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四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

2023-09-17

四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第1篇

1.青少年的身體是在不停地生長發育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身高在逐漸增長。 二.升旗臺在哪里

1.八個方位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2.要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首先要選取一個參照物。參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

3.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我們可以根據這個規律先確定東方,再由“前北后南左西右東”確定方位。這里的參照物是“太陽”。 三.國旗是怎樣升起來的

1.旗桿頂上有個滑輪裝置,叫做“定滑輪”。 2.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能夠繞軸轉動的小輪。

3.滑輪分為兩種,一種叫“定滑輪”,一種叫“動滑輪”。定滑輪不能省力氣,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氣,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4.滑輪組: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合使用的裝置??梢允×饪梢愿淖兞Φ姆较?。 四.旗桿的影子

1.一天中影子和方向的變化與太陽的運動有關。 五.影子為什么會變化

1.旗桿的影子在一天中不斷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有一定規律。

2. 旗桿影子的變化是由地球自轉形成的。由于地球的自轉,太陽東升西落,太陽越高,影子越短,太陽的方位變化,影子的方位隨之變化。 六.校園里有哪些動植物

1.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和動物;非生物指沒有生命的物體。

2.有生命的物體的共同特征有:能長大,會繁殖,會死亡,要呼吸,要吃東西,都對刺激有反應。 3.動植物在分類時必須先確定一個分類標準,不同的分類標準得出的分類結果也不同。 七.觀察一棵樹

樹的作用:1.美化環境2.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3.建筑材料4.防風固沙5.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 八.小動物的家

1.小動物的“家”也就是它們的棲息地,是它們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雖然不同的動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隱蔽性的特點。

2.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生活的環境也不同。 九.觀察螞蟻

1.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2.螞蟻是用觸角經行交流的。 十.更多的小動物

1.像螞蟻這樣的動物,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具有這樣特征的動物叫昆蟲。

2.常見的動物有哺乳動物、鳥、昆蟲、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 十一.今天的氣溫是多少

1.空氣的溫度就是我們常說的氣溫。氣溫常常用攝氏度(℃)表示。 2.氣象站測量氣溫,是在百葉箱里經行的。

3.百葉箱是一個里面放有溫度計等氣象觀測儀器,且空氣能流通的箱子,一般安放在草坪上。 十二.追尋風的足跡

1. 風吹來的方向叫風向。比如,從北方吹來的風叫北風,從東北方吹來就叫東北風 2. 風的大小用風力表示,風力有十三個等級,零級最小(無風),十二級最大。

3. 為了準確測量風的方向和大小,氣象臺是用風向標和風力計來測量的。 十三.是誰制造了風 1.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2.自然界的風是太陽使空氣流動起來形成的。 十四.云的觀測

1. 觀測云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天氣。云狀、云量是云的觀測的重要內容。 2. 根據外形特征,云可分成層狀云、積狀云和波狀云等。

3. 把整個天空劃分為十等分,估計一下天空中所有云能占幾份(十分之幾)就是幾個云量。 4.看云識天氣: 早起浮云走,中午曬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日出紅云升,勸君莫遠行; 日落紅云升,來日是晴天。烏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 烏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上魚鱗云,不雨也風癲。黑云是風頭,白云是雨兆。 十五.下雨啦

1.雨的形成:含有大量水蒸氣的云遇到冷空氣后會放熱液化形成液態的水,降到地面就成為雨 十六.雨下得有多大

1. 小雨:雨量清晰可見,地面全濕,無積水或積水形成很慢。 2. 中雨:雨滴連續成線,雨滴四濺,可聞雨聲,地面形成積水。 3. 大雨:雨滴模糊成片,雨聲激烈,地面很快形成積水。

4. 暴雨:雨如傾盆,雨聲猛烈,積水特快,下水道往往來不及排水。 5. 氣象站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的。

6. 降雨量是指雨水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以毫米為單位。 十七.明天的天氣怎樣

1. 天氣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各行各業都十分關注天氣情況。所以需要準確預測天氣。 2. 氣象站通過收集、整理各種氣象信息,發出天氣預報。

3. 我們可以通過看電視、聽收音機、看報紙、上網等途徑知道天氣預報。 十八.運動前后

1. 運動前后的感覺不同,說明我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2. 運動前,呼吸平緩、勻速,心跳正常;運動后,呼吸急促、加快,心跳加快。 十九.運動于呼吸

1. 人的呼吸是一個連貫的過程,需要許多器官共同配合來完成。人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大部分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及其分支組成。呼吸系統負責將含氧較多的新鮮空氣送入肺中,將二氧化碳和人體不需要的氣體排出體外。

2. 每個人的呼吸次數與每個人的肺活量有關。肺活量是指一個人吸足一口氣后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

3. 10歲少年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呼吸次數應在25次以下。 二十.運動與心跳

1. 運動時,心跳加快,脈搏會也加快。心跳和脈搏是一致的。

2. 通常心臟是有規律地收縮舒張,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我們就感覺到心跳一次。在每次心跳的過程中,靜脈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動脈血管。心臟收縮,大量血液流入動脈,動脈發生彈性擴張;心臟舒張時,動脈又恢復原狀。這種動脈所產生的搏動,就是脈搏。 3. 人體的手腕部、頸部和腹股溝等處比較容易摸到脈搏。 二十一.運動與大腦

四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第2篇

一、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共有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消費(包括

1、生活需要消費;

2、不同的購物場所;

3、聰明的消費者。)

第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包括

1、多彩的民族節日;

2、家有喜事;

3、異國風俗。)

第三單元:安全的生活(包括

1、交通安全第一天;

2、從“119”談起;

3、面對突發事件。)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2)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有責任心的品質;(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4)體會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5)熱愛祖國、珍惜祖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習俗;(6)尊重不同祖國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7)熱愛生命熱愛生活;(8)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9)培養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能力目標:(1)能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的參與探究活動;(2)能清楚的表達自己對節日及喜慶活動的感受和見解;(3)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4)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5)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的現象,嘗試合作的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6)養成搜集整理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

3、知識目標:(1)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法則;初步懂得講文明、守法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2)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了解幾個主要傳統節日的習俗和來歷;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和民間風俗;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3)初步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懂得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三、重點難點

1、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有責任心的品質;體會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熱愛祖國、珍惜祖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習俗;尊重不同祖國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能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的參與探究活動;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的現象,嘗試合作的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養成搜集、整理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

3、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法則;初步懂得講文明、守法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了解幾個主要傳統節日的習俗和來歷;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和民間風俗;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初步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懂得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四、教學措施

1、提前預習課文,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加以梳理,以備課堂上交流使用。

2、觀察生活,留心身邊與課文有關的事物。

3、調查身邊熟悉比自己知識豐富的人。

4、先自主學習,再同伴互助,后請教老師。

5、充分利用網絡知識和圖書資料。

五、教學時數

第一單元:11----13課時 第二單元:10----12課時 第三單元:10----11課時

第一單元 生活中的消費

一、生活需要消費 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中的消費需要一定的經濟收入來維持,初步培養理財能力。

2、體驗勞動的甘苦,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會勤儉節約。

3、培養調查訪問及簡單的數據整理能力

二、重點難點

1、知道生活中的消費需要一定的經濟收入來維持,初步培養理財能力。

2、體驗勞動的甘苦,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會勤儉節約。

三、課前準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質疑

師:同學們今天穿得可真漂亮,知道這衣服是怎樣來的嗎? 師:這種買來的東西然后使用的過程就是消費,我們的生活需要消費。(師板題)面對這個課題你想從哪些方面研究?

生按原來的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提出問題,匯報后,老師歸納板書。

1、我們的家庭收入從哪里來?

2、我們是怎樣消費的?支出多少? 第二課時

(二)探尋研究方法

師:大家所提的問題都很有研究價值,我們應怎樣研究呢?(生小組討論) 生匯報:

1、詢問父母親,調查家庭收入情況,做好訪問記錄。

2、記錄一周的家庭和自己日常支出情況,建立家庭記帳薄。 生進一步探討具體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并制定出計劃。生匯報后師歸納小結具體步驟。

1、個人先分頭行動,并分別做好記錄,以下是我們設計的訪問計劃及家庭記帳?。?/p>

我的計劃 我的家庭記帳薄 項目 時間 錢數 經辦人

2、把本組成員的調查、訪問記錄收集起來,進行整理。

師:大家想得很周到,我相信你們完成得會同樣出色,在活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大家可以請教父母,更歡迎來請教老師,我全天候地等著你們。 《生活需要消費》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課:

師:上節課我們各組在認真討論、反復研討的基礎上確定了活動內容,制定出了活動計劃,并按計劃一直努力著,在這期間各組不時與我聯系,我們共同探討,進展順利,這節課我們交流一下,看還有什么疑問,共同討論解決。哪個組先匯報?

師:說得好!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權。的確,許多孩子家庭不富裕,但是家長卻盡最大的力量為我們提供了相對優越的生活,我們應對他們說什么? 。

師:在問題研究的過程中,適時對增設研究的小課題,調整策略,有頭腦!

師:這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很值得探討。造成收入不均的原因很復雜,老師也很難講清楚,我們課下一起上網查資料,請教專家好嗎? 師:聽了四個組的記錄,老師覺得大家做事情有計劃、有行動、有總結,敢想、敢問、敢說,很了不起。我有一個想法:假設讓你當一周的家,你能合理安排你家的消費嗎?

生分小組討論后,確定理財策略,然后各自取出“家庭記帳薄”做參考適當調整消費項目與數額,預算出支出和節余的錢數,然后匯報,并說明理財理念

師:大家計劃得很好,有信心實施它們嗎?好!這作為一項實踐作業,我們把它叫做“本周我當家”好嗎?

師:下面我也做一個調查,我們班有掙過錢的同學嗎? 師:這是憑勞動增加的收入嗎?

師:講得好,只有干了才有感受,我想我們應該再加上一項實踐作業:“體驗勞動”,即利用周未,通過勞動去獲得至少2元錢的收入。下節課我們再共同談勞動的感受好嗎?

第二課 不同的購物場所

教學目標:

1.了解不同的購物場所及它們的特點。 2.會根據自己購物的需要選擇適宜的購物場所。 3.了解一些新穎的購物方式與支付方式。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能根據自己購物的需要選擇適宜的購物場所。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一些新穎的購物方式與支付方式。 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軟件。

教學準備:讓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對自己家附近的購物場所進行觀察。了解購物場所的數量、規模、所賣商品的種類、付款方式。

一、聯系生活,談話引入

1.同學們,在生活中要購買需要的用品應該怎么辦? 2.照片展示,讓學生觀看一些周圍熟悉的購物場所。 3.讓學生完成書本中的調查表。 4.學生分組討論不同的購物場所的特點。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購物場所的特點。

6.游戲:每個小組想出一個購物場所,然后選一位同學,讓他把該購物場所的特點敘述給大家聽,由其他組的同學判斷這個購物場所是哪個商店。

二、模擬商品買賣活動

1.多媒體演示一些同學們熟悉的購物場所。讓學生置身與購物環境中。

2.任選三名同學到大門口當“導購員”。 3.學生模擬買賣商品,教師巡視。

4.其他同學提出自己想買的東西,由三個“導購員”搶答,并說出去哪兒買較好,并說出理由,其他同學評議。如果“導購員”回答不正確或不令大家滿意,就把“導購員”免職,由自選的助手承擔“導購員”的任務。那位導購員回答的問題多,堅持的時間長,則獲得優秀“導購員”的稱號。

5.評選“優秀售貨員”、“文明顧客”。

三、了解新穎的購物方式

1.先讓學生回憶電視上介紹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選購、付款方式。

2.觀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穎的購物、付款方式。

3.比較討論自己的購物、付款方式與電腦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為什么?

4.指導學生嘗試通過網絡購買一本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實際嘗試一下新穎的購物方式。

四、擴展訓練

1.讓學生討論未來的購物場所應該怎樣? 2.小組共同繪畫未來的購物場所。 3.教師從旁點撥,鼓勵學生發散思維。

五、深化教育,拓展生活

1.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當一名精明的消費者,懂得選擇最佳的購物場所,選擇價廉物美商品,使用便捷的購物方式。 2.在今天的購物活動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請學生自由交流學習收獲。

3.在今天的購物活動中,同學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現在宣布購物活動圓滿結束!

第三課 做聰明的消費者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購物的基本常識,了解消費者的權益、增強學生的消費保護意識。

2、學習學習用品的購買方法;

3、學習購買健康食品。

二、教學準備:

食品

調查表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生生活

暑假中你都去哪些地方買過東西呀?都買過什么?食品 衣服 學習用品 同學們都是小消費者 在購物時遇到過什么困惑嗎?我發現大家真是生活的小主人,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做一個消費者,還應該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板書課題:做聰明的消費者

(二)學會聰明消費

1、在購物中你都有什么小竅門嗎?

學習用品的購買小竅門:物美價廉 你怎么知道質量好?打開筆袋看看怎樣辨別質量? 鉛筆:好用耐用

看外觀:包裝完整 無缺陷 購物要看質量 僅僅好看行嗎?要實用 不要太在意包裝 不要攀比 猜價格 這只筆多少錢? 便宜

兩只同樣的筆為什么會相差 包裝

注重實用性不攀比

購買學習用品 除了看質量、比價格、實用性還要注意什么? 購物小博士的溫馨提示 指讀

談收獲:注意學習用品的安全性。 挑選食品的小竅門:同學們知道這么多購買學習用品的小竅門,真不簡單。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帶來了這么多好吃的。請5名同學挑選你喜歡的食物。你是怎樣挑選的?(注意生產日期 保質期 營養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你會看嗎?

辨別:一個不過期 一個過期

你選到的是合格的嗎?三無產品?

2、同學們既然都是些聰明的消費者,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我們分組來看看,相同類的產品,如果叫你選擇,你選哪個?為什么?小組來討論一下。

同學們,關于生產日期,國家有明確規定:必須用年月日的方式標注??纯茨闾暨x的食品是不是合格的?

3、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怎么辦?表演一下拿發票去退去換。不退?3.15消費者協會,拿起法律的武器。如果對自己和家人造成損失:理賠 4.去哪挑選合格產品?那些符合國家規定的都是老師在大型超市買的,有營業執照固定攤位那些沒有生產日期的都是在學校附近的小商店買的。這些不合格食品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嚴重危害,你以后還吃不吃?所以選場所也很重要。我們要在大型超市盡量買標志認識:綠色食品

5、健康飲食

這些合格產品買回去一次吃個夠行不行?可樂喝個夠?聽聽可樂寶寶這么說。

小朋友們,我雖然好喝,你們可不要多喝哦!因為首先我會帶走體內大量的鈣,使你們缺鈣。第二我的體內含有大量糖分,常喝,糖分會變成脂肪,容易形成肥胖癥。我還會使你們感到牙痛,因為牙齒是鈣組成的,鈣怕酸,這些細菌很快在牙上鉆洞,傳到牙髓、神經。最為嚴重的是我還能造成腦萎縮,形成癡呆癥,尤其是對你們,正在成長發育的兒童不好。

不僅僅是可樂,這些食品經常實用會怎樣呢?通過你的調查告訴我們。

膨化食物以谷物、豆類、薯類等為原料是垃圾食物中的其中一種.它最大的危害是含鉛毒,積聚在人體內難以排出,血液里鉛含量高時,會影響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造血系統,造成精神呆滯,厭食,貧血,嘔吐等癥狀。

加工類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腸等)含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含大量防腐劑,加重肝臟負擔

餅干食用香精和色素過多(對肝臟功能造成負擔);腌制食品 嚴重破壞維生素 熱量過多、營養成分低;方便類食品鹽分過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只有熱量,沒有營養;話梅蜜餞類食品果脯 含致癌物質:亞硝酸鹽(防腐和顯色作用)冷凍甜品類食品含奶油極易引起肥胖 含糖量過高影響正餐。

(三)教師小結

1所以我們要做聰明的消費者(板書),要看質量,比價格,選場所,注意安全性和實用性。

2你還知道哪些小竅門?季節性降價 對廣告不能偏聽偏信

(四)拓展延伸:如果給你十元錢,你打算如何來消費呢?請你寫在手中的卡紙上。

四、板書: 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學習用品

看質量 比價格 實用性安全性選場所

食品 衣服

第二單元 生活中習俗 第一課 多彩的民族節日

學習目標:

1、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了解春節、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2、培養自己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節日及喜慶活動的感受和見解。

4、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習俗的情感。 學習重點:

1、知道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了解春節、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2、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文化傳統和節日習俗的情感。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多彩的節日吧。

二、 漫話節日

(一) 節日競猜

這節課我們采用小組競賽闖關的形式來學習,優秀小組可以獲得一顆笑臉,看哪個小組最后闖關成功,好不好?首先我們進入第一關-----節日競猜,為了讓每個小組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這關有5道題,每個小組分別回答一道,如答不上來,其他小組再搶答,好不好?請看大屏幕

恭喜你們五個小組!順利進入第二關!

(二)漫話佳節

中秋節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中秋節和春節這兩個節日,下面進入第二關------漫話節日

我們剛剛過完中秋節,(板書中秋節)這可是一個大節,誰來談談你對他的了解?有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及時鼓勵該小組。

中秋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古代詩人曾在這天留下了許多詩詞,你知道的有哪些?(水調歌頭、李涉的《中秋夜君山太望月》——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當天。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姍姍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除了剛才我們談的,在民間還有許多中秋節的神話傳說呢,你聽說過嗎?指名講《嫦娥奔月》的故事。你真了不起!

最后,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都愛吃月餅,你知道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嗎?你們真聰明!知道的這么多!老師想獎勵一下大家,送你一首好聽的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有時間我們也可以學著爺爺的樣子親手制作一次月餅吧。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話說中秋,從中秋節的來歷、相關詩詞、神話傳說、相關習俗等方面對中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以后也可以從這幾方面去了解其他更多的節日。 春節

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大家回去搜集春節的相關材料,(板書春節)下面我們小組為單位可以從我們剛才說的幾方面來匯報,其他小組注意認真傾聽,看哪一個小組,得到的笑臉最多?哪個小組先來?已經匯報的內容我們就不再說了。補充春聯。

你能說幾幅春聯?(沒關系,春節過去的時間比較長了,同學們一時想不起來,老師這里有幾幅春聯,請大家來欣賞一下。) 少數民族節日

剛才我們一口氣談了這么多,這都是我們漢族人民的節日,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幾個少數民族的節日,下面請你們打開課本36頁,快速來看看都有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什么特點?(板書少數民族)

書中只是向我們介紹了兩種節日,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部分資料,想不想看呀?邊看圖片邊注意文字介紹,看完后我們還要進行小組搶答。

(三)知識搶答

現在我們進入第三關-----知識搶答

請看大屏幕

(四)歌唱祖國

同學們真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就了解到了這么多少數民族的節日,少數民族的節日也是(板書豐富多彩)我們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56種文化,但我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家-------中國!

國慶節就要來到了,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歌唱我們的祖國吧!你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畫、可以詩歌、可以寫祝福、也可以寫春聯,讓我們盡情地抒發出對祖國的贊美吧!

讓我們一起進入最后一關。

寫完的同學可以自己上前邊來貼到黑板上。沒寫完的同學下課后再寫吧。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五個小組表現都非常優秀,其中第

小組表現最為出色,被評為優秀小組 。

板書;

多彩的民族節日

漢族

少數民族 中秋節

春節

豐富多彩

第三課 家有喜事

一、 主題活動目標

1、 知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喜慶活動及民間風俗。

2、 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喜慶活動的感覺和見解。

3、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樂。

二、 活動準備

課前搜集資料,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婚禮和習俗。

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指導學生看圖,以小學生和爺爺的對話的情景導入后,老師問:最近你的家中發生過那些喜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到相應出示情景圖。)

(二)新授

1、你還知道少數民族蓋房子、搬新居有哪些習俗嗎?

2、小組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3、全班交流

(三)教師補充資料。 種“同齡樹”

1、浙江余杭一帶,嬰兒誕生后,家中人就在院內地角種一棵枇杷樹。叫做“同齡樹”。以后精心培育管理,務求茁壯成長。若遇挫折或毀壞,則認為對孩子不吉利。所以“同齡樹”是種一棵,活一棵,時代相傳,所以這里盛產枇杷。

2、指導識圖,當生活中發生類似的喜事時,人們會怎樣慶祝(開業、上大學、有了小寶寶等)

(四)學習總結,整理自己的感悟與收獲,填寫知識卡。

四、課后延伸。

了解更多搬新居的事情

第三課 《異國習俗習俗》

教材簡析

《異國習俗》是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二個主題單元“生活中的習俗”中的第三個活動主題“異國習俗”中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本次主題活動是讓學生從飲食、服飾、建筑、交通、禮節等生活方面去了解世界各國的習俗文化,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學校、學生的情況分析

本校是一所由十幾所自然村合并在一起的農村小學,受教學條件所限,學生獲取資料信息的途徑較單一。大部分學生對外國人的生活習俗了解不多,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與現象的能力較弱。所以本主題活動的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分析社會事物與現象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教學目標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2、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與現象。

3、培養學生搜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4、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世界各國人民的風俗和習慣。 教學設計思路

本主題活動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從以下兩點去把握的:一是從創設情境入手,激發學生了解世界各國習俗的興致,引導學生從課件、自己搜集的資料中,多角度、多側面去了解、欣賞、交流外國人的日常習俗。二是根據學生實際,因勢利導,讓學生認識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異,世界各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國人們的風俗和習慣。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外國人的日常習俗的有關資料,了解外國人的習俗。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日本人身穿和服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暢飲美酒邊欣賞櫻花的情景。提問:誰知道這是哪國人在欣賞櫻花?他們是怎樣做的?

學生觀察、交流,從飲食、服裝方面來談。

師: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人們的生活習俗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了解有關外國人的日常習俗。(板書課題:日常習俗) (設計意圖:創設日本人欣賞櫻花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探究問題:了解外國人的生活習俗。)

二、了解欣賞

1、課件出示:阿拉伯人身著白色長袍行走在沙漠中的情景。 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來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習俗。

2、讓學生通過課本交流、了解美國人的飲食習俗。并由學生談談課本上的資料自己是由什么方式搜集到的?(如上網搜集資料、查閱課外書等)

3、課件出示泰國人見面時的情景,學生交流泰國人見面時有哪些禮節?小組內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人的見面禮節?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展示情景,讓學生在充分觀察、交流中,了解阿拉伯人的生活習俗及泰國人的見面禮節。并讓學生通過課本了解美國人的飲食習俗,引領學生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為進一步探究做好準備。)

三、匯報交流

1、教師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外國人的日常習俗?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學生展示交流:學生把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或圖片展示給同學們(包括飲食、服飾、建筑、交通、禮節)等生活方面,介紹世界其他國家的習俗文化,教師進行激勵性評價。

2、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補充一些日常習俗,如: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每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以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美國人在拜訪朋友的時候,敲門經主人允許進屋后,首先要脫帽,并詢問是否方便,當對方回答“無妨”時,方可說明來意„„

3、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搜集資料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不同方面的異國習俗資料及教師的補充,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去了解外國人的日常習俗。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

四、游戲活動

1、猜一猜

課件播放異國風情錄像片斷,請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判斷是哪個國家的什么習俗?

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師生共同評價。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習俗,能進一步了解世界,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

2、演一演 各小組表演節目,包括異國服飾表演、舞蹈、小品等。由評委小組打分,評出表演優勝獎。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演一演”的游戲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熟知、明確世界各國的風情。)

五、 深化認識

1、說一說,本地的哪些生活習俗是從外國“引進”的?(在隆重場合人們要穿西服;現在,人們還經常吃西餐;英國人普遍流行戴婚紗的習俗,最近幾年來,我國許多年輕人在舉行結婚典禮、拍攝結婚照時,新娘喜歡穿婚紗禮服„„)你覺得外國人的生活習俗有沒有意義?

2、根據學生回答,適時組織分小組進行辯論。引導學生明白,國際間的交流日益增強,只要是有積極意義的事物,無論是本國的還是外國的,都可以學習并接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問題的交流、辯論,引導學生要尊重外國人們的風俗和習慣,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六、談談收獲

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最喜歡哪國的日常習俗?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學生暢談。

(設計意圖: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進一步感受異國文化的魅力,更深入地引導學生形成尊重異國風俗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板書設計〕 日常習俗 尊重 生活方式

→世界各國的 →和睦相處 風俗習慣

第三單元 安全地生活 交通安全每一天

活動目標:

1、通過互動活動,讓學生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交通警察常用的指揮手勢,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規。

2、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從我做起,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號召全社會共同維護交通安全的責任心。

3、通過認識、制作交通標志,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時間:1課時 活動準備:

1、學生在課前搜集、制作交通標志,查詢記錄相關交通法規。 2、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遇到或看到過車禍嗎?(指名談)課件出示交通事故圖片,并出示2007年上半年的交通事故資料統計。你有怎樣的感受?板書課題

二、走進生活 探究問題

1、出示圖片,對比哪一幅上的交通秩序好?為什么?對呀,因為大家都懂得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城市交通更加的通暢。 出示圖片,這是普通公路上的一景,請你認真觀察圖片,是什么在指引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呢?指名說。

說得真好,正是交通警察和這些交通標志以及交通信號燈聯手為大家撐起了一把交通安全的打傘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

那我們就應該來認識交通標志和交警們的手勢信號,以便于我們更好地在他們的引導,指揮下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

2、認識交通標志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交通標志。出示三種交通標志,你認識它們嗎?說的很好。那為什么它們的顏色不一樣呢?引導學生了解黃色為警告,紅色為禁止,藍色為指示。

老師知道同學們在課前搜集了許多交通標志,把你收集的交通標志在你的小組中交流一下吧!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交通標志展示給大家呢?分類展示。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出示課件。你認識交通標志了嗎?讓我們來考考大家吧!出示,小組搶答。

小結,看來同學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認識了這么多交通標志,這能夠讓我們更好的在它們的引導下遵守交通規則。

3、小小交警

和這些交通標志一起來工作的還有許多可敬的交通警察。出示在不同天氣狀況下交警指揮交通德圖片,你想說點什么?是的,他們的工作很辛苦,值得我們敬佩,那你想不想成為一名讓人敬佩的交通警察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交通警察指揮交通的手勢吧!

出示交通警察的直行,停止,左轉彎,右轉彎的手勢,學生模仿。注意手勢要求標準正確。

我也來展示:讓一到兩個小組來作展示,全班一起由教師下口令一起來做。同學們做的十分棒。

小結:我們學習這些指揮手勢是為了讓我們能了解交通警察的指揮,更好地來遵守交通規則。

4、遵守交通法規

看,正是由于交通標志和交通警察的通力合作讓這里的交通秩序變得特別好,其實行人和司機們也做了很多,正是他們遵守了交通法規才會使交通秩序變得更好。

老師收集了一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交通法規,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出示課件。讀了這條交通法規,你有怎樣的收獲?出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根據法規判斷。他們做的對嗎?不對的都有哪些危險?

說的真好,為了更好的維護交通安全,我國在2004年5月1日起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查找一下來看一看。

小結:無論是交通標志,交通警察還是交通法規,它們都是在為我們服務,對我們的出行做出指導和約束,讓我們更好地遵守交通規則。

四、課外拓展

那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來遵守交通規則呢?指名說。 老師給我們同學準備了兩個適合我們小學生的行動方案:

1、可以制作有關遵守交通規則的手抄報,貼進學校的宣傳欄,讓全學校的學生都來遵守交通規則。

2、組成宣傳遵守交通規則的小隊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走上街頭向人們宣傳。

老師期待在學校乃至坊子的街頭能看到你們宣傳遵守交通規則的身影。讓我們公共努力,做好宣傳,讓大家都來遵守公共交通規則。

第二課 從“119”談起

教學目標:

1、了解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 2、學習消防知識,詳細了解對火災的處理方法。

3、知道當危險發生的時候要機智、勇敢,不慌張,不蠻干。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撥打119,當地時間危險發生的時候能夠機智、勇敢,不慌張,不蠻干。

2、學會火災逃生的方法。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儀。

一、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我們每天早上上學去的時候,家里人都對我們說了些什么? (學生回答多數會是交待安全的話)

師:為什么每天都說同樣的話呢?一個人的生命是偉大的,他可以有無數的發明創造,有可能改變人類的生活。同時我們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險時時都在我們的身邊。請大家一起來看大屏幕,這是發生在我們寧安市的一次空前的大災難:2005年6月10日下午3時15分,正當我們還安靜的坐在教室內讀書的時候,一場由瀑雨引發的山洪無情地沖進了沙蘭鎮中心小學,洪水奪走了100多個幼小的生命,給無數家長和教師心中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創傷。(課件展示圖片,教師講解)

師:當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交流當危險發生的時候。(課件出示課題)

二、師生互動活動: 1、如何拔打119

創設著火了的情境(由兩名學生表演創設情境,一名演家中著火了的小主人,小主人看到著火了慌張地亂喊亂叫;一名演大火,叫嚷著要燒了一切。)

師:遇到這樣的情況,他這樣慌里慌張、亂喊亂叫對不對?應該怎么做呢?

(學生討論交流后多數會說不要慌張,快打119。根據情況決定用不用全班討論) 2、與119對話

表演:大火圍著小主人轉,小主人打了119拿著電話問所有學生:“我該怎樣和他們講呢?都要說些什么呢?

師:下面我們就請每一組都來討論,制定撥打119的具體過程,一會用表演的方式來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根據學生的表演情況組織學生得到最具體的方法)

三、火災自救方法 (教師課前布置學生調查火災中逃生的方法,要求記住是如何得到的逃生方法)

1、(表演:撥打完119后,小主人松了一口氣,說:“這回我可以坐下來等消防員叔叔來救我了。”) 師:他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生:不對。

師:那他應該怎樣做才對呢? 生:逃離火災現場。

師:現在我們都置身于樓房的火海之中,樓道是不可能走了,消防隊正在趕來,請各組交流你們調查的收集到的火災逃生方法,選出最快、最有效的逃生方法,用你們自己的形式匯報給大家。

各組交流后匯報,教師和學生可以對每一種方法提出自己的問題,檢驗是不是有效。評選出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推廣。

四、總結

你認為學了本節知識對你有哪些幫助?

五、調查任務

回家后調查其他危險發生的時候的逃生方法 。

第三課 面對突發事件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曾經發生在我國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掌握在自然災害面前自護與互助的方法;

3、體會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二、教學準備: 調查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哪些意外事故呢?

1、指名回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自然災害。 (二)、匯報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3、補充資料:

(1)我國的水災旱災:我國東部季風區,由于季風進退變化,常造成旱澇災害。從歷史上看,1877年,北方死了1300萬人。1929年,陜西88個縣顆粒無收,餓死250萬.全國受害面積3.415億畝,未能及時播種面積6400萬畝,干枯絕收面積445萬畝,飲水困難人口1580萬畝,因為飲水困難大牲畜1140萬頭。 (2)地震的發生和天然地震的類型。 (3)臺風 (4)水災

四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第3篇

一、課程標準對本年級本學科的基本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5.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6.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20篇(段),提高課外閱讀量。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二、全冊教材解析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共3課,指導學生讀書要有選擇,學會作讀書記號,留心觀察事物。

2、“課文”共安排24課,分為8個單元。選文題材廣泛,體裁多樣,為學生學習祖國語文,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促進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3、“習作”共安排了7課,“以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為宗旨,在內容安排上富有兒童情趣,在呈現形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在操作練習上提供多各選擇,以利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習作,并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4、“單元練習”共7個,以綜合性為主,包括字詞句方面、朗讀背誦方面、寫字方面和口語交際。意在豐富語言教育的內涵,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三、本冊教學總的目的和要求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過程中,堅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樹立遠大目標,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

2、在激發兒童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3、在語文學習和實踐中,引導孩子了解社會、認識自然,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從中領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語文教學。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并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繼續掌握正確的寫鉛筆字的方法;繼續培養積極發言,專心聽講的習慣。

(3)繼續培養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勤查實際典,主動識字的習慣。認真寫鋼筆字,毛筆字的習慣。

(4)繼續培養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能夠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讀書做記號和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2、漢語拼音。

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能準確認讀337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23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3)繼續練習用鋼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繼續練習寫毛筆字,寫得端正紙面干凈。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4)能當眾說話,愿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5)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復述課文,會分解色朗讀課文。并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2)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3)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問題。能閱讀程度合適的少年兒童讀物,了解主要內容。

6、習作。

(1)留心周圍的事物,開始學習習作,樂于書面表達,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

(2)學寫書信。能夠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初步學習使用冒號、引號、頓號。

四、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所擔任的四年級(2)班的學生,共有36名學生。從別的教師了解到這個班級底子好,學生素質不錯,經過前三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大部分學生聰明、活潑,上課表現欲較強。

但是,由于少部分學生因為基礎較差、還有一些主要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需要從頭再來。沒有學習興趣,還需要老師加強管理,培養興趣,爭取這部分學生成績能有所提高。

除此在心里健康方面,大部分學生積極樂觀,愛幫助別人,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對于其少數不愛講話的學生,這學期需要在這方面加強培養鼓勵其多看書,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立足教學改革,加強自身的教改意識,準確把握新課標和教材的尺度,明確教學任務,遵循語文教學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落實教學任務。重視教法、學法的研究,刻苦鉆研業務,不斷獲取教改新信息,探索教改規律,力求教學上的突破。

2、結合教材、學生實際,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抓住各種有利的教育契機,在知識傳授,能力訓練過程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學生受到德育思想的滲透。

四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第4篇

教學目標:

1、學生在三原色的基礎上了解復色如何調配,知道復色具有變化多樣、層次豐富的特點。

2、學習調配復色,并采用繪畫或拼貼的方法創作復色組成的作品。

3、學生知道大自然中顯現的色彩多為復色,感受大自然中豐富而多變的色彩,熱愛自然,樂于探索大自然中光和色的變化。

學情分析:本課探索的是色彩基本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練習的課程,屬于“表現·創造”領域。本

課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相比四年級學生具有比較強的自行探究的能

力,學生在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提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

動手操作的能力。因此需要用一種直觀的、有趣的、活潑生動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輕松而又較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從提高學生的

興趣入手,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自由地去創造。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實踐,掌握調配復色的方法,并運用復色創作繪畫作品。

教學難點:運用復色創作一幅美術作品,做到色彩層次豐富。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月亮又大又圓,忽然一陣激昂的鼓聲傳來,是誰在森林里敲響了小鼓,奏起了歡快的樂曲,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課件圖片)

師:同學們通過觀察圖片,發現是誰,在做什么?

師:原來是喜羊羊他們在過中秋節,看,小羊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一邊還欣賞著天空中盛開的美麗煙花。同學們,煙花美不美。這些煙花都是什么顏色的。

師:煙花絢麗的色彩真美呀!這時,藏在樹叢后面的灰太狼因為受到一個大魔王的誘惑,念動

了一個咒語,瞬間天地失去了顏色。世界一片灰暗。喜羊羊他們都驚呆了。同學們,這沒

有色彩的世界,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師:沒有色彩的世界多難看呀!喜羊羊它們決定出發去尋找能讓天地恢復色彩的方法???,他們飛在高高的天空上,觀察著周圍的情況,本來湛藍的天空,現在灰蒙蒙的,好像到處充滿了霧霾。喜羊羊他們非常焦急,他們下定決心要找到法寶,還世界本來的色彩。他們找哇找哇,歷經艱辛,終于找到了法寶(課件出示三棱鏡)。這件法寶的名字叫三棱鏡。喜羊羊他們啟動了法寶,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天地恢復了本來的色彩。

師:這時,懶羊羊產生了疑惑,他不禁問道:三棱鏡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魔力,可以將太陽光分解成七色光呢?原來早在1665年的時候,英國科學家牛頓就通過實驗發現,通過三棱鏡的折射,太陽光可以被分散成有規律排列的七色光,從而得出結論,陽光并不是看起來的白色,而是復色光??梢哉f,正是有了陽光,萬物才擁有了自己的色彩。

師: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讓我們大家共同來欣賞,陽光,這位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描繪了怎樣美麗的大自然吧!(課件)

師:這美麗大自然的繽紛色彩,正是陽光的杰作,那么,在美術作品中,怎樣才能再現這些豐富的色彩呢?就讓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和掌握調色的本領,從而表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是(畫家的調色板),接下來我們明確今天的學習任務(課件出示:,學習任務)

二、出示課題(課件出示調色板)

師:同學們看看畫家們用的調色板是什么樣子的。

師:上面的色彩你都認識嗎?找找看,你能說出那些色彩的名字。

師: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欣賞下,畫家們把這些色彩應用到畫作中會產生什么樣的作品?(出示課件)

師:欣賞了畫家們的藝術杰作。接下來,該輪到我們同學來掌握調色的本領了。接下來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認真觀察,仔細思考。

師:同學們看,老師的桌面上有三杯不同顏色的水,誰能說出他們的名稱(紅黃藍)

師:紅黃藍又被稱為三原色(課件出示三原色概念)

師:老師把黃色的水倒入到紅色水中,水的顏色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課件出示間色概念)

師:(水杯游戲),剛才我們看到的是兩種原色混合,調配出的新顏色?,F在讓我們看看三種原色混合在一起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出示復色概念)

師:老師還想做更詳細的一次嘗試。做間色的調色練習(水杯游戲)一杯紅色水。三個裝了同樣多紅色水的杯子。第一位同學向杯子里滴進幾滴黃顏色的水,下一位同學,滴進更多黃色水。再一位同學,再次滴進更多黃色水。觀察色水的變化。得出結論,色彩比例的變化,會使色彩色相發生變化。(總結,色彩比例的變化會影響色彩的色相)(出示色相的概念)

師:我們把紅黃兩種顏色調在一起,畫在畫紙上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同學們看,老師是這樣做的。(教師演示調色,并畫在畫紙上)

師:下面老師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實踐,將紅黃兩色混合,練習調色,要求是逐漸往紅色里加入黃色,每調好一種顏色就涂在自己面前的畫紙上畫好的調色板形狀上一個色塊,看看自己能調出多少種橙色。

師:下面,老師請同學們試試將紅藍兩色混在一起,看看會調出什么樣的色彩。還畫在自己畫好的調色板上。

師:再將黃藍兩色混合在一起,看看會調出什么樣的色彩。依然畫在自己畫好的調色板上。

師:展示一下學生的調色成果,適當點評。

師:(教師學生趁學生作畫時,將畫好的橙色色卡貼在黑板上)解釋明度的變化。

師:這里的每一個橙色色塊,都按黃色比例的不同被排列好了,大家觀察一下,你有什么感覺呢?

是不是感覺色彩從深到淺逐漸亮起來了呢?(出示明度概念)

師:演示怎樣將紅黃兩色按比例混合在調色板上。

師:出示橙色加黑加白的變化。(進一步解釋明度的變化)(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師:演示橙色加白加黑的過程。

師:出示色相環,展示不同色彩的明度變化(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

師:出示純度概念,提醒大家,混合色彩的時候要理性,不然會畫出很臟很臟的畫面來。

學生動手實踐:練習調色。你還能調出什么樣的色彩。三種原色混合調出更多種復色。

四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第5篇

一、直接寫得數150×5 700÷700 11×60 420÷6 72÷24 50×0×6638÷90≈ 98×120≈ 645÷79≈ 563÷70≈

二、用豎式計算708×25 140÷26 63×180 625÷25250×80 508÷29

三、填空

1、最大的九位數是 ,把它四舍五入到“億”位,并用“億”作為單位,約是 ;最小的六位數是 ,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書是 。

2、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 的大小, 得越大,角就越 。

3、角的計量單位是 ,用符號 表示。

4、括號里最大能填幾?80×( )<505 27×( )<390

5、在□里填上“<” “>”或“”。 160×2□300 30×180□19×300 120×20□10×240

6、如圖,已知∠1∠2,∠340°則∠1∠

27、鐘面上 9 時,分針和時針成 的角。

8、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有 條高。

9、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 。

10、□÷△12……24,□里最小要填 。

11、平行四邊形的對邊 且 ,對角也 。12.最小的自然數是 最小的一位數是 。

四、判斷

1、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 ( )

2、兩位數乘三位數,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

積一定是五位數。 ( )

3、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如果不相交,就一定平行( )

4、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可能是兩位數,也可能是一位數。 ( )5 每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 10。 ( )

五、選擇

1、被除數除以 26,除數 ,商不變。A、不變 B、乘 26 除以 26

2、烙餅鍋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沒面需 2 分鐘,媽媽烙 7 張餅,至少需 分鐘。A、12B、14C 、6 D、153 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A、長方形 B、梯形 C、四邊形 D、長方形和正方形

4、平行四邊形有 條不同的高。A、1 B、2 C、無數

六、列式計算。1.、42 個 205 相加,和是多少?

2、756 里面有多少個 18?

七、操作題過 A 點分別做 1 和 2 的垂線和平行線。

八、應用題

1、某牛奶廠每天向市場供應純牛奶 580 箱,王叔叔一次只能運 70 箱,王叔叔幾次才能運完?

2、李老師步行上班,他每分鐘走 75 米,從家到學校共用了 25 分鐘,其間在路上買報紙花了 2 分鐘,他家距學校有多遠?

3、一輛長途客車 3 小時行了 174 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它 15

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4、王剛開車從縣城到王莊,去時 40 千米/時,用了 3 小時,返回時用了 2 小時返回時的速度是多少?

5、爸爸到家具城買椅子,沒把椅子 66 元,爸爸付出 400 元,找回 4 元,爸爸買回幾把椅子?

四年級上冊復習計劃范文第6篇

1、骨骼

大同小學 林秀梅 教學資源開發:

“骨骼”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課,它依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關于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的要求,從鍛煉身體,茁壯成長的角度出發,圍繞骨運動、骨作用、骨保健等方面,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以及骨的位置,從而懂得如何保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

由于本節課涉及的骨骼學生不能直接接觸,所以設計了諸多觸摸、模擬的活動,使本課的內容在學生的探究中展開。具體地說,這節課是通過三個逐漸遞進的探究行為,指導學生粗淺認識、了解骨骼。這三個探究行為便是:摸、拼、看。 “摸”即摸皮膚下的骨頭,感受骨在身體中的位置;“拼”即把骨骼分解圖合并成一幅完整的骨骼圖,了解骨骼的全貌和個數,通過一分一合使學生內化骨骼的概念;“看”即通過觀察動物的骨,使學生更加了解人的骨骼。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借助于直接摸、看圖片、對照模型等多種方法了解人體內骨骼的分布與構成,會拼裝一個完整的人體骨骼模型;

●能夠通過看、摸、敲、掂等多種方法觀察動物的骨頭,進而了解人體骨頭的內部結構。

知識與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的體內一共有206塊骨頭;

●知道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長,骨中間的軟物質叫骨髓,骨髓能夠制造血細胞;

●知道人體的骨骼具有塑造體形、支持軀干、運動、保護內臟器官、制造血細胞、儲存身體所需的某些物質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自己制作人體骨骼模型,激發學生關注人體結構、研究人體的興趣; ●通過多種活動體驗到人體骨骼對于人體的重要作用;

●意識到借助于合適的工具和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體內部的結構與組成。

教學準備:1.人體骨骼圖、硬紙板, 2.收集煮熟的、結構比較完整的動物骨,3.骨骼模型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提問:同學們見過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嗎?建筑工人為什么預先要搭建鋼筋框架呢?大樓建成了,原來的鋼筋框架怎么不見了?

2.談話:與鋼筋框架一樣,人體內部也有一個框架,但不是由鋼鐵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構成的。

提問:關于骨骼,你們想知道些什么? 【評析】通過建筑工人造房子預先要搭建鋼筋框架,從而引入人體內部也有一個框架,那就是人的骨骼。以這樣的情境揭示課題,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學生聯想到骨骼的作用。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 歸納學生想研究的問題,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引導學生探究:人體骨骼的結構

1.談話:骨骼隱藏在我們身體的內部,難以直接用眼睛觀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研究我們的骨骼? 2.學生交流方法。

3.實踐活動:摸一摸我們的骨頭,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

5.提問:你知道我們的身體里有多少塊骨頭嗎?你能摸到多少塊?

6.布置任務:把我們全身的骨頭分成四部分——頭、軀干、手臂、大腿。分組各摸一個部分,看能摸出幾塊骨頭。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分得清、摸出得多。(學生分組活動:摸骨數骨)

7.匯報交流活動情況,對照活動記錄里的骨骼圖,了解骨骼的分布。 【評析】在組織學生交流時,不僅要讓學生說出骨頭數,還應該說出骨頭的位置,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骨骼的概念。而且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能不能稱一塊骨頭為骨骼,突出骨骼是一個完整骨架的概念。

8.提問: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幾塊骨頭?(觀看人體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結:人們肉眼看不到身體內部骨骼的結構,但X光卻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塊骨頭呢!

補充:人體內骨骼系統中的數量由年齡決定。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有275塊骨,而一個成年人的身體里卻只有206塊骨。因為,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一些骨會合并在一起。例如,嬰兒剛出生時,其頭蓋骨分為許多塊獨立的骨,隨著人體不斷地生長發育,獨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較大的頭蓋骨。 10.動手做:拼裝人體骨骼的模型圖片

出示人體骨骼教學掛圖,比一比:你拼對了嗎?

【評析】通過學生分解骨骼圖,再還原骨骼圖,力圖通過一分一合,使學生內化骨骼的概念。同時組織學生互相觀看他人拼的骨骼圖,以便進行比較和相互印證。 小結: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塊骨頭。這些骨頭是有規律的組合在一起的。

二、觀察骨骼的特點

1、 用放大鏡觀察動物腿骨;

2、用錘子輕輕敲打動物腿骨的表面; 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匯報交流。說說動物的骨頭是什么樣子的。

3.思考討論:根據觀察結果,你認為人的骨和動物的骨有哪些相同之處? 4.講述:在希臘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個死亡了的身體”。其實,骨都是由活細胞構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觀察活動:提供豬的腿骨解剖實物,觀察骨頭的結構圖,說說骨頭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評析】通過讓學生觀察解剖開的豬筒骨或其他動物的骨頭,指導學生認識骨頭的內部構造。也培養了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講解骨頭的結構組成:骨密質內有一些細小的導管,將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經與骨中的活細胞連接起來。骨頭中間有一種軟組織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細胞。 學生上網查找自學:了解剖開的骨的內部構造以及人骨構造和特點的有關資料或者說明。 【評析】本環節將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進行整合,通過學校的網絡資源,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快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網絡獲取信息和分析及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5.提問:你還可以提供哪些證據來說明骨頭是有生命的嗎?

三、體驗:人體骨骼的作用

1.談話:人體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學生交流討論。

3.組織活動:體驗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隊列訓練——運動;

(2)站姿訓練——塑造體形、支持軀干;

【評析】通過引導學生做一些運動,讓學生發現其中那些骨參加了活動。從而總結出骨骼具有運動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一些具體的運動會涉及到許多骨,教師應在學生忽視時給與提醒。

談話:人能站得住、坐得穩,靠什么?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它有什么作用? (出示顱腔、胸腔圖)講述:頭骨里裝有人體什么器官?胸骨和肋骨、脊柱圍成一個籠子,你知道里面裝有什么?

3.拓展:像肋骨一樣保護內臟器官的骨頭還有哪些?

小結:人的骨骼具有運動、支持軀體、塑造體形、保護內臟器官等多種作用。 4.提問:如果人體的骨骼受傷了,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5.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以及骨骼的衛生保健教育:

觀察:請一名學生站在全班同學面前,向兩側、向前彎曲自己的軀干,其他同學觀察。

判斷:請你說一說這位同學的姿勢是否正確?為什么?

講解:少年兒童的骨比較軟,正確的讀寫姿勢能使脊柱健康發育,不正確的讀寫姿勢會使脊柱變形,形成駝背或S形脊柱,并且脊柱一旦變形,不但很難看,而且會影響人的活動,影響心、肺等內臟器官的正常發育,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三個“一”,即:眼睛與書本距離一尺,身體與書桌距離一拳,握筆手指距筆尖一寸。

討論:少年兒童的骨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你們知道怎樣才能使骨骼長得粗壯、堅固,個子長得高嗎?

【評析】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因此,不只是讓學生知道骨和骨骼的作用就可以了,關鍵是要學以致用,讓他們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充分體現科學的價值。

四、拓展:

1.看圖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參與了運動?(1)跳繩時;(2)吃飯時;(3)靜坐時„„

2.完成活動記錄上的作業。

談話:通過兩節課的學習,你對人體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3.補充:了解人體內的另一種骨頭——軟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覺到了什么? 小結:鼻尖中含有軟骨。

講述: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軟骨會發生變化。嬰兒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軟骨,隨著人體的生長發育,大部分的軟骨會被硬骨所代替。 教學片斷賞析:

師: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那些動物的骨頭? 生:有雞的骨頭。

生:我帶來的是豬的腿骨。

師:你們想通過什么方法觀察它們? 生:通過放大鏡來觀察。

師:你們發現動物骨的表面有什么特點? 生:骨頭的表面很光滑。 生:動物的骨頭很硬。

生:豬的腿骨中間細,兩頭粗。 生:骨和骨之間有個小骨頭連接。 師:那么骨頭里面又是什么樣子呢?請大家用小錘把它敲開,看一看里面的樣子。 生:骨頭內有一些小的管子。 生:骨頭內有白色的液體。

生:骨頭內的軟軟的東西是骨髓。

師:同學們說的對,骨密質內有一些細小的導管,將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經與骨中的活細胞連接起來。骨頭中間有一種軟組織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細胞。所以骨頭是有生命的。

【評析】在學生了解了人體的骨骼系統組成后,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物的骨頭之間的異同點,研究動物骨頭的特點,然后再借助文字及圖片資料認識人的骨骼的結構與作用,意識到骨骼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主要作用。 教學反思:

一.從學生已有的感知經驗入手,去認識了解骨骼 本課的教學設計先從運動的主要實體—骨骼開始,從學生曾經感覺到的骨的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透過皮膚以及肌肉觸摸身體上的骨并且通過拼圖和觀察,來感受骨骼的存在,幫助學生形成骨骼的概念,認識骨骼的作用。在宏觀上認識骨骼。 然后指導學生認識骨骼。從問題——我們的身體里有多少塊骨頭的提出,引發學生的探究行為。在把全身骨頭分為四部分的基礎上,指導學習摸各部分的骨頭并完成記錄;再結合X光下的手骨的觀看,說明什么是骨骼,骨骼由多少骨構成;最后要求學生把骨頭的圖形拼成完整的骨骼,使得學生能充分認識骨骼。

最后引導學生了解骨的特點。引導學生觀察其他動物骨(如豬等),借助認識其他動物骨獲得的經驗,說明人骨的構造及其與其他動物骨的相同點。 二.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體驗活動

本課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一系列實踐、體驗活動,指導學生熟悉人體內骨骼的分布和數量,知道骨的結構與特點,了解人體的骨骼系統的構成與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自由地做著各種各樣的運動,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在隱藏于身體內部的骨骼在人體的活動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人體骨骼的存在可感卻并不可見,屬于一個暗盒結構,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借助X光照片、人體骨骼教學掛圖以及一些教學資料片來幫助學生了解人體骨骼系統的結構與組成。讓學生在親身的實踐和體驗活動中感受人體的奧妙。同時也對骨骼有了全面地認識和了解。

三.將信息技術與科學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

讓學生利用上網查詢有關骨骼的結構與特點,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將信息技術與科學課有機的結合,通過學校的網絡資源,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快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網絡獲取信息和分析及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關注了學生的差異,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學生不僅了解了書上骨髓等問題,也可以更多的獲得有關信息,比如骨密質、骨松質、骨膜等。 《骨骼》一課是中年級教材中教學難度較大的一課,主要是由于骨骼在身體的內部,學生在學習這一課前關于骨骼的感性認識很少,要在一課時的教學中讓學生對紛繁復雜的全身骨骼及其作用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難度大是顯而易見的。所設計的這課教學正是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安排教學過程也是圍繞著解決這個問題而展開的。

2、關 節

紅巖小學 任秀霞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在上一課研究骨骼的基礎上,重在研究關節的作用,它以指導學生開展體驗活動為樞紐,通過找關節、綁關節、找同類型關節、踮腳尖后腳跟下落等活動,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人體關節的部位、功能、結構,懂得關節的類型和在運動中的作用。

預期學習結果:

能夠通過活動身體找出一些主要關節的位置。 知道什么是關節以及關節的作用。

認識關節類型中的鉸鏈關節、旋轉關節和球狀關節以及它們的活動形式。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難點:認識一些關節的類型和運動方式。 教學準備:筆、木棍、夾板、膠帶或繩子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上節課通過研究,知道了人體所以的骨頭共同構成了整個人體的支架,也就是骨骼,有沒有想過這副骨骼是不是完全合攏的呢?人怎樣才能運動的呢?

2、學生交流。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與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的關系?(揭示課題:關節)

(二) 談話:關于關節,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 認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它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相連。

3、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圈出來。

4、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5、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6、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自由活動了,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體驗一下關節被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與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1、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體會。

2、小結: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四) 體驗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關節所能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4、你的預測正確嗎?課文中有主要的三種關節活動形式的介紹,大家看一看。

5、出示豬蹄、排骨等實物,指導學生觀察一些關節中的骨是如何連接的。

6、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 (6)下跪。

7、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的關節的類型。

8、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分別是這三種常見關節類型。

9、小結:不同關節能使人體做多種方式的運動。

(五)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關節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關節還有什么作用?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彎曲的兩種狀態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4、小結關節的緩沖作用。 教學片段賞析: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 生:喜歡。

師:老師想知道咱班有沒有會打乒乓球的同學? (學生舉手,教師隨機叫一名學生到前面來) 師:你會打乒乓球嗎? 生:會。

師:你能教老師幾個打乒乓球的基本動作嗎? 生:行。 (學生做幾個打乒乓球的基本的推擋動作。)

師:謝謝你,請你回去?,F在,老師就模仿剛才那位同學的動作,大家仔細觀察,看看老師的動作跟那位同學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教師關節僵硬地模仿打乒乓球的動作,學生立即舉手發言) 生:老師的動作太慢。 生:老師的動作像木偶。 生:老師的動作一斷一斷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那么你們說說,老師和那位同學的動作,誰的動作不靈活?

生:老師的動作不靈活。

師:誰能上來指一指,老師身體的哪個部位不靈活。 (學生上前指出教師右臂的肘關節和肩關節。)

(教師邊屈伸自己的右臂,邊指著自己的肘關節問學生):這個能活動的部位叫什么呢? 生:叫“關節”。

(教師板書“關節”后)說: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關節”。說說你認為什么是“關節”?

生:身上能活動的地方叫“關節”。 師:我們每天都要眨眼幾千次,身體內的胃腸都在蠕動,這些運動的部位都叫“關節”嗎? 生:不叫。

師:那么,究竟什么部位叫“關節”?

生:“關節”是骨頭和骨頭之間的地方,還得能活動。

師:是的,骨與骨之間,連接的組織有空隙,并能做不同那個程度的活動,這種骨連結,就叫“關節”。你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知道自己身體的哪些關節嗎? 生:有:肩關節、肘關節、膝關節。 生:手指關節、腕關節。 生:腰關節。

師:好的?,F在,老師再請剛才那位同學到前面來,(學生上來)你給我們大家擺一個造型。其他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在他身上找關節,并用老師給你們的“紅色不干膠”,貼在他相應的位置上。一會兒貼的時候,先想想,想好后再貼。注意:別人貼過的地方,你就不要再貼了,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好,想好后,就可以來貼了。

(學生用不干膠貼關節,教師適時的幫助,并將不干膠不斷發給學生。) 師;好了,現在,你們說自己貼的關節的名字,老師來找,好嗎? 生:好。

生:肩關節。

師;有兩個肩關節,具體是哪個呢? 生;是右肩關節。

師;哦,在這兒,我找到了。就這樣接著說。 生;右肘關節。 生;左肩關節。 生:右膝關節。 生:右腕關節。

(教師在學生的指揮下,逐一找到他們貼的關節。)

師:請你回去,老師請你別把這些不干膠摘掉好嗎?一會兒,我們還用得上。 生:好。(回到自己的座位)

【評析】通過活動身體和對運動動作的分析,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的探究活動的起點和基礎,認識關節在哪里,并指出關節的位置,在身體上標示出來,充分發揮學生們自主研究關節的能動性。

師:我們人體有206塊骨頭,有300多個關節,這些關節的活動方式一樣嗎?這些關節的活動方式與什么有關呢?請同學們拿出書桌中的實驗記錄表。(課前老師將一張實驗記錄表放到學生的書桌中)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實 驗 記 錄 表 1 關節 畫 圖

圖示動作

肩關節

肘關節

膝關節

師:我們以人體的三個常見的關節為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充分活動這三個關節,并將關節的活動方式畫在相應的表格內,我們看看哪個小組把關節活動的方式找得最全。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師:現在,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學生邊活動關節邊進行匯報)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了沒有,這三個關節中,哪個關節最靈活? 生:肩關節。

師:既然肩關節那么靈活,我們把肩關節換到膝關節上行不行? 生: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呢?小組交流一下。

生:如果肩關節長在膝蓋上,我們就站不穩了,一跑就會跌倒。 生:沒法踢球了,一踢,膝蓋就會打轉。

師:看來,每個關節都有個自不同的用處。其實,生物的演變、進化,就是要適應自身生存的需要。難怪科學家說,世界上最復雜的機器就是我們人體,你看,僅僅我們身上小小的關節就有這么多的學問。

那么,我們人體這么多的關節,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起什么作用呢?沒有關節我們會怎么樣呢?做個實驗證明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師: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做呢?我們的關節可都是活動的呀。小組討論一下吧。 (小組討論后)

師:怎樣才能充分控制住關節的活動呢? 生:綁上。 生:把住。

(師拿出準備好的木板和細繩后)說:現在,我如果想控制肘關節,應該將木板放在什么位置上呢?

(生到前面來進行具體的演示:將木板放在肘關節的內側。) 師: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關節的活動,更有助于我們來做實驗,很好??刂屏酥怅P節后,我們還要干什么呢? 生:做動作。

師:我們控制了肘關節后,做下蹲運動行不行?應該做有關哪個關節的運動? 生:控制哪個關節,就做關于那個關節的動作。

師:我們身上有那么多關節。如果我們都來研究,時間顯然是不夠的。老師給大家選了幾個比較容易控制,也是大家很熟悉的關節來研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實 驗 記 錄 表 2 選擇關節

做 動 作

實驗結果

指關節

肘關節

膝關節每個組的同學在這三個關節中,任意選擇一項來做。實驗之前,老師還想知道,你們組內的同學怎樣分工。得有一個實驗者對吧,還要有什么呢? 生:還應該有綁的人、記錄的人。 師:沒有了嗎?實驗者跟誰對比呀。 生:還應該有一個同學跟實驗者比。 師:比什么?

生:比一比誰能做動作。

師:噢,那我們就看看哪個小組想到的動作最多。老師還有一個要求,實驗結束后,試驗者不要解開捆綁,因為我們還要進行實驗匯報。好,現在你們就快速商量一下,然后每組派一名同學前來領取實驗材料和實驗記錄表。 (學生領試驗材料,組內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現在就讓我們找同學來介紹你們的實驗。 (同學介紹自己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結果: 指關節:寫字、彈琴、握手、拿東西等動作; 肘關節:戴帽子、吃飯、敬禮、拉拉鏈等動作; 膝關節:走路、下蹲、踢球、上樓等動作,

控制關節的同學都無法順利完成這些簡單的動作。)

師:現在,快點解放自己捆綁的關節,讓關節自由地活動活動吧。經過剛才的實驗,談談自己有什么感覺。 生:關節真重要。

【評析】放手讓學生們去想、去做、去說、去自我評價,體驗關節的作用,不但能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真諦。 師:讓我們把打乒乓球的同學再請上來。請你將剛上課時作的打乒乓球的動作再做一遍,其余同學仔細觀察他身上的關節,看看你們有沒有什么發現。 (學生做動作,身上的紅點幾乎都在動。) 生:很多關節都在動。

師:說得好,為了完成一個動作,往往需要多個關節共同作用?,F在,老師說一個你們平常都做過的很平常的動作,你們看看都有哪些關節參與了活動,在活動中起什么作用。聽 好:“下課的時候,你坐在椅子上,拿出礦泉水喝。” 生:有指關節握住瓶子,腕關節扭開瓶蓋,肘關節將瓶子放在嘴里。 生:肩關節也幫助將水送到嘴里。 生:膝關節是我們能坐在椅子上。 生:還有嘴得張開,下頜關節。 師:沒有了嗎?有,還有。 生:頸關節是我們抬頭。

師:沒有了嗎?有,還有。別忘了我們是“坐在”椅子上。 生:還有髖關節。

師:一個最最平常的動作就有這么多的關節參與了活動,這些關節中,不論是哪個關節有了問題,我們都不能順利地完成這個簡單的動作。關節真是太重要了,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關節呢? 生:適當地運動。

師:體育課上,我們在踢球之前,老師要帶領我們干什么? 生:做準備活動。

師;準備活動實際是活動哪里?準備活動的目的是什么? 生:活動關節,避免受傷。 師:還有哪些保護關節的方法?

生:從高處跳下來應蹲一下,減震。

【評析】用不同的活動方式,使學生獲得真切感受,在體驗中發現,在思考中獲知不同關節的類型及它們的活動方式,并懂得在運動中如何保護自己。 教學反思:

1、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自愿組成協作小組,通過實驗探究、上網瀏覽、查閱資料、詢問別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開闊思路,給學生的探究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在分組人數上有時會很不均衡。

2、學生不僅在課堂開始會提出一些研究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認真觀察及探究實驗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思考,直到帶著產生的新問題走出課堂,在課后將探究活動持續進行下去。

3、肌 肉

九三小學 滕杰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骨骼與肌肉》單元中的第3課。本課引導學生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使用觸摸的方法來探究,只不過觸摸的對象改為肌肉,來體驗肌肉的運動是如何牽引骨運動。關于骨骼肌的作用問題,是要學生通過閱讀、觸摸、實驗和構建,初步認識肌肉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存在的部位,并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特殊肌肉。 在教學過程中了解人體內的骨骼、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夠完成各種運動,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命,認識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意識到個人要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觸摸體驗肌肉的存在與質地;

●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手臂活動模型和膝關節活動模型; ●能夠按要求操作,感覺肌肉的收縮與舒張; ●能夠通過觀察圖文理解肌肉影響骨運動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

●知道提供骨骼運動的力量來自于肌肉的收縮; ●知道骨骼肌是成對存在一起工作的;

●理解人體處于安靜狀態下的一些肌肉運動;

●知道人體肌肉共有600多塊,重量占人體的40%; ●初步懂得人體運動的機體原理。

●了解不同形狀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獲取認識需要進行時間的體會; ●體會到模型在科學研究重的重要作用; ●認識到外表靜止的物體其內部也在運動。 教學重點:

了解骨骼運動由骨骼肌引起。 教學難點:制作手臂活動模型

教師準備:人體骨骼模型;人體肌肉的教學掛圖;手臂活動模型;人體肌肉的相關電教資料片。

學生準備:木棍、木片、軟管、氣球皮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師生談話:出示人體骨骼模型,我們的身體是依靠骨骼支撐起來的。

2骨骼維持我們站立和運動?但是光靠骨骼,一個空骷髏架能不能運動起來呢?還缺少什么?

2、你認為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夠讓骨骼活動起來?你了解肌肉么?

3、學生匯報

4、講述:肌肉對我們的運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它甚至占到了我們體重的40%。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學習肌肉。

5、教師板書:肌肉

二、認識肌肉和功能

1、教師通過談話提問:我們來摸摸自己的身體,我們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哪里的肌肉比較多?哪里的肌肉比較少?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匯報

【評析】通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從感觸到的現象入手,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同時使學生明確骨骼、肌肉和運動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經我們來摸摸自己的身體常運動的部位肌肉,為下一個環節鋪墊。

3、談話:肌肉是如何來幫助骨骼進行運動的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一起來感受一下肌肉的運動。

4、學生活動體驗

(1)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模仿書本第7頁的圖完成書上的幾個動作。再用手摸一摸各個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覺?(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動作,如,彎曲手臂、提起腳跟、握緊拳頭。效果較為明顯。)

(2)談談你感受到的肌肉是怎么運動的?站直后向前彎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覺肌肉有什么不同?

(3)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覺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過來使勁壓,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覺?

5、學生交流活動體驗。

6、組織學生觀看人體肌肉的相關電教資料片

【評析】學生的活動體驗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從分活動起來,以上臂的屈伸為例,體驗肌肉是如何牽引骨頭運動的科學教材上沒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類型這幾方面知識的介紹,組織學生觀看人體肌肉的相關電教資料片,作為知識的介紹,這些內容對學生正確建構有關肌肉的科學概念是有幫助的。

7、小結:我們的身體上有600多塊肌肉,肌肉約占體重的40%。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

三、拓展應用

1、通過剛剛的學習,你能不能在活動記錄上畫出任再進行各種運動的時候,肌肉變硬的部分。

2、討論:如果人在靜止的狀態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制作手臂活動模型

(1)通過剛才的學習,請你根據手臂的結構制作一個模型來模擬手臂的能動。 (2)出示材料,先請學生解釋一下個部分材料用來表示什么部分。 (3)學生制作。

(4)學生展示,評價。 教學片斷賞析

師:我們的身體是依靠骨骼支撐起來的,骨骼維持我們站立和運動。但是光靠骨骼,一個空骷髏架能不能運動起來呢? 生:不能 師 :出示人體骨骼模型,你有什么辦法讓這副骨架模型的四肢骨活動起來呢? 生:用手抬一下就可以讓四肢骨動起來。

師:要使我們的身體活動起來,還需有身體的其他組織的參與,是誰在幫助骨骼運動呢? 生:肌肉

師:你了解肌肉嗎? 生:了解

師:那你了解什么?

生:我們的站立和運動需要肌肉。肌肉里面有血管,肌肉在骨骼上面皮膚的下面„„等 師:講述:肌肉對我們的運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它甚至占到了我們體重的40%。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學習肌肉。 教師板書:肌肉

【片斷評析】對于人體運動,學生每天都在進行,同時也能在生活和體育課上零散的知道一些有關人體運動方面的知識。打下了對知識構建的基礎,肌肉對我們的運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明確了學習肌肉的目的。 師:肌肉的分布在哪里?我們看書中的彩圖然后來我們來摸摸自己的身體,我們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生:學生看書中的彩圖,摸一摸自己的身體(交流匯報)四肢有肌肉、面部有肌肉、臀部有肌肉、好多內臟器官也有肌肉„„

師:我們再摸摸自己的身體,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生:學生摸一摸自己的身體(交流匯報)人體肌肉最多的部位的有:大腿部位、肩膀、面部、臀部„„人體肌肉最少的部位的有:手部、腳部„„ 師:我們討論一下:為什么人體的肌肉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生:(交流匯報)經常運動的地方肌肉比較多

師:那么,手部和腳部運動量也不少,為什么肌肉比較少呢? 生:手部和腳部的肌肉多了,那么手腳就不夠靈活了

師:說的對,人體的肌肉不但和運動量有關,還和人體生理需求有關聯。所以我們要很好的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提高鍛煉和保護自己的運動系統。 【片斷評析】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同時使學生明確骨骼、肌肉和運動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經我們來摸摸自己的身體常運動的部位肌肉,為下一個環節鋪墊。此外,學生交流匯報不一定正確教師要及時的引導,這些內容對學生正確建構有關肌肉的科學概念是有幫助的。 教學反思

1、有效的科學教學取決于學習材料、科學設備、視聽媒體以及教學技術的可以獲得與組織安排。有效的學習環境不僅要求有特定的探究題目和學習活動所需的專用設備,而且要求有范圍廣泛的基礎科學材料。所以在教學中運用教具能調動學生的手、眼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獲得直接的感性知識,建立鮮明的表象,然后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討論,師生的總結,學生的科學知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進而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在課堂上運用了書中的彩圖;人體骨骼模型;人體肌肉的教學掛圖;人體肌肉的相關電教資料片;手臂活動模型等教學手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同時使學生明確骨骼、肌肉和運動的關系,重點放在摸一摸和活動體驗上,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體常運動部位的肌肉。在課堂上讓學生做一些廣播體操的動作,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的動作,如,彎曲手臂、提起腳跟、握緊拳頭,讓學生認識到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了人體的各種運動。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腰腹、臂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然后指引學生制作紙板、橡皮筋做的手臂活動模型,使學生認識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顯得更直觀、更生動。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個肌肉和骨骼運動關系的整體認識,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新華實驗學校 高鶴靜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材第1單元《骨骼與肌肉》中的第4課。人體的運動系統主要由骨骼、肌肉等所組成,它們構成人體的輪廓,并占人體體重的大部分。骨骼和肌肉執行著人體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們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別是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學生,尤其應該做到這一點。保持膳食平衡及長期鍛煉身體并注意運動的安全,都將使學生步入擁有健康骨骼和肌肉的人生。

本單元前3課分別以獨立的章節介紹了人體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相關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人體的各種器官和組織可以條分縷析、清晰割裂,而在實際的生活、運動中,人體各部分的器官與組織是緊密聯系、協同工作的。本課以著眼整體的理念對學生進行人體運動系統各主要部件的衛生保健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本課題中所指的“骨骼”同時包括骨骼和關節兩個方面,關節屬于骨骼的一個部分。 本課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多種方式揭示了體育運動對骨骼、肌肉的影響。首先調動學生生活經驗、聯系實際說說參加體育運動有哪些好處,了解學生對參加體育運動的作用的認識,接著以專題介紹的方式指導學生認識經常運動可以增強人體的柔軟性、耐力、體力等,同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了各種體育鍛煉增強人體各方面能力的不同效果,對學生平時的體育運動訓練提供指導性建議。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明確豐富的食物營養與保持骨骼、肌肉健康之間的關系。知道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時需要多吃些蛋白質含量高、含鈣量高的食品。同時通過討論、交流指導學生明確哪些事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以利于學生將認知轉化為行動,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第三部分介紹了如何在運動中保持骨骼、肌肉的安全。教材利用圖片介紹了運動中穿戴適當的保護性裝備、在運動前做一下熱身運動等的保護措施。要預防身體的骨骼和肌肉在運動中受傷,“穿戴適當的保護性裝備”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和相關產品的缺乏使得它在實際的運用中遠沒有認識中那么廣泛。但作為一種正確的方法,這還是很有必要向學生推薦并積極倡導的。同時在教學中還可以適當向學生推薦一些受傷后如何急救、如何處理的措施。 根據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過程與方法

●能夠聯系實際說出體育運動和合理膳食對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能夠根據教材指導開展合適的運動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

●能夠在運動過程中進行積極的預防并在出現意外受傷時進行初步的救護。 知識與技能

●知道堅持體育鍛煉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進骨骼與肌肉的健康; ●知道不同的體育運動對增強體力、柔軟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樣; ●知道穿戴適當的防護性裝備、運動前做一些準備活動等可以預防骨骼和肌肉在運動中受傷。

●知道攝入蛋白質和鈣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訓練正確的運動方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增進學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護的意識。 教學準備:

1.舉重、羽毛球體操、游泳、健美操、集體舞等各種體育運動項目比賽過程的錄像,最好是結合奧運年,播放一些奧運會的比賽片段。 2.“食物金字塔”等電教資料;

3.部分體育運動防護用品,例如輪滑的護膝、頭盔等。 5.各種防護知識資料介紹。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置情境,揭示課題

1.律動:播放學校新教的集體舞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跳起來。 2.討論:剛才的活動中我們主要鍛煉了身體的哪些部分?

3.談話:骨骼和肌肉維持著人體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們的健康相當重要。(揭示課題: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問:那么,怎樣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評析】在輕松、活潑的律動中開始一節課的教學,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了解體育運動對骨骼、肌肉的影響

1.談話: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須合理地參加一些運動。

2.提問: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哪些好處?(視頻資料:人們參加晨練、同學們在學校參加體育課、間操的鏡頭) 3.學生交流介紹。

4.小結:體育運動可以增強我們的骨骼和肌肉,使人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經常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柔軟性、增強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發達、體力充沛。

5.談話:各種體育運動對增強體力、柔軟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樣。 (自由閱讀教材11頁資料) 6.思考、比較、討論:

你的身體欠缺的是什么?你會選擇哪一種體育運動,為什么? 【評析】科學教材提供的閱讀資料對學生的認識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清晰的表格形式、直觀的信息數據記錄了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訓練效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運動的作用與意義,也有助于學生選擇適合于促進自己體質發展的體育運動項目。

7.同桌一起對做一節廣播體操,并討論:這些動作對鍛煉身體的哪一部分肌肉、關節特別有用?

9.交流、小結:做廣播體操不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關節、韌帶等得到充分的鍛煉,還能鍛煉人體身體內部器官,改善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達到增強全身健康的目的。

【評析】廣播體操等一些體育運動項目的健身價值并沒有為大多數學生認識到。結合科學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在常見的鍛煉活動中挖掘、注入全新的認識,體育鍛煉的意義更加明了。

三、了解運動中的安全要求

1.談話:我們平時經??梢钥吹揭恍┤税l生骨折、扭傷、脫臼、肌肉拉傷等損傷。身邊的案例:某位學生在游泳時腿抽筋;某位同學在輪滑時膝蓋摔傷。 討論:我們如何在運動中注意安全、避免受傷? 2.交流運動中應該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適當的防護性裝備; (2)運動前做一下準備活動; (3)遵守合理的運動規則; (4)選擇安全的運動場所等; (5)運動要適度,量力而行。

3.活動指導:很多同學喜歡輪滑,輪滑時必須穿戴哪些防護性裝備?(請一生當模特滑兩步,出示相關護膝、護腕、手套、頭盔等,體會這些裝備在活動中的防護作用)

【說明】輪滑是學生們喜愛的一項活動,但大多數人并不太注意活動中的防護。利用模特的形式提供一個完整的防護性裝備示范,目的是想指導學生認識各種防護裝備的作用,同時也引導學生增強安全意識,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適當添置運動的防護性裝備。

4.總結:賽前做熱身運動后,關節就會變得柔軟、靈活,這樣就可以幫助避免扭傷和脫臼。此外,在活動中穿戴適當的安全裝備也是很重要的。頭盔、護膝、墊肩、手套都可以幫助你避免受傷。同時,你還應該穿適合運動的鞋子。另外,運動前應該留意你周圍的環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騎自行車,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輛小汽車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運動時受了傷,應該如何處理呢? (1)骨骼、關節受傷如何處理? (如果你確實受了傷,一定要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將一塊冰敷在受傷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這樣能把疼痛和腫脹降低到最低程度。當你受傷后,一定要把受傷情況告訴家長、老師或者其他長輩。如果老師、醫生或者護士給你醫療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們,遵照他們所說的去做。若傷口沒有痊愈,不要馬上就參加運動,給骨頭和關節充分愈合的時間,這樣你就能夠避免舊傷復發。) (2)如何避免肌肉受傷?

(不要讓肌肉過于疲勞,運動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漸進。) (3)防護知識介紹。 【評析】學生在生活中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自我救治能力。掌握正確的急救措施,鎮靜地應對事故和傷害,能夠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傷害程度。

四、了解營養對骨骼、肌肉的影響

1.談話:另外,食物營養對人體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四大營養素:蛋白質、礦物質(尤其是鈣及各種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維生素(如維生素A、D、C)。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時需要多吃些蛋白質含量高、含鈣量高的食品。 2.討論、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嗎?

玉米,雞蛋,黃豆,豆腐,花生,肉類(鴿肉,豬肉,兔肉特別推薦)貝類,香菇,菠菜,魚肉等等 含鈣的食物有哪些? (

1、)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健康提示:夏季牛奶飲用也要需有選擇 (

2、)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呢。并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海帶與肉類同煮或是煮熟后涼拌,都是不錯的美食。蝦皮中含鈣量更高,25克蝦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鈣,所以,用蝦皮做湯或做餡都是日常補鈣的不錯選擇。 友情提醒:容易對海制品過敏的人們要小心食用喲。 (

3、)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制品也是補鈣的良品。 友情提醒:豆漿需要反復煮開7次,才能夠食用。而豆腐則不可與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草酸鈣結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與菠菜一起烹制。但,豆制品若與肉類同烹,則會味道可口,營養豐富。 (

4、)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里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于水,難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時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鮮湯。

友情提醒:魚骨也能補鈣,但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做法。干炸魚、燜酥魚都能使魚骨酥軟,更方便鈣質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

5、)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里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友情提醒:這些綠葉蔬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

6、)補鈣藥物

如今市場上的補鈣藥物適合于依靠食物攝入不能滿足鈣需求的兒童、青少年、孕/哺乳期婦女、老人,甚至于工作緊張、壓力大、生活沒有規律的白領女性。它的優點是操作簡單,并且容易控制補充量。 3.拓展:營養與健康。

蛋白質是構成及修補人體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組織的基本物質,缺乏蛋白質會導致發育遲緩,骨骼和肌肉也會萎縮。肉類、海鮮和牛奶等動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質來源,植物性來源則可以從豆類、谷類及核果類中獲得。鈣質則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進生長并增加骨頭密度。所以每天喝兩杯牛奶,是累積骨本的好方法。維生素D是另一個令骨頭強健的營養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魚肝油、動物肝臟等食物中獲得外,每天曬10~15分鐘太陽,人體便可以自行制造維生素D。 【說明】教師課前可以準備部分課外補充閱讀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一些營養與人體骨肌肉保健方面的知識。

五、拓展延伸

1.總結: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鍛煉、豐富營養、注意安全) 2.延伸:身邊的科學

說出你和家人鍛煉身體的五種方法,播放太極拳錄像,介紹太極拳對骨骼肌肉的益處。

太極拳對骨骼、肌肉及關節活動的影響: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經過反復地纏繞絞轉,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長年累月如此絞轉,一張一弛,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并增加收縮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質也變堅固,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 然后與同學討論對每一項活動應該采取的安全措施。

六、板書設計

加強鍛煉:舉重、體操、游泳„„ 骨骼、肌肉的保健

加強營養:蛋白、脂肪、淀粉„„ 教學片斷賞析

師:某位學生運動時骨骼受傷案例(略)。盡管在日常生活與運動中像骨折、扭傷和脫臼這類損傷相當普遍,但它們還是可以避免的。如何在運動中注意安全、避免受傷? 生:我們運動的時候不能夠打打吵吵,上次我跳高時站在后面的小明推了我一下,我就摔倒了,手扭了一下,很疼的。

生:是的,上次我在教室里往外面跑時有個同學悄悄地伸出腳絆了我一下,我的腦袋差點撞在桌子上呢!

師:啊,竟然有這樣的事情?這可不好!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些是小事,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惡作劇會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傷害和痛苦呢!以后在運動時、活動中一定要遵守秩序和活動規范,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運動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受傷呢?

生:我參加體育訓練時老師經常要我做一些準備活動。 師:我們跑步比賽前一般會做哪些準備活動? 生:壓壓腿,扭扭腰。 生:做擺臂的運動。 生:運動一下腳踝。

生:有時候還要慢跑一會兒。

師:對啊,做了準備活動以后,我們的關節就會變得柔軟、靈活,這樣就可以幫助避免扭傷和脫臼。 師:(出示橄欖球運動員活動的圖片),這些運動員的裝束與我們平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這樣? 生:他們都戴著頭盔。

生:他們的樣子看上去很笨重,衣服里面好像有一個架子。 生:他們的膝蓋上有護膝。 生:他們的手腕上有護腕。

師:他們的防護性裝備重達十公斤左右呢!主要由頭盔、肩墊、肘墊、臀墊、膝墊、股墊、護手與護脛這八個部分構成。這些裝備有什么用處? 生:戴頭盔可以避免運動著的球直接傷害頭部的各種器官。 師:厚厚的肩墊可以減緩他們激烈沖搶時的沖擊力。 „„

師:遵守一定的活動規則,活動前先做準備活動,穿戴適當的保護性裝備、在安全的地方運動等等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避免在活動中受傷。 【片斷評析】運動的安全是現代教育中值得重視的一個話題。其實有很多骨骼與肌肉損傷是可以避免的,可學生由于缺乏相關的認識與經驗并不明白。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幫助他們將點滴的認識綜合起來,指導他們掌握科學的方法加強運動的安全。 教學反思

保持骨骼與肌肉的健康對兒童的身體至關重要,對于學習任務繁重,很少鍛煉的學生們來說,還遠遠沒有認識到骨骼肌肉保健的長遠意義。因此,如何使科學內容的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便成了教師設計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正是從小處著眼,從身邊科學入手,讓學生關注自己,關注健康,

《骨骼、肌肉的保健》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運動鍛煉不同部位的肌肉和關節,我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做廣播操、集體舞來體驗,這樣不僅使他們認識到了運動要多樣化,而且使他們懂得了廣播操是一項很好的運動,為使自己的骨骼、肌肉健康,每天做好間操很有必要。

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運動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我精心挖掘生活題材,設計了案例,讓他們準確地學會了如何在運動中保護自己的安全及如何急救的方法。這樣使學生經歷了從生活問題到科學問題的過程,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第二單元《養蠶》

1、我們來養蠶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 提出有關養蠶的問題; ? 觀察蠶卵和蟻蠶;

? 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 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并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

?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 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掌握養蠶的方法。

教學準備:師生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或干毛筆、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絲綢。 師問:“你們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么來的嗎?蠶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呢?你們想親自養蠶,親眼觀察它吐絲,最后再親手抽絲嗎?”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出示蠶卵。

師:“請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蠶卵)關于蠶你知道些什么?”

2、討論“關于養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引導學生討論“關于養蠶我們知道些什么?”啟發學生:“在寶寶出生前,媽媽會作好哪些準備?我們該怎樣做蠶寶寶的媽媽呢?” (1) 要為蠶寶寶在紙盒中布置一個溫暖的家; (2) 別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蠶寶寶也要呼吸;

(3) 蠶寶寶怕螞蟻、蟑螂、老鼠,要把蠶寶寶放在安全的地方;飼料不能太稀,否則蠶寶寶會拉肚子。

討論“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并嘗試在養蠶過程中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3、觀察蠶卵,說一說蠶卵是怎樣的。

讓學生仔細觀察蠶卵的大小、顏色、形狀,用語言描述出來。注意提醒學生:靜態的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小心呵護。

4、觀察蟻蠶,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讓學生先用肉眼觀察剛出殼的蠶像什么?再用放大鏡觀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測量她的長度并記錄。

最好讓學生能觀察蟻蠶孵出的一瞬間,看它怎樣大口吃掉極有營養的卵殼,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寫好第一篇蠶寶寶日記。

5、討論:“用哪些方法來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用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

三、課外拓展

讓學生在家繼續觀察蠶寶寶的一舉一動,并做好記錄 教學反思

2、給蠶寶寶記日記 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1.學會養蠶;

2.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

3.能夠預測、比較和討論蠶的整個生長期的外觀變化; 4.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交流觀察結果; 5.能夠自主地探究關于蠶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知識:

1.知道幼蟲期需要食物、空氣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2.知道幼蟲形成了蛹,蠶蛾是從蠶蛹里羽化出來的;

3.知道蠶的成蟲——蠶蛾從蛹里孵化出來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長大; 4.知道雌雄蠶蛾交尾后,雌蠶蛾產卵,卵孵出下一代幼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 2.更加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3.珍視在整個養蠶期間搜集的科學信息; 4.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

5.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能做好養蠶的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師生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或干毛筆、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蠶卵和蟻蠶,今天我們來給大家頒發‘領養證’和蠶寶寶,在這段時間里看哪個同學養的蠶寶寶最長、最重、最健壯;誰的蠶繭最大、最重、最白。但我們不要忘記給自己的蠶寶寶寫上成長記錄,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觀察日記的寫法。” 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閱讀P20上的文字。

2、自主探究的問題。

(1)比較吃桑葉的蠶和吃人工飼料的蠶,哪一個長得更好些? 讓學生先進行預測,在進行對比實驗。 (2)用蒲公英的葉子,它能吐絲嗎?

(3)蠶蛻皮時為什么不能弄斷它身上的絲?讓學生討論后,教師向學生講清其中的原因。

剪開繭子的蛹還能活嗎?

每個小組剪開一個蠶繭用紙包起來進行實驗。

(5)辨別蠶蛾的雌雄組織學生認真觀察蠶蛾的形態大致分為幾種,預測雌雄后觀察哪種蠶蛾產卵。教師多鼓勵學生在幼蟲期和蛹期怎樣區別蠶的雌雄。

3、小結:評價學生寫的觀察日記。

三、課外拓展

讓學生在家繼續觀察蠶寶寶的一舉一動,并寫好觀察日記。 教學反思

3、我們來抽絲 教學目標

探究過程和方法:

? 通過多種方法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 ? 學習抽絲;

? 測量出一根絲的長度。 科學知識: ? 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飾業的貢獻; ? 學會繅絲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進一步感受生命創造的奇跡;

? 為祖國燦爛的古代蠶絲業文明而自豪。 教學重難點:掌握抽絲的方法。

教學準備:師生準備:有關我國養蠶歷史的電教片;炊、小鍋、小蘇打、纏線板。 學生準備:纏線板、直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些真絲織物。 師:“這些織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國養蠶業抽絲的歷史悠久,對人類服飾業作出重要的貢獻。同學們,你們來匯報一下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二、自主學習

1、指導學生看P25的文字。

2、大家來抽絲,看誰抽的絲最長。

在蠶結繭后

六、七天挑一部分進行抽絲。 (1)讓學生先預測抽出的絲有多長。 (2)抽絲的方法:

A、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 B、把蠶繭放在開水中浸泡。

C、用毛刷攪動,把蠶絲的頭兒找到。 (3)量一量一根絲到底有多長。

3、小結:通過學習抽絲你有什么體會?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三、課外拓展

整理好養蠶的資料和一些記錄,下節課進行經驗交流 教學反思

4、養蠶經驗交流會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再討論種交流蠶一生變化的信息;

?能通過圖畫和文字整理、表達、交流觀察結果。 科學知識:

?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 ?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珍視在整個養蠶期間搜集的科學信息; ?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

?為自己長時間觀察研究獲得的成果而自豪; ?能正確看待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能概括蠶的一生四種變態。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蠶及其他昆蟲的資料。 學生準備:各種形式的觀察記錄。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的小蠶在你們的精心喂養下,慢慢長大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交流、總結一下自己的養蠶經驗,好嗎?”

二、交流、總結:

一、交流“蠶的一生經過了哪些變化”。 (蠶的一生經過了四種變化。)

你能夠把蠶一生的變化畫下來嗎?(學生先畫)

師:“書上的兩幅示范圖,一幅是直線式的,另一幅是循環式的。你們覺得那一種更好、更有創意?說說為什么?你能畫一幅更好的嗎?”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修改。

二、比較蠶蛾與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形成昆蟲概念。 指導學生看書P28。

你能說出蝴蝶一生的變化嗎? 你有什么發現?

蠶蛾和蝴蝶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之處?

蠶蛾和蝴蝶的外形的相同之處是什么?(身體都分為頭、胸、腹;頭部都有一對觸角;胸部都有三對足。)

三、小結

你認為蝴蝶和蠶蛾屬同一類生物嗎?說說你的理由。那這種生物叫什么呢?

四、課后拓展

了解蝴蝶的有關資料 教學反思

一切都在運動中 長江路小學 祁晶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單元中的第1課。

1、本課教材從學生熟知充滿運動物體的的場景入手,在向學生描述運動的物體之后,重點說明“如何知道它運動了沒有”,使逐漸建立“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標志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另外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的概念。

2、在該課中,參照物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教材顯現了多個活動的例子,指導學生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幫助學生來理解參照物概念的實用價值。在此課文還提供了用滑板車代替汽車的體驗活動,使學生有更加直接的感受。接著,引導學生自定參照物進行運動判斷,列舉了乘電梯、拔河和江中竹排三個事例,引發學生自尋標準,展開多思維角度的運動判斷,以鞏固、利用所學參照物的知識。

3、引導學生討論有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使學生懂得由于地球在轉,地面上的物體每天都隨地球的轉動而行進,從而了解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讓學生獲得一個關于運動判斷的較全面的認識。通過學生討論、模擬、體驗物體運動的相對性,使學生形成物體的絕對運動概念。讓學生感受參照物與物體運動狀態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能夠依據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相對的運動狀態與靜止狀態。

2、科學知識

●知道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是看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相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事物之間的相對性,能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教學重點:

會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教學難點:

理解“參照物”。 教學過程設計

一、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出“運動”的話題。

1、談話:大家都聽過《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嗎?那你們說說那個丟劍的人為什么就找不到自己丟到水里的劍了呢?怎樣才能找到劍呢?

2、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3、講解:船是運動的,對于劍來說它是不動的,所以以船上的記號來找劍是找不到的了。對“運動”的常識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切都在運動中”。(揭示課題)

【評析】老故事,新思考。這個故事在嘲諷丟劍人無知的同時也揭示了運動的概念,學生知道運動就是物體之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也體會到不懂科學是那么的可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下面內容的興趣。

二、認識參照物

1、教師出示書上的圖片:你們觀察這兩副圖,你覺得哪些物體在運動?你怎么知道他們在運動?

2、學生觀察并填寫教材后的記錄表。

3、學生相互交流。

4、講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需要一個標準,在科學上,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志是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這另一個物體我們稱為“參照物”。參照物是事先假定為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5、提問:你能找出圖中的參照物嗎?

6、學生討論并交流。 【評析】把很難解釋的參照物的概念有趣地滲透給了學生。學生在感受到這個道理之后,在下面的活動中就會自覺地去尋找參照物,他們的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這比老師生硬的要求他們去做要好得多。

三、探究參照物在判斷物體運動中的作用

1、給學生看一段汽車在行駛的課件,看完后讓學生討論:坐在緩慢行駛的汽車上,怎么知道汽車是否在前進?

2、提問:坐在行駛的汽車里的人動了嗎?

3、學生討論

4、討論交流:為什么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事先確定參照物?

5、小結: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物,會影響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結論。以坐在行駛的汽車里的人為例,如果選汽車為參照物,則人不在運動;如果選地面上的人為參照物,則車內的乘客在運動;如果選擇車為參照物,車外的人就在運動。

6、學生活動:讓學生站在滑板上進行滑動。你們覺得誰在動?怎么動?你根據什么標準說他在動?

7、學生交流。

8、提出問題:如果參照物選滑板車本身呢?

9、先提問在滑板車上的學生:你和滑板車比較,你在運動嗎?為什么?

10、講述: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車廂里,一位旅客在列車車廂的過道上經過,你覺得他走得快還是慢?對于站臺上的人來說呢?

11、學生討論并交流。

12、提問:兩個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覺?這說明了什么?

13、小結:確定參照物是研究物體是否運動時非常重要的,在判斷物體運動快慢時也是不可缺少的。

14、拓展:認識選擇不同參照物對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影響。

(1)提問:乘坐電梯上下的人動了嗎?怎樣判斷拔河比賽的輸贏呢? (2)學生討論。

(3)提問:課文中介紹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景象,明明是竹排在移動,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4)學生討論,回答。

(5)交流:你們在判斷時選用了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6)小結:“竹排江中游,青山兩岸走”,因為人隨著小竹排在江中向前進,而兩旁原本不動的巍巍青山就會讓你感覺在后退,從而進一步明確判斷物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關系,揭示出不同標準下運動判斷結果是不同的。

【評析】引導學生自尋標準,展開多思維角度的運動判斷,以鞏固、利用所學參照物的知識。讓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出發來學會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的狀態。揭示參照物在判斷運動以及速度方面的重要性。

四、 探究有沒有絕對不動的或靜止的物體

1、提問:我們的教室在運動嗎?你的根據是什么?

2、學生回答。

3、提問:你們的參照物是什么?如果給你們機會到宇宙中去,你還能看見這課樹的話,你覺得它是在運動嗎?

4、學生回答。

5、教師:你有什么想法?

6、學生討論。

7、毛澤東寫過“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樣的詩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嗎?

8、學生討論交流。

9、小結: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地球上所有的物體每時每刻都隨著地球的自轉在飛速運動著。 【評析】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了解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讓學生獲得一個關于運動判斷的較全面的認識。

五、 拓展作業。

1、提問:經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2、請同學們要學以致用,下課后,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判斷物體的運動或選擇同一參照物去判斷不同物體的運動,并做好記錄。 【評析】這里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參照物的理解,通過學生的練習讓他們感受到周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體會到科學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教學片斷賞析

教師:給你們看一段汽車在行駛的錄象。坐在緩慢行駛的汽車上,怎么知道汽車是否在前進。? 學生:看參照物

教師:你們是這樣認為的嗎?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模擬實驗。 模擬實驗:讓學生站在滑板上進行滑動。 教師:你們覺得誰在動?

學生:滑板和滑板上的人在動。

老師:怎么動?學生:在向前運動。 教師:你根據什么標準說他在動? 學生:他和黑板位置發生了變化。

教師:如果參照物選滑板車本身,滑板車的人在運動嗎? 學生:沒有。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和它相比,滑板車上的人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 【評析】學生認知上關于“參照物”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模糊概念挖掘出來,刺激興奮點,把平時已經習慣運用但尚未明白道理的判斷運動的方法重新建構,為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打下基礎。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既要突出教學重點,又要突破教學難點。如果在教學中能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教學難點不攻自破。我在《一切都在運動中》這一課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課讓學生理解“參照物”的概念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原有經驗為基礎展開,利用學生所觀察到的現象和產生的問題與原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給孩子造成認知沖突,引發思維碰撞和活動,從而產生問題情景,激發孩子思考,引入探究佳境,“逼迫”孩子在活動中養成主動動腦,習慣動腦的狀態。通過原因的分析,使學生逐步理解,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學習和應用中總結知識方法,重新構建新的知識組塊,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 動 的 快 慢

長青小學 沙麗楠 教學資源分析:本課再引導學生如何判斷物體運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測量與排序,觀察與分析,認識運動的兩個屬性,即速度和方向,使學生意識到物體運動快慢需要用一定的距離中所用的時間多少來進行描述。繼而進一步認識到運動是由速度、時間、距離與方向等幾個要素來描述的。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會測量走路的速度。

2、 能改日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排序。

3、 會使用秒表。 科學知識

1、 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可以用一定距離所用的多少來描述。

2、 知道運動方向也是物體運動的表現。

3、 認識一些非常緩慢的運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系性,體驗到用比較的方法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二、教學重難點:

1、 理解運動速度與距離、時間有關。

2、 會使用秒表測量走路的速度。

3、 會判斷或者計算運動緩慢的物體。

三、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秒表、卷尺、計算器、活動記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5分鐘)

1、 (出示圖片)提問:圖中的伙伴們在干什么?

2、 猜一猜,誰移動得快?(引導學生說出不知道他們行進的距離和時間,無法判斷出他們移動的快慢)(隨機板書)

同學們各抒己見,那么,到底有什么辦法能比出他們之間運動的快慢呢?(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授:

1、 講解“相同距離,比較時間的多少”。(5分鐘)

(1) 講述:剛才,同學們提出要指定一段距離,讓他們進行比賽。那么,我們就來看一段比賽的錄象。(播放劉翔比賽錄象)

(2)討論:知道這是什么比賽嗎?(110米欄)在決賽中,劉翔以12秒91獲得了冠軍。美國選手特拉梅爾獲得亞軍,他的成績是13秒18;古巴選手加西亞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績。那么,我們是通過什么來比較他們之間運動的快慢?(時間的多少)

(3) 討論:就是說,想要比較他們之間運動的快慢,必須符合什么條件。(板書:距離 時間)

(回到導入)那么,他們之間運動的快慢如何比較呢?

(4) 小結:運動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判斷,這就是常說的運動速度。(板書:運動速度) 【評析】使學生意識到判斷一個物體運動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

2、 講解“相同時間,比較距離的長短”(6分鐘)

(1)引入:(接上文)平時,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運動的快慢。在我們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快慢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選擇你感興趣的介紹幾個物體的運動速度)

(2)你們能給他們的運動速度排序嗎? 學生自己開展;匯報結果。

(3)你們是根據什么來給這些物體的運動速度排序的?(或你們是怎么看出快慢的?)

(4)那么,運動速度的快慢還可能和什么情況有關?(時間相同,距離的長短不同) 【評析】測量運動的速度,給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進行排序,速度單位是相同的,只要比較速度大小即可。

3、 測算運動的快慢與距離、時間的關系。(15分鐘)

(1) 講述:你平時走路的速度是怎樣的?你想測算一下嗎?那么,你想設計這樣的活動嗎?(小組討論)

(2) 出示表格:你能讀懂這張表格嗎?(小組之間,互相說一說) (3) 討論:

A、從表格中,知道用不同速度的步伐走同樣的距離500厘米。 B、學生示范正常步伐與慢一些的步伐。

C、測量時間時,我們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學秒表的用法,學生試用。 D、怎樣計算速度?(用距離除以時間)為了便于計算,可以借助計算器,結果保留整數。

E、 除了這樣測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們還可以這樣做(出示表格2)。在這張表里,有哪些情況與第一張表相同?哪些不同?

E、測量距離時,我們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刻度不夠長,可以怎么辦?(分兩次測量)提醒大家,測量時要注意將尺子拉直,沿直線測量。

F、 由于課堂時間關系,我們將同學們分成兩大組。左邊這幾組進行測量活動 1, 右邊的幾組進行測量活動

2, 在室外,老師已經事先畫好了一段5米的距離,測量活動1可以直接到那個場地測量?;顒?的小組,老師有已經標號起點位置了。這樣的活動你會做嗎?在小組內想想應該怎么做,以及如何分工(學生討論)

G、 完成測量和記錄后,請小組根據表中的數據,交流一下,正常步伐的速度與慢一些步伐的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4) 分小組開始測量。(提醒: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室外每塊地磚的長度是100厘米)

(5) 匯報測量結果,得出結論。(距離相同;時間相同)

【評析】安排好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在測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慢。

4、 知道如何判斷緩慢運動的物體。(3分鐘)

(1) 引入:(出示圖片)指甲在運動嗎?你有辦法測出它的生長速度嗎? (2) 生活中還有很多象指甲生長這樣運動緩慢的物體。(出示圖片)你有辦法計算出小苗的生長速度嗎? 【評析】引導學生利用參照物發現物體的緩慢運動,然后再啟發學生討論這些方法中用到的物體對觀察有什么作用。

5、總結:今天,我們討論了運動快慢的問題,它離不開時間和距離這兩個因素。

6、知道物體運動具有一定的方向。(3分鐘) (1)(出示圖片)這是一張氣象衛星云圖,是2005年臺風“卡努”運動走向圖。(出示資料)

(2)交流問題:氣象臺在發布臺風預報時,除了有時間、風速、風級以外,還強調什么?為什么?

(3) 小結:運動速度除了包括距離和時間因素外,還包括運動的方向。(板書:方向)

三、總結提升。(1分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根據生活經驗,來描述運動的快慢嗎?

教學片斷賞析

講解“相同時間,比較距離的長短”

(1)師:平時,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運動的快慢。在我們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快慢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 生:選擇你感興趣的介紹幾個物體的運動速度 (2)師:你們能給他們的運動速度排序嗎? 生: 學生自己開展;匯報結果。

(3)師:你們是根據什么來給這些物體的運動速度排序的?(或你們是怎么看出快慢的?)

(4)師:那么,運動速度的快慢還可能和什么情況有關? 生:時間相同,距離的長短不同

【片斷評析】測量運動的速度,給各種物體運動的速度進行排序,速度單位是相同的,只要比較速度大小即可。

板書設計:

運動的快慢

距離

運動速度 時間

方向 教學反思:

本課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試驗等方法,搜集證據,并能對搜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使學生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搜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在教學中就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剛開始難度不能太高,太難了他們聽不懂的話,上課就會失去激情,不認真聽課,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讓他們以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沒辦法學好,所以教學時一定要選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待時機成熟題目可以難一點,這樣反而激起他們的好勝心,攻克難題他們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他們心里會有一種不服輸的念頭,所以聽課就會更加認真。

新教材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教師講的少了,開放性的活動多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運 動 的 方 式 五四路小學 姚勁巖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物體的運動》的第3課。在自然界中,萬物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即使許多表面看起來不在運動的物體,如高山、房屋、樹木等也一刻不停地跟隨著地球一起轉動著。運動著的物體有各自不同的運動方式。本課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對運動有了基本了解,認識了運動相對性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自帶自己喜歡的會活動的玩具(如:橡皮筋、風車、木塊、易拉罐、溜溜球、秋千等),課堂上讓學生玩這些會活動的物體,指導學生從總體上了解物體的運動方式,并給這些運動方式分類: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引導他們對物體運動的方式及其特點進行研究,使他們知道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特點,并能夠通過觀察及實踐活動對各類物體的運動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用圖示的方法表示出來。通過學生的生活資源,將對物體運動的方式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由運動方式之間的相互聯系延伸到自然界中許多事物的相互聯系,從而幫助全體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了許多不同物體的不同運動方式,如風車的轉動、汽車輪子的滾動、秋千的擺動等,對一些簡單物體運動的形態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對它們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系統,對物體運動方式的本質特點還不很清楚。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抓住學生認識模糊的地方設置認知的階梯,化連續、復雜的運動為定格、簡單的運動,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實驗器材及相關課件由淺人深地觀察、感知、認識、分析它們的運動方式及其特點。在研究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觀察,提高對比的效果,可以在實驗的物體上用顏色鮮艷的不干膠或者彩色筆做標記。具體標記的位置是:木塊的一個側面的中央和角上各一個;紙風車的中央和一個葉片尖上各一個;易拉罐底部中央和邊緣各一個。這樣,學生在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時會很明顯地看到這些“質點”(紅點)在運動過程中的方位和距離的變化,注意力容易集中在這些點上,容易抓住物體運動方式的本質特征。

本課的學習中,指導學生學會利用簡單、明了的示意圖來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本課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點,教師必須在簡單物體運動方式的圖示方面給予示范、指點,指導學生抓住物體的運動方向和質點的位移來合理設計、畫出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的示意圖,為掌握物體運動方式的特點和將來的物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科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科學,在科學學習中快樂地生活是科學教育長期以來的追求。在教學中,應該努力設置、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課前動員學生一起搜集、準備很多與物體運動方式有關的玩具,讓上課的教室變成一個運動的世界:學生只要一動手,很多玩具都會依照它們的運動方式運動起來,既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觀察對象,更讓教學、研究活動充滿了樂趣。通過游戲觀察活動,還可以拉近學生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們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科學,只要平時注意觀察、積極思考。就可以發現許多科學的秘密,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課教學研究的對象比較豐富,在注重教師引導作用的同時更應注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的過程中系統地掌握物體的各種運動方式。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本課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觀察出物體有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這兩種運動方式。 ●能夠用圖示法表示出物體運動方式的特點。

●能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兩種運動方式之間的相互關系與區別。 知識與技能:

●了解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特點。

●認識到物體運動方式之間存在相互關系。 ●知道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事物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自然界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用畫圖的方式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并分類。 教學難點:

分析一個運動物體的復合運動方式。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風車、易拉罐、飛碟等,有關課件。

學生準備:帶自己喜歡的會活動的玩具,如:橡皮筋、風車等。

教學過程

一、 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方式 談話: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干什么?今天老師讓同學們帶來了你們最喜歡的能動起來的玩具,現在老師請同學們在課堂上玩一玩,看看這些玩具是怎樣運動的? 學生活動

匯報自帶玩具的運動方式,導入新課。揭示課題:運動的方式

【評析】科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兒童認知的特點、水平出發,從兒童的已有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好玩就是孩子們的特點,其實也是指導兒童學科學的教學特點。玩中會有許多收獲,大家交流談感受,教師善于提升概括――讓大家發現“問題的影子”,當然也不一定是問題,就是一條思維的方向,初步感受,給學習定個“方位”。以上算是完成了一個階段玩的目標:激發興趣,初步的感受,點出了關鍵詞,本課的重點“運動的方式”,但不糾纏于此,恰當的控制,導入下個環節。

二、 自由研究,研究幾種物體的運動方式及其特點。

1、 研究滑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1) 課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滑滑梯。

(2) 談話:玩滑滑梯是我們很喜歡的活動,你能說說小朋友是怎樣運動的嗎?運動的軌跡是什么樣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嗎? (3) 學生嘗試用圖示法表示,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描述。 小朋友在玩滑滑梯的圖示:

2、 研究青蛙跳

(1) 課件出示青蛙跳。

(2) 談話:青蛙是益蟲,莊稼離不開它,它可以吃掉很多害蟲。我們來看看青蛙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嗎?

(3) 學生嘗試用圖示法表示,并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描述。 青蛙跳的圖示:

(4) 對比:青蛙跳的運動方式和滑滑梯的小朋友的運動方式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評析】學科學是需要學生自己實踐的事。學生要親自動手做,而不能由別人來代勞,不能要別人做給他看。以上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學探究的機會,他們用圖示的方法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使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對研究現象有了非常細致、準確的觀察,獲取了科學知識,體驗到了科學學習的快樂。

3、 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其他物體運動的方式。

4、 分類:將這些物體的運動分成兩類,說出理由。 直線運動圖示: 曲線運動圖示:

【評析】此環節中老師有意給孩子們一段思考的時間,讓孩子們的概括越來越科學,從經驗提升,這符合孩子們認知的特點。

三、 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體的運動方式 出示課件,學生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 討論交流,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什么?

除此以外,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它們的運動方式又是怎樣的呢?

【評析】科學學習是一個充滿發現、充滿樂趣的過程。有目的地設計這一環節,通過課件展示既營造良好的科學學習、研究的氛圍與環境,又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中的多種資源學習,將學生的科學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可以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并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另外.此環節中,學生們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生與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四、 分析復合運動的運動方式

1、 出示易拉罐,讓易拉罐在桌上運動。

2、 討論交流,易拉罐的運動方式。

3、 出示課件,直升飛機、玩飛碟的運動方式是什么?

4、 學生討論交流。

【評析】教師拋出問題,而且問題的目標指向明確,讓學生“自圓其說”,漸漸完美,不包辦代替,這真體現了新課程讓孩子成為學習主人的課程思想,既提高了孩子們的思維水平又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五、 鞏固、拓展

1、按要求(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直線和曲線運動)玩自帶的玩具,說說你怎樣玩?

2、將自帶的玩具綜合起來玩,說說你怎樣玩,其中的運動的方式是什么? 【評析】讓孩子們把自己帶的玩具先按要求然后再綜合起來玩,讓他們的思維火花在探究時有了一定深度,方法多樣化了,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因此也可以看出培養孩子們探究時的發散思維很重要。

3、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汽車在路面上行使,車輪的主要運動方式是( )。 A直線運動 B曲線運動

2、蕩秋千的主要運動方式,用圖示表示應該是( ) A B C

3、汽車的運動方式有( )。

A直線運動 B曲線運動 C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二)判斷題

蕩秋千是一種來回運動,皮筋振動也是一種來回運動,因此它們的運動方式都是直線運動。( ) 教學片斷賞析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方式

師:課前老師讓你們每人帶一件會動的小玩具,都帶來了沒有? 生:(知道課上可以玩,高興地說)帶來了。

師:下面我們就在小組中玩一玩,也可以相互交換著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會運動?怎樣運動的?

(學生們情緒高漲地玩著玩具,很開心!教師和學生一起玩。) 師:玩好了嗎? 生:(齊答)好了!

師:剛才同學們玩得真開心!下面誰來說說你玩得是什么玩具,它是怎樣動的? 生:我玩得是回力小汽車,把車向后拉動幾次,再松開手,小汽車就會自動向前跑動了。

生:我不這樣認為,我玩的也是小汽車,但不是回力車,剛才我仔細觀察了,應該是車輪轉動向前走動的。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么像這樣運動的玩具還有哪些? 師:誰接著說?

生:我玩的是溜溜球,這是現在最流行的,大家都喜歡玩。它可以在空中上下移動,也可以在地上滾動,這叫“溜狗”。 師:玩得不錯嘛!

生:我自己做了個小風車,由于室內沒有風,所以我用嘴吹,小風車就轉動起來了。

師:哦,這個小風車,其他同學誰還有不同的玩法嗎? (一生上來用手拿著風車跑起來,風車也轉起來了) 生:我覺得用手直接撥動風車的葉子,風車也會轉動。 生:我玩的是竹蜻蜓,用手搓動后一松,竹蜻蜓會飛起來。

生:我玩的是陀螺,它會轉動。它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買現在市場上的那種飛天陀螺,只要朝著桌面,快速抽出其中的扳機,陀螺就會跳到地面自己轉動起來。 師:(高興地)真好玩,還有其它嗎?

生:我玩得是我們小組同學帶來的一個會蕩秋千的小娃娃,它會不停地搖動。 師:同學們帶的玩具真是好玩,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一會兒我們再接著玩,好嗎?剛才看到同學們的玩具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運動,那你們對它們的運動方式了解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運動的方式”(板書課題)

【片斷評析】材料是孩子們進行科學學習必不可少的東西,有了材料大家才有“玩”――探究的東西,所以準備材料很重要??茖W探究中的材料可以發動孩子們自己準備,讓孩子們養成帶材料來上科學課的好習慣,孩子們對自己帶的東西“格外珍惜”,有感情?;ハ嘟粨Q著玩,更能夠增加探究的樂趣,孩子們通常對別人的玩具更加感興趣,這樣探究的氣氛更加濃厚。

二、分析復合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式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易拉罐,你們能使它運動起來嗎?說說它是怎么運動的?運動的方式是什么? 生:我能。我把它平放在桌上,用手輕輕一推,易拉罐就向前滾動了,這是直線運動。

生:不對。老師,我認為他說的: 易拉罐向前滾動,是曲線運動。

生:老師,我認為他們說得都對,又都不對,因為易拉罐向前走了,從一個地方移到了另一個地方,這是直線運動。但是從易拉罐的底部看,它又是在做曲線運動。

生:我也覺得可以這么說!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剛才同學們的爭論,我們知道了雖然物體的運動方式有兩種: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但往往有很多物體的運動是將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組合起來的復合運動。 師: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你們能舉出來嗎?并說說它們是怎樣運動的呢? 生:我讓玩具汽車開動起來了。整輛汽車的車體是在做直線運動,汽車的輪子是在曲線運動。

生:老師,我給它補充:汽車的輪子既在做曲線運動,同時也是在做直線運動,不能單獨將它分開,因為輪子本身也從一個地方到了另一個地方。 師:你們說得真棒,思考問題很全面。

生:足球在草地上向前運動時是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組合。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很不錯。誰能說說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出示課件:玩具飛碟和直升飛機)認識這是什么嗎?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生:飛碟在從一個地方飛到了另一地方是直線運動,在做直線運動的同時飛碟也在旋轉,做的是曲線運動。

生:直升飛機的螺旋槳做的是曲線運動。飛機飛行是直線運動。

生:我來給他補充:螺旋槳不僅做了曲線運動,在旋轉做曲線運動的同時也隨飛機一起上升,這是還存在直線運動。 生:我來給他們總結一下,它們在運動的時候,不是單一的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而是兩種運動方式的組合。既有直線運動又有曲線運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非常全面!通過研究,我們知道科學語言是非常嚴密的,大家思考問題一定要全面、仔細一點。

【片斷評析】科學學習不是告訴,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與感悟。抓住學生理解的疑惑之處,找一個問題讓學生來辨:認知在行動中提高,思維在辨別中清晰,能力在實踐中發展。真理越辨越明!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變得更加細致了,思考的角度越來越寬了,對科學概念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了。另外,在豁然開朗的學習境界之中,學生所收獲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還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更令人難忘的是發現的快樂和滿足! 教學反思:

下課的鈴聲響起了,當許多學生隨著移動的腳步擺弄著玩具,戀戀不舍地離開教室時,我知道:科學學習正在成為他們生活中一件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古代的荀子將學習過程視為一個“聞——見——知——行”的活動過程,“不聞不如聞之,聞之不如見之,見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西方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會忘記;看,會記住;做,才能理解。”科學學習就是要把原本抽象、單一的概念賦予鮮活的生命,成為學生身邊活生生的活動。因此我在課堂上抓住學生愛玩的天性,在課堂上創設具體、生動的研究氛圍,讓學生自帶自己喜歡的可以通過動手操作使之運動的玩具,同時提供豐富多彩的研究材料,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讓他們在親自動手操作、動手實驗、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學生對研究物體與現象的關注視野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擴展,探究的熱情空前高漲。同時,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點撥又將學生的探究活動逐漸引向深入。

1、 本課比較注重“層次性”。 本課中問題設計的層次性、材料準備的層次性、探究深度(思維)展現的層次性、興趣探索的層次性都得以體現,因此學生學習時不疲憊,時間過得很快,教學效率較高。

2、中年級的兒童學科學,進行科學探究,預設目標較過高和過低都不好,目標的預設也要動態生成,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習前,考慮到學生們已經有自己關于運動方式的一些經驗,但還是傾向于在自我建構的基礎上,達到更好的程度,重在經歷探究的過程,感受一定的探究方法,感受探究學習的樂趣。

3、科學探究課,我認為提怎樣的問題、對生成性的問題怎樣處理很重要。是有的放矢,還是不切實際;是作為一種資源加以開發,還是置之不理;問題應該講究開放性、目的性、生成性,盡可能把問題的“一切權利”――包括問題的開發、分析、思辨、整合、尋找答案的權利交給學生自己。“以問題始至問題終”應該成為我們科學探究學習的“常規”。

4、盡量體現探究指導的價值。

新課程提倡讓孩子們自主的去學習探究。中年級的兒童學科學,進行科學探究要以指導為主,不能放的太開,探究的根基打不牢,就想“飛”起來自己探究是不現實的,所以課堂上老師的必要指導與點撥不能因噎廢食。要注意指導孩子們思考著探究,要有目的,方法在討論的基礎上盡量科學;要注意培養兒童探究的品質――認真、細致、團結、合作。 小車的運動

大連市實驗小學 孫友人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單元中的第4課。本課通過學生引導學生對“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預測,做出假設,然后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使學生能夠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會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培養學生收集、記錄數據的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意識到科學方法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起到的作用。

本課學生的探究重點探究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本課的教學我是通過直接出示載重汽車的圖片,對以前知識的復習導入新課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假設,然后進行實驗設計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在此過程中特別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變量,開展對比實驗,讓學生學會通過測量收集證據的方法,體會到科學方法的重要作用。

本課是第一次讓學生填寫比較完整的活動記錄,在課堂教學上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記錄能力,為學生以后能夠獨立設計實驗記錄打好基礎。

本課的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 能過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收集證據。

● 能夠通過測量收集、記錄數據,并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知識與技能

● 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 ● 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收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意識到科學方法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小車、鉤碼、墊圈,軟尺、秒表、紙、棉布、毛巾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大屏幕出示一輛載重汽車,這是一輛汽車,同學們能說說在這輛汽車行駛

的時候都有哪些運動方式嗎?

2.同學們知道這種汽車是做什么用的嗎?

3.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小車的

運動》。

(板書課題。)

二、授課:

1.你認為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評析】學生的假設的時候要注意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和羅列,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假設都是正確的。

3.所有的因素我們今天在課堂上都能夠研究嗎? 4.請同學們看一下我們今天準備的實驗材料,你知道它們都是做什么用的?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能夠研究的因素是什么?

5.這些能夠研究的因素我們能在一次實驗中同時研究嗎? (引導學生知道要保持不變量的一致)

6.小組討論:○1你們組想研究哪一個因素?

○2針對你們選擇的因素,結合老師準備的實驗器材,你們怎樣設計這個實驗?

學生匯報。 【評析】如果學生獨立設計實驗難度比較大,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參考書上的例子后再進行設計。

7.教師出示如下表格:

問題:小車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假設:與拉力的大小有關。拉力越大走的越快;拉力越小走的越慢。

保持不變的是: 需要改變的是: 實驗記錄:

拉力(墊圈數) 實驗結果(厘米) 最后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結論: ○1你能看懂這張表格嗎?通過表格你看懂了什么? ○2在哪里你有疑問?

(為什么每次試驗要做3次?)

總結:反復實驗才能獲得準確的測試結果。 ○3我們一起把這張表格填寫完整。 【評析】學生在看表格的時候可能看不出來每次實驗要做3次,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問題。之后還可以問問學生最后的結果是怎么來的,總結出可以用求平均數的方法算出,交給學生整理數據的方法。 8.小組活動:每個小組根據你們選擇的因素填寫好實驗記錄,然后在班級內交流匯報。

9.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進行實驗,并做好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10.學生交流匯報:

○1來說說你們組的實驗結果是什么?

○2有和他們組研究同樣的因素的嗎?你們有什么不同的意見或者補充? ○3通過我們的匯報,你能說說小車運動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嗎? 總結: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小車受到的拉力、路面的狀況、載重的多少有關。小車受到的拉力越大,運動的越快;路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越快;小車的載重越少,運動的越快。

三、課后拓展:

1.在黑板上我們還有些沒有研究的因素,你想不想知道小車運動的快慢和這些因素到底有沒有關系?

2、可以在課下試試,把結果填在活動記錄上,下節課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評析】書上給的反例是和輪子的多少有沒有關系,如果學生在假設時沒有提到這個因素教師在此時可以補充上去。另外,學生在課下做的不必僅僅只局限于一個反例,只要是課堂上沒有條件作的,課下都可以試試。 教學片斷賞析:

師:你認為這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可能和汽車裝載貨物的多少有關。 師:能具體說說是什么關系嗎?

生:汽車裝載貨物越多,汽車行駛的越慢。 師,很好,其他同學呢?

生:可能與路面的狀況有關。路面越不光滑,汽車行駛的越慢。

生:可能與汽車受到的動力大小有關,汽車受到的動力越大,汽車行駛的越快。 生:還可能與汽車輪子的多少有關,汽車輪子越多,汽車行駛得越快。 生:„„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的猜測,這些猜測到底對不對呢,同學們想不想來一起研究一下? 生:想!

師:黑板上這些因素我們在課堂上都能來進行研究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教室里的條件有限。

師:看看桌子上的托盤,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 (學生觀察桌子上的材料。)

師:你知道這些材料都是做什么用的嗎? 生:小車來充當載重汽車。

生:紙、棉布、毛巾可以鋪在桌子上充當不同的地面 生:墊圈可以系在小車前面的線上來拉動小車 生:鉤碼可以放在小車的車廂里改變小車的載重量 生:„„

師:很好,那么根據我們準備的這些材料,你認為今天我們能夠研究哪些因素? 生:可以研究載重量對小車的影響。 生:路面狀況!

師:再想想還可以研究什么?

生:還可以研究小車受到的動力大小對小車的影響。 生:„„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車運動的快慢和這些因素有沒有關系,有什么關系。這些能研究的因素我們能在一個實驗中都研究出來嗎? 生:不能。

師:說說為什么不能?

生:一次只能研究一個因素。

師:在研究一個因素時,其他因素要注意什么,研究的結果才能準確? 生:要保持一樣!

師:對,研究的因素要有變化,其他因素要保持不變,才能使研究的結果準確。 【片斷評析】

在學生回答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時,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要充分發動學生動腦筋,即使答錯了

也沒有關系,因為就是要學生明白,假設不一定最終都是正確的,即使假設錯誤也沒有關系,最總要的是學會假

設。另外,學生在這里是第一次自己設計對比實驗,在以前的課堂中雖然對對比實驗有所了解,但這里是要求學 生獨立對設計出實驗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設計實驗前一定要將關鍵的地方指出讓學生注意到,然后再進行設計。 教學反思:

科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關的,本課從學生常見的載重汽車著手,把學生引導到對小車運動的研究上來。

本課的科學知識相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易于接受的,相對于知識的學習本課更為注重的是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動一動,測一測中得出結論,從而學習知識,培養興趣,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對比實驗是科學實驗中的一個重要的類型,設計對比實驗是學生在這個階段要學習和掌握的,本課作為初始階段,

教師要做好指導,給學生滲透對比實驗的特點,可以不必點明,但要讓學生有這個意識,明白對比實驗要注意的 問題。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的輔助表格,讓學生能比較直觀地了解變量與不變量的關系,幫助學生進一步 的進行實驗的設計。讓學生獨立選取其中的一個因素進行設計和實驗,應該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內容。

此外,本課也可不必拘泥書上及教參的教學材料的準備,可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準備材料,可以比書上的更豐

富,也可以和書上的不同,這樣可以豐富學生探究的因素的種類,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使

課堂也不再枯燥,更加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擺

建設小學 于麗萍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物體的運動》單元中的第5課。本課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進行假設。在實驗中會“控制變量”,知道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的重要方法。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體會反復試驗獲取測試結果的。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態度。 本課學生的探究重點是探究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

我設計本課的教學是從對座鐘擺的屬于哪種運動形式?一分鐘擺動多少次?引入對擺的認識開始。通過問題情境“要知道你們擺的一分鐘擺多少次應該怎樣做?”先讓學生學會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并在匯報測量結果時發現問題:各組測量次數不同,而提出問題: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在學生產生探究內需的時候使生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進行假設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設計實驗時教師以設計擺線長短的實驗為例引導學生學會實驗如何制變量,體會反復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最后通過例舉生活中的現象,擺鐘慢了或快了怎么辦?設計一個擺這些活動,應用所學的科學道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收益。 預期學習結果

1、 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2、 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進行假設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 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

4、 體會反復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5、 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態度。 重點:探究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難點:設計一個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與給定的次數一樣 教具準備:秒表、墊圈、量角器、繩、視頻教材、支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播放視頻教材:座鐘的擺在擺動

2、提問:它屬于哪種運動形式?一分鐘擺動多少次?

3、教師講解:這個裝置,叫做擺。(板書課題)

4、認識擺

1)教師講解:擺是由擺線、擺錘組成。提起一個角度(強調擺線要拉直),擺就運動。這個角度稱作擺角(擺的幅度)。

【評析】認識擺的構成,掌握科學術語為進行做假設準備 2)學生操作:使擺擺動(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再次糾正)

二、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提問:要知道你們的擺一分鐘擺多少次應該怎樣做?

2、學生交流師生補充完善

3、測量方法:示范:擺線要拉直,自然松手,手不能加力,像這樣來回一次叫擺動一次。

4、練數:測量15秒鐘擺的次數

【評析】在此示范、練數次數,是讓學生明確怎樣規范操作實驗。否則對研究擺的快慢就會產生許多干擾因素。

5、匯報測量結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次數不同,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填寫課后記錄)

【評析】通過學生比較測量數據,引導發現問、提出問題,學貴有疑

三、猜測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

1、學生分組交流

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從擺的構成考慮

3、歸納猜測: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有擺線的長短、擺錘的輕重、擺角的大小(填寫課后記錄)

【評析】猜想、假設在科學探究中是十分必要的,猜想、假設包括多種可能性,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重要的是經歷這個過程。

四、指導設計實驗

1、提問:我們怎樣能證實猜測是否正確?

2、確定方法:實驗驗證

3、設計實驗:學生選擇問題分組設計

4、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完善:以設計擺線的長短實驗為例

1)需要改變的條件是:擺線的長短線(以10厘米遞增、遞減) 2)保持不變的條件是:擺錘的重量、擺角的大小 3)數據獲取要測五次求平均數

4)另外指導:改變擺錘的重量增加或減少墊圈數,改變擺角大小用量角器(板書提示)

【評析】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有許多,一般教材都把擺幅的大小、擺錘的輕重、擺線的長短這三項作為研究對象。雖然降低為只有三個變化因素,但對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要想研究其中的一個因素,必須控制好另外兩個因素。于是以設計擺線的長短實驗為例,讓學生學會如何控制實驗變量: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從而減少了一個因素,剩下的兩個因素,學生只要控制好其中一個條件,這樣制定計劃、收集數據的難度就大大的降低了,從而增添學生探究的信心,讓他們人人都有發現,個個都有收獲。

五、進行實驗獲取數據

1、組內分工明確:數擺、看表、做記錄„„

2、鼓勵:分工明確才能提高效率,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具有科學家的實驗精神?如果這個實驗做完,也可以做另一個。

3、開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評析】對于研究內容,教師可以宏觀調控,讓每個組選擇一個內容進行研究,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同時又合理地共享資源。

六、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1、匯報實驗結果:每種實驗選擇一個為代表學生填寫在黑板上

2、學生根據各組數據比較分析下結論

3、教師引導如何分析判斷:比較三組不同實驗條件下獲取的數據,發現改變擺線長短平均數差異最大,擺線的長短差異大表明這個條件是影響擺擺動的快慢的因素。

4、結論:擺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關。與擺錘的輕重、擺的幅度大小無關。擺線長擺擺得慢,擺線短擺擺得快(板書)

5、提問:還有什么問題?其它兩組數據差異小又說明什么?

6、學生交流想法

7、教師引導:實驗中由于一些原因能引起誤差存在。如:計時動作有快慢等,同學們在研究中一定要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 【評析】讓學生先把三組不同實驗條件下獲取的數據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學生有不同的結論。因為根據現象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對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在此基礎上傳授分析判斷方法,使學生知道如何分析判斷。同時還使學生體會反復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體驗到科學研究要有尊重事實、尊重證據這樣嚴謹的態度。知道在實驗中由于一些原因能引起誤差存在??茖W研究每個細節都不要放過。

七、生活中的現象

1、學生交流經驗

2、生活中的現象:蕩秋千、吊燈、(介紹伽利略的故事)風鈴

3、提問:擺鐘慢了或快了怎么辦?

4、學生交流意見

5、調整方法:慢了擺線調短,快了擺線調長 組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次/15秒 擺線長

6、設計一個擺 1)出示要求:

2)分組進行

3)展示:談一談設計這個擺體你的體會。

【評析】知識獲取源于生活的需要,更要用獲取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只有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團結就是力量。 本課總結: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一個小小的擺就有著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里面就含著許多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愿同學們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問題,用靈活的大腦去思考問題,用靈巧的雙手去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擺

數擺: 擺往返一回計一次

問題: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實驗設計

1、需要改變的條件是:擺線的長短線(以10厘米遞增、遞減)

2、保持不變的條件是:擺錘的重量、擺角的大小

3、數據獲取要測五次求平均數

4、改變擺錘的重量:增加或減少數墊圈

改變擺角大小用量角器

5、擺線要拉直,放擺錘要自然松手,手不能加力 擺線長 實驗結果(次/15秒) 最后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0厘米 20厘米 30厘米

擺的幅度 實驗結果(次/15秒) 最后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5° 30° 45°

擺錘重量(墊圈) 實驗結果(次/15秒) 最后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5個 10個 15個

結論:擺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關。與擺錘的輕重、擺的幅度大小無關。

擺線長,擺擺得慢,擺線短,擺擺得快。 組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次/15秒 擺線長

教學教學反思

一、 注重探究,強調合作

本節課的前半部分為研究影響擺的快慢因素,按照科學探究的方法及一般思路,讓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驗——收集整理數據——表達交流,讓學生經歷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在科學探究中,強調合作,先是全班合作,在兩個因素中讓每個組只選一個因素研究,教師進行宏觀調控,最后綜 合大家的意見,資源共享。再者在小組研究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愉快,同時合理地分工為小組實現個人價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 重視科學態度的教育

本節課里學生有多次猜測與預測,每次猜測之后教師都讓學生明白“說了不算做了算”、“猜了不算數了算”,使學生意識到“證據”的重要性,讓他們多次驗證,知道“真理是經得住多次驗證的”,讓他們從小形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片斷賞析

師:要知道你們的擺一分鐘擺多少次應該怎樣做? 生:數一數。 師;會數嗎? 生:會

師:那怎樣算一次? 生:來回擺,算一次。

師:好,你們計時15秒鐘,要說“放”不要說“開始”我數 (老師演示操作講解,提起20°角,自然松手,手不能加力)

【片斷評析】幫助老師是學生最愿意干的事情,同時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讓學會學生怎樣規范操作實驗,為正確實驗,獲取準確的數據服務。 師:看實驗結果,你發現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生:我發現擺線的長短與擺的快慢有關。 師:你們的意見和他的一樣? 生:不一樣。

師:說一說你們結論

生:墊圈數影響擺的快慢„„ 師:說一說你們的根據

生:15秒鐘5個墊圈擺16次,10墊圈擺17次。這說明墊圈數影響擺的快慢 生:15秒鐘15°擺8次,30°角擺9次。這說明墊圈數影響擺的快慢。

師:聽了你們的匯報,老師明白你們的結論是分析數據得出的,這非常好??茖W研究就要有尊重證據這樣嚴謹的態度。你們再比較這三組數據,哪組擺的快慢差異最大?

生:擺線的長短不同,擺的快慢次數差異最大。 師:根據現象、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因為是擺線的長短不同引起擺動次數差異大,所以擺線的長短是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這是一種分析判斷的方法,我們以后學習中也能用到。

師:現在說一說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擺的長短怎樣影響擺的快慢。

生:擺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關。與擺錘的輕重、擺幅度大小無關。擺線長,擺擺得慢。擺線短,擺擺得快。 師:還有沒有問題? 生:沒有

師:那么,其它兩組數據差異小又說明什么? 生:測得不準

師:實驗中由于一些原因能引起誤差存在。如:計時動作有快慢等。同學們在研究中一定要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

【片斷評析】科學課教學的過程與結果,是一個辯證的關系,強調了探究過程,探究的結論也是不可缺少的。面對獲取的不同數據,學生們有自己的結論。在這樣的矛盾沖突中,教師適時地指導如何分析判斷數據,既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注意發揮教師參與者的作用。得出了科學結論,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

第四單元 無處不在的力

1、力在那里

旅順口區雙島灣中心小學 左峰 教學資源開發: 本課是本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無處不在的力》單元中的第一課。本課指導學生在對日常生活的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發現有關力的科學規律,突出“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和力對物體的形狀的影響”,以及“已有大小和方向”兩個基本要素。這些概念的建立是靠學生的各種活動來完成的。因此,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做和在做中思考分析是本課教學活動的重點。只有學生經歷了各種活動,才能在具體的感性經驗基礎上獲得力的基本概念。

本課的重點是研究生活中與力有關的各種現象,發現力的存在,并研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以及力的大小方向。 我設計的本課教學是從尋找身邊的力開始入手,通過對硬果殼承受了鉗子的壓力變形后裂開、靜止不動的棋子靠橡皮筋產生的彈力運動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研究和討論,使學生體會到力的存在。同時,對以上現象的探究,也為下一步研究力對物體運動后和物體形狀發生變化進行了鋪墊。之后通過實驗,感受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變化的影響,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使學生了解到力有方向以及力的作用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影響。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基礎,只有感受到力在哪里,才能真正知道力的無處不在。 教學目標如下: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

3、學習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學習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教學準備:鉗子、核桃、、橡皮泥、彈簧秤、籃球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引入:

1、提問:你能用什么方法使講桌移動嗎?

讓學生說出方法,并學生上來演示。

2、剛才大家想的辦法都使講桌移動了,盡管方法各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共同之處都對講桌施加了一個什么?(先讓學生說,學生很快說出“力”后,板書:力)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根據他們原有的經驗和經歷,解決身邊的問題,從而自然的引出本課知識?!?/p>

二、自主探究:

(一)、感受力的存在。

1、出示一個籃球,你有沒有辦法讓移動中的籃球停下來?上來試一試。(師生互擲籃球)。

2、你看到力了嗎?力是什么樣子的?(為難學生,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力是無形的,我們只能感受到力的存在。)

3、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嗎? (1)、(雙手輕輕拿住一根粉筆),感受到力了嗎? (2)、(用力掰斷粉筆),感受到力了嗎?

4、學生用鉗子夾碎核桃感受力的存在,試著說出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

5、打開書40頁,看書上的四幅圖,小組討論,感受力的存在。(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活動:試著利用身邊的物體感受力的存在,將你們的研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只要有成果,可以自由上來寫。

7、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嗎?(安排討論)

8、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力無處不在。

(二)、力對物體的影響

1、通過前面幾個我們感受力的活動,你發現力對物體的運動有什么影響?

2、力除了對物體的運動有影響,對物體的其他方面還有影響嗎?

3、(出示橡皮泥)拿這塊橡皮泥,用力捏一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知道力的存在和感受到力的存在是不同的,只有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印象才深刻?!?/p>

(三)、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1、扳手腕活動

(1)、教師提問:邊玩邊思考:獲勝主要靠什么?為什么扳手腕特別費勁呢? (2)、學生活動,教師參與指導 (3)、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2、使用彈簧秤的方法 (1)、教師講解示范 (2)、學生練習

3、開關門活動

(1)、讓兩個學生上來,一個開門,一個關門 (2)、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

4、總結得出:力有大小;力有方向。 【設計意圖:根據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體會力的大小和方向,特別是學會用儀器去測量,能獲得更加準確的結果,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p>

三、回顧和解釋

1.關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識?

2.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關于力的問題? 教學片斷

教師和學生互擲籃球 師:你剛才有什么感受?

生:我接球的時候沒用多少力,投球的時候得用力。 師:剛才的同學在接球和投球的時候感受到了力,那么你看到了力了嗎?力是什么樣的?

生:我感覺有力,可是我看不出來。 生:我沒看到,我認為力是看不到。

生:老師,我看到了,他在接球和投球的時候都使勁了,但我不知道力是什么樣的? „„

師:噢,同學們都注意觀察,而且動腦思考的很好,下面我們接著觀察感受力的存在,好嗎?

教師用雙手拿住一根粉筆,然后掰斷粉筆。 師:你能從中感受力的存在嗎?

生:粉筆很輕,不用力就能拿起來,掰粉筆需要用力。 生:粉筆輕,也得用力

生:我也認為粉筆輕,也得用力,只是用力小,感覺不到。 „„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看來是動腦思考了。下面我們自己感受一下力的存在 學生用鉗子夾碎核桃感受力的存在。

【片斷評析】本片斷是在新授開始部分,讓學生感受力的存在,因為力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由于學生平時不注意,很難感受到力的存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選擇學生身邊常見的現象來認識、感受力的存在,最后再親自動手體驗,加深了對力的理解。 教學反思

力的現象是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但力是無形的,根據力作用在物體上的效果來感受力又是學生所陌生的。因此本課的設計力求在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的經驗與體驗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具有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和活動,使學生對已有經驗和信息進行檢索與篩選,對力的存在以及力的基本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認識、發現有關力的科學規律,激發孩子們的科學探究興趣。

重視學生探究活動中的思維訓練。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前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帶著問題去研究,使學生的活動目標明確,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放手讓學生用身邊的物體感受力的存在,帶領學生體驗力的發生過程,體驗科學研究的樂趣,體會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本課成功的關鍵。

2、物體改變形狀以后

旅順口區龍頭中心小學 王莉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第四冊第四單元第二課,與《力在哪里》、《蘋果為什么會落地》、《摩擦力的秘密》、《降落傘》構成了本冊教材的《無處不在的力》的知識單元。在《力在哪里》一課中,學生對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推和拉,以及力的種類和要素)有了初步的認識后,《物體改變形狀以后》的學習內容就是常見力中的彈力,能夠探究發現生活中彈性物體的共同點。本課屬于概念學習課。所以對本課概念的形成和表述尤為需要重視。皮亞杰認為活動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維發展的基礎。由此本課的概念形成和表述應建立在課堂教師設計的活動中?;顒邮墙嬁茖W概念的載體。

本課學生的前概念是對彈性和彈力分不清楚,概念混淆。認為軟的東西有彈性,硬的東西沒有彈性。在平常的生活和游戲活動中學生對于彈力已經有所了解和體驗。針對學生前概念的分析了解,加之學生認知特點——先入為主,并結合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本課重點落在彈力和彈性的認識及應用上,把研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這部分內容刪去。這樣有助于對彈性彈力概念的深刻理解,讓學生們知道彈力和彈性的普遍存在。同時為后繼的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探究發現生活中彈性物體的共同點; 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彈力的大小與方向; 知道彈力和彈性的普遍存在 科學知識

認識彈性物體受力形狀會發生變化,去掉外力時恢復原來形狀; 認識彈性物體發生形變叫會產生彈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關彈性現象;

教學重、難點:對彈力和彈性的概念的理解和區分。

2、實驗器材:

教師準備:課件(及其使用設備)、海綿、氣球、直尺、橡皮泥、木塊;彈力球、塑料頭套、皮筋,燒瓶(胡克定律),拉力器,握力器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研究彈性物體的共同點

1、由教師演示各種力,讓學生說出力的名稱:如拉力、推力、壓力、擠力等。

2、出示海綿,讓學生分組對海綿施加各種力,看看海綿有什么變化?

3、分組操作,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相機提出:對海綿施加力時,海綿有什么變化?去掉力以后海綿又發生什么變化?

5、教師又給學生提供材料:氣球、直尺、橡皮泥、木塊;彈力球、塑料頭套、皮筋、溜溜球等。讓學生分類,跟海綿有一樣特征一類。和海綿特征不同的一類

6、師生共同總結:物體受力形狀發生改變,去掉力又恢復原樣。

7、教師讓學生給這個現象起個名字 【評析】因為這些材料的彈性不一樣,學生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審視、分析和比較,就會發現其中的一類物體具有當物體受到外力時,形狀發生改變,去掉外力時,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即“彈性”這樣的性質。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點撥學生自己分析歸納經驗,使學生在舊知經驗基礎上發展了新認知。學生通過活動,使原來關于彈性的經驗的、感性的概念發展為比較科學的、理性的概念。

(二)、體會彈力的方向及區別彈力和彈性兩個概念

1、(出示拉力器、握力器)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我們來體驗一下,用力向外拉時有什么感受?當你拉到一定程度后慢慢停止用力時,你的手又有什么樣的感覺?(學生活動,交流感受)

3、體會彈力。教師讓學生通過感受拉力器和握力器,學生親身感受彈力,彈力是與你施加的拉力和握力相反方向的,恢復原來狀態的力。

4、認識彈性,從而區別彈力和彈性。彈性是本身具有的,而彈力是彈性的表現形式。 【評析】讓學生將自己的親身感受用精練的語言表述出來。在直接體驗的基礎上簡單生動的形成彈力概念,避免了死記硬背,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感受胡克定律,體會彈力的普遍存在

1、教師指導實驗操作:按壓的部位(大拇指和中指)。注意:不要用雙手捂著燒瓶,避免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或者用墊隔著操作。

2、教師分發材料。學生實驗開始。

3、學生交流實驗發現。 【評析】在學生建立了溜溜球沒有彈性的認知的基礎上,展示胡克定律是對彈性、彈力概念的挑戰。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加深對物體彈性和彈力的理解。為了學生的后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認識彈性和彈力的應用

1、(課件出示)這兒有兩個應用彈性和彈力的現象,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跳板跳水中什么是彈性物體?誰對它施力?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讓運動員跳起來的?

(2)撐桿跳高中什么是彈性物體?誰對它施力?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運動員跳起來的?

2、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彈性和彈力?

【評析】:這部分活動是在學生對彈性有了比較科學的認識的基礎上,以兩個典型的事例分析和體驗什么是彈力。利用課件教學的好處是可以暫停畫面,使學生能夠很清楚的對活動的步驟細節進行分析思考。通過比較分析學生會了解到彈性物體在發生形變時,會產生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即彈力。這個彈力是對抗所施加的外力的,方向與外力的方向相反。 片斷賞析:

“研究彈性物體的共同點”環節

師:教師對臉施加各種力,請同學們說一說都叫什么力。 師:雙手往兩邊拉臉 生:拉力

師:雙手擠壓臉 生:壓力 生:擠力

師:用手擰臉 生:擰力 „„

師:好了,就用老師剛才的方法對海綿施加這些力,觀察一下海綿會有什么變化呢,去掉力海綿又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進行操作并觀察,組內交流)

師:把你們的觀察到的現象跟同學們匯報交流一下。 生:我用手握,海綿變小了。

生:我用手壓海綿,海綿變的薄薄的。 生:用兩只手抻著海綿,海綿變長了。 „„

師:我們對海綿施加了不同的力,海綿的什么發生了改變? 生:海綿的大小改變了。 生:是海綿的形狀發生改變了 生:是長短變化了

生:我覺得是面積變化了 生:„„

(教師一邊聽著,一邊板書)

師:好,我們現在看看用那個詞準確。 生:面積 生:大小 生:形狀

師:這樣老師在演示一下,你們看看到底是什么變化?(教師演示擠、壓、拉海綿)

生:我覺得用“形狀”一詞準確,因為施力時海綿發生了形狀的改變。所以應用“形狀”一詞。

生:我也覺得是“形狀”發生了變化,擠壓時上下兩個面面積沒有變化 師:那你們都這樣認為的,達成共識,那我們就用“形狀”這個詞。

師:海綿受力時,它的形狀發生了改變,那么去掉力后,海綿又是什么樣子的? 生:海綿又變回原樣 生:海綿有彈回來了 生:海綿又恢復形狀了

師:好的我們寫在黑板上:海綿(受力)形狀改變(去掉力)恢復原樣

師:老師還給你們準備有十種材料,分別是:氣球、直尺、橡皮泥、溜溜球、木塊;彈力球、塑料頭套、皮筋等。 師:分小組,也在這些材料中施加上面的力,看看他們有沒有象海綿一樣的形狀,把他們分分類。(學生進行操作分類) 師:把你們實驗結果交流一下

生:氣球、彈力球、塑料頭套、皮筋是與海綿有同樣特點的 生:木頭,溜溜球與海綿不同。

師:那你們說橡皮泥有什么特點?與海綿是否有一樣的特點?

生:橡皮泥對他施力,形狀發生了改變,去掉力后,他沒有回到原來的形狀。 生:我覺得橡皮泥不與海綿一樣,施力時它的形狀是改變了,這與海綿一樣;可是去掉力,它就不與海綿一樣。

師:你們觀察的真細,科學探究就需要我們這樣。

師小結:物體受力形狀發生改變,去掉力又恢復原樣,這就是彈性物質的共同特點。

【評析】這一系列思維活動,為概念的建構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事物的共同特征歸結在一起,概括形成概念或一般的原理。教師指導學生自己用言語表述它們的發現,如果他們表述的是與探究的事物相關的屬性,就更有利于他們進行抽象概括和歸納推理,從而形成概念,發現規律。 課后反思

第一、前概念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基點 學生在真正學習新概念之前,已經有了對一些概念的樸素的理解,它是學生原有的經驗和體驗。在奧蘇貝爾看來,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的,即學習者新舊知識之間相互作用產生聯系,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知識吸收并固定新知識的過程,把新概念的本質特征與他認知結構中有關概念關聯起來,并被它同化,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便能理解新概念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改變學生原有的樸素理解的概念,進行各種建構活動,尋找證據,歸納分析,并與自己的初始想法做比較,得出科學的概念定義。

上一篇:打羽毛球的作文范文下一篇:愛崗敬業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