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實踐課程的探索與創新范文

2023-10-11

實踐課程的探索與創新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職,心理健康,課程,就業,實踐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 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擇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成為高職院校不容忽視的課題。

1 創新課程探索及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效

1.1 針對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制訂授課計劃, 有針對性地解決高職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高職學生在入學后接近40%的學生的最大困擾表現為郁悶, 對事情提不起興趣;45%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入學后因對未來困惑而不適應大學生活;有17%的學生表現為經常失眠;58%的學生認為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較大壓力;40%的學生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上存在問題;12%的學生在戀愛關系中表現出困擾。由此可見, 高職學生入學后存在抑郁、焦慮、困惑、自卑的心理, 而這些心理特點的形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部分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升入本科院校自覺低人一等;對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產生懷疑;對未來充滿困惑, 造成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不足;在邁入大學校門后渴望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朋輩關系, 卻因缺乏交往技巧而感到壓力和緊張, 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因此我們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 合理規劃分配學時, 設計教學環節, 突出重點和實踐指導性。將了解心理科學的基礎知識、建立合理認知、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與適應;掌握心理調適技能、解決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困惑;認識職業特點和就業形勢;客觀分析自我職業傾向, 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幾個方面作為重點進行研究規劃, 旨在解決高職新生入學適應問題、心理調適水平問題、擇業就業心理壓力問題, 從而培養學習能力強、適應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的畢業生。在授課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引入高職學生的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剖析, 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深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認識。同時緊密結合授課內容穿插心理訪談視頻, 并配合開展心理影片評析, 寓教于樂, 使學生更深刻的探索人心理世界的奧秘, 構建合理積極的認知體系, 學生反響較好。根據學生結課后的跟蹤調查, 有9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得到重視, 70%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帶給他們較大收獲或內心的深刻觸動, 收效顯著。

1.2 緊密結合高職學生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心理需求設計授課內容, 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擇業能力

其一, 就目前來看, 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除極少數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能走上管理崗位外, 絕大部分的畢業生在畢業后都需從基層做起, 從事最基層的工作崗位。如二產類畢業生從事企業基層的技術工人工作, 三產類畢業生大多從事服務類行業。這些都要求高職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吃苦耐勞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其二, 通過幾年的畢業生跟蹤調查和企業跟蹤調查發現, 高職學生的就業崗位選擇已經非常靈活, 他們不再一味強調專業對口, 而是更多的考慮到自己對崗位的興趣和是否能夠在工作崗位上積攢知識、積累經驗, 從而在一段時間的拼搏后有較好發展。這些都要求高職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能正確地認識自我, 規劃自我, 找到自身的興趣與工作崗位的最佳結合點, 少走彎路。其三:通過調研發現:在學生入校后的一年中, 62%的學生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 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 55%的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一般, 近40%的學生對自身的就業前景感到不樂觀或干脆不清楚, 62%的學生已經明顯感覺到就業的壓力, 85%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面臨就業壓力時會出現心理問題。這些都說明現階段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對自身專業沒有信心, 表現為對未來迷茫無規劃、缺乏自信, 不能正確認識自我, 評估環境, 從而感到較大的競爭壓力。因此, 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就業需求, 我們重點在課程內容上下工夫, 在授課過程中將心理學知識和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融會貫通, 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評估環境, 清醒認識自身的特點、優勢和特長, 確定明確的就業目標和合理的職業規劃。同時在課程內容上我們還注重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通過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從基層做起的意識, 增強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對抗挫折的能力, 使學生掌握應對就業壓力的方式方法。通過以上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 學生的擇業就業能力全面提高, 基本掌握了應對工作壓力的方法, 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較快。

1.3 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平臺, 將團體訓練活動引入

課堂, 搭建網絡咨詢和個體咨詢的橋梁, 提高學生自我探索能力

在授課實踐中發現:以往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重在心理問題的預防和糾正, 難以調動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不能引起學生共鳴, 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使學生具有潛在的職業發展后勁。研究表明:參與程度高、內心體驗深刻的教育形式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獲得真正的實效。團體訓練活動是一種主要的且十分有效的游戲活動方式, 是一種富于啟發的、能激活課堂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們將團體訓練活動引入課堂教學。期間教師緊密結合不同授課內容精心設計針對性強, 能引發學生深層思考的游戲類團體訓練活動, 合理組織學生在團體活動中體驗、感受、反思, 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課堂表現氣氛活躍,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作為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重視學生的自我感受和情感體驗, 讓學生在群體互動中獲得支持和幫助, 進而積累廣泛的生活經驗, 促使他們進行自我探索, 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證明, 引入團體訓練活動使課堂趣味性大大增強, 引起和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加大了學生對課堂的投入程度。學生不僅能在快樂氣氛中消除緊張情緒, 也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給自己啟迪和思考, 心理健康教學的實效性增強。據跟蹤調查, 80%的學生表示愿意參與這類團體訓練活動增進同學間的交流和了解, 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學生都感覺比以前更積極向上, 心情更愉快, 認為自己在參與過程中認知、情緒、行為有所改變, 對這種互動參與的教學方法給予了較好的評價。與此同時, 為全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們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契機, 通過課堂教學積極宣傳大學生網絡咨詢和個體咨詢的重要意義, 努力為學生搭建解決心理問題、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平臺, 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壓抑、苦悶、困惑傾訴出來, 也便于學生就一些敏感的問題向老師求助, 使教師對學生進行網上心理咨詢和個體心理輔導成為可能, 從而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 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目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學校開設的一門選修課程, 在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上我們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并取得了較好收效, 但我們意識到該課程作為一門選修課程開設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弊端。

(1) 目前每學期規定200~300人次學生選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按100人以上合班授課, 每學期20學時, 普及率只有13%~20%。因此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非常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學時明顯不足、普及率低、針對性差、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2) 就我院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情況來看, 主要針對的學生群體集中在大一年級, 不能有效地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群體學生的心理問題。而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 亟待解決高職新生入學適應問題、心理調適水平問題、擇業就業心理壓力問題, 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有針對性。

(3)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除了具有課堂教學的功能外, 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途徑、多層次的開展上也應發揮良好的橋梁與紐帶作用。但就目前來看, 由于課程班型大、授課時段集中的現狀使心理健康教師不能有效地借助課程平臺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全面的宣傳, 在發揮課程載體作用方面存在漏洞。

3 今后課程設置的思考及實踐方向

鑒于實踐中的探索和思考, 應考慮將《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全院必修課程開設。課程由具有心理咨詢資格和實踐工作經驗的老師承擔, 采用分學期小班授課的方式, 共開設5個學期, 每學期4學時, 共計20學時;根據學期不同, 學生心理需求不同有針對性地制訂授課計劃, 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 創新教學方法, 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全面發展;有效利用小班教學的優勢繼續開展主題團體訓練活動, 促進學生探索應對心理問題的方法, 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通過課程平臺和授課過程促進教師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 促進個體咨詢工作和網絡咨詢的展開, 實現學生與咨詢師的對接, 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旭剛, 徐杏元.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 21 (2) .

實踐課程的探索與創新范文第2篇

建設創新型國家, 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還是采取教師授課、學生聽講、以理論學習為主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為了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數據庫教學過程中采取案例任務教學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創新人才具有的本質特征

所謂創新能力就是人們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新能力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我們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時,應注意對組成創新能力的各種相關能力的全面培養,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人才具有如下特征[1,2]:

(1)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造性的想象力。創新的起點是對新出現的情況、新發生的變化甚至是頭腦中一個新異的想法及時做出積極的反應,并由此發現問題,嘗試解釋原因,從而激發思考,引起探索欲望,最終導致發明和創造。同時創造性的想象力能夠打破思維定勢,對同一事物能產生截然不同的聯想,從而在日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具創意。

(2)具有懷疑和批判精神,即對現有的學說和權威的解釋不是簡單地接受和信仰,而是堅持批判和懷疑態度,由質疑進而求異,突破傳統觀念,大膽創立新說。

(3)具有腳踏實地的實踐精神。創新不能僅僅靠理論教育而獲得,鍥而不舍、刻苦鉆研、腳踏實地的實踐才是造就人才的課堂。

(4)競爭與合作精神。當前社會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每一次巨大進步、每一項科技的創新都是單個人的力量難以企及的,只有發揚團隊精神,才能在科學研究創新上有所作為。雖然說當今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分工也越來越細化,但是合作也越來越緊密與頻繁。

(5)知識的交流物化能力。知識的交流物化能力包括知識的獲取能力和知識價值的推廣能力,靜止的知識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在社會中得到推廣應用,知識才能實現其價值,才能促進經濟和財富的增長。

(6)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創新思維能力,而創新思維能力生發的根基在于自主學習(包括實踐),所以開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質就是開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生來說,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跳出了消極被動地接受狀態,而自己積極主動地不斷探索、鉆研和自覺地訓練,是“我要學”而不再是“要我學”,這種學習是基于客觀事實或實際問題的積極思維,因而是創新能力生發的根基。

3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據庫系統及應用”是一門重要的信息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概念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數據庫原理的同時,能夠了解數據庫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并學會使用相應的軟件工具。筆者在講授這門課程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3.1 課程內容開門見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

第一節課首先介紹數據庫系統的實例,比如本校的教務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教務處進行教學安排、教師錄入或修改學生的期末成績、學生查詢自己的考試成績等。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不是教務處所有的人員都能夠使用該系統進行排課等工作,同樣,教師只能錄入或修改所教課程的學生在本課程的成績,學生輸入學號和密碼后只能查詢到自己的成績;除了教學數據,我們的聊天記錄、電子郵件、銀行的業務數據,等等,都是保存在數據庫中的。通過介紹實例,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每天都在和數據庫打交道,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理論和操作相互滲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程內容安排方面,和oracle數據庫管理系統密切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相互滲透,有時用理論為實踐奠定基礎,有時從實踐引出理論,使得理論知識更容易被理解,也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講解數據完整性約束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講解數據完整性約束的概念、機制等,然后在oracle中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到完整性約束的作用。

又如在講解索引的作用及什么情況下需要建立索引這部分內容時,對于一個含有巨量數據的表,在oracle中設置set timing on,開始時沒有建立索引,演示查找和插入所需要的時間;建立索引后,執行同樣的操作,對比索引建立前后所需時間差異,使得學生體會到建立索引這種設計給讀寫操作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影響。

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大多數學生覺得理論知識變得容易理解,感受到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

3.3 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如在講解oracle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物理結構時,先講解基本的參數文件(包括初始化參數文件和服務器端初始化參數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和數據文件,根據各類文件存放的內容,引導學生總結oracle實例的啟動順序,進而引出oracle數據庫的四種狀態。

又如在講解重做日志緩沖區和LGWR(日志書寫進程)時,由于LGWR循環地寫在線重做日志文件,而在線重做日志文件對于數據庫的恢復又是至關重要的,進而引出ARCH(歸檔進程)。講解了歸檔日志文件的步驟后,請學生思考如何驗證數據庫處于歸檔狀態,如何在歸檔狀態和非歸檔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3.4 多種知識和技能融合滲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講解安全管理這部分內容時,先向學生展示如何建立用戶、建立角色及如何授權等簡單的操作,再詳細講解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安全管理機制,最后提出一個安全管理問題,引導學生從問題解決者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5 以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在課程結束時,帶領學生做課程設計[4],要求學生在查閱相關資料和初步調研的基礎上,分組建立一個簡化的應用系統。

通過課程設計,可以促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開發中去,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融會貫通、鞏固提高;同時,通過課程設計的訓練還可以使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動手能力,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也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團隊意識及搜集閱讀文獻資料、使用工具書、總結表達和撰寫論文等能力。

4 體會

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5]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講課過程中避免照本宣科,講授以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所講內容的順序展開;在講課過程中不是全部給學生留下句號,也給學生留下一些問號,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說的質疑精神。

對于一些課程難點和重點,如數據庫管理系統中的兩步提交機制、讀一致性和回退段(從oracle 9i開始增加了undo表空間,具有回退段的全部功能且易于管理)之間的關系,數據庫和實例的聯系等,因為比較抽象,學生難于理解,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討論的時間,在討論結束后由各小組匯總討論結果,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以加深學生對課程難點和重點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6],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所謂的“知識”是保存在神經元之間的相互連接中的,開始是一種“弱連接”,即我們所說的“弱記憶”,當我們獲取了知識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上述連接就會得到加強,從而形成所謂的“強記憶”。

數據庫學習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是如何在具體的軟件中體現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同時要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過程中,要強調解決問題的思路,只有培養好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參加一些簡單的數據庫系統的構建,才能使學生在后續的課程中充分理解數據庫的設計與核心思想。同時,教師對學生在實踐過程和課程設計的任何發光點要及時加以贊賞和鼓勵,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創新能力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創新思維能力,而創新思維能力生發的根基在于自主學習 (包括實踐),所以開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質就是開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4]。對學生來說,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跳出了消極被動地接受狀態,而自己積極主動地不斷探索、鉆研和自覺訓練,是“我要學”而不再是“要我學”。

教學中采用的是oracle數據庫管理系統,同時也把SQL Server、DB2等數據庫管理系統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地了解和學習課程之外的內容。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可以很快地掌握其他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使用、管理和開發方法等。

(4)考核[8]注重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考試要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記憶性的試題要少而精;有利于培養創新思維的試題要占較大的比例;簡答題、論述題等要把考生引向獨立思考而不是死記硬背,讓考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來回答問題;同時采取書面答卷與課程設計、上機實驗等相結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和綜合素質,以促進大學生積極主動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5 結束語

創新是人類財富之源,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一個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在教學的改革和實踐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要:結合作者多年講授數據庫系統及應用課程的教學經驗,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數據庫,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課程設計

參考文獻

[1]岳寶德.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20(1):133-134.

[2]岳曉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3]景秋云.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1(2):90-92.

[4]霍加·托和塔森.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探索[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72-73.

[5]李勇.大學教育的靈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20(2):172-174.

[6]宋孝忠.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高等工程教育理應關注[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19(1):79-83.

[7]賴永成.自主學習是學生創新能力生長壯大的根基[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18(12):65-66.

實踐課程的探索與創新范文第3篇

1 師資隊伍建設是創新教育改革的根本

當前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發展迅速, 對本課程的教學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不斷改革, 才能跟上學科前沿, 培養適應性強的人才。傳統的本課程教學是強調學生框在“師承”或教學大綱或國家標準的范圍內, 再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要求每個學生。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 創新教育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把創新教育的思想落實到教育工作中, 很重要的一條是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因此, 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食品學科創新人才, 需要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這是進行創新教育的根本, 對基金項目:南京財經大學教學改革課題項目 (B0734) 教師專業水平、科研能力、實驗技術操作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5年來, 通過引進人才和在職教師的國內外進修、創造學術研究與交流的機會, 逐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創新意識強和整體水平較高的教學科研型課程師資隊伍, 多人次獲得學校優秀教學質量獎, 三人是江蘇省高??萍紕撔聝炐銏F隊的骨干。課程組教師目前承擔和參加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等省部級項目5項, 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了有效的引導和高起點的研究課題。

2 實驗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整合是創新教育改革的載體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學內容, 學生受到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學習和訓練, 才能更好地成為食品類專業創新性高素質人才, 它是貫徹創新教育主題的載體。由于此前學生已經學習《微生物學》, 具備了一定的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 為此, 我們將《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課程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綜合性實驗內容為主的部分,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術。又分為兩大塊, 一塊是將菌落 (細菌) 總數、大腸菌群、霉菌與酵母菌檢驗技術整合為食品基本衛生狀況調查的綜合性實驗, 一般2~3人為一組, 每組檢測不同的樣品, 這些食品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 讓學生知道身邊食品安全狀況如何, 學以致用增強了學生的興趣, 并使學生如何學會食品微生物學指標的定量安全評價。另一塊是將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整合為常見致病菌的分離與鑒定綜合性實驗, 主要讓學生明白, 這些菌是食品中常見的致病菌, 引起食物中毒, 影響人體健康, 在實踐中體會分離技術和鑒定技術同樣重要, 并使學生如何學會進行食品微生物學指標的定性安全評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實驗教學使學生掌握食品的安全評價基本技術方法以及基本的實驗技能, 同時將微生物三大技術, 即無菌操作技術、純培養技術和計數技術以及形態學觀察、生化鑒定和血清學診斷穿插各個環節, 著重強調病原微生物檢測的特殊性及規律性。這部分教學內容占70%。第二部分, 為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教師列出若干個題目, 如超市中熟食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狀況調查、高校食堂衛生狀況調查、高校周圍小吃點微生物污染狀況調查等, 每組學生根據已學習食品安全的知識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結合自己的興趣, 設計一個實驗方案, 教師及全班學生參與討論方案的完善, 學生以組為單位自主實施, 教師負責試劑支持和技術指導, 最后撰寫小論文。這部分教學內容占30%。

此外, 在教學過程中, 在保證現有國標主要內容和知識體系的前提下, 使學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學科領域 (目前雖沒有放入國標中) 前沿知識及新技術, 并了解獲得它們的途徑和方法。其它技術和新技術包括微量多項實驗鑒定系統、快速自動化微生物檢測儀器和設備、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的采用 (包括D N A探針、P C R、D N A芯片、ELESA、免疫熒光技術、放射免疫和全自動免疫診斷系統) 等等。通過這些學習, 使學生知道在國標之外還有許多先進技術可進行食品微生物學檢驗之用。

3 實驗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體系改革是創新教育改革的保證

長期以來, 在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教學中普遍存在“老師準備, 學生只管做”教學模式, 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未得到培養。首先堅持帶領學生利用業余時間, 分組參加部分實驗的準備工作, 對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大有好處;其次在實驗開始時, 要向學生提出這一節課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同時要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有哪些方法, 最后是為什么采用這種方法以及如何才能掌握好這一技術方法, 這一系列問題有利于學生開動大腦, 啟迪思維, 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最后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上的不規范。無菌操作技術是從事微生物檢驗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 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攝像技術, 將學生的操作記錄下來, 進行編輯整理, 學生集體觀看, 挑出毛病以及如何改正等。這些措施與教師的示范相結合, 更有利于學生注重實驗操作的精確性和結果的準確性, 培養了學生從事實驗研究的嚴謹性。

以前單一的課程考核體系已不能適應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要求, 必須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體系??己藘热莅蕚鋵嶒?、課堂操作、實驗報告、實驗技能考試和理論考試。實驗考核方法采用口試、操作和筆試的方式。一般準備實驗、課堂操作占總成績30%, 實驗報告占總成績20%, 實驗技能考試占總成績20%, 理論考試占總成績30%。這樣量化評分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情分”和“印象分”, 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實施創新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了他們嚴謹的學習風氣、操作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今后課程組教師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培養與造就適應21世紀的具有優良科學素養、勇敢創新的食品學科人才。

摘要:《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是一門實驗技術性很強的課程, 隨著食品學科和微生物學科的迅速發展, 注重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在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改革中, 通過實施創新教育, 建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重點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重視學生實驗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課程的探索與創新范文第4篇

一、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教學現狀

(一)興趣切入點不多

在目前數控車床的教材中,我們發現很多以理論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而忽視了實踐的內容,因為理論知識的抽象使得大部分學生很難理解相關的知識結構,從而對數控車床這門課程失去了興趣。如果在剛剛授課的時候,學生對于車床知識是有興趣的,但是在接觸到車床的內部結構和傳動原理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會感到這樣的課堂很無聊。如果偶爾有幾個學生是十分好學的,但遇到車床的內部結構時也會變得似懂非懂。

(二)理論與實踐的課程安排并不合理

現階段很多的教學模式是通過在學習了理論知識之后,再酌情安排一周或是兩周的實踐操作,通過實訓來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但是,我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等到實訓,就對該門課程失去了興趣,理論知識都沒有學完。所以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時間不能分開,而且該部分內容的教學安排也不盡合理,而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側重實踐指導和操作的提高,教會學生要以做帶學、以做促學。

(三)師資狀況不理想

雖然現在有很多學校開展了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這門課程,但是真正會實訓方案設計、實踐指導的綜合型教師很少,更沒有專業性很強的教師對其進行實訓課的指導?,F階段,很多教師都是教了一段時間的專業理論而臨時被抽調到車間,在訓練一段時間后直接上崗,這種情況下的師資狀況就十分不理想,并不能跟上課改的進度。

二、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出發點

在所有的教學課堂中,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所以我們有必要不斷激發學生對數控車床知識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擁有了興趣,便會主動地去探索知識。例如在開學第一次理論教學時,我并不會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而是直接帶領學生走進車床的實習間來親身體驗機床的構造,在參觀的過程中, 我會以提問題的方式來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比如,我會在參觀結束十分鐘之前,問學生“通過此次參觀,誰能找出機床主要是由幾部分構成的?”的問題一提出,有趣的一幕便發生了。所有的學生立即回到剛才參觀的車間進行現場筆記記錄,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還會互相討論。這種形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以任務設計為引領

現在的很多教材都有“任務引領”的教學模式,然而沒有一個教師會很好地把課堂組織好,而不是完全以任務為中心的,所以我提出了“任務設計”的中心思想?!叭蝿赵O計”就是在“任務引領”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教學模式。針對于原來的任務,教師通過改變圖形以及尺寸的設計,讓學生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對任務的類型和內涵有所理解,并進行一定的創新。所以,學生要不僅對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徹底的了解,還要學會對其進行設計和改進,完成一個不同的零件設計,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對此零件的熟悉程度,還會使得學生在創新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這樣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以自主學習為首要

本文所說的創新模式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為中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起到的是引導的作用,是一個引導者、決策者和評論員,是一個“導演”的角色。本文所講述的創新教學模式,教師主要是以“問題教師”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每次在授課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 隨時對我在上課過程中提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在當場并不作答, 而是要求學生在課下對課上教師提到的每個問題進行相關的思考,然后通過討論進行分析決定。

創新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教學的質量。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大膽使用新的教學模式。

摘要:近幾年在任教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課程經驗,而且總結了一套適合廣大學生的專業課堂創新教學模式,主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任務設計、自主學習等教學過程為創新模式,此種創新模式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模式,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石瑩,李杰.數控加工實踐教學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0(35).

實踐課程的探索與創新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互聯網+,紡織,信息,課程,整合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聯網+”?!盎ヂ摼W+”與較早相關互聯網企業討論聚焦的“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盎ヂ摼W+”是對創新2.0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的高度概括?!盎ヂ摼W+”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于某個傳統行業了, 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 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凇盎ヂ摼W+”整合專業教學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F將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進行整合, 在良好的保證措施條件下, 論述了課程整合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探討了整合后解決的問題, 并對整合的具體內容進行了闡述。這一教改實踐后, 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師生的一致好評。

1 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1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 有利于實現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屬于教育教學范疇之中的行為, 教育教學的本質就是信息技術整合的本質, 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信息技術整合的目的。因此,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追求的目的應該是教育教學方面的目的,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應該在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凇盎ヂ摼W+”強大的功能, 使得教學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有利于實現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1.2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 可以幫助教師教學

通過“互聯網+”, 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發揮設備的最大潛力, 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學。通過計算機聯網, 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 教師可以從大量的備課和講課的任務中解放出來, 能把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科研活動中, 使教學活動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 從而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率。

1.3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培養創新性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所謂信息素養是指能夠清楚地意識到何時需要信息, 并能確定、評價、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種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理想的教學和學習環境的支持, 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整合于教學過程之中可以為培養創新能力營造理想的環境。

2 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實現“互聯網+”行動計劃在課程改革中的應用?!盎ヂ摼W+”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于課程改革, 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形式多樣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整合教學內容, 實現課程資源的信息化整合。

基于“互聯網+”整合專業課程, 突破了傳統課程教學模式拘泥于課堂的45min, 可以線上線下、隨時隨地學習, 真正實現了分類分層教學。因為“互聯網+”課程創新了信息化課堂教學內容, 學習不僅是停留在感官和直觀學習的水平上, 更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內在質量, 達到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3 基于“互聯網+”創新現代紡織技術專業課程整合的實踐

3.1 加強“互聯網+”學習

加強學習“互聯網+”新一代教育信息化的理論, 加大教師信息技術相關方面的培訓, 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促進教師信息化發展。開展“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校本培訓, 提高教師學生信息社會學習能力, 構建教育技術與教師教育終身學習體系統。

3.2“互聯網+”與專業課程整合

挖掘“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紡織技術專業課程整合的結合點, 將紡紗與織物結構設計教學軟件應用到教學環境, 整合課程中重復的部分, 如《紡織染概論》、《紡紗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新型紡紗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中的重合部分, 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勢, 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環境為學生提供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3.3 數字化學習網站建立

建立數字化學習網站, 如《紡紗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紡織材料檢測技術》, 將數字化教學資源PPT、習題等上傳到網站, 教師通過在線進行答疑, 并進行教學評價, 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可以與老師交流, 課后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隨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 基于“互聯網+”創新現代紡織技術專業課程整合的保證措施

學院政策支持, 經費能夠得以保障。根據“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工作量化及獎勵辦法”的管理規定, 學院對于各級科研項目均配套一定數額的校內經費支持;同時, 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作為江蘇省的重點建設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 亦有相應的課程建設經費。課程師資結構合理、經驗豐富。

實踐課程的探索與創新范文第6篇

一、法語教學模式與課程實施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我校有針對性地設置了雙語班、普及班和選修班三種法語教學模式。

1. 雙語班(法語、英語雙外語實驗班)

在高一新生里,我校以學生意愿和擇優錄取相結合的方式招收1~2個法語、英語雙外語實驗班。學生除了和其他平行班學生一樣學習英語外,每周增加四個課時的法語課(零起點教學)。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雙語班實行小班化教學,每班二十人左右,由中、法兩國教師共同執教。我校選用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法國原版教材《TANDEM》和通俗易懂、實用性強的中國教材《中學生法語》。學生在結束高中兩年的法語學習后,可參加法國駐滬總領事館的統一命題的考試,成績合格的學生能獲得歐洲國家普遍承認的“歐洲語言等級”(CECR)證書。

2. 普及班

為了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法語,我校針對非雙語班的學生也開設了全員普及性的法語課。授課以中國籍教師為主,法籍教師客串兩到三次。該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接觸、體驗和了解法語,學習和掌握最簡單的法語日常用語。教材采用由學校法語組教師合作編寫的校本教材。

3. 選修班

隨著近幾年學生學習法語熱情的不斷升溫,從2009年開始,對于平行班中熱愛法語,但沒有機會進入雙語班的部分學生,我校為他們特別開設了法語選修班。此教學模式和要求都借鑒雙語班學生,每周兩個課時,使用《中學生法語》教材。

二、法語教學特色與對外交流

我校的法語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注重”: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注重語言與文化的關聯度、注重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結合。

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即指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實用性和適用性這兩個原則,既有問候、談論愛好等基礎話題,又有和中學生相關的談論學校、同學等主題,還有在餐館點菜、問路等實用性主題;在教學方式上,采用交際法教學,以“聽說為主,讀寫兼顧”,創造各種條件使內容更具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注重語言與文化的關聯度。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應是培養語言應用能力,而交際能力離不開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了解,因此在內容安排上,我們在每堂課課后都會有和所學主題相關的文化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會注意結合語用、文化因素,把語言形式放到社會語用功能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語用能力。

注重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結合。除了課堂教學,我校每年會組織開展許多形式多樣的法語活動,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在和法國朋友的交流中提高法語的應用能力,了解法國文化。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開拓了視野,領略了法國文化的魅力,更體會到了法語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上一篇: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反思范文下一篇:四年級美術上教學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