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范文

2024-02-03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范文第1篇

作者簡介:葉敏 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江西撫州、344000,講師,女,漢,本科,研究方向:從事醫學微生物、免疫教育多年,對高職生的醫學微生物、免疫教育頗有經驗。

劉志強 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江西撫州、344000,講師,男,漢,本科,研究方向:從事高職高專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多年,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經驗豐富。

[摘要]  在醫學中職生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應結合醫學微生物的內容和特點,強調學科的重要性,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教學的質量,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培養,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實用型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  中職;醫學微生物教學;思考

醫學基礎課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各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以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需要,其中醫學微生物學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其在人類探討傳染性疾病的病因、流行規律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有著理論內容抽象、實踐性較強、新知識與新技術更新快等學科特點。在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中,學生只有初中起點,文化基礎水平普遍偏低,學生普遍反映該門課程涉及的知識量大,內容繁雜,系統性不強,難以記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起來較為被動,學習興趣不高,因而學習效果較差。為了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需要,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醫學人才,筆者主要針對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談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1 活躍課堂氣氛

激發學生的興趣醫學微生物學具有內容繁雜,容易混淆,比較枯燥的特點。學好這門課程,要從激發學生的興趣著手,由被動變為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應從生活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開始,利用學生對實際病例感興趣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新奇感和需要感,增強其求知欲。如以學生面部多發的痤瘡為例,引出化膿性球菌;從我國乙型肝炎及其危害入手,引出肝炎病毒;由河南的艾滋病村開始,介紹人免疫缺陷病毒;從兒童接種卡介苗、做結核菌素試驗引出結核桿菌等。通過具體實例,激發學生對本門課所學內容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熱情。

2 自主性教學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過去我們認為老師講得越細,學生學起來越容易.課堂效率越高,其實這樣做會養成學生不愛動腦筋的習慣,學習上經常處于被動,書本上大部分知識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弄懂。學生自學后,老師可以采取提問式教學,對學生中存在的疑點、難點、重點講述,加強課堂的互動性,這樣學生不會感到課堂乏味.反而會變得主動起來,需要強調的是課堂上的自學是在老師指導下的自學,老師的主導仍在起作用,對好學生不斷表揚.對后進學生需要督促、鼓勵、輔導。使老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為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3 利用CAI課件教學

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隨著電腦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在醫學各專業中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已威為必然趨勢,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產生效果是傳統教學形式不能達到的。課件直觀性好,邏輯性強,而且能很好地突出重點和難點.醫學微生物種類很多,各種病原體的形態結構靠文字講解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夠提供直觀的圖片.真實形象的顯示各類微生物的形態及超微結構.使同學們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增強記憶。CAI課件對一些知識難點,采取動畫畫面,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如病毒的復制過程,配以動畫畫面。使原來難以理解的這一過程變為生動的畫面,使同學們對病毒的增殖一目了然。

4 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在微生物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醫學微生物實驗課是理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內容課堂上難以講清楚,只有通過實驗。從實驗的現象和結果中得到理解。醫學微生物的實驗內容很多,一部分實驗可以由學生親自動手來做,還有一部分實驗??梢酝ㄟ^錄像、結果示教等手段來完成。使各章節的理論內容與實驗有機的結合起來。

上好一堂實驗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第一.老師認真備好實驗課,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前,老師提前講解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第二,調整實驗內容,開設綜合性實驗.將零散單一的實驗重新構成實踐性、目的性很強的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受到全過程的訓練.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加強創新意識;第三,重視實驗課的考核.強化考核環節。微生物實驗的考核不能以實驗報告、實驗課平時表現來進行評定.要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實驗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微生物實驗內容很多,不可能都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部內容的考核,同學們可以隨機抽取一個實驗項目進行考核,老師當場打分,這樣學生在實驗時積極主動,進一步提高了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5 加強師德修養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當前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衛生職教的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教老師必須加強新理論、新方法及新成果的吸收和應用。通過學歷教育或非學歷教育,如:參加短期培訓班,進修班,專家講座等形式追蹤最新的醫學科學發展,不斷吸取養分而完善知識結構。教師之間可以互相聽課,共同交流,開闊教學思路,不斷學習教學新方法和新技術.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老師的授課水平。

專業課教師除了精通所授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修養.盡可能了解相關學科知識。加強教育學和心理學科知識的學習,努力使教師威為有良好道德品質,勇于進取,不斷開拓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醫學也在迅速發展,醫學微生物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實踐中以提高教學質最為中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為培養出實用型合格醫學人才而努力。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水產微生物學是高校水產養殖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文結合水產養殖專業的特色與需求,對高校水產微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初步改革探索,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水產微生物學 教學模式 改革探索

水產微生物學是高校水產養殖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 是“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微生物與水產養殖環境、水產動物疾病及水產品關系的科學,是微生物學理論與水產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和紐帶。水產微生物學內容覆蓋面大,知識點多,與眾多學科交叉,是未來進行科研、生產實踐等的基礎,其目的在于探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基本規律(形態、結構、生理特性等)和人工調控方法,以挖掘、改善和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改造和消滅有害微生物,從而為水產(淡水、海水)養殖、水族科學服務。學習這門課程對魚病學、水生生物學、魚類增養殖學、魚類營養與飼料、水產品加工學等專業課程極有幫助,同時對學生了解生產、開展實驗室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1-3]。該課程的很多理論和技術可直接用于改善水產養殖環境、提高水產動物產量和質量,加快水產業發展。筆者針對高校水產養殖專業學科及學生特點,探討“水產微生物學”課程的改革,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1 教學內容的優化

該校水產養殖本科專業目前采用的是2004年出版的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水產微生物學》,教材的編寫距離現今已有12年。對于一門生命科學而言,12年的發展是非常巨大的,有很多前沿性的內容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及時的更新、補充。因此,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應該更多地與當前的微生物學研究發展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前沿知識的掌握,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存在課程內容較多、學時設置少的矛盾,因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突出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對于存在交叉學科內容,應該避開重復,同時也要突出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作出以下的調整:(1)在第一堂課緒論的講解中,除了講述微生物及分類地位、主要特性、作用等,還著重講解微生物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經典的實驗設計、劃時代的人物,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敵、友關系),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的影響(有利、有害方面),我們能在這個領域做些什么,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水產微生物學的興趣。(2)細菌、真菌、病毒幾個章節作為重點講解內容,系統地講解細菌/真菌/病毒形態、結構、生理特征、人工培養及致病性,隨后,把水產動物中的病原微生物章節提到這里講解,主要講在水產中的已經發現的細菌、真菌、病毒案例,歸納有益、有害菌群,如何加以利用、控制等,做到不僅僅空泛地講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在細菌的形態(球菌、桿菌、螺旋菌)講述中,通過水產業中的模式細菌為例進行講解,如鏈球菌,以危害魚的海豚鏈球菌為例,在培養基上的形狀、染色后的形狀加以講解,強化記憶;在細菌結構方面的講解中,突出革蘭氏陽性細菌、革蘭氏陰性細菌之間的結構區別(例如細胞膜LPS,以及在實驗中的應用)。這門課程知識點比較多、內容比較瑣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際生產例證、知識點的比較串成葡萄串的形式進行講解,容易被同學接受,強化記憶。(3)微生物的分類是這個學科的一個基礎知識點,這是學生接觸生產、科研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所以在講解中除了教授書本上內容外,也要結合現在技術發展,讓學生在實驗室中的實際操作,增加實戰經驗。(4)交叉學科重疊內容相對簡化講解:如“微生物的遺傳與育種”與“動物遺傳學、水產動物組織胚胎學”相關內容重疊,“免疫學基礎”也會與魚類免疫學有內容重疊,因而這部分內容可以作為自學內容;因而可以相對簡化講解,但是要通過問題的形式,要求學生掌握其中的知識點。讓學生感覺不到重復,又能了解學科間的相互關系。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調整了相關的學習內容[4]。(5)而對于其他類型的微生物進行講解時可壓縮內容。要緊扣水產微生物學的范疇,著重講述特殊的水產微生物種類及水產微生物在生產實踐中為水產養殖業服務的現狀與實例。(6)水產品與微生物相關的內容講解中要配上實際生產中的案例、病害圖片,并且在講解細菌、真菌、病毒幾個章節中要介紹,這樣會加深記憶,同時也可以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2 教學方法的改進

水產微生物學課程內容是一個微觀世界,是肉眼很難看見的微小生物。在教學中傳統的板書教學無法做到直觀、易懂,課堂教學過于呆板,而板書結合多媒體及影像教學可以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5]。(1)借助顯微鏡下的實際圖片、模式圖講解,把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如在講解細菌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等,借助顯微鏡下染色照片以及模式圖講解,將微小的微生物世界直觀、清晰、準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簡潔,同學容易掌握、記憶。(2)借助音像資料講解一些難懂的過程及生理狀態:如細菌的革蘭氏染色法,先用音像制品給同學介紹,同學有了宏觀的概念,在講解及實驗操作中,就會簡單明了;在講解真菌的營養菌絲與氣生菌絲的形態及功能時,也借助音像制品,學生的理解就會從抽象轉為具體,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容易記牢。(3)借助實際生產案例講解、理論聯系實際:在講解水產病原微生物時,可以展示在水產養殖中真實發生的病魚圖片、解剖圖片,讓同學有個直觀的了解,加深記憶;繼而講解微生物與水產動物疾病的關系、與水產品腐敗變質的關系、與發酵生物飼料、水產微生態制劑的關系等,理論聯系實際生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在生產中的技術運用。

3 增強與學生的互動

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必須改變單一的課堂講授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我們可通過:(1)討論式教學來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在實際操作中設置幾個與水產微生物相關的主題,將學生分成幾個討論小組,進行文獻查閱、討論,完成PPT制作,然后通過課堂報告和討論等手段,深化學生對這些科學問題的理解;在課堂上,無論是在哪一個教學環節,都允許學生隨時與教師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甚至展開激烈的討論。(2)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運用電子課件、網絡視頻等進行教學,運用網絡技術等與學生隨時互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充分利用國外書籍、網站圖片和視頻等制作了微生物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并建設了微生物學的網絡教學課程,利用大量圖、表、視頻將繁雜的內容條理化、簡明化、形象化、網絡化,并使用類比、舉例等方法,達到化繁為簡和化難為易的目的。(3)利用E-mail、QQ、微信群等方式組建學習群,為學生提供空間隨時分享學生學習的體會和收獲,一方面可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另外一方面希望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6-7]。

4 結語

微生物學是一門與生活、實踐有密切聯系的應用學科,課堂教學中應盡量把生活、生產中一些與微生物緊密聯系的有趣實例引入到課堂中進行講解, 用平時看得見的實例來講述微觀發生的事件,做到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曹海鵬,何珊,呂利群.我國水產類高等院校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8):11348-11349,11351.

[2] 孫際佳,楊慧榮,劉麗.水產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2(1):39.

[3] 鄭蘭蘭,劉變枝,高春生.水產微生物學本科教學改革探究[J].科教導刊,2014(192):224.

[4] 譚鳳霞,彭本英,羅靜波.水產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8):270-272.

[5] 安曉萍,齊景偉.水產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的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30-31.

[6] 許丹,呂利群,楊金龍.水產養殖專業微生物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1):9149-9150.

[7] 譚鳳霞.水產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8):9965-9966.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水環境化學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以實際水環境問題為引導,結合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分節分章制定水環境問題情景,建立一種情景模式下基于能力培養的水環境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與水環境問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的能力,為將來從事水文水資源工程的專業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情景模式;研究性實驗;水文與水資源專業;課堂教學改革

一、引言

水環境化學是水利類課程的基礎教育課程、專業課程。水環境化學是研究化學污染物質在天然水體中的存在形態、反應機制、遷移轉化規律及其生態效應的一門學科。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將使學生了解當代水環境問題,熟悉和掌握水環境中潛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存在和分布,以及它們在環境中的形態變化、遷移轉化、積累、歸宿和生物、生態影響等,并掌握相關的化學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與水環境問題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水環境保護的意識和素質,為將來從事水文水資源工程的專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學生主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掌握知識較為基礎。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點與實踐內容結合起來,其頭腦中并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鏈,與實際工作相對脫節。從以往的授課過程中與學生交流可知,學生在學習后并不清楚所學內容可以在以后的工作或科研中是否有用?如何應用?特別是在部分環境類課程中有實驗課,學生在課堂中掌握了實驗方法,可是其并不知道這對其今后的工作有何支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于學生實踐概念的培養。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問題、應試教育模式、教學效果差等問題。

因此,本文在分析水環境化學的專業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幾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重點分析一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研究、實踐基地認知與課程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手段,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情景模式的授課手段在水環境化學課程的具體應用

(一)課堂教學中情景模式的應用

在課堂上用實際環境問題作為引導,對教學內容思考的出發點變為“用知識做什么”。并且這里的“做什么”是解決真實的實踐問題。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所講授課程,結合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分節分章制定環境問題情景,制作包含圖片、視頻等信息化、可視化的情景模塊。結合野外實際測試過程圖片、影像等資料,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每章內容課堂講授前,利用5—10分鐘,播放與此章相關聯的環境問題情景模塊。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其他知識點與環境情景模塊串聯,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性、創新性。

如在水環境化學的課堂教學中重點章節:天然水中的氣體溶解平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亨利定律、水中溶解氧與水中溶解二氧化碳。備課過程中建立情景模塊,以不同圖片形式展示不同季節湖泊水環境狀態,制作短視頻包含湖泊水華爆發、魚類死亡等,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為什么會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環境狀態,水華爆發有何危害?面對這樣的現象,作為一名水利工作者,首先需要測試哪些指標來摸清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需要結合“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中的亨利定律、水中溶解氧”,從而引出此節課所需要學習的內容,計算這個湖泊中不同季節(水溫不同)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從而得出重點內容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與溫度存在一定關系,而且水華的爆發會影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影響魚類等生物的正常生存。通過情景模式的課堂授課,學生即學會的教學難點和重點,又能明白學了知識可以用在哪,怎么用,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二)實驗教學中情景模式的應用

實驗教學環節,利用學院實驗平臺、教學基地、任課教師科研基地開展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與研究性實驗。將分散的實驗操作,通過小科研項目組合成為系列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設計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相結合的綜合性實驗,再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進行應用性實驗分析。將教師的科研項目中關于環境指標的測定部分作為實踐教學一部分,將最終實驗結果以科技論文形式體現,使水環境化學實驗課與學生創新能力相結合。

在實驗課程教學中,先將學生分小組,設計不同的環境情景模塊,不同湖泊、不同河流出現的不同水環境問題供學生進行課題選擇,如水體富營養化、水體有機污染、水體鹽化污染、水體重金屬污染,需要測定哪些指標?學生實驗前期,通過閱讀文獻、查找教材,確定所需測定指標,帶著問題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這將對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具有較大的幫助。

在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及應用性實驗的基礎上,作為拓展學習,可以開展研究性實驗。課下可以結合教師所開展的科研項目,繼續進行后期設計性實驗,進行論文發表,通過科研項目的研究性實驗學習使學生不但對教材講述的知識有了更好地掌握,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科當前的發展方向,加強學生科研能力。

三、結論

通過分析目前本科生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研究、實踐基地認知與課程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手段,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依據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分節分章制定水環境問題情景,建立情景模式中以實際水環境問題為導向、以科研性實驗為內容的授課方法,研究成果將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下所開設的水環境化學課程建設具有很好的推廣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利明.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7,44(11):2755.2759.

[2]張圣微,劉廷璽,楊逸隆.農業院校水文水資源專業氣象氣候學教學改革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5,57-58.

[3]韓麗娜.情景式教學法在茶學專業學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4]馮波,肖長來,梁秀娟.水環境評價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3.27:21-22.

[5]方樟,馬喆,肖長來,梁秀娟.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存在問題及教學改革——以吉林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5,1.

[6]劉恒明,劉靖,劉長發.環境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7,71(1):121-123.

[7]陳楊.土壤污染與防治課程教學改革與新模式的探索[J].2014.9:36-37.

[8]杜丹,馮素珍.水環境監測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3):31-33.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病原生物學內容多、知識點散亂,給教學帶來較大的挑戰,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分享綜合創新實驗教學改革在病原生物學中應用的幾點體會。通過以動物模型為案例引導的病原生物學綜合創新實驗的開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關    鍵   詞]  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綜合;創新

二十一世紀以來,以注重醫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和創新意識形成的新型醫學教育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推行[1]。我國高等教育目前仍舊將“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這一模式作為主要的教育教學模式。對醫學生,病原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溝通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將在醫學生后續臨床醫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起到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2]。病原生物學課程涉及內容繁瑣,包含醫學微生物學(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和醫學寄生蟲學(原蟲學、蠕蟲學、節肢動物學)等內容,信息量極大。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容易使學生感到內容枯燥、瑣碎,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激起學生的綜合創新意識[3]。如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做到將理論知識與后續臨床實踐相結合,已成為實施病原生物學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4]。

實驗教學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紐帶,良好的實驗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理論知識,更能夠利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實驗教學中,各個實驗之間往往是在相對理想化的前提下進行,且各個實驗之間相互獨立。雖然傳統實驗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實驗現象印證理論知識,達到鞏固理論知識的目的,但是在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效果欠佳,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的效果亦不理想。

為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本教研室嘗試進行了病原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通過開展以案例為引導的綜合創新實驗來訓練學生從病原生物學整體(包括醫學微生物學和

醫學寄生蟲學)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老師進一步指導及同學間分組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理論課上習得的知識給出解決方案或建議。在綜合創新實驗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未知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小鼠疾病模型,分析該模型表型發生的可能原因、病變器官、致病的病原體,設計實驗通過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檢查確定該疾病的病原體。最后,通過老師的進一步指導和同學分組討論,指出以上實驗設計和操作的缺陷和不足,并對原有實驗方案進行改進或給出其他解決方案。

本綜合實驗教學實施后,學生總體反響良好,一方面通過綜合實驗分析和操作鍛煉了動手能力,同時又鞏固了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以小鼠疾病模型作為案例,通過大家的觀察分析問題出現的可能原因,并設計實驗驗證,最終確定病原體,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最后,實驗結束后,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討論下,對實驗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給出改進方法或新的解決方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然而,金無足赤,綜合創新實驗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若干問題的存在?,F將病原生物學綜合創新實驗教學過程中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綜合創新性實驗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優點

綜合創新實驗教學不僅包含傳統實驗教學的基本功能,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實驗操作和結果觀察分析鞏固理論知識等。其又是傳統實驗教學的擴展和延伸,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訓練學生從整體層面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此外,經老師的進一步指導和同學的分組討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能力。

(一)病原生物學綜合創新實驗教學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病原生物學課程包含了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寄生蟲學兩大部分內容,其中醫學微生物學又可細分為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寄生蟲學可細分為原蟲學、蠕蟲學和節肢動物學。該課程涉及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大多數學生對本課程的印象是內容散亂,講述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各類病原體相互獨立,課堂學習難,記憶、習題難度大[5]。傳統實驗教學中,往往每個實驗只涉及一種或一類病原體,并且多通過理想化條件,如純培養物,來進行實驗操作,進而學習該病原體的特點和特性,各個實驗之間沒有明顯的內在聯系,容易讓學生誤以為各個、各類病原體之間相互獨立,沒有生物學關聯。綜合創新實驗,利用某一特定案例作為引導,如未知病原體感染模型,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染模型的表型推斷該疾病可能是由那種病原體所引起。推斷過程中,學生自然可將能夠引起類似癥狀的不同細菌、不同病毒、不同真菌甚至不同原蟲、不同蠕蟲、不同節肢動物做以比較,進而做出判斷。在一些疑似繼發感染的現象分析中,學生往往又可以將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甚至原蟲、蠕蟲和節肢動物感染相聯系。過程中,學生不僅復習了各個章節的理論知識,回顧了各個病原體的致病特點和相關疾病,更潛移默化地將各個章節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綜合類比和比較。因此,病原生物學綜合創新實驗教學不僅可將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寄生蟲學有機結合,更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把握和運用能力。

(二)病原生物學綜合創新實驗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多用固定實驗材料,通過程序化的實驗流程,得到“已知”的實驗結果。整個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機械地參與實驗操作和結果觀察,極少參與實驗材料選擇和準備,幾乎沒有參與實驗設計,缺少動腦思考的機會,沒有創新性發揮的空間。綜合創新實驗教學中,通過觀察動物模型的表型,做出推斷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推斷結合實驗室所提供的材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行設計實驗,對推斷進行驗證。該過程中,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思考,因此,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實驗興趣,更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主體地位更加凸顯[6]。實驗結束后,根據所得到的結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再次進行組內討論,綜合分析實驗數據,結合所學病原生物學理論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分析實驗過程中的不足,并進一步給出優化方法或新的解決方案。綜合創新實驗的實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開拓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綜合創新性實驗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不足

病原生物學綜合創新實驗的實施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了他們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強化了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然而,綜合創新實驗的實施也對老師的知識儲備、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及實驗室材料準備提出了新的挑戰。

設計實驗過程中,雖然學生已經學習過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往往理解不到位,因此,為保證實驗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需要任課老師能夠給予學生專業的實驗設計指導。這就要求任課老師不僅要掌握足夠的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寄生蟲學的專業知識,也要熟悉臨床醫學和醫學檢驗學的部分內容。然而,目前部分醫學院?;A醫學課程,特別是生物化學、病原生物學等基礎課程的任教老師較大一部分是來自于生物學科,對臨床醫學和醫學檢驗學相關內容所知不多,這就為綜合創新實驗在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實施增加了困難。

學生作為綜合創新實驗的主體,是模型中表性分析和實驗設計的主要實施者。由于該模式下實驗的綜合性極強,且實驗結束后探究實驗過程不足,且提出優化方法或新的解決方案需要做出合理的創新,因此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也有較高要求。然而不同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最后造成部分小組教學效果不理想,這也是限制綜合創新實驗大范圍推廣的一個原因。

綜合創新實驗由于事先具體實驗內容不確定,因此無法有針對性地準備實驗材料及試劑。為最大限度上滿足學生實驗設計要求,需要對實驗材料和試劑進行全面的準備。這不僅大大增加了實驗準備的工作量,也容易造成部分實驗材料和試劑的浪費,也成為綜合創新實驗在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乃至其他課程中推廣的主要阻力。

綜上所述,病原生物學綜合創新性實驗通過病原體感染動物模型表型的觀察、可能致病病原體的推斷、驗證實驗的設計和結果的分析以及對實驗中不足的優化和新解決方案的提出,有效將學生所學習的病原生物學及臨床檢驗理論知識聯系到一起。該實驗模式是對傳統驗證性實驗教學的突破,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激發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促使老師和學生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以適應該教學模式對綜合性和創新性的高要求。隨著大家對綜合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實驗材料和試劑的限制也將得到解決,屆時綜合創新實驗教學將為各學科教學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寶志.21世紀新的醫學目標與高等醫學教育改革[J].醫學與哲學,2005,26(2):24-26.

[2]姚韻靚,魯林榮.卡牌類教學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2(30):273.

[3]尤紅娟,劉曉梅,李小翠,等.CBL應用于醫學微生物理論教學的初步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6):100-101.

[4]徐蘭,俞赤卉,初明,等.翻轉課堂和情景式教學在免疫學實驗課中的設計與應用Ⅲ[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6):898-914.

[5]崔佳.微課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30-131.

[6]施鼎方,王士芬.探析綜合性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120-121.

◎編輯 武生智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范文第5篇

1 課堂教學的改革

1.1 重新構建和調整教學內容、增加反映新成果的內容

動物學的內容非常廣博, 內容體系完整而豐富。在動物學教學過程中所用的教材知識點多、內容非常廣泛、量大并且不容易記憶。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內容完整性和廣泛性, 則需要花費大量的課時。近些年來, 為了適應高校學科建設的發展, 各普通高校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 其中一項就是課時壓縮而教學內容增多, 這使得動物學課時數及在理論課和實驗課的課時分配上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總體來說動物學的課時相對不足。比如, 我校在2000年之前, 動物學課程一學年的理論課136課時;而在2002年以后, 動物學的理論課為90課時??梢? 動物學的年課時減少了很多, 動物學的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則顯得尤為突出[3]。在這種情況下, 要在更少的課時條件下傳授更多的動物學知識, 必須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動物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動物學基本概念的介紹、動物學的產生和發展、動物分類學的基本知識、動物的基本結構和胚胎發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等;第二部分是無脊椎動物相關知識, 包括重要門的主要特征、代表動物、各門的分類和動物的系統發展等;第三部分是脊椎動物相關知識, 主要介紹每綱的主要特征、各綱的分類、代表動物和系統發展等;第四部分是動物進化、動物地理區劃和動物生態學的綜述等。內容十分廣博, 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 對其中的內容進行提煉和總結, 精選經典動物學的內容。比如, 在教學過程中, 可以按照動物體由簡單到復雜, 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順序, 以動物系統演化這條核心線索為主線, 結合結構與機能相適應、生物與環境相適應, 并結合最典型的代表動物對動物學內容進行講解, 適當刪減一些小門類的內容。同時由于動物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 每年都有新知識和新內容出現, 因此, 也要把及時反映有關動物學研究的新成果添加到教學內容中去。這樣, 才能使學生不但能掌握動物學的基礎知識而且能了解動物學和前沿學科的關系, 使學生培養對動物學知識的開放、發展的觀點, 更加有利于對后續課程的認識和學習。例如, 在講述爬行綱中蜥蜴科的分類時, 我們不僅要介紹傳統的研究蜥蜴科分類體系的方法, 同時還要引入新的知識, 利用當前的分子系統學的研究成果來讓學生了解研究動物分類體系的分子學方法。這樣, 使學生不僅懂得用傳統的方法對蜥蜴科進行的分類, 同時也能了解新的基于分子系統學的方法對蜥蜴科動物進行的分類研究, 并比較兩種分類方法所得出結果的相互關系, 加深對分類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1.2 適當去除教材中與其他課程重復的內容

由于動物學教材在編寫過程中不可能完全兼顧到各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因此, 在內容上會有與其他相關課程相重復的內容。對于這些內容, 盡可能地簡化或刪除, 對于與后續課程有關系的內容, 應盡量介紹基礎知識, 并增加學生對后續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例如, 如果在專業課程的設計中有生態學、進化論等課程的情況下, 就要盡可能地簡化動物學中生態學、進化論部分內容, 以避免與其它課程產生不必要的重復。在教學中, 需要做到的是既要掌握和理解動物學基本知識, 又要為后續課程做好鋪墊, 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3 改革教學方法

1.3.1 結合介紹相關動物實驗內容進行課堂教學

由于動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動物學的理論知識??梢栽谥v課時適當地將實驗中的一些內容和實驗方法進行介紹。比如, 在講解魚類鰭的功能時, 可以拿一條鯽魚當堂做實驗, 驗證分別剪去魚的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時, 鯽魚在水中的運動表現, 從而形象地表現出不同類型魚鰭的功能, 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有利于教學效果。

1.3.2 進行啟發式教學和引入研究性學習機制

教學組織中, 貫穿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理念, 利用大量的圖片、模型、簡單的實驗演示以及錄像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來啟發和探究。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教師提出問題, 讓學生主動通過分析教材、思考和探討相關問題掌握基礎知識。同時, 在教學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機制。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的研究性體驗, 可以建立以研究為本的學習標準, 使學生自入學第一年開始就在盡可能多的科目中參與研究活動[4]。在教學過程中, 引導學生注意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課外研究性課題的進行相結合, 通過自己的研究行為, 綜合分析研究結果而得到相關知識的結論。例如, 在學習爬行動物分類學知識的時候, 先讓學生捕捉一些常見的爬行動物, 然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 對動物標本進行觀察和比較, 進而根據相關的檢索表對這些常見的爬行動物進行鑒別。通過這種研究性學習, 使學生很快掌握了相關分類學基礎知識, 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 并培養了動物分類學的研究能力。

1.3.3 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

由于動物學教學中所涉及的信息量巨大, 傳統的教學手段已跟不上教學的要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有自學型、講課型、演練型、測驗型等, 其中講課型與傳統教學方式較接近[5]。根據動物學的內容特點, 結合教學實際, 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 如美國微軟公司的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軟件把每節課程的內容都做成電子幻燈片, 通過課件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 不但可以利用文字、圖形、聲音, 而且可以利用動畫和音影視頻剪輯傳遞大量信息, 充分滿足了動物學教學信息量大的要求。比如, 當在講授動物分類學相關知識時, 能迅速演示很多種不同分類階元的動物圖片, 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在講授動物生活習性等生態方面的知識時, 通過播放相關主要代表動物的視頻, 讓學生有了更深刻印象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 解決了學時少、教學信息量增加的矛盾, 在動物學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 實驗教學的改革

動物學實驗是動物學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6]。動物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掌握動物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并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傳統的注重驗證性的實驗已不能滿足以上要求, 必須要對動物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

2.1 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動物學實驗的也因為高校的教學改革而課時數有所減少。比如, 我校在2000年之前, 動物學課程一學年的實驗課75課時;而在2002年以后, 實驗課時數減為60課時。在這種情況下, 必須對實驗教學的內容進行整合, 具體的做法就是減少驗證性實驗, 加大綜合性和培養技能性的實驗內容。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并不是簡單的刪除一定的內容, 而是根據需要將必須的基礎知識進行壓縮和精簡。例如, 在進行魚綱實驗教學時, 可以把魚類的解剖和分類實驗合并在一起來上, 其中一些內容還可以分離出來在理論課中講授。

2.2 教學方法的改進

為了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預習實驗, 并適當提出問題,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 可以在原有實驗類型的基礎上, 增加研究性實驗, 并且增強實驗教學的開放性, 增加研究性課題并提供給學生選擇。在進行研究性實驗的過程, 學生可以自選研究性實驗項目, 通過自己查閱文獻、設計實驗內容和安排實驗進程, 然后自己準備實驗材料, 在教師的間接指導下較為獨立地完成實驗、得到結果和分析的結論。這樣, 通過增大實驗教學的開放性, 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

2.3 把3R理論引入實驗教學中

Russel和Burck于1959年提出3R理論[7]。3R是指Reduction (減少) 、Replacement (替代) 和Refinement (優化) 。減少是指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 使用較少量的動物獲得更多實驗數據;替代是指不用動物而用其他方法所進行的實驗以達到某一實驗目的。優化是指在實驗過程中為了減輕和減少對動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 而改進和完善實驗程序, 目的是提高動物福利。我國在3R的研究上與國外差距很大, 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8]。在動物學實驗中要用到多種脊椎動物, 如鯽魚、蟾蜍、家兔、家鴿和實驗用鼠等, 在教學中引入并培養學生3R理論的思想, 有利于促進我國3R研究的發展。

3 野外實習教學的改革

動物學野外實習就是從課堂和實驗室走到自然界中觀察和認識各種動物, 主要是學習對不同動物的鑒別、觀察和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行為及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是動物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9~10]。在野外實習中往往會存在很多問題, 例如實習經費的不足影響實習基地的選擇和效果、沒有特定的實習參考書、實習時間短等, 針對這些問題, 必須對野外實習進行相應的改革??梢酝ㄟ^多種方式開源節流提高實習效果, 根據具體實習基地的特點編寫實習參考書, 改進實習方法提高效率以解決實習時間較短的問題等。

除了以上主要的教學改革和探索外, 還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動物學教師的素質, 只有這樣, 才能使動物學教學不斷地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和要求。

摘要:動物學是生物科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為了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必須在動物學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實踐。本文主要從動物學的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野外實習這三個方面對動物學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動物學,課堂教學,實驗教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劉凌云, 鄭光美.普通動物學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76.

[2] 王堪.加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度扎實做好課程改革實驗工作[J].人民教育, 2001 (9) .

[3] 夏敏.關于中學生物學多媒體CAI的幾點思考[J].生物學教學, 1999, 24 (5) :24~25.

[4]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 2004 (10) :60.

[5] 李洪志.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動物學教學中的運用[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 2001, 14 (1) :40~41.

[6] 劉凌云, 鄭光美.普通動物學實驗指導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7] Russel WMS, Burch RL.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M].London, Methuen, 1959, 238.

[8] 田志環.基于3R理論的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四川動物, 2008, 27 (4) :695~696, 702.

[9] 史海濤, 熊艷, 梁偉, 等.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四川動物, 2007, 26 (3) :712~714.

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進行生物學教學時,應注意終身教學和實踐教學,突出高中生物學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生活為導向的生物學教學越來越受到高中生物學教師的重視,這已成為生物學教學的重要途徑?;谏畹慕虒W有助于高中生改善生活和社會生活,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強大的生活技能。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學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意味著利用高中生的社會經驗和生活感知,將生物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并以學生的生活實例作為課堂的一部分。通過教學來加深高中生對生活的理解,使生物學課程變得有趣而靈活。同時,新的高中生物學課程也清楚地表明,高中生物學課程必須側重于現實生活中的聯系,并鼓勵學生在公共辯論和個人決策中使用生物學原理。因此,高中生物學教師應在現實教學的基礎上,將生物學教科書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并整合終身生物學教學,以促進高中生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一、在上課前進行生活化課前準備

在進行傳統的高中生物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通常會分析課程內容,根據課程參考和課程說明創建課堂計劃,然后在課堂上時直接使用課堂計劃來傳播知識,這種機械化的教室準備沒有教學價值。根據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教師的學前活動也必須從生活開始。上課前,教師首先要對課程進行透徹的分析,探索與生活相關的內容,然后用熱門的生活問題或生活情境豐富課程,以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對所教授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當教師為細胞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質教學活動做準備時,教師注意到本章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將使用基于問題的方法為學生計劃一些靠近生活的問題:“大家吃哪種糖最甜的?哪些食物中果糖含量最高?大家經常在啤酒產品標簽上看到“度”,這些“度”是什么意思,是表明其中的酒精含量?在日常生活中,經??吹胶芏嗳瞬荒芎扰D?,但能喝發酵的酸奶為什么?在日常在生活中感到饑餓時,吃下一塊糖一段時間后,就不會餓了為什么?”上課前準備與生活有關的各種問題,可以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關注,并匯集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以自行解決這些問題。

二、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引進課程

在開始生物學教學之前,生物學教師應做好課程介紹。從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始,使用有趣的入門教學,教師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以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加生物學課。對課程的良好介紹可以使生物學課堂更加活躍,并使學生對學習過程產生興趣。例如學生在電視上看到了這則廣告:“葡萄糖三精口服液,藍瓶的,好喝的”。生物學教師可以問一些有關葡萄糖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正確討論和回答,然后學習新的課程內容。通過介紹日常生活,教師可以自然地開始教授生物學,并幫助學生盡快融入生物學學習中。

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生活

特別是在高中生物課上講課時,教師應重視生活反思,能夠更好地利用生活經驗建立學習平臺。學生應將生物學與特定的生活內容相關聯,以使學習能夠反映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整合生物學知識和實踐問題,以發展學生的實踐技能。其次,教師應很好地呈現生活環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例如,在一項關于高中生物學中“蛋白質—生活活動的主要載體”的研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食物。所有這些食物中的成分清單均包含蛋白質,然后按蛋白質含量高低順序進行分析。解釋蛋白質的作用和狀態。通過學習植物激素,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水果,仔細品嘗,并查看一年中不同時間相同水果的植物質素含量。這樣有趣的問題和答案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并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最后,使用生活主題介紹新課程,以便學生可以更多地關注生活,并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一種心理趨勢,可以使學生的聽覺變得非?;钴S,學生更有可能獲得最準確的信息。學生們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真誠地體驗生活,運用自己的思想,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入教學環境,增強學習的動力。

四、組織日常生活中的課外活動

隨著生物課外活動的普及,課外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系。課外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以激勵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學生生活中可以提供生物學實踐活動的資源,可以開展各種課外實踐活動,這對學生理解生物現象的形成有積極作用。生活中正常的動植物可以進行生物學操作。例如,教師鼓勵學生從事動手實踐活動,這種生物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輕松地為生活中的活動找到合適的環境,而且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充分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生物學教學資源,鼓勵學生了解生活,學習生物學,并從中獲得樂趣。許多高中生承受著進入大學放棄生活學習的壓力,心理發展不健康。教師在生活中組織課外活動,不僅是因為課外活動可以增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因為教師不會忘記發展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并讓學生健康成長。

通常,在開展高中生物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從課前導入和課堂教學開始,并采用各種以生活為導向的方法、教學內容、問題情境,角色扮演,生活實驗等吸引學生。重點為學生提供了通向面向生活的活動獲得有價值的生物學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可以重新理解生物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改變學生偏見并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鴦鴦.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17):61-62.

[2]李紅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8):126-127.

[3]牟麗紅.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6(S4):83-84+89.

湖北省恩施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 程偉

上一篇:科技轉化知識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社區素質體育文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