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課程改革論文范文

2023-09-23

農村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支撐著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所以農村金融的發展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關系著國家整體經濟的運行。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金融改革提上重要議程,這將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契機,同時也將為農村居民收入帶來有益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金融發展; 農村居民收入;關系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傾斜和扶持,農村居民收入不斷上漲,收入來源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農村居民收入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農村的教育程度、城鎮化建設的水平等。另外,農村金融的發展也對農村居民收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特別是隨著金融改革的大力推進,其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越來越大。

1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發展的條件日漸寬松,各種創新型的農村金融形式層出不窮。但是我國早期的經濟發展模式是農村支持城市、農業支持工業,導致盡管農村金融發展呈現出迅速的態勢,但相對于城市來說依舊落后,且對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方面作用有限。當下,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1金融組織形式單一,數量有限

雖然農村地區的金融組織日漸增多,但是總體看形式單一、數量有限。當下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為農業銀行、農商行以及正在探索試點階段的村鎮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在農村地區難覓蹤跡。即便是以上提到的三種銀行,在農村地區也僅存在于村鎮上,網點設置少之又少。因網點路途較遠,增加了農民利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居民對銀行的利用率。

1.2農村金融發展存在不足,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滯后

由于我國城鄉之間普遍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城鄉在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例如信用、產權制度建設方面嚴重滯后,導致農村的金融業同城市的金融業相比顯現先天不足,不但業務發展滯后、職能弱化,而且連基本的金融機構都較為缺乏,無法完全覆蓋,因此導致信貸對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不足,農村剩余資金大量外流。

2農村金融發展同農民收入的關系

農村人口占比重非常大,因此其收入的增加對解決三農問題至關重要。改革開放后,隨著農村、農業的發展和政策的放開,農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其增長速度遠遠低于同期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由此導致城市居民和農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斷拉大。收入差距的拉大、農村經濟發展相比城市速度緩慢、城鄉發展不平衡日益明顯,以致形成目前較為嚴重的“城鄉二元結構”,制約著農村金融對農民收入增加的促進作用。

2.1農民收入的組成部分

農民收入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最主要的組成要素是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二者構成絕大多數農民收入的絕大部分。

2.2農村金融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途徑

農村金融對農民收入發揮影響主要是通過信貸來對鄉鎮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而農民通過在鄉鎮企業的工作獲得工資性收入來進而影響農民收入;其次,農村金融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使通過向農民提供家庭貸款,以幫助農民發展經營性農業投資來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再次,農村金融通過向農村居民提供儲蓄利息等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農民收入的轉移性收入部分依賴于國家政策,屬于轉移支付范疇,跟農村金融基本無關。

2.3農村金融對農民收入的具體影響

由于農村金融作用發揮比較滯后,農民由于沒有充足的抵押等原因無法充分大量獲得農業貸款,導致農民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的程度有限。由于農民擴大經營主要是中低端的種植、養殖業,附加值低,經營方式比較單一,無法調整產業結構;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的生產周期長,且受自然災害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較大,貸款風險高,農村金融對農民經營性收入的增加作用不明顯,部分貸款甚至成為農民的債務,制約了農民收入的提高。

農民工資性收入是指農民被企業或個人雇傭,為雇傭者提供勞動而獲得的收入,如外出務工、在鄉鎮企業中務工的所得。隨著當鄉鎮企業的發展和中小城鎮的建設,農民更多地參與第二或者第三產業獲得工資性收入。農村金融的發展有助于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因為農村金融通過加大對鄉鎮企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貸款,促使鄉鎮企業的發展壯大,為農民提供更多務工機會;農村基礎設施在農村金融貸款的支持下,一方面會吸收大量農民來務工;另一方面,會促進農村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農村的產業化以及農村產業的規?;?,從而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農村金融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也有助于農產的產業結構的升級,促使農民從傳統的農業向高附加值及高收入的工業、服務業等轉移,增加了農民單位勞動時間的產出和工資水平,增加了其工資性收入。

我國農民的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在農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較小,同時各地區由于發展程度、財產狀況的不同,二者占總收入的比例也不同。當前我國農村的金融機構主要以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為主,金融機構的種類單一、數量少,為農民提供的金融服務也有限。主要集中于存取款、貸款,極少有投資、理財、保險等財產保值增值服務。農民由于知識有限又缺乏投資渠道,因此更愿意將錢存放于金融機構獲得微薄的利息收入,無法獲得證券、基金等投資理財帶來的財產性收入的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主要取決于政府的政策,農村金融機構更多地承擔代政府發放涉農補貼、救濟金等政策性資金,因此金融機構本身對農民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結論,農村金融的發展對農民收入的增加是有促進作用的,主要通過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來實現。同時,由于城鄉二元結構、農村金融本身不足等原因,導致農村金融對農民收入增加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因此要大力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立香.中國金融發展對農民收入增長影響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1.

作者簡介:李朋,滿族,長春科技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通訊作者:王曉光,長春科技學院, 教授, 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實務。

農村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隨著當今時代的飛速發展和新課改教學政策的不斷落實推進,教學資源匱乏,教育理念落后的農村小學也開始了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其中,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學科,更需要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發展。闡述了運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農村小學數學改革的教學意義,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農村小學;數學改革;教學探究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在生活中所享受的便捷服務都得益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而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課堂教學中去,也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在教學資源匱乏、教育理念落后的農村小學教育中,更需要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來為農村小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農村小學數學改革的教學意義

眾所周知,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匱乏,教師團隊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陳舊過時,教育理念傳統落后,在各個方面都與城鎮小學教育有著天壤之別。為了使農村小學生能夠擁有更好的教育環境,全面提升農村地區小學的教育水平。在新課改教學政策中,也要求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從而依靠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與多樣化的教學手法,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完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

因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順應新課改的教學政策,主動引入信息化教學,用更優良的教學環境與教育資源,為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農村小學生擁有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

二、目前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及原因

首先,農村地區小學數學教育的教學環境和教育資源,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更不能與城鎮小學相提并論。教學資源的匱乏和教育理念的落后,使得農村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持續下降,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也相對薄弱。

其次,在教育理念傳統落后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教學的中心位置,而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則沒有得到凸顯。這就使得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積極度和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都不是很高,造成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在教學資源匱乏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口頭授課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采用的教學輔助設備和教學途徑也很單一。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甚至還會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學等消極心理,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發展十分不利。

三、運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農村小學數學改革的教學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農村小學數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轉變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運用信息技術完成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播放一組動畫視頻。小明的生日大蛋糕被切成了一樣大小的六塊,有一只小老鼠悄悄地爬上桌子,背走了其中的一塊。這樣,老鼠偷走的蛋糕就是六塊蛋糕中的一塊,分母為6,分子為1,即■。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豐富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边@個道理放到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同樣適用。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與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在豐富自身教學手法的基礎上,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

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競賽。屏幕上有“0.35+0.24=?”這樣一道題目,下面還有“0.6,0.59,0.49和0.58”這四個答案。如果學生選擇了正確答案,則屏幕上就會顯示一段太陽公公豎起大拇指的動畫。反之,太陽公公就會被一片烏云遮住,嗚嗚地哭泣起來。運用信息化教學途徑,增添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3.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小學教育資源匱乏的主要問題,增添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主動性,是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最佳途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保障教學質量,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找規律”這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白板的教學設備。一只小螞蟻走在路上撿到了一粒大米,走一會兒又撿到兩粒大米,沒過一會兒又撿到兩粒大米……,即1,3,5,7,9……教師此時將其中的“5”遮住,學生也能通過前面的螞蟻撿大米動畫,輕易地推測出這組數字的排列規律。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數字規律,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運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資源,促進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提升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尤金霞.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中的教學模式改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9).

[2]甘泉.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9).

編輯 謝尾合

農村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在農村金融的改革中取得很大成就,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不足。本文通過對我國的農村金融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指出我國在農村金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對我國的農村金融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農村金融改革 金融產品 創新

農村金融作為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在促進農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的農村金融改革基本上是以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而逐步推進的,對農村金融的認識和理解也在改革中進一步得到深化??偨Y農村金融改革30年的實踐經驗,有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一、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不足

(一)農村金融機構相對較少

我國對于農村金融機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級別。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地方性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等等)可以這么說,三級的結構在現今的農村經濟發展中已經不能適應,并且在大部分農業經濟中,第三層級擔當著主角的角色,也就是地方性農村金融。政策性銀行,農業銀行在支持農村金融改革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F在存在著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銀行“撤鄉進城”其意思就是銀行撤離農村的鄉鎮,把網點設立到發達的城市,把本應該專項發展農業的資金投向了城市;銀行還通過自身的存儲業務,吸收了廣大農村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從農村抽離之后,銀行的逐利性使得其把資金通過信貸方式,發放出去,這就形成現在我國的普遍現象,農村金融機構不農村,其實質不是在服務農村金融,相反是在蠶食本來就很脆弱的農村經濟,從而造成了現在的嚴重的“貧富分化,地區發展不平衡”。

(二)農村金融產品較少

雖然我國的金融產品種類已經基本達到了國際平均水平,但是對于農村金融而言,與其相應的金融產品少之又少,地方的農村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缺失尤為突出。在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中,除了一般性的存貸業務,以及少量的保險業務,其他的金融產品幾乎沒有,比如基金,債券等,期間存在著很大的金融空白,即使銀行擁有這些業務,但對于廣大農民朋友而言,真正愿意購買的少之又少。這也就反應了這一問題,沒有一系列有效地金融產品能夠在農村金融中發展。因此農村金融產品的缺失與單一,已經無法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也無法讓農民朋友擁有通過銀行等機構投資獲利的機會,這一問題的突出,很難滿足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三)金融機構服務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金融服務水平低,這不僅僅在農村金融方面突出,同時也是我國的全國性的金融問題。這與我國的基本國情有關,金融機構服務網點設立較少。這就造成了金融服務不到位,存在盲點,盲區,也就造成了集中辦理銀行業務的窘境。人口十幾億,而金融機構相對較少,在這么一個龐大的基數面前,由于需求太大,從業人員以及機構設立方面都無法及時的跟上,所以每次我們的銀行里面總是坐滿了焦急等待的客戶,以及焦頭爛額的業務人員,使得在服務水平上和效率上都大大折扣。其實這就是供需的不平衡所導致的結果。同時也存在業務人員服務意識的缺失,并且客戶的金融知識一般較少。這些不僅僅是金融機構自身的問題,同時也反應了農民的金融知識不足,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對廣大農民朋友的金融知識的普及還有待加強。

(四)農民貸款難,貧困戶貸款更難

借款環節偏多,難以適應農村實際?,F如今雖然國家在貸款方面降低了門檻,可是對于很多村鎮銀行而言,如果不進行嚴格的審核,抵押,擔保流程,很容易提高自身的貸款風險。但是在經過了這么多繁瑣的審查機制之后,農民所需要的救命錢,此時已為時已晚。審查效率不高,耽擱農時,耽誤農事,最終農民增收困難,沒有收入何談經濟發展。農民貸款難往往是由于信用體系的構建不完善和沒有抵押物。在現行的貸款機制中,抵押貸款很普遍,但是對于農民而言,一畝三分地不能用于貸款,而住房宅基地也不能用于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往往是最常見的,但是如果有人愿意擔保,農民還不如直接向擔保人借取資金,這就催生了農村非正規的信貸關系,以及一系列地下錢莊,高利貸等非法金融行為的產生。

(五)風險控制亟需轉化

對于一個金融機構而言,基本的的風險控制已經毋庸置疑,很多銀行也是不斷的通過自身的嘗試,把風險降低,保證自身的安全??墒俏覀兊暮芏嚆y行僅僅只是從自身方面加強風險的控制,最簡單的便是提高貸款門檻,提高擔保抵押等等,很顯然,這不適應于我們的農村金融,農民本來就屬于比較弱勢的群體,其經濟實力也相對較弱。銀行在加強自身風險控制的過程中,很多情況下就把這一群體過濾掉了,這也是為什么農民存在貸款難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農村金融機構把錢轉向城市的原因之一。雖然銀監會頒布了一些指導性的文件,但是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但是對于村鎮銀行的具體監管內容還不完善,還沒有建立起獨立的村鎮銀行監督體系,缺乏法律規范。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國際金融報》中指出“其實在以往農村金融體系創新中,我們發現很多金融機構存在監管套利的嫌疑”這深深的反應了在機構內部由于監管的缺失和不完善,導致很多地方出現漏洞,這就構成了很大的金融風險。這也就是缺乏一種外部的法律監督,和內部有效地監管機制。

(六)非正規的金融機構發展迅速

民間的借貸行為活躍,地下錢莊盛行。民間融資行為的出現,歸根結底,主要是由于其便利性,能夠很快的解決現金問題。這都是由于銀行的借貸環節過多,流程繁雜,使得很多潛在客戶由于不能提供有效地擔?;蛘叩盅?,或者是無法等待金融機構繁雜的審核時間,從而把借款人轉向了放高利貸者,有數據顯示,全國的民間借貸金額己達數萬億,地下錢莊的放貸行為,已經嚴重的影響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這對農村金融的改革存在著很大的危害。

二、對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建議

(一)農村的金融機構的架構改革

在建立自身完備的農村金融系統的基礎上,進行體制的改革創新。首先,減少金融抑制,放松或者放開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通過設立更多的銀行,特別是面向中低端客戶的小銀行。比如創辦農協或者農村資金互助組;其次,通過立法規范農村的金融秩序;再次,農村金融機構其資金必須保證是用于農村事業發展,做到職能明確化。

(二)金融機構服務水平的改善

第一,國家方面,特別是銀監會,放寬市場準入,減少金融抑制,嘗試金融自由化。通過此舉可以設立更多的金融機構,設立更多的服務網點,增加金融服務的供給,從而分化過多的客戶需求,減輕銀行壓力。第二,金融機構自身方面,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技能培訓和強化追蹤,保證職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的效率;強化業務人員的服務意思和素質;定期開展金融知識的普及活動,想農戶宣傳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第三,農民或者其他客戶,應該也從自身出發,積極學習金融知識,減少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的麻煩和困難。

(三)簡化貸款審核流程

首先,金融機構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好信用評級,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的機制,避免過多的審核機制,耽擱農時,耽誤農事,最終農民增收困難,沒有收入何談經濟發展。其次,業務創新,比如開展聯保貸款,農戶和農村企業在申請貸款的過程中,減少困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戶和農村企業貸款擔保的問題,大大促進自身貸款業務的發展。因此便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信貸環境,實現了雙贏。

(四)加強農村保險事業的發展建設

廣大農民在進行耕種或者養殖中,由于農業的特性,一般都需要較長的過程,農民無法預計未知的市場行情,以及其他的潛在風險,因此農業本來就具有很大的風險??梢园l展保險事業,對農戶、農民甚至銀行金融本身進行保險,這樣就可以保證信貸雙方的風險控制。

(五)風險控制的改革與強化

首先,把部門的分工規劃清楚,從機構內部進行改革。建立完備的管理體系,把制定,執行和監督的各部門分開,避免內部的監督漏洞。其次,對于外部的貸款風險,可以通過建立農村信用管理體系,突出表現為信用戶到信用村,信用鄉鎮的模式,建立農戶貸款經濟檔案,量化信用指標,信用評級。其次是進行聯保貸款,聯戶貸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和降低壞賬風險。再次,可以開展新型的抵押模式,比如農機抵押等等,林權抵押等。

(六)業務的創新

銀行應該考慮積極融資,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管理機制,強強聯手,強弱聯手,壯大自己。拓展更寬更深業務.除了服對于一個農村機構而言要想做大做強,肯定需要有自身的特色,開展一系列的新型的業務,理財產品的開發和購買,幫助農民朋友在銀行除了一般的信貸,資金結算業務之外,還能夠購買理財產品,這樣既保障了農民的投資安全,又提高了銀行本身的業務量和資金額,再一次實現了雙贏。

農村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農戶對小型農村水利設施的投入與管理出現了缺位,影響和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此要建立農村地區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市場化改革的模式,同時引導、扶持農村自我管理,并加強管理和監督。

【關鍵詞】 農村地區 小型水利工程 市場化改革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傳統的農村水利服務基本上是由各級地方政府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壟斷,而當時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職能在當時可以視為政府組織及其職能在農村基層的延伸,因此,我國傳統的農村水利服務供給模式可以視為典型的政府供給模式。這些組織既是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規劃者、組織者,也是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主要投資者,還是農村水利設施的管理者。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形成的高度集權的農村水利服務的政府供給模式與農村其他經濟制度之間越來越不兼容。面對地方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農戶對農村水利設施的投入激勵不足、管理缺位等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開始借鑒國外將農村水利設施的投入與管理權責從政府向農民和其他市場主體轉移的經驗,開始了農村水利的市場化改革。

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運行和維護資金一般來自于地方政府與當時具有“準政府”性質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然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型農村水利設施的產權日益模糊化,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成為了小型農村水利設施普遍面臨的困境。

1、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

(1)投入嚴重不足

盡管《農業法》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的增長幅度應當高于其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但是,就實際執行與貫徹狀況而言,雖然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改革開放以來以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全國農業基本建設投資支出的絕對數增加了,但所占的比重卻下降了,全國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占全部財政支出的比重從1980年以前的年平6.16%降為1980年以后的年平均4.66%,2003年為4.8%。而且,在比重日益減少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絕大部分是用于大江大河治理以及相關行政事業單位的辦公費與人頭費,很少用于小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2)基層政府財力有限

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國家水利產業政策屬于地方項目,長期以來基層政府是小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主體。然而,除了部分經濟發達地區之外,大部分基層政府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鄉鎮企業不發達,許多地方甚至沒有鄉鎮企業,導致大部分基層政府的財政收入基礎贏弱,缺乏充分的、穩定的、牢固的財政收入來源。同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級政府之間財權和事權的流動往往是逆向的,財權在層層向上集中的同時,諸多的事權卻以種種政績考核相配套層層下放,而且沒有相應的經費轉移支付。特別是處于最基層的鄉鎮政府,其履行的事權與其可支配的財力尤其不對稱。

2、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市場化改革的可行性

眾所周知,市場化改革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在小型農村水利市場化改革的支持者看來,我國廣大農村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條件。

(1)基層具備了投資小型農村水利的資金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手中的剩余資金大幅度增加,客觀上具備了投資小型農村水利設施的經濟基礎。正是基于這一點,國家有關政策鼓勵和提倡社會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聯戶、個人,經水利部門批準,投資興辦水利工程。誰投資,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

(2)市場化運行的基礎條件初步具備

市場經濟的運行離不開清晰的有保障的產權制度,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契約。改革開放以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為市場經濟的運行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產權與契約基礎。小型農村水利設施的市場化運行離不開集中農民手中的剩余資金,而農村社會逐步發展起來的融資網絡為小型農村水利市場化提供了金融市場基礎。此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逐漸完善,基層地區的市場意識不斷強化,市場意識也會滲透到水利行業,市場意識對水利行業的滲透,為小型農村水利的市場化創造了思想意識條件。

二、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市場化改革的措施

1、確保政府主導型投資模式

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由于我國小型水利供給的價值取向是公平優先,因此政府應該承擔起小型水利的主要投入責任。由于小型農村水利具有規模小、受益范圍較窄的特點,由農村最基層的鄉鎮政府來具體落實和執行供給責任是合適的。問題是在將責任落實到鄉鎮的同時,也要有相應的財權與之匹配,也就是說要為鄉鎮承擔小型水利供給責任提供相應的財力保障。此前小型農村水利的建設和管護之所以處于相當低的水平,主要就是受制于縣鄉財力的脆弱。要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有兩種選擇:一是擴大地方的稅權,二是建立規范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對地方性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我們認為,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可行的選擇,以此增加對包括小型農村水利在內的農村地區公共產品的投入。與此同時,重新調整中央、地方與基層的事權,將基層名目繁多且與之能力不相稱的事務列入上面各級政府的事權范圍,減輕鄉鎮負擔。

2、積極鼓勵私人以參股形式投資

明確政府作為小型水利的主要投入主體,并不否定其他投入。一是農戶應該分攤小型水利建設的部分投入;二是應該引入市場化投資主體,鼓勵私人以參股的形式投資小型水利。農戶是小型水利的直接和最終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其最大的資源就是勞動力,因此,應該充分調動農村一切可以調動的勞動力資源。與以前的政府供給模式的一個關鍵區別在于,新模式在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體的前提下,鼓勵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私人以股份形式參與小型水利建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局面。在政府主導型的供給模式中,并不完全排斥市場的作用,但它是作為對國家能力不足的一種補充而不是替代。因為在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投資小型水利的盈利性遠遠低于其他產業,如果過度依賴于市場,會導致農村水利的供給更加不足,更加惡化城鄉公共產品供給的不公平性。

3、明確管理組織形式

在經營管理上,由政府投入為主的水利設施應由政府委托鄉鎮水利站組建相關水利工程的管理機構,對水利工程的日常管護和灌溉用水進行調配;由農村社區自我管理的水利設施由受益村組自行組建管理機構。對于少數條件成熟的具有較強內在經營活力的水利設施可引入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機制,但必須清晰界定政府、經營者和農戶三者的權、責、利。對于農村社區自我管理以及市場化管理部分,政府應該起引導、扶持、協調、發動、組織和監督的作用。第一,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為推動農村水利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制定農村水利發展規劃和指導性計劃,做好工程建設前期服務工作,包括組織力量對水資源利用、工程布局、項目設計等合理性的審查等,避免民間發展水利的一言目性以及因此而帶來的對水資源的毀滅性開發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第三,做好農民群眾的組織、引導工作,幫助農民自己組織起來,興辦農村水利。

總之,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我們應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主導型供給模式”,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和制度,共同為小型農村水利的良好運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著、朱克成、李玉松:農村水利管理模式理論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2004(1).

[2] 王路、王景平、李楊:平原水庫庫區旅游開發研究[J].科技信息,2006(1).

[3]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課題組:稅改后如何發展農村公益事業[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5(1).

[4] 吳光鋒:從公平觀視透析我國公共產品供給差異性的原因[J].地方財政研究,2000(3).

[5] 楊桂林:農村“一事一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領導科學,2005(9).

[6] 程連升:政府管公平、市場管效率[J].理論前沿,2005(22).

農村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構建普惠金融體系成為當前我國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小額信貸發展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我國小額信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小額信貸”的理解存在偏差,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速度快,存在“目標偏移”的傾向,社會資金的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脫節。指出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實現財務績效與社會績效協調發展,為實現我國普惠金融,在路徑選擇上應該注重農村金融市場機制培育。提出從開展社會績效評價、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實現普惠金融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普惠金融;小額信貸;目標偏移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沒有停止對農村金融進行改革,但至今農村融資難,農民缺乏獲得金融服務途徑的問題依然突出。一方面社會存在大量的空閑資金,居民和機構存款大幅度攀升;另一方面農民和低收入者依然很難獲得金融服務。2004年以來我國開始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等農村小型金融組織,開始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目的是打破農村金融壟斷,增強市場競爭,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可獲得性。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力爭在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的目標,可以看出,國家這幾年來一直十分重視農村金融改革,希望通過改革農村金融,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普惠金融在我國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的目的在于實現普惠金融,提供全民尤其是貧困、低收入人口享受金融服務的機會和途徑。

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讓每個鄉鎮擁有農村金融機構只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過程和途徑,而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已經能讓一些富裕人群獲得金融服務,特別是金融資源的稀缺性滋生了金融市場的壟斷性。因此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點在于構建為窮人和低收入者服務的金融體系,要通過各種渠道將多種金融服務送到目前被排斥在傳統金融服務體系以外的農民手中。在提高農村金融覆蓋率的同時應該注重服務“三農”,各種農村金融機構在利用政策機遇占領農村金融市場的同時應該了解農村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提供真正適合農村的服務產品,否則,農村地區雖然擁有金融機構,但這些金融機構可能會“身在農村而心在城市”,使農村金融改革偏離理想的預期。因此,我們應該在讓農村地區擁有金融機構的同時真正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我國普惠制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20世紀80年代積累的小額信貸經驗基本上是減貧模式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推廣,這一認識導致了全球小額信貸業的巨大發展。隨著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影響加大,各界日益認識到居民享受金融服務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資金行為,更是一種權利,從而產生了影響深遠的金融普惠制理念,這一理念促進了小額信貸的快速發展。國際經驗也證明了小額信貸是緩解農戶融資難和扶貧的重要形式,因此,發展小額信貸是我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當前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這幾年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服務組織數量迅速增加,根據銀監會2012年2月20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已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786家,其中村鎮銀行726家,貸款公司10家,農村資金互助社50家。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全國小額貸款公司第四季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設立小額貸款公司4282家,貸款余額391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貸款1935億元??梢钥闯?,小額貸款公司無論在機構數量還是貸款規模上都已經大大超過公益性小額信貸,這種商業性小額信貸形勢已經成為我國小額信貸行業的主導形式。小額貸款公司在發展勢頭上也已經超過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而且呈現出將會繼續快速發展的趨勢??傮w來說,我國小額信貸總體發展趨勢是正確的,由福利主義小額信貸階段進入制度主義階段,各項相關政策和規章制度逐步得到完善,普惠金融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在我國小額信貸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偏離政策預期的地方,應該引起全社會特別是有關部門的重視。

(一)對“小額信貸”的理解局限于表面的含義

小額信貸是指專向低收入階層提供小額度的持續的信貸服務活動,小額信貸的創立起源于傳統經濟學和銀行業對消除貧困辦法的不滿意,是為了解決在一般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窮人進入正規金融市場困難而產生的。從小額信貸的內涵來看,首先它是一種“小規?!毙刨J,同時又不單純停留在“小規?!边@一層面,更主要的是小額信貸作為專門為窮人和低收入者服務的信貸方式,是不同于商業性貸款的新型信貸合約。小額信貸是向貧困家庭提供非常小的貸款,以幫助他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擴大他們現有的小生意,這些貸款通常是無擔保的、小額度的,一般的商業銀行都不提供這類金融服務。目前國內有人對小額信貸的理解局限于“小規?!毙刨J,這是沒有看到小額信貸的深層次含義。因為如果只局限于小規模信貸這一“數量”上的含義,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是難以把握的,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1萬元算小規模信貸,但在經濟發達地區也許10萬元甚至50萬元也算小規模信貸。對小額信貸的理解的“表面化”使我國小額信貸的社會目標難以實現,目前很多小額貸款公司甚至一些商業銀行說自己在從事小額信貸,要求國家給予優惠政策,實際上嚴格的說他們是在對中小企業貸款,真正發放“三農”貸款的很少。

(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速度過快,呈現爆發式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應該采取的是“漸進式”模式,此輪農村金融改革也是實行先試點然后推廣的模式。根據銀監會安排2012年底我國將成立1294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從全國2000多個縣市來看,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字。同時全國各地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很快,有些地方政府提出2010年每個鄉鎮都要有小額貸款公司。從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知,2010年底我國有小額貸款公司2614家。貸款余額1975億元;到2011年底公司數量達到4282家,貸款余額3915億元。一年之內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增加幅度為64%,貸款余額增加幅度為98%,可見增長速度非???,也可以看出國家消除我國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強烈想法。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應該培育能夠真正為農村服務的金融機構,機構擴張應該穩中求進,成熟一家發展一家,數量布局擴張不是最終目標,只是實現普惠金融的過程和方式。小額信貸盲目擴張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機構擴張會增加一些新的貸款客戶,而這些新的客戶貸款可能具有更大的風險,降低貸款質量,增加逾期貸款或壞賬的數量。另外,對一些分支機構發展的新客戶貸款會增加監督成本,因為這些客戶大多處在偏遠地區,會提高貸款成本。機構擴張使每一個信貸員聯系和管理的客戶數量增加,花在客戶身上的時間必然下降,偏向于為比較富裕的人提供服務,使服務質量下降。以前我國農村有很多國有金融機構分支機構和信用社,都無法為農村提供有效金融服務?,F在如果一哄而上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很有可能會重蹈覆轍。

(三)小額貸款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有背離國家政策初衷的傾向

我國小額信貸發展初期的NGO小額信貸只是在局部范圍推行,目的在于改變農村貧窮面貌,1996年以后小額信貸與中央扶貧政策聯系在一起,直至后來農村信用社開展小額信貸,雖然由于社會認識和制度欠缺等原因導致實施效果不是很好,“尋租”現象嚴重,但我國小額信貸一直是以“扶貧”作為目標。近年來我國小額信貸發展較快,特別是隨著商業性小額貸款公司在全國的試點,小額貸款公司開始成為發展的主流方向,但也存在很多的質疑。這些小額貸款公司貸款投向以中小企業為主,“三農”貸款比例很低。從2005年國家在山西、四川、貴州、陜西和內蒙古五個省(自治區)試點的小額貸款公司來看,截至2008年12月31日,這五個省區的7家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為25691萬元,其中農戶貸款余額為7800萬元,占比30.4%,四川全力小額貸款公司和陜西信昌小額貸款公司農戶貸款比例只有3.3%。2008年5月以后小額貸款公司在全國試點推廣,由地方政府負責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大多數地方政府在銀監會基礎上提高了準入門檻和出資人的標準,這樣一來,只有擁有雄厚資本的大型企業才能進駐小額信貸行業,而一般的農戶和個人對此望塵莫及。表1是2008年浙江省溫州市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情況統計,可以看出,浙江溫州設立的6家小額貸款公司都由當地大型企業發起成立,法人股比重很高,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自然人股份。除平陽恒信小額貸款公司以外,其他小額貸款公司自然人股份非常少甚至沒有,除永嘉瑞豐小額貸款公司以外,“三農”經濟貸款占比很少。這與國家的政策預期出現偏離,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開始出現目標偏移傾向。

(四)民間資本進入小額貸款公司的動機與國家要求存在背離

現在國家有意引導民間資本投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但政策往往被“鉆了空子”。國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小額貸款公司實際上要求民間資本將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二者相結合,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追求利潤,服務”三農“才是最終目的,追求利潤只是為了使小額貸款公司服務更加具有可持續性,實現普惠金融目標。但目前大多數民間資本進入小額貸款公司在于進駐金融業,從而獲取金融機構特許權價值,將小額貸款公司看作自身業務延伸和業務多元化的一部分,對服務“三農”考慮較少。目前政策允許小額貸款公司轉型為村鎮銀行,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希望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希望借助于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它們“真正擁有自己銀行”的目的。它們把小額貸款公司看作是當前我國銀行類金融機構門檻很高的情況下來獲取銀行執照的一條“捷徑”。這樣導致很多原來從事實業投資的社會資金開始進入小額貸款公司,特別是一些大企業、大集團爭相進駐小額貸款公司。從表1可以看出溫州設立的6家小額貸款公司都由當地大型企業發起成立,法人股比重很高。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投資于小額貸款行業。據《大眾證券報》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以來全國有近40家上市公司宣布參股或增資小額貸款公司,其中包括康恩貝、聯化科技、深賽格、澳洋順昌、江南高纖等。2011年就有12家上市公司參股新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有7家上市公司宣布對已參股的小額貸款公司增資,有2家公司則是直接出資組建小額貸款公司。

二、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

(一)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目標:財務績效與社會績效協調發展

要實現普惠金融目標,我國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做到財務績效與社會績效協調發展。財務績效表明小額貸款公司能否在經營過程中使它的收益覆蓋成本,具備自我可持續發展性。社會績效一方面反映小額貸款公司在過去某段時間的最終財務收益狀況;另一方面也反映小額貸款公司是如何或者通過何種途徑獲得財務收益的。財務績效與社會績效的協調發展要求小額貸款公司不能純粹為了獲得財務收益,要為農村的低收入群體服務,做到獲得財務收益的同時注重收益產生的具體過程,不能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

1 小額貸款公司“可以”而且也“應該”獲得一定的財務收益。小額貸款公司獲得足夠的財務收益是它們全方面為農村低收入群體提供服務的基本保證,小額貸款公司獲得的收益至少應該能夠彌補在為農村低收入群體服務過程中產生的管理費用、人工費用等各項運營成本,否則小額貸款公司將根本無法運轉。在滿足這個條件的基礎上,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將彌補成本以后產生的利潤作為留存的收益重新用于擴大再生產,充實股權資金。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自身的資金實力,而且也可以以此為保證不斷吸引外部股權資金的加入,更好地為農村低收入群體服務。從未來的發展情況來看,小額貸款公司通過自身的經營獲取利潤,降低了國家的財政負擔,降低了自身經營的社會成本,做到完全可持續發展。因為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小額貸款公司將能夠在沒有社會資金捐助或者財政補貼的情況下發展,完全依靠自身可持續發展幫助農民擺脫貧困,實現對金融消費者及時、有效、適度的保護,這也是普惠金融建設的主要目標。

2 小額貸款公司應該注重獲取財務收益的途徑。具有良好社會績效小額貸款公司不僅要獲取收益財務,同時也注重獲取收益的途徑,注重從服務“三農”的過程中獲得收益,不會為了追求收益而想方設法或者變相提高貸款利率,也不會為了收益而只向大型企業或者高收入人群提供服務,忽視對農村低收入階層的服務。具有良好社會績效的小額貸款公司會有明確的服務目標定位,會構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來引導小額貸款公司實現社會目標,讓社會績效理念深入公司各階層人員,加強社會績效培訓。小額貸款公司還會盡可能為更多的人提供金融服務,擴大服務覆蓋面,同時盡可能將服務對象深入到收入最低的人群。社會績效同時要求小額貸款公司及時了解客戶對公司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使用和受益情況,及時了解客戶的滿意程度,重點關注客戶接受小額信貸服務以后產生的扶貧效果。這樣也有助于小額貸款公司根據客戶的偏好和需要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構建小額貸款公司與客戶之間的互信體制,提高客戶的集體感情,使農村金融發展模式由“供給引導”向“需求引導”轉變,對防止小額貸款公司可能出現的“目標偏移”具有很大作用。

(二)小額貸款公司實現目標的路徑選擇:重視農村金融市場機制培育

我國普惠金融目標的實現要求我們應該重視農村金融市場機制的培育,改變過去由政府主導的農村金融改革模式,這一方面是借鑒國際農村金融發展的經驗,同時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金融改革的經驗和教訓總結??梢钥闯?,在改革以前的“強財政、弱金融”時代,我國農村金融只是政府獲取農村資金剩余的工具而已,農村金融市場本身根本沒有市場化作用機制。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長期存在由國有銀行同時經營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的情況,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導致了嚴重“道德風險”。20世紀90年代成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農村政策性業務從商業性業務中剝離出來,從理論上說有利于培育農村金融市場化作用機制。但1998年業務范圍調整使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又重新“合為一體”,是農村金融市場化作用機制培育的一個試錯過程,隨后的發展也證明改革并未達到預期效果。與此同時,中國農業銀行大幅度撤離農村,使我國農村出現金融服務“真空”狀態,農村信用社成為事實上的壟斷性農村金融機構。

2004年我國開始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以來,從中央政府、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出臺的一系列關于農村金融改革的文件可以看出,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旨在打破農村金融壟斷,增強農村金融服務可得性,最終實現普惠金融目標。要實現改革的新目標,應該緊緊抓住改革的“精髓”,重視農村金融市場作用機制的培育,改變政府主導的改革模式。首先,由于農村經濟的特殊性和我國處于轉軌經濟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的農村金融改革不可能采取完全的內生成長模式。政府應該積極去引導,改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完善各項金融法律制度,并通過教育和宣傳的方式提高農民的金融努力程度,發揮農村基層金融創新的動力,選擇農村金融“適應性成長”模式。其次,我們要通過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構建新型農村資金融通體系,不僅要防止農村資金的外流,而且要引導外界資金進入農村地區。再次,應該對小額貸款公司進行合理有效的功能定位,由于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還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應該根據我國不同區域實際需求和優勢,探究到底需要何種類型的小額貸款公司來實現其功能,然后根據各區域實際情況發展不同類型小額貸款公司。在農村金融市場機制培育的過程中,主要是重視市場力量的發揮,政府重點是提供金融基礎設施,引導農村金融市場力量的成長。

三、普惠金融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對策與建議

(一)積極開展小額貸款公司社會績效評價

社會績效評價不僅反映小額信貸服務的最終社會影響,更主要的要社會績效反映這種社會影響產生的具體過程。通過小額信貸社會績效評價,了解小額貸款公司是否真正以扶貧和服務“三農”為目的,是否根據農戶的實際需求及時開展產品和服務更新,是否致力于改善農戶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否具有足夠的社會責任感,農戶對機構服務的滿意程度如何等問題。社會績效評價不僅能使小額貸款公司約束自己行為,對出資人負責,而且有利于對不同的小額貸款公司進行比較,使小額貸款公司投資方將資金投向有利于社會發展,真正為窮人服務的公司,在政策層面上也有利于政府去規范和監管小額貸款公司。政府應該對那些具有較好社會績效的小額貸款公司開展稅收減免、財政補貼,在適當情況下允許轉制為村鎮銀行。目前小額信貸社會績效評價在我國還算是新事物,相信隨著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社會績效評價會逐漸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重視。

(二)盡力降低小額貸款公司服務“三農”的運營成本

我國小額貸款公司之所以缺乏服務“三農”的積極性,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服務窮人和低收入者的成本太高,這也是一般商業銀行缺乏服務農村積極性的主要原因。當然,小額貸款公司可以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使收益覆蓋成本,但貸款利率國家有上限規定,而且大幅度提高利率會使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更加嚴重,反而不利于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而且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過高容易產生“高利貸”之嫌疑,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在貸款收益不能大幅提高的情況下,小額貸款公司要實現收益覆蓋成本的關鍵在于想辦法降低交易成本。(1)農村信用體系的完善是當務之急,要使小額貸款公司和當地商業性金融機構共享信用信息,進一步規范借款人信用評價方式方法。農戶應該轉變觀念,不能將小額信貸看成是國家的“補貼”,樹立信用意識。(2)小額貸款公司要想辦法通過技術創新,開發新的信貸技術,降低為窮人和低收入者貸款的成本。(3)小額貸款公司在工作人員的選擇上不一定要選擇高學歷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小額信貸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奉獻精神,當然這也并非說要求小額信貸工作人員做一個無私的“苦行僧”,而是應該把小額信貸當作自己的“事業“或者是“信仰“來看,不能把它當做一種謀利的手段或者自己職業跳板,因此小額貸款公司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選擇和培訓,降低運營成本。

(三)加快農村金融市場化改革進程

我國要實現普惠金融目標,要盡快改變政府主導農村金融發展的模式,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1)我國已經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小額信貸這種“準金融”行業,允許組建小額貸款公司,這是一種很大的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限制,應該盡快解除小額貸款公司在融資、股權限制、政策待遇等方面的各種限制。(2)解除民間資本控股村鎮銀行的限制。目前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要求必須由商業銀行控股,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民間資本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的積極性。(3)加快農村貸款利率市場化進程。小額貸款公司要做到社會業績與財務業績的協調發展,應該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資金供求關系來合理確定金融服務價格,要求進一步穩步推進農村利率市場化,使小額貸款公司易于根據借款人的貸款項目和需求特點設計利率結構和還款安排,從而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提高不同需求者的金融服務有效需求滿足程度,能夠使小額貸款公司提供面向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實現社會業績與財務業績協調發展。

(四)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加快信貸機制創新

我國小額貸款公司要發展壯大,不能像我國早期小額信貸一樣復制格萊珉模式,目前我國存在大量可貸資金,關鍵是構建有效的資金融通機制來將這些資金傳導到農村地區去,因此應該實施信貸機制創新,設計符合我國國情的信貸合約。(1)小組聯保模式并不一定如理論研究那么有效,現實中存在“監督成本”和小組成員的合謀欺騙會使小組聯保失效。特別是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具有商業化性質,沒必要一定采取小組聯保模式,可以根據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農戶收入狀況、當地平均貸款規模、市場競爭程度等因素來決定是否采取小組聯保模式。(2)目前我國小額信貸交易過程從申請到放款步驟很多,一般要經過申請一受理一調查一審查一放款

實施跟蹤一償還等幾個階段,與一般商業銀行沒有多大區別,無法體現小額信貸優勢,也增加了交易成本,需要小額貸款公司以適用性、靈活性為原則,創新性優化運作流程。(3)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簡化某些環節,不必每次機械執行一般交易流程。如農作物收成高的農戶可以簡化常規的調查和審查環節,有些農戶已經貸款很多次,就不需要再進行信用評價。目前離這個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可以從較為熟悉的地區和熟悉的用戶做起,這樣能節約一些調查過程中的操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強小額信貸風險控制

農村小額信貸具有額度小、涉及面廣、周轉靈活、方便快捷等特點,是一種符合農村地區特別是廣大農戶分散經營特點的有效信貸支農方式,但我國目前仍處于試點發展階段,風險控制十分重要。(1)了解和辨別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風險。首先應該對機構面臨風險有總體了解,現在小額貸款公司一般都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應該了解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面臨哪些風險。然后將風險進行歸類,弄清楚哪些是主要或者最大的風險,哪些是次要風險。了解不同類型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對公司發展帶來的潛在損失。(2)設計相應的策略來衡量風險。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制定相應政策降低風險,確保公司發展和社會目標順利實現。由于風險管理需要成本,因此應該估計不同風險管理策略的成本和收益。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制定對風險帶來的潛在損失的容忍度標準,因為潛在損失零容忍度標準并不是最佳的選擇。對小額貸款公司來說,與一般商業性金融機構不一樣,如果過分地想到要規避風險可能會使服務窮人和低收入者的社會目標發生偏移。(3)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小額貸款公司做出總體政策規劃以后,應該設計具體操作規則和程序降低風險,應用一些新技術降低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通過構建完備的管理信息系統及時監控風險。在風險管理過程中應該注意落實責任,不管是高層管理人員還是一般員工都要層層落實責任,做到權責明確。(4)及時對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小額貸款公司應該經常對風險管理措施進行檢測,確保這些措施按照預期真正降低風險。同時還應該對這些風險管理措施的效率進行評價,確保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風險管理。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實施管理層定期報告制度,讓董事會通過了解貸款資產質量、違約率、資金來源、流動性、利率風險等方面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及時糾正。對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以后,如果發現效果不佳,應及時進行調整,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措施。

(六)明確法律地位,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于小額信貸的政策和法律落后于實踐,國家一直默許NGO小額貸款公司的存在,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給予明確的法律地位,NGO機構不得不找個“婆婆”掛靠黨政機構或事業單位,導致難以形成有效的治理結構,獨立性不夠,直接增加了交易成本。對于小額貸款公司國家在法律上認可它是不吸收公眾存款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沒有賦予它金融機構的地位,這是一種十分尷尬的局面。雖然2009年12月我國中央銀行發布《金融機構編碼規范》,將小額貸款公司也納入了金融機構的范圍,但小額貸款公司能否最終獲得金融機構地位,享受相關財稅優惠,還需銀監會放行。中央銀行和銀監會要盡快統一意見,給小額貸款公司明確法律地位,特別是應承認其金融機構的法律地位。另外小額貸款公司由于不屬于金融機構,在稅收政策方面,小額貸款公司的稅賦是依照普通工商企業來繳納,要負擔營業稅及附加稅和相應的企業所得稅,比一般的金融機構稅收標準高出一截。而且小額貸款公司的特點是周轉非???,周轉越快則重復收稅越大,對小額貸款公司特別不利。2010年5月,國家發布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稅收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并沒有對我國小額貸款公司開展稅收減免。我國的財政補貼政策也存在同樣問題,2009年4月,國家出臺了《中央財政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主要是對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這三類農村金融機構開展涉農貸款進行補貼,小額貸款公司同樣被拒絕在外。這樣一來,不公平的稅收政策和財政政策大幅度提高了交易成本。國家應盡快出臺專門針對小額信貸機構的稅收優惠和財政政策,推動和鼓勵金融創新,創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完善資本市場,創造良好的金融投資環境,結束小額信貸機構被國家優惠政策邊緣化的局面。

農村課程改革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發展農村金融是促進城鄉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夠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F行的農村金融體系不足以支撐新農村的建設發展,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多次提出了相關要求,為了充分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農村金融體系。文章就我國當前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金融體系完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新農村建設中最主要的資金問題也應通過市場解決。金融業務是整個農村經濟發展的依靠,然而目前金融支農等一些突出的問題需要解決,為農村金融市場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新農村建設中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農村金融體系整體功能已不能夠支撐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農村中小企業急需的資金問題極難從根源上解決。

1.金融機構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當前,隨著城市化的加劇,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經營的集約化,我國各縣及縣以下金融機構逐漸被取締。在這種狀況下,由以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包攬的農村金融支農局面,已經不能滿足新農村發展的需要。農村信用社逐漸成了農村金融的主體,它的主要業務是向農戶發放一些小額信貸,這種小額信貸具有扶貧性質,但是這種小額信貸已經不太適合農戶的需求,有的農戶沒有信貸的資格,還有的農戶資金需求量大,小額信用貸款不夠農戶使用。

2.資金供給短缺,局部形成壟斷的局面

在我國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支撐著農村金融。尤其是近年來農業銀行改革后,縣以下的機構逐漸被撤銷。農業發展銀行也因其它的一些原因減少了業務服務范圍。目前,農村信用社逐漸一家獨大,幾乎成了農村金融市場上唯一的供給方,導致農村金融市場沒有良性的競爭。

3.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

一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銀行業務方面所需的硬件建設也在逐漸完善。近年來,一些經濟發達的村莊,金融服務需求甚至超過了部分集鎮,然而卻沒有建設新的網點。二是服務設施逐漸老化,農村金融營業網點提供的業務辦理方式已經落后。三是沒有相應的人才隊伍。從統計數據看,目前,我國的農村金融從業人員多為年齡大、文化程度不高的非專業人員,部分專業的年輕職工又很難在農村金融的工作崗位上扎根。

4.金融產品單一,金融服務滯后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和農民生產方式的多樣化,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多種多樣。但是目前針對農民信貸的大部分農村的金融機構仍以簡單的存、貸、匯業務為主,其它業務沒有創新并且發展緩慢,且資金規模太小,金融產品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層次農民的資金需求,加上一部分網點的撤銷,造成了市場競爭小的局面,相應的農村金融不能很好的為農民服務,導致了農民貸款難的結果。

二、完善新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對策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服務應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化。既能夠滿足農戶的一般貸款需求,也應該推出適合鄉村企業的大規模資金需求;除了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的開展外,更應該發展一些基本的理財業務。不同種類的金融需求,也就要求農村金融服務品種的多樣化,金融服務模式的便捷化。

1.優化金融機構體系,激活農村金融市場

農村金融相較于城市的來說微型化,但是農村金融需求相比城市來說有著總額大、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所以針對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的滯后情況,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進行完善。為了改善農村金融機構一家獨大的局面,可以設立相關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資本到農村投資創業,另外還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讓農村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多元化。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金融租賃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投資,從而進一步激活農村金融市場。

2.加大農村金融市場開放力度,增加市場競爭

在農村金融機構中通過公平競爭引進多元化的金融機構,能夠有效的促進各類金融機構的完善,形成較為合理的金融市場,引導閑置的社會資金能夠流入到農業經濟中。當下,國有商業銀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些落后的服務流程急需改革。還要盡快將農村信用社改革成符合新時代農民需求的銀行。除此之外還要對法律、制度、政策進行完善,對民間金融投資做好引導,有效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

3.針對客戶需求,創新金融工具

目前,千篇一律的金融工具已經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差異化競爭,針對農村的客戶群體,各大金融機構要能夠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并根據需求完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開發必須要符合新時代客戶群體的消費方式,金融工具逐漸的個性化、多樣化、市場化、電子化,使農村金融市場供需雙方都能夠得到滿足。針對資金來源單一化的情況,拓寬融資渠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確保農村金融市場的效率。

4.推進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要以加大金融部門資金清算建設為中心,加快處理有關農村金融服務疑難雜題。一是推進金融信息化建設,提供高效率,高質量,最優化的信息化金融服務。二是加大農村金融部門結算發展,擴大票據使用和流通范圍。三是提供優質服務,完善設施。實施多樣化服務,擴大有關農民工金融服務范圍,時刻關注農民工使用銀行卡動態,完善農民工銀行服務。四是推進現代化網絡結算方式在農村居住地發展。實施農村網絡結算信息化、技術化,為農民提供新型支付服務。

5.加大涉農金融服務發展,創新金融產品

農村金融服務部門要時刻牢記客戶第一的中心理念,以方便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給予人民最優質的服務為核心,建立信貸快捷模式,節省貸款操作步驟,簡化辦理借貸款程序,加快發放貸款進程。加大金融超市發展,提供有關金融發展全方面、最優質的服務,使之成為大多數群眾心目中最滿意的服務。積極利用現代網絡與信息技術,在農村地區進行不同類型的銀行試點,在農民集中居住地點開設相關人員服務以及銀行自動化服務,加大金融服務的便捷發展。我們要時刻關注農村市場發展動態,加大相關金融部門體制改革。時刻關注農業發展變化,規定相應代還款時期。調查農村現有階段對金融發展需要程度,實施各種類型的貸款,使金融服務向更長遠的方向發展。

三、結語

目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設新農村需要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金融市場解決,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進行新農村建設,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進程中,金融推動發揮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要解決有關金融支農方面有些重點問題,發展一個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有活力的農村金融市場。

參考文獻:

[1] 張妤. 基于新農村建設與農村金融改革的探究[J]. 智富時代, 2016(9).

[2] 高軍. 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J]. 經濟師, 2017(2):169-169.

[3] 王麗莎. 新農村建設中成都農村金融的改革與創新[J]. 南方農機, 2016(2):52-52.

[4] 朱威鵬, 王笑. 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 2016(16):66-67.

作者簡介:

龍佳星,出生年月:1995 08 21,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 湖南省株洲縣,當前職務:主管,當前職稱:主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金融.

上一篇:獨立學院物流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姜文電影創作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