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范文

2024-01-02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胃癌需手術患者76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8例, 對照組4例因家庭經濟原因放棄治療退出, 2例改變治療方案退出, 故對照組32例, 2組共70例, 男55例, 女15例。年齡 (59.5±13.0) 歲, 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差異無顯著性 (P>0.05) 。排除標準: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 依從性不良如精神病、癡呆。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后實施傳統飲食護理, 鼻腸管腸內營養期間由護士全權負責, 第6天拔出胃管及鼻腸管自口進食后護士只告知其進食常規知識, 如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飲食, 少食多餐。

1.2.2 觀察組術后予以自我飲食護理

(1) 評估。 (1) 患者的胃癌基本知識、檢查、治療、自我護理能力。 (2) 患者的營養狀況。記錄2組患者體重、血清白蛋白濃度、轉鐵蛋白, 了解其飲食習慣。 (3) 生存質量評估采用FLIC (癌癥患者生活功能指標) 量表。 (2) 護理診斷。 (1) 營養失調與手術禁食及癌腫導致的消耗增加、缺乏營養知識有關。 (2) 自理缺陷與手術、體力下降有關。 (3) 焦慮和恐懼與病人對癌癥的恐懼、擔心治療效果和預后有關。 (4) 疼痛與手術及癌性疼痛有關。 (5) 潛在并發癥:出血、感染、吻合口瘺、消化道梗阻、傾倒綜合征等。 (3) 護理措施。術后前5d鼻腸管腸內營養期間實施完全補償系統, 第6天腸蠕動恢復患者自己進食后實施部分補償系統。 (1) 術后第1天, 患者自護能力缺陷, 將營養狀況的評價結果告知患者及家屬, 與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介紹鼻腸管腸內營養支持對改善病人全身營養狀況、維護腸道屏障功能、促進腸功能早期恢復、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傷口愈合都是有益處的;荷蘭生產的能全力營養液營養均衡, 利于吸收, 并告之鼻飼時應注意速度、溫度和濃度, 以免患者出現腹脹、惡心等不適[4]。并使家屬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術, 共同參與實施。如營養不足時遵醫囑腸外營養。 (2) 術后第6天, 腸蠕動恢復后拔出胃管及鼻腸管自口進食, 實施部分補償系統。耐心指導患者進食, 當日少量飲水, 第2日進半量流質, 每次50~80mL, 第3日進全量流質, 每次100~150mL, 如進食后無腹痛、腹脹等不適, 第4日進半流質, 如自制菜末肉末粥, 第10~14日可進軟食。少量多餐, 開始時每日5~6餐, 以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根據個人愛好選取適合的健康飲食。進食時細嚼慢咽, 減輕胃的負擔。勿食辛辣、油炸食物, 保證適當的食物溫度。 (3) 進食環境要整潔, 空氣清新。播放喜歡的音樂, 創造良好氛圍。 (4) 防止早、晚期傾倒綜合征:少食多餐, 避免過甜、過咸、過濃的流質飲食, 進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 餐時限制飲水喝湯。進餐后平臥10~20min。 (5) 情感支持:支持其親朋好友來幫助其重新設定個人目標, 最大限度地恢復自立能力, 克服自理的局限性, 提高生活質量。家庭支持對患者心理支持最重要。指導家屬給予其關心和支持, 使其獲得家庭的溫暖。 (6) 信息支持。建立周密飲食護理計劃,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教育患者進行自護。 (7) 出院時一定做好健康教育, 囑定期隨訪, 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接受指導。)

1.2.3 評價指標

分別在術前1d和出院前1d進行監測患者體重、血清蛋白等指標的變化情況, 并進行生存質量評價。

1.2.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結果均以x-±s表示, 計量資料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術前1d指標情況 (表1)

差異無顯著性P>0.05。出院前1d2組的前白蛋白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t值=8.89, P<0.05。出院前1d2組的體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t=2.20, P<0.05, 見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出院前1d胃癌相關知識評分比較情況 (表2)

出院前1d2組的總得分比較, 差異有顯著性。

注:P<0.01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FLIC量表測定結果比較情況 (表3)

出院前1d的總生存質量比較, 差異有顯著性。

3 討論

胃癌術后飲食護理的重要性:手術治療是胃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手段。術后前5d, 實施鼻腸管腸內營養, 第6天自口進食, 患者因擔心不良反應發生害怕進食, 導致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不能滿足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

傳統飲食護理的不足:傳統飲食護理只注重了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只有護士在護理, 沒有患者及家屬的互動, 患者往往情緒低落, 甚至喪失治療信心, 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和生存質量。

自我飲食護理的優點:自我護理是護士向患者傳授其所缺乏的護理知識和技術, 強調護士的責任是幫助而不是代替, 強調護士的任務是增進患者自我護理的主觀能力, 調動和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作用, 護士根據其具體自理能力, 為患者提供支持-教育性護理、部分補償性護理和完全補償性護理系統。護士應耐心仔細地幫助患者, 使患者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處于自愿參與、主動積極的最佳狀態, 達到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目的。本組38例患者無一例因飲食不當而發生并發癥, 更使患者明確了遵醫行為在科學治療中的重要性, 提高了護理水準。經隨訪, 出院后患者學會了菜末肉末粥的制作, 能堅持健康飲食, 以較樂觀的態度接受和適應了生活, 使生存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摘要:目的 應用Orem自理理論對胃癌術后患者進行自我飲食護理, 提高其生存質量。方法 將胃癌需手術患者76例隨機分為自我飲食護理組 (觀察組) 和傳統飲食護理組 (對照組) 各38例, 觀察組患者術后通過營養、自理能力評估, 制定自我飲食護理計劃;對照組術后用常規飲食護理。分別評估2組患者的自護能力、觀察營養監測指標和生存質量的變化。結果 觀察組的自護能力、營養指標改善明顯, 生存質量評分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結論 胃癌術后自我飲食護理可以幫助患者盡快滿足自理需要, 明顯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提高其生存質量。

關鍵詞:Orem自理模式,胃癌術后,飲食護理

參考文獻

[1] 吳肇漢.臨床營養與胃腸外科疾病[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2, 5 (3) :169.

[2] 管芝玲, 韓敬蓮.管飼腸內營養的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5, 22 (11B) :73~74.

[3] 計惠民, 徐歸英.慢性疾病的自我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 1994, 13 (6) :254.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是一個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通過對DAPK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進一步研究胃癌的發生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胃癌患者術后胃正常組織、胃旁癌組織 (>5cm) 35例, 經病理確定診斷, 按國際抗癌聯盟新TNM分期標準、中國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胃癌生長方式分型及日本胃癌處理規約[9,10]分期、分型男27例, 女10例, 平均年齡 (58.51±12.24) 歲, 均為進展期胃癌, 中度分化型10例, 低度分化型25例。有淋巴結轉移27例, 無淋巴結轉移10例。腫瘤組織及癌旁組織分離后于-70℃保存??俁NA抽提試劑Trizol購自Invitrogen公司, RT-PCR試劑盒購自TaKaRa公司, 甲基化試劑購自Sigma公司。

1.2 方法

1.2.1 半定量RT-PCR分析DAPK1的表達

用TRIZOL試劑提取總RNA。用逆轉錄酶和Oliga (dT) 20引物合成cDNA。以β-actin為內參, 2對引物均加入25μL反應體系中, PCR反應條件為94℃變性45s, 58℃復性45s, 72℃延伸60s, 共35個循環。RT-PCR產物經2%瓊脂糖膠分離, 用Alpha Image 2000自動成象儀攝影, 用Fluorchem V 2.0Stand Alone軟件分析RT-PCR產量 (表1) 。

1.2.2 MSP方法檢測胃癌組織中DAPK1基因的甲基化狀況胃癌及胃癌旁組織提取DNA經亞硫酸鈉, 用Centricon

30 filter units (Promega公司) 純化回收DNA用于甲基化特異PCR分析 (表2) 。

1.2.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SPC 11.5采用配對t檢驗, 四格表確切概率法χ2檢驗。

2 結果

2.1 胃癌組織DAPK1的基因表達

RT-PCR定量參照文獻標準:胃癌組織DAPK1與β-actin cDNA光密度比值與癌旁組織的兩者光密度比值進行比較, 增高30%~70%為上調, 減少30%~70%為下調。DAPK1有16例表達下調, 6例表達上調, 基因在癌旁組織的mRNA表達明顯高于癌組織, 具有統計學意義 (P=0.465) , 圖1。

2.2 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的情況

DAPK1在胃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甲基化率均為100%, 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圖2。

3 討論

抑癌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的作用是目前在各種腫瘤的研究中的熱點問題, 這些異常甲基化改變一方面可激活癌基因, 另一方面可使抑癌基因由于5, 端啟動子調控區CpG島異常高甲基化而抑制mRNA轉錄作用, 導致該基因的失活.研究[11]證實在體內正常細胞轉換到惡性的過程是一個多階段的過程, 包括至少十幾個基因和表遺傳學的改變, 所以在此研究中我們發現癌旁組織雖然形態學正常, 但是由于臨近癌組織的“正常”細胞已經從基因上或表遺傳學上的發生了改變, 尤其對早期惡性腫瘤這一特點尤其明顯。

本實驗中, DAPK1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確實存在下降的事實, 說明該基因的表達缺失在胃癌發生中, 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與該基因的甲基化相關性還需進一步研究。DAPK1在所有的標本中均出現高度甲基化, 在癌組織及癌旁組織均有甲基化基因存在, 同時非甲基化基因與其并存, 考慮其出現這種情況是否說明在胃癌的形成過程中該基因起到重要的作用, 亦可推測在胃組織的中該基因的甲基化具有雜合性, 與胃癌的形成關系并不大。

摘要:目的 對DAPK1基因甲基化狀態、表達進行研究, 探討基因甲基化在胃癌發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胃癌及癌旁組織中DAPK1基因的表達, 用甲基化特異性PCR (MSP) 對胃癌及癌旁組織中DAPK1基因啟動子區甲基化情況進行研究。結果 DAPK1有16例表達下調, 6例表達上調, 基因在癌旁組織的mRNA表達明顯高于癌組織, 具有統計學意義 (P=0.465) 。DAPK1在胃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甲基化率均為100%, 無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胃癌組織中DAPK1基因表達下降與該基因甲基化無明確相關性。

關鍵詞:DAPKI基因,胃癌,甲基化

參考文獻

[1] M Esteller.Epigenetics provides a new generation of oncogenes and tumour-suppressor genes[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6, 94:179~183.

[2] Yamada Y, Jackson-Grusby L, Linhart H, et al.Opposing effects of DNA hypomethylation on intestinal and liver carcinogenes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2:13580~13585.

[3] Beier V, Mund C, Hoheisel JD.Monitoring methylation changes in cancer[J].Adv Biochem Eng Biotechnol, 2007, 104:1~11.

[4] Chim CS, Liang R, Leung MH, et al.Aberrant gene methylation implicat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to multiple myeloma[J].J Clin Pathol, 2007, 60 (1) :104~106.

[5] 陸嶸, 房靜遠.表觀遺傳修飾與腫瘤[J].生命科學, 2006, 18 (1) :10~14.

[6] 張永彪, 褚嘉佑.表觀遺傳學與人類疾病的研究進展[J].遺傳, 2005, 27 (3) :466~472.

[7] Tanaka T, Bai T, Yukawa K, et al.Radiation-induced cell death is independent of the apoptotic signals mediated by 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in 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J].Oncol Rep, 2005, 14 (4) :949~955.

[8] Shang T, Joseph J, Hillard CJ, et al.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as a sensor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role of lysosome in mitochondrial toxin-induced cell death[J].J Biol Chem, 2005, 280 (41) :34644~34653.

[9] Sobin LH, Fleming ID.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fifth edition (1997) .Union Internationale Contre le Cancer and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J].Cancer, 1997, 80:1803~1804.

[10] Zhang WF, Chen JQ, Shan JX, et al.Indication of radical surgery (R2, R3) based upon the patter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er[J].Zhonghua Zhongliu Zazhi, 1987, 9:286~289.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胃癌化療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營養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著患者入院治療的編號,將單號患者納入對照組,將雙號患者納入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9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化療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進行延伸。護理6個月后,從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營養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三方面,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好于對照組,營養情況評價優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胃癌化療患者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加以延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 胃癌; 化療; 微信; 家庭護理

Observe the Effect of Family Nursing Mode Based on WeChat on Medical Knowledge,Nutr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IN Xin,WANG Chunyan,DONG Mengm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5):0-102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Chemotherapy; WeChat; Home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Red Fla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5.025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各種惡性腫瘤中,胃癌的發病率高居首位?;颊咭?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為主,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二者比例約為2︰1[1-2]?;颊甙l病后,癥狀表現如上腹不適和食欲下降等,甚至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常與胃炎等慢性疾病混淆,致使早期診斷率較低,因此在臨床上晚期胃癌患者更為多見[3-4]。對于此類患者,已經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多采取化療治療?;颊咴诮邮芑熤委煹倪^程中,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多個周期的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康復效果,但在相互間隔的化療周期中,需要經過一個為期3~4周的間歇期。在此時間段內,患者受到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多在家中進行調整。此時由于缺少醫護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可能會影響患者整體康復效果。以此為出發點,本腫瘤內科在胃癌化療患者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有效改善了患者醫學知識缺乏、營養不良和生活質量不佳的問題,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胃癌患者;②適宜采取化療治療;③患者年齡>18歲。(2)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臟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患者;②治療依從性差患者;③精神類疾病或無法與護士正常溝通的患者;④中途退出治療的患者等。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按著患者入院治療的編號,將單號患者納入對照組,將雙號患者納入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9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主要在患者化療階段開展護理工作,如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遵醫囑用藥等。本療程結束后,護士告知患者家庭護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項,護理工作隨之終止。

1.2.2 觀察組 在患者入院化療階段,采取與對照組相同的護理方法。在化療間歇期,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進行延伸。具體工作如下:(1)建立微信群??紤]到責任護士對所負責的患者情況最為熟悉,因此要求每名責任護士各建立一個微信群,群內成員為所負責的患者。(2)開展健康教育。護士在微信軟件上,通過發表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的內容以胃癌的致病原因、化療的原理以及治療副作用等展開,并告知患者治療后出現脫發等屬于正?,F象,待停止治療后可逐漸恢復。以此增加患者對化療療法的理解[5-8]。(3)飲食指導。護士每周向患者發放本周的飲食食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飲食食譜要符合患者個人的口味需求,如喜好偏酸的患者,可以指導患者山楂肉丁的做法等。若患者食欲較差,則鼓勵患者少食多餐,以保證正常的營養攝入[9]。同時采取定時提醒的方式,增加患者的飲水量,如每間隔1小時提醒患者飲水1次等。(4)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每日早睡早起,多進行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和爬山等,無氧運動如一些簡單的器械訓練等。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因人而異,不做強制要求,以不影響第2日的工作和生活為宜[10-12]。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護理6個月后,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價,包括:(1)患者醫學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護士將患者相關的醫學知識整理后設計試卷,由患者獨立解答。試卷滿分100分,其中85分以上表示優,70~85分表示良,60~70分表示中,60分以下表示差。良好率為前兩者之和。(2)患者營養情況評價,主要評價比較內容包括白蛋白、血紅蛋和白血漿總蛋白3項指標。(3)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采用36項短式健康調查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患者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11]。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43~75歲,平均(62.23±5.23)歲;病程1~11年,平均(6.27±1.38)年。觀察組男33例,女16例;年齡47~78歲,平均(62.46±6.17)歲;病程1~13年,平均(6.44±1.2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患者醫學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018,P=0.02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營養情況評價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白蛋白、血紅蛋白和血漿總蛋檢測結果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點,如西北和東部沿海地區發病率明顯高于南方地區,另外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二者比例約為2︰1。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醫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胃癌發病率本應該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甚至呈年輕化[13-14]。其主要致病原因除遺傳因素外,其他因素如下:首先飲食不合理是導致胃癌發病的首要因素。如熏烤和鹽腌食物含亞硝酸鹽等毒害物質,其攝入體內后,在胃酸環境下會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致癌物,長期食用后,可明顯增癌癥的發病率,另外胃癌的發病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經醫學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癥加上環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導致畸變致癌。同時幽門螺桿菌的毒性產物,與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15-18]

在胃癌患者的治療方面,由于多數胃癌患者發病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因此臨床上以晚期胃癌患者更為常見。對于此類患者,采取化療療法是首選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減緩腫瘤的發展速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一般情況下,患者需要多個療程,才能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且每個療程之間,均有一個為期3~4周的間歇期。在此時間段內,受到患者經濟條件、生活習慣和親屬陪伴等多因素的影響,多數患者在間歇期內會回家休養。此時由于缺少醫護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可能會影響患者整體的康復效果。

針對此問題,本院腫瘤內科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加以有效延伸。首先在微信群建立的角度,考慮到責任護士對負責患者的情況最為熟悉,因此由各名責任護士分別建立微信群,對所負責患者開展家庭護理指導工作。具體的護理工作由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和生活護理三方面組成。在健康教育方面,患者普遍缺乏對胃癌和化療治療的相關知識,很可能由此出現護理方法不當或不規范等情況。通過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效豐富患者的醫學相關知識,為患者的康復打下良好基礎。在飲食指導方面,由于化療藥物的選擇性不強,在滅殺癌細胞的同時,會對人體正常細胞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傷,從而明顯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應[19],其中以胃腸道反應最為多見。根據患者個人的飲食習慣和營養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飲食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食欲,糾正患者營養不良的問題。在生活護理方面,指導患者早睡早起,并主動進行有氧和無氧運動,既能夠增加患者體質,也提高了生活質量[20]。護理工作結束后,觀察組患者醫學知識掌握程度、營養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取得了預想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胃癌化療患者間歇期內,采取基于微信的家庭護理模式對院內護理工作加以延伸,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海勁,田丹,吳劍.塞來昔布聯合CapeOX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20):57-59.

[2]朱萌萌,崔倩倩.胃癌患者化療前后的中醫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8):159-160.

[3]周海存,劉宏斌.塞來昔布防治胃癌的機制及應用前景[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3,12(4):317-320.

[4]高雯,劉凌翔,朱蔚友,等.貝伐珠單抗聯合一線化療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4,6(6):345-349.

[5]吳燁宗,李燦東.胃癌的中醫證型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6):9-10.

[6]谷豐.個性化護理對胃癌患者疾病認知、治療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6,2(4):28-29.

[7]宋彩霞,侯麗潔,石衛欣,等.護理干預對胃癌手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5):110-111.

[8]陳姝,盛云露,齊婷,等.強化營養聯合抗阻運動對老年肌少癥患者軀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21):8-10.

[9]趙群,李勇,喬喜,等.進展期胃癌病人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評估的臨床研究[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5,22(4):217-221.

[10]趙秀金.人性化護理在胃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9):214-215.

[11]廖桂雅,廖凱.扶正抗癌方加減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及生活質量分析[J].癌癥進展,2018,16(15):1885-1886.

[12]劉煌.局部進展期胃癌術后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療聯合靜脈化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35):1-6.

[13]孫靜,勝照杰.雷替曲塞聯合多西他賽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2):2435-2436,2438.

[14]陳新華,羅俊,劉浩,等.腹腔熱灌注化療預防局部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后腹膜復發的研究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8,21(5):593-599.

[15]朱兵,白星,李金燕.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新輔助化療治療胃癌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9,16(3):66-67.

[16]陳楚欽.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化療方案治療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15(3):311-312.

[17]馬雄輝,官成濃.局部晚期胃癌術前放化療的臨床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9,35(2):271-275.

[18]孫積峰.晚期胃癌患者給予阿帕替尼聯合化療治療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9,25(3):137-139 .

[19]錢進,李倩.胃癌術后患者應用腸內、腸外營養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外科雜志,2016,24(12):903-904.

[20]張曉嬌.中晚期胃癌術后合并肌少癥患者營養與運動干預的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29-31.

(收稿日期:2019-03-12) (本文編輯:周亞杰)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分析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治療早期胃癌術前術后護理配合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收治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ESD治療,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參照組和研討組,每組41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討組采用術前術后護理配合。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討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12.20%低于參照組41.46%(P<0.05)。結論:ESD治療早期胃癌術前術后護理配合,對于患者的預后康復極為有利。

關鍵詞:早期胃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術前術后護理配合

胃癌屬于惡性腫瘤,具有高發病率特點。ESD在臨床普遍應用于早期消化道腫瘤治療,是在內窺鏡下切除病灶的微創手術方式,療效顯著[1]。為保障手術成功率以及良好預后,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極為必要。本研究主要探討ESD治療早期胃癌術前術后護理配合的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ESD治療,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參照組和研討組,每組4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根據流程進行術前準備、術后護理等一系列工作。研討組行術前術后護理配合。(1)術前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ESD的治療流程,并強調疾病的可根治性,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獲得患者的支持與配合。提醒患者飲食注意加強蛋白質的補充,并教會患者正確深呼吸的辦法。(2)術后關注患者的疼痛情況,訓練其自我肌肉放松的能力,并轉移其注意力。當患者發生胃痙攣時,可加以安撫,同時實施鎮痛處理。加強并發癥的護理,仔細觀察患者的引流液、大便性狀等,如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師處理。找出出血的原因,對于術中發生穿孔的患者實施有效監測,主要觀察其腹痛、發熱、嘔吐情況,做好抗感染、急救等準備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討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12.20%低于參照組41.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ESD屬于微創手術之一,具有術后恢復快的特點。常規護理措施能夠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干預,在術后并發癥控制方面收效甚微。術前術后護理配合在術前術后加強細化工作,如在術前開展有針對性的準備工作,詳細說明手術的優勢,讓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應對手術,而在術后加強出血、穿孔等情況的觀察,一旦出現異常給予相應處理,能有效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研討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率12.20%低于參照組41.46%,說明ESD治療早期胃癌術前術后護理配合的應用價值較高,可有效避免術后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王義蘭.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治療早期胃癌術前術后護理配合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128-129.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40例胃癌患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2例, 年齡36~74歲, 平均52歲, 均為臨床經纖維胃鏡、手術切除或剖腹探查取活檢經病理證實的晚期胃腺癌。腫瘤位于賁門21例, 胃體11例, 幽門8例。黏液腺癌23例, 低分化腺癌13例, 印戒細胞癌4例。

1.2 治療

40例晚期胃癌患者, 行胃大部切除術或胃癌擴大根治術, 且淋巴結清掃加放療和化療?;颊呔谛g后4周開始治療。1~2年內給3~4個療程化療。術后化療多采用聯合化療, 聯合化療方案多參考晚期胃癌的化療方案, 毒副反應較輕。聯合化療既可用于術后輔助治療, 亦可用于不能切除及術后復發轉移胃癌的姑息性化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緩解 (CR) :可測腫塊完全消失, 續發癥消失, 未出現新病變, 效果持續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 (PR) :腫塊最大直徑及其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縮小50%以上, 或每徑縮小30%以上, 續發癥未惡化, 未出現新病變, 療效持續不少于4周。穩定 (NC) :腫塊之2個互相垂直的最大徑乘積縮小不及50%, 或每徑縮小不及30%, 病變增大但不超過原來的25%, 續發癥未惡化, 未出現新病變, 持續4周以上。惡化 (P) :兩徑乘積增大25%以上, 續發癥惡化, 出現新病變[2]。緩解期:自出現療效起, 至復發或惡化時止。治療后生存時間:自治療開始至死亡或末次隨診的時間。

2 結果

40例晚期胃癌患者經聯合化療, 完全緩解3例, 部分緩解18例, 穩定17例, 進展2例。副反應為惡心、嘔吐和中性粒細胞減少, 少見末梢神經疼痛, 未出現治療相關性死亡。

3 討論

胃癌治療首選手術切除, 單純切除可獲治愈的僅限早期胃癌且不伴有任何轉移灶者。有轉移淋巴結癌灶的早期癌及全部進展期癌, 內科治療占有重要位置, 及至晚期胃癌 (不能手術、姑息手術及術后復發轉移者) 內科治療則居主導地位。后輔助化療主張早期開始, 一般在術后第3周進行。進展期胃癌根治切除后, 均應輔助化療, 手術不能發現的亞臨床癌灶, 是手術后復發的根源。輔助化療的目的是防止復發與轉移, 提高5年生存率。晚期胃癌化療, 不能手術, 姑息手術及術后復發的晚期患者, 以化療為主的藥物治療目的是控制原發與轉移癌灶, 爭取消除病灶, 緩解癥狀, 改善生活質量, 延長生存期。聯合用藥采用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與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聯合[3]。前者采用高劑量間歇給藥, 后者采用連續給藥。術后輔助化療, 在減少死亡的風險上取得效果較小, 尚不能得出術后輔助化療能改善生存率的結論。胃癌聯合化療的緩解率比其他消化道腫瘤要高, 一般在30%~45%, 不同的聯合方案盡管在緩解率上有差距, 但均不能證實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因而在選擇聯合化療方案時既要根據治療的有效率, 又要根據方案的毒性和病人的一般狀況進行權衡。5-FU是胃癌化療中的主要藥物, 臨床上多采用持續靜滴或靜脈推注兩種給藥方式, 目前多傾向于前者;加入CF與5-FU聯合, 療效明顯高于單用5-FU, 而CF使用的最佳劑量尚未明確。DDP是胃癌化療中僅次于5-FU的重要藥物, 5-FU+DDP聯合是胃癌化療的基礎方案;無論是高劑量DDP還是低劑量DDP與5-FU聯合均有良好療效, 但作用機制不同, 低劑量DDP起生化調節劑, 而高劑量DDP具有細胞毒作用。長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 5-FU始終是治療胃癌最有效的化療藥物之一, 絕大多數聯合化療方案均以5-FU為基礎。近年有較多報道應用甲酰四氫葉酸靜脈滴注2h, 然后5-FU靜脈滴注22h, 連續2d, 每2周重復的方法, 結果發現復發的晚期胃癌患者治療后緩解期3~17個月, 中位生存時間8個月, 療效令人滿意。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但還需臨床更多的病例積累和證實, 同時對于胃癌患者化療的最佳方案選擇還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胃癌術后及晚期胃癌采用聯合化療方案治療。方法 選取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40例晚期胃癌患者經聯合化療, 完全緩解3例, 部分緩解18例, 穩定17例, 進展2例。結論 晚期胃癌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目前水平是近期有效率有所提高, 有效緩解期延長, 生活質量有所改善, 生存期延長不明顯。

關鍵詞:胃癌,化療

參考文獻

[1] 劉鵬, 鄧清華.胃癌放射治療進展[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 2005, 32:552.

[2] 李玉升.晚期胃癌的化療與用藥[J].中華醫學雜志, 2004, 84 (24) :2139.

胃癌的中醫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胃癌86例, 其中, 男51例, 女35例, 32~77歲, 平均58.2歲。高發年齡段為40~60歲, 占67.44%。86例患者以胃痛規律改變或上腹部不適、消瘦、體重減輕而行胃鏡檢查發現12例, 以嘔血、黑便、貧血就診40例, 幽門梗阻25例, 腹部觸及腫塊9例, 首次就診大多以合并癥而就診。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胃鏡或鋇餐檢查確診為胃癌, 術后均病理證實。原發癌病灶部位:胃竇部 (A區) 42例, 胃體部 (M區) 24例, 賁門胃底部 (C區) 20例;早期胃癌18例, 進展期68例。組織學類型分型:分化型腺癌43例, 低分化型腺癌36例, 未分化癌7例。腫瘤的浸潤深度:T116例;T231例;T336例;T43例。淋巴結轉移度:N033例;N129例;N216例;N38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手術治療。根據術中癌灶部位、漿膜受浸、淋巴轉移組、臨近臟器受侵情況, 決定施行不同根治術式。其中, 遠側胃部切除根治術 (R2) 51例, 根治術 (R3) 術式18例;胃近端大部切除均行根治 (R2) 術式8例, 全胃切除及聯合切除術 (R2) 9例 (其中圍術期死亡1例) 。所有患者自手術之日起開始隨訪, 隨訪時間1~5年。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生存分析采用cox回歸分析, 生存率采用Logrank分計, 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86例患者進行隨訪, 5年累計存活率45.35% (39例) 。行全胃切除及聯合切除的9例中, 有2例存活, 其余均在2年內死亡, 包含1例術后24h之內死亡。高、中分化腺癌52例, 5年生存16例 (30.77%) ;低分化腺癌34例, 5年存活23例 (67.65%) , P<0.05, 差異具有顯著性。腫瘤浸潤穿透漿膜層的52例, 5年生存13例 (25%) ;腫瘤浸潤未穿透漿膜層34例, 5年存活31例 (76.47%) , P<0.05, 差異具有顯著性。淋巴結轉移32例, 5年生存11例 (34.38%) ;未轉移54例, 5年生存28例 (51.85%) , 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3 討論

胃癌作為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 其預后與很多因素如性別、年齡、Borrmann分型、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等有關[2]。本文結果提示, 在影響其治療效果的諸多因素中, 腫瘤TNM分期、漿膜受侵程度、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胃癌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手術。正確掌握手術指征, 充分做好各種準備, 手術力求徹底根治切除術, 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術中探查要認真全面, 對病情綜合判斷, 以選擇合適術式。如胃癌生物學行為良好, 癌局限在胃壁內, 淋巴轉移在第Ⅰ站者, 宜選擇R2術式;淋巴轉移在第Ⅱ站者, 選用R3術式為好;反之, 生物學行為較惡, 癌已穿透漿膜且浸潤較重、淋巴結已廣泛轉移, R3術式也難提高療效。對胃上、中部癌, 侵及胰脾及其間韌帶者, 應行聯合尾側半胰、脾切除術, 本術式對上、中部進展期胃癌治療效果有一定提高, 但要求患者全身情況要好、術者手術技巧要熟練; (2) 胃癌的淋巴結轉移一般遵循由病灶近處向遠處淋巴結遞級轉移, 所謂跳躍式轉移很少[3]。淋巴結轉移越多其預后越差, 本文結果也證實此點。

在胃癌治療過程中, 應重視其生物學特性對預后的影響, 結合病理診斷及其分期, 采取不同的術式, 術前術中采用不同的預防措施, 可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質量。腫瘤TNM分期、漿膜受侵程度、淋巴結轉移是影響胃癌的治療選擇及預后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 總結影響胃癌患者手術治療預后的相關因素, 為提高胃癌臨床治愈率提供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86例胃癌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和病理資料, 隨訪術后5年患者的生存率, 對影響胃癌手術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腫瘤TNM分期、漿膜受侵程度、淋巴結轉移與胃癌的預后相關 (P<0.05) 。結論 腫瘤TNM分期、漿膜受侵程度、淋巴結轉移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胃癌,手術,預后,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 吳肇汗.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460~465.

[2] Shiraishi N, Inomata M, Osawa N, et al.Early and late re-currence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rcinoma[J].Med SciMonit, 2006, 12 (5) :221~229.

上一篇:水墨畫平面設計論文范文下一篇:胃癌圍術期護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