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犯罪心理研究范文

2023-09-29

犯罪心理研究范文第1篇

犯罪心理是講述幾個優秀的探員組成FBI行為分析組(BAU),從犯罪心理的角度對罪案進行偵察,從罪案現場的蛛 絲馬跡,不明嫌疑人的犯罪手法和作案虛擬演練等方式,進行犯罪心理側寫,一步步鎖定嫌疑人的作案套路和 作案目標。分析組的每一位探員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專職,他們在探案過程中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

在第三季第一季就發生了校園連環殺人案,許多女生被殘忍地殺害。在分析尸體和與同學交流時BAU發現受害者在遇害前沒有反抗,于是最推出結論,兇手是讓受害者感覺到安全和熟悉的人。 同時發現三個受害者都是深色的頭發,由此可以做出猜想兇手是刻意為之,有可能兇手曾經收到過深色發色白人女子的傷害,在對兇手的測寫中我們了解到兇手可能對生活感到無力甚至沮喪,最近遭受過傷害才會接二連三地傷害女大學生。經過交叉比對,嫌疑犯是一位保安6天前和妻子離婚并失去了女兒。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放了一段嫌疑犯和受害者的對話,嫌疑犯提到了自己的女兒和婚姻并且問了受害者“你不會這么做的吧,對吧,和別人生一個孩子然后把孩子帶走”,并且要求受害者發誓不會這么做。隨著對話的展開,嫌疑犯漸漸陷入焦躁,顯然他受到了傷害。在嫌犯審訊過程中他一直在咬自己的手指,這在心理學中表示懲罰自己用這雙手做的事情 。但是不幸的是即使嫌疑犯已被關押還是有一位女生被殺害,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但是這一次僅僅是一個模仿作案,無論是手法還是下刀時的猶豫都表示這不是同一個人 ,根據對兇手的分析表明他是一個狂熱追隨者,隨后一個女生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她很古怪,用刀片割自己,染黑了自己的頭發,女生和嫌疑犯在校園里見面并且要求他殺了自己,結果兩個人都死了。不得不承認第三季第一季很好看劇情緊湊并且無時無刻都有測寫和劇情的交叉放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George Washington的一句話用你的心去感受所有人的苦惱與悲痛。本集中保安因為遭受家庭的創傷就殺害了和他妻子長得類似的三個女生,而那個女生則是因為長期的心理疾病折磨導致她想死。沒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惱與傷痛。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件是一件發生在邁阿密的連環殺人案。為什么這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死者眼睛睜著從水里浮出來嚇到我了還有本次講述的是一個不愿承認自己性取向并且冒充他人生活的兇手。本集一開始就對死者遺物進行查看,奇怪的是他的PDA里沒有一項工作安排是來邁阿密的,西裝也沒有打包,他還有一個劃船比賽的編號可是在這個月份的邁阿密俱樂部沒有劃船比賽。 隨著調查的升入,BAU發現死者都在死前不久出柜。由受害者側寫兇手在25到30歲之間,身材強壯,也可能參過軍,長相迷人,熟悉四周環境和社交場合。隊員還推測出兇手肯能在受害者身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做回自己的自由。隨后發生了一起兇殺案,據目擊者陳述兇手冒充了受害者的身份進行社交。聰明的BAU對受害者和失蹤者的家人進行了詢問,Steven是其中一個失蹤者,他的父親是獄警非常厭惡同性戀,Steven受到了父親的威脅開始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厭惡,他的姐姐幫助他離開了自己家來到邁阿密。BAU在賭場找到了化名為麥克的Steven,Steven十分不愿承認自己的身份并揚言自己什么都沒做。的確他是無辜的,他只是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有一個扭曲的父親。在現實生活中大家越來越開放,平等的看待同性戀這一類人,我認為同性戀并不是罪大惡極,他們只是有一個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性取向,美國有半數的州都開放同性戀結婚,英國更是有名的腐國,蘋果CEO都宣布出柜了,是時候摒棄舊觀點去平等的看待“異類”了。

在看了那么多的破案類電視劇后我發現不同的破案電視劇有不同的側重點。如犯罪心理講的大多是連環殺人案,兇手往往近期遭受重創或者從小受到傷害留下了陰影,或者有某項心理疾病從而變得瘋狂,當然也有迷信認為死是讓受害者解脫。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內地的破案類電視劇 以案發現場為例,連環殺人不多,兇手殺了人往往在逃,什么心理測寫,計算機交叉比對得出嫌疑犯的也不多,大多都是兇手因為生意失敗,妻子背叛,吸毒販毒,老板拖欠工錢,或者上一代的糾葛引發的一個個家庭的悲劇,破案方式也同樣更接地氣,找出目擊者,詢問親戚朋友鄰居同事分析出作案動機,再仔細現場勘查找出指紋,DNA進行比對。這兩類的破案電視據側重點不一樣,犯罪心理側重理分析也就是側寫,而案發現場側重現場的勘查和分析,兩類電視劇各有千秋,同樣精彩。

不得不提的是犯罪心理第四季第8集,我一直很喜歡這部劇里的Rossi,在這一集中他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心理戰。這一集主要講述了Rossi和Reid在某大學講課,Reid講了個很冷的笑話。下課后,一個男人找到他們,并遞上一迭照片,他自稱是名殺手,照片上是受害者,而且此時還有5個人在他的秘密地點被關押,他說十個小后,他們都會死掉。當然他被現場抓捕,Reid不解為什么他要自首,他自比為達芬奇,把殺人當作藝術,藝術需要向世人展示。兇手非常自信,聲稱只和高智商的Reid交鋒,在BAU的審訊室,Rossi玩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心理戰…….兇手非常自大,他一直強調基因決定智商,有些游戲只有智商高才能玩。通過兇手的吊墜和他的言語Rossi發現是一個上帝主義者。Rossi首先用側寫了兇手的性格,然后說他是一個只會跟蹤別人的膽小鬼,這激起了兇手的怒火讓他說出了作案的手法。兇手說他比常人多一個Y染色體所以是一個殺手,我無法理解這是什么邏輯。在我看來殺人是一個選擇,選擇是否殺人。兇手對數字十分著迷,在小組分析出受害者被關地點后,Rossi和兇手展開了一場對話,兇手對犯罪的人十分痛恨并且扭曲了對于復仇的理解,他深深的恨著Rossi因為兇手的弟弟是被Rossi逮捕并被稱為惡魔,他認為Rossi毀了他的生活,原本的他已死。電視劇里貌似整個小隊都落入陷阱死了,其實Rossi只是假裝他們落入陷阱,讓兇手招供,讓罪名坐實。馬丁路德金有一句話說的好——必須摒棄所有的沖突和戰爭,尋找拒絕侵略和復仇的方法,而這種方法的基礎 就是愛。每一個普通人,有時也很想往掌里吐唾沫,升起黑旗,割破他人的咽喉。阻止這發生的就是愛,愛讓我們學會寬容,懂得諒解與體諒。

犯罪心理研究范文第2篇

關鍵詞:特征;心理;危害

一、會計犯罪心理的含義及特征

1、會計犯罪心理的含義

會計犯罪心理含義為“與會計犯罪行為的形成、發展以及變化相適應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個性心理結構的總稱。心理活動過程包括認識、情感情緒、意志、自我意識等活動過程;個性心理結構包括個性心理特征、個性傾向性,個性傾向性包括興趣、需求、目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現在人的性格、綜合能力、個性氣質方面。”會計犯罪心理的形成、發展和變化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機制。會計犯罪心理的生成機制是指在形成會計犯罪心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性格、氣質、能力、目的等因素發生相互之間的影響和聯系,是這些方面綜合發生作用的一個表現。

2、會計犯罪心理的特征

(1)不正當的物質文化享受需求所引起的會計犯罪心理

物質享受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正常需要,社會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但物質文化需求必須是建立在個人經濟能力的基礎上,同時需要客觀的外部存在和足夠的社會大環境來持續給予供給。我國現有的物質條件為人均400美元,這樣的物質基礎顯然無法和歐美發達國家人均上千過萬的物質條件進行比較,我們的具體物質享受無論是從質上、還是量上都無法與之比較。就目前的社會行情,會計人員的經濟收入并不不算高,但不是不能滿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目前有些會計工作人員的犯罪動機,往往是脫離了本身的經濟條件,毫無節制的追求不正當的物質享受的結果。尤其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一些個人品性不良的會計工作人員受 “金錢萬能” 思想的影響,為了滿足過高物質享受的需要,當自己的經濟條件不能滿足時,就會在心中萌生就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國家、公司的資財的犯罪心理,一旦這樣的心理不能得到根本的矯治,會計從業人員就有可能將犯罪動機付諸于行動,最后發展成為經濟犯罪。

(2)不正當的文化享受需要引發的會計犯罪心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會計工作人員在目前的社會中算是白領階層,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和興趣愛好等決定了他們正在逐步尋求諸如文化享受等較高層次的物質需要。對于一些大中型國企的會計人員,他們當中的一部分意志薄弱者則可能成為社會上不法分子關注的對象,行賄與受賄行為由此產生。這種“行賄與受賄”的結合即滿足了雙方的心理需求,同時也開始了同流合污的經濟犯罪活動。

(3)虛榮的需要引起的會計犯罪心理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尊敬需要,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求,也是許多國企會計人員一生為之的奮斗目標。然而,在市場經濟下,尊敬與榮譽又常常與金錢聯系在一起,與社會地位相聯系。“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觀念,可以使一些人的虛榮心過度膨脹,從而不擇手段地來滿足自己的虛榮欲望。

在上述幾種心理需要中,每一種都可以是獨立存在的犯罪行為;在實踐中,它們通常情況下有是互相交錯,相互作用的。比如不正當的物質享受的需要,往往伴隨著虛榮的需要;不正當的文化享受的需要,又是與不正當的物質享受需要相結合在一起的。在這些需要互相作用下,在個人主體內占據主導地位時,就可能會促成會計人員的經濟犯罪行為。

二、研究會計犯罪心理的重要意義

這幾年以來,會計類的犯罪案件明顯增加。據相關學者預測,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保持較高增速,我國經濟領域的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職務犯罪將會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犯罪的一個重要部分,所占的比例也會持續地增加。

據統計,平均每年因為會計職務犯罪所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達到了GDP總量的15.6%—18.7%,在2014年查處的會計犯罪案件中,其中貪污案件占到40%左右,受賄案件占27%,挪用公款占20%,會計人員瀆職案占到13%左右。

這種情況下,會計犯罪對我國的國家秩序和經濟秩序都帶來相當大的危害以及影響。所以,對于國家會計人員經濟犯罪心理是犯罪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1、有助于對會計犯罪心理進行矯治

有一些會計工作者,雖不是真心想去犯罪,但是有時無法調整自己的心態而越陷越深,研究會計人員的犯罪心理可以幫助他們很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矯正自己的犯罪心理,進而有效的減少會計犯罪的發生。只有通過研究了解了會計犯罪人員的心理活動才能夠“對癥下藥”,對其進行從根本上的矯治。

2、有助于拓展會計犯罪心理的理論范疇

目前,會計犯罪心理方面的理論還不過成熟,很多針對會計犯罪的案例也沒有法律法規可依,有的雖列入法律法規,但只有一個籠統的概念,沒有對具體問題具體說明,使得犯罪者鉆法律漏洞,執法者無法公平做出裁決。因此,研究會計犯罪心理有助于拓展尚未成熟的會計犯罪心理的理論范疇。

3、有助于有針對性的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法規教育

會計犯罪的種類很多,情節也有輕有重,造成的損失也是大小不一,而現有的關于會計犯罪心理的職業道德法制教育也不完善,從而無法進行有效道德法規教育,因此,研究會計犯罪心理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會計犯罪人員的心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法規的教育。

4、有助于防范會計犯罪

在會計犯罪的趨勢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研究會計犯罪心理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研究會計犯罪心理,不僅可以使初顯犯罪念頭的會計工作者有效的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還能使領導積極發現員工的心理狀態并及時做出有效措施。

三、會計犯罪的犯罪心理及其表現

1、會計犯罪的犯罪心理

會計犯罪心理是指:“犯罪行為人的內心活動以及對犯罪的態度、觀點和看法。會計犯罪是一種有提前預謀的行為,所以,會計犯罪會表現出一定的犯罪計劃過程,如:犯罪目的、犯罪動機。”會計犯罪者的心理特點是:“在犯罪的事實前期就在心理對整體的計劃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方案,以及突發事件解決方案,對犯罪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較為細致的思考。會計犯罪心理源于犯罪者長久以來形成的固定人生觀和價值觀,源于生活閱歷和成長經歷,源于社會正義感和社會良知的感悟程度。

2、會計犯罪的心理表現

私有觀念的存在。當會計人員的犯罪心理萌發后,職位上的便利條件成為誘導犯罪的主要原因,企圖通過利用手上的職務之便牟取私利,這就形成了會計從業人員職務犯罪的一個重要心理特征。貪婪,是一切貪利型犯罪的共有心理特性,是造成貪污賄賂等案件發生的基點,也是會計人員走向犯罪道路的思想根源。對利益的貪婪追逐主要表現在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對超越自己能力范圍的生活水平的向往,對富足生活、富有生活的羨慕,對升官發財的追求。當這一切不是通過正當的手段來獲取時,那么就會通過非法手段來改變自己的各項經濟指標,改變自己與國家、與個人、與社會、與單位的利益分配。

四、會計犯罪心理的矯治措施

犯罪人的心理歪曲與外界不良風氣的結合使得犯罪心理逐漸形成。因此,抑制會計犯罪心理的形成應當從個人進行心理預測和構筑良好的外在環境而展開。

1、加強家庭責任感矯治會計犯罪心理

會計人員往往是在犯罪后后悔不已,無臉面對自己的家庭,對不起自己的父母、親人。那么為了矯治會計犯罪人員的犯罪心理,我們可以從加強其家庭責任感入手,讓其時刻想到對家庭負責,對親人負責。家庭親情的溫暖是無可替代的,是可以喚醒人的良知的。因此我們應該多讓其家人對其進行疏導和教育,注重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促成溫馨的家庭環境。

2、開展會計犯罪心理預測發揮意識作用

通過對健康心理意識的強化過程,使公職人員形成自身不愿犯罪的心理。構筑犯罪防范心理,貴在心理意識自覺不愿犯罪。會計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政府決策效能和導致職務犯罪的重要考量指標。近年來會計工作者心理健康問題形勢日漸嚴峻。因此,應積極開展會計犯罪心理預測。

當市場活動一直處在一個道德缺失、誠信敗壞,人與人之間只存在利益的聯系沒有情感的聯系時,會計從業人員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期工作肯定會被這樣的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從會計犯罪的人員的調查中可以看出,很多會計人員就是因為心理失衡,才最終造成了犯罪行為的產生。

3、樹立社會主義會計法律觀念

會計人員犯罪往往是職業操守低下,道德觀念薄弱造成的,那么我們應該對其進行法制與道德觀念的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質,打消其心中的犯罪念頭。

提高思想覺悟,是會計人員做好工作的基礎條件,在會計隊伍中做好政治思想的學習,認真關心社會時事,學習國家發布的優秀政治理論講話,同時還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會計人員不僅要關注自身的專業領域,還要時刻關注時代的訊息,把自己的工作自覺融入大環境中。作為會計從業人員,應該把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會計人員從業道德標準,兢兢業業地按財務制度辦事,認真完成核算和審計工作,同時單位也應該發揮財務人員的監督職能,及時避免會計人員的務必行為。

4、加強法律制裁力度,矯治會計犯罪心理

當然,以上三種矯治措施只是從約束會計工作者行為和道德方面來講的,如果不實施具體的法律政策,這種矯治也是不帶有強制性的,對于那些見錢眼開、貪圖享樂的會計工作者,他們是可以外表假裝道德高尚,其實已將雙手伸向罪惡深處。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可以矯治與防范見錢眼開的貪婪心理、貪圖享樂的虛榮心理的會計工作者進行犯罪行為。

會計從業人員在犯罪初期,會先產生會計犯罪心理,產生應激行為,雖然每個人的心理活動不一樣,但是都會有一種恐懼的心理,一旦冒險與僥幸戰勝了恐懼,那么就會促成犯罪。為了達到矯治這種犯罪心理的目的,我們需要加大我國的法律制裁力度,讓會計犯罪人員在犯罪前就畏懼,打消其犯罪的念頭,從而達到矯治犯罪心理的目的。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現實生活中,會計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極大,且呈日益上升趨勢,打擊會計犯罪有利于維護我國的會計工作秩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和健康運行,因此,研究會計犯罪心理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應該更加深入的對會計犯罪心理進行研究,這樣會更有利于有效打擊和預防會計犯罪,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

加強會計犯罪心理研究的意義深遠,要確保市場經濟有效運行,實現國家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根治這些毒瘤。會計犯罪心理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其滋生的原因很多,它不僅是與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有關,同時還受到外部工作環境的影響。要從根本上根除會計的犯罪行為,必須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作者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昱昱.淺析會計職務犯罪的成因及預防對策.商場現代化,2012,(6)

[2] 陳紅.對當前我國會計犯罪的原因及治理對策的思考.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3] 田婧.會計犯罪防范措施分析.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2)

[4] 李堯珺.會計犯罪若干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2011

[5] 李敦剛.會計犯罪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10

[6] 柳治中.會計人員職務犯罪原因分析及對策.商業經濟,2012,(4)

犯罪心理研究范文第3篇

一、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一)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特點的內涵

1. 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未成年人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定義略有不同。美國的聯邦立法和各州立法中, 未成年人這個概念大都指向年齡未滿18歲的自然人。 (1) 所有未成年人必須在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人 (父母或監護人) 的監護下生活。 (2) 中國人大常委會于1991年9月4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 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 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 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3) 在英美國家, 推出一個新的詞匯, 引入“少年罪錯” (4) 這一概念, 把一些專門由未成年人實施的行為定義為犯罪。所謂的少年罪錯不僅僅由聯邦法院制訂實施, 由各州所界定的犯罪行為也屬于少年罪錯的范疇。而在美國, 少年罪錯 (5) 這一術語既包括少年的犯罪行為和違法行為, 同時一些未成年人的危害社會穩定和發展的行為。

2.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是指支撐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背后的心理學的原因。未成年人模仿以及從眾心理十分強烈, 青春期的反叛心理, 盲目從眾的心理, 強烈的獵奇心理是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喜歡以成年人自居, 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并且沒有獨立的生活來源, 這是未成年人事實與財產有關的相關犯罪的主要的驅動心理之一。

3.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的特點

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的基本特點是波動起伏并且情緒十分不穩定。生理上形成自我, 但是對身體上的自我存在極端的不滿以及心智不成熟。未成年人的情緒特點具體表現為: (1) 兩極性:情緒行為兩極波動幅度較大, 極容易因為瑣事極度歡快或者極度悲傷; (2) 閉鎖性與開放性:對同伴開放, 難以向能夠信任的大人袒露心事; (3) 反叛性:反叛傳統, 不喜歡遵循常規。

(二) 研究未成年人心理活動的重要性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自我意識不強, 處于人生的轉型期, 易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容易在好奇觀念的驅使下做出不理智的犯罪行為。因此, 從源頭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產生的原因就變得尤為重要。研究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可以從眾多的案例中抽象出普遍存在的教訓和錯誤, 在避免悲劇再次發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主要特點

1. 未成年人常見的犯罪行為

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年齡段甚至不同性格的未成年人呈現出來的犯罪是不同的, 例如在經濟比較貧困的偏遠地區, 財產性的犯罪是主流。暴躁易怒無法有效能告知自己情緒的未成年人, 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是主流。

2. 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特征

從犯罪年齡上看, 呈現出小齡化得趨勢。從犯罪動機來看, 與財產有關的違法行為數量激增。從犯罪動機來看, 犯罪動機趨于多樣化從而導致犯罪類型趨于多樣化。從犯罪性質來看, 相比于財產性犯罪的發生頻率, 暴力性質犯罪日趨增多。而從犯罪的形式的方面來看, 其行為的殘忍性, 犯罪心理的變態性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我們對于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的想象。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動因與犯罪心理的形成

有關犯罪心理學的第一部著作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埃賓所著, 他也是犯罪心理學的始祖。他認為導致犯罪不僅有個人原因, 外界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內因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心理隱私, 而外因則是來自于外界的影響。 (6)

(一) 行為者內因與犯罪心理形成的關系

未成年人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轉型期, 他們普遍存在著許多形成犯罪前奏的危險心理, 例如青春期的反叛心理, 盲目從眾的心理, 強烈的獵奇心理, 過度模仿成人心理。導致其犯罪的原因多種多樣:

1. 文化水平低, 法制意識薄弱甚至沒有基本的道德觀念

在未成年人時期, 未成年人應該被引導建立一個正確而切合實際的思想, 然而現實中很多未成年的青少年一味強調獨立, 很容易走入死角, 更有甚者還會挑戰法律的權威, 最終自食苦果。

2. 交友不慎導致在一些損友的錯誤引導下走上歧途

當下社會, 媒體發展速度非常迅速, 再加上互聯網的逐漸普及, 信息的交流變得更為方便簡潔, 網絡交友也成為了一種時尚的標志。虛擬的網絡世界優劣相關, 網絡交友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很多青少年容易結交一些不良青年。

3. 自我意識強烈

現代未成年人普遍早熟, 但是其內心并不成熟, 心理活動強烈時難以自我控制。在心理成長過程中, 未成年人擁有極強的模仿能力, 在一些外界環境刺激下, 有時還會萌生出自己嘗試一下的沖動。

(二) 論外界條件的影響之外因與犯罪心理的關系

1. 家庭所起到的法制教育作用

社會是有無數的家庭作為基本單位而構成的。家庭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也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然而家庭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對于未成年人也會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具體體現在:

(1) 單親家庭的教育問題。單親家庭組成結構單一, 家庭生活壓力通常只有一個人來承擔, 親子關系不健康。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 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都有著不可彌補的損失。一個緊張而不健全的家庭結構給子女帶來的往往是極強的逆反心理和不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 錯誤的家庭管教方式。驕縱溺愛帶來的后果是未成年人性格的扭曲, 個別父母忙于工作掙錢, 只關注于孩子的物質生活, 疏于對孩子精神世界的管理和教育。作為家長應給孩子起到一個模范作用, 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

2. 學校至關重要的法制教育功能

個別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一意孤行, 仍舊堅持落后的填鴨式教育, 這樣的教育模式帶給孩子的只有應付考試的能力, 個人品德和素質教育并沒有得到同樣的提升。

3. 社會潛移默化的法制宣傳的影響和作用

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帶來的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發展并沒有與之并駕齊驅。一些腐朽思想對于青少年來說仍然難以分辨和抗拒的誘惑, 對他們的三觀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三、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心理動因與防護措施

(一) 針對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采取的措施

有意識的主動使自己多讀書, 讀好書, 聽名人講座、看勵志電影, 時刻告訴自己要保持純潔、健康的心理狀態。除了樹立正確的三觀, 未成年人應有正確的生活的態度, 腳踏實地, 正確對待自身人生目標的實現和人際關系的穩定平衡。

(二) 針對外因所采取的措施

1. 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庭

良好而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夠避免爭吵和矛盾, 因此家長應與孩子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交流環境, 孩子可以與父母做朋友。學校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此父母與學校之間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2. 正確的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

學校教育仍然要以正面教育為中心, 給孩子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在課堂上加大法制精神的宣傳力度, 以一個可以迎合孩子喜好的方式來開展法制教育活動。

3. 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首先, 要加強文化市場以及娛樂場所管理, 嚴格審查各種文化和娛樂書籍、電影和電視作品, 嚴格控制娛樂場所對未成年的進入, 政府和社會可加大對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的建立, 為未成年人提供課余時間的可去之處。

(三) 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中關于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相關規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之中的特別程序一章中單獨規定了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程序, (7) 彰顯出我國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保護。例如對于未成年人案件的訴訟程序。不公開審理原則更是彰顯出對于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未來發展的長遠考慮, 盡可能的減少刑事案件給其未來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對于在附加條件之內的犯罪行為, 盡可能避免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改過自新之后受到當時自己年少輕狂或者一時沖動犯下的錯誤的影響。

四、結語

本篇文章旨在針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的犯罪團體近幾年來出現的日益尖銳的犯罪問題以及通過分析其普遍存在的犯罪行為以及支配犯罪行為的犯罪心理來總結出其一般的規律, 通過一般的規律來分析特殊的個體不同的犯罪行為, 旨在最大程度的減少甚至避免犯罪, 維護社會和諧。

摘要:文章以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特點與犯罪行為特征分析為題目, 從心理學的角度以作者的觀點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首先明確概念, 介紹了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其研究對象和體系。接著明確了寫此篇論文的目的, 也就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目的和意義。針對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不同特征展現出引發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產生的內因與外因, 根據內因與外因提出針對不同原因的不同防護措施。然后分析我國刑法中和刑事訴訟法中關于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相關程序, 分析其立法精神, 突出我國重視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的再教育和保護。

關鍵詞:犯罪心理,犯罪行為,內因與外因,未成年人犯罪

參考文獻

[1] 美國<少年法庭法>.

[2] 美國<聯邦青年矯正法>.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5] 王勇.淺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和成因[J].教育前沿之理論版, 2010 (4) .

[6] 張為先.2010年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J].青少年犯罪問題, 2011 (6) .

[7] 王林.淺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罪與罰[J].法制與社會, 2010 (22) .

[8] 徐春華.關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調查報告[J].法制博覽 (中旬刊) , 2012 (10) .

[9] 王文浩.缺失家庭與未成年人犯罪》《中國犯罪學會論文集 (2010年度) 》, 2010年

[10] 林淼.未成年人犯罪分析及預防[J].法制與社會, 2010 (18) .

犯罪心理研究范文第4篇

一、過失犯罪的罪過心理

( 一) 疏忽大意的過失的罪過心理

對于疏忽大意的過失而言, 它的認知方面的特點是應當預見到危害結果的發生而事實上沒有預見。在這種狀態下, 因為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認知能力, 行為人本來應該具有和危害結果相關的認知內容, 但卻不當地缺失或被掩蓋、稀釋了。所以, 結論是過失犯罪的罪過心理沒有認知方面的內容。因為,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認知能力, 卻沒有將收集到的信息與認知中的經驗成分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危害結果可能發生的正確結論。“過失”所指向的也正是這一不當的認知程序。有學者認為, “疏忽大意過失由于行為人的沒有預見, 因此不屬于意識層面心理活動, 按照精神分析理論, 它應是一種前意識。” (3) 而“前意識是通過集中注意或回憶、聯想而能浮現于意識領域的心理事件、過程和內容, 是無意識中可召回的部分。” (4) 由此可見, 前意識的內容是一種類似于經驗的記憶, 因而疏忽大意的過失在認知層面上存在著相應的經驗內容。但是, 我們此處討論的罪過心理通常是屬于意識層面的, 且在判斷過失犯罪是否成立時通常不需要對行為人的經驗內容進行事實上的考證, 而是主要根據客觀方面的標準來推定行為人是否違反了結果預見義務就可以了。由于疏忽大意的過失在罪過心理方面不具備認知的具體內容, 而認知內容又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礎, 所以它也不具備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這種意志因素, 使得其罪過性明顯小于故意的罪過性。不過, 從刑法學意義上說, 疏忽大意過失的意志因素, 屬于一種消極因素, 即司法機關不需要證明這一點, 只要證明了疏忽大意的認識因素, 沒有證據表明行為人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 就可以確定為疏忽大意的過失。” (5) 其實, 這里的意志因素也是屬于前意識層面的經驗內容, 它是相對抽象而無法與具體情境絕對契合的, 通常也不屬于罪過心理的討論內容, 理由同上。

( 二) 過于自信的過失的罪過心理

對于過于自信的過失而言, 它的認知方面的特點是已經預見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輕信能夠避免。“輕信”是指犯罪人輕易地相信了客觀上并不能成立的主觀依據的心理態度。換句話說, 犯罪人產生了認知上的不協調。此時, 過失犯罪的罪過心理的認識因素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其一, 對具體情境中相關信息的初步感知和處理, 其中可能已經存在著錯誤; 其二, 輕易地相信客觀上并不能成立的主觀依據, 也就是錯誤的經驗判斷過程, 其前提是對自身能力的錯誤認識, 即“過于自信”; 其三, 得出危害結果開始可能發生但最終又不會發生的錯誤結論。就情感因素而言, 犯罪人所抱有的是對客觀存在的法益的冷漠或輕蔑之情。例如, 行為人雖缺乏駕駛技能卻過于自信地上路駕車因而釀成交通事故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情況下, 可以看出行為人對具體情況下公共安全的漠不關心。當然, 這里的情感程度的判斷是以同類型的一般人的情感狀況為客觀參照依據的。而實際上, 當犯罪人充分認識到自己經驗的不足時, 就會自動加強情感投入從而小心謹慎地避免犯罪。這里反映出的是犯罪人情感上的不協調。就意志因素而言, 犯罪人是反對或者說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而事實上, 正是犯罪人的行為促成了危害結果的發生, 也就是說犯罪人在意志層面也是不協調的。以上所述的過失犯罪的罪過心理的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都是一種消極因素, 在判斷犯罪是否成立時無需查明, 但它們和上述的認知因素則都是屬于意識層面的內容。

二、過失犯罪的犯罪動機

根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 人的行為由動機支配, 而動機又來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的本能欲望, 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 對需要不存在道德評價。而動機和需要則存在顯著差別, 動機是人的行為的直接動力, “從本原角度看, 需要是匱乏狀態, 而動機是驅力傾向; 從結構角度看, 需要中不包含行為指向和行為手段與方式, 而動機則帶有明確的指向性, 有具體目標并同滿足需要的行為手段與方式相聯系。” (6) 對于動機存在道德評價。雖然需要也是心理中的重要內容, 但由于需要不具有法律上評價的意義, 因而此處不予討論。一般而言, 犯罪動機同時具有兩個方面的指向性, 都能反映出犯罪人的主觀惡性: 其一, 犯罪動機總是指向一定的危害目標的達成以滿足需求; 其二, 犯罪動機總是指向為了達成目標而采取的危害性的行為手段。“雖然不同的犯罪動機反映出犯罪人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 但犯罪動機一定是惡性的, 不存在所謂中性的犯罪動機。” (7) 那么, 過失犯罪是否存在犯罪動機呢? 實際上, 無論是疏忽大意的過失還是過于自信的過失, 犯罪人的動機所指向的都是行為人所追求的、犯罪行為所依附的另外的行為。犯罪人對犯罪行為是不自知的, 他從始至終是為了實行另外的行為、達成另外的目標。盡管犯罪行為和實際實行的另外的行為有可能是合一的, 但對犯罪人而言, 只有這個另外的行為才具有主觀上的意義。因而, 犯罪人的動機由于在目的指向性和行為手段指向性兩個層面都無法反映出主觀惡性, 所以可以說, 過失犯罪的犯罪人不存在通常意義上的犯罪動機, 有的只是這個被依附的行為所對應的動機。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 “過失犯罪動機與達到犯罪結果的目的沒有聯系, 也缺乏明確的犯罪手段與方式。因此, 動機不與犯罪結果發生關系, 而與犯罪人的一般行為意義上的作為或不作為發生關系。與達到另一結果 ( 針對事實上出現的結果而言) 的意圖相聯系的一定動機是過失犯罪人的行為基礎。因此, 過失犯罪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犯罪動機, 只是某種一般行為動機, 主觀惡性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8)

雖然過失犯罪人的動機無法反映出能夠為刑法所苛責的主觀惡性, 但由于這一動機干擾了正常的合乎法律邏輯的思維判斷的形成, 因而多數情況下也可以從中看出一些不良的特征。這些不良的犯罪人動機可能包括: ( 一) 偷懶, 例如技術并不嫻熟的工人過于相信自己的技術水平而開小差, 從而導致機床操作故障引發安全事故的情況; ( 二) 爭斗, 例如飆車一族為了斗狠于夜間在二環路上追逐競駛, 由于看不清路況而引發交通事故的情況; ( 三) 戲耍, 例如公交車司機一邊憑感覺開車一邊回頭和乘客說說笑笑, 因而碰撞多位過路老人后果極其嚴重的情況; ( 四) 貪利, 例如長途客車司機為了最大限度地賺錢而嚴重超載, 由于剎車不及時而和其他車輛相撞導致車毀人亡的情況; ( 五) 顯擺, 例如賽車選手由于在比賽中遙遙領先而自鳴得意, 為了炫技而雙手離開方向盤結果導致賽車沖入觀眾席的情況。當然, 犯罪人的動機也有可能是中性的 ( 如好奇、探究) 甚至是積極的 ( 如好心辦壞事) 。

三、過失犯罪人的人格缺陷

外在的環境誘因和人的內在的人格缺陷的結合導致了犯罪的發生, 過失犯罪也不例外。前面說到, 人格缺陷是指個體自我調節能力的缺乏或不足。“自我調節能力決定了人在面對各種誘惑時, 能否基于社會規范和個人利益的綜合考慮而進行合乎理性的行為抉擇; 能否計算自己行為的各種后果。” (9) 誘惑力和調解力是處于彼此牽制的狀態, 當調節力無法抵制誘惑力時, 就會引發犯罪。人格缺陷中的自私心態反映的是犯罪人的低自控, 而自毀情節反映的是犯罪人的低自珍。“所謂低自控, 是指個人不能考慮行為的長遠后果而追求短期滿足的傾向。” (10) 而“所謂低自珍, 即低自我珍惜, 是指個人不愿考慮行為的長遠后果而追求短期滿足的傾向。”1○1具體而言, 犯罪人的人格缺陷可以表現為以下幾種相對固定的心理特征: ( 一) 敵視社會和他人的心理; ( 二) 漠視自己的生命和前程; ( 三) 缺乏共鳴和移情的能力; ( 四) 思維偏激極端、相對剝奪感強。1○2犯罪人的人格缺陷反映了犯罪人偏頗的人生觀及價值取向, 例如虛無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愛慕虛榮等等。當然, 由于過失犯罪人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犯罪人, 所以過失犯罪的人格缺陷相對于故意犯罪人也不太明顯和嚴重。過失犯罪人很可能只是為人比較粗心、懶散, 或者相對于其他人而言耐性較差以至引發犯罪。

四、過失犯罪人的心理狀態

犯罪人在犯罪前后的一段時間內往往處于較為特殊的心理狀態, 過失犯罪也不例外。前面說到, 心理狀態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激情狀態, 它是一種強烈的、短暫的、濃稠的心理狀態, 種類包括狂喜、暴怒、驚恐、絕望等等。“與過失犯罪聯系最緊密的當屬一種應激不良的情緒狀態了。應激是由危險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況的變化所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一般人在應激狀態下, 都會發生知覺和注意范圍迅速狹小, 認知狹窄, 情緒高度緊張的情形。在此種情況下, 個人所做出的行為一般都是出于慣性的、機械化的舉動, 因此, 在突發情形下, 如果當事人對自己所面臨的事件并不熟悉, 或是平時沒有積累足夠的經驗, 缺乏熟練的技術, 不能做出自動化行為, 就會產生應激不良, 導致過失犯罪。”1○3第二種是心境狀態, 它是一種微弱的、持久的、彌散的心理狀態, 種類包括沾沾自喜、悶悶不樂、耿耿于懷、神經兮兮等等。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與犯罪人特殊的心境狀態的聯系較為緊密。疏忽大意反映了犯罪人在認知過程中注意力不夠集中, 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因為注意力被分散了或者轉移到了其他事情上。在特殊的心境狀態下, 人的注意力尤其容易分散和轉移。

摘要:過失犯罪的心理分析即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過失犯罪行為人與過失犯罪有關的心理活動、心理狀態及其心理特征所進行的分析。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相比, 在罪過心理、犯罪動機、人格缺陷和心理狀態等四個心理層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特征。而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在以上四個層面也存在著異同之處。

關鍵詞:罪過心理,犯罪動機,人格缺陷,心理狀態

注釋

11劉憲權主編.刑法學 (上)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161.

22 陳和華.犯罪原因分析的技術路徑[J].法學, 2013 (8) :133-134.

33 袁彬.刑法的心理學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9:126.

44 同上, 第125-126頁.

55 張玉珍.論過失犯罪的心理結構[J].人民檢察, 2001 (4) :18.

66 陳和華.犯罪動機的本源、性質和形成[J].政法論叢, 2010 (2) :22.

77 同上, 第23頁.

88 同上, 第25頁.

99 陳和華.犯罪原因分析的技術路徑[J].法學, 2013 (8) :133.

1010 陳和華.犯罪人的適應性非理性及其防控[J].政法論叢, 2012 (4) :57.

1111同上, 第58頁.

1212陳和華.犯罪:環境誘因與人格缺陷的結合——楊佳案件心理分析[J].犯罪研究, 2009 (2) :32.

犯罪心理研究范文第5篇

——積極心理 陽光心態

學校以校本培訓為主要形式,對全體教師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并特邀北京教育學院林雅芳老師為我們全體教師做了題為《予人玫瑰----發現優勢與提高學習投入》的積極心理專題講座,使我們以陽光向上的心態和積極地精神面貌來面對新學期工作。

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以積極的、建設性的心態,去認識世界、發現規律,進而去掌握規律來改造世界。正如專家所言,它與其說是門科學,毋寧說是一場運動,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積極而又富于建設性的態度。就像中國人常說的,凡事要往好里想。當然,作為一門科學來說,它又是嚴謹的,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就教育方式而言,在傳統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所產生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與積極思想所相背的模式,是一種以悲觀和否定的態度去進行的教育的方式。就像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習慣性的否定及懲罰教育,無形中就影響到兒童積極健全人格的形成,挫傷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對兒童的發展就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無法更好的促進兒童的成長。而通過給予學生關注,來使學生獲得習得性樂觀。同時幫助學生調整關注點,對于問題做出選擇,成為主動的進取者。培養樂觀、培養能力、強化內心。

通過學習傾聽林桂芳老師講座,使我獲益頗深。讓我認識到關注學生學習,不但要看的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更要根據其表現去分析行為背后的心理活動。更加明確的理解如何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好的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內容:

一、用積極地情緒去感染學生

積極情緒具有彌散性,能夠給人美好愉悅的體驗,它能夠產生接近行為傾向的傳遞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傳遞正能量”。所以快樂的老師教學效果更好,積極的情緒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學習任務的能力,有助于克服功能固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作為教師,怎樣才能增加積極情緒呢?真誠很重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每當面對生活中的諸多煩惱事,我們回顧一下最初始的愿想,就不會迷失。用自己的積極去感染身邊的。

二、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學生

尊重個體差異,強化學生的認知投入。只有行為投入、知識投入以及情感投入的結合才能形成好的學習效果。提高積極情緒是保證情緒投入的好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用智慧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對小學生對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行為投入的關鍵。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從心理學上,我們老師是他最重要的人,新課改要求重視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想,關注每一個學生自身的特點,承認差異的存在。所以要求我們老師不但要備課還有“備學生”,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成促進者,了解心里特長,個性化的解放,了解學生發展的心理特點,尤其是特殊兒童的發展特點和規律。這就要求老師對待學生既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又要做到不能給學生貼標簽、分等級。

三、用積極的語言去鼓勵學生

我們不要吝惜自己的額夸獎。我們的教育是愛的教育。要拿出愛心,就要學會贊美。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贊美。”“最真誠的慷慨就是贊美。”

贊美可以讓人身心愉悅,思維活躍,更加積極;贊美可以使沉重的學習變得輕松,使苦學變為樂學;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度的贊美和表揚,能讓孩子保持非常好的心境和狀態。人人都需要贊美。所以我們不要吝嗇贊美,不要忘記鼓勵。 孔子有云:“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就是讓人們快樂的學習?,F代教育學家斯賓塞又響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論。讓兒童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可以消除緊張的情緒,抑制學習中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興趣。贊美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拍拍肩膀等一個動作或一個表情??傊且粋€小小的鼓勵,足以變成孩子的動力,可以揚起孩子前進的風帆。“人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贊美。”對學生學習的過程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做到恰當的夸獎與贊美。

四、用積極的心理去理解學生

犯罪心理研究范文第6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結課;原則;方式

一、初中數學教學結課所遵循的原則

1.鞏固性原則。結課遵循鞏固性原則是課堂結尾最基本的要求,一個教師在結課時都應該做到這一點,梳理所傳授的知識的結構,將相關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著重強調重要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2.多樣性原則。很多人在教學時都是用布置作業來結束課堂,其實,結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布置作業,它應該是靈活多變的,可以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區別、課型與教學內容的差異,甚至不同的教學情境來選擇相應的結課方式。滿足多樣性的原則。

3.概括性原則。一節課四十多分鐘,教師往往向學生傳授了很多知識,在課程的結尾,教師要學會對整節課所傳授的內容進行高度地概括,語言要盡量簡練,使學生能加深印象,掌握知識的規律和竅門,能做到學以致用。

4.靈活性原則。教學情況是不確定的,變化的,因此,數學教學中的結課要滿足靈活性原則,對于意料之外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做到靈活應變,因勢利導,盡量讓結課做到圓滿,使整節課都精彩紛呈。

5.發展性原則。初中數學教學的結課遵循發展性原則,要求教師在進行結課時對課堂知識進行延展和深化,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探究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

二、初中數學教學結課方式

1.歸納總結式。目前最常用的數學結課方法就是歸納總結法,歸納總結式的結課方法要求教師運用準確簡練的語言,將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歸納,讓學生對所傳授的知識有系統的、完善的印象,并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的歸納能力、概括能力進一步提高。歸納總結式的結課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總結不能平淡無奇,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精心準備,歸納總結的內容合理設計,盡量做到突出重點內容,有效歸納知識點,不要讓學生搞不清楚整堂課要解決的問題,因為課堂內容太過平淡無奇無法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和對知識的思考。二是不能前后陳述矛盾,結課內容一定要與課堂上講的內容保持一致,如果結課內容偏離了課堂內容,就很可能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分析比較式。分析比較式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結課方式。在課堂的結尾,教師采用分析、比較的方式來區分知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讓學生加深印象,這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也能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問題,獲得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的智力背景不斷豐富和發展。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掌握各類知識的不同特點,將剛學的知識與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聯系、歸納和比較,讓學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的特點和規律。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可以列個表格,分析比較正弦函數、余弦函數和正切函數的變化情況,內在規律等性質。這樣一來,清晰明了,學生能很快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還能加深印象。

3.懸念探究式。初中數學的系統性很強,一堂課結束了,不表示知識就停止傳授了,因此,在結課時采用懸念探究式,往往能起到延伸課堂的作用,教師在結課時設置一些具有啟發性和誘導性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興趣,他們會帶著這些問題去積極主動地討論,甚至去查找相關資料尋找答案。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漲了,學習的動力也大大增強了。

4.活動實踐式。數學來源于生活,與實踐息息相關。初中生相對來說還比較好動、比較活躍,如果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往往能起到激發學習欲望的效果。因此,初中數學的結課可以采用活動實踐的形式。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實踐方式來結束課堂教學,比如在結課時要求學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幫助父母進行相關數據統計,或去十字路口進行人流車流統計,對菜和日用品等進行登記,計算開支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能學到很多東西,能提高學生的活動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2]。

運用活動實踐式要注意兩個方面的情況:一要合理組織、精心設計,選擇那些有意義的活動,盡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還要注意學生的人身安全;二要精心安排,不能刻意地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活動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崔保忠.初中數學課堂結課五法[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老師,2013(04).

[2]何天明.預設或靈動,結在當下——初中數學幾種新結課方式的設計與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3(04).

上一篇:父親的木偶戲范文下一篇:高考標語大全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