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青藏武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

2023-10-04

青藏武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有助于提升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十三五”規劃的執行過程中,湖北省對外文化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步優化,但對外文化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較低,發展速度仍落后于其他部分省市,發展策略有待進一步更新。本文采用 PEST 和 SWOT 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外文化貿易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進而建立了綜合分析框架之戰略矩陣,并提出了對于關鍵對策要點的分析。

對外文化貿易既能創造經濟價值,又能提升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如何對外傳播本國的優秀文化已成為當今備受各國關注的問題之一。中國作為“一超多極”中的一極,在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已成為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政府已將“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作為重要目標。而“一帶一路”政策,更是提出了文化先行的概念和指導方針。

湖北是傳統文化大省,文化底蘊深厚,對外文化貿易前景廣闊。湖北省政府早在2014年就發布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該文件的總體要求中提出了應“立足湖北省情,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優化對外文化貿易結構,創新對外文化貿易模式,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提升文化企業國際競爭力?!?近年來,湖北省的文化產業也的確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這僅是從縱向角度進行對比的結果,從橫向角度對比發現,其發展低于諸如北京、上海、廣東等文化產業發達地區,還不足以成為支柱型產業。湖北省的對外文化貿易產業仍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一、對外文化貿易的內涵、外延和特征

對外文化貿易涵蓋的領域十分廣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國際文化貿易定義為“文化商品的進出口行為”, 這些商品包括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兩類。根據2018年國家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文化商品可分為6大類文化核心領域及3大類文化相關領域。核心文化產品貿易可以反映一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的競爭力和其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本文分析的湖北省對外貿易主要為核心文化產品的國際交換,暫不涉及其他文化相關領域的貿易。

文化產業具有環保、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特征。數據顯示,中國單位 GDP 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粗放型發展道路終將面臨發展瓶頸,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經濟轉型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二、湖北省對外文化貿易的PEST分析

(一)政治政策環境(P)

1. 我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法規

我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經歷了幾個階段:從2000年以前的政策支持較少,到2000年后的起步階段、2006年起的快速推進階段,最終國務院于2014年3月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我國已經形成全面系統的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支持體系。

2. 湖北省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法規

自2014下半年起,湖北省對國家政策做出了積極響應,提出將重點發展研發、咨詢、法律、物流、金融、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和會展業等服務貿易。省政府頒布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實施意見》,在“政策保障”這一點上提出了“四個支持”:分別是財政支持、金融支持、用地支持和通關支持。

《湖北省“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專門提到,要使“十二五”期間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生產總值的增幅,到2015年,湖北文化整體實力力爭領先中部,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二)宏觀經濟環境(E)

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和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它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文化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其文化產業產值于2017年已占到GDP的31%,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日本文化產業的盈利已超過汽車工業。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相對滯后,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我國2017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4722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2%。

從橫向比較來看,湖北省的對外文化產業整體發展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體現在文化產業占 GDP 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比重低于 GDP 總量占全國比重。其中,武漢市的整體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市區,但與其同級別的城市相比(如長沙),則優勢并不明顯。

(三)社會文化環境(S)

1. 文化全球化進程

雖然目前對文化全球化現象的深層理解是:只有經濟和科技全球化是一種現實趨勢。其他如文化、宗教等雖有相互影響和吸收,但不可能實現全球化。但無可置喙的是,文化貿易的國際市場已變得更加多元。除傳統的五大市場——美國、中國香港、荷蘭、英國和日本外,2017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出口額達176.2億美元,增長18.5%,與“金磚國家”進出口額43億美元,增長48%。同時也特別提出需要承認文化差異、實現文化共存,不能盲目趨同與西方文化,而應“在保持自身文化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時,積極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國家開展文化交流對話”。

2.國內文化產業分布

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首都文化創意產業區、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區、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區、滇海文化創意產業區、川陜文化創意產業區及中部文化創意產業區。

(四)科學技術發展(T)

1.科技與互聯網給對外文化貿易帶來新機遇

長期以來,由于地域的遙遠、文化的差異以及交流手段的缺乏,西方國家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十分不足??萍己突ヂ摼W技術的飛速發展則給人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使人們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去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

“文化+科技”的有機結合主要指以數字化手段助力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海外推廣。例如目前的許多博物館、旅游景點,已推出了通過AI技術讓電腦前的游客擁有身臨其境的體驗,通過社交平臺產生交互性的宣傳效果,利用大數據等創新應用來輔助文化產品出口等。

“文化+互聯網”也在方方面面進行著,其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大批互聯網企業對文化企業的并購??梢灶A見,讓互聯網技術助力中國文化出海,必將成為我省對外文化出口新的增長點。

2.文化創意技術水平的提高使我國文化產品的出口結構趨于優化

我國文化領域傳統的出口商品主要是依靠我國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勞動力成本優勢,集中在低附加值產品,文化產品影響力明顯低于世界主流的美國好萊塢與百老匯、日本動漫游戲、韓劇、意大利時尚設計等。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文化創意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文化產品的出口結構正趨于優化:動漫、游戲、影視媒介等核心內容的出口比例不斷增大。

據《2017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該年我國自主研發的游戲出口收入已達82億,我國游戲產業出口規模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而中國網絡小說則憑借著豐富的中國元素和新奇情節,在海外市場同樣受到青睞,武俠世界、Gravity Tales、起點國際等以翻譯中文網絡小說為主業的網站在國外廣受好評。

三、湖北省對外文化貿易的SWOT分析

(一)核心競爭優勢(S)

1.湖北具有豐富的科教資源。

俗話說“惟楚有才”,湖北省自古有重視教育、培養人才的傳統。至2017年,湖北省共有高等學校129所,屬于高等教育資源較為發達的省份。知識分子在鄂集中,他們對文化產業的認可度較高,能積極投入到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

2.湖北有穩固的出版行業基礎

早在1997年,全國重要的出版物集散地湖北出版文化城便正式運營。武漢市更是囊括了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等全國知名出版公司,擁有湖北長江傳媒數字出版有限公司、湖北云天下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等國內最早由出版集團設立的專業數字出版公司。

3.湖北省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魅力

楚文化源遠流長,自炎帝神農文化,至春秋戰國時期誕生的湖北主要地方特色文化——荊楚文化,都在中國甚至全球范圍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據統計,《三國演義》120回中,有70回的故事發生在湖北。以中國歷史上三國時代為背景研發的日本游戲和日本動畫《三國志》都深受多國觀眾喜愛。

除荊楚文化之外,湖北文化也因地理原因匯東西南北之長。例如清江流域的巴土文化、鄂西三峽文化、十堰太極文化等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資源。由于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西方文明過于專橫,因此,對弱勢文明的關照,從中發掘現代文明逐漸喪失的人類智慧,成為了新的關注點。

(二)自身發展劣勢(W)

1.文化產業基礎薄弱

湖北是文化大省,卻非文化產業強省。雖有穩固的出版行業基礎,但行業產業化發展較晚;雖發展迅猛,卻存在基礎薄弱的問題。具體體現在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產業規?;潭容^低、配套服務不到位等方面。難以將文化創意大面積、高效地轉化為生產力。

2.缺少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長期以來,中國缺乏像美國的迪士尼、華納環球影城,日本的各大動漫IP,法國的高盧英雄這樣深入人心的文化產業品牌。近年來,國內的部分省市也打造出了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文化品牌,例如廣州奧飛動漫傳播有限公司打造的《超級飛俠》,在線上視頻、線下劇場、玩具、食品、服裝等各個領域持續熱賣。湖北省受制于品牌影響力,文化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仍顯不足。

(三)發展形勢機遇(O)

1.正逢國家大力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疊加機遇期。

在這樣一個時期,發展文化產業順應經濟趨勢,符合國家政策的新方向,更有可能得到政策支持和資金傾斜?!耙粠б宦贰闭咭蔡岢椛溲鼐€國家和地區,建立日趨成熟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

2.全球經濟較為平穩,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增加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生產力水平提高、經濟發達、產品豐富的現代經濟社會,人們的消費已超過了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層次階段,而更多地進入具有滿足精神需求的高層次階段。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研究院(UIS)的報告顯示:2004—2013年間文化產品的貿易額翻了一番。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有著越來越高的消費能力和需求。

(四)面臨壓力挑戰(T)

我國文化產業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華東地區幾乎壟斷了文化產品與服務貿易出口。據商務部數據,2017年東部地區文化產品出口占比93.4%,文化服務出口占比95.9%。另外,首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也建在上海。

而從重點企業來看,入圍2017-2018年度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共295家,其中東部地區的北京37家,上海25家,江蘇24家,浙江(不含寧波)19家遙遙領先。即使與中部某些地區相比,湖北僅3家企業榜上有名,也遠遠落后于四川15家、安徽15家、湖南10家,區域競爭極為激烈。

四、發展對策與建議

將PEST和SWOT模型結合分析,有助于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相結合,制定發展策略。

(一)PEST和SWOT分析框架之綜合戰略矩陣

(二)關鍵對策要點

1.構建有湖北特色的國際文化傳播戰略體系

在服從國家外交原則和對外文化戰略體系的前提下,要深耕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煉湖北省的傳統文化符號,發揮民族特色優勢,建立具有湖北特色的國際文化傳播戰略體系。以產業基礎和發展現狀為出發點,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發揮本省的人才儲備優勢,構建一個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戰略方針。

2.體制機制創新,爭取政策支持

在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時期,政府機關應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做好服務與管理有機結合,激發各類主體的積極性,給一部分優秀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契機,推進優秀研究項目,爭取使更多的企業能進入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獲得國家更大力度的支持。

3.提高文化貿易產業化程度

強化武漢市作為全省文化中心的輻射功能,在周邊城市建設相應配套設施。在保證產品自身過硬的情況下,也要積極地尋找可以跨越文化距離、增進文化親近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化主題,增強品牌營銷能力。圍繞對外文化貿易產業,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譯制服務、推廣包裝、金融服務等,構建文化與金融“對接”的平臺。

4.采用合作策略,抵御強勢競爭對手

與中部地區同樣有一定的歷史基礎和區域特色,但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的其他省份尋求合作契機,在不同的文化中尋找交匯點,共享技術、服務、人才等資源,以形成區域效應,使整個中部區域的對外文化貿易邁向規?;?、產業化、現代化,共促文化交流。

5.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對話

采取官方與非官方相結合的形式,一方面,借助語言推廣、文化產品和貿易、展覽會、體育賽事、旅游節等官方形式,另一方面,鼓勵媒體、學術機構、企業、民間團體、留學生等非官方力量“走出去”,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優秀湖北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宣傳做出貢獻。

6.以前沿的形式提高海外傳播效率

5G時代的到來將對傳統的文化消費形式形成了巨大沖擊。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每一位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已成大勢所趨。以“用戶”為中心進行分析,例如用戶通勤的運動軌跡、對不同類型產品和服務的偏好、社交關系等等。建立“移動互聯網思維(包含碎片化思維、粉絲思維、焦點思維等)”,突破傳統,嘗試提供更加精細化、智能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作者單位: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

青藏武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鄉鎮群眾文化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在十八大順利召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形勢下,各地鄉鎮立足本土資源,開展形式多樣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推進鄉鎮群眾文化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鄉鎮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

關鍵詞:鄉鎮;群眾文化;發展

引言:十八大指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我國也由此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文化作為軟實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我國而言,鄉鎮文化建設相對較城鎮落后,其文化發展尤為迫切。

一、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加快,鄉鎮群眾文化發展也面臨許多新的課題。文化是一個民族與國家的精神源泉和綜合國力中的軟實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發展不僅能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水平,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是也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拔幕钆_,經濟唱戲”許多地方已得到成熟的發展??傊?,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發展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鄉鎮群眾精神文化素養,豐富鄉鎮群眾業余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的現狀

我國地緣遼闊,文化發展存在地區性的不平衡。各個地區鄉鎮群眾文化發展水平也因地域和經濟、文化基礎等原因不盡相同。整體而言,鄉鎮群眾文化整體呈現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節慶活動豐富且有自己的傳統,漢民族地區文化活動較多并且形式多樣。

從基礎設施角度來看,隨著鄉鎮群眾文化發展政策的推行,各地區均建有鄉鎮“文化大院”、“文化廣場”、“老年活動室”等,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表現為個別地區走“形式主義”路線,例如:“文化大院”與規劃圖出入較大,且大門常常落鎖,不能真正被群眾使用。體育器材、健身設施作為鄉鎮群眾文化的一部分,其建設和使用情況較為理想,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由于管理者疏于管理和維護導致器材年久失修不能繼續使用等。

從文化形式角度而言,目前各地區的文化形式除了傳統的戲曲,雜耍等,也有群眾自建的秧歌舞、廣場舞、健身活動、書法活動等。戲曲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深植于群眾之中。從清代開始,戲曲得到空前發展,此后,民間各地在遇到節慶、婚喪、農閑、豐收時多會請戲。對于,文化較為落后的地方,戲曲文化除了文化娛樂功能外還肩負著教育功能,群眾從戲曲中辨別忠孝善惡、因果報應。在現在的許多鄉鎮中,戲曲依然是鄉鎮群眾的文化盛宴。各地黨和政府機關文化部門在展開“文化下鄉”活動時,也會請戲劇團到鄉鎮演出。

從鄉鎮群眾文化的參與主體來看,鄉鎮群眾文化的參與者多是中老年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飛速提升,城市人口激增,鄉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下降并低于城鎮人口比重。經濟的發展刺激著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大量鄉鎮勞動力從第一產業中轉移出來,形成“農民工”這一龐大的社會群體,這也造成農村常住人口多為中老年和兒童少年,這就構成了鄉鎮群眾文化的參與主體。

三、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的前景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大力展開文化建設,從二十世紀末對掃除文盲到二十一世紀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鄉鎮群眾的文化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不僅如此,鄉鎮群眾對文化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能以更為開放的態度欣賞和接受多種多樣的文化形式。一些地區保留了傳統的文化形式或活動,如元宵節舞龍舞獅活動;或端午節的賽龍舟活動等。也有一些地區開展自建活動如扭秧歌舞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鄉鎮文化建設的發展還有廣闊的前景。從因地制宜的角度來看,鄉鎮群眾文化發展要本著要發展地域文化,形成本土特色的原則。

鄉土文化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呈現,南方的婉約北方的粗獷;東部的開放西部的傳統,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表征。因此,在進行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發展時,也要因地制宜,注重對本土資源的挖掘和使用,形成“一鄉一品”。政府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文化下鄉活動,包括文化宣傳、圖書捐贈、文藝演出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如若是在河北地區文藝演出以評劇為主,若是河南省則是豫劇,總之,要結合當時實際情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鄉鎮群眾文化發展工作。

從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鄉鎮文化宣傳組織要積極鼓勵群眾組建文化業余團隊。業余團隊作為鄉鎮文化的中堅力量要擔負起鄉鎮文化發展的具體統籌工作。鄉鎮文化宣傳組織要與業余團隊密切合作,依靠鄉鎮群眾的力量,開展活動本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初衷,使鄉鎮群眾文化工作能真正的讓老百姓喜聞樂見。

另一方面,鄉鎮群眾文化的發展還可以實現經濟和文化的雙贏。在我國,大部分鄉鎮群眾文化的建設資金都來源于政府投資或百姓的集資。在新時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稗r家樂”、“鄉村旅游”等活動應運而生。一些鄉鎮抓住這個機遇,積極開發本土資源,發展其住宿、餐飲等相關服務,不僅開發和宣傳了當地文化也為本地人民帶來豐厚的收入。例如在陜西省西安市終南山一帶的鄉鎮,或是鄉鎮招商引資或是村民自建服務站點開展“農家樂”等服務。

結語:十八大的順利召開表明了我過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在這樣一個新時期下,要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鄉鎮群眾文化的發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江秀兵:談基層群眾文化的現狀[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1期

[2]張憲光:談基層群眾文化的現狀與發展[J].今日科苑.2008年08期

[3]林迪: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問題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08(11)

青藏武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圖書是承載文明的工具,然而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圖書所面臨的命運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世界觀和統治者的根本利益,于是,一些圖書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命運—“書厄”。本文詳細闡述了歷史上出現的書厄,并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書厄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以客觀的態度對書厄現象進行了重新的審視。

【關鍵詞】書厄 文化 禁書 焚書

人類之所以能夠從遠足洪荒的原始蒙昧狀態走到今天這個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文獻在其中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在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中,藏書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綿延數千載,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黃宗羲曾發出這樣的感慨,“讀書難,藏書尤難?!睋墨I記載夏、商、周時代已有“藏室”、“冊府”等藏書機構,中國最早的藏書是官藏,始于周秦以前。然而,當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文獻所面臨的命運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世界觀和統治者的利益,于是有一部分文獻圖書不得不遭受這樣的命運——“書厄”。

1 中國圖書文獻的厄運

所謂“書厄”即書籍的災難,是指圖書典籍因不斷遭受自然或人為破壞而散佚毀滅的社會現象。中國的書厄觀始發于隋牛弘至近現代歷經一千四百多年,隋代牛弘(545-610)提出“五厄”:始皇焚書,赤眉入關,董卓移都,召冰之亂,魏師入郢。明代胡應麟續上“五厄”:江都焚書為一,安祿山入關為二,黃巢入長安為三,靖康之難為四,南宋末泊顏南下,金軍入臨安為五。近代祝文白又續上“五厄”:一為李自成之陷北京,二為錢氏絳云樓之烈焰,三為清高宗之焚書,四為咸豐朝之內憂外患,五為民國中日戰役。

1.1 圖書大厄之始—秦始皇焚書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秦朝野上下,還有一些儒生,以《詩》、《書》、百家語為論據建議廢郡縣,分封皇子功臣為諸侯。丞相李斯卻抓住儒生“是古非今”這一點大做文章,肆意把這場政治上的論戰擴大為一場思想獨裁運動。他給儒生們扣上了“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亂黔首”的大帽子,奏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全部送地方官雜燒之這就是古代圖書的第一次大厄運。

1.2 兩漢時期

漢武帝即位后,漢王朝發起了搜集圖書的運動。漢武帝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他并沒有禁毀儒家之外的著作,所以這一時期目錄學家劉歆 編成了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公藏目錄—《七略》。然而公元8年王莽篡漢自立觸發漢末農民大起義。公元24年漢宮室被焚,《文獻通考》說:“王莽之亂,焚燒無遺”。此為書厄之二。至東漢末公元195年董卓部屬屠長安,在城中混戰使“符策典籍,略無所遺”。此為書厄之三。

1.3 魏、晉、南北朝時期

公元280年,晉立國不久就遭受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繼而于公元311年,劉聰率匈奴軍攻破長安。經過這數十年的蹂躪,政府藏書“糜有孑遺”。此為書厄之四。

東晉至陳公元481年,梁武帝蕭衍攻滅南齊,“兵火延燒,密閣經籍遺散”。西魏大將攻破江陵梁元帝見城將陷,“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14萬卷”,梁元帝焚書此為書厄之五。

1.4 隋唐時期

隋政府藏書,一厄于兵一厄于水。隋末天下大亂,隋煬帝于公元616年逃往江都。618年隋禁軍將領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攻入宮,37萬卷圖書經兵火后“其目中并無一頁傳于后代”此為書厄之六。

開元藏書至安史之亂,一朝傾覆,史稱“祿山之亂,兩都覆滅,乾元舊籍,之散殆盡”。又說:“安祿山之亂,天簡不藏”。此為書厄之七。

安史亂后,政府極力重建典藏,然公元840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軍攻破長安,兵火之中“內庫燒為錦繡灰”此為書厄之八。

1.5 兩宋時期

北宋末年金朝入侵公元1126年金陷汴京,“即取秘書錄”。兩個月后,宋援軍云集京師金軍倉皇北逃,“秘閣圖書,狼籍泥中,書史以來……未有如今之甚”,此為書厄之九。宋高宗建立南宋后,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都城臨安,戰亂中南宋圖書盡皆散失此為書厄之十。

1.6 封建末期圖書之大厄—乾隆焚書

明代之后,圖書大厄,無過于乾隆焚書。乾隆認為要想長治久安,還必須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大清洗,把不利于清朝“文治”政策的文化典籍全部消滅掉。乾隆頒布禁書令表示要將有違礙字句的圖書“及此一番查辦,盡行銷毀”。乾隆自公元1774年下令焚書此后近20年,一再下詔催督。直至1789年仍命詳查一些書是否焚毀干凈。

2 書厄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藏書文化始終是中華文化興廢的一只晴雨表。以齊魯文化文化、三晉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化,與以楚文化、吳越文化和巴蜀文化為代表的長江流域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兩大淵源,而這兩大淵源的交流和融合促成了中國文化的輝煌時代—春秋戰國,這個時期完成了儒道的合流形成了以儒道為法統的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百家爭鳴的局面也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文化最繁榮的時期,也是藏書文化興起的時期。

今天,當我們再次面對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書厄”時,就不能不對其加以客觀的辨證的審觀。書厄確實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延緩了中華文化的發展。但也應該看到,書厄的作用也象大浪淘沙一樣留給后人的往往是最寶貴的東西。

秦始皇嬴政雖然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焚書坑儒”事件,但他對先秦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文獻還是大力加以保護。到了漢武帝時期,由于董仲舒的“罷黜儒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得以施行,大量的諸子百家的文獻遭到禁毀但由于儒家思想成為了正統思想,儒家典籍成為蒙學的必讀教材成為科學的主體??登⑹朗侵袊饨ㄉ鐣淖詈笠荒ㄝx煌,也是中國古代文獻所遭受的最殘酷的一場浩劫。但乾隆修編《四庫全書》為保存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3 結語

“書厄”現象是一種文化現象,同時也是政治、經濟和教育的現象。自古人們就堅信“書籍聚散自由其一定不移之數,一聚必有一散乃物之常理”,“一旦治平,當有興集”。正如人類的進化一樣,沒有漫長的冰川時期,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也就沒有高智慧的生物—人的出現。書厄激發人們以更大的努力收集圖書、保護圖書。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人類的進一步理智,人們對文獻的繼承會更加慎重對文獻的保護會更加科學,對“書厄”的控制會取得更有效得手段。人們會更好的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關系,讓中華文化在高科技社會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李廣宇.書文化大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

[2] 周東斗.傳統文化的遺傳、變異與近現代圖書館[J].圖書館,2002(9).

[3] 鄧偉民,胡錦成.書厄與中華文化之興廢[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12).

[4] 趙長林.中國歷代書厄觀演進征論[J].2001(2).

[5] 陳登原.古籍圖書聚散考[M].上海:上海書店,1983.

[6] 周少川.藏書與文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 焦樹安.中國藏書史話[M].北京:商務圖書館,1997.

青藏武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來,國家愈加重視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合唱文化建設無疑是中職校園文化發展的象征之一。舞蹈同樣作為校園文明代表,它在推動校園合唱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和貢獻突出,與合唱的關系密切,甚至某種程度上,合唱藝術的發展離不開舞蹈藝術的支持。

【關鍵詞】中職校園;合唱文化;舞蹈;關系;支持

中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才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校園合唱文化建設是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而舞蹈又是合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合唱取得理想效果起著重要的助推作用。下面結合工作實踐,就舞蹈與中職校園合唱文化建設的關系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舞蹈的呼吸訓練促進合唱對呼吸能力的發展

舞蹈的外在展現更多的是動作與節奏方面的視覺沖擊力,而其內在美也在伴隨著呼吸的運用共同作用在整個舞蹈的表現當中,也就是舞蹈的呼吸與舞蹈的動作、節奏、音樂是融為一體的。同樣合唱除了聲音的控制與運用,合唱的呼吸也是合唱表現力的重要環節。無論是在舞蹈中還是在合唱中,不重視呼吸的運用,忽略了對呼吸的控制和講究,勢必嚴重影響演出質量。中國古典舞身韻“提、沉、含、腆、移”的訓練,特別的講究身體對于呼吸的運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一年級的舞蹈課程就開設了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訓練。學生認真學習和掌握好古典舞身韻對于呼吸的運用,可以幫助合唱發聲呼吸、換氣、用氣的運用。

合唱訓練的呼吸也是源于生理呼吸卻高于生理呼吸的一種藝術呼吸。因為合唱主要還是聲樂方面的訓練,它參與呼吸的主要身體器官與部位與舞蹈的呼吸有一定的區別,主要以嗓音發聲訓練為主,口、鼻、咽喉腔、胸腔、橫膈膜、腹部,頭腔等身體部位是參與的重點,而胸廓、兩側的肋骨、橫膈膜、小腹肌肉又是合唱呼吸的重中之中。但是,從訓練學生對于的藝術呼吸的認同和提升對于呼吸的意識和運用,這是相通的。而且舞蹈的呼吸動作幅度更大,表達自我的程度更強,對于呼吸在音樂表達情感方面的處理和聲樂是相通的。因此,學習舞蹈對于中職學生訓練合唱,提升對呼吸的理解和運用具有很大的輔助和提升[1]。

二、舞蹈的節奏訓練有效促進了合唱語言能力的培養和開發

相對而言,語言的咬字吐字節奏在合唱中的運用主要通過口腔、胸腔、頭腔等人體局部的節奏訓練,而舞蹈的節奏訓練是全身整體的訓練,構建這兩種節奏的訓練,最重要的橋梁和紐帶就是音樂。單純的語言節奏運用聲樂的發聲方法,就成了一種立體的聲樂咬字吐字,它是合成發聲訓練的基礎,也就是語言的咬字吐字要與聲樂的發聲方法再結合音樂的節奏才能呈現合唱;而舞蹈動作的肢體節奏呈現也需要音樂作為背景帶動肢體共同完成。合唱的咬字吐字是語言文字與音樂相結合,具有雙重節奏感。歌曲的譜面有音樂旋律流動,旋律之下有語言文字的節奏感存在,二者合二為一,再運用上科學發聲方法,形成合唱的表演形式。無論是無聲合唱還是有聲合唱,也無論是無聲伴奏舞蹈還是有音樂伴奏的舞蹈,合唱與舞蹈內在的節奏感就是一種內在的音樂旋律,它最終還是為了表達音樂表達感情而存在,都離不開音樂本身。

舞蹈的節奏訓練能夠提升大腦對語言節奏能力的開發,對語言與音樂相結合的內在節奏感能力的挖掘,促進學生在合唱表演中,咬字吐字與音樂節奏感更加緊密結合,使得演繹更加和諧完美,提升中職合唱團的整體水平[2]。

三、舞蹈動作與合唱融為一體促進合唱效果提升

學校同時開設鋼琴、聲樂、舞蹈這三個科目,可以從三個不同的分支方面去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能在短期內達到一個令人比較滿意的高標準合唱水準,這其中,和學生常年學習舞蹈是分不開的。舞蹈對于中職校園合唱文化的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如《想你的365天》這部合唱作品,歌曲曲風優美,節奏變化很明顯,作品結構層次分明。在抒情的合唱當中,舞蹈動作參與其中,較好地起到點綴和烘托作用。舞蹈動作設計簡單美麗,很好的烘托了合唱的曲風,舞蹈與聲音共同為合唱服務,在這種時尚新型的表現形式下,合唱的舞臺效果也極大提升,音畫同步進行,讓人如臨其境。

總之,校園合唱文化要繼續發揚光大下去,一定要觸類旁通,積極借鑒和學習包括舞蹈、鋼琴、聲樂、合唱指揮等諸多學科中的有益營養成分,不斷補給和發展下去。而舞蹈學科作為其中之一,對合唱文化的建設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王佩英.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青藏武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鎮對于文化發展非常重視,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政策,并充分運用自身所擁有的各種資源,使得鄉鎮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發展,也更好地享受了精神文化發展帶來的益處。在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鄉鎮文化站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依托于鄉鎮文化站建設,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群眾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于從小處落實好黨的文化發展政策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發展;重要性;探討

在當前基層文化建設中,鄉鎮文化站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也是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立足于鄉鎮文化站,可以對當前群眾的基本文化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進而知道哪些方面應當重點抓好,哪些方面需要優化調整。實踐證明,通過推動鄉鎮文化站建設,不僅宣傳貫徹了黨的文化政策,而且還把各種優秀文化送到了群眾當中,讓群眾在享受充裕物質生活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到了來自文化層面的益處,對于推動基層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鄉鎮文化站的基本內涵

在當前基層文化建設中,鄉鎮文化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類型的文化站具有自身明顯的特點:鄉鎮文化站對群眾的影響非常大,群眾喜愛程度非常高,并且鄉鎮文化站的發展并不是孤立的,在實際發展推進上得到了鄉鎮政府一定的支持,這些支持有政策方面的,有人才方面的。鄉鎮文化站主要是為鄉鎮群眾的文化生活服務的,在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由于鄉鎮對于文化建設非常重視,為文化站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鄉鎮文化站也努力抓住這一發展契機,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逐步成長為集提供各種類型的報刊閱讀、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組織各種文化娛樂項目等各種類型的文化體育活動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在當前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當前,鄉鎮基層有了很大發展,群眾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提高,與此同時,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加廣泛和強烈,這些都為鄉鎮文化站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近些年來,鄉鎮文化站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自身的成長也在不斷提速,在鄉鎮群眾文化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整體的發展情形非常喜人。當前,在基層地區,怎樣更好地推動文化建設,如何讓群眾更好地滿足對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需求,這是當前基層文化工作者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其中,鄉鎮文化站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了其橋梁紐帶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文化建設,對于加快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鄉鎮地區群眾的綜合幸福指數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鄉鎮文化站的重要性分析

(一)鄉鎮文化站密切聯系群眾,根據群眾的需求拓展文化發展空間

以往的鄉鎮文化站,主要是承接上級各種文化建設的來文或者宣貫相關的政策,基本沒有圍繞群眾的基本需求在文化建設領域進行探索,這些都影響到了鄉鎮文化站自身作用的發揮。近年來,隨著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設鼓勵與支持政策,這些都為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和作用發揮創造了條件。而且在基層群眾不斷增多的文化需求面前,鄉鎮文化站自身也面臨著改革發展的硬性要求,以往狹隘的文化工作已經無法滿足群眾多元化、多樣化的文化需要。鄉鎮文化站扎根于基層群眾中,與群眾保持著最為密切的聯系,對于群眾自身的文化訴求與文化滿足等情況了解的也最為到位。鄉鎮文化站不斷強化自身職能建設,努力豐富服務群眾的基本內容,并結合當前群眾生產生活中表現出的新需求不斷開展各種類型的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文化要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基本宗旨。而且伴隨著鄉鎮文化站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這個平臺中。當前,鄉鎮文化站每年實際組織群眾開展的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鄉鎮文化站為群眾提供的文化活動項目在不斷增多,有各種聽、看的內容,例如,我街道文化站組織群眾開展本地花燈劇、山歌等活動,讓群眾的視覺和聽覺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也有的利用周末或者假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書畫展,讓群眾有了自己寫作各種書法或者欣賞各種藝術作品的機會,使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檔次有了顯著提升,也有的組織群眾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舞蹈活動,考慮到群眾喜歡廣場舞的實際情況,專門聯系相關部門開辟了專門的活動空間,既方便了大范圍群眾的集中參與,也減少了以往在各種小廣場或者道路兩旁進行廣場舞表演所產生的各種可能的不利影響,讓群眾有了一個更加安全和舒適的文化活動空間??梢哉f,鄉鎮文化站在滿足鄉鎮群眾文化生活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二)鄉鎮文化站作為農村群眾文化的紐帶,推進農村鄉風文明,促進農村生產發展

鄉鎮文化站讓群眾有了聚到一起的機會,尤其是群眾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使得群眾對于文化方面的訴求更加強烈,如此一來,鄉鎮文化站的橋梁紐帶作用也就更好地體現了出來,起到了正能量的引導作用。一方面,讓群眾在生產之余有了更多的文化選擇。以往各種賭博等違法行為以及其他各種不健康的文化活動有了明顯下降,這對于改善鄉鎮風氣,更好地弘揚文化正能量的引導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讓群眾在鄉鎮文化站感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氣息,讓群眾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得到了極大滿足,更好地激發了干事創業勁頭,對于鄉村振興等具有極大的推動意義。在基層文化服務中,一些鄉村地區還存在著一些封建陋習或者不健康的事情,這些都影響到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鄉鎮文化站作為基層文化前哨,身上肩負著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設責任,大量的社會實踐證明,依托于鄉鎮文化站,可以為群眾提供各種最新的文化產品或者充滿正能量的文化服務,可以很好地實現鄉村文化建設的持續性、規范性,讓群眾更大范圍地感受先進文化的熏陶,進而塑造和諧、向上、健康、文明的鄉風文化。

(三)鄉鎮文化站指導和輔導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為人民群眾開辦家門口的圖書室,提供文化場所營造文化氛圍

從當前實踐來看,鄉鎮文化站實現了更加快速的發展,實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依托于自身掌握的各種文化資源,利用各種時間組織群眾開展各種類型的文化藝術培訓教育班,進行了針對性非常強的科普講座,并為農村群眾送上了各種種養殖技術講座等,使得文化建設的內容更加豐富,也讓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轉化為了社會生產力。例如,鄉鎮文化站通過自身努力,建成了圖書報刊閱覽室,方便了群眾閱讀圖書或者查閱各種生產生活資料。同時,積極指導農家書屋建設,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也讓群眾有了更多的文化娛樂項目選擇。而且還積極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使得鄉村的特色文化在各個層面上更好地展現了出來。從2013年以來,廣場舞在鄉鎮地區群眾當中非?;鸨?,在很多行政村哪怕就是在相對偏僻的鄉村,都可以看到激情似火的廣場舞,可以感受到群眾參與其中的熱情,這些都是與鄉鎮文化工作人員的努力和付出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根本上來看,更是與鄉鎮文化站的統籌把握與全面指導分不開的??傮w而言,鄉鎮文化站始終扎根基層,密切保持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讓群眾充分認識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進而為群眾打造了一個屬于老百姓的文化舞臺,這也是鄉鎮文化站自身作用有效發揮的一個重要縮影。

(四)鄉鎮文化站是培育文化工作者的重要陣地

鄉鎮文化站與鄉村基層有著最直接的聯系,對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有著最真摯的情感體驗,文化工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肩負著什么樣的文化發展責任,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握鄉鎮地區文化發展政策的利弊得失,可以說,他們對于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最有發言權。文化工作人員在對基層文化工作深層次把握的基礎上,自然會對文化有自己更加獨到的理解與認識,這是文化建設能夠不斷創新和呈現各種精品的關鍵所在。在各種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發展和創新中,文化工作人員會經受更好的鍛煉與熏陶,自身的人民情懷也會更加深刻地展現出來。鄉鎮文化站通過自身作用的積極發揮與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有力促進了鄉村文化建設人才隊伍的發展,把他們的思想聚攏到了一起,不僅借助他們推動了鄉村文化建設,更是把黨的政策措施落到了實處,使得鄉鎮基層的文化建設更加豐富,更加接地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鄉鎮文化站是鄉鎮基層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依托于鄉鎮文化站,可以很好地落實上級政府的文化建設政策,也有助于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對于活躍基層群眾文化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改革發展新形勢下,對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和發展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群眾更好地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以此實現鄉村文明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國苗.新時期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發展困境與對策思考——以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為例[D].安徽師范大學,2014.

[2]龍敏.論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新思路[J].商業文化,2014(10):127.

作者簡介:孔艷瓊(1976-),女,漢族,云南宣威,大專,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青藏武術文化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本身就是為了滿足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而形成的,同時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作為一項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完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及時地解決群眾文化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引導基層群眾明確自身的工作方向,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是目前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向。本文針對目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探索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基層群眾;群眾文化;文化館;重要性;

目前群眾文化的建設推動我國社會的進步,但是伴隨著近些年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新時期社會特征的涌現,給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想要完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貫徹文化發展大綱的要求,提升文化軟實力,使得群眾文化工作能夠更好為全經濟發展服務。

一、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

(一)群眾文化建設基地較小。目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基地還主要是來自文化館和文化站,我國各地的文化館和文化站在發展上遠遠落后于我國經濟的發展,這樣就是造成了級市基礎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不夠全面,甚至很難得到有效全面的發展。另一方面造成基礎群眾文化建設這種現狀的原因還有就是文化館,基礎群眾文化人員的缺乏,受當前我國社會制度的影響,文化館和文化站也在不斷的裁員,將那些精通文化的工作都裁剪掉了,這樣極大影響了文化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

(二)群眾文化的服務方式單調。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文化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就很難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需求,現有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和基層群眾都不再同一個層面上,加上群眾文化形式的單一、內容的單調,更無法和快速經濟相適應。例如,我國部分文化館的群眾文化活動還是主要以文化演出、戲曲表演,舉辦文化節等傳統形式。這樣的文化宣傳形式太過老套,無法滿足群眾對文化的需求。

(三)群眾文化工作人員觀念落后。很多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嚴重,都存在著思想觀念陳舊的問題,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還較弱,造成了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難以創造出符合當地群眾口味的文化形式,很難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群眾文化建設人才缺乏。當前我國從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的員工都是一些退休的老年人,而很少有年輕人涉及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造成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落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群眾文化建設專業性人才缺乏。專業人才的缺乏更造成了群眾文化建設的不專業性,極大地的降低了群眾文化建設質量和水平的低下。

二、改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拓展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群眾文化應利用多元化的文化娛樂方式,拓展發展空間,不能局限于一種環境或一種方式。將新時期下發展起來的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少年文化等文化方式更好的利用起來,拓展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內容??梢詫鹘y的文化娛樂方式加入一些現代化因素,也可以吸收一些優秀的現代化文化娛樂方式,這樣既不但不會完全摒棄傳統文化,還使得傳統文化得以更廣泛的傳播。只有文化娛樂的空間擴展了,人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群眾文化建設成果,使其為創建和諧美好的現代化社會更好地服務。

(二)開展社區文化娛樂活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目的就是服務群眾,豐富人們群眾的業余生活,因此,必須加強社區文化娛樂活動的建設。目前,有很多社區組織建設了老年歌唱團和兒童文藝演出隊等活動組織,還建設了現代化的閱讀室、健身場所等來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要做好社區娛樂活動工作,首先,硬件設施是前提,這需要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為社區開展娛樂活動購置合適的器材,當然,為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鼓勵人們加強身體鍛煉,可以在小區內安置各種健身器材,還可以為群眾自愿組織的各種文娛團隊提供活動器材,鼓勵群眾加入到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來;其次,要發揮好相關文化部門的作用,在有些思想較落后的地區,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就要對群眾文化工作進行大力宣傳,讓人民群眾參與其中,發揮文化部門的指導工作,在社區積極創辦各種文娛活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最后,要結合當地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當地傳統文化特點,在一些歷史文化氣息濃重的地區,要大力宣傳地區的傳統文化,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大范圍的傳播,發

(三)發展通俗的文化事業。目前,一提到建設群眾文化工作,大家想到的就是各種文藝匯演,才藝大賽等形式,由社區選拔出優秀的進入里比賽,再層層選拔進入市里比賽,以比賽形式開展文化活動,程序大同小異,這種方式既缺乏新穎,又不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這種文化方式已不能滿足現在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這種傳統老套的娛樂方式需要徹底的改變。人們注重的是文化的欣賞和觀賞性,而通俗的文化事業簡單易懂,更能反映人們的現實生活現狀,貼近人們的生活狀態,也因此更能出發人們群眾的情感思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里的文化部門可以在各社區巡回進行文化展覽,以獨到的方式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

(四)培養專業的文化工作人員。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離不開專業的工作人員,加強文化部門的管理機制,提高文化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更好的服務。首先,文化工作部門應招募一些對文化建設工作有經驗、有興趣的專業人員,工作責任心強,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做出成就;其次,還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及時傳播現代優秀文化,與時俱進,傳統與時代相結合,才能豐富群眾文化的內容;最后,要加強文化部門的工作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工作人員要融入到群眾中,做好群眾對文化需求的調查,才能更好地開展符合群眾思想的文化工作,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總結

綜上所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作為我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滿足基層群眾精神生活的關鍵,抓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能夠有效的解決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完善我黨的文化建設,另外,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還能夠促進城文化的進步,實現國家的振興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婷. 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 才智,2015,05:289.

[2]高健芝. 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 赤子(上中旬),2015,03:59.

上一篇:黃賓虹山水畫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閱讀教學思考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