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地區網絡文化論文范文

2023-12-16

農村地區網絡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數字鄉村發展戰略下,鄉村網絡文化建設有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和新的發展方向,它是鄉村文化振興這一長遠目標的重要基石和應有之義。該文分析了數字鄉村背景下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化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路徑,以期逐步提高鄉村網絡文化服務質量。

關鍵詞:數字鄉村;農村網絡文化;優化路徑

近年來,黨中央十分關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戰略決策,并擬定了配套的計劃和目標,統籌推進信息事業發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9年5月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綱要中提出“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加強引導和監督鄉村網絡文化”“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完善”[1]。2020年11月,數字鄉村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辦,會議上指出“全國行政村4G覆蓋率已超過98%”[2]。隨著4G在鄉村的深化普及,5G在鄉村也被陸續引入。2021年2月,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3.09億,占網民總數的31.3%,這為鄉村網絡文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現實基礎和可行性[3]?!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第一次明確提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同樣也在預示著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勢在必行[4]。因此,在數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要深刻意識到農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站在新時代國情農情的高度,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以知識更新、技術創新、設備數字化為支撐,革新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觀念、手段、載體,打造鄉村網絡文化基地,為宣傳優秀鄉土文化凝聚力量和推動鄉村繁榮富強提供穩定有序、樂觀向上的網絡文化環境。

1 數字鄉村背景下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傳承優秀鄉村文化 鄉村網絡文化是鄉村文化在網絡空間的另一種形式,借助數字化、網絡化的新技術、新方法并對鄉村文化進行揚棄?!叭绻咽杖?、投資、非農業就業等看作離心力,把鄉土社會、鄰里關系等看作是向心力”[5],在當今的社會形勢下,城市中的離心力作用遠強于鄉村中的向心力,并且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農村人口逐漸減少,鄉村社會的血緣和地緣關系日益淡化,熟人社會遭到破壞,使得鄉村傳統文化傳承的脈絡出現裂縫。做好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以創新的數字技術和模式等修補鄉村優秀文化傳播中出現的斷裂,同時將創新意識植入鄉村社會中,迎來鄉土社會的新思潮,與鄉村傳統文化有機融合,最大限度地激發村民的文化歸屬感,進而以更創新的方式來繼承和弘揚優秀鄉村文化[6]。

1.2 有利于構建健康有序的鄉村文化網絡空間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輿論環境日益復雜、趨勢變化多樣,許多不法分子企圖在管理模式較為松散的鄉村網絡空間開展違法活動。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嚴厲打擊網絡違法分子,維護鄉村網絡空間秩序,還鄉村網絡空間一片清凈,引導農村網民在網絡空間中辨別真偽。用廣泛的民意來修復狹隘的民意,用正確的言論規正錯誤的言論,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觀念,合理合法地在網絡空間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營造健康有序的鄉村網絡空間[7]。

1.3 有利于根據網絡輿情變化落實鄉村建設行動 在村民關注度、使用度較高的網絡平臺上公布和宣傳黨中央的重要方針政策、宣傳鄉村社會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和較大進步、宣傳先進事跡和典范以及全國上下的積極局面,使廣大農民充分了解國家各項決策的重要意義,共享鄉村發展成果,激發他們參與鄉村建設行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熱情,為農村農業建設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另外,國家關于鄉村的種種建設行動也能落地生根[8]。

2 鄉村網絡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宣傳不到位,村民參與度低 市區主管部門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網民主動轉發官方媒體推送的信息僅占其轉發總量的20%左右,然而通過微信、微博等各大網絡平臺發布的官方消息每天卻不計其數,但其對農村網民產生的影響不是十分理想。村民反映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難以理解、沒有吸引力”,這說明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宣傳工作無法讓鄉村網民對宣傳內容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和行動上支持。一旦廣大農民看不懂這些信息并且不感興趣,他們會選擇性地忽視這些內容,勢必很難響應政府制定的鄉村建設決策,導致村民無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鄉村網絡文化建設行動中[9]。

2.2 意識薄弱,建設主體缺失 首先,農民是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之一,但由于城鎮化的進程逐步加快,農民人口不斷減少,傳統的村落逐漸解體,再加上農民自身的鄉村網絡文化建設意識薄弱,導致鄉村網絡文化建設主體缺失;其次,根據我國傳統的社會治理模式,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一般由政府全權負責,這種“全能型”的政府行政模式淡化了社會組織、企業、村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的意識,使得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缺少企業的參與、社會組織的支持以及村民的監督;再次,鄉村網絡文化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相關部分推卸責任的現象,其責任共同體意識的缺失必然導致部門間缺乏合作和協商[10]。

2.3 受眾群體素質不高,信息質量有待提升 活躍在鄉村網絡空間的大部分村民,憑借一時的新鮮感只是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網絡操作方法和技能,而在思維能力和應用技能等方面一般未受到專業的教育和培訓,導致其在面對網絡上的各種信息時,他們在選擇、理解、評估、求證等能力都顯不足。文化素養不夠高、信息辨別能力不強,使得農村網民容易被有害信息迷惑,會相應地導致網絡空間信息質量不高。

2.4 缺乏技術人才,服務水平不高 鄉村網絡文化建設需要廣泛借助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先進技術、方法、手段,這要以高端人才為支撐。但受到鄉村資源、環境、待遇等因素的影響,人才難以流入農村。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仍存在缺少骨干領導、缺少專業培訓、缺少薪資激勵等問題。鄉村數字化設備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匱乏,網絡平臺的建設、運作以及日常維修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大量有知識、懂技術的青壯年人才也從鄉村流入到城鎮,造成鄉村網絡文化建設人才更加緊缺[11],導致為村民提供鄉村網絡文化服務的能力不足。

3 優化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路徑

3.1 關注村民需求,提高村民網絡文化建設的參與度 農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要充分利用鄉村數字化發展的科技支持,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整合民意,既要深入淺出突出鄉村,又要恰到好處地聚焦鄉土,把握農村的變、抓住農民的心,及時獲知輿情民意,積極為農民發聲,回應農民關切。農村基層網絡文化宣傳工作要始終堅持數字化發展原則,立足于本地實際深入挖掘鄉村網絡用戶的需求,把新聞傳播、輿論引導、便民利民、政務公開、網絡電商等內容合理劃分,有效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組、網站等網絡平臺,尤其要發揮微信群組的直接作用,實現村村有群、戶戶入群、人人用群,使農民群體能夠迅速、便捷地獲取信息,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的熱情和信心,為鄉村網絡文化建設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

3.2 增強建設意識,推動鄉村網絡文化建設主體的參與合作 面對數字化、網絡化發展中的新形勢和挑戰,各建設主體務必從意識上肯定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還需要廣泛的群眾監督、基層組織和民間力量的配合以及各部門間的合作。鄉村基層組織作為聯結政府與村民的橋梁和紐帶,負擔起既要將上級政府的決策部署切實執行和落實,又要將村民的訴求反饋給政府的雙重任務;各職能部門要樹立責任共同體意識,同時加強合作意識。鄉村民間組織則要努力挖掘鄉土民俗、民間手工藝、民歌民謠等優秀的鄉村文化,并通過網絡平臺廣泛傳播。作為受眾群體的廣大農民,既要成為后備力量,又要承擔監督責任。如果將以上的鄉村網絡文化建設主體的主要任務看作是一條條傳播鏈,那么鏈中涉及的所有主體都要主動參與其中并凝聚力量、團結合作,共同完善鄉村網絡文化建設[12]。

3.3 提高村民素質,加強對鄉村網絡空間信息的權威發布 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實施離不開數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術、設備的應用。鄉村網絡文化建設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亟需提高農民群體的綜合素質,以此提高村民在網絡平臺上選擇、判斷、甄別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保證官方在網絡空間中發布權威信息,包括國內外時政、農業生產動態、社會民生福祉、健康幸福生活、惠民理財知識等內容,村民以此來了解家鄉、了解時政、豐富精神生活、增強鄉村歸屬感。另一方面,對農民群體進行培訓。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專業人才進行定點幫扶來提高村民的網絡操作技能,帶動村民素質提升,助推鄉村網絡文化建設。

3.4 加強數字化教育培訓,培養鄉村網絡文化服務專業力量 一是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的數字化培訓。鼓勵相關組織、部門與專業院校合作,推廣數字化網課教育,進行集中有效的數字化應用能力的培訓,使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更專業、更前沿[13]。鼓勵工作人員借助數字化設備以更生動直觀的文字、圖片、微視頻等形式來傳播信息,組建既了解鄉村治理現狀又具備一定數字化技能的專業服務隊伍。二是促進鄉村教育數字化發展。加大數字化教育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發展遠程教育,與城市教育資源進行對接,使鄉村地區的學生能接觸和獲得更專業、更豐富的知識,為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儲備未來的人才力量。三是重視高端人才引進。鄉村的發展迎來了高新時代,人才是在新時代決勝的重要基礎。搭建數字化的專業人才交流和分享平臺,通過資源、政策向鄉村網絡文化產業傾斜,增強鄉村優勢,吸引專業人才,其能根據鄉村發展實際情況對鄉村網絡平臺進行合理分析和統籌規劃,提供專業的鄉村網絡文化服務。

4 結語

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工作要以關注農民訴求、為民發聲、回應民意為核心,調動村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重視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并合作的良好建設局面,從根本上減小鄉村網絡文化建設中村民科學文化素養低的阻力;將數字化教育培訓常態化,培養專業數字化人才隊伍,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要讓鄉村網絡文化建設借助數字化高新技術,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實現鄉村建設質的飛躍。

作者簡介:郭子拓(1995—),女,遼寧錦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鄉村振興。  收稿日期:2021-06-08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EB/OL].[2019-05-16].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16/content_5392269.ht-m.

[2]高亢.中國移動全國行政村4G網絡覆蓋率已超98%[EB/OL].[2020-10-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940084740 1568085&wfr=spider&for=pc.

[3]CNNIC發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1-02-03].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content_5584518.htm.

[4]成素梅.“十四五”新詞典“加強網絡文明建設”[EB/OL].[2020-12-01].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81073.

[5]朱海聲.建設與支撐——當代關中鄉村發展力研究[M].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72.

[6]浦靖璐.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大眾文藝,2020(02):218-219.

[7]張巖.數字鄉村背景下農村網絡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農家參謀,2020(19):85-86.

[8]傅瑤.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文化空間建設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1(04):59-61.

[9]寧晶,朱正剛.數字鄉村背景下鄉村網絡文化發展研究——基于金華市婺城區鄉村微信使用的觀察[J].江南論壇,2021(04):41-43.

[10]丁世華.數字文化治理賦能鄉村文化振興[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20(04):33-38.

[11]趙早.鄉村治理模式轉型與數字鄉村治理體系構建[J].領導科學,2020(14):45-48.

[12]江新紅.鄉村文化振興路徑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93-95.

[13]王沛棟.信息化助力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2019(18):40-47.

(責編:張宏民)

農村地區網絡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課程改革雖然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大部分地區的教師正逐步跟隨新穎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手段展開教學工作,實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但仍有一些貧困地區因發展落后,學校領導對新課改不重視,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基礎較差,學習成績落后,學習興趣和效率較低。在本文中,筆者根據多年在貴州望謨貧苦地區教學經驗,結合當地農村實際教學現狀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開展教學工作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望謨貧困地區;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目前,一些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相對落后,仍然在使用傳統教學理念,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貴州望謨貧困地區學校領導因教育理念落后,對主科和副科區分較為明顯,常常忽略副科教學,更不用說重視了,導致學生對副科不感興趣,基礎差。初中生物是一門較為典型的副科,因其為非中考科目,導致領導不重視,實驗課基本不開,使得大部分學生產生了“生物無用”思想,基于此情況,生物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一定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即使在沒有先進教學設備和條件下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他們掌握生活中生物知識,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一、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生物知識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和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突出,廣大教師一直在秉承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穎、合適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是一些貧困地區因為經濟條件較為落后,一些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傳播進來速度較慢,更不用說基礎設備或條件了。貧困地區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一些基礎實驗設備,如實驗室、標本、模型、顯微鏡等,但是由于經費有限,學校不會為此準備,因此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自己創造條件學習新理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生物知識,使其實現“在生活中學習,用知識了解生活”學習目標,進而成為課堂真正主人。

例如,在講授“種子的萌發”一節時,為了吸引學生生物學習興趣,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小麥、玉米和黃豆種子,并安排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怎樣才能使這些種子萌發。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時,一聽不用上課,非常開心,提起了動手操作興趣,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提前帶領學生將實驗中一些注意事項和條件進行講解,以免他們做一些無用功,得不到想要結果,進而對生物學習失去信心。生物教師為了實現學習主體地位,使用生活中常見一些種子作為實驗材料,并安排他們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完成實驗,在實驗中牢固掌握生物知識。學生在合作實驗中,不僅能夠做到“取其所長,補己所短”,還能夠收獲知識與快樂,進而養成細心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的良好習慣。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熱情

良好的學習方法勝過一個好老師。新課程背景下,一些新穎教學手段逐漸被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興致。雖然貧困地區教育硬件設施較為嚴重,但教師仍然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合適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習興趣。望謨地區初中生物不被納入中考范圍,所以眾多領導和教師對生物科目重視度不夠,導致一部分學生也會出現厭學心理,但是如果生物教師采用新穎教學手段,吸引其注意力,使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生物課堂中。

例如,教師在講授“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一節時,問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自己與父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學生立即會產生興趣,展開激烈討論,教師隨即找學生回答。一學生道:“我和媽媽眼睛都是雙眼皮?!绷硗庖幻麑W生道:“我和我爸鼻子和嘴巴特別像?!边€有學生道:“我比較奇怪,感覺不是親生的,爸媽都是雙眼皮,我是單眼皮,爸媽都有美人尖,我沒有?!逼渌麑W生聽到他這么說哄堂大笑,教師立即展開教學。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課堂中,進而提升他們學習熱情。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興趣

良師益友一詞,看似簡單,實際做起來不容易。傳統教學中,教師威嚴形象深入人心,很多學生聽到老師一詞會無意識躲避,并產生害怕心理。新課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將老師當作朋友,能夠輕松愉悅地在課堂中學習新知。望謨貧困地區,初中生物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興趣,首先需要做到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他們對生物教師產生喜愛之情,進而喜歡生物課堂。

例如,教師在講授“開花和結果”一節前,帶著一些花來到教室送給學生,并和他們討論這些花叫什么名字和從哪里采摘以及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等問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一上課,教師重新將花引入到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展開探究,使他們認識雄蕊、雌蕊、花藥、花絲、花萼、花瓣等結構。學生在和諧課堂氛圍中,能夠輕松愉悅地學到生物知識,使得他們對生物更加感興趣。教師通過交流和談話,使學生放下心中戒備,完全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一言以蔽之,貴州望謨貧困地區農村的初中生物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生物知識,同時還要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熱情,更要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其學習生物興趣,進而實現高效初中生物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和穩.新課程背景下西部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調查報告[J].教學研究,2009,32(6):79-82.

[2]  譚啟鵬.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2011(35):28-29.

農村地區網絡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我國偏遠地區還存在交通、經濟發展不完善、生活質量過低等現象,這些貧困地區的成年男女大多都在外工作,導致這些地方只剩下了一部分留守老人來照看這些留守兒童。我國偏遠地區農村的留守兒童大多都由留守老人去照看,農村的老人大多思想文化程度不高,在思想和教育引導方面并不能給留守兒童帶來多大幫助,這就導致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或多或少會產生不利于他們成長的思想觀念,以農村留守兒童的社交焦慮為例,要了解他們焦慮的原因,學會用正確的方式緩解他們的焦慮,使他們能夠重新樹立社交自信,從而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關    鍵   詞]  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社交焦慮;影響因素;分析

一、留守兒童產生的背景以及現狀

在20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升,推進了我國整體的工業化改革進程,也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化發展的水平,我國各個地區的農村勞動力都大幅度地涌入城市,大多數的農民工都將家庭遷入城市中,在城市打工生活。但隨著農民工的不斷增加,他們的子女也不斷產生問題,來城市打工的大多都是想要改善自身生存環境的,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將子女帶到城市中生活,讓他們能夠在城市中讀書,還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并不符合城市的物質要求,所以只能將子女留在農村中,由其他人照看,這就使這些父母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孩子們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也就是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極大部分都缺乏父母雙方的關愛,在心理和思想方面都缺乏正確的引導,他們主要的學習來源就是學校,很大一部分兒童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不高,導致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教育和引導,從而加重了這些孩子們在心理方面的問題,通常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家庭條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使他們不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還有一部分農村留守兒童患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嚴重缺乏關愛,這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并不具有促進意義,反而可能會成為危害他們一生的枷鎖。

二、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社交焦慮的表現

患有社交焦慮的留守兒童在一般情況下,無論是與其他人交流還是互動,都會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得非常不自信,同時在獨立做一件事的時候,留守兒童不會主動去尋求別人的幫助,他們不大善于和別人溝通,連問問題他們都對自己非常不自信。留守兒童的社交焦慮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留守兒童大部分都缺乏相應的自信心,甚至還會產生一定的自卑心理,當社交焦慮的留守兒童來到人流量大、人聲鼎沸的陌生場所中,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感覺到不安和恐懼,他們不斷地想要逃離或者避免這些場所,也想避免和過多人的交流和溝通。及時進行溝通,他們的語言表達也并不流暢,有意回避別人的目光,表現出一副極其不自信的狀態。社交焦慮的留守兒童過于害怕自己在人多的場合出丑,他們不愿意去做自己沒有嘗試過或者不了解的事情,不能勇于接受自己,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于在意,社交焦慮的留守兒童會隨時處于一種極其不自信的生活狀態。社交焦慮的留守兒童對自我的認知并不完善,由于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嚴重懷疑自己,即使不是自己的錯,也會將其歸結于自己的錯誤,面對任何事情都不敢大膽地去做,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同時還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做出負面的評價。

三、影響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產生社交焦慮的具體因素

(一)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受自身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總是不能夠在得到父母共同的關愛下健康成長,這也就意味著這些留守兒童在父母陪伴這一方面和其他的兒童存在差異,也就是讓留守兒童在無形中發現了自身和他人的不足,這就會使留守兒童內心中無形地產生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如果沒有人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使留守兒童陷入自我認識不完善、缺乏自信的思想死循環中,更加嚴重的留守兒童可能還會厭惡父母,不正確認識自己等,最終釀成慘禍。正因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和其他兒童相比起來存在差異,這才為他們以后的思想、心理逐漸蒙上了一層陰影,使他們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看待父母。留守兒童的父母由于不能經?;丶襾砜赐约旱暮⒆?,就導致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會存在一定的隔閡,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有過多的交流,雖然心底里還是期盼他們能夠回來的,但長時間的疏遠,使留守兒童的內心不再那么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再加上留守兒童的父母回來看望孩子沒多久就要繼續務工,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并沒有完善,反而進一步加劇,這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受自身學習成績的影響

留守兒童的社交焦慮在學校生活中主要表現為,不敢主動大聲地與同學、教師說話,在課堂中也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同時也害怕教師在課堂上點自己的名字,遇到教師和同學不樂于積極打招呼,上臺發言過于緊張等,這些都屬于留守兒童的社交焦慮。而留守兒童產生社交焦慮和其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和學習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由于缺少父母雙方關愛的留守兒童可能在性格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學習成績也并不理想,這就導致留守兒童在學校中并不受老師和其他學生的關注,存在性格缺陷的學生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和他做朋友,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和同學都不能正確幫助和引導留守兒童,很多其他學生的家長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和學習優秀的學生做朋友,而教師也比較注重學習優異的學生,忽視了留守兒童,使他們最終形成社交障礙,加劇了社交焦慮的不安感,這些留守兒童逐漸變得缺乏自信,不善于和害怕同其他人交往,在多數人的情況下,這些留守兒童大多數都自信不足,不敢直面回答老師、同學的問題,做事唯唯諾諾,過于緊張,這并不利于留守兒童以后的健康成長。

(三)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受自身家庭經濟的影響

大多數農村的留守兒童都是因為自身家庭的經濟狀況而成為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為了能夠增加自身的收入,改變自身的家庭生活環境,減小壓力,所以都離開了家庭,外出務工。一般情況下這些留守兒童的家庭條件都不夠好,甚至還有一部分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過于貧困,使留守兒童小小的年紀不僅要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要負擔家庭生活的壓力,這就使這些留守兒童大部分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很小的時候就要很懂事,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和同齡其他兒童的不同之處,逐漸改變留守兒童的內心思想。雖然農村生活的留守兒童對經濟還沒有完全的概念,但是留守兒童會由于自身家庭條件的原因多少會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也會最大限度上影響留守兒童在社交方面的表現和自信心,一個做什么都缺乏自信的人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會中,也不能使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

(四)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受自身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

目前,在我國農村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家庭中,普遍存在整體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問題。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導致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家中的老人或者親人進行照顧,而留守家庭中的老人教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同時思想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較為落后,還因為老人由于年齡大的原因,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不能很好地照顧留守兒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留守兒童的生活壓力,有的留守兒童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家里的老人,讓本該擁有美好童年的留守兒童承擔了生活中的壓力,對一個還沒有成年的小孩子來說,這實在是太辛苦了,留守兒童唯一獲得教育的有效途徑就是上學,在遇到困難的問題時,家庭中并沒有人能夠幫助和引導留守兒童進行解答,又因為自身的家庭條件導致留守兒童小小年紀就扛下了生活的重擔,他們開始不善于與人交流,在教育方面,遇到不會的難題也不主動開口去詢問教師,這就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在思想道德方面,農村留守家庭中的親人都缺乏思想文化方面的培養,更別說提高對留守兒童思想方面的教育,因此,在留守兒童心理產生問題的時候,他們的親人不能正確地發現和引導,使留守兒童一步步拒絕和別人交流,加重自身的社交焦慮,使自己在生活、學習中不斷感到不安和恐懼。

四、結語

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解決留守兒童的各方面心理問題成為現階段我國有關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問題,這并不利于他們未來的發展和進步,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重視留守兒童的社交心理問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立足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李夢龍,任玉嘉,蔣芬.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交焦慮狀況的meta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9,33(11):839-844.

[2]徐善霞.初中留守兒童社交焦慮現狀及催眠干預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

編輯 馬燕萍

農村地區網絡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首先結合典型貧困地區農村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概括,結合其中的問題對農村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措施詳細的闡述。

一、引言

農業發展對國家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經濟管理中的重要內容,為了有效的利用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應對貧困地區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充分的利用人力資源來建設農村,使農村的發展水平逐漸提升,為貧困地區的生產建設提供動力,有效的提升農村的經濟效益水平,使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從而促進農村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二、典型貧困地區農村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

(一)勞動力流動范圍小

勞務輸出作為一種組織性的輸出,受到了政府的重視。近年來勞務輸出的人數越來越多,基本向著縣城和省城進行轉移,省內轉移的人數相比省外更多。調查發現,在山區農村中非農業從業人員在本區域從業的人數較多,而在省外的人數最少,表明勞動力的流動范圍較小,其中多數為自發流動。

(二)移民管理存在問題

當前一些貧困地區存在大量的異地搬遷移民,包括縣內和縣外兩種,占據異地搬遷區域人口的約50%。這些人口基本搬遷大量具有一定優勢的邊緣地區,由移民領導組織進行管理,將搬遷工作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完善,使搬遷工作順利進行。經過調查發現移民開發耕地面積較大,糧食產量也比較高,超出了原遷出地的生產量范圍。管理中沒有針對移民的文化沖突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大量的移民也讓生活空間減小速度更快。

(三)培訓設施不完善

為了提升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的利用水平,需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然而在一些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缺少一些技能培訓基地,相關設施也沒有得到完善,由于農民的自身技能得不到提升,對自主創業以及其他崗位知識不了解,不能發揮出有效的作用。

三、典型貧困地區農村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對策

(一)改善經濟發展模式

農產品的供需發展趨勢逐漸向著需求制約方向進行,同時農業粗放經營的空間也之間縮小。由于農業產品的收購價格慢慢降低,造成了農民收入減少的情況,對農業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同時城市的經濟與農業生產融合,這使農業的科學技術水平提升,家庭形式的經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當前的背景下,農產品銷售市場范圍逐漸擴大,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性逐漸增強,農村的勞動力問題會更加的明顯,應將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進行改變。為了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應提高價格水平,使產量增加,將成本降低,轉移剩余勞動力,為經濟發展帶來有效的保障??紤]到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發展比較緩慢,其中存在較多的需求不足等問題,因此應改善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

(二)發展開放式村莊

在貧困地區村莊中包括封閉類型和開放類型,隨著市場的發展,農村土地的使用的限制逐漸減弱,但是山區農村受到封閉的影響較多,開放性較低,這使資本的發展受到了影響。貧困地區人力資源大部分向外部移動,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導致農村地區當地的經濟建設水平比較落后。為了提升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應重視當地的企業的發展。首先應對企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創造特色產業,使產業結構更加的科學合理,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優勢,進一步提升產業的發展水平。其次,應對農村地區培養人員隊伍,隨著企業的發展,對人園的需求水平也有所提升,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應具備創新能力的人員隊伍,使企業發展有良好的條件。通過推進民工返鄉創業來增加人員數量,使剩余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結合相應的政策,全面的促進企業的發展。最后,應合理的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由于鄉鎮的企業布局特點使經濟發展受到了影響,導致第三產業建設受阻,應對企業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其向小城鎮集中,提升城鎮化建設的水平。此外,應提升企業的技術發展水平,通過先進的技術的結合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條件,在技術應用下,企業能夠具備更多的優勢,在競爭中獲得地位,因此,應有效的利用先進技術來改善企業,使企業快速發展。

(三)調整產業結構

我國的農業行政管理體制中,對產業的管理基本采用分散的模式,包括農業、牧業、糧食、土地等,各個部門之間也獨立運行,導致管理的水平較低,難以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為農村地區發展的重要內容,應受到重視,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使地區的產業發展更加的高效。首先應結合市場的發展需求來提升勞動力,根據地區的地理優勢和特點,進一步發展相應的產業,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情況,當小麥種植缺少優勢的時候,應選擇其他的作物進行生產,同時應注重當地的特色產業,建立獨有產業,使產品的需求量增加,為當地的產業發展帶來更好的機會。其次,應對生態環境進行科學的利用,考慮到環境受到粗放經營的影響,應開展退耕還林工作,使經濟能夠進一步發展。之后需要結合農業產業的發展情況,對龍頭企業進行有效的支持,使產業的規模擴大,提升大宗農產品資源的發展水平,并且建設第三產業,拓寬旅游行業的發展空間,使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獲得更多的動力。

四、結語

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通過合理的發展規劃和資源利用來實現,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應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創造特色產業,同時合理的利用人力資源,使農村的勞動力能夠得到有效的組織,在農村建設中發揮出有利的作用,為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帶來有效的幫助,進而促進經濟發展。(作者單位:西吉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農村地區網絡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大力發展農村地區學前教育,可以為廣大農村適齡入園兒童提高更好的早期教育,因而具有極其顯著的現實意義。當前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應該統籌規劃、確實解決農村適齡兒童無園可入的問題,并統籌兼顧、大力推進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更高程度上促進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策略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投入,尤其需要安排專門資金,重點建設農村地區幼兒園。這為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大力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而當前發展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首要需要解決的就是適齡兒童無園可入的問題,與此同時,發展農村地區學前教育還面臨著師資短缺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農村地學前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影響著廣大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鑒于此筆者對發展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策略作出以下思考。

一、統籌規劃解決農村適齡兒童無園可入的問題

首先,政府作為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引導者,應該確實保障好農村地區改建、新建以及擴建幼兒園的經費投入。對于經濟發展好的城鎮地區,對其經費投入應該主要以地方為主,而對于經濟欠發展的農村地區,其經費投入應該適當增加中央財政以及省級財政的投入比例,國家和各省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專項經費投入,保障廣大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都具備一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同時,在確實保障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經費之余,經濟發達地區的示范性幼兒園還應該主動承擔起對農村地區幼兒園的扶持工作,通過優秀幼兒園教師下鄉支教活動或者城鄉教師互換活動的計劃的實施,提高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教學質量,使農村適齡入園兒童都能得到適宜的早期教育。

其次,在大力發展農村公辦幼兒園的同時,還應該大力扶持、鼓勵非公辦幼兒園的發展,從而形成多元化的農村幼兒園辦園格局。民辦、個體幼兒園作為大力發展農村幼兒園的有生力量,可以通過對其房屋安全鑒定、家長和社會滿意度調查等措施的推行,對其中達標的幼兒園政府、社會給以大力的扶持。例如,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對于企業辦園給以更過的稅收優惠政策,從而鼓勵更過的社會資金、力量積極參與到農村幼兒園的建立和發展中來。

最后,利用好農村現有資源,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廣大農村地區有著城區所缺乏的優勢教育教學資源,因而農村地區在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的過程中應該本著經濟、安全、適用的原則,充分地利用農村中小學網點布局結構調整后充裕的公共資源。對于農村地區幼兒園的新建、擴建或者改建,應該根據當地教育教學等發展的實際情況,從全鎮整個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全局出發,優先發展沒有幼兒園的村落,從而使更過的孩子都有計劃入園,使廣大農村地區的兒童都能得到較好的早期教育。

二、統籌兼顧推進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應該妥善解決、處理好農村地區學前教師的編制問題。農村幼兒園教師作為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中間軟力量,教師編制的落實可以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之中。例如,在農村幼兒園教師其編制未落實之前,可以將其職稱評定納入到中學教師的職稱評定之中,并對幼兒園教師的職稱評定指數給以更過的政策傾斜。對于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標準,可以參照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和福利標準,在經濟以及政策允許的條件之下,可以適當地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以確保農村幼兒園教師師資隊伍的穩定。

其次,可以在中小教師中或者師范畢業生中培訓幼兒教師,從而提高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師資力量。鑒于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中所存在的師資不足問題,可以對鄉鎮中小學合并后而富余的一些年輕教師進行轉崗培訓,對于其中的合格者可以調配到幼兒園中來,從而使農村教師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有效地解決農村幼兒園師資的短缺問題。同時,對于師范專業的畢業生,給以相關的優惠政策支持,對其進行相關的學前教育教學培訓后,鼓勵其到農村幼兒園任教,以填補農村幼兒園長期以為的專任教師缺口問題。

最后,高職院校和高師院校應該確實擴大幼教專業的招生比例。農村地區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各種高等幼教專業人才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種高等幼教專業人才參與到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科研和教學實踐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更高程度上為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科研理論指導。為此,高職院校以及高師院??梢源罅π麄?、調整招生計劃、提高幼教專業的招生比例,在其專業設置中適當地設置3至5年的學前教育專業版,從而為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多類型豐富而充足的師資來源。

三、結語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頒布和實施,為廣大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也在社會上掀起了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思想,這給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因而我們有足夠的信心把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事業。當然,在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過程中,將會遇到不少的困難或挫折,這需要我們持樂觀心態、迎難而上,促進農村地區學前教育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占蘭.農村學前教育是未來十年發展的重點——《規劃綱要》確定普及學前教育的重點與難點[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

[2]王春英.發展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是促進教育起點公平的重要舉措[J].學前教育研究,2010(5).

[3]徐青.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J].教育探索,2007(9).

農村地區網絡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英語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他們對語言的感悟,讓我們的英語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鉆研教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英語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教材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教材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素養。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英語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上;英語一旦離開了語言,“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實踐教學中,每每教學一節新課,總是先通讀一遍,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單詞、短語、句子,對這些語句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詞典解釋,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教師可以對英語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語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注重對于重點語句的含義,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教材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

一堂課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有效的。教師也許為此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借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眴栴}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無論從詞匯的理解,還是句型分析、課文閱讀,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習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首先,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欣賞的鼓勵話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其次,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最后,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激發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不夠的。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也就越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以便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1.適時運用多媒體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課堂提供很多便利。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現實環境,利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多感官的綜合刺激,這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可以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一只粉筆一張嘴”的限制,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個人潛能,從而實現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一些原版的英文兒童動畫片,旋律活潑優美,唱詞簡單,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的歌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感。同時充分利用學生愛著動畫片的特點,給學生看一些英語動畫片,如《迪士尼神奇英語》、《歡樂學英語》、《獅子王》等,這些動畫片內容豐富,語言地道、通俗,集趣味性和故事性于一體,產生了強烈的動態效果,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習得語言的自然環境,在這種環境熏陶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習興趣。

2.運用英文歌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所謂英語歌,就是把所教英語知識或當天所學的英語單詞、句子,填入樂曲中。樂曲有新曲,有舊調。采用什么樣的曲調視內容而定,靈活機動。各樂曲的旋律應簡單易學且為學生所熟悉。

唱英文歌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一個單詞讀得多了,學生的耳朵會變得遲鈍,嘴巴會疲倦,就很難保持對它的興趣。如教學單詞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時,就可以把這些單詞替換成《生日快樂》這首旋律優美的歌曲中,使學生聽得興致勃勃,唱得樂此不倦,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單詞。把不同的動物叫聲和動畫加入到課件當中,聲音與形象相結合,語言與前景相交融,使學生仿佛進入了語言活動的真實情景,通過耳濡目染,增強了語言實際的運用能力。

另外,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特點。采用聽、唱英語歌的教學手段,將語言與音樂情境結合,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們隨著歌曲的旋律,耳中聽、口中唱、腦中想,各種感官協調并用,既放松肢體,又舒緩腦力,從而精神振奮、興趣盎然,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

3.巧用角色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讓學生角色表演,是一個被廣泛應用的、效果也不可小視的操練形式。在教完新的句型后立即讓學生進行這一操練,要求無需太高,可按照課本所給原文進行表演,學生可以站在座位上說,也可以到教室前表演,老師應準備好相應道具,學生表演完后應立即給予一定評價。

在分角色表演的練習進行一段時間后,可適當加大難度,要求學生自創情境,用剛學的內容對話,學生往往會創造性地添加以前所學內容,綜合而成一個新的對話。這樣不僅鞏固了新句型,訓練了其靈活運用的能力,而且復習了舊的知識,收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以教師的典范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農村,地理位置偏僻,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傳統。因此,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師站在三尺講臺“立住腳”“站穩腳”“站好腳”的前提,尤其是英語教師,一口地道的英語,優美清晰的語音語調,精彩絕妙的知識講解對聽課的學生和教師都會有強烈的吸引力;教師的教態,親切自然;板書工整、美觀;言簡意賅,層次分明;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樣的教師就具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學生喜歡有能力的老師,有魅力的教師,就自然喜歡聽他的課,所以說教師的個人魅力是學生有學習興趣的前提。

總之,西部農村地區小學英語教學,一方面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西部農村地區小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學生逐漸喜歡學習英語,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者單位:四川內江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上一篇:白族生態文化發展論文范文下一篇:利益協調機制建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