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老年癡呆的干預方法范文

2023-09-19

老年癡呆的干預方法范文第1篇

1 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分析

1.1 內因

1.1.1 生理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發生明顯改變。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控制力下降, 表現為反應遲緩, 有明顯的不穩。感覺信息傳入不正常, 表現為視覺、聽覺、觸覺、本體覺功能的下降。肌力減弱和骨質疏松, 表現為步態的改變, 男性通常抬不起腳, 步履短而寬, 女性則是狹窄的鴨步態[3]。

1.1.2 病理因素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通過影響智力、肌力、感知力、平衡力、步態等引起平衡紊亂導致跌倒;也可引起神志模糊, 判斷力及認知功能障礙導致對周圍環境應對能力的降低, 不能及時做出反應而跌倒。肌肉骨骼系統可因疾病引起的疼痛, 姿態不穩, 行動笨拙而導致跌倒。大多心血管疾病會引起動脈血供不足, 發生暈厥而導致跌倒。各類疾病在急性發作期均可發生抽搐、暈厥等意識喪失情況而導致跌倒。

1.1.3 藥理因素

止痛劑、抗高血壓藥、抗心律失常藥、利尿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吩噻嗪等藥物均可引起頭暈、反應遲鈍、意識混亂、體位性低血壓等而導致跌倒。大量或多種藥物混雜作用可增加跌倒的危險性, 并隨服藥的種類呈指數增長[4]。

1.1.4 心理因素

各類不良心理狀態均可降低老年人對自己和周遭環境的注意力, 從而增加跌倒的機會。特別是心理因素受跌倒時的情緒和平衡信心影響嚴重, 易形成“跌倒-喪失信心-更容易跌倒”的惡性循環, 導致跌倒反復發生[2]。

1.2 外因

研究表明, 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跌倒51%與環境因素有關[5]。常見的危險因素有:地面雜亂不平, 地板濕滑及材質的影響, 過道上的障礙物;坐椅過高或過低, 睡床過高或過低, 櫥柜過高或過低, 臺階過高且過窄、臺面不平, 坐便器過低, 坐椅、樓梯、衛生間缺少扶手, 室內光線過暗或過明;在陌生環境或環境較差的地方, 老年人會應無法適應而增加跌倒次數。

2 老年人跌倒的干預措施

2.1 正確評估活動能力

對老年人進行站立和行走測試, 定量測定步態失衡, 測試其靜態和動態平衡力, 以評估老年人引起跌倒的自身原因。通過止步交談現象的觀察, 平衡功能的評測及跌倒預測指數等多危險因素檢查, 篩選易跌倒高危人群。對存在跌倒危險因素的老年人, 幫助其分析可能的誘發因素, 提出預防措施[4]。

2.2 改善居住環境

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布局簡潔, 家具擺放適宜;地面干凈平坦;過道寬闊無障礙物;樓梯設置扶手, 臺階高度適宜, 臺面平整且分明;室內光線充足均勻;衛生間內鋪設防滑墊, 坐便器高度適宜, 配有扶手;床高適宜, 床墊松軟度適宜。

2.3 指導日常生活

小步態的老年人起步時腿要抬高些, 步子大些;上、下樓梯時扶扶手, 轉身動作要慢;生活起居做到3個30s (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 [6];入廁最好用坐式, 把住扶手緩慢下蹲, 晚間在床旁備好便器;外出最好在白天進行, 且有人陪同;站立不穩或步行緩慢的老年人建議使用輪椅或助步器;有視聽功能障礙的老年人選配合適的眼鏡、助聽器;注意避免勞累過度, 用眼過度。

2.4 加強功能鍛煉

規律的運動鍛煉 (特別是平衡訓練) 可減少10%的跌倒發生率[7]。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生理特點和身體狀況, 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練習慢步行走、擺手臂、慢彎腰、交替弓步彎曲腿、手扶椅子緩慢下蹲等動作[8], 還可以進行太極、園藝、游泳等運動量不大的有氧活動, 以加強肌肉的耐力和柔韌性, 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范圍, 提高動作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從而預防跌倒的發生。

2.5 堅持合理用藥

做好老年人用藥知識宣教, 遵醫囑用藥, 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同時指導老年人定期體檢, 積極治療原發病。

摘要:本文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分析了引起社區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 并提出了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有效預防老年人跌倒的發生。

關鍵詞:老年人,跌倒,相關因素,干預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與護理.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87.

[2] 陸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J].護理研究, 2007, 21 (4) :1041~1043.

[3] 李林濤.老年跌倒的疾病負擔與危險因素[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1, 22 (4) :262~263.

[4] 胡國萍.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及其預防護理[J].護理學雜志, 2003, 18 (5) :397~398.

[5] 周曉華.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與防護的研究現狀[J].當代護士 (??瓢? , 2010, (11) :11~12.

[6] 黃天雯.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干預措施[J].現代臨床護理, 2004, 3 (1) :56~58.

[7] 孫建萍.老年期其他常見問題的護理.老年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88~89.

老年癡呆的干預方法范文第2篇

由統計數據所知, 社區護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控制的一個最有效方法。 在社區中積極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 健康知識得到普及, 使患者不斷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生存能力及質量, 對于糖尿病患者維持血糖穩定及降低產生并發癥的可能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因此,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護理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為使其社區療效得到明顯提高, 積極探索適宜的護理措施, 研究分析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 年10 月—2015 年10 月期間的社區老年患有糖尿病的70 例患者資料采取相應護理措施, 其中有37 例男患者, 33 例女患者, 患者年齡在63~79 歲之間, 患者平均年齡 (61.8±3.2) 歲, 患者病程在1~19 年之間, 平均病程 (8.6±2.4) 年, 有7 例患者為1 型糖尿病, 63 例患者為2 型糖尿病, 15 例患者具有合并癥。

1.2 社區護理的干預措施

詳細了解收集的70 例患者有關資料, 并每月訪視兩次, 每月組織患者參加一次健康教育講座, 對患者病情變化要進行跟蹤監控, 并與患者實際狀況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及時將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對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宣傳, 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深入了解糖尿病致病因素、 發病機制及臨床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等內容, 使患者提高對血糖指標控制的重視程度才能糖尿病得到有效治療, 深入了解糖尿病治療藥物的要點及參與體育活動的有關要求, 生活規范并有規律性、注意衛生、對感染進行科學預防。

在飲食方面, 提高對飲食護理的高度重視, 也是對臨床療效具有關鍵性作用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原則上基于對患者血糖指標的科學有效地控制, 根據患者自身體重對攝入的總能量進行合理控制。 在運動護理方面, 應使患者對運動護理方法的重要性提高重視, 指導患者結合自身實際多參與慢跑、步行、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采取定時定量方法將運動量不斷加大。 結合患者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運動護理方案, 在參與運動過程中不可空腹[2]。

在對產生并發癥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方面, 對患者食欲變化狀況進行密切觀察, 是否存在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 尤其要注意到患者產生血管性病變, 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等具體情況。 若患者在臨床中產生并發癥就要結合患者具體發病情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3]。

1.3 評價標準

對患者干預前后半年的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糖尿病生化指標, 及體重指數、血壓等按照SF-36 量表開展生命質量問卷調查, 客觀評價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問卷中主要涉及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肌體疼痛、總體健康四方面的生理評價, 以及活力、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及心理衛生四方面心理評價, 按照患者填寫問卷的具體評分做出比較可觀的評價[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對上述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半年時間對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后, 經測定可發現患者的體重指數、 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標、血壓等指標都降低的程度比較明顯, 患者健康相關行為也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 與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前相比較, 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也不斷提高, 患者上述幾方面數據相對于護理干預前, 存在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3 討論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糖尿病患者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對我國經濟帶來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的影響。 為此, 應對老年患者糖尿病的發展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不僅要采取比較正確的治療方法, 更應采取專業指導措施, 而作為護理工作重要延續的社區護理就更凸顯出重要性。 該文通過對收集患者的有關研究, 在社區護理中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明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標, 相對于干預前, 改善效果十分顯著。 患者接受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使其認知疾病的能力明顯提高, 不良生活習慣得到明顯改變, 使血糖指標明顯降低。 護理人員在社區通過靈活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 對患者定期進行指導及隨訪, 關注患者的飲食和運動, 定期監控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情況, 使患者接受社區護理, 通過在運動及飲食方面的配合, 實現對各類并發癥的有效預防[5]。 每月通過組織交流會, 由控制血糖效果明顯的患者將經驗向其他患者進行講述, 也可由產生并發癥的患者講述經驗教訓, 繼而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對醫囑的遵守情況對其臨床療效具有直接影響, 若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其生存狀態將與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 采取社區干預措施, 在遵醫行為方面收集的70 例患者由干預前的34 例患者提高到干預后的68 例患者, 明顯提高一倍。 大部分患者都能嚴格按照醫囑服藥, 與患者不斷變化的其它指標不存在任何差異。 充分表明糖尿病患者提高遵醫行為, 能夠使其積極參防控疾病, 使生存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而且, 如定期運動、對病情的自我觀察、與人主動溝通等其它健康相關行為也表現出明顯好轉, 相對于干預前, 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另外, 在SF-36 各維度得分方面, 干預后患者的數據普遍高于干預前的數據,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有效的社區護理對于促進患者臨床療效的提高及生存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 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 社區護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也是對新醫改進行適應的重要舉措。 產生糖尿病與生活方式不健康、飲食習慣不科學及肥胖等因素都具有比較密切的關系, 相當多的患者因服藥不及時、飲食搭配不合理等加重病情。 因此, 患者只接受醫院治療已不夠, 社區護理才能為患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 使患者存在的問題能夠隨時被發現, 進而實現對疾病的有效防控。 應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區護理中不斷提高遵醫率及自我管理意識, 對血糖指標才能有效控制, 降低產生并發癥的機會[6]。 而且, 對糖尿病患者加強必要的健康教育措施, 在社區內通過健康講座, 使患者健康意識不斷提高, 指導患者并掌握其血糖指標變化情況。 最后, 還應患者加強溝通, 對心理加強護理, 將焦慮、焦慮等不良情緒予以及時解決, 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 倡導家庭應更多的支持患者, 使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定期參與一定活動量的運動并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 護理人員也要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具體表現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 不僅能夠確保營養平衡, 還能降低患者的胰腺負擔。

摘要:目的 針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較深入地探討。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的社區老年患有糖尿病的70例患者資料采取相應護理措施, 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健康檔案建立、健康教育及并發癥護理等干預措施, 并跟蹤管理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患者實施半年的護理干預措施, 體重指數、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壓等指標的降低程度都比較明顯, 與患者護理干預前的有關情況進行比較, 可發現患者存在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颊呓】迪嚓P行為的改善也比較明顯, 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也不斷提高, 相對于護理干預前, 存在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社區護理干預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特點, 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生命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可在臨床中進行廣泛應用。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敏.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海峽藥學, 2013, 8 (3) :87-91.

[2] 紀文英, 黃澤泓, 陳慎仁, 等.糖尿病社區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預的調查[J].護士進修, 2014, 10 (21) :125-128.

[3] 林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 2014, 6 (11) :89-92.

[4] 李俊, 劉朝杰, 李寧秀, 等.生命質量評價量表SF-36中國量化標準研究[J].華西醫大學報, 2013, 9 (15) :68-71.

[5] 羅少莊, 邱翠竹, 朱倩華, 等.糖尿病患者遵醫情況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 2013, 4 (11) :71-76.

老年癡呆的干預方法范文第3篇

采取社區護理干預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個主要環節,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明顯提高生活質量,血糖指標控制水平、治療依從性及參與疾病防治意識也都顯著提高。護理服務模式的發展近年來也逐漸呈現人性化特點,以患者需求為目標,為患者提供真誠服務。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社區內進行一年的護理干預,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區護理干預對其行為變化的影響效果,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最適宜護理模式,為提高社區老年健康干預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7月之間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有關資料進行研究,患者治療后轉入社區為患者建立相應的護理檔案,采取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其中有43例男患者(占61.4%),27例女患者(占38.6%),患者年齡在61~79歲之間,平均年齡(64.2±2.1)歲,病程在2~15年之間,其中有55例患者同時伴隨心血管疾病,11例患者同時伴隨腎病。

1.2護理方法

在健康指導方面,指導患者日常運動、休息、用藥及飲食,結合患者病情的發展,應采取多餐少食、對體重進行控制、并參與一定的運動,與患者家人進行溝通,在日常生活中指導患者飲食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護理人員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進行密切關注,并監測體溫、血壓等指標[2] 。

在心理指導方面,糖尿病也是一種臨床身心疾病,因患者受病痛折磨時間較長,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十分必要。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心理狀態密切關注,對患者生活質量加深了解,若發現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對其加強引導,樹立健康理念并提高戰勝疾病的自信心,以確?;颊咴谥委熍c休養的過程中保持愉快地心情[3] 。

在安全服務方面,對護理人員加強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的指導,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守護理相關制度,以防產生差錯事故。而且,因老年人記憶力及聽力不斷降低,對患者使用血糖儀進行科學指導。

在患者用藥后反應的觀察方面,口服降糖藥物應嚴格遵循醫囑,進而對病情的發展進行控制。而且,社區護理人員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對各種降糖藥物的藥理機制加深了解,進而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用藥物的情況進行必要地指導。此外,社區護理人員應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學習新的護理知識,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4]。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采取社區護理干預的結果進行分析,采用患者滿意度、血壓、焦慮得分、血糖及配合度等參數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差異。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2結果

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后,老年糖尿病患者明顯改善了血壓、血糖及體重指數等有關指標。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在社區臨床護理過程中,患者護理干預都予以積極配合,有66例患者對護理效果比較滿意,滿意度高達94.3%,患者焦慮得分也不斷提高(平均為8.6分),患者配合度高達98.6%。

3討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逐年增加,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老年人是糖尿病主要發病群體,其原因一是因老年人體內明顯增加活性胰島素,增加胰島素原與胰島素的比例,進而降低患者體內胰島素作用活性,進而產生糖尿病。二是老年人身體不斷降低代謝能力,進而降低葡萄糖耐量,進而造成老年人產生過多進食的臨床表現而引發糖尿病[5] 。糖尿病是臨床慢性、全身性的一種代謝疾病,在精神上增加了患者及其家人的負擔,也使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降低。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加強護理也日益受到醫患之間的普遍重視。

社區護理干預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不僅延續醫院護理過程,還能確保護理服務具有連續性。積極采取健康有效的生活方式及科學的疾病防治措施,糖尿病在臨床中具有可防可控性。初步探討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保健工作,目前是護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一個新課題。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難以使患者的血糖指標得到長期有效的控制,一定要與多方面相結合進行預防和治療,才能使患者獲得預期的良好效果?;颊呖赏ㄟ^采取靈活高效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以實現知行的良好統一,并對醫患之間關系的改善具有十分關鍵的的作用[6] 。主動進入社區采取有效的糖尿病護理干預,與患者及其家人之間加強必要的交流,從而獲得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護患之間的關系也得到明顯改善,使傳統單一被動的護理模式得到徹底改變。該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區護理干預后,患者的遵醫囑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知識了解情況等變化情況都明顯提高,護理前后差異具有統計意義,說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行為通過護理人員為主導的社區護理干預可使其得到有效改善,進而對于提高防治糖尿病的水平也具有明顯的效果。該研究結果還充分說明,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后,其空腹血糖指標和餐后2 h血糖指標都得到一定程度地降低,患者護理前后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以護理人員為主導的社區護理干預對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的降低,預后改善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健康觀念在不斷轉變,對社區護理工作也具有更高的要求。醫護人員也積極探尋新的護理模式,為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患者逐漸降低的身體素質及心理承受力,更需要采取有效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該研究收集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區護理干預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并嚴格控制飲食的健康護理,禁煙酒及糖類食物,參與適宜的體育活動。對患者不良情緒加強關注并進行積極溝通的心理護理措施,醫護人員按照制定的護理制度采取安全護理措施,對患者服藥后的效果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方面注意觀察?;颊哐獕?、血糖指標及體重指數等都產生比較顯著地改善,患者滿意度及治療配合度不斷提高,接受治療的狀態也得到有效改善。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不斷發展的醫學技術水平,護理干預模式也隨之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以優質、精細為目標,使護理服務質量得到不斷提升。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適宜的社區護理干預服務,對患者血糖指標及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控制,護理滿意度才能不斷提高。采取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對于促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后采取社區護理干預方法的效果進行初步探討,使患者獲得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7月之間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有關資料進行研究,患者治療后轉入社區為患者建立相應的護理檔案,采取社區護理干預措施,護理半年后,對患者護理前后的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在社區臨床護理過程中,患者護理干預都予以積極配合,有66例患者對護理效果比較滿意,滿意度高達94.3%。結論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可使患者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不良情緒明顯改善,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采取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對于促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 施虹羽.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3,7(11):87-91.

[2] 曹玲.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甘肅科技,2014,11(5):109-112.

[3] 劉紅藝.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8(15):72-76.

[4] 王美燕.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3,4(16):63-66.

[5] 王克安,李天麟,向紅丁,等.中國糖尿病流行特點研究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患病率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2014,3(12):59-62.

老年癡呆的干預方法范文第4篇

1 心理干預, 與患者良好的溝通

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關于《護理工作范疇的報告》中明確規定, 護士的工作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照顧患者, 二是協助治療, 三是健康指導, 四是協調聯絡。護理具有照顧的本質, 與此對應的是患者應享有的照顧和服務, 而且是24小時持續性的服務。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從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時就要耐心、細心聽取患者傾訴, 告知臨床救治成功的實例, 讓其樹立信心, 很好的參與及配合醫護的救治。尤其對他們要實施分散療法, 提高治療成功率, 盡量減少穿刺的失敗率, 減輕病人痛苦。護理人員要了解病人各種思想顧慮, 操作要鎮靜, 快速而不忙亂緊張而有序, 讓患者有一種安全感, 與病人建立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這樣能拉近護士與老人們的距離, 他們就會把一些心理所想有感而發, 傾訴出自已心中的擔憂從而減輕心臟的負擔。

往往在臨床工作中由于醫務人員發現病人生理病理的情況而避開對病人正面交涉疾病, 而是單從患者減輕的癥狀來了解病人, 僅僅這樣是不夠的, 讓病人參與疾病病理生理的轉變過程往往也是減輕心衰病人心理負擔的一種方法, 我科多年來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讓其了解自身疾病檢查結果的轉變的病人心理負擔反而減輕, 反之一貫的不了解、猜疑無形中更增加了心理的壓力。護理人員應該讓他們充分了解疾病及應對措施。

2 培養患者自我調節能力

護理人員應該教會病人可能發生情況的處理方法, 自我調節, 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用臨床實例為他們講解分析, 正面宣傳, 用事實來證明除醫務人員的治療及護理能否救治成功還得要靠自己的毅力, 戰勝疾病的斗智。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建立正確的遵醫行為, 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

但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是老年人, 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退, 記憶力下降, 對反復強調的問題記不住的狀況, 這就需要我們的護理人員要耐心、細心不厭其煩的為他們講解, 同時要讓他們的陪伴、家屬等參與重視對病人的關心, 讓他樹立接受疾病的自信心。往往親屬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3 注意飲食及體位

由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活動量減少, 消化功能減退, 同時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 從而導致食欲減退。此外, 鈉鹽攝入過多, 也加重心衰。因此護士應向患者講解飲食與疾病的關系, 勸其進食應清淡、低熱量、不產氣、營養價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飲食, 少吃多餐。根據病情適當控制含鈉食物, 以防鈉鹽攝入過多致體液潴留而增加心臟負擔。當食欲好轉后, 進食不宜太快, 避免過飽、腹脹而加重心臟負擔, 注意保持大便通暢。液體點滴速度不宜過快, 15~20滴/min, 每天輸液總量不宜超過1000ml~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體力活動, 當心力衰竭表現改善后, 方可逐漸根據自身情況恢復體力活動, 輕度心力衰竭可室內活動, 心力衰竭較重時, 應嚴格臥床休息。

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困難, 患者常取半坐臥位或端坐位, 兩腿下垂, 以減少回心血量, 減輕心臟負擔, 同時也可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 從而改善呼吸困難?;颊叽采先∽换虬胱P位時, 由于斜坡的關系, 容易下滑。因此要盡量為患者創造舒適臥位, 減輕因久坐產生的疲勞, 防止褥瘡發生。

4 正確服用藥物, 避免藥物不當

心衰病人往往會通過藥物來糾正心衰, 但常常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副作用都會很大, 但有些心衰患者不這樣認為, 認為周圍有朋友吃了有效藥都好起來了, 所以我也要去嘗試一樣的心理, 所以就會選擇改變醫生的用藥指南, 這樣一來會造成不良的后果以加重心衰, 所以護理人員要做好正面的指導。

5 注意觀察, 避免感染

在住院期間, 護理人員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癥狀, 重視預見性護理并給予針對性的處理, 如頭暈、疲乏或無力, 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首發癥狀, 甚至出現神志恍惚, 反應遲鈍等, 應引起重視。

老年心力衰竭反復發作多為感染誘發加重。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加強病房管理, 做好室內空氣消毒。使用抗生素觀察用藥后反應、療效、不良反應等。對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經常協助患者翻身拍背, 對重病體弱痰液粘稠者可給予霧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 避免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對氧氣濕化瓶及管道應嚴格消毒后晾干備用, 干燥保存, 使用中的氧氣濕化瓶每天消毒, 濕化液每天更換滅菌水。

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 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隨著年齡增長, 老年人全身各系統器官在形態與功能上發生一系列變化, 即生理性老化, 在心血管系統主要表現為心肌收縮力下降, 心輸出量減少, 心臟貯備功能下降, 這些退行性變使老年人易患心力衰竭。掌握老年心力衰竭的臨床特點, 做好觀察與護理, 以獲得早期診斷, 及時治療, 有效地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救治率, 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讓老年心衰患者正確面對疾病、認識疾病、掌握疾病, 以延長老人們的壽命。

摘要:本文針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 從心理干預、培養自我調節能力、飲食體位、用及病情觀察等方面總結出護理觀察要點, 對其早預防、早治療, 減少并發癥發生, 提高老年生活質量做的一些探討。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影響。

關鍵詞:老年人,心力衰竭,護理

參考文獻

[1] 成榮濤.老年左心衰竭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J].臨床誤診誤治, 2003, 16 (1) :70~71.

老年癡呆的干預方法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間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172 例, 男95 例, 女77 例, 年齡58~77歲, 平均年齡 (69±5.9) 歲, 其中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82 例, 精神分裂癥57 例, 情感障礙33 例。 將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86 例, 研究組86 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 年齡, BPRS評分及血糖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為期20周的護理干預。

1.2.1低血糖反應的易發性與護理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相對一般的糖尿病患者來說, 更易出現低血糖反應, 影響患者的體能恢復, 進而導致患者的病情恢復慢, 病程周期加長。主要是因為:①患有老年精神障礙的病人會表現出一定的抑郁, 對周邊的事物不敏感, 心緒重, 在飲食方面不注意, 飲食量過少;②住院患者通常都是實行集體供餐的形式, 患者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餐;③抑郁癥患者對生活態度消極, 出現心慌、頭暈等低血糖癥狀后, 也不能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 家人或者護理人員又未能盡早發現的話就容易導致患者呈現低血糖狀態。

1.2.2 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對飲食的控制, 同時科學的飲食有助于患者提高營養攝入, 增強自身免疫力, 對于病情的康復至關重要。 通常精神障礙患者表現為兩種狀況:一是類躁狂癥:二是類抑郁癥。 比如躁狂癥患者會表現的情緒激動, 對食物表現出更大的積極性, 不加以控制很容易飲食過量, 需要對這類患者進行集中控制飲食時間, 對其飲食種類和飲食量都加以限制, 多食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水果等食物, 避免患者過早產生饑餓感。

1.2.3 預防感染的護理患有精神障礙的病人在生活中通常難以自理, 不能自主的對環境中的危險因素進行識別和防護, 同時患者自身免疫力差, 出現感染的幾率要遠遠高于常人。 因此, 對精神障礙患者需重點防護, 加強對患者的監護, 日常幫助患者洗漱、換衣服、修剪毛發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身體有無皮膚破損, 是否清潔等, 經常需要臥床的病人需幫助其建立起按時翻身的習慣, 必要時候加以輔助, 避免因長期躺臥引起的皮膚潰爛發生。

1.2.4 心理護理患者在接受治療護理的過程中, 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逐漸地開始認識自身的病情, 糖尿病與精神障礙并存的困擾也極易導致患者心理負擔。 因此, 對于這類患者的心理護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需要醫護人員做好以下幾點:①與患者保持必要的溝通時間, 同時建立相對和諧的醫患關系, 并從不斷地溝通中了解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狀態;②通過科學的心理治療措施, 針對患者表現出的不同狀態給予合適的心理輔導, 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以對抗自身的病況;③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讓其參與到患者的心理治療過程。

1.2.5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精神障礙和糖尿病兩項疾病都屬于慢性, 僅靠住院期間的護理治療作用畢竟是有限的, 還需要患者及家屬在出院后進行必要的健康護理。 通常在患者住院期間, 醫護人員可以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家庭輔療措施, 主要包括:①對精神障礙等疾病表現出的癥狀能夠及時分辨, 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②按照醫生規定的標準進行服藥, 按周期回院復查;③飲食應注意避免過于甜膩, 最好按照醫院的健康食譜指導患者進餐;④患者應注意加強戶外運動, 但應適量;⑤生活中對各類感染的預防, 包括感冒、腸胃炎等的預防和緊急護理措施。

1.3 療效判定標準

精神障礙的臨床療效依據中華醫學會制定的IV級標準進行評定, 痊愈:治療后BPRS減分率≥75%;顯進:減分率50%~74%;進步:減分率25%~49%;無效:減分率<25%。 總有效率= (痊愈+顯進) /總例數×100%。 血糖正常值3.33~6.66 mmol/L。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精神障礙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 研究組痊愈48 例, 顯進35 例, 進步3 例, 無效2 例, 總顯效率94.2%;對照組痊愈36例, 顯進28 例, 進步17 例, 無效5 例, 總顯效率74.4%。兩組比較, 研究組總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臨床檢測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血糖臨床檢測結果正常67 例, 異常19 例, 正常率為77.9%;對照組患者血糖臨床檢測結果正常48 例, 異常38 例, 正常率為55.8%;兩組比較, 研究組總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詳見表2。

3 討論

精神障礙與糖尿病并存相互影響, 使病情更加復雜化。 老年患者本身在思想上和身體上都有一定的功能性衰退, 加之精神障礙困擾, 在自知力方面下降明顯, 生活中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治療的依從性也表現的更差一些。 患者經常在住院期間表現為不按規定飲食, 睡覺, 下床活動少, 這樣就會導致患者的糖尿病情加重, 引發其它感染的幾率不斷上升, 而感染后的病情控制也不到位, 又反過來加重患者的精神壓力, 致使精神障礙疾病持續加重。

針對糖尿病的護理干預并不是簡單地調整患者的血糖, 更重要的是通過專業的護理措施預防患者出現心腦血管等并發癥, 減少并發癥對于患者的損害, 增強患者自身的生活品質。 這其中包括對患者身心所面臨的各種危險因素的預防和控制, 包括飲食結構不良, 肥胖、飲酒、運動量少, 血壓高等。 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的護理中針對心理的護理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需要按照患者自身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健康程度, 采取相應的心理指導, 幫助患者逐漸消除對于病癥的畏懼情況, 建立起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并向患者介紹相應的病癥表現, 及其預防科控制措施。 具體到相應的措施, 一般包括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及控制的要點, 一般食物的能量計算方式, 患者定期測量血糖的必要性及測定的時間和周期等。

綜上所述,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有可能會伴隨終身。 老年患者合并兩種疾病的護理干預就更加困難, 需要醫護人員付出更多的專業素質和精力。 研究表明, 對精神障礙伴發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能夠幫助患者維持血糖穩定, 改善癥狀, 對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間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172例, 將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86例, 研究組86例, 兩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為期20周的護理干預。結果 經過護理干預后, 研究組痊愈48例, 顯進35例, 進步3例, 無效2例, 總顯效率94.2%;對照組痊愈36例, 顯進28例, 進步17例, 無效5例, 總顯效率74.4%;研究組患者正常率為77.9%;對照組患者血糖正常率為55.8%。結論 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提高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可以在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精神障礙,糖尿病,護理干預,老年患者

參考文獻

[1] 尹玲, 張艷華, 顧潔芳.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住院焦慮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08, 6 (6) :52-53.

[2] 楊航, 譚艷芳.老年期癡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4 (7中旬刊) :58-60.

[3] 瞿艷榮.老年精神障礙臨床特點與治療探析[J].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 (13) :12-13.

[4] 姜海濤, 冀秀英.住院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科學, 2012, 2 (20) :125-126.

老年癡呆的干預方法范文第6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來我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2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131例中男性68例,女性63例,年齡58~74歲,平均年齡為(62.3± 5.6)歲,病程為4~11年,平均病程為(5.1±3.7)年,文化水平為:高中及以上32例,初中53例,初中以下46例; 對照組131例中男性66例,女性65例,年齡59~73歲, 平均年齡為(62.5±5.2)歲,病程為5~13年,平均病程為(5.8±4.2) 年, 文化水平為: 高中及以上35例, 初中55例,初中以下41例。 所有患者均經WHO關于糖尿病的相關診斷確診為2型糖尿病。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 病程等臨床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實驗組的131例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聯系電話等基本情況。 要求患者每個月來院檢查,檢查項目包括體溫、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 積極了解患者在家進行鍛煉、飲食、治療、用藥等情況。 為患者提供醫療咨詢, 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并針對性地采用護理干預措施。

1.2.2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知識的宣傳,可以采用講座,當面講解以及發放安全手冊等方法,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發病原因、機制以及治療方法等基本知識,使患者充分意識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通過叮囑讓患者了解藥物的用法用量以及常規注意事項。 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對糖尿病的認識程度,從而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護理人員可以每月安排一次評估,了解患者的血糖、血壓、體重、運動、飲食等情況,為下一步護理做好準備。

1.2.3實驗組患者給予社區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可能會背負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產生焦慮、抑郁、緊張等情緒。由于這些情緒會導致多種激素分泌過多引起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因此我們需要針對患者的生活背景和興趣愛好等情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情緒的變動,心理的抑郁等相應疏泄情緒,幫助患者克服悲觀、失望的心情,保持愉悅的心情,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2飲食護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存在缺陷,因此攝入的食物需嚴格控制。 向患者介紹飲食對于血糖控制的必要性,防止患者產生逆反心理。 采用科學健康的膳食療法,根據患者的體重,勞動強度,日?;顒恿恳约把獕貉惹闆r制定全天飲食量。建議多食粗糧和水果蔬菜,減少高脂肪和高鹽食物的攝入;多采用蒸煮的烹飪方法,少用油炸等;并且戒煙戒酒。 3運動護理。 向患者介紹運動療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其對運動的熱情。 根據患者的體重,身體狀況等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例如步行、慢跑、太極拳等,需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 注意運動前不宜空腹,需根據自身的體質制定相應的運動計劃。 4行為護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易患多種疾病, 因此患者應做到按時起居,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指導患者進行有規律的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并促進患者與醫護人員的溝通,提高對疾病的認識。 5并發癥護理。日常注意觀察患者的食欲變化,有無惡心嘔吐的現象;有無泌尿系統及肺部感染等情況發生。如若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嚴重惡化。6皮膚護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本身的年齡較大,在加上糖尿病的影響,容易引起皮膚干燥,破損等并發癥,因此需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膚進行相應的護理。 需做到定期擦洗患者皮膚,更換衣物,保持皮膚干爽。

1.3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出院時和隨訪結束時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并且采用自制的糖尿病患者調查對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認知,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進行評分。 并對隨訪期間兩組患者的遵醫情況,包括定期復查,服藥情況,自我監測,以及運動療法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 for windows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和(%)表示,計量數據資料(±s)表示,組間差距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隨訪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出院時,實驗組的空腹血糖為(11.43±3.23)mmol/L和餐后2 h血糖為(13.76±1.38)mmol/L與對照組的空腹血糖為(11.38±3.51)mmol/L和餐后2 h血糖為(13.82± 1.62)mmol/L相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隨訪結束時,實驗組的空腹血糖為(6.28±1.53)mmol/L和餐后2 h血糖為(7.67±0.82)mmol/L明顯優于對照組空腹血糖為(8.42±1.63)mmol/L和餐后2 h血糖為(9.18± 1.13)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隨訪期間的遵醫情況比較

實驗組的遵醫情況:定期復查122例(93.1%),服藥情況124例(94.7%),自我監測120例(91.6%),以及運動療法121例(92.4%),明顯優于對照組的遵醫情況: 定期復查65例(49.6%),服藥情況72例(54.9%),自我監測62例(47.3%),以及運動療法73例(55.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認知,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的比較

實驗組的糖尿病認知為124例(94.7%),健康信念為126例(96.2%),健康行為128例(9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糖尿病認知為124例(94.7%),健康信念為126例(96.2%),健康行為128例(97.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逐漸呈現老齡化,老年糖尿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 尤以老年人群多見[4]。 目前對于此類糖尿病的治療多以飲食控制和適量運動為主,同時也要檢測血糖和使用藥物,做到堅持長期用藥和控制血糖水平。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癥狀, 同時還會引發一系列糖,脂肪等的代謝紊亂,導致嚴重后果,如心血管疾病等系統的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5]。 因此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極為關鍵。 然而目前我國糖尿病防治現狀為多數人不知道糖尿病的性質,更不知道如何去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針對這種現狀, 應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糖尿病的認識。 因此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區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社區護士進入社區,給糖尿病患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對其進行飲食、行為和運動方面的指導。該研究選取來該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院期間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僅對實驗組采用社區護理干預方法。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空腹血糖為(6.28±1.53)mmol/L、餐后2 h血糖為(7.67±0.82)mmol/L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42±1.63)mmol/L和(9.18±1.13)mmol/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隨訪期間的遵醫情況以及運動療法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社區護理是一項適應社會發展的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大措施。 糖尿病的防治,不僅需要醫務人員的積極宣講,健康教育等,還需要廣大患者的積極配合。 糖尿病患者的大部分患者存在不按時吃藥,不注意飲食搭配等情況而導致病情加重,因此醫院內的治療已不能充分保證患者的療效,需采用社區護理,針對患者出院后的進行護理。 社區護理中應積極開展介紹糖尿病知識的講座,以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重視血糖的控制, 從而減少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此外,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應給予足夠重視,幫助患者克服消極,悲觀的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對于患者的用藥指導也必不可少,提高患者的用藥水平,包括用藥劑量和時間等,對于某些特殊藥物,還要告知其不良反應,幫助患者合理用藥。 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對糖尿病的認識程度,從而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綜上所述,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區護理干預, 能明顯降低患者的血糖,并且能提升患者的遵醫行為, 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能夠明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明顯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摘要:目的 探討社區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來該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2例,隨機分為兩組,在院期間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出院后僅對實驗組采用社區護理干預方法。出院后隨訪1年,統計記錄兩組患者出院時及隨訪結束時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并比較兩組患者隨訪期間的遵醫情況。結果 出院時實驗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空腹血糖為(6.28±1.53)mmol/L、餐后2 h血糖為(7.67±0.82)mmol/L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42±1.63)mmol/L和(9.18±1.13)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隨訪期間的遵醫情況,包括定期復查,服藥情況,自我監測,以及運動療法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區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并且能提升患者的遵醫行為,值得臨床推廣。

上一篇:理財投資公司有哪些范文下一篇:歷史九年級教學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