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認識人民幣范文

2023-09-23

認識人民幣范文第1篇

國際金融博弈是國際經貿博弈的根本支撐,金融安全、風險控制和高效運營是現代經濟博弈的核心環節。擁有定價經濟能力與國際位勢并牢牢掌控金融與資本定價權,是大國崛起的必然追求。而這一切博弈的先決條件就集中體現在貨幣博弈和匯率對局上。

早在2003年亞洲經濟年會上,筆者就預測,隨著中國經濟超常規的強勁增長后的財富積累效應,人民幣將不可避免地向實際購買力靠攏,而且會出現持續強勁的升值。而今,人民幣升值由開始的小步慢跑,現在轉向了中到大步快速跑。

中國與世界都將迎來一個人民幣資產在國際金融市場大有作為的新時代,這將遠遠超出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幣升值理性依據有四條

人民幣升值是一種主權貨幣的匯率市場決定問題。這是一種國際雙邊或多邊的貨幣定價與換算。

升值的理性依據有:

第一、人民幣核算下的國際交易,最初主要是可貿易品,后來必然傳遞到非貿易品的其他資產與財富的國際比價。在中美、中歐,甚至中國幾乎一切對外經貿的產品輸出中,中國超強的國際競價均是3倍乃至數十倍的低價差位,這代表著人民幣及其資產具有巨大的國際上調空間。

第二、美元近年來動態的大幅度貶值;

第三、歐元的顯著升值和以美元清算的幾近大部分國際大宗商品、資源產品等的大幅漲價;

第四、人民幣由歷史的貶值而走向歷史的升值這樣的財富戰略轉變,顯示了人民幣在全球資產中巨大的核心競爭力。

基于國際動態比價和財富實力及預期增長力的人民幣匯率變化,將通過中國的金融與資本崛起,帶動和強化中國經濟的全面崛起,并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中國多年的內需不足、發展方式粗放等一系列中國經濟的“瓶頸”問題。

盡管的確不存在一價定律的國際經濟完全實現機制,匯率變化中的多恩布什的超調模型更顯示出其過度調整或過度反彈,但人民幣最終的上漲空間和均衡價位,必然是國際資產、國際貿易和服務、國際財富的世界性均衡比照空間。這是文明動力經濟學,甚至新古典增長經濟學所共同洞見的增長趨同所致。

因此,人民幣升值應成為國家金融發展戰略,而非應對貿易順差和解決外部經濟不均衡的簡單手段。

升值是前所未有的財富戰略機緣

高能貨幣和高能資本是一對孿生兄弟。貨幣定值低位不僅僅會導致貿易品方面的國際損失或國際財富流失,而且會連帶一切主權貨幣幣值下的資產與資本的國際低估。這是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下的新國際金融與經濟現象。因此,人民幣升值的最大誤區是認定人民幣市場波動,僅僅是消減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從而降低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

事實上,人民幣匯率幣值或定價管理,在某種意義上已成為中國儲備資產保值對沖和未來國際經濟獲取以及整個中國國民財富之間權衡利弊,中國對外經營特別是貿易條件優化,對外經貿的可持續性發展,國民財富合宜國際比照所隱含和要求的國際貨幣定價和進行國際貨幣博弈的戰略前導。

而依靠貶值貨幣促進出口,并通過外向型經濟帶動經濟增長的古老正統國際經濟學原則,早已不再適用于當今的國際經濟關系了。

在技術水平、管理層次、經濟結構相近,尤其是資產與資本國際價格相近或再加上有選擇的開放與趕超戰略等條件下,例如戰后的日本所采用的那種依靠貶值貨幣以刺激出口的方式是有效的。

而像美國當前所作的那樣,試圖以貶值美元促進出口,從而平衡其經常項目龐大逆差則基本上是無效的(盡管其出口確實遵循了國際經濟學中的J曲線路徑)。因為貶值可能促進的出口增長同美國巨大的進口缺口根本就極不對稱,因而只能是杯水車薪。

在中國多人力、缺技術、少資金、欠管理、乏外匯的情況下,依靠貶值貨幣以促進和推動出口,確實不失為一種“交學費”、積經驗的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但現如今基本情況已完全不同。

從信號經濟學角度看,人民幣升值是國家與市場共同發出的最強音,它會加速淘汰并阻擋那些低技術、毀環境、高能耗、高資源的涉外甚至對內企業與產業,迫使經濟主體進行全球化視野下的資源配置和經營整合。

只有在這樣的高端位、高價值鏈和高點強入的態勢下,中國才會出現世界級的巨無霸企業,才能引領、穩定中國崛起后的財富世界流轉,并獲取必要的國際占位。這是中國和諧社會、小康境界和復興夢想的保證甚至根本保證之一。

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當提上議程

美元的霸權地位或“準世界貨幣”的地位尚不可挑戰,而歐元連同日元等依舊具有巨大的國際財富與金融資產累積效應。

從理論上來看,歐元的國際競爭力與美元不相上下:幾乎相等的GDP年值(甚至資本市場總值都大體相當,均為17萬億美元左右);大致相當的面積與人口;相同或至少是同量級的經濟、產業與金融結構(除了軍事與金融外,歐洲都略占上風)。

但從實踐來看,歐元形成霸權并取代美元的可能性并不大。更何況,因為其內部發展不平衡,導致歐盟存在潛在的重新整合甚至于破裂的風險。

無論國際經濟與金融風云變幻,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崛起或亞洲復興,將成為世界未來大趨勢中的決定力量。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人民幣經營已經在有限范圍內進行,中國周邊或“低端”貿易國的人民幣國際流通,甚至于民間國際儲備已經出現。但在完成人民幣國際防火墻構筑前,資本項目不可能全面開放,在外匯期貨,尤其是外匯現貨市場與經營達到一定水平前,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程度和開放必須而且只能絕對地審慎出擊。

銀行總資產50余萬億,資本市場市值20余萬億,然而公共債券尤其是公司債券與之相較,卻極為不成比例。這種金融資產與產業結構失衡是造成目前中國股市失去價值錨,風雨飄搖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言以蔽之,中國金融結構、中國金融資產與資源分布以及金融中介資產管理結構等,都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缺陷。保險、養老、社保、公債,甚至于近年來火爆的共同基金等比例均顯得過小。這些無論是與中國自身的實體經濟規模、或者與已成相當氣候的其他金融次級產業相比,還是在國際橫向比較中,均是如此。

在這種背景下,牽住人民幣升值空間巨大的牛鼻子,靠動態帕累托改進來快速而穩健地逼近國際帕累托最優,不失為舉重若輕的戰略選擇。人民幣可作為將來整合兩岸四地,即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一國之下的貨幣選擇。因為單一貨幣可以節約交易成本,并具有強有力的國際經濟位重。與現行的人民幣、港幣、臺幣和澳元各自單獨存在相比,人民幣的最優貨幣區一定要大得多。

所謂亞元,應在上海合作組織和“十加三”的大東盟等亞洲區域合作組織框架下,作為未來半個世紀的戰略追求目標來穩步試探性推進。無論如何,人民幣在其中的國際金融地位是重中之重。

認識人民幣范文第2篇

【摘要】人民幣升值通過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影響中國碳排放,其中前者導致排放上升,后兩者則相反?;?994-2011年的數據,利用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驗證了人民幣升值導致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為此建議,應協調人民幣升值和減排之間的關系、積極防止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產業結構高碳化和技術的停滯并及早應對。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碳排放;VAR

根據巴拉薩一薩繆爾森效應,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導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長期存在。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中國自2007年以來就成為全球最大的由化石燃料燃燒而生產的碳排放國家,減排壓力激增。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和降低單位GDP的碳排放,急需弄清人民幣升值與碳排放的關系。因為人民幣升值整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而經濟活動是人類影響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理論和實證的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碳排放總量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我國面臨人民幣升值和減排的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導致人民幣匯率升值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劇增。

(一)中國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處于升值態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發布的報告,2006年-2014年期間,人民幣有效匯率年均升值幅度為5%,其中2014年的升值幅度為3%0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導致其在未來一段時期仍然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根據世界銀行2015年1月份發布的報告(見表1),預計2015年全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8%,而中國、美國分別為7.1%、2.7%0而到2017年,全球、中國、美國的預計增速分別為3.2%、6.9%、2.4%0可見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高于美國及全球平均水平。根據巴拉薩一薩繆爾森效應,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越高,其工資實際增長率將越高,從而導致實際匯率上升越快。因此,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態勢,將導致人民幣繼續面臨升值的壓力。

(二)中國面臨減少碳排放的壓力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上升(見圖1)。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中國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比1991年增加了249%;并且從2007年起,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家,減排壓力巨大。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并且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60%-65%。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目標,應該考慮人民幣升值對碳排放的影響。因此,本文把人民幣升值對碳排放的影響途徑分解為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為協調人民幣升值與減排的關系提供合理建議。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

二、人民幣升值對碳排放影響的機制

本文主要借鑒Grossman and Krueger(1991)的分析框架,將匯率變化對碳排放的影響分解為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假定經濟系統由高碳產出和清潔產出共同構成(Y)。而碳排放是高碳生產的副產品,單位產出的碳排放為T(碳排放技術):清潔產出不產生碳排放,高碳產出占整個經濟的比重為S。這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

C02=T*S*Y (1)

對(1)式進行簡單求導,可分解出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

Ln碳=lnY+lnS+lnT(2)

2.1規模效應

在(2)式中,InY代表規模效應,是指在經濟結構和技。術不變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升值導致國內經濟活動緊縮,從而導致碳排放下降。人民幣升值通過價格、相對財富、利率等渠道阻礙經濟增長。其中,價格渠道是指人民幣升值引起國內貿易品相對于非貿易品相對價格的價格下降,刺激國內非貿易品的需求,減少國內貿易品的生產,導致資源流向生產率較低的非貿易品部門,阻礙經濟增長。相對財富渠道是指人民幣升值導致跨國投資者財富存量的相對價值下降,外資流入減少,不利于經濟增長。Ken-neth et a].(1991)采用1974-1987年的美國數據來分析匯率與吸收直接投資的關系,發現美元貶值導致美國吸收的直接投資增加。該研究從相反的方向證實了本幣升值不利于吸引外資,從而阻礙經濟增長。利率渠道是指人民幣升值導致國內外的實際利率差減小,假定該情況在短期內難以調整的話,則將促使國內實際利率上升,引發國內的投資需求及國外對本國的投資需求下降,阻礙經濟增長。在經濟結構和技術不變的條件下,經濟規模下降導致碳排放減少。工業是中國主要的碳排放部門,同時其發展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以2009年為例,其產值、碳排放分別占各自總額的39.7%、71.48%。因此,人民幣升值導致工業規模增速下降,對減少中國碳排放具有重要影響。

(二)結構效應

InS代表結構效應,是指在經濟規模和技術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導致高碳產出相對于清潔產出上升,碳排放增加。李小平等的研究顯示,以單位產值的碳排放系數作為指標,發現資本密集的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為高碳排放的產業,而勞動密集的服務業、農林牧漁、水利業等屬于低碳排放的產業。這與Mani et al.的研究相一致,認為資本、能源、土地相對密集的產業為污染產業,而勞動相對密集的產業為清潔的產業。人民幣升值導致資本相對于勞動的價格下降,刺激資本密集的高碳產業發展,阻礙低碳的服務產業發展。從表2可知,中國服務產業的發展(用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衡量)不僅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要低,而且還落后于巴西、印度等金磚國家。人民幣升值過快是服務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李利基于1990-2009年全國層面工業結構數據,考察人民幣匯率波動對行業結構的影響。結果發現,人民幣升值阻礙了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而顯著促進資本密集型發展??梢?,人民幣升值,阻礙了服務等低碳行業的發展,刺激了石油加工等高碳行業的發展,導致了中國產業結構的高碳化,從而增加碳排放。

資料來源:程大中:《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水平、結構及影響——基于投入一產出法的國際比較研究》,《經濟研究》,2008年第1期,第76-88頁;以及《中國統計年鑒( 2012)》。

(三)技術效應

InT代表技術效應,是指人民幣升值阻礙技術進步,使得碳排放增加。中國與碳排放相關的技術相對落后,根據Antoine Dechezlepretre et a]對1978-2003年應對氣候變化技術創新分布的研究,中國僅占其中的5.8%,而日本40.8%0這種落后的狀況與人民幣升值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技術創新是企業的一種風險行為,因而技術創新受抵御風險能力的制約,而后者與企業的規模密切正相關。因此,規模大的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傾向越大,技術進步越顯著,碳排放越低。Jen Baggset a].采用1987-1996年加拿大的制造業行業數據,發現匯率升值降低了企業生產規模,導致企業生產率下降,說明匯率升值阻礙了技術進步。

(四)小結

人民幣升值通過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三個途徑影響中國的碳排放。其中,規模效應導致碳排放減少,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則剛好相反。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碳排放的影響取決于上述三者之和,因此理論上不能明確總體影響的方向,需要進一步的實證分析。

三、實證分析

為了檢驗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碳排放的影響,本文對人民幣有效匯率和碳排放兩個時間序列建立VAR模型,然后采用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來分析。

(一)數據說明

本文選用人民幣有效匯率來表征人民幣變化,用ER表示。當該值上升,表明人民幣升值;相反則表示人民幣貶值。人民幣有效匯率來自國際清算銀行( BIS)數據庫。該數據庫公布的是月度人民幣有效匯率,由于碳排放的月度數據無法獲取,故采用簡單平均數的方法,將其轉化為年度數據。本文所指的碳排放(用CE表示)主要是指使用化石燃料而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自然界中產生的碳排放沒有考慮在內,因此其排放量等于化石燃料消耗量乘以二氧化碳排放系數。目前,二氧化碳排放系數有多種指標。為了提高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本文采用Pan etal(2009)和陳詩一算法的均值。其中,Pan et al.(2008)在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考慮中國化石燃料的實際狀況,把每噸標準煤的二氧化碳排放設定為2.13噸。陳詩一則按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6)的方法,也考慮中國化石燃料的性質,把煤炭、石油、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數分別設定為2.763、2.145、1.642(tce/toe)?;剂舷牡臄祿鶃碓从凇吨袊y計年鑒2012》,樣本期間為1994-2011年。人民幣有效匯率( ER)和碳排放(CE)均取自然對數,數據分析采用Eviews6.0軟件。

(二)相關檢驗

對log(ER)和log(CE)進行單位根檢驗,其水平值均不平穩,而經過一階差分后則具有平穩性。根據LR、FPE、AIC、SC、HQ檢驗,確定滯后階數為5。在此基礎上,經過Jo-hansen檢驗,根據特征根的跡檢驗和最大特征根檢驗(結果見表3),log(ER)和log(CE)之間至少存在一個協整關系,說明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避免了謬誤回歸.

(三)脈沖響應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內生變量受到誤差沖擊的反應過程,因此脈沖分析可從動態上把握系統變量相互影響的過程。為明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碳排放的影響,本文利用VAR模型,對變量log(ER)和log(CE)進行脈沖響應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從該圖可知,一是中國碳排放對人民幣升值的沖擊的響應總體上表現為正,即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碳排放上升。這表明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碳排放影響的規模效應不如結構效應與技術效應之和,即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不大,而對產業結構高碳化和阻礙碳排放技術的影響較大。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相對不明顯的原因可能是,主要是人民幣逐年升值的幅度相對較小,1994-2011年間年均升值2.7%(小于10%,其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展現出來。二是中國碳排放對人民幣升值沖擊的反應呈現倒U型。第一、二期是爬升階段,在第三、四期的影響最大,其后總體上逐漸減小。其中的原因與人民幣升值的傳導路徑有關。人民幣升值在初期主要通過貿易、投資來影響中國外向型經濟,在區域上表現為東部沿海地區,產業上為開放度高的產業。而東部沿海地區和開放度高的產業屬于中國經濟的龍頭,通過空間和行業的溢出效應,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逐漸擴大到中國整體經濟。最后隨著應對能力的提升,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最終逐漸縮小。中國碳排放主要是經濟、特別是工業驅動,因此其對人民幣升值沖擊的響應呈倒U型。

(四)方差分解

通過方差分解,可以分析VAR模型中的變量的每個隨機沖擊產生影響的相對重要性。對log(ER)和log(CE)兩個變量進行方差分解,結果如圖3所示。從該圖可知,中國碳排放對來自沖擊的影響程度在一、二期處于上升通道,第三期基本穩定30%左右。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中美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為68.32、54.65億噸。而當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程度(約30%后,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為47.82億噸,低于美國的排放量。

四、主要結論和啟示

(一)主要結論

本文從理論和實證角度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碳排放的影響,得出如下結論。一是人民幣升值通過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三條渠道影響中國碳排放。其中規模效應減少碳排放,而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增加碳排放。二是采用VAR模型的脈>中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證實,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碳排放增加,并且長期影響程度在30%左右,影響不容忽視。三是人民幣升值對碳排放的影響路徑呈倒U型。其中第一、二期處于上升階段,在第三、四期的影響最大,其后總體上趨于下降。

(二)啟示

因此,為了穩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和降低單位GDP的碳排放,一是應統籌考慮人民幣升值和減排之間的關系。這包含兩個層面國際和國內兩層背景。在國際上,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方面迫使人民幣升值,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參與總量減排。而在國內,當前考慮人民幣匯率變動主要還是基于增長、貿易、產業結構等經濟因素,很少考慮碳排放因素的制約。本文的分析表明,人民幣升值與減排兩個目標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因此,呼吁國際社會和國內相關管理機構把碳排放因素納入到人民幣匯率調整中,降低其對碳排放的不利沖擊。二是應積極應對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產業結構高碳化和低碳技術的停滯。積極通過制度、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化解人民幣升值導致勞動成本相對于資本的增加,促進低碳服務業的發展。鼓勵企業重組,壯大規模,增強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力量,積極進行與碳排放相關的技術創新。三是應及早應對人民幣升值對碳排放影響的影響。根據人民幣升值對碳排放影響的倒U型路徑,不可因初期的影響而麻痹大意。

認識人民幣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首先從如今人民幣升值的現象分析入手,提出應該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關于人民幣升值的問題,提出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在看到人民幣升值促進人們對于進口商品的消費、提高企業競爭力與利潤、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緩解我國與貿易伙伴的關系以及減輕外債負擔等這些利之外,我們也應該注意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產品競爭力降低、出口企業受到威脅、境外投資減少、貨幣危機,以及外匯儲備降低等危機。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及現狀

在近幾年里,全球經濟低迷,而人民幣在持續地升值。在導致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原因中,日本與美國的接連叫囂應該是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日本認為中國正在向包括日本在內的全世界輸出通貨緊縮,因此中國如果不能嚴格限制出口,那么為了扭轉國內通貨緊縮局勢,應該采取擴張型的貨幣政策,或者是讓人民幣升值。而在美國看來,中國需要為美國的經濟下滑和失業增多負責,而人民幣必須升值。 在內部因素方面,實際有效匯率,購買力評價和國際收支都表明著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根據相關統計,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于2006年5月首次破“8”,于2008年4月,首次破“7”。2010年10月18日,中國農業銀行戰略管理部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稱,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幅度將會加大,預計年內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可能突破3%。截至10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541,自2010年6月21日人民幣匯改重啟三個半月間內,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高達2.76%,較2010年1月4日的6.8281累計升值2.55%。而 2011年2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達到6.5849,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創出匯改以來新高。

可是對于這種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現象,社會上的人的看法也是褒貶不一,其實我們從整體的角度,辯證地去看待這個問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是有利也有弊的。

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利

首先從利益的角度來看待,人民幣升值的利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用最直接的話來說,人民幣升值,就是人民幣更加“值錢”了。對于內需要出國留學或是旅游的人來說,他們的花費將大大降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就是說中國國內想要進口商品的人來說,商品的價格大大降低了,這樣就刺激了國內消費者對于進口商品的需要,在如今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這樣的經濟走向是非常有利的。而對于企業來說,進口材料的成本大大降低,這不僅僅能夠提高其生產的產品質量,大大增強其企業競爭力,同時也使企業的利潤大大提高。這便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最直觀的好處。

(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實行的都是出口導向戰略,是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大出口,這樣使得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擔任著勞動打工者的角色,也同時擔上了中國正在向全世界輸出通貨緊縮的罪責。人民幣適當地升值,對于提高進口產品數量,提高出口產品水平的同時控制出口產品價格和數量都是有利的。這樣不僅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改善了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三)人民幣升值對于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樹立起我國良好國際形象是十分有利的?,F如今,我國的出口貿易發展得十分迅猛,然而貿易順差也就日益增多,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一再地要求人民幣升值,如果我國遲遲沒有行動,很容易造成我國與其他貿易伙伴的關系惡化,甚至導致我國的出口貿易發展停滯。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的適當升值在緩和這些問題上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我國的外債負擔。作為債務人,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們到期相對所需要償還的本幣肯定是在隨之減少,這樣大大降低了我國的外債負擔。

三、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弊

在人民幣升值為我們帶來如此多的有利之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正確地看待它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相對于剛剛所提到的人民幣升值促進人們對于進口商品的消費,提高企業競爭力與利潤的利處來說,人民幣升值自然會導致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上漲,這樣,我國的價格競爭優勢自然就會相對削弱,將導致我國的出口企業受到很大沖擊,出口企業利潤減少,出口積極性降低,使出口型企業面臨巨大危機。甚至最終導致其面對生存困境,其員工失業率也會隨之增加。這樣的危機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打擊,需要我們采取更積極的措施去克服。

(二)對于我國現今是引進境外投資最多的國家而言,人民幣升值,那么外商的投資成本自然而然就會增加,他們是否會繼續將投資面向我國,還是會將投資轉向其他國家,這也是我國面臨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一大弊端。并且,有可能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也會乘虛而入,這樣很容易引發貨幣危機,甚至導致中國整個銀行業的改革和負債結構調整受到不良影響,從而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

(三)相對于人民幣升值為我國減輕外債負擔的優勢而言,我國的外匯儲備量為全世界第一,作為債權人,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的外匯儲備面臨大幅縮水。這更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等待我們解決。

參考文獻

[1]劉亞琴.人民幣升值的博弈[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張馨(1990-),女,漢,西南財經大學,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商務英語。

(責任編輯:唐榮波)

認識人民幣范文第4篇

摘 要:基于內外均衡的角度對人民幣匯率政策自1994年起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內外均衡 匯率政策

一、釘住美元人民幣匯率政策與經濟協調機制分析(1994-2005)

1994 年是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重要一年。19941 月 1 日起外匯實現并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新的匯率為8.72 元/美元,比前一交易日的官方匯率 5.7 元/美元貶值 33%;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改進匯率形成機制;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上繳和額度管理;取消境內外幣計價結算,停止發行外幣兌換券;同年 4 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正式運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開始實現有條件可兌換。人民幣匯率的這次改革真正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統一的匯率決定體系。與此同時,國內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指導內外均衡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開始發揮作用。雖然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單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從后來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實際走勢(圖 3-1)來看,人民幣匯率在 1994 年初作了大幅貶值以實現與調劑匯率的并軌,之后略有升值,從 1998 年到 2004 年就保持在了 8.28 元/美元的固定水平上。因此這一時期稱為典型的人民幣釘住匯率制度,直到 2005 年 7 月人民幣匯率的再次大改革。

根據人民幣匯率變動與內部經濟均衡調節的關系,可以將這一段時間再分為三個階段:

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與內部經濟過熱并存(1994-1997)

1994 年初人民幣名義匯率的大幅貶值(一次性貶值幅度高達 33%),直接刺激了當年凈出口的增加(1994 年凈出口增長了 36.7%),同時由于 1994年實際固定增產投資增長高達 15.6%,財政政策處于高度擴張態勢。在貨幣政策方面,由于外匯增加所導致的外匯占款增長過快,國內市場上 M2 在 1994 年增長了 31.2%,同樣出于擴張態勢。經濟出現了明顯的過熱現象,1994 年與 1995 年的通貨膨脹率分別高達 24.3%和 16.8%。在經濟出現過熱時,中國政府為實現內部均衡而采取了雙管齊下的方式:一是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二是力圖通過名義匯率升值后減少凈出口。在人民幣匯率管理方面,外匯管理當局將人民幣的名義匯率由最高時的8.72 元/美元逐漸調整到 1995 年 8.35 元/美元(年度均值),名義匯率出現升值。同時,緊縮性貨幣對通貨膨脹的平衡效應開始顯現,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進入升值通道。但由于之前名義匯率貶值幅度過大,即便是在 1994 年、1995 年略有回調,仍比 1994 年之前的匯率貶值不少。

2.實際有效匯率貶值與通貨緊縮時期(1998-2001)

中國人民銀行自 1996 年開始連續七次下調人民幣的存款利率,然而,人民幣利率的下調,并沒有形成國內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原因是,美國經濟出現了過熱,美聯儲自 1999 年6 月經過連續七次加息,聯邦基金利率由 1998 年的 4.75%上升到2000 年的 6.5%。中美利差的擴大導致包括外國直接投資、隱性國際流動資本在內的國外資本進入中國的數量大幅下降,國內的基礎貨幣實際增長率大幅度下降。國際資本的外逃削弱了通過降低國內利率來創造寬松貨幣環境的努力,加上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內部經濟并沒有較快實現原定解決通貨緊縮的目標。2000 年后隨著東亞經濟體止跌回升、中國入世后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的數量不斷擴大,國內貨幣供應才得到有效緩解,總需求也開始緩慢回升。

3.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壓力與經濟的高速增長時期(2002-2005)

從內部經濟環境來看,國內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總需求和總供給的效應開始顯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開始提速,由 2001 年的 9.2%增長到 2002 年的 13.2%,M2也連續出現了大幅度增長,2002 年增長率達到了 18.3%。寬松的貨幣政策有效緩解了國內通貨緊縮的情況。

2002 年至 2004 年我國連續三年年均出口增長超過了 23%。在對美貿易方面,中國貿易順差逐年擴大,增長迅速。人民幣升值的外界壓力給國際社會對人民升值帶來了強烈的預期。大量國際資本競相流入我國,以期獲得利差和和匯差雙重收益。

二、 爬行釘住的匯率機制與內部經濟的脆弱均衡(2005 年至今)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匯率不再單一釘住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在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的壓力下進入了對美元的爬行釘住的升值通道??偟膩砜?,這段時期國內經濟均衡受到流動性過剩的沖擊和考驗,經濟波動與國內信用環境呈現出大約滯后一年的正相關關系。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中國經濟采取了 4 萬億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其后果就是中國經濟自 2011 年至今面臨著控制通貨膨脹的考驗。

始于 2007 年初的次貸危機成為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水嶺。隨著美國次貸危機逐漸演變成沖擊全球的金融危機,我國經濟也開始受到波及。2008 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國內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受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中國通脹壓力消除,繼之以出現向通貨緊縮發展的態勢。

參考文獻:

[1]李維剛. 基于內外均衡的人民幣匯率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

[2]章和杰,陳威吏. 人民幣籃子貨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實證研究[J]. 浙江金融,2007,04:22+21.

[3]林偉光. 金融危機下我國經濟內外失衡與政策搭配探討[J]. 嶺南學刊,2010,02:89-92.

[4]高瞻. 我國外匯儲備、匯率變動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基于國際收支視角的分析[J]. 國際金融研究,2010,11:4-10.

作者簡介:

張惠軍(199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金融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

認識人民幣范文第5篇

美國經濟素有世界經濟“火車頭”之稱。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的狀況下,布什政府和美聯儲需要不斷采取切實對策,給“火車頭”提供動力,避免美國經濟出現更大問題。

例如,布什政府迅速推出總額為168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通過增加退稅刺激消費和投資:美聯儲除不斷向金融市場注資以增加流動性外,還大幅降低利率以挽時局。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突然因流動性不足瀕臨破產,伯南克和美聯儲官員深夜拍板,決定緊急向該公司提供300億美元貸款,并同意摩根大通公司低價并購貝爾斯登。

這些對策為美國經濟避免“深度衰退”提供了可能。布什政府和美聯儲目前的樂觀估計是,隨著這些措施效果逐漸顯現,美國經濟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恢復活力。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國住房、金融市場的危機將繼續擴大并相互影響,最終將使整個美國經濟基本面受到沖擊,從而演變為經濟的“深度衰退”。

美國長達十年的經濟增長周期是否已經走到盡頭,未來是繼續繁榮還是陷入衰退?現在下斷語可能還為時尚早。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表示,從目前的狀況看,美國經濟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既具有恢復上行的可能,也有繼續惡化的風險,關鍵是看美國政府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能否發揮作用。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不可避免會對世界經濟產生沖擊。受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影響,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紛紛調低了對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期。新興經濟體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但問題的嚴重性也不容低估。此外,美國政府的現有經濟對策加速了美元貶值步伐,從而推動國際糧食、能源等價格上漲,使許多國家面臨通脹加劇的嚴峻考驗。

據《香港信報》報道,投資專家羅杰斯認為美國目前的信貸泡沫危機,是有史以來最差,估計最少五至八年才能將問題解決,他還批評聯儲局大幅減息是杞人憂天,除了拖累美元外,還造成高通脹惡果,預期美元將失去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反之長遠來說,將可能被升值潛力甚高的人民幣取代。

羅杰斯認為,近期商品價格稍為回落,只屬暫時性質,由于全球商品正出現求過于供的情況,長遠來說價格會不斷上漲:他表示,計人通脹因素后,金價應升至二千美元一盎司的合理水平。

羅杰斯批評聯儲局的減息行動,造成美元弱勢及推高通脹,他相信美國通脹情況較公布數字還要差,甚至會出現二次大戰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他又抨擊聯儲局出手拯救貝爾斯登,是妨礙市場自由運作的造法。羅杰斯相信,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勢將消失,短期可能會被歐羅取代,而港元亦應與美元脫鉤,即時自由浮動。長遠來說,當人民幣能夠自由兌換時,人民幣則有望成為國際間的儲備貨幣,羅杰斯不諱言已經開始沽售手頭上持有的美元。

羅杰斯認為,人民幣是現階段最安全的投資,預期人民幣未來十年的匯價將大幅升值。投資大師羅杰斯還在香港表示,美國的次信貸危機已蔓延至汽車和信用卡等其他領域,泡沫情況相當嚴峻,預計完全解決相關危機要耗時五到八年。

羅杰斯對美國經濟及股市前景非常悲觀,并稱美國的通脹問題可能比公布的數據更為嚴重,未來美聯儲可能被迫掉頭加息以遏制通脹。他再次重申美聯儲出手拯救貝爾斯登的做法并不恰當。

羅杰斯還認為,港元不應該與任何貨幣掛鉤,長遠來說應該被可自由兌換的人民幣取代。羅杰斯表示,他相信美元弱勢至少會持續至明年,因為其作為國際貨幣及外匯儲備貨幣的角色逐步轉弱。如果世界各國急于在短時間內尋找美元的替代貨幣,歐元將會是各國的首選,但長遠而言,最終能取代美元的只能是人民幣。由于中國經濟體系相當龐大,并且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及貿易盈余。他同時指出,由于商品市場供不應求,近期商品價格回落只是暫時的,長遠來看商品牛市會持續。他認為油價會持續上升15年之久。未來油價必定可達到每桶150美元。

當務之急盯住美元?

中國經濟融入世界也進入了對外依存度走勢開始調頭轉向的階段。美國作為中國第一出口大國,隨著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的發展,其在中國出口中的比重已連續2年下降。在美國受次信貸危機影響下,中國獨立發展能力增強,同時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取得較大進步的情況下,人民幣為何仍要盯住美元,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有助于我們理解當前的人民幣升值態勢和對未來的發展預測。中國繼續保持盯住美元的策略,本人認為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首先,美元不斷貶值是美國有意為之。這種現象說明美國仍具備超強的左右匯率能力,在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它國無出其右。美國為化解次信貸危機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沖擊,大力擴張了國內貨幣體系的流動性,希望通美元貶值增強其國內經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其他國家雖然普遍面臨通脹壓力,面對擴張的美元流動性,只能被動吸收。IMF報告指出,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美元儲備的絕對值升至歷史新高。

其次,美元仍是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在國際貿易結算方面,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所占比重雖然不斷降低,但仍占主要地位。美國的國際貿易只占到全球的16%左右,但美元的國際結算仍占全球的50%以上,遠超歐元的比重。在國際能源上,美元作為石油標價與結算的制度已延續40余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從長期看來,歐元有望在國際貿易結算范圍和比重上取得和美元相當的地位,但要取代美元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國際儲備體系中,除了歐元可以挑戰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外,其他國際儲備貨幣比重很小,且通常保持較高的穩定程度,根本無法撼動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由于大幅度降低美元比重的會導致各國外匯儲備更大幅度的縮水,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不利于各國經濟健康發展。因此,雖然歐元的比重不斷上升,但各國央行大量拋售美元增持歐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各國央行儲備個幣種所占比重的調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美元在各國央行儲備中所占的絕對地位不會輕易改變的。

第三,美國國債仍是我國外匯儲備的重要存在形式。截至2008年1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4926億美元,比2007年12月份增加150億美元。按照我國的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國國債數量,美國國債在中國外儲的比重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底的數據分別是為46%、39%、31%和31.25%??梢?,自歐元出現后,中國的儲備結構調整已基本結束,美國國債在中國外儲中的比重已基本穩定。1/3左右的儲備結構情況下,保持與美元掛鉤的匯政策,亦有助于我國外儲管理。

認識人民幣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人民幣升值的內外壓力不斷升溫。國內外一些主流經濟學媒體、政府官員以及著名的經濟學家都紛紛加入到人民幣匯率的大討論之中,對人民幣是否應當升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綜觀各方爭論觀點,主要有三種:人民幣升值論、人民幣穩定論和增加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論。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升值;外匯儲備

一、人民幣升值論

主張人民幣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根本原因。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與世界經濟萎靡不振的強烈反差。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一蹶不振,持續低迷,給日本國內的就業和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隨著進入21世紀美國新經濟的破滅,美國經濟進出了衰退期,世界經濟走向了蕭條,全球籠罩在通貨緊縮。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顆明珠,特別引人注目。他們認為是中國向世界輸出大量的廉價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續的雙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是人民幣升值的直接理由。他們以為中國通過嚴重低估人民幣幣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競爭力,向世界大量輸出廉價商品,獲取貿易順差,另一方面憑借廉價勞動力吸引大量外資,拉動國內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巨額雙順差,是造成美國失業增加的原因。第三,他們還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有好處。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中國外債壓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來購買更多的進口產品,可以增加中國貨幣的吸引力,為國內經濟向制造高質量產品轉軌提供條件,以進一步加大中國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人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少投機資本的流入。

二、人民幣穩定論

針對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輿論,我國政府和國家高級領導多次在不同場合聲明,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安排是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金融監管水平和企業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制度選擇;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政策是正確的,今后我國將繼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同時也將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本野村證券、蒙代爾、麥金農、謝國忠等國際機構和學者以及國內學者李揚、張曙光、華民、干杏娣等都認為必須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人民幣升值百害而無一利。

他們反對人民幣升值,主張人民幣幣值穩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幣升值信號“失真”,人民幣匯率走勢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存在被嚴重低估的問題。他們認為在雙順差的構成中,主要是資本、金融項目下的順差,對外貿易順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貿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增加拉動。二是人民幣升值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他們認為人。首先民幣升值會造成出口順差減少,甚至會出現逆差,同時會提高勞動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資。經濟增長速度將由此而下降,并對就業產生巨大的壓力:其次人民幣一旦升值就會形成升值預期,升值預期將導致大量投機性資本流入,會對金融穩定造成沖擊,加大了中國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最后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外消費需求和國內投資具有抑制作用,將導致通貨緊縮惡化,甚至會步日本后塵,陷入長期通貨緊縮的困境等。三是中國匯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貨緊縮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國通貨緊縮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因此人民幣升值不是解決全球性通貨緊縮的靈丹妙藥。

三、人民幣溫和升值論

增加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論(人民幣溫和升值論)的國際機構和學者都認為人民幣幣值存在低估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中國金融體系的尚不健全,監管能力不高,同時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動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主張人民幣溫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幣溫和升值對出口和引進外資影響不大。二是溫和升值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預期壓力。三是人民幣溫和升值不會使通貨緊縮加劇。四是人民幣溫和升值,可以促使企業技術創新,優化經濟結構,提高企業的出口競爭力,有利于經濟長期持續發展。

四、對人民幣匯率爭論的幾點思考

匯率政策只不過是一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一部分,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資本流動日益頻繁的情況下,匯率的波動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個市場機制完善的國家,人們往往不會太關注日常匯率的波動。當前我國人民幣匯率能夠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其背后的深層原因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一)在經濟全球一體化不斷深化的情況下,一國在經濟發展中該如何實現內外均衡?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不斷深化,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經濟的整體。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列世界經濟的依存度也越來越大。也就是說,世界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同樣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世界。在當今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外部不平衡是經常出現的,從全球來看,各國的順差值之和只能為零,一國的順差必然意味著另一國的逆差,不可能所有國家同時保持頃差。我國長期持續的雙順差,導致巨額外匯儲備,已經處在嚴重的外部不平衡狀態。匯率作為一種調節外部不平衡有效的政策工具,對匯率進行調整理所當然的事情。匯率調整,短期對我國經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我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參與世界經濟發展,分享世界經濟發展給人類帶來福利的時候,也應當對世界經濟均衡發展承擔應盡的責任。

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中國必須成為世界經濟調整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如果中國對國際貨幣政策的辨論采取冷淡態度,或全然漠視外界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將有可能導致貿易伙伴國不滿,為潛在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提供借口。面對巨額順差給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一些經濟學家提出動用外匯儲備,增加中國戰略物質(如石油)的儲備,以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這些措施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針對外部不平衡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最有效的匯率調整的辦法呢?那我們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該如何實現內外均衡呢?在開放的社會,我們必須要有開放的思想。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涉及到多國經濟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更加廣泛的國際政策協調機制,邀請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共同研討人民幣升值問題,力爭求得一個均衡解,達到多方共贏的結果。

(二)如何退出盯住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

盯住美元匯率政策是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迫不得已的選擇,這種制度的弊端已經顯現,實現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是一種必然。我們應當考慮在適當的時機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匯率制度進行調整,采取更加具有靈活性的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在資本項目逐步開放的條件下,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放寬發行外幣債券限制,豐富債券品種,完善債券的期限結構,不斷增加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廢除限

制市場主體參與外匯交易的規定,擴大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適時推出外匯期貨交易、外匯遠期交易、外匯期權交易等交易品種,不斷完善外匯市場的功能。這樣就會建成一個功能完全,且具有一定深度和較高流動性的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一方面有助于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操作,提高干預的效果:另一方面外匯市場可以充分地反映外匯的供需狀況。市場參與者對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預期,形成較接近實際均衡匯率的匯率水平。

(三)匯率水平該如何確定?

人民幣匯率低估了嗎?我們知道匯率就是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比價。要確定一個國家的均衡匯率水平,不僅要弄清楚決定均衡匯率的因素是什么,還要運用有效的測算方法來計算出均衡匯率。決定一國匯率水平的因素是復雜的,從長期來看,決定一個國家均衡匯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該國經濟體制優化、生產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是從中短期來看,該國實施的財政金融政策、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國內外利差、資產價格、投機資本流動以及公眾預期、甚至政治上的博弈都會對匯率水平產生影響。

(四)我國以促進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否應當轉變?

在過去20多年中,以出口導向和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戰略,對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增加就業功不可沒,但也給今后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目前對外開放度為20%以上,外貿依存度達到50%以上,經濟增長和就業已經越來越依賴出口。我們知道貿易的目的是通過參與國際分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獲得貿易順差不應該是一個國家從事國際貿易的目的。通過低估人民幣幣值增加貿易順差,但我國的貿易條件卻惡化了。

(五)增強國民防范匯率風險意識

人民幣升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大小,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人們防范匯率風險意識。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國在加入WTO前,全國人民都在喊“狼來了!”,但加入WTO一年多來,實際上“狼“并沒有來。因為我們做好了對付“狼”的準備。而今年春天,當人們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時。SARS這只“猛虎”卻攪亂中國,乃至世界的秩序,給人們身心造成嚴重傷害,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震蕩,對經濟發展形成巨大沖擊。

人民幣匯率再一次考驗中華民族的智慧!我堅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和高度負責的民族,她一定會為人民幣匯率求出一個最優均衡解,實現多方共贏,不斷推動世界經濟均衡向前發展!

上一篇:勵志短篇文章范文下一篇:以父愛為話題的作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