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舞蹈解說詞范文

2024-02-08

舞蹈解說詞范文第1篇

課件

吳莉英

茯茶茶藝表演解說詞

五百年前,西藏喇嘛因慕名安化黑茶味苦而宜于酥酪的特點,不顧性命之憂繞道湖南安化采購黑茶。由此揭開湖南黑茶“官茶易馬”的歷史篇章。

淺淺戈壁,駱駝鈴聲;千里草原,騾馬成群。歷經一年半載的風餐露宿,日曬雨淋,緊實的茶體內滋生著一種形似米蘭的黃色菌花,勇銳而智慧的少數民族牧民,經過多年的嘗試品飲,發現長有黃花的磚茶具有極強的消食化膩、降解脂肪的藥理功效。此后非此茶不引也。此茶因藥效類似中藥“茯苓”,故被稱之為“茯茶”。1985年,日本一學術考察團途經新疆時,驚嘆此茶之神奇魅力,欣然將它命名為“中國古絲綢之路的神秘之茶”。

現代科學證明:茯茶中的有效化學成份具有阻斷人體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形成的重要作用。所含脂肪分解酵素具有消食化膩,降低人體類脂肪化合物、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特殊功效。不愧為現代天然降脂減肥的最佳飲品。

今天我們為大家表演的是茯茶茶藝,讓我們靜下心來感受著承載中華茶文化厚重歷史、并及時體驗茶葉神奇功效的茯茶魅力吧!

第一道:擺盞迎客(湘瓷泛光華)

即備具,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的茶具是歷史悠久的湖南醴陵陶瓷。瓷質晶瑩潤澤,細膩美觀,色澤典雅,造型別致。用它來承載茯茶的厚重歷史和醇厚甜潤的茶湯滋味實乃珠聯璧合。

第二道:初探金花(金花飄菌香)

湖南花語茶藝

課件

吳莉英

即賞茶。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產于湖南益陽茶廠的優質茯磚茶。茯磚茶以優質黑毛茶為原料經過壓制、發花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特殊的工藝造就了茯磚獨有的品質,磚身內黃花茂盛,金光閃閃又似米蘭搖曳,聞之具有獨特的菌花香或中草藥香。這也是茯茶有別于其他黑茶品種的唯一不同之處。(獨特之處)

第三道:水火交融

即煮水。今天我們選用的事不含任何雜質的純凈水。品飲黑茶用水必須充分沸騰,內含成分才能得以充分浸出。

第四道:溫壺燙盞

即洗器。將茶具用沸水再行沖洗一次,以示對來賓的尊重和敬意

第五道:黑龍入潭(蛟龍飛宮)

即投茶。黑茶的葉色因油黑而得名。因茶條粗獷,形似烏龍,故我們稱之為“黑龍”。沖泡茯茶時投放份量應視茶的陳放年份而定,一般以壺的1/3—1/4左右為宜。

第六道:洗盡凡塵(鉛華褪去香初透)

即洗茶。茯茶經過緊壓,茶身有一定的緊密度,需要通過洗茶溫潤才能使葉底充分舒展,茶汁才能浸出。第一次浸泡的茶湯味苦而雜,需要棄除。

第七道:懸壺問鼎

即茶之沖泡。熱水從壺中直泄而下,充分激蕩茶底,茶葉像一條條蛟龍在壺中上下翻滾。

湖南花語茶藝

課件

吳莉英

第八道:藏龍臥虎

即悶茶。陳年茯磚因內含成分已被氧化和分解,茶汁極易浸出,故悶茶時間不宜過長。

第九道:猛龍出世

即斟茶。一壺好的黑茶泡好了。將晶瑩剔透,色澤艷麗的茶湯注入壺中,猶如猛龍騰空而出。

第十道:甘甜與共

即奉茶。將沏好的茶湯均勻得分如品茗杯中,甘甜的黑茶預示著今日生活的美好,借此道程序預祝中華民族大家庭永遠和睦相處,幸福與共 第十一道:玉液瓊漿

即品茶。歷經滄桑的黑茶在洗盡凡塵后,真實再現其華麗而不失端莊的大家風范。湯如琥珀,晶瑩剔透,寧靜厚重,醇化圓潤,香氣純正而深沉,處處彰顯歷史的沉淀之感。 第十二道:古道回味

即收杯謝客。茯茶承載歷史,茯茶承載健康。他從古道中走來,帶著天使般的美麗面孔來到我們面前。“飲罷方舟去,茶煙裊細香”今天,我們的表演已告一段落。謝謝各位!

湖南花語茶藝

課件

舞蹈解說詞范文第2篇

【特點】

特寫是電影藝術的一種表現方法,是用極近的距離拍攝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別放大。人物特作文寫法就是圍繞人物的最顯著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描寫。采用人物特作文寫法描寫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點。然后根據這個特點,把有關部分寫具體。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動態速作文寫法

【特點】

速寫是繪畫的一種方法,即一邊觀察,一邊用簡單的線條把人物的主要特點迅速勾畫出來。動態速作文寫法就是把人物動作過程中神態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點寫下來。采用動態速作文寫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動作過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點的一個鏡頭進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機拍下的一張彩

色照片。采用動態速作文寫法描寫人物肖像時,既要用簡筆勾勒出人物神態和表情的特點,還要適當地對人物的外貌進行描寫。

動靜結合法

【特點】

采用動靜結合法描寫人物肖像既要寫出人物靜態時的身材、衣著、外貌,又要寫出人物動態時的神情、姿態和氣態。采用動靜結合法描寫人物時要注意圍繞人物的特點來描寫人物性格特點的動作和動態,做到靜態特點和動態特點的統一。描寫人物動態時,要在平時觀察的基礎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動作來寫。描寫人物靜態,可以從人物的身材、體型、衣著、容貌等方面選擇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特點的地方來寫。

展開想象法

【特點】

采用展開想象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根據人物外貌的特點,想象他的過去,

進一步說明人物具有這些外貌、衣著、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據人物外貌的特點,想象他未來,進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開想象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據。這樣,讀者看了以后就會信服。比較描作文寫法

【特點】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所以比較是反映人物特點的一種好方法。采用比較描作文寫法,可以寫出人物外貌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樣讀者看了以后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寫出人物的神情、態度與別人不同的地方,這樣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要注意客觀地進行比較,不要故意貶其他人。

人物漫畫法

【特點】

漫畫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的方法來達到尖銳的諷刺效果。在描寫人物肖像時,有時對人物的某一特

點進行夸第描寫,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畫法時,要注意夸攻得適當、合理,這樣讀者看了有真實感。人物漫畫一般用于對人物的貶斥或諷刺。自我介紹法

【特點】

舞蹈解說詞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我校檢查指導工作!

我是XX小的教師XXX,今天,我非常榮幸地向大家介紹學校的一些情況: 展板內容介紹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八塊展板分別展示了我們學校的基本情況、發展歷程、師生成長的足跡、學校的辦學特色等方面的內容。

展板一:這塊展板展示了我校的基本情況,我校原來是一所村小,2007年8月升格并更名為XXX市第X小學。學?,F占地47畝,校舍面積7422平方米,現有學生1290名,20個教學班,教職工47名??吹贸鰜?,我們學校的快速發展是市委市政府大筆投入的一個縮影。

展板二: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學校成立以來,各級領導從財力、物力等各方面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展板

三、四:學校十分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經常組織教師到了各地的先進學校參觀、學習。在校內也經常開展教研活動和各項趣味文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教師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展板

五、

六、七:學校教導處、大隊部也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如勞動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過程,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經典誦讀系列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提高道德修養。

展板八:在上級領導的指導和關心下,學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些成績只是學校發展的起步,我們還將克服困難,艱苦創業、科學發展,努力把學校辦成一所學生喜愛、家長滿意、社會信任的學校。

“勞動創造美”內容介紹

各位領導,我們學校利用特有優勢,踐行“文化潤校”“特色靚校”的理念,于2007年8月在學校的南面(手勢指引)開發了“勞動創造美”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卦O有學習園、花卉園、苗圃園、蔬菜園等園地,分年級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在勞動實踐中,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從而將語文、數學、科學等知識有效整合,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如種植前利用數學知識算算要買多少菜苗,利用查找到的知識來科學的種植蔬菜、花卉等;開展各種實踐活動之后,學生收集相關的格言、詩詞,把每一次實踐中的感受寫成日記、編寫成勞動歌謠等。在2008年5月,我校以基地活動為內容開展了《農村小學

開發利用勞動實踐資源,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行動研究》省級課題研究,于2009年11月結題。課題成果開發成了校本課程,現正深化推廣應用。開展這個活動,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社會的好評。

為了記錄孩子的實踐過程與成果,我們布置了“勞動創造美”主題文化墻,展示了實踐的過程。

我們學校深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努力讓學校成為園林式學校、內涵型學?!,F在,學校的每一面墻,每棵樹木都是學習的載體。如種植的蔬菜、樹木上都有其名稱、種類的介紹和相關的古詩詞等。

誦讀經典文化的一些情況。

為了引導學生傳承經典文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我校以“誦經典、習禮儀、立君子”為主題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這是我們教師利用周末時間精心打造的文化墻,營造了誦讀的氛圍;我們精心挑選誦讀內容以保證質量,如選用了《弟子規》、《三字經》、小學必備古詩詞72首等經典內容;為了保證誦讀的時間,我們每周安排一節課外活動課,加上課前兩分鐘、放學排隊進行經典誦讀活動,還會定期組織“我背的古詩多”“古詩新唱”“我為古詩配幅畫”等形式的個性誦讀比賽活動,啟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道德修養。

去年12月,我們還將經典國學與禮儀教育結合,申報了省級課題《小學生國學啟蒙禮儀教育的行動研究》?,F在,在進行有序研究階段。

教師教研和個性化班級文化的一些情況。

我校以“班級文化”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給自己設計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班級里快樂地學習、健康的成長。

走進每個班的教室,您可以看到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您看,每一個教室,都可以看到催人奮進的、別出心裁的設計。班級文化建設分為理念文化建設、靜態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三類,包括班標、班訓、榮譽欄、我的座右銘、班級公約、生態角、信息欄等設計,既有文化氛圍,又有時代內涵,既有班級特色,又實用美觀。

各班師生參與了整個班級文化設計的過程,用巧手精心打造自己的家園,把美麗的心情請進了教室,充分展示了教師、學生的個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實踐的是教室布置,體驗的是喜悅過程,營造的是班級文化,收獲的是成長快樂。

舞蹈解說詞范文第4篇

今年是我校的百年華誕,也是中國國立農業高等教育開展的一百年紀念。作為曾經中國農業高等教育的策源地,今日中國農業高校的領頭雁,農大百年滄桑,經歷了晚清、北洋軍閥、國民政府和新中國四個時期,校名和校址也屢經變遷,從我們面前的這張歷史沿革表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曲折的經歷,坎坷的歲月,磨礪了農大堅韌頑強的精神,形成了農大情系民生的傳統,也鑄就了農大的世紀輝煌。

一、學基初奠 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農學院(190

5、12-19

14、2)

中國農業大學的源頭可以追溯至1905年,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的籌建。也許是巧合,也正是那一年傳統中國選拔人才的科舉制被廢除,現代教育真正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農科大學擇地建校

京師大學堂自1905年起建設分科大學。在這張珍貴的歷史文獻——學務大臣《奏請建設分科大學片》中,將瓦窯村地方已購土地留作建農科大學的字跡清晰可見。1908年,望海樓一帶取代了瓦窯村成為學校新的落腳地,下面的兩個歷史文獻(《奏請撥望海樓地方葦塘官地建設農科大學片》、《教育公報》)對改址的原因均有記載。 羅振玉,農大人不會忘記這個名字。他不僅是堪與梁啟超、王國維比肩的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更是農科大學的創始人。1909年,羅振玉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首任監督,他對將農科大學的創建極為重視,這份《復勘釣魚臺地畝情形報告》就是他當年親力親為的明證。報告意見被當局采納以后,農科大學的校址就基本落實了,從望海樓到羅道莊,面積達1200畝,這給日后農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908年算起到1958年遷校馬連洼,農大在此辦學達半個世紀之久。

農科大學校址的選擇,嚴格遵循了四個原則,充分地體現了第一代高等農業教育者的良苦用心與嚴謹精神。

1912年11月,農科大學從馬神廟京師大學堂舊址遷入北京阜成門外羅道莊(今北京玉淵潭公園)校址,石刻“農科大學”高懸于大門(第一張板的門頭,回指對照1993年復制實物)。“農科大學”的大學的講堂大樓(工字樓)和辦事樓比赫赫有名的北大沙灘紅樓還要早六年。盡管今日我們已無處憑吊,但在這些老照片中,我們依稀可以想像出它們當年的雄姿。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5月,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農科大學改稱“北京大學校農科大學”。 1913年,農科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走出校門,此時距1905年建校已經有8年之久,這也折射了中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創辦的不易:大學堂1904年正式招收預備科第一班學生,1909年預科班畢業后,部分學生和一些同年畢業的師范第四類學生升入大學堂農科,成為農科大學的第一批學員。1913年,在經歷時局動蕩影響之后,農大的第一屆畢業生在12月離校。 他們(指照片)就是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的星星之火!

二、風雨前行 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19

14、2-19

23、2)

1914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以“教授高等農業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將農科大學改組為獨立的“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成為與北京大學同屬于教育部的當時北京國立八校之一。由于其時地方割據、軍閥混戰,學校在此后9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用“步履維艱、風雨飄搖”8個字來形容,但仍取得了可觀的辦學成就,師資力量不斷加強,學科體系不斷完善。

民國建立初期,中國教育模式“以美為師”取代“以日為師”的趨勢十分明顯,這張小小的學年歷就是歷史的見證。1921年,在校長吳宗栻(圖片見第二板)主持下,改革學制:由3學年制改為4學年制;各學科采用單位制(相當于現在的學時制);設必修與選修課程。大家可以參看這個文獻(教育部批準改革學制)。 1921年10月20日《晨報》上刊登的《添招女生廣告》對我校而言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它標志著中國女性開始進入現代中國農業高等教育的視野中??上М斈觏憫吡攘?,并沒有招到學生,直到1926年才有第一名女生入學。從第一名女生于1930年畢業算起,解放前共有71名女生從農大畢業,而今天的農大,女生的比例已接近一半。

當年的校園農場“兩岸葦花一溪水,新田千頃盡嘉禾”(1916年校友詩作),當年的農大人“愿學為農意豈奢,田間風味足桑麻”。 農專時期,學校教學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視學生的實地調查研究,這些老照片生動的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從1916年起,每屆畢業班(三年級)都利用假期到國內各地和日本、朝鮮考察實習。第一次考察團的帶領者,即這位許璇教授(指照片中的許,再回指上一頁照片)。他在農大四個不同時期任職累計長達20年,并四次出任院長、校長,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卓越成就,為中國高等農業教育做出了杰出貢獻。因此,他在中國近代高等農業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聲望,被當年教育界譽為“罕有人物”、“一代宗師”。許璇教授1934年積勞成疾而不幸去世后,北平大學為他舉行校葬,為一位教授的逝世舉行校葬,在北平大學尚史無前例。

這一時期,學校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掙扎圖存,不斷發展,九年時間里共有三百零五名學生從這里畢業。同時,在農專校園還成立了足球隊、網球隊,辦起了雜志、叢刊,文化生活開展的紅紅火火。

五四運動中的農大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這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農專在“五四運動”中做出過重要貢獻,是“五四運動”早期發起者之一,并始終站在運動前列(當年13院校,今天多已不存)。這是農大的光榮和驕傲,農大成為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可以說即是從“五四運動”起。

農專的師生在5月4日和其他12所院校學生一起,齊集天安門舉行大會,舉行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北洋政府投降賣國行徑的示威游行,6月3日,學生運動遭到鎮壓,上千學生被捕,農專學生羅家楷等亦在其中,為了支援學生運動和營救被捕學生,農專學生發動捐款,并在北京第一舞臺和北大、清華、高師三校舉行募捐義演(義演、捐款啟事和義演的劇目單);1920年,農專學生會抗議日本政府就山東問題和中國政府“直接交涉”所印發傳單;1920年5月,農專學生創辦《醒農》半月刊,把目標朝向農民,《醒農》的發刊宗旨是:“促人民之覺悟”,“謀農業之改進,”它是“五四時期”有相當影響的刊物之一,發行國內外。

三、開拓奮進 國立北京農業大學(19

23、3-19

28、11)

1923年3月,經過三年多時間的醞釀,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 章士釗在“改大”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當時他剛剛從歐美考察歸來,即投身農專的建設中,并成為改大后的第一任校長。1922年12月,他到農專發表演說,闡述辦學方針,聲稱愿作改造農專的“炮手”。1923年上任之后,章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來推動農大的發展,他刊登在《晨報》上公開納賢延聘國內外農業專家來校執教的《征聘農業專家特告》就是一例,這一舉措在30年代開始顯出成效。1925-1926,在他已任教育總長后仍兼任過一段時間國立北京農業大學的校長。章士釗不僅為農大發展規劃藍圖,而且在他任校長期間,將每月工資捐贈農大購置參考書籍,至今圖書館仍有遺存。

這一時期,學校不僅學科體系完善,師資力量雄厚,這份經過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批準的《國立北京農業大學組織大綱》或可說明;學校當時擁有四個農事試驗場,增添了大量試驗器材和圖書資料,學術活動異?;钴S,農業化學學會、森林學會先后成立;而且一度經費充足,1923年學生人均經費為一千一百五十元,是當年北大學生人均經費的三倍還多。“不愧為吾國最著名之農業大學。”

這一時期農大革命組織的“萌芽”也值得我們關注。

“五四運動”以后,李大釗、鄧中夏等在北京大學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組織“北京共產黨小組”,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道。1921年初,在鄧中夏的直接指導下,楊開智(楊開慧兄)、樂天宇、蔣文xiao(音同“孝”)三人組成了社會主義小組,這樣的小組在當時北京高等學校中只此—家。半年后,根據鄧中夏指示,在此基礎上,建立農專第—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這也是北京高校最早建立的團支部之一。團支部的建立把農專的學生運動推向新的高潮。

1924年1月,根據中共北京地委的指示,農大青年團(此時已改稱共青團)的全體團員轉為共產黨員,成立了農大歷史上第—個中共支部,樂天宇為第一任支部書記。農大支部是北京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中共支部之一。此后,革命運動在校內外迅猛發展,組織迅速擴大。黨員人數由最初的十余人,到1926年發展到五十余人之多,最多時占在校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農大支部還在京郊農民中發展黨員,進行農民教育,開展農民運動。農大黨支部是大革命時期北京地區一支有戰斗力的革命隊,—個堅強的戰斗堡壘。

那個時期還有一些事值得我們銘記。“茍且偷生生同朽骨,為國而死死亦光榮。”這是1926年6月,寫給三•一八慘案中死難的農大學生林孔唐烈士的挽聯,在那場發生上世紀20年代中期的反帝運動中,農大學生用鮮血寫就了不能忘卻的紀念。這些文獻和照片真實地記錄了那段歷史。

1928年5月,“濟南慘案”發生后,北京各界掀起了反日運動。農大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們立即行動起來,集會、游行、宣傳、成立反日濟案后援會,抗議日軍的暴行。8月,為了喚起人們永不忘國恥,在校園里建起“毋忘國恥”紀念碑。“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農大校園被日軍占據為兵營,紀念碑被毀。這座“毋忘國恥”紀念碑的建立,足見當年農大師生愛國熱忱。

四、發展壯大

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19

28、11-19

37、9)

1928年,國民政府進入北京,改北京為北平,實行大學區制,再提國立九校合并改組,幾經抗議反復,北大、北師大各自獨立,但農大卻從此開始了她作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的歷史。這是解放前農大歷史上繼農專時期后第二段較長的穩定期,也是學校不斷發展壯大的時期。

北平大學農學院校門兩側墻壁上有四個醒目大字:教民稼穡。全校師生也用實際行動為這四個字做了最生動的注腳,他們秉承了農專農大的優良傳統,近一步加強了同農民群眾的聯系,在全國各地農村參加勞作,進行農事推廣,設立農村建設試驗區,開展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的教育活動。據記載,1935年,西郊農民贈農學院七尺大木匾一塊,上書“福利農民”。此匾曾高懸生物大樓之上,后屢經戰火**,不知所終。這一時期每年舉辦的“與農民同樂大會”,正是自農科大學建立起,一代又一代的農大人堅持走面向農村,為農業、農民服務的道路中的一種有效嘗試,是不斷思考與摸索得到的成果。

北平大學農學院任職較長的劉運籌院長,雖然政治上不夠明智(阻礙學生運動的開展),但其辦學業績不容抹殺。他提出了心理建設、物質建設和社會建設三大建設計劃,對學校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提出并推行“農村建設實驗區”,別具匠心倡議以每年11月11日為“中國農民節”,其“雙十一”的含義,即為“士”與“土”兩字的組合,意為知識、知識分子與土地、農民相結合。

這一時期,學校的學術科研活動漸成規模,各種學會組織多達九個,學術會議不斷,農業刊物也有十余種,尤其是隨《世界日報》出板發行的《農學周刊》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到20世紀30年代,經過學校二十余年的建設,教學設施逐年增加,原先“水涸已無魚可釣,池塘只有鳥堪羅”的荒蕪校園也是“紅桃白李,爭風河岸,綠柳青松點綴全境”,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時有“東方小瑞士”之稱。

在學習之余,學校的體育運動也是開展的有聲有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北平大學農學院的學生和教職工也迅速地投入到了救國運動中。10月,農學院抗日救國會在校內外連續舉行救國宣傳,演出自編自演的新劇,觀看演出人數達1500多人。11月時,在突破當局再三阻撓,赴南京請愿的北平各校2000多人大學生隊伍中,就有農學院90余名學生的身影。同時,農學院師生還積極進行軍事訓練,準備投身救國戰斗中。這為他們日后從事農業科研活動,為抗戰中的顛沛流離、艱苦西遷進行了必要的體力上的準備。

在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中,平大農學院學生同樣以巨大的愛國熱情匯入抗日救亡的時代洪流之中。

五、共赴國難 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19

37、9-19

38、7)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偌大的中國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國民政府將北平大學等北京數所大學幾經輾轉,遷至陜西,組成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學校成為西北聯大農學院,后又與西北農林??茖W校合并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國難時艱中,平大農學院因國土淪喪而消失,新的國立西北農學院建立起來,這對大西北地區高等農業教育而言無疑是一大貢獻,但卻是以取消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農科大學為代價的。 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已是百歲老人的原北平大學校長兼農學院院長徐誦明教授,在與農大研究校史的老師講起當年的經歷仍十分激動,談到他極力反對教育部肢解北平大學,甚至當面和教育部部長陳立夫爭論。農學院校友胡子昂等也紛紛致函致電陳立夫,表示反對,要求保存農學院建制,以便戰后復員。但農大的百年發展還是在這里一度中斷。從京師大學堂一路走過,中國最早的農科大學三十三年的起落沉浮,也是中國高等農業教育發展史的艱難開篇。

抗戰期間,華北偽政府在北京建立了北大農學院,抗戰勝利后,其中的部分人員經過甄別,也并入后來的重建的賡續血脈的北大農學院中。

六、浴火重生

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19

46、6-19

49、9)

1945年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決定,國立北京大學在北平復校,農大也同飽經憂患的中華民族一起開始了她的重生之路。

抗日戰爭勝利后,西遷的學校大多開始復員原地辦學,而原來的平大農學院,因為被拆散、并遷,已經不復存在。但在校友會的不斷努力下,多次與北大校長胡適聯系、協商,達成共識,原北平大學農學院得以在原址恢復重建,改屬北京大學,農大被中斷的歷史得以延續。這份當時被刊載于北平各報的歷史文獻(胡適親筆致函答復北農校友總會)就是復校的見證,在答復中胡適明確表達了對北大農學院繼承原先北農歷史的肯定和支持,稱“現在之北大農學院,即為延續北農歷史之學院。”

在院長俞大紱的主持下,李先聞、李景均、熊大仕、林傳光、周明牂、黃瑞綸、陳華癸、李連捷、應廉耕、李蔭楨、汪振儒、汪國輿、吳仲賢„„一大批學界才俊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宏大的規模、廣闊的教學實習場所和優美的校園環境,北大農學院擁有當時北京大學各學院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北大農學院設系之多,分科之細為當時全國農業院校之冠,當時北大有六個學院三十三個學系,農學院就占十個。

從1945年到1948年12月(羅道莊解放)的三年間,農學院的進步力量,在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從反“甄審”斗爭到抗暴斗爭,到“五二○”反饑餓反壓迫斗爭,再到“八一九”大逮捕,到處可見北大農學院師生反抗、斗爭的身影。1948年12月17日,北大農學院所在的羅道莊地區獲得解放。農學院在歷經苦難之后,懷著對光明的熱切期待,沖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迎來了更大的新生。

1949年7月,輔仁大學農學院并入北大農學院。農業大學最粗壯的源流就此形成了。

下面,讓我們把目光再次回到風雨如磐的現代中國歷史中,梳理農業大學另一個主要源頭:清華大學農學院。

一、學科草創 清華學校農科與清華大學農學院籌辦(1921-1933)

二十世紀初作為留美預備學校的清華,因為當時學生“多有志向學習農科者”,就以開始設置農學方面的課程,不少學生經由清華赴美學習農學或生物學,學成后即歸來報效祖國,他們中的大多數成為中國現代農學研究和農業高等教育的中堅。

1921年,清華學校開辦農科學校,又有許多有志學農的青年從這里走出國門;1928年清華改為大學,30年代初即已開始積極籌建農學院,當時的國民政府甚至已將圓明園故址拔歸清華辦農事試驗場。

二、人才輩出 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1934-1946)

1934年,作為農學院過渡的農業研究所在清華創立,由校長梅貽琦擔任主任,在有限的條件下在河北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但是,很快的抗戰爆發了,正常的發展被迫終止,清華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轉移和在大后方昆明艱難辦學的歷程。農業研究所克服了種種困難,為我國西南地區的農業、生物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更為可貴的是,這一時期的農研所為國家培養儲備了一批農業科學技術人才,如展覽中所寫名單,一個只有60人的隊伍,有這么多的院士先后產生,實屬罕見。所以說清華農研所是一所英才庫,毫不夸張。這是清華農研所對國家最大的歷史性貢獻。

三、志存高遠 清華大學農學院(19

46、6-19

49、9)

抗戰勝利后清華復員北平。1946年,清華農學院成立,湯佩松任院長。湯佩松奉命籌備清華大學農學院時,設計了一幅嶄新藍圖,擬訂了農學院的發展目標。

對于清華大學農學院要辦成什么樣,培養目標是什么,要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等等,湯佩松在當年的《籌備方案》和日后的回憶中闡述的十分清晰。(湯佩松談辦學目標中的劃線部分)這樣的設想和全盤籌劃,在我國農業教育中可以說獨樹一幟。

由于不久新中國建立,清華農學院被合并組建北京農業大學,湯佩松的抱負未得實現,但他的辦學理念,并沒有全被埋沒。農大應當辦成什么樣的學校?這個問題,一直是農大人思考、議論、關注的問題,今日的農大,以國內最高、世界一流的高等農業學府為目標,已經是我們的共識了。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近匯成農業大學第三支源流是華北大學農學院。

一、篳路藍縷 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1940、8-19

46、3)

華北大學農學院的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主任是農科大學的老畢業生樂天宇。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中,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為陜甘寧邊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大家每次聽到熟悉的《南泥灣》的旋律時,都會想到王震和他領導的三五九旅。但歷史不會忘記,是樂天宇和他領導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深入細致的考查和科學的研究報告,促成了南泥灣的開發。

二、不畏時艱

北方大學農學院(19

46、3-19

48、7)

1946年,為了“開展農村大生產運動,為戰爭和人民服務”,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經延安大學農業系的短暫過渡后,在山西長治成立了北方大學農學院。學院在參加生產的同時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尤其是獸醫研究,被國際學界認為是“現代中獸醫學”的開端。

三、高歌猛進

華北大學農學院(19

48、7-19

49、9) 1948年7月,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并成立華北大學,農學院隨之稱為華北大學農學院,并從太行山上搬遷到石家莊辦學,對華北地區的農業實踐發揮了科學的指導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后,北大、清華、華大的三所大學的農學院,在中央的支持下,開始醞釀大的調整。三院合并已是大勢所趨。從9月中籌備起,只用一個半月,合并與搬遷工作就順利完成了。12月17日,新領導班子宣布就職,樂天宇任校委主任。錢俊瑞(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兼農大籌委主任)在就職大會上講話說:“今天全中國范圍內以這樣大的力量辦這樣的學校是頭一個。中央人民政府對這個學校方針與實施給以重大注意,我們建設這個學校,對中國農業及農業教育要樹立新的榜樣”。1950年4月8日,北京農業大學校名確定,農大歷史的新篇章就此展開。

“三位一體”辦學方針

樂天宇提倡“生產、教育、研究三位一體”,其實早在40年代初就有實踐。當時,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師生在大生產運動中,到農村去與群眾密切結合,邊生產、邊教學、邊研究,在完成群眾生產任務的同時,完成學習和研究任務。 “三位一體”在北方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一直延續下來。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實行“三位一體”辦學方針的華北大學農學院為解放區的農業生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積累了寶貴的辦學經驗。新中國建立后,樂天宇在主持北京農業大學工作時仍堅持這一構想。1950年起舉辦的農耕學習班,正是“三位一體”論的重要實踐。后來,由于三位一體方針不夠明確、具體,又在實踐中發生了單純強調生產的狹隘實用主義的偏向,漸漸地就不再被提起了。

農大建立之初的教改回顧

三院合并成立的北京農業大學后是新中國第一所多科性農業大學,既肩負著歷史賦予的重任,又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首先遇到的是如何把具有不同歷史傳統與特點的三所農學院真正團結起來,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為建設新型的社會主義農業大學而共同奮斗。建校初期所采取的一系列各項教育改革的嘗試,有的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中央和師生們所肯定,但也有失誤,尤其在課程改革上,出現了有違黨中央的方針與政策的現象,以致出現了“農大風波”問題。這也是新中國的高等農業教育者們在探索中前進時所付出的代價。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直接關懷下,農大糾正了錯誤,重新步入正軌。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培養高級農業建設人才”,學校建立較為齊全的教學和學科結構,一面進行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一面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

1954年北京農業大學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之一。

農大的院系調整

從1952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央的部署下,全國性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展開。農大原有的11個系調整為6個系、9個專業。(展覽所列機構表)。而此次調整中分離出去的森林系與河北農大森林系合并建立了北京林學院,現在是北京林業大學,已經別立新宗;分離出去的農機系,則與華北農業機械??茖W校、北京雙橋機耕學校合并成立了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成為新中國高等農業教育的一所重要學府,1960年,北農機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院校。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后來改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又于1995年與北農合并成立中國農業大學,它位于清華東路北側的校址,是現在的東校區。

五年學蘇

在教學上,這一時期的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都進行了很多探索和改革。如全面修訂教學計劃,精簡課程,減少學時(見計劃表的對比);如在學習蘇聯取得的經驗上,遵循“學習蘇聯先進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方針,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建立生產實習制度(有圖片);改革考試制度;請進蘇聯專家;引進、翻譯蘇聯教材等等。 1954年以前學校的科研工作,重在恢復和整頓,為日后大規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做好準備。1954年之后,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吹響了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從各個方面(展覽有說明)加強科研工作。全校的學術水平、科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農業調查、品種選育、植物保護、獸醫、植物生理等方面均有大量建樹。

這些珍貴的圖片與文獻,真實地記錄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探索中的曲折發展

從1958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開始前夕,農大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道路,經過了“教育大革命”、全校下放鍛煉——調整,貫徹《高教六十條》——試行半農(工)半讀等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這十年是學校在曲折中前進的十年,學校工作既遇過挫折,也有迅速發展,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環境的艱苦,取得了令人稱道的豐碩成果。 1958年,北京農業大學搬離了走過半個世紀風雨的羅道莊老校區,新校址位于圓明園西北面的馬連洼,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西校區。

遵照毛主席指示,1958年北農大和北農機全體師生均下放鍛煉一年,這一年的實踐有得有失,獲得了不少經驗,也付出了代價。但正如1961年中共中央關于討論和試行《高教六十條》的指示中所說:“不論是成功的經驗或者是錯誤的經驗,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認真總結1958年前后的“教育革命”經驗與教訓,貫徹執行中央關于“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高教六十條》,學校工作得到迅速恢復與發展。建立了正常的、穩定的教學秩序,調整了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甄別了冤假錯案,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特別是老教師受到應有的尊重,充分發揮他們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全??茖W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為農業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學生中認真讀書努力學習蔚然成風,教學質量顯著提。全校師生員工團結一致,共同戰勝暫時困難,學校的領導工作,學校的風氣和教學質量出現了繼五十年代之后,第二個輝煌時期。

文革罹難,堅韌求卓

在文革十年中,中國農業高等教育受到嚴峻的考驗,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機學院都遭受了那個年代特有的苦難與艱辛。

兩所學校受到的遠大于其他高校的沖擊,學校幾近癱瘓,甚至面臨被解散的境地。學校分別被遷出北京,從東到西,從北到南經歷了數次輾轉,顛沛流離,甚至幾次更改校名,陜西甘泉縣的深山溝,重慶山城,河北的涿州和邢臺都留下了它們的足跡。許多寶貴的歷史文物也因此劫難而散失無蹤,那塊“農科大學”的石刻門頭原本在1958年隨校從羅道莊移到馬連洼,現在也只能在發黃的相片中看到,永遠成為記憶中的風景。

農大是“抗棍棒的種子”,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中,農大人懷著報國憂民的胸懷,以頑強堅韌的精神,在教學和科研上孜孜不倦。開展貧下中農再教育,進行調查研究,為當地農民培訓技術人才。尤其是具有特色的短訓班,對普及農業技術,推動當地農業生產起了一定作用;小麥育種工作評選出了適應陜北旱塬地區種植的10多個品種,比當地原有品種增產20%~50%。另外,學校開辦的獸藥廠、赤霉素廠也陸續投入生產。

1972年、1974年,北農機和北農大分別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北農大有6名代表(沈其益、蔡旭、李連捷、俞大紱、沈雋、湯逸人)出席,12項科技成果獲科學大會獎,獲得6面獎狀。

文革結束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河北日報》等紛紛發表報道農大的文章,這是對農大極大的支持,也寄托了全國人民對辦好這所高等農業學府的殷切希望。

遷回原址,撥亂反正

1978年,經歷了文革浩劫之后的短暫調整,共和國撥正了航向,科教事業迎來了春天,農業高等教育的發展也迎來了轉機。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機械學院也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兩校分別從河北涿縣、邢臺先后搬回北京原址辦學。

(這一段說明作參考)1977年8月4日,沈其益在鄧小平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者座談會上發言,高鵬先、王明遠、沈其益聯名給中央寫信,時任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于8月9日作了批示,并建議國務院派專人調查和處理。稍早的時候,俞大紱、沈其益、熊大仕等著名教授就曾先后聯名上書鄧副主席、華國鋒主席,另外以華北農大全體教職工名義寫信給中央軍委及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元帥,請求退還馬連洼校舍,恢復北京農業大學校名。1978年11月29日,國務院正式下發了《國務院關于華北農業大學搬回馬連洼并恢復北京農業大學名稱的通知》,在通知發表的第二天,1978年11月30日,《光明日報》發表題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文章,這恰是經歷嚴寒、迎來春天,農大又獲新生的真實寫照。

也是在1977年8月,華北農業機械學院王永波、萬鶴群、唐文霞、喬東生等十九位教職員工曾給鄧小平副主席寫信,匯報學院情況,陳述了文革外遷中,學院遭受的損失,反映了廣大教職員工要求改變現狀的迫切愿望。鄧小平接到信后不久就做了重要批示。1979年,胡耀邦和鄧小平同志批示同意農機學院遷回北京原址恢復原校名,十五位總理、副總理也批示同意。這兩個文件清楚的記載了這一事件。農工大也終于回到了發展的航道中。 遷回北京辦學后,北農大和北農機首先面臨的就是收回校園的問題。這是當時校園校舍被外單位占用,學生無處讀書,教學、科研和住宿能只能在臨時搭建的棚子里和廁所里進行的慘狀(指收回校園迫切要求一組照片)。經過多年的努力,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才收回大部分北占用的校舍。今天,中國農大的兩個校區中還能清晰地看到那段特殊歷史留下的印跡。

十年浩劫也是人才的浩劫,北農大和農工大在8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同時進行的隊伍整頓與建設和也經過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對照這些圖表,我們可以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致力建設,成果斐然

1984年,國務院將北京農業大學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1988年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本科、研究生招生自1980年起開始恢復,且規模不斷擴大,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上成績巨大,學科設置日臻完善,教學研究成果斐然。研究生教育方面也獲得了較大發展,可以稱作中國現代農業科技人才的搖籃。(指招生數字及碩士點、博士點及博導數字)育天下英才是學校的宗旨,學校不僅重視本、??萍把芯可呐囵B,還十分重視成人教育及干部的培訓,為國家的農業建設輸送不同層次的人才。這是學校繼續教育的情況(指繼教圖片、文字) 農大人以解民生之多艱為己任,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在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三農”服務,解決農業生產建設的實際問題方面農大的老師們辛勤奉獻,孜孜以求,1978—1995年間,取得科研成果國家級、省部級獎勵約280余項(指科研成果統計數字和獎狀)。許多具體細節,我們在一樓的參觀中都有了了解。 學校在國際交往與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與德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建立校級關系的情況(指64板上半部分圖片)。這是與以色列、德國、泰國、韓國建立國際合作項目情況(指64板下半部分圖片)。1980—1995年,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主辦國際學術會議50多次,這幾項是主要的,涉及到土壤改良、動物、農業工程、生物技術、可持續農業綜合管理等諸多方面。(指65板上半步圖片)。國際交往增多,打開了師生的國際視野,派出留學、進修、接觸外國留學生、聘請外國專家數量多、地域廣。獲得了國際資助,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校的發展(指65—66板圖片)。對照一樓的關于交流與合作的介紹,我們會對中國農業大學近年來的發展有更深刻的認識。

這是這一時期校園風貌及文化活動(指67頁板面作部分介紹即可)。

兩校合并,宏圖大展

1995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北京農機學院)合并,一所規模更大、學科設置更趨綜合化的新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正式形成。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欣然為學校題寫的校名。

1998年,學校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211工程”高校;2003年,學校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985工程”高校行列。

舞蹈解說詞范文第5篇

中國名茶分類

主要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亦稱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再加工茶

◆綠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制成。按其干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綠茶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代表茶有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

西湖龍井

簡稱龍井。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龍井村四周的山區。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鮮葉。清明前采頭茶稱為“明前茶”,其形似蓮心,故稱“蓮心”。谷雨前采摘稱“雨前茶”,又稱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槍,故稱“旗槍”。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稱“雀舌”。四春茶附帶茶梗,故稱“梗片”。龍井茶具有四絕,一色絕、二香絕、三味絕、四形絕。即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龍井茶所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等成分,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膩、消炎解毒之功效。

黃山毛峰

曾名“黃山云霧茶”,創制于清光緒年間,主要產于安徽黃山及歙縣地區。以松谷庵、吊橋庵、云谷寺、桃花峰等地所產,質量最佳。明許次紓所著《茶疏》中,把它與錢塘龍井相提并論?!饵S山志》載:“蓮花庵帝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其特點是:外形秀美,每片長約半寸,芽葉肥壯勻齊,細扁稍卷曲,白毫多而顯露,尖芽緊偎葉中,形似雀舌,色澤油潤光亮,綠中泛微黃。沖泡時霧氣結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持久似蘭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芍^“清秀脫俗,茶中仙子”

。

碧螺春產于江蘇省吳縣洞庭東、西山。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茶芽長至1-2厘米,即可采摘。鮮葉越幼嫩,制成干茶后白毫越多,品質越佳。成品外形緊密、條索纖細、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飲后回甘?!艏t茶--

又稱發酵茶。以適宜制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故得名。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代表茶有祁紅、滇紅:

祁紅

祁門紅茶又稱“祁門功夫茶”。“祁門烏龍”。安徽省祁門、貴池等地出產的名茶。品質優異,以其芬芳郁馥、醇厚甜潤而馳譽中外,在紅茶中最負盛名。曾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該茶特點是:色澤烏潤,條索緊細,鋒杪秀麗。湯色紅艷透明,葉底鮮紅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雋永,即使加入牛奶仍不減茶香,向以高香聞名,其似果香,又似花香,素有“祁門香”之稱,終聲譽日隆。

滇紅

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湯色艷亮、香氣鮮郁綿長,滋味濃厚鮮爽?!魹觚埐?-

亦稱青茶,半發酵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其品質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有綠茶的清芬香,并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

代表茶有文山包種茶、安溪鐵觀音、凍頂烏龍茶、 武夷大紅袍:

文山包種茶

輕度半發酵烏龍茶。產于臺灣省北部的臺北市和桃園等縣。成品茶外形卷曲,茶湯金黃,有天然幽雅芬芳氣味。文山包種茶含有豐富的營養保健成分,可強心利尿,消除疲勞,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

效。

安溪鐵觀音

屬烏龍茶之極品,產于福建省安溪縣堯陽鄉。采制工藝:每年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后,暑茶在大暑后,秋茶在白露前,春茶為最好。其成品茶外形條索卷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油亮,滋味醇厚甘鮮,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飲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動脈硬化,,降脂減肥之功效。

2 中國名茶分類

凍頂烏龍茶

產于臺灣省南投縣鳳凰山支脈凍頂山一帶,其成品外形呈半球型彎曲狀,色澤墨綠,有天然的清香氣,湯色呈柳橙黃,味醇厚甘潤,其品質以春茶最好。

◆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省(臺灣省也有少量生產)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白茶的制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于萎凋。白茶制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

簡稱銀針、又稱白毫。其成品多為芽頭,滿披白毫,色白如銀,纖細如針,故得高雅名。白毫茶是屬于僅有的白茶品種中之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于世,歷代為皇家的貢品。銀針成品茶芽肥壯,滿披白色茸毛,色澤鮮白,閃爍如銀,條長挺直,如梭如針。湯色清澈晶亮,呈淺杏黃色。入口毫香顯露,甘醇清鮮,其性寒有解毒退熱降火之功效,被視為治療麻疹的良藥。

白牡丹

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名。成品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呈皺紋隆起,葉緣向葉背卷曲,芽葉連枝,葉面色澤呈深灰綠,葉背遍布白茸毛;香毫顯、味鮮醇,湯色杏黃或橙黃清澈:葉底淺灰,葉脈微紅,其性清涼,有退熱降火之功效。

◆黃茶--

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于殺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于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制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代表茶有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君山銀針——黃芽茶極品之一

君山銀針,以注冊商標“君山”命名,為黃茶類針形茶。唐宋時,因它處形好像鳥的羽毛,因此人們給它起名為黃翎毛、白鶴翎;到了清代,又因此茶有白色茸毛,改稱為白毛尖;1957年始定今名。

銀針茶產于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君山島,從古至今,以其色、香、味、奇并稱四絕。古時君山茶僅年產一斤多,現年產量也只有300公斤。

銀針茶每年清明前三四天開采鮮葉,以春茶首摘的單一茶尖制作,制1公斤銀針茶約需5萬個茶芽。它的制作工藝雖然精湛,但對外形并不作修飾,而要求務必保持其原狀,只從色、香、味三個方面下工夫。君山銀針成品外形芽頭茁壯,堅實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黃光亮,素有“金鑲玉”之美稱;內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凈,滋味甘醇甜爽,葉底肥厚勻亮。

蒙頂黃芽——黃芽茶極品之二

蒙頂黃芽,以黃山牌注冊商標名世,因生產廠家注冊商標不同,故茶名有“山”與“頂”之別。產于

四川省名山縣蒙頂山山區。

蒙頂黃芽以每年清明節前采下的鱗片開展的圓肥單芽為原料成品茶,芽條勻整,扁平挺直,色澤黃潤,全毫顯露。湯色黃中透碧,甜香鮮嫩,甘醇鮮爽,葉底全芽嫩黃。

蒙頂茶栽培始于西漢,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古時為貢品供歷代皇帝享用,新中國成立后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霍山黃芽——黃芽茶極品之三

霍山黃芽,產于安徽省霍山縣大化坪金雞山的金剛臺,鳥來尖,漫水河與金竹坪等地,而以金剛臺所產品質最佳。成品茶芽葉挺直勻齊,色澤黃綠,細嫩多毫,形似雀舌,湯色明亮黃綠,帶黃圈,葉底嫩黃,滋味濃厚鮮醇,甜和清爽,有熟板栗香,飲后有清香滿口之感。

◆黑茶--

是我國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類。在加工過程中,鮮葉經渥堆發酵變黑,故稱黑茶。黑茶既可直接沖泡飲用,也可以壓制成緊壓茶(如各種磚茶)。主要產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因以銷往邊疆地區為主,故以黑茶制成的緊壓茶又稱邊銷茶。

3 中國名茶分類

代表茶有普洱茶:

普洱茶

產于云南普洱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生產歷史十分悠久,在唐代就已有與康藏地區的普洱茶貿易了。普洱茶以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加工中有一道潑水堆積發酵的特殊工藝,使得成茶有一股獨特的陳香。普洱茶具有降血脂、減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諸多功效。人們在吃過酒肉后,常泡一杯普洱茶,以助消化和醒酒提神,普洱茶流行于許多國家和灣澳地區,被稱為美容茶、減肥茶和益壽茶。用普洱茶蒸壓后可制成普洱沱茶,七子餅茶,普洱茶磚。

◆再加工茶--

以基本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的原料經再加工而成的產品稱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分別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緊壓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綠源牌速溶茶:花茶

由茶葉和香花拼和窨制,利用茶葉的吸附性,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白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窨制花茶的茶坯,主要是烘青綠茶及少量的細嫩炒青綠茶。加工時,將茶坯及正在吐香的鮮花一層層地堆放,使茶葉吸收花香;待鮮花的香氣被吸盡后,再換新的鮮花按上法窨制?;ú柘銡獾母叩?,取決于所用鮮花的數量和窨制的次數,窨次越多,香氣越高。市場上銷售的普通花茶一般只經過一二次窨制,花茶香氣濃郁,飲后給人以芬芳開竅的感覺,特別受到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人民的喜愛,近年來還遠銷海外。

茉莉花茶

是花茶中產銷量最多的品種,產于眾多茶區,其中以福建福州寧德和江蘇蘇州所產品質最好。窨制時,將經加工干燥的茶葉(多為烘青綠茶制成茉莉烘青,或用特色名茶如龍井、大方、毛峰等,制成特種茉莉花茶)與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按一定比例拼和,經通花、起花、復火、提花等工序即成,茉莉大白毫、天山銀毫、茉莉蘇萌毫為花茶上品。

珠蘭花茶

是我國主要的花茶品種。主要產于安徽歙縣,此外,福建、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地亦生產。珠蘭花茶選用黃山毛峰,徽州烘青,老竹大方等優質茶為茶坯,加入珠蘭或米蘭窨制而成。由于珠蘭花香持久,茶葉完全吸附花香需要較長時間,因此珠蘭花茶適當儲存一段時間(約3-4個月),其香氣更為濃郁

雋永。珠蘭花茶由于既有蘭花的幽雅芳香,又有綠茶的鮮爽甘美,因此尤其受到女士的青睞。

緊壓茶

明代以前,我國飲用的團餅茶就是茶樹鮮葉經蒸青、磨碎,用模子壓制成型烘干而成的緊壓茶?,F代的緊壓茶以制成的綠茶、紅茶或黑茶的毛茶為原料,經蒸壓成圓餅形、正方形、磚塊形、圓柱形等形狀,其中以用黑茶制成的緊壓茶為大宗。

沱茶

外形似一個倒扣著的厚壁碗,直徑約80厘米左右。有綠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綠茶沱茶用曬青綠茶蒸壓而成,稱云南沱茶和重慶沱茶;黑茶沱茶以普洱散茶蒸壓而成,稱云南普洱沱茶。云南沱茶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曾獲國家銀質獎和全國名茶稱號;重慶沱茶曾獲國際金獎;云南普洱沱茶有獨特的陳香,滋味醇厚,具有顯著的降血脂功效,也曾獲國際金獎。

六堡茶

產于廣西蒼梧縣六堡鄉,用六堡鄉恭州村及黑石村茶為原料經蒸壓制成圓柱形。六堡茶具有紅、濃、醇、陳的品質特點,銷往廣東、廣西及港澳、新加坡等地。

速溶茶

舞蹈解說詞范文第6篇

一、越秀區(3)

1.越秀山體育場(越秀區越秀山南麓、鎮海樓下方),場館最多可容納25000個座席。這里也將舉行亞運會的足球比賽。

注:越秀山體育場

(1)解放北路站

經過公交線路:

5、

7、

42、180、

549、夜

8、夜1

2(2)小北花圈站

經過公交線路:

6、

10、

36、6

6、76A、7

6、9

3、18

4、190、19

1、

219、220、2

33、

544、8

33、86

4、旅游1線、夜

4、夜

5、夜

9、夜

32(3)應元路站經過公交線路:旅游1線、21

12.廣東省人民體育場(越秀區較場西路18號),改建后場館可容納25914個座席。屆時體育場將迎來亞運會的足球比賽。

3.廣東體育館(越秀區二沙島大通路28號),該館可容納2800個名觀眾,亞運會的空手道、跆拳道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二、海珠區(3)

1.燕子崗體育場(海珠區江燕路),包括3個足球場、4個室內標準網球場、5個室內乒乓球場、6個室內羽毛球、籃球場及多種健身設施。曾經作為九運會的足球訓練場所。

2.海珠體育中心(海珠區海印橋南新海印食集市場地段),總容量為1742座,亞運會藤球項目將在這里舉行。

3.寶崗體育場(寶崗大道新鳳祥大街93號),占地面積24283平方米,內設主席臺,2000多個觀眾席。有大型標準人造草足球場,六條400米塑膠跑道,并設有燈光夜場,可全天向社會提供足球、籃球、田徑等多項健身活動。

三、荔灣區(2)

1.芳村體育中心(芳村區花地河以西的增窖村),交通極為便利。

2.沙面網球場(荔灣區沙面),毗鄰白天鵝賓館和外國領事館區。

四、天河區(14)

1.廣東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天河區東圃鎮黃村),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亞運期間將在這里舉行田徑比賽,該場曾作為九運會開幕式和田徑比賽場地。改建后可容納80000名左右觀眾欣賞精彩比賽。

2.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射箭場,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可容納座席2600個,該館將舉辦亞運射箭比賽。

3.廣東奧林匹克中心射擊館,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內的奧體射擊館可容納1500個座席,亞運會的射擊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4.廣東奧林匹克中心棒壘球場,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奧體棒球場可容納4200名觀眾。亞運會的棒球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5.廣東奧林匹克中心曲棍球場,位于廣州市天河區,場館容納5000個座席,亞運會期間將承辦曲棍球比賽

6.廣東奧林匹克中心黃村體育基地,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黃村體育基地可容納2000個名觀眾,這里將舉行亞運會的現代五項中的射擊、擊劍、馬術、跑步比賽。

7.廣東奧林匹克網球中心,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內,可容納座席12101個,亞運期間網球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8.廣東奧林匹克游泳跳水館,位于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總座席容量為4411個。亞運會期間將舉辦游泳、跳水和現代五項的游泳項目。

9.天河體育館(天河區體育西路),可容納近7000個座席。亞運期間將在這里舉辦羽毛球和籃球比賽。

10.天河體育場,位于天河體育中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大型綜合體育設施,是第六屆全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主會場,也是九運會的主賽場。場館容納60151個座席,屆時觀眾可以在這里欣賞足球決賽。

11.天河大世界保齡球館,位于天河體育中心內,這里將舉辦保齡球比賽。

12.天河網球學校,位于天河體育中心內的天河網球學校,場館可容納2400名觀眾。亞運會軟式網球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13.天河棒壘球中心,位于天河體育中心內的天河棒壘球中心,可容納3000個座席,亞運會壘球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14.天河游泳館,位于天河體育中心內,亞運期間將在這里舉行水球項目。該場館可容納3000個座席。

五、白云區(4)

1.廣州體育館(白云區白云大道南783號),該館曾舉辦了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蘇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團體賽等一系列重大國際賽事。場館可容納10000名觀眾,屆時將在這里欣賞精彩的乒乓球和排球賽事。

2.廣州體育學院體育館(白云區廣州大道中1268),該場將于2010年5月竣工,屆時能容納近4000個座席,這里將舉辦籃球比賽。

3.廣州棋院(白云區橫枝崗路),館內不設座席,亞運會棋類項目(圍棋、國際象棋、象棋)將在這里舉行。

注:廣州棋院

(1)橫枝崗北站

經過公交線路:6

3(2)云臺花園站

經過公交線路:旅游1線、高峰快線13(節假專線)、B

16、

24、6

3、2

45、28

5、夜

52(3)恒福路站

經過公交線路:

10、2

47、夜

4(4)省第二中醫院站

經過公交線路:10

9、

110、1

11、18

4、2

45、29

7、

546、

547、70

6、夜

524.廣東國際劃船中心(白云區竹料鎮),容納座席600個,這里將舉辦皮劃艇、賽艇項目。

六、黃埔區(2)

1.黃埔體育中心體育館(黃埔區鎮東路),容納座席4933個,這里將舉辦籃球比賽。

2.黃埔體育中心體育場,黃埔中心體育場位于廣州市黃埔區,場館配置10000個座席。亞運會的足球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七、花都區(3)

1.花都區體育中心體育場,花都體育場位于廣州市花都區,擴建后場館可 容納13395個座席。這里也將舉行亞運會的足球比賽。

2.花都新體育館(風神大道西南側),總用地面積約113畝,東距花都區政府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體育館主要承接舉辦亞運會的籃球比賽,還計劃在賽后用作會議、演出、展覽等綜合性功能。

3.九龍湖高爾夫球會(北興鎮九龍湖社區),球場占地910000平方米,不設座席。亞運會高爾夫球項目將在這里舉行。

八、番禺區(17)

1.大學城中山大學體育館,位于廣州大學城的中大體育館可容納4386個座席,亞運期間排球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2.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場,華工體育場位于廣州大學城,擴建后場館可容納5634個座席。這里也將舉行亞運會的足球比賽。

3.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體育館,位于廣州大學城,場館容納3544個座席,柔道、摔跤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4.大學城華南師范大學體育館,位于廣州大學城,亞運會手球項目將在這里舉行,屆時最多可容納3871個觀眾觀賞精彩比賽。

5.大學城廣州大學體育館,位于廣州大學城,最多可容納2612名觀眾。亞運會擊劍項目將在這里舉行。

6.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體育館,位于廣州大學城,場館能容納近4200個座席,這里將舉辦手球比賽。

7.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板球場,位于廣州大學城,場館能容納4974個座席,屆時板球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8.大學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體育館,位于廣州大學城的廣外體育館可容納4415個名觀眾,亞運會的排球項目將在這里舉行。

9.大學城廣東藥學院體育館,位于廣州大學城的廣藥體育館可容納4735個座席,亞運期間排球比賽也將在這里舉行。

10.大學城鐵人三項賽場,位于廣州大學城,曾于2008年承辦了第17屆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場地可容納2648名觀眾,亞運期間將舉行公路自行車賽和鐵人三項項目。

11.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位于廣州大學城,改建后場館可容納37784個座席。該場館在亞運會期間將承辦足球和橄欖球項目。

12.廣州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位于廣州大學城,小輪車、場地自行車和輪滑項目將在這里舉行,屆時可容納4000個觀眾欣賞賽事。

13.番禺英東體育場(番禺區市橋街),場館可容納14818個座席,曾承辦了首屆“世界女足錦標賽”,還于2001年承辦了舉世矚目的中美女足對 抗賽和九運會的足球比賽。這里也將迎來亞運會的足球比賽。

14.番禺英東體育館,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場館,容納座席2499個,這里將

舉辦籃球比賽。

15.大夫山山地自行車賽場(番禺區大夫山森林公園),屆時山地自行車比賽將在這里舉行。

16.亞運城體育綜合館(新城東部蓮花山麓旁),位于亞運城南部,其中舉辦臺球的場館可容納522名觀眾,舉辦體操、藝術體操、蹦床的場館可容納6233名觀眾,壁球項目場館可容納826名觀眾。

17.亞運城沙灘排球場,改擴建后場館可容納2574個座席,屆時排球(沙 灘排球)將在這里舉行。

九、南沙區(1)

南沙體育館,位于廣州市南沙區,場館容納座席數為8042個,亞運會期間將承辦卡巴迪和武術項目比賽。

十、從化市(1)

廣州馬術比賽場(從化良口鎮),可容納4768個座席的馬術場將舉行亞運馬術比賽。

十一、增城市(3)

1.增城體育館(增江河畔,荔城鎮東北角),場館可容納2300個座席,亞運期間將舉行體育舞蹈比賽。

2.增城荔城龍舟比賽場,位于廣州增城區,場館可容納668名觀眾,亞運期間將舉行龍舟比賽。

上一篇:挖掘機項目范文下一篇:譚千秋老師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