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范文

2023-10-01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范文第1篇

信息化的發展與社會變革的必然趨勢, 物聯網技術發展也是大勢所向。建立在物聯網技術上的數字化校園也應該跟隨時代腳步, 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 加快校園數字化的轉變, 實現高效管理、資源共享, 為師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教育資源。此外, 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也讓設施與技術不斷成熟。實際上,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通過一個虛擬的信息交流平臺來對現有物聯網技術進行充分利用, 在考慮到現有資源的基礎上, 構建一個為師生提供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的網絡體系, 也讓校園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 有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谶@一原因, 在構建數字化校園物聯網時也需要基于網絡特性。一方面, 應該改變傳統的交流模式, 通過智慧校園物聯網來實現信息共享與溝通, 另一方面, 院校內的基礎設施資源可以連接成為一個整體, 物件間可以形成良好交互。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內容繁多, 對于提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也能為交互信息的創造提供有利條件[1]。而當前技術條件下, 學校教育趨向于移動化、智能化, 也為數字校園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思想認知的基礎。

二、高職數字校園建設方案

現有的校園內基礎設施包含教學樓、實驗樓以及網絡管理中心, 每一棟建筑物內都架設有局域網, 通過匯聚層交換機接入至校園的核心網絡當中。校園核心網絡負責對服務器進行連接, 為整個校園網提供信息的存儲和調用功能, 然后實現整體的信息傳遞, 并符合校園內的安全策略分析, 穩定校園網的正常運行。

(一) 總體設計規劃方案

在原有的校園網基礎上, 搭載Zigbee無線傳感網絡, 并將網絡數據傳輸給用戶平臺, 就可以實現平臺服務器的信息管理, 讓校園網絡進入數字化的管理模式上??傮w規劃設計旨在實現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 而近年來出現的物聯網與云技術也讓校園網的信息處理能力得到提升。因此, 研究的重點在于在云平臺上構件校園整體感知網絡, 以數據采集節點來實現人和設備間的信息交流, 以數字化模式來構建校園環境。具體來看, 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包括云平臺、感知層與原有網絡結構。云平臺主要符合對整個數字校園的管理, 內容包括大數據信息收集、整理。而感知層主要負責無線傳感器的連接與信息交互, 并通過通訊協議將指令傳輸至其他傳感設備, 以便于系統進行管理, 達到控制的目的。感知層獲取數據后, 也會通過云計算進行智能化分析, 原有的網絡結構作為底層結構, 也能發揮基礎信息傳輸功能。

(二) 平臺構建

平臺提供感知層、信息傳輸層、應用層, 在硬件設計上分為兩個不同區域。另外, 無線感知網絡可以在系統平臺上搭建Zigbee無線網絡, 實現感知節點的網絡連接。整體來看, 網絡具有強化的功能, 通過多級跳的方式來進行通信, 還可以實現自動組網, 即便是在某節點丟失網絡時也能通過網絡恢復功能保障網絡連接, 維持網絡的正常工作。

(三) 構建要求

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 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在于不同設備之間如何實現有效連接, 通過模擬系統可以模擬不同的節點感知數據, 使用無線傳輸模塊來將其傳輸至平臺的后臺服務器。后臺服務器接收數據后, 在平臺內建立數據連接和數據管理, 可以為今后校園網服務器調取數據提供參考[2]。

但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于, 數字校園的建設還需要利用有效的數據提取技術, 實現平臺上的用戶資源共享與信息安全保障。例如在學生的考勤管理工作當中, 常規考勤往往依靠人力來進行管控, 數字校園下可以將射頻識別技術利用到考勤管理當中, 教室內的接收設備將刷卡信息轉化為數據信息, 并將網絡數據進行存儲, 在遠程服務器端接受, 以便于更好地進行數據查詢。當然, 建設與推廣的環節可能會面臨一定的技術問題, 還需要在今后進行相關研究。

三、物聯網在校園智慧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利用物聯網技術有利于建立全面和主動的教學管理體系, 利用RFID技術的支持, 可以完善教學管理的組織系統、評價和考核系統, 從而對教學的質量建立保障和監控體系;有利于拓展學習空間、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 物聯網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提供支撐環境。例如, 無錫市感知生長校園數字化農植園系統, 就是讓學生通過“感知”動植物生長情況, 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收集、處理和發布觀測信息, 交流種植經驗, 展示研究成果, 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目前物聯網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主要是RFID電子標簽的應用, 以智能書車為例來說明。智能書車是一種移動式RFID文獻歸架管理設備, 具有查詢、定位、書架智能導航等功能, 可實現文獻架位信息收藏、文獻分揀、新文獻上架等功能。具體流程:書籍揀到書車上, 通過閱讀器識別書籍的RFID中存儲的信息, 記錄并顯示文獻在書車上的位置, 同時根據獲取的書籍存儲架位信息, 將需要進行上架工作的位置和書車上對應的書的存放檔位對應起來, 并在書車的顯示屏幕上按照書庫的位置將該車書的具體上架位置顯示和指引出來, 方便工作人員進行高效率歸架。

四、結語

數字校園的構建將成為未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而物聯網和數字校園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在網絡架構層面分析了數字校園的功能化需求, 結合現有的外部環境提出了管理方案。但數字校園作為束帶產物, 發展需求與技術結構也會隨著時代推進而轉變, 我們還應該加強動態建設, 為教育改革提供有利條件。

摘要:數字化校園是依托物聯網技術實現了智慧化管理與服務模式, 通過物聯網實現了信息的溝通, 在學校環境內實現信息的接收與傳遞。信息化在各行業的運用逐漸廣泛, 物聯網和教育信息化發展也被提上日程。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 高職院校的數字校園建設工作也成為了當前的研究重點。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數字校園,建設研究

參考文獻

[1] 馬強.基于物聯網RFID模式下的相關醫學類高職院校資產管理探討[J].中國外資, 2011 (24) :228.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范文第2篇

一、智慧校園與大數據概念界定

(一) 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校園學習、工作和生活一體化環境, 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 將教學、管理、科研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園具有三個核心特征:一是把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各應用與服務領域, 實現互聯和協作;二是為全體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三是通過智慧校園把學校與外部世界進行有機的信息對接。

(二) 大數據

在信息化時代, 大數據是一個新生詞, 不同的人對大數據有不同的定義。Gartner認為“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提出: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 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就智慧校園來說, 要想更好的保證其建設工作穩定順利的完成, 那就必須得有大數據、物聯網等各種先進技術的支持。在這之中, 物聯網技術能夠為高職院校中各種信息數據的分析、管理機制的分析等等做好鋪墊[1]。而移動互聯網技術則是能夠為高職院校中的所有網絡用戶提供更加高速和廉價的網絡服務, 促使高職院校網絡管理平臺和互動平臺更好的構建。而大數據技術則是能夠對高職院校管理和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處理, 然后借助于云計算技術將處理好的信息共享給全校師生, 促使高職院校中所有人員一起參與到智慧校園的建設工作中。除此之外, 智慧校園的建設還會使得高職院校在短時間中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 而怎樣才能夠有效的處理好這些數據信息則是高職院校智慧化程度提升的關鍵。

二、大數據技術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 能夠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

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實際建設過程中, 將會產生大量的信息數據, 例如網站論壇中的各種留言和評論等等, 這些數據不僅僅有結構化的信息, 同時還有很多是非結構化的信息, 而合理的應用大數據技術則是能夠迅速的對這些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 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數據, 進而為高職院校中的教學、科研以及行政等多個方面提供管理服務[2]。除此之外, 合理的應用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及時的找尋出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規律, 合理的預測教學趨勢, 提升高職院校的辦事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二) 促使智慧化服務的實現

和傳統的全人工管理不同, 智慧化校園能夠有效的節省人力、財力以及物力, 實現智能化和數據化的服務和管理。在這之中, 信息化培訓能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相應的信息化資料, 而其中的資源分配具體包括身份驗證、軟件地址等方面的升級優化。

(三) 有利于智慧化教學的實現

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實際建設過程中, 合理的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準確的記錄好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 并且學生還可以應用校園網平臺來開展課堂互動學習, 這樣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僅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學習, 同時在課下也是能夠自主學習, 不再受到之前地點和時間的限制。除此之外, 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合理的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 而高職教師則是可以依此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輔導, 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四) 促使教學研共同發展的實現

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師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教研平臺, 其不僅僅能夠為師生提供大量的科研資料和技術發展動態資料, 并且還能夠為教研學生提供研究成果交流的良好平臺, 促使教學研共同發展的有效實現。

三、大數據技術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措施

(一) 構建集成公共數據平臺

公共數據平臺屬于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所在, 加強其建設能夠促使高職院校中各種業務管理流程和數據信息更加的規范化[3]。而積極的構建全局性共享數據的集成公共數據平臺, 則是能夠幫助高職院校形成整體性的管理和共享, 實現校內各種資源的利用和集成。就這一集成平臺來說, 其具體的建設內容包括數據加載、系統管理、擴展數據資源支持以及調度執行等等。

(二) 建設學校信息化管理支撐平臺

要想有效的保證高職院校智慧校園順利的建設, 那實現校園內部的智慧化管理非常有必要。因此, 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智慧化校園建設中, 首先就得將校內各種管理業務放在相關的數據平臺上, 然后借助于智慧化系統來分析管理這些信息數據, 最終實現校園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4]。對于這種情況, 相關人員可以將以下幾種內容放入校園管理支撐平臺中:首先就是對高職院校就業和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合理的應用以往校內相關的就業數據以及招生數據, 然后根據不同的特長、專業等等來生成相應的數據報表, 這樣也就能夠為高職院校下一年的就業政策和招生計劃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持;然后就是為校內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相應的支持。在這一平臺的實際構建過程中, 相關人員需要將本校教師的各方面情況完全的放置該平臺上, 之后再借助于數據報表來進行本校師資結構和比例的調整;之后就是為高職院校的財務決策制定提供支持。高職院校首先就得將本校之前的財務數據傳輸至這一平臺上, 然后再讓本校財務管理人員來對這些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且得出結果, 然后以此來為高職院校的相關決策和財務政策提供數據支持;最后就是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和設計提供支持。高職院??梢詫⒉煌瑢I、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評價考核結果等都上傳至管理平臺, 然后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制定。

(三) 構建智能管理平臺

智能提示對于高職院校的智慧化校園建設來說非常的重要。每當高職院校出現學生學習成績波動較大或者是有需要處理的新業務等, 智能提示功能就能夠及時的將這些情況發送給相關人員, 又或者是直接提供廣大師生需要了解和應用的信息。這樣不僅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職院校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實時性, 并且還能夠有效的提升校園管理中信息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智能提示平臺的構建過程中, 還可以在其中合理的設置信息級別分辨系統, 以便在接收到信息的時候系統平臺能夠自動選擇應用最為合適的傳播途徑和處理方法。同時, 在進行高職院校智能校園安全管理平臺的建設過程中, 相關人員還得合理的應用大數據技術, 這樣如果出現學生擅自離開校園或者是有陌生人偷入校園的情況, 平臺將會自動報警, 并且還會將實際情況上報至相關的管理部門, 這樣高職院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是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 搭建線上交流互動平臺

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實際建設中, 師生、生生以及教師和教師之間在學習和生活的時候都是能夠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實時交流溝通。并且積極的構建網絡平臺還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相關知識的教學, 為輔導員和學生提供實時溝通交流的平臺, 使得教師和輔導員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 進而及時的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除此之外, 作為職業院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高職院校自身還具備著較強的“演示特點”, 這也就是說能夠將企業崗位需求以及社會發展情況等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展示給學生。不過在傳統教學演示模式下, 通常都會受到空間和時間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 所以很難起到理想的教學培養效果。而合理的應用大數據技術來進行網絡管理平臺的構建, 則就能夠為師生之間的資源分享、有效的交流溝通提供便利, 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四、結語

綜上所述,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 我國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現代先進技術的應用程度也在不斷的加深, 教育領域也不例外。目前, 在各高校建設智慧校園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趨勢, 其成功的建設將會對我國各種新型教學手段和理念的應用以及師生良好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實際建設過程中合理的應用大數據技術, 不僅僅能夠很好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工作效率, 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的發展, 大數據、云計算等各種計算機技術在各個行業中不斷的涌現, 這也促使我國教育行業不斷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而智慧校園就是我國當前教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加強智慧校園建設對于我國教育事業信息化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智慧校園的基礎上, 分析了大數據技術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中應用的重要性, 提出了大數據技術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

參考文獻

[1] 程大鳴, 劉碧俊, 侯松.基于大數據背景的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的研究[J].信息與電腦 (理論版) , 2015, 21 (11) :71-72.

[2] 王傳.高職院校在大數據時代的智慧校園建設[J].數字技術與應用, 2017, 30 (12) :222-222.

[3] 王桂武, 高林國, 陳新勝.高職智慧校園建設中的大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 13 (1) :268-269.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高職院校以培養兼具高素質與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為育人特色,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減少企業用人培養成本、降低畢業生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時間等。分析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的意義,從物質、精神、制度、文化活動四方面入手,解釋如何有序組織開展科學合理的文化融合工作,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用人單位、學校與學生多方共贏的新局面。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教職成〔2018〕1號)中強調:校企文化融合,應堅持融合兩種文化的優點,摒棄不適合交叉的文化因子。校園文化要實現其育人功能,就必須將企業文化貫穿于高職院校辦學的各個環節,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全方位、深層次地加以實施[1]。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意義

2014年6月,教育部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提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與企文化建設相融合,主要依靠企業文化進入高職校園得以實現,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一線的產業員工的育人基地,不僅要注重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及就業崗位素質的培養。

(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在快速發展中產生了眾多的國內優秀企業和世界知名企業,它們擁有先進管理經營理念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以就業為導向,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主要服務區域產業發展。而校企文化對接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打造德能兼備的現代職業人,從職業教育發展的角度,即正確理解在職教育改革中校企文化對接的必要性[2],發揮高職教育的特色作用,提高畢業生質量。

(二)減低企業人力資源投入成本

高職院校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融合,首先需要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實現校園文化向有利于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轉變。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要順利成長為符合企業要求的“職業人”,專業相關知識、操作技能、崗位職業素養、團隊溝通能力等綜合品質的養成缺一不可,如果在學生時期能通過校企文化融合方式得以培養,企業在聘用高職畢業生時便可節省大量時間進行再次教育培養。

(三)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競爭力

高職院校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與本科院校相比,在教育體系中未能達到平等地位,因此要想加強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實現畢業生零距離就業,高職院校的發展力度是解決就業難的關鍵,突破口是與企業的深度融合與銜接。在教育與勞動力之間的關聯加深的環境下,高職院??山Y合當地企業文化,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梳理自己院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在競爭中持續發展。

(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職業觀

大學時期是每一位學生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形成穩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通過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把企業工作中所需的實踐能力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直接地感受優秀企業的精神、價值觀、行為導向等理念,讓他們能在自我要求中自然融入職場所需競爭意識、創新精神,順利完成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化,為人生的整體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比

高校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和特點,也針對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群體,但兩者也有共同點,都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一定區域內用文化力量對本區域人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起著導向、激勵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的群體文化[3]。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在長期辦學活動中形成的校風、教風、學風,表現在全校師生的價值標準、基本信念、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中[4]。高職校園文化從宏觀看,包括物質、制度、精神、行為和環境等;從微觀看,包括專業文化、班級文化等[5]。校園文化中學校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其是學校辦學理念、個性風格、人文精神的綜合外現,主要表現在教學、科研、學習等活動過程中[6];目的主要是營造良好學風、校風,培養優秀學生,圍繞學生的專業素質、職業品格發揮自身的育人功能。

企業文化是一種管理理論,擁有顧客至上、保質保量等先進管理理念。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企業員工行為準則等都屬于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它是一個企業的靈魂,體現企業獨特的文化氛圍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良好的企業文化不僅能幫助企業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顧客對品牌產生好感度、提升忠誠度,還能為企業的發展與進步指明前進的方向,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與行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三、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現狀及問題

高職院校以培養適應企業內部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因此需要不斷融合企業文化,才能適應發展需要。但由于高職院校一般不像本科院校一樣有較長發展歷史,大多起步較晚,因此高職院校存在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定位尚不明確,校園文化建設比較薄弱等問題。

(一)高職院校與企業文化的相融合建設缺乏統籌性

高職院校在校企文化建設中一般以文化活動方式帶過,不能從整體統籌的角度把校園特色、企業特色結合到整體辦學的背景下實施,這將形成校企文化融合不深入,學生綜合能力難提高等嚴峻形勢。

(二)高職院校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缺乏職業精神引領

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及教師在人才培養方面大多比較注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但由于教職工對校園文化認識的不深入,導致在教學、實訓等過程中不容易考慮到將企業文化融進課堂,不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

(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特殊性

這也決定了高職院校人才輸出必須立足于企業、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努力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零距離”,需要根據企業、社會對人才的訴求為依據,將就業貫穿于辦學全過程[7]。

四、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對策分析

(一)物質文化打牢基礎建設

在保障高職院校教育開展的物質條件及形式中,融入校企文化內容,用以保障高職院校日常行政教學管理更加順利。如在教學樓道、圖書館、教室內懸掛著名企業家的座右銘,在優秀表彰宣傳櫥窗中展示創業成功校友、優秀畢業生代表的事跡。同時,在各院系實訓基地、實訓室的工廠化設備布局中,充分借鑒現代企業的車間的建設標準,建立具備企業生產功能和教學功能的實訓車間[8],讓學生從學習環境中就能感受到在企業就職的氛圍,把實訓室作為培養高職院校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精神文化引領發展方向

在高職院校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合作共贏等職業素質文化,讓全院教職員工及學生都能在校企文化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企業精神。同時,組織教師與企業優秀負責人共同編排《企業文化》《職場人》等公開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以企業真實案例為模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和工作態度[9]。定期舉辦“企業精英經驗分享會”,邀請企業優秀人才、有實習工作經驗的前輩進行交流、座談。最后,高職校園應利用好線上資源,如在學校官方網站上設置校企文化專欄,在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優秀企業家采訪實錄,利用微博、知網等大學生常用優質網絡平臺向學生推送企業文化相關內容,使學生能通過網絡掌握企業文化內容,提升對企業整體的理解與認同。

(三)制度文化保障合作模式

構建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管理機制,學校按照企業管理的運作方式,合理對學生進行劃分,整合行業校政資源優勢,還可通過設立校企文化建設專項行政部門,制定人才培養、教學管理等相關方案,根據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建立與之相應的教師入企業鍛煉制度、學生入企業實踐制度、就業企業參與制度等,將校企制度文化功能貫穿在課程、實踐、育人的各個環節。

(四)文化活動豐富全局風貌

通過“企業文化周”等活動組織學生下企業參觀或在校舉辦優秀企業文化展覽,讓學生走向企業,去感受真實職業崗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同時在學校組織開展的運動會、辯論賽等活動中加入企業文化元素,培養寫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

隨著我國對全民素質教育意識的提升,高職畢業生數量也在逐年增多,高職院校作為主要向區域經濟市場提供人才的主體,培養的高職畢業生質量關系到地方社會的整體發展。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精神、制度、服務為建設要素,高職院校通過不斷地讓企業參與辦學、管理、育人等全過程,實現校企并肩銜接的合作聯盟,為高職院校培養出兼備優良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高端人才不斷助力,實現校企共同助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慧娟.校企文化融通視域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2]杜仙,胡雪芬,張磊.校企文化對接的構建模式研究[J].才智,2015(6):87.

[3]高慶.高職學校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553-556,562.

[4]劉建龍.淺談高職教育中企業文化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12):171-172.

[5]王殿安.職業學校應強化積極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4):5-8.

[6]叢峰.高職學校文化對接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35):87-88.

[7]程舟群.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談“以人為本”理念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A].浙江省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2008年浙江省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浙江省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2008:288-293.

[8]許建強,孫巖.職業教育中校企文化融合的意義與途徑探究[J].職教論壇,2014(23):33-38.

[9]梁萍,李謙,張風沙.企業文化引入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途徑分析[J].大學教育,2018(3):138-140.

編輯 王亞青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范文第4篇

【摘要】首先,本文分析了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其次,提出了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的幾點思路。最后,就全文做出總結。

【關鍵詞】高職院校 環保類 校園文化 建設

現階段,在我國高職院校的建設中,往往只注重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而忽略的精神文化建設。環保類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并不只是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要不斷加強學生對環保事業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環保事業的熱愛,環保類高職院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也正是如此。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探討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為我國環保類高職院校的發展獻計獻策。

1.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1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高

現階段,環保類高職院校普遍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高。由于環保類高職院校在我國起步時間較晚,高職院校管理層往往注重專業知識教育的提升,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提升教師教育水平、學?;A措施建設之中。并且,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迎來了更方面的競爭壓力,環保類高職院校只有不斷提升校園物質文化,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步。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對校園文化建設有所欠缺。

1.2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開展單一

現階段環保類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各類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單一。有些環保類高職院?;顒娱_展的形式過于局限,如果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課下完成,忽略了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意義和內涵。并且在各類文化建設活動中,缺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大多都是學生自己進行。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開展應該結合環保的主題,通過環保這一思想開展創新型活動,提升學生參考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環保事業、熱愛環保事業,從而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1.3不能把專業教育和文化建設有機結合

大多數環保類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沒有融入到專業教育中。一些高職院校領導把專業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給區分開來,具體表現如下:由于專業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分離,導致教師在進行環保類專業教學時不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有些教師把全部的教學目標放在學生的就業問題,而忽略了校園文化建設中對環保思想的培養。導致校園文化建設顯得過于突兀。

2.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的思路

2.1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

加強領導重視是現階段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思路。任何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都離不開高職院校領導的支持。具體可參考一下幾點建議:(1)環保類高職院校領導層應該把校園建設重心分攤到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建設雖然是提升校園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但精神文化建設確實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2)在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突出環保這一思想,通過弘揚環保的重要性及作用,來讓學生熱愛環保這一事業,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提高校園氛圍。(3)加強和環保類企業的合作,通過和環保類企業文化的結合來豐富自身校園文化建設。

2.2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相關活動

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是環保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之一。具體可參考以下幾點建議:(1)積極開展環保相關活動,如廢物利用手工藝比賽,通過該項比賽讓學生了解環保美,在提升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加強了學生對環保事業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熱愛環保。(2)積極開展企業實踐和調研。如和水資源環保企業進行相關合作,讓學生走入水資源環保企業中。

2.3把專業教育和文化建設有機結合

環保類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目標不僅僅是學生就業,還要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所以,在環保類高職院校的專業教育中,應該和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環保思想。

2.4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管理體系

環保類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還要完善其管理體系。任何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需要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校園文化建設也正是如此。

3.總結

環保類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突出環保這一主題,通過結合校園特色及合作企業文化來豐富自身文化建設。加強高職院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開展各種特色的文化活動,通過把專業教育和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的環保思想。

參考文獻:

[1]史潔,龔倫文,朱先奇.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結構[J].高教研究,2005,(5).

[2]皮海峰,張麗超.德育視域中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2).

[3]周平亮.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性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2).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范文第5篇

摘 要: 國際化是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分析高職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面臨挑戰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推動國際文化差異互補、促進國際文化互動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關鍵詞: 國際化;高職校園文化;挑戰;策略

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發展歷史、文化底蘊、人文精神和共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反映,蘊含職業特征、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校園文化作為“特殊的育人載體”[1]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中外文化在校園碰撞和融合,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新的挑戰,面對挑戰,如何建設高職校園文化,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從國際化是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國際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國際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策略等方面展開研究。

一、在國際化視野下研究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必然性

1. 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訴求

教育對外開放是我國開放戰略中重要的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戰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技術技能人才,是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 )》中提出的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也是高職院校教育重要的任務。目前,高職院校經過三十多年跨越式發展,從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從外延發展向內涵建設轉變,注重提高教育質量。引進國際職業教育先進發展理念和辦學經驗、引進留學生、外教和優質教學資源是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動重要手段。營造國際性、和諧性、包容性、開放性的高職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的教化作用,是培養高素質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的必要條件。

2. 高職校園文化開放性的需要

高職校園文化產生于學校特定的環境中,立足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從空間場域看,高職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特定的地理位置開展的。從文化特性看,校園文化相對閉合狀態會不斷地與外界交流和融合,有選擇性地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雖然校園文化是在一段歷史時期逐漸形成被固定傳承下來的,但校園文化存在一個與外界變換、不斷嬗變的開放過程,進而推動高職教育不斷地向前發展。在“國際化”的過程中,網絡技術帶給高職校園文化諸多變化,智能手機、QQ、微信、博客、社交網絡、網絡論壇等成為高職校園文化新的傳播載體,大量國際文化信息影響著學生人生價值觀和生活觀,同樣隨著國際化的進程,國內外人員的流動也會使校園文化發生變化。高職校園文化的開放性,使得高職國際化校園文化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3. 國際化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國務院、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明確了要擴大中外人文交流,不斷推進中國教育的國際合作和交流。高職院校在國際開拓合作關系,或信息共享、或資源互補,或聯合辦學,以達到提升自身、拓展國際視野的目的。國際化使得高職院校國際交流活動日益頻繁,這從客觀上促進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高職院校也必須把握歷史機遇,順應趨勢,營造高職國際化校園文化氛圍,以推動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

4. 高職院校學生對教育的需求和期盼

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期盼接受國際化的教育,以感受國外大學的文化氛圍,拓展國際視野,增加國際深造和就業的機會。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未走出國門,基于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學生和家長渴望高職院校提供條件和路徑,接受國際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感受國際文化,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創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和環境,為學生提供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優質資源平臺,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和期盼[2]。

二、國際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1. 主流文化與多元文化沖突的挑戰

多元文化融合是一種趨勢和必然。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交流和合作呈現高密度態勢,在同一時空出現不同文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環境。一方面,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世界優秀文化遺產、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以人民為主體、體現職業特點的主流文化依然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高職校園又時刻面臨著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流文化與多元文化的沖突。尤其是近幾年來,諸如搖滾、滑板(極限運動)、涂鴉、紋身等文化形式充斥著大學生的視覺與聽覺世界。在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高職校園,文化選擇使得部分學生無所適從,道德和價值觀陷入迷茫。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好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元主導,多元兼收”的高職校園文化格局,是高職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一個挑戰。

2. 文化的有序性與無序性交替的挑戰

高職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區域性亞文化,必然體現整體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由于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發展歷程、地域特色不同,校園文化經過長期積淀,呈現一定的穩定性,然而,受“國際化”各種文化的影響,穩定性會被打破,學生的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興趣愛好、知識結構、文化修養等方面的差異性逐漸擴大,外來文化(西方文化)的糟粕在學生中落地生根發芽,“拜金主義”、 “享樂主義”成為一種逆流,學生的文化品位呈現低俗化和功利化,消極頹廢的思想情緒導致部分學生出現道德失范、心理失衡和行為失控,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勢必打破有序的高職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從有序到無序的變化,再經過文化選擇和自覺,進而進入更高層次的有序,校園文化呈現有序——無序——有序的變化[3]。在文化的有序性與無序性交替變換的情況下,如何有選擇性的吸收外來文化(西方文化)的精華,保持有序的校園文化,是高職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又一個挑戰。

3. 國際化與高職教育質量不高的挑戰

高職教育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取得驕人的成績,但生源質量下降、科研水平不高、教師素質欠佳、管理薄弱等影響高職教育質量提升,也影響高職校園文化國際化的推進。高職學生基本上是高考失利者,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面對校園文化多樣化的形式,學生往往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選擇校園文化,但又缺乏鑒別能力,導致低俗或迷茫??蒲兴讲桓吆徒處熕刭|欠佳導致高職校園文化國際化建設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著力點,不知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所在,即使教師出國考察和培訓人數逐年上升,對校園文化國際化建設仍然是定位不準、望洋興嘆。管理能力薄弱導致無法有效開展高質量的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高職教育質量不高也是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一大考驗。

三、國際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高職院校堅持擴大開放,打破 “校園”封閉或半封閉的穩定狀態,積極與外界信息交換,使校園文化從無序向有序演變,或從較低級的有序向更高級的有序演變。把握校園文化有序狀態,堅持主流文化為主導,建立多元文化類型,是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把握的方向。

1. 建立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首先,建立國際化文化交流機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國際文化交流健康順利開展,既要有經費保障,又要有人員安全保障,同時要保障文化交流的質量和效果。機制制定要多方參與,推進方式形式多樣,體現全員參與,公平合理。其次,加強語言學習。語言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鑰匙,加強語言學習交換項目,聯合開發中外語言共享課程,把中外語言推廣納入各國利益框架,實現合作共贏和共同發展。最后,以文化交流為載體,傳遞中國理念。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傳遞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主張;傳遞兼濟天下、知行合一、負責任、講信義的中國風范;傳遞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中國道義。

2. 推動國際文化差異互補

文化差異是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注意客觀存在的事實。物質文化是外國人士(留學生、外教和外國專家學者)首先接觸到校園文化的物質層面,物質文化要用合適的方式呈現,校園的環境、建筑、圖書館、設施、設備、學校網站等呈現的形象不要生硬刻板,能夠使外國人士可讀、可識和能夠理解,要體現對外國人士的尊重,滿足外國人士的生活習慣?!斑^度簡單、過度概括或夸張化”[4]不利于物質文化形象的傳播,宣傳標語、宣傳手冊、通知通告、活動展牌等不能只使用本土文化語言符號、俗語,夸大的詞語、口號,而應該使用外國人士熟悉的多語言符號和樸實的語言,呈現中國龍、中國結、中國紅、旗袍、中國書法、中國畫、陶瓷、皮影戲等中國傳統元素和中國傳統藝術,要考慮外國人士接受程度,配以影像視頻和專人講解。視覺符號應該符合國際慣例,多考慮外國人士的文化習俗。物質文化要增強外國人士的校園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減少中外文化差異。

精神文化是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多元要素的綜合顯現,是國際化校園文化的核心,也最歷久彌新的部分。精神文化需要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發生、發展和傳承。課堂是建設精神文化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恰當的課程設置對形成國際化的校園精神與風貌至關重要,文化自信是課程設置的前提。對高職學生來說,不能僅僅設置大學英語課程,應該設置國學課程和中國傳統藝術,使學生擁有一定程度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這樣才能使高職學生與外國文化對話,同時開設一定比例的外國文化的鑒賞課程,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對留學生來說,除開設一定的語言和專業課程外,還應該開設中外文化比較課程和根據需要開設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課程,以提升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敏感性。課外實踐,應該有組織地開展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活動的開展不僅僅局限于參觀訪問,而應該開展留學生可以接受的文化活動,活動氛圍輕松、自由、開放,激發留學生文化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程學習和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精神文化才有生命力。

制度文化是維系高職院校的各種教育組織、管理單位正常運轉的保障機制[5],也是用以規范師生言行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體現中國學生、外國人士與學校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制度文化要考慮中外文化的差異,不要計較各種具體繁雜的不同文化習慣,以組織管理關聯度重要的因素作為制度制定的參考要素,使制定的制度適用更大的范圍。中國學生由于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大多對管理者心存敬畏,也以遵守制度為榮,而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士,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對校園制度的接受情況與中國學生表現不盡相同,因此,校園制度不能只符合中國人的思維,要考慮外國人士的心理接受程度,制度的制定要多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充分征求中國學生、外國人士的建議,在主流文化允許范圍內厘定制度的邊界和內容,制定中國學生和外國人士都可接受的制度,例如宿舍管理制度既要考慮中國學生的要求,也要考慮外國人士的思維、隱私、習俗的要求。再例如,在“一帶一路”戰略推行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非洲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由于受殖民文化影響,他們對權利與自由特別敏感,因此,對非洲學生制定的制度一定要注意制度的邊界和內容,處理事情的過程一定要公開。制度應該簡單具有可操作性,制度的執行可以通過學生組織和社團進行,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引導、自我提升的能力,提高制度的執行效率。

3. 促進國際文化互動

促進國際文化互動是建設國際化校園文化的有效手段。政府牽線,中介搭橋,高職院校積極主動參與互動,與國外職業學院建立聯系的方式和路徑,加強“立體化”的互動。鼓勵高職院校與國外技術學院(社區學院)進行學術交流,通過學術交流,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學習國際先進辦學理念,學術交流給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聘請國外職教經驗豐富的教師到高職院校任教,在幫助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同時,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幫助。開展合作辦學,建立職教聯盟,通過學歷互認、委托培養的方式培養學生,營造活躍、開放的國際化環境。定期舉辦國際文化節、大學生藝術節、體育活動,將中外學生置于同一舞臺下,營造國際化互動的環境。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團、藝術團,邀請中外學生加入,推動和諧校園文化建設?;ヅ蓪W生交流和學習,利用彼此的資源幫助學生到對方的名企實習,感受國際不同的企業文化,感悟工匠精神,提升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擴大中國學生到國外就業渠道。以項目為載體,形式多樣,促進國際文化互動,推動高職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

四、結語

國際化視野下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堅持主流文化為主導,多元文化兼收,校園文化有序發展,建立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推動國際文化差異互補,促進國際文化互動,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一定能在國際化視野下走向新境界。

[參考文獻]

[1]張 彥. 超越歷史與自發,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功能[J].中國高等教育,2005(19):25-26.

[2]李 貝,梁志揚,王 戈. 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179-181.

[3]謝守成 ,肖 微. 國際化視野下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挑戰與對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36-39.

[4]段淳林,劉嘉毅.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國際化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及對策[J]. 前沿,2013(15):14-18.

[5]馮永剛. 高校制度文化及其道德教育蘊意[J]. 南京社會科學,2016(3):127-133.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范文第6篇

【摘 要】校園文化建設在民辦高職院??沙掷m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民辦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但由于民辦高職院校起步晚、發展慢等原因,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從轉變觀念、加強“三風”建設、豐富校園活動和加強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如何加強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高職特色

校園文化建設是指一個學校在物質、精神、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它是一個學?;A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影響和熏陶著校園里的每一個人。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使人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熏陶師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格,為學校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而落后的校園文化則會產生消極的影響,老師和學生在這樣環境中不能夠很好地學習發展,學校自身也會受到很大的牽連,在競爭者失去優勢。近年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迅猛發展,而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民辦高職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教育事業中獨樹一幟。但是,新興的民辦高職院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對校園文化建設卻存在著不少問題,這對人才的培養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也就成為了值得研究的課題之一。

1.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夠

民辦高職院校由于起步較晚,處于發展上升階段,因此對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形成足夠的認識,大多數學校都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而忽略了校園文化的建設。尤其是為了吸引生源和應付上級部門的評估和檢查,民辦高職院校往往過分注重校園面積的擴大、校舍規模的提高和教學儀器的改進等而忽視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嚴重制約著學校的發展。

1.2重模仿與復制,缺乏高職教育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發展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相較于本科院校,無論是從時間上來看還是內涵建設上來看,都相對落后。很多學校在發展中對自身的認識和定位不夠準確,尚停留在對本科院校的模仿和復制階段,從學生的培養到課程的教學都表現為本科院校的壓縮版。而校園文化建設就更不用說了,不是幾乎沒有什么校園文化建設就是盲目地模仿本科院校,而忽視了職業教育的特色。不同的學校應該有不同的文化底蘊,而不該千篇一律、一成不變。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線應用性人才,與本科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也應該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只有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高職教育校園文化,才能夠很好地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服務于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1.3校園文化建設形式單一,缺乏鮮明的個性

民辦高職院校由于對校園文化建設認識不深,往往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一般的學生文娛活動,造成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單一,缺乏鮮明的個性。我們不難發現,民辦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都只停留在娛樂型活動的開展,最多也只是在活動中添加一些知識性元素,很少涉及到經濟類、學術類、社會實踐類的活動,形式單調而內容單一,造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匱乏,沒有形成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2.加強民辦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校園文化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能夠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有積極的熏陶功能,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民辦高職院??沙掷m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1轉變觀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指導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不斷探索、長期積累和逐步完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民辦高職院校建校時間段,缺乏發展歷史,還沒有形成個性鮮明的校園文化,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各民辦高職院校應該明確自身定位,精心設計,大力發展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設計“以人為本”,以師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專業技能素質為目標,促進學校全面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院的整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導思想,充分調動所有因素,發揮全校師生的能動積極性,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2.2加強“三風”建設,把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三風”即校風、學風和教風?!叭L”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最直接最基本的體現,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個學校具有良好的“三風”,校園文化建設就會事半功倍,良好的“三風”能夠對校園文化形成積極向上的引導作用。首先是校風建設,良好校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培養和積累,從日常的點滴形成的。正確認識校風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能夠引導全校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其次是學風建設,學風建設的最基本目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形成良性的學習競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風能夠促進學生積極進取,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技術,完善人格。最后是教風建設,加強教風建設應該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上尊重學生、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學生在課內課外尊重老師,以老師為榜樣,加強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叭L”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三風”建設就是很好地把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的表現。

2.3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還應該注重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學生社團是學生開展活動的主要組織,民辦高職院校應該高度認識學生社團存在的重要意義,鼓勵和支持學生社團的發展。在制度保障和物質人力資源方面給予社團發展的保障,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社團積極、健康發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

2.4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

豐富的課外文化生活能夠讓學生加深對學校的認識,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學生“安而學、親其師、樂其友、信其道”。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培養其積極樂觀和團結互助的人格品質,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大有裨益。所以民辦高職院校應盡力提供各種便利,讓學生把業余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開展形式多樣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專業知識競賽、技能大賽、創業大賽、求職技能大賽、頂崗實習成果大賽、主持人大賽、歌唱比賽等,形成一種人人爭先恐后學技能、求上進的文化氛圍。

2.5大力發展校企合作,凸顯高職特色

民辦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決定了其在建設發展中與其他院校不一樣的道路,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正是其發展的特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民辦高職院校也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將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引進校園,實現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創建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在此過程中,不同的專業應根據自身特點,構建符合專業特色的鮮明文化,突出專業形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展現本專業的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的同時,也讓學生接觸和了解企業的文化,熟悉企業的管理理念、團隊精神、創業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自身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的就業積淀資本。

推動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既刻不容緩卻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鍵是要轉變觀念,對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足夠重視,通過各種長效機制,統一規劃,各方聯動,充分發揮全校師生的作用,把握住發展大繁榮的時機,艱苦努力,民辦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定能呈現出一個新的局面?!科]

【參考文獻】

[1]張曉拔,朱志海.試論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7(36).

[2]吳高嶺,宋德鳳.淺析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

[3]張健.校園文化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羅長海.企業文化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上一篇:給災區同學們的一封信范文下一篇:航船中的文明摘抄賞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