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稱職稱論文范文

2023-09-16

職稱職稱論文范文第1篇

注:

1、申請認定專業技術資格,其所從事的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必須與所學專業對口或相近;其中申請認定衛生系列以及工程系列中的建筑專業的專業技術資格,其所從事的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必須與所學專業對口。對所從事的專業技術崗位工作與所學專業不相近的,無法辦理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

2、 認定教師、會計、醫師等專業技術資格,必須先取得相關執業資格證才可辦理;

二、所需材料

1、網上下載打印,并由單位簽字蓋章的《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申報表》表

一、表二及表三。其中助理級認定一式一份;中級認定一式兩份。(網上操作詳情見流程圖);

2、畢業證、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中級認定還需交學位證復印件,戶口是廣州市外的還需提供學位鑒定證明。

3、認定教師、會計、醫師等專業技術資格者,還須提供相關執業資格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4、碩士學位認定中級職稱者,除上述材料外,須提交及取得碩士學位后工作期間發表的專業技術論文(在有CN、ISSN刊號發表,認定人為第一作者);

5、大一寸照片一張(與網上上傳照片同版);

6、辦證費:280元/人。

7、自2011年10月14日起,凡申報職稱認定人員都必須提交在申報單位(即現工作單位)連續繳交半年以上的社保憑證(即“歷史繳費明細單”)原件,并由社保部門(地稅開具的無效)加具的業務專用章。

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個人操作簡要流程圖

中國廣州人事網:http:// 業務直通車 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

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單位操作簡要流程圖

中國廣州人事網:http:// 業務直通車 職稱業務申報與管理系統

廣州市人事電子政務系統用戶開戶申請單

申請日期:年月日

說明:

1、此表適用于廣州市人事電子政務系統使用用戶開戶申請(個人用戶除外);

2、申請人必須首先在中國廣州人事網首頁的“業務直通車”欄目中的相關系統中進行注冊

(http:///);

3、為保證開戶工作正常受理,請務必如實填寫完整各信息項;

4、各部門業務人員帳戶由本部門系統管理員創建;

職稱職稱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選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學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文本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近年來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教學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學基本條件明顯改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更加完善。部分高校也存在質量主體意識不強,內部質量保障建設的系統性有待提高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共識等問題。加強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應注重以文化為內核促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教師為主體推進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學生為中心”改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關鍵詞: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一、概述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為確保并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而建立的集目標、資源、管理和運行于一身的一整套系統,一般分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建構和實施主體是政府或者社會第三方機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構和實施主體則是高校自身[1]。強化高校的主體地位和質量意識,加強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整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基礎,也是全面提高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本研究選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2015-2016學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①的文本,涵蓋綜合、理工、師范、語言、財經、農業等不同類型,通過對這些報告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加強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出對策與建議。

二、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成效

近年來,高校加強內涵建設,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不斷建立和完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一)教學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強化質量意識,是高校加強內部質量保障建設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從所考察的高校報告來看,各校都非常重視本科教學工作,明確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本科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強調本科教育是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和基礎,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許多高校提出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主要體現在學校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本科教學,把加強學科專業建設作為推動本科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管理體制創新保障本科教學工作。如浙江工業大學明確提出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工作目標,通過“頂層設計確保教學中心地位、崗位聘任突出教學中心地位”等有力措施,把人才資源、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讓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中、投入到學生中來。

(二)教學基本條件明顯改善

在所考察的高校報告中,高校一方面加大經費投入,極大改善了辦學整體條件,高?!坝布苯ㄔO面貌煥然一新;另一方面強化教學經費保障,讓辦學經費優先用于本科教學,保障人才培養工作有效運行。報告顯示,31所本科院校2015年度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生均本科實驗經費支出、生均本科實習經費支出分別達到3476.20元、276.80元、298.14元,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達到16.11平方米,生均實驗室面積達到4.90平方米,遠高于教育部高校辦學基本條件要求。另外,學生生均紙質圖書達到102.95冊,另外還擁有大量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實現了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的一站式檢索,為學生提供了日益豐富的學習資源。

作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的核心要素,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專任教師的學歷層次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不斷優化。截止2016年底,31所普通本科高校共有專任教師31279人,從學歷層次看,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的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為71.30%;從職稱結構看,具有副高和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為49.15%。同時,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模式,讓高校中最重要和最寶貴的資源——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極大保障和提升了本科教學質量。從文體情況分析,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和講授本科生課程占課程總門次數這兩個數據都普遍較高。如浙江海洋學院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為99.19%。

(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更加完善

結合報告文本分析,以“自我評估為核心”的質量建設理念已經逐步轉化為高校質量保障的實際行動。一是教學質量監控的機構更加完善。所有的學校都有專門的人員來從事質量監控與保障的工作,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機構是設在教務處或本科生院,有些高校是設有獨立建制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機構,如質量監控辦公室、教學質量評估處等。二是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更加完善。各校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組織體系,由學校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學督導、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質量監控與保障機制。如浙江傳媒學院構建了適合傳媒藝術人才培養的“六個一”質量保障工作體系,充分保障卓越傳媒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教學質量監測手段更加完善。如寧波大學建立了市、校、院三級教學督導監控體系,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視角共同構成了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

三、普通本科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部分高校在質量主體意識、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系統性和完備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部分高校的質量主體意識有待提高

從高校的報告文本分析,一些高校設立獨立的質量監控保障機構,其出發點不是為了保障高校的教育質量本身,而是為了迎接教育教學評估做準備,其主要工作任務是迎接評估,而一旦順利通過了外部評估工作,獨立的機構隨即被撤消,內部質量保障的建設同步弱化。在少數學校的報告文本中,可以清晰看到“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忽視教學和質量這兩個關鍵因素。如某高校的報告文本中,主要強調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把升格大學作為學校發展和追求的目標,一切工作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

(二)部分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系統性有待提高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體現其系統性和完整性,應對整個人才培養各個方面、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實行常態和有效控制,能持續不斷改進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如同濟大學從2004年起,試運行《本科教學質量保證實施條例》,經過數年的實踐,學校把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方面分解為教學質量目標、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監控等18個一級項目、87個質量要求,目前這一實施條例已經成為本科教學質量基本保障的基本行動指南[2]。從高校報告的文本來看,相對于成熟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高校,很多高校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組織架構及質量管理的運行機制的研究不夠,對質量的關注主要還集中于師資、經費、辦學空間等基本辦學條件上,對持續改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措施和對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對保障高校人培養質量的實效還有待提高。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普遍共識

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是學生的發展質量,學生在學習、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技能、態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標準,是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3]?!耙詫W生為中心”就是把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突出學生才真正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從高校的報告文本分析,許多高校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更多關注的是師資隊伍、辦學經費等基本辦學要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形成普遍共識,對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發展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較少;在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制度和政策的設計中,并未重視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在教學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并不是把學生作為最重要的因素來考慮;在教學中,更加重視的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沒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質量。

四、強化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建立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長效運行機制,不僅要注重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的建設,更要注重質量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和完善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一)以文化為內核促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僅是一個制度建設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建設的過程[4]。質量文化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靈魂,從根本而言,只有全體成員有共同的教育理念、質量意識和價值追求,把努力提高質量作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凝練成為一種質量文化,才能從根本上建立提高質量的長效運行機制,保障教學質量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

第一,要在學校上下形成關注教學、重視質量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要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作為提升質量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化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完善質量保障相關制度、優化質量管理的運行機制等措施,確保在學校在領導精力、政策導向、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等方面優先保證教學,讓關注教學、重視質量成為一種常態,形成一種文化。第二,要讓廣大教職工增強對學校發展和質量文化的認同感。通過廣泛的宣傳和教育,讓廣大教職工牢固樹立質量意識,使大家清楚認識到,建立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長效運行機制,是學校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持續動力,是全體教職工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使大家認識到學校的發展也是全體教職工共同的利益訴求,增強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職工的內在動力。第三,要從質量保障建設的制度層面向文化層面轉變,以制度建設推動質量文化建設。一方面,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進程中,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使學校的質量管理的理念、制度成為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讓制度措施促進全體員工教學質量意識、行為方式的形成和質量文化的生成;另一方面,要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擴大廣大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廣大師生參與到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制度建設、運行管理等質量保障活動中來,讓質量保障的理念和行為成為廣大員工的自覺行動。

(二)以教師為主體推進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在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諸多因素中,關鍵因素就是教師,強化教師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改進教師評價制度,明確教學在質量建設中的核心地位,讓教師回歸教學,確保教師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和人才培養,發揮教學在促進學生全面成長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明確教師的中心任務是教書育人,要以教學為中心建立教師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教師教學與科研的等效評價機制,以使教師的教學投入、教學成效等教學上的付出可得到與科研成就同樣重要的評價,激發教師開展創造性教學的熱情。第二,要不斷完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強化教學培訓,構建教師終身教學學習體系,提升大學教師的教學學術水平?,F階段,對大學教師的入行要求主要體現在學科專業背景和學歷上,大部分青年教師是由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到大學任教,難于保證教師的課堂質量要求要求。實際上,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和動態發展的過程,高校不僅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和教育,也要重視教師在職后的專業訓練,構建終身教學學習和培訓體系,不斷提高其教學能力和水平。

(三)“以學生為中心”改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強化人才培養在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中的核心地位,也是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世界首屆高等教育大會宣言中所預言的一樣,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已經對21世紀的整個世界高等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英國政府于2011年6月發布會了《把學生置于體系中心》高等教育白皮書,這是世界上首個直接以“以學生為中心”作為標題的國家政策文件,從政策層面將學生的地位提升至高等教育體系的中心,明確指出未來英國高等教育的建設與發展將緊緊圍繞學生來開展,質量保單的具體措施也圍繞學生展開[2]。以學生為中心改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就是要從教育理念、目標標準和人才培養等各個關鍵要素上,體現學生、學習和學生發展的需求。

第一,要更新教育理念,做好頂層設計。要通過學習、教育、宣傳和討論等多種形式,讓“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全校上下達成共識,在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制度設計中,更多關注學生發展、學習和學習的效果,對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教師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關心學生、關注學生成長成才的政策導向,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二,要讓學生更多參與到內部質量保障的建設中來。在內部質量保障的建設的各個環節、質量運行管理的各個階段,都要讓學生充分知情和參與。如目標和標準系統的建構,是整個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起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目標體系要學生發展、學習和學習的效果為目標來建構。同時,應讓學生與教師、管理人員、畢業生等及利益相關人員共同完成建構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發展和需求。第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學生為中心,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設置,改革課程教學模式、方式和手段,推進教學工作從“教師、講授”為主體向以“學生、學習”為主體轉變,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升。

注釋:

①本研究選取31所普通本科高校為: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科技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警察學院、衢州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寧波工程學院、湖州師范學院、浙江萬里學院、嘉興學院、麗水學院、臺州學院、浙江樹人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寧波大紅鷹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振天.系統·剛性·常態: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三個關鍵詞[J].高等教育研究,2016(9):12-16.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2014年度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M].

[3]陳玉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9.

[4]齊艷杰.高校質量文化建設現狀與改進策略——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個案調研[J].中國高等教育,2016(3):22-30.

職稱職稱論文范文第3篇

讀者:黃女士

答:讀者您好!現就您提出的問題答復如下:

(一)關于1989年的中學教師職稱評審定額問題

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布〈關于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的規定〉的通知》(國發〔1986〕27號)精神,從1986年全國職稱改革開始,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明確規定:“在定編定員的基礎上,確定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合理結構比例”。國家《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中小學各級教師職務的定額應依據學校事業發展和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教師隊伍結構及編制來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通過試點,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各自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確定本地區各級教師職務定額”。廣西《關于執行〈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的實施細則》(桂職改字〔1987〕99號)明確規定:“關于定額問題,各級教師職務有定額。中學各級教師職務的定額應根據學校事業發展和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教師隊伍結構以及編制來確定。”同時,根據桂職改字〔1987〕99號文件精神及職稱分級管理的模式,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評審,由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門組建評審委員會,其評審管理由地市負責。因此,您反映的關于1989年中學一級教師職稱評審時的定額問題,確有相關政策依據。

(二)關于退休人員能否評定中學一級教師職稱問題

根據原人事部《關于重申離退休人員不再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通知》(人發〔1997〕30號)精神,對達到離退休年齡的專業技術人員,除因工作需要,并按政策規定辦理了延長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外,已經辦理退休手續的人員不再評定職稱。因此,由于您已經退休多年,不屬于評審對象范圍,不能參加中學一級教師評審。

職稱職稱論文范文第4篇

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批準,我省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將于今年全面實施,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廳講3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貫徹落實好教育規劃綱要,推動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就必須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2015年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根據中央部署和我省實際情況,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隊伍,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兩廳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時啟動了我省改革的準備工作,現在改革實施方案順利獲得批準,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全面推動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認識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建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的綜合素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針對現行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與教師隊伍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中央決定率先在中小學領域開展職稱改革,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親切關懷。通過改革,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體系,并將最高職務等級設置到正高級,進一步拓寬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通道,使他們首次擁有了和教授、研究員一樣的職業發展空間。這是對現行中小學教師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創新,是進一步提升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的重大舉措,既符合中小學辦學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也符合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在要求和發展動力。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對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吸引高素質人才到中小學幼兒園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培養造就中小學領域的教育教學專家,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第二,準確理解逐步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涉及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切身利益。為了切實把這件好事辦好,2009年,國務院按照先行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開的原則,首先選擇在濰坊、松原、寶雞三市開展試點,經過兩年的實踐,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得到了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擁護。2011年,在總結經驗、調查研究、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又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擴大試點,各省市在兩部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擴大試點工作,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驗證了全面推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決定在全國全面推開改革。這一重大決策部署,既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又體現了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高度負責和深切關懷。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積極穩妥、扎實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實增強做好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的責任感。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過認真遴選,確定了大理、玉溪、臨滄為開展改革試點的地區,經過3年實踐,3地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工作基本入軌。2015年,兩廳擬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和過渡辦法、崗位設置辦法、評審條件、評審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報國家審批。2016年,實施方案獲得批準,全省除試點地區外,各地接下來將面臨人員過渡、崗位設置、申報推薦、評審聘任等諸多環節,涉及100個縣區、46萬余名教師,時間緊、任務重、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再加上各縣區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教師隊伍狀況有差異,遇到的困難和矛盾也會各有不同。因此,我們必須按照省里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扎實做好改革相關各項工作,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建設者,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取得明顯成效。

二、立足實際,抓住關鍵,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重點是在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與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度相銜接4個方面做出政策調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要準確理解“五項基本原則”和“四項主要內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師、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這一關鍵環節,充分遵循教師成長規律,促進教師職業發展,才能真正“為中小學聘用教師提供依據,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健全教師職業發展通道。開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發揮教師職稱評聘在推進教師職業發展、提高教師能力水平方面的政策杠桿作用。各州市、縣市區要準確把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指導意見》和省《實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對現有在崗中小學教師,要認真梳理,按照對應關系,辦理好過渡手續。要以評聘正高級教師和小學幼兒園新增副高級教師為契機,建立健全教師培養支持體系。尤其要按照培養造就教育家的要求,嚴格把握正高級教師的標準條件,提高評聘工作的質量水平,切實把教育教學業績卓著、教學藝術精湛、群眾公認、在教育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選拔出來。除普通中小學外,要特別關心幼兒園、特殊教育等學校教師的成長;除基礎骨干課程外,要特別注重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培養,使他們真正成為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堅力量。

第二,寬嚴適度,突出實績導向,不斷完善教師職稱評價標準與評價機制。發揮好教師職稱評聘在中小學教師管理工作中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根據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條件,我省從符合本地教育發展實際的角度,擬定了細化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并在試點地區使用了3年,其間不斷修訂完善,現已基本成熟。各州市、縣市區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師德表現、注重教育教學工作實績、注重教育教學方法改進、注重教育教學一線實踐經歷”的“四個注重”要求,將教書育人工作業績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切實改變過去在職稱評聘中過分強調論文、學歷的傾向,引導廣大教師立足本職工作,潛心教書、靜心育人。在評聘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和不斷完善說課講課、面試答辯等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評價方式,讓教育實踐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觀公正的評價。在組織評審過程中,要選好評審專家,規范評審程序,增加評審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評審結果公示制度,主動接受廣大教師以及社會的監督。

第三,切實落實向鄉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的政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標,是推動中小學教師合理流動,優化教師資源配置,鼓勵教師長期扎根辦學條件艱苦的教育教學崗位,鼓勵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將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作為一項重要舉措,特別提出鄉村教師評聘職稱時不作外語成績、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我省中小學教師系列評聘原來就不要求外語成績,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號文出臺后,我省就及時進行了相關政策調整:一是鄉鎮教師評聘高級職稱不受崗位數額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來評聘高級職稱必須提交論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評審條件中,還明確了鄉村學校任教滿3年的教師可優先申報推薦。這些改革措施,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廣大鄉村教師的關心和重視。各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認真遵循,嚴格落實,除了繼落實城鎮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原則上要在鄉村學?;虮∪鯇W校任教1年以上的規定,還要綜合考慮村小和教學點的實際,制訂符合本地實際的具體評審標準,切實落實向鄉村教師傾斜的政策要求。

第四,統籌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實現職稱制度與崗位設置等各項改革的配套銜接。要將職稱制度改革放在統籌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謀劃、去實施,做好與編制管理、崗位設置、績效工資等各項改革的配套銜接,尤其要做好職稱制度改革與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銜接。按照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堅持聘任制和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確規定中小學教師職稱不再搞評聘分開,各地也不得再進行與崗位聘用相脫離的資格評審。有的縣區實行過“評聘分開”政策,可能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對那些取得任職資格,但未作相應聘任的人員,要耐心細致做好政策解釋工作,進行妥善處理解決。改革過程中,還要做好教師職稱晉升評價與績效考核評價的有效銜接,進一步研究完善教師考核的有效辦法,使職稱晉升考核與績效考核相協調、相統一。我們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認識到改革的復雜性,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員過渡和新舊政策銜接工作,避免出現新的矛盾與問題,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領導,周密安排,確保改革工作平穩順利實施

各州市、縣市區要堅決貫徹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精心謀劃、穩妥實施,確保改革工作平穩順利推進。

第一,要學習到位,深刻領會改革工作的精神實質和政策要求。這次改革,是對實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重要變革和制度創新,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希望大家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具體操作辦法。各州市、縣市區要精心設計,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動自覺地統一到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規定和工作要求上來。

第二,要組織到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機制。各州市、縣市區要抓緊完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建立健全、不斷完善有利于推進工作、提高效率的改革工作運行機制和協調機制。各級人社、教育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級教育部門作為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履行管理職責,充分發揮聯系教育教學業務,熟悉教育教學專家和一線教師的優勢,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學情況和教師隊伍狀況,更加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改革工作順利實施。

第三,要落實到位,保證實施方案的順利進行。各州市、縣市區要根據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和本次會議部署,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摸清教師隊伍狀況,認真培訓好相關工作人員,層層抓好落實工作,根據改革后新的職稱制度體系,做好人員過渡、崗位設置、組織評審、崗位聘用等一系列環節,確保改革任務的順利完成。

職稱職稱論文范文第5篇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正式啟動本市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工作,打破了實施30年的中學、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將原來相互獨立的兩個職稱系列統一設置為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并在中小學(幼兒園)新設正高級教師職稱,將民辦教師、編外教師納入評價范圍。此外,外語、計算機也將不作為職稱申報的必備條件。新政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將惠及全市17萬名中小學教師。

職稱職稱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 公立醫院;職稱評定;改革

公立醫院是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重要的組成部門,能夠為社會大眾提供高水準的醫療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1]。對于公立醫院來說,人才是制勝的法寶,是人力資源的核心,特別是教學類醫院專業技術人員,身兼醫療、科研與教學多重職責[2]。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是醫院培養與選拔優秀人才的主要方法,不僅可調動專業技術人才的創造力與積極性,而且還能促進醫院發展戰略的實現[3]。對此,各地區及醫院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大力改革醫院專業技術人才相關職稱制度,以確保醫院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研究背景

職稱,是一種能夠全面反映技術人才專業技能及理論掌握程度的制度,能夠為人才評價與管理提供參考依據。但實行了30年的衛生專業技術職稱制度已明顯不適應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逐步顯現出諸多矛盾和問題,亟待進行改革[4]。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都著重提到了人才評價機制的完善策略,并提出了相對應的要求。2017年,自治區就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提出實施意見和工作安排意見,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就進一步推進衛生系列職稱制度改革提出具體標準,這充分表明了該地區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已經全面拉開。

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職稱制度改革現狀

(一)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立于1947年,歷經70多年的建設發展,現已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急救為一體的全區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F有職工4716人,在編職工2174人,自行聘用職工2542人,開放床位3000張,63個臨床、醫技科室;1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8個國家級基地和機構、9個自治區級研究中心和基地,6個院級中心,17個自治區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2個國家臨床重點建設???、1個全國衛生系統醫學工程重點學科,11個內蒙古自治區臨床醫學領先學科和16個重點學科;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479名,副高級專業技術人才635名,中級專業技術人才1233名,初級專業技術人才1594名。

(二)公立醫院職稱制度

在自治區職稱制度改革相關文件印發后,醫院按照自治區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各項決策部署要求,圍繞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諸多特性,認真梳理政策,選派工作人員赴北京、大連、哈爾濱等地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制定出臺了醫院職稱評審工作實施方案,為改革提供制度支撐。聚焦職稱評審關鍵環節,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積極謀劃,主動研究,精心組織,探索實施了一些改革舉措,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1.領導高度重視,廣泛開展評審活動

領導高度重視,醫院高度重視職稱自主評審工作,成立了由第一負責人任組長的職稱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和監督領導小組,并組成了職稱評審委員會,堅持公平、公正、民主、擇優的原則,按照規定的評審范圍、程序,在崗位結構比例內按照高級崗位空崗數開展評審。

2.抓好建章立制,規范評審程序

根據自治區職稱制度改革相關文件精神,基于醫院發展、學科建設現狀及人才所需,加強調研,對各方建議與意見進行全面歸納總結,反復商討、多次修改,制定出臺了醫院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管理辦法,為改革提供制度支撐。

3.細化評審指標,克服“三唯”傾向

以解決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問題作為突破口,依據自治區職稱制度改革文件精神,充分借鑒其他省市好的經驗和做法,反復斟酌,修訂細化評價標準。將參評人的專業理論水平、工作能力、病歷、專題報告、科研項目、科技成果、醫德醫風、醫療事故、出勤、行政處分、年度考核等全面納入職稱評審指標,突出品德、能力的業績評價。不將論文作為評價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唯一限制性條件,只將其作為參考性條件。

4.推行量化評審,創新職稱評價機制

以創新職稱評價機制作為切入點,在采取同行專家評審的業內評價機制基礎上,根據衛生專業特點和醫院實際,推行量化評審,有效提升了職稱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實施量化評審的最大難點在于評分標準的設定上。為了將其設置的科學、合理,符合醫院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實際,充分利用了一線工作法,廣泛征求了相關臨床、醫技專家意見,多次開會討論,經過數次修改、調整,制定了《內蒙古自治人民醫院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量化評分標準》,評分標準對專業理論水平、工作能力、代表作、病歷、專題報告、論文論著、科研項目、科技成果等評審指標逐一進行了量化,分別賦予合理的分值及權重。衛生系列高級職稱實行考評結合的評價方式,按照規定的評審權限、范圍,由醫院自主評審主任醫(護、技)師、副主任醫(護、技)師專業技術資格(中蒙醫、藥學專業除外),職稱自主評審工作采取面試答辯與量化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面試答辯得分權重占比40%,量化評審得分權重占比60%。

(三)實施效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職稱自主評審工作政策宣傳到位,領導保障有力,制度文件完善,組織規范嚴密,切實按照人才發展的規律,克服了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量化評價標準和業績權重,創新評價方式,率先在自治區衛生系統內探索實行面試答辯與量化評審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專業技術人才予以公正的評定,連續三年評審結果無異議,有效發揮了職稱評審職能,讓工作中稱職的人脫穎而出,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問題

職稱制度不只是一項單純、獨立的制度,而是直接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其不僅能夠對人才的培養效果進行全面檢驗,還能夠為科學選人與用人提供可靠信息。評聘相結合貫徹落實了因事擇人、人崗匹配的理念,然而因崗位人數及比例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符合條件的人員卻無法評上相對應的職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周期長,人才使用將會面臨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精尖少等問題,容易造成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建設斷檔的現象。人才是醫院發展的第一動力,簡單地按空崗數推薦申報并不是最佳方案。如何合理確定評價與聘用的銜接關系,切實發揮職稱制度的導向作用,真正做到“評以適用、以用促評”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難題。

三、公立醫院職稱制度改革思路

(一)分層分類評審

在醫院職稱改革制度中,開展量化評審的最大難點在于職稱評審標準的設定上[5]。對此,建議基于公立醫院等級、功能定位及工作特征實施分層分類評審。三級醫院主要職責在于臨床教學、實習、研究科研課題、培養高級臨床醫學人才、發病學術成果等教學類任務,在創新與發展醫學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職稱評審時,應對科研及學術論文的要求予以保留。對于基層醫院而言,其職責在于為社會大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不具有科研能力。針對這一類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審時,可將學歷及任職年限予以適當地放寬,不要求或淡化學術及科研論文的要求,應將門急診工作量、完成病歷數量、基層工作年限、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工作等量化及非量化指標納入其中,注重考核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及實踐經驗[6];嚴格按照“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職稱管理機制,針對擁有高級職稱的基層醫務人員,可制定相關政策與制度將其限定在基層就職,這一做法不只是為基層醫務人員提供了更多的晉升路徑,而且還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基層醫療體系中。

(二)評審權限下放

在醫院醫務人員職稱評定中,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應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加強宏觀管理,注重職稱評定工作事中、事后的監管,減少微觀及事務性工作,簡化審批事項,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為公立醫院提供更多的自主權。在職稱改革中,注重人才中心、行業協會及學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專業社會組織可負責評審標準制定、人員資質審核、考試組織、資格證書發放等具體工作,且在專業設置、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的組建等方面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在職稱評審中,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和醫療衛生機構應積極發揮自身作用,自主開展職評審工作,確保職稱評價與管理社會化水平的提升。立足于改革層面,公立醫院職稱制度的改革必須立足于評審相關要求及標準,根據專業類別、專業技術等級及地區實際情況,積極設立科學合理的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對于護理、內外科參與職稱評選人數眾多的專業,可按照行政區域進行科學合理地劃分,針對滿足相關要求的地市、縣、三級醫院設置相對應的高級或副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也可允許具有評審能力的行業學會及協會等設立相關評審委員會,獨立地進行職稱評審;對于兒科、麻醉、康復等職稱評選人數相對較少的專業,應在省級地區設置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也可在具有評審能力的地市、縣、三級醫院設立[7]。

(三)實行因需設崗

公立醫院職稱制度同其所提出的事業單位崗位與編制管理改革相融合,制定科學合理的崗位設置計劃。賦予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基于實際工作所需,對崗位設置比例進行合理調整,在人員總量與崗位設置計劃類自主聘任適用人員,真正做到“以事定職,因事設崗”,基于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的規定,對專業技術治污崗位職數進行合理確定。例如,對于一個公立醫院而言,其臨床科室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是科室總人數的18%,省重點??聘呒壦急壤商岣叩?5%。在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及時解聘或辭退不合格者,聘任專業技能強、工作經驗豐富、業績突出的專業技術人員,并設定相對應的待遇,激發醫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活力的用人制度。

(四)評審公開化和規范化

對于以往職稱評審而言,職稱泛濫是其最大的隱患。在職稱評審中,若監管不到位,有的社會組織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加職稱評審,便隨意地降低評審標準。針對這一情況,政府應加強監督,公開職稱評審工作,確保各社會組織能夠互相公平競爭。在這樣的公平競爭環境中,社會大眾才能夠對職稱評審的權威性予以認可。在自由的社會評價中,政府應加強監管,行業應積極發揮自律作用,根據優勝劣汰的理念,對職稱評審制度進行改革,確保其能夠朝著正確、良性的方向發展。另外,要進一步優化與調整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公立醫院職稱評審制度的科學性、規范性。

四、結語

總之,現代社會中公立醫院的改革趨勢日益明顯。其中,職稱評審制度備受關注,應與時俱進,積極創新職稱評審制度,通過評審權限下放、因需設崗、評審公開化和規范化等方法,改革醫學技術人員薪酬制度,提高職稱評審制度的科學性、社會性與規范化,以此來滿足醫院的發展所需。

參考文獻:

[1] 周立婧,孫燕芳,王進.自主評審試點背景下公立醫院衛生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實踐分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0,31(12):1585-1587+1595.

[2] 任靜,衛生人才規劃監測評估課題組.調整基層技術職稱結構比例 打破人才發展壁壘[J].中國衛生人才,2021(03):23-24.

[3] 傅瓊瓊,吳曉東,馮燕,等.基于信息化的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系統建設[J].中國衛生資源,2020,23(03):279-281.

[4] 殷紅,麻新梅.量化評分模式在衛生專業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工作中的運用與探討[J].經濟師,2018(04):239-240.

[5] 費芳.衛生管理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價體系現狀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衛生軟科學,2016,30(07):23-25.

[6] 羅海英.衛生專業技術職稱聘用工作中量化評分模式的應用——以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為例[J].人力資源管理,2016(03):29-31.

[7] 周立婧,葉樹俊.關于大型公立醫院職稱聘任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及建議[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7,28(03):29-31.

上一篇:大學生情感問題論文范文下一篇:大病保險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