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打造產業鏈的調研報告范文

2023-09-23

打造產業鏈的調研報告范文第1篇

重慶技術評估與轉移服務中心 (以下簡稱“評估中心”) 于2009年12月揭牌成立, 是重科院的九大中心之一, 也是重慶市技術轉移體系的核心支撐機構之一。擁有2100平方米辦公及服務場地, 以及技術項目發布系統、評估系統、專家支持系統、技術項目儲備數據庫和需求數據庫, 以及連接港澳臺與海外、市內外企業、園區和商會的業務合作網絡。主要開展技術評估、技術交易、技術代理、項目可行性論證、技術轉移人才培訓、技術轉移與交易后援等六大類專業服務。旨在重點解決目前成果轉化過程中技術評估缺位的問題, 以實現知識產權的價值量化和規范交易。

1 打造技術及項目信息集散平臺, 著力破解技術供需的信息瓶頸

供需信息不對稱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之一, 有鑒于此, 我們依托互聯網, 打造以技術項目儲備數據庫和技術項目需求數據庫為特征的成果供需信息集散平臺。設置專用機房, 配備服務器和大容量存儲設備, 引入光纖寬帶;研制既有信息自動歸類, 又有項目搜索、匹配功能的系統軟件;設置成果信息標準模版。以此形成技術手段完備、服務功能強勁、運行模式先進, 入庫成果數量超過10000項的信息集散服務平臺。

在信息供給方面:一是通過規范信息標準, 建立收集、整理、篩選、分析、錄入業務流程, 形成自身的信息資源;二是邀請供需各方在平臺上發布成果供需信息;三是通過整合、依托方式, 引入國際國內成果信息資源。

在信息擴散方面:一是建立700平方米的成果信息及技術交易大廳, 配備LED大顯示屏、成果查詢臺、信息發布廳及商務中心;二是供需各方在平臺上搜索、下載成果信息, 讓供需信息無障礙、快捷流動;三是確立工作通訊、技術情報定制、項目對接會、工作坊、廣告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擴散方式及渠道。

2 建立科技成果評估系統, 實現成果的價值量化, 有效化解成果轉化風險

成果價值難定、轉化風險無法把握是成果轉化的又一瓶頸, 建立客觀、公正、科學的科技成果評估體系是化解這一難題的利器, 我們的科技成果評估系統由評估指標體系、專家庫、評估流程管理、評價資源庫構成, 可實現網絡評估、會議評估。較好地將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與專家的智力資源有機、快捷、大范圍地融合在一起??蔀槲蟹教峁┏晒a業化項目、投融資項目等的可行性評估、聯合研發項目的立項評估, 以及技術成熟度、技術生命周期、技術價格的專項評估。

我們開發的科技成果評估指標體系涉及4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59個三級指標, 指標權重由專家獨立判斷和集體評議確定, 根據該體系可依照具體評估指標產生指標列及其權重集;技術價格評估采取研發成本法、成本補償+收益提成、預期收益法等;評估流程管理系統擁有資料發送、專家打分及意見匯總、報告生成及修訂、專家業績管理等功能。

3 以重慶產業需求為導向, 拓展成果源頭, 形成技術資源洼地

依托重科院人才優勢和渠道優勢, 由評估中心吸納有實力的服務機構, 共同搭建服務平臺, 設置產業“需求分析——成果篩選及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技術評估——交易與轉移服務——產業化配套——項目落地服務——跟蹤分析”流程, 聯絡重慶大型工業集團、特色工業園區、行業協會商會等, 促使技術資源流向重慶, 以此凸顯技術資源洼地效應, 為重慶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一是組建國家科技項目 (重慶) 產業化服務平臺, 瞄準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 (863) B類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以此發掘國家項目的產業化價值, 整合重慶產業配套資源, 形成國家項目產業化的便捷通道;二是搭建軍民兩用技術 (重慶) 產業化服務平臺, 以信息服務為手段, 緊扣我國十一大軍工集團的軍民兩用技術源頭, 推動軍工技術和重慶產業的融合;三是組建重慶國際技術轉移孵化平臺, 依托重慶科技孵化服務體系, 瞄準歐美發達國家技術項目和人才優勢, 以國際企業孵化為手段, 促使海外技術的轉移;四是搭建優質專利轉讓服務平臺, 將我院發明創造的優質專利優先轉讓給重慶市企業, 推動企業成為專利運用實施的主體, 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開展對國內外優質專利的遴選評估, 加強對國內外失效專利信息的檢索分析和挖掘, 并積極跟蹤有效期內的專利應用情況, 篩選一批技術含量高、產業化前景好的優質專利進行轉讓;建立優質專利數據庫、交易系統和展示廳, 為專利轉讓方和受讓方提供優質服務。

4 發掘產業需求, 強化成果轉化的準確性和快捷性

以評估中心信息集散平臺為載體, 借鑒創新驛站“信息集散+需求導向+專業服務”的業務方式和成功經驗, 將企業的技術需求與專家的智力和現有的技術成果有機、動態地融合, 強化成果的轉化準確性和快捷性。

打造產業鏈的調研報告范文第2篇

(1) 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 搶抓“東桑西移”和“擴大內需”戰略機遇, 以實現蠶繭產量、蠶農收入“三個翻番”為目標, 以大鄉 (鎮) 、大村、大組、大戶為重點, 走公司+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農戶的產業化路子。加快推動蠶桑生產由副業向主業轉變, 由粗放式經營向標準化生產轉變, 努力實現蠶桑產業突破發展。

(2) 農民成立合作社搞鮮繭收烘, 只要符合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就應當允許, 這也從根本上保護了蠶農利益的途徑;還有對蠶絲加工企業的政策扶持、經營監管和稅收調控都需要改進和加強。

(3) 優勢及機遇。一是自然條件適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適宜栽桑養蠶。二是群眾基礎良好。蠶桑生產在我地歷史悠久。廣大農民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 且從中得到了實惠, 生產積極性很高。三是生態效益明顯。四是市場前景看好。目前, 世界繭絲綢市場雖然暫時處于低潮, 但是國際對絲綢需求趨勢并未改變。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蠶桑產業一定要迎來新一輪發展高峰。從國內市場看,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回歸自然”、綠色生態等消費意識的形成, 絲綢產品作為天然纖維其消費量將大幅增加。五是政策機遇良好。國家“東桑西移”及退耕還林項目的實施, 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 為發揮蠶桑產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4)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穩定蠶繭生絲價格。為穩定蠶繭產量, 避免蠶繭價格的大幅波動, 政府應該通過建立及時、有效的蠶繭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發布平臺, 完善繭絲綢市場體系建設等措施, 引導蠶繭生產者與需求者對蠶繭價格進行科學預期。

(5) 創新機制, 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積極搞好蠶桑專業合作社建設, 繼續完善合作社制度, 發展和壯大現有合作社規模, 做好合作社員的擴局工作, 把分散的一家一戶的農民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緊密結合起來, 與廣大蠶農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互守信譽的利益共同體, 共同遏制市場波動, 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6) 創新服務, 健全體系。在現有蠶??萍挤贞?、鄉鎮蠶桑工作組的基礎上, 整合林業、龍頭企業及鄉鎮干部、蠶桑大戶等技術力量, 發展壯大蠶桑技術服務隊伍, 逐步建立健全市級有蠶桑技術推廣站、鄉鎮有蠶桑技術服務隊、村有專職蠶桑輔導員、組有蠶??萍际痉稇舻乃募壏站W絡結構。切實加強對蠶桑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管理, 提高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 努力建設好一支素質過硬的蠶桑技術隊伍。積極創辦行業網站和專業雜志, 為蠶農提供政策指導, 適用技術和市場信息。與院?;蚩蒲袉挝贿M行合作, 逐步實現社會服務體系網絡化、服務內容綜合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服務技術先進化的要求。

(7) 創新技術, 增加效益。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提升蠶桑生產的科技水平。政府應該繼續加大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的資金投入, 引導構建產學研聯合開發蠶農和企業需要的實用技術。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省工、低耗、優質、高效是整個蠶業的發展方向, 蠶桑產業在眾多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就是要打破傳統和落后的生產方式。堅持依靠科技走集約化的現代蠶業發展之路。在養蠶方面重點普及推廣省力化養蠶、小蠶溫育箱養蠶和小蠶共育技術, 推行多批次養蠶模式, 以減少養蠶勞動強度, 節約養蠶物資消耗;在上蔟技術上, 大力推廣使用方格蔟上蔟技術, 提高蠶繭質量。通過召開專題培訓會、播放技術光碟、印發技術資料、現場指導和實驗示范等方式, 全面普及蠶桑新科技。

(8) 創新經營模式, 整合生產要素。針對外出務工人員驟增, 出現大量桑葉和蠶室、具閑置浪費問題, 幫助蠶農樹立資源就是商品的意識, 按照“自愿協商, 有償使用”的原則。有目的地將桑園及蠶室具向大戶流轉, 使生產要素在流轉中優化組合, 在流轉中發揮最大效益。加強東西部分工與合作, 整合發展蠶桑產業。西部現是我國最大的蠶桑生產基地, 其主要任務是提升繭絲質量和生產效益;東部仍是我國優質繭生產基地、絲綢產品加工中心, 主要任務是提升絲綢加工的產業集聚水平, 通過新產品開發、工藝革新和品牌創新, 提升絲綢產品的附加值。

(9) 創新思維, 拓展產業鏈條。加大蠶桑產品的開發和利用力度, 進一步挖掘蠶桑資源在藥用、食品、保健、板材、造紙、飼料等領域的用途。利用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 通過招商引資, 積極引進桑枝培養食用菌、桑椹飲料、桑葉制茶、桑根制藥、蠶沙葉綠素和保健枕、蠶蛹高蛋白食品、蠶蛾酒、蠶絲棉被和棉枕等加工企業, 推動蠶桑生產向初、深加工型、高附加值產業升級, 提高蠶桑產業化程度, 實現農民增收, 財政增長。

(10) 加快蠶桑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 走蠶桑產業多元化道路。蠶桑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分為三個層面:一是開發和利用蠶業生產的廢棄物, 如桑枝條、蠶沙、繅絲廢水等, 變廢為寶;二是對已應用的蠶業資源如蠶蛹、蠶絲等進行深度開發;三是根據蠶業生產季節性強的特點, 開發桑園、蠶房、蠶繭干燥設備等蠶桑生產資源, 提高其使用效率。

(11) 改革繭絲綢產業體制, 實現一體化管理和市場化運行。應改革繭絲綢產業體制, 實現蠶桑生產、蠶繭收購、繭絲綢加工及內外貿易等各環節,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均由一個部門管理。同時, 打破行業界限和地區封鎖, 全面放開蠶種和蠶繭購銷渠道, 建立繭絲綢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總之, 要把企業推向原料生產第一線, 盡量讓企業的主體作用放大。隨著國際經濟的好轉、國內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及蠶桑資源的開發與綜合利用, 國內外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诋a業轉移、跨區域產業鏈整合和產業科技進步, 我國繭絲生產大國的地位不會改變。

摘要:種桑養蠶產業是以農民創收, 富農為指導思想的, 緊緊圍繞市、縣、鄉發展蠶桑產業總體的思路。把蠶桑生產當做重點來抓, 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資源優勢, 加大發展蠶桑生產的規模, 以市場為導向, 科技為手段, 來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打造產業鏈的調研報告范文第3篇

在現代服務業領域,佛山將打造珠江西岸創投中心和珠江西岸融資租賃區域中心,促進股權投資基金和融資租賃產業集聚發展,引進和發展法人金融機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企業上市和債券融資,實現企業裂變式發展。佛山大力推動科技產業發展,佛山以科技產業園為孵化基地。佛山在每一個區都建立產業園,利用佛山的中小型企業多的特點,發展佛山的高科技產業,佛山通過加強和國內外企業合作,大力引入外資,佛山大力發展高質量制造業和創新中心。佛山將以中德工業服務區、華南創谷、南海全球創客新都市等開放式平臺為基礎,推動全球產業資本、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等創新要素在佛山匯聚。

一、佛山對人才非常重視

創新需要人才,佛山不斷引進高科技人才,佛山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保障制度。佛山政府給人才補貼住房,補貼工資,讓人才安定在佛山工作。佛山高新區一方面大力實施“傍大學、傍機構、傍人才”戰略,加強與名校名院合作,引入并建成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清華力合科技園等一批創新創業平臺。目前擁有國家級孵化器14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3個,省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5個。另一方面積極落實全球化發展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通過舉辦中國-以色列跨境投資大會、“醒獅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等國際化活動,吸引國際項目和團隊落戶,布局打造佛山高新區海外創新中心等海外孵化器和技術轉移中心,探索“跨境加速器”,同時推動優質企業參與海外競爭等。佛山將對標先進城市,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推動人才政策創新,形成更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佛山人才品牌。建立股權激勵機制,完善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的采購政策,鼓勵人才創新創業創富。探索設立市級人才發展專項基金,促進重點人才的培養、引進和激勵,讓各類人才各展所長、各得其所。

二、佛山經濟結構策略

針對佛山經濟結構,社會發展水平,佛山要打造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及高新科技產業集群做出以下策略。

(一)大力發展高質量制造業,提升佛山企業競爭力

佛山是中國的制造業中心,擁有大量的制造業企業。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佛山的制造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最近,佛山在制造業生產過程遇到招工難,成本上升等問題。佛山政府應該給更多的優惠政策,幫助實體經濟發展,例如,免稅,貸款優惠,人才引進等等政策,幫助企業更好發展,提升佛山制造業的競爭力。

(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智能制造帶動佛山制造業質的飛躍

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創新,如今佛山大量的企業都采用智能制造。佛山很多企業生產效率都在逐步提升,佛山產品的競爭力很強,現在佛山需要把握時機,利用萬物互聯,智能制造,5G時代的到來,把高新技術運用在佛山制造業上面,讓佛山成為一個知名的制造業強市。

(三)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佛山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佛山提出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不管是從哪方面來講,佛山都完全具備能力和基礎。但是創新就需要很多支持,特別是人才支持,一個地方、一個地區無高端的制造業人才是無法制造出新的東西,是無法實現其競爭力所在。佛山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在高校和企業都很重視人才的培養。給人才一定的住房安置,工資的補貼,使得佛山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四)發展新業態,新經濟,發展未來新型產業集群

佛山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佛山發展新的產業是必然的。佛山擁有陶瓷,家具,鋼鐵等等傳統的產業?,F在佛山大量發展高端制造,互聯網,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生物制藥等等新型的產業集群。未來,這些產業將給佛山帶來大量的稅收和經濟產業效應,同時帶動大量的就業和經濟快速發展。

(五)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揮佛山的自身優勢作用

佛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明星城市,本身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佛山要經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揮自身積極的優勢。佛山對接廣州,深圳,香港。廣州的設計,深圳的研發,香港的金融,佛山的制造形成一個非常完美的產業鏈。佛山在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之內,發揮積極的重要的作用。

(六)佛山政府要給予佛山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的發展政策

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給佛山的政策要加大優惠力度,對高新科技的企業給予免稅補貼,給高新科技產業人才引進的補助,給佛山企業發展得到大量空間。企業發展好,才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總之,佛山作為中國制造業的中心,佛山正在打造國家級制造業中心,推動發展產業經濟快速發展。未來經過不斷努力,佛山成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及高新科技產業集群。佛山的成功也給廣東和全國其他城市樹立榜樣。佛山的經驗給正在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很好的經驗。佛山代表著新經濟的未來,創新科技,人才優勢。佛山將成為中國制造業中心城市和創新產業集群基地。

摘要:佛山是廣東省的第三大城市,是廣東乃至全中國制造業中心。佛山制造業基礎雄厚,技術先進,佛山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高新科技創新中心及高新科技產業集群。本文針對佛山經濟結構,社會發展水平,佛山要打造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及高新科技產業集群做出相應的策略。未來,經過不斷努力,把佛山打造成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及高新科技產業集群。

打造產業鏈的調研報告范文第4篇

調研報告

月 日至 日,我們幾名科技副鄉鎮長參加了區委組織的調研活動。兩天時間里,我們走訪企業,考察園區,與、、、等鄉鎮辦主抓經濟的領導以及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了多次座談,對我區產業發展狀況及集聚區的建設運行情況有了些許了解和認識?,F將這期間的所憂、所喜、所思、所感匯成調研報告,以期對區領導進行決策稍有助益,對同志們開展經濟工作略有啟示。

(一)所憂:土地、資金、勞動等要素短缺

我區企業和產業發展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是土地和資本兩大要素短缺。

1、土地方面。調研中,近郊所有鄉鎮辦提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無一例外都談到了用地矛盾。這個矛盾存在于兩個層面:一是由于國家國家實行嚴格的土地政策,土地指標嚴重不足,征地手續報批周期較長,拆遷問題復雜等導致相當一部分項目因土地影響進展較慢、處于停工狀態或無法開工建設;二是土地需求剛性和存量土地有限之間的矛盾。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項目入駐,土地問題將由土地指標不足轉化為客觀上的土地資源嚴重稀缺。有鄉鎮辦提到可以通過積極申報工業園區的方式獲得更多建設用地。但是這只能緩解第一個層面的土地問題。長遠來看,我區通過土地整理等方式整合建設用地、獲得更多的用地空間的可能性很小,而以茶產業為代表的一產、以商貿物流、旅游為代表的三產是我區兩大支柱產業,其用地面積只

能擴不能縮,這也制約了我區擴大建設用地面積的可能性??梢詳喽?,我區在土地要素使用上能且只能走集約、節約的道路。盤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類閑臵土地,堅持集約用地,鼓勵集聚區和企業建多層廠房和復合廠房,引導項目向集聚區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資強度。

2、資金方面。調研中發現,中小企業經營者大多提及貸款難的問題。但是他們也承認并不存在銀行客意刁難的問題,只是貸款手續確實繁雜,辦理周期長,影響了企業正常運營及擴大再生產。銀行出于趨利避害的經濟理性,傾向于貸款給信譽好、擔保足、財力強、規模大的企業。這是銀行機構降低自身風險的考量。這就產生了中小企業因貸款難而難以擴大規模,又再導致貸款難的惡性循環。此外,受國債投資規模進一步縮小、央行上調存貸款利率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收縮銀根的宏觀環境影響,企業的融資難度也會進一步增強。這是我們區一級政府難以左右銀行的經營決策,但是可以在企業貸款中積極承擔協調溝通的作用。調研中發現,各鄉鎮辦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且工作成效顯著。下一步,我們要大力建設工業企業信用擔保服務平臺,抓緊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工業項目建設,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創造更加寬松的融資環境。

(二)所喜:政府職能發揮到位,中小企業潛力無窮

1、各鄉鎮辦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全區發展環境很優越。調研中,各鄉鎮工作人員對經濟工作的熟悉程度,工作熱情,都讓人印象深刻。全區上下已經樹立起齊心協力發展經濟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協調服務機制和有效穩定的競爭機制,達成了借助外力發展XX經濟的共識,在提高投資者的滿意度,打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各項工作中

成績卓著。JJ集聚區的同志介紹了其企業零阻礙、企業零服務的工作經驗,值得在全區學習推廣。雖然有個別企業對行政機構辦事效率頗有微詞,但實際情形往往是政策、法規對辦理事務的程序和周期有細致規定,工作人員照章辦事而已。吃拿卡要是個案,在XX不具有典型性。如果逾越程序,僭越法律,導致程序混亂,無章可循,反而會造成效率低下。這就好比許多人以為排隊的時候插隊很快,但是打亂了秩序,影響整體的效率。

2、中小企業發展潛力不可小覷。調研中,企業、企業、的等中小型企業發展勢頭喜人。這些企業成立時間短,見效快,前景好,都被寫入了我區的“十二五”規劃,在今后五年必將大有作為。XX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達83種,擁有項專利。其企業經營者以炒制茶葉起家,逐漸涉足茶機械制造,親自進行產品開發。他沒有高學歷,沒有強大的研發團隊,但憑借其炒茶的技術,動腦子花心思,研制開發的產品遠銷安徽、云南等省,創下了自己的品牌。等茶機械企業的迅速成長絕對離不開兩個條件:某市毛尖獨特的茶葉制作工藝和品牌效應。以及、等茶機械制造企業的興起標志著我區茶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顯示出茶產業強大的集聚效應。大力建設產業集聚區,就是為了放大產業發展的外部規模效應,培育形成集聚效應,這是一種政府主導及產業轉移形成集聚的模式。而茶產業已經逐漸成熟到自發成長型產業集聚,即依托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或本地資源優勢,在較長時期發展過程中,催生了與傳統產業相配合的上下游企業,形成專業化分工與合作。東雙河的恒信發制品企業是外出務工人員帶回來的項目,但是目前這家企業產銷兩旺,發展迅猛??梢?,能帶來項目、

研發技術的人才不一定很高端,特別是我區目前仍然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階段,這種對技術水平要求不高,能夠吸納較多勞動力的中小企業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反而能帶來可觀的社會效益。

(三)所思:JJ物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現狀及思考

1、JJ物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仍停留在傳統園區的水平

這里必須首先厘清一個問題:產業集聚區和傳統的專業園區有什么區別。專業園區是政府出于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考慮,為便于管理所劃出的特定區域。發展園區其實也考慮到了外部規模經濟的概念,因為經濟學上認為集中在一起的廠商比單個孤立的廠商更有效率。但園區的企業只是地域空間的接近,企業之間的發展幾乎不存在分工合作等關聯關系,所以規模效應不明顯。而集聚區概念的提出則直接來自于外部規模經濟的概念。集聚區是把相關產業的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促進行業在區域內的分工與合作,進而減少成本和交易費用,促進生產鏈分工細化,形成企業集群,提高談判能力,獲得更穩定的供貨和銷售渠道。

調研中我們發現,集聚區匯集了、公司JJ物流信息港項目、公司通訊器材配送中心、科技園以及中心等一大些重點項目,但是這些項目涉及不同的行業,并不存在同類企業分工合作關系。所以產業集聚區吸引資金、人才、客商和企業的磁場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尚停留在傳統工業園區的發展水平。

JJ物流產業集聚區2009年正式成立,2010年才正式運行,起步較晚,面臨全省100多個集聚區的競爭壓力。我省各集聚區每季度進行排名,實行末尾淘汰制。目前我們的排名133位,并不具有明顯優

勢。目前,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入駐同步進行,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同步進行,任務十分艱巨。集聚區的評價指標主要是營業收入、稅收、從業人員數量、環保、投資強度等(未查到全部指標),以增長速度進行比較。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當務之急不僅是招商引資,更重要的是擇商選資。集聚區招商引資要有總體思路,總體規劃,不能來什么項目上什么項目,浪費集聚區土地等稀缺資源,為好項目大項目節約預留空間。選項目時應把好科技含量、效益、集約用地、環保、產業對接關,重視項目前期論證工作,認真分析研究國家、省市產業政策,充分考慮XX發展實際和發展重點,既要重點謀劃和儲備一批有特色的傳統產業項目,又要專門針對集聚區評價指標,招引能迅速提升評價指標的項目,即那些有發展前景,資源能耗低,帶動能力強,稅收貢獻大,投資強度大的項目。簡言之,當前,JJ物流產業集聚區正處在傳統園區向集聚區功能轉變的階段,我們要在集聚區全省排名中爭先搶位,求生存而后謀發展。在這個逐漸過渡的特殊艱難時期,要確保集聚區的發展的可持續性,在發展中升級,逐漸發揮和放大集聚效應。

此外,“十二五”規劃當中對集聚區的定位是“輻射南北的物流中心和農副產品現代化加工中心”。我區的茶產業發展有基礎、有后勁、有前景,并且自發產生集聚效應。集聚區應當考慮重點發展幾家大型的茶葉加工企業,既符合集聚區功能定位,又能助推茶產業再上臺階。

2、JJ物流產業集聚區應當發展現代物流產業

在對長通的工作人員訪談時,我們了解到該企業雖冠名“倉儲”,

并且建設了規模較大的倉儲中心,但其業務主要針對本公司,滿足本公司倉儲、配送和流通的需求,是本公司功能和業務的延伸,并不對外提供這種業務。這是當前我區物流業的顯著特點,即尚停留在傳統物流階段,還不能稱為現代物流。目前我們在集聚區大力發展物流業,可以發揮其關聯性強、拉動作用大、易于與其他產業合作的優勢,為日后真正完成傳統園區向集聚區功能轉型打下基礎。“十二五”規劃即指出要“大力推進傳統物流產業升級,推進企業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從企業分離出來,實施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強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培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推進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配送中心等物流節點的冷凍冷藏設施,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

3、鄉鎮辦的應當從事經濟服務而非經濟管理

在東雙河調研時,我們問到當地的財政收入情況。工作人員回答我們:東雙河中小型企業比較密集,稅收和財政收入不多。但是他們仍然支持和鼓勵這些企業的發展:一是小企業發展具有倍增效應,能增加居民收入,帶動就業;二是因為這些企業剛剛起步,出于涵養稅源,鼓勵創業的考慮,不宜過度增加企業負擔。而且,對于鄉政府來說,最關注的是社會效益,而非財政收入。各鄉鎮辦應該具有服務經濟的職能,而不應該從事經濟管理工作。至少縣區一級政府才有能力統觀全局對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形勢有整體的思路,才能對產業發展有整體規劃,能夠以高站位、遠視野實施經濟管理工作。

我市引進競爭機制對各鄉鎮辦進行定期排名,考核其工作情況,

生產總值、稅收、財政收入等都是重要指標。各鄉鎮辦要千方百計招商引資拉項目,擴展稅源,增加財政收入。鄉鎮一級政府面臨著既要增加本地項目,又要顧全大局把項目落在集聚區的矛盾,不可能主動把自己招引的項目落到集聚區去,降低自己的指標。只有區級政府有能力謀劃產業布局,并且前瞻性、全局性地安排項目落戶地。所以,建議不以稅收、財政論英雄,而將鄉鎮辦的經濟服務能力納入考核指標,消除其經濟管理方面的壓力,使其得以全心全意做好服務。

(四)所感:戴著鐐銬跳舞

打造產業鏈的調研報告范文第5篇

強化防控體系建設 打造平安和諧社區 北**辦事處楚風社區居委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總結 楚風社區現有常住人口 8000 余人,常住居民 1700 多戶,其中原“省改”職工 4000 多人,黨員 820 人,地處**大道北端東側,**路中面南側的繁華鬧市區。轄區有醫院、學校、幼兒園、商鋪攤位等社會服務性綜合設施。管轄面積廣、人員流動大、下崗人員多、治安十分復雜。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穩定”的方針。在資金十分短缺、治安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不等不靠、不畏困難、想千方設百計、因地治宜,在狠抓人防、物防的基礎上,加大投入、整合資源,逐步建立起視頻監控“管住面”,門禁系統“看住樓”,智能報警“守住點”的技防模式,有效提高了社區自防能力,為建設平安穩定和諧的社區治安環境打下良好基礎。

一、創新機制,強化人防網絡建設 一是領導重視。社區領導高度重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社區黨委書記**同志曾經擔任過省專汽及楚風社區治保主任職務,既熱愛綜治工作,又熟悉業務,在綜治崗位上作出了不平風的業績。擔任黨委書記后,總是親自過問綜治工作,親自安排人力,組織財力,認真協調、解決綜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確定專人負責防控體系建設工作,為“三防”措施落實奠定了基礎。 二是成立專班。

打造產業鏈的調研報告范文第6篇

按照“三嚴三實”教育實施方案中開展專題調研的要求,近日市質監局組織調研專班,深入精準扶貧聯系點——竹山縣官渡鎮大溪河村進行調研,深入分析大溪河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幫扶措施?,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大溪河村發展的現狀

1、基本村情現狀。大溪河村位于竹山縣官渡鎮北部,距鎮政府約30公里,距縣政府約88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高山村。版圖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過去的4個村和1個林場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畝,水田325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大溪河村村內主要資源有閃長巖、石煤、黑板石、魔芋、獼猴桃、蜂蜜和煙葉等。

2、貧困人口現狀。大溪河全村共340戶,1339人,其中戶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約300人,實有勞動力825人,貧困人口177戶

673人,貧困人口超過50%。在貧困人口中五保戶20人,低保戶86人??梢哉f,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貧困戶。根據走訪了解到的情況,除了35戶煙農收入較為穩定外,其他貧困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3、基礎設施現狀

。大溪河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較差,遇到雨天,大多數道路無法通車。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兩層小樓外,其他農戶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條件極差。村內無學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鎮上上學,目前有8名在讀大學生和6名高中生。村內無衛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官渡鎮,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則忍。村黨員活動中心是4間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土墻房,辦公環境差。因環境限制,該村電力資源短缺,經常晚上供電,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沒有網絡,很多地方沒有手機信號,通訊極其不便。

4、產業發展現狀。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煙、種糧、發展林特產業和打工為主,2014年人均收入4242元。煙葉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在煙葉公司支持下,種植面積達到850畝,有烤房22座。由于條件所限,招商引資相對困難。2012年引進一家石材加工廠,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目前處于停產狀態。

5、基層組織現狀。大溪河村現有黨員22人,村兩委班子5人,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3人長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婦聯主任是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很少參與到村集體事物中來,村兩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二、市質監局幫扶的情況

1.

加強領導,組建幫扶工作機構。市委政府“精準扶貧”活動專題工作會議召開后,市質監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曾勤為組長,局班子成員,各分局局長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制定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以黨組成員、副局長歐陽華同志為隊長,抽調6名同志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隊,為“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走訪調研,摸清村內基本情況。我局扶貧工作隊迅速深入聯系村逐戶走訪,全面調研。工作隊員共駐村180人次,走訪入戶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貧困戶家庭,先后4次與官渡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商討大溪河村扶貧計劃,

5次召開村民大會,詳細了解大溪河村的基本情況,并將走訪了解的詳細情況歸類建檔。通過調查,在177戶貧困戶中,有煙農35戶,全家在外打工6戶,僅留老人在家23戶,傷殘戶3戶,老年戶3戶。經統計,需要重點幫扶的困難戶共96戶35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同時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術和資金。通過走訪調查,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員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爭取村民對

“精準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明確職責,全員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戶(人)”的要求,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建立了縣級領導干部包戶和一般干部包人責任制。我局縣級干部13人,幫扶13戶共計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計幫扶81戶306人,剩余貧困群眾由工作隊兜底幫扶。任務確定后,通過春節慰問、組織活動等方式,組織干部職工分批前往大溪河村,走訪、慰問、幫扶困難戶,為各戶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其中在2015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成員以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走訪慰問了該村老黨員和一批困難群眾,共計為該村177戶結對幫扶戶提供了價值1.2萬元的慰問品,同時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學金,支持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4、結合實際,幫助制定脫貧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村民徹底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經實地走訪,該村蜜蜂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有30余戶村民散養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術和龍頭企業帶動,蜜蜂養殖未能形成規模,產量也較低,多數蜂蜜養殖戶年收入只有

100多元。該村地處高山,很適合獼猴桃生長,已有幾戶村民正在發展獼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畝獼猴桃基地,其中20畝已掛果,年收入超過10萬元。通過調查,后與村兩委溝通,決定以產業扶貧為主導,將蜂蜜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作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扶持,做到戶戶有產業,人人能脫貧,同時聯系龍頭企業,幫助建立產業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產業扶貧徹底實現脫貧致富。為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局主要領導專程赴全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陜西省眉縣考察獼猴桃標準化示范縣建設,了解獼猴桃的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發展前景等情況,幫助大溪河村制定了科學、詳細的獼猴桃產業發展計劃。每畝獼猴桃年產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戶種植3-5畝,可收入1-2萬元。力爭通過5年努力,該村獼猴桃發展至500畝,收入達到200萬元。為發展蜂蜜產業,我們先后5次到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得知當前新的養蜂技術每箱年產50公斤左右蜂蜜約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幾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經分箱后年產值可達到3000-4000

元,第三年分箱后的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同時,該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屬于“懶人”產業,老弱病殘均可發展。我們將了解到的信息及時該村兩委溝通,幫助該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爭取在2-3年將該村蜜蜂發展至1000箱,年收入達到80萬元。

5、籌措資金,啟動扶持產業發展。為加快大溪河村脫貧步伐,市質監局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年初,局黨組號召全局干部職工每人集資捐款400

元,共募集到9萬多元啟動蜜蜂養殖產業,計劃為110戶困難村民每戶免費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神農蜂語公司提供蜜蜂種群和技術指導,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為改善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局黨組計劃每年想辦法籌措一定的資金,支持該村“一中心三室”

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產業合作社辦公室、衛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籌措10萬元資金,計劃為該村村民每戶提供1畝獼猴桃苗木,并聘請陜西眉縣的技術人員,定期為該村獼猴桃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6.

廣泛動員,邀請企業參與扶貧共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我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借助企業的資金、市場,幫助聯系村脫貧致富。經溝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紀中遠集團、十堰福堰鋼鐵公司、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公司、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十堰海億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氣公司等8家企業愿意參與到大溪河村的扶貧工作中來。其中,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術員前往大溪河村講解傳授蜜蜂養殖技術,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愿意為大溪河村移民搬遷工程免費提供水泥100噸。

三、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1、村民素質不高。在扶貧開發之中,勞動力資源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但大溪河村村民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給精準扶貧增加了難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經遷出村外,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資金投入不足。大溪河是極度貧困的村莊,需要建設的項目多,需要扶持的資金多。該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獼猴桃產業,200多畝土地流轉已經到位,但前期每畝近3000元基地建設費用成了門檻,村民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望地興嘆。目前政策扶貧資金有限,村民自籌資金無來源,幫建部門零基預算,也無資金投入。加之農業產業投入大、周期長,市場風險也很大,村民無法承擔投入成本,資金制約成為扶貧的最大障礙。

3、技術服務不夠。官渡鎮黨委政府及大溪河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發展,先后發展了煙葉、魔芋、獼猴桃、蜜蜂養殖、玄生種植等產業,只有煙葉公司技術服務到位,發展較好??蔁熑~種植面積900畝已基本飽和,無發展空間。其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里曾大力發展中藥材——玄參,因村民缺乏種植技術,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龍頭企業兜底,結果村民都放棄了玄參種植。村里還發展過蓮藕、核桃、魔芋等產業,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經營,廣種薄收,陷入停滯狀態,根本問題是缺乏技術指導。

4、聯動幫扶不力。大溪河村貧困面大,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設集團共同幫扶大溪河村,我局也積極爭取其他8家企業從不同層面參與到大溪河村扶貧中來。但總體感覺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市里統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設集團至今還沒有實質性行動,社會聯動幫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完成艱巨的脫貧任務。

四、今后扶貧的主要措施

1、結對幫扶增強干部責任。今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精神,扎實開展“雙包雙建雙帶雙促”活動,細化干部一對一幫扶的任務,強化干部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幫扶干部與包聯戶溝通聯系,有針對性地制定貧困戶脫貧計劃。建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減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效果明顯。

2、資金幫扶增添基礎設施。市質監局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大溪河村啟動

“一中心三室”建設,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扶貧資金,協調相關單位,逐步解決大溪河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3、產業幫扶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戶因地制宜地選擇產業,重點發展蜜蜂養殖和獼猴桃產業,幫助群眾連片規劃建設,著力優化品種,努力提升規?;?、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盡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引進企業拉升產業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幫助大溪河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壯大蜜蜂養殖產業。幫助發展獼猴桃產業,免費提供獼猴桃樹苗,力爭在明年春季推廣種植200畝。事先做好與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溝通合作,開辟獼猴桃銷售渠道。

4、聯動幫扶增進村企共建。結合大溪河村實際,引進符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村企合作,互助互動,借助企業的技術、資金,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降低農民發展產業遇到的市場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計劃引進獼猴桃、魔芋、蜂蜜產業龍頭企業各一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發揮作用。同時爭取市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結對共建美麗鄉村和“兩創”(創文明新村、創“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加快建設文明新村。

5、遷移幫扶增快脫貧進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邊遠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戶為重點,實行生態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目前該村已規劃兩個搬遷安置點,有18戶村民有搬遷意愿。通過搬遷讓村民集中居住,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6、教育幫扶謹防代際傳遞。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為防止出現因學返貧的情況出現,市質監局繼續對該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助學幫扶,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增強致富能力,鞏固扶貧成果。

五、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規劃統攬力度,提升精準扶貧效率。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規?;N植、養殖和經營是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雖然秦巴山區地形復雜、氣候各異,動植物品種多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營,但結合實際分片進行規劃,以幾個鄉鎮或幾個村為單元,明確產業方向,形成適度規模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如官渡鎮周邊鄉鎮,或大溪河村及周邊幾個村,都發展彌猴桃,形成規模,集約化經營,這樣就可以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因此,建議市級統籌指導,縣鄉科學規劃,分片區對產業發展、道路交通、村級公益設施進行規劃,以提高扶貧效率。

2、加大資金捆綁力度,提升整體發展能力。扶持資金數額決定扶貧計劃任務的落實,沒有資金投入,任何規劃、計劃都是空中樓閣。如果僅靠幫扶單位支持,難以完成艱巨的脫貧目標?,F在大溪河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貧資金、項目資金,村集體和幫建單位都不清楚,計劃干多少事,心中沒底。建議根據市、縣扶貧規劃,將政策扶貧資金、有關項目資金等計劃下達到鄉、下達到村,加上幫建單位扶持資金、社會捐獻資金、村級組織自籌資金等,將所有資金捆綁使用,有計劃的謀劃、規劃,每年干幾件大事、實事。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當產業扶貧項目確定之后,農民急需的是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可這些技術大多數幫建單位是無法提供的。當前大溪河村蜜蜂養殖、彌猴桃種植,需要培養幾戶技術帶頭人。建議市、縣牽頭,安排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技術機構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分門別類地組織在相應片區開展相關實用技術培訓,村級組織組織產業對口的農戶參加,以提高其創業能力和技術素質。

4、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升模范帶動作用。貧困村的脫貧致富,村級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發揮著關鍵作用。大溪河村黨支部書記明平濤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發展產業,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徹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村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養、挖掘工作,力爭培養一批年青有為、敢想敢干、勇于開拓的黨員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致富創業團隊,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5、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扶貧幫建合力。精準扶貧涉及多個單位,如鄉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幫建單位、幫建企業、產業合作社等,結構較為復雜,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計劃。如果職責不清,任務不明,各自為陣,就會大大影響扶貧效率。建議建立和完善協調機制,明確主導單位和責任主體,分解具體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會加速脫貧進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鄉鎮產業扶貧調研報告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2月4日,我們一行來到區開展走訪慰問,并就扶貧開發工作進行調研,深入到縣鎮街道、村組、農戶,采取聽取匯報、現場查看、與貧困群眾和基層干部對話交流、座談等形式,了解區近年來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和困難,廣泛聽取干部群眾對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建議和要求,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扶貧開發工作總體情況

區位于省西南部,國土面積172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5萬人,轄18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278個行政村,28個社區居委會。2016年納入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共有27個村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2016年底,貧困人口10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4.5%。

2016年,撤市設區后,區大力實施“同城發展、富民強區”發展戰略,銳意改革創新,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增長率均高于市和全省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緊緊搶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歷史機遇,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級財政部門撥付的3319.79萬元扶貧資金(其中:中央財政2179.79萬元、省級財政1000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140萬元),圍繞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移民搬遷和“雨露計劃”等主要工作內容,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為抓手,以“產業扶貧、移民搬遷”為重點,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全區脫貧2.4萬人。

(一)實施整村推進,改善基礎設施。

2016年,區繼續將貧困村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相結合,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圍繞27個省級貧困村,大力夯實基礎建設,有效地實施了整村推進工程,共完成了包括基礎交通、農村水利在內的村莊整治建設項目51個。特別是較好地完成了41個通組道路交通建設項目,完成農村公路改造311公里、橋梁建設19座。打開了致富枷鎖,讓脫貧致富夢想有路可走。

(二)推動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

自我省實施“四個一”組合式扶貧重大舉措以來,區提出“四個堅持,四條路子”的產業扶貧新理念,用好省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扶持27個貧困村及其周邊連片村產業發展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27個產業扶貧項目,新增產業基地道路27.7公里,灌溉水渠、飲用水管道7000米,苗木種植1600畝,安全飲用水水廠1座。這些讓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扶持項目,激發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新活力,幫助農民實現穩定增收。

(三)實施搬遷扶貧,開辟扶貧新路徑。

2016年,該區計劃移民搬遷扶貧2000人,其中以工代賑異地搬遷扶貧移民1000人,進城進園搬遷扶貧移民1000人,上級下達搬遷移民扶貧補助資金1000萬元。該區計劃將其中1528人安置在蓉江街辦橋口村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引導貧困群眾進城就業脫貧。目前,移民搬遷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與此同時,該區積極開展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為水庫移民5808人發放直補資金348.48萬元,安排扶持資金381.48萬元,實施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和生產開發項目27個,并已全部竣工。

(四)實施“雨露計劃”,就業技能得到提升。

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區結合該區產業結構狀況,以中職學歷職業教育、勞動力轉移培訓、創業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政策業務培訓為內容,積極實施“雨露計劃”,舉辦專項培訓36次,培訓2490人次,使受訓青壯年農民的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有了明顯提升,為他們更好地就業創業、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礎。

(五)開展結對幫扶,扶貧效果明顯。

今年以來,全區各定點包扶、定點扶貧工作組深入幫扶點402人次?;I集扶助資金1230萬元,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人員8313人次;掛點干部職工捐款、捐物37萬元;幫扶困難學生604人,幫助引進人才35人次,引進技術64項;結對幫扶貧困戶2620戶,其中計劃生育貧困戶377戶;組織勞務輸出1328人,其中貧困戶勞動力890人。

二、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和存在問題

(一)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措施

根據《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區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到2019年底,使全區2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38565戶12.4萬人貧困人口具有比較穩定的收入,實現“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與全區人民同步邁入小康這一目標。為此,區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核心要求,建立瞄準貧困戶的幫扶機制,給合實際,重點實施四項幫扶舉措,改扶貧“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到村到戶。主要措施包括:

1.扶持生產,實現就地致富。針對長期居住在農村,且年齡偏大,有勞動能力和一定生產資料的貧困戶,通過引導幫扶,開展種植、養殖等手段,實行就地脫貧致富。?甜柚種植。以甜柚種植為重點,依托等鄉(鎮)萬畝甜柚基地建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種植面積達5畝的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采取免費提供苗木、技術培訓,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幫助貸款5萬元并提供扶貧貼息等。對區域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安排貧困人口就業的,政府對其產業實施等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油茶種植。對北部山區、赤土等鄉鎮的種植油茶達5畝以上的貧困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除享受林業部門的獎勵外,參照甜柚種植標準另行補助。?優質稻種植。對北部山區缺少土地的貧困戶、種植企業,政府幫扶土地流轉,發展優質稻種植,對種植50畝以上的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采取免費提供苗木、技術培訓,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幫助貸款5萬元并提供扶貧貼息等;對幫扶貧困人員就業的種植企業、農業合作社除除享受林業部門的獎勵外,參照甜柚種植標準另行補助。④蔬菜種植。以唐江、龍嶺、鳳崗、朱坊等鄉(鎮)為中心區域,鼓勵土地集約經營,扶持蔬菜種植100畝以上大戶50戶,帶動10000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以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⑤花卉苗木種植。帶動5000貧困人口脫貧,對公共事業所需花卉苗木,政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在貧困戶中購買苗木,解決種植戶的投入和銷售壓力,實現脫貧目標。⑥發展鄉村旅游業。通過建設“一座南山、十里蓉江、萬畝果園”生態旅游長廊、以大山腦為核心的生態旅游休閑區、以家具體驗為主題的商貿旅游、蓮花山旅游區、赤土畬族民俗旅游區等五個旅游點的建設,帶動5000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2.移民搬遷,洗腳上岸進城。針對那些居住偏僻、交通不便、生產資源缺乏、生產開發無門路的偏遠山區和庫區農民,實施移民搬遷進城,通過各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區,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同時在重點項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公租房,為貧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確保“洗腳上岸”進城就業的貧困家庭“搬得出、住得下、過得好”,計劃逐步解決1萬戶共3.6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3.勞務輸出,轉移剩余勞力。通過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使部分農民學得一技之長外出打工或創業,不愿外出的則可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增加貧困家庭收入,解決2.6萬貧困人口脫貧問題。一是針對農村“8090后”有一定文化素質又有進城意愿的,定期舉辦勞務就業培訓,轉移就業0.9萬人;二是針對一些長期在外打工,但有一定勞動技能且愿意回鄉創業的,組織開展專項培訓,帶動就業0.8萬人;三是兼顧強化特殊崗位職業培訓,針對工業園區用工需求,舉辦起重機動車輛駕駛、電焊、焊工、刺繡、保潔、保安等培訓班,帶動就業0.9萬人。

4.政府供養,保障基本生活。主要對象為特殊貧困戶(含五保戶、重度殘疾人員等)。一是加大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條件。加強敬老院硬件建設,擴建增容,將敬老院建設納入各鄉鎮社會發展規劃,與五保對象日益增加集中供養的需求相適應;整合各類民生政策,抓好五保戶、低保戶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好村級集中供養點。二是加強供養經費的動態化管理,確保五保對象生活穩定。為確保五保集中供養對象生活穩定,應建立與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五保經費保障體系,財政轉移支付的五保供養經費每年進行調整,保障其生活水平穩定在農村一般生活水平。三是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支持殘疾人員參與就業。鼓勵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安排殘疾人員就業,政府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保障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正常生活。

(二)存在問題

1.對象識別還不夠精確。盡管從6月底開始,該區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扶貧對象識別辦法,以及“一申請二評議三公示四審核”的識別程序,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先后開展了貧困人口識別、建檔立卡培訓、登記造冊、初步錄入等環節工作,但從確定的扶貧對象來看,還存在對象識別不夠精確的問題。一是按照整戶識別貧困人口原則,很難把握家庭整體貧困情況,因而出現扶貧對象不精準的情況。二是對農戶收入很難準確統計,存在農戶隱瞞部分收入的情況,特別是家庭成員分散就業,很難掌握家庭成員各自收入的變化情況,導致少數已脫貧的農戶也納入了扶貧對象。

2.扶貧成效還不夠穩定。一是自身脫貧,致富造血能力較差,會出現一些“扶不起”現象。特別是留守在農村那部分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生產能力偏弱的“三偏”貧困人口,思想保守甚至愚昧,“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較為嚴重。二是遭受自然災害或各類事故、重大疾病等返貧情況,致使扶貧變成反復扶貧。三是收入來源渠道不穩定。貧困人口普遍無一技術之長,發展產業沒有技術支撐,很多投入打了水漂。相當一部分人是靠打臨工、賣苦力謀生,收入很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返貧。

3.移民搬遷后續發展存在隱患。實施搬遷扶貧進城的這部分農民,原先大多生活在偏遠山區,無論是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還是生產方式,進城后都很不適應,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磨合。雖然住得更舒服了,但原先生產方式無用武之地,“洗腳上岸”后不知所措,無固定收入來源。特別是貧困戶本來就沒有積蓄,有的為購房又新欠了一屁股債,不僅沒脫貧還加劇了債務負擔。加上城里生活成本增加,導致日常生活水平下降,不僅生活保障壓力加大了,在新的環境下與左鄰右舍也會時常出現沖突,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如果社會管理和幫扶政策跟不上,不僅這部分人的生計難以為繼,將會引發新的貧困,甚至會影響當地社會穩定。

4.動態管理還有待加強。還約有3萬戶10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的動態管理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工作復雜難度也大。一是被調查的貧困人數多,加上脫貧戶擔心再得不到扶持而隱瞞真實收入,導致調查數據不真實準確;二是工作量大。各鄉村人手不足,也缺乏工作經費,不可能像建檔立卡時一樣每年都集中大批的專人開展調查摸底公示上報。因此,要確保扶貧對象的精準,必須探索建立切合實際的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不走樣。

5.扶貧資金缺口較大。2016年,各級政府安排全區的扶貧資金達3320萬元,但對于該區的扶貧工作任務來說相距甚遠。盡管區財政每年投入的資金都有所增加,但從扶貧資金的人均占有量角度來看,扶貧資金依然不足,缺口較大。按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10萬計算,農村貧困人口平均占有扶貧資金是332元,與人均扶貧資金占有量的最低標準相差較遠。資金短缺仍然是貧困地區的“瓶頸”因素,且短期內難有大的轉機。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階段,在總結經驗、鞏固扶貧成果的基礎上,擬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產業扶貧,夯實農民脫貧致富基礎。

進一步創新生產扶持方式,用好產業扶貧資金,通過引導幫扶,以發展種植、養殖業為主,幫助農戶就地脫貧致富。一是通過加大產業開發扶貧資金投入,推進貧困村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等試點,并逐年擴大試點范圍,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撐。二是圍繞臍橙甜柚、生豬和蔬菜、花生、油茶、優質稻等“兩主四特”產業發展,引導貧困農戶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市場+基地+農戶”等各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逐步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加大扶貧資金對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入社率達到50%以上。充分發揮各級扶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貧困農戶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戶脫貧。

(二)抓后續扶持,鞏固搬遷扶貧成果。

一是抓好進城民工就業。通過各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區,吸納部分有條件的貧困人口就業,確保有穩定收入來源。二是抓好公租房建設。在重點項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公租房,為貧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確保“洗腳上岸”進城就業的貧困家庭“居者有其屋”。三是抓好進城進鎮示范點建設。2016年,加快建設3個區級進城進鎮進園示范點,爭取蓉江橋口示范點安置800戶3000人,唐江九駁橋示范點安置100戶400人,家具產業園區級示范點安置600戶2400人。四是抓好搬遷后續扶持與管理。整合各方資源,加強部門協作,為進城農民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供公益崗位,實現穩定就業。同時,加強對移民小區設區管理,為進城農民提供生活幫助、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幫助農民加快融入和適應城鎮生活,讓他們在脫貧的基礎上能住得安心、生活愉快。

(三)抓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就業渠道。

要把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術素質和就業創業技能作為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工作來抓,轉“授其魚”為“授其漁”,實現“培訓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樣,既可以委托專業培訓機構,也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實地培訓;二是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讓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專業,需要什么就培訓,培訓內容要多元化;三是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市、區周邊地區對產業工人的技術需求,組織訂單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四是創新培訓形式,既要由企業組織培訓,也可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培訓,也可以由農民自己選擇培訓機構學習,只要取得培訓合格證書都可予以經費補貼。

(四)抓典型示范,深化整村推進工程。

在繼續鞏固村、村整村推進成果的基礎上,今年再選擇一個貧困村作為示范點,以優化村莊功能規劃、環境衛生整治、土坯房改造、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等為主要內容,整合資源,集中資金,重點扶持,在幫助當地農民提高收入、穩定脫貧的基礎上,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精、氣、神,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樹立典范。

四、幾點建議

(一)堅持因戶施策,不斷增強扶貧措施的針對性。

扶貧工作是否能出成效,關鍵在于是否能做到扶“真”貧、扶“準”貧、“對癥下藥”。要在摸清底數、確保貧困對象真實精準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扶貧對象,即“扶貧戶、扶貧低保戶”,根據不同貧困類型,針對其不同貧困成因,因戶施策、“量身定做”,制定針對性強、組合式的幫扶措施,通過扶貧搬遷、發展產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等方式,助其脫貧;將“低保戶、五保戶”等農村因病因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貧困對象識別情況單列出來,經民政部門確認后,將符合政策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實現兜底保障。

(二)整合各個資源,不斷增強扶貧工作合力。

要努力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各類資金,實現多元扶貧、共同扶貧。一是要深入開展結對幫扶。依托“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平臺,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戶、責任到人。要結合幫扶實際,做到定目標、定對象、定責任、定措施、定政策,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同時,幫扶單位要發揮行業和職能優勢,從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方面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扶持,保證幫扶措施和任務落實。二是要切實抓好專項扶貧。組織實施好整村推進、扶貧搬遷、產業扶貧、雨露計劃、以工代賑等重點工程,確保專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取得實效。三是要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采取有效措施,將貧困戶、貧困村的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愿進行有效對接、互聯互通,實現社會扶貧資源的有效配置。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通過捐贈救助、發展產業、促進就業等各種形式參與扶貧。對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符合信貸條件的各類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并按有關規定給予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四是要充分用好對口支援平臺。要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四個一”組合式扶貧工作政策及中央國家機關、省直機關、有關單位對口支援幫扶政策,發揮對口支援單位職能優勢,搭建好項目對接、產業承接平臺,積極爭取對口支援單位的技術、信息、人才及改革試點等支持,著力推進一批對口扶貧重點項目建設,解決一批難點節點問題,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上一篇:電力公司臨時用電客戶范文下一篇:兒子十歲生日父親致辭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