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譚海燕范文

2024-01-02

譚海燕范文第1篇

我們這里所說的“圖騰”,即族號?!皥D騰感生”是圖騰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指母系氏族時期的人們不了解男歡女愛媾合生子的奧妙,而把氏族繁衍的“功勞”歸之于圖騰的意志和行為。圖騰崇拜的對象是自然物,大多數為動物。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人們認為,氏族中的女性只要與圖騰發生神秘的接觸,就可以感而受孕。有關遠古圣處女感生的方式大致有下列幾種:

一是“履跡”感生。即圣處女踏某種足跡而受孕,如姜嫄“履大人之跡”(《詩經·生民》)而生后稷系典型例證。又如伏羲也系其母履跡感生。據《易·系辭》正義引《帝王世紀》:“有大人跡出于雷澤,華胥履之,而生包犧?!卑鼱?即伏羲。周人因為其始祖母姜嫄踩了熊的腳跡而受孕生了后稷,所以周人以熊為圖騰,并姓“姬”,“姬”字的右半部像“熊跡”之形,即由姜嫄履大人之跡(熊跡)的圖騰信仰而來。

二是“吞物”感生。即圣處女下意識地吞食某種圖騰物而導致受孕,這一類圖騰多為植物,或動物的卵。例如《白虎通義·姓名篇》載:“禹姓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鳥子也?!薄墩摵狻て婀制酚涊d:“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边@兩段文字表述的方法不同,但說的都是有關圣處女吞食感生的故事:禹的母親因為吞吃了薏苡,就是車前子,受孕生下禹,所以夏人就以薏苡為圖騰,并姓“姒”。商族的先人是因為其始祖母簡狄吞食了玄鳥的子,就是燕子的卵,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鳥為圖騰,并姓“子”?!对娊洝ど添灐ばB》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指此事。

三是“遇異”感生。即圣處女與怪異圖騰事象發生接觸或受其“干擾”而導致受孕,這一類圖騰多為無生物或自然氣象,如雷電。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記載:“(黃帝)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于壽丘?!笨追f達《周易注疏》引《帝王世紀》云:“帝堯,陶唐氏,伊祈姓。母曰慶都,生而神異,常有黃云覆其上,為帝嚳妃。出以觀河,遇赤龍,晻然陰風,而感慶都,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p>

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導論》中說:“黃帝以來的五帝和三王的祖先的誕生傳說都是‘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那正表明是一個野合的雜交時代或者血族群婚的母系社會?!庇捎谀赶凳献迳鐣a力和科學水平極其低下,“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五蠹》),只好聚集在一起,來抵御禽獸蟲蛇。又不知“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的道理,把“生育”這一大事,看得十分神秘,將生男育女歸之為冥冥之中某種異物的意志和力量作用于圣處女身上的結果。對于氏族社會的先民來說,受孕與生育,卻是不能破譯的神秘之謎。

我國先民在造字時,對“姓”是很有研究的?!毒沤浌帕x》引《說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币虼?所謂姓者,女生也?!靶铡彼_認詮釋的乃是女性始祖因何而生子的問題。究竟因何而生子呢?答曰:“母感天而生子?!奔磮D騰感生。班固《白虎通義·德論·姓名篇》:“姓,生也,人所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薄对姟?“天生烝民?!边@里的“天”就是冥冥之中作用于始祖母圣處女身上便導致其受孕的異物,也即圖騰。所謂“母感天而生子”,實為母感“物”而生子。于是,這一直接導致始祖母受孕的異物或曰始祖母的原配男根——圖騰,就成了氏族的共同崇拜物,奉若神明,而且禁止食、殺、冒犯。這樣,氏族社會的先民就將祖妣崇拜與祖妣的原配“男根”——圖騰崇拜熔為一爐,而且將圖騰物的名作為氏族部落全體成員共同擁有的符號標志,這就是族號。于是,不同氏族部落的全體成員頭上,都頂有一個代表他們本部落的圖騰名稱——族號,畫在旗幟上或者刻在山崖上,有的還刺在身上。當部落與部落之間發生交往時,這一名稱就成了他們的區別符號;當部落與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或流放他鄉時,這一名稱——族號就無疑產生了精神紐帶作用和強大的凝聚力量。久而久之,作為各族族號的圖騰,就逐漸演變成了同一氏族的共同標記——姓。這就是由“圖騰感生”演化的姓的秘密。生殖崇拜是圖騰崇拜的中心,也是人類賴以繁衍的基礎。

姓與氏的使用

姓表血統,有“別婚姻”的作用。在氏族社會中,同姓不婚,實際上就是說,同一氏族內部的人不得通婚?!蹲髠鳌べ夜辍?“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惫湃艘呀浿姥壗慕Y婚后,對下一代遺傳不利,因此同姓不婚的約定俗成一直為我國歷代所遵循。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會,后來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口不斷增長,氏族不得不分若干支,同時母系氏族逐漸轉變為父系氏族,這樣從母親的姓逐漸變成了父親的姓,即由母系轉變為父系。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為二,氏表官職、表居地、表職業,同一姓可以衍分許多氏?!澳凶臃Q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是我國古代姓與氏未合而為一前姓與氏最基本的特點。在漫長的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中,政治舞臺基本上由男子壟斷,所以男子都必須以氏相稱,方能“別貴賤”。也正因為這樣,當時各種各樣的氏特別多,正是用以反映男子之間各種各樣的差別。而先秦的婦女都稱姓。因為當時的婦女平時不參加社會活動,她們一生中作為社會成員不被社會其他成員所注意,要與其他成員相區別,最主要的時刻就是出嫁的時刻。為了“別婚姻”,不至于違犯同姓通婚的禁忌,她們的姓是決不能含混的。所以,她們不但必須稱姓,而且終生不變。未出嫁時,一般都在姓之前加上排行,稱為孟姜、伯姬、仲子、叔隗之類。出嫁后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1.在姓上冠以所出生的國名。如:齊姜、褒姒、晉姬、秦嬴、陳媯等。

2.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如:秦姬、芮姜、息媯、江羋等。

3.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如:趙姬(趙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謚號。如:武姜(鄭武公妻)、共姬(宋共公妻)、昭姬(齊昭公妻)、敬嬴(魯文公妃)、文姜(魯桓公妻)、齊歸(魯昭公母)。

氏的不斷增多,主要在周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王侯不稱氏,稱國,也就是以國號為氏,如鄭捷(鄭文公)、蔡甲午(蔡莊公)、齊環(齊靈公)、宋王臣(宋成公)。王侯的子、孫不稱氏,以公子、公孫為氏。如公子目夷(宋桓公的兒子)、公孫友(宋桓公的孫子)。卿大夫及其后裔則以受封的邑名為氏。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屈原(楚國貴族,本羋姓,因受封到屈地)。有的以所居的地名為氏,如:西門豹、東方襄仲、北郭騷、南宮敬叔、百里奚、柳下惠。有的以官名為氏,如:卜偃、祝、司馬穰苴、樂正克、史墨、士會。有的以祖先的字或謚為氏,如:公子目夷,字子魚,公孫友的兒子就以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子魚為氏,稱魚苕、魚石??鬃拥牧雷婀珜O嘉,字孔父,孔子就以孔為氏。莊辛以其楚莊王的謚號“莊”為氏。此外,還有以技為氏的,如:巫、陶、甄等。

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正如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言,是“古今一大變革之會”(《讀通鑒論》)。古代的姓氏制度,也在此時出現大動蕩、大變革。由于經濟的發展、政局的動蕩、戰爭的頻繁,原來嚴格的等級制度不斷遭到沖擊,宗法制與井田制日漸松弛,很多貴族降為平民,有的甚至成為奴隸,血緣的紐帶或血統的貴賤區分已無法維持。社會經濟在動蕩變革中發展,一些庶人、工商者此時得到充分顯示才能的機會,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氏日益增多,稱氏也不再是貴者的特權,先前無氏的平民慢慢有了氏,在頻繁的交往中,相互間稱名稱氏,有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成為當時社會中的客觀需要。當男子逐漸都有氏時,氏就成為人們相互之間加以區別的重要標志,而原來很少的姓卻被大量的氏淹沒,氏就取代了過去姓的地位,氏姓不分,或說氏姓合一。到了漢代,通稱為姓。姓氏制度基本穩定之后,宋代流傳普及讀物《百家姓》上面,有1968姓。實際上,根據有關資料查看,我國自古至今出現過8000余姓,現今存在的只有3000左右。這3000左右的姓中,常見的只不過有300多個。

姓氏的多樣化,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它標明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的發展前進。姓氏有圖騰生殖崇拜,也有對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崇拜以及政治、文化等多種因素。通過對此的研究,可以有助于對人類進步的理解。

姓與門第

在當今社會,無論姓什么,相互之間是不會因姓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貴賤之別的??晒糯鷧s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同的姓之間是有很大差別的。這種情況產生于漢代。

在漢代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經濟繁榮起來,一些地主、商人、官僚的財富迅速增長。東漢時期形成一批被稱為“豪族”“強宗大姓”的巨富。他們常常膏田滿野,奴婢成群,連棟數百,徒附萬計,在政治上權力也日漸增大。同時,官吏隊伍中也產生了少數“門生故吏遍天下”的累世公卿之家。如四世三公的弘農楊姓,四世五公的汝南袁姓。他們這些大姓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門高勢重,被當時稱為“門閥”“士族”。在選擇官吏的“察舉制”制度下,出身在這些家族里的士子很容易進入仕途。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又以“九品中正制”選擇官吏,各州郡的大小“中正”官,往往就掌握在世家大族之手,更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這樣各地陸續出現了一些高門大戶,如清河崔姓、陳郡謝姓、范陽盧姓、平原華姓、東海王姓、太原王姓、隴西李姓、滎陽鄭姓、山陽郗姓、河東裴姓和衛姓、北地傅姓、潁川荀姓和陳姓、瑯邪王姓、扶風蘇姓、京兆杜姓等,都成為高人一等的富門大姓。在上層人士之間也就逐漸形成了修族譜、進門第的風尚,嚴格地“別貴賤,分士庶”,如有司選舉,必稽譜而考其偽,甚至以國家法令規定士庶之間不得通婚,每一個郡中的“望族”被稱為“郡望”,長期受到尊重?!段鲙洝分械拇搡L鶯是博陵崔氏之女,出身望族,故而老夫人寧食言毀約,也不愿將女兒配給無門望的張生,而要許婚給滎陽鄭家,這正是唐代恃其望族,恥與他姓為婚的真實寫照。

姓分貴賤講究門第的風尚,始于東漢,終于唐末,是古代姓氏制度發展演變過程中一個十分特殊的階段,值得我們研究。

古人的改姓

今天每個人的姓都是固定的,而古人的姓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情況下是可以更改的。

1.少數民族因漢化而改姓

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有幾次大的融合,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在一起,逐漸改為漢姓。北魏遷都洛陽,拓跋氏改姓元,如唐代大作家元德秀、元結、元稹等都是拓跋氏的后代。蒙古族成吉思汗大將木華黎到中原,他的后裔漢化后,改姓李。清代的滿族后來幾乎全部改成了漢姓,他們或以諧音取姓:佟佳,諧音為佟、董;舒穆祿,諧音為舒、徐;瓜兒佳,諧音為關?;蛉∫庾g姓:畢拉,意江河之河,諧音為何;巴顏,意富裕,選用漢字富等。愛新覺羅氏也改為金、伊、洪、德等姓,葉赫那拉氏改為郎、卜、鈕等姓。

2.賜姓

歷代帝王表彰忠臣勇士或愛妃臣仆,常常用賜姓的方法。如周穆王盛姬早卒,賜其族為痛氏。漢高祖因項伯效忠漢室,鴻門宴有救命之功,因賜姓劉;唐初徐敬業有功,賜姓李;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功勛卓著,曾被隆武帝賜姓朱。封建帝王出于開拓疆域的政治需要,也經常向異族首領賜姓。如唐代的黨項羌,原姓拓跋氏,唐帝賜姓李;宋代黨項羌立國西夏,宋帝賜姓趙。帝王賜姓一般用以褒揚,但也有因觸怒龍顏,賜姓以示處罰的。如永明八年(490)與齊武帝同姓的蕭子響因罪伏誅,齊武帝惡其叛逆,“賜姓為蛸”。劉宋時的劉誕,因反抗朝廷被宋武帝所殺,劉誕及其家族因而“貶姓留”。武則天篡位成功后,將中宗皇后王氏改姓為蟒,將高宗寵幸的肖良娣改姓為梟。

3.避禍改姓

由于改朝換代或者是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的政治斗爭,動輒家滅九族,于是避禍改姓的事屢見不鮮。如:戰國時有個游俠叫田光,他出謀劃策,讓荊軻刺殺秦王。后來秦滅燕國,田光的子孫為了逃避秦王的迫害,就不再姓田而姓光了。春秋時,陳國的“敬仲之如齊,以陳字為田氏”(《史記》卷四十六),是說陳完字敬仲,因避難到齊后,把陳姓改為田姓。韓信倒霉的時侯,他的兒子逃往南粵,取韓字之半,改姓韋。司馬遷的故鄉陜西韓城縣有姓同的,據說在司馬遷下獄時,本族人紛紛改姓避禍,有的在司字旁加一豎改姓同,有的在馬字旁加兩點改姓馮。廣東東莞縣有姓香的,原來他們的祖先是北方的查姓,因避仇逃到廣東,將查姓下邊一橫移到上邊,改姓為香。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本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元初文天祥后人潛逃至蘄水永福鄉,改姓為聞。明代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處死黃子澄,黃氏子孫只好改姓田,用以避難。元滅金以后,女真族“完顏”姓的人,改姓完以免元軍殺害。蒙古族忽必烈在爭奪王位時,擊敗自己的六弟阿里木哥,阿里木哥攜子南逃,在湖北洪湖定居,隱姓埋名,遂以排行六而用漢姓陸。清代時,被太平軍打得大敗而被殺的兩江總督陸建瀛,就是這一支陸姓的后代。

4.避諱改姓

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他們的尊嚴,不準任何人使用與他們的名字有相同的字,如果有相同的一定得回避更改,這就叫做“避圣諱”。如楚霸王項羽名籍,籍姓為避諱改姓席(籍、席音近)。漢安帝父親叫劉慶,慶姓為避諱改為賀姓(慶、賀義同)。唐高宗的太子李弘死后,被謚為孝敬皇帝,因避李弘諱,弘姓改為洪姓(洪、弘同音)。還有東漢明帝叫劉莊,為避圣諱,姓莊的就改為姓嚴(嚴、莊同義)。

5.因遷徙而區別他姓改姓

漢代山東諸縣“葛”姓遷到沂水,為了和當地葛姓區別開來,稱為“諸葛”?!爸T葛”不是少數民族的姓,它不同于少數民族的復姓呼延、尉遲、獨孤、萬俟、宇文、慕容、賀蘭、拓跋、乞伏、哥舒等。

除以上幾種改姓的情況外,還有因事改姓。漢武帝時有位丞相叫田千秋,因勞苦功高,年事已邁,漢武帝特別恩準他乘車出入宮禁,人稱“車丞相”。田千秋為感謝皇恩,干脆就改姓車了。東漢末年北??扔袀€人姓氏名儀,當地太守孔融給他開玩笑說:“氏是民字上部缺一筆,民無頭還了得,可以改為是?!笔蟽x聽憑長官旨意,由氏改為是。

也有因封地而改姓的,如戰國時著名的法家商鞅,衛國人,公孫氏,名鞅。本叫公孫鞅或衛鞅,他曾因功被封于商,號商君,故稱為商鞅,他的后代就以封地商為姓氏。

古人的名、字、號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口的增多,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的日益密切,為了把某一群人與另一群人區分開來,便出現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標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姓”;在一群人中間,為了把這中間的你、我、他區分開,也就出現了只屬于個人的標志,這種標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名”。關于名的起源,從漢字“名”字本身也可推知其最早的含義。這一漢字由“夕”和“口”兩部分組成,對此,《說文解字》解釋說:“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币馑际钦f,在早期的交往中,人們白天相見,能通過形體、面貌,相互識別。一旦到了晚上,相互之間看不清楚,就只能通過自我報名來區分你我了??梢?人名的產生是與社會實際的需要有關,它的最本質的作用,就是在社會交往中所有場合都可能區別人的個體,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

夏商兩代留下來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祖乙、外丙、太戊、雍己、盤庚、武丁、小辛、外壬等和天干相聯系,可能和某種時辰有關。春秋時期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應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鄭莊公名“寤生”,則是他母親難產的紀實??梢娔菚r的名字還是很樸素的。古時嬰兒出生3個月以后由父親命名。命名的方法,魯國大夫申繻將其歸納為五種:“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左傳·桓公六年》)古人十分重視這段話,《禮記》等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這里所謂的“以名生為信”,就是按人出生時與某事相聯取名,該事真實可靠,如鄭莊公出生時逆生,他的母親武姜為他取名寤生;再如唐叔虞出生時,手里有紋似“虞”字,因而命名為虞;魯公子友出生時,有紋在其手上,好像“友”字故取名為友。所謂“以德命為義”,即以祥瑞之事來取名,如太王感到文王將來必定昌盛,故為其取名“昌”。周文王姬昌見兒子出生,長大后必發兵誅暴,所以給兒子起名“發”,即周武王。所謂“以類命為象”,即根據出生后的相貌特征與某物類取名,如孔子“生而首圩頂”,名丘。所謂“取于物為假”,即假借萬物之名而命名,如陳宣公、宋昭公皆名杵臼;再如孔子的兒子伯魚出生時有人送魚,故取名鯉。所謂“取于父為類”,即以與其父相關相類的事取名,如魯莊公與其父同生日,取名曰同。同時,命名還有6條禁規:不以國名作人名;不以本國官名作人名;不以本國山川名作人名;不以疾病之名作人名;不以畜牲之名作人名;不以禮器禮品之名作人名。

自周代開始,人不但有“名”,而且還得有“字”?!白帧?是在“名”之后新增的稱呼?!抖Y記·檀弓上》:“幼名,冠字?!比松聛?月要取名,20歲加字?!抖Y記·曲禮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就是說,當男子加冠,女子及笄,表示其已成人,將要正式參加社會交往時,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為什么要有字?唐人孔穎達為《檀弓上》“幼名,冠字”作注時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這就是說,當一個人成年之后,由長輩原來所命的和多年來被長輩所稱呼的“名”就不便在社會場合呼來喊去,就得另取一個供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即“字”?!懊笔枪╅L輩呼喚的,“字”是供平輩、晚輩和自己稱呼的。所以在古代,對平輩或尊輩“直呼其名”“指名道姓”是一種不尊重對方的無禮行為。對平輩或尊輩只能稱字,不能稱名,只有尊對卑或自稱才可稱名。當我們了解“女子許嫁,笄而字”的習俗之后,就可以明白為什么長期稱女子許配或出嫁叫“字人”,稱未曾許配的閨女叫“待字閨中”了。因為當時“女子十五許嫁,笄禮之稱字”。對于女子來講,成年、結笄加字、許配基本上是一回事。

古人是先有名而后有字,字由名而孳生。所以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著“名字相應”的原則,就是名與字之間要有一定的關連?!栋谆⑼x·姓名》曰:“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睆拿c字的連帶關系和構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同義互訓。如諸葛亮,字孔明;宰予,字子我;張衡,字平子;曾鞏,字子固;秦觀,字少游。這里的亮與明、予與我、衡與平、鞏與固、觀與游同義,可以相互注釋。

反義相對。如朱熹,字元晦;趙孟,字子昂;韓愈,字退之;菅同,字異之;黃損,字益之。這里的熹與晦、與昂、愈與退、同與異、損與益都是反義相對的。

連義推想。如關羽,字云長,取莊子《逍遙游》句:“其翼若垂天之云?!笔怯伞耙怼毕氲接鹈?進而由“垂天之云”推想到云長。趙家駒字千里,是由少壯的馬推想到馳騁千里。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夠居易。蘇軾字子瞻,由倚軾而推想到瞻望。

連義指實。如杜甫字子美,由對男子的美稱聯想到美。唐寅字伯虎,由寅聯想到“十二地支”的寅與虎相配。

同類相及。如孔鯉字伯魚,鯉是魚類。鄭樵字漁仲,樵夫常與漁翁為侶。梁鴻字伯鸞,鴻和鸞都是為人稱道的飛禽。陸機字士衡,機和衡是北斗上的兩顆星。

原名加辭。如謝安字安石,杜牧字牧之。

運用干支五行。如鄭石癸字甲父,秦丙字白乙,純屬天干相合。楚公子午字子庚,鄭印癸字子酉,天干地支相配。

形體離合。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姚椿字春木。

形體增省。如秦檜字會之,顧媚字眉生。

古語活用。如潘岳字安仁,本《論語》“仁者樂山”,《里仁》“仁者安仁”語。徐干字偉長,本《孔叢子》“非不偉而體干也”句。曹操字孟德,本《荀子》“夫是之謂德操”句。陸龜蒙字魯望,本《詩·魯頌·閟宮》“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語,朱熹《集傳》:“龜蒙,二山名?!倍綖轸攪赝?。戴震字東原,本《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語。錢謙益字受之,本《尚書》“謙受益”句。

追慕古人。如顧祖禹字景范,是表示景仰史學家范祖禹。顏之推字子介,是追慕春秋時晉國名士介之推。陸游,字務觀,是追慕北宋大才子秦觀。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長幼。其中的“伯”與“孟”又有區別,嫡妻所生長子(女)稱“伯”,妾所生長子(女)稱“孟”。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子字仲尼,仲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長女。字的后面有的加“父”(甫)表示性別,王引之在《春秋名字解詁》中指出,古人名字連稱時,都是先字而后名。稱字曰“某父”,如仲尼父、仲山甫等。秦漢以后則先名后字,如鄭游吉字子大叔。這里游吉是名,子大叔是字。漢代以后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輩關系。如唐代抵抗安祿山的名將顏杲卿和他的弟弟顏曜卿、顏春卿共用“卿”字,和他們同輩的堂兄弟大書法家顏真卿也用“卿”字。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明神宗的兒子朱常洛、朱常洵等第二個字共用常,第三個字共有“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禎帝朱由檢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歷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個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在這種情況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共用的輩名,具體到個人身上就只有半個字了。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疤枴笔且环N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址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的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宋代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就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取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憂世憤俗,被權貴們譏為不守禮法,他就自號“放翁”,表示對他們的蔑視。南宋畫家鄭思肖在宋亡之后自號“所南”,表示心向南方。明末畫家朱耷為明朝寧王朱權后裔,在明亡后落發為僧,因欣賞八大人覺經,取號“八大山人”,“八大”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來抒發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當然,更多的官僚縉紳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種動聽的別號只不過是附庸風雅、沽名釣譽的幌子。

另外還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春秋時百里奚淪落楚國,被秦穆公用五張羖(黑公羊)皮贖回,人稱“五羖大夫”,可算是古代的綽號。唐代奸相李義府外柔內奸,被人稱為“笑中刀”。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領旨、傳旨”外不干別的事,當時號為“三旨宰相”。這兩個綽號形象地勾勒了封建官僚的嘴臉?!端疂G傳》里梁山上108人都有綽號,大都準確描述了人物的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美髯公”朱仝,“母夜叉”孫二娘,“鼓上蚤”時遷,等等。

除了上述的字、號外,歷史上常用來代替個人姓名的還有幾種情況:

1.地望(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職所在地等)。如東漢孔融稱為孔北海,唐代韓愈稱為韓昌黎,柳宗元稱為柳河東,孟浩然稱為孟襄陽,宋代王安石稱為王臨安等。以地名稱人在封建時代是表尊敬,叫作稱“地望”。但清末有人做了一幅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鄙下撝溉伪毖蟠蟪?宰相)的李鴻章(合肥人),下聯指任戶部尚書(司農)的翁同龢(常熟人)。這里卻利用“地望”的雙關語義諷刺了封建大官僚的貪婪豪奢。

2.官爵名(包括職銜、封號等)。如東漢發出“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豪言的馬援,被稱為馬伏波(曾任伏波將軍);投筆從戎的班超被稱為班定遠(曾封定遠侯);蔡邕被稱為蔡中郎(曾任左中郎將)。

3.弟子或后人所敬的尊稱。如宋周敦頤稱濂溪先生,呂本中稱東萊先生,明歸有光稱震川先生,王夫之稱船山先生等。

4.謚號。即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一般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定,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東漢時,又有私謚。用作謚號的字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帶褒義的,如“文、武、仁、昭、景、惠、穆”等;二是帶貶義的,如“繆、靈、厲、幽、煬”等;三是表同情的,如“哀、殤、懷、愍、悼”等。如秦穆公、周昭王、漢哀帝,宋代包拯稱包孝肅、岳飛稱岳武穆、秦檜稱秦繆丑(原由宋高宗謚“忠獻”,后宋寧宗時改),明徐光啟稱徐文定,清紀昀稱紀文達等。私謚的如宋黃庭堅的門人謚其為文節先生等。

5.在姓氏前加形容詞指稱特定的同姓者。如大戴、小戴分別指漢代學者戴德、戴圣叔侄,他們編纂的《禮記》也分別稱為《大戴禮》《小戴禮》。晉代文學家阮籍、阮咸叔侄也分別稱為大阮和小阮。南朝謝靈運和堂弟謝惠連都是詩人,被稱為大、小謝;大、小謝也指謝靈運和謝朓。唐代詩人中老杜或大杜專指杜甫,小杜則指杜牧。宋代稱老蘇、大蘇、小蘇則指蘇洵、蘇軾、蘇轍。

6.以幾個姓并稱特定的幾個人。如“班馬”指史學家班固和司馬遷;“李杜”指唐代詩人李白、杜甫(或指詩人李商隱、杜牧);“元白”指唐代詩人元稹、白居易;“韓柳”指唐代文學家韓愈、柳宗元;“二程”指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三蘇”指蘇洵及其子蘇軾、蘇轍。

7.以行第連同姓稱人。李白稱李十二,韓愈稱韓十八,柳宗元稱柳八,元稹稱元九,白居易稱白二十二,秦觀稱秦七,歐陽修稱歐九,黃庭堅稱黃九等。

人類的姓氏、名諱的發展,是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一部分。本來任何事物的名稱和事物本質并沒有多大聯系,好的名稱并不一定有好的本質,同樣的道理,不好的名稱并不一定是壞的本質,但是一旦這種名稱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相聯系,便具有了文化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的意義。因之,我們對此研究,可以更深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這對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借鑒意義。

譚海燕范文第2篇

做老師就要愛學生

——觀《最后一課》有感

5月11日,在汶川大地震四周年紀念日來臨之前一日的下午,我觀看了電影《最后一課》。再一次的感受到了災區人民的痛苦,再一次的看到了“大愛”,看到了許許多多無私奉獻的人們那無私無畏的犧牲精神。但給我靈魂以強烈震撼的還是譚千秋老師那句樸實的話語——“哪有老師不疼愛自己學生的”。這句樸實的話語里蘊含著一個老師的職責,一個老師的高尚的職業道德,一個老師的偉大靈魂。那就是作為老師就一定要愛自己的學生。在譚老師看來,老師疼愛自己的學生,那是一種天職,一種本能。而現實生活中,譚老師用他的行為乃至生命詮釋了他話語的深刻內涵。

生活中的譚老師,對學生充滿著慈愛。家庭生活不順利的學生張松林同學,老爸生病,家境困難。譚老師的細心關懷使得張松林同學感到了生活的溫暖,看到了生活的陽光,并產生了生活的信心和學習的動力。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出于這種愛學生的本能,譚老師毫不猶豫的沖進即將倒塌的教室,在房屋坍塌的一剎那,他又義無反顧的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了他的四個處于危險之中的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余震中,譚老師承受著嚴重的傷痛,仍沒忘記教會學生,鼓勵學生堅強、堅韌,學會自救,等待救援„„

是什么力量使得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是什么力量使得譚老師勇敢地為學生支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那就是“愛學生的本能”,那就是人間最偉大的師愛!

譚海燕范文第3篇

您好,我想對您說,我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有時又比較內向的小男孩。

在原來的學校里我的成績在班上也算不錯的,可是如今到了物種的初一⑸班里,我的成績卻跑到了中差里,讓我真的是感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在原來的學校里我是一名小號手,從四年級一直吹到六年級畢業。在我的小學階段,我沒有獲得過一項個人獎。只得過集體榮譽獎,但我還是不能灰心,我一定要在中學里獲得一項個人獎。

來到物種后,同學們和老師就都在炎熱的天氣下練習著廣播體操,我們努力的練著,老師努力的教著。同學們在炎熱的天氣下做著一個又一個的體操動作,老師站在我們的前面不停的擦著臉上流下來的“珍珠”,老師用手遮著陽光看者我們的練習。

老師,我想向您提出一點小小的意見,您看行不行,我們班一共有52個人,教室又有點小,沒一個人又做的非常擠,走廊的位子也小,有時我從別人那過的時候,不是掛到別人桌子,就是掛到別人凳子,我想這樣應該可以寬闊一些吧:把桌子并到一起,兩排一并,中間三排一并這樣我覺的位子就大了,老師,如果您覺得好就使用,不好那就算了,沒關系的。

老師,您的知名度也算比較大的,有一次,我遇到了我原來的同學,他問我現在的老師是誰,我只說了一個姓,他就立刻猜出來了:“任楓?”我當時非常驚訝他能猜出來,我說:“對。”他又說:“她可是個好老師呢,她帶的學生幾乎都成了好學生。”我說:“是嗎?”我真是難以置信啊!他接著說:“是啊,她教學十九年了,也算的上是一位老教師了。”聽了他的這么臆說,我覺得我們這個班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班的,我拿獎的愿望應該也能夠實現了,我真是高興極了!居然會有這么好的老師教我們,我們這個班的福氣真是大了!一共十三個班。好老師教我們班,真是不容易啊。

祝您工作順利!

您的學生:李杰

譚海燕范文第4篇

譚木匠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6日,1998年3月7日與第一家加盟連鎖店簽約,從此一直以特許經營模式發展。到了2001年初已有100家專賣店,2003年4月200家,2004年取得了進出口經營權,開始進出口業務,2005年7月26日,譚木匠新加坡第一店開業……2009年12月29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之前,已三次登上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三次獲得年度中國零售業優秀特許加盟品牌稱號。

今天,譚木匠已是集家具、梳理用品、飾品于一體的小木制品專業化集團公司,旗下包括重慶譚木匠、譚木匠發展有限公司、譚木匠手工館、美裕飾品、自強木業等子公司。譚木匠控股有限公司管理中心位于香港和重慶,工廠坐落在重慶萬州,占地面積54000平方米,擁有專利80多項,產品銷售200多個城市以及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

沒右手的木匠成了大氣候

現年49歲的譚傳華,18歲時因意外失去右手。對于一個農民來說,沒有右手就不能從事農業勞動,他學過醫、做過小學老師,還以賣畫為生流浪過大半個中國。

1993年,一直苦于木雕生意冷清的譚傳華,偶然買到一把木梳,當時市場上主要以塑料梳子為主,木質的梳子并不多見,這給了他很大啟發。他感到這木梳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當即,他決定帶著自己做木雕的工匠開始研究梳子的制作工藝。

譚木匠品牌的開創并非一帆風順,也曾遇到過為他人做嫁衣的尷尬。起初,譚傳華的梳子曾使用過“先生”牌、“小姐”牌這樣識別力不強的品牌。“牌子打出去后,沒有人記得住。打了很多廣告,也沒有什么收效。我的競爭對手還說,譚老板那邊打廣告,我這邊坐收漁利。這話對我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就是因為這句話,我才決定改名字,改成譚木匠。”

在銷售網絡的搭建上,譚傳華起初也吃盡了苦頭。1993年,剛剛做木梳生意的譚傳華一直苦于打不開銷路,他就派自己的業務員挎著籃子在街頭叫賣,但是這樣的方式,銷售實在是太慢了。譚傳華想到了進國有大型商場,但當時的商場都認為梳子根本沒有銷路,不愿和他合作。被逼得走投無路的譚傳華和商場的負責人說:“三天賣不掉我的梳子,你就把它全燒掉!”終于有商場同意試試,結果他的黃楊木梳子賣得很好,商場同意長期與他合作。

然而好景不長。商場經營不善,拖欠譚傳華近100萬元,公司現金流出現嚴重問題。譚傳華被迫決定開店自己銷售。南通的一名商人看中了譚木匠的生意,就和譚傳華提出做加盟店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1998年第一家譚木匠加盟店就這樣開張了。

秘訣在于創新對手模仿也追不上

“譚木匠的成功秘訣就是創新和獨特性!這是我們為自己做的一塊大蛋糕。”說這番話的是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的經營顧問李平。他所說的這塊“蛋糕”正是譚傳華15年來用小梳子打造的一個市場奇跡。

除了產品的推陳出新,譚傳華對質量的管理也非??量?。1995年,剛剛有所起色的公司,相繼完成了一些重大的技術改進。從庫房里清理出在技改之前生產的有質量問題的15萬把木梳。這些木梳的生產成本至少要30萬元,如果照成本價出售是沒有問題的,當時也有幾個批發商看中了這批貨。但是,譚傳華看著這批貨,越看越不順眼。不顧廠里干部的勸阻和銀行的還貸壓力,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他燒掉了價值30萬元的梳子。

譚傳華“燒梳子”在當時的行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更有人說他是“傻”,不會做生意。但也正是因為這一燒,譚木匠的好形象才得以在市場中樹立起來。

產品線足夠豐富附加值挖掘徹底

譚木匠的梳子,不僅做得漂亮,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專利拋光技術、插齒技術結合起來,用料考究,具有防靜電、保健、順發等基本功能。而且產品概念極具民族特色,有牡丹、翠竹組成的“花開富貴,竹報平安”,有鳳求凰、鵲橋仙、合家歡等系列產品,符合國人審美習慣,也為產品增添文化特色。他們圍繞親情、友情、愛情以及風土人情等主題,年年推出數百種新款式的產品,品種之繁多,令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由于產品的快速更新,不僅能不斷地吸引新老顧客,還能有效地提高加盟商的贏利能力。

譚木匠很會有效整合社會資源,長期舉辦有獎征稿活動,收集民間創意,從中篩選出新產品的設計創意,給中標者一定的獎勵。這種做法不僅使譚木匠得到了大量新穎的設計創意,而且還節約了設計成本。譚傳華說:“我們的設計師團隊來自三方面,首先是內部設計團隊,另一方面是與專業網站、雜志、公司、院校合作,整合國內的設計團隊,還有就是與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國際設計師事務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融合國際上的設計力量。”

能把木梳這種家常使用、司空見慣的小商品做到這樣的規模、這樣的層次,歷年宣傳費用累加卻不到200萬元,不得不說,譚木匠在品牌塑造方面的確有一套。

譚木匠的梳子做的已經不僅僅是產品,而是文化。這也正是他們的成功之處。

品牌塑造堅定而明確

多數小企業的梳子,產品樣式單一、品牌形象不突出,一直形不成氣候,高端市場更是一片空白。譚木匠橫空出世,低成本塑造品牌,并將品牌塑造與銷售非常好地相結合。

業內人士研究發現,譚木匠的銷售場所有兩個特點:一是譚木匠連鎖專賣店,10多平方米左右,面積不大但都在鬧市區,人流量大、消費能力高;二是陳列極具特色,譚木匠采用品牌特許經營方式,店面統一風格包括門楣字樣的書寫、店頭全木包裝,店內木質展臺的精巧設計,四壁掛滿精致的小梳子,給人置身于木梳小王國的感覺。品牌風格易于辨認,有濃厚的文化品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的品牌內涵。

銷售地點的選擇和極具特色的裝修陳列,很好地將譚木匠與其他木梳品牌區分開來,而且很容易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進而吸引顧客成為譚木匠產品的消費者甚至回頭客。

譚木匠在定價策略上,也很注意體現出品牌地位。一是高價,譚木匠的梳子,最便宜的18元,最貴的超過200元,普通的黃楊木梳子的價格是38元。和地攤或商店中看到的幾元錢一把的梳子相比,價格的差距非常大。高價不僅使譚木匠獲得了很高的毛利,而且與專賣店的銷售方式以及地理位置相協調,還將自身的品牌定位與同行區分了出來;二是統一定價,所有專賣店的價格一樣;三是不還價,一律按照標價出售,沒有任何折扣,這很符合專賣店經營的規律。

成功構建特許加盟網絡

產品銷售,要不走平常的分銷渠道,要不就做連鎖專賣店。第一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把銷量做上來,缺點是利潤低,品牌也很難做出來。第二種做法的銷量相對小一些,但好處是毛利高,能夠塑造品牌,而且加盟店分擔了部分風險。譚木匠選擇了后者。

譚木匠的特許加盟連鎖管理也很有特色。

一方面,他們有穩健的加盟政策:譚木匠的做法比較理性,沒有不著邊際的吹噓,反而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他們將產品定位為高級木梳,要求加盟者必須在繁華商業區有面積20平方米以上的獨立店面。為了保護加盟者的利益,譚木匠允許在經營期間調換滯銷貨,對那些合同期滿不再經營者,可退一年內存貨,收取零售額6%的退貨費。他們對每個專賣店的經營范圍和銷售價格都進行了統一的劃分和嚴格控制,每個地區都派出市場督導員,負責監督規范市場。凡是違規經營的專賣店,都將給予嚴厲的處罰,直到取消經營權。

另一方面就是譚木匠在全國統一推廣連鎖店裝潢風格,裝潢以紅檀木色為標準色,具有沉著、古樸、傳統、自然的特質,加強并投射出品牌形象。全木制的裝飾、溫暖的圓桶燈、滿墻的梳子和古香古色的色調,購物環境親切而溫暖。通過特許加盟的方式,譚木匠逐漸在全國建立了分銷網絡,等到這個網絡越來越密的時候,就達到了與“大分銷”殊途同歸的效果。高毛利和品牌形象又優于大分銷,這就是譚木匠專賣店體系的獨到之處。

譚海燕范文第5篇

巴合提古麗·吳吉提汗

時間飛快,為其兩個月的跟班學習即將結束。在這兩個月里,我學到了很多紀檢工作的經驗和方法,學會了編寫信息、文件排版等業務知識,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提高了政治敏感性?,F在我談談自己在跟班學習時的心得體會。

一、作為新手,要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提高政治敏感性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礎和前提。除了學習黨的理

論、方針、政策外,還要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尤其是在事關群眾利益方面政策法規,積極學習研究,吃透政策,做好群眾的答疑解惑。跟班學習心得體會要認真做好每件事,才會在行動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也才能直面這些矛盾和問題,并想方設法加以解決。同時,在工作的經驗和方式方法上,多向前輩請教。因為在和他們談工作、話理想時,我感覺到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們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對我們這些經驗不足的人來說是個很好的借鑒。

二、在工作中應注重搞好團結

團結才能出戰斗力,團結才能出成果。一直以來在工作上我都注重和機關領導、同事搞好團結,尊重領導、團結同志,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尤其是在和扎勒木特鄉工作人員的共事中,加強了聯系溝通。平時我需要去扎鄉辦事時,一個電話、一條信息都能減少我來回跑的麻煩,更能節省時間、提高了我的工

作效率。在縣紀檢委工作的同事都比我大,而我剛走出校門,因此在工作中他們總是像老大哥那樣關心和幫助我,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能夠做到“拉的出、用的上”。

三、要做到“手勤、腿勤、嘴勤”

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要做到“手勤、腳勤、嘴勤”。“手勤”就是會寫各種材料,包括信息。通過信息,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不管輕重大小,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此寫作最重要,我們不但會做,而且要會寫,把我們所做的工作寫出來讓大家看。“腳勤”就是作為年輕人動作要快,要散發出青春的活力和感染力。要多跑跑腿,多跟別的單位交流,從而多學點知識。“嘴勤”就是,作為新手,如有不懂的地方就多問,多向前輩請教,從而推廣自己的知識面。敢于做到以上“三勤”就是敢拼敢闖、敢于創新。不然就不會去思索、去創新,也就不會去”下深水”,結果就

是一事無成。

下面我為我以后的工作提出三點要求。

一、要樂于做基層工作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黨力量與智慧的源泉。有沒有群眾觀點,就是看我們樂意不樂意與群眾打交道,愿意不愿意做基層工作。像我們這些基層干部的服務對象就是廣大人民群眾,要把做群眾工作當成一種學習和鍛煉,要把主動接近群眾作為一種習慣和愛好,要把為民辦實事當成一種快樂和滿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能夠做到和群眾交朋友,和他們融為一體、打成一片。面對基層艱苦的工作條件,我決定一定要做到“用心”。

二、要敢于做基層工作

敢不敢與群眾接觸、敢不敢做基層工作,表面上看是一個工作方式問題,實質上反映的是基層干部對基層工作的態度和感情問題。跟班學習心得體會當前,基層工作的一種怪現象是交通工具

發達了,基層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卻疏遠了;通信手段先進了,基層干部與群眾的交流溝通缺少了。一些基層干部總認為老百姓很難纏、很不好對付、不敢接觸群眾、基層工作又繁瑣,就能躲則躲、能避則避,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稍有不慎便激化矛盾,引火燒身,影響自己的前途。因此在細致繁瑣的基層工作中,我決定一定要做到“靜心”。

三、要善于做基層工作

現在基層出現的很多矛盾和問題都是因為不會做群眾工作,沒有做好群眾工作造成的。表現一:一些基層基層干部對做群眾工作雖然懷有熱情,也確實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感到束手無策、有心無力,總感到老辦法不能用,軟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表現二:有的基層干部不注意把握群眾心理、不熟悉群眾語言,工作方法簡單、態度生硬、作風粗暴、引起群眾的反感和抵觸。因此在枯燥清貧的基層工作環境中,我決定一定要保持“耐心”。

上一篇:水晶片范文下一篇:詩歌海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