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銀行發展階段范文

2023-09-21

銀行發展階段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三階段DEA,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

一、引言

中國金融業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之后, 國內銀行業面臨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從目前情況來看, 受沖擊最大、影響最深的當屬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國外的情況表明, 一國銀行業在實現全面開放后, 其發展路徑將朝著兩個方向分化:一種是一些大型銀行憑借規模取勝, 并進一步做大做強, 實現綜合化經營;另一種是那些中小銀行靠差異化定位生存, 并不斷培育經營特色, 實行特色化經營。顯然, 城市商業銀行無法在規模上同國有銀行相抗衡, 在技術、產品創新等領域也無法同股份制商業銀行匹敵。然而, 外資銀行的進入更進一步惡化了城市商業銀行的生存環境, 外資銀行在優質客戶、人才、銀行業務、服務方式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與城市商業銀行展開了競爭。因而,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 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銀行效率是對投入產出項目進行綜合評價的結果, 既包括各項財務報表上可以看出的經營業績, 也包括無法進行財務分析的經營結果, 是銀行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因此, 提高城市商業銀行的效率就能提高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三階段DEA模型是由Fried, Lovell, Schmidt和Yaisawarng (2002) 提出的。Fried, Lovell, Schmidt和Yaisawarng認為, 傳統DEA模型測度出的技術效率值會受到三種因素的影響:內部管理無效率、外部環境影響和隨機誤差影響。而三階段DEA模型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將非經營的因素 (外部環境與隨機誤差) 對效率的影響去除, 使得所計算出來的效率值能更加真實地反映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水平。包括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傳統的DEA模型。該階段使用投入產出數據進行一般DEA分析, 本文采用投入導向的規模報酬可變的BCC模型。所以, 采用投入導向, 是因為本著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要求, 盡量減少投入和降低負產出是必要的。由于BCC作為一個成熟的DEA模型, 其數學原理已經非常清晰, 這里不再贅述。

2、第二階段:運用SFA模型分解第一階段的差額值。本文以投入導向為例來說明。假設有N個決策單元, 每個決策單元有M個投入差額值, SFA回歸模型的因變量為第一階段的投入差額值, 表示如下:

這里, sil為第l個決策單元的第i個投入變量的差額值, xil為第i個投入變量的實際投入值, xiλ為第i個投入變量的目標投入值。

SFA回歸模型的自變量為S個環境變量, zl=[z1l, z2l, …, zSl], l=1, 2, …, N, 回歸方程如下:

此模型與隨機成本邊界模型一致。其中, fi zl;βi) 表示環境變量對投入差額值的影響方式, 一般取fi (zl;βi) =zlβi, βi為環境變量的待估參數。vil+uil為組合誤差項, vil表示隨機誤差, 并假設vil~N (0, σ2vi) ;uil≥0表示管理無效率, 并假設uil~N+ (μi, σ2ui) , vil與uil獨立不相關。所要估計的系數為 (βi, μi, σ2vi, σ2ui) 。

利用SFA的回歸結果調整各決策單元的投入項, 其原則是將所有的決策單元調整至相同的環境條件并面臨相同的運氣成分。調整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于那些相對環境較好或運氣較好的決策單元, 增加其投入;另一種是對于那些相對環境較差或運氣較差的決策單元, 減少其投入。Fried et al. (2002) 認為第一種調整方法較好, 因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 處于環境較差或運氣較差的決策單元, 減少其投入, 可能會導致投入為負值的情況。因此, 本文采用第一種調整方法。

基于最有效的決策單元, 以其投入量為基準, 對其他各決策單元投入量的調整如下:

式中, xAil為實際投入值xil調整后的值, 為環境變量參數的估計值, 為隨機誤差的估計值。第一個括號代表把全部決策單元調整至相同的環境狀況, 第二個括號則代表把全部決策單元調整至相同的運氣狀況。根據 (2) 式, 估算vil是采用Jondrow et al. (1982) 所提出的方法:

3、第三階段:調整的DEA模型。將第二階段得出的調整后投入值xAil與原始產出值再次代入DEA模型, 計算各決策單元的效率。這時所得到的即為消除了環境因素和隨機誤差影響后的效率值。

三、數據來源與變量選取

1、樣本銀行的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擇規模較大且數據披露較充分的21家城市商業銀行作為樣本銀行, 包括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平安銀行、天津銀行、大連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東莞銀行、長沙銀行、哈爾濱銀行、重慶銀行、西安市商業銀行、齊魯銀行、漢口銀行、福建海峽銀行、青島銀行、溫州銀行、錦州銀行、煙臺銀行以及廈門銀行。另外, 為了將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與其他類型商業銀行的效率進行比較, 樣本銀行中又加入了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 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以及深圳發展銀行。

數據的時間跨度為2004~2008年共5年的數據, 因為這5年樣本銀行的數據最完整, 沒有缺失。所有樣本銀行的數據來源于BANKSCOPE數據庫以及2008年各商業銀行年報。

2、投入與產出變量的選取。綜合DEA方法對投入和產出變量的基本要求, 本文選擇利息支出、營業費用和貸款損失準備作為投入變量。利息支出是可貸資金的成本;營業費用代表人力成本與固定資產成本;貸款損失準備作為投入是為了考慮銀行貸款的質量問題?;谫Y產法的思想, 本文將貸款總額、投資、非利息非投資收入作為產出變量。貸款總額包括:短期貸款、進出口押匯、貼現、中長期貸款、逾期貸款等等。投資包括:短期投資、中長期投資以及其他投資。非利息非投資收入是除去利息收入和投資收入的其他營業收入。

注:TE為技術效率值, PTE為純技術效率值, SE為規模效率值

3、環境變量的選取。環境變量指的是那些影響商業銀行效率但又不在商業銀行主觀可控范圍之內的因素??紤]到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特性, 本文選擇的環境變量為:銀行類型和成立年限。本文將銀行類型分為三種:“1”代表國有商業銀行;“2”代表股份制商業銀行;“3”代表城市商業銀行。

四、實證結果分析

本文運用DEAP2.1軟件進行計算, 并采用投入導向的VRS模型, 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對比各類銀行第一、第三階段的效率值后, 可以發現, 調整后所得到的效率值已不同于第一階段, 這就證明了在第二階段的環境調整有其必要性。下面針對各類銀行第三階段效率值展開分析。

1、技術效率情況分析。從整體來看, 這21家城市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值呈先降低后略微提高的趨勢。同時, 國有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值呈先降低后顯著提高的變化趨勢, 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 城市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表現要優于國有商業銀行, 但是到2007年, 國有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值已經超過了城市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值, 且差距在擴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值前幾年基本保持穩定, 并在2007年、2008年略有提高, 且在三類銀行中技術效率表現最好。從表1可以看出, 城市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值有著不小的差距。

2、純技術效率情況分析。從整體來看, 這21家城市商業銀行的純技術效率值呈先略微降低后略微提高的這樣一個趨勢。同時, 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純技術效率值都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 變化不大。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 城市商業銀行同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純技術效率值還有著很大的差距。純技術效率更多地反映銀行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管理水平的高低, 純技術效率值越大, 就表示管理水平越高。也就是說,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目前的管理水平還較低。

3、規模效率情況分析。從整體來看, 這21家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值呈先降低后略微提高的趨勢。同時, 國有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值呈先降低后提高的變化趨勢, 但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表現卻不如城市商業銀行, 表現最好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規模效率低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整體規模過小所導致的。

五、結論

綜合對第三階段的技術、純技術以及規模效率情況分析, 本文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整體技術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的管理水平不高, 不能用較少的投入生產較多的產出, 導致純技術效率較低,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另一面則是因為整體規模過小, 享受不到處于最優規模時給銀行所帶來的各種好處, 導致規模效率較低。也就是說, 城市商業銀行需要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和擴大規模來提高自身的效率。

參考文獻

[1]Fried, H.O, C.A.K.Lovell, S.S.Schmidt, et.al,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2.17.

[2]韓文亮, 張吉光.WTO時代城市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銀行家, 2006.7.

[3]方燕, 白先華.中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分析——三階段DEA之應用.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08.6.

[4]甘小豐.城市商業銀行效率研究.理論探索, 2007.3.

銀行發展階段范文第2篇

自2000年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開展房地產信貸業務以來, 房地產信貸資金呈逐年增加趨勢。我國商業銀行發放的房地產貸款主要有兩種, 一個是房地產開發貸款, 另一個是個人住房貸款。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金融年鑒知, 2011年我國房產開發貸款新增4269億元, 個人購房貸款新增1.40萬億元。無論是開發商拿地還是房產建設方面, 商業銀行在房地產融資領域占據絕對份額。一方面, 房地產開發貸款為我國房地產開發建設提供資金來源, 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另一方面, 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為我國居民購買住房提供資金, 刺激房地產市場的需求, 滿足廣大居民對住房的渴望, 為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 隨著我國房價的節節攀高, 國內通貨膨脹的趨勢也愈加明顯。

二、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存在的問題

(一) 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對房地產信貸的影響

自2010年以來, 國務院接連出臺遏制房價過快增長的相關政策, 如《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規定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 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等。同時, 由于目前我國通脹壓力較大, 金融行業又已經進入了加息通道。

(二) 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商行貸款依賴程度較高

目前, 我國房地產企業面臨融資渠道單一, 融資來源過于集中的問題?,F階段,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是很完善, 金融工具創新的步伐還很慢, 因而依賴于銀行的間接融資占據主導地位, 而直接融資卻存在著較高的準入門檻, 這就導致了商業銀行巨額的房地產貸款難以通過有效途徑在次級市場上流通轉讓;另外, 由于許多房地產開發企業規模小, 資金實力很弱, 因而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成為籌資的首要考慮, 但當銀行不能夠滿足其資金需要量時, 便會轉向民間借貸等其他方式來籌集高成本的資金。其結果是, 風險不能很好地分散, 以致房地產貸款風險過度集中, 從而商業銀行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

(三) 商業銀行內部機制缺陷帶來的信貸管理風險

首先, 商業銀行對房地產信貸抵押物的評估存在失真問題。由于受本身技術水平和人員專業素質的影響, 商業銀行在對房地產操作流程、房地產市場走勢、建筑物折舊等相關問題的判斷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從而影響到銀行信貸人員對所貸款房屋價值評估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其次, 信貸人員對房地產信貸的借款人審核不嚴。為爭取到更多的客戶, 許多商業銀行營銷人員采取降低信貸門檻, 簡化信貸審批手續的做法, 這樣商業銀行信貸調查審核流于形式, 缺乏相應信貸風險預警機制, 放松貸后管理, 為信貸的回收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再次, 信貸審批結構不合理, 責任不明確。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批的過程中, 審批結構不合理, 審批環節相對單一, 責任分工不明確, 一旦出了問題, 責任人很難確定, 從而增加了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風險。

三、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 提高商業銀行應對宏觀經濟政策變化風險的能力

首先, 商業銀行要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分析、預測和監測指標體系, 擴大和豐富房地產市場信息來源渠道, 及時追蹤各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變化情況, 提高對房地產市場發展形勢的判斷預測能力;要加強產業政策研究, 制定與產業政策相互協調的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政策;要加強對房地產行業周期波動的研究, 防范市場風險于未然。其次, 建議按照風險與利率相匹配的原則, 制定并實行多層次的利率水準, 即銀行可以綜合考慮房地產商資信水平等多種因素來確定利率的大小。另外, 商業銀行可以建議房地產商對貸款采取投保的措施, 以此來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傊? 商業銀行應當多管齊下, 從全方位提高應對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的能力。

(二) 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分散房地產信貸風險

我國應當積極培育多層次、多結構的房地產金融市場, 形成具有多種金融資產和金融工具的房地產次級金融市場, 從而起到分散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目的。房地產所需資金對于銀行貸款的過分依賴并不利于其自身發展, 同時商業銀行過度集中的房地產貸款, 有悖于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在成熟規范的金融市場上, 房地產開發和經營的融資渠道不僅有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基本形式, 還存在著發達的二級市場。因此, 在規范房地產信貸的同時, 也要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打造房地產開發商的創新金融模式。

(三) 加強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管理, 規范信貸業務流程

首先, 商業銀行應當選拔一批業務素質較高、知識儲備扎實的人員上崗, 并做好房地產信貸人員全方位的知識和技能培訓, 從而建設一支較高水平的房貸業務團隊。另外, 銀行應當積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 促使信貸人員努力工作, 不斷降低商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風險。其次, 嚴格審查貸款項目。商業銀行行員要有較高的風險意識, 認真履行應盡職責, 嚴格審查貸款客戶的資料, 并對其真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做出客觀判斷。最后, 加強信貸資金的貸后管理。商業銀行要加強對房地產商相關貸款項目的全面追蹤調查, 及時掌握項目在建工程的進展情況, 及時發現貸款人在使用貸款期間里的各種不良行為, 針對借款人的實際情況, 采取相應的清收措施, 以確保銀行最大限度地收回貸款, 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王峰.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業務風險控制研究.市場周刊 (理論研究) , 2009 (10) .

銀行發展階段范文第3篇

一、麗江市銀行卡業務發展和風險現狀

近幾年, 在人民銀行的大力推動下, 麗江市銀行卡業務空前發展。2005年由中國人民銀行麗江市中心支行與地方政府部門牽頭成立了銀行卡產業領導小組, 制定了全市銀行卡產業發展規劃, 全面實施《麗江市銀行卡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加大全市ATM、POS機具布設力度, 加強銀行清算網絡建設, 并在麗江古城率先開展“刷卡消費無障礙示范街”試點, 聯合工商部門對全市工商戶提出銀行卡聯網通用要求, 不斷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 提高轄區支付效率, 為麗江市銀行卡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共有2622戶銀行卡受理商戶, 共布放3336臺POS機, 全市金融機構發行銀行卡存量達1117514張, 其中信用卡30625張。銀行卡交易量實現快速穩定增長。2010年1~10月全市銀行卡POS交易890455筆, 交易金額176305萬元, 比上年同期增長65.92%。

在銀行卡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 麗江市內銀行風險案件也呈現增長態勢。2008年麗江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共立案2起重大銀行卡風險案件, 涉案金額為99800元;2009年共立案4起重大銀行卡風險案件, 涉案金額為54400元;2010年1至10月全市共立案6起重大銀行卡風險案件, 涉案金額達115400元。

二、麗江市銀行卡風險案件類型和特點

從近五年麗江市內發現的14起重大銀行卡犯罪案件分析看, 作案手法主要有以下七種類型:

(一) 利用銀行網點的自助銀行設施盜取銀行卡資金

慣用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利用銀行自助設施管理漏洞, 在自助銀行門禁上或ATM機上安裝盜碼器、偷錄裝置、針孔攝像機盜取持卡人銀行卡磁條信息和密碼信息, 然后制作偽卡或直接從網上銀行盜取銀行卡資金。典型案例:2010年10月31日晚18時15分至20時11分市內某銀行的兩臺ATM機插卡口被犯罪分子安裝了盜碼器, 使57名客戶的銀行卡信息被盜, 其中11名客戶資金被異地盜取, 資金損失達72930元, 其中最大單筆損失達58446元。所幸舉報及時, 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和銀行管理人員立即開展巡查, 及時拆除了盜碼器, 減少了銀行卡客戶資金損失。

(二) 利用互聯網盜取銀行卡資金

慣用作案手法是:犯罪分子在互聯網上設立假冒銀行網站, 通過向持卡人發送虛假電子郵件, 或編造種種借口誘騙持卡人登陸與銀行網站頁面極其相似的假網站, 或通過黑客軟件、網絡病毒套取持卡人個人資料、銀行卡號和密碼, 然后通過網上銀行轉賬、消費方式盜取持卡人卡內資金。

(三) 利用ATM機盜取銀行卡資金

慣用作案手法:一是犯罪分子在ATM機吐鈔口設置障礙, 使取款人提取的現金滯留在通道內, 當取款人誤以為交易出現故障離開ATM機時, 犯罪分子伺機將現金竊走。二是犯罪分子在ATM機插口設置膠條, 使持卡人插入銀行時出現“吞卡”假象, 并利用假冒銀行偽造張貼的緊急通知或提示, 套取持卡人卡號和密碼, 從而盜取卡內資金。

(四) 利用手機短信詐騙盜取銀行卡資金

慣用作案手法:犯罪分子通過短號碼假冒銀行向持卡人發送消費或風險提示短信, 并留下假冒銀行客服電話, 引誘持卡人回電查詢, 并以密碼保護等理由借機套取銀行卡賬號和密碼信息, 伺機盜取卡內資金。

(五) 通過冒名電話詐騙盜取銀行卡資金

慣用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假冒政府機關、公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名義直接或通過錄音電話, 以虛假退稅、退水、電、氣、電話費等理由套取持卡人銀行卡卡號、密碼信息, 盜取卡內資金。

(六) 以非法手段申領他人信用卡盜取資金

慣用作案手法:犯罪分子利用銀行信用卡管理漏洞, 以非法獲得的他人證件或制作假證件、資料向銀行申領信用卡, 然后套取卡內信用資金。

(七) 通過虛假注冊等手段, 申領POS機具、讀卡器

等設備, 并把購買獲取的境外持卡人的銀行卡信息復制到購買的VISA、MASTER等磁卡上, 制作成偽卡, 然后通過POS機虛假交易、轉賬等方式進行銀行卡非法套現

以上七種銀行卡風險案件有三個明顯特點, 一是大部分作案人員來自沿海發達地區, 屬于典型的跨區域團伙流竄作案, 作案人員分工明確, 行蹤相對隱蔽, 經過縝密的踩點和準備之后伺機作案。二是高科技犯罪比例上升。從銀行卡犯罪手段看, 可謂“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銀行卡設備的技術缺陷和管理漏洞, 通過各種技術手段, 使銀行卡犯罪行為屢屢得逞。三是案件破案難度大。從作案手段看, 銀行卡犯罪分子素質越來越高, 有一定的反偵破知識和手段, 公安機關很難找到作案過程中遺留的證據和線索, 增加了破案難度。近五年來市公安局立案偵查的14起重大銀行卡案件中有7起至今未破案。

三、銀行卡風險案件的主要成因

(一) 銀行管理漏洞是導致銀行卡風險案件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銀行卡風險案件的不斷上升有其深層的原因, 但從麗江市內多起銀行卡風險案件的作案手段看, 銀行的管理存在諸多漏洞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一是銀行發卡審核管理不規范。為了搶占信用卡市場, 各銀行都制定了信用卡發卡量指標, 向員工攤派發卡任務。銀行員工為了完成發卡任務, 向公職人員推銷銀行卡。“一人多卡”的現象較為普遍, 同時造成大量信用卡長期處于“休眠”。目前麗江市內近28.15%的信用卡處于“休眠”狀態, 相當一部分信用卡申領后就一直未激活, 也未作密碼維護, 保留著簡單的初始密碼, 為銀行卡安全管理埋下隱患。另外, 在信用卡申領過程中銀行往往忽略對客戶真實身份核查, 部分信用卡難以保證申領人當面核簽, 犯罪分子較容易利用虛假證件和資料假冒他人申領信用卡。二是銀行的自助銀行和ATM機設備一般都安裝有電子監控錄像設備, 但日常監控管理不嚴格, 對老化或已損壞的監控設備的檢查、更新、維護不及時, 對ATM機安全巡檢頻度不夠, 加上保安人員夜間巡邏松懈, 監控人員無法保證對ATM機實行“7×24”小時值守監控, 對特殊時段的客戶異常行為不能夠及時察覺, 導致銀行卡犯罪行為不能及時制止。三是境外銀行卡信息保密管理存在漏洞, 銀行卡信息泄露的源頭無法根除, 犯罪分子可通過網絡交易或其他非法渠道獲取境外銀行卡信息, 進行銀行卡犯罪。四是銀行卡知識宣傳不到位, 在辦理銀行卡業務過程中, 銀行往往只注重宣傳銀行卡產品功能和服務, 而忽略了基本的安全用卡知識和必要的風險提示, 相當一部分持卡人缺乏安全用卡常識。

(二) 銀行卡運營商管理不嚴格是催生銀行卡風險案件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各類銀行卡風險案件中POS機端、讀卡器、磁卡等器具是犯罪分子常用的作案工具。但由于銀行卡運營商對POS機具申領把關不嚴, 對異常交易監測不及時, 加上目前國家對讀卡器、磁卡等產品的監管存在漏洞, 設備生產商、銷售代理商缺乏嚴格的資質準入監管, 造成市場泛濫, 犯罪分子容易從商場和網店購買到必要的作案工具。

(三) 銀行卡受理商戶職責履行不到位是產生銀行卡風險案件隱患的間接因素

根據現行銀行卡管理規定, 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時, 受理商戶應當遵守其與發卡銀行間的協議, 履行審核義務, 審慎審查用卡人的簽名, 以保障信用卡安全使用。但事實上, 目前銀行業務拓展階段, 銀行和授權清算網絡運營商對受理銀行卡特約商戶的控制措施不到位, 相應的管理制度、規范標準不完善, 對商戶資信審核不嚴, 日常風險管理跟不上, 大多數商戶在刷卡結算時, 一般不會認真識別、核對客戶身份和簽名, 從而間接地為犯罪分子盜刷他人銀行卡提供了“綠色通道”。

(四) 持卡人安全用卡常識和安全防范意識不足是導致普通銀行卡風險案件發生的直接因素

雖然近幾年, 人民銀行牽頭組織各銀行經常性開展銀行卡知識宣傳活動, 但從客觀上講, 由于受落后少數民族地區交通、語言、信息交流等條件限制, 銀行卡知識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 相當一部分持卡人對個人銀行卡信息、密碼保護等基本的安全用卡常識不了解, 不掌握, 加上缺乏足夠的安全防范意識, 在銀行卡管理使用過程中容易上當受騙, 成為銀行卡詐騙案件頻繁發生的直接原因。

四、銀行卡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 短期內銀行IC卡推廣存在一定難度

由于銀行磁條卡存在技術缺陷, 信息可復制, 使得信用卡非法套現成為目前國內外銀行卡業務運行的主要風險之一。相比于銀行磁條卡, 金融IC卡的安全性能更高, 信息容量更大。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推廣金融IC卡作為防范銀行卡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2002年, 馬來西亞針對國內信用卡詐騙率達1%的風險實際, 率先推廣銀行卡EMV遷移, 并取得顯著效果, 國內銀行卡風險案件銳減96%。目前, 我國已初步擬定推廣銀聯IC卡的總體目標和發行時間表。計劃5年內全面發行和受理銀聯IC卡。從長遠看, 推廣銀聯IC卡對于防控和降低銀行卡風險案件具有重要意義。但推廣銀聯IC卡需要對現有的支付體系進行升級改造, 包括POS、ATM終端、通訊網絡等配套設施升級和銀行卡片更換, 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 對于農村信用社等大多數地方性金融機構來講, 從目前的條件來看, 推廣銀聯IC卡存在一定難度。短期內銀行磁條卡的技術安全隱患仍然無法根除。

(二) 缺乏有效監管, 銀行卡風險得不到有效防范和控制

對于銀行卡業務監管, 目前《人民銀行法》和《銀行業監督管理法》未具體、明確規定和劃分。一般來講, 涉及銀行卡賬戶、交易清算的日常監管由人民銀行負責, 而銀行卡市場準入和業務風險監管職責由銀監會履行, 銀行卡安防設施巡查以及風險案件的報案、立案、偵破則由公安部門具體負責, 從監管體制上形成銀行卡“多頭監管”的格局。但事實上, 除了市場準入外, 銀行卡產品與結算賬戶不可分割, 交易清算、安防巡查和業務風險管理也難以清晰劃分。監管部門在具體履職過程中, 監管信息不對稱, 對銀行市場主體行為的監管措施不到位, 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 銀行卡業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不能夠及時、有效的協調解決, 反而形成監管缺位, 這不利于銀行卡風險案件防控和銀行產業健康發展。

(三) 缺乏合理的投訴機制

由于銀行監管主體不明確, 在銀行卡業務運行過程中有關服務投訴機制難以形成, 持卡人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 客戶意愿和建議得不到有效反映, 造成銀行卡業務運行中的很多服務缺陷和風險隱患難以及時督促解決, 從而形成銀行卡風險案件不斷孳生的溫床。

(四) 缺乏銀行卡風險案件信息共享機制, 風險案件群防群治的合力難以形成

及時總結和交流銀行卡犯罪手段和防控措施等信息對于銀行卡風險案件防控相當重要。但事實上, 銀行卡風險案件發生后, 銀行基于自身信譽保護, 案件漏報、瞞報的行為時有發生, 各主管部門對于銀行卡案件動態信息、銀行卡犯罪特點掌握不及時、不完整、不對稱。而為了消除公眾恐慌心理, 案發之后監管部門也往往采取不聲張、不擴大的“外松內緊”方式謹慎處理, 把案件信息盡可能地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對與大部分持卡人來講, 由于不掌握風險案件信息, 對類似的銀行卡風險缺乏必要防范和警惕, 因而難以形成案件群防群治的防控合力。

(五) 銀行卡立法滯后

完善的法律法規對于銀行卡業務發展具有重要的規范、引導和保障作用。當前調整和規范銀行卡業務的法律體系主要由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銀行卡發卡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關于防范信用卡業務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關于信用卡詐騙罪的規定)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增加關于信用卡犯罪的法律條款: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中相關的法律規定, 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長城萬事達信用卡透支利息不應計算復利的批復》等相關的立法解釋、司法解釋構成。以上法律法規對規范和促進銀行卡業務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 業務的發展及銀行卡市場化運作機制的初步形成, 高科技犯罪的不斷涌現, 銀行卡犯罪手段的不斷翻新, 包括《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在內現行銀行卡法律規范體系已不適應銀行卡業務發展的形勢和需要。一方面, 《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立法層次較低、權威性不足, 不利于涉及銀行卡業務的發卡機構、持卡人、商戶、中間服務機構等社會多方機構或群體深入貫徹執行, 在具體解決銀行卡業務爭議糾紛時所發揮的規范、指導作用非常有限。另一方面, 現行銀行卡法律規范體系對銀行卡業務中如非法套現行為、銀行卡收費問題、信用額度限制等等許多重要問題的認識不統一, 對因聯網聯合的過程中出現如銀行卡清算組織與專業化服務機構的規范和約束沒有相應規定。再一方面, 由于調整銀行卡糾紛的相關立法滯后, 在判決和調解銀行卡法律風險和糾紛過程, 很難形成統一的標準和尺度, 銀行卡業務主體的合法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這些新情況新變化需要通過立法予以明確和規范。具體講, 一是銀行卡監管主體和具體職責需要進一步通過立法加以明確, 為銀行卡監管提供明確的執法依據。二是客戶利益受損引發的糾紛亟待法律法規規范。比如持卡人因不法分子盜取、冒領等銀行卡風險案件導致的損失如何擔責、如何補償等法律事項應加以規范。三是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新的銀行卡業務, 也急需有新的立法來規范。四是對銀行機構、授權清算網絡運營商、受理銀行卡特約商戶以及于銀行卡相關的電子產品的生產商、銷售代理商履行銀行卡風險內控制度的職責及法律責任需要具體規定。

五、對策建議

(一) 加強銀行內部管理, 及時、有效排除銀行卡風險案件隱患

各銀行要在加快推廣銀聯標準IC卡, 提高銀行卡安全性能的同時, 加強銀行卡風險案件防控。一是進一步規范銀行發卡市場, 充分利用公民身份聯網核查系統, 認真核對申請人身份, 嚴格實行信用卡當面核簽制度。二是加強銀行卡硬件設施安全維護和管理, 切實加大對銀行自助設備的日常安全巡查力度, 發現安全隱患, 及時進行維修處理。保證ATM機24小時監控制度, 隨時關注ATM機運行動態, 發現可疑情況, 及時排查風險案件隱患, 使犯罪分子無機可乘。三是要進一步優化銀行卡服務, 在發卡、交易等過程中要加強對持卡人的風險提示。四是認真開展對特約商戶的風險監控工作, 每天對POS清算批量手工倒賬中商戶可疑交易進行調查核實。對疑似非法套現提供便利的可疑商戶采取跟蹤管理措施, 發現可疑線索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 以便及時排除風險案件隱患。五是加強銀行內部職業培訓教育, 強化內部員工職業操守和風險防范意識。

(二) 加快銀行卡立法, 健全和完善銀行卡法律法規, 打造良好的銀行卡運行和管理的外部環境

盡快出臺《銀行卡業務管理條例》, 提高銀行卡業務主要管理規范的效力層次和權威性, 明確銀行卡監管主體和職責, 明確發卡機構、持卡人、銀聯、商戶、中間機構等各方的權、責界定, 明確銀行卡業務監管機構及其職責和權利, 完善銀行卡犯罪的法律規范, 合理地協調各類銀行卡風險案件糾紛, 有效打擊銀行卡犯罪。

(三) 建立和完善銀行卡風險案件防控聯動機制

在現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整治辦等工作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由人民銀行、銀監局、銀聯公司、公安等部門、金融機構參與銀行卡風險聯合管理協調機制、預警機制和風險案件防控聯動機制, 制定完善相關組織架構、工作流程、協作機制、信息共享、工作職責、督查督辦等制度規范, 形成共同防范銀行卡風險的合力。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 加強履職, 通過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或新聞通氣會等方式, 充分交流銀行卡風險案件信息, 協調處理銀行卡風險防控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 形成合力, 有力打擊銀行卡犯罪行為。

(四) 加強對受理銀行卡特約商戶的管理

嚴格實行特約商戶實名制, 對受理銀行卡特約商戶準入進行嚴格審批, 同時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特約商戶信息數據庫, 不定期對商戶征信和POS機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實地調查核實, 對不符合要求的商戶及時收回POS終端。另外, 要加強對特約商戶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和風險管理培訓, 提高特約商戶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

(五) 進一步強化銀行卡監管職能

在現行的銀行卡監管體制下, 基層人民銀行應加強支付結算管理, 通過優化支付結算管理崗位人員配置, 提高業務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 創新和改進監督檢查手段, 加強業務風險分析和評估, 逐步加大對銀行卡業務的日常監督檢查力度, 對銀行卡業務違法行為進行有效懲戒, 維護良好、公平的銀行卡市場。

(六) 完善銀行卡糾紛投訴機制

一是建立銀行客戶投訴處理機制和重大風險案件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嚴格按照流程規定限時處理客戶投訴及風險突發事件, 在及時發現和排除銀行卡風險案件隱患的同時妥善解決客戶需求。二是人民銀行、銀監局和公安部門應建立銀行卡投訴、糾紛的協調機制, 對于公眾反映的銀行卡投訴、糾紛問題應通過嚴格的工作機制督促相關責任部門落實解決。

(七) 加強銀行卡安全知識宣傳

銀行發展階段范文第4篇

至今為止,國內外眾多學者對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研究成果頗豐。Alhadeff[1]最早對商業銀行規模效率進行研究,通過對加利福尼亞州210家銀行的規模效率進行分析,得出銀行業普遍存在著產出規模效率遞增和成本規模效率遞減的現象。Berger&Mester[2]對美國6 000余家銀行成本效率、利潤效率進行了研究,得出資產規模對銀行效率的影響并不明確,市場集中度與銀行效率關系不明顯等結論。Charnes[3]建立了可計算效率的數據包絡分析法,Sherman&Gold[4]最早用該方法來考察銀行分支機構的績效水平,Grigorian[5]運用DEA方法和Tobit回歸分析第一次對轉軌經濟中的銀行1995-1998年的效率進行了研究。我國學者遲國泰[6]在對城市商業銀行效率的評價中引入城市差異系數的概念,虞曉雯[7]運用隨機DEA機會約束模型測度了我國15家商業銀行2005-2011年間的綜合效率,結合時間序列回歸方法,提出了一種隨機DEA方法。李平[8]等采用數據包絡分析研究了32家中資商業銀行2002-2008年的效率指標,得出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顯著提高了中資銀行總的成本效率。龐瑞芝[9]利用DEA模型分析了11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并利用Tobit回歸模型對理論假設進行檢驗,認為不良貸款率、人均費用率、存貸比、股票上市是影響銀行經營效率的重要因素。季仙華[10]等對我國銀行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銀行效率對經濟增長影響顯著。鄧美萍[11]運用DEA三階段模型來研究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效率,程惠芳[12]運用相關指標體系對江浙滬地區8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商業銀行競爭力進行了比較分析,靳素君[13]運用DEA模型對河南省17家城市商業銀行2011年的銀行相對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周朝陽[14]利用Wugler模型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市場的配置效率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我國銀行理財市場低效率源于市場所依賴的制度環境缺陷。吳敏[15]使用DEA方法對江蘇省的58家商業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效率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效率最高,其后依次是農村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

目前的相關研究多側重于大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而涉及區域經濟中的城市商業銀行相對較少,且遺憾的是在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模型為單一的效率評價模型。為彌補這種不足,本文采用DEA-Tobit二階段分析法,選取我國中部六省9家城市商業銀行2012年的數據為樣本進行效率分析,其中著重對非有效評價的調控進行投影分析。投影值一方面能指導城市商業銀行進行資源配置優化,另一方面還能挖掘出銀行的未來發展潛力,對提出提高銀行效率的建議和措施具有輔助決策作用。

1 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DEA-Tobit二階段法

關于城市商業銀行效率評價方法,縱觀國內外文獻研究成果,現代效率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前沿分析法,前沿分析法分為參數法和非參數法。其中非參數方法較少受函數形式的約束,對樣本數據的限制相對較少。我國的金融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各城市商業銀行并無明確的投入與產出變量的函數關系。且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信息公布機制尚不完善,存在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和信息不全等問題,難以獲取大量的樣本數據,因此本文評價方法采用非參數法。在非參數方法中,數據包絡分析法更貼合實際,故本文選取廣泛應用的數據包絡分析法來評價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效率。

1.1 DEA模型

DEA是美國運籌學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學者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根據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對相同類型的單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本文以DEA的CCR模型為基礎。

1.1.1 CCR模型

在DEA模型中,設某個決策單元(DMU)在一項生產活動中的輸入向量為x=(x1,x2,…,xm)T,輸出向量為y=(y1,y2,…,ym)??梢杂?x,y)來表示這個DMU的整個生產活動。

現設有n個DMUj(j=1,2,…,n),DMUj對應的輸入輸出向量分別為:

而且xij>0,yrj>0,i=1,2,…,m,r=1,2,…,s,即每個決策單元有m種類型的“輸入”以及s種類型的“輸出”。xij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i種類型輸入的投入量;yrj為第j個決策單元對第r種類型輸出的產出量。xij和yrj為已知的數據。

每個決策單元DMUj都有相應的效率評價指數:

v,u為對應的輸入、輸出指標權重,總有適當的v,u使(1)滿足hj≤1。

以第j0個決策單元為例進行效率評價。一般而言,hj0越大,即DMUj0能夠用相對較少的輸入而得到相對較多的輸出。以第j0個決策單元的效率指數為目標,以所有決策單元的效率指數為約束,構造出DEA的CCR[16]模型:

利用Charnes-Cooper變化,可以將(2)轉化為一個等價的線性規劃模型(P):

根據CCR模型線性規劃(3)的性質,我們可以構造(3)的對偶規劃,進一步引入松弛變量s-和剩余變量s+,將(3)變成約束等式:

關于(3)與(4),有下列定理和定義[16]:

定理1線性規劃(P)和(D)均存在可行解,所以都存在最優值。假設它們的最優值分別為h*j0和θ*,則h*j0=θ*≤1。

定義1若線性規劃(P)最優值h*j0=1,則稱決策單元DMUj0為弱DEA有效。

定義2若線性規劃(P)的解中存在ω*>0,μ*>0,并且其最優值h*j0=1,則稱決策單元DMUj0為DEA有效。

若存在λ*j使,表示DMUj0規模收益不變,此時DMUj0達到最大產出規模點;若,表示規模收益遞增,且值越小規模遞增趨勢越大;若,表示規模收益遞減,且越大規模遞減趨勢越大。

DEA有效的經濟含義是除非增加一種或多種投入,或減少其他種類的產出,無法再增加任何產出;除非增加一種或多種投入,或減少其他種類產品的產出,無法再減少任何投入。

1.1.2 超效率CCR模型

用DEA評價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時,最后的結果很可能出現多個單元同時相對有效,而CCR模型對這些有效單元無法做出進一步的評價與比較。為了彌補這一缺陷,1993年Andersen和Petersen提出了一種DEA的超效率模型[17],使有效決策單元之間也能進行效率高低的比較。

超效率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把被測單元從參考集內移去,然后再對被測單元進行評價,即在進行第j0個決策單元效率評價時,使第j0個決策單元的投入和產出被其他所有決策單元投入和產出的線性組合代替,而將第j0個決策單元排除在外,CCR模型則是將這一單元包括在內的。

將這一思路反映在模型上,就有超效率的線性規劃模型:

在超效率模型中,對于非DEA有效的決策單元,其效率值與CCR模型中一致。對于DEA有效決策單元,計算出來的效率值可能大于1。即假設效率值為1.25,表示該決策單元即使再等比例增加25%的投入,它在整個樣本集合中仍能保持相對有效(即效率值仍能維持在1以上)。

1.2 Tobit回歸模型

在測算了銀行的經營效率之后,對于DEA有效和非DEA有效的結果我們需要做出分析和反思,以確定是什么導致了銀行經營效率的不同結果、影響銀行經營效率的具體因素有哪些等。對此,本文采用Tobit回歸模型繼續對影響銀行經營效率的因素進行分析。

Tobit回歸模型屬于因變量受到限制的一種模型,是Tobit在1958年提出的一種采用極大似然法的截取回歸模型[18]。由于DEA所得到的成本效率值都在既定區間內,當要分析的數據因變量的數值是切割或截斷時,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參數估計將是有偏和不一致的,而遵循極大似然法的受限因變量Tobit模型則能滿足要求,標準Tobit模型如下:

模型(6)中,yi為因變量,xi為自變量,βT為相關系數。當yi*>0時,yi=yi*>0,即yi為“無限”觀測值;yi*≤0時,yi=0,即yi為“受限”觀測值?!盁o限”觀測值取實際值,“受限”觀測值均截取為0。

關于Tobit回歸模型自變量選擇,國內外學者普遍基于CAMELS評級體系確立自變量。龐瑞芝[9]選擇了資產、管理、流動性和上市作為自變量,姚晉蘭[19]考慮了市場勢力、銀行規模、資產收益率、權益比率、存貸比以及銀行是否上市。根據現狀,我國已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屈指可數,中部六省暫無城市商業銀行上市,且城市商業銀行定位于服務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其市場勢力難以準確核算。

因此,本文基于CAMELS評級體系,結合中部六省城市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確定Tobit回歸模型自變量為人均營業費用(x1)、存貸比(x2)、資本充足率(x3),因變量為銀行效率(y)。據此,建立Tobit回歸模型如下:

模型(7)中β0表示回歸式的常數項;β1到β3表示各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i表示第i家銀行;μi表示回歸式的誤差項;yi是因變量,代表第i家銀行的成本效率值。

2 實例分析

2.1 指標選取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對其效率的評價首先要涉及到投入產出變量的設定。銀行投入產出的定義方法通常有三種相對一致的判別法,即生產法、中介法和資產法。三種方法各有優缺點,采用生產法須知銀行業務的數量,城市商業銀行在這方面的數據獲取較為困難,所以本文不采用。資產法中存款項目被當作負債科目,不能作為產出變量。所以本文指標選取原則結合了資產法和中介法,考慮城市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將投入指標定義為員工人數、固定資產和存款總額,產出指標定義為貸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

員工人數反映了銀行勞動力投入的水平,固定資產凈值和存款代表了銀行資本的投入情況。雖然貸款質量存在差異,但貸款仍然是考察銀行產出水平的重要指標,營業收入體現了商業銀行作為獨立盈虧企業的經營能力,能很好的反映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凈利潤是衡量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主要指標。

具體的投入產出數據如表1所示。

注:數據來自各銀行2012年年報。

2.2 數據計算

DEA模型可分為投入導向型和產出導向型。投入導向型是指在產出固定的情況下,使投入最小化的線性規劃問題。產出導向型是指在投入固定的情況下,是產出最大化的線性規劃問題。根據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銀行對投入方面的控制力如對存款的控制遠大于對產出方面的控制力,因此本文選擇CCR超效率投入導向型,即Super-CCR-I模型進行研究。

將員工數量、固定資產、存款總額這3個輸入指標和貸款、營業收入、凈利潤這3個輸出指標以及9個DMU使用DEA-Solver LV3.0軟件對超效率模型求解,計算得DEA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對表2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得出9家銀行經營效率的結果,如表3所示。

2.3 DEA模型結果分析

1)綜合效率分析。從表3初步分析,南昌銀行、九江銀行、洛陽銀行、平頂山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為DEA有效,且效率排序為洛陽銀行九江銀行徽商銀行平頂山市商業銀行南昌銀行,說明這五個城市商業銀行在以整個指標體系為參照集合中是相對有效的,這五個銀行的投入產出相對較合理。鄭州銀行、漢口銀行、湖北銀行、華融湘江銀行的評價結果為DEA無效,說明這四個銀行的投入產出相對不合理,在經營效率方面還有提高的余地。

2)規模效益和技術效益分析。表3中給出了各DMU的規模和技術效益的狀況。對于DEA有效的決策單元可知在其規模有效性不變的情況下,技術有效性是有效的。對非DEA有效的4個銀行分析得鄭州銀行、漢口銀行、湖北銀行、華融湘江銀行均處于規模效益遞減階段且技術無效。對于非技術有效且規模遞減的情況,需要對投入資源優化管理,增加產出來提高效率。

3)對非有效評價的調控分析———投影分析。決策單元在DEA相對有效面上的投影是DEA方法的一個特別之處,通過投影分析決策單元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調整投入的規模。由線性規劃(4),設λ0、s-0、s+0、θ0是(4)的最優解,令,則為決策單元j0對應的(x0,y0)在DEA相對有效面上的投影??芍?

且若決策單元j0為DEA有效,則;若決策單元j0為弱DEA有效,則。

在被評價的9家銀行中,有4家的評價結果為DEA無效,銀行經營效率相對較低,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控。表4是對非DEA有效的單元進行的改進與調整。

表4的銀行實際投入和模型投影數據得出均為負數的差異表明非DEA有效的銀行三個指標的實際投入均有冗余,表中為負的差異量即為實際投入的可節約量。

從投入角度分析,在保持產出不變的情況下,本文所選取的三個輸入指標投入量都有冗余,這種資源浪費會導致人員冗余、固定資產閑置、存款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等后果,對銀行提高經營效率是一個較大的阻礙。表中給出的是從純理性的角度來考慮各銀行冗余的投入,實際上從數字上削減投入是不合理的,以員工數量為例,城市商業銀行正處于規模擴張階段,人員的增加必不可少,合理的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及崗位是提倡的,但是直接裁員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由于銀行的特殊性,裁員可能并不直接影響經營效率,反而可能引起其他諸如社會保障的問題。所以,銀行針對投入冗余的現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完善銀行內部結構,制定合理的內部制度,將多投入的人員、固定資產、存款數的效率提高,從而提高銀行整體的經營效率。

4)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根據模型(7)以及所取變量,整理數據如表5。

注:原始數據來自各銀行2012年年報。

根據上表將x1i、x2i、x3i帶入模型(7)。為計算方便,這里將人均營業費用(x1)數值取對數,即lnx1i為自變量,所以數據運算的Tobit回歸模型為

采用Eviews 6.0軟件對數據進行Tobit回歸分析,整理結果如表6所示。

模型結果分析:

a)人均營業費用(x1)。人均營業費用取對數的系數為負(-0.412 092),說明人均營業費用對銀行經營效率有負的影響。人均營業費用減少,銀行經營效率提高,即花費在人員辦公等管理費用上的資金的下降對提高銀行經營效率有一定作用。同時地方商業銀行的規模普遍來說相對較小,除個別銀行之外其余銀行人數均保持在1 000-2 000人左右,從2011年到2012年的員工人數增幅來看增長率較小,這說明地方商業銀行也在采取人員精簡的方式來降低人均營業費用。

b)存貸比(x2)。銀行存貸比的系數為負(-0.288 425),說明存貸比對銀行經營效率有負的影響。存貸比是體現銀行資產流動性的關鍵指標,銀行存貸比越高,其清償能力越低,這直接加大銀行的經營風險。從銀行的清償能力和流動性來說,高存貸比對銀行發展不利。而從銀行的收益來說,高存貸比能夠增強銀行的盈利能力。假如一家銀行的存款較多,貸款較少,這意味著其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因而提高存貸比成為了增強銀行盈利能力的方法之一。

然而存貸比過高帶來的問題使這一比例受到限制,我國對銀行業資產負債比例要求不高于75%,2012年9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存貸比在41%-74%之間,基本保持了良好的流動性。

c)資本充足率(x3)。資本充足率系數為正(10.833 37),說明資本充足率對銀行經營效率有正的影響,且影響較為顯著。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后,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是銀行抵御風險能力強弱的體現。資本充足率越高,地方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強,從而能保證企業的經營效率。

3 結論

本文利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模型對我國中部六省9家城市商業銀行2012年的效率作了評價,得出結論如表7所示。

南昌銀行、九江銀行、洛陽銀行、平頂山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為DEA有效,且經營效率排序為洛陽銀行九江銀行徽商銀行平頂山市商業銀行南昌銀行,鄭州銀行、漢口銀行、湖北銀行、華融湘江銀行的評價結果為DEA無效。采用Tobit回歸模型對影響銀行經營效率的因素作了分析,得出人均營業費用和銀行經營效率成負相關,存貸比和銀行經營效率成負相關,資本充足率和銀行經營效率成正相關。

銀行發展階段范文第5篇

國外對商業模式的研究根據文獻統計數量可以劃分為3 個階段, 分別是: 2002 年以前的孕育階段, 2003—2007 年的構建階段以及2008 年至今的應用階段, 如圖1 所示。2002 年以前, 一些非學術期刊上會偶見“商業模式”的字眼, 它作為指導企業轉型和發展的“利器”被實業界廣為使用, 但卻沒有引起學術界的普遍關注, 僅有部分學者試圖根據其字面含義將商業模式進行分類和概念化。2003—2007年從圖1 的曲線走勢來看, 國外商業模式研究呈現一種逐步上升的趨勢。商業模式逐漸成為學術期刊、報紙, 甚至人們日常談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熱門術語之一, 此時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研究聚焦在如何通過商業模式設計實現價值創造方面, “價值”成為此階段研究的重點。2008 年至今, 有關商業模式的研究呈“井噴”狀態, 研究成果取得了較大進步, 學者們不僅關注商業模式本身的價值, 而且將其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 試圖總結如何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企業利潤的增長。此時, 商業模式得到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一致關注。

1 孕育階段: 圍繞概念和分類的商業模式研究

在研究孕育階段, 伴隨著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的產生, 人們對商業模式的研究普遍以定義及分類研究為重點, 從大量案例研究中總結規律, 研究焦點集中在信息技術、電子商務、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營銷等方面。

互聯網的產生帶來了學者們對商業模式研究的強烈興趣, 隨之而來的文獻也多是圍繞商業模式這個主題進行的[5 - 7]。作為商業模式研究的鼻祖, Timmers[8]在1998 年的《電子商務下的商業模式》中首次明確定義“商業模式”為產品、服務與信息流的架構, 包含各個商業參與者及其角色的描述、各個商業參與者潛在利益的描述以及獲利來源的描述。Timmers的創新性工作在于指出商業模式是一個復雜的包含多方面內容的復合概念。隨后的學者圍繞商業模式定義, 以各自的研究領域為背景, 提出多種商業模式概念。Amit等[9]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創新的焦點和企業為自己、供應商、合作伙伴及客戶創造價值的決定性來源。Afuah等[10]提出, 應當把商業模式看成是公司運作的秩序以及公司為自己、供應商、合作伙伴及客戶創造價值的根本性來源, 公司依據它分配資源, 實現超越競爭者和向顧客提供更大價值的目的。Shafer等回顧了1998—2000 年間的已經出版的12 種商業模式定義, 發現其中8 個與電子商務相關。在這一時期, 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商業模式的價值在于它能有效解釋電子商務行業的價值創造問題。

除了對商業模式概念的研究之外, 學者們還曾試圖通過互聯網技術支持, 對觀察到的電子商務領域內繁雜的新商業模式類型進行描述和分類。對于商業模式類型的研究絕大部分是通過案例研究與邏輯推理兩種方法展開的, 如表1 所示。然而, 隨著商業模式理論的迅速發展, 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逐步從電子商務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 此時, 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對潛在商業模式的類型進行劃分是無窮盡的。因此, 從2002 年以后, 大部分研究者逐漸放棄了對商業模式分類的研究。

綜上, 在2002 年以前有關商業模式的文獻主要關注的是在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背景下商業模式的定義和分類, 以及企業如何利用商業模式來創造價值, 從而影響企業績效。此時, Timmers是商業模式研究領域的核心被引作者, 他不僅提出了商業模式的概念而且還將商業模式分為了11 種類型。另外, Bharadwaj等[11]探討了信息技術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Mahadevan等[12]學者就信息技術影響下電子商務的價值創造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商業模式”概念[13], 強調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之后, 以Poter為代表的價值鏈理論, 以Williamson為代表的交易成本經濟學、以Prahalad為代表的核心能力理論和以Nelson為代表的演化經濟學逐漸成為了商業模式研究的理論基礎。雖然在這一階段, 很多學者試圖給商業模式下一個定義并劃分類型, 但由于受到各自研究領域的限制及當時對商業模式理論基礎的欠缺, 使得這一時期很多學者將商業模式與電子商務、戰略等概念混淆, 甚至有學者開始質疑商業模式理論的生命力, 認為它只具有修辭學意義而已。

2 構建階段: 圍繞價值和設計的商業模式研究

從2003 年開始, 有關商業模式的文獻以爆炸式的速度產生, 并逐漸出現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商業模式在解釋企業價值創造、企業績效、競爭優勢時受到學者和商業戰略家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一時期, 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逐漸從電子商務視角過渡到戰略、創新、創業等領域, 同時研究的焦點也從商業模式的定義分類過渡到了價值和商業模式設計方面。

數字經濟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潛力去嘗試新奇的價值創造機制, 在某種意義上說, 價值是由公司和許多合作者為多重用戶共同創造的, 這種對價值的重新定義引起了學者們的普遍關注, 他們試圖用商業模式概念來解釋網絡市場的價值創造問題[14]。同時, 新技術的快速增長和應用促進了組織結構的轉型[15], 使得更多的企業能夠開發新的途徑來創造和傳遞價值, 這為創建非常規的交易機制和交易結構提供了可能的空間, 同時也加強了組織結構邊界擴張設計的可能性[16 - 17]。事實上, 這些發展為如何設計商業模式打開了新的視野, 企業不僅可以在企業和行業內部也可以跨越企業和行業邊界徹底地改變組織和從事的經濟交換行為。因此, 價值和設計成了這一階段商業模式研究的重點。

在商業模式設計研究方面, Zott等[18 - 20]提出的商業模式運營系統模型影響深遠, 如圖2 所示。在這一模型中, Zott和Amit認為商業模式主要包含“設計元素”和“設計主題”2 個參數。設計元素是商業模式運營系統的構成要素, 包括“內容、結構和治理”, 設計主題是商業模式價值創造的驅動力, 包括“新穎性、鎖定、互補性和效率”4 個主題。設計主題代表著設計元素如何重新配置以及他們如何與主題相聯系。在Zott和Amit看來, 商業模式就是“超越核心企業, 并跨越其邊界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運營系統”。Zott和Amit的運營系統模型在表達方式上相對抽象, 由于兩位學者深厚的創業管理和電子商務研究背景, 使其模型偏重于運營系統環節, “價值創造”是其模型的核心議題。Ammar[21]認為, 商業模式由價值主張、價值設計、利潤生成和財務方面3 個部分構成, 如圖3 所示。其中, 價值主張是公司提供給顧客的差異化特征; 價值設計包括作為外部價值鏈的價值網、作為內部價值鏈的基礎結構設計、企業資源與能力的組合; 利潤維度解釋了公司如何將俘獲的價值轉化為利潤。

通過對這一階段文獻的總結, “價值”已成為商業模式研究的核心議題[22], 研究者們普遍認為, 商業模式抓住了商業系統所聚焦的精髓, 并通過商業模式的有效設計來實現價值。

3 應用階段: 圍繞創新的商業模式研究

2008 年以后, 商業模式研究呈“井噴”狀態,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學者開始關注商業模式的真正價值。從國外的研究成果來看, 商業模式研究已經具有一定的深度, 從早期的商業模式概念、分類、要素設計研究逐漸轉向商業模式創新研究。Chesbrough作為商業模式創新研究的領軍人物成為高頻被引作者, 他指出商業模式創新的特殊性不同于以往的技術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不僅是各要素的創新, 更是各要素間關系的創新。Osterwalder[23 - 24]則進一步通過案例研究闡明了企業特征與商業模式創新程度之間的關系。Osterwalder把商業模式創新分為存量型創新、增量型創新和全新型創新三類。他認為對于能夠獲得新資源、核心能力或分銷渠道的企業, 可以采用存量型創新方式來供給與過去相似的產品或服務; 對于在某些方面滯后的企業, 可以采用增量型創新方式, 在現行商業模式中增加新的要素以加強競爭優勢; 而對于擁有新技術并能把握機會的企業, 可以在新市場形成過程中進行商業模式的全面創新。在相關領域, Bjrkdahl[25]使用商業模式的構念來研究技術多樣化和交叉驅動效應。Bjrkdahl探索了商業模式在技術交叉驅動過程中捕獲價值所起到的作用。他的核心觀點是: 一個以技術為依托的產品, 如多對其進行新技術整合可以打開現有技術性能空間和功能空間的子空間, 如果新技術的潛在經濟價值被捕獲, 反過來則要求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與之適應。除了采用商業模式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管理外, 企業也可以將其本身的商業模式看作創新的源泉。Zott和Amit認為商業模式代表了創新的一種新維度, 并且商業模式擴展了傳統的流程創新、產品創新與組織結構創新的模式, 包含合作和協作的新形式。Bock等[26]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是一種新的不同于其它組織創新的變革過程, 代表了一種公司級的探索新機會的過程。Tse[27]則認為創新從本質上可以分為科技創新和商業創新兩大類, 其中科技創新是指有關自然規律的新發現, 稱之為“始創新”, 而商業創新是指創造新價值, 并且商業創新又可以區分為“流創新”和“源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屬于“源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理念的提出為企業發展與變革提出了一種嶄新的途徑, 然而, 對于那些較為成熟的企業來說, 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無疑也會為自身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Chesbrough[28]詳細分析了在既有企業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的兩種障礙, 即資產配置障礙和認知障礙。第一種障礙類型主要是現有資產和新商業模式之間的沖突; 第二種類型的障礙主要表現為管理者的“觀念智障”, 這些管理者在現有商業模式的束縛下無法理解那些與現有商業模式不符的新技術和新思想的潛在價值。Doz等[29]提出, 為了克服企業現有商業模式所產生的僵化, 企業需要變得更敏捷, 這可以通過開發3 種基本能力來實現:戰略敏感性、統一領導以及資源的柔性。在相關領域中, 一些學者主張: 商業模式是通過驅動發現的實驗形成的。Hayashi[30]指出很多公司原來的商業模式失效了, 并進一步建議這些公司需要通過實驗去發現新的有效的商業模式, 這些公司需要一種鼓勵員工不斷提出“假如”的企業文化。

在應用階段, 商業模式研究者數量增多, 并且普遍一致地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績效的關健。相當數量的學者專注于研究如何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企業的轉型和變革。同時, 技術創新管理學、戰略學、營銷學等諸多學科的學者也都從自身學科背景出發, 以“創新”為焦點, 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商業模式研究。

4 研究結論與未來研究展望

本文在概括、總結不同商業模式研究學者的理論成果基礎上, 圍繞“商業模式學科都研究了什么?”以及“研究焦點是如何變化的?”這兩大問題, 將商業模式的研究進程分成孕育、構建和應用3 個階段, 每個階段各有其不同的研究主題, 如圖4所示。

在商業模式研究孕育階段, 概念與分類成為研究的核心問題, 不同學者根據各自的研究背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概念及類型, 商業模式被看作是一個新的分析單位。一些研究者認為商業模式更接近企業, 其他學者認為商業模式更偏重于網絡, 還有一些人認為商業模式是嵌于公司和網絡之間的, 除此之外, 仍有少數的商業模式研究學者認為, 商業模式是一個新的、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概念方面的不一致使得后續的商業模式研究呈現多樣化。不同于概念的廣泛研究, 對商業模式類型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時限性。在商業模式研究早期, 很多學者希望通過總結類型來歸納商業模式的特征及適用環境,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 他們發現商業模式的適用范圍并不局限在電子商務環境下, 因此對其進行歸類顯得尤為困難, 最終學者們逐步放棄了對類型的研究。

在商業模式研究構建階段, 如何有效設計商業模式從而實現價值創造成為研究者們普遍關注的議題。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逐漸發展為商業模式概念中必不可少的兩大邏輯。這一階段, Amit和Zott的研究成果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此后Sorescu等, Brettel等, Al-Debei認同這兩大邏輯, 并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相關的實證研究。綜合文獻, 作者發現商業模式是與“價值”密切相關的, 價值已經成為所有商業模式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在商業模式研究應用階段, 學者的關注點從概念、要素設計等方面轉變成對創新的研究, 事實上, 這與實踐界對商業模式的應用是分不開的。一些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和變革, 這為進一步研究商業模式提供了實踐的基礎。學者們通過研究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途徑、實現方式、存在障礙等豐富了商業模式的理論。

綜上第一, 商業模式是聚焦價值, 強調設計及創新的一個新的分析單位。商業模式是企業為了實現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而進行跨邊界交易的做生意方式。商業模式的類型是無窮盡的, 可以通過有效的設計來實現價值創造; 第二, 商業模式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范式創新, 是企業思維方式和企業邏輯的創新, 它是與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等傳統創新方式截然不同的一種新的創新范式; 第三, 目前有關商業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劃分成兩大流派。一是以Zott和Ami為代表, 主要關注跨邊界交易中的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 通過制定量表, 用大樣本調查或多案例分析方法進行實證研究; 另一流派是以Chesbrough和Os-terwalder為代表, 研究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以及要素關系, 從企業經營的整體出發, 強調供應商、合作者、顧客在商業模式要素中的重要性, 認為價值主張是商業模式的核心。

銀行發展階段范文第6篇

崔 浩楠 發表于 2008-06-13 11:45

[有人說,創業是孤獨的,是寂寞的,你只能獨自前行;而我說:朋友,一切都不象你說的那樣!有許多與你同路的朋友,何不一起搭個手,做個伴.讓我們一起分享創業路上的喜悅和艱難! 點擊進入 "創業同路人"創業經驗交流區] , 如果您有志創業但缺乏思路,歡迎進入商機大家探, 與創業朋友們共同探討!

人的生活分為工薪族象限、自由職業者象限、生意擁有人象限、投資者象限四個部門。人要想創業也離不開這四個象限,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從這里面賺取的。

一、四個象限的定義及它的好處與不好處

(1)工薪族象限。定義:出租自己的勞動力,被別人雇傭來換取生活費用的人群,就叫工薪族。

好處:

1、相對比較省心。因為你雖然賺不到很多錢,所以相對比較省心。

2、相對較穩定。每月你耗坐30天,耗到月底你就可以拿錢了,相對比較穩定。

不好處:

1、相對不自由。你有很多創意沒法發揮,你有很多意圖無法落實實現,你要按照別人的意圖去做事,你相對不自由,使你的潛能不能發揮出來。

2、付出與獲得不一定成正比。

3、今天是信息化社會,無固定化職業社會已到來,官方機關也需要扁平化管理,所以沒有一個崗位是穩定的,今天所有的工薪族相對的也不穩定,也沒有保障感。

(2)自由職業者象限,簡稱S象限,定義:自己雇傭自己進行個人創業的人群,就是自由職業者。

好處:

1、相對比較自由。你的意圖、潛能、時間等,可根據自己的安排去發揮。

2、收獲與付出成正比,多勞多得,充分體現了個人價值。不好處:

1、在職收入。有風險,不穩定,干就有,不干沒有。

2、他受三方面的限制很歷害。①受技能因素限制。所有靠自由職業謀生的人,創業比較好的人,他往往是有一門很專長的技能。②人際關系因素限制,所有在這里做比較好的,一定有廣泛的人際關系,沒有關系你很能難促成。③還有某些工種受年齡限制很能強。

(3)生意擁有人象限,簡稱B象限。那么什么是生意擁有人呢?擁有一個企業或擁有一個生意,經過10年不敗。舉一個小例子,即使我明天注冊了一家公司,我是董事長,我仍然是自由職業者,為什么?因為我不擁有,只是暫時的擁有,而不是長期擁有。生意擁有人是一個長期成功的過程(十年以上)。

好處:他能充分體現人生價值,擁有利、名和被尊重,可以捐款幫助別人、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改變社會文化素質,等等。

不好處:

1、成功概率不高。舉例子,有100家企業,經過5年后,一般會有90%的關門。大部分是決策性失誤造成的。還剩10家,又經過5年后,這10家選項選對了,但又會倒閉9家,是因為管理上沒有形成系統化。什么叫系統化管理,就是人、財、物、進、銷、存、產七個方面管理,包括制度、管理方式、運營,包括財力、市場營銷等等,都沒有形成系統化,也就是說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沒有成為一個系統。那么現在還剩1家。這1%他形成了一個系統,他建立了一個成功的系統化管理。所以他的創業成功率比較低,創業風險失敗率高。

2、需要投資,而且生意做得越大,需要有更大資金的投入。

(4)右下角我們叫他投資者象限,簡稱I象限。

定義:透過貨幣運作方式讓自己的財富保值的人群,叫投資者。炒股是投資者還是投機者?買績優股的,買來不炒的叫投資者。炒股的人叫投機者,小投機。他的好處同生意擁有人一樣,充分體現人生價值,不好處是:①創業門檻很高,需要很大資金的支持,特別是在資本運營的今天,很難籌到。②你需要眼光,投資者和投機者都需要眼光。

二、工薪族進入其它象限的四個誤區:

1、盲目辭職。沒有經濟基礎,注定失敗。

2、坐以待斃。你所從事的行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你還在那兒高枕無憂,等死。明明在那兒一個月只有貳、叁佰元的收入,都難

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支出,卻還在那兒等著。

3、盲目投資。今天很多人在賠錢,他們是什么原因?都是盲目投資。他幻想著一步到位,而不經過自由職業象限,試圖能成為一個生意擁有者,以為開個公司就是老板了。盲目投資風險非常大,不要以為當法人就好,什么是法人?就是上法庭的人。

4、誤認為自己是投資者。實際是小投機者,一炒股就被套牢,剛炒就套牢。沒有分清什么叫投資者,只扮演了一個投機者的角色,所以不要輕易去做投機的事,投機是以大失小,賺少賠多。

三、正確創業的四個階段。

如何循序漸進的創業,從工薪族進入到其它三象限呢,應該怎樣做呢?下面講一下創業的四個階段,你應該從這四個階段開始創業。

(1)第一階段,你要珍惜工薪族的職業生涯。

建議:

1、盡量到大機構大企業去服務。因為他們觸角廣、關系廣,能夠給你搭建更大的舞臺,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2、你要利用工薪族的這段時間,去“帶薪”學習某種專業技能,不光是學到文憑,今天已經是文憑社會轉到實力社會。

3、利用你工薪族職業的方便,去廣泛的積累人際關系。因為他是你未來的財富。

如何積累人際關系呢?兩個原則,第一原則先專后寬。什是先專后寬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要集中在一個領域里面,把上上下下的關系全落實,先別忙活開寬度。第二個原則,多交往能夠幫你賺錢的人,少交往幫你花錢的人。

4、存錢。工薪族階段你要存錢。存錢絕對不是為了以后做生意投資,存錢是為了你一旦辭職做生意,成為自由職業者,你要作好準備,如果兩年沒有收入,要存下一筆錢供你兩年生活開銷的支出。當你透過學習有了一種專業技能之后,透過你的工作之便積累了廣泛的人際關系,能幫你賺錢的朋友很多,當你透過存款有了一定的積蓄的時候,建議你,時候到了,你要考慮開始或專職也行或兼職也行,要進入第二象限,靠自由職業謀生。

(2)第二階段,你想靠自由職業謀生,先要選項。

做什么項目,如何選項呢?幾個原則:

1、作熟不作生。一定選擇這個項目跟你技能是有聯系的,跟你的人際關系是有聯系的,要作熟悉的項目。

2、做長不做短。人們經常分不清什么是你的長處,什么是你的短處。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講,說,你瞧瞧,我多么不容易,我費了這么半天勁把這事辦成了,你看我能嗎?一般人以為你費了這么半天勁倒騰一個事你很能,你誤以為這是你的長處,大錯誤了。別人費半天勁才能干的事,你輕輕松松就干成,這就是你的長處。別人很輕松就干成的事,你卻費老半天勁才干成,這就是你的短處。

這是選項上的兩個原則,

第一選好項,未來是什么是好項目,我們談跟老百姓有關的未來幾個項目,第一個營養咨詢顧問、美容顧問;第二個直銷商;第三個培訓專家;第四個營銷。

選好項后,要做一個2—5年的發展計劃,很多人選完項就不做計劃,就開始瞎干,東一郎頭西一棒子,撿了芝麻丟西瓜,狗熊掰棒子,撿一個丟一個,撿一個丟一個。做計劃,這是一門學科,你要會做一個2—5年的業務發展規劃及計劃。你看人家日本人做計劃,可不象中國人,項目一論證,兩年收回投資,三年掙大錢,四年進入世界500強,胡說八道。日本人十五年收回投資。當然了,在我們這個業務中不需要那么長時間,但你心態上一定要做一個2——5年的發展計劃。你要會做計劃,你要給自己做,會給別人做。

3、要靠量來取勝,你前期的創業一定要靠量,記?。毫坑肋h比質重要。自己要靠量建立一個顧客群,這是你的財富。你這樣發展5年,你的生意是不是就有一定的規模了,有了規模以后,你要再思索如何進入生意擁有人象限,怎能十年不敗。

(3)第三階段,如何進入生意擁有人象限?有三條途徑。

第一條途徑叫白手起家,單打獨斗。就靠自己摸索,吃虧了不要緊,爬起來摸索,再摸索也能成功,成功率很低,只有1%。各行各業都一樣,一般行業的成功率是

二、八定律,就是20%的人單打獨斗,就有小成就,1%就有大成就。而且在今天這種已經變化的社會里面,你想白手起家,機會很小,因為你沒有資本,沒有項目,沒有關系,你和別人上千萬上億的身價怎么競爭?

第二條途徑購買一個現成的系統,就是購買一個1%。有幾種形式:

1、特許加盟連鎖店,購買一個系統。開一家麥當勞賺錢的機會很大,你不用考慮太大風險。麥當勞已經經過幾十年的驗證,他已經

是1%了,只要你加盟、購買他,他就給你培訓,給你制度,給你供貨,一套方案是現成的,直接復制給你,但你需要買來,只要買來這套模式,成功的機會很大。但這里有一個誤區,不要加盟小連鎖店,因為他沒有十年不敗,他還沒有變成自己的1%,你加入他就有風險。2、知名品牌的代理和經銷權。你能夠取得任何一款知名品牌的代理和經銷權,你不太用考慮賠錢,什么叫知名品牌,國際十大品牌之一,國內五大品牌之一。其他的某種新產品、藥品的代理、南方的小食品等,不能輕易做,他沒有廣告支持,沒有信譽度,他不是品牌,你要替他跑市場,替他談客戶。能做成他把你甩了,做不成就做不成。購買一個系統,有一定門檻,麥當勞要幾百萬,還得排隊等很長時間。某知名品牌總代理,看人家掙了80萬,他們庫存還算少的,300——500萬之間,你沒有這么大資金,這只能適合某些有關系、有資金的人做。

第三條途徑,加盟一個成功的系統,加盟一個1%。

這里不是購買了,而是加盟。什么叫做成功的系統呢,美國商界對成功的系統有7條判斷的標準:

1、低起步費用,因為做為普通創業者,你真沒有百萬千萬的資本給你折騰。

2、無須雇傭或很少雇傭人員,你不懂人力資源管理,就給你一個萬人的企業你也不知道怎么管。當人出了問題你的生意就會有很大的麻煩。

3、無須大量屯貨

4、無須固定資產的投入。

5、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全國性甚至跨國性的生意機會。

6、對經濟危機有免疫力。最好是日用品

7、有系統化的培訓和輔導,有人教。

這就是我投資,你技術入股,賺了錢我要分你,叫加盟一個系統,運用這個系統的產品、書、磁帶、方法、模式、工具、技能技巧,復制到你的業務里面。

這個世界上只有這三種模式供你進入生意擁有人象限,要不你單干去,1%;要不你去買一個,沒錢;要不你前期不用花錢,后期雙贏,讓人家也掙錢。

普通人一定要懂得用著第三種方式,我建議你加入到一個系統中,雙贏。當你在這里賺到錢以后,你有團隊,當你有了穩定的不在職收入以后,進行有效的投資理財,這時候你的貨幣充足了,透過貨幣運作的方式,幫你把貨幣保值。透過保險的投資,透過不動產投資,教你投資組合。進入第四象限,投資者象限。

上一篇:物流管理范文下一篇:考研機構教務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