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論文

2022-05-02

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論文(精選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們查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困境財務風險貫穿于整個并購活動的始終,始于并購計劃決策階段,體現在并購的易執行階段,且一直延續至并購后續整合階段。(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國內學者對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定義可歸納為它是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為并購融資或因兼并發生債務,而使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論文 篇1: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其控制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相關概念

(一)企業并購

企業并購(M&A),即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所謂企業兼并,通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兼并指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使這些企業喪失法人資格,并獲得它們的控制權的經濟行為,相當于公司法中規定的吸收合并。而廣義的兼并是指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產權并企圖獲得其控制權的行為。廣義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還包括新設合并和其他產權交易形式。而所謂收購則是指對企業的資產和股份的購買行為。收購和廣義兼并的內涵非常接近,因此經常把兼并和收購合稱為并購。并購實際上包括了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所有產權交易活動。

(二)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并購融資或因兼并背負債務,而使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從風險結果看,這的確概括了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資決策引起的償債風險”。但從風險來源來看,融資決策并不是引起財務風險的唯一原因,因為,在企業并購活動中,與財務結果有關的決策行為還包括定價決策和支付決策。從公司理財的角度看,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還應該包括“由于并購而涉及的各項財務活動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即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應該是指由于并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并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

二、企業并購中常見的風險類型

(一)財務風險

指企業并購往往都是通過杠桿收購方式進行,這種并購方式必然使得收購者負債率較高,一旦市場變動導致企業并購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將使企業自身陷入財務危機。

(二)報表風險

指目標企業有可能故意隱瞞損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對很多影響價格的信息不作充分、準確的披露,直接影響并購價格的合理性,從而使并購后的企業面臨著潛在的風險。

(三)評估風險

企業并購需要對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進行評估,對標的物進行評估。但是評估實踐中存在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問題,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擾問題。

(四)合同風險

目標公司對于與其有關的合同有可能管理不嚴,或由于賣方的主觀原因而使買方無法全面了解目標公司與他人訂立合同的具體情況,而這些合同將直接影響到買方在并購中的風險。

(五)訴訟風險

目標公司沒有全面披露正在進行或潛在的訴訟以及訴訟對象的個體情況,那么訴訟的結果很可能就會改變諸如應收賬款等目標公司的資產數額。

(六)其他風險

由于企業每起并購所涉及的環境與問題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并購可能會遇到各種特殊的風險。除上述幾種常見的風險外,企業并購中還須予以注意的風險有政府風險、社會風險、第三方攻擊的風險、不可抗力風險等。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信息不對稱

在并購活動中,科學地估算目標企業的價值,確定雙方均能接受的合理價格是并購活動成敗的關鍵。價值評估的準確程度取決于并購企業所用信息的質量。但交易過程中,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難以掌握目標企業全面具體的信息。許多并購方缺乏全面細致的史前調查。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盲目做出并購決策,導致估價風險的產生。

(二)評估方式落后

在國內的企業并購活動中,目標企業價值評估方式仍處于較為落后的水平。多數企業往往依目標企業提供的財務報告為主,在其提供的賬面價值信息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調整得出評估價值。但財務報表信息本身存在著固有的缺陷,不能急時的、充分的、全面的披露所有重大信息。并且,國內企業財務報告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及虛假信息的問題。對于財務報表的過分依賴導致了并購企業的估價風險。

(三)支付方式不當

支付方式選擇是并購活動的重要環節,企業應充分考慮交易雙方資本結構,結合并購動機選擇合理的支付方式。當前國內企業并購活動中多以現金支付或承擔債務方式為主。在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前提下,上述兩種支付方式將使企業在并購后承擔過重的財務負擔,降低資本安全,從而導致償債風險的產生。

(四)融資方式的選擇

并購活動中,企業的融資方式與支付方式相互關聯,是并購活動成敗的關鍵。鑒于融資行為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重大,企業應根據并購動機和雙方資本結構合理確定融資方式。國內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股權性籌資較為困難,多以債務性籌資為主。加之支付方式多以現金支付和債務為主,經常會出現融資危機。

四、企業并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

(一)并購中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風險

并購雙方企業價值的評估是企業定價的基礎。如果對企業并購雙方的價值評估,即資產價值和盈利價值等方面的評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主并方因出價過高、并購成本過高,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從而造成資產負債率過高,并購雙方企業不能實現預期盈利,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并購雙方企業的估價取決于并購企業對未來收益的大小和時間的預期。對并購雙方企業的價值評估可能因為預測不當而不夠準確,由此產生并購雙方企業的估價風險。而在實際并購活動中,對目標企業價值評估不準確的可能性很大。

(二)并購支付方式選擇不當引起的財務風險

1.現金支付引起的風險

現金支付方式所帶來的主要風險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在采用現金支付方式的并購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采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就越高,企業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并購活動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自有資金投入不多,企業必然采用舉債的方式,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得并購后的企業負債比率和長期負債都有大幅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購方的融資能力較差,現金流量安排不當,則流動比率也會大幅下降,影響其短期償債能力,給并購方帶來資產流動性風險。

2.股票交換引起的風險

股票交換是指以并購方股票替換目標企業的股票,即以股換股。這種支付方式有可能會稀釋股權和每股收益,而且由于新股發行成本高,且手續繁雜,會引來投機者的套利,使并購雙方遭受損失。如香港玉郎國際漫畫制作出版公司并購案,其領導層通過多次售股、配股集資,進行證券投資和兼并收購,這一方面稀釋原有股權,另一方面也為其資本運營帶來風險,最終導致玉郎國際被收購。

3.杠桿支付引起的風險

杠桿并購是并購方以目標企業的資產作抵押,向銀行借款,并購成功后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清償貸款。此方法必然要實現很高的投資回報和穩定的現金流入才能完成。否則,收購公司可能會因為不能按時支付并購款,負債比例過高,付不起本息而破產倒閉。

(三)融資風險

并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并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系到并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并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如果企業進行并購只是暫時持有,待適當改造后重新出售,這就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短期資金才能達到目的。這時可以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企業若屆時安排不當,就會陷入財務危機。如果買方是為了長期持有目標公司,就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持續經營的資金需用,來確定收購資金的具體籌集方式。并購企業應針對目標企業負債償還期限的長短,維持正常的營運資金,使投資回收期與借款種類相配合,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比如用短期融資來維持目標公司正常營運的流動性資金需用,用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來籌集購買該企業所需要的其他資金投入,在并購企業不會出現融資危機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資本成本,力求資本結構的合理性。

五、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控制途徑

(一)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采用恰當的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

1.改善獲取信息的質量

財務會計報表是被并購企業所提供信息的核心部分,因此,并購企業在并購前取得詳盡真實的財務會計報表是并購企業在對被并購企業未來收益能力做出預期前的必要步驟。在實際操作中,應該特別重視并購中的盡職調查。并購中的盡職調查包括資料的搜集、權責的劃分、法律協議的簽訂、中介機構的聘請,它貫穿于整個收購過程。

2.采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并購價格

企業價值的估價方法有貼現現金流量法、賬面價值法、市盈率法、同業市值比較法、市場價格法和清算價值法,并購公司可根據并購動機、并購后目標公司是否繼續存在以及掌握的資料信息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目標公司的合理評估方法,合理評估企業價值。

3.主并企業可以綜合運用定價模型確定并購價格

如將運用清算價值法得到的目標企業價值作為并購價格的下限,將現金流量法確立的企業價值作為并購價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據雙方的討價還價在該區間內確定協商價格作為并購價格。

(二)謹慎選擇目標企業降低支付風險

目標企業的選擇是并購成功的首要環節,在選擇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程序進行。為了減少并購可能產生的風險與損失,并購方在選擇并購目標企業時,更需要對目標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從中發現對企業有利和不利的情況。尤其是對一些可能限制并購進行的政府行為、政策法規等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具體從外部環境看,影響企業經營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經濟、法律、技術、社會等因素;從內部情況看,要重點觀察目標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市場前景、盈利能力等。在并購之前,應通過以上嚴格的調查分析,選擇最適合企業合并的企業,制定一套可行的并購策略。

(三)拓展融資渠道,保證融資結構合理化。

企業在制定融資決策時,應視野開闊,積極開拓不同的融資渠道。并購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收益攤薄、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對并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來取長補短。

(四)創建流動性資產組合,加強營運資金管理,降低流動性風險

由于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但若降低流動性風險,則流動性降低,同時其收益也會隨之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建立流動資產組合是途徑之一,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并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總而言之,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發展的規?;图瘓F化的趨勢,企業并購在企業發展道路中不可避免,因此在并購過程中出現的最重大的財務風險更應該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因為它是企業并購成功的關鍵,關系著企業兼并后能否達到預期經營的效果。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并加強對其控制。

參考文獻:

[1]田進.兼并與收購[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2]陳共榮等.論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3).

[3]鄔義鈞.企業兼并及美國企業五次兼并浪潮的啟示[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1).

[4][美]費雷德.威斯通.兼并、重組與公司控制[J].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5]李曉帆.現階段我國企業并購的風險與對策[M].2004(07).

[6]王敏.企業并購風險及其避讓[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7]郭永清.企業兼并與收購實務[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8]鄒捷.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J].2006(30).

[9]王太順.企業并購產生的原因及控制途徑[J].會計之友,2006(34).

(作者單位:青島捷能汽輪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處)

作者:沙 亮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論文 篇2: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研究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困境

財務風險貫穿于整個并購活動的始終,始于并購計劃決策階段,體現在并購的易執行階段,且一直延續至并購后續整合階段。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 國內學者對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定義可歸納為它是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為并購融資或因兼并發生債務,而使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本文將企業并購面臨的財務風險具體歸納為:由于并購定價、融資、支付及后續整合等各項決策所引起的可能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可能造成財務損失的不確定性。

(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管理環節 并購過程中前后各環節的財務風險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前一環節引發的財務風險往往會影響到后續階段。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管理環節包括并購前的計劃決策的財務風險,體現為對目標企業的定價風險和環境風險。并購中交易執行的財務風險,具體體現為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和并購后整合階段的財務風險,具體體現為投入生產運營風險、歸還融資債務風險、償債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等。

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財務風險始終存在,多數企業在并購時存在著財務風險管理問題。

(一)并購前難以量化目標企業價值 并購企業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是企業并購中的關鍵環節,國際上通行的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的三種方法是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得到的并購價格也不相同。并購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并購動機及掌握資料信息的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采用適合企業發展的評估方法,但多數企業選用的方法往往都不能達到預計的要求。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是指對企業所能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評估,它包含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而現金流量的現值是以資金的時間價值為基礎而對現金流量進行折現計算得出的,故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很難具體量化。

(二)并購中有限的融資來源 目前我國企業的外部融資方式主要是向各銀行貸款、企業自身發行股票或通過債券融資,但這三種方式都難以為較大型的企業并購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國際并購融資中廣泛使用的融資方式還有認股權證、可轉換債券、優先股、票據等,近年來新的并購融資方式如杠桿并購中的賣方融資、管理層并購等,我國還用得比較少。我國很多企業因不符合相關條件也不能采用股票融資方式,如《公司法》、《證券法》等文件對首次發行、配股、增發的標準都有嚴格的要求,即便符合要求后,企業等待審批的時間仍然很長。

(三)并購中資金支付方式不合理 并購中不同的支付方式均會帶來不同的財務風險。采用現金并購的企業要優先考慮其資產的流動性,如果并購活動占用了并購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必然導致并購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反映能力與協調能力降低,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和財務風險。股票支付的方式不僅會增加發行的成本,還可能會延誤并購的恰當時機,導致并購的失敗。它有可能會稀釋股權和每股收益,由于新股發行成本高且手續繁雜,極易引來投機者的套利而使并購雙方遭受損失,帶來較大的風險?,F實中部分并購方選擇將股票在高位套現,再將現金增持新發股份,或以協議收購的方式,均可以相對市場更低一點的價格實現增持?;旌现Ц兑虿荒芤淮瓮瓿烧麄€支付過程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四)并購后未能有效整合財務風險 并購企業未對本企業的資金狀況和管理能力進行有效評價,如今很多并購企業在做出并購決策時,對自身的發展和定位仍不明確,所以并購完成后不一定會產生預期的財務協同效應。一般對多數并購企業而言,并購企業和目標企業雙方的財務考核體系均是不一致的,由于與企業有關的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可能是不真實的,而且雙方企業的經營目標不一致,故很難在完成并購后將雙方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整合處理。

三、案例分析

近兩年,中國海外并購過億美元的有很多,吉利并購沃爾沃是2010年度中國海外并購金額較大的案例之一。本文引入該并購案例,運用SWOT分析法對其進行論述,以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為切入點,分析吉利并購沃爾沃存在的財務風險。

(一)并購企業和目標企業 并購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中國汽車行業十強企業之一,建于1986年,現有吉利自由艦、吉利熊貓、上海華普、中國龍等八大系列30多個品種。目標企業――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世界20大汽車公司之一、北歐最大的汽車企業、瑞典最大的工業企業集團。建于1924年,以質量和性能優異在北歐享有很高聲譽。

吉利并購沃爾沃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999年福特花費64.9億美元購得沃爾沃品牌。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底福特決定出售它。2009年4月,福特完成對沃爾沃的評估后通過投行對中國企業發出了出售沃爾沃的情況說明。2009年10月,福特宣布吉利成為沃爾沃的首選競購方。吉利于2009年12月,與福特汽車公司就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的所有重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2010年3月,吉利的董事長李書福在瑞典簽下了并購沃爾沃100%的股權協議。在獲得相關監管機構批準后,于2010年2和3季度完成交易以投入運營。

(二)吉利并購的SWOT分析 優勢(S)體現在自身的內部優勢上。吉利并購沃爾沃不僅有助于吉利品牌形象的提升,還有助于吉利引進沃爾沃的先進技術。沃爾沃品牌是一個涵蓋轎車、商用車、工程機械、飛機零部件等龐大機械制造業的經典品牌,以質量和性能在北歐享有較高的品牌信用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技術是其品牌的核心。沃爾沃并入后帶來的技術將讓吉利的產品更具競爭力。機會(O)則代表外部環境中的機會。吉利并購沃爾沃有助于吉利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沃爾沃是一個在全球市場都有銷售渠道的品牌,它能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劣勢(W)與威脅(T)主要通過圖1、圖2、圖3表數據分析,體現在財務風險上。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營業務為豪華車的沃爾沃轎車公司遭到重創,2008年的銷量僅約37萬輛,同比降幅達20%以上。

在金融危機肆虐的2008年,沃爾沃轎車公司的總收入出現了大幅下滑,由2007年的約180億美元跌至約140億美元。

2005年沃爾沃轎車公司盈利約3億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該公司虧損嚴重。在2008年度,沃爾沃轎車的虧損約為15億美元。

從表1可總結出2010年吉利控股的經營利潤率、稅前利潤率和邊際利潤率均比上年度降低了1到2個百分點。但2010年營業額和每股盈利相比2009年均是上升的,這是由于2010年度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大幅增加,以及因低價收購沃爾沃轎車產生大額營業外收入所致。但仔細研究其審計報告以及債券募集說明書,卻發現沃爾沃帶來的只是賬面收益,并不能轉化為現金流。從財務報表看,2010年吉利控股的營業利潤僅為18.87億元,凈利潤的絕大部分不是主營汽車業務帶來的利潤而是經營外收入。通過查閱吉利控股三年年審審計報告,吉利控股2010年營業外收入為129.63億元。其中,110.84億元來自于折價購買。

(三)吉利并購沃爾沃的財務風險 具體如下:

(1)待定的估值風險。由于雙方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完全對稱,吉利依據沃爾沃提供的信息在某種程度上也無法準確地判斷未來年度沃爾沃的資產價值和贏利能力,從而導致價值評估的風險。吉利對沃爾沃的相關財務信息如負債多少、沃爾沃提供的財務報表是否真實、資產抵押擔保等情況估計是否正確等信息仍是不確定的。極有可能遭遇財務陷阱,引發財務與法律風險。

(2)巨大的融資風險。吉利融資主要采取了三種方式,從國內銀行獲得貸款、由瑞典當地政府擔保的歐盟內相關銀行的低息貸款和通過權益融資的方式來吸收海外投資者的資金。吉利并購資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國外金融機構,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沒有地方政府直接間接的擔保,吉利不一定會獲得國際融資。吉利控股為沃爾沃投入的初期運營資金需要10億美元左右,后續整合階段則需要更多資金的支持。為了解決并購及后續運營龐大的資金需求問題,吉利進行了多渠道融資,向銀行借貸無疑成為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吉利就承擔了融資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吉利控股2010年的財務費用比2009年度增長了128.29%。巨額的利息支出也讓吉利承擔了巨大的償債風險。

(3)巨大的支付風險。不同的支付方式所承擔的支付風險均不相同。吉利雖引入了戰略投資者高盛集團,向其發行可換股債券18.97億港元及3億份認股權證,獲得25.86億港元的融資(約合3.3億美元),但這距初期的并購資金及后續的流動資金需求仍有較大的缺口,吉利需要繼續求助于資本市場。據有關資料顯示,2008年沃爾沃虧損1.2億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沃爾沃汽車稅前虧損高達2.31億美元。如果不能按李書福預計的在并購后的規定年度內使沃爾沃盈利,那吉利就面臨著巨大的支付風險。

(4)后續的整合風險。如何將沃爾沃的品牌、技術、員工隊伍和吉利的企業文化及企業發展愿景相互協調和整合,并最終將整合后的產品推向市場,這些問題都是吉利面臨的后續整合風險。據福特集團2009年的財務報表披露,沃爾沃轎車2009年虧損額合計高達6.53億美元。如何使沃爾沃扭虧為盈是吉利并購沃爾沃后面臨的首要問題。吉利并購沃爾沃的并購資金是18億美元且還需用其自身經營的盈利所得承擔沃爾沃的負債。其后續的流動資金仍是一筆龐大的金額。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沃爾沃汽車品牌的市場營銷、產品發展和產品分銷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這就意味著吉利若要使沃爾沃有效運營,那就必然承擔著高昂的運營風險。對吉利而言,僅僅實現對沃爾沃的并購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沃爾沃進行進一步整合以獲得預期的協同效應。

四、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管理對策

從吉利并購沃爾沃的案例中可看出企業并購是高風險的經營活動,風險貫穿于整個并購活動的始終,這些風險影響共同決定著財務風險的大小。財務風險的管理、控制及規避是企業并購成功與否的關鍵,為保證財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針對上述企業并購財務風險,提出管理對策。

(一)改善信息不對稱 準確預測并購資金且全面調查目標企業。收益法和市場法可分析和測算出企業的未來收益及風險,并準確描述目標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面臨的重大風險,總結出目標企業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及競爭的優勢劣勢,對其未來收益和風險進行量化分析并測算。并購企業在并購前一定要做到對目標企業的全方位調查,且一定要對目標企業進行實地的考察,并對財務報表進行詳細分析。

(二)擴寬并購融資渠道 在資金的融資環節,并購企業應進行合理的安排,融資前對融資方式的成本進行核算,選擇融資工具通常需考慮現有的融資環境和融資工具能否為企業提供及時和足額的資金保證以及哪一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最低且風險最小,同時又利于資本結構優化。融資中合理安排融資結構并開拓渠道以降低并購的資金成本和融資風險,加強財務風險防范。

(三)合理安排資金支付方式 并購的支付方式與并購價格、融資策略以及財務風險息息相關,同時也是并購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資金的支付環節,并購企業應進行合理的安排,選用恰當的支付方式并鼓勵并購方式多樣化以加強財務風險防范。吉利運用了“股票+現金”實現了對沃爾沃的并購。在股權比例安排上,吉利無需收購100%的股權即可達到控股的目的。

(四)加強企業并購后整合 并購后的整合工作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生產、營銷、人員、文化和財務等資源的有機結合。企業并購是對資源的再整合,這也必然導致相關資產和債務等資源價值形態的整合。因此,財務方面的整合顯得尤為重要,所以不僅應對并購企業和目標企業的的資產與負債進行整合,還應對其內部績效評價進行整合。在完成企業并購后,財務必須實施一體化管理,目標企業必須按并購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整合。

五、結論

企業并購的各個環節都可能會產生財務風險。國內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并購案例發生,從整體看,失敗的企業并購案例比成功的企業并購案例多,分析其原因,多數都是因未處理和未規避好財務風險而導致并購的失敗。通過前面提到的案例分析,可看到吉利作為并購企業,它承擔了并購所帶來的極大的財務風險,故財務風險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雖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對策,但很多都還是理論上的。吉利并購沃爾沃是較新的并購案例,該案例是否成功,仍需時間的檢驗,但它為論題“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研究”提出了思考的方向。在眾多國內國際企業并購活動失敗的案例中,多數歸因為未對并購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如何將財務風險進行量化并給予評價,這些問題仍未解決,因此該論題仍有深究的價值和意義。

企業在開展并購活動前,應著眼于企業長遠的戰略管理,以提高本企業在行業產值、銷售額中所占比重及提高產業集中度作為并購的目標。在并購前盡量規避和預防財務風險,使存在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在整個并購過程中盡量減少財務風險發生的因素,對財務風險進行事中控制,使財務風險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在并購后做好解決財務風險的準備,盡量使財務風險發生后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簡言之,也即把戰略管理、財務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理念運用到并購的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李曉鐘、張小蒂:《中國汽車產業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研究》,《中國工業經濟》2011年第3期。

[2]張麗媛:《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其管理》,《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第12期。

[本文系暨南大學優秀本科推免生科研創新培育計劃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輯 向玉章)

作者:楊玲 葉妮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論文 篇3: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分析與研究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界定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和收購兩層含義、兩種方式。國際上習慣將兼并和收購合在一起使用,在我國稱為并購。企業并購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三種形式。企業并購財務風險是指并購企業因并購融資以及資本結構改變而引起財務危機,甚至導致破產的可能性,或者是在一定時期內,為并購融資或因兼并背負債務,而使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

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識別

(一)價值評估風險

價值評估風險主要包括目標企業財務信息風險和評估技術方法風險兩方面。其中財務信息是指并購企業通過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來了解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信息,但目標企業可能利用會計政策及會計方法上的差異,粉飾財務報表,進行財務欺詐。評估技術和方法風險來源于三個方面:價值評估方法選擇問題、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問題、價格談判風險問題。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后因缺乏短期融資,債務負擔過重,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在采用現金支付方式的并購企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采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目標企業所擁有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或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越強,企業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并購活動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適應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自有資金投入不多,企業必然會采用舉債的方式。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得并購后的企業負債比率、長期負債都有大幅度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

(三)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主要是指對并購資金需求的保證和因并購融資引起的資本結構變化。企業并購通常需要巨額資金支持,所需資金不僅包括并購定價決定的購買價格,還包括稅收成本、資本成本、宣傳費用、中介費用和后期運營整合成本等。

企業不同的籌資方式會導致不同的融資結構風險。企業采用內部融資方式,使用自有資金進行并購,雖然會降低企業并購成本,但過度使用就會影響企業短期的現金需求,使企業出現現金短缺現象,導致企業發生財務風險。企業借助外部融資渠道對并購交易進行資金支持時所面臨的外部融資風險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收購方債權融資方式引發的債務風險,這是融資風險的最主要表現形式,并對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產生直接影響;二是現有的融資環境和融資工具能否為企業提供及時的、足額的并購資金保證,這與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金融工具的種類及其流動性相關。

(四)整合風險

企業并購中的整合風險是指由于對目標企業和新企業的實際經營存在主觀估計的問題,導致達不到預期盈利的目標,從而產生了績效預測風險。在整合期間,財務風險的形成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據其表現形式可分為財務組織機制風險、資本運營風險、盈利能力風險。

三、促進我國企業有效控制并購財務風險的對策建議

(一)拓展融資渠道,保證融資結構合理化

企業在制定融資決策時,應視野開闊,積極開拓不同的融資渠道。政府有關部門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豐富企業的融資渠道,優化企業的融資結構。合理確定融資結構應遵循資本成本最小化原則,即企業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要保持適當的比例。

(二)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采用恰當的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

并購前并購方應聘請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對目標企業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加強信息的證實,提高信息質量。不過分依賴財務報表,要對目標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并采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

(三)增強杠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

杠桿收購的特征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后目標企業將來的現金流量。降低杠桿收購的償債風險,首先,必須選擇好理想的收購對象。一般而言,目標企業必須是經營風險小,產品有較為穩固的需求和市場,發展前景較好,才能保證收購以后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另外,目標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這是并購企業不惜承擔風險的動力,也是決定杠桿收購后能否走出債務風險的主要因素。其次,收購前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的長期債務都不宜過多,這樣才能保證預期較穩定的現金流量能夠支付經常性的利息支出。最后,并購企業最好在日常經營中能提取一定的現金作為償債基金以應付債務高峰的現金需要,避免出現技術性破產而導致杠桿收購的失敗。

(四)大力發展中介機構

并購方應該聘請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包括經紀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對信息進行進一步的證實,并擴大調查取證的范圍。中介機構有專業的人才,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在并購中主要履行服務和監督職能,其服務和監督滲透到并購的全過程。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作者:許鼎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企業文化品質分析論文下一篇: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