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范文

2023-09-22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范文第1篇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會議作關于我市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情況的報告,請予審議。并真誠歡迎大家對我市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而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又是“三農”問題的核心。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農業工作方針,從政策、資金等各個環節加大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支持和保護,促進了增收減負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切實把增收減負工作作為推進我市農業大市建設,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重點來抓,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的總體思路,從“八五”時期的“穩糧棉、興林果、深加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到“九五”時期的“三個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原產品出售型向加工增值型轉變;由單一種植型為主向種養加一體化方向轉變),再到“十五”提出把運城建設成為全國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建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區的農業大市的目標,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培育糧、果、菜、畜、棉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確保了全市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農民負擔的逐年減輕。

到2004年,全市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587元,比2000年凈增526元,年均遞增7.1%。農民負擔由1997年的人均40.12元下降到稅改前2002年的34.14元。2000年以來,全市共減輕農民直接和隱性負擔10.13億元。今年,全市十三個縣(市、區)都實現了農業稅全免。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市委、市人大的領導支持下才取得的。其主要做法是:

一、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農民增收的基礎是農產品優質高效,潛力在加工增值,根本出路在于產業化。近年來,我們圍繞糧、果、菜、畜、棉五大主導產業,在農民增收上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推進“三五”戰略,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

“三五”戰略是近年來我市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所謂“三五”戰略就是三大調產工程和五大體系建設。三大調產工程是傳統農業向設施農業轉變;產量型農業向質量標準農業轉變;單一糧棉型向區域特色農業轉變。五大體系建設就是狠抓農產品營銷、農產品質量監測、農業信息、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業綜合執法。到2004年,全市優質小麥發展到120萬畝,棉花發展到近150萬畝,蘆筍發展到15萬畝,設施農業達到59.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面積88.5萬畝,有11家企業的26個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肉、奶、蛋產量都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全市初步形成了糧、果、畜、菜、棉五大主導產業。

在五大體系建設上,以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農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農技服務組織這四大市場主體的培育和扶持為重點,并創新和完善農業組織制度。目前,已有市級和永濟、臨猗、夏縣等縣(市)成立了農民經紀人協會,市農產品會展中心也正在加緊建設。全市產地批發市場達到31個,其中農業部定點市場4個。僅2005年上半年全市農產品交易總量就達到165.4萬噸,交易額18.36億元。在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上,按照市建中心、縣建站、鄉鎮(企業、市場、基地)建點的總體規劃要求,市級農產品檢測中心主體已完工,預計2005年春可投入運行;新絳、永濟等縣(市)已初步建立起了農產品檢測站。在農業市場信息體系建設上,全市高標準建設了市級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和十三個縣級信息服務平臺。今年上半年按照農業部“六個一”的標準,又新增鄉級信息服務站14個,培訓、認定農村信息員124名,目前全市鄉級信息服務站總數累計達到79個,農村信息員734名,農業部“一站通”農村信息員注冊量2500余人。市、縣、鄉、村四級農業信息網絡逐步完善并運行良好。在農民技術培訓體系建設上,全市以繼續實施“綠色證書”、“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為重點的科技培訓成效明顯,全年共發放科技培訓光盤6000碟,受訓農民6萬人(次)??缡兰o青年農民培訓達到1.3萬人,有2390人取得綠色證書。在農業執法體系建設上,市級和13個縣(市、區)全部組建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并廣泛開展了農資市場整頓行動。

從2001年開始,我市又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家園富民工程項目,到2004年,全市沼氣用戶達到27814戶,其中:芮城等六個項目縣完成沼氣戶用工程23181戶。同時,在果樹發展上,以疏花疏果和果園套袋兩項技術的推廣為重點,著力提高果品品質;提高果業生產的整體效益。到2005年,全市年果園套袋66億個。預計今年全市果品綜合收入將達到53億元,比上年增加1.8億元。從2005年開始,我們又在臨猗縣示范、推廣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采取技術培訓到位,科技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的措施,達到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二)嚴格直補政策,增加政策惠農收入。

落實好扶農惠農政策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在這方面我們一是認真執行取消農業稅的政策。保證了到2004的農業稅減免款全部落實到農民手中,2005年全市農業稅全免。二是認真落實糧食直補政策。糧食直補是中央、省重視糧食生產的重要舉措,也是一個全新的工作,2004年,全市小麥直補面積38

1.6萬畝,兌付資金3781.5萬元;玉米直補208.27萬畝,兌付資金1041.35萬元。2005年,全市小麥直補面積451.7萬畝,補貼資金4517萬元;玉米補貼面積182萬畝,補貼資金910萬元;谷子5萬畝,補貼資金25萬元。兩年合計補貼資金總額達到10274.85萬元。三是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2005年,農業部和省政府分批給我市農機購置專項補貼137萬元,已經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補貼到農民手中?;蒉r政策的有效落實,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對廣大農民群眾生產積極性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促進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勞務收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是重點,農民增收是關鍵,轉移農村勞動力是我們這個農業大市解決農民增收難題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穩定的辦法。我市近兩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市2004年共轉移農村勞動力18.3萬人,占總轉移人數46.67萬人的39.2%,農民工資性收入843.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2587.3元的32.6%,工資性收入年增長24.8%,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11.5%多13.3個百分點。今年前半年,我市新轉移農村勞動力9.6萬人,預計全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達到千元以上。2004年在全國啟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技能培訓),全省每年技能培訓10萬人,我市2004年培訓任務1.3萬人。今年1.25萬人,截止7月底,正在培訓有1萬人,轉移5455人。2004年全市有9個縣(市、區)的11所學校實施了“陽光工程”,今年全市13個縣(市、區)33所學校實施了“陽光工程”,像聞喜五四一技校、萬榮技校、永濟皓翔技能培訓學校、垣曲中條技工學校、平陸世紀人才學校等,形成培訓、轉移、服務一條龍服務體系。因此轉移就業穩定率都在95%--100%,可以說,農村勞動力轉移已成為我市農民增收的一個新亮點。

(四)加大中小企業發展力度,增加農民務工收入。

近年來,全市鄉鎮企業暨民營經濟以農民增收為主題,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克服煤電運油生產要素異常緊缺、原輔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4年,全市鄉鎮企業暨民營經濟共發展到70674個,比上年增加1922個;從業人員623245人,比上年增加91908人;實現增加值156.3億元,同比增長38.3%;完成總產值601.0億元,同比增長37.87%;實現營業收入567.1億元,同比增長37.08%;實現出口產品交貨值25.5億元,同比增長58.18%;上交稅金21.2億元,同比增長47.65%,占全市財政收入43.5億元的48.7%;為全市農民提供人均純收入947元,比2003年純增115元,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587元的36.6%。目前,全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304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1個,涌現出了象永濟蘆筍加工、絳州綠蔬菜集團、粟海集團、農之龍、臨猗湖濱果汁、稷山胃樂、永濟忠民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從業人員42283人,帶動農戶23.1萬戶,年為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鄉鎮企業暨民營經濟共完成現價總產值348億元,同比增長26.78%;完成增加值90.1億元,同比增長26.07%;實現營業收入326.3億元,同比增長29.68%;完成出口產品交貨值18.1億元,同比增長117.5%;實現稅金10.6億元,同比增長36.28%。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保持在23%以上。上半年,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為農民提供人均純收入587元,同比增長24%,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二、強化農民減負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減輕農民負擔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責任重大、事關大局的民心工程。切實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對于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致富有著十分重大意義。近年來,市政府從“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高度,認真貫徹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始終把“多予、少取、放活”作為減負出發點,在全市范圍內不斷引深農民減負工作,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農民減負新路。

(一)全面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從源頭上減輕農民負擔。

為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落實中央減負政策,市政府拿出了四大舉措。第一是落實費改稅。我市從1999年就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為農村稅費改革進行了前期準備,于2001年在臨猗縣進行了稅費改革試點,并取得了圓滿成功。實行稅費改革后的臨猗縣農民負擔比改革前的2000年減少了4891.45萬元,減負55.8%,農民人均減負101.16元。在取得稅費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市政府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和《關于2003年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精神,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在農村稅費改革工作中,我們采取了“逐戶登記、認可簽字、張榜公布、四級把關、匯總上報”的二十字工作程序,實行逐級把關匯總;堅持“重操作、重實際、重群眾”的方針,規范完善了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堅持做到“雙認可”,把“土地面積核實表”、“單產核實確認表”和“農民負擔監督卡”全部填發入戶。據統計,農村稅費改革后,全市農業稅及附加比改革前的2002年農民稅費直接負擔31240萬元減少了15104萬元,減幅48.3%,人均減少37.14元。第二是裁冗員。作為農村稅費改革的配套措施,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及省政

府關于機構改革的政策精神,分別于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精簡機構、整頓編制、撤鄉并鎮和并村并校工作。通過撤并機構和清理檢查,全市縣、鄉兩級共精簡機構1000多個,分流人員11730人,年可減少開支3500多萬元,共精減村組干部8404人,年可減少開支1000多萬元,共精減教職工人員868人,可減少開支251.25萬元。第三是砍“項目”。不少不合理收費項目,使農民不堪重負。從1997年以來,市政府按照中央、省關于“四個一律取消”的要求先后對56個收費項目予以廢止和取消,全市平均每年為農民減負達到1.3億元,人均達32元。第四是壓支出。有效壓縮鄉、村兩級不必要的支出是減負工作的重要內容,市委、市政府動真碰硬,對一些胡支亂花進行清查整頓。2003年市縣鄉三級通過治理整頓,制止了63部新購車輛,拍賣了17部車輛,對286輛違規車進行了嚴肅處理,將428.9萬元清理資金入了國庫。在清理整頓中鄉村兩級通過推行財務公開,對鄉、村招待費進行了改革,推行“零招待費”制度,每年共可節省開支1680多萬元。

(二)建立健全社會監督網絡體系,從形式上保障減負政策的落實。

一是建立公示制度,接受農民監督。為了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切實做好農民負擔公示制度,市政府把2002年確定為農民負擔公示年,并在《運城日報》強檔推出“減負在線”欄目,以“政策篇”、“經驗篇”和“監督篇”,連續刊登了減輕農民負擔政策、典型經驗,曝光了一批加重農民負擔案件;如《運城日報》將1990年以來國家、省取消的涉及40個單位482個收費項目向社會陸續進行了公布;同時經過市、縣、鄉三級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部門的嚴格審核,陸續在《運城日報》上向全市公布了2002年各鄉、村農民人均承擔的村提留、鄉統籌費數額及涉農收費、價格的項目、標準、依據、范圍;在全市縣鄉村及349個涉農收費部門,全部設立了公示牌(欄),對涉農價格和收費進行了公示。永濟市的52個收費單位還在市區建立了“公示一條街”,在農民群眾中引起強烈震憾。二是健全社會監督網絡體系。為了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市政府在全市每個村都選聘了一名農民負擔監督員,每個鄉選聘了一名農民負擔監督檢查員,并經過培訓由市政府頒發了聘任證書,進行上崗,對農民負擔進行監督、督查,有效地防止了農民負擔反彈和一些不合理的收費現象發生。

(三)加強專項治理力度,落實部門責任制。

部門利益驅動是加重農民負擔的源頭。一個時期以來,不少部門打著為了農民群眾的招牌加重農民負擔的事時常發生,四面八方向農民伸手。對此,市政府要求各行各業、各個部門從自身查起,斬斷伸向農民腰包的“黑手”。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促使電力、教育、土地、民政、交通、計生、地稅等涉農部門大力開展治理整頓。教育部門通過全面推行中小學收費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形成了校校規范收費、家長個個監督的氛圍,加大了查處亂收費行為的力度,促使了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收費“一費制”的全面落實;市紀委、宣傳部、監委和糾風辦聯合下發了《關于認真落實村級訂閱報刊費用“限額制”的通知》、《關于整頓農村報刊征訂秩序,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通知》,對村級報刊征訂費用實行了限額控制,規范了報刊征訂秩序;電力部門積極推進“兩改一同價”,強化了“三公開”、“四到位”和“五統一”的規范管理,確保了電價政策執行到位,使農村分類綜合電價到戶率和電腦開票到戶率雙達100%;地稅部門采取了“以票計征,開票到戶”的措施,有效地杜絕了農業特產稅按人頭、地畝平攤的現象。市勞動部門僅2002年就受理解決了農民工申訴爭議案件23起,嚴肅處理了農民工舉報案件30起,全力為農民外出務工保駕護航。

(四)強化專項審計,嚴查涉農案件。

近年來,市政府一直把對農民負擔專項審計作為減輕農民負擔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先后從2002年至2004年,責成市縣兩級農業局、減負辦、糾風辦、物價局聯手在全市范圍內實行縣縣交叉審計,從對1997年以來的鄉統籌、村提留的使用狀況審計延伸到對涉農收費部門的收費項目審計,涉及審計金額達9.94億元,查出違紀金額19597萬元,違紀超收3456萬元,巧立名目和搭車收費1241.52萬元,有禁不止仍在收取的已取消項目1504萬元,違反財經紀律的擠占挪用、胡支亂花金額17899.02萬元,財政轉移支付和農業稅附加的專項資金未撥付到位4796.26萬元,農業稅未減免到戶金額1410.75萬元。通過專審,廢止了44個自立項目,制止了仍在收取的26個已取消項目。

通過專項審計和群眾監督舉報,全市先后共嚴肅查處涉及加重農民負擔的案件82起,涉及金額243.4萬元,并對58名責任人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或移交司法機關處理。萬榮縣南張鄉政府在清收拖欠時采取過激行為引發了上訪案件,對負有責任的鄉黨委書記給以黨內警告處分,對鄉長處以行政記過處分;萬榮縣里望鄉喬薛村村委會主任借農網改造之名,超標準收費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永濟市韓陽鎮盤底村村委主任等3人冒領農業稅減免款,分別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和黨內警告處分;臨猗縣東張鎮從2001年稅費改革以來,三年向農民多收農業稅101萬元,農民減負部門配合紀檢、監察部門進行了嚴肅處理,對鎮黨委書記、鎮長二人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對鎮人大主席、地稅所長、經管站長三人給予黨內警告處分,并責令把多收取的101萬元全部退還給農民群眾。

三、當前增收減負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412萬,占到全市總人口500萬的80%。農民增收減負不僅關系到我市農村社會的穩定,而且關系到全市社會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但由于我市的市情是農民基數大,農業資源

十分有限,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農民增收和減負工作再上新臺階十分困難。因此,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對于我市農業工作來講任重道遠。

主要表現在:

一是農民收入增長幅度較低,城鄉差別逐步拉大。2000年以來,我市農民人均收入年均遞增率僅為7%左右,而且大大低于城鎮居民2000年—2004年人均增幅2799元的絕對額和年均遞增14.1%的增長速度。到2004年,我市農民人均收入2587元,僅為城鎮居民人均收入6808元的38%,收入比由2000年的1:2.04拉大為2004年的1:2.63。

二是以糧食為主的純農戶增收困難。據平陸縣今年調查,我市小麥畝均中間消耗為148.5元,其中物質消耗103.16元,畝純收益僅為197.98元,比2003年212.36元減少14.38元,減6.8%。加之農產品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種植周期長,農資產品價格上漲和農產品賣難等原因,單靠種植業增加農民收入的空間也十分有限。

三是鄉村兩級不良債務是農民不小的負擔。據統計,截止2004年底全市鄉村兩級不良債務總額為7.3億元。其中鄉級3.2億元,村級4.1億元,平均每個農民頭上負債177元。率先開展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臨猗縣,村級債務5777.8萬元,平均每村15.4萬元。嚴重的鄉村兩級不良債權債務問題,不僅使大部分鄉村兩級集體經濟組織陷入沉重的三角債漩渦中,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危及農村社會的穩定。

四是村級轉移支付和農業稅附加的村級管理費資金管理不規范。全市在村級轉移支付管理費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層層截留、擠占挪用、亂扣亂攤等問題,據全市專項審計統計,2004年,全市共有4796.26萬元未撥付到鄉、村,占到應撥付總額的27.8%,其中縣財政未撥付2376.6萬元,占未撥付總額的49.6%,占到應撥付總額的13.8%;鄉鎮政府未撥付2419.66萬元,占未撥付總額的50.4%,占到應撥付總額的14%。全市共有2285.19萬元被擠占挪用和胡支亂花,占到實撥付到位總額8888.5萬元的25.7%。

五是亂收費現象仍然觸目驚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巧立名目亂收費。據專項審計統計,在2003年專項審計中,全市共查出巧立名目收費總額達1220.76萬元,平均每個單位亂收2萬多元。二是超標準超范圍收費。在2003減負專項審計中,全市共查出超標準超范圍收取金額1483.03萬元,占到實收總額13647.38萬元的10.8%。2004年審計中,共查出超收金額145.25萬元。三是對已明令取消項目,仍在收取。2003年審計中發現鄉鎮土地所和縣(市、區)國土局仍然對宅基有償使用費、宅基超占費、土地測量費、農田建設集資、用地許可證費等8個已取消項目收取費用,三年共收取354.81萬元。鄉鎮初中學校仍然收取的已取消項目有9個:電教設備管理費、衛生費、學籍建檔發卡費、補課費、電費、儀器費、桌凳費、義務教育押金、保險費,三年收取379.51萬元,平均每個學校亂收2.25萬元。目前,農民減負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許多強權部門的利益驅動,四面八方都伸手,造成亂收費現象十分嚴重,但在治理上由于農業部門沒有處罰權,全省乃至全國都沒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及處理規定,因此部分加重農民負擔的案件得不到及時處理。

四、關于進一步抓好增收減負工作的重點

面對以上困難和問題,下一步,在農民增收方面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繼續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農業的素質和效益。依靠科技,面向市場,優化品質,突出特色,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上下功夫。二是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在強化基地建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重點在龍頭企業和服務引導上突破。完善和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運作模式,實現三者共同發展。三是多渠道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千方百計減少農村人口,要繼續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提高勞力收入水平。并切實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和基本法律意識的培訓,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四是要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要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中心任務。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試驗示范、實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和農民科技培訓、農業科技入戶上實現突破。五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要以項目為載體,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在農業、水利建設、林業、扶貧開發等方面實現創新,要進一步推進農村沼氣化工程建設,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農村沼氣化。六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把農民與市場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農民增收。

在減負方面,我們要著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清理鄉村兩級不良債務大活動。徹底清理鄉村兩級不良債務工作。二是進一步深化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體制改革。要在中小學收費、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建立對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的投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實現突破。三是規范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機制,切實加強對村級轉移支付和農業稅附加集體資金的管理。

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市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工作,近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監督下,在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備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下一步,我們要借這次人大會議的東風,借各位委員的聰明智慧,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貫徹和落實為契機,密切聯系我市實際,進一步發揚服務“三農”、開拓創新的精

神,勇于改革,銳意進取,把我市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為我市農村小康的早日實現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范文第2篇

您好!

我們是江蘇牧醫學院的學生,我們這次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農民收入狀況,我們這次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農民收入狀況,包括收入水平、收入來源、收入結構等,并根據科學的研究分析,為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提供科學的依據。謝謝您真誠的合作。 家庭人口數:勞動力人數:

1、 家庭收入的來源渠道有:(多選題) ()

A 經商B 打工C 種植作物

D 家畜E 漁業F 其他

2、 您家里的主要收入占總比重多少:(單選題) ()

A 50%以上B 30%~50%C 30%以下

3、 你家土地使用情況如何?()

A、沒有閑置土地B、有少量閑置土地

C、有大量閑置土地D、不了解

4、 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單選題)()

A、小學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專 D、大專

5、 目前影響您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是?(多選題)()

A、資金B、技術C、勞動力D、農產品銷售難; E、自身文化水平低或沒有專業技能;

F、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的機會少;G、其它因素

6、 您是否了解政府的富民政策:()

A了解B、不了解

7、 您對鄉(鎮)政府落實減輕農民負擔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滿意?()

A、滿意B、比較滿意C、無所謂

D、不滿意E、很不滿意F、不知道

8、 您怎樣看待當今農村的農民收入的?()

A、農民收入普遍偏低B、相對于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大

C、農民收入正在逐年升高未來發展勢頭很好

D、與過去5年沒有多大差別一直很平穩

9、您希望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采取的措施:(

A、發展大棚蔬菜,壯大規模農業

B、招商引資辦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扶持私營企業)

C、培養農村經紀人隊伍,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

D、農產品結構調整不僅要科技,還要資金支持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范文第3篇

一、收入方面

1、 主要來源:農業種植收入80.02%

外出務工收入11.44%

其他收入8.54%

2、 影響農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缺乏長期有效的收入機制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天氣、自然災害、生態環境)42.30%

國家政策影響27.67%

科技投入影響28.13%

其他1.90%

二、支出方面

家庭最主要支出:基本生活29.55%

教育18.20%

住房0%

醫療11.62%

農業種植投入25.84%

養老1.06%

精神文化生活3.35%

其他10.90%

三、幸福狀況

感覺一般

四、我的認識及調研報告

中國農村問題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農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農民收入的

問題上,各社會層次上的人士卻有著不同的認識。一些經濟學家看到了中國農村金融制度的

缺陷,認為只有發展農村金融,才能保證農民有條件進行再生產。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

的農民收入太低,是因為存在著工農業產品之間的剪刀差問題,只要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就

能增加農民的收入。 由于農民的收入本來就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

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的收

入相當低,增收非常困難,同時隨著近幾年炒房炒樓、炒綠豆、大蒜的一些“專業”人士數

量的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依然不見樂觀。

在我們看來,當今中國農村問題千頭萬緒,但歸納起來大體上形成三大矛盾:

第一,農業集約化生產與家庭承包經營之間存在矛盾。

現代化農業要求規?;笊a,而家庭聯產承包制決定了,在中國大多數地區不可能實行規

?;a。“席地經營”不可能獲得高額的回報。除了在山東等一些地區農民通過塑料大棚生

產,獲得相對較高的農業收入以外,絕大多數從事糧食作物生產的農民都不可能從承包田中

獲得豐厚的回報。雖然國家一再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并且千方百計地降低農民購買生產

資料的費用,但是,農民從農業耕作中所獲得的收益仍然遠遠低于出外打工所獲得的報酬。

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在其他國家,農業效益遞減也是一個整體趨勢。與其他發達國家規

?;a的農業相比,中國的農業沒有比較優勢。和中國的其他行業相比,中國的農業投入

產出之比也不高。這其中固然有中國農業的技術含量低、生產力低下、農民負擔較重等原因,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長期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制。

作為階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聯產承包制在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看來,家庭聯產承包制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要。因為從制度基礎上來看,承包責任制是建立在集體所有制經濟基礎之上的,一種轉型時期的特殊生產分配關系。由于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性質,決定了家庭聯產承包法律關系主體具有虛擬性質,作為發包方的集體所有制組織與承包人之間存在著利益沖突的問題。當集體所有制組織的利益與土地承包人的利益發生沖突時,集體所有制組織會毫不猶豫地破壞業已形成的土地承包關系。農民作為土地的承包者,雖然可以通過村民自治組織來保護自己的權利,但由于自治組織同時也是發包人,這樣就出現了農民無法通過農村內部的組織機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問題。近年來,雖然不斷有學者呼吁,通過合作社或者農會的方式將農民重新組織起來,但現有的農村生產關系阻礙了農民的聯合。更重要的是,隨著農村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少,中國的土地承包合同關系不得不經常性地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在農村承包經營責任制基礎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臨失效的危險。一些地區農民撂荒土地,其實是想用一種非常消極的辦法來擺脫目前中國農村所面臨的矛盾關系,但由于他們的農民身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完全脫離建立在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一系列法律關系。中國的農村承包責任制已經變成了阻礙農業現代化的制度設計。

改變這種狀況當然不能操之過急。在沒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況下,政府應當積極引導農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過農村互助組織逐漸地實現規?;a,并且自發地與市場接軌。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較高的農村地區,農民內部之間的分工已經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約化經營也基本上實現。政府部門應該在穩定現有生產關系的前提下,積極鼓勵農民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發展道路。

面對國際集約化的農業生產,中國建立在家庭聯產責任制基礎上的農業耕作規模過小。今后應該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

第二,農業人口的嚴重過剩與城鎮化發展的滯后之間存在矛盾。

提高農業勞動效率,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失去土地的農民。這些農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近年來,關于城市化和城鎮化的爭論,其實質就是關于農民安置方式的爭論。城市化固然能夠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成本是發展中國家難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問題,更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吸納能力的問題。當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規模狀態,并且能夠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鎮化之間沒有大的區別。我們應該拋棄這樣的思維模式:那就是在現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執一端,討論城市化還是城鎮化的問題。在我看來,中國現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在廣大的鄉村普遍缺乏資金流動、信息流動和實物流動密切結合的小城鎮,因此,今后應該更多地建設符合農村需要的小城鎮。

但是,小城鎮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土地使用的矛盾。當前中國一些地方的經濟開發區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中國農村城鎮化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在一些開發區,已經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鎮。政府在清理和整頓經濟開發區時,應該注意小城鎮的正常發展與經濟開發區盲目建設之間的區別,通過政策引導和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將經濟開發區逐步改造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人口的小城鎮。

在一些不贊成發展小城鎮的學者看來,城市化才是解決當前中國農村人口過剩問題的唯一出路。他們反對小城鎮發展,認為這樣會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助長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但是,應當看到,城市的設計不是搭積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經初步定型的情況下,成倍地增加人口會導致城市功能的急劇萎縮。城鎮化雖然不能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時期內有效解決農村剩余人口的出路問題。即使在一些發達的國家,小城鎮仍然居住著一個國家50%以上的居民。

第三,農村村民自治和政權機構不斷擴張之間存在著矛盾。

村民自治在中國當代有著多重含義,從民主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是中國民主改革的先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它是尊重農民經營自主權的必要形式;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它是農民自主管理的社區組織結構。但是,中國農民自治機構面臨著政權機構擴張所帶來的壓力。在許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員會成為了代表政權機關收取稅費的“二政府”,成為了上傳下達的管理組織。在一些農村,農民的自治組織和黨的基層組織之間也存在著緊張關系,農民的自治事業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

事實上,在當初的自治制度設計中,不是沒有考慮到農村村民自治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但由于我國政權機構不斷擴張,鄉鎮政府人員隊伍龐大,如果不從自治組織獲取必要的費用,機構就難以運轉下去,所以,鄉鎮機關普遍存在著干預村民自治的現象。這種干預既是利益的訴求,也是傳統行政思維觀念的延續。如果不改革中國的行政體制,減少或者約束政府的行政權力,那么,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難以繼續發展。

可以說,農業集約化生產與承包責任制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當前農村許多矛盾的根源,而農業人口的嚴重過剩與城鎮化發展滯后之間的矛盾是導致中國當代農村問題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組織和政權機構的緊張關系是產生一系列問題的導火索。解決中國的農村問題,不但要從提高農民收入入手,而且還看到農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危機。在解決三農問題時,不但要從生產關系方面思考問題,而且要從上層建筑方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才能為中國當代三農問題的解決開出合適的藥方。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2、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

3、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4、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范文第4篇

出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時間:2010年暑假期間

二、調查地點: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銅官鎮太豐村

三、調查對象:__________

四、調查內容:調查了解農民在種植各類作物,牲畜養殖,魚類養殖等方面的收入情況,以及農民在外務工的收入情況,最后計算出農民的年收入。并對近幾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

五、調查方法:首先上網查找近幾年我國農村居民收支情況。在結合資料的基礎上聯系家住農村的同學,并在她們的幫助下進入農民家庭了解具體情況。最后填寫調查表格以及編寫調查報告

六、調查目的:了解農民近幾年的收入情況,提出增加農民收入的相關辦法

七、調查人:_______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年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我國廣大地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也普遍有所提高,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變化。

這次我們的暑假作業便是以農村居民收入、支出情況為題進行調查。于是我首先在網上查找了一些近幾年來我國農村居民總體收支情況,以從大的方面進行了解。然后與兩位家住農村的同學一起到銅官鎮太豐村進行實地調查,選取三戶收入水平不同的農民家庭進行調查。

從總體上看,近幾年收據顯示,我國農戶調查人均出收入為2709元,按上、中、下等收入來看,農戶人均收入為上等戶為3680元、中等戶為2799元、低收入戶為1582 。農民收入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1、農牧業。主要是水稻、油菜、玉米、等植物類以及豬、羊、牛、雞、鴨、鵝等牲畜、家禽類;

2、手藝活。如木匠、瓦泥匠等。像我所調查的銅官鎮,作為我國五大陶都之一,這里的居民也大多數都具備些冶陶的手藝。且這類收入一般比較穩定;

3、做生意。包括收購和賣出農副產品從中賺取差價以及開小型的商店、茶館等,商店多數以經營南食、服裝、農藥等為主;

4、純體力勞動。即一些技術含量很低或者不需要技術的工作。這些工作的收入往往也比較低,很難滿足生活所需。

從農民總體消費情況來看,以前農民消費一般僅限于吃、穿、住這幾個方面。如今,在出行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也慢慢出現了一些簡單的娛樂消費。很明顯,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在逐年地提高。

就我所調查的情況來看。第一個家庭是一個四口之家,父親_____從2009年開始在家經營茶館生意。由于是經營的第一年,在購入設備等方面開支比較大,所以2009年一年的純利潤為5320元。之前在海旭工廠打工,月工資為800??臻e時便燒制瓦片貼補生活。母親也在附近工廠打零碎工每月600元左右的工資。同時兩人一起照顧農田和家畜,每月生活開支為300至400元。大女兒在外務工多年,現在廣州做前臺工作,每月1700元收入、700元左右的支出。小女兒現今仍在校就讀,每月支出約為600元,學費每年10000多元。

現如今由于建設,農田減少,_____家中也留有2畝田。2009年早稻畝產600斤左右,價格為48元每100斤。晚稻大約為850斤,價格為52元每100斤。由于子女大部分時間在外,只有兩人食用,每年自家使用的稻米為800多斤,所以稻谷大部分可以賣出。由這些數據可以得出,水稻方面2009年的總收入為1600元,除去農業稅、農藥等成本外,則剩下1200元左右。

除稻田以外,還有自留菜地約0.2—0.3畝,種有空心菜、辣椒、豆角、南瓜、冬瓜等,能夠滿足家庭需要,且有一定量外售。但收入較少,難以計算。此外,在家畜方面則養有一頭黑母豬并下有10頭仔豬。黑母豬當初以500元購入。仔豬每只20—25公斤。2009年市場價格為10元/公斤。所以仔豬總價格為2000—2500元。

該家庭在支出方面,主要以生活開支、子女教育、人情開支、醫藥開支四點為主。娛樂消費、休閑旅游方面近乎為零。從總體上看,雖然該家庭全年都比較忙綠,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沒有什么積蓄,一旦遇到病痛、天災則不得不依靠借債度過,所以也是前幾年才將債務還清。

我調查的第二戶家庭,戶主______在長沙市務工多年,月工資3500元每月開支800—900元。妻子在銅官鎮工廠工作有冶陶技術,月收入1000元。閑余時幫_______母親料理家中農田。家中每月生活開支1300元左右。家中有一兒一女,均為在校學生。其中兒子在校寄宿,月生活費700元。兒女學費每年12000元。

該家庭擁有基本農田3畝,同樣以種二季稻為主。2009年早稻平均畝產550斤,晚稻平均畝產900斤。每年自家食糧1100斤。由此可得出,每年該戶在農田上的收入約為2096元。除去成本純利潤為1540元。其次,自留菜地為0.2畝,所種的也都是空心菜、豆角等,并能夠滿足家庭需要。此外養有2只母豬和18只仔豬以及5只母雞,平均每只雞每年產雞蛋進200枚。

該家庭與第一戶家庭相比,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在農業上的收入并不比前一戶家庭高出太多。外出務工的收入成為該家庭的主要收入??梢娡獬鰟展τ谔岣咿r民收入水平同樣起了很大的作用。

收入與消費呈正比,該戶家庭消費水平也明顯有所上升。從生活開支方面看約每年30000多元。除生活開支外主要開支也集中在子女教育、人情開支、醫藥開支三點上。

第三戶家庭,戶主_______與三女兒在鎮上經營一家小型超市,日收入約400元左右,是該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妻子料理家中農事,或幫助照看超市。三人每月生活開支2000元。大女兒在長沙市從事會計工作,月收入1900元,每月開銷約900元。二女兒大專畢業在望城縣從事銷售工作,月薪1100元,每月開支約700元。

該戶家庭擁有基本農田2畝。2009年早稻平均每畝產量600斤,晚稻平均每畝產量880斤。除去自家食用的糧食1200斤外,還剩下1500多斤出售,價格約為1000元。再減去成本費用,則只剩下幾百元。該戶在農業上的收入同樣也十分微薄。除此之外,還養有5只母雞、1只公雞和4只小雞,母雞每只年產蛋200枚。

消費方面,由于該戶人口較前兩戶多些,且收入比較可觀年生活開支也明顯多一些。其次,子女都已經從學校畢業,子女教育上的開支也明顯減少。費用主要集中在生活開支、人情開支、醫藥開支和住房建設上。

綜合以上對三戶農民家庭的調查其情況不難看出,由于農民手上的農田在減少,農民只能從農業勞動中獲得相當微薄的收入,同時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都發生了變化。農民除了從事農業勞動以外,都會從其他地方賺取一些費用來維持

生活。但由于個人技能不同,所從事的工作也各有不同。這也就成為了該地農民之間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而對于如何在現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國家應更進一步(徹底的)推行農業稅費改革。雖然這些年農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說明國家對農民提高了重視。但是這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民的現狀。而且目前我國仍有部分地區農業稅收制度不合理不完善。這些都極易打擊到農民的積極性。

2、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這有利于農民及時了解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農業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收益。

3、 讓農副產品從單一性趨于多元化。

4、解決農民農業產品的銷售問題。

5、多發展養殖方面的農業好手。該地的養殖業明顯十分薄弱,且該地養殖廠數量幾乎為零,可見擁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我所調查的家庭支出結構分析表可以發現,該地不論是收入較低的家庭還是收入比較可觀的家庭,在娛樂生活方面都比較缺乏。首先這種現象與農民本身所具有的消費觀念分不開。認為錢應該花在實地、用在吃、穿、住、行上,即使有多余的錢也會存起來。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從家庭成員務工情況表上可以看到,這些家庭終年都比較忙碌,除了在家務農以外,大多是給他人打工,也就沒有太多的空余時間用于休閑娛樂了。

對于該地農民消費情況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努力提高農民收入。消費與收入是成正比的,要促進農村消費,從根本上說還是應該提高農民收入。

2、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降低農民的儲蓄趨向,拉動消費。

3、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機構,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農村金融供給能力。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范文第5篇

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家庭人口:

種植面積:

1.您家主要種植的作物是:

A水稻B 玉米C 棉花D 小麥E 其他

2.家庭每年總收入是:

A 5000元以下B 5000~8000元C 8000~10000元D 10000~15000元E 15000元以上

3.家庭收入的來源渠道有:

A 經商B 打工C 種植作物D 家畜養殖業E 漁業F 其他

4.每種來源所占比重:

A 經商B 打工C 種植作物D 養殖業E 其他

5.近幾年您家庭收入趨勢如何?

A持續下降B持續上升C時降時升

6.您認為持續上升的原因是:

A 農產品價格提高B 作物品種質量好C 打工收入提高D 其他

7. 您認為持續下降的原因是:

A 農產品價格降低B 作物品種質量差C 打工收入降低D 其他

8.您認為農業種植效益如何?

A非常差B較差C 一般D好

9.有擴大種植規模的想法嗎?

A有B無

10. 為什么沒有擴大規模的想法?

A農產品價格降低B勞動力不足C 打工收入更高D 沒有土地E 其他 11 為什么有擴大規模的想法?

A農產品價格降高B打工收入不穩定C 其他

12一般外出打工在什么時間?

A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E 不定

13.月收入是多少?

A 500元B 500~800元C 800~1000元D 1000元以上

14.家庭收入主要用于

A 家庭生活開支B 子女教育C 儲蓄D 農業生產 E其他

15.其中每種支出所占比重是:

A 家庭生活開支B 子女教育C 儲蓄D 農業生產E 其他

16.您家近幾年收支情況如何?

A入不敷出B 持平C 略有積蓄

17.稅費改革對您家收入的促進作用:

A 非常大B 比較大C 一般D 其他

18.您目前提高家庭收入的困難是:

A缺乏投資資金B缺乏勞動力C 打工收入不穩定D 農產品價格低E 其他

19.您認為政府部門關心農民的收入問題嗎?

A 非常關心B 比較關心C 一般D 其他

農民收入情況調查范文第6篇

1 2015年農村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2015年,庫車縣農村經濟總收入659 139萬元(不舍農牧場),比上年增加77 914萬元,增幅13.4%,農民人均純收10 838元,比上午增漲887元,增幅8.9%。其中,農業收入比上年遞增11.2%,人均收入增加了592元;林業收人比上年增遞增8.4%,人均收入增加了54元,增幅43%;牧業收入比上年增遞增19.7%,人均收入增加了211元,增幅11.29%,二、三產業比上年增遞增18.18%,人均收入增加了96元,增幅8.7%;勞務收入比上年增遞增4.1%。

2 農民增收主要亮點

1)畜牧業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占有較大比重,優勢明顯,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2015年,畜產品價格略有下降,但畜牧業存量增加,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大小畜(肉牛羊)的存欄、出欄、育肥、大進大出、自繁自育數量都比上年增加,總體處于上升態勢,農民增收作用明顯。

2)二、三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在農民人均收入中比重逐年上升。近年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為代表的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較快,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實現了農業勞動力就地轉移[1]。農民自發組織的建筑、運輸服務、農機服務類合作社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標桿,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凸顯。近年來,庫車縣近郊鄉村因城市建設,大部分農田及農戶土地被征用,大量失地農民參與第三產業發展,促進近郊農民向三產轉型。

3)農民主動參與社會化服務,細化服務內容已成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新動向。農民及社會力量主動投入農業基礎建設的積極性有增長趨勢,農業投資也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投資和農民主動投資的新格局。各類畜牧養殖棚圈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場地建設,購置各類農業生產設備、飼料加工設備,農產品烘干、晾曬、加工設備等,已經成為農民投資的新寵,尤其是農村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三產服務的投入逐年加大,不斷完善,在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比較明顯。自發成立的各類刺繡,民族家具生產、建材服務、家居裝修服務也逐步工廠化,服務的進一步細化,拓展了農村發展潛力,成為農民增收又一亮點。

4)外出務工及就近打工收入在人均收入中占的比重顯著提高。近年來隨著農村供給側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外出勞務人均收入在庫車縣人均收入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例如,庫車縣阿克吾斯塘鄉阿克吾斯塘4村外出人數占該村勞動力總數的30%左右,農民外出勞務月工資一般在2 500~3 500元;哈尼喀塔末鄉克吉克沙依日克村有1 416人,其中250人外出經營餐飲,參與建筑、打井等,經測算外出務工增收,就可完成全村1/2人的人均純收入任務。勞務創收已成為了農民人均純收人增長的重要途徑。

5)政府在農民增收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是政府組織農民參與季節性務工,圍繞小麥收割、棉花定苗、打頂、采收,果品采摘等農忙時節,引導農民參與種植大戶對勞務的需求,增加了務工收入。二是縣財政每年拿出1 000萬元,委托農業銀行向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有力支持了秋季農產品收購、加工和銷售。三是積極探索多種畜牧業發展模式。開展“肉羊租賃”養殖模式、“公司+農戶”養殖模式。由企業向養殖戶提供擔保貸款,提供飼料、養殖技術、防疫等服務,實行收入分成,即增強了畜牧業標準化生產,也降低了農民經營風險。四是進行了農村水權制度改革,推廣地下水資源安裝機電井IC卡監控設施,推行階梯式水價收取地下水資源費,降低灌溉定額,每667 m2用水量減少10 t。達到了降本增收的目的。

3 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農副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農業效益下滑。在種植業各項收入中,棉花收入所占的比重較大。20l5年籽棉平均667 m2產比去年略高11 kg左右,但棉花售價較去年有所下降,略低0.6元/kg。普通農戶棉花種植成本640元左右,667 m2均純收入800元左右(不合補貼)。種植大戶每667 m2費用在1 100元左右(含拾花費1.7元/kg),667 m2均純收入600~650元(不合補貼)。種植業因棉花價格下降較多,對收入影響較大,但因全縣棉花單產提高,兩項對沖后,總收入略有提高。小麥純收入基本與上年持平。

2)林果業減收嚴重。2016年林果產品價格偏低,且受夏季高溫影響,核桃、紅棗產量下降,品質降低。2016年青皮核桃售價格在2.8~3.5元/kg,平均價格為3.2元/kg,往年核桃667 m2收入可達5 000~7 000元,2016年只能3 000~4 000元。紅棗的價格波動較大,各鄉主栽以駿棗為主,駿棗價格在4~6.5元/kg,灰棗價格在8.5~12元/kg。大多數農戶因品質差以4元/kg低價銷售。

3)各類農民合作杜和農業龍頭企業融資門檻依舊過高、貸款難,許多合作社缺乏運轉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企業的擴大再生產[2]。

4 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及建議

4.1 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

一是穩糧、減棉。根據市場需求,要逐步調減次宜棉花面積,引導發展訂單經濟作物種植和小宗經濟作物,如西甜瓜、打瓜、甜菜、藥材、早春洋芋、紅薯、花生、辣椒和飼草料(苜蓿)等。二是發展設施農業,重點發展以蔬菜、瓜果生產為主的設施農業,加快綠色蔬菜標準化基地建設。

4.2 立足市場與特色,突出質量與效益,加快林果業內部結構調整步伐

一是以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為重點,改良核桃品種,重點發展適銷對路的溫185號、扎343號和新新2號品種。對1.47萬hm2紅棗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產量質量。二是在穩定特色林果業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小白杏、香梨、酸梅、櫻桃、本地土桃、西梅、蘋果和黑構杞等品種的特色果品,建設特色林果示范基地。三是繼續加大老果園改造力度,對全縣1.07萬hm2低產園進行改造。四是加強林果合作社政策扶持,對本地起積極帶動作用的合作社給予財政傾斜。五是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林果科技服務體系,在果園規劃、品種選擇、整型修剪等方面做好跟進服務。

4.3 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實現畜牧業發展的新突破

一是積極支持畜牧業合作社聯保貼息貸款。協調本地七家銀行加大畜牧繁殖貼息貸款力度,縣財政每年拿出不少于500萬元,對外購生產母畜加大貼息力度,尤其是肉牛肉羊生產母畜的貼息力度。二是大力推廣肉羊“租賃”經驗模式,實現雇主和租戶雙贏[3]。三是積極開展高標準、規?;仪蒺B殖。在農村推廣庭院養雞、林下特色養禽、大棚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四是做大做強畜牧業龍頭企業。通過引進和恢復乳業生產、新建現代化牛羊屠宰場、在高標準腸衣加工、全價配方混合飼料加工、畜產品包裝、分割、冷凍、熟食保鮮等方面進一步拉長畜牧產業鏈。五是以寧波對口援疆為契機,建立外銷平臺,通過畜產品品牌運作,開拓內地肉羊銷售市場。

4.4 實施品牌戰略,推動農業產業化

大力推進核桃、紅棗、白杏、牛羊肉等農林牧產品商標注冊及品牌建設,擴大集體商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4]。加快推進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創建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2萬hm2以上,努力創建新疆特色農產品名牌。

4.5 產業帶動,拓寬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逐步增加非農收入

依靠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實現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通過加強創業培訓,提升農民自主創業能力。圍繞棉花產業、果品采摘等季節性用工,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跨區域開展勞務創收。組織農民有償參加農村基礎設施、農村水利項目建設,增加非農收入。

摘要:通過對農民收入深入分析,對農村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進行論述,研究農民增收的難點和有利方面,并找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民收入,分析,對策

參考文獻

[1] 郝陽.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推進商州農業產業化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2012(4):25.

[2] 余學挺.淺析農業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探討[J].現代商業,2013(18):191-192.

[3] 王思鐵.精準扶貧改“漫灌”為“滴灌”[J].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2014(4):14-15.

上一篇:南京大屠殺的表現范文下一篇:工作中自我鑒定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