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共支出績效審計論文范文

2023-09-29

公共支出績效審計論文范文第1篇

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即公共工程屬國家擁有,并為社會公眾共同享用,其建設是否經濟,效率和效果如何,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因此,對此類工程進行績效審計和評價是政府審計的重要職責,也是傳統投資審計的深入和發展。這一方面體現了政府適應公共工程建設要求,對審計范圍的拓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審計風險。本文擬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一、存在問題

1、公共工程績效審計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健全。國家制定的統一政策,部門或行業制定的辦法以及被審計單位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制定的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等是審計處理、處罰的依據,所以最大限度地掌握被審計對象所屬行業管理的政策及方法,是正常開展工作的必要條件。目前,各個部門在立項、財政支持、勘察、招投標管理、施工及其預決算、采購、供貨、后續管理各個環節,各自都有一套管理辦法。對于一個具體的項目來說,政策牽涉面非常大,各行各業都可能涉及到,有的政策分屬于不同的主管部門進行制定和管理,有些政策互相不配套,各行其是,相互制肘,造成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健全的局面。同時,行政管理體制下的我國執法機關,在執法手段上也受到一定制約,影響著審計執法的法律威懾力,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績效審計的開展。

2、缺少職業準則。從世界各國績效審計的發展來看,凡是績效審計開展得比較好的國家都較早地制定和頒布了績效審計準則及相關的規范。我國國家審計署自1989年起開始著手制定我國政府審計準則,1993~3月,印發了《審計工作規范化建設規劃方案》,1996年底發布了38個國家審計規范,1997年頒布了《審計法實施條例》,2000年對《國家審計基本準則》進行了修訂,2010年9月公布新的國家審計準則等,這些文件中先后提到要實行績效審計,但真正適用于績效審計的審計準則尚未建立。

3、審計隊伍的現狀不能滿足需要。我國現有審計專業人力資源狀況是影響我國開展公共工程績效審計一個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審計隊伍業務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專業人才缺乏等。審計機關成立以來,通過各種渠道補充人力資源,但仍然缺乏既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又有較高綜合能力的審計人員。這種現狀使得審計隊伍不能適應發展需要,如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和方法進行審計,發揮計算機在審計查證、分析復核、審計信息的收集、傳遞等方面作用的能力不強。審計人員在工程核算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嚴重欠缺等等。

 4、項目管理環境較亂,不利于審計問責。目前的政府投資體制大致可以表現為,國家定計劃、發改委批項目、財政分投資、項目主管部門進行管理、項目法人負責實施等。近年來,各級政府通過各種形式不斷拓寬投資渠道,吸收各種資金,采取了多種管理方式,對公共工程進行投資和管理。這在改善公共環境、提高經濟生活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由于政府各部門之間職能各異、權限各異,以及部門利益驅動等因素影響,在項目的決策權、審批權、監管權、建設資金支配權等方面,在項目的管理和經營上沒有形成合力,政出多門,管理各行其是,缺乏相互間的溝通和協調,造成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盲點。同時,也沒有建立起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據國家發改委一項調查表明:當投資決策出現重大失誤時,追究主要領導行政及法律責任的不足8%,“責任不詳”的高達45%,另有29%是由“領導集體負責”,實際上是無人負責。于是出現了不顧當地財力,盲目上馬貪大求洋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出現了可行性論證不充分、低水平重復建設、管理及核算混亂、建成后運營效果較差以及先天不足無法正常運營等項目。

二、對策建議

1、完善法規體系,實現審計授權。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補充配套的法規制度,使現有的法律法規能夠適應審計工作的需要。如按照《審計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而建設項目預算執行和決算中的單位工程造價、技術咨詢服務費用、工程監理費用等工程結算價款,是按照《招標投標法》、《合同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由建設單位與承包商以概預算為依據,在簽訂工程建設總承包合同價的基礎上,進行工程結算確定?;蛞猿邪掏稑藞髢r確定的中標價為依據,在簽訂合同價的基礎上,進行工程結算,具有法律效力。這樣,建立在實際審計內容和審計范圍上都有所限制的審計意見,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審計對象的績效或合規性情況,從而加大了審計報告的風險。實際應當是,如果工程結算價款存在多計、少計、危害國家利益等問題,建設項目工程結算和竣工決算就會有假,建設資金就會流失,審計機關就應當對其實施審計監督。但從目前情況看,審計機關對此據實審計會受到既定合同的制約,說明現行的法律法規體系已不能適應審計工作需要。從實際出發,為克服以上問題。應當通過補充完善規定、實施細則及理順各部門關系等形式,完善審計職權。同時要實現審計授權,審計授權的內容主要包括,審計機關有自由的審計項目和審計內容選擇權,而這種項目應當至少能夠覆蓋全部國家預算,審計內容也應覆蓋項目論證、決策和投資的管理等,有充分的審計調查取證權,有適當的問責權。

2、制定審計準則,規范審計行為。與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比較,公共工程投資績效審計有其復雜性,它融合了多個學科和專業,涉及到多個領域,審計的內容和方法也有別于傳統的財務審計,因此,在開展公共投資項目績效審計時,必須要有專門的準則。我國公共工程績效審計的開展,需要建立以質量控制和風險控制為核心的政府績效審計準則體系和審計指南??冃徲嫓蕜t的內容,不僅包括傳統的現場作業準則、審計報告準則等內容,還應當明晰審計目標和審計重點,確定績效評價標準范圍、績效審計質量控制準則、并適當規定審計公告制度和審計責任追究制度等內容。其次,審計準則應當對審計責任和管理責任的區分做出明確的規定。這樣,一方面,能夠規范審計行為,降低審計風險,以及在發生審計爭議的情況下,保護審計人員的利益;另一方面,能夠給公共工程績效審計盡可能地創造良好的審計環境氛圍。

3、開發人力資源,增強審計隊伍業務素質。公共工程績效審計是一種以信息為基礎的審計活動,專業知識在其中占據核心位置。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以勝任工作任務。開發利用審計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包括:一是健全審計機關的聘用機制,招聘合格的專業人員,以調整審計機關總體人力資源結構。一個合格的審計人員應該具有調查或評估方面的經歷,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對新事物或新概念的接受能力、判斷能力、良好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等。還應具備審計所需的專門技能和資質,并能夠有效地進行社會交流溝通等條件。二是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整合機制,包括對現有審計人力資源在體制內整合,以及制度化的對外部專業人才的使用程序和權責。體制內的人力資源整合的形式可以采取隨時調配、人員交流等形式。對外部專家(包括內審、社審方面的人才)的利用是公共工程績效審計必不可少的做法。對外部專家在使用之前,應當考察其是否具有完成審計目的所要求的能力。如果需要,專家可以是在審計以外某特定領域內,具有專門技能、知識和經驗的人員或組織。審計人員必須確保專家獨立于被審計的項目,并告知所要求的條件和道德規范。三是完善審計人力資源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對現有審計人員開展公共工程績效審計的培訓,從培訓內容來說,不僅要培訓審計專業知識,也要培訓工程相關知識。同時,要建立多層次的、多渠道的績效審計信息知識傳播機制,如發布操作指南,舉辦研討班等形式,以促進相關知識的交流和共享。

4、改善配套環境,實現績效審計目標。公共工程的績效管理,是公共工程建設運營相關單位的職責,審計人員的職責是對公共工程的建設運營績效做出獨立性評價。在一定的條件下,公共工程管理部門所采用的績效管理和績效評價制度,應當成為審計人員的審計內容。如我省對某建設資金和項目進行績效審計調查時就把建設程序、投資控制、工期和質量控制、建設標準、土地利用債務風險、建設效果和投資環境等作為審計的主要內容和評價對象??冃徲嫴荒艽婀こ添椖康目冃Ч芾?,績效審計目標的實現,是提高公共工程建設的資源利用的績效性,最終還要落實到相關單位的具體管理活動中。因此,為順利推進這一工作,應當從建立健全決策及約束機制、加大對權利的制約監督、規范工程建設運營機制、從經濟學、管理學中引入目標管理、全面質量管理等現代管理科學技術,做好公共工程績效審計的基礎性工作,這樣才能夠有效發揮作用,提高審計效益。

公共支出績效審計論文范文第2篇

一、高??冃徲嫷膬群?/p>

20世紀伊始, 西方國家開始著手針對政府公眾支出項目進行績效考評, 主要是圍繞支出項目設置的目標、愿景和真實的實施結果和效果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探究, 以便促進現代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助力達成政府財政支出的科學化和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冃徲嫷闹行睦砟罹褪?ldquo;3E”的實現, 即“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高校作為特殊的教育主體, 對于高校的運作進行績效審計, 一方面可以實現政府財政支出的資源優化配置, 另一方面可以對高校的整體運作進行監督和審視, 確保其在良性的軌道上運行。高??冃徲嬀褪且罁业姆煞ㄒ? 由審計機關和審計工作人員對高校的占有資源依照相應的審計標準和體系進行經濟性和社會性的分析和考量, 確定高校對人力資源、管理資源和財政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 得到相應的審計結果之后適時科學地調整高校建設中的薄弱環節、管理思路、管理方式, 以期更好地促進高校的建設。

二、高??冃徲嬔芯楷F狀和特點

績效審計引入高校的評估系統主要是從21世紀開始發展的?,F今的高??冃徲嫷钠占俺潭却蟠筇岣? 已有不少高校開始設置專門的績效審計部門和匹配相應的績效審計工作人員。但是總覽我國幾百所高校, 傳統的財務和合規性審計仍是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近幾年, 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高??冃徲嫷墓俜轿募靡砸幏陡鱾€院校的審計范圍、審計職責和審計標準, 并且對績效審計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對于高??冃徲嫷难芯恳渤蔀轭I域的焦點之一, 眾多學者專家也是結合績效審計的發源和從本土化改造入手, 對高等院校的績效審計進行鞭辟入里地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夠進一步促進高??冃徲嬌罨慕ㄗh。經過梳理發現, 目前對高??冃徲嬔芯恐饕菑陌l展的困境和問題、績效審計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體系不健全、績效審計的理論建設不足這些方面展開論述的。分析相關的期刊和論文可以發現, 對于高??冃徲嬔芯康恼n題數量呈上升趨勢, 未來也將得到更多的關注。

總的來說, 高??冃徲嬛饕袃蓚€特點:前瞻性和不確定性。前瞻性主要體現在科研作為高校的重要模塊之一, 是需要投入一定的經費并且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這其實給績效審計的工作帶來了挑戰, 不過高??冃徲嬁梢粤⒆汩L遠, 用一個整體的視角來對學校的宏觀發展做出評估, 當然這個活動一定要結合當前學校經濟效益的實現情況, 科學合理地參考現實條件, 對未來學校的獲益做出預期的判斷, 并提出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 以求達到績效審計的動態化。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高校中涉及被審計的對象眾多, 既有擔任科研任務的研究院所、又有負責管理職能的行政管理部門、有經濟合作的企業等, 所以這些多樣化的活動體就決定了對于審計目標的設定也必然是多元化的。此外, 對于審計而言, 其經濟效益可以用數字的形式顯性地表明, 但是對于社會效益的績效審計是比較棘手的。

三、高??冃徲嬛写嬖诘膯栴}

由于我國高??冃徲嫷陌l展歷程較為短暫, 尚未總結出一套成熟的高??冃徲嬻w系, 因此目前的高??冃徲媽嵺`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一) 高校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

高校開展績效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要設置內部的審計部門, 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但是深受歷史傳統的影響, 高校的管理層主要是由行政機構把控, 決定著學校豐富資源的配置, 但是與行政人員的考評相掛鉤的績效考評機制目前還尚未完全建立。高校作為一個較大的社會單位, 其內部的機構設置較為繁雜, 各個部門雖說各司其職, 但是由于整體的工作環境較為寬裕且會出現權利和責任交叉情況, 最終導致行政工作效率不高。對于高校個體而言, 審計機構的設置可以有效地對各個部門工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評估, 對高校運營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披露, 輔之以審計人員專業的建議, 會使得高校工作達到在陽光下辦公的效果?,F實情況是, 很多學校內部的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是不夠的, 因此就很難在一個客觀視角下對全校的效益進行科學的評價。

(二) 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知識結構有待提高

在高校實行績效審計, 一支業務精熟的審計隊伍是基本的保障。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態勢迅猛, 直接導致審計人員的社會缺口較大, 培養素質良好的審計人員成為高校教育中新增的一個熱點。然而, 審計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工作, 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對每個單位整體組織框架和職責了然于胸, 還需要將知識容量拓展到經濟學門類下的金融學、會計學, 一些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和人力資源八大模塊的知識, 這樣高的工作要求對于審計人員是一個較大的挑戰。由于我國績效審計才發展不久, 高校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較為狹窄, 還未能很好地掌握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的方法和方式, 這就給高??冃徲嫻ぷ鞯拈_展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 提高高校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豐富其知識結構對于高效開展審計工作刻不容緩。

(三) 審計指標和評價體系不完善

高??冃徲嫻ぷ鞯拈_展, 需要有一套具有特殊性意義的較為完善且詳細的指標和評價體系來作為參考的依據和量化的標準, 只有這樣才能清晰地呈現審計的結果并說明問題。但現今的事實情況是我國的績效審計理論發展尚不充分, 加上高校內部的機構設置較多, 涉及的社會關系也比較復雜, 因此難以建立完整的指標和評價體系。此外還不能忽視一個要素即高校之間的差異性較大, 因此對于每個個體的評價也是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這樣一來就為評價體系的制定帶來了重大的困難, 也大大增加了審計工作中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的消耗。

(四) 審計后的問題處理不到位

經過績效審計之后, 審計部門有權將審計的結果進行披露, 讓學校的工作人員了解整個院校的運作情況。但是由于高校之間競爭比較激烈, 不僅體現在人才的占有, 還包括社會資源和政策方面的傾斜等, 這使得一部分審計結果是不能公布的。這樣一來就導致審計缺乏了群眾的監督, 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或者整改的效率和效果由于缺乏外部刺激大大降低。政府一直提倡讓權力在眼光下運行就是看到了信息披露積極有利的一面, 若是權利的運行缺乏透明度, 就會滋生貪污腐敗, 最終造成社會矛盾的出現。因此, 高校的審計結果最好還是公布于眾, 接受監督, 只有這樣高校才有危機感, 才會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此外, 針對績效審計后指出的問題處理也不容小覷。對于問題的處理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 可以學習政府工作中抬頭看的機制, 就是一段時期之后進行工作抽查, 檢驗此項目的整改情況和運營情況, 避免僅僅停留在審計報告的提交上。問題的發現只是問題解決的開始, 高??冃徲嫷淖罱K目的就是要實現教育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四、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的實現路徑

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是高??冃徲嫷闹匾K之一, 是關乎高校經濟運作和實現效益檢驗的成果展示。對于此工作的開展需要以科學化系統化的審計知識作為依托, 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手段, 采用適當的實現路徑, 才能達到審計的最終目的。

(一) 明晰審計的內容和方法

在開展績效審計之前, 往往會制定一個審計計劃, 這是工作開展的指南和方針。這個計劃會明確績效審計涉及的審計范圍和采用的具體審計方法。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績效研究首先要明確審計的方向為教育經費支出, 這有別于人力資源配置的績效審計、管理責任方面的績效審計和管理服務質量方面的績效審計。此外, 還需明確審計需要的時間跨度和人員配置, 了解教育經費支出主要的范圍和數據收集的來源是否具有可審計性等等。審計手段的應用是影響整個審計成敗的關鍵。對于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的績效審計可以采用從整體到部分層層剖析的這一維度, 總體上進行總的問題設計, 接下來確定需要調取的文件, 繼而選擇合適的取樣, 最后選用專業化的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樣本分析, 得到科學的數據結果。

(二) 強化高校領導的審計意識

高校的管理層對資金的支配和配置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也應該和領導干部的經濟績效審計相掛鉤, 只有讓他們對自己權責范圍內教育支出的流向和份額進行優化配置, 以求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再者, 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過程中, 涉及的部門和人員眾多, 需要各個部門的領導, 不論其是負責行政的崗位還是科研教學的職責, 都應該大力配合, 通力合作, 以求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工作正常進行。最后, 目前績效審計在高校普及的范圍還不是特別廣, 當然一部分因素是傳統的審計人員還仍舊沿用傳統的審計方法, 沒能接受信息技術發展下的績效審計方式, 這就需要領導部門大大加強思想建設和倡導, 提倡新型審計方式的傳播和應用。

(三) 推進高??冃徲嬓畔⒒h境建設

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已經取得了蓬勃發展, 影響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給整個社會的生產和發展帶來了革新。高校應該順應這一發展潮流, 大力建設校園內的信息網絡, 將各項辦公環節數字化, 當然對于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這一工作而言, 高校應該提供基于計算機的專業的審計軟件作為依托, 利用計算機大數據和云計算, 分析出信度和效度較高的審計結果來。傳統的審計方式效率較低, 過多地依賴人力, 容易出現數據方面的差錯, 然而績效審計利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的方式, 在提高了審計的工作效率的同時并降低了審計的差錯率, 因此促進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的信息化建設是亟須解決的一個工作。

(四) 建立健全高??冃徲嬙u價標準體系

一個科學全面的評價標準體系對于績效審計而言是起著重要的解釋說明作用, 是判定績效審計結果的重要量表和依據, 影響著結果的可信度。對于審計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可一蹴而就, 需要廣泛聽取此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 需要詳細調研高校的實際情況, 需要詳細制定每一條細則, 最后對于評價標準體系的具體使用要進行說明。這里需要著重強調的一點就是這個評價標準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特色和高校的實際運營不斷注入新的內涵和內容。一般而言, 評價指標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式, 因為定量的方式便于數據處理, 但是在適當的情境下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進行補充說明, 只有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結合起來, 才能使得評價標準體系得出的結果的深度和信度提升至一個新的臺階。

(五) 審計結果公開化

對于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的結果應該公布在學校的官網上, 讓全校師生了解高校教育經費的具體流向和實施的成效, 當然, 對于審計出現問題的環節, 需要審計工作人員結合院校的實際給出卓有成效的改正建議。只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營, 才能增強管理教育經費支出部門的責任心, 也可以遏制高校腐敗的產生, 共同營造健康的高校建設氛圍。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育經費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部分, 因此確保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的效益最大化是對政府財政資源的一種尊重和回饋, 當然, 這就必然需要績效審計這一方式來為此保駕護航。對于高校而言, 積極深化教育經費支出績效研究, 探索結合時代發展下基于自身特殊性的考量, 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路徑是當下工作的重點所在。

摘要:高校不斷深化創新發展改革, 是貫徹落實教育革新理念, 將素質教育的培養推向一個新臺階的重要之舉, 因此高校自身的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可以最大限度地對財政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進行跟蹤評價, 同時可以促進公共財政資源轉化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針對高??冃徲嫷膬群?、研究現狀和特點, 從文獻和實踐中梳理出目前高校教育經費支出績效審計研究的問題, 并以內部審計的視角嘗試提出一系列提升高校教育經費績效審計工作的實現路徑, 以期更好地促進高校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教育,績效審計,實現路徑

參考文獻

[1] 伍清.績效審計視角下高校教育經費審計內容研究[J].會計師, 2014 (2) .

[2] 苗生珍.高校教育經費績效評價探析[J].會計師, 2015 (6) .

[3] 謝輝.高校教育經費預算績效管理的研究[A].今日財富雜志社.2016年第二屆今日財富論壇論文集[C].今日財富雜志社: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 2016 (1) .

[4] 呼婷婷.基于績效導向的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的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 2016 (9) .

公共支出績效審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來,我國財政在科技方面投入不斷加大,對科技的促進作用也很明顯,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復投入、資金浪費、資源配置不合理、資金監管不嚴、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財政科技支出的效益,充分發揮財政科技支出對科技的推動作用,需要對財政科技支出的實踐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從而構建一套較為完善的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

關鍵詞:財政;科技;支出

一、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概念及內容

(一)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概念

財政科技支出評價體系,是政府部門根據財政支出的規律,以及績效管理的內在要求,設計的一整套評價財政科技支出效果的方法。具體包括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方法、將哪些指標放入評價體系內、各種指標的權重是多少、由誰來牽頭組織評價、后續碰到新情況怎么來進行應對等。

(二)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

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內容包括很多,概括起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在績效評價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采用合適的評價方法;

二是選取哪些指標作為評價基礎,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有很多,如何在這么多的指標里面進行取舍,取舍完了以后怎么給這些指標賦值、怎么給這些指標賦予權重等;

三是由誰來牽頭組織評價;

四是后續碰到新情況怎么來進行應對,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科技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變化,碰到這些情況,怎么調整評價指標、內容、權重等。

二、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績效評價原始數據缺乏客觀性

客觀的原始數據是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準確性的基礎。我國目前對于財政科技支出數據的取得和審核尚未建立相應的規范,科技項目的承擔方出于某些考慮可能會上報不完整甚至不真實數據。原始數據的不客觀必然會導致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客觀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

(二)績效評價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

現階段,各省針對財政科技支出的績效評價,都出臺了一些具體辦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各省出臺的辦法都是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方法和指標,況且,各省的科技活動還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科技活動的目標也不完全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對財政科技支出的評價缺乏橫向可比性,也會影響財政科技支出評價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三)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存在差異

目前,我國財政科技支出指標設計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指標的內容及各種指標的權重上。就指標內容而言,從各省的實踐來看,由于各省對科技支出的目標及對績效評價的理解不同,各省在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的指標選取上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勢必對財政科技支出結果造成影響,從而削弱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就指標權重的賦予而言,不同省份的定性定量指標權重賦予不同,有些省份定性指標權重大一些,有些省份定量指標權重大一些。往往定性指標量化較難把握,對同一事物的評價結果可能不一致。這樣,評價結果可能出現較大的隨意性,各地方的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可比性不強。

三、構建我國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措施

(一)建立原始數據的取得和使用規范

建立原始數據的取得和使用規范,對原始數據的來源、審核、使用流程等進行界定。對于弄虛作假的單位要進行責任追究;另外,還要加大力度,盡可能使財政科技支出數據透明、公開,并引入監督機制,提高財政科技支出原始數據的客觀性。

(二)采取統一的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方法

財政科技支出是財政支出的一部分,如何以財政科技支出為對象,對其進行評價,是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

目前,各省的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方法選取多種多樣,學界的觀點也不盡相同,如何在其中尋找到一個能夠在全國普遍使用的財政科技支出績效評價發方法,并進行統一,將有助于推薦財政科技支出的績效評價體系的可比性與權威性。

作者簡介:

池自先(1984-),男,漢族,江西金溪,講師,本科碩士,研究方向公共經濟學。

公共支出績效審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考察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支出效率,辨明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可為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供依據。本文采用Bootsrap-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數方法對2000—2013年間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進行評估,發現我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顯著;地區之間的財政支出效率差異逐年變小,東、中、西部地區內部的效率差異性顯著;財政分權、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人口密度、文化政策以及地理因素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不明顯。要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需要了解人民群眾對基本公共文化項目內容的需求,出臺扶持基本公共文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合理規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分配、使用、管理、審計和監督,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穩定增長機制。

關鍵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Bootsrap-DEA方法;文化消費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中的財政保障標準與保障方式研究”(項目編號:13AH005)

一、引言

“十二五”期間,國家已逐步建立起較為健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擴大了基本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并通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公眾免費開放等文化項目和工程,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漸增強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視力度,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支出也在逐年加大:全國基本公共文化的財政總支出在2000年為63.16億元,到2014年則增至583.44億元。然而,盡管各級政府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絕對規模在不斷擴大,但仍存在著公共文化領域嚴重供不應求、不均等化等問題。為此,在給定財政投入的情況下,還應考慮盡量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這要求建立合適的測算機制,找出決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決定性影響因素,為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供依據。

當前,在財政研究領域內,通過核算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探究影響財政支出效率的社會經濟因素是一個研究熱點。在研究方法上,有學者借助了兩階段分析框架法:首先,在效率測算模型中不考慮社會經濟等不可控要素,對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進行測算;隨后,考慮到經濟社會因素等外生變量,在事實上對決定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地區差異起著巨大的作用,因而在第二階段的分析之中重點探究外生變量如何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①。如唐齊鳴與王彪借助兩階段分析框架測算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整體效率,并進一步分析了影響其效率的主要社會經濟因素②。還有部分學者對教育、衛生等某種具體的公共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采用兩階段分析框架進行研究,但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研究則處于起步階段。例如,楊林與許敬軒采用DEA-Tobit兩階段分析框架,研究了2000—2010年間中國31個省份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③;趙佳佳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數模型測算了2008—2011年間文化事業財政支出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文化事業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④。以上研究都是采用傳統的DEA模型進行分析,由于沒有考慮小樣本所導致的效率偏差問題,得到的效率值可能會低估或者高估實際水平⑤。

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采用Bootsrap-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數方法,對我國2000—2013年間30個省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進行研究,從而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在時間上的變化趨勢以及地區之間的差異,并利用受限因變量回歸分析方法(Tobit),從地理、經濟、社會、政策等方面進一步探究造成各省市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的內在原因,提出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和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的對策建議。

二、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1. 研究方法

(1)Bootstrap-DEA方法。DEA作為一種非參數的相對效率評估方法,具有不需要事先設定決策單元生產函數、不受投入和產出指標量綱影響等優點;但該方法卻存在無法進行統計性檢驗、決策單元較少估計有偏等不足。在實踐中使用傳統的DEA方法時,有時會出現多個決策單元有效指數都等于1的情況,此時無法依照效率值的高低對各個決策單元進行排序和評價,也就難以比較地區能效水平的差異⑥??紤]到前述情況,Simar與Wilson(1999)提出了基于Bootstrap的DEA方法⑦。Bootstrap-DEA方法模擬數據產生過程,通過抽樣得到大量樣本,借助對大樣本的計算以修正傳統DEA方法的估計誤差,還考慮了效率值對樣本變動的敏感性,故而效率估計值的比較和分析結果更合理??紤]到本文要研究的是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投入,即在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規模一定的情況下,如何使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產出最大化。為此,本文采用基于產出導向的BCC 模型,借助MAXDEA軟件測算各?。ㄊ校┑胤秸竟参幕斦С鲂?。

(2)Malmquist指數法。Malmquist指數方法不僅可以考察各區域技術變化情況,進一步還可將技術效率的變化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變化,并測度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本文選用變動規模收益下的距離函數,Malmquist指數計算式為:

M(x■■,y■■,x■■,y■■■)=■

■ ■

=Effch×Techch=Techch×(Pech×Sech)

其中,純技術效率變化(Pech)是指在變動規模報酬假定下的技術效率變化。技術變化(Techch)反映生產前沿面的移動對生產率變化的貢獻程度;規模效率變化(Sech)代表規模經濟對生產率的影響。若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大于1,意味著綜合生產率水平提升;若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小于1,則表示綜合生產率水平狀況惡化。如果構成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的某一變化比率大于1,則表明它是綜合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反之,則表明它導致了生產率水平的降低。

表1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2. 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對象為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考慮到2000 年之前的基本公共文化數據比較零散,并且西藏省份相關數據不可得,故本文選擇2000—2013年間除西藏以外的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作為30個決策單元。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1—2014年和《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01—2014年。投入變量設定為各省市在2000—2013年間的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整體核算,故這里選取人均文化事業費、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作為投入指標。產出變量設定為代表地方基本公共文化發展情況的變量,從基本公共文化資源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兩個方面選取產出指標,具體指標體系由表1給定。

3.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結果分析

(1)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分析。對全國30個省級政府在各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全國當年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圖1給出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在2000—2013年間的變化趨勢。由圖1可知,2000—2013年間全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在2000年最低為0.846,在2012年最高為0.960;多年均值為0.92,表明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總體效率還不夠高,存在著8.0%的投入浪費;效率值在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明顯,表明隨著經濟發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緩速提高,存在著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問題。

圖1 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

變化趨勢(2000—2013)

(2)各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分析。對東、中、西部地區 ⑧ 省級政府在各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分別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各地區當年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進一步得到2000—2013年間東、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變化趨勢(圖2)。從圖2可看到,東、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地域差異,但差異逐年變小。中部地區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在大部分年份里處于最低水平;在2006年之前(除2000年以外),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高于東部地區,2007—2010年東部地區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高于東部地區,2010之后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又稍高于東部地區。

圖2 東、中、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財政

支出效率值變化趨勢(2000—2013)

表2 東、中、西部地區及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

基于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得出各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⑨,如表2所示??梢钥吹剑褐胁康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最大,西部地區次之,東部地區最小,表明中部地區內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最大,西部差異次之,東部差異最小。東、中、西地區內部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性顯著,并未呈現出明顯的東、中、西部聚類效應。另外,全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在14年間上下起伏,整體上由2000年的0.112下降到2013年0.0746,地區不均衡的狀態改善不明顯。

分別對30個省級政府在2000-2013年的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各省級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均值,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中國各省級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明顯,存在著不均衡現象。效率值排在前十位的省市中,北京、福建來自于東部地區;山西、安徽、河南、湖北來自于中部地區;內蒙古、寧夏、貴州、廣西來自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及具有地區文化特色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大多也更高。

圖3 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均值(2000—2013)

4. 基于Malmquist指數的結果分析

基于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通過軟件Deap2.1得到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Malmquist指數(表3)。由表3可見:在2000—2005年間,在黨的十六大提出“國家支持和保障公益文化事業”后,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對基本公共文化建設服務的重視程度,財政支出明顯增加,財政支出效率、技術進步和效率變化都呈現出上升趨勢,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二者對財政支出效率的提升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在2006—2010年“十一五”規劃期間,效率、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效率和技術增長速度相較2000—2005年間有所提升,但效率變化增長速度相比有所下降?!笆晃濉逼陂g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增強了文化創新,將現代技術更好地融入公共文化領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但財政投入資金規模仍然不夠高,且資金未得到有效利用,財政資金管理不完善和財政投入方式有待改變。由于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值都大于1,表明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是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2011—2013年進入“十二五”規劃期,效率、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整體上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效率、效率變化以及技術變化增長速度相較于2005—2010年期間有所下降。我國基本公共文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相較于“十二五”時期有所改善,但仍需要繼續增強文化創新,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規模,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以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1. 影響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量與計量模型設定

通過核算和對比2000—2013年間中國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發現各省市存在顯著差異。為縮小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省際差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需要針對造成各省市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目前,針對政府綜合財政支出效率、醫療衛生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而專門針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我們結合已有文獻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經驗和現實情況,考慮從地理、財政分權、文化政策、經濟發展、人口密度、教育水平等角度出發分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具體如下:

(1)地理因素。引入地區虛擬變量D(D1代表中部地區,D2代表西部地區)代表自然稟賦和地理區位條件,考察其如何影響地方政府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2)財政分權(fd)。財政分權可能會對地方財政支出的規模、結構以及效率產生影響。根據分權理論,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能夠更好地提供符合當地需求的公共服務,由于了解居民的偏好和需求,因此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更有效率⑩。但是在現實中,財政分權對公共服務供給的激勵約束具有不確定性。例如,有學者認為財政分權對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是正面的,因為財政分權使得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優勢強化,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及資源分配權利。但也有學者認為,由于中國財政制度缺少約束,地方政府可能并不關注非生產性財政支出的規模和效率,為此,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考證。這里借鑒龔鋒與雷欣(2010)所使用的指標來度量財政分權{11}??紤]到財政分權對各地區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可能不同,同時引入地區虛擬變量與財政分權變量的交互項。

(3)文化政策(P)。2006年,國務院頒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對計劃經濟時代文化政策制定時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的情況做出改變,可能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有影響。將這一時期的文化政策變化用引入的年度虛擬變量來加以表示,該虛擬變量在2003年到2007年時為0,但在2007年到2013年時為1(考慮到政策的滯后性)。同樣,考慮到文化政策對各地區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可能不同,引入地區虛擬變量與年度虛擬變量的交互項。

(4)經濟發展水平(gdp)。通常認為,政府財政支出效率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例如,Antonio認為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助于提高財政總財政支出效率{12},王銀珠與朱耘嬋認為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能推動文化需求增長和文化產出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促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提升{13};但是楊林與許敬軒認為經濟發展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為負,因為經濟發達的地區可能會過分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文化事業的發展,造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下降{14}。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考證經濟發展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這里以人均GDP 代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來反映經濟發展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

(5)人口密度(pd)。Grossman等認為高的人口密度更利于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和監督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為此,人口密度與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效果正相關{15};Antonio認為,人口密度較高會使得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獲得的規模經濟效應越顯著,最終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水平會得到提高。這里人口密度使用總人口除以區域面積來表示。

(6)教育水平(edu)。Milligan{16}等認為教育能夠提高當地居民選擇有能力官員及辨識官員腐敗的能力,為此,當地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與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正相關{17}。這里采用文盲率(年齡15歲及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口比例)表示教育水平,文盲率越高說明教育水平越低。

基于上述設定,我們可得到以下回歸模型:Yit=X’itβ+εit

其中:Yit表示2000—2013年間中國30個省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ai代表一些不可觀察且隨時間無變化的個體異質性,Xit表示會影響綜合技術效率的政策、經濟和社會變量,包括前述的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均GDP(元/人)、文盲率、財政分權指標、文化政策虛擬變量、中西兩個地區虛擬變量,及地區虛擬變量和財政分權指標、政策變量的交互項?;竟参幕肇斦С鲂手狄蜃兞咳≈翟?-1之間,為平衡面板數據類型,采用顯著水平值被設置為5%的受限制的Tobit隨機效應面板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不但可以避免由OLS估計所引入的偏誤,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包含在面板數據中的橫截面和時間序列的信息。

2. 實證結果分析

運用Stata12.0的Tobit分析,得到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由表4給出。其中,模型1考慮了財政分權、文化政策、人均GDP、文盲率、人口密度和地區虛擬變量,模型2加入了財政分權與地區虛擬變量的交互項,模型3加入了文化政策和地區虛擬變量的交互項。由表4可知,各變量在不同模型中的回歸系數都相對穩定,各變量對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較為穩健,模型較好地擬合得到各因素對效率差異的影響。對Tobit回歸結果進一步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表4 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結果

注:***、**、*分別表示1%、5%、10%的顯著水平。

(1)從地理區位上看,中、西部地區虛擬變量在模型1中的系數分別為負和正值。這說明中部地區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相較于東、西部地區偏低,但地區虛擬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其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并沒有顯著的影響,這也印證了前文所描述的情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并沒有出現東、中、西部的聚類現象,地區因素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并不明顯。

(2)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分別表明財政分權在5%、10%、10%的顯著水平上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強的正相關性。當前,各地方政府都注重對人民群眾精神方面需求的滿足,既將重心集中在提高經濟增長方面,同時還重視短期內不易提高及難以衡量的非生產性財政支出效率。財政分權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具有促進作用,但影響程度并不夠高。加入財政分權與地區虛擬變量交互項的模型2則顯示,財政分權對東、中、西部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但不顯著。因此,財政分權對縮小東、中、西部地區間效率差異的作用不明顯。

(3)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分別顯示文化政策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正相關,但都不顯著。模型3中添加了文化政策虛擬變量和地區虛擬變量的交互項,結果表明文化政策對東、西部地區的影響系數為正,對中部地區的影響系數為負,但都不顯著,表明文化戰略上的改變和上下級政府文化事權可能由于滯后性或者實施的基本公共服務的目標不明確,并未達到所預期的理想的效果,使得2006年實施的文化政策對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和縮小東、中、西部地區間的效率差異的作用都不大。

(4)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顯示人均GDP在5%的顯著水平上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正相關。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能夠促進文化需求和文化產出的增加,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由于廣大民眾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會刺激政府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以在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通常也高,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具有促進作用。

(5)人口密度(Pd)。Grossman等認為高的人口密度更利于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和監督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為此,人口密度與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效果正相關{15}。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均不顯著,表明通過提高人口密度來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高的結論并未得到印證。

(6)文盲率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微弱的正相關,且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都在1%顯著水平上。文盲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公眾受教育程度,文盲率低的地區,所受到的教育水平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通常較低,可作如下分析:在西方國家,大多數地方行政官員在直接選舉的制度背景下,致力于提高財政支出效率才更可能被受到高水平教育的居民選出,所以教育水平較高的居民對提高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有利。但在我國當前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員往往是由上級來任命的,其被受教育水平較高居民選舉的可能性一般并不高。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對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總體效率還不夠高,在2000—2013年間的平均值為0.92,存在著8.0%的投入浪費;財政支出效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顯著,仍存在著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問題;地區之間的財政支出效率具有地域差異,發展不均衡,但差異逐年變??;東、中、西部地區未呈現聚類效應,區域內部的效率差異性顯著;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2)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還受到財政分權、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因素的影響,但和文化政策、人口密度、地理等因素并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財政分權、經濟發展水平及教育水平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

基于實證研究結果,為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政府需要了解人民群眾對基本公共文化項目內容的需求,出臺扶持基本公共文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規??茖W化、合理化,使文化政策有效地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高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第二,合理規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分配、使用、管理、審計和監督,明確各自的權責, 減少資源的浪費,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穩定增長機制,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能力,進而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此外,由于適度的財政放權會提升財政保障效率,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內,可考慮將相關的財政支出責任由目前的較高政府層級轉移到較低的政府層級。第三,大力發展地區經濟,提升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需求。第四,文化相關部門積極舉辦相關講座和培訓,從而提高地方政府官員和居民的文化素養。

注釋:

① A. Afonso, S. Fernandes, Measuring Local Government Spending Efficiency: Evidence for the Lisbon Regional, The Regional Studies, 2006, 40(40), pp.39-53; S. Seifert, M. Nileswand, What Drives Intermediate Local Governments Spending Efficiency: The Case of French Departments,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014, 40(5), pp.766-790; 陳詩一、張軍:《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中國社會科學》2008 年第4期。

② 唐齊鳴、王彪:《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金融研究》2012 年第2期。

③{14} 楊林、許敬軒:《地方財政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評價與影響因素》,《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④ 趙佳佳:《我國文化事業財政支出效率及影響因素》,《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第8期。

⑤ L. Simar, P. W. Wilson,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fficiency Scores: How to Bootstrap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1998, 44(1), pp.49-61.

⑥ L. Simar, P. W. Wilson, Statistical Inference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The State of the Art,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0, 13(1), pp.49-78.

⑦ L. Simar, P. W. Wils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Estimating and Bootstrapping Malmquist Indic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 115, pp.459-471.

⑧ 選取中國內的30個省市區作為研究樣本,根據地理位置分為東中西3個區域。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和河北11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山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8個省份;西部地區包括四川、重慶、內蒙古、廣西、云南、貴州、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1個省份。

⑨ 變異系數指標具體計算公式為CVi=SDi/Ei。其中,CVi代表第i年的變異系數,SDi與Ei分別代表第i年各地區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標準差和均值。

⑩ C. Tiebout,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 64(5), pp.416-424.

{11} 龔鋒、雷欣:《中國式財政分權的數量測度》,《統計研究》2010年第10期。

{12} Antonio Afonso, Sonia Fernandes, Assess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ment: Evidence for Partuguese Manicipalities,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5, 37(5), pp.1946-1979.

{13} 王銀珠、朱耘嬋:《基于面板數據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研究》,《經濟問題》2015年第6期。

{15} P. Grossman, P. Mavros and R. Wassmer, Public Sect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n Large U. S. Citi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9, 46(2), pp.278-299.

{16} K. Milligan, E. Moretti and P. Oreopoulos, Does Education Improve Citizenship?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 88(9-10), pp.1667-1695.

作者簡介:江朦朦,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漢,430079;張靜,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湖北武漢,430079。

(責任編輯 陳孝兵)

公共支出績效審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用公共財政的理論分析,教育被認為是一種“準公共品”,教育投資一方面能夠給受教育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另一方面又能夠提高國民的素質,促進社會進步,帶來“外溢”的社會效益。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逐步融入市場經濟國家慣例的間接監督管理方式和手段,對高校的財政資金支出進行合理的規劃和控制,強化支出效益觀念和責任意識,提高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高等教育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1 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的背景與目的

教育能使受教育的人,無論是從思想,學識還是技能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從而為受教育者提升了人力資本。作為一名財經類院校在校大學生,在享受學校的種種優惠政策的時候,我也常常會思考國家在高等教育上投入的資金以及這些資金是否發揮到了最大的作用。這也就是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

任何組織的運作目標都是要提高績效,因此“績效導向”成為了組織管理的核心觀念?!翱冃А痹从谟⑽闹械腜erformance??梢?“績效”既涉及“執行”和“履行”的過程性行為,同時也包含“表現”和“成績”等結果。受托經濟責任理論認為,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財產所有權與財產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客觀上導致了財產委托者對財產受托者進行經濟監督的需要,這就直接導致了績效評價的產生。高等教育績效評價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能夠反映和控制高校作為受托經濟主體在受托責任上的具體履行過程,二是反映高校受托經濟責任履行的最終結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高等教育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即要考慮資金運用的過程,也要考察資金運用的效果。

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現了績效評價和教育本質屬性的統一,即都是旨在提高教育責任和效率。并且它是以國家教育政策為導向,以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為輔,主要還是對高等教育的一種監督和提升,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從政府支出績效評價實踐中總結出了“3E”原則,即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高等教育財政支出作為公共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原則也同樣適用于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的評價工作。

經濟性原則是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必須首先考慮可操作性。評價的成本不能太高,不能只注重評價的結果而不注重評價的過程,要充分考慮評價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比如在不同高校的評比中,不能只注重最后的那個結果,還要考慮他們各自的成本和效率。

效率性原則是指效率是評價的核心,評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讓資金更充分的利用。如何更大程度的利用資金便是現在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不僅可以提高學校的收益,還可以對國家財政支出產生正的外部性。

有效性原則是指高校對資金的分配對將來是否會產生有利的影響。比如學校把資金獎勵給作出卓越貢獻的老師,老師便會更加努力的做科研;學校把資金用于美化校園,學生便會從此受益,學校的口碑自然就會好起來;學校把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學校的硬件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這便會提高學校自身的水平。

有了“3E”原則,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便有了合理可靠的理論依據。

2 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目前我國在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上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2.1 沒有相關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保障。雖然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建設一直在進步、一直在發展,但目前有關我國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的相關法制建設卻近乎空白,這極大影響了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阻塞了前進的道路。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就很難順利的制定績效評價的有關政策、制度、辦法。沒有法律的保障,再高的執行力也體現不出來。

2.2 有效的監督機制尚未形成。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監督也是評價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沒有合適的監督機制,績效評價也就不能順利的得到效果。在監督方面,我們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評價不能只局限于是否合理合法,而要更多的注重是否有效率,也不能找到問題就算了,還要監督有關部門來整改,分析問題找出原因并得到解決的方法。監督過程直到問題被解決了,才能結束。

2.3 高等學校的績效評價氛圍不夠濃厚,財政支出績效意識不夠強烈。許多高校都不注重管理和監督,這樣導致高等教育財政資金困難與損失浪費并存,效率低下。比如學校申請到了一筆資金,可能把它分配用于建設教學樓,但是學校領導只是重視這筆錢是不是決定用在建教學樓上,而沒有重視這筆錢的具體用在了教學樓的哪個地方,這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浪費,資金便沒有被充分利用。這就是高等學校不重視財政支出績效的現象,使得高校會盲目的申請經費,不顧國家財力可能性,盲目制定發展計劃,浪費國家有限的教育資金。

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引發了諸多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不合理的現象。我看到過很多大學,很是注重學校一些外部建設,總想著把一些“門面”的東西推陳出新。他們申請巨額撥款來改造一些校內設施,用眾多資金所換來的一種宏偉壯觀來吸引師生的眼球。而很少有人對這種做法提出質疑,這就是不健全的監督機制所帶來的弊端。試想一下,用這些資金來擴大師資,引進先進教學設備,搞好學校的內部建設,不是更有意義嘛,外部的裝飾不去翻新無關緊要,可內部的建設如果不加強,那么這所學校還能走多遠呢?

3 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優化

針對上面列出來的幾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進行優化。

3.1 在現實可行的基礎上加強法制建設,盡快建立具體詳細的法律法規。法制建設在績效評價中占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所以,要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規,合理的對績效評價的有關政策、制度、方法進行規定。并且要統一制定有關高校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規章,對高校的權利和義務作出相應的界定。

3.2 在現有的基礎上優化經費核算系統,提高估算和預算的準確性。有效的會計信息是高校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基礎,會計系統及其預算機制是績效評價的信息資源平臺。優化會計系統,可以加強績效評價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增強它的權威性。同時也可以優化資金的分配,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增加預算的嚴肅性。

3.3 營造績效評價的氛圍,讓高校都參與進來??梢越⒁粋€信息資源庫,把高校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信息都放在里面,反饋績效評價的效果,通過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促使各個高校重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

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實質上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行為約束機制(包括行政約束和輿論約束),使高校各部門以可操作、可量化的形式注重成本與效益;是財政經濟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量化指標體系管理轉換的重要一環;有助于增加高校工作與財政資金管理的科學性與公開性,提高理財的民主性與社會參與性。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為評價國家的財政支出的優劣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指標。它反映了國家在高等教育部分投入的資金是否合適,以及分配的是否合理。對于高校來說,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可以使他們合理的申請資金,并合理的使用資金。這樣,國家的在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變會變得有效率的多,達到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宋友春等.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預算管理與會計.2005.(2).

[2]王敏.中國財政教育支出績效評價探析[J].財政研究.2005.(6).

[3]朱志剛.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公共支出績效審計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 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和貢獻率較高,其貢獻率甚至高于人力資本貢獻率。但經濟的長期增長并沒有伴隨公共衛生支出有太多的增長。另一方面,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具有較強的人力資本效應,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投資,改革衛生投資體制,調整宏觀衛生政策,提高低收入階層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不僅有助于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還能夠使人們享受更好的公共衛生服務,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

〔關鍵詞〕 公共衛生支出;經濟增長;貢獻率

〔作者簡介〕(耿嘉川,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東濟南 250100;苗俊峰,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預算司干部,北京 100820。)

一、相關研究

趙玉川通過對公共衛生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投入、產出鏈條進行分析認為,該投入產出鏈條可歸納為:(1)衛生醫療活動是重要的社會分工;(2)衛生醫療投入是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內在隸屬配置;(3)衛生醫療有其自身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一方面,從社會經濟投入角度看,它吸納了社會的勞動力和經濟資源,拓展了社會生產鏈條,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另一方面,從產出角度看,它的社會經濟作用呈現循序積累、勃發的態勢,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務,同時也增強了人力資源的健康水平,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4)衛生醫療的投入產出是一種非線性關系,需要人們整個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的逐步改善,包括衛生醫療管理等各種制度措施的輔助、配合。〔1〕在經濟增長效應方面,公共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較明顯的促進作用。杜樂勛使用分布滯后模型對衛生總費用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認為政府衛生事業投入對GDP的影響系數是2.5,他還將政府衛生投入與教育投入進行比較,認為政府教育事業投入對GDP的影響系數是1.26,衛生服務消費的投資乘數是17.8,衛生服務投資的宏觀經濟效益并不比教育投資差,而且比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效益好。〔2〕王遠林等利用1990年以來我國公共衛生投資的Pool數據,通過引入公共衛生投資變量的經濟增長模型對公共衛生投資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其結論為:(1)公共衛生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非常明確,東部、中部、西部人均公共衛生事業費對人均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21、0.13和0.96;(2)公共衛生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隨著經濟增長水平的提高,公共衛生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呈現出明顯的“高-低-高”變化趨勢。〔3〕

二、公共衛生支出的經濟增長效應

1.公共衛生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公共衛生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互有條件或功效的,體現了公共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性、依存性和經濟增長對公共衛生支出的制約性、依存性(如圖1所示)。合理、有效的公共衛生支出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增長;反過來,經濟增長也可以對公共衛生支出的規模、使用效率、公平性產生影響。

2.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共品和外部性

首先,公共衛生服務存在公共品問題。如表1所示。按照我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分類,預防服務、保健服務中包含較多的純公共品和準公共品,而醫療服務中包含的公共品較少,更多的是私人產品。因此,包含較多公共品的衛生服務,如公共免疫計劃、婦幼保健、最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等,需要政府有較多的公共衛生投入支持,而對于特需醫療服務等私人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應通過市場機制加以調節。

其次,公共衛生服務存在外部性問題。一方面,由于衛生服務市場負外部性的普遍存在,產出量違背了社會最佳需求量,需要政府通過擴大公共衛生支出彌補二者的缺口。另一方面,衛生服務市場還存在正外部性——“消費的外部性”,即人們通過消費衛生服務和產品,不僅自身健康狀況獲得改善,而且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促進經濟增長,這一點對低收入群體尤為明顯。因此,政府有義務提供特定類型的公共衛生服務,并在特定的收入群體中進行分配,改善衛生服務和衛生設施的可及性,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經濟增長,從而獲得正外部性。

3.公共衛生支出的直接產出

良好的居民健康狀況是對經濟增長和長遠發展的關鍵投入,經濟增長以健康狀況的改善為重要前提。相反,居民健康狀況不良會通過多種機制和途徑影響經濟增長。首先,健康不良會造成社會福利損失和勞動生產率降低。一方面,個人健康不良會致其收入下降、壽命縮短、心理負擔加重等福利損失;另一方面,健康不良不僅會降低勞動者個體的生產力,同時也不利于他人維持較高的生產力水平,從而降低勞動者群體的生產力水平。其次,健康不良會妨礙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再次,健康不良會造成生產性人口比例下降,勞動就業人口減少,消費性人口比例升高,社會總消費增加,從而降低社會總儲蓄和資本投資比例,影響經濟增長。反過來,影響健康的因素很多,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公共衛生支出水平、公共衛生政策、醫學研究水平等都可以影響居民的健康狀況。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擇和樣本數據說明

從廣義角度分析,公共衛生支出是一個國家向公共衛生領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如前所述,公共衛生支出的形式主要包括政府預算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本文考慮到現代社會中,政府日益成為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這一準公共品的主體,同時也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故選用政府預算衛生支出作為公共衛生支出的代表變量,即用衛生事業費H衡量公共衛生支出。同時,檢驗公共衛生支出效果的經濟總量指標選用國內生產總值GDP,用資本形成總額的存量值K衡量歷年資本規模①(注:資本存量數據采用何楓等人的計算方法整理計算獲得,參見何楓、陳榮、何林:《我國資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關分析》,載《經濟學家》2003年第5期。),用年末從業人員數L衡量歷年人力資本規模。在本文的分析中,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H、K和L均用商品零售價格指數PI進行調整,PI以1980年為基期。為剔除異方差性,對變量GDP、H、K和L分別取自然對數,記為LnGDP、LnH、LnK和LnL。

本文樣本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摘要》和《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其他相關年鑒為補充。樣本區間為1980-2003年,本文分析使用的統計軟件為Eviews5.0。

(二)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1.未引入公共衛生支出變量的生產模型

去掉常數項,保留時間變量T,由LnGDP對LnK和LnL做回歸,結果如下:

LnGDP

=0.030T + 0.652LnK + 0.179LnL(8)

(2.110)(3.076) (0.926)

AR(1)=1.259 (t=6.327)

AR(2)=-0.679 (t=-3.676)

R2=0.998 調整R2=0.997DW=2.064 F=1886.939

分析結果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R2和調整R2都達到了0.99以上,解釋了95%以上實際GDP對數的變化情況,并且模型F值很大,說明我們所選擇的變量整體上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影響。除人力資本變量的系數外,其他系數都是顯著的。①(注:根據計量經濟學增加解釋變量的標準,只要該變量系數的T值接近1,調整R2就會增加,從而可以把該變量引入模型中。)模型DW值顯著,不存在序列相關性。

上述結果還表明,資本存量、人力資本對實際經濟增長都有正向的影響。資本存量每增加1%,帶動實際經濟增長0.652%;人力資本數量每增加1%,帶動實際經濟增長0.179%。實際產出、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數量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75%、9.08%和2.53%,進而可得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對實際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72%和4.65%。

2.引入公共衛生支出變量的生產函數模型

引入公共衛生支出變量后,同樣去掉常數項,保留時間變量T,由LnGDP對LnK、LnL和LnH做回歸,結果如下:

LnGDP=

0.033T + 0.521LnK +0.255LnL + 0.141LnH(9)

(2.677) (2.681) (1.495) (2.071)

AR(1)=1.247 (t=6.575)

AR(2)=-0.673 (t=-3.715)

R2=0.998 調整R2=0.998DW=2.045 F=1808.007

分析結果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R2和調整R2都達到了0.99以上,解釋了95%以上實際GDP對數的變化情況,并且模型F值很大,說明我們所選擇的變量整體上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影響。除人力資本變量的系數外,其他系數都是顯著的。模型DW值顯著,不存在序列相關性。

上述結果還表明,資本存量、人力資本和衛生事業費對實際經濟增長都有正向的影響。資本存量每增加1%,帶動實際經濟增長0.521%;人力資本每增加1%,帶動實際經濟增長0.255%;衛生事業費每增加1%,帶動實際經濟增長0.141%。衛生事業費的年均增長率為7.30%,我們可以計算出引入公共衛生支出變量后,資本存量、人力資本和衛生事業費對實際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8.52%、6.55%和10.56%。

3.上述兩個模型的比較分析

比較回歸結果(8)式和(9)式可以發現,引入公共衛生支出變量后,資本存量的產出彈性系數由0.652降為0.521,降幅為0.131;資本存量對實際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60.72%降為48.52%,下降12.2個百分點。而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由0.179增加到0.255,增幅為0.076;人力資本對實際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4.65%上升為6.55%,增加1.9個百分點。由此可知,一方面,公共衛生支出的增加引起了資本存量產出彈性系數和貢獻率的下降,公共衛生支出對資本存量的產出彈性和貢獻率具有較為明顯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公共衛生支出的增加使得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上升,對實際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增大,表明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具有較為明顯的人力資本效應。

究其原因,公共衛生支出對資本存量產出彈性系數的負面效應主要源自公共衛生支出大多用于醫療衛生、公共防疫等準公共品的生產與供給,具有明顯的消費性支出性質,這和資本性支出有較強的替代性。在C-D生產函數中,這類支出的產出彈性系數增加了,貢獻率上升了,相應的資本存量的產出彈性系數就會減少,貢獻率也會下降。相反,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可以通過治療疾病、預防傳染病、增加勞動力的衛生防疫知識等多種渠道改善居民的健康狀況、提高勞動者素質,進而增加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市場參與率,提高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效率,從而產生較為明顯的人力資本效應。

4.進一步的分析

經檢驗,(9)式殘差項不含有單位根,所以該方程的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下面對公共衛生支出和人力資本效應做格蘭杰檢驗。首先,我們對衛生事業費的對數值(LnH)與從業人員數的對數值(LnL)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在原假設H0為“LnL不是LnH的格蘭杰原因”時,得到的F統計量為0.002,相應的p統計量為0.998;在原假設H1為“LnH不是LnL的格蘭杰原因”時,得到的F統計量為3.217,相應的p統計量為0.065。因此,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我們接受原假設H0,認為LnL不是LnH的格蘭杰原因;拒絕原假設H1,認為LnH是LnL的格蘭杰原因??梢哉J為,盡管公共衛生支出與人力資本之間的互饋效應并不明顯,公共衛生支出對人力資本的數量具有較明顯的促進作用,表現出較強的人力資本效應。

四、結論

1.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對實際經濟增長的影響較為明顯,但經濟的長期增長并沒有伴隨公共衛生支出有太多的增長。因此,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應注重經濟增長對公共衛生支出的“反饋”,充分重視公共衛生投資,切實提高政府公共衛生支出水平。

2.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和貢獻率均較高。其中,公共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甚至高于人力資本的貢獻率??梢?,提高公共衛生支出水平,有助于更好地促進經濟增長。

3.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具有較強的人力資本效應。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投資、改革衛生投資體制、調整宏觀衛生政策、提高低收入階層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不僅能夠使人們享受更好的公共衛生服務,還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玉川.衛生醫療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淺析〔J〕.衛生經濟研究,2004,(5).

〔2〕杜樂勛,等.中國衛生總費用的計量經濟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英文版),2000,(3).

〔3〕王遠林.公共衛生投資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家,2004,(2).)

(責任編輯:謝 科)

上一篇:行政權力監督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職業培訓物業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