都潛移默化的展現在家具選擇以及構造設計過程中。傳統非遺文化符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應該牢記于心, 不能夠讓其成為時間的流亡者, 因此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與設計理念進行結合, 不僅夠使得室內設計更加的具有韻味, 與此同時更能夠使傳統非遺文化深入人心。

2、在設計形式上, 將現代室內設計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相融合

在設計形式上, 將現代室內設計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相融合。設計形式是設計的最終體現, 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與傳統的設計形式相比較, 現代的室內設計形式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心理需求, 由于現今階段人們的知識水平在不斷的提高, 對外界事物的欣賞能力也與之前有較大的差距, 人們更加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居家環境設計來彰顯自己的品位, 這就需要與傳統非遺文化相結合, 借助傳統非遺文化的力量來進行自身品位的體現。傳統非遺文化最大的魅力之處就是其濃厚的文化底蘊與強烈的時代特性。比如說, 現代好多的年輕人并不喜歡松軟的大沙發而是喜歡紅木的椅子桌子等, 在紅木上他們喜歡帶有一定圖案的紅木?,F代大多數的紅木上的圖案基本上都是具有吉祥、安泰之意的, 我國的傳統符號龍是人們最喜歡的, 其次唐山皮影中的元素也在其中能夠得到體現, 剪紙藝術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比如, 在墻面上所貼的壁紙, 目前來說大部分的壁紙都是機器的產物, 但是壁紙上的圖案是經過電腦設計而成的, 而電腦設計當中的這些元素是來自于剪紙藝術的縮影。不論是家居還是店鋪裝修,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文化符號運用到設計當中, 增加空間的藝術氣息和時代氣息, 彰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底蘊。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體現在現代室內設計當中是當代室內設計的需要, 室內設計需要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相結合, 只是一味的將設計理念越來越現代化, 盲目的向著西方設計理念而接近, 這樣只會丟失掉自己原有的特色。

三、結束語

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于自身的居住環境室內設計要求也越來越多, 在當今室內設計需要彰顯自身的特性與品位, 傳統非遺文化就是最好的切入點, 將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室內設計進行結合能夠滿足現代人們的需要, 與此同時還能夠使傳統非遺文化深入身心。隨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 不論是中國還是國外都掀起一股文化熱, 越來越多的家居設計開始嘗試從設計理念和設計形式風格上借鑒傳統的文化內涵, 設計具有中國特色和文化底蘊的設計風格, 從而增加室內設計的文化內涵, 彰顯主人的文化底蘊。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進步, 我國的居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也在開始追求精神文明。室內設計是人們近幾年開始關注的話題, 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因此對于自身居住的環境也有了更高、更好的要求。在室內設計是的元素主要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系, 將我們生活中所觸及到的文化融入進我們每日的居住環境當中, 是我們大多數居民所愿。本文淺析現代室內設計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的融合, 旨在能夠從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的角度入手, 將現代室內設計與傳統非遺文化符號結合進行闡述二者之間存在的聯系。

關鍵詞:現代室內設計,傳統非遺文化符號,融合,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梅紅.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室內設計的交融[D].山東輕工業學院, 2012

[2] 周濤.現代室內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探析[D].山西大學, 2009

[3] 陳炎倫.基于心理作用的室內裝飾人性化設計思考[J].建材與裝飾, 2013 (13)

符號消費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居住條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室內設計行業發展。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能夠為室內設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設計師可以在室內設計中引入中國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如裝飾符號、留白意境、不規則圖形等,并與數字化相結合,使室內設計呈現出個性化特點,同時也能夠發揮發揚中古傳統文化的作用。本文闡述了傳統建筑裝飾符號與室內設計的關系,并探討了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在室內設計中的實踐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室內設計;實踐分析

室內設計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行業,用戶不同,則對室內設計的要求也存在差異,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設計時需要引入新鮮的裝飾符號,提高用戶對室內設計的滿意度。我國富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設計師可以在傳統文化中尋找設計靈感,在室內設計張使用我國傳統建筑裝飾符號,提高室內設計的觀賞性,并進一步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一、傳統建筑裝飾符號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室內設計行業與藝術發展息息相關,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文化代表一個地區或民族的精神文明,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文化能夠影響藝術的發展,因此也會對室內設計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用戶對室內設計的裝飾和造型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室內設計風格能夠代表不同的文化內涵,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經過千年的傳承和發揚,已逐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運用,其中包括室內設計領域。相較于其他風格的裝飾符號,我國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具備優雅大氣的特點,在室內設計中引入,能夠使室內設計呈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室內設計也能夠成為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建筑裝飾符號的重要途徑[1]。

二、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在室內設計中的實踐策略

(一)裝飾符號設計

我國傳統建筑裝飾符號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圖騰裝飾符號圖騰中包含我國豐富的古代文化內容,第二種是蘊含民族特色的裝飾符號,第三種是特殊紋路,通常與宗教文化密切相關。這些傳統建筑裝飾符號中體現了我國歷史上各個時代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寫照,也體現了我國人民的精神追求。設計者可以參考這些傳統建筑裝飾符號用于室內設計,與現代設計理念進行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室內裝修風格。我國傳統文化中含有裝飾符號設計方法,風格大方,充滿詩意,但是忽視了情感的流露。設計師使用裝飾符號時需要將情感表達融入,調整好二者的關系,既能夠使室內設計具備傳統文化特色,同時豐富用戶的情感體驗,使室內設計呈現簡潔大方同時又意味深遠的風格。

(二)留白意境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留白文化能夠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這一傳統文化特色可以用于室內設計,為室內設計增添藝術韻味。在室內設計中使用留白能夠激發用戶的想象力,使室內裝修具備獨特的美感,滿足用戶的審美感受。除此之外,留白能夠觸發用戶無窮的感受,促使用戶展開聯想,更容易領略設計者的設計內涵以及室內裝修的美感。通常情況下,留白意境具有強烈的張力,更容易打動用戶的內心,并感受到豐富的情感。設計師在室內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留白意境中的虛實加以利用,呈現“無形有意”效果,在保障室內設計具有觀賞性的同時也使裝修具有經濟性。室內設計的優秀程度與裝修的線條與色彩有關,此外,還需要觀察設計中呈現出的圖形及其傳達的意象。比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太極圖,被分割為黑白兩個部分,且每個部分中都有異色的圓點,傳達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理念,在視覺上能夠帶給人們流暢的感受。受眾的視線能夠集中在背景上,同時也會被結構吸引,視覺效果的不穩定性能夠豐富受眾的視覺體驗。我國目前大多數室內設計都采用了中式的留白風格,比如淮安白鷺湖山莊,在深厚的吳文化的基礎上,加入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格,突顯出留白意境,在繁華的現代城市中帶給人們寧靜致遠的感受。

(三)不規則圖形

現代的室內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用戶的室內裝飾需求。隨著人們審美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室內設計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我國傳統文化中包括不規則造型結構設計理念,但住所的實用性和舒適性更受古人的關注,因此不規則圖形并未在古代得到推崇,隨著現代審美不斷成熟,目前人們更在意觀賞價值。在室內設計中加入不規則圖形設計,確保實用性的同時也能夠體現審美性。部分較為極端的不規則圖形設計也可以加強用戶的審美體驗,彰顯個性化的裝修風格,滿足用戶獨特的情趣需要。使用不規則圖形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人為本,結合用戶的居住需求開展設計工作。針對年輕的用戶群體,設計師可以適當采用夸張極端的不規則結構,為室內風格注入活力。不規則結構與規則結構并沒有具體的界限,自由組合中國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就能夠形成不規則結構設計風格。設計者在設計時需要突破規則的限制,勇于創新,結合用戶的居住需求,使用不規則圖形設計,推動室內設計不斷創新實現進一步發展。

(四)結合數字化應用

室內設計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數字化應用進行結合,既能夠生動表現藝術意境,也能夠加強用戶的參與感,使用戶深入感知中華傳統文化。設計者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進行室內設計,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數字應用進行結合,可以將室內裝修視作藝術展示空間,用戶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室內設計進行把控,享受個性化的室內設計服務。這種室內設計方式具有特殊性,使室內設計更加直觀化。立體化,滿足用戶和設計者的直觀感受。比如,用戶喜愛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寒江獨釣圖》,設計者可以借助數字化應用將詩中的景色仿真模擬出來,具有虛實結合的特點,激發用戶產生豐富的想象。這樣的室內設計方式能夠突顯出作品的主題和內涵,表現江水的遼闊之景以及垂釣者的孤獨寂寥之情。相較于過去固定傳統文化裝飾圖案不同,結合數字化應用提高了室內設計的靈活性,生動表現出傳統文化的意境,同時數字化應用的動態性能夠充分調動設計者的主觀能動性,豐富用戶的情感體驗[2]。比如阜寧金沙湖金陵湖濱酒店,其裝修風格是中式風格,借助數字化應用融入了阜寧的傳統文化特征,使酒店的裝飾裝修風格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設計者在進行室內設計期間,需要考慮室內的顏色、線條、家具、材質、意境等內容,需要充分滿足用戶的居住需求,并突顯個性化的裝修風格。設計者可以在室內設計中融入我國傳統建筑裝飾符號,設計裝飾符號,并加入留白意境和不規則圖形等元素,并結合數字化應用,為室內裝修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我國室內設計開辟一條新的設計思路,進而推動我國室內設計行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男男.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風景名勝,2021(3):79.

[2]溫旭東.傳統建筑裝飾符號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淺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21):1047.

符號消費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研究將黎錦紋樣元素融入黎錦包裝設計中的方法。首先從紋樣、色彩兩方面對黎錦圖案進行整理研究;其次探討了黎錦紋樣的應用原則和紋樣的提取方法;最后將黎族紋樣應用到包裝設計中,為民族文化符號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黎錦;紋樣;包裝設計

文章編碼:1672-7053(2017)08-0057-02

文化是民族生存、延續的重要靈魂支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文化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各民族文化長期交流,并在求同存異的思想下,彼此相互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形成豐富的物質或精神原料,為設計師提供靈感源泉。設計師有效利用民族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強產品包裝的獨特性,而且能夠建立一種各民族之間交流的媒介。在全球化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合理地運用民族文化元素,既能夠讓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也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產品包裝設計行業的發展,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需要借鑒發達國家設計方法,努力探尋各民族文化資源,通過獨具特色的包裝設計,塑造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產品形象,才能夠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1]。本文擬對黎族黎錦的圖案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展開研究。

1黎錦的圖案分析

1.1紋樣

黎錦是黎族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是解讀黎族文化與歷史的鑰匙。黎錦的紡織圖案紋樣是通過帶有人文情感的抽象、概括和夸張手法將黎族婦女們在生產勞作、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點、線、面為元素簡化出來的抽象紋樣[2]。黎錦圖案紋樣不只是簡單的復制自然生物和生活生產器具形態,而是用抽象的方法將人們的宗教活動、家庭勞作、愛情婚姻、慶祝收獲等動態場景用傳統織錦的方式來描繪。目前現存的黎族傳統織錦上的紋樣圖案已達 160多種,主要包括:幾何紋、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日常生活生產用具紋樣、漢字符號紋樣[3]。

1.2色彩

黎錦圖案的色彩搭配具有潛在的民族色彩意識,是黎族代代相傳潛移默化的色彩觀念,有嚴格的秩序和規律性。雖然黎族分為五大方言區,但色彩的運用方式和傳遞信息的內容趨于相同[4]。黎族婦女常以黑紡線織造黑布作為服飾的主體,搭配紅、黃、綠等多種較為鮮艷的色彩;黑、紅、黃、綠、白相綴的五色黎錦、筒裙,不僅是美麗的代言,其承載的色彩更是黎族共同的第二語言,是黎錦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內容。解放前,黎族人除用結繩、雕刻、口頭等形式交流外,以色彩語言溝通最為廣泛,常以特定的色彩或色彩符號來表示一些特定的事物,或寄托先民的一些愿望。黎族先祖發明的原生態天然色彩打破了環境條件的限制形成了花團錦簇、繁花似錦的藝術珍品,使原本單一的連續圖案顯示出強烈的對比感,展現出豐富而有趣的藝術效果。

2黎錦紋樣元素提取

2.1直接引用

通過黎錦紋樣與現代紋樣設計手法的對比研究,可以看到,黎錦紋樣在創造的過程中,與現代圖案設計創作手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黎錦幾何紋樣,既符合現代審美特點,又易于識別。黎錦紋樣元素簡潔的幾何造型和對現實事物抽象夸張的圖形,可以直接應用于包裝圖案設計。

2.2元素簡化提煉

簡化提煉是對紋樣元素進行變形整理,簡化并不是草率的刪除,而是一種提取其精髓的再創造行為。也就是將復雜的紋樣圖案進行處理,省略繁瑣、陳舊的細節,突出其的特點,通過夸張、修飾等手法提煉紋樣的神韻,從而使紋樣圖案簡潔大方,但又不失原有圖案的裝飾美感。在包裝設計中通過對圖案紋樣的再創造,能夠使其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感染力、時代感,從而達到生動傳神的效果。

2.3元素重構轉化

重構是按照一定的審美規律和造物理念,運用分離、切割、打散、錯位、正負形等形式手段,創造性的將傳統元素重新組成新的視覺形象[5]。通過對黎錦紋樣的重構,使形態必須要體現地域的特性,符合當今時代的審美法則,這樣就能夠保證產品擁有一種即具有地域特色又不失時尚的獨特風格。

3黎錦紋樣應用原則

將傳統黎族文化進行再設計,也就是將黎族的風土人情、民族內涵、對事物外在審美特性的直觀感知等虛擬形式,以實物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包裝設計過程中應注重時代性、實用性、民族性。

時代性原則,民族文化發展需要與時俱進,受生存空間制約,民族文化發生著一定程度的微妙變化[6]。就黎錦紋樣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而言,不能單純的繼承,而應該是吸收現代文化中人文、環保、時尚等文化要素,使其看起來即簡單時尚、具有一定高端品味,又要遵守民風民俗,展現出符合現代美學要求的產品包裝。

實用性原則,是包裝設計永恒不變的原則[7]。不管包裝設計作品如何獨特,都應注重包裝的趣味、積極、健康等人性化設計理念,以及攜帶方便、易取、抗損壞等便利需求。企業和設計師應控制過渡包裝的設計現象。

民族性原則,從文化的傳承來看:一方面傳統文化元素在設計中被徹底地的改變,喪失了原有的面貌,另一方面則將元素照搬下來,僅是對傳統符號的簡單應用、片面地繼承傳統文化[8]。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不是對傳統的完全拋棄,是需要找到一種平衡,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具體的產品相協調,從而使傳統文化獲得重生和發展。

4黎錦包裝設計

對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一定要對民風民俗有深入的了解,掌握黎錦圖案紋樣形態的特征以及構成關系。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創作階段能夠提煉出最為精華、最具代表性的黎族元素,突出創作的主要文化特點;其次,在紋樣元素的提取與應用中,注重表現方式的多元化、設計語言的現代化,使民族文化元素具有新的生命力和時代魅力。

整套包裝的Logo設計的元素根據黎族織錦特色圖案中的幾何紋樣演變而來,運用直線、平行線、菱形、三角形等組成標志圖形,以抽象的圖形;統一和對稱的原則體現其民族特色。字體和圖形的配色以大膽的白色在色彩絢麗的圖案上面醒目,具有代表性。標貼設計以拉伸性的形態運用于包裝上,體現包裝的徑深感,使包裝整體更加統一和美觀,運用黑色視覺沖擊力更大壓住整體色彩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藝術效果。色彩考慮到黎族的民族特有色彩和黎錦中的主要用色,所以整個系列的包裝采用了藍色、紅色、黃色、黑色和白色,運用明暗間色,青、紅、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

整套包裝提取黎族黎錦上面的動物,植物,生活特有圖案元素進行設計組合。第一個類型的小包裝運用紅色作為底色,上蓋為純色,盒身運用黎錦中的青蛙紋樣和鹿紋樣,色彩運用紅色、黑色和黃色,形成強烈對比體現黎族色彩特點;第二個類型的小包裝運用黃色作為底色,上蓋依然運用純色添加青蛙紋樣作為細節,盒身運用日常生活生產用具紋樣;第三個類型的小包裝運用藍色作為底色,上蓋運用魚的抽象圖形與盒身的動物紋樣相呼應,見圖1。

整個系列的包裝在盒型上的設計考慮到美觀和開合方式,運用了雙面墻盒型演變再行設計,運用天地蓋的打開方式,材料為較好的硬紙板材質,具有防潮功能,對布料具有保存防潮作用,有一定的抗壓程度,結構簡單大方,方便機械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又可進行再次回收,較為環保。

5結語

包裝是產品宣傳策劃、建立企業形象的重要環節。優秀的包裝設計能夠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本文首先從圖案紋樣、色彩特點兩方面對黎錦進行研究梳理;探討了黎錦紋樣應用到包裝設計中需遵循的原則和紋樣的提取方法。文章的實踐部分是將黎族紋樣運用到黎錦包裝設計中,有利于推動了民族文化的發展。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一般項目,項目號:17SB0335。

參考文獻

[1]翟東偉. 民間工藝品品牌化包裝設計策略研究[J]. 包裝工程,2014, 35(20):91-94.

[2]李媛. 國際旅游島背景下的黎錦紋樣創新應用研究[J].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3):32-37.

[3]孫春燕. 黎錦紋樣在海南旅游產業中的應用[J]. 大舞臺, 2013(7):240-241.

[4]王金廣,祿璟. 基于海南文化的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3(20):99-102.

[5]譚有進. 平面設計的民族化表現[D]. 中央民族大學,2013.

[6]邵恒. 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融合性研究[J]. 包裝工程,2016(6):137-141.

[7]楊麗輝, 覃京燕. 復用型綠色快遞包裝設計理念探究[J]. 包裝工程, 2016(10):39-42.

[8]曹陽,楊洋. 基于工業設計的地域文化產業創新研究[J]. 包裝工程,2015(22):104-107.

符號消費與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民族文化符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幾千年文明歷史的代表,是最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流傳數千年,仍然保持著充沛的生命力。而現代藝術設計隊伍民族文化符號來說,將是一個新的機遇與挑戰,對民族文化符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 現代藝術設計、民族文化、符號

一.存在的問題

文化符號彰顯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深厚的底蘊,許多現代藝術設計中都運用了民族文化符號,越來越成為一種新的風尚,但是在運用過程中卻存在著不小的問題,運用好了,民族文化符號和現代美術設計就可以相互襯托,相得益彰,但是運用不好,不僅會現代藝術的美感,還會對傳統的民族文化符號造成很大的打擊。當下現代藝術設計在民族文化符號的運用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民族文化符號的誤用。

由于民族文化符號流傳千年,許多民族文化符號與現代人眼中的表層含義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現代藝術設計中只能理解到表層的含義,不能對傳統的民族文化符號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有一個比較有深度的理解,在現代藝術設計中,藝術設計者在運用傳統民族文化符號中,極容易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導致傳統民族文化符號失去原意,不能更好的得到應有的弘揚。

(二)民族文化符號濫用。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加入傳統的民族文化符號,不僅可以賦予現代藝術設計更深刻的內涵,還可以更深層次賦予民族文化符號更加強烈的時代感。越來越多的現代藝術設計為了運用中華民族文化符號而去運用文化符號,導致民族文化符號的運用過多,造成了許多的濫用,對民族文化符號的弘揚有許多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現代藝術設計的整體意境,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對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也有阻礙作用。

二.如何處理好現代藝術設計與民族文化符號的關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同樣是如此。民族文化和時代的潮流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將兩者更加有機的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真正的實現“雙贏”。

(一)民族文化為現代藝術帶來個性特色。

藝術設計不僅是種文化行為,也是一種經濟行為。

藝術設計創意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文化。文化符號同時也會提升藝術的內涵,為藝術產品帶來文化附加值。而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因其獨特性必然會給藝術創意帶來獨特的個性,從而提升創意的吸引力與認可度。在群雄并起的消費時代,藝術產品如何取得競爭力,關鍵在于其傳達的文化價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個性,是否區別于同類且被消費者認可的特點,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獨具特色的、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可以增加藝術設計的魅力,為藝術作品主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帶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并不是只適宜在本民族做推廣,并不是民族的東西只能打動本民族的消費者?!霸绞敲褡宓?,越是世界的”。只有讓本民族的特色產品走出去,被世界認可,才是一個藝術作品最大的成功。因此,我國民族品牌要在國際市場上立足,應將中國民族文化精髓與品牌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現代藝術設計個性。

(二)民族文化符號使藝術設計更接近消費者心理。

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促使消費者消費一定的藝術品。因此,它必然要以能否引發受眾的認同感作為其有效與否的標志,而認同感又建立在對消費者文化背景的深刻洞察基礎之上。消費者所接受的民族文化必然會影響他消費意識的形成,并作用于他的消費行為。他會帶著本民族文化的經驗積淀去解讀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文化價值,作出接受與否的判斷。

因此,在進行現代藝術設計時不能割斷與民族文化符號的聯系。應當將民族文化有機地融合于藝術設計中,從文化心理上接近消費者,達到與消費者溝通的目的。讓現代藝術設計中體現出的對民族文化符號的理解和尊重,來獲得更多消費者的支持??梢?,對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與運用,有助于現代藝術設計作品贏得消費者的好感,實現其訴求目的,現代藝術設計者應緊緊圍繞營銷目標來充分掌握目標消費群所處的民族文化發展的情況,才能切中市場的目標,并被廣大受眾認同和接受。

(三)現代藝術設計必須適應受眾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藝術設計只有適合相應的文化背景, 才能進行有效的傳播。

藝術設計者在進行創意的時候只有適應受眾文化背景,才能夠得到受眾的認可, 信息的傳遞過程才能正常進行, 否則, 難以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另外,藝術作品傳遞的信息只有與受眾的價值觀相符合, 才能與受眾產生共鳴, 進而實現有效的傳播。受眾的價值觀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 它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因此,藝術設計如果跳出了民族文化這個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們所接受,更嚴重的是一旦一種廣告中的創意元素違背了民族文化,傷害了消費者的民族感情,就會引起消費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響了藝術作品的信息傳播, 削弱了藝術作品的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反面作用。

三.小結

總之,現代藝術設計理念、設計創意表現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它并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行為,還關系到一個民族的形象,并且深刻地影響著大眾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因此現代藝術設計者在進行藝術創意時一定要慎重,要時刻明記自己的使命,在不斷發展現代藝術設計的同時,還要肩負起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為民族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璐.民族文化符號與現代藝術設計[J].大舞臺,2014(8)

[2] 李雨.論中國民族民間色彩與現代藝術的結合[J].大眾文藝,2010(16)

[3] 王明輝.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J].飛天,2011(12)

上一篇:后現代服飾藝術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關于職業崗位的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