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諸葛亮的名言范文

2023-09-18

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1篇

△ 三顧茅廬

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隱居.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閑游去了.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這回諸葛亮并沒外出,不過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諸葛亮為劉備的其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於干出了一番事業.「三顧茅廬」后來便用以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人家, 有時也表示多次拜訪才見到對方.

△ 如魚得水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甚麼才學 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甚麼本事!」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 「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 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項目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 初出茅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叫來關張二人 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 」 劉備說:「智謀靠孔明,勇武須二弟,怎麼可以推諉呢 」 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孔明怕關張等人不聽從號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印章,顯示他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孔明派兵遣將,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敦.這場漂亮的勝仗,使關張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誠心誠意地聽從他的調遣《.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評議詩贊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成語「初出茅廬」原說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權就打勝仗,后來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例如:別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沖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后,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里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愿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后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磥?,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陜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里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后,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后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 錦囊妙計

孫權為了控制挾持劉備,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后打算將他軟禁,作為人質,再派人去奪回荊州.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并叫趙子龍護送劉備.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你保主公入吳,應該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可以依照順序施行.」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后來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錦囊妙計」現在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妥善辦法.

△ 一時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劉備與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計謀卻一個一個地被諸葛亮破壞,《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狹窄,身上本來帶有箭瘡還末痊愈,氣怒之下,終於死去,他臨終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個周瑜,為甚麼又還要再有個諸葛亮呢!」由這個故事引出「一時瑜亮」這個成語,指同時存在的才干能力相當而又相抗衡對峙的兩個人.

△ 七擒七縱

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登上帝位,蜀國興盛起來.當時南中地區(現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貴州一帶)幾個郡卻作亂造反,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戰事節節勝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長孟獲還繼續反抗.諸葛亮了解到孟獲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決定攻心為主,把孟獲爭取過來. 諸葛亮善用計謀,第一次交鋒就把孟獲活捉了.他游說孟獲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孔明也不勉強他,把他放了,讓他再來較量.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諸葛亮命令孟獲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穩定了蜀國后方,為北伐創造了「無后顧之憂」的條件.「擒」就是捉拿,「縱」就是放.「七擒七縱」比喻對戰勝對方穩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對方.

△ 淡泊明志

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進了草廬大門,到了中門,只見門上寫看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用淡泊簡樸來顯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靜來遠離名利.這副對聯表現了諸葛亮品德修養的一個方面.諸葛亮《戒子書》則是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F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里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后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2篇

△ 三顧茅廬

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隱居.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閑游去了.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這回諸葛亮并沒外出,不過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諸葛亮為劉備的其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於干出了一番事業.「三顧茅廬」后來便用以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人家, 有時也表示多次拜訪才見到對方.

△ 如魚得水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甚麼才學 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甚麼本事!」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 「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 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項目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 初出茅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叫來關張二人 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 」 劉備說:「智謀靠孔明,勇武須二弟,怎麼可以推諉呢 」 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孔明怕關張等人不聽從號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印章,顯示他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孔明派兵遣將,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敦.這場漂亮的勝仗,使關張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誠心誠意地聽從他的調遣《.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評議詩贊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成語「初出茅廬」原說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權就打勝仗,后來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例如:別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沖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后,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里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愿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后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磥?,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陜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里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后,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后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 錦囊妙計

孫權為了控制挾持劉備,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后打算將他軟禁,作為人質,再派人去奪回荊州.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并叫趙子龍護送劉備.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你保主公入吳,應該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可以依照順序施行.」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后來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錦囊妙計」現在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妥善辦法.

△ 一時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劉備與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計謀卻一個一個地被諸葛亮破壞,《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狹窄,身上本來帶有箭瘡還末痊愈,氣怒之下,終於死去,他臨終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個周瑜,為甚麼又還要再有個諸葛亮呢!」由這個故事引出「一時瑜亮」這個成語,指同時存在的才干能力相當而又相抗衡對峙的兩個人.

△ 七擒七縱

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登上帝位,蜀國興盛起來.當時南中地區(現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貴州一帶)幾個郡卻作亂造反,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戰事節節勝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長孟獲還繼續反抗.諸葛亮了解到孟獲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決定攻心為主,把孟獲爭取過來. 諸葛亮善用計謀,第一次交鋒就把孟獲活捉了.他游說孟獲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孔明也不勉強他,把他放了,讓他再來較量.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諸葛亮命令孟獲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穩定了蜀國后方,為北伐創造了「無后顧之憂」的條件.「擒」就是捉拿,「縱」就是放.「七擒七縱」比喻對戰勝對方穩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對方.

△ 淡泊明志

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進了草廬大門,到了中門,只見門上寫看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用淡泊簡樸來顯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靜來遠離名利.這副對聯表現了諸葛亮品德修養的一個方面.諸葛亮《戒子書》則是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F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里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后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3篇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 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后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于同意聯劉抗曹 。

借東風

正史上諸葛亮并沒有參與赤壁之戰,也并沒有呼風喚雨之能,指揮赤壁之戰的人是周瑜,東風是長江上的一種自然現象,長期在當地操練水軍的周瑜和黃蓋對什么時候起東風非常清楚,他們聰明地抓住了這一戰機打敗了曹軍,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寬廣,與演義描寫不同。不過《三國演義》本屬小說,此段諸葛亮神壇作法借東風一事,為作者編撰以塑造豐滿其神機妙算的人物形象。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借東風」故事。

在曹操進攻荊州的時候,劉備孫權兩家結成了抗曹聯盟。孫權大將周瑜十分嫉妒劉備軍師諸葛亮的才 能,想把他置于死地。他讓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并立下軍令狀,若誤期造不出便以軍法從事。諸葛亮巧妙地利用長江的大霧,在夜里用數十只綁滿稻草人的船只在曹營前擊鼓吶喊。曹軍用箭射擊,結果全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萬支。

三氣周瑜

一氣:赤壁大戰后,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周瑜大叫一聲,箭傷復發. 二氣: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把劉備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諸葛亮用計使周瑜 “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大叫一聲,箭傷復發. 三氣:周瑜向劉備討還荊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臨死前,他說:“既生瑜,何生亮!” 便被自己活活的氣死了。

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講的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與諸葛亮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空城計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云趕回解圍 。

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4篇

△ 三顧茅廬

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隱居.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閑游去了.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這回諸葛亮并沒外出,不過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諸葛亮為劉備的其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於干出了一番事業.「三顧茅廬」后來便用以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人家, 有時也表示多次拜訪才見到對方.

△ 如魚得水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甚麼才學 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甚麼本事!」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 「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 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項目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 初出茅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叫來關張二人 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敵 」 劉備說:「智謀靠孔明,勇武須二弟,怎麼可以推諉呢 」 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孔明怕關張等人不聽從號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印章,顯示他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孔明派兵遣將,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敦.這場漂亮的勝仗,使關張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誠心誠意地聽從他的調遣《.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評議詩贊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成語「初出茅廬」原說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權就打勝仗,后來則用以比喻剛剛進人社會工作,缺乏實際經驗.例如:別看他「初出茅廬」,卻有一股沖勁,又肯虛心學習,很快就熟悉了業務,作出了成績.

△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后,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里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愿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后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磥?,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陜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里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后,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后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 錦囊妙計

孫權為了控制挾持劉備,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后打算將他軟禁,作為人質,再派人去奪回荊州.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并叫趙子龍護送劉備.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你保主公入吳,應該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可以依照順序施行.」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后來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錦囊妙計」現在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妥善辦法.

△ 一時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劉備與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計謀卻一個一個地被諸葛亮破壞,《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狹窄,身上本來帶有箭瘡還末痊愈,氣怒之下,終於死去,他臨終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個周瑜,為甚麼又還要再有個諸葛亮呢!」由這個故事引出「一時瑜亮」這個成語,指同時存在的才干能力相當而又相抗衡對峙的兩個人.

△ 七擒七縱

劉備死后,諸葛亮輔佐劉禪登上帝位,蜀國興盛起來.當時南中地區(現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貴州一帶)幾個郡卻作亂造反,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戰事節節勝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長孟獲還繼續反抗.諸葛亮了解到孟獲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決定攻心為主,把孟獲爭取過來. 諸葛亮善用計謀,第一次交鋒就把孟獲活捉了.他游說孟獲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孔明也不勉強他,把他放了,讓他再來較量.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諸葛亮命令孟獲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穩定了蜀國后方,為北伐創造了「無后顧之憂」的條件.「擒」就是捉拿,「縱」就是放.「七擒七縱」比喻對戰勝對方穩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對方.

△ 淡泊明志

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進了草廬大門,到了中門,只見門上寫看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用淡泊簡樸來顯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靜來遠離名利.這副對聯表現了諸葛亮品德修養的一個方面.諸葛亮《戒子書》則是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F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里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后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5篇

演講時產生怯場緊張的心理,是任何演講者都有過的體驗。世上沒有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在演講時一點都不緊張的,只是他們善于把緊張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至于初上講臺的人,怯場更是無可避免的。面對聽眾他們常常精神緊張,手足無措,四肢冰冷,頭冒虛汗,張口結舌,語無倫次,甚至頭腦一片空白,無法繼續講話,總之,就是言語表達失控。

二、演講時產生緊張的心理的原因

美國散文家及詩人愛默森說過:“恐懼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擊潰人類。”80年代,美國曾進行過這樣一次有趣的試驗,其題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測驗的結果竟然是“死亡”屈居第二,而“當眾演講”卻赫然名列榜首??梢?,演講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是一件非??膳碌氖?。那么,造成這種恐懼的原因有哪些呢?

1.思想認識方面造成的自卑心理

演講者只看到別的演講者的長處,而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從而全面否定自己。特別是有專家或領導在場時,這種心理就表現得尤為強烈,總覺得自己說出話會貽笑大方,以致訥訥而不能成言。

2.不習慣當眾說話

每個人都具有一種理性的自我形象,總希望別人用贊許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用較高的標準來評價自己。而對大多數人而言,當眾演講有許多未知的因素,他的理性的自我形象面臨一種危險和挑戰,一旦面對這種復雜而多變的環境,他不能及時調整,準確把握,自己的內在體系一旦受到破壞,緊張感、怯場感便油然而生。

3.缺乏必要的準備

這里的準備,指主客觀兩方面的準備。主觀上,上臺之前,沒有仔細推敲文稿,沒有熟練地記憶,沒有精心地設計,對于上臺后的成功與否沒把握,走上講臺自然會心虛,進而導致怯場。一旦某句話沒講好,某個動作沒做好,或某個地方忘了臺詞,就會使這種緊張心理加劇??陀^上,事先沒有熟悉客觀環境,對會場大小、聽眾的人數、發言的次序、講臺布置氣氛等不了解,一上臺感到陌生,隨之會產生緊張感。

4.身體狀況不佳

不好的身體會分散演講者的注意力,影響其情感的投入,使精神面貌不佳。

三.如何克服演講時的緊張心理

1.演講者應認識到緊張感是演講中的一種自然現象

絕大多數的演講者在演講中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伴有緊張感,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語言大師,如林肯、田中角榮、邱吉爾,他們的第一次演講都是因緊張而以失敗告終的。對此,演講者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明確告訴自己:演講的緊張心理的產生是必然的,但同時也是可控的。這正如許多短跑名將的情況一樣,不管他們有過多少次比賽經驗,不管他們取得過怎樣的輝煌,但每當站在起跑線上準備起跑時,緊張感總會伴隨著他們。并且實驗已經證實:適度的緊張感有助于運動員的成功。從這個角度講,適度的緊張感對演講者也有益而無害,因為它能造成一種壓力,迫使演講者更認真、更慎重,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可能因素考慮得更周到、更詳細,從而避免了盲目樂觀、輕率從事的毛病。

2.演講者事先應做好充分準備

演講者應盡量做到使演講稿的質量更高一些,演講詞記得更熟一些,口語和態勢語的設計更精細一些,表達起來更有把握一些。如有條件,不妨找兩三個朋友充當聽眾,自己給他們試講一番,讓朋友多提意見和建議,及時修改。如是演講比賽,則要精確地計算時間,寧短勿長。除此之外,演講者還應早點到會場,熟悉會場環境、音響效果、噪音指數、光線強度等,了解觀眾的大體情況,如觀眾的人數、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等,甚至可到聽眾中間去找人聊聊。這樣做可以使演講者感受到演講只不過是一次擴大了的談話,聽眾只不過是談話的對象。這樣,在正式演講時,就能消除陌生感。另外,還可以分析一下前面一位演講者的優處和不足,找出自己的優勢所在,增強自信心。

3.演講者在上講臺前,應充滿自信,自我放松

法拉第不僅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也是著名的演說家。他在演講方面取得的成功,曾使無數青年演講者欽佩不已。當人們問及法拉第演講成功的秘決時,法拉第說:“他們(指聽眾)一無所知。”從此,這句格言就作為法拉第的演講秘決而流傳于世。對不少演說家的成長產生過不小的影響。法拉第是一個謙遜誠懇的人,他說的這句話決沒有貶低和愚弄聽眾的意思。他只是啟示演講者,必須建立演講獲得成功的信心。事實上,不少演講者對聽眾作了過高的估計,以致對自己的演說缺乏必要的自信。本來演講者對自己演講內容的熟悉程度是任何一個聽眾都無法相比的。“他們一無所知”就意味著你根本沒有必要去擔心聽眾知道你在演講的某個地方出了問題,某個地方卡了殼,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去講,即使講錯了,只要你能隨機應變,不動聲色地及時調整,聽眾是聽不出來的,何況,即使高明的專家聽了出來,也只會暗暗欽佩你的靈活機智,對你會有更高的評價。

演講人在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講臺之后,還應學會自我放松。如果總想著如何博得聽眾的掌聲和贊揚,老想著怎樣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觀上患得患失,自然會越講越緊張。演講者不妨這樣告訴自己:我是來演講的,我是來向聽眾宣傳真理的,只要聽眾能接受我的觀點,贊成我的主張,我就達到了目的。至于別人怎樣評價我,我不必介意。在這種坦誠相待,輕松愉悅的心態下,演講者注意用眼神和聽眾交流,尤其可以用目光注視聽眾中一部分還在認真傾聽你的演講,并點頭、微笑的人,這些聽眾既然是抱著友好的態度與你合作,那么你不妨把他們看自己平日熟識的朋友,而正在進行的演講只是在與朋友聊天。

諸葛亮的名言范文第6篇

來到九班這個大家庭已兩年了,曾經的孤單早已一去不復返。在我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好朋友:“老班長”王星辰、“電腦天才”陳立石、“戴老板”戴溢、“運動全能”劉暢等。

不過,要說其中最有個性的,就屬他了。

他是我們班最有“才華”的一個。每當老師講到某句著名的話或某個改變世界的發明時,他都會揚揚眉毛,擠出兩個小酒窩,無比自信地對我說:“顧天憶,我發明的耶,厲害吧!”

他是我們班最能言善辯的一個。一次晨跑后,我問他:“你是怎么讓自己的速度降至比蝸牛還慢的?”他居然回答說:“慢才好呢。人生是要有夢想、有追求的。如果現在跑得快,以后不就沒有追求了嗎?”噎得我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他是我們班最自戀的一個。他的座右銘是:自戀是我的本性,自戀狂是對我的美稱。女媧造人都是按照我來造的,像我這樣的人,帥過梁朝偉,酷過周杰倫,聰明過愛因斯坦,快過博爾特。你說,這世上怎么會有這么完美的人?

他長得不高,一張“橫向發展”的臉,還有一對“賊眉鼠眼”,天生就是當笑星的料。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曾風靡全國,如果讓他和朱時茂搭戲,肯定會成為小品界一個無法跨越的神話。

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回到教室,教室里的人寥寥無幾,只有班長大人在看書,幾個同學在聊天,他在吃零食。馬上就要考試了,平時成績非常好的人都在認真復習迎考,而成績一般的他卻在那兒吃東西,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仿佛已勝券在握。我看著他的樣子,快步走上前對他說:“老兄,就要考試了,你還能在這兒慢悠悠地吃東西,莫非你已經掌握了‘考林’的至尊法寶——《考試真經》的秘訣了?”他的嘴里塞滿了零食,含含糊糊地說:“你才——發——現——啊,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像我這種天才,就算不復習,也能考出好成績。”

一句話,把我腦袋里所有能反駁的話全都抹去了,我只好乖乖地回到自己座位上,自己復習自己的。

你說,有了這位仁兄,我們九班的生活怎么能不充滿歡聲笑語呢?

佳作點評

上一篇:幼兒個人學期總結范文下一篇:創建雙擁城市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