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免費誡子書范文

2023-09-27

免費誡子書范文第1篇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2、掌握下列字的讀音:澹泊(dàn bó ) 淫慢(yín) 險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詞語:君子、行、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志、淫慢、險躁 治性、馳、窮廬、將復何及 4、翻譯全文。

5、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弄清文章的層次關系。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針對文章的精彩之處,用換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后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為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險躁

(2)停頓: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學/無以廣才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系 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并力求在小范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回,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窮房子,那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在這段話中,哪句話勸勉兒子要珍惜時光,把握現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詩句?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2、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在于引導學生理清本文的層次關系,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弄清本文的邏輯層次。

明確:諸葛亮認為,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志向呢?必須“寧靜”,即清心寡欲、專心致志(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此說來,一個人要想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必須修養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養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看來,“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這也正是諸葛亮的觀點所在。 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里裝著現代文,嘴里說著古文。

六、談感受,說啟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七、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 自主學習 1.《誡子書》選自 ,作者 ,字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我們以前學過他感人肺腑的課文《 》,陸游對這篇千古傳誦的表文曾稱贊道: , 。 2.給粗體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夫君子之行( ) 澹泊 ( ) 淫慢( )則不能lì( )精 .....險躁( )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 )遂成枯落( )悲守窮lú( ) ....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澹泊無以明志 .....③非寧靜無以致遠 ④非志無以成學 ...⑤淫慢則不能勵精 ⑥險躁則不能治性 ......⑦年與時馳 ⑧遂成枯落 ⑨悲守窮廬 ....4.背誦默寫

夫君子之行, , 。非澹泊無以明志,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 。

淫慢則不能勵精, 。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二、 精讀文章,疏通文意 小組合作學習:

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師生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句子

1、 指名背誦,聽讀質疑

2、 交流質疑

3、 齊背文章

三、 合作探究

1、 解題

2、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或亮從哪幾個方面來告誡和勉勵兒子的?)

3、齊背文章,進一步感受父對子地殷殷深情。

五、課堂練習

9.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 , 。

10.在《出師表》一文中也有能體現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語句是 , 。 11.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后面問題。 章武三年春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③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注釋】①篤:病重。②竭:用盡。③敕:告誡,囑咐。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必能安國: 若嗣子可輔: 事之如父: ...2.翻譯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3.請寫出一個人們陳贊諸葛亮高風亮節的成語。 4.近人游俊曾寫過一副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你知道其中的“兩表”“三顧”“一對”分別是指什么呢?

免費誡子書范文第2篇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詩句導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幾句詩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學生回答)

那一定聽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那誰能給我介紹以下諸葛亮?(讀課下注釋) 《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軍師,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諄諄教誨。(板書題目)

誡:警告,勸誡。

書:即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順。

聯系上節課的內容,思考既然這是一封家書,那我們應該用怎么樣的語氣來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老師先領讀,正音和劃分節奏。找學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3、全班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準確翻譯。

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 2、質疑問難。 3、師強調重點詞

4、生譯全文。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窮房子,那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

1、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論點)是哪一句?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請分別找出原句。

淡泊,立志,惜時。

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結構層次 第一層:(①)告誡兒子應當將“靜”與“儉”作為“修身”與“養德”的根本。

第二層:(②③)闡述“靜”與“學”的辯證關系,鼓勵兒子成就學業。

第三層:(④)告誡兒子要珍惜時光,有所作為。

5、畫出文中提高“志”的語句,練習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以儉養德 學:以靜求學 才:以學廣才

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

4.“君子之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四)舉例說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點。

(1)對偶: 對偶句的運用: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字簡潔精警。

2、雙重否定句:

雙重否定句:語氣強烈,強調了重要性。

(一)理解默寫。

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座右銘的兩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闡述“學”“志”“才”之間關系的句子是: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闡釋過度享樂和輕浮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好影響的句子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免費誡子書范文第3篇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2、掌握下列字的讀音:澹泊(dàn bó ) 淫慢(yín) 險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詞語:君子、行、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志、淫慢、險躁 治性、馳、窮廬、將復何及 4、翻譯全文。

5、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弄清文章的層次關系。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針對文章的精彩之處,用換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后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為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險躁

(2)停頓: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學/無以廣才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系 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并力求在小范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回,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窮房子,那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在這段話中,哪句話勸勉兒子要珍惜時光,把握現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詩句?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2、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在于引導學生理清本文的層次關系,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弄清本文的邏輯層次。

明確:諸葛亮認為,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志向呢?必須“寧靜”,即清心寡欲、專心致志(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此說來,一個人要想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必須修養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養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看來,“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這也正是諸葛亮的觀點所在。 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里裝著現代文,嘴里說著古文。

六、談感受,說啟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七、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 自主學習 1.《誡子書》選自 ,作者 ,字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我們以前學過他感人肺腑的課文《 》,陸游對這篇千古傳誦的表文曾稱贊道: , 。 2.給粗體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夫君子之行( ) 澹泊 ( ) 淫慢( )則不能lì( )精 .....險躁( )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 )遂成枯落( )悲守窮lú( ) ....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澹泊無以明志 .....③非寧靜無以致遠 ④非志無以成學 ...⑤淫慢則不能勵精 ⑥險躁則不能治性 ......⑦年與時馳 ⑧遂成枯落 ⑨悲守窮廬 ....4.背誦默寫

夫君子之行, , 。非澹泊無以明志,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 。

淫慢則不能勵精, 。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二、 精讀文章,疏通文意 小組合作學習:

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師生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句子

1、 指名背誦,聽讀質疑

2、 交流質疑

3、 齊背文章

三、 合作探究

1、 解題

2、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或亮從哪幾個方面來告誡和勉勵兒子的?)

3、齊背文章,進一步感受父對子地殷殷深情。

五、課堂練習

9.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 , 。

10.在《出師表》一文中也有能體現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語句是 , 。 11.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后面問題。 章武三年春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③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注釋】①篤:病重。②竭:用盡。③敕:告誡,囑咐。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必能安國: 若嗣子可輔: 事之如父: ...2.翻譯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3.請寫出一個人們陳贊諸葛亮高風亮節的成語。 4.近人游俊曾寫過一副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你知道其中的“兩表”“三顧”“一對”分別是指什么呢?

免費誡子書范文第4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過程與方法:1.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對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2.弄清文章的層次,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1.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2.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理解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1.背誦課文,理解主旨: 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2.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總第

56課時)

導學要點:

1、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3. 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一、自主預習,完成自測

(一)預習步驟

1、默讀課題,揣摩本課內容;

2、認真閱讀課前提示及第一個注釋,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大聲朗讀課文,同時畫出并查閱不會讀的字或不理解的詞;

4、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精讀課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讀課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預習檢查題。

(二)預習檢測

1、讀準字音。

夫( fú ) 淡泊( dàn )( bó ) 淫( yín )慢 遂( suì ) 廬( lú )

2、解釋下列詞語。

〔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 〔靜〕屏出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明確、堅定。

〔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廣才〕增長才干。

〔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

1 〔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 〔險躁〕輕薄浮躁。險,輕薄。 〔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去〕消失。

〔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二、創設情境,趣味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走近諸葛亮

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

典故、故事:三顧茅廬、隆中對策、草船借箭、舌戰群儒、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 稱頌他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 代表作(名句):

前《出師表》“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后《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朗讀指導(放課文朗讀錄音) • 誡:警告,勸誡。

• 書:即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練習四 課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論點)是哪一句?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二)班內展示,交流成果

五、師生互動,講解質疑

(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夫②君子之行,靜③以④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⑤無以⑥明志⑦,非寧靜無以致遠⑧。

②„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 ③„靜?屏出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④„以?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目的。 ⑤„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 ⑦„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⑧„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行:操守、品德。以:連詞,來、用來。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集中精力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內心平靜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⑨,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⑩則不能勵精⑾,險躁⑿則不能治性⒀。

⑨„廣才?增長才干。

⑩„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 ⑾„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

⑿„險躁?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 ⒀„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廣:擴展,增長。成:成就。

譯文:學習必須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業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與時馳⒁,意與日去⒂,遂成枯落⒃,多不接世⒄,悲守窮廬⒅,將復何及⒆!

⒁„年與時馳?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⒂„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

⒃„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 ⒅„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⒆ „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年:年華,年紀。日:時間,歲月。遂:最終,最后。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 譯文: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想回到過去的青少年時代重新學習)還有什么用呢!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導學反思:

3 第二課時 (總第57課時)

導學要點:

1. 研讀賞析課文;

2. 拓展延伸,當堂練習。

(二)研讀賞析

1、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論點)是哪一句?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 ”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請分別找出原句。

淡泊,立志,惜時。

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結構層次

第一層:(①)告誡兒子應當將“靜”與“儉”作為“修身”與“養德”的根本。 第二層:(②③)闡述“靜”與“學”的辯證關系,鼓勵兒子成就學業。 第三層:(④)告誡兒子要珍惜時光,有所作為。

論證層次提出問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正面)(論點)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反面)(正面)分析問題治學:志、靜-學-才(反面)(論證論點)修身:儉、靜(反面)解決問題珍惜時光,有所作為(告誡兒子)

4、中國人歷來崇尚、重視家教,無論是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家書》,還是《毛澤東家書》、《傅雷家書》,都體現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家教”的?為了增強效果,作者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你能補充一個“躁”的例子嗎?

學習和做人,對比論證。

薛談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5、畫出文中提高“志”的語句,練習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

4 志:以儉養德

學:以靜求學

才:以學廣才

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 。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 這就是諸葛亮的治學之道。

6.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三)名句賞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老子》“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及欲揚先抑、欲擒故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是一樣的。

現在的“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

現在的“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作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其原創《淮南子》。

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為前后兩個27年。前27年,是他博覽群書、修身養性、靜觀天下、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而后27年,則是他身體力行、完善自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階段。我們也可以說,前27年是他的“淡泊”“寧靜”階段,而后27年則是他的“明志”“致遠”階段。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非學無以廣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唐朝韓愈在《師說》中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在中小學的時候,要刻苦學習,因為我們無知,我們要想了解這個世界,必須跟隨老師刻苦學習。在上大學時,我們幾乎都是成年人了,熬過了人生學業中的最重要、最艱苦的關口-----高考,所以很多大學生開始松口氣歇下來了,失去了往日高中時拼搏的身影,平時的學習只要考及格就行,最后只圖混個文憑,仿佛大學只是供“天之驕子”休息娛樂的場所。他們中的很多人最后也能找到工作,但是當他們埋頭于工作之后,看到自己大學同學繼續刻苦讀書找到更好工作的時候,他們的悔意也就慢慢涌上心頭了。

5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

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四)舉例說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點。 (1)對偶: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對偶句的運用: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字簡潔精警。

2、雙重否定句: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雙重否定句:語氣強烈,強調了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擴大外延

(一)問題引申:聯系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提示結合自身品性、周圍實例及社會貪污腐敗現象 、“八榮八恥”精神,自由交流感想。)

(二)為本文補充論據。

1、道理論據:

淡泊: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立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惜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諺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

2、事實論據: 立志:(1)毛澤東:從小立有遠大志向——立志救國、獻身革命,最終締造了新中國。 (2)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成為令世人敬仰的人。

6 寧靜: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寧靜,在簡陋的實驗室里精心研究,最終發現了鐳,獲得諾貝爾獎。

七、當堂練習,達標測評

(一)理解默寫。

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座右銘的兩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闡述“學”“志”“才”之間關系的句子是: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闡釋過度享樂和輕浮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好影響的句子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二)談感受,說啟發。

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 示例:

(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 《長歌行》中有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非志無以成學”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反義詞

好—壞、對—錯、真—假、美—丑,我們知道它們意義完全相反,互為反義詞。還有一些詞,意義上是相對的,我們習慣上也把它們成為反義詞,如:黑—白、甜—苦、上—下、大—小。

人們常用反義詞構成對比、映襯,從而使句子具有更為鮮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強的說服力。例如: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八、課后作業 背誦全文。

免費誡子書范文第5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過程與方法:1.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對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2.弄清文章的層次,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1.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2.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理解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1.背誦課文,理解主旨: 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2.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總第

56課時)

導學要點:

1、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3. 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一、自主預習,完成自測

(一)預習步驟

1、默讀課題,揣摩本課內容;

2、認真閱讀課前提示及第一個注釋,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大聲朗讀課文,同時畫出并查閱不會讀的字或不理解的詞;

4、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精讀課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讀課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預習檢查題。

(二)預習檢測

1、讀準字音。

夫( fú ) 淡泊( dàn )( bó ) 淫( yín )慢 遂( suì ) 廬( lú )

2、解釋下列詞語。

〔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 〔靜〕屏出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明確、堅定。

〔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廣才〕增長才干。

〔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

1 〔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 〔險躁〕輕薄浮躁。險,輕薄。 〔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去〕消失。

〔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二、創設情境,趣味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走近諸葛亮

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

典故、故事:三顧茅廬、隆中對策、草船借箭、舌戰群儒、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 稱頌他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 代表作(名句):

前《出師表》“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后《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朗讀指導(放課文朗讀錄音) • 誡:警告,勸誡。

• 書:即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練習四 課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論點)是哪一句?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二)班內展示,交流成果

五、師生互動,講解質疑

(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夫②君子之行,靜③以④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⑤無以⑥明志⑦,非寧靜無以致遠⑧。

②„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 ③„靜?屏出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④„以?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目的。 ⑤„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 ⑦„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⑧„致遠?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行:操守、品德。以:連詞,來、用來。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集中精力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內心平靜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⑨,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⑩則不能勵精⑾,險躁⑿則不能治性⒀。

⑨„廣才?增長才干。

⑩„淫慢?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 ⑾„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

⑿„險躁?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 ⒀„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廣:擴展,增長。成:成就。

譯文:學習必須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業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與時馳⒁,意與日去⒂,遂成枯落⒃,多不接世⒄,悲守窮廬⒅,將復何及⒆!

⒁„年與時馳?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⒂„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

⒃„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 ⒅„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⒆ „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年:年華,年紀。日:時間,歲月。遂:最終,最后。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 譯文: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想回到過去的青少年時代重新學習)還有什么用呢!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導學反思:

3 第二課時 (總第57課時)

導學要點:

1. 研讀賞析課文;

2. 拓展延伸,當堂練習。

(二)研讀賞析

1、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論點)是哪一句?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 ”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請分別找出原句。

淡泊,立志,惜時。

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結構層次

第一層:(①)告誡兒子應當將“靜”與“儉”作為“修身”與“養德”的根本。 第二層:(②③)闡述“靜”與“學”的辯證關系,鼓勵兒子成就學業。 第三層:(④)告誡兒子要珍惜時光,有所作為。

論證層次提出問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正面)(論點)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反面)(正面)分析問題治學:志、靜-學-才(反面)(論證論點)修身:儉、靜(反面)解決問題珍惜時光,有所作為(告誡兒子)

4、中國人歷來崇尚、重視家教,無論是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家書》,還是《毛澤東家書》、《傅雷家書》,都體現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家教”的?為了增強效果,作者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你能補充一個“躁”的例子嗎?

學習和做人,對比論證。

薛談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5、畫出文中提高“志”的語句,練習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

4 志:以儉養德

學:以靜求學

才:以學廣才

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 。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 這就是諸葛亮的治學之道。

6.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三)名句賞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老子》“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及欲揚先抑、欲擒故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是一樣的。

現在的“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

現在的“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作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其原創《淮南子》。

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為前后兩個27年。前27年,是他博覽群書、修身養性、靜觀天下、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而后27年,則是他身體力行、完善自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階段。我們也可以說,前27年是他的“淡泊”“寧靜”階段,而后27年則是他的“明志”“致遠”階段。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非學無以廣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唐朝韓愈在《師說》中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在中小學的時候,要刻苦學習,因為我們無知,我們要想了解這個世界,必須跟隨老師刻苦學習。在上大學時,我們幾乎都是成年人了,熬過了人生學業中的最重要、最艱苦的關口-----高考,所以很多大學生開始松口氣歇下來了,失去了往日高中時拼搏的身影,平時的學習只要考及格就行,最后只圖混個文憑,仿佛大學只是供“天之驕子”休息娛樂的場所。他們中的很多人最后也能找到工作,但是當他們埋頭于工作之后,看到自己大學同學繼續刻苦讀書找到更好工作的時候,他們的悔意也就慢慢涌上心頭了。

5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

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四)舉例說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點。 (1)對偶: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對偶句的運用: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字簡潔精警。

2、雙重否定句: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雙重否定句:語氣強烈,強調了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擴大外延

(一)問題引申:聯系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提示結合自身品性、周圍實例及社會貪污腐敗現象 、“八榮八恥”精神,自由交流感想。)

(二)為本文補充論據。

1、道理論據:

淡泊: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立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惜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諺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

2、事實論據: 立志:(1)毛澤東:從小立有遠大志向——立志救國、獻身革命,最終締造了新中國。 (2)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成為令世人敬仰的人。

6 寧靜: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寧靜,在簡陋的實驗室里精心研究,最終發現了鐳,獲得諾貝爾獎。

七、當堂練習,達標測評

(一)理解默寫。

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座右銘的兩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闡述“學”“志”“才”之間關系的句子是: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4、闡釋過度享樂和輕浮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好影響的句子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二)談感受,說啟發。

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 示例:

(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 《長歌行》中有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非志無以成學”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反義詞

好—壞、對—錯、真—假、美—丑,我們知道它們意義完全相反,互為反義詞。還有一些詞,意義上是相對的,我們習慣上也把它們成為反義詞,如:黑—白、甜—苦、上—下、大—小。

人們常用反義詞構成對比、映襯,從而使句子具有更為鮮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強的說服力。例如: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八、課后作業 背誦全文。

免費誡子書范文第6篇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2、掌握下列字的讀音:澹泊(dàn bó ) 淫慢(yín) 險躁(zào)

3、理解下列掌握詞語:君子、行、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志、淫慢、險躁 治性、馳、窮廬、將復何及 4、翻譯全文。

5、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弄清文章的層次關系。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針對文章的精彩之處,用換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八年級曾經學過兩篇文章,一篇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一篇是陳壽寫的《三國志》節選《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諸葛亮是在54歲的時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經對他五歲的兒子說過一段話,這段話后來一直被諸葛家族奉為祖訓,可見他對諸葛子孫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話(板書:誡子書),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淺。

二、初讀課文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險躁

(2)停頓: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學/無以廣才 3、集體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

1、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運用硬讀法、猜讀法、聯想法(聯系 現代漢語)遷移運用法(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學生自主譯讀課文,找出疑難問題,并力求在小范圍內合作解決。學生學習時,教師巡回,及時給予指導。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師強調重點詞(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4、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為:年華隨時光消失,意志隨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悲哀地守著窮房子,那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四、研讀賞析課文

本環節,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在這段話中,哪句話勸勉兒子要珍惜時光,把握現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詩句?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2、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在于引導學生理清本文的層次關系,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弄清本文的邏輯層次。

明確:諸葛亮認為,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志向呢?必須“寧靜”,即清心寡欲、專心致志(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此說來,一個人要想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必須修養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養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看來,“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這也正是諸葛亮的觀點所在。 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五、背誦積累。

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里裝著現代文,嘴里說著古文。

六、談感受,說啟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如,(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2、背默課文。

七、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 自主學習 1.《誡子書》選自 ,作者 ,字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我們以前學過他感人肺腑的課文《 》,陸游對這篇千古傳誦的表文曾稱贊道: , 。 2.給粗體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夫君子之行( ) 澹泊 ( ) 淫慢( )則不能lì( )精 .....險躁( )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 )遂成枯落( )悲守窮lú( ) ....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澹泊無以明志 .....③非寧靜無以致遠 ④非志無以成學 ...⑤淫慢則不能勵精 ⑥險躁則不能治性 ......⑦年與時馳 ⑧遂成枯落 ⑨悲守窮廬 ....4.背誦默寫

夫君子之行, , 。非澹泊無以明志,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 。

淫慢則不能勵精, 。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二、 精讀文章,疏通文意 小組合作學習:

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 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師生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句子

1、 指名背誦,聽讀質疑

2、 交流質疑

3、 齊背文章

三、 合作探究

1、 解題

2、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或亮從哪幾個方面來告誡和勉勵兒子的?)

3、齊背文章,進一步感受父對子地殷殷深情。

五、課堂練習

9.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 , 。

10.在《出師表》一文中也有能體現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語句是 , 。 11.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后面問題。 章武三年春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③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注釋】①篤:病重。②竭:用盡。③敕:告誡,囑咐。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必能安國: 若嗣子可輔: 事之如父: ...2.翻譯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3.請寫出一個人們陳贊諸葛亮高風亮節的成語。 4.近人游俊曾寫過一副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你知道其中的“兩表”“三顧”“一對”分別是指什么呢?

上一篇:烈火中永生范文下一篇:目標辯論稿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