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群眾考察報告范文

2023-09-17

農村群眾考察報告范文第1篇

1 永新群眾體育組織化推進的個案介紹

永新縣位于江西省西南部, 隸屬江西省吉安市, 2013年60歲以上老年人達12.43%。為貫徹落實省老體會議精神, 永新縣政府、鄉鎮村領導與縣老年體協通力合作, 通過數年的努力在全縣范圍著力建設縣-鄉-村的三級老年體育分會, 并以老年體育協會的組織網絡為著力點, 帶動縣域老年群體廣泛開展文體結合的健身體育活動, 初步形成了以遍布城鄉的體育組織網絡帶動縣域老年群眾體育發展的永新模式。

2 官民互動與老年體育組織化推進

體育組織是群眾體育發展中的重要的橋梁和紐帶, 社區草根體育組織是增強社區的凝聚力的重要途徑, 是推進社區資源整合的驅動器, 也是社區體育發展的真正主體。[1]然而調查顯示這些草根體育組織“規模小、人際環境單一, 存在資源獲取困難, 缺乏日?;顒訄龅?、指導和村委會的支持, 缺乏政策法規的有效支撐等問題?!盵1]因而, 在資源約束條件下, 草根體育組織“依靠‘同構’‘寄生’‘掛靠’等策略的運用與實施, 有效地依附于其他組織, 從其他組織汲取發展所需的資源?!盵2]從根本上說, 原因在于“草根體育組織面臨社會合法性與法律合法性沖突, 生存在體制默許的邊緣地帶?!盵3]永新老年體協組織的建立從開始就具有一定的官方推進的色彩, 同時又深入到基層社區之中, 在資源獲取和活動開展方面具有來自官方的支持和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

2 . 1 官促民動——組織體系構建

為了貫徹落實省老體會議精神, 永新縣老年體協以構建“三網三分會”的老年體育組織網絡為切入點, 在全縣范圍著力建設鄉鎮、村、自然村的三級老年體育分會, 在分會網絡基礎上, 繼續打造老年體育輔導站 (點) 網絡和老年體育科學學會網絡??h老年體協的領導認為要推動全縣的老年體育發展, 就必須強勢推進組織建設, 這樣才能實現永新老年體協提出的“組織、協調、服務”的職能。事實上, 也正是動員了鄉村中“五老”——退休的老教師、老鄉村干部、老勞模、老黨員、老軍人這些樂于奉獻的鄉村精英, 老年體協組織的后續工作開展才具有了扎實的組織人才基礎。此外, 還利用縣直機關老年體協分會的技術力量優勢, 為鄉村分會的活動開展提供骨干培訓服務。

為了促進老年體育工作的開展, 永新縣老年體協主動爭取與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于將農村基層老年體育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重要內容的通知》, 要求把農村老年人體育協會同新農村建設點社區管理組織有機結合, 各新農村建設點成立老體協分會, 因地制宜在新農村點建立老年體育協會組織, 積極推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努力改善和解決好老年人活動室、閱覽室、門球場以及其它休閑健身活動場所等設施建設問題。鄉村結合當地實際為老年體育組織的建設提供了體制內的支持和服務, 也調動了廣大老年群體積極參加組織建設的積極性, 為老年體協在鄉村立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 2 民間聯動——組織實力增強

永新縣老年體協利用組織網絡的優勢, 結合鄉土社會中的各種有形資源和鄉土觀念, 不斷鞏固和擴大鄉村老年體育組織的實力, 并逐漸形成具有縣域地方特色的群眾體育發展模式。

結對子是永新縣直單位的老年體協與鄉村的老年體協結對幫扶的一種創新形式。永新縣教體局老年體協分會率先與文竹鎮團結村老體協結對子, 開展聯誼活動。在舉行的城鄉結對聯誼會上, 教體分會不僅把適合農村的體育項目和優秀文藝節目帶到團結村分會, 還資助該村新建了全縣第一片農村門球場, 組建了第一支農民門球隊, 聯誼活動做到經濟上援助, 技術上的指導。永新老年體協組織以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村民的認同和尊重,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主動參與, 樹立了老年體協在鄉村中的威望, 為體育組織扎根鄉村贏得了深厚的社會基礎。

2 . 3 民動官助——組織活動持續深入開展

為了推進城鄉文體健身活動交流, 2013年, 在縣政府大力支持和動員下, 縣直城建、交通、民政、林業等單位鼎力相助, 共贊助五萬余元購置了音響燈光等必要的舞臺設備, 永新縣老年體協舉辦的群眾性文體演出展示平臺——“激情廣場”正式拉開帷幕?!凹で閺V場”文體展示平臺打破了“文藝下鄉”的常規, 帶動了更多的鄉村老年人加入了老年體協組織和參與自娛自樂的文體健身活動, 老年體協分會組織的廣泛建立, 鄉鎮、村及自然村的各級分會根據地方資源特色創造性的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和組織自身的建設, 積累了各自的經驗, 促進了縣域老年體育可持續發展。

3 官民互動對群眾體育組織化推進的啟示

隨著老年體育組織體系的持續向鄉村延伸, 鄉村老年體協分會開展文體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參與。體育帶動了鄉村社會的風氣的轉變, 在深入開展文體活動的帶動下, 鄉村的文化、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風氣明顯好轉, 體育成了鄉村社會建設的有力推助器。

3 . 1 政府大力支持: 推動組織成長的主導力量

長期以來在社會組織“雙刃劍”觀念的影響下, 政府對社會組織實行嚴格的限制和控制, 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社會組織的發育和成長, 因此, 國家授權而獲得動員民眾的正當性是社會組織尋求正常運作并逐漸走向成熟的最優選擇。在體育資源稀缺, 缺少組織管理機構的農村地區, 群眾性體育組織的成長和發展成為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關鍵, 行政力量推動鄉村基層體育組織網絡化建設, 帶動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具有現實可行性。

在政府力量提供的公共服務難以滿足公民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的體育需求的情況下, 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成為必然的選擇。民間草根體育組織具有親民的特點, 提供服務的方式靈活、成本低、效益高, 但是, 草根組織面臨著法律、人力、資金、信任、知識等五個方面的困境, 其發育程度也不很成熟, 這些因素“決定了政府還要扮演培育者角色”, 培育體育社會組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永新縣政府落實“兩轉”的過程中, 以地方性的制度規定支持鄉村體育組織建立和發展, 結合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 進一步強化鄉村體育組織的建設, 成為推動建設縣域體育組織網絡的主導力量, 值得我國縣域體育發展借鑒。

3 . 2 主動參與服務: 體育組織生存與成長之道

永新縣域老年體育組織的實踐表明, 群眾體育需求與地方的文化傳統、民眾生活方式以及地方性社會資源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首先, 老年體育協會扇子舞、腰鼓等形式的娛樂健身活動, 在會員主動創造性的加入自編自導的說唱以身邊人物和發生的故事為主要內容, 融入當地“永新小鼓”“三角班”等說唱的調式, 這些“地方性知識”對當地民眾更具有親和力與吸引力。永新的龍燈獅燈等傳統體育活動的挖掘整理和舞臺展示, 同樣是因為復活了當地人們記憶中的民間傳統體育娛樂活動而贏得民眾的青睞和認同。這些體育活動形成以親民的方式服務和娛樂地方民眾, 繁榮了地方文化生活, 擔當了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其次, 老年體協會員參與新農村建設, 幫助村委化解矛盾, 在社會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為鄉村社區服務, 從而贏得村委的尊重和支持。由此可以看出, 體育社會組織參與地方性事務的管理應當立足地方民眾的需求, 以親民的公共體育服務贏得組織立足的根基, 同時, 以參與地方社區建設和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等拓展組織的社會功能, 進而贏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拓展體育社會組織生存和發展空間。

3 . 3 地方精英參與: 體育組織聚集資源的媒介

永新縣老年體育組織成長的實踐表明精英行動與民眾體育需求的互動, 有力的促進了當地群眾體育發展。

志愿精神與服務行動是連接精英與民眾的關鍵, 成為基層社會體育組織獲得外部資源支持的現實基礎。支持永新縣老年體育組織網絡發展的一方面是老年體協主要領導, 更多的是體制外精英, 包括退休縣鄉干部、教師, 老退伍軍人以及農村老黨員、老勞模等。地方精英的共同點是關注和重視鄉村老年人的體育利益和精神文化需求, 志愿服務精神表現在他們無償付出時間和精力, 他們的志愿行動都是圍繞鄉村民眾的體育需求盡心盡力, 成為鄉村體育的帶頭人、宣傳者。

農村體育的主體是農民, 農民的體育需求是一切“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政府搭建起來的體育組織網絡平臺的基礎上, 社會精英參與縣域群眾體育治理, 成為彌補政府行政管理, 推動“需求導向型”公共體育服務的關鍵, 地方精英的志愿行動為成為基層體育組織獲取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重要媒介, 是促進基層群眾體育自治的和實現群眾體育權益的積極行動者。

4 結語

永新縣老年體育組織成長的經驗表明, 社會體育組織的成長與培育需要政府及社會力量的支持, 社會力量和民間精英的參與和支持能夠有效增加社會存量資源的開發利用, 體育社會組織參與地方性公共事務是贏得民眾支持和社會認同的重要途徑, 還有助于促進地方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實現體育社會功能的拓展。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 要求政府從全能的管理者轉變為公共服務規劃者, 在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過程中與社會體育組織合作, 有效提升公共產品供給的質量、效益與效能。

參考文獻

[1]張鐵明, 譚延敏, 劉志紅.農村非正式結構體育社團的發展研究[J].體育科學, 2009 (11) :23-40.

[2]胡科, 虞重干.依附:資源約束下草根體育組織的生存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2 (9) :25-30.

農村群眾考察報告范文第2篇

中共南崗區紅旗滿族鄉衛生院支部委員會

紅旗衛生院成立于2004年,現有內科、外科、婦科等10余個科室。全院現有職工48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人。醫院于2005年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9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來,我們堅持“面向農村、服務群眾”的指導思想,在鄉黨委的領導下、在區衛生部門的系統指導下,結合醫院實際,確定了“民為本、民為先、民受益”的管理理念,確立了“踐行科學發展觀,打造一流鄉鎮衛生院”的活動主題,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與服務群眾緊密結合起來,滿腔熱情地為群眾服務,使醫護工作者真正成為群眾的家人、患者的親人,得到了患者的認可,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初步達到了“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活動目地,實現了“大病不出鄉,小病不出村”的目標,由建院之初醫務人員嚴重匱乏,醫療設備極其簡陋,連做一個最簡單的闌尾炎手術都不能做,醫護人員開支、購置醫療設備都是院領導集資解決的農村三流醫院成為今天能成功開展甲狀腺全切除術、胃癌根治術、卵巢癌根治術,還有效治療了多例急性重癥胰腺炎等多種疑難病癥的全省農村一流衛生院。先后被評為黑龍江省“金牌服務單位”、 南崗區“工人先鋒號”、紅旗滿族鄉“優秀黨支部”榮譽稱號。

一、以改善醫患關系為牽動,在抓學習、重素質上求提高

院黨支部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堅持把學習擺在突出位置,結合醫院實際,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務求實效,重在成果,確保“學習”與“實踐”不脫節。一是組織領導到位。成立了以黨支部成員,科室主任、醫院團支部共同參與的學習教育活動組,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司其職,確保學習活動順利開展。二是宣傳發動到位。訂購學習實踐科學發展的有關資料、領導講話精神,明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聯系我院五年來的所取得的成就,使廣大職工認識到貫徹科學發展觀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三是學習人員到位。堅持每周五學習日制度,對值班人員、特殊情況外出人員做到專人負責補課,確保全覆蓋,無遺漏。四是學習落實到位。鄉黨委要求各部門制定部門學習計劃、個人學習,采取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學習原文與專題討論相結合,學習筆記與學習心得相結合等形式,定期邀請市、區委黨校教師進行專題輔導,做到有檢查,有記錄,扎實有效地抓好學習活動;五是實踐與工作結合到位。由醫院黨支部牽頭、團支部組織開展一次“讀一本好書”活動。組織全體醫護人員立足個人實際,每人讀一本利于身心健康、利于推動工作、利于科學發展的好書,并組織全體人員進行“讀一本好書”心得談。六是開展載體活動到位。針對少數醫務人員不安心本職工作,對患者漠不關心、對醫院發展事不關己的行為,我們先后組織開展了“患

2 者就是朋友,患者就是親人”、“責任、服務、集體、榮譽”和 “創建一流班子、建設一流隊伍、培養一流作風、創造一流業績、樹立一流形象”為載體的主題實踐活動,顛倒位置、換位思考,教育廣大醫護人員樹立良好的醫德、倡導良好的醫風、構建和諧的醫院,把溫情送給患者、溫暖送到病房、溫馨送到病床。通過深入學習,有效增強了黨員和醫務人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思想認識有了新提高、工作作風有了新轉變、服務群眾有新舉措、醫患關系有新變化。就診的患者有人上前相迎,入院的患者有人噓寒問暖、出院的患者有人熱情相送;有5位醫生主動退還了患者的紅包計15000元,參加義診的黨員醫護人員92人(次),接受義診的群眾達到1500人次,收到患者表揚信15封。

二、以查找突出矛盾為促動,在抓查擺、創形式上求突破

院黨支部緊緊圍繞 “四個不讓”即“不讓各項工作在我這里耽誤、不讓細節差錯在我這里發生、不讓不良風氣在我這里出現、不讓醫院形象在我這里受損”這一主題,著力在提高認識、找準問題上下功夫,認真查找醫患之間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調研形式突出 “實”。改變以往征求意見設題目、劃范圍的方式,醫院領導組織醫護人員與群眾面對面討論,征求意見,真情交流,暢所欲言。群眾針對醫院的實際嘮心里嗑,說實在話。二是調研層面突出“廣”。黨支部邀請了村干部、患者、患者家屬、黨員、群眾等不同層面的代表,通過召開座談會、交心會、懇談會、發放調查

3 問卷、公布電話等形式,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找準醫院與患者之間存在的突出問題。共召開各種形式的會議12場、130人次;發放征求意見表800余份;征求意見56條,經過梳理,共匯總出意見建議14條。并將意見反饋到全體醫護人員。為大家切實把問題找準找實,找準努力方向、定準整改措施,反思問題、對照剖析提供了依據。三是查找問題突出“準”。對征求的意見,黨支部組織專人梳理、匯總,找準制約紅旗衛生院發展的主要問題,影響醫患關系的主要矛盾,以“患者的呼聲是我們改進的重點、患者的需求是我們改進的方向、患者的滿意是我們改進的目標”為落腳點,查找了“臉難看、事難辦、嘮家常、就醫難”等6個問題。四是服務群眾注重“效”。鄉各職能部門,針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從小事入手,服務群眾。建立并實施了“黨員承諾公示制”;分別在7個科室設立了11個“黨員示范崗”,通過公示崗位標準、公示承諾內容,公示黨員身份,開展掛牌服務等,接受群眾監督,切實把整改工作貫穿學習實踐活動始終,力求實效。

三、以良好醫患關系為推動,在抓整改、樹形象上求實效。

院黨支部在深入查找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把解決問題貫穿始終,在學習調研階段,對查找出來的問題,立知立改、立改立行,創造條件多方解決。一是環境改造人性化,讓群眾看病“舒心”。 不斷加大硬件建設及環境改造力度,先后投入資金140余萬,添置了手術床、日歷

4 彩色多普勒超生診斷儀、高頻X線機等診療設備;從10月份起為病房24小時供暖、供應開水,解決了住院病人取暖難、飲水難的問題;對三樓所有病房棚面做保溫、增添二層鋁合金窗、在地熱基礎上加裝飾暖氣片,從根本上解決了室內溫度低問題。同時,對院外環境進行改造,修建籃球場,安裝路燈,方便職工及病人夜晚出行。二是收費項目公開化,讓群眾看病“放心”。結合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重點針對農民群眾普遍反映的“看病貴”問題,投資20余萬元安裝使用了醫療辦公軟件,節省劃價環節,收費準確、管理規范,工作效率有了極大的提高;我們推行了院務公開、費用查詢、收費公示等各項改革,實行了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度,住院患都每天醫藥費用都由患者本人或家屬簽字認可,真正讓病人對醫藥費用一目了然,心中有數。同時,聘請了15名社會監督員,公開了投訴電話,設置了意見投訴、舉報箱,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三是服務群眾經?;?,讓群眾看病“稱心”。 取消掛號后續,簡化了就醫流程,患者通過分、導診和直接就診,對出院患者及時辦理手續、對新農合患者實行墊付制,當日報銷醫療費,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成立“黨員服務隊”深入村屯、敬老服務中心為老黨員、老軍人、孤寡老人、貧困戶義診,送醫送藥上門,服務群眾到家,截至目前為止共義診8次、1200人次;送藥價值人民幣1.5萬元;開設“購藥窗口”24小時為群眾服務,讓群眾買到真藥、放

5 心藥;減少藥品、材料消耗,降低醫療成本,醫療收費低于國家標準,最大限度地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全院9名黨員與9個特困家庭結為扶貧對子,免費為其治療,為弱勢群體10余人次免費提供醫療服務;在“黨員服務隊”影響帶動下,醫護人員自發成立3支醫療小分隊,開展醫療下鄉活動,自開展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已深入到9個村屯,為235名農民患者提供了醫療服務,并為特困人群減免醫藥費2.3萬元。目前,我院已經完成了2個階段4個環節的全部活動任務,梳理出的14條意見建議已落實8項,正在整改3項,長期整改3項. 為了使整改工作扎實有效,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一是進一步加大扶持農村衛生醫療的力度,請有關部門協調大醫院專家學者定期到農村醫院支農、臨床培訓,同時接納我院醫護人員到大醫院交流并接受培訓,提高農村醫院技術水平,提升鄉鎮衛生院知名度;二是由于鄉鎮經濟快速發展,人口不斷積聚,我院設備簡陋、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在政策、資金上扶持,改善我院醫療條件;三是我院黨支部書記白玉軍同志以良好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贏得群眾的信任,被群眾稱為“戰勝軍式的好醫生”,我們希望上級有關部門加大宣傳,通過榜樣引領、典型帶動,使更多的“白玉軍”扎根農村,服務群眾。

學習實踐活動期間沒有出現一例醫療事故,群眾滿意度

農村群眾考察報告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主要以文獻法為主要科學研究方法,以中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的作用為研究重點,認為在現實的中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素養;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整頓當前我國農村混亂的文化市場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我國農村人才的培養等?;谵r村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要正視農村的群眾文化建設,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高到新的高度,早日實現我國新農村建設目標。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群眾文化;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使得一部分城市居民首先富裕起來,并逐漸帶動更多的居民走向富裕的道理。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在城市規模,居民經濟發展程度,文化素養等等均有明顯提高。伴隨著城市建設速度加快,使得當前我國城市與農村之間無論政治經濟發展程度,人文文化素養,家園美化程度等等均落后于城市發展。為更好的促進我國農村建設與發展,減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不斷提高農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步伐,我國政府領導不失時機的提出新農村建設思路,力爭通過一段時間改善當前我國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實現我國農村的快速發展,將我國部分農村建設成為富強、美麗、人文氣息濃郁的美麗家園。當前我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很多地方政府更加側重于經濟建設和城鎮硬件規劃與發展,對于文化素養等精神文明的建設,往往落后于硬件發展的速度,為此,基于筆者的工作需要,為更好的促進我國新農村兩個文明同時進步,更好的提高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素養的提升,特以中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的作用為研究重點,結合自身多年工作需要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討一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以更好的促進其發展,更好的服務于新農村建設。

一、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素養

伴隨著我國近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當前我國農村在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等物質方面明顯提高,多數的農村都已經摒棄了建國初期餓肚子的現實。在我國農村快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的發展速度,則明顯滯后于農村物質文明的發展步伐。使得當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出現一些不文明狀況,很多有錢人過于依仗自身財力,稱霸鄉里、魚肉百姓等,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當前我國農村發展中精神文化素養偏低的現實具有直接聯系。為更好的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更好的發展農民的精神文化素養,便需要加強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最根本的要立足于農村,多進行一些以提高農民文化素養為主題的講座、宣傳等文化活動,在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適當增加農村文化站點建設,增設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室、圖書館等等設施,力爭通過這些手段與措施來更好發展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其實在筆者多年的群眾文化工作中,也發現當前我國農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后,也非??释岣咦陨淼木裎幕仞B,因此,對一些文藝演出、文化下鄉活動、文體活動等表現出極大熱情。在文化建設中可以抓住這一契機,更好的讓農民參與其中,來更好的提高自精神文化素養,使其精神層面更上一個臺階,更好的服務于我國新農村建設。

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整頓當前我國農村混亂的文化市場

農村群眾文化市場主要是指在現實的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村市場所展示出來的以文化為主體的各種文化活動。當前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地方的農民的收入水平均有明顯提高,在有錢之后,所表現出來的農村文化市場也出現一些問題,主要是積極、陽光的文化活動相對較少,而一些以賭博、上網打游戲、觀看低俗視頻和出版物的文化行為相對較多。長時間從事這些低俗的文化活動,不但不利于農民精神文化素養的提升,還會阻礙我國當前的新農村文化建設。增加我國農村的群眾文化投入,增加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建設,出版與發行一些積極健康的報刊和書籍,加強對農村的文化推廣與宣傳,整頓農村文化市場,加強對一些娛樂活動場所的建設,使其沿著正確的文化觀與世界觀進行有序發展,來更好的服務于當前我國農村精神文化建設。

三、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我國農村人才的培養

當前我國農村人才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主要是指農村特殊的文化土壤中所培養出來的后備人才;另一方面則可以理解為農村文化人才。前者主要是通過農村文化建設的感染和教育的實施,通過自身努力而進入大學,成為我國經濟、政治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建設人才,后者主要是通過農村群眾文化的宣傳與建設,感染部分在文化、體育等方面有一定特長的農村居民,使其認識到自身所長,并樂于參與到現實我國農村群眾文化發展與宣傳中來。這些農村群眾文化人才的培養,為農村的后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與保障。

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建設新農村,建設美好家園都是我國農村發展的主題。然而農村的發展與建設在加大物質等硬件方面建設的同時,也離不開農村精神文明的發展,而農村精神文明的發展最主要依靠的途徑與方法便是農村文化建設。脫離了精神文明這一主題,農村的發展必然會陷入畸形發展的境地。因此,只有加大農村文化建設,才能實現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有效發展。在現實的中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素養;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整頓當前我國農村混亂的文化市場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我國農村人才的培養等?;谵r村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要正視農村的群眾文化建設,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提高到新的高度,早日實現我國新農村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燁.繁榮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3 (11):40- 40.

[2]董晶.淪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新思路[J].東方企業文化,2014(23):108-108.

[3]馬帥帥.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市場,2010,26.

農村群眾考察報告范文第4篇

農村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鄉村干部作為農村基層工作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也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中堅力量。鄉村干部能力的高低、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和諧新農村的建設大局,因此著力提升鄉村干部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筑牢他們心系群眾、服務群眾、扎根群眾的思想根基就顯得尤為重要。近期,為深入搞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調研工作,我們深入鄉鎮、村組、農戶家中就如何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何貫徹執行好黨的群眾路線,進

一步轉變鄉村干部工作作風,增進干群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我們挑選了四個鄉鎮,按照普通群眾比例不低于40%的要求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就調查問卷確定的調查內容進行了專題調查。同時這四個鄉鎮組織召開了由鄉村干部、黨員群眾參加的座談會,圍繞調研內容進行了深入座談。針對當前在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群眾的新期待、存在的問題,今后的意見建議等問題,向全縣10個鄉鎮的黨政主要領導、副書記、紀委書記、村書記主任發放訪談表212份,通過分析匯總調查問卷、座談了解、個人訪談,共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4大類22條。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實現惠民利民富民、構建和諧新農村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縣委

“3+1”發展戰略,緊緊圍繞“航天先鋒”引領工程,不斷強化理論培訓、豐富活動載體、大辦利民實事、實現富民強縣,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

強化理論教育,注重理順干群情緒。近年來,我們把加強農村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工作做為提升黨員干部為民服務能力、增強黨員干部自身黨性修養、理順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手段,采取請進來講、送出去學、遠程教育教、實訓基地練等辦法,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黨的十

七、十八大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創先爭優。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則,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參觀黨員黨性、警示、廉政教育基地,圍繞黨員“冬訓”,做好黨員“雙述雙評”工作,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切實筑牢了基層黨員干部為民、務實、清廉的思想道德底線,增強了基層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為了群眾的意識。各基層黨組織通過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和

“一線工作法”,組織廣大群眾舉辦各類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化娛樂活動,引導廣大黨員群眾積極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廣大黨員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參政議政意識明顯增強,廣大黨員群眾的情緒基本穩定。 突出多辦實事,注重拉近干群距離。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全縣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將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重點,集中精力、集中財力辦理順民意、聚民心、解民憂的惠民實事,著力解決保障性住房建設、村級醫療衛生室建設、農村安全飲水、鄉村道路鋪筑、農村人居環境改造等民生問題,全面落實新農合、新農保、城鄉低保等各項惠民政策,有效解決了廣大群眾就業、養老、上學、看病、住房等方面的突出矛盾。認真落實推廣了人民群眾來訪接待制度,暢通了人民群眾的來訪渠道,廣泛了解群眾所需所盼所憂,了解群眾對黨和政府工

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有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維護了群眾利益,提升了黨政工作與群眾意愿的契合度。

豐富活動載體,注重搭建干群聯系紐帶。一是深入實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充分發揮聯系單位信息靈、政策通的優勢,加強溝通聯系,注重排憂解難,通過政策上引、資金上幫、項目上扶等辦法,積極組織幫聯單位深入村組和農戶家中,幫助貧困村和特困戶分析貧困原因,找準脫貧路子,制定發展規劃,引導他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養殖業。二是深入實施干群“四連四促”行動。實施了以“設‘連心箱’促調查研究、帶‘連心本’促理清思路、建‘連心卡’促破解難題、架‘連心橋’促社會和諧”為主要內容的干群“四連四促”行動,全縣680多名科級干部深入基層,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扶持重點產業,維護農村穩定。三是深化“五步聯推”黨群共富工程、“支部比發展、黨員爭先鋒、建功

新農村”活動,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農村黨員在發展溫室瓜菜、特色林果、設施養殖等高效特色產業中爭當“致富先鋒”,全力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激發廣大農村黨員創先爭優、建設新農村的熱情。 落實發展大計,注重筑牢干群關系。近年來,縣委把“為人民謀利益”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團結帶領全縣干部群眾,按照市委“六翻番、六提升、三率先”的發展目標,堅持“3+1”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創新農業、興旺一產”的工作部署,大力實施“6+1”產業富民計劃,加快推進特色產業規?;l展,傾力實施道路建設、人畜飲水、渠道襯砌、小康住宅等惠民工程,使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400元,農民人居環境、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得到較大輻度的提升,干群關系不斷融洽。

三、調研了解到群眾最期盼的問題 群眾期盼政府科學引導,助農增收的產

業結構日趨完善。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就我縣而言,廣大人民群眾期盼最熱烈的關鍵性問題主要是盼望助農增收的產業結構能日趨合理,產業鏈條能逐步延伸,產中跟蹤服務能夠到位,產出效益能不斷增加。目前我縣依然存在種植業比重偏大,種植品種多而雜的現象,沒有能形成規模效應和鏈條效應,缺乏具有明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農民增收難。

群眾期望鄉村干部提升致富帶富能力。做給群眾看,才能帶著群眾干,但我縣鄉村兩級干部,在群眾眼中普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大量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工作,在為農村發展注入新血液,帶來新活力的同時,由于基層經驗少、社會閱歷淺,指導工作的實踐經驗不夠,動手實踐能力差,工作執行力弱。二是部分村干部只滿足于完成日常事務性工作,聯系群眾不夠,沒有把引導群眾致富當作首要任務,導致干部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生產效益、帶領農民

致富的能力較弱,群眾認可度不夠。 群眾期望鄉村干部更加務實為民。評價黨群干群關系的現狀調查結果顯示最多的是“一般”,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做的“一般”,充分反映了我縣部分鄉村干部服務群眾意識、宗旨意識不強,對待群眾態度冷漠,對待工作推拖死板,不能很好地定位“何為干部、干部何為”,部分鄉村干部服務能力、帶動能力較差,辦事不透明、不公開情況時有發生,干部和群眾交流渠道不夠通暢,不能很好的引導群眾的理性訴求。

群眾期望鄉村干部進一步提高責任意識。部分村干部存在得過且過,當“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缺乏艱苦奮斗、吃苦在基層一線的意識。反映出部分鄉村干部宗旨意識淡薄、群眾觀念不強,工作飄浮,缺乏工作的責任心和恒心。

四、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些意見建議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最主要的目標是落實務實、清廉、為民的服

務宗旨,重點和關鍵點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營造和諧的鄉情村情上。針對我縣農村調查問卷反映的情況,對今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以下一些淺顯的意見建議: 堅持多措并舉,提高鄉村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一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和1+

1、1+n等形式的幫帶模式,不斷提高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綜合素質,強化鄉村兩級干部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二是通過認真落實“一線工作法”、在基層一線包村蹲點、聯系包抓鄉村重點工作等實踐鍛煉活動,努力提高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團結凝聚人心的作用,使每項決策、思路和辦法,能夠通過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落到實處、發揮效應。四是強化群眾工作考核。要將群眾工作納入相應的責任考核當中,通過考核來強化干部的工作責任,激勵干部提高工作水平。

切實轉變作風,增進干群關系。一要堅持察實情。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深入一線,深入群眾,真實了解村情民意,捕捉社會信息動態,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和傾向性問題。二要善于解民意。要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善于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通過說服解釋、耐心疏導解決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三要堅持抓關鍵。大力發展特色優勢高效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積極做好道路建設、渠道襯砌、人飲病改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用實實在在的利民惠民實事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賴。

完善制度體系,拓展干群溝通渠道。認真執行干部民情日記、定期接待群眾來信來訪、下訪等制度,要通過民主懇談會、記民情日記、住村等多種形式聯系群眾,溝通思想,增進感情。要充分發揮農村“兩代表一委員”在聯系群眾、聽取和反應群眾意見方面的作用,形成定

期向他們通報情況和聽取意見制度。要開辟專門渠道、增強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功能,使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信息傳遞交流更直接、更及時、更廣泛。

強化教育引導,提高鄉村干部黨性修養。一要采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送出去學與請進來教、遠程教育引和人才實訓基地練等辦法,切實加強對鄉村干部的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二要通過組織學習新《黨章》、重溫黨的誓詞、到全縣黨性教育基地學習等辦法,進一步強化黨性觀念。三要在踐行黨的宗旨中加強黨性修養,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精力投入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村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上,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農村群眾考察報告范文第5篇

1 群眾文化簡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千百年歷史過程中沉淀下來的精髓。文化是意識形態外化的一種體現形式, 雖然一直被稱之為“文化軟實力”, 實際上卻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評判重要指標之一, 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叭罕娢幕备拍畹奶岢鍪窃谖幕幕A之上, 包含于文化。群眾文化特別適用于新農村文化建設, 農村人口多、勞作辛苦、文化活動偏少, 以群眾活動作為一種文化普及的方式能加速文化在農村的傳播, 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 推進新農村群眾文化策略

2.1 提高重視程度

群眾文化概念1953年被提出, 提出后并未深入人心, 直至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群眾文化進入大眾視野。想要發展新農村群眾文化首先要提高對群眾文化的重視程度, 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意識時刻融入文化建設中, 注意群眾文化要隨著時代進步時刻更新。群眾文化以群眾為主體, 以群體活動為主要形式, 以娛樂形式進行文化傳播, 以期提高農村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如果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得到良好的發展, 大眾能在娛樂活動中增加群體凝聚力, 還能潛移默化的提高群眾文化水平。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 面臨諸多問題。提高對群眾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意味著一味的資金輸出, 還要注重思想上的更新, 把不合時宜的文化建設思維篩選出來, 繼而剔除干凈, 不讓陳舊的思維桎梏新農村群眾文化的推廣。

2.2 加大投資力度

思想上, 重視新農村群眾文化的推廣, 物質上, 加大農村文化的設施建設。群體娛樂活動是群眾文化建設主要形式之一, 群體活動就需要有相關的設施建設作為基礎。計算機的普及為人們帶來便利, 也有一定的弊端, 人們將休閑時間大多用于上網聊天、玩游戲, 缺少了群體之間的交流, 群體活動也一再減少。加大對活動設施的投資可以吸引群眾的目光, 把人們從計算機前拉到群體文化活動中。改革開放之后, 農村大眾的溫飽問題幾乎已經得到解決, 對文化水平的要求也開始提高。政府在推進群眾文化時可建立相關部門, 做為組織策劃各種活動的基地。相關部門組織活動隊伍, 甚至可以高薪聘請專業人士為群眾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教育。在種植知識教導方面不可以生搬硬套, 要注重因地制宜, 以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3 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意義

3.1 思想層面

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推進使農村大眾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農村不僅經濟落后, 而且思想保守固執、封建迷信盛行, 陳舊的思想阻礙著農村的發展, 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推進。群眾文化的推廣使農民的思想有了新的提高, 多元化的文化使農民知識儲量逐漸增加, 在這個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 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就是全農村生產力的提高。群眾文化推廣主要以集體活動形式展開, 在集體活動中, 能增加群眾的凝聚力, 我泱泱大國五千年延綿至今, 尤其是近代戰爭能以弱勢取勝, 皆因為我國的民族凝聚力。農村群眾凝聚力的增加必然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3.2 物質層面

群眾文化建設不只是娛樂方面, 還包括農業知識方面的推進。當前科技的發展、機械的更新都使農村的勞作方式不同于以往。種植方面因為種植技術的改進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技術上進步有利于提高農村生產力。相關組織部門可以舉辦知識競賽、勞技比賽等, 在增加群眾凝聚力的同時使大家都學到新的知識。相關組織部門還可以聘請專家舉辦講座, 為農村大眾普及種植知識、養殖方法等, 在豐富農村文化的同時學得知識, 用于實踐操作可以提高生產力, 增加收入。

3.3 長久層面

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推廣具有長久深遠的意義。國家在“三農” (農業、農民、農村) 方面的重視有目共睹, 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是提升“三農”發展的關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完成大半, 農村一直被當做是“弱勢群體”, 新農村群體文化建設有助于農村建設, 加速完成國家“三步走”計劃。習總書記提出的核心價值觀第一點便是“富強”, 農村建設是實現全國富強的關鍵??傊? 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我國綜合水平的提升。

4 結語

新農村群眾文化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 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群眾文化的多樣性、復雜性、兼容性等都導致群眾文化建設具有重重困難。在政府全力輔助下, 新農村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各相關部門各盡其能、相互配合, 定能加速建成完善的群眾文化體系, 促進新農村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建斌.群眾文化應用于新農村建設中的可行性研究[J].大眾文藝, 2014 (12) .

農村群眾考察報告范文第6篇

摘要: 農村文化禮堂是農村“實現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是實現文化強村建設的重要基石,也是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保障,更是新農村建設中居于首位的新陣地。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好與壞、快與慢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進程。農村成校的教育處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教育對象是新農村建設為主體的農民,學校辦學的宗旨應該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的橋梁。因此,農村成校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益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農民的文化科技、職業技能水平和改善能力,也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這表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成校開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農村文化禮堂;成校教育;領航員

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繼承了農村優秀傳統美德,傳播了現代文明,引領了主流文化,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立足現代文明,廣泛開展實用知識和致富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和經營能力,推進農村各行業人才隊伍建設;開展現代科學、法律、網絡、健康生活等知識的教育,增進農民科學素養,提高農民的現代生活質量。

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與鄉鎮成校在新時期新農村建設中的工作開展不謀而合。農村成校的教育處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教育對象是新農村建設主體的農民,學校辦學的宗旨應該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的橋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的召喚,必然賦予農村成校新的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它既為農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農村成人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無限的發展空間。農村成校要樹立全方位的農村成人教育培訓活動,找準開展成人教育的結合點,必須以突出農民素質提升為側重點,真正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匹配??磥?,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離不開鄉鎮成校的參與,更離不開鄉鎮成校的“領航”。

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離不開鄉鎮成校的引領

目前,大部分農村文化禮堂在活動的開展上,主要以健身娛樂活動為主,如跳佳木斯操、健身舞、排舞等,而諸如禮儀活動、講座論壇等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意義的活動就開展得比較少,更不要說開展生產技能、營銷能力相關經濟建設的培訓活動了。甚至有個別村沒有像樣的文藝隊伍,除了上級部門的文化下鄉,無法開展村級文藝活動。鄉鎮成校的培訓活動在農村文化禮堂的開展將會打破這個格局,各項培訓在文化禮堂內進行不但營造了農村文化禮堂的氛圍,還引導了當地農民參與到文化禮堂建設的各項活動中來。

1、鄉鎮成校是農村成人教育的基地。

農村文化禮堂不僅僅是一個文化娛樂的場所,也不只是一個承辦“紅白兩事”的場所,它還承擔著傳承文化、傳播文明、凝聚人心的使命。就目前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情況看,農村文化禮堂活動內容方面存在單一、無規劃等問題,具體表現為:“禮儀活動”、“民俗文化活動”不突出、缺乏深入挖掘;“村歌”等特色工作啟動比較晚;文化禮堂專管員隊伍缺少培訓,對農村文化禮堂認識不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沒有進行很好地梳理。因此,推進這項工作不能憑一時腦熱,必須要有效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認識到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重要性,并投身其中,同時還要調動村民積極性,群策群力。在這個過程中,鄉鎮成校必須站出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確定有文化底蘊,有群眾基礎,村干部有干事激情的村來付諸實施。

鄉鎮成校在推進成人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火車頭”的作用,是農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實踐領域。從農村地區的實際看,農村成人教育的實踐基地主體是鄉鎮成校,因為它不僅是“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多功能的農村成人教育基地?!彼运仁寝r村成人教育的主要載體,也是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中心陣地。由于鄉鎮成校不僅自己要辦學,而且還負有“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對口辦班的”職責,包括村企辦學在內的辦學指導等任務,所以它既是廣大農民的學習中心,又是發展農村成人教育的關鍵環節。

2、鄉鎮成校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源動力。

農村文化禮堂是村級公共文化服務,既沒有組織編制、人員保障,又缺少財力等資源的供給。打造文化品牌,必須要借助外力支持,創新文化禮堂聯動模式,就是要借助當地鄉鎮成校的力量,推動文化“輸血”向文化“造血”轉變,因地制宜地建設村落文化品牌。鄉鎮成校有能力設計載體,組織干部聯片接對,正向開展文化禮堂隊伍培訓,常態化組織文藝骨干培訓,凸顯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禮堂活動品牌。

農民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也是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主人。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需要調動農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突出農民文化建設的主體地位。只有農民在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中表現出自主性,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才有基礎;只有他們在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中表現出能動性,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才有可持續性;只有他們表現出創造性,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才會有活力。農民的文化素質的培養真是鄉鎮成校的教育主體,農民在鄉鎮成校的各項培訓中訓練技能、增強素質,才能更有效地搞好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

3、鄉鎮成校是農村培訓市場的主導者。

目前,不少農村文化禮堂使用效率低下。由于很多農村片面追求驗收,在建設上照搬照抄,文化設施簡單類同,難以吸引群眾。而投入資金較多的圖書室等卻因場所管理服務不到位、設施設備更新缺少科學性等原因,閑置現象居多。文化設施在使用上存在不均衡性,如當前的群眾性排舞熱和健身熱,參與者多,由于文化廣場及排舞設施不是文化禮堂驗收中明確要求的項目,致使禮堂設施建設與群眾文化訴求不對接,從而造成使用效率低下。更為突出的現象是,進出公共文化場所的多是老年人和兒童,年輕人缺位,使得農村文化禮堂在某種意義上成為老年活動中心的代名詞。

鄉鎮成校的培訓活動在農村文化禮堂開展,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掃盲培訓,讓年齡大的村民走進農村文化禮堂,在學文識字中,全方位地感受農村文化禮堂多方面的氣息;雙證制培訓,讓中年人走進農村文化禮堂,在學習知識和生產技能的同時,領略農村文化禮堂多樣風采;禮儀健康知識講座,讓少年兒童走進農村文化禮堂,在學習文明禮儀中,健全、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

二、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離不開鄉鎮成校的護航

1、農村文化建設快速發展需要農村自身文化人才的支撐。

村級文化禮堂建設完成后,文化條件設施發生了根本變化,村民文化活動的熱情迅速高漲,文化活動類型不斷豐富,文化活動層次逐步提高,而村莊內部的文化人才卻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目前,安昌鎮四個有文化禮堂的每個村只有一名文化活動員,僅僅依靠外部的力量(政府的文化宣傳部門、高校、地方文化機構等)很難持久深入。關于文化人才問題,迫切需要在統籌城鄉文化建設的大思路下考慮一些具體問題。一方面要加大傳統的文化“三下鄉”、大學生村官等項活動,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農村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不僅支持農村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還要支持文化建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培養鄉土文化人才,充分利用現有的鄉村知識分子(教師、醫生、農技人員等)。還要調動社會文化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特別是發揮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和潛力,尤其需要政府部門對農村文化志愿者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采取更有力的扶持措施。

鄉鎮成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是最接地氣的學校。農村人才在鄉鎮成校幾年的努力下已充實到農村的各個角落中。這些農村人才是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的中流砥柱,是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參與者,更是締造者。

2、農村文化建設快速發展需要農村個性品牌的傳承。

一些村被動建堂,造成文化禮堂的統一模式,沒有個性和特色。要想真正發揮禮堂的作用,必須挖掘特色,突出禮堂主題。同時,鎮、村要建設有地域特色的文藝團隊,支撐文化禮堂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讓群眾真正變成活動的參與者、表演者、組織者,成為倡導健康休閑、文明新風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每個村居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村史、村情,民風、民俗,祖訓、家譜,都有它們獨特的歷史記憶,也是每個村居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鄉鎮成校在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因村而異”、“因村制宜”,結合當地實際,充分利用每個村居獨特的文化特色,展現特色文化,傳承民俗,讓村民知道本村文化的根,了解本村文化,打造名副其實的“精神家園、文化殿堂”。因為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農民擁有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實現鄉村文化的真正回歸。

農村特色文化,是把主流文化與鄉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這種特色文化形成的土壤就是農村;鄉鎮成校在日常的培訓活動中有機地結合當地特色文化,鼓勵村民自發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對農村的文藝骨干進行培訓,讓農民積極參與,并把日常生產生活融入文化活動,使文化形式和內容與村莊實際、村民生活密切相關,使農村文藝作品具有強烈鄉土氣息,并為當地村民喜聞樂見,這樣的農村特色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影響農民的價值觀。

三、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離不開鄉鎮成校的整合

1、鄉鎮成校具有完善、積極的教育資源。

農村成校新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就是充分利用拓展和開發各類教育資源,實行橫向聯合、縱向溝通、形成合力,使現有的教育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使農村文化禮堂成為政府領導統籌、社區教育機構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社會各界支持的管理模式。整合農村中小學、經濟綜合服務中心、農技推廣中心和群眾團體等部門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勢,形成優質高效的農村文化禮堂綜合能力開發工作機制和網絡。落實以農村為主體、農民為對象、文化禮堂建設為基礎的教育管理體制。成校有明確的辦學責任,有“統一領導、分工負責、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還有為農村文化禮堂發展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管理環境,實現結構優化、資源共享、師資互通,以發揮教育資源的綜合效益,保證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組織落實、方案落實、資金落實、措施落實,保障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

2、鄉鎮成校具有協調、融合的組織機能。

農村文化禮堂不是一個文化單體建筑,而是一個集學教型、禮儀型、娛樂型、長效型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努力實現村級文化資源布局從分散型向集中型轉變,文化場館功能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化,著力提高村級文化場所和設施的綜合利用率,這就需要管理與內容的整合。文化部門、民政部門以及黨政其他部門可將自己配送的內容制成菜單,而真正落實時得整合各部門資源,由一個統一的牽頭部門,負責聯絡組織。這樣就便于更加合理地利用資源,合理安排時間,使得禮堂內全年內容豐富充實,形式多樣而不重復。各單位部門也能更好地安排時間,開展各自擅長的活動。鄉鎮成校就是一個起到這樣樞紐作用的組織。

農村的文化建設僅僅依靠自身的資源和力量,是不切實際,也是不尊重歷史的。安昌鎮在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以政府有關部門為主導,組織了“三支援軍”,即三種類型的專家隊伍。一支是來自高等院校從事文化研究的“學院派”專家們,他們側重于宏觀歷史的梳理,重要理論問題的提煉;一支是來自黨政機關部門學有專長的“領導專家”,他們把握方向,提供資料,協調組織;一支是來自社會各個領域的“草根”文化專家,包括從事文化設計經營的地方文化名人,他們可以提供各類專門的支持和服務。同時也有“三支隊伍”。一是村中的“文化精英”。許多鄉村都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藝人”、“田秀才”、“土專家”,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們對鄉村文化有著特殊的情感,在文化禮堂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村中的文化活動積極分子。他們有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有展示文化才藝的天賦,他們是村中書法協會、武術協會、龍燈隊、排舞隊的骨干;三是村中的普通群眾。他們作為文化建設的潛在力量,會隨著文化禮堂建設的擴展和深化,逐步參與到各項文化活動中來。這些資源和力量如何有機地組織起來,協調起來,鄉鎮成校起到關鍵的作用。只有鄉鎮成校才能把這“三支援軍”和“三支隊伍”揉合在一起,形成合力。這樣內外結合,堅持外部資源支持與內部資源挖掘相結合,以內部資源為基礎,以外部資源輔助,并逐步走向自主自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才能走得更遠。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土壤在農村,鄉鎮成校的立足點也在農村。鄉鎮成校的發展離不開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更離不開鄉鎮成校的“領航”,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傊?,在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中,鄉鎮成校要起到“領航員”的作用,堅持搖旗吶喊又腳踏實地的工作,從方案、制度到具體措施,做到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全方位參與,為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葛慧君,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新華網浙江頻道

[2]沈向榮,臨安建設村級“文化禮堂” 構筑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實踐與思考,浙江在線浙江文明網

[3]劉國瑜,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民教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第01期

[4]謝木剛,創新成教工作思路探索成人教育【J】,中國農村教育2011年第07期

[5]陳小如,農村成人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科教文化2011年第08期

上一篇:保險公司應戰書范文下一篇:情緒低落作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