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范文

2023-09-20

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范文第1篇

1.人力資源和薪酬體系的混亂.人是最寶貴的財富,不管是高層,中層,還是底層員工.不論關系介紹還是市場招聘.對于人員的能力或潛力發揮和收入的滿意度是招聘的重點關注問題.可我們還是以流程銀行自居,但招聘和辭職流程拖沓.同職級收入差距較大,不論能力只論關系嚴重.外籍和外地優秀人才沒有施展的舞臺.從人員進入的那時起已經埋下禍根.同時所謂的績效考核工資制度和苛刻的限制性禁業條款(進來后才知道,條款內容根本在簽合同時不知道),使很多優秀人員離開后,對渤海銀行產生厭惡.該條款沒有保護人員的流失,反而造成市場口碑的損壞.分行招聘的困難不僅是收入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這家銀行有沒有信心,和什么人共事!

2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混亂.如果流程銀行合規銀行是我行的經營理念,那么在風險的控制和產品的設計中,必然會有它的特色.可今年風險的逐步抬頭,恰恰說明我行的風險和合規管理還有很多問題.另外好的經營理念必須有好的管理體系和工具去執行.我無意去詆毀從渣達銀行引入的事業部制,但小銀行需要有靈活應對市場的能力在這樣的管理制度下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是否外籍人員了解國內復雜的市場和監管,請領導考慮.對于工具的使用,我們能理解創業三年行里資源和投入的困難,但對于系統平臺和流程管理的建設我真的無語,還不如非金融行業的民企!效率和穩健是經營理念中最對立的兩面,但也是企業經營的策略.如果我們需要大力發展的話,請考慮組織和系統的使用!同時一個來自280個不同單位的銀行組織,文化建設非常困難.但人心都是相同的,希望我們的銀行好起來.文化建設需要先有將,后有兵.在和其他銀行討論招商銀行的成功時很關鍵的一點是平等的溝通,客觀的溝通.這方面我行做的非常差!國有習氣和外方優越歧視的心態,造成我行奇怪的文化.自我的滿足和官階文化已經形成,對于一個新銀行而言是致命的!

3坦率的說我行優秀人才并不多,三年來也形成了不少"奇怪"的中層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一般,晉升卻總有安排.而外部人才的融入必然有問題.請先打掃好庭院再請佛龕吧.

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范文第2篇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黨中央歷來都非常重視。如何促進農業發展、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民增收、逐步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的重要課題。一個功能完備、高效率的農村金融體系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面臨著資金供應不足、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戶難以獲得貸款、民間借貸活躍、農戶小額信貸不能完全適應農戶的需求以及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比較單一等方面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構建一個有效的農村商業銀行運行模式和改革路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途徑。

一、瓶頸制約:當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困境

(一)市場競爭的加劇與傳統客戶的流失。在許多地區,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由于受到其他金融企業的挑戰,生存空間在驟然縮減。有許多由農村商業銀行扶持成長的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后,受規模限制,農商行僅憑借自己的實力已經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因此盡管這些企業仍然與農村商業銀行保持著一定的業務聯系,但是更多地求助于國有商業銀行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很多地方的農商行因此失去了跟隨發展的機會。

(二)政策負擔與權利缺損。作為農村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承擔著國家支農、扶農的義務,但國家至今并沒有按照有關農業的優惠政策和支農份額的多少制訂出相關扶持政策,農村商業銀行更是失去了農村信用社加快消化歷史包袱的政策優惠。在監管政策上,農村商業銀行又因為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準備金率、資本充足、各項準備等計提必須按照股份制商業銀行標準執行,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兩者監管指標之間,始終依照從緊、從高的標準進行考核評價。在跨區機構設置上,農村商業銀行只能在縣域以下,而對于縣級以上的城市,則基本將原先的農村金融機構排除在外。這種政策安排,使得像原本有很強生機活力的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空間嚴重受阻,使得其作為合作金融機構或股份制商業銀行分別應該享受的權利兩頭落空。

(三)法人治理結構虛化。盡管農村商業銀行改革過程中按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的現代銀行治理體系,但是在現實運作中并未完全落到實處。例如,按照現代企業的經營原則,銀行的管理者應當由股東任命,然而目前農商行高管的任命權有相當部分掌握在省聯社手中。董事長候選人產生方式按《公司法》規定由董事會提名,但省聯社擁有提名權;董事長和行長可以由省聯社提名,而且即使按章程由董事會選舉或任命,也需報省聯社核準同意。這種安排與真正的現代銀行法人治理體系還有一定距離,它這不僅導致了農商行經營自主權的缺損,也不利于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和銀行的長遠發展。

(四)缺乏針對性的監管安排。在農村商業銀行的監管方面,目前更多地是依據一般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對于農商行的特殊性考慮不足。例如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于農村,主要以傳統信貸業務為盈利途徑,盈余公積的增長始終沒有信貸規模的增長來得快,而目前監管當局為推進巴塞爾協議Ⅱ監管指標,明確要求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必須保持10%以上,這使得農村商業銀行在支持“三農”發展中受到的資本監管約束越來越嚴重。

二、期待“給力”:農村商業銀行未來改革的路徑選擇 分析農村商業銀行在發展中面臨的這些問題,我們會發現造成這種困局的因素有很多,如歷史原因導致的法人治理不完善、人力資本不足、經營經驗缺乏等等,而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則在于,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政策與我國經濟總體發展趨勢之間的矛盾。

中國設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在內的農村金融機構的原因在于普通金融機構無法滿足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然而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迅速推進的工業化與城市化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工業化與城市化必然會帶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下降。在我國的發達地區的縣域經濟當中這種趨勢表現得更為明顯,農業在當前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已經非常之小且不斷下降。在這一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應該選擇哪種模式能夠實現快速發展,這為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傳統的農業經濟乃至農村本身不斷縮小蛻變的時代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應該往何處去?

在城市與農村不斷融合的趨勢下,很多地區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已經大大弱化,它們所更需要的是對其第

二、三產業的金融支持。與此同時,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市股份制銀行向農村地區的滲透不僅在擠壓著原有農村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而且事實上也是對后者職能的一種替代。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提示我們,以往那種試圖將城市金融機構與農村金融機構明確劃分開來并讓其各司其職的經濟基礎正在逐步弱化,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一個城鄉一體化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它能夠為各種經濟成分的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在這一體系之中,傳統的農業金融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原有農村地區的企業和居民仍然有著自己獨特的金融需求,需要特定的金融機構為其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體系中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不應該是計劃指定的,應該是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自行選擇的結果,這樣才能夠保證金融市場具有足夠的彈性與活力。在考慮農村金融機構的未來發展時,必須要從上述視角出發,著眼于如何促使它們順利地融入這一多層次金融體系,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進一步完善農村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其一是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允許股權適當集中,形成相對控股股東,以提高股東的利益相關性,為其提供治理激勵。其二是正確處理省級信用聯社與農村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明確股東大會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最高權力機關,享有對銀行董事會的高層人事任免權,保障農村商業銀行享有完整的經營自主權。

(二)在明確農村商業銀行的商業性質的前提下,通過政策的支持和優惠,鼓勵和引導其服務三農。政府賦予農村商業銀行某些具有政策性的金融業務時,應當以獨立項目的方式采用規范的商業化模式進行運作,明晰其成本收益,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或經濟補償。這樣不僅有利于農村商業銀行的規范經營,同時也可以促進政策性金融業務效率的提高。

(三)調整對農村商業銀行的監管模式,放寬準入條件。目前的監管安排一方面過于注重農商行的農村身份,與其目前面臨的市場和經營狀況存在錯位,嚴重限制了其未來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則又忽視了農商行作為中小銀行的特殊性,使其在與大銀行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需要根據農商行的自身特點與農村地區的實際金融需求來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監管規則。長遠來看,對于金融機構的監管應當以規模、產權制度、業務性質等角度而不是“城鄉戶籍”身份作為出發點,以適應城鄉一體化的綜合性金融體系發展趨勢。

(四)鼓勵農村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發展,建設公平競爭環境??鐓^域經營不僅是農村商業銀行規模增長與業務擴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有利于金融資源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和地域性系統風險的降低。因此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應當從支持、鼓勵農村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經營,并且幫助其解決由此產生的經營資源不足和風險防范問題。與此同時,全國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如面對中小銀行的資金清算與匯兌系統,是跨區域經營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也是保障公平市場競爭的一個有力措施,需要加以高度重視。

(五)為農村商業銀行上市創造條件。資本金不足是當前困擾農村商業銀行的一個主要問題。由于資本金不足,不僅限制了農商行業務規模的擴張,推高了貸款集中度,增加金融風險,也阻斷了農商行與長期企業客戶共同發展的進程。農商行上市不僅可以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而且有助于規范其經營活動,提高其管理效能。長期來看,上市也是農村商業銀行轉變身份,加入全國性金融市場競爭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需要從建設與完善多層次綜合金融體系的高度來看待農商行的上市問題,積極地加以扶持和鼓勵。

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范文第3篇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黨中央歷來都非常重視。如何促進農業發展、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民增收、逐步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的重要課題。一個功能完備、高效率的農村金融體系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面臨著資金供應不足、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戶難以獲得貸款、民間借貸活躍、農戶小額信貸不能完全適應農戶的需求以及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比較單一等方面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構建一個有效的農村商業銀行運行模式和改革路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途徑。

一、瓶頸制約:當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困境

(一)市場競爭的加劇與傳統客戶的流失。在許多地區,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異常激烈,由于受到其他金融企業的挑戰,生存空間在驟然縮減。有許多由農村商業銀行扶持成長的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后,受規模限制,農商行僅憑借自己的實力已經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因此盡管這些企業仍然與農村商業銀行保持著一定的業務聯系,但是更多地求助于國有商業銀行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很多地方的農商行因此失去了跟隨發展的機會。

(二)政策負擔與權利缺損。作為農村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承擔著國家支農、扶農的義務,但國家至今并沒有按照有關農業的優惠政策和支農份額的多少制訂出相關扶持政策,農村商業銀行更是失去了農村信用社加快消化歷史包袱的政策優惠。在監管政策上,農村商業銀行又因為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準備金率、資本充足、各項準備等計提必須按照股份制商業銀行標準執行,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兩者監管指標之間,始終依照從緊、從高的標準進行考核評價。在跨區機構設置上,農村商業銀行只能在縣域以下,而對于縣級以上的城市,則基本將原先的農村金融機構排除在外。這種政策安排,使得像原本有很強生機活力的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空間嚴重受阻,使得其作為合作金融機構或股份制商業銀行分別應該享受的權利兩頭落空。

(三)法人治理結構虛化。盡管農村商業銀行改革過程中按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的現代銀行治理體系,但是在現實運作中并未完全落到實處。例如,按照現代企業的經營原則,銀行的管理者應當由股東任命,然而目前農商行高管的任命權有相當部分掌握在省聯社手中。董事長候選人產生方式按《公司法》規定由董事會提名,但省聯社擁有提名權;董事長和行長可以由省聯社提名,而且即使按章程由董事會選舉或任命,也需報省聯社核準同意。這種安排與真正的現代銀行法人治理體系還有一定距離,它這不僅導致了農商行經營自主權的缺損,也不利于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和銀行的長遠發展。

(四)缺乏針對性的監管安排。在農村商業銀行的監管方面,目前更多地是依據一般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對于農商行的特殊性考慮不足。例如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于農村,主要以傳統信貸業務為盈利途徑,盈余公積的增長始終沒有信貸規模的增長來得快,而目前監管當局為推進巴塞爾協議Ⅱ監管指標,明確要求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必須保持10%以上,這使得農村商業銀行在支持“三農”發展中受到的資本監管約束越來越嚴重。

二、期待“給力”:農村商業銀行未來改革的路徑選擇 分析農村商業銀行在發展中面臨的這些問題,我們會發現造成這種困局的因素有很多,如歷史原因導致的法人治理不完善、人力資本不足、經營經驗缺乏等等,而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則在于,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政策與我國經濟總體發展趨勢之間的矛盾。

中國設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在內的農村金融機構的原因在于普通金融機構無法滿足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然而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迅速推進的工業化與城市化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工業化與城市化必然會帶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下降。在我國的發達地區的縣域經濟當中這種趨勢表現得更為明顯,農業在當前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已經非常之小且不斷下降。在這一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應該選擇哪種模式能夠實現快速發展,這為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傳統的農業經濟乃至農村本身不斷縮小蛻變的時代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應該往何處去?

在城市與農村不斷融合的趨勢下,很多地區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已經大大弱化,它們所更需要的是對其第

二、三產業的金融支持。與此同時,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市股份制銀行向農村地區的滲透不僅在擠壓著原有農村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而且事實上也是對后者職能的一種替代。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提示我們,以往那種試圖將城市金融機構與農村金融機構明確劃分開來并讓其各司其職的經濟基礎正在逐步弱化,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一個城鄉一體化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它能夠為各種經濟成分的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在這一體系之中,傳統的農業金融可能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原有農村地區的企業和居民仍然有著自己獨特的金融需求,需要特定的金融機構為其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體系中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不應該是計劃指定的,應該是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自行選擇的結果,這樣才能夠保證金融市場具有足夠的彈性與活力。在考慮農村金融機構的未來發展時,必須要從上述視角出發,著眼于如何促使它們順利地融入這一多層次金融體系,為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進一步完善農村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其一是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允許股權適當集中,形成相對控股股東,以提高股東的利益相關性,為其提供治理激勵。其二是正確處理省級信用聯社與農村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明確股東大會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最高權力機關,享有對銀行董事會的高層人事任免權,保障農村商業銀行享有完整的經營自主權。

(二)在明確農村商業銀行的商業性質的前提下,通過政策的支持和優惠,鼓勵和引導其服務三農。政府賦予農村商業銀行某些具有政策性的金融業務時,應當以獨立項目的方式采用規范的商業化模式進行運作,明晰其成本收益,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或經濟補償。這樣不僅有利于農村商業銀行的規范經營,同時也可以促進政策性金融業務效率的提高。

(三)調整對農村商業銀行的監管模式,放寬準入條件。目前的監管安排一方面過于注重農商行的農村身份,與其目前面臨的市場和經營狀況存在錯位,嚴重限制了其未來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則又忽視了農商行作為中小銀行的特殊性,使其在與大銀行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需要根據農商行的自身特點與農村地區的實際金融需求來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監管規則。長遠來看,對于金融機構的監管應當以規模、產權制度、業務性質等角度而不是“城鄉戶籍”身份作為出發點,以適應城鄉一體化的綜合性金融體系發展趨勢。

(四)鼓勵農村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發展,建設公平競爭環境??鐓^域經營不僅是農村商業銀行規模增長與業務擴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有利于金融資源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和地域性系統風險的降低。因此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應當從支持、鼓勵農村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經營,并且幫助其解決由此產生的經營資源不足和風險防范問題。與此同時,全國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如面對中小銀行的資金清算與匯兌系統,是跨區域經營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也是保障公平市場競爭的一個有力措施,需要加以高度重視。

(五)為農村商業銀行上市創造條件。資本金不足是當前困擾農村商業銀行的一個主要問題。由于資本金不足,不僅限制了農商行業務規模的擴張,推高了貸款集中度,增加金融風險,也阻斷了農商行與長期企業客戶共同發展的進程。農商行上市不僅可以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而且有助于規范其經營活動,提高其管理效能。長期來看,上市也是農村商業銀行轉變身份,加入全國性金融市場競爭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需要從建設與完善多層次綜合金融體系的高度來看待農商行的上市問題,積極地加以扶持和鼓勵。

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范文第4篇

摘 要: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已經上升為國家農村發展戰略,商業銀行是最主要的農村普惠金融供應主體之一。新常態是我國宏觀經濟新階段與特征的概括,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必須適應金融生態新常態。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面臨轉型的挑戰并呈現出金融服務新業態。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和中小型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有不同的模式,發展過程中存在風險暴露和商業可持續性兩方面的問題。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分別采取加強風險管控和推動商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針對性對策。

關 鍵 詞:普惠金融;農村金融;商業銀行;風險管控;商業可持續性

Key words: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finance;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ommercial sustainability

一、問題提出及文獻綜述

新常態是我國宏觀經濟所處階段和特征的概括,經濟新常態在增長方面的主要體現是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減速[1]。金融新常態背景下,一方面金融市場不同行為主體能夠逐漸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另一方面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市場機制的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增強。同時,全社會利潤的既有分配格局不斷被打破,金融部門與非金融部門的利潤分配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商業銀行的利潤增長將進入減速階段。與新常態相對應, 我國金融政策的導向也發生了很重大的變化,大力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是其中重要的方向。 實際上,我國的普惠金融體系并不完整,其根本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國長期實行金融抑制政策,這種金融抑制政策長期是作為政府對資源進行動員和配置的最有效機制;二是金融自身的商業屬性導致了在我國金融體系之中普惠理念的缺失,普惠式發展的金融并不具備商業可持續性[2]。

國務院2014年4月份發布的《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則進一步突出了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地位。2016年1月15日發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并上升為國家農村發展戰略。規模更加微小化而服務內容更加廣泛化是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核心理念。

在國內,近年來一些學者已經開始研究商業銀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問題。張海峰(2010)在剖析商業銀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農業銀行實施普惠金融業務的具體路徑和建議[3]。胡國暉等(2012)重點分析了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運作模式,同時區分大型與中小型商業銀行分別進行了普惠金融功能定位并提出了相應的運作模式[4]。婁飛鵬(2014)認為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創新來實現其商業可持續性,并提出了具體的路徑[5-6]。蘇偉琦(2015)認為大型商業銀行能夠起到推動中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關鍵作用,但同時在普惠金融體系構建中存在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7]。趙利軍(2015)以中國交通銀行為例探討了其普惠型網點的經營模式,總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普惠型網點建設的建議[8]。許有科(2015)認為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應該充分運用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的優勢,一方面不斷豐富市場與產品的層次,另一方面不斷降低其參與的資金期限匹配與普惠金融風險分擔成本[9]。歐理平(2016)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能夠促進其商業可持續性[10]。龍軍等(2016)在總結中國部分商業銀行在農村欠發達地區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展望了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方向和趨勢[11]。彭軍(2017)認為商業銀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應該運用基于與客戶長期合作的關系型借貸技術,通過借鑒運用關系型借貸技術不斷降低其普惠金融提供的成本和信息與抵押約束,最終實現商業可持續性[12]。盧一銘等(2017) 認為以業務創新的方式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與深度是中小商業銀行的選擇,其中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普惠金融業務創新是一種有益的嘗試[13]。南京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2017)在分析了中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 認為商業銀行面臨信用、法律和操作多重風險[14]。韋博洋等(2017) 梳理了國外商業銀行普惠金融比較成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并就具體產品、定價方法和合作金融以及具體模式提出了設想和建議[15]。蘇冬蔚等(2017)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實現普惠金融體系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應該不斷拓展社會網絡資源,另一方面還應該與利益相關者開展互信互惠的長期合作[16]。

總體來講,關于商業銀行開展普惠金融的研究依然處在理論探索的階段,部分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實踐能夠提供部分借鑒,但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并且還不具備普適性,其地方性和個體性還比較突出。 本文基于這些理論探索和特殊性經驗借鑒,探討中國商業銀行進行農村普惠金融運作的相關問題。

二、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面臨的轉型挑戰及金融服務新業態

(一)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面臨的轉型挑戰

1. 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發生變化

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所持有的部分信貸資產質量面臨新的考驗。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我國實施了4萬億元的投資刺激計劃,一些“鐵工基”及相關行業獲得了商業銀行巨大的信貸支持。 但這些企業很多都是傳統企業,尤其是一些產能過剩的老舊企業,在新常態下普遍會面臨經營不善、資金緊張的局面。一些依靠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支持的小微企業也面臨很大的現金流壓力。因此,在我國進入新常態時期,商業銀行大量信貸資產面臨的風險將非常巨大, 信貸資產質量也不斷下降。據中國銀監會官網統計信息《銀監會發布2016年二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第2季度, 正常商業銀行貸款金額為80.8萬億元,其中77.5萬億元為正常類貸款,3.3萬億為關注類貸款,次級類、可疑類和損失類貸款為1.4萬億元,其不良貸款率為1.7%。

2. 社會融資結構發生變化

伴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金融體系也漸漸從銀行主導型轉向金融市場主導型。在金融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下,社會融資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直接融資方式逐漸成為社會融資的主導方式,銀行融資將處在輔助地位。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在2016年1月份大約為3.4萬億元,在這之中僅人民幣貸款的規模大約為2.5萬億元(占73.5%),債券和股票融資大約為0.6萬億元(占17.6%);到2016年8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大約為1.4萬億元, 其中人民幣貸款大約為0.7萬億元(占50%),債券和股票融資大約為0.4萬億元(占28.5%)。社會融資結構的變化使得商業銀行獲得客戶存款資金的成本不斷攀升,銀行傳統利差收益下降,其傳統盈利模式受到嚴峻挑戰[17]。

3. 跨界競爭更為激烈,新的業務模式亟待形成

在我國,一些大型企業集團紛紛開始組建自己的財務公司或者是成立一些類金融機構,使得這些大型企業集團對商業銀行的信貸依賴不斷降低,并使得它們有可能成為商業銀行的潛在競爭對手。同時, 一些成熟的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進軍金融市場,開展結算、理財和信貸等互聯網金融業務,尤其是阿里集團、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在個人支付結算領域與商業銀行形成非常激烈的競爭態勢。 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已經轉向依賴創新驅動,這種新的模式需要商業銀行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重新確立創新型經營業務模式。

(二)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新業態

1.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普惠化”

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講,金融服務“普惠化”是一種新的業態和趨勢。在這里面,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所發揮的作用巨大。首先,因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商業銀行的企業組織結構更為扁平和高效,商業銀行的運營以及產銷模式更加有效,而且在注重社會責任兼顧市場競爭的市場風氣下普惠化發展成為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現實。其次,金融市場金融供給能力獲得極大提高,在人口結構限制導致市場金融需求遭遇瓶頸的趨勢下,供給導向轉向需求導向成為金融服務的新常態[18] 。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普惠化”正好較好地契合了需求導向型金融市場的需求。

2.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混業化”

相較于金融分業經營,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多維度模式更有效率。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混業化”一方面能夠實現商業銀行范圍經濟效益并致使其規模經濟效益得到強化,另一方面這種“混業化”還能夠對商業銀行的人力資源進行整合,同時使其資本的配置更為合理。

在新常態下,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創新驅動,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更加巨大,商業銀行與潛在市場進入者以及替代商品提供者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同時在行業內部,商業銀行上下游的議價能力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無論從國外還是國內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混業經營是商業銀行經營的總趨勢。在國際上,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會進一步向前推進,商業銀行要保持高的國際競爭力,必須進行業務多元化經營。在國內,為了繼續壓縮其資本供求的鏈條、對運營成本進行調降、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等最終實現金融服務“普惠化”,商業銀行也必須進行金融混業經營。

三、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模式

(一)大型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

1. 大型商業銀行與農村小額信貸企業合作

農村小額信貸企業以其信貸資產作為抵押品,或者是由需要貸款企業的發起人和資助者等提供信用擔保,大型商業銀行為那些經營效益較好的小額信貸企業發放批發貸款,并且對這些小額信貸企業進行業務監管。在這種模式下,小額信貸企業具有的小額信貸專業技巧客觀上能夠與大型商業銀行資金規模巨大以及網絡通達的優勢進行非常好的結合。通過這種優勢合作,大型商業銀行和農村小額信貸企業雙方均能夠獲得額外的益處[19] 。對于小額信貸企業來講,這種合作彌補了其信貸資金存在不充足的缺憾,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小額信貸企業能夠成立起來,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能夠流入到農村普惠金融領域之中。對于大型商業銀行來講,這種合作不僅能夠使其資金使用的范疇進一步擴大,而且還能夠使其從與小額信貸相關的支付以及存款等其他金融服務之中得到一定的額外收益。同時,這種合作相較于直接向農村客戶發放小額貸款,大型商業銀行所最終承擔的信貸風險要小一些。例如,中國農業銀行在浙江、安徽等多地開展小額貸款企業融資試點,同時在福建等省份就農村地區客戶組建擔保公司等方面提供指導與協作等。

2. 大型商業銀行成立村鎮銀行等控股企業

受國家發展村鎮銀行政策的影響,我國主要大型商業銀行積極籌建村鎮銀行控股企業。其模式為:首先,由大型商業銀行獨立或聯合其他中資或者外資銀行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成立村鎮銀行控股企業。之后,由這些村鎮銀行控股企業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立專業化和規?;拇彐傘y行[3] 。在這種方式下,這些村鎮銀行控股企業和不同的村鎮銀行各自都是獨立法人,各自都嚴格依照市場的規則自主地進行業務經營。村鎮銀行控股企業的主要職責就是設立村鎮銀行, 并對其進行股權管理、運營支持以及提供管理服務等。例如, 中國農業銀行于2008年8月分別在湖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設立湖北漢川農銀村鎮銀行以及內蒙古克什克騰農銀村鎮銀行,2010年3月及以后在中國陜西安塞等地區設立多家村鎮銀行。

(二)中小型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

1. 中小型商業銀行設立相關普惠金融業務部門或者業務單元

中小型商業銀行在總行、分行、支行三級行層面逐級設立小額信貸普惠金融業務部門或者業務單元。具體來講:在中小型商業銀行的總行層面,設立農村金融部,主要從事農村市場的各種農村小額信貸業務和其他涉農金融業務管理,包括監督各地區分行和支行進行農村小額信貸業務;在中小型商業銀行的分行層面, 設立農村金融服務中心,主要從事相關農村小額信貸等普惠金融具體業務的管理,包括農村普惠金融產品的開發、審批小額貸款以及具體政策制定等;在中小型商業銀行的支行層面設立農村信貸中心,主要從事具體的農村小額信貸等普惠信貸業務,包括進行營銷、人事績效考核以及開展業務培訓等日常的業務[4]。這種運作模式的關鍵就在于設立專門的農村普惠金融業務部門或者業務單元,廣泛吸納一些專業普惠金融方面的人才,持續開發適宜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普惠金融產品,并不斷進行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盈利模式的創新。例如,哈爾濱銀行在總行層面、分行層面和支行層面逐級構建小額信貸單元,其中在總行層面建立小企業金融部和農村金融部,在分行層面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農村金融服務中心,在支行層面則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團隊和農村貸款中心。通過這種層層設立相關業務部門或單元的模式,不斷拓展當地農村地區普惠金融業務。

2. 中小型商業銀行直接設立村鎮銀行

在實踐中,一些中小型商業銀行已經成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經驗,并且也已經初步具備了設立農村地區村鎮銀行的基礎條件。中小型商業銀行,尤其一些經營績效較好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的農村地區開始嘗試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都已經開始在我國農村地區進行設立村鎮銀行的嘗試。中小型商業銀行設立村鎮銀行能夠發揮其接近客戶、精準定位和單次業務規模小的優勢,比較有利于實現中小型商業銀行農村地區“金融惠及大眾”的普惠理想。其中,有的銀行為了普及金融服務,不僅增設營業網點,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一些社區銀行和自助銀行。 截至2015年末, 民生銀行包括農村客戶在內的小微客戶數量有450萬左右,累計一年提供小額貸款0.49萬億元。截至2016年初,中國光大銀行在全國各地區共設立了628家社區銀行,其中部分社區銀行就選址于全國各農村地區的鄉鎮街道。

四、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暴露問題

1. 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第一, 政策補貼引致商業銀行逆向選擇風險。在農村地區,對普惠金融機構以持續政策補貼方式進行支持長期將會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忽視成本和風險的邊界。對于商業銀行來講,一旦市場存在政策補貼機制時,其經營往往會忽略或者不重視自身面臨的各種風險組合限制,可能會將政策補貼當成市場存在一種既定的前提, 在這種狀況下,商業銀行對風險的容忍程度會不斷提升,農村地區一些潛在風險極高的客戶也極有可能被納入農村信貸的對象范疇。長此以往,一種本來有益于農村一般大眾貸款者的政策補貼事實上卻變成了商業銀行對農村一般大眾貸款者的權益侵害。

第二, 缺乏信用約束引致農村客戶道德風險。具體分為兩種情況:首先,農村信用懲戒機制不健全引致風險。在沒有健全的法律約束和信用懲戒機制情況下,農村地區小范圍內的農戶聯保和互保以及地方政府提供擔保等不僅不能夠降低道德風險, 相反卻放大了道德風險。由于農村地區政策補貼的權屬并不明確,農村客戶往往傾向于不履行信貸合約,并通過聯合尋租方式騙取政策補貼。同時,這種農村互保和聯保的模式還能夠導致風險傳遞,農村聯保圈內有一方發生違約,還會帶來農戶集體性違約甚至農村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20]。其次,農村信用信息不完整引致風險。 作為一種公共物品,農村信貸相關風險的信用信息在獲取方面的成本比較高,而在使用方面的成本卻比較低,這使得農村信貸風險相關信息的提供缺乏市場激勵。在農村地區一些商業銀行雖然也建立了農村信用檔案,進行了一些示范戶建設等信用建設工作,但由于數量較少,還無法建成農村信息完整的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再加上農村地區信用信息的共享機制不健全,導致農村客戶潛在的道德風險時刻存在。

2. 預期收益不確定風險

商業銀行預期收益不確定風險指的是商業銀行向農村潛在信貸客戶發放普惠信貸的實際收益率與商業銀行的預期或者期望收益率之間存在偏差。在農村地區,經濟分散、地區差異明顯以及產業化程度不高是一種普遍現象,由于自然氣候和市場影響,農業生產的可變性比較大,再加上農村信貸客戶普遍缺乏信貸抵押品,這些都會造成商業銀行在進行農村貸款時, 其實際收益率通常比較低,而且經營收益的不確定性極高,農村普惠信貸的風險很大[21]。

由于農業是商業銀行發放農村農戶信貸的主要面向目標,商業銀行農村普惠信貸的資產組合相對是比較單一的,在農村信貸資產組合中不同資產間的正向相關性較大,這使得很難通過構建信貸資產組合的方式來有效地降低非系統性風險。而且,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農村地區金融需求的時間一致性較強,這會導致農村普惠金融市場呈現出較大的信貸協同風險。農村地區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者農產品市場出現問題,農村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就會出現,商業銀行的農村普惠金融預期收益不確定風險就會急劇增大。

(二)商業可持續性問題

1.現存市場經濟體制障礙導致經營不可持續

我國現存的市場經濟體制并不利于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22]:首先,普惠金融產品業務比較缺乏。在農村,針對普惠金融相關產品的開發還非常少,種類比較有限,農村儲戶的儲蓄與銀行信貸也是分離的,這種狀況很難適應農村地區對普惠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其次,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所依賴的市場載體也是顯著不足的。 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很少,農村金融市場相對非常弱并且極不完善,使得本來就很稀缺的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更加難以吸收到農村較多的儲戶存款。最后,商業銀行財務可持續性很差。 在我國利率市場化很不完全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開展大量規模小和單次交易金額不高的農村普惠金融業務時,其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都是相對比較高的,這使得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在財務上不具有可持續性。

2. 內部管理不善影響經營可持續性

在農村地區,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不到位和缺少專業性是一種較常見的現象,這使得商業銀行經營農村普惠金融的持續性不強。商業銀行普遍面臨農戶主觀違約風險和農村農業系統性風險。在農村地區,商業銀行內部管理體系并不健全,一些銀行工作職員在具體的業務操作中并不一定始終嚴格按照金融信貸的操作規程進行辦理。另外,在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專業人才比較少,他們在管理和業務操作過程中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失誤和錯誤,導致比較多的管理和操作風險。所有這些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

五、解決對策

(一)加強風險管控

1. 強化農村信貸擔保體系的市場化運作

第一,健全農村信貸擔保的風險分散與風險共擔機制。一方面,需要強化對農村地區信貸擔保機構的業務監督,在資本金、從業人員基本要求和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等方面對農村地區信用擔保機構進行明確規定,并且從嚴監管其經營行為,確保其能夠健康運行。另一方面,加強對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和農戶的信用檔案建立和管理,構建一套符合農村地區的科學有效的中小企業和農戶的信用評價體系,為農村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化運作提供良好的信用環境。這方面可以借鑒玻利維亞陽光銀行的經驗,運用小組貸款機制來彌補農村地區客戶貸款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抵押擔保物的不足,同時還可以運用動態激勵機制化解道德風險。

第二,加大對農村信貸擔保體系的扶持。這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有條件的農村地區,可以運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建立農村信用擔保機構。 其服務對象為農戶和農村地區的小型企業,采用政府牽頭, 農戶和企業入股進行組建的方式;二是有條件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以及協會組織直接創立服務對象為農戶和小型企業的信貸擔保公司; 三是積極引導商業性擔保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并開發設計針對農村信貸的信用擔保產品,直接提供農村信貸擔保服務[23]。

2. 充分發揮大數據的風險管控作用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需要進一步拓寬數據累積渠道, 大力構建互聯網綜合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在提供線上農村客戶資信評價和農村信貸服務以及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時不斷進行數據積累。同時, 這些不同數據平臺之間要互聯互通,最終建成能夠隨時進行法定程序查詢的大數據庫。 在此基礎上,完善數據加工和分析的流程化操作,經過進一步挖掘和評價,形成對農村客戶的普惠金融風險定價和風險管控策略,并把數據分析的最終結果應用于商業銀行具體的農村普惠金融產品與服務之中。另外,還需要建立一個基于大數據的全國范圍和多層次的農村互聯網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征信系統[24] 。這種征信系統的信用信息數據一是來源于中央銀行征信系統,二是來源于第三方征信機構提供的民間數據庫。

3. 嚴厲懲治農村地區惡意逃廢商業銀行債務的行為

首先,在農村地區建立和完善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并不斷擴大征信的對象,把農村地區的中小企業和農戶均納入農村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中,打造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商業銀行債務行為的信用信息平臺。其次,在廣大農村地區廣泛宣傳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活動, 樹立起人人誠信的思想意識和觀念。通過對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不斷降低中國農村地區開展普惠金融的運作成本,同時有效控制和不斷降低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所遇到的實際風險。

(二)推動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性發展

1. 構建農村普惠金融機構聯盟,進行業務規模經營

構建農村普惠金融機構聯盟即把農村地區個體普惠金融機構整合成為一個有機的體系,農村地區普惠金融機構及其他專業機構相互之間進行合作。這種聯盟使商業銀行能夠提供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同時,這種聯盟可以為農村地區專業機構帶來一些好的商業機會,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發展普惠金融的覆蓋率。

業務規模經營對于農村普惠金融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非常關鍵,普惠金融業務規模經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縱向擴展,不一樣的客戶適用不一樣的普惠金融產品與服務,這種方式下普惠金融單個分支機構甚至是所有分支網絡系統的業務量都能夠得到增加,產品與客戶也是多樣化的;一種是橫向擴展,也就是提供一種標準化的普惠金融產品,以此來維持很低的管理與人事成本,并盡可能降低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產品的研發成本[25]。這種方式尤其適合于農村互聯網金融。

2. 深耕農村傳統金融服務,加快商業銀行自身轉型

第一,深耕農村地區傳統金融服務,逐步實現傳統金融服務的全覆蓋。一方面,要不斷增加對商業銀行傳統普惠金融網點的投入,不斷優化縣域商業銀行的網點分布。另一方面,要不斷培育和發展商業銀行新型農村金融服務主體, 并不斷拓展更廣范圍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務點,真正實現商業銀行農村傳統基礎金融服務的全覆蓋。

第二,商業銀行加快自身轉型。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必須加大互聯網金融布局,實現自身轉型[26]。在運行模式方面,商業銀行要開展轉型優化,也就是更加注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市場培育,而不是太在意其業務收益。在資金管理方面,商業銀行應該更加重視資金分類,對傳統業務與新型業務分別設立獨立的賬戶,同時確保新型業務獲得一定的資金傾斜, 而對其考核也應主要集中于非效益性指標,如市場占有率以及客戶粘性等。在業務網點布局方面,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推進傳統物理網點與虛擬網絡并行,同時線上與線下實現同步的客戶開發與跟進一體化營銷網點布局模式,其中在網點功能的配置上更為強調手機銀行、網絡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體驗區等。在業務政策和措施方面,商業銀行應該更加重視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激勵,制定互聯網金融的激勵政策和具體措施。

參考文獻:

[1]李揚,張曉晶. “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邏輯與前景[J]. 經濟研究,2015(5).

[2]李建軍. 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是關鍵[J]. 金融市場研究,2014(5).

[3]張海峰. 商業銀行在普惠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 農村金融研究,2010(5).

[4]胡國暉,雷穎慧. 基于商業銀行作用及運作模式的普惠金融體系構建[J]. 商業研究,2012(1).

[5]婁飛鵬. 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商業銀行產品創新問題分析[J]. 金融發展研究,2014(6).

[6]婁飛鵬. 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路徑分析[J]. 西部金融,2014(4).

[7]蘇偉琦. 大型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發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觀視角[J]. 當代經濟,2015(33).

[8]趙利軍. 商業銀行普惠型網點建設路徑初探——以交通銀行為例[J]. 河北金融,2015(11).

[9]許有科. 普惠金融——中小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J]. 甘肅金融,2015(3).

[10]歐理平. 普惠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可持續性的影響研究[J]. 學術論壇,2016(4).

[11]龍軍,李慶磊. 我國商業銀行在欠發達區域的普惠金融實踐研究[J]. 財政監督,2016(8).

[12]彭軍. 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問題探討[J]. 河北金融,2017(5).

[13]盧一銘,張樂柱. 互聯網生態下中小銀行普惠金融業務創新——以民生銀行為例[J]. 海南金融,2017(1).

[14]南京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發展及風險防范研究[J]. 現代金融,2017(1).

[15]韋博洋,宋曉玲. 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性發展模式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2017(1).

[16]蘇冬蔚,陳純純,許振國,等. 商業銀行社會網絡與微型金融可持續發展[J]. 經濟研究,2017(2).

[17]張學兵. 金融新常態下銀行轉型發展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 (11).

[18]吳煒. 論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商業銀行新業態[J]. 福建金融,2016(5).

[19]周孟亮,李明賢. 普惠金融視野下大型商業銀行介入小額信貸的模式與機制[J]. 改革,2011(4).

[20]張忠宇. 我國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6(1).

[21]譚文培. 基于“三位一體”視角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構建[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3(6).

[22]谷卓桐,陳俊求. 微型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文獻綜述[J]. 上海金融,2014(9).

[23]吳田. 試論我國普惠型農村金融體系的構建[J]. 農業經濟,2014(6).

[24]丁杰. 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的理論及現實悖論[J]. 財經科學,2015(6).

[25]范秀紅. 國外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對我國的啟示[J]. 經濟研究參考,2014(59).

[26]鄭志來. 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路徑——基于“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視角[J]. 財經科學,2015(5).

(責任編輯、校對:龍會芳)

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范文第5篇

【摘要】 服務“三農”,加強新農村建設,是中國的一個重要任務。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生存和發展中,也能夠,同時也必須為“三農”服務,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服務。本文簡要的敘述了商業保險為“三農”服務,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 商業保險 三農 農村經濟發展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國民的素質,同時還關系到社會的穩定。但因為前些年農業保險的高風險和高虧損,很多的商業保險公司都停止了農業保險的運作。而為了克服這些情況,國家加大了對“三農”建設的支持力度,對于農業保險的大力支持和財政補貼,商業保險公司重新進軍農業保險大有可為。據數據顯示,。我國自2007 年中央財政首次列出20. 5 億元對農業保險進行補貼以來, 2008 年、2009 年、 2010 年保費補貼不斷擴大, 分別達到60 億元、79. 5 億元、103. 2 億元。隨著中央財政補貼的不斷擴大, 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也逐年提高, 從2006年的8. 5億元, 擴大到2007年、2008 年、2009年、2010年的50億元、110.7億元、133.9億元、135.68億元。

1.商業保險為“三農”服務,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性

1.1隨著這些年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生產經營體制的不斷變更和發展,以前的救災救濟方式已經難以發揮對農村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風險保障作用。商業保險的引入,能夠讓農村新的風險保障體系得到健全,同時還能夠有效的維護農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從而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1.2商業保險在農村中的發展能夠幫助農村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很多問題。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數據表明,農村中人口老齡化的情況要嚴重的高于城鎮的情況,已經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商業保險的發展,能夠有效的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和醫療問題,減輕人口老齡化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負擔,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3商業保險的發展,能夠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農民因為意外傷害和疾病等因素而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減少了農村居民因病返貧的現象產生,讓農村社會更加穩定,還有一些自然災害而引起的問題,如子女教育問題等等。商業保險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少部分的資金投入,同樣能解決很多問題。

1.4商業保險資金投資功能的發揮,支持了農村的一些基礎建設,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從而讓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村居民的增收增加和拓寬了渠道。同時在農村中,商業保險的發展還減輕了政府的壓力和費用,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養老基金虧空等問題。

2.商業保險在服務“三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問題

2.1農村居民保險知識貧乏,導致商業保險發展緩慢

對于農村居民來說,他們有著對保險的需求,但是因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農村居民雖然聽說過保險,但是真正對保險的了解可謂少之又少,并沒有把保險當做是一種有效的風險防范手段,因此他們的投保率及底。

2.2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本質是利益的最大化的追求

商業保險工作是一個企業,而企業是屬于盈利性的組織,其存在和發展的意義是利益最大化的創造和追求。而農業商業保險中,因為自然災害和一些設施的簡陋等等造成了商業保險的高賠付,這就和商業保險的目標相悖。再加上農村保險跨越的地域面積大。單筆保費低、業務分散等等,導致了商業保險公司服務成本的增加。

2.3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和供給不足

農村所需要的保險產品一般是那種繳費低、覆蓋廣、繳費靈活以及保障高的保險產品。而商業保險公司目前所經營的保險產品中,對于這類保險產品還比較缺乏。再加上農村居民的收入普遍較低,對于保險金的支付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雖然國家近五年來對農村的農業發展和農民個人通過保險財政補貼方式,鼓勵和支持農民通過商業保險轉嫁經營風險,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個人利益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但由于農民對保險認識的局限性,就導致了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較窄,規模不大,風險集中,商業保險不能在其中直接獲取經濟利益。

3.增強商業保險服務“三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

3.1加強商業保險知識的宣傳教育,讓農村居民的投保意識增強

商業保險能夠有效的服務“三農”,促進新農村的建設。能夠得到農村中,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商業保險要利用好鄉、鎮政府部門,積極的做好農村保險知識的宣傳工作,加深農村居民對于保險的認識,比如可以在鄉鎮的街道上、各村的村委辦公點以及各個村落的重要路口等進行農村保險宣傳專欄的設置,宣傳當前的保險基礎知識、保險法規以及承保和理賠中的重要事項等等。還可以通過鄉鎮的相關干部進行集中的保險知識以及典型案例的宣傳,增加農村居民的投保意識。同時還要結合當地的教育機構進行保險知識的宣傳,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讓他們從小就能夠得到保險知識的普及。

3.2處理好三種關系,確保農村保險市場的有序發展

一是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保險公司要把效益放在首位,但同時要服從、服務于國家,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兼顧到社會的利益,在為服務“三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得到生存,求得發展。二是保險公司要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雖然從目前來看,農村保險的見效慢、成本高以及費用大。但從長遠的利益來講,農村保險業務才剛剛開放,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三是保險公司要處理好企業本身和國家大局之間的關系。目前國家正在進行農村的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農村急需的醫療、養老以及意外保險保障等,為商業保險公司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3.3把商業保險資金投入到新農村的建設中,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商業的保險的貨幣增值是靠保險資金的投資來實現的。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多樣的經營形式的出現,農村可以進行投資的各種資源異常豐富。比如農村的畜牧業的發展,農產品的開發、沿海養魚業的發展各種閑置土地的開發利用等等,都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了廣闊的投資方向和資金運用的天地。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保險公司把資金投入到一些前景好的企業中,這樣就能夠實現農村經濟和企業經濟的雙豐收為“三農”服務。

3.4建立健全農村保險網點,提高商業保險的服務水平

商業保險公司最大利益化的實現應該是多元的、立體的和可持續的。所以保險公司要端正保險網點的服務態度,讓服務動機得以明確,完善保險服務的內容。一是在商業保險的經營管理工作中,時刻服從國家和新農村建設的大局,體現出商業保險應有的地位和作用,讓公司的利益和社會的利益達到高度的一致。二是進行農村居民保險需求的調研,并及時的進行研究,開發出更多針對農村居民需求的保險產品。三是端正服務態度,不斷的提高服務的質量,精心地塑造和呵護公司的品牌形象,在農村居民中獲取好的口碑。

參考文獻:

[1]陳立; 李林. 中國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現狀分析[J]. 中國漁業經濟,2011,(02).

[2]劉夢曦. 淺析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商業保險在中國養老保險市場的定位及其實現途徑[J]. 現代經濟信息,2011,(01).

[3]劉文曄; 鄭建中. 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 衛生軟科學,2011,(07).

[4] 龔萬芳.淺析我國商業保險的現狀與改革之路[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0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市分公司)

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范文第6篇

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許多近郊農村已經實現城鎮化,農村居民變為城鎮居民,傳統的耕種、養殖型農戶也變為產業工人或小業主。面對轉型農民這些特殊的客戶群體,農商行不僅需要突破傳統的模式,還需要樹立全新的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了明確定位,強調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要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國內需求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加快城鎮一體化發展步伐。

天津農商銀行作為地方農村金融機構,要緊緊抓住天津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這一有利契機,圍繞天津市宅基地換房、“三區”聯動、“三改一化”和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等城鎮化建設的“四步走”戰略,主動轉變農村金融服務的傳統思維模式,以滿足新三農金融需求為目標,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手段和渠道,努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真正肩負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責任,切實履行支農服務主力軍職能。

把握發展趨勢 樹立“新三農”服務理念

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確定了在農村地區推進建設工業示范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農村居住社區“三區聯動”的發展戰略,加快了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設施農業集中的步伐,形成了“三區”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目前,天津的農村地區正在發生巨變,近郊農村已經城鎮化,農村居民變為城鎮居民,傳統的耕種、養殖型農戶也變為產業工人或小業主,傳統意義上的“三農”在大幅萎縮,“新三農”成為“農”字號金融機構新的服務目標。

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和農村城市化作為改善城鄉二元結構、擴大內需的重要渠道,為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金融機構提供不可多得的發展契機。天津農商銀行牢牢把握天津農村發展新趨勢,及時轉變支農服務思路,樹立“新三農”服務理念,通過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積極研發適合轉型農戶需求的金融產品、加強城鎮化金融服務、完善電子化渠道建設、逐步優化服務渠道布局等舉措,將自身打造成為服務“新三農”發展的業務基地,走出了一條特色支農之路,在支持城鎮化建設,滿足“新三農”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轉型發展。

加大信貸投放 支持天津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天津市全面開展示范小城鎮建設,逐步形成了大城市周邊農村城鄉一體化的新思路、新途徑,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自2005年起在東麗區華明鎮等3個鎮啟動第一批示范小城鎮試點,至2012年底,天津市政府已累計批準了四批43個鎮共799個村開展示范小城鎮試點,其中僅農民安置住宅就規劃建設5400萬平方米,投資3000億元。43個小城鎮全部居住社區、工業園區、農業園區的總投入將達到8750億元,形成了巨大內需,將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針對這一金融需求,天津農商銀行積極跟進,確保金融服務與經濟發展步伐相一致。為滿足小城鎮建設金融需求,出臺了《小城鎮建設貸款操作規程》,專項用于“以宅基地換房方式進行天津市示范小城鎮建設的貸款,以及與小城鎮相配套的工業園及農業園建設貸款”的管理和規范。同時,積極與同業合作,通過銀團方式加大小城鎮貸款的投放力度,通過創新貸款統計制度,將小城鎮貸款列入涉農貸款統計范圍,以此來刺激小城鎮信貸投放。天津農商銀行用于小城鎮建設的貸款余額61.01億元,主要為支持農民居住區和示范工業園區建設。其中支持農民居住區建設項目8個,貸款余額39.68億元;支持示范工業園區建設項目9個,貸款余額21.33億元。

設立專營機構 滿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村金融需求已經實現了“五個轉變”,即:從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的資金需求向擴大再生產、教育、消費等結構性資金需求轉變;從單一信貸需求向代理、結算、理財等多樣化的服務需求轉變;從單純尋求金融服務向金融知識、市場信息、金融產品等綜合化信息需求轉變;從簡單柜臺業務向電話銀行、銀行卡、ATM現代化服務需求轉變;從利益的被動接受向農村金融消費保護、農業保險、農村擔保等利益的主動訴求轉變。農村金融需求度過了初級的低層次需求,正逐步走向更高層次的現代需求階段。

為滿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天津農商銀行在渠道和產品方面加大創新。先后成立了個人業務、中小企業業務、農貸業務三個專營中心,承擔不同專業營銷領域產品的研發、試驗、培訓和推廣的“孵化器”功能。目前,以“三個中心”為平臺,以“新直易貸”、“新好易貸”為代表的一批個人金融產品先后推向市場;“糧豐寶”、“畜豐寶”等系列產品為農民融資提供了更多選擇;商標權質押貸款、專利權質押、車輛抵押等中小企業新產品逐步得到客戶認可。此外,先后出資7000萬元,在5個遠郊涉農區縣分別設立了5家興農貸款公司,通過采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管理模式和“小、快、靈”的服務方式,創新農村新型金融服務平臺,發揮“鯰魚效應”,緩解設立在農村的各類金融機構的“畏貸”、“懼貸”現象,極大地激活農村信貸市場。目前,5家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16.54億元,有效支持了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和轉型農民發展。

加大業務創新 支持轉型農戶發展

隨著天津市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近郊農村已經實現城鎮化,農村居民變為城鎮居民,傳統的耕種、養殖型農戶也變為產業工人或小業主。面對轉型農民這些特殊的客戶群體,不僅需要突破傳統的模式,還需要樹立全新的理念。

天津農商銀行打破傳統業務發展模式,于2012年引進德國IPC公司微小貸款先進理念和技術,建立特色微小貸營銷管理架構和經營模式,將關注點放在“第一還款來源”上,徹底擺脫了對傳統抵押物的依賴,切實解決了小微企業和轉型農戶缺乏有效抵押的問題。為適應微小企業“短、小、頻、急”的特點,天津農商銀行微小貸業務實行了矩陣式授權管理體系,建立起高效貸款的決策流程,堅持市場化原則下的利率定價,根據財務分析計算出微小企業籌資成本、人工費用、風險加價、合理利潤空間等因素,并以此確定利率水平,對不同貸款人實行差別利率,努力實現銀企可持續發展的“雙贏”結果。截至目前,已成立了東麗、靜海、北辰等9個微小貸業務中心,受理貸款申請4611筆,申請金額累計17.22億元;累計批準貸款1245筆,3.08億元,已實際發放1160筆,累計2.88億元,余額1.92億元。

在此基礎上,天津農商銀行還結合銀行卡業務發展,探索增加代理發放小額涉農貸款功能,實現依托貸記卡、準貸記卡下的消費循環貸功能。同時,繼續加大對涉農貸款的政策支持,在把握風險的前提下,針對涉農地區農民貸款額度小、成本高、風險大的特點,研究探索適應農民特點的準入標準,提高涉農貸款容忍度,在信貸規模上給予涉農貸款一定傾斜。下一步,將針對中小微客戶及轉型農戶特點,繼續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鏈條,加快貸款投放速度,提高效率。

完善網點布局 打造貼身的服務網絡

轉型農戶最直接的變化是由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居住方式也由分散的村落變為了集中的樓房。針對轉型農戶的變化趨勢,天津農商銀行著力完善布局合理、服務優良的金融網點,努力為“上樓后的農民”提供更貼身、更便捷的服務,以不斷滿足城鎮化趨勢下不同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比如,針對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后的偏遠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缺失的局面,于2011年啟動了村級金融設施覆蓋工程,在全市行政村建設“農村金融服務站”,通過與村委會簽訂服務協議,銀行提供設備及人員培訓等配套服務,由村委會聘用專人擔任設備管理員,為農戶提供存款、轉賬、補登存折、查詢余額等服務項目,徹底解決了農民小額現金存取難、糧補資金兌付難、農副產品交易結算難等民生問題。

目前,天津農商銀行已經在全市設立了889家農村金融服務站,實現了天津農村地區1.5公里范圍內的金融服務全覆蓋,打通了金融服務與農民的“最后一公里”。該項目還被列為市政府二十項民心工程之一,獲得了農村居民和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在此基礎上,針對農村城鎮化后的新變化,進一步探索服務站在城鎮化建設改造后的轉型發展,結合示范小城鎮改造工作,建成66家社區金融服務站,極大提升了社區金融的服務水平,滿足了農村地區社會化、街道化的發展需要。未來,還要繼續加大服務站布設力度,豐富服務站的金融功能,將服務站打造成獨立的服務終端。

提升服務水平 打造貼心的精品服務

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趨勢,要求我們必須樹立“服務就是品牌,服務就是效益”的精品服務理念,努力打造精品銀行,為轉型農戶提供更加貼心的金融服務。

為全面改善營業環境,天津農商銀行不斷加強網點裝修改造,已有超過80%的網點改造完畢。同時又先后啟動了涉農區縣9家中心支行的標志性建筑建設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寧河支行、寶坻支行新辦公大樓裝修改造,改造后的新大樓已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

與此同時,天津農商銀行在全行開展了“營業網點服務達標”活動,通過提出“服務五步法”,分三個批次對全行所有網點開展服務導入式落地培訓,培養了近200名大堂經理,建立了一支專職的服務督導員隊伍,服務管理工作成效顯著,全行11家營業網點被評為“天津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單位”;總行營業部還獲得了“中國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千家示范單位”榮譽稱號。

在多年的農村金融改革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刻的感受到,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農民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資金的積累和投入,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所導致的低回報率,與商業性金融追逐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相悖,使農村城鎮化面臨資金困難。要打破農村金融發展的困境,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改變制約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從政策層面加強引導,形成各方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今后,天津農商銀行將在立足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積極加強溝通協調,努力構建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一是進一步整合行內優質服務資源,努力創造和推廣一批適合天津市農村實際需求的涉農金融服務產品和涉農服務模式。二是協調各方探索建立和完善推動金融支農工作的協調聯動機制,保證金融支農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開展。三是推動建立政、銀、企之間溝通協調機制,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對金融支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不斷完善以部門協調為基礎,政策協調為依托的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為城鎮化建設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四是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地方政府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高農村金融消費者的誠信意識。

上一篇:民政局黨建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培訓班學習情況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