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實踐教學論文范文

2024-01-04

實踐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工程實踐;創新;EPIP;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戰略的提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已經對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其中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能力要求中的重中之重[1]。具體而言,工程實踐創新涵蓋了工程(Engineering)、實踐(Practice)、創新(innovation)、項目(Project)四個方面的要素,簡稱為EPIP[2-3]。EPIP能力包含了兩個層次的能力,一是工程實踐能力,這是確保從業人員能夠順利完成企業各項生產工作任務的基礎;二是創新能力,這是前者的提升,是從業人員在具備對工程實踐各環節的足夠理解之后所獲得的認知升華,使其能夠看到工程實踐中的各種弊端并且給出更優的解決方案。

機電一體化技術(下文中簡稱為機電一體化)又稱機械電子工程,是將電子器件的信息處理和機械裝置的控制功能融合的一種復合化技術[4]。機電一體化涵蓋了機械技術、電工電子技術、控制技術、信息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等多種技術,被戲稱為“萬金油”專業,涉及到制造型企業需求的方方面面,理論上是最貼近于工程實踐的一類專業。但在實際中,機電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工程實踐經驗不足,創新精神匱乏等問題[5],這大致可以歸咎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機電一體化教學現狀分析

1.1課程內容與企業項目實際相脫節

目前的專業教學內容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比重來自于課程體系而非企業實際項目。這種類型的知識積累模式比較適合于學術型課程教學,而非應用型課程教學。

作者簡介:王科(1979—),男,浙江龍泉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與科研。

因為這種教學組織方式沒有將教學內容和具體使用場景相結合起來,不聚焦,學生也得不到更直觀的鞏固技術技能的機會。此外,雖然也有許多專業教師已經采用項目化教學,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學項目是由教師自行總結的,脫離了企業生產實際,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方向。此外,多數的項目化教學仍然只束縛在課程內部,并沒有形成課程間的有機聯動,學生學完仍然不清楚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

1.2教學管理和考核模式松散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部分依靠自驅,一部分則依靠教學管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常單獨被動地接收專業知識,偶有分組授課的形式也往往沒有把握到團隊協作的精髓。此外,課程考核簡單粗暴,一張試卷應付了事,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各種“軟實力”的評估,缺乏客觀性。

1.3教師工程創新教學能力不足

大部分專業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之后直接入職高職,沒有企業經歷。由于研究生期間的研究工作比較偏向于基礎研究,和制造類企業的生產實際脫節明顯,故許多專業教師在專業教學過程中難免落入“盲人摸象”的怪圈,形似而神不似。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工程實踐的創新就更是空中樓閣了。

2基于EPIP的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

基于EPIP的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在教學組織管理方面,還是在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區別。在實踐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教學改革經驗,闡述如下。

2.1教學組織管理

基于EPIP的機電專業教學組織管理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教學組織管理模式,有顯著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學生分組方面,不同于傳統教學的單兵作業,在EPIP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分組進行學習。每個小組4名學生,根據個人所長共同商定如何分配項目實踐過程中的調查、設計、安裝、調試、講解和安全監督等各個方面的任務。

在教學模式方面,不同于傳統的學科體系教學,在EPIP教學模式中,專業教學采用項目化教學的形式推進。不再拘束于課程的概念,所有專業知識都服務于教學項目。針對每個教學項目,多名相關專業教師相互協作進行團隊授課。比如,“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系統”的授課教師首先指導學生進行任務分解和整體設計“電工電子技術”的授課教師指導電路設計和計算機仿真“機械制造技術”的授課教師指導機構設計和制作;“電氣與PLC控制技術”的授課教師指導電路板的實際制作、編程及排故。

2.2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根據EPIP教學組織模式,將課程分為職業素質課、職業技術課、職業技能課和雙元制實習環節,分別交由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和雙主體育人對口企業工程師協作執教,在校內實訓基地和(跨)企業培訓中心等場所輪換進行。特別的,企業教學任務的設計由企業根據事先商定的協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設計,以企業生產行為過程為導向,循序漸進,項目難度逐步提升,既著眼于企業的實際問題,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在不斷的項目實踐中逐步成長為技術骨干。通過職業素質培養、職業技能實訓和企業實際項目操練等多環節的協同教學,實現了職業專業教學和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的有效銜接,專業能力培養聚焦企業實際崗位所需,達到精準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目的。課程體系構架如圖1所示。

2.3教學資源庫建設

EPIP教學采用項目化教學模式,教學項目的設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為了使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逐步提升,教學項目的設計需要遵循幾個基本原則:一方面,教學項目需要來源于工程實踐,從企業的實際生產行為過程中進行提煉。另一方面,教學項目之間不能是割裂的,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積累特點呈螺旋上升式地進行安排,各類知識點在不斷的迭代和升級的過程中被習得。

為了保證教學項目的工程實踐屬性,教學項目需要來源于企業實際生產行為過程,但企業的生產行為過程并非按項目式排列的,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復。另外,由于生產設備和環境等限制,也并非所有的生產行為都可以轉化為教學項目。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所在團隊采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項目的整體設計:首先,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團隊深入企業車間調研生產行為過程,從中選定具有代表性且可以在教學環境中復現的生產行為過程作為項目來源;其次,學生調查相關技術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技術分析及項目分解,擬定若干種復現的技術路線;接著,通過計算機仿真和模擬項目搭建等方式對各種技術路線進行驗證。根據項目復現過程中獲取的數據和經驗,增加對項目的深層次理解,從而找出該項目可能存在的性能提升點;然后,聚焦于選定的性能提升點進行單點突破,理清其限制性能的癥結所在,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整體性能的提升;最后,對該教學項目進行總結,包括相關數據報表的整理、歸檔。在完成一個教學項目的整體設計之后,根據涉及到的知識點及技術層次,將其置于合適的教學項目序列位置。

如上所述,EPIP教學項目由教學團隊從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挖掘典型工作項目,然后加以深入剖析、設計、復現和提升。整個過程需要反復打磨,繁冗且耗時長。故EPIP的教學項目設計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貴精而不貴多。

機電專業資源庫中,除了根據上述流程設計的教學項目,還涵蓋了大量其他專業教學資源。如技術點的微課視頻、各類操作規范文檔、國內外專業工具書籍和最新專業技術介紹,方便學生自學及資料查詢。

2.4考核標準制定

項目考核EPIP項目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它包括兩個階段的考核。一是常規的項目完成情況考評,每個項目完成后,學生團隊需要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對工程項目的理解、作品的功能及性能、提出的改進方案的創新性及效果、技術文檔的規范性、匯報過程的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表現給予評價;二是過程性考核,教師根據學生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展現出的技術操作規范、團隊協作與合作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給予綜合評價。

綜合上述兩種考核手段,盡可能客觀地還原學生工程實踐創新的全過程及實現效果。

2.5教學團隊建設

前已述及,EPIP的教學項目需要以團隊授課的形式進行指導。故教學團隊的成員之間需要密切協作,打破課程之間的藩籬,圍繞著同一個教學項目進行教學設計。為了配合得更加緊密,教學團隊需要定期進行磨課。

從教師組成上看,除了學校的專任教師,為了增加工程實踐的“真”度,還會定期邀請企業工程師來校講學,將企業工程一線的技術技能和工程標準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此外,定期安排專任教師帶領學生團隊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工程實踐訓練,增加專任教師的企業從業經驗,加強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升其工程技術素養。

3結語

審視當下高職專業教育的現狀,仍然存在課程內容與企業項目實際相脫節、教學管理和考核模式松散、教師工程創新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這造成了專業教學脫離企業生產實際,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乏力的現實情況。對匕,本文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基于EPIP教學模式,從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資源庫建設、考核標準制定和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出發進行了經驗總結,指出了可以通過工程實踐項目教學、團隊授課、團隊學習、引入工程性考核、教師深入一線工作調研等方法增強高職院校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效果,這對于服務好地方制造類企業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玉軒.“工程實踐創新”在高等職業院校機電類專業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天津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20(9):42-46.

[2]白巖峰.基于“魯班工坊”高職機電類專業EPIP教學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28):186-187.

[3]呂景泉.EPIP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章浩,張西良,周士沖.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6(7):46-47.

[5]強懷博,王洪喜.基于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的機電系統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19):57-59.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Practice:Taking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Ke,CHEN Hao

(Li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shui Zhejiang 323000)

實踐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時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面臨教學針對性不強、課程吸引力不夠、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困境。為此,亟需精準把握 “基礎”課實踐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重新深入探討“基礎”課實踐教學本質內涵、作用機理,緊貼新時代大學生學習特點創新“基礎”課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方式,加強提升實踐教學隊伍能力建設,創新構建“基礎”課理論與實踐協調適應統一的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基礎”課;實踐教學;創新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簡稱“基礎”課)是一門集理論性、實踐性于一體,應用性很強的課程。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指出:“堅持八個相統一”是新時代上好思政理論課的指導思想與實踐路徑,其中特別強調“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梢?,實踐性是本課程的本質特征與要求。為此,課程的實踐性本質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課堂經典理論的教學,又要加強實踐應用環節的教學,特別是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體現教學的實踐性,不僅要將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理論素養內化于心,更重要的是要將其外化于行。即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一方面強調學生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突出聯系實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特別是落實到身體力行,最終把理論知識外化為實踐行為,使得理論與實踐教學融合統一,真正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堅定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信念。然而事實上,當前“基礎”課實踐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組織形式呆板、教師實踐性教學能力欠缺等,致使實踐性教學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主動性不強,效果不佳。為此,要解決“基礎”課實踐性教學的困境,我們要在精準把握 “基礎”課實踐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深入探討“基礎”課實踐教學本質內涵上下功夫,特別是要緊貼新時代大學生根本特征創新“基礎”課實踐教學內容、方法、路徑,構建與理論教學相融合的“基礎”課實踐教學新模式。

一、創新之基:精準把握“基礎”課實踐教學現狀

精準把握“基礎”課實踐教學現狀,就是要總結分析近年來高校在“基礎”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內涵理解不透徹,定位不準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不夠

有的教師對“基礎”課實踐教學育人功能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于實踐教學的作用理解不到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不明晰,導致他們在創新課程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形式方面主動性不夠、積極性不高、有效辦法亦不多,實踐性教學效果不佳。有專家學者嘗試對“基礎”課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或主題化改革,恰恰由于其對課程實踐性本質內涵理解不深刻,對于實踐教學作用認識存在偏差,在教學改革中實踐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不配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張皮,實踐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缺乏新意,導致為實踐教學活動而活動。

(二)實踐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實踐教學吸引力不強,輕課堂實踐,重課外實踐,實踐教學貫穿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程度不夠

實踐教學內容陳舊,形式死板,主要表現在:一是開展課堂實踐主要形式是組織學生演講、開展課堂討論、學生表演節目,這些活動往往與學生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實踐教學缺乏吸引力;二是課外實踐教學活動主要形式是組織學生外出參觀,不外乎是紅色革命紀念遺址或者參加重大紀念活動,而且由于經費有限,不能是全員參與,只能選擇部分優秀學生代表參加,導致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度不夠,經過多次組織后,致使學生對實踐教學興趣下降,積極性逐步消失。由于課外實踐教學組織的便利性,導致教師在開展實踐性教學時輕視課堂實踐,不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形式上大力創新,一味重視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墨守成規,在“基礎”課的實踐教學中依然以社會調查、外出參觀等內容形式作為重點,內容單一,形式單一,最終使得學生和活動難以產生共鳴,達不到實踐教學效果。

(三)實踐教學問題導向意識缺乏,與學生實際需求聯系不緊密,針對性、可操作性、實效性不強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當前教學對于問題導向實踐教學意識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還不夠,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較宏觀寬泛,注重原則性的高大上的問題,關注學生實際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問題比較少。由此,在問題導向實踐教學意識指引下,我們需要找準學生關心關注亟待回應的系列問題為實踐教學重點,在創新實踐教學內容與方式上下功夫,使得實踐教學問題一環套一環,形成“問題鏈”,開展連鎖問題型實踐教學模式,使得“基礎”課實踐教學與學生學習、專業需求、生活實際相適應,具有針對性、操作性,使實踐教學最終取得良好成效。

(四)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大綱缺失,教學評價機制欠缺,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

調查發現,目前各大高校在實踐教學上還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實踐教學規劃與組織實施缺乏規范,課時安排不合理,教學考核評價標準不統一,教學目標和操作機制缺失,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實踐教學隨意,致使實踐教學存在走過場、應付檢查的不良行為。特別是忽略學生在參與實踐性活動中個體具體表現以及真正獲得,重視終結性評價,將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調查報告、心得體會、活動總結撰寫情況作為學生實踐教學成績評定的主要形式,導致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在內容與形式上都淪為可有可無。

(五)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能力水平有欠

缺,實踐教學基地遍地開花但教學針對性不強,教學經費保障需加強

有調查發現,當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教學任務普遍繁重,教師數據普遍不足,應對理論教學都捉襟見肘,只能進行常規式實踐教學,教師沒有精力去開展實踐教學創新,為此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普遍不足,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同時我們發現,高校開展“基礎”課實踐教學一直大力拓展實踐教學基地,紅色紀念場館場所、革命老區、國家建設成就體現的區域中心、典型建筑場所、新農村建設典型等等都被開拓為實踐教學基地,事實上還有旅游景點也被納入實踐教學基地,致使實踐基地選擇魚龍混雜,教學缺乏針對性。同時眾多的實踐教學形式需要充足的經費做保障,由于經費有限,真正的實踐教學在現實上只是成為部分學生代表的實踐教學,致使眾多學生對于參與實踐教學吸引力與積極性減弱,整體的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實屬正常。

綜上,我們認為把握當前存在問題,充分認知“基礎”課實踐教學現狀才是加強實踐教學創新的基礎。為此,增強“基礎”課實踐教學吸引力,強化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積極性,首先必須提高認識,深入探討深刻把握“基礎”課實踐教學本質內涵。

二、創新之本:深入探討“基礎”課實踐教學本質內涵

當前學術界形成共識,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實踐化、應用化的活動過程”“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是一個由內到外、由外到內的信息雙向流動過程,而實踐是其內化過程和外化過程的源泉基礎和手段橋梁”[1],表明“基礎”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踐教學就是理論教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橋梁,通過開展實踐性教學使得大學生在參與外在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堅定的理想信念、綜合的法律素養、優秀意志品質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此可見,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應用,實踐反過來檢驗理論促進理論教學深化升華,實踐教學在理論知識學習與知識提升深化升華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橋梁溝通作用,一方面,經過實踐教學最終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體系轉化為現實實踐應用體系,另一方面理論知識經過實踐應用檢驗最終促進理論知識的提升與內化。為此,我們可以講,“基礎”課實踐教學對于“基礎”課理論知識實踐應用具有重要橋梁作用,只有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才能促使學生將課程理論內容內化為自身內在修養并外化為行為表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基礎”課教學的一體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也正是實踐性教學本質作用所在。

學者們對“基礎”課實踐教學內涵進行大量探討,有學者[2]認為“基礎”課的實踐教學是指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有目的有意識采用參與、體驗、調查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具有特定意向的實踐活動,在參與活動中間接隱性地完成教學總體目標。還有學者認為只有被納入課程計劃的實踐活動才能成為“基礎”課的實踐教學環節,才具有可操作性,并特別強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形式一定是相互獨立的,尤其表現在它與課堂中的理論講授形式完全獨立,并有效服務社會,這樣獨立實踐活動方式才屬于真正實踐教學形式。還有學者認為“基礎”課實踐教學是“基礎”課整體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屬于一種特殊的課程教學活動,既然是課程教學活動,其必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具備完整體系化的系統教學過程,相對獨立的課程結構,科學明確考核評價方法,特別強調它要與課堂理論教學相互配合助力教學全過程教學總目標的完成。還有學者[3]指出實踐教學具有廣義和狹義的涵義。針對實踐性教學形式,支持狹義涵義的學者認為課外社會實踐就是實踐教學,強調實踐性教學應該重視課外社會實踐,主要應該走出去在社會大環境下開展實踐性教學,忽視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內容;針對課程教學目的和內容,持廣義實踐性教學涵義觀點的學者認為課堂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均屬于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基于教學組織的實際,“基礎”課實踐教學應該將課堂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并強調應該立足課堂以課堂實踐教學為主要形式,課外實踐教學為輔助形式。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課堂實踐教學突出發揮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強化師生互動,借助各種手段使得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體驗實踐內容,完成實踐知識內化外行。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新時代創新“基礎”課實踐教學,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把握實踐教學本質。

一是認清實踐教學作用機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針對的知識對象體系與形式是不同的。理論性教學,主要針對是理性知識的邏輯闡釋,而開展課外身臨其境體驗式實踐教學,就是對理論知識的外在表象以及過程的還原,即我們將實踐教學作為理論知識、認知、認同與實踐體驗外化的紐帶,通過實踐性教學使得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科學把握實踐教學的性質?!盎A”課實踐教學究其本質,還是教學活動,只不過是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實踐教學還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它只是更加注重實踐應用。因此,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握實踐教學性質,在實踐教學組織與實施過程,要明確統一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內容、形式、要求等教學要素,認真嚴肅組織實施,科學考核評價,嚴格按照教學過程合理組織實踐教學,使得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融合統一于教學目的。

三是全面做好實踐教學形式融合。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一是既要強調抓好課堂主陣地,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實踐教學,也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大力開展課外實踐教學。二是關于開展實踐教學,我們特別強調囿于當前實踐教學條件限制,當前實施實踐教學必須以課堂實踐為主,以課外實踐(包括校園實踐與社會實踐)教學為輔,滿足學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需要,增強課堂實踐吸引力,提高實踐教學積極性??傮w而言,開展實踐教學,一定要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必須強調依照教學目標,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兩者不是課堂灌輸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生硬搭配,而是課堂實踐、校園實踐和社會實踐三者活動的有機統一[4]。

三、創新之要:構建“基礎”課實踐教學新模式

加強構建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形式、實踐教學方法于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有效增強實踐教學成效的有力途徑[5]。為此,基于把握的實踐教學的問題癥結,厘清實踐教學本質內涵,為增強實踐教學吸引力,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積極性,創新實踐教學新模式打下堅實基礎。

(一)創設問題式與理論融合的實踐教學內容

一是以問題為導向,創新構建適應學生實際需求、課程理論教學目標需要的實踐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針對性、吸引力,必須貼近學生實際,解決學生關注的問題。由此,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導向式教學是“基礎”課實踐教學必須堅持的價值指向,問題導向式實踐教學要求“基礎”課教師要秉持“立德樹人”為本發現問題,要依托專題化實踐教學設計問題,抓住學生需要[6]。二是強調融合理論、結合專業特點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教學內容必須做到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為此,構建實踐教學內容必須緊扣理論,以理論為指導設計實踐教學內容,盡量做到與理論相融合,由此增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同時教學對象不同,實踐教學設計內容應該因材施教,有所區別,不可千篇一律,部分特色。強調專業特色教育與“基礎”課實踐教學相融合,是增強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時效性的重要途徑[7-8]。

(二)拓展多樣化立體式實踐教學活動形式

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意識的形成、發展和提高,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外化不斷轉變螺旋上升的過程,既有外在條件,也受到個體主觀能動性要素的內在影響,是理論與實踐有機統一融合,個體內在主動汲取與外在行為養成結合雙向建構的過程。在外在行為養成過程中,實踐教學是發揮巨大作用的重要環節,與教學目標和內容密切相關實踐教學多樣化立體式方式又是催生實踐教學效果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為此,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要創新形式方法,依據不同的視角可以構建多樣化立體式的教學方式,增強實踐教學外在行為養成效果。當前我們構建實踐教學活動形式,要體現立體化必須強化實踐教學類別,比如可以依照活動開展場所實踐,將實踐教學分為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依照實踐活動個體中主動性,將實踐教學分為自我實踐與社會實踐,依照與客觀世界關系狀況, 將實踐教學分為現實性與虛擬性實踐,依照實踐功能作用,將實踐性教學分為認知性、體驗性與綜合性實踐,依照參與人數狀況,將實踐教學分為個體性與集體性實踐教學[9],由此從不同視角綜合利用各類實踐教學形式,強化實踐教學的立體效果;另一方面要體現多樣化,即在開展實踐教學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樣式進行組織實施,提高教學參與性與吸引力,增強教學實效性。探索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形式,主要體現在具體實踐教學體驗中,比如針對課堂實踐,我們應該強化問題意識,多采用案例討論、角色模擬、辯論演講、情景體驗等多樣化方式開展實踐教學。針對課外實踐,我們可以采用參觀訪問、社區服務、實訓見習、調查調研、志愿服務等多樣方式,還可以綜合協同使用,提高教學實踐效果。

(三)打造精干高效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是實踐教學實施的重要保障,新時代“基礎”課實踐教學對教師開展實踐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組織實施“基礎”課實踐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不僅要根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構建實踐教學內容,而且要創新立體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要精通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教學,還要具備高超技術的教學組織實施能力等等。為此,必須加強對實踐教學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大扶植力度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基礎課實踐教學隊伍。一方面教師需要主動學習,不斷增強自身實踐教學能力和技巧,強內功;另一方面學校要提供平臺機會,使得教師有機會借助外在條件提高個人能力,充分利用學校以及社會提供的學習機會,積極參加培訓,加強對外實踐教學學習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程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價值、方法和實踐緯度[J].理論觀,2016(7):171-173.

[2]張大成,張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基本界定與現實選擇[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6):100-102.

[3]何昕.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33):99-101.

[4]沈萬根.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運行機制創新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63-66.

[5]侯煒,韓艷陽,吳可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探索[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8,21(2):72-76.

[6]趙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8):120-123.

[7]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8]吳瓊.專業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J].現代教育科學,2006(1):96-99.

[9]王榮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性教學——理論與探索[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71.

實踐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一、會計學專業校外實踐教學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會計專業招生規模急劇擴大。就筆者所在學校而言,近三年,每年會計專業最終的招生人數(二本)規模均超過250人,并呈現出連年增加之勢。招生人數的增加直接給校外實踐教學帶來很大困難,主要表現為:

(一)難以落實實踐教學單位 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會計具有很強的特殊性,涉及到企業的原始資料、資金,以及相關的經濟信息。一些信息,如銷售政策、生產成本等屬于企業機密,不能泄露。再加上一般單位的會計人員并不多,會計、財務等部門不是生產車間,不可能容納很多學生,因此,對于校外實踐教學,很多學校的內容和形式均較為簡單,只包括畢業實習,同時要求學生自己落實單位,而不是由學校統一安排,但實際上很多學生都沒有落實。

(二)難以監督實踐教學過程 監督學生的實踐教學過程,主要是了解學生是否在校外實習,以及就實習中碰到的問題加以指導。在形式上,對于學生的校外實踐教學,學校均會安排在校專業指導教師。但對于這些指導教師而言,一方面要承擔校內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由于實習單位主要由學生自己落實,實習單位涉及面廣、量多,指導教師很難一一溝通。這也導致了學生的校外實習基本處于失控狀態。

(三)難以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考核 對于學生的校外實習效果,一般要求學生填寫實習日志,然后由實習單位部門負責人進行評價,并蓋實習單位公章,指導教師一般根據實習單位的意見來評價學生的實習成績。但查閱以往歷屆學生校外實習的成績,學生不及格現象基本沒有,實習單位給的成績非優即良。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是由于實習單位對學生的考核較寬松,且在缺乏過程監督的情況下,也存在學生弄虛作假的現象。

二、校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針對上述校外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我校及時進行總結,轉變了實踐教學思路,并對教學方案和內容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

(一)校外實踐教學目標的修訂 一直以來,對于本科教學,很多高校遵循的是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推崇從理論到應用的認識論邏輯。注重課堂教學及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教學依附于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很多學校在教學計劃中,將校外實踐教學設置為畢業實習,并往往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學期。事實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著諸多的不同,并有著自身的內涵、特點和優勢。在諸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育目標的大背景下,實踐教學理應在教學計劃中具有自己的培養目標和地位。為此,我校首先對實踐教學目標進行了明確定位。即會計實踐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更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理性思維能力,啟迪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會做賬,更要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具有基于理性思維能力之上的行動決策力。該定位突破了傳統的會計教學思維,不僅要求會計實踐教學注重專業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實踐教學不應僅僅圍繞會計技能,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會計管理意識和能力。以此為指導思想,我校將實踐教學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會計操作技能和簡單的財務分析技能;校外實踐教學的目標則在于了解企業實際情況,灌輸會計管理方法和思想,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校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建 為了更好地實現校外實踐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方案中,我校將校外實踐教學分為認知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認知實習要求學生了解企業的產生和發展歷程,對企業管理和企業實際工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包括企業文化、公司架構、部門設置、產品特色和工藝流程等。專業實習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專業知識,了解會計在企業中的實踐運用,如何發揮會計職能和作用,具體包括企業會計崗位設置與要求、生產流程與成本核算、現金出納、賬目開設與業務處理、會計監督、生產實踐和內部控制等。畢業實習要求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具體實習單位,對會計管理產生進一步的認識,并能就企業操作與管理的具體某一方面產生一些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對于這三項內容,我校根據校內教學進度,循序漸進,分批次加以落實,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前兩項教學內容由系里統一組織和安排,最后一次畢業實習由系、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安排。這一方面使校外實踐的內容變得十分充實和豐富,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校外實踐教學更多地納入日常教學管理之中。

三、校外實踐教學的實施

校外實踐教學離不開具體企業的參與和指導。為此,我校依托當地經濟和學校的影響力,積極與地方企業聯系,一方面積極為企業提供各項服務,另一方面請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管理,在雙贏的基礎上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機制。利用這些基地,通過“四個互動”較好地落實了校外實踐教學的各項內容,使校外實踐教學逐步走向正軌,并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學生與企業互動 針對認知實習的要求,我校在第一學年末統一安排學生進入不同企業進行參觀,使學生對生產實踐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參觀之前,要求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企業的文化與特色、企業榮譽等。在參觀企業時,要求學生遵守企業紀律,服從企業安排。在參觀結束后,帶隊教師會就參觀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對學生進行提問,如車間的操作規范、企業的主要產品及特點、企業獲得的成績等。由于大部分學生是首次進入生產企業,這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與生產車間互動 學生學習會計流程、熟悉成本核算,了解會計管理,應主要在生產車間,而不是會計室或財務室。為此,我校每次安排生產實習時,均事先和實習單位溝通好,要求實習單位帶學生進入生產車間,由車間主任現場講工藝流程和生產步驟,然后由成本會計講成本核算和業務處理,包括對原材料進、出的核算和管理,半成品和產成品的流轉與管理等,并準備一些細節問題進行現場小組討論。通過與生產車間的互動,讓學生對規?;?、流水線生產產生進一步認識,并對成本控制和會計管理建立較為深刻的印象。

(三)學生與企業管理者互動 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發展感觸最深,他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總結,無疑對學生的指導具有很強的啟發和示范作用。因此,企業管理人是我校落實校外實踐教學的寶貴資源。在學生通過認知實習和生產實習對企業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后,我校聘請相關企業財務總監或總經理作為校外指導專家,進入課堂,通過講座、現場答疑等方式與學生交流。交流的內容包括:創業的過程與艱辛、內部控制、ERP管理、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以及如何在大學階段培養這些素質等。通過聆聽這些創業者和管理者的經驗總結,使學生在專業素養、思考能力和會計管理意識上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學生與指導教師互動 校外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指導教師的參與,包括與企業的溝通,帶領學生進入企業等。因此,學生與指導教師的互動也是落實校外實踐教學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對于畢業實習而言,指導教師更應發揮積極作用。因此,我校要求在學生進入畢業實習之前,指導教師應與學生進行事先交流,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實習,盡量避免實習期間出現漫無目的的狀況。學生落實實習單位后,由指導教師匯總交系里留存。實習過程中,一方面實習指導老師要進行過程監督,做好與學生的溝通記錄,學生有問題隨時交流,從而提高實習的效果;另一方面,系或學院可以根據匯總實習名單進行抽查,一旦發現學生未參加實習或學生反映指導教師未進行實習指導等不良問題,均實行一票否決制。

通過上述措施,我校的校外實踐教學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參與校外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改成效得到初步體現。當然,在開展校外實踐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如指導教師如何更好地參與學生的畢業實習等。但只要不斷探索、改進和創新,會計校外實踐教學必將愈發完善,并在整個會計專業大學本科教育體系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高校培養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丁江賢:《高校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財會通訊》(綜合·上)2011年第1期。

[2]吳瑾瑾、李斌、梁秀梅:《財經類高校實踐教學問題探討》,《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編輯 熊年春)

實踐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會計專業;會計人才培養;校內實踐教學;會計模擬實訓

會計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經濟學科,必然要求會計人員的培養要兼顧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兩個方面,同時在就業及實際工作中更傾向實用型和技能型,尤其當今大多數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都要求求職者具有一定年限的相關工作經驗,以便盡快地適應崗位要求、盡快投入實際工作中,但對于剛踏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而言,又何談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為了應對這一現狀,培養會計人才的各類各級院校以理論教學為導向,以實踐教學為手段,以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動手操作能力強為目標,紛紛建立校內模擬試驗實習室開展校內模擬實踐實訓。我校作為一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就是面向各類中小企業,崗位是從事中小企業具體的會計各崗位,動手能力的培養更顯得尤為重要,現結合我校實際狀況及本人長期一線教學的體會,談一下對會計專業模擬實踐實訓問題的看法。

1 我校會計專業模擬實踐的現狀

(1)我校系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是我校常設精品專業,面向全國各類中小型企業,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操控能力較強的初級會計人才。

(2)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與日常的模擬實驗教學緊密結合,整體教學與畢業前夕的綜合模擬訓練相結合。在日常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同時,每周安排一次日常模擬實訓,納入該課程正常教學體系,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及時進行手工模擬操作,達到所學知識及時理解及時消化及時應用的目的;所有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等理論課程學習完畢,畢業前夕安排一個月的綜合模擬實習訓練,以便讓學生將在校學習期間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通過系統的、完整的、連貫的會計流程的模擬試訓融會貫通并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3)手工記賬程序與會計電算化處理程序相結合。在我校日常模擬實驗教學過程中,就基礎會計課程主要安排了手工模擬實訓、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的教學中,不僅安排有日常的手工模擬實訓,還安排日常會計電算化的模擬實訓;畢業前夕綜合模擬實訓也同樣采取兩種模式各自進行。硬件上,也同樣配有手工模擬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室。

2 會計模擬實驗教學的必要性

(1)會計模擬實訓有效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大大強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深深感受到,動手操作是強化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一把鑰匙。會計基礎理論對初學者而言是非常抽象化的概念,通過老師課堂教學及口頭語言的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消化,但是通過讓他們親自參與手工模擬實訓,比如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自作自制原始憑證、親自動手收集外來原始憑證,就很快能使得他們對原始憑證有一個直觀的具體的認知。諸如此,通過會計教學各階段的模擬,學生從對會計主體的認識到對會計機構的設置,從會計人員崗位到會計核算制度,從原始憑證的處理、傳遞到記賬憑證的填制、復核,從會計賬簿的設置、登記到會計報表的編制等會計賬務處理的各環節形成環環相扣的整個流程,都有了整體的理解和認識,這樣,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就有了整體性和系統性。

(2)會計模擬實訓教學是傳統教學理念轉向現代教學理念的標志。傳統的課堂教學關系中的主體雙方即“教”與“學”,其實是一種單調的“說”與“聽”的關系,“說”者是主動的一方、也是單調的一方、更是強迫的一方,說教者往往是“滔滔不絕”;但“聽”者則是被動的一方、也是乏味的一方、更是被迫(聽講)的一方,往往是“不知所云”。課堂上傳統的“教”與“學”雙方嚴重脫離甚至對立,缺乏有效的互動、缺乏雙方相互之間的交流、缺乏被動者的親力親為,這種教學模式下,如果講授者再無法用自己精湛的語言能力吸引聽者,那么又談何教學效果呢?尤其是會計專業教學,作為教師很難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的填制、登記等這種實用性很強的內容用文字用語方來表達透徹。而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實訓,讓學生變為參與者、操控者、主動者,在實訓室接近仿真的環境下,讓學生親自完成原始憑證的制作、記賬憑證的填制、各類賬簿的登記等工作,同時在操作中理解理論掌握基礎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習的熱情。

(3)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是培養現代會計人才的手段。通過課堂教學及日常教學中的手工賬務處理階段的模擬實踐,學生往往對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體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技術的進步、發展和完善,會計的賬務處理也進入電子化時代。為了適應會計電算化處理的大環境,也必須讓學生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程序。所以通過學校實訓場所,有效開展校內電算化模擬程序的練習操作也是會計專業學生模擬實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當代社會各行各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化會計人才的基本體現。

3 會計模擬實踐中的問題

(1)校內模擬實訓室及實訓項目仿真程度較低。校內會計模擬實訓的過程,其實就只是學校利用固定的場地,通過建設實驗室的方式,假設將企業日常的會計記錄會計核算等賬務處理程序搬遷到實驗實訓室,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以及真實的賬務處理程序是無法搬遷和復制的,這本身就僅僅是一種假設,是一種仿真模擬企業經營核算的行為。很顯然,這種仿真的環境與具體企業實際經營環境有太多太大的差異,校內日常及綜合的會計模擬操作都無法像企業日常的會計業務處理那樣全面具體,往往選取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個月)的業務作為實訓內容,所以,不論從業務涉及的范圍還是從業務涉及的廣度、深度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制約。同時模擬實踐也往往是按事先設定的模式進行,在全面性、動態性、隨機性、真實性等諸多方面都難以達到要求。實訓效果也大打折扣。

(2)會計模擬實訓中往往忽視職業崗位的設計。在日常模擬實踐及綜合模擬實踐中往往注重整體業務的登記記錄核算,尤其是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會計賬務的處理中,通過取得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成本核算、編制報表等具體的會計處理過程進行一些具體的、機械化的操作,而忽視了會計實際工作中的崗位設計、崗位分工,崗位的基本要求等方面的實踐,也不重視具體崗位的職責、工作內容、基本素質等能力的培養,這樣,就很難脫離理論體系的嚴重束縛,達不到實際經營過程中企業對不同會計崗位工作人員的具體要求。

(3)指導教師普遍缺乏實際從業經驗。在實際工作中,理論教學一線教師兼任實訓指導老師的現象非常普遍,絕大多數老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理論工作者,很少有機會深入企業一線獲取實際的工作經驗,模擬試訓指導老師的知識體系也主要來源于書本上的理論,沒有直觀的第一手的資料可用,也缺乏一線實踐的經歷和親身經歷的實際演練經驗,更缺乏在社會在企業具體會計工作崗位上的磨煉,所以,在給學生指導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程序制作、填制、審核一下憑證,做一下會計分錄,登記一下賬簿,編制一下簡單的報表等工作。難以真正擺脫理論教學中的教條和呆板。

4 解決會計模擬實踐問題的對策

(1)進一步提高對會計模擬實踐的認識,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會計崗位的特殊性決定了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向是動手操控能力。設立會計專業的各級各類院校首先要從思想上理念上充分認識到會計實踐實習的重要性,堅定不移地樹立起培養應用型、實用型、操控型、技能型會計人才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校內模擬實踐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盡快適應社會的一種有效途徑,真正認識到這一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加強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建立完善的手工模擬實訓室及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并做到有效利用,這是會計模擬工作中的基本的硬件設施。

(2)重點打造高素質的實踐型指導老師隊伍。指導老師在會計模擬實踐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學生在校內模擬實訓的整個過程,從具體的模擬安排、模擬內容到具體的模擬操作都需要在指導老師的親自指導下完成,模擬的目標就是要盡可能貼近企業生產經營及賬務處理的客觀實際,所以指導老師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著實際實訓效果。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自身的理論資源理論優勢,對校內理論知識扎實、敬業有能力的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和鍛煉,鼓勵激勵他們走出校門,到各行各業各會計崗位任職兼職,經受社會實踐的磨煉,取得第一手的從業經驗;同時,利用兼職的模式,通過各種渠道聘請社會上有實際會計從業經驗的會計人員作為校內模擬的指導老師,讓他們把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通過現場模擬指導有效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訓室通過仿真的模擬訓練最大限度地感受實際的工作氣氛,從而盡可能達到最佳的模擬實訓效果。

(3)會計手工模擬與電算化模擬有機結合。不論是日常教學過程中的模擬實訓還是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實訓,都應將手工模擬和電算化模擬結合起來。手工模擬側重訓練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掌握,側重傳統會計理論及傳統會計理念及方法的運用,是學生未來就業從事會計工作的基礎,是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培養的重要一環,尤其不要漏掉會計工作基本功及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考核,比如手工點鈔技術、手工珠算技術、賬頁憑證的裝訂等能力的訓練,在加強手工模擬的同時更應加強電算化模擬的訓練,讓學生熟悉熟練掌握應用各種會計軟件,這也是現代會計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作者簡介]康霖星(1969—),高級稅務策劃師,陜西省經貿學校講師,西安國際商務進修學院客座教授。

實踐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服務學習 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環節

“服務學習”是美國學校品格教育與公民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強調學校要組織學生參加社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理論,體驗理論,從而改善學業效果、完善品格、優化人際關系等教育,最終實現自己的學習與發展。隨著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性研究的不斷深入,結合高校的教學特點,把“服務學習”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引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塊互動教學模式,乃是貫徹《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一種新模式。

一、借鑒“服務學習”理念,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1、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規格是確定人才培養措施、途徑以及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首要基礎,是組織實施教學過程的依據。自從思政課實施“05”新方案以來,黨和政府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越來越重視,投入不斷加大,目標就是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培養合格人才。在大學教育中思政課合并為兩門課程,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該兩門課程通稱“思政課”)。大學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精英人才,不是“讀死書和死讀書”的書呆子。是有一定動手能力、管理能力和協作能力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將實踐教學環節引入“思政課”的教學中,就是適應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復合人才的良策之一,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根本要求。

2、落實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精神,要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并提出要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完善考試方法。“思政課”教學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思想武裝廣大學生的頭腦,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增強其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能力,使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這一目標的實現,光靠課堂的“灌輸”還遠遠不夠,必須拓寬“思政課”的教學渠道,加強“思政課”教學的時代性、現實性、針對性和感染力,達到學生對“思政課”理論知識樂“學”樂“行”的效果。而實踐教學正好以其生動形象性、直接現實性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特點,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標必須以培養高素質和社會所需的人才為著眼點,要圍繞“思政課”教育教學目標,切實圍繞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環節,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讓學生帶著理論問題走向社會、以理論指導實踐并印證理論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又帶著實際問題回到課堂,以實踐豐富理論并尋求實踐問題上更多更新的理論支持和指導,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教學實效,促成“思政課”教育目標的實現。

3、促進學生成才的需要

“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以促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為出發點。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政課的性質、任務決定了這門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性。這種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性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參與、情感體驗和內心感悟才能得到詮釋和表達。將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內化為內心的道德法則,再將內心的道德法則外化為道德行為和法律行為,最終達到他律和自律的和諧統一。實踐是連接他律和自律的橋梁,是人生道德和法律修養的由他律向自律辨證轉化的根本途徑。筆者認為“服務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是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與法律素養的有效途徑。“服務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讓學生服務社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社區服務、社會實踐過程中感悟理論、體驗生活,從而有效實現思政課的教學目標。

二、借鑒“服務學習”理念,改革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服務學習”是美國學校品格教育與公民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它的目的、宗旨和思政課的性質、任務不謀而合;它強調學生進社區服務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育路徑,這和我國教育目標中要求大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的要求重合。借鑒“服務學習”理念,打破以往單純理論教學模式,引入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理論專題教學模塊和實踐實訓模塊互動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深化課堂教學,搭建他律和自律溝通的實踐橋梁,促進道德規范內化于心而外化于行,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借鑒“服務學習”理念,改革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主要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1、課程定位上體現養成性。在內容設計上,始終遵循學生思想品德養成的基本規律,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深入實踐,在服務踐行之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體驗之中,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理論,并在長期的自我教育實踐與體驗中,學會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評價,將思想道德理論內化為自身的信念,從而從根本上樹立起服務精神,養成服務社會的良好習慣和品格。

2、內容設計上體現職業性。內容設計上與學生不同階段的專業教學、學習環境和實踐場所相吻合,針對具體的職業崗位,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將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落到實處,并引導學生在仿真或真實的職業場景中鍛煉,從而提高大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職業觀、就業觀和創業觀。

3、在教育過程上體現體驗性。德育活動要注重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體驗性教育,注重情感體驗和道德體驗的內化。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體驗職業崗位、體驗人生,讓學生在體驗中受教育、體驗中感悟、體驗中養成優良品質。通過行動體驗等教育形式,使學生體驗到現實生活的真、善、美,假、惡、丑;讓學生真正知榮知辱,引導學生思考“我該為社會做些什么,我又為社會做了些什么”,真正體驗到在人在社會應擔負的責任和使命。這樣,達到由感性到理性化認識的升華,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真正減少學生的問題行為和高危行為。

4、在學習方法上體現探究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每個教育專題均設“問題聚焦”、“實踐探究”、“交流與提高”等教育欄目,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社會、進入企業,在調研與體驗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的互動式學習中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親身體驗之中理解和反思理論知識,經過思考、歸納,使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并把它內化成為自身的認知和感悟,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

三、借鑒“服務學習”理念,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改路徑

在構建“大德育”體系的基本思路指導下,由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牽頭,與學生處、團委、心理咨詢機構、其他系部等部門合作,根據現有客觀條件、學生的實踐水平,將學生服務學習的實踐活動整合為以下實踐主題:

1、“走進社區、轉變角色——規劃職業生涯,促進成長成才”主題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方式為參觀校內校外實訓基地、行業人士講解專業發展方向、到學院的聯合辦學單位頂崗實習、學長介紹學習經驗、寫職業生涯規劃。實踐目的是通過上述活動,幫助學生對大學高專培養目標的理解,學會接納自己和學校的現狀;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思想、科學定位自己、科學規劃自己的學業和職業發展方向。

2、“奉獻愛心、關愛孤老——傳承陽光工程,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主題實踐活動。通過該專題實踐,引導學生創建社區作業吧、進行留守兒童教育、空巢老人照顧等義工服務,如讓學生真正知榮辱、辨真偽,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3、“我行我秀、我秀我家——營造服務文化,創建和諧社區” 主題實踐活動。各專業學生利用自己專業特長在課余時間為社區居民服務,如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電腦診所”,為社區居民的計算機軟硬件故障進行診斷和維護。電子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設立“電子協會”,為社區居民維修家用電器和計算機外接設備。

4、“服務社區、建設家鄉——促進城鄉一體,我為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 主題實踐活動。成立“城鄉一體化研究會”,組織學生到農村去參觀考察,讓學生了解農村,理解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更讓學生感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并努力找尋解決出路,為之建言獻策。

5、“普法宣傳、法制社區——普法回故鄉,提高公民法律素養”。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利用寒暑假回家之際,向家人、鄉鄰宣傳法律知識;城鎮學生在社區普法,思想政治教研室與團委聯合,搞普法咨詢小組,定期到社區進行普法宣傳和咨詢,要求學生寫出調查報告或總結。通過踐行“服務學習”理念,組織學生社會實踐,讓學生在服務學習中反思,在實踐活動中感悟,提高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

6、“參觀博物館——體驗革命生涯,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組織學生參觀“建川博物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等,讓學生理解我們祖先的奮斗精神和革命時期的艱苦生活,激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珍惜今天的和平時代,向榜樣學習,為國家和民族的強大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借鑒服務學習,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實踐教學與學生專業相結合。安排實踐教學單元時,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設計,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學生的積極性。

2、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關系。思政課的課程實踐實訓模塊與傳統的團委組織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等同而將其泛化。

3、要建立保障機制。要進一步落實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主管校領導負責,學校宣傳、學生、教務、科研和財務等部門相互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貫徹落實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要確保生均15-20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建設經費,讓實踐實訓模塊的教學單元能真正實施下去。

4、完善考試評價機制??荚囀菣z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但它絕不是唯一方法。要逐步形成一套閉卷與開卷、筆試與口試、平時作業與期末測試、理論認知與實際表現相結合的綜合考核。六是建章立制,將實踐教學制度化、常規化。要給予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給予一定的學分,將服務學習納入考核,如將思政課的3個學分,一分為二,2個學分用于理論專題教學模塊的考核,1個學分用于實踐實訓模塊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的實際表現的考核,讓學生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去參與、投入到實踐實訓模塊中去,并通過制度讓思政課實踐教學常規化和長期化。

總之,借鑒服務學習,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讓實踐教學活而有效是切實可行的。只要教學措施得當、保障有力,完全可以改變教學中的“灌輸”現象,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樂于學習,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

(本文是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構建思政課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塊互動的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冉超鳳《構建理論與實踐模塊互動的教學模式》[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6年第4期

2、 李衛紅 《統一思想 明確任務 扎實工作 高質量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 R]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增刊

3、 何成江吉文麗《大學思想品德課分年級實施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05/1下

4、滿海峰《高校“思政”課踐行“服務學習”教學模式之解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5年12期

上一篇:生物技術專業論文下一篇:專業外語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