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分析論文范文

2023-09-23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中國政法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8)

摘 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是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重要原則,目前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建設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從學理上對馬克思主義話語權進行準確解讀是非常必要的。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問題實質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問題。馬克思主義話語權不僅是話語權力與話語權利的統一;同時它也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在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重建中要把握好一元指導與多元并存的關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話語權;高校;理論分析

話語權問題是當今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術語。網絡社會來臨,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指導思想的權威地位遭遇到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挑戰,也受到國內社會轉型、利益分化、價值觀念變遷的沖擊,特別是在思想匯集地的高校,各種社會思潮紛紜激蕩,西方學術思想大行其道,馬克思主義話語的權威性被質疑。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塑造和知識渴求階段,倘若馬克思主義喪失了高校的話語權,學生不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使西方話語權霸占主流課堂并充斥頭腦,那么高校學子所擔負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將難以實現。因此,習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再三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告誡我們要將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能丟棄,否則就會犯歷史性錯誤。因而,對馬克思主義主義話語權研究成為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議題,而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研究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研究的深化,而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目前研究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成果頗豐,但大多集中于課堂與校園生活等具體實踐層面,關于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基本內涵、理論本質及與其他話語之間的關系尚存模糊認識,這必然影響到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建設。

一、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基本內涵

從語義學看,話語權是由“話語”和“權”組合而成的。社會變遷和人類認識發展,話語權概念也形成了不同語義。有學者把國外的話語權流派概括為三大派別:以??碌热藶榇淼暮蟋F代主義的話語權觀,以葛蘭西等人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觀,以薩義德等人為代表的后殖民主義的話語權觀,①這三大派別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但總體而言,這些話語權觀都體現出話語與權力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概念在學界并未達成共識,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是依其指導地位而擁有控制、引導或規范社會的權利,②有學者指出話語權強調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意識形態主導權。③還有學者將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理解為馬克思主義依據其影響力、傳播思想形態和價值觀念而獲得政治認同。④學者們考察視角不同,對話語權的解讀也各有特色。作者認為,考察概念,要從語義學出發,繼而在其歷史演變和視閾轉換中把握概念的發展邏輯。對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理解,也應如此。從“權”來看,它包含“權利”和“權力”兩種含義,權利有多種語義,從法學講,是合法性正當權力和利益;從政治學講是指普遍價值。話語的權利就可理解為從制度上獲得了話語的授權;話語的權力則可理解為對話語支配的能力和程度。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應從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利和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力即話語權的二重性來把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利就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資格”,換言之,就是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社會意識形態指導思想的“資格”或“資質”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話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構建中的引領和主導作用何以可能的問題。作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的有效性使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獲得了合法性,從理論形態和實踐形態兩個維度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提供了可靠的根據和保證。從理論形態看,馬克思主義作為知識形態的思想體系,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客觀規律的揭示,對社會主義現實路徑的構建體現出其理論的科學性和徹底性。從實踐形態看,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盡管在一些國家遭受了挫敗,但這并不能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失敗,卻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那些沒有將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建設實踐相結合,沒有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國家,必然導致失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成就正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不動搖的歷史實證。

如果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的有效性使馬克思主義話語獲得了指導地位的資格,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力則應理解為對馬克思主義話語的運用能力及運用程度,它體現了話語權的本質。即馬克思主義話語在中國社會意識形態構建中發揮著對社會思潮和社會輿論的引領、規范能力或影響,在國家意識形態層面起到主導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利和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力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話語權,二者辯證統一,不可割裂。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利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力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力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利的實踐表達,因此,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利與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力的辨證統一。

二、馬克思主義話語的理論本性

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理論解讀,首先要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本性。馬克思主義擁有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不同于一般人文社會科學的鮮明特征,即它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首先,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是權利與權力的統一,它內在地包含著階級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價值旨歸與知識形態的統一。目前人們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模糊認識,認為馬克思主義只是一種意識形態,不是科學理論,只有政治性,沒有真理性,于是,想當然地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是一種宣傳工具、宣傳口號,就是假大空的代名詞。這是用意識形態性消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否定。在高校中這種觀點尤為盛行,甚至有學者在課堂上傳播這種錯誤認識,借此“兜售”西方學術話語,企圖用西方學術話語取代馬克思主義話語,灌輸給學生所謂科學理論,使馬克思主義話語權虛化。

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獲得的前提是馬克思主義話語的資格問題,而馬克思主義話語資格正是來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一種理論能否成功獲得話語權,關鍵在其理論的科學性。沒有科學性,理論就不能徹底,理論只有徹底,才能說服人,才能被廣大民眾認同,才能在社會思潮中引領、影響其他社會思想,才能在社會輿論中占據主導地位。鄧小平同志曾說,我相信,世界上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歷史上還沒有哪一種理論如馬克思主義理論一樣對人類文明產生過如此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奠定了理論前提和理論自信。而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則讓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獲得了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因為馬克思主義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把為無產階級服務、為人類解放作為自己理論所擔負的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人民的立場,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出發點,也是理論價值旨歸。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階級性,超越了一切剝削階級話語權的片面性和空想性。堅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話語權才能實現徹底的革命性。

其次,馬克思主義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反馬克思主義者堅持的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工業時代的理論學說,如今社會早已進入后工業時代,社會流動取代了階級對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失去了發揮作用的土壤,已經過時了。這種論調在馬克思去世的一百多年里多次出現,但直至今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毋庸置疑,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主義“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在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雹蓠R克思主義理論來源于實踐并經實踐檢驗不斷豐富發展起來的,也是在實踐中逐步實現其話語權的。實踐不斷提出問題,馬克思主義正是將基本原理與各個國家、民族的具體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在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因而,馬克思主義既是理論形態又是實踐形態,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要始終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發展中,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底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長期歷史經驗的理論總結。歷史多次告知我們,不能為了發展而放棄繼承,沒有底線的發展、放棄四項基本原則的發展最終會葬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同時也不能為了繼承,為了維護馬克思主義話語權而不依據歷史語境去發展馬克思主義。繼承是為了更合理更科學地發展,而發展也是更高層次上體現繼承。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理論要始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努力把馬克思主義話語,在新的歷史語境中,與新的傳播技術、與人們生活實踐結合起來,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不斷對理論進行修正、豐富和發展,賦予馬克思主義話語時代內涵,從而保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活力。

三、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建設的關鍵

當今世界西方話語的強勢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客觀事實,在資本和技術力量的支配下,西方話語不斷“入侵”欠發達國家。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后,在引入資本和技術的同時,也引入了西方話語,我國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代表先進技術的西方學術話語幾乎“攻陷”商界、學界甚至大學講堂。西方話語推動我國逐步形成文化多種樣態并存的格局,從社會發展的視野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意識形態領域也應實行多樣化,恰恰相反,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指導思想必須實行一元化,即一元指導,這同樣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高校堅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主要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一元主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國家主導意識形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話語主導權。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由我國的根本制度即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元主導地位,才能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方向,才能堅持黨的領導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才能維護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堅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一元主導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原則問題。它要求在宣傳和傳播中,特別是在一些事關國家利益的重大原則性和理論性的問題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作用,牢牢把握話語主導權。

堅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一元指導并非排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否則將走向歷史虛無主義和排外主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寶貴的獨特的文化資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才能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中國的烙印。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也是人類知識寶庫中的瑰寶,中國文化可從中獲取有益滋養。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是多種文化樣態并存的社會。國家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既需要有引領其他文化的主導話語,也需要其他文化話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與堅持文化樣態多元并存是統一的,二者共存于我國社會文化領域的統一體中,馬克思主義的主導話語引領其他話語,決定著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但同時在馬克思主義話語主導下,我們的文化領域也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高校作為知識精英云集的地方,也是各種思想交鋒的舞臺,更是與傳統文化、外來文化對話的平臺。尊重與寬容是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與其他理論話語構建平等關系的基本原則,因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主導性正是在與世界多元話語的對話中才得到鞏固和發展。通過與多元話語進行交流和碰撞,馬克思主義話語可不斷汲取其他話語的積極因素,豐富自身的話語體系,提升自身話語的生命力。否則排斥異己,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容易形成教條主義與形式主義,導致僵化。所以,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實現問題就體現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問題,要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就要既堅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一元主導地位,又引導好與各種社會思潮的對話與發展。

注釋

①汝緒華.話語權觀的流派探微[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0 (1):19-23.

②張驥,申文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我國思想宣傳領域而臨的挑戰與實現方式探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1):163-168.

③張國祚.關于“話語權”的幾點思考[J].求是,2009(9):43-46.

④王慧星,李克欽.話語權的重構——論經濟全球化境遇中的意識形態弱化問題及其對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4-6.

⑤[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1.

基金項目:2015年度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反思與重建——高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1091-23215019)

作者簡介:袁方(1969-),江蘇泰興人,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社會發展。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的全面研究,我們應該將馬克思主義和當代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事實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以現實為基礎,不斷被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永遠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文章主要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當代理解和當代價值體現。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基本原理 內涵 當代理解 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研究,同時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思潮的研究,都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是對相關典型著作進行研究,并掌握整體體系以后形成的。其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整體體系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范疇,從理論方面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研究方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是對其基礎理論、理論聯系實際、典型著作、當代社會思潮和理論教育等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概述

哲學具有時代意義,是時代精神的濃縮,馬克思和恩格斯以時代發展的實際為背景,以前人優秀的哲學思想為基礎,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并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為后人確定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學說是一個整體,而不是被劃分為兩部分,部分適用于馬克思和恩格斯時代,部分適用于當代。該學說體系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可以被應用于當代。如果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來說沒有時代價值,它也就沒有了存在意義。在我國進行革命、開展建設、實施改革的過程中都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科學體系。為了完善這一理論和體系,建設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基本思想理論,需要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2005年起,我國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被列為其下二級學科。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改革是對人類思想文明的傳承和創新。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大背景,而當時社會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是馬克思產生的現實需要,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現實基礎。在傳承前人思想文明的基礎上,兩人創立了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理論,這是人類思想的一次重大變革。

馬克思通過深入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運行機制和發展規律,發現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方式,同時也預測了資本主義將被社會主義取代的命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發展為我們認識歷史和世界開拓了一種新的視野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和改變世界的基本指導原則。我們認識世界從實踐開始,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在為實踐服務,隨著實踐的發展,我們的認知也被實踐檢驗出對錯,所以認識世界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沒有實踐就無法認識世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主要是對人類認識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研究,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起指導作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應。人類創造歷史的兩個基本活動就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將認識和實踐統一起來就是要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結合在一起,所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統一、相互制約的。

馬克思主義提高了我們認識和適應人類社會的能力。馬克思和恩格斯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及發展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及規律,他們對這一規律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創立了唯物史觀。從社會歷史觀來說,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的關系是其基本問題,也是解決其他社會歷史觀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兩人將上述兩個規律結合當時的社會運動,創立了階級分析法,并指出這兩個規律對社會形態變更和歷史發展趨勢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馬克思主義為分析當今世界兩大社會類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剖析,發現了剩余價值產生的原因、資本主義社會一定會被社會主義社會取代的歷史必然以及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些對我們認識資本主義有很重要的意義。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是既有成就也有挫折,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在學習社會主義基本原理時要以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為指導,對其歷史進程進行總結,對社會發展規律進行分析。所以說馬克思主義為我們研究當今世界兩大社會類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對未來社會進行規劃時堅持科學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基本前提,也是和空想社會主義相區分的根本問題。我們認識到共產主義社會是在更高基礎上發展和進步的,是美好的,可是根據這一前提,共產主義社會也存在矛盾,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共產主義社會不僅不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結束,而是人類思想自由和自覺的開始。

總之,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質和整體功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第二,它是對更加廣闊的世界事物本質及發展規律的總結;第三,它具有穩定性和持久的有效性,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改變發生變化;第四,它對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因此,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時必須以堅持與發展統一、理論結合實際、科學性與意識形態相統一、整體與部分統一為原則,同時注重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形成依據和階段性進行研究。

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

馬克思主義對事物和現實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的,它徹底改變了西方的傳統理念和思維方法。這種以實踐為基礎的思維方式取代了傳統的以還原論為基礎的本體化思維方式,不再追求終極真理,而是把改造世界作為根本任務。因此可以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變革??墒侨藗冊谡J識馬克思主義和西方傳統之間的關系時,經常受到傳統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不能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而是從局部和個別關系入手,影響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正確理解。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觀念和思維,才能完成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

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也是對真正符合馬克思主義原意和精神的理解,要以時代為基礎,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精神??梢詫⑵浞譃槿齻€層次:第一,對重要歷史事件的總結和判斷;第二,社會的歷史理論;第三,對人的存在方式和人類發展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們已逐漸拋開第一層,進入了第二層,可是馬克思主義持久的生命力和第三層的結構息息相關。所以完成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就要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第三層內涵,也就是人存在的本質性的文化精神。

馬克思主義具有當代價值的原因及其體現

馬克思主義在20~21世紀都具有時代意義。馬克思主義對黑格爾的批判徹底變革了西方的傳統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在當時起到的作用。雖然在20世紀有許多新觀念被提出,但馬克思主義依然是最具時代價值的。在當代我們仍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現實問題。有人將馬克思主義比作一發炮彈,而我們所處的時代仍在炮彈的射程范圍以內,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看待和利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用以解決各種現實問題。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反映了全人類的理想和使命,其存在也體現了人類的存在。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的歷史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時代解釋性和批判性。多數學者都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主要在于它具有良好的批判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征是具有實踐性、開放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在進行創新和實現其當代價值時要傳承馬克思最開始的原則和思維方式,同時繼續馬克思關注人類社會生活和命運的研究。從價值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全人類,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是對當代社會問題的關注;文化是研究“人”的中介,從當代文化思考產生共時性角度來看,文化領域是馬克思主義新的生長點;從政治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對人權思想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西方人權思想和理想國的批判;從思維范式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在超越近代主題性的同時,也從根本上超越了理論道路;從社會批判功能角度來看,它促進了現代社會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重建中國角度來看,它和中國的發展都具有實踐性,兩者之間具有親和性;從唯物主義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關系角度來看,馬克思不僅是辯證法,還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對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在于指導社會主義以實踐為基礎,實事求是,它是社會主義理論建立、發展、創新的基礎,在其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變革首先體現在理論性質的根本變化。馬克思主義將人類從絕對化的理論教條中解放出來,提供給人類的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辦法,而是不斷加強自我意識和提高觀察能力的一種價值理念、思維方法和精神追求。從這方面來說,只有轉變思維模式才能真正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同理,只有理解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思維模式。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和精神就是人類雖然對世界的理解方式不同,可是最終目的都是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中“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以過去為基礎,站在現實上不斷開拓未來的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還體現在消除人對事物的依賴性。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任務中就包括將人從“抽象的普遍理性”、“物的普遍統治”和“資本的普遍統治”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說,將資本的獨立性和個性轉變為人的獨立性和個性。這恰恰體現了當代精神。

馬克思主義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西方。因為馬克思主義的變革開始于理論,從根本上瓦解了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在批判形而上學時是從人的存在出發的,重視世界和人的存在。馬克思主義的關注重點從整個世界轉變到人類世界,也就是說,從關注宇宙到關注人的生存世界,這是西方轉變的開始。馬克思主義屬于唯物主義,它極大地推動了西方的發展和進步。

實事求是地講,馬克思主義是當代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不可超越的。在21世紀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各種社會矛盾,在此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得以體現,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不僅體現在解釋世界上,還體現在改變世界上。

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實現

在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時要完成三個轉變:第一,關注的重心從實體形而上學轉變到開展人的生存本體論;第二,由對馬克思主義表層精神的關注轉變到深層精神內涵上來;第三,從工具層面轉變到理性層面。

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首先要用正確方法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同時找準著力點和當代現實相結合。以人類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為基礎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進行研究,也就是在馬克思主義中發現和人類現代化及中國現代化發展相關的理論。在不斷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進程中,我們發現馬克思主義批判過的許多社會現象在當代社會中仍然不斷出現,所以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實現就非常重要,它可以在我國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們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時不應僅停留在文字層面或行為層面,還應深入到精神層面,也就是說,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時要有徹底的“實踐精神”。實踐精神是指實踐高于理論,實際生活大于思維模式,要將生活放在首要位置,以生活實踐為基礎。如果僅僅在文字層面上理解馬克思主義,我們將無法釋放馬克思精神,解放自我,也就無法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在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時也可以對其提出懷疑,探討馬克思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只有在批判的環境中,并以我國人民的生活實踐為出發點,馬克思主義才能得到完善和發展。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才能運用它對生活和實踐進行指導。只有以當代社會發展的情況為基礎,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局限性,并不斷發展、創新、豐富馬克思主義,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在當代中國的背景下,要站在世界歷史發展和全球發展的高度,以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為基礎,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具體內容,構建適合我國21世紀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以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價值。

當代中國重新構建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途徑

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我國當代學者們在進行學術研究時不是自由主義,就是保守主義,這都偏離了中國的社會價值。發展實踐邏輯,不是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價值的褻瀆,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模式。因此,只有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價值時確定是中國化的研究,才能確保研究成果能夠解決中國當代的問題。

要有高度的道路自覺意識。只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出發,以高度的道路自覺解釋這一偉大實踐價值追求的豐富性,才能探索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價值構建的真正根基。

要有高度的理論自覺意識。在構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時,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保持理論自覺,所以我們在學習、宣傳、研究的同時,也要保持對它的高度信仰。

發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有效解決了中國的價值問題,并為其提供了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思想框架和解釋框架,在實踐中不斷生成和發展的歷史辯證法的表征就是批判精神。所以批判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永恒動力,也就重新構建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必然要求。

結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具有人類性和時代性,它將理性和人類理想相統一,是人類文明思想的傳承和發展,也是時代精神的濃縮。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和精神就是在批判舊世界中創造新世界,它以實踐為基礎不斷開拓未來,同時以實踐為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維持生命力的根本,也是它具有時代性的原因。

(作者單位:天津工業大學)

責編/邊文鋒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分析馬克思主義在探討社會正義問題時聚焦于馬克思與正義關系問題的探討并形成了“馬克思反對正義”和“馬克思贊成正義”兩大基本論調。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人物無論持哪種觀點都認為平等是社會主義優越于資本主義之處,他們的目標是為了尋求一套可行性的能替代資本主義的社會正義方案。分析馬克思主義流派對社會正義問題研究在探索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正義理論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但也存在著思維上的困境。

關鍵詞:分析馬克思主義;平等;社會正義

作者簡介:王桂艷,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 300387)

一、分析馬克思主義論正義問題

20世紀70年代末主要崛起在英國和美國的分析馬克思主義思潮自其創立以來就非常關注正義問題。雖然上世紀末由于蘇東劇變,在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受到影響,但是,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艾倫·伍德(Allen W. Wood)、布坎南(A. E. Buchanan)、G﹒A﹒科亨(又譯科恩或柯亨,Gerald Allan Cohen)、胡薩米(Ziyad I. Husami)、約翰·羅默(John. E. Rome)等都能從馬克思的文本中吸取靈感和智慧。他們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某些批判意識,運用分析哲學的研究方法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探討。

1. 為了應對新古典經濟學家和自由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分析馬克思主義聚焦于馬克思與正義關系問題上的研究

馬克思到底怎樣看待正義問題,在分析馬克思主義內部爆發了“馬克思與正義”的爭論并逐漸出現了兩種對立的觀點:“馬克思反對正義”和“馬克思贊成正義”,雙方爭議性的話題主要有:馬克思是否根據正義的價值來批判資本主義?用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所表達的到底是對同一正義觀的不同理解還是兩種不同的正義觀?馬克思的正義觀與社會存在的生產方式是否存在本質上的聯系?判斷是否是馬克思正義觀的標準就在于強調經濟活動與社會的生產方式的一致性嗎?

馬克思反對正義的“非道德論者”伍德認為馬克思并沒有把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看成是非正義的,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并不是根據正當、正義這些道德上的善。伍德認為“正義”概念是有歷史局限性的,不能錯誤地把“正義”概念看作是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標準,總之,馬克思對正義觀念持一種反對態度。他說:“當我們為了尋找對非正義的詳細解釋而查閱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時,我們會再次發現,在他們的著作中根本不存在譴責資本主義為非正義的論點,甚至也沒有確切說資本主義是非正義和非公平的,或者說它侵犯了某個人的權利?!眥1}在伍德看來“正義”概念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根本就不是一個“道德”概念,而是一種“法權”觀念,因此,不能用它來說明物質生產方式。伍德認為,馬克思主張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不是因為這一制度的不公正和出于道德的訴求,而是通過內在于其中的生產方式和它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的全面分析得出的客觀結論{2}。也就是說,馬克思是把正義放置于特定的社會現實中去進行評判,其依據在于正義是作為“法”的范疇、是上層建筑的內容,必須適合于經濟基礎和生產方式。由于資本主義的正義只能是資本主義物質生產方式的產物,因此,必然要服務于資本主義的物質生產方式?!罢x不是人類理性抽象地衡量人類行為、制度和其他社會事實的標準。它只是每一種生產方式衡量自身的標準”{3}。依據馬克思所闡述的正義問題,我們可以對馬克思的正義標準做出這樣的概括:盡管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是罪惡的,但卻是正義的;共產主義是一個超越正義的社會;因此,談正義必須與社會的生產方式相聯系。馬克思認為隨著人類社會物質產品極大豐富,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正義存在的環境也將會消除,正義問題也將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科亨、羅默、胡薩米等贊成正義的“道德論者”認為馬克思不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現象進行了批判,而且還在對未來社會的構建中以一種新的正義標準去規范社會生活。胡薩米認為馬克思用了“無產階級的標準或者資本主義之后的標準去評價資本主義”。然而“非道德論”者沒有注意到在“馬克思論述規范時僅聯系生產方式,但事實上,馬克思還聯系了生產方式內的各階級”。由于階級因素的存在使得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基于不同階級立場的人所持的正義觀是不同的,因此,在特定的生產方式下,特有的制度安排是與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相一致的,因而對這種制度下的統治階級來說是正義的,對被統治階級來說則是非正義的。正如胡薩米所說,伍德和塔克“由于只注意到規范的社會決定,而忽略了規范的階級決定,他們便由此認為,對馬克思來說,規范與生產方式相適應時,它是正義的;而當它與生產方式不相適應時,它就是非正義的”{4}。其實,當馬克思言說生產方式決定制度的正義性時只是針對這一制度的統治階級而說的,因此,階級的代言人的道德觀念不能孤立于歷史發展和階級利益而存在,資本主義的正義是需要拯救的,我們需要社會主義的正義。

2. 關于社會主義的正義目標問題

分析馬克思主義者不僅對正義持有強烈的信念,而且對資本主義的不平等也懷有強烈的信念,在他們看來資本主義不公正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平等。對于不公正的問題科亨認為剝削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在流通領域不存在剝削,因此他把不公正歸結于生產資料的初始分配的不平等??坪嗾J為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歸資本家所有,而私有財產侵犯了人的“自然的權利”,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一種不平等的分配??坪嘀鲝堎Y源應當共同所有,也就是說每個人對社會的資源都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在分析馬克思主義者看來,社會正義問題可以理解為真正平等原則的實現??坪嗾f:“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密切關注的是對平等的要求,和生產能力強、天賦較高的人對那些生產能力較弱或天賦較差或有特殊需要的人的義務?!眥5}科亨強調為社會主義平等作辯護的關鍵在于把平等本身看作是一種目的,并認為馬克思主義最富有成效和最重要的成果是平等主義思想,這種平等主義思想不管是作為一種制度安排,還是作為一種價值取向都有優越于資本主義之處??傊?,“平等本身就是好的”{6}??坪鄰娬{社會在利用市場的競爭優勢來增加社會的財富時必須保留社會主義的平等原則。在資本主義階級結構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的情況下,科亨認為對平等的要求更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新基礎。在羅默看來平等既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所要追求的目標,對于實現平等主義目標的最佳途徑的回答上,羅默給出的答案是:市場社會主義。羅默認為剝削損害了平等,在他看來資本主義剝削的真正根源在于它基于不平等的財產關系之上。羅默認為由于基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剝削是不道德的,因此,應該消滅這種剝削現象,而對于基于天賦所獲得的個人收入,在羅默看來則是合理的,必須加以有限的保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實現平等,保障正義的實現。他說,“如果一種收入分配源于對私有財產的不平等的初始分配,我們就認為它是非正義的”{7}。因此,“社會主義的目標最好被考慮成一種平等主義,而不是被考慮成一種具體財產關系的實施”{8}。那么,社會主義者需要什么樣的平等?羅默認為社會主義者所需要的平等是包含自我實現、社會福利、政治影響和社會地位的機會平等。他認為在‘社會主義者需要什么’的任何清單上加上機會這一項是很重要的”{9}??坪嘁策@樣認為,他推崇對天賦的或生來的不利條件這些非選擇社會背景強加的不平等進行糾正的社會主義機會平等,并認為社會主義機會平等的目標在于“社會優勢人人可及”{10}。至于為什么把機會平等看作社會主義者的目標,羅默指出:“如果把福利的平等而不是把福利的機會平等當成目標,那么就必須向那些選擇非常浪費的、不現實的目標的人提供巨大數額的資源財富”{11}。

3. 為了能為社會主義作價值辯護,分析馬克思主義勾畫了一套能消除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問題的社會主義藍圖

分析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批判是離不開平等原則支持的,因此,從社會主義平等主義的目標出發,分析馬克思主義者們設計了一套替代資本主義的方案??潞嗟姆桨甘翘岢藗冊诮洕钪锌朔说呢澙泛妥运阶岳?,在平等互利的社會氛圍下建設社會主義的“共同體”,并在其中能自覺地踐行平等主義的價值觀。他認為只有在“共同體”下才能避免資本對勞動的剝削,個人才不會因為某些天賦或特長而處于優勢的地位,從而也才能保證實現社會主義的結果平等。為了實現平等的正義,科亨還倡導一種“超越正義規則”的崇尚平等正義的社會風尚。

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構想。羅默設計了一種“市場社會主義”的模式,并認為這種形式的社會主義是通向社會主義目標的唯一可行的道路,他試圖用這種模式來解決資本主義的不公正問題。羅默說:“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長期目標之間存在著一個比某些類型的市場社會主義更好的階段嗎?我認為沒有?!眥12}通過對蘇東劇變教訓的總結和對資本主義所取得的經濟成就的分析,羅默得出:市場體制與社會主義的結合可以有效地防止蘇聯模式的低效率和資本主義的不平等的缺陷,進而提高社會的效率并最終實現社會的平等。

二、分析馬克思主義在社會正義問題上的理論價值

分析馬克思主義對社會正義問題的分析和研究,盡管距離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正義理論還存在著一段距離,但其對社會正義理論的探討在當代仍然具有一定價值。

1. 分析馬克思主義對社會正義問題的關注和研究極大地豐富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正義理論

分析馬克思主義流派與其他馬克思主義派別的最大區別在于其方法論是分析的。這一流派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不是用辯證的方法而是以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馬克思主義試圖為馬克思的理論奠定“科學的基礎”,其流派的理論家大都推崇理論建構的清晰和嚴謹性。分析馬克思主義在方法論上致力于概念清楚,除述清晰,論證嚴謹,這一方法有助于我們準確地界定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家在正義問題上所使用的基本概念,使概念清晰化,并在此基礎上澄清一些有爭議的基本命題。這樣分析的結果不僅使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得到精確的表述和嚴謹的論證,而且也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觀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評價標準??坪嗑瓦\用分析哲學的方法對馬克思所闡述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基本概念,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等進行了界定和區分。羅默也從技術性和非技術性上對剝削概念進行了區別,并運用現代經濟學的模型分析和均衡分析法以及博弈論來揭示了剝削的內涵??傊?,分析方法的引入不僅可以使我們能更加精確、更加全面地了解馬克思主義,而且可以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社會正義理論的研究向著更科學和客觀的方向發展。

2. 分析馬克思主義對社會正義理論的修正和發展對我們分析歷史唯物主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代西方社會的歷史條件變化對歷史唯物主義提出了各種挑戰,分析馬克思主義對正義問題的分析和研究,不僅拓展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域,而且對這些挑戰的回應深化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解。如羅默的社會必要剝削的思想在對資本主義非正義的批判過程中就是通過對剝削的批判實現的。他指出:“我一直主要感興趣的是對剝削進行研究的這樣一條渠道,通過這一渠道,馬克思主義從道德的視角建立起它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批判?!眥13}科亨對社會主義平等的辯護(主要體現在對諾齊克和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的剖析)也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制度批判前提下展開的。分析馬克思主義者大多數都持有這樣一種信念: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存在著剝削不公正的社會,但是在如何理解剝削問題上,這一流派卻與唯物史觀背道而馳。大家知道,歷史唯物主義并不抽象地譴責剝削,對于剝削問題歷史唯物主義持的是一種歷史發展觀點。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方式在社會歷史發展中起決定的作用,而每一種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剝削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只能這樣說每次社會革命都只是完成了它自身的歷史使命,即只是消滅了與其所對應的制度條件下所特有的財產形式相關的不平等,私有財產總的來說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步減少。分析馬克思主義反對主觀式的胡說,反對僵化的教條主義,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真意,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

3. 分析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非正義的批判和對未來社會的設想有助于堅定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

分析馬克思主義這一流派在對資本主義的非正義批判和對資本主義的不公正分析中承繼了傳統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的價值取向,并突出了正義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馬克思主義對正義問題的分析和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在面對資本主義的一系列新變化過程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和重建來更好地解釋現實,并彰顯了社會主義價值的優越性。這種努力對具有社會主義事業堅定的信念這一點更加顯得難能可貴。羅默在其著名的《社會主義的未來》一書中這樣寫道:“為了記住人類反對不平等、不正義的斗爭是如何持續不斷,以及為了認識到那些幾乎在兩個世紀以前就引發社會主義思想的問題是如何持久,今天對社會主義者來說信念是個關鍵問題。并非好像我們只有從蘇聯70年的經驗中學習: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多。鼓吹資本主義已經勝利的論調,或者鼓吹我們已經走到歷史終點論調的人,只能暴露他們自己的短視。資本主義可能贏了,但毫無疑問,這樣說為時尚早?!眥14}

三、分析馬克思主義在正義問題上的方向偏離

1. 對正義問題的分析缺乏唯物史觀的視野

雖然分析馬克思主義平等主義的正義理論確立了以分析思維為基礎來重構歷史唯物主義,但從其思維的原則上看是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其理論基礎也經不起推敲。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是以一定的歷史條件為前提的。而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則不然,例如他們在對剝削問題的分析上就片面強調剝削的道德內涵,從而表現出了一定的反歷史主義傾向。從表面上來看,剝削不是一個正義的概念,而是一個交換概念。在馬克思的論述中從來就沒有使用過平等、權利和正義等概念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相反,馬克思把剝削看成是與資本主義制度密切相關,是一種“對抗性”的生產關系,是對“剩余勞動”的“無償”占有,不公正的典范之一就是剝削。對于剝削問題一方面,馬克思認為被剝削者值得同情,另一方面,在馬克思看來,剝削有一定的歷史作用??梢钥闯鲴R克思是從更高級的社會經濟形態觀點出發,在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剩余價值這兩大貢獻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進行的批判,馬克思并沒有訴諸絕對的正義標準。分析馬克思主義這一流派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的認為不是因為客觀的“歷史必然性”,而是因為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平等。這一事實表明,在一定意義上,分析馬克思主義質疑和放棄了旨在揭示“歷史必然性”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科亨就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只是關于社會結構與歷史發展的一種經驗主義的學說,盡管歷史唯物主義對規范倫理學有意義,但它本身與價值無關。分析馬克思主義放棄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他們企圖用分析的方法建構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這樣的結果只能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歸結為“科學”的領域,從而導致因其缺乏“哲學”的視野而消解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性。

2. 對正義問題的理解缺乏辯證的思維方式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辯證法在推理上是無法與分析方法相媲美的,對此科亨說,“我們認為,沒有一種辯證形式的推理能夠挑戰分析推理”{15}。因此,他們對辯證法持拒斥的態度,這種態度造成了其對正義問題的理解缺乏辯證的思維方式,正如科亨所說:“就廣義的‘分析’而言,發現的思維是反對所謂的‘辯證的’思維的”{16}。分析馬克思主義為了追求分析的精確性和清晰性主要致力于抽象的分析并認為只有從小的思維才能更好地為馬克思主義辯護。當然,對分析對象的抽象能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正義問題的本質,同時也能使我們在闡述正義問題時清晰地界定與正義問題相關的基本概念。不過,如果把對事物的必要抽象與具體事物絕對分割開來,忽視社會現象與歷史的聯系,無視社會現象的復雜性,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看成是歷史進步性與本質非正義性相統一的方法論特征,更無法把握馬克思主義正義觀所堅持的事實與價值的統一的方法論原則。分析方法是我們分析正義問題的方法之一,但馬克思并沒有把分析的方法絕對化,而是把它置于辯證法之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跍\薄的人看來,分析這種形式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瑣事。這的確是瑣事,但這是顯微解剖學所要做的那種瑣事?!眥17}然而,分析馬克思主義由于過分推重分析的方法而拒斥辯證法,因而在對馬克思的文本分析中只注重分析而不注重綜合;只看到文本表面的對立,沒看到實質上的統一;同時也不能歷史地看待馬克思的思想。這種非辯證的、非歷史的思維方式是導致分析馬克思主義曲解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對剝削問題的理解就是如此。在分析馬克思主義看來,剝削上不公正的根本就是分配不正義,分配的不正義就體現在財產的不平等。分析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固守著“剝削不公正”、不道德”這一立場來看待一切剝削現象。實際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建立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堅持上對剝削進行的深刻發現。仔細看來,羅默把剝削的不道德歸因于初始財產的分配不公這一點是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追問的問題:初始財產分配的不平等在道德上為什么就是不公正的?可以看出,羅默對這一問題的判斷沒有以與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相聯系而作出其判斷。由此,我們認為羅默的“一般剝削理論”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經濟思想與倫理思想之間的關系把握上具有片面性和機械性。事實上,分析馬克思主義“更多地從道德方面為社會主義辯護”{18},這樣的分析和辯護將無法對不斷涌現的新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作出科學的解釋。

注 釋:

{1}轉引自汪行福:《超越正義的正義論:反思“馬克思與正義”關系之爭》,《江海學刊》2011年第3期。

{2}Allen W. Wood:“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in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Vol.1,No.3,Spring,1972.

{3}Allen W. Wood:“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1971-2),in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critical assessments,pp.339.

{4}齊雅德·胡薩米:《馬克思論分配正義》,林進平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年第5期。

{5}A﹒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6-27頁。

{6}{18}段忠橋:《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在于它更平等——科恩對社會主義的道德辯護》,《學術月刊》2011年第5期。

{7}{13}約翰·羅默:《在自由中喪失——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導論》,段中橋、劉磊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45頁,第111頁。

{8}{9}{11}{12}{14}約翰·羅默:《社會主義的未來》,余文烈等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年,第113-114頁,第14頁,第10頁,第107-108頁,第118頁。

{10}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第144頁。

{15}陳偉:《在馬克思主義和分析哲學之間——訪G.A柯亨教授》,《哲學動態》2007年第11期。

{16}A﹒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段忠橋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頁。

{1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9-100頁。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現階段,我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方面獲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的爭議,主要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定位、基本功能以及學說體系等方面。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充分以及全面的掌握與理解,應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梳理,以盡力避免出現極端以及片面性的傾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定位

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現以前,哲學是人類思想進化史上最為古老的科目之一,并且對其定位也是眾說紛紜,沒有確切的定位。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馬克思與恩格斯終結了舊哲學,并且對哲學進行了重新的定位,以其對世界的深刻洞察,立足于實踐,使其變成了一種具備嚴格意義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與恩格斯建立的新型哲學,主要是對世界根本性問題進行研究以及分析,就其完整的體系而言,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具有萆命性;就其實踐意義上而言,則是具有根本性質的方法論意義。

在近幾年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定位情況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又有了新的進展,其中比較一致性的意見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具有根本意義的方法論。一方面應該對世界發展以及存在的規律進行揭示,另一方面全面地探索人們和世界的關系,充分地研究人的發展情況。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一種世界觀的存在,也具備自身的價值觀,應該充分重視其價值研究,將價值觀與世界觀之間進行統一,這樣新型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定位產生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這個探討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極端以及片面性的傾向,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性質變革,是要在根本上對傳統哲學的定位進行改變,達到哲學的轉向,也就是說,它所研究的是現實世界中的人以及人的實踐活動,甚至有人將馬克思主義定位為實踐本體論的哲學。另一種觀點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定位進行了徹底的否定,認為其研究的問題不再是世界觀的領域,而是人的“是為”形式。這些觀點的分歧在根本的性質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進行了顛覆,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實際上,部分論者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定位上堅持排除整個世界的研究,并不是因為存在著許多依據,而是因為這樣的一種認識,也就是這一領域的研究和人存在以及發展是沒有關系的,所以覺得不具備意義。這樣的觀點在邏輯方面是不能被成立的,人類世界和宇宙世界之間是不能夠被分離的,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如果不對宇宙世界進行研究就無法真正的認識到人類世界,所以說人類世界并不是不變的存在,而是在實踐的前提下進行不斷的探索,從而研究整個宇宙世界,如果沒有這種研究,就不會具備新的拓展與實踐。

最后,對于那種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定位進行徹底否定的觀點,試圖使用主體哲學代替實體性哲學的觀點,更是不存在依據性,知識論者自己的主張而已,對于這樣的觀點來說,哲學家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提出學術主張與觀點,但是不可以把這些觀點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質上是將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將人作為其中一個分子,可以進行自我認識和認識世界的分子,并通過這種認識實現改變的分子,這事實上是直返哲學本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定位應該在客觀的態度上,并且對其思想進行原本的解讀,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功能

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開始的時候就不是書齋性學問,而是直接針對實踐性,為人們全面認識世界、變革世界的活動提供根本性質的方法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體現的是實踐唯物主義的獨特品格,在現階段的討論過程中,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化,并且得到了認同。

與此同時,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功能方面依然存在著片面性以及極端性的傾向。有的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舊哲學之間存在著差別,體現在不是解釋世界,而是改變世界,因此,它應該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實踐,重視相關聯的人類世界,而對世界本體論問題的研究,主要是為了解釋世界,都應該進行拋棄或者是超越,但是這樣的觀點也無法長時間存在。

首先,不應該把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之間進行獨立,改變世界是落腳點,但是如果想要改變世界,就應該對這個世界進行充分的了解與認識,而這樣就需要解釋世界,但是對于荒誕的解釋當然持有反對態度,但是也不應該走向極端,應該在根本上對解釋世界進行反對,改變世界應該依靠時間,然而實踐是人能動作用在外部世界的過程,如果想要取得實踐的成功,就不可以進行盲目性的實踐,而應該充分的認識外部世界,而人類世界與宇宙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無法全面的認識宇宙世界,就無法全面的認識人類世界。人類世界是人們不斷實踐的成果,但也是人們在探索宇宙世界過程中而創造的。為了滿足新的需求,人們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從而使宇宙世界向人類世界進行轉變,因此,只是把宇宙世界的相關研究當做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之間是沒有關聯性的。

其次,馬克思對之前的哲學家進行批評,是由于他們僅僅解釋世界,不能向前邁進,在這里無法得到相應的結論,認為馬克思反對解釋世界,并且否定宇宙世界的研究,尤其是本體論方面的研究。舊哲學主要使用的是非科學的辦法進行解釋世界,這是錯誤的,馬克思與恩格斯也因為這個對這種哲學進行了終結,但是不能由此就認為反對研究,其實他們是在舊哲學批判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并且對整個世界的根本性問題進行了科學的解釋以及回答,從而形成先對實踐以及指導實踐的方法論,從而進行改變世界。

在談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功能情況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脫離現實的思辨化和學院化的傾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是為實踐進行服務的,是改變世界的,但是在現階段的研究過程中,卻偏離了這點,使這種脫離實踐的情況經常發生。主要原因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應該具備的實踐精神變成了紙張上的概念,這其中包含了多樣的主觀遐想,因此,雖然稱為實踐,但是與真正的實踐卻相距很遠。真正的實踐是主客觀的完全統一,是主體客體的橋梁。

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說體系

根據傳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它主要是立足在世界觀上,對之前哲學的發展情況進行批判的前提下,獲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它借助了現代科學發展的條件,達到了辯證法與唯物主義之間的科學統一,尤其是把這兩者應用到社會領域上,有效地對社會領域的規律進行揭示,創造了唯物史觀,也成就了馬克思的卓越貢獻。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是歷史唯物主義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在新時期探討的過程中,論者提出了批評,認為這一體系形成了相應的板塊,不利整體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并且容易造成誤解,而內容方面,傳統的體系更偏向客體,而主體上也就是現實人與世界的關系,尤其是對實踐情況不夠重視。因此,在研究經典作家思想的前提下,應該建立新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而在這個基礎上,部分論者將辯證唯物主義作為主線,對原有的體系進行的重新的樹立以及調整,另一部分論者提出了實踐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整合的新思路。

在整體上看,這些認識也是值得被肯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在根本性質上與舊哲學進行區別的科學的世界觀,它的成果是多方面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之間的統一、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建立都是重要的成果,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把社會實踐當做基礎,充分處理人和世界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話,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以及實踐唯物主義的有機結合。在展現的方式上,應該轉變傳統的教科書式的板塊,把每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整體的展開。在這方面探討的過程中,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論者認為,傳統的教科書式體系并不是簡單的整合,而是這個體系中具備很多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不相符的內容,因此,應該對這些內容進行重新的清理以及解讀,這樣的觀點所涉及的依然是宇宙世界與人類世界之間的關聯。

總的來說,馬克思與恩格斯創建的新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實踐的以及歷史的唯物主義,這是著手于完整世界的體系,它主要貫穿在世界觀的每個領域中,而我們應該充分以及全面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說體系,深刻地理解其邏輯,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避免片面性以及極端傾向的出現。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深化以及拓展實踐活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土壤。我們應該在哲學理論方面對實踐中的問題進行研究以及探索,從而找出根本性的方法論路徑。只有在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情況下,才可以真正的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唯物主義,從而全面的認識世界以及改變世界,有效的實現此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奧康納立足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視域,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侵害環境正義的根本因素,提出環境正義實現的路徑在于從“分配性正義”到“生產性正義”的轉換。奧康納對環境正義及其相關問題所作的分析,對于當前環境正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奧康納;環境正義;分配性正義;生產性正義;啟示

[作者簡介]張樂民,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山東濟南250100

進入工業社會以來,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眾多關注這一問題的理論家和實踐家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然而,在北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奧康納看來,這些剖析和批判或者是從文化觀念人手反對“消費主義”,或者是從經濟增長人手反對“盈—虧式言說模式”?!百Y本與勞動以及它們對地形、河流、鄰里、種族、性別等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卻很少被歷史學家,社區、環境或勞工方面的活動家,區域規劃的設計者以及政治策略的制定者們在政治的維度上加以認真的考慮?!泵鎸Y本主義全球化實踐的高歌猛進,奧康納認為,資本對自然的沖擊變得越來越復雜化和隱蔽。原有的批判視角已很難把握住損害環境的真正因素。在他看來,必須增強政治生態學的批判力度,深刻揭示并著力消除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各種環境不正義。才能使人類社會逐步轉向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公平的社會。

一、侵害環境正義的根本因素: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張和新自由主義的廣泛傳播

在政治意識形態維度上,奧康納把資本和新自由主義稱為一唱一和的“孿生兄弟”。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張和新自由主義的廣泛傳播相輔相成。進一步加大和加深了對人和自然的控制,它們試圖在當今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占據支配地位,由此造成了對環境正義的全面侵害。

首先,在種際正義層面上,對于自然的存在價值缺乏應有的承認和尊重。一方面,資本主義在經濟發展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自我擴張性,其目的是無限增長?;蛘哒f錢滾錢。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它需要永不停息地進行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由于生產資料和生產對象以及再生產的資料和對象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從地球上獲得的,因此決定了資本須臾離不開對于自然的利用。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奧康納形象地把自然界稱之為資本利用的“水龍頭”。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的實踐中,自然界并沒有被作為交換價值的財富的來源而得到應有的承認和尊重,資本家只把自然界視為“自由商品”而不充分估量它對人類的慷慨贈予,自然被資本利用之后反過來又成為隨意污染的“污水池”。最終,在資本主義的全球化擴張中,“自然界作為一個水龍頭已經或多或少地被資本化了;而作為污水池的自然界則或多或少地被非資本化了。水龍頭成了私人財產:污水池則成了公共之物”。然而,資本主義為了自身的緣故追求積累和增長可以不顧一切地進行自我擴張。自然界作為“水龍頭”卻不可能永遠擁有滿足它的一切需要的能力,因為自然界本身發展的節奏和周期根本不同于資本運作的節奏和周期。由此帶來的必然結局只能是:由于資本低估自然界的存在價值,因此,它只有通過經濟危機的形式來觸及到生態維度上的局限性。

其次,在代際正義層面上,對于后代人的權益缺乏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很長時間以來,在資本主義發展的視域中,一直認為地球上的資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伴隨著“征服自然”的號角,資本對于自然資源進行了無度的索取和無節制的耗費。但是,在奧康納看來,“水龍頭”里的水是有可能被放干的,“污水池”也是有可能被塞滿的。資源貧乏、能源短缺、全球變暖、遺傳多樣性減少、熱帶雨林喪失、沙漠化、有毒廢料擴散、海洋污染、環境健康下降等等,這一切都表明人類的破壞程度已使大自然的大部分難以為繼,并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社會自身的生存、發展與延續。對此,奧康納指出,如果這種狀況得不到有效改變的話,那么,我們的后代將遭遇更糟糕的命運。為了不使人類的延續者一出生就淪落為物質上和環境上的貧窮者,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想要與億萬未出生的、他們在當今的市場以及政府的委員會中還沒來得及撈到發言機會的人保持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堅持無節制的擴張的資本主義和無限制的所謂“民主”的新自由主義顯然無法對這一問題作出回答。在對總體上的資產階級經濟及其政府機構的觀點作出批判性評析時,奧康納引用了生態經濟學家賈安·馬丁尼茨·艾略爾的話:“經濟學出于一種短視的行為,內含著把廢棄物和越來越有效的資源移植給子孫后代的理論思路,在它的內容中并不包含有建立在幾代人之間的相互諒解之基礎上的資源配置的思路……方法論上的個人主義遭遇了一個不可逾越的本體論困境。即如何面對我們的后代?!?/p>

最后,在代內正義層面上。對于窮人和弱勢群體的侵害缺乏應有的擔當和補償。生態危機是全球性問題,然而,人類卻并非是平等地承受著由此所造成的災難,最糟糕的人類和生態災難通常發生在南部國家以及北部的那些“內陸殖民地”。鄉村的窮人,城市中的失業者和就業不充分的人。再加上北部的那些受壓迫的少數民族和窮人,他們往往最先成為生態惡化的犧牲品。這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通過對資本主義發展史的考察,奧康納指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就已經開始了其危機的全球轉移,經濟危機所付出的代價已經被轉移到了南部國家、被壓迫的少數民族以及北部國家中的窮人那里。這是通過忽視、損害或毀壞資本自身的生產和再生產條件,即通過在總體上對南部國家和世界范圍內的窮人欠下一筆“生態債”來完成的。今天,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更是實現了聯合的發展,形成了所謂的“新全球經濟”,它所體現的是19世紀的勞動條件及政治形式與21世紀的技術之間的結合,或者說,是把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在一種新的統一體中結合了起來。從環境正義的角度講,這種聯合的發展是對欠發達國家的一種深遠的侵害,聯合的發展意味著污染的出口以及危險性產品的出口——既有生產資料的因素又有消費資料的因素,從北部國家轉移到南部國家去的,不僅僅是資本和技術,而且還有一連串的社會和環境成本。

二、實現環境正義的路徑選擇:從“分配性正義”到“生產性正義”

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張和新自由主義的廣泛傳播對環境正義造成了深度傷害,同時也損害了資本主義生產與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條件。這種生產條件主要包括外在的自然界、人的勞動力和基礎設施與空間三種類型的要素。其基本內涵在于:它并不是作為商品,并根據價值規律或市場力量而生產出來的,但卻被資本當成商品來對待的所有東西。奧康納指出,為了積累的需要,資本在使人類勞動力異化、外在自然和基礎設施與空間資本化等

方面所采取的形式是自我破壞性的,它引起了資本主義的第二重矛盾,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包括生產力)與生產條件之間的矛盾。從而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由此使得資本主義的合法性以及可持續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為了解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生態瓶頸,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大力倡導一種所謂的“分配性正義”,即主張對于環境利益和環境危害、風險與成本在不同人們之間進行平等分配。比如,有毒廢棄物的生產者以及那些從生產有毒物質的工廠中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中獲益的人,應該對受壓迫的少數民族以及靠近有毒廢棄物傾倒場所的其他一些居民提供補償等。

在奧康納看來,這種分配性正義所遵循的依然是用資本或者說金錢來衡量一切的邏輯?!胺峙湫哉x(‘生態性的社會民主’?)是以當前視域中的市場,以及根據市場對人的生命和健康(瀕危物種等等的生命就更不用說了)的估價所作出的有關罰金與紅利、稅收與補助金的核算為前提的?!比欢?,在社會客觀現實中,隨著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體制的日益社會化。已經根本沒有辦法去找到一個可靠的標準來合理的測定和計算各個個體和團體的利益和成本,這也就意味著分配性正義這個概念在消除環境不公等問題上越來越沒有適用性,同時也越來越無法加以真正地實施。因此,要想糾正環境領域里的不正義做法,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實現從“分配性正義”到“生產性正義”的轉換。分配性正義的關注點是社會交換關系,而生產性正義的關注點是包括勞動關系在內的社會生產關系。因此,“生產性正義強調能夠使消極外化物最少化、使積極外化物最大化的勞動過程和勞動產品(具體勞動和使用價值),例如,如果某個公司致力于社區建設、工作中自我發展的可能性、對有毒廢棄物的拒斥等,那么生產性正義就對其持贊成態度”。

通過對資本主義發展史的分析,奧康納進一步指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把其生產的社會和生態成本進行大規模外化的基礎上的。如今,資本的全球化非但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用外在的方式拯救自身”這一趨勢,反而有變本加厲之勢,“尤其是在如今這個過度資本主義化的世界中,貨幣或金融資本不會為(生產條件的)維護去做哪怕是一點點的事,但卻可以為盡可能快地實現自我增殖去做任何事”。由此也決定了生產性正義不可能在當前的資本主義模式中得到實現,而只能寄希望于他所倡導的生態學社會主義模式。與不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的資本主義不同,生態學社會主義在密切關注生態問題的同時,也關注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關注女權主義問題、反種族主義以及社會正義與平等問題。因此,正義之唯一可行的形式就是生產性正義;而生產性正義的唯一可行的途徑就是生態學社會主義。

在西方社會,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各種流行組織或運動對于生態學與社會主義的聯姻大多持否定態度,奧康納則堅持認為,社會主義和生態學根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們恰恰是互補的。社會主義需要生態學,因為后者強調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它還賦予了自然內部以及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以特別重要的地位。生態學需要社會主義。因為后者強調民主計劃以及人類相互之間社會交換的關鍵作用。各種流行組織或運動局限于社區、都市或村莊,僅憑他們本身是不可能同時有效地應對全球資本主義在經濟和生態維度上的破壞性特征的。立足于全球化視野,奧康納指出,在政治力量對比的當前局面下,要想同全球性的資本和那些不斷壯大的維護資本利益的全球性準國家組織相抗衡,建設一種沒有剝削的、社會公正的、生態型的社會,就必須聯合起來進行斗爭,必須發展某種統一的政治策略。對此,他滿懷信心:“生態學社會主義已經來臨,它們形式迥異,并且豐富多彩。在激進綠色主義對資本主義世界的闡釋以及它就業已存在的極度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全球經濟所提出的各種替代性方案中,我們將聽到更多的生態學社會主義的聲音?!?/p>

三、對當代環境正義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啟示

環境正義問題發軔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環境正義運動。1991年。在華盛頓召開了“第一屆全美有色人種環境保護領導人峰會”,通過了由17項原則所構成的環境正義基本原則,對環境正義的思想內涵和實現目標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揭示。時至今日。環境正義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同時也遇到了一些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奧康納立足于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視域對環境正義及相關問題所作的分析,對于我們認識和克服這些困難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首先,環境正義關懷的主要對象是人類還是自然,或者說環境正義應當在人與人之間展開還是應當在人類與自然之間展開?這一問題在當前環境正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中存在著不小的爭議。批評以當代環境倫理為指導的環境正義過度聚焦于自然的觀點認為,探討在人類與自然之間實施正義原則具有抽象性和虛假性,表達的只是一種浪漫情懷和環境幻想,在現實生活中對于保護環境的實踐并無益處?!霸诋敶h境倫理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種傾向:僅僅將‘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作為其言說的主題,而對由環境問題引發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特別是正義問題)卻甚少關注?!倍⒆阌谏鐣x角度把環境正義限定在人與人之間展開的觀點同樣受到了質疑,把環境正義的本質歸屬于社會正義,可以彰顯現實生活中有差異的利益主體,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和弱勢群體維護自己正當的環境權益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但是,這樣的研究范式往往矯枉過正,“從學理方面來看。環境正義的本質是社會正義,是對人的正義而非對自然環境的正義,其不以自然環境為對象,將自然環境排除在正義安排之外,用對人的社會正義代替對自然環境本身的正義”。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把自然還是把人類作為環境正義關懷的主要對象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過度強調一方而有意無意的忽視另一方則會有失偏頗。奧康納堅持把環境正義和社會正義結合起來,_方面倡導不能低估自然界的存在價值,特別是要尊重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運作性;另一方面又強調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環境正義問題深刻的現實根源在于社會問題,過多的浪漫情懷和公正幻想無益于環境正義問題的解決。奧康納分析環境正義關懷對象時所堅持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思維,無疑有益于我們厘清上述爭議的問題所在。

其次,環境正義關注的重點是分配性正義還是生產性正義?回顧環境正義實踐和理論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環境正義關注的主題主要是分配性正義,即不同民族、國家、區域、階層特別是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在享受環境權益、分擔環境責任問題上的公平對等。在全球化的今天,立足于分配性正義視角去研究環境正義問題的缺陷日益顯現?!按蠖鄶笛芯炕騻戎赜诟髯試业沫h境權利之分享,或僅停留在單純的分配正義范圍,直接沿用照搬已有正義理論去闡釋環境正義,利用權利分配式正義模式去解決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雙重難

題。較少從全球化背景中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和文化價值觀念轉變以及人類生存方式的變革即‘類’的角度去研究環境正義理論基礎等問題。奧康納對于分配性正義是持否定態度的,他認為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傳統社會主義,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都是不正確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是為了滿足需要,在資本主義社會,數量重于質量;傳統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本應該導向“生產性正義”,但事實上卻同樣導向了分配性正義的要求。因為傳統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批判,但后來卻致力于改革資本主義的交換關系。雖然說奧康納過度推崇生產性正義而徹底摒棄分配性正義在現實世界中同樣帶有應然性和烏托邦的色彩,但他的這一結論立足于全球化生態危機這一最新時代背景,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反生態本質。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為我們今天進一步推進環境正義的研究開啟了新的視域。顯然。為了應對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這一雙重難題,僅僅把源遠流長的分配正義思想作為環境正義進一步發展的理論基礎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做畢竟帶有把人際倫理強加進環境倫理的色彩,無法做到真正地尊重和重視自然環境的存在價值,當然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全面解決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環境正義只有既重視分配性正義又重視生產性正義,從社會歷史和自然等多重維度探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才能實現其自身既立足于現實又著眼于未來的發展要求。

最后,環境正義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還是其他?長期以來,在生態學問題上,馬克思以及在他之后的馬克思主義更多地是被質疑和批評。在許多生態主義批評家看來,生態學者是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而馬克思固守人類中心主義觀點,他不喜歡自然界,因而馬克思是反生態的。在這樣的攻擊下,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可信度被推翻。具有后現代主義特征的后馬克思主義開始粉墨登場,試圖指導包括環境正義運動在內的生態運動的斗爭實踐。后馬克思主義遮蔽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整體性概念、革命思想以及辯證的和歷史的唯物主義方法,他們在環境正義等運動中堅持非階級性或多元階級性,堅守“差異性”,不再把傳統的工人階級視為歷史轉型的法定代表,不再為社會主義革命而斗爭,認為任何普遍性的政治要求都成為不可能。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困境是顯然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像資本的反生態本質,它對自然的利用和濫用所造成的世界性生態危機和環境不公正等問題,后馬克思主義根本無法作出透徹的分析和批判。實踐也已證明,后馬克思主義試圖把社會正義要求與自由主義調和在一起。并進而把這兩者與市場和市場激勵機制調和在一起的做法只是虛妄的臆想。后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缺陷決定了它無法擔當起指導包括環境正義運動在內的生態運動進一步發展的重任。要擺脫這一困境就必須要回到馬克思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與生態學的聯姻,特別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環境正義等生態運動。奧康納把這一聯姻所產生的新理論稱之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他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以環境正義等為主題的生態運動中的指導作用深信不疑?!榜R克思主義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思維方法:馬克思主義既避免了那種不可實現的純粹烏托邦,也沒有淪為一種空想式的思想,它完全有能力確定什么才可以被稱為‘內在(規律)’,即哪些社會的和生態的運動將肯定獲得成長和發展,哪些則可能會中途夭折?!?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主張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還提到,感性認識要想有效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遵循特殊到一般、抽象到具體的認識規律,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了實踐的價值,而計算機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若能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來指導計算機課堂教學,就能有效優化計算機教學,讓學生真正從理性認識過渡發展為理性認知,最大限度地優化計算機教學。

關鍵詞:計算機課堂教學;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在社會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下,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高度發展,并且還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獲得了較大的成就,而認識活動作為一種生產新知識的有效活動,由于認識對象自身不斷革新與發展,促使其認識問題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認識論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一種十分科學的認識論,其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正確認識事物的方式,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分清真偽,是有效促進學生把握事物本質的重要指導思想。計算機課程是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傳統模式下的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來指導與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合理性與科學性,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為此,本文也就計算機課堂教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展開了如下探索:

1 計算機課堂教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意義

1.1 認識論是研究人類認識本質及發展過程的哲學理論

認識論是關于認識主體與客體、認識的起源與本質、認識與實踐、認識的內容與方法、認識的途徑與發展規律、真理與真理標準等多方面的哲學學說。認識論是人類掌握與完善自然界與社會的基礎,也是學生有效學習與發展的關鍵,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則能夠為人類正確認識與改造主客觀世界提供良好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構建本身就是基于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構建是馬克思對于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重要貢獻,也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前提。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就能夠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來強化學生認識,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的重要理論指導,教師可以借由此來有效強化學生認知與理解,從而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

1.2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唯一科學的認識論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構建并非人類歷史上的認識論思想的簡單繼續,反而是其發展的新階段,是認識論史上較為偉大的革命,與古代唯物主義認識論以及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認識論相對比的話,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堅持了唯物主義路線,首次將實踐引入到了認識論之中,同時還采用了辯證法科學地闡述了人類認識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辯證發展的過程。由此可見實踐的重要性,而計算機這一課程本身就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運用于教學中,就能改變傳統局限于理論講解與灌輸的教學弊端,真正主張實踐教學價值,同時要求教師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展與提升,從而真正有效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為學生素質與計算機技能提升提供科學理論指導。

1.3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科學技術革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以往哲學家在研究的時候,大多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解釋世界,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則認為,認識自然的目的關鍵還是在于改造自然,而非是局限于解釋自然。這樣觀點提出也表示認識也是可以反作用于客觀實踐的,而且還能夠積極地指導客觀實踐活動??茖W技術革命作為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實踐,同樣也需要認識論的有效指導,所以從這一點來分析的話,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于科學技術革命而言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而這也是有效優化與調整計算機課堂教學的重要措施。

2 計算機課堂教學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策略

2.1 由特殊到一般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有涉及認識事物規律,其中由特殊到一般就是規律之一,分析計算機教學教材我們能夠發現其中就有涉及特殊、一般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不同版本高校計算機教材我們即可發現,其在對計算機語言操作命令知識點進行敘述的時候,大多會將其最具普遍性的現象直接書寫在前面,之后再逐漸敘述其他較為特殊的現象。但是在教學實踐期間,教師若直接為學生寫出這些較長的命令,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學生也會因其難度而出現學習抵觸心理,很難起到良好的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反之,教師若能在教學課堂上先為學生介紹一種較為特殊的命令形式,再為學生一個個介紹其他特殊的現象,再做好整合處理自然能夠得到一般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容易,從而有效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FoxBASE+關系數據庫系統”教學的時候,對于其中的相關命令主要如下:

LIST[<范圍>][(FIELDS)<表達式表>]

[FOR<條件>][WHILE<條件>][OFF]

[TO PRINT]

這一整個命令長度就已經有了3行,而且一共有6個選項(每一個[]表示一個選項),而且每一個選項就是一種特殊的情形。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若直接在黑板上為學生板書出來整個命令,學生思維自然會從第一個字母一直跟隨著教師最后板書的符號,在教師沒有講解學生就出現畏難心理,這會直接影響學生計算機學習興趣,不利于計算機課堂教學活動的和私事。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來進行教學優化,按照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在所有選項都先不寫,只為學生先寫出一個LIST主命令,因為其一個較為特殊的命令形式,教師可以借此來實現特殊到一般的有效過渡與轉化,而且相較于復雜的命令而言其只有4個字母,其含義也十分明確且便于理解,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習慣,之后再基于此來逐漸講述其他選項含義,一個個推進學生理解,讓學生在特殊到一般的實踐課堂上實現逐步積累,這樣學生整個理解難度也能得以有效降低,真正有效地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教學指導作用。

2.2 由抽象到具體

由抽象到具體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又一條規律,其是從感覺現象到抽象的本質的過程。在計算機課堂教學期間,其涉及的很多的概念知識均是前人的經驗與實踐總結,是在不斷實踐與總結中而抽象出來的概念知識,在實際教學課堂上,我們卻不能直接參與到大量的驗證與實踐總結中,這促使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已有的理論性知識點,不利于學生理解與運用,很多學生都覺得其十分的抽象,無法形成有效理解。為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相關概念的時候,不能過分注重教材定義,反而需要借由有趣的手段、星星花的講解來將抽象的概念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這能降低教材內容抽象度,有效強化學生理解,同時讓學生能夠聯系實際生活來理解抽象概念,這樣學生就能起到優化與創新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述計算機四種結構內容的時,對于其中涉及的較為常用的一些子程序結構,學生大多很難形成深刻理解,特別是對于一些多重子程序嵌套在一起的時候,學生大多是跟隨著教師的板書而形成有效理解,這個時候為了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即可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由抽象到具體規律來對學生展開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將主程序和子程序要領比喻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炒菜”,通過這種形象化的講解方式強化學生理解。如,同學們,假設你們家要辦酒席(總任務),而一桌酒席上需要安排10道菜,為了實現這一任務,我們則需要將這10道菜的順序擺出來(即菜譜)。這里的菜譜也就是我們的主程序,之后再讓廚師按照上菜次序來一道道炒菜,對于每一道菜究竟要如何制作,廚師自然心里有數,而這整個步驟就是完成某一道菜的程序,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子程序。進一步點燃學生思維,即可假設這一道菜特定步驟之中還有幾個較為復雜的步驟,并且是由于幾個固定的操作步驟構成,我們則可以將其當作更深層次的子程序,即子程序的子程序……這樣學生就能在生活化舉例過程中有效理解子程序嵌套概念,從而有效深化學生理解,為學生知識把握與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期間注重運用與思索。

2.3 失敗乃成功之母

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之中,失敗乃成功之母也是事物認識過程中的重要規律之一。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有時候難免會存在思想滯后于客觀實際等情況,而出現這一現象就會促使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在失敗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這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發展與提升。人們在剛開始認識某一種新事物的時候,通常都需要先吃一塹才能長一智,在學習過程中也不例外。從某種意義上來分析的話,失敗的教訓通常要比成功的經驗令人更加的深刻,所以教師在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期間,不能忽視失敗以及錯誤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上借由此來有效強化學生記憶與認識事物,這樣就能有效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從而真正有效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運用于計算機教學課堂上。為此,計算機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可以采用“故錯”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具體而言就是將之前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實例收集起來,在黑板上演示練習的時候,故意順著錯誤的思維來將錯例寫出來,通過這一方式來先將學生帶入“歧途”,之后再指導學生咋錯誤中反思與探究,這樣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語言中算數表達式教學的時候,考慮到其與數學表達式十分接近,只有一些符號有差異,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實踐期間將數學表達式改寫成為計算機語言表達式來引導學生發現錯誤并且思考錯誤,在錯誤經驗中獲得準確認知,從而有效深化學生理解。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理論,也是經過眾多學者證實的有效指導理論,將其應用于計算機教學課堂上,能夠讓計算機教學課堂因此而變得越發的合理,同時還能指導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上互鑒從感性認識上升發展為理性認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掌握效果,最大限度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為學生計算機學科素養發展提供良好指導。

參考文獻:

[1] 張士清.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堂教學的原則和方法[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8(6):44-46.

[2] 周志太.關于改革哲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白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15(3):38-40.

[3] 周昌寶.談哲學常識的課堂教學[J].師范教育,2003(4):9-10.

[4] 王金榮.試述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堂教學的原則和方法[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3):56-58.

[5] 汪家福.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索[J].寧波高等??茖W校學報,1999,11(3):1-3,17.

[6] 呂維霞.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1(5):54-57.

[7] 孫麗平,李士金,戚雪,等.李士金中國文化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對戴震批評“理學”的批評[J].青春歲月,2018(15):77.

[8] 丁智瓊.關于高等院?!拔鞣秸軐W史”教學的幾點建議[J].大眾文藝(理論),2009(19):165.

【通聯編輯:光文玲】

上一篇:幼兒園教育統計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科技發展對版畫的影響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