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范文

2023-09-18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范文第1篇

從國內外諸多承包商的企業實踐經驗來看,國際工程項目中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項目的盈虧狀況,甚至影響到承包商的生存和發展。而有效的風險管理不僅有助于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保證項目的盈利水平,也有利于國外市場的可持續拓展,使國內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一、國際工程總承包的風險識別

國際工程總承包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國際經濟合作形式,其風險貫穿于規劃、設計、采購、設備采購、施工甚至運營等各個環節,風險因素間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并顯示出多層次的、全局性的影響。因此,風險識別是有效規避風險的第一步,也是其他后續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根據風險的來源不同,可以將國際工程總承包風險分為工程外部風險和工程內部風險。

(一)工程外部風險

工程外部風險是國際工程所處外部環境下所面臨的普遍性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社會文化風險等。

1、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指由于國際工程項目所在國的政治環境發生變化從而給總承包商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政局的穩定性、國家的對外政治關系、政府信用以及國有化風險等方面。

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政治風險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工程承包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據報道,2014年底,中國鐵建與中國南車及4家墨西哥本土公司組成的聯合體(CRCC-CSR-GIA-PRODEMEX-TEYA-GHP),中標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高速鐵路項目,然而3天后,因墨西哥國內黨爭以及其他國家干擾等政治因素,該國以“為避免公眾對投標過程的透明度和合法性存在的質疑”為由,宣布取消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高鐵項目中標結果。再早前,中緬密松大壩工程和中緬合資的萊比塘銅礦項目被叫停,中緬皎漂-昆明鐵路工程計劃被取消,斯里蘭卡新政府上臺導致的中國交建承建的、總投資為15億美元的科倫坡港口城被叫停等等。

事實上,海外工程都不是一項完全純粹的商業投資,或多或少均會受到當地國政治因素的影響。在歐美發達國家可能面臨項目安全性及政治意圖或戰略目標的審查;東南亞或拉美等發展中國家,主要是政治腐敗、政黨輪替引發的不穩定性問題;而在利比亞、巴基斯坦等地區,戰亂及動蕩則將成為國際工程的重大政治風險。政黨斗爭或政權更替,很容易導致正在海外開拓市場的中國企業或國際工程項目成為其犧牲品,因此,在項目前期投標階段就必須重視工程所在地政治風險的研究,加強項目的政治風險管理。

2、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所處的經濟形勢和項目所在國的經濟實力、經濟形勢、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通貨膨脹及投資形勢的變化、外匯及利率變動導致價款支付風險、建筑材料或人工工資大幅度上漲的風險,或所在國經濟形勢惡化等方面。

經濟風險屬于國際工程承包中最為常見的風險,特別是在通貨膨脹的問題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穩定性時刻威脅著工程材料的價格,材料價格又影響著工程的成本,導致總承包商將會面臨的一定經濟損失。例如捷克某太陽能EPC項目,該項目分期開發,約定承包商給業主方提供太陽能電板。一期項目如期完工后,業主認為承包商提供的產品、安裝質量、服務等都非常好,雙方遂簽署了后續合作協議,約定業主6個月后有決定是否選擇該承包商繼續供給太陽能板,以及供貨價格等。6個月后,當地太陽能板價格上漲,業主行使了選擇權,要求承包商繼續供貨,承包商因此遭受了巨大損失。

EPC項目合同一般均會采用固定價,因此遇到價格上漲的時候產生糾紛較多。投標類似項目時應注意考察當地物價變化幅度,并盡可能爭取約定調價條款。

3、法律政策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國際工程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政策發生變化從而給總承包商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包括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法律政策的差異以及法律政策不穩定等方面。如果項目所在國法制不健全,或者政策變動頻繁,會使得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加,承包商無法進行合理的預測,甚至無法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地國的準入政策、稅收制度、外資的限制條件或不平等待遇、勞工輸入或使用的限制、對進口設備或材料的限制等均會對工程施工的進度及成本造成影響,而政府機關的辦事程序也會對工程承接產生影響。以辦理施工許可證為例,柬埔寨辦理施工許可所需時間最長,而新加坡則較短,大約25天即可辦理完畢。沒有取得當地國的施工許可就意味著無法開工,進而對工期產生影響。

因此,國際工程總承包企業必須要重視法律政策的盡調,關注法律的差異,熟悉項目所在國的法律環境,避免法律風險帶來的損失。

4、自然環境風險

自然環境風險是指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因素引起的阻礙項目建設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災害、工程地理位置、民眾環保意識等因素。

基建和環保的沖突在歐洲國家司空見慣,如波蘭A2項目中,業主方就要求承包商在高速公路通過區域為蛙類和其他大中型動物建設專門的通道,避免動物在高速公路上通行時被行駛的車輛碾死,而投標時,中國承包商對于該通道成本并沒有明確預算,造成實際施工中,環保成本巨額增加。

5、社會文化風險

社會文化風險是指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所在國存在的社會環境、宗教文化、風俗習慣等引起的阻礙項目建設的不確定因素,包括文化習俗差異、宗教信仰、語言差異等。

(二)工程內部風險

工程內部風險指與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專業特點相關的,在設計、簽約、采購、分包、施工、運營等各個階段專屬于特定項目的風險。工程總承包模式所涉及的階段不同,所引起的風險也會不同。

1、設計風險

大部分的總承包模式都包含設計階段,包括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設計、采購、施工管理承包(EPCM)、設計、建造工程總承包(DB)等。以EPC為例,該模式下,工程項目通常由業主根據項目的功能描述書以及有關的要求和條件說明進行招標,這種招標也稱為“功能性招標”,業主在招標文件中所提出的僅僅是工程項目的基本指標,并非詳細的技術規范,承包商因此而承擔的風險較大,因此,承包商應對招標文件及業主在其后提供的全部資料和數據信息均需要復核,除非合同另有約定或屬于承包商無法復核的情況,否則,業主對此類文件和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不承擔責任。

2008年中國某承包商投標中東地區機場項目,設計采用歐標,業主方聘請荷蘭一家大型咨詢公司進行項目管理。而國內承包商派出的設計團隊均為中國人,并不熟悉歐洲標準。設計過程中,國內團隊與咨詢工程師之間產生了大量的矛盾和糾紛,導致工期延遲。

以FIDIC銀皮書為代表的EPC合同,未明確約定業主對其提供的資料的準確性及其工作人員的過錯承擔責任,顯而易見,FIDIC銀皮書將EPC工程項目履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絕大部分風險都分配給了承包商。中鐵建沙特麥加輕軌項目之所以虧損巨大,原因之一就在于大量的設計變更。據報道,中鐵建就該項目進行報價時,僅有概念設計,也未對當地復雜的地質環境、獨特的宗教文化進行考慮。而合同簽訂后,業主大量增加新的功能需求,在跨越道路形式、結構形式、車站面積等方面均做出了調整。該項目采用EPC+O&M的承包模式,由于吸收了設計階段,對于承包商而言風險巨大。而中鐵建就沙特項目簽署的又是非保護性合同,FIDIC合同賦予承包商的一些權利,客觀上又被放棄。

2、合同風險

合同是國際工程的核心要素,也是風險可能集中發生的環節??偝邪椖恐?涉及的合同文本眾多,存在文件的優先適用順序問題,如果文件解釋順序不明確,或承包范圍、施工內容約定不明確,會導致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爭議。另外實踐中,業主可能會利用其優勢地位在合同中設置權利義務不對等的條款,如:對于所提供場地的免責、不承擔拖延付款的違約責任等,導致總承包商在合同履行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3、分包風險

材料及設備采購、工程分包對項目的順利實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國際工程中,業主方一般會要求承包商對工程質量及工期責任整體負責,包括分包商甚至是指定分包商施工的部分。仍以波蘭A2高速公路項目為例。據悉,該項目之所以折戟,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合格”的分包商。起初,當地分包商也配合進行報價,但因施工過程中各因素影響,成本大幅增加,中國承包商資金壓力巨大,開始不斷拖欠分包商款項,引發當地分包商游行示威,聯合抵制并提高報價,在總承包價格鎖死的情況下,項目被迫無法執行。

4、采購風險

采購活動則涉及到物資設備采購、催交、檢驗和運輸等工作,采購時間、價格及質量對于工程關鍵線路、工程價款及質量安全均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

例如2010年新加坡德光島填海項目就因海沙采購問題導致項目產生了多項糾紛。因2005及2006年左右,印尼及馬來西亞均出臺相關法令,禁止向新加坡出口海砂,導致項目最初擬從馬來西亞進口海砂的計劃擱淺,后承包商向柬埔寨及越南咨詢海砂進口的問題,2010年6月咨詢時,越南仍允許海砂開采,然而12月份越南即出臺法令,禁止開采海砂,導致項目因原料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5、索賠風險

國際工程一般采用FIDIC合同版本,在發生索賠事項時,一般會要求承包商在索賠事項首次發生后28天內提出索賠意向,并明確索賠流程。一旦承包商超期提交相關資料,即可能喪失索賠的權利。如國內承包商承建中東某國際機場項目,該項目因業主原因延誤近兩年,但承包商未按照合同約定的28天提出索賠,導致7000萬美元的履約保函被業主沒收;而另一承包商承建的印尼某水電站項目,在發生索賠情形后,承包商及時提出了索賠意向,并保修好相關文件資料,最終通過談判成功索賠4000萬元。

二、國際工程總承包的風險防范

風險和機遇是對等,很多項目失敗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承包商的投標策略不當、項目團隊組建及合同管理不善。國際工程總承包企業應當對工程外部和內部風險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通過風險識別評估,并熟練運用各種風險防范措施來從根本上增強對于風險的抵御能力。

(一)謹慎選擇市場,投標前對項目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

國內建筑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目標市場的選擇。優先選擇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相對穩定,支付條件相對可靠,進入壁壘相對較低的市場,做好“走出去”前的市場識別工作。對于風險較大的目標市場,需要提前進行項目盡職調查,并建立相應的退出機制:

1、對于業主的招標文件及資料必須進行認真閱讀研究,尤其是要對項目的施工工程量、成本、工程技術難度反復研究,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對工程項目有正確的判斷。同時,應認真研究招標文件的條款,確定合理的投標報價并制定相應的投標文件。

2、承包商應對現場及所在國等進行認真的考察。承包商在投標之前對施工現場進行考察極其必要,并且應當了解:(1)當地的政治、經濟狀況及前景,如果國際工程項目所在國存在經濟萎靡、政局不穩的情形,那么,此類工程項目就要慎接甚至不接;(2)關注工程項目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機械設備、勞動力的成本及能否滿足施工要求;(3)與當地地質和氣象部門溝通,了解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地質及氣候條件,以及發生惡劣自然條件的可能;(4)與當地政府或合作律師進行對接,了解當地的政策法規、行業規定及環保規定等法律風險。很多國家對于工程準入(包括項目性質、工程服務、物資設備、勞務人員、資質管理等)均設定了一定門檻。如印尼對本國勞工保護極為嚴格,對外國勞工的使用要求非??量?工作簽證簽發要求很高,除高級管理崗位和高級技術人員之外,本國勞工可以勝任的工作,一般不允許使用外國勞工。

3、承包商應對業主的資金來源及可靠程度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如有可能的,可要求業主出具付款保函。國際工程項目一般采用里程碑式支付方式,對于承包商而言,墊資壓力較大,如業主資金實力不足,承包商往往會產生較大的虧損以及資金占用成本。

(二)培養管理團隊,發揮自身優勢,合理確定承包方式

根據國際工程項目需要的不同,總承包模式會涉及項目咨詢、設計、施工、制造、采購甚至運營等一系列的環節。承包商在承接國際項目時應首先考量自身能力,并在識別目標市場的基礎上,明細自身的優勢,合理確定項目總承包方式切勿盲目上馬而導致自身處于極大的經營風險中。

對于一些大型工程項目、有特殊技術設備要求的項目或者涉及設計、采購、建設和運營一攬子總承包服務的項目,當承包商的融資能力或技術實力不能滿足時,應當首先考慮采用聯合體承包方式,實現規模效益和資源互補的優勢。另外,當總承包企業本身人員、設備、技術力量不足,或沒有類似經驗而面臨較大的施工工期、成本或質量風險時,可以將其中專業性較強的施工內容分包給其他承包人,通過合理分包的方式轉移部分風險,增強自身履約能力。

(三)重視合同條款,加強合同交底及合同管理

合同的簽訂旨在使項目參與各方在合同實施過程中自覺、嚴格地遵守所簽合同的各項要求。而作為項目總承包商,在嚴格履行自己義務的同時,應該首先關注合同條款本身的風險,通過合同條款的設置有效達到風險轉移的目的。

實踐中,可以優先適用國際認可的標準合同。目前國際工程總承包通常使用的條款主要有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編寫施工合同條件;英國土木工程師協會(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簡稱ICE)編寫的合同條件;美國建筑師協會(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簡稱AIA)編寫的施工合同通用條件。標準的合同條件能夠合理公平的在合同雙方之間分配風險和責任,明確規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不認真履行合同造成的額外費用支出和相關爭議。因此,使用這些標準的招投標程序、合同文件,便于投標人熟悉合同條款,減少編制投標文件時所考慮的潛在風險。

另外,可以通過專用條款(特別是在費用、質量和工期三個方面)的設置對合同主體進行有力約束。如果承包商不對合同進行深刻研究和謹慎管理,那么在具體項目建設過程中,將會使承包商面臨巨大的風險。建議可從以下八個方面著重對合同條款予以把關:

1、工程變更和調整

合同應對各種性質或范圍的變更做出具體約定,明確合同價款的調整方法,尤其是因法律變化以及物價上漲、匯率變化引起的價格變動,從而便于承包商及時向業主提出索賠。

2、合同價款

由于國際工程中工程款支付的條款較為復雜,對于每一階段付款的條件應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并應仔細研究此類條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應注意合同價款的支付貨幣形式。一般涉外項目在支付工程款中會設定一部分支付美元/歐元,另一部分支付當地幣以便在當地購買材料或人工??紤]到匯率變動的穩定性,建議提高美元/歐元的支付比例,但同時需要注意當地對于外匯管制制度;如果需要全部以當地幣支付,建議在合同中約定固定的匯率,避免匯率變動帶來的貨幣價值貶損。

3、生產設備、材料和工藝

通常來講,一般的工程承包均應由承包商負責設備、材料的采購,但在實踐中,業主對于重要設備和材料通常都是自己采購的,因此,應在設備及材料采購方案中列明相關信息。而對于備件、易耗品、專業工具等,承包商在簽訂合同時應僅注明保證質保期內免費提供正常使用所需備品備件、保證在一定期間內免費提供易耗品及保證業主正常檢修維護所需的專業工具的提供,但在合同中不列出具體清單、數量。

4、資料和數據

在合同中應明確約定業主應對招標文件及其提供的全部資料和數據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承擔責任。

5、誤期損害賠償費

承包商應審核合同中此類條款約定的罰款責任是否過重。英美法系國家一般會在合同中設定違約金上限,并且違約金一般是以實際損失為限,很少存在懲罰性違約金;但大陸法系對于違約金可能沒有過多限制。建議承包商在業主就合同進行商務談判時,極力爭取在合同中約定累計最高限額,如“承包商累計不得超過合同價款的10%”,避免承擔過重的賠償責任。

6、風險與責任

在合同中應明確雙方各自應承擔的風險及相應的責任,FIDIC合同一般會明確業主責任范圍,未列在業主風險中的情形一般均由承包商承擔。因此承包商應注意核實業主風險范圍是否合理,按照“由能夠更好預見、控制或管理風險的一方承擔該風險”的原則與業主進行洽商,合理分配。

7、完善爭議解決條款

國際工程項目中,除了通過仲裁或訴訟解決糾紛外,一般還會引入DAB或DRB等專家組成的爭議解決委員會,很多項目也會將DAB作為仲裁或訴訟的前置程序,其裁定除通過約定程序提出異議外,對于雙方均產生約束力。由于國內并沒有爭議解決委員會,國內承包商在承接海外項目時,應額外關注是否有相關設定。在爭議解決機構的選擇方面,出于公平考慮,建議選擇法律體系相對完備的、且非合同主體的第三國仲裁機構。

(四)樹立保險意識,靈活運用工程保險

用工程保險約束項目各方主體,以保證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合同履約是國際工程項目通行的做法,也是總承包企業轉移風險的一種途徑。FIDIC合同條件中對“保險義務”作了規定:承包商自開工之日起到業主最終發放驗收證書,應進行相關的保險,包括第三方責任險、工程一切險、人身事故險等;在工程款支付方面,還可以考慮匯率保險。

國內建筑企業應當靈活運用國外工程保險的類似經驗,樹立投保意識,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進行投保決策,科學、靈活、高效地運用這一工具進行風險防范。實踐中,由于國際工程總承包涉及的環節復雜,首先應注重對于保險標的確定。其次,應當界定工程保險的責任范圍,包括由于自然災害和非故意行為而造成的損失。

四、結語

在“走出去”戰略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建筑企業涌向國際建筑市場,積極拓展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但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種類眾多,對于采用總承包形式的項目來說,其風險更具獨特性。而與國外優秀建筑企業相比較而言,國內建筑企業在管理水平上還尚有較大差距。因此,國際工程總承包企業應重視對于項目風險的識別和防范,可以通過聘請專業的風險評估機構來對重大的國際工程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合適的風險管理方案,以規避風險、獲得收益。

參考文獻

[1]、侯靜:《國際工程承包風險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工程與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7月

[2] 、劉鋒平:《國際工程總承包風險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學位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1月13日

[3] 、周振寧:《國際工程總承包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完善措施》,《管理觀察》2015年第7期

[4] 、向鵬成、牛曉曄:《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失敗成因及啟示》,《國際經濟合作》2012年第5期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范文第2篇

為提升全員環境風險管控意識,全面強化企業環境風險管理,從2016年6月至12月,江西石油在全省范圍內對各油庫、加油站、小配送車開展全員環境風險評估工作。

江西石油成立“環境風險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碍h境風險評估”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各相關部門、各地市公司環境風險評估職責與工作要求。規定安全設備處負責組織各地市公司開展環境風險評估相關人員的培訓。各業務主管部門按“誰主管、誰負責”管理原則,結合各自專業特點,分工協作,各負其責,落實隱患整改的資金、費用,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各地市公司完成環境風險評估和隱患整改工作。

江西石油要求各地市公司充分調動全員開展環境風險識別與環境隱患排查積極性,指定專人跟蹤督促本單位工作進展,確保按照計劃有序推進,做好環境風險源分級工作,建立環境風險管理清單;對排查出的環境隱患,做好隱患整治方案論證,制定隱患整治計劃,并優先保證環境隱患治理資金與費用,確保做到“識別大風險、消除大隱患、杜絕大事故”。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范文第3篇

有關資料顯示, 我國農村至少有1.2億戶農民有貸款需求, 但一般只能滿足60%, 農村小企業貸款的滿足率僅為50%。全國35173個鄉鎮中, 金融服務空白率6.7%。為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問題, 銀監會于2006年12月20日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銀監發[2006]90號) , 選擇四川、內蒙古等6省 (區) 開展試點工作, 并制定出臺了《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辦法》、《貸款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辦法》, 2007年3月誕生了全國第一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2007年10月, 銀監會將試點省份擴大到31個省市區。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 截至2008年底, 我國已有村鎮銀行89家、貸款公司6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0家。這些機構共吸納股金40.40億元, 吸收存款42.80億元, 貸款余額27.90億元, 累計貸款39.70億元, 96.8%的貸款投向農村小企業和農戶。

一、我國村鎮銀行的產生背景

(一) 村鎮銀行的定義

村鎮銀行是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 在農村地區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吸收公眾存款, 發放短、中、長期貸款, 辦理國內結算, 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 從事同業拆借、銀行卡業務, 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 代理收付款項及保險業務和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村鎮銀行區別于農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地方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募集資本的開放性。村鎮銀行可引入除本外地銀行資本外還可引入產業資本和自然人資本。二是服務的社區性。村鎮銀行不得跨社區辦理存貸款業務, 這樣可有效滿足當地金融服務需求, 防止信貸資金的外流。三是由良好的銀行發起設立。這有利于村鎮銀行引入發起銀行成熟的業務產品和經營管理經驗。四是擁有較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業務流程靈活、方便、快捷。

(二) 我國村鎮銀行產生的必要性

近年來,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進行股份制改造, 建立產權相對清晰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 大量撤并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分支機構與營業網點, 逐步向城市收縮并上收貸款權限, 對于沒有撤并的縣以下營業網點, 在農村也是存多貸少。

由于歷史原因, 農信社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結算渠道不暢、加上發放農村貸款的成本太高, 農信社資金“農轉非”的問題日益突出。它不但未能起到很好的支農作用, 反而將從農村吸存的大量資金轉移至城市, 大大加劇了農村金融供需矛盾。同時, 伴隨國有銀行鄉鎮一級網點撤并力度的加大, 造成了農信社對農村信貸市場的壟斷。因缺少競爭, 農信社的服務意識和手段無法得到有效改善、業務創新能力低下, 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在其多樣化金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 不得不轉向民間金融進行融資。

農發行作為轄內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 目前僅限于單一的國有糧棉油流通環節信貸服務, 基本上只負責糧棉油收購資金的發放和管理, 其他政策性業務, 如支持農業開發、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 并沒有有效運作起來, 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郵政儲蓄在沒有改制成為銀行之前, 其只存不貸的機構性質使從農民手里吸收來的、本可以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的資金流向城市。雖然郵政儲蓄銀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揭牌成立, 提出了要積極發展農村地區的小額信貸業務, 但由于沒有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和組織機制、沒有相對獨立的運行管理體制、缺乏統一的操作風險管理體制, 導致郵政儲蓄銀行在短期內無法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體制, 不能有效地支持農村信貸。

二、我國村鎮銀行發展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村鎮銀行變相成為現有銀行金融機構擴充分支機構的工具, 所謂的“低門檻”并不低

《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辦法》 (以下簡稱《辦法》) 規定:“村鎮銀行發起人或出資人中應至少有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 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 單個自然人股東及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 單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單一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這就意味著村鎮銀行必須由現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持大股, 其他投資人只能充當配角。這樣對于銀行金融機構全資持有設立的村鎮銀行, 其本質不過是股東銀行金融機構變相設立的分支機構。

《辦法》還規定100萬就可以開辦村鎮銀行, 但從實際試點情況看, 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又同時抬高了資本準入門檻, 資本從幾百萬攀升到上億元, 變相提高了所謂的“低門檻”。

(二)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過程中, 三類新型金融機構設置比例嚴重不平衡

按照國務院要求, 三類新型農村機構每個省 (區、市) 原則上先選擇設立一至兩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集中申辦村鎮銀行的現象, 設立的村鎮銀行總數在所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總數中占絕對優勢。見下表:

(三) 沒有體現“優先解決金融服務空白問題, 后解決競爭不充分問題”的原則

國家政策要求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原則是“先解決金融服務空白問題, 后解決競爭不充分問題”。但從各地試點的實際情況看, 村鎮銀行的設立一般都選在比較富裕的地區。

(四) 社會認知度不強, 影響吸存能力

在存款領域, 農行、農信社等機構, 不僅經營多年, 其國字號背景更是讓老百姓心里覺得踏實。對于新近設立的村鎮銀行, 雖然能以更優惠的利率向農村市場發放貸款, 但由于剛剛進入農村市場, 市場信息和管理經驗不足、規模小, 老百姓對其仍然心存顧慮, 這導致村鎮銀行在農村吸收存款比較困難, 缺乏充足的資金來源。

(五) 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比較單一, 無法滿足農村多層次的金融需求

目前村鎮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開辦了儲蓄存款業務、小額信用貸款業務, 其資金投向主要是農業生產、質押貸款業務和票據轉貼現業務。對需求量較大的養殖業貸款、婚喪嫁娶、住房等消費類貸款業務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六) 配套體制機制不健全, 競爭力受到影響, 制約了村鎮銀行的發展

一方面, 由于村鎮銀行沒有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賬戶管理系統, 無法辦理對公業務、異地資金往來匯劃等結算業務, 導致一些正常業務無法有效開展, 在當地的市場競爭中, 處于相對劣勢地位。另一方面, 由于沒有建立存款保險機制、市場退出機制及有效監管機制, 村鎮銀行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遇到諸多困難, 發展受到制約。

(七) 經營成本高, 贏利能力受限, 影響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由于村鎮銀行的對象是農民和農村企業, 導致其吸存成本和放貸成本都要比其他商業銀行高;另一方面, 由于《辦法》規定村鎮銀行不得發放異地貸款, 將其業務范圍局限在一個縣域, 服務對象有限, 贏利能力受壓制。這都影響了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三、大力發展村鎮銀行的政策建議

(一) 可根據農村信貸資金需求分散、金額小的特點, 適當降低村鎮銀行設立的資金門檻

鄉村農戶的信貸資金需求分散, 需要的貸款數額可能只是幾千元、幾萬元。對此, 村鎮銀行的設立門檻則不一定要在百萬之數。同時, 隨著村鎮銀行的穩步經營, 我們也可以考慮去除一定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或出資人之一的要求, 這樣既可以引導更多資金流入農村, 也可以防止原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瓶裝舊酒”的現象。

(二) 適當發展其他類型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從現實情況看, 農村社區農戶的信用意識弱于社區意識, 村鎮銀行對違約的打擊并不一定對其行為構成有效約束, 反而社區內部的聲譽機制和潛在規則具有更強的約束力。因此, 對于風險大、成本高、村鎮銀行進入難以保證持續經營的農村地區, 可以先嘗試設立由鄉鎮、行政村農民、農村小企業入股組成的農村資金互助社, 由其從銀行金融機構批發貸款, 然后再帶給農戶, 以解決農戶貸款難和銀行難貸款的問題, 等條件成熟后再考慮設立村鎮銀行。

(三) 堅持支農導向不動搖

對于村鎮銀行的設立地點, 應該始終以扶貧為目標, 牢牢把握“先解決金融服務空白問題, 后解決競爭不充分問題”的原則, 將村鎮銀行設立在貧困的農村地區, 為農村最貧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幫助。比如對農村的中低收入人口、相對貧困人口, 在小額金融貸款方面提供更多保障性和鼓勵性的金融產品。與此同時, 政府要加大引導力度, 增強對村鎮銀行扶貧力度的監管并制定獎勵措施, 通過政策上的有效激勵來推進村鎮銀行的支農工作。

(四) 加大宣傳力度, 提高社會認知度, 提高吸存能力

村鎮銀行應該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其服務宗旨、特點, 介紹政府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 突出國家的支持力度。同時, 在設立初期, 村鎮銀行一定要通過為農戶提供優質、快捷、方便的服務, 形成自己的品牌, 以擴大在當地的影響力, 提高其社會認知度。老百姓內心的顧慮消除了, 鎮銀行的吸存能力自然會逐步增強。

(五) 提高業務創新能力, 提供多樣化的信貸產品, 滿足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需求

村鎮銀行應正視農村金融抵押品缺失的問題, 積極探索以農戶養殖水面使用權、經營權、經濟林權、訂單等作為抵押質押品, 以農村中小企業存貨、費權益等作為抵押擔保品的貸款業務;創新業務流程、縮短管理鏈條, 積極探索并重點發展小額信貸、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個人創業貸款、婚喪嫁娶貸款、住房貸款等業務, 滿足農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六) 強化政府職能, 加強金融監管

政府相關部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來強化其權責職能:

一是認真做好大額支付系統安全運行和小額支付系統上線的推廣工作, 為村鎮銀行搭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結算平臺;二是盡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切實保護存款人的利益, 降低村鎮銀行的風險;三是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對于那些沒有能力繼續經營的銀行采取措施使其退出, 切實維護農村金融體系的穩定;四是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尤其要做好對各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情況和支農效果的監督管理工作。

(七) 增強可持續經營能力

一方面, 村鎮銀行將放貸資金可規定一個適當的比例, 要求這部分資金必須投入本地, 剩余部分可以允許自由流動, 在保護本地區農村資金利用的同時, 提高其資金利用效率, 拓寬利潤來源。另一方面,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對村鎮銀行采取一系列支農優惠政策, 如減免營業稅、所得稅、放寬利率價格管制等, 以降低其經營成本, 提高盈利水平。最后, 在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前提下, 逐步推出與自身管理相適應、與農戶和微小企業融資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包括保險、代理、擔保、個人理財、信息咨詢、銀行卡等, 填補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空白, 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增強競爭力。

當前, 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 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 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 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 村鎮銀行還應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堅持服務“三農”宗旨不能變。作為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 要始終以服務“三農”為目標, 做好縣域經濟的助推器和“三農”經濟的加速器。

第二, 拓寬信息渠道, 認清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把握農村信貸市場的新需求, 適時地推出新產品, 開拓農村信貸市場。

第三, 建立風險防控機制, 樹立風險意識, 提高村鎮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第四, 加強信用綜合治理, 提高農民意識。

第五, 加大員工的培訓工作, 培養合格的農村金融服務人才, 提升村鎮銀行的管理水平。

摘要:近年來, 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目標, 黨中央連續下發有關“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 不斷加大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工作力度, 深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并設立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村鎮銀行, 它的設立是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本文在介紹村鎮銀行產生背景的基礎上, 重點分析了目前我國村鎮銀行在發展中所遇到困難、問題, 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村鎮銀行,問題

參考文獻

[1]韓俊推進農村金融體制的整體改革[J]中國金融2003 (17)

[2]謝勇模農村金融新政不應偏好村鎮銀行[J]銀行家2008 (05)

[3]祝輝村鎮銀行與農村金融改革[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 (03)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老年骨科患者,風險因素,識別和干預,精神障礙癥

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成熟, 罹患骨科疾病的老年人接受手術治療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患者所接受, 老年患者手術量的不斷增加, 其術后易出現急性精神障礙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術后精神障礙不但會增加墜床跌傷和管道脫落等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率, 而且可能引發患者抑郁或自殘, 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 影響康復治療效果, 加重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及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1]。廣西貴港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在探討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發生精神障礙相關因素的基礎上[2], 從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針對圍手術期發生精神障礙的高危因素, 進一步進行識別及積極干預, 對降低和避免術后精神障礙的發生取得滿意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1例, 男165例, 女156例, 年齡60~98歲, 平均 (70.54±8.33) 歲, 均排除有老年癡呆癥和精神病史。手術方式: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手術63例, 股骨頸基底部骨折內固定5例, 人工股骨頭置換或全髖關節置換術140例, 膝關節表面置換16例, 椎板植骨融合術6例, 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9例, 股骨骨折內固定9例, 肱骨外科頸骨折內固定27例, 大腿截肢術2例, 脛腓骨骨折內固定10例, 鎖骨骨折內固定10例, 橈骨遠端骨折內固定22例, 髕骨骨折內固定2例。本組中術中出血量為 (386±389.22) m L, 麻醉時間為 (120±54.75) min, 術前合并基礎疾病者251例, 發生率為78.19%, 術后血鉀、血鈉、血氯偏低11例, 發生率為3.42%, 術后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偏低17例, 發生率為5.29%, 血氧飽和度低5例, 發生率為1.56%。

1.2 方法

本組321例均為控制組, 筆者前期觀察數據[2]作為對照組, 進一步進行識別及采取措施積極干預, 觀察骨科老年患者手術后精神障礙發生率及相關因素干預對降低精神障礙發生的臨床意義。本組主要通過識別患者相關風險因素, 術前、術中、術后針對各種因素, 采取有預見性和個體針對性的綜合預防措施。a) 術前積極治療合并的基礎病, 一般認為[3]:高血壓者應控制血壓在小于等于160/90mm Hg;糖尿病空腹血糖應控制在小于等于8.0 mmol/L;腦血栓、腦出血后遺癥病情穩定6個月以上, 并且骨折前能借助拐杖步行30步以上;心肌梗塞病情穩定至少超過3個月;心功能衰竭病情穩定至少6個月;心律失常小于6次/min;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屏氣時間大于30秒, 無嚴重的咳嗽、哮喘、氣促, 動脈血氣分析PO2大于8 k Pa (60 mm Hg) , PCO2小于6 k Pa (45 mm Hg) ;肝功能:轉氨酶不超過正常值的1倍;腎功能指標:尿素氯小于80 mmol/L, 肌酐在正常范圍內。術后加強各項指標監測和控制。b) 全程鎮痛:疼痛按0~10數字疼痛強度量表法進行評估。通??捎锰弁磁c睡眠的關系, 提示疼痛的強度, 若疼痛完全不影響睡眠, 疼痛評為4分以下, 為輕度痛;若疼痛影響睡眠但仍可自然入睡, 疼痛評為4~6分, 為中度痛;若疼痛導致不能睡眠或睡眠中痛醒, 需用鎮痛藥物或其他手段輔助幫助睡眠, 疼痛評為7~10分, 為重度痛。鎮痛方法為從患者入院開始到術后3 d或視患者情況而適當延長, 確保疼痛評分在4分以下, 疼痛評為4~6分以上者, 即進行疼痛干預。麻醉醫生負責術中的鎮痛, 而術前、術后的鎮痛則主要由病房來完成。疼痛干預的方法包含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患者自控鎮痛等。c) 電解質紊亂:術前必須把電解質補充至正常值, 術后5 d內每天監測血生化指標不少于1次, 輸液以鈉鹽為主, 對進食不正常者, 補液量要足夠, 維持酸堿、水電解質平衡, 尤其是血鈉、血鉀, 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d) 術后輸氧:術后常規持續輸氧3~4L/min不少于72 h, 保持血氧濃度大于等于95%。e) 術前、術后血色素保持在100g/L以上, 術中根據出血量, 及時補液、輸血, 以減少血壓較大幅度波動, 術后3 d內每天監測血常規不少于1次, 血色素低于100g/L及時輸血。f) 麻醉的方式及時間:麻醉方式重視個體化麻醉方案, 原則上能選擇簡單的麻醉方式就不選擇復雜的麻醉方式, 能局部麻醉就不選擇全身麻醉。術中控制好麻醉時間, 麻醉藥物 (尤其是全麻和硬膜外麻醉) 盡可能在術者到位后才開始應用, 這樣可明顯減少麻醉用藥量和時間。g) 控制術中失血量, 老年患者原則上不做急診手術, 術前做好周詳的手術計劃, 選擇最佳手術方式和手術入路, 做好充分準備, 并盡可能由經驗豐富的醫師主刀手術。

1.3 統計學處理

本組干預后患者術中失血量、手術麻醉時間、術后低血色素發生率、低氧血癥發生率、術后電解質紊亂發生率、精神障礙發生率等與對照組進行對比, 所有數據經SPSS 10.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χ2檢驗;計數資料經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術后發生精神障礙癥24例, 發生率為7.48%, 精神障礙癥狀出現最早在術后9 h, 最遲在術后第3天, 夜間較多見, 持續時間1~5 d??刂平M中麻醉時間、術后電解質失衡的發生率和低氧血癥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

3 討論

國內外學者[2,3,4]報道老年人術后精神障礙發生率為10%~15%, 其中骨科手術組發生率為11.76%, 廣西貴港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發生率為11.64%, 通過本組相關風險因素的進一步識別和干預可降至7.48%。目前術后精神障礙確切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 常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易發因素包括高齡、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酗酒、感官缺陷、心理和環境因素等;促發因素包括應激反應、創傷、手術、術中出血和輸血、腦血流降低、腦血管微栓子的形成、低血壓、術后低氧血癥、血糖波動以及電解質紊亂等。本組針對圍手術期發生精神障礙的高危因素進行干預, 能有效降低術后精神障礙的發生, 因此, 圍手術期進一步加強和嚴格控制精神障礙癥的易發因素和促發因素, 對預防和減少術后精神障礙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a) 本研究為醫護合作和多科室合作, 要做好充分的協調工作。b) 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高度統一, 確保做到術者到位后才開始應用麻醉藥物。c) 手術前盡可能調整患者全身狀況, 補充多種維生素, 術中、術后盡可能避免各種誘發因素, 注意提供舒適的手術體位和病房條件, 保證充足良好的睡眠。d) 術后加強病情觀察, 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低血色素和低氧血癥, 術后常規持續輸氧3~4 L/min, 不少于72 h。f) 疼痛干預要做到主動進行, 患者從入院開始到術后3 d內, 確?;颊咛弁丛?分以下, 疼痛評為4~6分以上者, 即進行疼痛干預。

本組通過有針對性干預措施, 可以使麻醉時間、術后電解質失衡的發生率和低氧血癥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而間接降低了術后精神障礙發生的危險性。雖然部分干預因素 (如術中失血量等) 與對照組相比, 無統計學意義, 但對于老年患者來說, 術后完善的鎮痛、72 h吸氧等, 一方面能降低血流動力學的波動幅度, 另一方面能提高機體的代償和應激能力, 從而維持循環系統的動態穩定, 保證各重要組織和臟器尤其是腦部的充分灌注和氧合[5], 對降低術后發生精神障礙發生率極為關鍵。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發生精神障礙相關因素干預的意義, 不僅限于術后精神障礙發生率的降低, 同時有效鎮痛使患者感覺舒適, 還可抑制應激反應、恢復器官功能和消除手術刺激所產生的繼發性損害, 對于減少并發癥, 縮短術后恢復時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勝瓊.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精神障礙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 (13) :46-47.

[2]蘇瑞鑒, 楊慶達, 曾麟杰, 等.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精神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醫學, 2010, 30 (4) :28-30.

[3]蘇瑞鑒, 覃子忠.老年髖部骨折及相關研究進展[J].實用骨科雜志, 2002, 8 (6) :431-433.

[4]Saravay SM, Kaplowitz M, Kurek J, et al.How do delirium and dementia increase length of stay of elderly general medical inpatients[J].Psychosomatics, 2004, 45 (3) :235-242.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范文第5篇

所謂稅收風險分析識別, 是在涉稅信息數據采集的基礎上, 構建稅收風險指標體系, 有效運用稅收風險特征庫技術, 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識別算法及量化管理模型對潛在的稅收風險進行分析、判斷, 尋找稅收風險可能發生的區域、行業、納稅人、具體的稅收風險發生環節和稅收風險點的管理過程, 為有效實施稅收風險應對、控制提供決策依據和具體指向。

一、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層級體系

(一) 建立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1、建立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主要分析研究國家或地區稅收增長變動與宏觀經濟發展之間的規律。包括構建宏觀稅收風險分析指標, 分析經濟增長與相應的稅收增長之間的協調一致關系, 通過宏觀實際的稅收增長識別相應的稅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稅收缺口, 從宏觀層面關注稅收風險發生的主要區域、行業、納稅人群體及具體的風險事項等, 為宏觀稅收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同時也為微觀風險分析識別提供導向和指引。

2、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包括的主要內容有:第一, 通過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判斷稅收遵從發展趨勢, 進一步分析稅收收入的增長變動趨勢, 分析發現稅收遵從變化的早期跡象、原因及變化趨勢。如:增值稅稅收收入和GDP的比較分析, 如果GDP增長速度比增值稅稅收收入增長速度更快, 可能意味著稅收遵從缺口在擴大, 稅收流失風險在增加;如果兩者是同方向、同幅度變化趨勢, 則反映稅收遵從發展趨勢是良性互動的。第二, 從宏觀上對稅收納稅能力和實際征收進行比較, 測算征收率, 分析識別征收率不足的地區及行業, 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挖掘稅收征管潛力, 提高征收率, 防范稅收流失風險。如:在成品油生產批發和零售產業鏈中, 通過對所有成品油生產企業的產量和庫存進行匯總, 測算銷售量, 結合市場價格, 與各成品油零售企業的銷售額進行對比, 可以識別成品油零售企業是否足額申報納稅, 那些地區、那些納稅人沒有足額申報納稅, 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稅收流失漏洞, 防范稅收流失風險。第三, 建立稅收制度和政策的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可以發現現有的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會帶來哪些稅收流失的風險漏洞, 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新的稅收立法或規章制度的執行將會產生哪些政策性稅收遵從風險等, 那些需要進一步配套出臺相應的稅收政策法律, 哪些需要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和輔導等。

(二) 建立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1、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處于宏觀和微觀兩者之間的中觀層面, 是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礎上開展和實施。

2、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發現的稅收風險較大的行業, 通過行業稅負、稅收貢獻率、行業稅收彈性系數等稅收風險指標, 進一步分析研究行業稅收增長變動與行業經濟發展之間的規律, 尋找稅收與經濟之間缺口較大的風險企業, 查找企業的具體稅收風險源、風險點的分析識別過程, 在稅收風險識別體系中負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是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基本內容是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和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有機結合與過渡。

(三) 建立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系統

1、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以納稅人為對象, 以主要稅種為研究內容, 以反映稅收經濟關系規律為核心。

2、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在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基礎上開展和實施。根據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找到的稅收與經濟之間缺口較大的風險企業, 進一步通過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涉稅風險的調查了解, 構建微觀稅收風險指標體系, 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及數據挖掘等智能工具, 推算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 與納稅人申報的稅收收入進行對比, 測算具體的稅收申報差異, 對納稅人稅收遵從風險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識別, 查找納稅人的稅收風險源、風險發生的環節及具體的稅收風險點, 進而總結和提煉微觀稅收風險的特點和規律, 不斷改進提高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規范和提高納稅人的申報質量, 提高稅收遵從, 降低稅收流失風險。

二、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組織保障體系

(一) 組建專門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機構

應該在總局、省局和市局分層級建立統一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 集中開展專業化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 發揮稅收風險管理指揮中心的戰略作用。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稅收收入能力研討會”參會外方專家介紹, 稅收風險管理實踐成功的國家一般都設置專門的遵從風險分析機構, 實行集中統一分析, 開展專業化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的納稅遵從估算項目 (TCMP, The Taxpayer Compliance Measurement Program) 和國民調查項目 (NRP, 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等。

(二) 明確管理職責體系, 選聘專門的稅收風險分析人才

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一個系統工程, 綜合應用經濟學、稅收學、會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民經濟核算、稅收經濟模型、稅收政策、信息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多方面知識和技術, 所以不同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應逐步建立由行業稅收管理專家、信息技術專家、統計專家、國際稅收管理專家以及會計師、律師等各種專門人才組成的稅收風險分析專業化團隊, 明確從信息數據的采集、整理計算、樣本選取、指標構建、參數設置、算法選擇、模型構建、風險處理信息反饋、參數及模型修正等方面管理職責, 采用專門的風險分析識別技術和方法, 把典型案例、數據模型、專業分析識別算法和技術等應用到不同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中, 開展專業化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 提高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 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健全和完善對專門稅收風險分析崗位人員的開發培訓、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包括能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勵制度, 充分發揮和激勵高層次復合型專業化稅收風險分析人才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運行體系

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涉及不同管理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 應該按照從宏觀到行業再到微觀納稅人的思路建立至上而下逐級開展、層層深入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 發現和識別真正的稅收風險源, 風險易發地區、行業、納稅人及具體環節, 找到關鍵的稅收風險點, 經風險測度評價、工作任務推送至相應的稅收風險應對部門;至下而上逐級開展稅收風險應對、控制和排查、反饋及績效考核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監控運行管理體系。

(一) 自上而下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運行系統

1、總局、省局、市局風險分析監控機構開展不同層面的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 重點是查找稅收風險發生的區域和行業。

2、通過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查找所屬行業的風險納稅人的具體數量、結構及分布狀況。

3、通過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查找風險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稅收風險易發環節及具體的稅收風險點, 根據稅收風險指標的實際偏差等綜合打分、積分, 根據風險分值的高低排序確定納稅人的風險等級, 進而提出風險應對控制策略的建議方案逐級推送到風險評估、稽查等部門, 指導實施差別化的稅收風險應對處理、控制和排查。

(二) 自下而上的逐級分析識別、應對處理、改進完善的運行系統

自下而上法逐級分析識別、應對處理、績效考評改進完善的運行體系

1、自下而上逐級分析識別運行系統, 是基層風險應對部門的管理人員根據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分析識別后推送的風險應對任務, 對風險等級較高的納稅人逐級開展案頭審核分析識別、應對處理、績效反饋、改進完善等一系列管理過程。

2、基層風險應對管理人員自下而上逐級開展案頭審核分析識別, 根據稅務部門掌握的納稅人稅收申報數據和稅收專項調查、檢查等數據以及其他政府、專業機構采集的納稅人的涉稅信息數據, 運用數理統計等有關方法及有關參數, 測算納稅人申報期一定生產經營條件下潛在納稅能力, 進而推算納稅人的稅收收入能力, 再根據納稅人申報的稅收收入與推算的稅收收入對比, 估算稅收差異, 采取稅務約談、實地核查、稅務稽查等方式審核調查或檢查, 并進行相應稅收差異調整及處罰的稅收執法過程, 促進納稅人依法如實申報納稅。

3、至下而上逐級開展稅收風險應對、控制和排查并逐級反饋績效, 開展績效考核;一方面監督考核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及應對的績效成果, 另一方面, 重新修正、調整完善有關風險分析識別模型及有關參數, 促進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質效進入螺旋式改進的良性循環運行系統。

摘要:本文對我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內涵進行了分析, 探索研究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體系的思路和方法, 對有效開展稅收風險管理, 提高稅收遵從度、防范和降低稅收流失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體系

參考文獻

[1]胡云松.稅收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稅務研究2006, (12) :69-71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范文第6篇

1采油現場的風險識別

1.1風險識別范圍

石油開采工作對技術有著較高要求, 作業人員在具體施工中的細小疏忽都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安全事故。其中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有:采油過程中所使用的大型抽油機的操作和使用不當, 剎車保險不合理將會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例如, (1) 抽油機在作業中, 出現卡死、變形等, 從而將會引發安全事故 (。2) 計量人員要求放空分離器, 這增加作業人員工作量, 容易導致作業人員勞動疲勞, 從而引發安全事故。 (3) 操作人員對鎖開的安放過于隨意, 將會導致剎車失靈, 引發事故。 (4) 在對壓力表進行密封操作時, 使用了生料, 壓力表孔容易發生堵塞, 并且會對作業人員造成誤導, 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1.2識別現場風險的方法

在識別采油現場的風險過程中, 要對采油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分析, 分析風險的具體方法包括以下兩種: (1) 分解分析法, 該方法主要適用于管鉗設備或計量設備在應用中所存在的風險, 通過分解分析法, 對石油開采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進行總結, 并通過分析制定出相應的安全規范, 確保日后石油開采中不會出現類似的風險。 (2) 流程分析法, 該方法適用于抽油機井泵技術中, 這主要因為操作人并不了解井中的具體情況, 因此在開采過程中, 可以通過逐步了解的方式掌握井下的具體情況, 從而實現對問題的總結, 降低事故的發生幾率。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發現:針對石油開采過程中存在的不同風險, 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 針對具體問題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 從而使石油開采變得更加安全。

2采油作業現場的風險控制

2.1風險評估

在石油開采過程中為了更加清楚認識采油現場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所帶來的危害, 需要對采油現場的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 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分級工作。對采用現場的風險進行分級的標準就是依據不同風險所帶來的危害程度進行。 例如, 高溫、爆炸等。在對采油現場的風險進行分級后, 工作人員需要進行相應的分類處理, 在設備和技術上對采油現場的風險進行合理預防。

通過風險評估后可以將風險劃分為多個不同等級, 然后依據風險等級, 對采油作業現場進行適當的分級管理, 作業人員可以依據具體風險做出針對性部署, 從施工類、技術類等不同類型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2.2加強人員培訓

為了改變采油現場施工人員專業素質差, 在工作中容易出現疏忽等情況, 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第一, 為工作人員樹立安全第一的原則和意識, 所有工作的開展都需要向安全靠攏, 而這需要宣傳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宣傳, 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態度, 并通過案例的方式讓現場施工人員對安全事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認識。第二, 在提高現場作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問題上, 可以通過通過定期培訓, 專家講座的方式提高作業人員的專業素養。第三, 所有的作業人員上崗前, 都需要針其工作人員進行一次精準度和熟練度內容的考核, 避免未掌握專業知識為的人員進入到作業現場, 在操作中出現錯誤, 從而引發安全事故。

在對操作人員的處理上, 為了使處理效果達到最佳, 需要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 對于在工作中嚴格的依據規范進行, 并且對踏實工作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對于違法規定的作業人員要予以一定的懲罰, 對于屢教不改的工作人員應當通過強制手段對其行為進行約束, 如果仍然達不到限制效果, 可以將其開除。

2.3物態安全

物體安全是本質上的安全, 其中重點內容就是強調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的具體放置, 并且要對使用的設備進行詳細檢查。第一, 現場作業人員需要將作業中做使用的所有設備都放在適當的位置, 如果設備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接線, 則需要依據相應的規范進行接線處理, 避免出現短路, 損壞設備, 引起火災。第二, 確保設備性能的穩定性, 加強對設備的管理。 第三, 在具體操作前, 要對設備中的零部件進行適當的維修與檢測, 從而將事故發生幾率降到最低。

2.4制度規程

在施工現場管理中要通過制度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強制約束, 現場管理中不僅需要嚴格的規章制度, 而且指派專人對制度的執行進行監督, 確保規章制度在作業現場的具體實施, 通過嚴格的規章制度對現場作業人員的行為加以限制, 提高作業質量。

3結語

采油作業是一項技術要求高、操作繁瑣的工作, 在具體作業中經常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對作業的安全性造成威脅。在采油作業現場, 要對安全風險進行識別, 通過合理的風險評估, 提高作業人員對采油風險的認識, 同時要加強管理控制, 從而確保采油作業的安全性。

摘要:石油是一項重要的能源, 對現代工業與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為了提高石油的開采效果, 可以加強對采油現場管理的研究, 加強采油管理中風險防范對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和提高采油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采油作業,風險識別,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 周志強, 瞿強.采油作業現場的風險及防范研究[J].化工管理, 2014, 32:97~98.

[2] 田寶林, 饒青峰, 周石港, 李翔, 和瀧.工作前安全分析在采油班組的現場應用[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 2015, 10:12~14.

上一篇:常用的地理教學方法范文下一篇:化學實驗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