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核算長期股權投資論文范文

2024-02-09

核算長期股權投資論文范文第1篇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以下簡稱“新準則”)規定,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長期股權投資或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成本法、權益法的適用范圍依據是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財務和經營政策的影響程度,在判斷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財務和經營政策的影響程度時應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長期股權投資自成本法轉按權益法核算的,應按轉換時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的,兩者之間的差額不要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進行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小于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的,兩者之間的差額計入取得投資當期的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長期股權投資自權益法轉按成本法核算的,除構成企業合并的以外,應按中止采用權益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形成企業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自權益法轉按成本法核算的,對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合并日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合并日支付的現金、合并日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在購買日應對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調整恢復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礎上加上購買日新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作為購買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一、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成本法轉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成本法轉權益法會計處理舉例說明如下。

例1 甲公司于2007年2月2 13取得乙公司10%的股權,成本為900萬元,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重大影響,且無法可靠確定該項投資的公允價值,甲公司對其采用成本法核算。2009年4月10日,甲公司又以1800萬元取得乙公司12%的股權,取得該部分股權后,按照乙公司章程規定,甲公司能夠派人參與乙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對該項長期股權投資轉為采用權益法核算。

(1)2009年4月10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2000萬元。

(2)2009年4月10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5000萬元。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1)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1800

貸:銀行存款

1800

(2)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1800

貸:銀行存款

1800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60

貸:營業外收入

60

例2 甲公司于2007年6月20 取得乙公司60%的股權,因甲公司能夠控制乙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甲公司對其采用成本法核算,2009年10月28日,甲公司轉讓其持有乙公司的40%股權,轉讓股權后,甲公司不再能控制乙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但仍然能夠對其產生重大影響,對該項長期股權投資轉為采用權益法核算。轉讓后,甲公司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賬戶余額為8000萬元,已計提減值準備500萬元。

(1)20×9年10月28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35000萬元。

(2)20×9年10月28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40000萬元。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1)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750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5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8000

(2)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7500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5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8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5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

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權益法轉成本法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權益法轉成本法會計處理舉例說明如下。

例3 甲公司于2007年3月10日取得乙公司30%的股權,能夠對乙公司生產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甲公司對其采用權益法核算。2009年5月10日,甲公司將該項投資中的50%對外出售。出售以后,甲公司無法再對乙公司生產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且該項投資不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甲公司對該項投資轉用成本法核算。出售后,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240萬元,其中投資成本1950萬元,損益調整為450萬元。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24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950

——損益調整

450

例4 2007年1月18日甲公司對乙公司投資8000萬元,占乙公司表決權資本的40%,對乙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甲公司對其采用權益法核算。2009年1月2日,甲公司出資4500萬元再次購買乙公司20%股權(不考慮相關稅費),持股比例達到60%,并能夠控制乙公司的財務和經營。再次購買乙公司股權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各明細科目的余額如下:“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8800萬元、“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1000萬元、“長期股權投資一乙公司(其他權益變動)”500萬元,未提減值準備,投資期間乙公司未發放現金股利。甲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不考慮所得稅。(1)甲、乙公司屬于同一控制下的兩個企業,合并日乙公司的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25000萬元。(2)甲、乙公司屬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兩個企業,2007年1月18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2000萬元。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1)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15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8800

(損益調整)

1000

(其他權益變動)

500

銀行存款

4500

資本公積

200

(2)首先將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調整為最初取得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8000

盈余公積

180

資本公積

5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620

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成本)

8800

(損益調整)

1000

(其他權益變動)

500

其次購買日新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4500

貸:銀行存款

4500

核算長期股權投資論文范文第2篇

一、取得上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差異

(一) 企業合并取得

在會計核算上, 企業合并在同一控制下時, 其合并對價方式有現金支付、非現金轉讓、承擔債務, 長期股權初始投資成本為從合并日開始計算企業合并方的所有者權益資產份額, 其投資成本與合并對價方式賬面價值的差額, 應該對資本公積進行調整, 若是資本公積不能夠進行沖減, 就要對留存收益進行調整。企業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時, 長期股權初始投資成本為購買日所確定的合并成本。企業的合并成本為購買方所支付的資產、發生及承擔的負載、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及企業合并發生的多個相關費用總和。

在稅務處理上, 企業所得稅的企業合并扥為應稅合并與免稅合并。應稅合并是指已經確認收益或已損失的長期股權投資, 這時要按照交易價格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進行重新確定;免稅合并是指被合并企業不確認全部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 不計算繳納所得稅, 這時被合并的企業應將其全部資產以及負債通過一定形式準讓給合并方。如果法律或是協議并未做其他規定, 被合并的企業在其合并前與所得稅有關的全部事項都要由合并方承擔。

(二) 非企業合并取得

在會計核算上, 長期股權投資是以現金支付方式取得的, 其初始投資成本是實際支付購買價款, 包括與長期股權投資有關的費用、稅金以及其他必要支出費用。長期股權投資是以發型權益證券方式取得的, 其初始投資成本為證券發行的公允價值;而投資者所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 其初始投資成本為其合同或是協議所約定的價值。

在稅務處理上, 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是按照企業實際支出衡量的。長期股權投資以現金支付方式取得的, 其計稅基礎為實際購買價款;長期股權投資是以發型權益證券方式取得的, 或是投資者所投入、接受捐贈方式取得的, 其計稅基礎為投資資產公允價值以及稅費的支付。

二、后續計量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差異

(一) 在長期股權投資上

對于會計處理, 若是其投資小于初始投資成本, 具有享有權力的投資單位可以對凈資產中的公允價值份額進行辨認, 不必調整初始投資成本;若是其投資大于初始投資成本, 具有享有潛力的投資單位可以對凈資產中的公允價值份額進行辨認, 其所存在的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 并要調整初始投資成本。

對于稅務處理, 不管其投資大于或是小于投資成本, 具有享有權力的投資單位可以對凈資產中的公允價值份額進行辨認, 都不必調整計稅基礎。若是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 其差額不必計入當期損益。

(二) 在取得長期投資后

無論是會計核算還是稅務處理, 當投資企業具有長期股權投資時, 都要按照應分擔或是享有的被投資企業實現相應的凈損益份額, 并要確認投資的損益并對其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但稅務處理需要在計算納稅所得時要對納稅進行相應調整。在被投資企業對投資企業宣告其分派利潤或是現金股權利息所得時, 會計結算要相應的減少其賬面價值, 而稅務處理不必減少其計稅基礎。

三、投資轉讓、處置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差異

在會計相關準則中提出, 投資處置收入與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及相關稅費的差額, 極為投資損益, 與此同時, 已經計入結轉項目中股權投資應做減值準備。其會計分錄中的借記為“銀行存款”等有關資產的賬戶信息, 以及“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準備”;其貸記為“長期股權投資”, 而二者之間的差額計入借方或是貸方中的“投資收益”。

而在稅務處理上, 根據稅法可以將其分為兩種狀況, 一是永久性差異, 二是暫時性差異。對于永久性差異來說, 若是有損失發生, 可以進行稅前抵扣, 但是其抵扣的資金量要低于此企業本年度投資所獲得的轉讓股權投資收益, 對于溢出的金額, 可以在以后的納稅中抵扣。對于暫時性差異來說, 當期投資損益為投資時所處置的稅收和稅法所明確的長期股權投資資金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 再減去與其相關的稅費。其會計分錄可以記為:借方為“所得稅費用” (倒積得出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 (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適用稅率;貸方為“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稅法中投資收益*所得稅率) 。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在長期股權投資上存在著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之間的差異, 主要體現在其取得上的企業合并取得與非企業合并取得;后續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上及取得長期投資后的差異;還有投資轉讓、處置的上的差異。之所以其在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上存在差異, 是因為不同部分從不同角度上做出的規定產生的, 只有將其差異弄清, 才能夠保證我國經濟更好地發展。

摘要:為了能夠與國際接軌, 我國財政部對會計中的股權核算方法做出了調整, 并且在長期股權投資問題上, 有關部門從各自的角度對其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做出了規定, 使得其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之間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因此, 本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差異進行分析, 以期促進我國經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長期,期權投資,會計核算,稅務處理

參考文獻

[1] 程志強.新會計準則下長期股權投資核算變化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以雅戈爾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 2017 (12) :92-93.

核算長期股權投資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大企業均得到較好發展,在時代發展過程中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實務處理進行分析,旨在為公司、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子公司 長期股權投資 實務處理

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財務資產管理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而在企業整體資產中,長期投資性資產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企業開展相關財務管理工作、會計核算等的主要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法律法規逐漸發生變化,有關會計方面的內容也得到有效完善,這就為企業進行經營管理提供了有力參考依據。其中,會計準則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資產部分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子公司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成本核算方式,結合當前國家《權益法》中的相關規定,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核算管理進行及時調整,為子公司今后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實務處理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1 職業判斷控制

在子公司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被投資企業控制,其中的“控制”主要是指子公司在進行經營決策、政策、財務等方面需要由投資企業決定,而子公司需要結合投資企業的經營活動按照母公司業務要求,開展相應經營活動,并且可以從投資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而投資公司則被稱之為母公司。母公司在對子公司進行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后續計量,主要是采用成本法、權益法,同時還關系到合并財務報表范圍方面的確認工作。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要求,對子公司的“控制”標準賦予相關工作過人員較大的職業判斷空間,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在進行實務工作處理的過程中,通常會存在實質控制權界定、掌握困難等方面問題,使企業財務方面呈現出較為混亂的狀態,而這些問題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常情況下,母公司可以直接或間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股權,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享有相同的權利與義務;第二,在合資協議或章程規定中規定,母公司可以控制子公司派出的董事會成員超過全部董事的半數以上,事實上卻對子公司的財務與經營政策、決策進行實時控制。雖然在實務中,相關章程協議通常無法由單一方面董事進行統一布置、規劃,多數情況下采用否決權進行子公司重要事件的決策與調整,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主要是由大股東掌握子公司的資金調用、生產、管理、職位任免等方面內容,且部分管理人員、領導堅持以“實質”作為主要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公司章程中的具體內容,并認為這些只是“形式”上的內容,同時存在著只注重母公司對子公司資金調度、生產調度、高管任免等方面掌握情況這一弊端,這種主觀思想不利于母公司今后的長期發展,會對子公司發展造成一定負面影響,長此下去子公司的財務、經營、管理方面的實際權力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為子公司發展帶來阻礙[1]。

2 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實務處理中的主要內容

2.1 成本確認

成本確認是投資企業在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實務處理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將直接關系到投資企業今后的發展狀況,而對于子公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這一環節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指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管理中有關企業初始投資數額成本的確認工作,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要求,合理確認初始投資數額。初始投資主要是指在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應將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成本除去,然后將利用其他有效手段、途徑獲取的長期股權投資資產結合當前現行法律條文或相關法規、章程中的具體要求進行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工作。在這一過程,企業應遵循以下原則開展相關工作:首先,投資企業應依照相關法律,通過現金支付的方式來合法獲取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資產,在成功獲取有效資產后應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內容,合理合法對相關成本進行確認,將實際支付購買價格作為主要參考依據,開展對初始投資成本準確計算工作,充分保證初始投資成本的準確性、合理性、合法性,而這一過程主要是涵蓋獲取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時,投資企業需要依法繳納的相關費用、稅金、企業財務支出資金等部分內容,同時將相關數據信息、往來文件進行詳細確認并保存,做好記錄,以防止在進行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糾紛;其次,在確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資產初始投資成本的過程中,投資企業應將權益性證券發行方式作為主要方式,依托當前權益性證券發行的公允價值進行成本確認,以保證初始資金成本確認的合理性、準確性、安全性,為企業今后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再次,投資企業在長期股權投資資產中開展初始資金成本確認工作過程中,應注意嚴格按照投資合同、協議等相關文件中的內容對長期股權投資資產價值進行確認;最后,若是企業通過非貨幣方式獲取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應嚴格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中的相關規定,對企業初始投資成本進行有效確認,為今后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有力參考依據[2]。

2.2 權益變動

投資企業在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資產進行實務處理的過程中,應針對長期股權投資資產中,除去收購、回收長期股權投資資產部分以外,應充分保證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資產賬面價值處于穩定、不變狀態。然而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投資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的基本權益,為母公司與子公司在今后發展過程中進行的經營管理創造有利條件。第一,當投資企業在確定投資收益時,會將超出子公司在結構投資企業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部分的現金股利、利潤,作為投資企業初始投資成本會回收到投資公司財務,而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則會利用應用成本核算法取代權益法,進行相關長期股權投資資產的計算。然而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企業所進行的管理方式與相關規程中的具體要求存在較大差異。相關工作人員在對財務報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主要是財通成本核算管理方式進行計算,而這一方法可以充分反映出投資股利分配方面的相關信息資料,而在這一過程中采用的公允價值相關法則,則會作為有力的參考依據真實反映投資企業這一投資活動的實際經濟價值,而在核算管理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資產的過程中,成本核算方式還可以將投資企業投資收益質量在企業日常管理中進行有效確認,為財務報表編制奠定有力基礎。

2.3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是企業在對子公司進行長期股權投資處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充分掌握并了解子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的重要方式與手段。因此,在開展信息分析這一工作過程中,企業領導、管理人員應將相關協議及附件文件及相關資料進行披露,主要包括子公司企業名稱、注冊地點、商業性質、投資企業所持股份比例等多方面信息內容,保證資料信息的全面性、客觀性,使投資企業可以充分掌握子公司基本狀況、生產經營管理實時狀態以及子公司今后的發展方向,同時明確企業所持子公司股利,為今后各項決策、政策、人事任免等提供良好條件,同時投資企業應及時掌握子公司資金流動狀態,對子公司財務方面管理進行嚴格檢查與控制,及時掌握子公司的負債、信譽等,被投資企業應在信息披露的基礎上第一時間向投資企業匯報有關本企業資金轉移能力所受到嚴格限制的具體情況、在長期經營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讓投資損失金額、子公司生產期間所產生的虧損情況,使投資企業可以充分掌握子公司的實際情況,以保證投資企業與子公司在今后合作過程中,有效解決有關資金、財務等方面的問題,以防止企業管理中出現資金流動不明、企業管理漏洞等問題的出現。

2.4 財務報表合并工作

投資企業在進行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實務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成本核算法進行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完成財務報表合并等工作,嚴格按照相關法律中的具體要求進行操作[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有關財務方面的法律條文日益完善,在此基礎上,國家針對《企業會計準則》做進一步完善,使新《會計準則》更加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因此,企業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應結合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內容,對工作人員進行的財務報表合并工作進行有效管理,以保證企業可以獲取準確的財務數據,為企業今后的決策、發展提供有力參考依據。投資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合并財務報表編制這一工作時,應將購買日公允價值實時情況作為工作參考依據,對子公司財務報表的核算進行適時、適當、適度的調整與管理,針對報表中不同財務內容,嚴格按照相關規程中的具體要求完成編制核算工作。在此期間,相關工作人員應在企業合并的基礎上,將因這一變化所取得的被購買方的各項可辨認資產以及負債、負債等情況進行如實匯報,同時通過公允價值方法標準清晰、準確的核算列示,以保證財務報表內容的準確性、安全性、實效性;會計人員在進行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時,應嚴格按照新《會計準則》中的要求,采用權益法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及投資收益情況進行調整轉換后,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充分顯示,同時將這一文件資料作為有效的參考資料,進行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公司管理方式逐漸發生變化,為了更加迎合母公司發展需求,子公司也需要針對管理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變革,以保證子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通過有效分析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資產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解決當前投資企業長期股權投資事務處理中存在的不良現象,并在此基礎上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前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企業朝著規范化、科學合理化方向發展,為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促進我國社會經濟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宋建波,文雯.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權益法的會計處理探討——基于大富科技的案例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5(8).

[2] 宋樂.淺議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實務處理[J].商場現代化, 2013(22).

[3] 吳保忠,顧子昭.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轉換探討[J].商業會計,2017(10).

核算長期股權投資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過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各個階段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每個階段面臨的風險因素,并以企業為視角針對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增強對長期股權投資的管理能力以及風險應對能力,進而有效地將投資損失降到最低,獲得最大收益,促進企業平穩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 管理策略 風險防范

1 引言

我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適時進行整合重組,或拓寬發展領域,長期股權投資是實現上述目的的主要方式之一。投資所獲得的高收益刺激著無數企業積極實行長期股權投資的形式。但是高收益也伴隨著高風險,盲目的投資只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管理者的判斷能力在投資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否把握宏觀局勢、研判行業發展趨勢、是否對風險進行考量,是否深入了解對方公司都影響著投資決策。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以獲得收益為目的,通過收購被投資單位的部分股份,并且持有時間在一年以上的投資方式。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的區別在于時效性,長期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長遠收益(包括財務收益和戰略收益),著眼于未來的投資,并非短期的一次性投資模式,這種特點在流動性較差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業務中,體現得尤為突出。長期股權投資可以劃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通過公開市場交易或非公開市場獲得對方公司的股權,取得一定的股份;二是將企業的資產對具體單位直接投資,獲得對方單位的股權。由于長期股權投資具有較長的時間跨度,風險收益等波動性較大。

2 長期股權投資可能面臨的風險

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在長期股權投資的過程中無法準確把握未來的發展狀況,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我們可以將投資風險劃分為兩個測度,一是系統性風險;二是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企業所處宏觀大環境所決定的,每個企業都要面臨的風險因素,這樣的風險企業只能通過自身的調節來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能逃避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是著眼于微觀角度,每個企業面臨的非系統風險有所不同,具有差異化特征,例如企業面臨的財務危機、債務危機、供應商違約、核心人才流失、經營業績下滑、市場聲譽受損等。

從投資的過程來看,風險又可以分為決策風險,運營管理風險以及清算風險。以下按照投資的過程進行風險分析。

2.1 項目投資階段

(1)未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著各行各業,影響的程度、早晚和方向依不同行業有所差異。有的行業順周期,有的行業逆周期,有的行業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有的較小。對于長期股權投資,如果不能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走勢和對所投資行業的影響,就很有可能遭受系統性風險的影響,即使投資一個優良的企業,也可能遭遇損失。

(2)忽視產業政策。企業在進行對外股權投資時,宏觀環境是企業進行投資的前提環境,只有順應宏觀環境發展,符合政府政策指導才能進行有效投資,如果管理者決策時未能結合宏觀因素,向政府不支持的產業進行投資,就會缺乏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一意孤行只會導致投資失敗。政府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指引著企業的投資行為,只有順應政府的政策指導方向才能獲得長久發展。

(3)沒有全面的可行性分析。企業對外進行股權投資并不是簡單的口頭協議或書面合同,而是要嚴格按照國家的規章和企業的內控制度進行操作,做好充分的論證審批工作。在項目投資決策之前,對項目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和可行性分析是項目是否能科學有效論證決策的保證。盡職調查的范圍和重點,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階段、不同性質的企業有所不同。

(4)投資論證決策不科學。投資決策一方面需要基于大量信息,一方面也需要有科學的論證決策體系,提煉匯總各種信息,綜合研判項目風險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應對措施。既不能脫離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風險承受能力,也不能談風險而色變,裹足不前。

2.2 項目運營階段

(1)企業管理能力欠缺。長期股權投資由于較長的時間跨度,企業需要有專門的人員對被投資企業實施嚴密監測,獲得對方的經營狀況及風險預估,從而對被投資企業經營提供更為有效的建議。外派人員可能對對方業務領域不太熟悉,使監控工作未能順利展開,無法準確評估對方經營情況,與預期結果有偏差。此外,投資占用資金過多,變現周期長,有可能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這就要求投資企業具有良好的資金管控能力。

(2)經營環境變化,被投資單位經營不善。經營環境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在長期股權投資實施后,可能由于環境的突發變化造成經營環境發生不利改變,例如國家出臺了新的政策法規或宏觀經濟環境與原本大有不同,被投資企業的業務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收益銳減,給投資企業帶來了直接損失。此外,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決策也影響投資企業的收益,被投資企業高層出現較大失誤的決策,給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都會影響被投資企業的利益。

(3)對被投資單位監控不力。企業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將兩企業經濟利益直接相連,如果投資企業缺乏對被投資企業的監控,就無法掌握對方的經營、財務狀況,無法第一時間指出對方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有些失去掌控的被投資企業的投資金額,可能會永久無法收回,造成企業的損失。

2.3 投資清理退出階段

在投資的最后階段,企業忽視了對環境變化繼續保持敏銳性,或者知道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管理人員缺乏相應的應急措施,未能及時對投資項目進行投資清算,錯失最佳時機,造成財務風險。此外,投資方經營不善導致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解散,不能很好地處理長期股權投資這一資產,可能無法收回,造成更大程度的損失。

3 長期股權投資的管理策略與風險防范

企業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獲得價值增值,由于大量長期股權投資的存在,此項業務無論對整體經濟質量提升,還是對于微觀企業本身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企業務必高度重視長期股權投資管理,規范和優化企業的投資行為。

3.1 建立人才隊伍和制度體系

針對長期股權投資業務,企業需根據國家有關規章制度、內部管控體系建立適合自己的內部制度、人才隊伍和管理架構。對于重大的投資事項需要進行集體決策,通過內控和公司治理,建立科學合理的決策體系。

針對人才隊伍和與之相伴的組織架構,一方面需要有一支積極進取、專業精良、既熟悉財務法律,有熟諳產業和企業管理的股權投資團隊;另一方面還需要有一支熟悉長期股權投資業務,同時了解內控的風險管理團隊。

好的人才隊伍需要有好的制度進行配套,才能發揮人才的作用。針對長期股權投資業務的管理制度,要做到既有約束,也有激勵,既有科學的容錯機制,也有合情合理的懲罰機制。

3.2 業務全流程管理

(1)項目投資階段。在項目投資前,要充分把握外部投資環境,對政策動向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深入了解被投資企業的投資周期、經營狀況、投資風險等因素,并對投資環境進行評估,才能把握正確的投資方向。管理者不能僅僅著眼于企業的利益,也要認識到投資風險,提高風險意識。通過制度來激勵和約束長期股權投資業務的管理團隊。在決策時也要充分利用專家資源和獨立中介資源,保證盡職調查的全面性和論證決策的科學性。

(2)項目運營階段。被投資單位管理層的決策行為直接影響投資單位的投資效益,通過聘請審計人員對被投資單位經營情況進行了解,雙方企業管理層交流溝通經營理念,充分把控風險。對企業的資金流動進行合理分配,嚴格管理,通過監督機制、約束機制和會計核算等方法規避經營活動的偏差。另外采用先進的財務核算技術能夠為企業對外投資決策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支持。

(3)投資清理階段。長期股權投資被認定損失后,企業在會計核算時要及時清理,適時調整賬面價值。處置過程要符合相關規定,落實責任人,如果是有重大決策失誤使企業蒙受損失,要向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總之,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長期股權投資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長期股權投資的管理,建立覆蓋業務全流程的股權投資風險管理體系,從內控入手,針對性地解決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投資的風險加以防范,有效地減少投資損失,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營.淺析長期股權投資的管理策略與風險防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4).

[2] 邱昭聯.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與財務風險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5(33).

[3] 張雪梅.新常態下企業長期股權投資風險防控[J].財會學習, 2016(10).

核算長期股權投資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幾年,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企業資產的構成比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無形資源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現代經濟市場中,所有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取成功,就必須要從多方面對企業自身進行強化,其中合并商譽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

【關鍵詞】企業價值;合并商譽;會計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去,商譽必須要過高,商譽可以說是企業在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所謂合并商譽,指的就是企業在合并控股時,控股公司購買被控股公司的價格與被控股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一、合并商譽會計處理概括

新會計準則頒布后,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在合并商譽后的會計處理問題。新會計準則使合并商譽有了新的內涵,使其得到了獨立。

1.初始確認

企業合并如果在同一控制下,合并時,并方所獲得的資產賬面價值與其支付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針對不夠沖減的資本公積,調整留存收益。如果合并企業不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并購方成本超過了被并購方凈資產公允價值差額,此時需要對商譽進行確認。在進行合并時,母公司因為對子公司投資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母公司應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公允價值之間將會存在一定的差額這一部分差額應當被列入到商譽項目中。合并商譽是被購并企業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或信譽好而深受客戶依賴,或組織得當,生產經營效益好,或技術先進,掌握了生產的訣竅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種無形資產價值在合并時予以確認的可計量的支出,它符合資產的確認標準。商譽能為企業創造間接的經濟效益,能夠提高企業未來的投資回報率,具有效益性特征。在新會計準則中,增添了商譽減值測試項,從而使合并商譽財務信息可以準確的反映會計信息。

2.后續計量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合并商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每一年都必須要進行減值測試,如果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減值資產,在進行確認之后,發現存在的減值資產是后期工作無法挽回的。這種合并商譽會計處理的主要優點在于:每年定期資產減值測試可以使合并商譽的真實情況得到準確反應,信息的準確反映,使企業會計報表使用者能夠了解資產的真實情況;確認資產組發生減值后,應按照各資產賬面價值的比重抵減資產賬面價值,同時確認資產減值損失,減少企業當期利潤。

但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該方法也存在弊端。例如,確認資產組合的實際執行會受到較多因素影響,因素難度較大,并且目前,我國針對資產的評估體系不夠完善,同時在商譽減值損失計算上還有許多不足。

3.負商譽的賬務處理

負商譽會計處理長期以來都困擾著工作人員,主要因為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中并沒有針對負商譽的處理進行詳細規定。因此,在計算負商譽額度上,采取的方法與其它國家的做法比較相似。復核被并購方負債的公允價值、可辨認資產,以及合并成本,然后在進行詳細、準確復核后,商譽的價值仍為負,對于負商譽的會計處理應從負商譽形成的原因和性質出發,以及合并后可能產生的后果作不同的處理;如果負商譽的產生確系高估被購并企業資產價值所致,則應先將其等比例沖銷非貨幣資產的價值直到與購買成本平齊后,再將其余額列為某項負債,以便沖減購買企業未來發生的損失。若負商譽是由于被購并企業存在著隱形負債等不利因素形成的,則負商譽應作為“一種負債”,而不能作為遞延收益處理,以備在將來發生相關費用時低減費用。

二、合并商譽會計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1.未意識到商譽的增值性

目前,我國多數的企業針對商譽上的操作是只針對商譽的減值進行確認。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商譽是企業的一種特殊資產,不僅存在減值的可能性,同時也可能會發生增值。例如,企業的形象的不斷優化依據管理水平的提高,會使企業的商譽發生增值。雖然,只對商譽的損失進行確認,不確認增值可以避免企業操控利潤,但因此也會打擊企業確認商譽的積極性,從而將會降低企業商譽的真實性,導致多數企業的商譽信息失真,對會計信息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決策者的決策。

2.確認資產存在缺陷

商譽是一種特殊企業資源,其無法獨立存在,商譽本身很難引起資金流入,這一性質也決定了在對商譽進行減值確認時,要對捆綁資產加以確認。因此,對資產組的選擇則是企業考慮的重點內容。此外,由于我國企業在現金流的預測上缺少先進的技術,這增加了企業對資金流向判定的難度,對解決合并商譽會計問題造成了阻礙。

3.測試合并商譽減值可靠性低

購買企業的價格通常有兩方面決定,一方面是企業的“公允價值”;另一方面也受雙方談判能力的影響。尤其是在談判雙方的地位存在差距時,經常會因為導致“倒扎”出商譽價值,勢必會產生不屬于商譽的因素,應當將該部分內容記錄到損益或后期攤銷中。此外,形成商譽的資產特性各異,經常會出現將適宜攤銷的商譽當作不需要攤銷的處理,這將會對商譽的計價準確性造成影響。

4.將負商譽計入到損益中

將負商譽計入到當期損益中,雖然可以反映負債的價值,當實際操作過程中負商譽較大時,可能導致一些企業針對一些不想讓他人知道的動機,通過合并交易實現掩蓋目的,這將會對企業財務狀況造成影響,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解決合并商譽會計問題的方法

1.建立合并商譽會計準則

從目前我國企業發展的情況來看,會計準則存在一定問題,只是在無形資產、企業合并等內容進行了規范要求,這嚴重的阻礙了會計事項計量工作的開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依據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合并商譽會計準則。在制定準則過程中,應當在與我國經濟環節結合的基礎上,參照國際慣例的標準完成,從而確保準確的可靠性、可行性,確保其在應用過程中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2.提高對商譽披露的重視程度

新會計準則中,針對商譽減值測試的規定:應當依據分攤到資產組商譽的大小,判斷是否需要披露商譽,這一規定表明了,資產組是披露商譽的組織。商譽是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價值產生重要影響。從目前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對商譽的披露與實際要求相差較大,仍然有許多弊端沒有解決。例如,沒有明確規定和要求對商譽披露問題進行限制,即使對商譽問題進行了披露,但在披露上采取的方式也沒有達到廣大投資者預期。提高對商譽披露的重視,對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3.加強監督力度

新合并商譽會計準則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在信息上的監管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在對企業公允價值進行評估時,一些因素受人為主觀判斷影響,特別時在估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未來現金流量及折現率均為估計值,且對企業價值判斷影響較大。合并商譽與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經濟情況相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提高監督能力,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從而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

4.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合理化負商譽計入

高素質會計人才是合并商譽準確計量的保障,會計人員要熟練掌握我國會計準則并結合國際相關規定或慣例,理清思路,尋找合理記錄負商譽的切合點,為準確進行合并商譽的后續計量打下基礎。

四、結束語

商譽與一般資產存在較大差別,其壽命很難確定,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很有可能會發生增值?,F代經濟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使企業合并成為企業迅速擴張的有效手段。在企業合并過程中,需要對商譽合并會計內容進行規范,并需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朱一妮.外購商譽的確認及其計量問題研究——基于差額觀視角的分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02:25-29.

[2]琚曉瑜,王曉娜.企業合并商譽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J].中國證券期貨,2012,08:108-109.

[3]呂怡萍.企業商譽會計的理解及其會計處理方法[J].河套學院學報,2013,03:17-18.

[4]陳章明.新會計準則背景下對合并商譽減值測試的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3,26:74-76.

[5]張夢楠.基于新會計準則的合并商譽問題探析[J].北方經貿,2014,09:141-142.

核算長期股權投資論文范文第6篇

一、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概念

權益法, 是指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以投資成本計量, 在持有投資期間則要根據投資方應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 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相應調整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

權益法認為投資方與被投資方在會計上已經構成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 當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時, 投資方應根據所享有的份額, 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 分別根據導致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原因, 相應確認投資收益、其他綜合收益或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這一會計處理方法, 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調整處理, 能在賬面上及時地反映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歸屬于投資方的份額, 當投資方收到被投資方分配的股利時, 不確認投資收益, 而是投資方股權投資的變現。

二、對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分析

(一) 重大影響的判斷標準缺乏理論依據

我國長期股權投資準則中指出關于重大影響的表述中, 量化的判斷標準是“投資方直接或間接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決權時, 一般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對重大影響進行判斷時, 需綜合各種事實進行判斷, 應更關注實質。為什么采用20%-50%的持股比例作為重大影響的判斷標準?理論的依據是什么?早在1981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35號解釋中指出, 作為重大影響判斷標準的20%的持股比例, 只是參考性的標準, 實際工作中在對重要性進行判斷時, 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分析。

可見, 不管是量化的20%-50%的持股比例, 還是準則中規定的一些可以認定為具有重大影響的情況, 都不是判斷為具有重大影響事實的絕對標準, 實務中對重大影響的判斷, 需結合具體情況綜合判斷, 這就給管理層對權益法的采用與否, 提供了大量的空間, 存在利用權益法或成本法, 達到操控財務報表數據的可能。

(二) 資產和收益的確認缺乏依據

采用權益法時, 持有投資期間, 投資方應根據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變動歸屬于投資方的份額, 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 屬于凈損益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 確認投資收益, 屬于其他綜合收益引導起的所有者權益變動, 確認其他綜合收益, 除凈損益、其他綜合收益以外的原因導致的所有者權益變動, 確認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規定,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權益法中, 當被投資方盈利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時, 投資方增記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 資產和利潤均在增加, 根據基本準則中資產的定義, 第一點, 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的, 投資方在被資方盈利時則增記資產, 實際上被投資方并沒有分配利潤, 這只是投資方根據被投資方的盈利事實做出將來會獲取利潤的預期, 這與資產定義中的第一點是相違背的;第二點, 資產是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 擁有一般是指擁有資產的所有權, 購買是擁有所有權的最直接體現, 控制是指不擁有所有權, 但實質上能夠控制該資源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 權益法下, 被投資方盈利但沒分配股利時, 投資方既不擁有盈利事實, 也不能控制將來被投資方分配股利的意愿, 不符合資產定義中的第二點;第三, 資產預期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如果被投資方盈利, 但不分配股利, 那么不管被投資方盈利多少, 與投資方均無關, 也不能為投資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

(三) 計量基礎不一致

采用權益法核算, 取得投資時, 初始投資成本與投資時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 視為商譽,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 為正商譽, 此時按初始投資成本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為負商譽, 按后者金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 與初始投資成本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前一種情形中, 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等于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 并非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體現, 這一會計處理方法使得從一開始, 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即不等于應享有的被投資方的權益份額, 即使在后續計量過程中, 按照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份額調整其賬面價值, 此問題依然存在。后一種情形, 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自始至終等于應享有的權益份額??梢? 同是使用權益法, 不同的情形下, 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基礎并不一致。

(四) 混淆了的投資主體的權利義務界限

投資方與被投資方都是獨立的法人, 對各自公司的財產擁有獨立的財產權, 在股權投資交易結束后, 投資方不再擁有所出資本的所有權, 享有的僅僅是根據出資額確定的股東權益, 即參與被投資企業收益分配的權利。而在權益法下, 投資方將被投資方凈資產的變動額, 理所當然地登記入賬, 調整自身資產、收益或權益, 是缺乏法律依據且與自身對權益法適用范圍中規定的權利相違背的。

(五) 重復計算利潤

權益法下, 當被投資方盈利時, 投資方按應享有的份額確認投資收益, 調增資產。舉例說明:甲公司享有乙公司25%的股權, 作為長期股權投資, 采用權益法核算, 2x17年乙公司凈利潤1000萬元, 未分配股利, 則甲公司確認250萬元的投資收益, 同時調增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250萬元。如果把甲公、乙兩公司視為一個整體, 實際上只是乙公司盈利1000萬元, 甲公司并不存在盈利250萬元的事實, 確認250萬元的投資收益, 調增長期股權投資250萬元的會計處理結果, 導致社會資源重復計量, 且投資方確認的投資收益計入利潤表, 不是真正的利潤, 既不能用于股利分配, 也不是稅法認可的會計利潤, 會產生納稅調整事項, 存在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問題, 使會計處理和納稅調整復雜化。另外, 該投資收益計入被投資方的利潤, 按規定計提盈余公積, 導致盈余公積虛增, 扭曲企業經營業績, 誤導投資者。

三、結語

綜上所述, 權益法試圖基于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 在會計報表中反映股權投資的“價值”, 首先在重大影響的判斷標準上, 缺乏理論依據, 存在人為操縱的空間。其次, 后續計量中, 涉及資產和收益的確認, 與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對資產和收益的確認標準不一致, 同時, 簡單地認為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變動時, 投資方均應按持股比例計算并調整資產, 確認收益或權益, 將未實現的權益預期當作客觀事實處理, 與依法記賬的客觀要求相違背。此外, 還存在初始確認時計量基礎不一致, 后續計量中重復計算利潤等問題。

相反地,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對具有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 初始投資成本等于為取得該投資所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 與一般意義上的資產的入賬價值的處理思路相一致, 即以耗費的資源衡量取得的資產的價值。當投資方控制被投資方時, 投資方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利, 對被投資方的利潤分配起決定性的作用, 但依然是待投資方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時才確認投資收益, 具有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 與具有控制的股權投資相比, 對企業影響程度更弱, 并不能決定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決策, 如果被投資方盈利但始終不分配股利, 投資方的收益預期始終無法實現, 但權益法下已確認收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 顯然是不恰當的。

可見, 成本法較權益法而言, 更符合客觀實際和會計處理原則, 而權益法, 有太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摘要:權益法自20世紀90年代被當作“國際慣例”引入我國, 用于投資方持有的對被投資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的后續計量。本文試圖從重大影響的判斷標準, 資產與收益的確認, 公允價值, 投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重復計算利潤等五個方面, 對權益法存在的缺陷進行論證。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重大影響,公允價值

參考文獻

[1] 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通知[Z].財會[2014]14號.

[2] 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的通知[Z].財會[2014]11號.

上一篇:合同治理風險投資論文范文下一篇:小水電可持續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