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論文范文

2023-09-16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信息技術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術的進步不但擴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間,而且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帶來了變化。

關鍵詞:現在信息;教學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在新課程標準中無不體現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多方面且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首先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使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一、信息素養的涵義

信息素養是一種基本能力。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提出21世紀的能力素質,包括基本學習技能(指讀、寫、算)、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信息素養是其中一個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識、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應用。

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 信息素養涉及各方面的知識,是一個特殊的、涵蓋面很寬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和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信息技術支持信息素養,通曉信息技術強調對技術的理解、認識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養的重點是內容、傳播、分析,包括信息檢索以及評價,涉及更寬的方面。它是一種了解、搜集、評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識結構,既需要通過熟練的信息技術,也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方法、通過鑒別和推理來完成。信息素養是一種信息能力,信息技術是它的一種工具

二、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

通過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總結,我認為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1、教學設計中創設培養學生信息意識的氛圍

對學生來說,感興趣的事就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自覺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外界新異信號的刺激容易產生注意和興奮。據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觀念,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信息素養。

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模仿的單一模式,而是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根據學習的內容設計出富有個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通過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學習、自主地探索、自由地發揮,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斷的探索與發現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信息素養。

2、讓學生實踐操作是知識建構的有效途徑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圍繞這個中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身受用的基礎能力。

教學中,要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阻礙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同時,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創新意識。

例:教學PowerPoint時,采用新舊知識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嘗試與創新獲取新知識。如學習“插入圖片”時,先讓學生打開Word窗口,對照Word中插入圖片的方法進行分析、討論,然后大膽地進行嘗試,通過歸納總結全體學生的結果,我們得到了五種插入圖片的方法。

3、信息技術與個別學科的有機整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的培養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整合課中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中文打字鞏固漢語拼音,加強記憶;利用CAI課件將抽象的數學題直觀化,將英語、語文題形象化、情境化、游戲化;把“畫圖”與美術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快樂地學;教學Word文字處理時,與語文相結合,利用文字處理功能寫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設計板報等。通過這些整合課,學生不僅學到了課本以外的知識、技巧,更鍛煉了各種能力,特別是信息素養,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提高學習信息技術和技能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從而促進了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

4、轉化學生上網觀念,多角度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豐富廣闊的信息資源空間,但是很多學生沒有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也缺乏分析、辨別信息的能力。網絡游戲和網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網的主要內容,而且網絡游戲充斥著暴力等內容,嚴重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轉化學生的上網觀念,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上網的良好習慣,多角度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在《上網的道德修養和安全法規》一節時,我們教師可采取課堂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上網的道德修養和安全法規。在完成教學內容前一周,教師可布置辯論題目:計算機網絡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要求學生就網絡道德內容和法規、計算機網絡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準備。同學們對這樣的辯論賽很感興趣,積極地通過互聯網、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辯論開始后,辯手們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開始了唇槍舌戰,課堂氣氛高漲。賽后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樣的辯論賽,了解到計算機網絡的利和弊,認識到正確利用計算機網絡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網時應該遵守網絡道德、法規,這種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達到了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術的進步不但擴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間,而且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帶來了變化。同時,信息技術的運用大大拓寬了信息技術教育的范疇,把信息技術教育從簡單的個體性學習,融入到群體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活動中,強化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新時期,高職院校面臨職業素養教育環境的變化、專業實踐暴露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問題等職業素養培養的挑戰,對此,文章提出了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育高職生職業理想;構筑職業環境,全面強化學生職業素養;推進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與社會互動發展等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素養 實現途徑

[作者簡介]蔣小明(1981- ),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江蘇 常州 213164)

隨著高職院校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職業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高職院校的職業能力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新要求。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高技術理論水平及較高開發能力的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要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術和良好的職業素質。高職院校要把學生的職業發展作為核心內容,提高專業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使之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一、高職院校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必要性

對于個人來說,能否順利就業且在崗位上取得一定成就,跟個人的職業素養有很大關系。所謂職業素養就是人們在開展某項工作中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品質,是從事這個職業所具備的條件,主要表現為職業能力和職業興趣等。就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生的素質一般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本素質,二是職業素養?;舅刭|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是社會人都應具備的個性特征,包括社會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以及身體素質等,是一個人職業素養的重要基礎。職業素養是作為“職業人”所具備的、不斷適應工作崗位需要的素養,除了有共性,還有個性,共性是所有職業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解決矛盾的能力、合作能力、團隊工作能力等;個性素質主要是特殊工作崗位的某些特殊素質要求,如設計專業的學生要求具備審美意識等。

1.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要在生產、管理等方面有專門技術。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崗位變遷能力。

2.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發展,需要高職院校培養一批新型勞動者。這種新型勞動者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新型勞動者應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對環境的應變能力,要能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只有適應市場、企業需求培養新型高素質人才,高等院校才能發展壯大。如若培養的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適應市場的能力不強,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職院校的發展。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面臨的挑戰

1.職業素養教育環境的變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職業素養的提高,僅靠學校課內教育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通過生產實踐活動來學習、鍛煉。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生源除一些普通高中畢業生外,還有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直接升學的學生。普通高中生源與中職院校生源在職業素養教育模式的偏好上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普通高中生源較喜歡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而中職院校生源則較喜歡課外實踐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工作就會面臨著不同的接受程度。學校舉行課外專業實踐活動,班級之間的參與熱情存在一定的差別。除此之外,在進行實際的校外實踐時,一些學生參與時存在一定的從眾心理,不明確自己參加這個實踐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因為大家都參加而加入活動。這導致了他們在參加工作崗位后,工作、學習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會對職業素養提高產生影響。新時期,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不僅要具備基本素質,還要有專門的職業素養。因此,高職院校教育環境的大轉變給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2.專業實踐暴露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問題。在傳統職業素養教育過程中,理論環節的教學與實踐環節的教學有很大程度的脫節,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很難落實到實處,影響了教育實效性的發揮,同時也對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產生了影響。就目前情況來看,學生的綜合素養與企業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職學生存在一定的思想道德素養缺陷,如不能吃苦耐勞、對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認識不到位、不能良好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很好解決,就會對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產生一定影響。通過學生專業實踐,進行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活動,加大培養職業素養教育工作力度,切實把握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增加教育實效性。

三、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1.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育高職生職業理想。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會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很多時候,院校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局限在新生開學時和畢業生畢業之際,這樣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在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難以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內容。學生突然從原有的、單純的校園生活加入到社會激烈的工作競爭中,從原來的在實驗室不太要求實驗質量到對企業產品質量負責的角色轉變中,除了要承受心理方面的落差之外,還要承受工作壓力。再加上面臨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作為心智不是特別成熟的高職院校學生,在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緊張心理,甚至部分學生還會有恐懼心理。因此,要認真對待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他們的學習動機。

首先,要對新生進行認真的入學指導,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個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性格以及做事能力等,還要對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有清晰的認識,而后根據自己的性格進行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強化職業發展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時很快適應角色。如長春工業大學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分階段職業素養教育系列講座,講座人員認真解答了學生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幫助學生們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進一步確立明確的發展方向,順利完成大學生活。

其次,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處在人生中思想比較活躍的階段,在新生入學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必然能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當他們適應了校園生活之后,會對其中的一些事物和問題產生茫然的思想。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職業規劃教育,這是對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指導。高職院校需要給學生灌輸就業意識,讓學生明確專業發展方向,從而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要通過一系列座談或者心理輔導的形式,幫助學生走出學習中的迷茫和困惑,不斷強化職業能力的宣傳、教育。如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職業素養課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宿舍中,很多學生都會在一起合作扮演角色來體驗職場生活。同學們分別扮演公司“獵頭”與應聘者,演繹自己設計的公司面試腳本,臺詞均用英文。據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介紹,短片將作為大學英語課程口語考核的內容提交給英語老師。從2010年以來,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這種新穎的考核方式在大學英語教學課程中啟用以來,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學校在2009年9月成立了專業的素質教育部,要求教師除職業素養課程的教學之外,還要特別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用多樣化的課程評價方式,讓學生們“愛上課、不逃課、找課上”。

最后,在學生即將畢業時,要進行認真細致的就業指導。為避免高職生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上文所提及的問題,需要學生在畢業之前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進行自我剖析,認識就業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進行自我定位。如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職業素養訓練專業社團,近年來,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開始積極引導學生參加以“三個一”(一項大賽、一個社團、一項學生科研立項)為主的學生職業素養訓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廣東省內同類兄弟院校的關注。

2.構筑職業環境,全面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第一,把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在一起,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中形成的被企業員工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就要在校園文化中融入優秀的企業文化,要通過企業先進人物的表彰、典型事例的推薦等投入到學生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優化高職學生對于企業和社會的認識,鼓勵他們學習先進、奮發圖強。讓學生能夠快速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盡快進入工作狀態,適應企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如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每年都要舉行大學生職業素養拓展活動,建立了職業素養拓展中心,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建設有“高空斷橋”“天梯”等10多個高空拓展項目,通過“萬里長城永不倒”“團隊合作”“時刻準備著”等活動,創立了良好的校園文化,并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二,加強思想政治(以下簡稱“思政”)課堂教學中職業素養的培養力度。新時期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除了要拓展課堂之外的教育空間和資源,同時也不能忽略傳統思政課堂教學的基礎地位。在新形勢下,高職思政教育要不斷整合課堂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課堂教學素材,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實現教育管理向教育服務的轉變,重視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除要包含基礎的理論教育之外,還要有為人處世、社會品德等方面的內容。思政教育內容必須與時俱進,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運用實踐化的教學手段,推進新時期教學活動的開展。

3.推進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與社會互動發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鼓勵學生去企業中進行專業的實習和鍛煉。在新時期,不斷利用高職教育開展專業實習的機會與企業開展的教學合作起來,充分圍繞新時期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這是高職院校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新嘗試,也是新時期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發展的重要條件。在高職院校中,培養人才的新型模式就是校企合作辦學,這個舉措對高職院校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以外,還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使高職院校在發展的同時不斷地謀求與企業間的合作。高職教育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正逐步完善的階段,學校的文化氛圍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重大影響。校企合作辦學為學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帶來一股新的文化氣息。如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選取個別專業實施校企合作辦學,走產學結合道路,主要為了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拓展了課外教學空間資源,與誠信經營、有深厚企業文化的企業進行溝通,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樹立的“質量至上”“信譽為本”等思想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企業在發展中注重質量和效益,培養員工之間的團結合作、工作態度上認真負責等,給學生增加了社會認同感,增加了學生工作和生活的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此外,不斷地加深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認識,樹立效率與公平意識、競爭與合作意識,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奉獻與索取的關系等。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對職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要認清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必要性,找出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措施,培養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高素質技術和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

[2]楊金石.基于職業成熟度的高職院校職業指導運行體系構建[J].職教論壇,2011(16).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論文范文第3篇

一、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基礎

首先, 要確保硬件設備的配置。信息技術是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 只有保障了學生基本的學習條件, 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多樣化的培養。因此, 配備相應的設備成為信息技術教學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 在保證學生正常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之外, 還需要根據學生個性特征為學生增開各類型的興趣小組活動。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 在興趣小組中開展不同程度的信息教學, 從不同的層面和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計算機的運用能力。在課程學習之余, 教師要最大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作品展示的機會, 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電腦制作比賽。通過參加比賽活動, 讓學生在獲得榮譽的同時, 增添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 讓學生在比賽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長, 更重要的是拉近學生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距離, 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

二、與各學科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

如今的信息技術已經深深滲透到了各個教學層面, 已經不再是科研人員的專利。教學中, 無論是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 還是科學、社會、音樂、美術等課程, 都需要教師運用電腦、使用課件, 將傳統教學進行圖、文、聲、像等形式的結合, 從而實現了教學內容立體式呈現, 使學生全方位地體驗學習。在教學改革中, 教師也開始重視教給學生多種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查詢、圖書館查閱、報刊查找、向他人咨詢、參觀展覽、參加各種活動等方式來進行信息的收集, 并通過交流將信息處理后傳遞出來達到信息共享。在這個新的學習體驗中, 學習資源成了學生主動獵取的認知對象, 成為學生用來獲取知識、進行信息交流與傳遞、數據處理及思想表達的學習手段。這些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教、學生學”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讓學生把對知識的學習變成了自己的渴望, 把追求知識的過程變成了主動探究, 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三、豐富的評價手段是學生提高信息素養的推動力

有了信息技術這個新的教學手段后, 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漸漸被取代, 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整體的學習知識及素養發展的過程。因此, 教師的評價和引導也應更具多樣性。課堂中讓學生們把收集到的信息進行交流, 這時同學的贊揚、教師及時的肯定會使其更加自信, 使學生對收集信息、選擇信息、使用信息更有興趣。同時, 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活動, 為學生們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臺, 有利于將信息活動遷移到學生們的各類學習活動中, 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長遠發展。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論文范文第4篇

高中信息技術教職人員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和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對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之處:一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職人員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性格特色。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習基礎和學習經驗的不同導致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習接受水平的高低差異,忽略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個體差異性,為學生設立、制定統一的學習標準和學習目標,以相同的教學方式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布置難易程度無差別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將拖后綜合學習能力較高學生取得進步或者降低學習能力相對薄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職人員沒有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以開發和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為教學中心,沒有注重培養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而是過多將教學精力和教學目標集中在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考試并拿到理想分數方面,導致學生和家長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在接受態度上的不重視或者忽視。學生沒有擺正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學習態度,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內容和技術要點所知甚少或者一知半解,不僅學科基礎知識不牢固,分析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更差,無從談起將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運用于實踐中解決現實問題,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領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三是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普遍使用測試難度低等、測試學科基礎知識的筆答考試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評價制度的不足和缺陷間接使得學生和家長無法提高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和學習熱情。四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不高和職業教學能力不夠,無法根據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設計出能夠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教學方案。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也普遍不注重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能做到持續儲備和不斷豐富自身的信息技術教學知識,沒有機會參加教學經驗交流討論活動或者其他信息技術教學能力培訓活動。

2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改革措施的探究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改革措施如下:一是加強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活動與其他學科的相關性和聯系性,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也能夠結合運用或者體驗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分析思考總結能力和綜合運用歸納能力,最終提高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學習積極性。二是建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表現性評價體系,放棄單一的分數制筆答測試,在評估學生學習成果和檢驗學生學習能力過程中融合加入多種評價因素,例如學生的動手實驗操作水平、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數據記錄、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幅度、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科目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等等。三是為高中信息技術教職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職業教學能力的培養提供機遇和可行性。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可以為信息技術教師參加教學經驗傳授活動、教學成果分享活動、教學設計方法探討活動提供充分時間和適當場所,讓教師之間能夠相互交流分享教學經驗,分析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辦法,在對話和交流中相互幫助、共同提高。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將高中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踐經驗相結合,幫助學生了解并認識到信息技術學科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相關性和不可或缺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四是強調學生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學習主體地位和學習主人公身份。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過程,教師從旁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和引導,教學方式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安排要以開發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參照標準,不斷帶領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思考分析、主動開展實踐操作,并將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運用到具體的生活實踐活動中去。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包括了教職人員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性格特色,沒有以開發和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為教學中心,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和教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不高、職業教學能力不夠等幾個方面,相應采取的改革措施為加強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活動與其他學科的相關性和聯系性,建立表現性評價體系,為信息技術教師參加教學經驗傳授活動、教學成果分享活動、教學設計方法探討活動提供充分時間和適當場所,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過程,持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信息素養。

摘要:新課改的提出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課堂實踐活動應當始終圍繞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和培養,將學生的信息素養的提升作為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關鍵和重心,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的養成,下文將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存在的缺陷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改革措施兩方面做出具體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學生信息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表現性評價

參考文獻

[1]孫菲.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J].學苑教育,2010(12).

[2]呂小利.高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

[3]崔麗娟.由一堂高中信息技術課引發的沉重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3).

[4]王吉五.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1(6).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論文范文第5篇

一、基于教學形勢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

為了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需求,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社會對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納入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已有十幾年,隨著教學形勢的變化,課程設置和教學逐漸出現一些問題。對此,應基于這樣的現狀制定可行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進一步合理化,這樣才能很好地指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是: 要求小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兩方面內容;了解信息技術表現形式和應用環境;讓小學生對信息技術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 了解信息技術在現實中的實際應用, 激發學習意識和熱情; 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使用信息技術,逐步形成信息獲取能力,從網絡中獲取信息;養成健康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知道自身肩負維護計算機安全的責任。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應明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整個教學教育階段的重要位置, 正確認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主體地位, 促進學生信息素質發展為教學根本出發點,組織設計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編制更合理的教學內容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以信息技術知識為主, 不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對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內容是枯燥的、乏味的,引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教材主要講的是文字、圖片處理、頁面設計、排版及表格應用等,下冊主要講的是互聯網搜索、圖片收集及聊天工具使用等。從中不難發現教學內容偏多偏難、任務重,不符合小學生的發展水平和認知規律,難免影響學習效果。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設置應符合當地教學形勢和實際需要, 在科學教學目標指引下注重校本課程開發,考慮小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特點,從小學生現實生活和情感需求出發, 著重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小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的有效手段,具備一定信息素質。同時,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間的聯系,培養小學生利用互聯網輔助其他課程學習的能力,促使小學生建立一體化知識體系,為適應信息時代工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當然,培養小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同時,不能忽略知識、理論傳授。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確定教學重難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小學生學習,使其掌握必備的信息知識和技能。重難點往往是小學生比較難理解和掌握的課程內容, 對此應科學設計教學模式,使小學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加之,當前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十分迅猛,課程內容、教學理念等往往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從而影響教學有效性和實用性。面對這一情況,除了要不斷調整與優化課程內容,使課程編制更合理化之外,還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資源對開展高效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不可忽視的輔助作用, 應加大教學資源開發力度,豐富教學資源。

第一,好好使用教材素材和配套光盤。教學是依托教材開展的,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素材。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每套教材都有配套光盤,素材與單元內容是一一對應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其中素材資源組織設計教學活動, 也可利用其設計高效作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合理利用網絡資源?;ヂ摼W有強大的儲存功能,蘊含海量的資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從教學需求出發,從互聯網上收集需要的教學資源,如視頻、動畫、文字及圖片等,將其融入教學活動中,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新鮮感,便于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此外,可指導小學生圍繞任務搜索網絡資源, 在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信息資源收集、加工與利用能力,形成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第三,可以自創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內容結合自身優勢,教師可以自主開發設計教學資源。例如,在教研活動、備課組活動開展中,教師應積極針對單元內容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用于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當然,制作多媒體課件過程中教師不能閉目塞聽,要與其他教師溝通,交流經驗,收集一切可用的教學資源,同時亦可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科學組織教學設計

科學組織教學設計,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習情境,設計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教學活動,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認清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了解學生特點和知識水平,善于觀察、記錄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件,將其作為教學情景的最初形態。其次,掌握將生活情景轉化為課堂教學情境的有效手段。僅了解學生生活還不夠,還應遵守教學設計原則,通過設計、刪減、重編等手段對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件進行適當改變,使其符合課堂教學需要。最后,配合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教學情境的作用。將教學情境設計與教學方法相結合,能提高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性,使教學活動更貼切教學內容,服務于教學目標實現??傊?設計的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 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信息技術知識理論間的距離,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程,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掌握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五、采用分層教學模式

新時期,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調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教學模式,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所以,這里提倡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首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了解學生在基礎知識和技能上的差異,了解學生性格差異,了解學生學習態度差異,以此為基礎設計教學活動,考慮每位學生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實施分層備課、分層授課,讓高水平學生指導低水平學生,促進全班學生水平整體提升。

六、結語

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論文范文第6篇

1 教師轉換角色,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傳統教學中, 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 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 學生圍著教師轉。但現在社會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 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 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擺正自己的位置, 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效益。因此, 教師應確立“教即學, 學即教”的觀念, 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別人的過程, 教師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學習者、“競爭”者。

1.1 設計者

通過教學設計優化課堂, 提高教學效果。

1.2 導學者

(1) 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 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 (3) 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信息, 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 (4) 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 活躍學生思維, 培養學習興趣; (5) 身體力行, 為學生作表率, 以此感染和影響學生, 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1.3 合作者

師生間相互交流、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 既密切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也可在合作的環境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1.4 評價者

教師可通過評價對學生具有導向、激勵作用, 幫助學生確定努力方向, 通過學生的自控, 實現學習目標。這對學生樹立自信心, 發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學習者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發展快、更新快的特點,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必須不斷地接受新知識, 掌握新技術, 及時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強化“活到老, 學到老”的意識。

1.6“競爭”者

通過網絡環境給教師、學生營造一個平等的學習氛圍, 建立師生間的平等關系使師生的作品或成果在這種和諧的環境中平等“競爭”, 既促進教師終生學習的意識, 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

2 信息技術教學, 重在教給學生方法

進入2 1世紀, 社會飛速發展, 人的知識、技能更新越來越快。作為信息技術教師, 面對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 重在教給學生方法。

2.1 讓學生學會自學

信息技術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謂浩瀚無邊, 學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內容, 只能不斷地提升, 不斷地獲取。如何自學, 可以從兩方面去培養: (1) 課前的預習, 即對教材的自學。學生學習新授內容之前, 把將要學的內容看懂, 讀懂, 能明確基本操作方法。 (2) 是課余時間的自我探究, 主要是對課堂知識的加深、擴展,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學。

2.2 讓學生學會動手

在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 從操作中、從實踐中去領會方法, 而不是靠教師的長篇闊論。課余學生可按班級輪流上機實踐, 內容不限, 完全自由。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 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教師作現場指導。

3 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比爾·蓋茨在《未來時速》一書中寫道:“……未來社會屬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能力的人……”。在中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教育, 主要是培養他們在信息化社會活動中有選擇地利用信息傳播工具, 有效地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創新信息的能力。

3.1 獨立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 在信息技術課上用“紙上談兵”的傳統教學法是不可行的。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 關鍵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因此, 教師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 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務”。

3.2“任務”探索能力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 信息技術課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特別是應用計算機處理實際問題及獨立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 這便要求教師在任務設計時要結合實際需要, 以應用為著眼點, “任務”的完成要能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探索能力。在設計“任務”時, 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 “任務”設計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獨立思考、探索的余地。例如, 在制作多媒體作品時, 鼓勵學生利用各種資源, 通過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種多媒體素材, 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軟件 (如Word、Power Point等) 制作出具有個性特色的多媒體作品。

3.3 與其他課程整合, 培養學生遷移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必須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整合, 才能創造出輕松、交互、動態、開放的學習氛圍。在整合過程中, 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作用, 讓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 直接融于學習、工作、生活和娛樂中去。

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并不以作用于學習者的未來為主要目標, 而是定位于服務他們當前的學習和生活;在整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 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通過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使學生逐漸形成的對待技術的態度, 才最有效地作用于學生的未來。

摘要:信息技術課不應只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 而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新信息的能力。本文針對目前信息技術課的現狀, 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 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 對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能力、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素養,計算機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 (試行) .

上一篇:成人教育商務英語論文范文下一篇:鐵路企業合同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