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

2022-10-24

第一篇: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知識

一、實驗室活動中如何清除手部污染

1.處理完危害性材料和動物后、離開實驗室前都要洗手。

2.一般用普通的肥皂盒水沖洗就可以,但在高度危險的情況下,建議使用殺菌肥皂。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10秒,用干凈水沖洗后再用干凈的紙巾或毛巾擦干。

3.洗完手后,應使用紙巾或毛巾來關上水龍頭,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凈的手。

二、如何應對菌毒種的濺出污染

1.如果傳染材料濺在眼和面部,應立即到洗眼處沖洗3秒鐘,當事人立即停

止工作,撤出,隔離觀察和預防治療。

2.如果傳染材料濺在地上應,立即用消毒液消毒,對室內用噴霧消毒,停止工作撤出,對當事人隔離觀察和預防治療。實驗室封閉24小時后再消毒,間隔24小時后可繼續工作。

3.如果傳染材料濺在生物安全柜內,可用消毒紗布遮蓋,可繼續工作。

4.如果傳染材料濺在衣服上應立即停止工作,更換防護服后繼續工作。

三、感染性物質破碎或溢出的應急措施

1.應當立即用布或紙巾覆蓋瓶子或容器等含有感染物的破碎物品以及培養

物等溢出感染物。在上面倒上消毒劑,至少30秒后將布、紙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應用鑷子清理。最后用消毒劑擦拭污染區域。

2.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應當對它們進行高壓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內浸 泡24小時。用于清理的布、紙巾和抹布等應當放在污染物容器內。

四、實驗室活動中如何正確使用手套

1.所戴手套無漏損。

2.戴好手套后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蓋實驗室罩服或外衣的袖子

3.在撕破、損壞或懷疑內部受污染時更換手套。

4.手套為實驗室工作專用。

5.在工作完成或中止后應消毒、摘掉并安全處置。

第二篇:一、生物化學實驗室基本知識

第一部分:生物化學實驗守則

通過生物化學實驗這門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生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及實驗技術,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驗動手能力得到訓練,并能熟練掌握各種生物化學實驗儀器的使用以及準確詳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等各項實驗技能。

二、實驗的進行程序和要求

1.預習學生在課前應認真預習實驗指導以及教材有關章節

2.講解學生在課前應認真預習實驗指導以及教材有關章節

3.獨立操作與觀察在實驗中要按實驗指導認真操作,仔細觀察,作好記錄。

4.示教幫助學生了解某些實驗中的難點,擴大在實驗課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多感性知識的機會。

5.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必須強調科學性,實事求是地記錄、分析、綜合。

三、實驗規則和注意事項

1.上實驗課時必須攜帶實驗指導、實驗報告紙及繪圖文具等,按規定座位入座。

2.實驗時要遵守紀律。有問題時舉手提問,嚴禁彼此談笑喧嘩,不準在實驗室吃食和會 客。

3.要愛護儀器、標本和器材設備,注意節約實驗材料、藥品和水電。

4值日生要負責清掃地面,收拾實驗用品,處理垃圾,關好水、電、門窗后再離開。第三部分 意外情況處置辦法

1.割傷、咬傷、抓傷:用水洗凈傷口,以醫用雙氧水消毒,并涂以碘酒或紅汞藥水,大傷口則應先按緊主血管防止大量出血,急送醫院治療。

2.燙傷和燒傷處理:可在傷處涂上獾油或用75%酒精潤濕后涂藍油烴等燙傷藥

3.化學灼傷處理:如果被濃酸灼傷,切忌立即用水沖洗,應先用棉布(紙)吸取濃硫酸,再用水沖洗,接著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和。

第三篇:高中生物實驗知識點總結

一、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呈像原理、放大倍數計算方法 結構:

光學部分:目鏡、鏡筒、物鏡、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 機械部分:鏡座、傾斜關節、鏡臂、載物臺(上有通光孔、壓片夾)、鏡頭轉換器、粗、細準焦螺旋。

注:目鏡無旋轉螺絲,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有旋轉螺絲,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內的是倒立放大的虛像。(物鏡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成像的清晰程度) 放大倍數:目鏡和物鏡二者放大倍數的乘積)

注:顯微鏡放大倍數是指直徑倍數,即長度和寬度,而不是面積。

二、顯微鏡的使用:置鏡(裝鏡頭)→對光→置片→調焦→觀察

1.安放。顯微鏡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緣8—10cm處,裝好物鏡和目鏡(目鏡5× 物鏡10×)

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選取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同時把反光鏡轉向光源,直至視野光亮均勻適度。調節視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鏡,光線過強,改用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鏡;光線過弱,改用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鏡。選低倍鏡→選較大的光圈→選反光鏡(左眼觀察)

3.觀察。將切片或裝片放在載物臺上,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轉動粗準焦螺旋(順時針),俯首側視鏡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切片(約0.5cm),左眼觀察目鏡,(反時針)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時輕微來回旋轉細準焦,直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時,可重復一次或移動裝片使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觀察時兩眼都要睜開,便于左眼觀察,右眼看著畫圖。側面觀察降鏡筒→左眼觀察找物像→細準焦螺旋調清晰

4.高倍鏡的轉換。找到物像后,把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把低倍鏡移走,換上高倍鏡,只準用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把視野調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為止。 順序:移裝片→轉動鏡頭轉換器→調反光鏡或光圈→調細準焦螺旋

注:換高倍物鏡時只能移動轉換器,換鏡后,只準調節細準焦和反光鏡(或光圈)。 問1:低倍鏡換為高倍鏡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來的像,可能原因?(ABC)

A、物像不在視野中 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載玻片放反,蓋玻片在下面 D、未換目鏡 問2:放大倍數與視野的關系: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視野越亮,工作距離越長;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暗,工作距離越短。 故裝片不能反放。

5.裝片的制作和移動:制作:滴清水→放材料→蓋片 移動:物像在何方,就將載玻片向何處移。(原因:物像移動的方向和實際移動玻片的方向相反)

6.污點判斷:1)污點隨載玻片的移動而移動,則位于載玻片上;

2)污點不隨載玻片移動,換目鏡后消失,則位于目鏡;換物鏡后消失,則位于物鏡; 3)污點不隨載玻片移動,換鏡后也不消失,則位于反光鏡上。

7.完畢工作。使用完畢后,取下裝片,轉動鏡頭轉換器,逆時針旋出物鏡,旋進鏡頭盒;取出目鏡,插進鏡頭盒,蓋上。把顯微鏡放正。

實驗一: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實驗目的:初步掌握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1.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 三.方法步驟: 操作步驟 注意問題 解釋

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 載玻片要潔凈,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幾下取細胞 將載玻片在酒精燈下烘干 防止污跡干擾觀察效果 保持細胞原有形態

消毒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敗 固定裝片 水解 將烘干的載玻片放入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溫5min 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促進染色體的DNA與蛋白質分離而被染色 沖冼涂片 用蒸餾水的緩水流沖洗載玻片10S 洗去殘留在外的鹽酸 染色 滴2滴吡羅紅甲綠染色劑于載玻片上染色5min 觀察 先低倍鏡觀察,選擇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調節清晰后才換用高倍物鏡觀察 使觀察效果最佳

實驗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必修一P18)

一.實驗目的: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二.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淀。如: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即Cu ( OH )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淀粉遇碘變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堿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三.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于觀察。)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四、實驗試劑

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餾水。

五、方法步驟:

(一)可溶性糖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1. 制備組織樣液。 (去皮、切塊、研磨、過濾) 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 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 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注入2mL組織樣液。

3. 向試管內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蕩。 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制、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 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 OH ) 2生成。 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鐘,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 棕色 → 磚紅色(沉淀) 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

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 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縮短實驗時間。

(二)脂肪的鑒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問 題 解 釋

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 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 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于觀察。 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鐘。 染色時間不宜過長。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

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 裝片不宜久放。 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

實驗一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實驗原理:DNA 綠色,RNA 紅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和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實驗結果: 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

實驗二 物質鑒定

還原糖 + 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

脂 肪 + 蘇丹III ~橘黃色

脂 肪 + 蘇丹IV~ 紅色

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 ~紫色反應

1、還原糖的檢測

(1)材料的選?。哼€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蘋果,梨,白蘿卜。

(2)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現配現用。 (3)步驟:取樣液2mL于試管中→加入剛配的斐林試劑1mL(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后再加入)→水浴加熱2min左右→觀察顏色變化(白色→淺藍色→磚紅色)

★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生反應。

2、脂肪的檢測

(1)材料的選?。汉玖吭礁叩慕M織越好,如花生的子葉。

(2)步驟: 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將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載玻片中央

染色(滴蘇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裝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蓋上蓋玻片)

鏡檢鑒定(顯微鏡對光→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3、蛋白質的檢測

(1)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驟:試管中加樣液2mL→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加雙縮尿試劑B液4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紫色) 考點提示:

(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淀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 )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混合后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后,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顯微鏡的觀察。

(7)轉動細準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堿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

實驗三 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材料:新鮮蘚類葉、黑藻葉或菠菜葉,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原理:葉綠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綠色,球形或橢球形。

用健那綠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細胞中線粒體成藍綠色,細胞質接近無色。

知識概要:

取材 制片 低倍觀察 高倍觀察

考點提示:

(1)為什么可直接取用蘚類的小葉,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葉?

因為蘚類的小葉很薄,只有一層細胞組成,而菠菜葉由很多層細胞構成。

(2)取用菠菜葉的下表皮時,為何要稍帶些葉肉?

表皮細胞除保衛細胞外,一般不含葉綠體,而葉肉細胞含較多的葉綠體。

(3)怎樣加快黑藻細胞質的流動速度?最適溫度是多少?

進行光照、提高水溫、切傷部分葉片;25℃左右。

(4)對黑藻什么部位的細胞觀察,所觀察到的細胞質流動的現象最明顯?

葉脈附近的細胞。

(5)若視野中某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順時針,則在裝片中該細胞的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怎樣的?

仍為順時針。

(6)是否一般細胞的細胞質不流動,只有黑藻等少數植物的細胞質才流動?

否,活細胞的細胞質都是流動的。

(7)若觀察植物根毛細胞細胞質的流動,則對顯微鏡的視野亮度應如何調節?

視野應適當調暗一些,可用反光鏡的平面鏡來采光或縮小光圈。

(8)在強光照射下,葉綠體的向光面有何變化?葉綠體的受光面積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實驗四 觀察有絲分裂

1、材料:洋蔥根尖(蔥,蒜)

2、步驟:

(一)洋蔥根尖的培養

(二)裝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1. 解離: 藥液: 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時間: 3~5min .目的: 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約10min. 目的: 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質量濃度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體著色,利于觀察.

4. 制片: 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 然后用拇指輕輕地按壓載玻片. 目的: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

(三)觀察

1、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換高倍鏡下觀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間期。(注意各時期細胞內染色體形態和分布的特點)。其中,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

考點提示:

(1)培養根尖時,為何要經常換水?

增加水中的氧氣,防止根進行無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爛。

(2)培養根尖時,應選用老洋蔥還是新洋蔥?為什么?

應選用舊洋蔥,因為新洋蔥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

因為根尖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活躍。

(4)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么?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解離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壓片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散開來;再加一塊載玻片是為了受力均勻,防止蓋玻片被壓破。

(5)若所觀察的組織細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壓片時用力過大。

(6)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嗎?

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為何要漂洗?

洗去鹽酸便于染色。

(8)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染色質或染色體。

(9)若所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濃度過大或染色時間過長。

(10)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嗎?為什么?

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夠進行細胞分裂;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處于分裂狀態;不能用高倍鏡找分生區,因為高倍鏡所觀察的實際范圍很小,難以發現分生區。

(11)分生區細胞中,什么時期的細胞最多?為什么?

間期;因為在細胞周期中,間期時間最長。

(12)所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后期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所觀察的細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時期的死細胞。

(1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否看到染色體?為什么?

不能,因為洋蔥表皮細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觀察時不能看到染色體,其原因是什么?

沒有找到分生區細胞;沒有找到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染液過稀;染色時間過短。

實驗五 比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點提示:

(1)為何要選新鮮的肝臟?

因為在不新鮮的肝臟中,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會由于細菌的破壞而降低。

(2)該實驗中所用試管應選較粗的還是較細的?為什么?

應選用較粗的,因為在較細的試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氣泡,而影響衛生香的復燃。

(3)為何要選動物的肝臟組織來做實驗,其他動植物的組織的研磨液能替代嗎?

因為肝臟組織中過氧化氫酶含量較豐富;其它動植物組織也含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所以能夠替代。

(4)相同質量的塊狀肝臟和肝臟研磨液,哪一個催化效果好?為什么?

研磨液效果好;因為它增加過氧化氫酶與過氧化氫的接觸面積。

(5)滴入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下個吸管?為什么?

不可共用,防止過氧化氫酶與氯化鐵混合,而影響實驗效果。

實驗六 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機溶劑丙酮或無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分離色素

2、步驟:

(1)提取色素

研磨

(2)制備濾紙條

(3)畫濾液細線:均勻,直,細,重復若干次

(4)分離色素: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5)觀察和記錄: 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依次為:橙黃色(胡蘿卜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 考點提示:

(1)對葉片的要求?為何要去掉葉柄和粗的時脈?

綠色、最好是深綠色。因為葉柄和葉脈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對實驗有何影響?

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會使濾液和色素帶的顏色變淺。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來替代?用水能替代嗎?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機溶劑來代替,但不能用水來代替,因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鈣的作用?不加碳酸鈣對實驗有何影響?

保護色素,防止在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到破壞。不加碳酸鈣,濾液會變成黃綠色或褐色。

(5)研磨為何要迅速?要充分?過濾時為何用布不用濾紙? 研磨迅速,是為了防止丙酮大量揮發;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來。色素不能通過濾紙,但能通過尼龍布。

(6)濾紙條為何要剪去兩角? 防止兩側層析液擴散過快。

(7)為何不能用鋼筆或圓珠筆畫線? 因為鋼筆水或圓珠筆油中含有其它色素,會影響色素的分離結果。

(8) 濾液細線為何要直?為何要重畫幾次?

防止色素帶的重疊;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帶的顏色更深一些。

(9) 濾液細線為何不能觸到層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

(10)濾紙條上色素為何會分離?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們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帶最寬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寬的色素帶是葉綠素a,它的溶解度比葉綠素b大一些。

(12)濾紙條上相互間距最大的是哪兩種色素? 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13)色素帶最窄的是第幾條色素帶?為何?

第一條色素帶,因為胡蘿卜素在葉綠體的四種色素中含量最少。

實驗七 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1、條件:細胞內外溶液濃度差,活細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具紫色大液泡),質量濃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驟: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蓋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液泡由大到小,顏色由淺變深,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蓋玻片一側滴清水, 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觀察(質壁分離復原)

4、結論: 細胞外溶液濃度 > 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質壁分離 細胞外溶液濃度 < 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質壁分離復原

知識概要:制片 觀察 加液 觀察 加水 觀察

考點提示:

(1)洋蔥為何要選紫色的?若紫色過淡怎么辦?

紫色的洋蔥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觀察液泡的大小變化;縮小光圈,使視野變暗些。

(2)洋蔥表皮應撕還是削?為何?

表皮應撕不能削,因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細胞為何會出現質壁分離? 動物細胞會嗎?

當細胞失去水分時,其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動物細胞不會發生質壁分離,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4)質壁分離時,液泡大小和顏色的變化?復原時呢?

細胞發生質壁分離時,液泡變小,紫色加深;當細胞質壁分離復原時,液泡變大,紫色變淺。

(5)若發生質壁分離后的細胞,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其原因是什么?

細胞已經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濃度過大,細胞失水過多或質壁分離時間過長)

(6)高倍鏡使用前,裝片如何移動?

若要把視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上移動。若要把視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心,則要將裝片繼續向左方移動,因為顯微鏡視野 中看到的是倒像。

(7)換高倍物鏡后,怎樣使物像清晰?視野明暗度會怎樣變化?如何調亮?

換高倍物鏡后,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清晰;視野會變暗,可調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鏡的凹面鏡來使視野變亮。

(8)所用目鏡、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和放大倍數的關系?

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放大倍數越大。

(10)總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放大倍數具體指面積的放大倍數還是長度的放大倍數?

總放大倍數等于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是指細小物體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

(11)放大倍數與視野中細胞大小、多少、視野明暗的關系?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越大、數目越少、視野越暗。

(12) 更換目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目鏡上;更換物鏡,若異物消失,則異物在物鏡上、移動載玻片,若異物移動,則異物在載玻片上。

(13)怎樣利用質壁分離現象來測定植物細胞液的濃度? ①配制一系列濃度從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別用以上不同濃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 ③用顯微鏡觀察某植物細胞是否發生質壁分離。某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和能引起質壁分離的濃度之間。

實驗八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考點提示:

(1)雞血能用豬血代替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不能提取DNA。

(2)雞血中為何要加檸檬酸鈉?為何要棄去雞血細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為上清液是血漿,不含細胞和DNA。

(3)脹破細胞的方法?能用生理鹽水嗎?

向血細胞中加入蒸餾水,使細胞大量吸水而脹破;不能用生理鹽水,因為血細胞在蒸餾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該實驗中最好應用玻璃燒杯還是塑料燒杯?為什么?

最好用塑料燒杯,因為玻璃燒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過濾時,所用紗布的層數分別是多少?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層紗布,有利于核物質透過紗布進入濾液;第二次用多層紗布,能防止DNA絲狀物透過紗布進入濾液;第三次用兩層紗布,既有利于DNA透過紗布,又能防止其它雜質透過紗布。

(6)若實驗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餾水過少,細胞未充分脹破;第二次加蒸餾水過多或過少;第一次過濾用了多層紗布;第二次過濾用了一層紗布。

(7)兩次加入蒸餾水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第一次是為了使血細胞吸水脹破;第二次是為了降低氯化鈉的濃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實驗中攪拌溶液時,為何總要沿一個方向攪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損傷。

(9)兩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別是什么?原理分別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餾水,降低氯化鈉的濃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體分別是什么?原理分別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濃度為2mol/L的氯化鈉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或2 mol/L)的氯化鈉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鈉中的溶解度,是隨著氯化鈉的濃度的變化而改變的。當氯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4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鈉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對DNA的溶解度都比較高。

(11)鑒定DNA時為何要用兩支試管?其現象分別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試管起對照作用。該試管溶液不變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試管溶液變藍色。

實驗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6→CO2 + 12H2O + 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裝置:(見課本)

3、檢測:(1)檢測CO2的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實驗十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1、目的要求:通過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減數分裂不同階段的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加深對減數分裂過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顯微鏡。

3、方法步驟:

(1)在低倍鏡下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識別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和精細胞。

(2)先在低倍鏡下依次找到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細胞,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

4、討論:(1)如何判斷視野中的一個細胞是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2)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細胞中的染色體的不同點是什么?末期呢?

實驗十一 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1、原理:用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于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發生變化。

2、方法步驟:

(1)洋蔥長出約1cm左右的不定根時,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4℃),誘導培養36h。

(2)剪取誘導處理的根尖約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細胞的形態,然后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沖洗2次。

(3)制作裝片: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4)觀察,比較: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的細胞.

3、討論:秋水仙素與低溫都能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這兩種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實驗十二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1、 要求:調查的群體應足夠大;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

2、 方法: 分組調查,匯總數據,統一計算.

3、計算公式: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100%

4、討論: 所調查的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發病率是否與有關資料相符, 分析原因.

實驗十三 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條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約3cm,處理幾小時或一天。處理完畢就可以扦插了。這種處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濃度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蔭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

②沾蘸法:把插條的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藥液中蘸一下(約5s),深約1.5cm即可。

3、預實驗:先設計一組濃度梯度較大的實驗進行探索,在此基礎上設計細致的實驗.

4、實驗設計的幾項原則: ①單一變量原則(只有溶液的濃度不同);②等量原則(控制無關變量,即除溶液的濃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③重復原則(每一濃度處理3~5段枝條) ;④對照原則(相互對照、空白對照);⑤科學性原則

實驗十四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1、培養酵母菌(溫度、氧氣、培養液):可用液體培養基培養

2、計數:血球計數板(2mm×2mm方格,培養液厚0.1mm)

3、推導計算

4、討論:根據7天所統計的酵母菌種群數量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推測影響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

實驗十五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兩種: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記名計算法: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出各種群的個體數目,這一般用于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

目測估計法: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

2、設計數據收集和統計表,分析所搜集的數據。

實驗十六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考點提示:

(1)什么是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法?

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

(2)為了便于調查工作的進行,在選擇調查對象時,一般應選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為什么?

一般應選雙子葉植物,因為雙子葉植物的數量便于統計。

(3)在樣方中統計植物數目時,若有植物正好長在邊線上,應如何統計?

只計算該樣方相鄰的兩條邊上的植物的數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獲某種動物M只,標志后放回原處。第二次捕獲N只,其中含標志個體Y只,求該地域中該種動物的總數。 MN/Y

(5)應用上述標志重捕法的條件有哪些?①標志個體在整個調查種群中均勻分布,標志個體和未標志個體都有同樣被捕的機會。②調查期中,沒有遷入或遷出。③沒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實驗十:胡蘿卜的組織培養

一、實驗目的:

胡蘿卜是細胞和組織培養中常用的經典材料,是教學實驗的良好材料。通過本實驗實訓,要求學生熟悉胡蘿卜離體根培養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掌握愈傷組織誘導的基本技能。

二、實驗原理:

植物體的莖,根,葉細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條件的營養和激素等條件下, 可以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將愈傷組織轉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養基上,就可以誘導其再分化生成胚狀體或叢芽,進而發育成完整的小植株。植物組織培養的全過程,證明了分化的植物細胞,仍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部基因。

三、實驗用具:超凈臺 解剖刀 刮皮刀 不銹鋼打孔器 培養皿 溫箱

四、方法步驟:

1. 將胡蘿卜用自來水沖洗干凈,用刮皮刀除去表皮1-2mm,橫切成大約10mm厚的切片。以下步驟均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2. 胡蘿卜片經70%乙醇處理30秒鐘后,用無菌水沖洗一遍,再用、2%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10分鐘,無菌水沖洗3~4次。

3. 將胡蘿卜片放入培養皿中,一手用鑷子固定胡蘿卜片,一手用打孔器垂直打孔,每個小孔打在靠近維管形成層的區域,務必打穿組織。然后從組織片中抽出打孔器,將胡蘿卜組織片收集在裝有無菌水的培養皿。重復打孔步驟,直至收集到足夠數量的組織圓片。

4. 用鑷子取出組織圓片,放入培養皿中,用刀片將組織圓片切成2mm長的小塊,放入裝有無菌水的培養皿中。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鑷子和解剖刀要多次火焰消毒,冷卻后再使用。

5、將胡蘿卜組織小塊放到滅過菌的濾紙上,吸干水分后接種到培養基表面。注意接種時培養瓶要有一定傾斜度,接種過程中鑷子不要直接在培養基上方完成,以減少污染機會。

6、將培養物一部分置于25。C溫箱中暗培養,另一部分到光照培養室中進行培養,以比較光照和暗培養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反應。

第四篇:生物安全培訓合格證、實驗室生物安全承諾書

于田縣人民院生物安全培訓合格證

茲證明 同志 2015年10月12日參加檢驗科生物安全培訓合格,特頒發此證。

于田縣人民醫院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責任承諾書

于田縣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

本單位申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備案,對于衛生行政部門告知的內容已清楚、全面了解,將認真履行告知的義務,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并鄭重作出如下承諾:

1、本單位所報備案申請材料中所提交的所有材料是準確的、真實的、有效的。

2、實驗室從事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檢測、診斷、教學、科研等活動,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實驗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及規

教學、科研等活動,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實驗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

3、建立健全法定代表人責任制,實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實行實驗室操作人員培訓上崗制度。

4、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事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檢測、診斷、教學、科研等活動,不擅自改變、增加活動范圍。

本單位保證:如違反了國家有關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將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

單位法人(簽章):

日期:

實驗室生物安全承諾書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和于田縣人民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制定的有關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系列部門規章制度的規定,現將相關事宜告知如下:

1. 本人已熟讀了本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等相關受控文件,意識到本實驗室存在病原微生物獲得性感染的風險和危害,對所讀內容無任何疑義,對部門告知單內容已完全清楚和全面了解,并能認真履行告知的義務,全面接受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

2. 在實驗室病原微生物檢測工作中,自覺遵守《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條例》《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等相關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規定及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管理的要求。

3. 根據核準的內容從事病原微生物檢測工作,不擅自改變病原微生物檢測項目范圍;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術操作流程,嚴格規范執行各種標準化操作程序,認真如實填報各項實驗記錄,認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消毒和滅菌規則及規范。

4. 有權拒絕違反實驗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對實驗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隱患有權向生物安全責任人或生物安全主管進行書面報告并自留有效文件備查。同時有義務完成上級生物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交辦的其他相關任務。

5. 本人已知在實驗室工作,有可能感染《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確定的已知的各種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及由于醫學學科發展的局限性等尚未了解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 本人保證:如違反了國家有關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本人將承擔由此產生的所有法律責任和民事責任。

7. 對于上述內容和有關實驗室安全的其他相關文件內容,本人已被詳細告知并能全面遵章執行,本人愿意親筆簽署“知情并同意”意見,同時,自簽名之日起將履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所有法律責任和民事責任及其義務。

8. 承諾書簽字生效后一式兩份,由科室和個人保管以備查詢 本人已知情并同意

部 門:

實驗室責任人:

成 員:

期:

第五篇:實驗室生物安全

一、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 檢驗科主任為實驗室安全負責人。

2. 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嚴格規定各個場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質人員的安全準則。(附件1) 3. 保存完整的安全記錄。(附件2)

4. 開展安全制度與流程管理培訓,相關人員知曉本崗位的履職要求。 5. 各實驗科室設置安全員,負責各個場所的安全。 6. 演習活動需保存完整的各項安全相關活動記錄。

7. 嚴格執行安全規程,定期進行安全檢查,保障實驗室安全。

二、進行生物安全分區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1. 實驗室生物安全分區得合理,有明確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標志。 2. 合理設計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3. 進入分子生物學實驗室、HIV初篩實驗室需通過相關門禁識別裝置后方可進入。

三、配置充分的安全防護設施

1. 根據工作人員的不同工作性質,按照行業規范進行充分的個人防護。

2. 配備洗眼器、沖淋裝置及其他急救設備及耗材(碘伏、酒精、紗布、眼藥水等),并保證以上設施可正常工作。

3. 設立適當的警示標識,對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學安全等做出充分警示。(附件3)(注:實驗室風險告知標識,標本、人員走線圖)

4. 如開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檢測,保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時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性。

5. 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保存完整的培訓記錄。

6. 實驗室出口處設有專用手部消毒設備。

7. 實驗室安全防護要到位,有實驗室工作人員健康檔案管理。(注:檔案管理需專人負責)

三、消防安全保障

1. 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儲存使用制度。(附件4) 2. 設置專門的儲藏室、儲藏柜。

3. 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實驗室的消防安全。 4. 定期檢查滅火器的有效期。 5. 保持安全通道暢通。

6. 定期檢查各種電器設備,電路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7. 對消防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保存整改意見。

8. 有關人員需掌握消防安全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消防演習并持續改進,保存演練記錄。

四、制訂各種傳染病職業暴露后的應急措施,并詳細記錄處理過程(附件5)

1. 制訂各種傳染病職業暴露后應急預案。

2. 相關人員知曉職業暴露的應急措施與處理流程,并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暴露的培訓及演練,保存完整的相關記錄。

3. 有職業暴露處置登記及隨訪記錄,根據職業暴露的案例分析改進職業暴露管理。

五、制定針對不同情況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種消毒記錄。定期監控各種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1. 制訂針對不同情況的消毒措施并實施。(附件6) 2. 定期監控各種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3. 標本溢灑處理流程。(附件7)

4. 相關人員掌握消毒方法與消毒用品的使用。 5. 保留各種消毒記錄,記錄完整。(附件8)

6. 主管部門定期檢查、分析、反饋、整改,定期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進行監測。

六、建立微生物菌種、毒株的管理規定,并安排專人進行監督(附件9) 1. 建立微生物菌種、毒株的管理規定與流程。 2. 微生物實驗室有專人負責菌(毒)種管理。 3. 建立相應應急預案。

4. 主管部門有監督記錄,改進措施。

七、實驗室廢棄物、廢水的處置符合要求

1. 制定實驗室廢棄物、廢水的處理流程并落實。(附件10)

2. 有明確的責任人,定期檢查整改,以保證對人員及環境的危害降至最低。 3. 主管部門有監督記錄,改進措施。

4. 實驗室廢棄物、廢水處理登記資料要完整。(附件11)

八、建立化學危險品管理制度(附件4,附件12) 1. 建立化學危險品管理制度。

2. 建立化學危險品清單和安全數據表。

3. 指定專門的儲存地點,專人管理,對使用情況詳細記錄。 4. 有主管部門監管記錄。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述職報告辦公室主任下一篇: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