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范文

2023-09-21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范文第1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該院進行臨床實習的8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并采用隨機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共有40例,均為女生, 年齡為18~24歲,平均(21.1±1.3)歲;按文化程度可分為:5例本科以上,12例本科,15例大專,8例中專。 對照組共有40例, 均為女性, 年齡為19~23歲, 平均 (21.4±1.5)歲;按文化程度可分為:4例本科以上 ,13例本科,14例大專,9例中專。 經統計學比較,兩組護理實習生在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方面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訓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應用由帶教老師分批分次模式進行培訓,具體如下。

1入科介紹及入院患者接待。 由帶教老師在操作示教室對所有護理實習生進行分批、分次培訓,首先, 進行入科介紹,內容包括糖尿病??铺攸c、實習要求、 各班工作程序、交接班制度等,并要求實習生自覺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如上班時間衣帽要整齊,符合儀表儀容規范、實習期間不準隨意請假等。 其次,進行入院患者接待方法的培訓, 內容包括入院評估、 入院宣教、常規檢查及標本采集方法等。

2胰島素及血糖儀的使用方法。 由帶教老師采用課堂演講加配合實物操作的方法進行胰島素及血糖儀使用方法培訓,重點講解口服藥物的種類、正確服藥時間、胰島素分類、胰島素筆和血糖儀的正確使用、低血糖、酮癥昏迷及高滲昏迷的急救方法等。 同時,學習糖尿病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并發癥的基礎知識及對癥護理方法。 最后,以實習生個人為單位進行反復練習,確保實習生能掌握正確的胰島素及血糖儀的使用方法、 掌握糖尿病、并發癥的護理措施。

3病歷的書寫規范。 通過講課的方法對所有護理實習生進行病歷書寫規范培訓,內容包括:病人入院護理評估單、護理計劃、護理記錄及病人出院護理評估單等。 并宣講病案管理的規章制度和病案管理科室的工作流程,強調病案是法律文書的概念,每位護理人員必須認真對待病理書寫,不可敷衍了事。 另外,為鞏固授課內容,帶教老師可布置課后練習,即每位護理實習生書寫一份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歷。 并由帶教老手進行批改,評出優秀和不合格病歷,并找出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在下次課時進行總結和講評。

4護理查房。 由帶教老師指定模擬查房病歷,指定主查人, 其余護理實習生根據該名患者的病歷了解其病史,查看病情以掌握更詳細的臨床資料。 隨后由帶教老師介紹該名患者的病史和護理計劃, 再由主查人就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和護理計劃知識內容進行提問,最后由護理實習生對該病例的護理計劃加以修改, 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預防性措施。 另外,帶教老師還可通過扮演患者或其家屬, 模擬患者及其家屬平時的態度提出問題和要求,由主查人回答,其他護理實習生進行補充,從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觀察組觀察組應用操作視頻模式培訓,具體如下。

1操作視頻DVD光盤制作。 由3名臨床骨干護士,2名經過培訓并熟練掌握12項糖尿病護理操作的糖尿病??谱o士組成糖尿病??菩〗M,按照《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及《基礎護理學》中的內容,將操作視頻DVD光盤培訓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即基礎操作和??撇僮?前者可分為:口腔護理、無菌技術、靜脈采血等,后者可分為:胰島素分類、儲存要求、注射筆操作流程、血糖監測及血糖儀質檢等。 由糖尿病??菩〗M成員分別扮演病人和護士, 用攝像機或是聘請專業人員進行錄制,錄制時注意進行聲音、光線、特殊畫面的處理,目的是確保視頻畫面清晰、音質好、重點突出及不遺漏細節。 再通過剪輯、配音、配樂以及圖文說明等處理,最后由小組成員予以審閱、完善及修改即可完成操作視頻DVD光盤制作。

2操作視頻培訓前。 首先,由帶教老師對所有護理實習生進行思想教育, 使其能全面了解培訓的任務和目的,強化他們的崗位責任感,使他們能明確自身肩負的重要責任。 其次,由帶教老師帶領所有護理實習生再次進行糖尿病臨床護理操作的理論知識,如操作準備、 步驟、注意事項等。 另外,對每位實習生進行操作前的評估,引導實習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和技巧,為實施操作視頻培訓做好充足的準備。

3胰島素筆注射操作。 播放關于胰島素筆的作用、 結構、安裝過程、保存方法、注射部位選擇、排氣法、注射前的消毒、注射法及一些注意事項的視頻,重點觀看注射部位選擇、排氣法及注射法。 視頻中演示注射部位選擇為腹部、上臂外側、臀部外上1/4和大腿前外側等處; 排氣法中演示向患者注射前調節2U的胰島素排氣,即針頭向上,輕彈胰島素筆芯處,使氣泡上升到最上端, 再推活塞桿, 重復直到出現1滴胰島素方可注射;注射法視頻中演示常規消毒注射部位(選為腹部), 捏起腹部脂肪層,右手握筆垂直快速進針,注射完后繼續在皮下停留6~10 s,再順著進針方向快速拔針。 觀看完畢后,將所有護理實習生分為10組,對照視頻資料進行交叉練習,但練習前需在注射部位系上棉墊。 培訓后,護理實習生也可將操作視頻拷貝回家反復觀看,并自行安排時間反復練習,有疑問再向帶教老師請教。

4血糖監測操作。 播放關于血糖監測的作用、測試前的準備事項、正確的采血方法的視頻,其中,視頻中演示血糖測試前的準備事項為:清潔維護血糖儀、檢查試紙的有效期及儲存情況、 檢查血糖儀的密碼牌與試紙的密碼號是否一致, 重點提示實習生血糖儀應在溫度10~30℃,濕度40%~60%的環境中運作,以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測試前核對、調整血糖儀顯示的代碼與試紙條包裝上的代碼相一致。 采血方法演示中選擇指腹兩側,消毒時應等消毒液完全干透后再采血,提示實習生盡量讓血液自然流出,或是從指根處往前推擠。 刺入深度為2~3 mm, 取0.6 ul血液樣本即可。 觀看完畢后,將所有護理實習生分為10組,對照視頻資料進行交叉練習,由帶教老師對每組實習生的操作進行檢查、 監督、指導和考核,確保每位實習生能掌握正確的血糖監測操作方法,以減少血糖監測結果的誤差,為患者提供更準確的血糖值。

5血糖儀質檢操作。 播放關于血糖儀在正常情況下的開機狀態、 血糖儀顯示屏提示的意義的視頻,其中,視頻中演示血糖儀開機后閃爍出“溫度計”的符號, 提示實習生此時氣溫過低, 如強行操作則無法測出結果,也會造成試紙浪費。 正常的處理方法是將血糖儀進行保暖處理直至溫度上升,“溫度計” 閃爍提示消失后才可按正常程序進行血糖測試。 血糖儀顯示屏提示的意義演示中出現E1, 則提示實習此時試紙處于破損狀態;E2則提示密碼有誤;E3提示檢測中發生錯誤;E4提示試紙吸入血樣本量不足;E5提示密碼票來自于過期試紙;E6提示出現滴血符號前已經在試紙上滴血或者質控液;E7提示發生電子錯誤;E8提示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E9提示電池電量耗盡;E10提示時間和日期的設置有誤;L0提示血糖值低于0.6 mmol/L;HI提示血糖值高于33.3 mmol/L。 觀看完畢后,以護理實習生個人為單位反復進行血糖儀的質檢操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每一項操作要求。 而帶教老師應在強化實習生操作的過程中進行總結,有指導性地提出不足之處,確保實習生能對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實施搶救、能夠正確進行血糖監測與觀察、能夠承擔其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糖尿病??撇僮骺荚嚦煽?、 操作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及對帶教模式的整體滿意度,其中,采用自行編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來評價兩組護理實習生對帶教模式的整體滿意度,評價標準分為3個評價等級, 包括非常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滿意率=(非常滿意+較滿意)/例數×100%[2]。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用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 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2結果

2.1糖尿病??撇僮骺荚嚦煽儗Ρ?/p>

觀察組的糖尿病??撇僮骺荚嚦煽兏哂趯φ战M, 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操作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對比

觀察組的操作理論知識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對帶教模式的整體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對帶教模式的整體滿意度為97.50%, 高于對照組的80.00%,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在糖尿病的??谱o理中, 胰島素筆和血糖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其對患者的治療和血糖的自我監測有著重要意義。 同時,由于糖尿病??谱o理涉及面較廣, 操作性較強, 基礎操作和??撇僮骷寄艿氖炀毰c掌握是任何一名合格護士必備的條件。 傳統的由帶教老師分批分次模式培訓由于缺乏統一的、 規范化的培訓體系, 這與糖尿病??谱o理中重視動手操作能力的特點不符, 且日益嚴峻的醫療環境也給帶教老師對糖尿病??谱o理實習生的技能培訓工作帶來束縛[4]。 而應用操作視頻模式進行培訓, 能將抽象內容變為直觀且生動的畫面, 將重要的、 容易護理的細節部分充分展示出來。 這不僅能彌補傳統示教法的不足之處,確保每一位實習生能看清,能看懂,還能實現對每位實習生聽覺、 視覺、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5]。 通過應用操作視頻模式進行培訓,實習生能進行反復練習,使得護理操作能加連貫和規范,進而能達到熟練的程度,為掌握糖尿病??谱o理技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該院給予觀察組應用操作視頻模式進行培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該組的糖尿病??撇僮骺荚嚦煽?、操作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及對帶教模式的整體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且P<0.05。 由此可見,操作視頻模式在臨床糖尿病專項護理技能培訓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值得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研究應用操作視頻提升臨床糖尿病專項護理技能的實踐及效果。方法 將該院的80名護理實習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兩組進行糖尿病專項護理技能培訓,其中,觀察組應用操作視頻模式培訓,對照組則應用由帶教老師分批分次模式培訓,完成后對比兩組的糖尿病??撇僮骺荚嚦煽?、操作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及對帶教模式的整體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糖尿病??撇僮骺荚嚦煽兒筒僮骼碚撝R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且P<0.05。另外,觀察組對帶教模式整體滿意度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80.00%,且P<0.05。結論 應用操作視頻對護理實習生進行臨床糖尿病專項護理技能培訓效果顯著,能在保證臨床實習內容的深入和完整性的同時提高護理實習生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范文第2篇

1 背景

1.1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設置背景及特色

專業學位作為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是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的。198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醫科院校著手研究專業學位的設置。通過對全國8個省市的不同類型醫院和不同層次臨床醫師及管理人員進行的問卷調查,8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我國有必要設置醫學專業學位。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置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主要內容是:醫學門類設置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學士學位不設專業學位,碩士、博士學位分為“醫學科學學位”和“醫學專業學位”兩種類型。“醫學科學學位”要求側重于學術理論水平、實驗研究和科研能力訓練,以培養從事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的人才為目標;“醫學專業學位”要求側重于從事臨床實際工作,以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師為目標。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科教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教司聯合頒發了《關于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目前,我國共有37個臨床醫學博士、48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1]。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實施是我國醫學學位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為加速臨床醫學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培養,提高臨床醫療隊伍的素質和臨床醫療工作水平而設置的學位制度。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臨床實踐則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說,重點就是要培養臨床實際工作能力。因此,臨床實踐貫穿于整個研究生學習階段,同時也成為一個受教學和醫療法律法規雙重制約的綜合行為。

1.2 法律環境的積極作用

隨著社會法制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近年來,我國有不少與醫藥衛生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條例相繼出臺,與臨床醫療行為關系密切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醫師資格考試制度和醫師執業注冊制度,規定了執業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地點、類別、范圍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也規定了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技術工作。這些法律文件的出臺,為規范行業行為、避免和解決行為中的矛盾和糾紛起到了積極的法律指導作用[2],使臨床實踐的教學工作有法可依,推進其向法制的軌道發展。

2 現狀

2.1 醫學院校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求

2.1.1 國家對研究生培養的規范要求 1999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頒布實施,規定了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不同層次教育在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3]。其中第十六條要求碩士研究生教育應當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應當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相應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創造性科學研究工作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2.1.2 醫學院校對研究生培養的具體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關于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置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各醫學院校修訂了具體的研究生培養方案,現以《復旦大學關于修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上海交通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工作手冊》為依據,來概括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主要培養要求。

① 招生要求和學習年限。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對象為醫學本科應屆畢業生、符合報考年齡且具有醫師資格證書的歷屆本科畢業生等。碩士專業學位學習年限3年,博士專業學位學習年限3年,碩博連讀專業學位學習年限5年。其中第1階段2年,第2階段3年,在第2學年末進行階段考核分流,經階段考核未能升入第2階段(博士階段)者,學制為3年,階段考核后繼續學習1年,完成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要求可申請碩士專業學位。已獲碩士學位且具有醫師資格證書者可報考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直接進入第2階段學習。

② 階段學習要求。第1階段培養以二級學科的各專業輪轉為主。掌握各專業基本診斷、治療技術、本學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及處理方法等,學會門急診處理、重危病人搶救、病歷書寫、臨床教學等技能。第二階段根據各學科特點進行二級或三級學科的??朴柧?。主要從事本專業臨床工作,完成??撇》扛吣曜≡横t師工作,如承擔??圃簝葧\,帶教實習醫師查房等,安排一定的門急診工作,擔任不少于半年的住院總醫師或主治醫師工作,能獨立處理本學科常見病及某些疑難病癥。

2.2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和考試注冊

衛生行政部門在對醫務人員執業行為的日常監管中發現,目前由于醫院人手緊張、工作繁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醫院臨床實踐訓練期間承擔了大量住院醫師的工作,其中有部分研究生尚未取得醫師資格就獨立開展診療工作,部分雖取得醫師資格但未注冊或未按照注冊的范圍和地點執業。與此同時,隨著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如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舉證倒置等,患者的維權意識也在提高[4],這使他們面臨“非法行醫”的指控,直接影響了臨床實踐工作。

3 問題及分析

3.1 培養要求與現行法律法規脫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規定,醫師經注冊后,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未經醫師注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因此,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具有醫師資格并注冊才能獨立工作。結合醫學院的培養要求,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入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尚未取得醫師資格證書,臨床實踐應在執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而不能獨立工作;具有醫師資格證書的歷屆本科畢業生和已獲碩士學位且具有醫師資格證書的在臨床實踐時應在注冊的執業地點、類別、范圍開展診療活動,否則應變更注冊或者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但這樣又不符合醫學院校對研究生獨立處理疾病的要求,也不能擔當住院總醫師工作。

3.2 考試注冊制度與實際操作缺乏銜接

1999年9月16日衛生部下發了《衛生部關于對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七年制碩士生、八年制畢業生等參加1999年醫師資格考試有關意見的通知》,對醫學研究生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資格作了規定,認為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的臨床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已具有了1年以上的臨床實踐訓練或公共衛生實踐的經歷;七年制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的臨床碩士生和八年制畢業生在學習期間已基本具有了相當于2年的臨床實踐訓練(含大學本科期間的生產實習和研究生期間的臨床實踐訓練),并且上述人員均經過了較高層次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訓練,故1999年(含1999年)以前畢業的上述畢業生,可以參加1999年的醫師資格考試。同時規定了2000年以后(含2000年)畢業的上述畢業生,學習期間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必須保證嚴格的臨床實踐訓練或公共衛生實踐經歷1年以上;其中七年制臨床碩士生和八年制畢業生必須保證相當于大學本科的生產實習1年和嚴格臨床實踐訓練1年以上,方可參加當年醫師資格考試。

在此基礎上,2001年又頒布了《衛生部關于醫師資格考試報名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規定了七年制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的臨床碩士生和八年制畢業生在學習期間有相當于大學本科的1年生產實習和1年以上嚴格的臨床實踐訓練,可在畢業當年參加醫師資格考試;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和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已具有1年以上的臨床實踐訓練或公共衛生實踐的經歷,可在畢業當年參加醫師資格考試。

根據上述規定,研究生要在畢業當年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那么在讀期間尚未取得醫師資格證并注冊的,就不能按照醫學院校的培養要求獨立處理疾病,不能擔任住院總醫師的工作。另外,對已取得醫師資格的研究生,由于所在的臨床實踐機構不一定是聘用單位,一般不會為其注冊。因此,依然存在后期臨床實踐階段不能獨立執業的問題。

4 對策和建議

4.1 完善和補充法律法規,制定規范標準

妥善解決臨床教學與法律法規的脫節問題,關鍵就是補充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臨床實踐活動既受法律法規制約又適應新的法律法規環境,使研究生的臨床實踐在法律保障之下進行,也促使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進。同時,制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行為規范,對從事的診療工作范圍和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使臨床教學和法律之間有所銜接,對研究生的臨床實踐學習和患者的健康提供雙重法律保障。

4.2 采取有效措施,使研究生臨床實踐訓練合法化

4.2.1 政策保障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一群特殊的群體,在臨床實踐活動中存在著能力上具備醫師資格和身份上仍為學生的矛盾性,由于他們經過了較高層次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訓練,臨床知識和技能比普通的醫學生要高,擁有的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也比較復雜,有的原已從事過臨床工作,能夠獨立承擔一些臨床甚至教學工作。因此,建議對這一特殊群體的資格考試和執業注冊制定實施相應的優惠政策。

① 目前已有規定研究生可以在畢業當年參加醫師資格考試,但是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規定相同,建議可以將博士生參加考試的時間適當提前,縮短待考時間,在完成相當于碩士階段的學習后即可以參加醫師資格考試。因為這時已具備足夠的臨床實踐訓練和生產實習時間,在實際能力上也符合醫師的要求,可以參加資格考試,而不需要等到博士畢業當年。

② 對取得資格證書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可以由臨床實踐訓練所在醫院對其進行獨立行醫能力的考核,考核合格后,辦理臨時注冊手續,獲得“臨時醫師執業證書”,這樣就能在臨床實踐中獨立開展診療活動,有助于提高實踐能力。對尚未取得醫師資格證書的碩士研究生可以設立“實習醫生執照”制度,允許其申請“實習醫生執照”,并制定其在臨床導師的指導或委托下接觸患者進行醫療活動的規范[1]。

4.2.2 嚴格帶教 對于尚未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并注冊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應明確工作范圍和責任,應當在執業醫師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保證醫療安全。

4.3 分類監督管理

在監督執法過程中發現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未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的,處罰時應區別于一般的非醫師行醫、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鑒于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殊情況和醫學本科生及無資格的人員不能完全等同,在處罰時應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可以予以警告,責令改正。

4.4 嚴格依法行醫

在現行法律法規的運行環境下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進行規范、長效的管理,從開展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著手,使醫務人員和醫院管理人員掌握法規政策,增強法律意識和自律性,提高維權意識,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和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和醫療權利。

5 參考文獻

[1]汪玲,包一敏,吳海鳴.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和??漆t師準入制度的相互作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4(26):78-80.

[2]梁勇,楊云濱,楊洪波.構筑我國臨床教學法律法規體系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8):473-476.

[3]梁勇.我國醫藥衛生法律法規與臨床教學面臨的問題[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1:48-49.

[4]章志量,周卸來,袁堅春,等.對雙向擇業與臨床實習沖突的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5):319-321.

(收稿日期:2008-03-10)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范文第3篇

摘要:三年制臨床醫學(全科醫生)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響應黨和國家實施“新農合”-,j“新醫改方案”的政策,為鄉鎮衛生院培養大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醫療、保健服務型人才。將以學科設置的課程重組構建為綜合性和活動性課程,注重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增加實踐教學比例,開設崗位能力綜合性實驗(訓);將“2+1”培養方式改革為“1+2”培養方式;專業課程實行雙循環強化式教學,教學地點由學校轉移到教學醫院的臨床科室;將課堂集體教學改革為小組教學、模擬教學和床邊教學;增加寒、暑假和第3學年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臨床見習和實習。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模式

1 課程設置的改革

鄉鎮衛生工作是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的前沿陣地,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科學的工作態度和有為農村獻身的服務精神的實用型人才;培養的學生要具備從事鄉鎮醫療保健服務所必備的最基本的醫學基礎知識,能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做出初步診斷、治療、護理、預防,并能安全轉送急重癥病人,對慢性病進行社區和家庭的康復保健工作,能初步處理社區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并對常見病的預防保健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借助現代化信息工具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數據處理與上報工作。然而,目前三年制??婆R床醫學專業培養的是“通用型”醫學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以“學科本位”為主線,基本上是本科專業的壓縮版,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學科的完整性;理論知識講解過多、過深;學科之間內容重復較多;傳授知識的實用性、針對性不強,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低,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都與農村衛生工作要求差距較大;最基本、最常用的診療、護理、急救技術、康復保健及健康教育內容涉及較少,甚至有些農村非常適宜實用的技術還尚未納入學歷教育之中。按照這樣的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后很難到基層勝任工作。

1.1 錁程妻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目前,主要有3種課程類型。

1.1.1學科課程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根據教學需要分科編排課程。進行教學。

1.1.2 綜合課程整合若干相關學科,組成一門應用領域更為廣泛的課程。綜合課程的作用有:第一是認識方面的作用,既可提供整體觀念,又利于聯系不同領域的知識;第二是心理方面的作用,按人的心理需要、興趣、好奇心和活動來編制,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展;第三是社會方面的作用,利于教學與社會方面的聯系。

1.1.3活動課程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杜威和克伯屈提出了活動課程的概念,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于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第二,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系,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第三,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

1.2 課程的作用(1)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2)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3)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中介;(4)為學校進行管理與評價提供標準。

1.3 錁程設置原則課程設置遵循職業特點素質教育原則、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1:3

1.4 組構建課程模塊體系按照??茖哟?、農村實用型衛生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新農合”、“新醫改方案”的實施政策和其對農村衛生人員的素質、知識與能力的要求為依據,以專業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主線。淡化以學科為本位的課程設置,刪繁就簡、突出重點,優化重組構建了3個課程模塊體系。具體見表1。

1.5 課程重組的特點

1. 5.1素質模塊的特點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修養、.-I-Jg:管理與法律法規知識,掌握職業必備的語言溝通技巧;具有—定的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貫穿于后期的專業基礎、專業技能教育和f缶床實習的始終。

1.5.2 專業基礎模塊的特點以基礎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基本概念、強化知識的應用為重點,淡化學科界限,設置學科型、綜合型和活動型課程,強調專業基礎知識結構的合理銜接,增加了基礎醫學的甥洽能力實驗教學內容,注重只、技IiB的應用。

1.5.3 專業技能模塊的特點增加了總學時和實踐教學課時數;課程設置打破了學科界限,教學內容的設置突出職業的定向性和實用性。將內、外科以系統疾病為中心進行課程重組,刪除基層不開展的外科手術內容,融合內、外科對同一疾病在診斷、治療上的內容;突出預防保健、社區康復和急救護理,以適應基層衛生工作的需要;強調知識結構的合理銜接,部分課程按照知識結構的聯系程度設置為群組,便于教學實施中的時間、場地安排;首次將安全、有效、廉價、方便的衛生適宜技術納入學歷教育之中;增加了臨床綜合技能實訓及考評內容。

1.6新舊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比按

2 教學模式的改革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具體可操作的實驗活動方式17.1。教學理論結構是指教師、學生、教材3要素的組合關系;教學實踐結構包括縱向結構(指教學過程中各階段、環節、步驟之間的相互聯系。表現為一定的程序)和橫向結構(指構成現實教學活動的各要素,即教學內容、目標、手段、方法等的相關聯系,表現為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諸要素在一定時空結構內或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組合方式),本研究主要討論教學實踐結構的改革框架。

2.1培養方式的改革為了能更好地實現三年制臨床醫學(全科醫生)專業人員培養目標,將舊方案中的“2+1”培養方式(即第1—2學年在學校進行基礎、臨床教學,第3學年在教學醫院進行臨床實習)改革為“1+2”式(即第1學年在學校進行人文素質與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第2—3學年在教學醫院進行臨床課教學和實習),并在后期臨床實踐教學中增加了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見習和實習,促進學生盡早熟悉工作崗位,與病人零距離接觸,嘗試醫護患溝通、交流技巧,培養學生的崗位責任感、同情心和奉獻精神,使學生初步學習各種疾病的典型臨床癥狀與體征,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影響因素,為其后期學習臨床課奠定基礎。具體安排見表。

2.2教學方式的改革

2.2.1素質模塊與專業基礎模塊即“1+2”培養方式中的第l學年學校教育。根據各課程間知識結構銜接的緊密程度,采用并行和(或)先后開課的方式進行。注重傳授的知識、技能與臨床以及就業崗位能力相適應;各課程中的單項實驗內容與理論教學同期進行;在教學模塊完成后,按照模塊中各課程的聯系與特點,編排開設若干項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2.2 專業技能模塊即“1+2”培養方式中的第2—3學年。采用雙循環強化式教學方式,經過2輪專業能力訓練,使學生獲取知識。由簡單到復雜、由理論到實踐,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和強化,體現教、學、做一體化。

第1次循環(32教學周):專業技能理論教學與臨床見習同步。第3學期(18周)前3周集中講授成人疾病學(即內、外科學);第 18周將學生分3個小組(成人疾病組、婦兒組、中醫組)5個循環周期,在教學醫院的不同臨床科室進行學習。第4學期(14周)第1周集中教授傳染病學;第2—1O周分3個小組(綜合學科組、預防保健科組、常用診療技術組)3個循環周期,在教學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地教學;第11—14周為衛生適宜技術、臨床綜合技能實訓及考評的教學。

第2次循環(42教學周):即第3學年臨床實習,改革以往單一的教學醫院實習。第1—30周在縣級綜合教學醫院實習;第31~42周分為3個小組,先后在鄉鎮衛生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各進行為期4周的循環式實習。

2.3 教學方法的文革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借助黑板、教材、模型、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在教室集中上課,課堂上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很少參與教學活動。本次改革實施以下教學方法。

2.3.1小組教學旨在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如以教學單元某項內容為主題,通過教師提出問題一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課外閱讀一課堂異質分組(4—6人,組)一討論、情境模擬(如外傷包扎)、角色扮演(如中毒急救)、教學游戲、演講、課件展示等一師生觀摩、共同點評,最終把所學知識內化為個人的能力與綜合素質。

2.3.2模擬教學借助教學醫院的臨床科室、模擬病房、數字化模擬人、動物實驗、標準化病人、多媒體等教學設施,采用理論與技能示范教學一初次模擬訓練一錄像分析總結一再次模擬訓練一進入臨床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經過反復模擬訓練幫助學生在接觸真實病人之前學會規范、熟練的醫療技術操作,在降低病人風險的同時增強了學生開展實際工作的自信心。

2.3.3床邊教學采用典型臨床病例示教、教學查房、案例討論等形式,讓學生與病人零距離接觸,從病人身上學習各種疾病的典型癥狀與體征,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影響因素。通過典型案例的診斷治療、預防保健知識點的討論與分析,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臨床思維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改革中需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3.1教學史惘的制訂教學大綱是達成人才培養目標的綱領,是遴選教材的依據,是規范教學內容的標準,是指導教師實施具體教學行為的指南,是評價教學目標達成的尺度。目前,亟需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編寫具有實用性、可行性的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

3.2 教材的繾選與編寫教材是實施教學行為的具體工具,教材內容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超前性。目前亟需根據教學大綱遴選或聯合編寫與課程改革相匹配的教材。

3.3 師資隊伍的建詛和培鍘教學目標的達成要靠教師團隊來完成。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改革后,教學內容、方法、場所等都有了很大變化。為了能順利、有效實施本方案,亟需評價、遴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選教學醫院和任課教師(包括實習帶教教師),并對教師進行相關教學內容、方法的培訓,必要時將培訓地點設到鄉鎮衛生院,或聘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衛生院人員培訓指導教師。

3.4 實驗(訓)拍導教程的縞寫改革方案的一大特色就化學科技活動實驗研究中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改革實驗(訓)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實驗(訓)教學時數,增加了綜合能力實驗(-UlI)、衛生適宜技術和常用診療技術等新內容,為了能更好地實施改革方案,亟需啟動實驗(gJ1)指導教程的編寫和規范。

3.5教學效暴評價體系的建立教學改革是否成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評價體系岡。指標體系中既要有形成性評價,又要有終結性評價;既要有主觀性評價指標,又要有客觀性評價標準。這是衡量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

3.6 實驗(硼)基地的建設培養技能型人才,必須要有實驗(訓)教學條件作支撐,同時其也是完成評價體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需要投入一定數量的教學設備,為完成教學、實驗(91)、考核評價奠定物質基礎。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討心血管臨床藥師在臨床實踐中發揮的作用。方法:經過一年的臨床藥師基地培訓,及回到原單位后在臨床的藥學實踐,通過具體案例,總結心血管臨床藥師在臨床工作的心得與體會。結果:臨床藥師能與醫師、護士、患者進行很好地溝通,為臨床提供藥學專業知識,提高臨床藥物治療水平,降低患者醫藥費用。結論:藥師通過自身努力,在提高藥物治療水平的同時也提升了藥師的綜合素質,使藥師成為治療團隊中的一員。 [關鍵詞] 臨床藥師;心血管科;合理用藥;心得與體會

新疆

841000)

2002年,我國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1]要求醫療機構“逐步建立臨床藥師制”,提出藥學部門要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保健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臨床藥學是一門以患者為對象,研究合理用藥,提高醫療質量,促進患者健康的學科[2]。隨著藥學服務,循證藥學等概念在臨床藥學基礎上的相繼提出,醫院藥學的工作模式由傳統的供應保障型逐漸向技術服務型轉變,醫院藥學的工作內涵與服務模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因而藥師走向臨床,參與臨床合理用藥將逐漸成為醫院藥師新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

筆者有幸成為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的第三批學員,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參加培訓學習,并以優異成績畢業?;氐絾挝缓?,在我院心內科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基本能保證衛生部規定的80%以上的時間在臨床。

本文結合臨床具體案例,談談心內科臨床藥師參與臨床用藥實踐的心得與體會,供同行交流參考。

1 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1.1二甲雙胍片的合理使用

在心內科大多冠心病患者選擇做冠脈支架置入術(PCI術),對于口服二甲雙胍片的患者,臨床醫師未停囑,繼續使用。臨床藥師就糖尿病患者做冠脈造影前,口服二甲雙胍片是否應暫停使用問題,與臨床醫師展開討論。臨床藥師查閱相關資料: 造影劑腎病的中國專家共識(草案)、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3](第一版)、格華止(鹽酸二甲雙胍)說明書[禁忌]等相關文獻,建議醫師,所有入院需做PCI術的患者,均應停用二甲雙胍片48h后再行冠脈造影,以減少

1 / 4

患者腎功能損害。另有糖尿病患者一直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片,但入院后測其血肌酐值﹥133mmol/L,藥師告知醫師,對于腎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過1.5mg/dl即133mmol/L),二甲雙胍片為禁忌癥,建議停囑停用,改用其他降糖藥,臨床醫師表示接受。

1.2 胺碘酮注射液的合理使用

患者,女,43歲 ,因心律失常入院。心室率過快,臨床給予胺碘酮注射液,醫囑:胺碘酮注射液150mg+0.9%氯化鈉注射液17ml,10分鐘內靜注完,后給予胺碘酮注射液450 mg+0.9%氯化鈉注射液41 ml,6.7 ml/h,共6小時,再給予3.3 ml/h,共18小時。用藥后次日凌晨,患者述手腕胺碘酮注射部位劇痛,并出現紅腫,系為胺碘酮注射液靜脈注射引起的外周靜脈炎,遂停止使用,第二天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減輕。藥師就胺碘酮注射液的使用問題與醫師探討。根據

[3]胺碘酮(可達龍)注射液說明書、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第一版)、、[4]鹽酸胺碘酮注射液與4種輸液的配伍穩定性考察(王思平徐少英) 等文獻,藥師分析與建議: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做溶媒不妥;患者出現外周靜脈炎系濃度過高引起(醫師醫囑濃度大于10mg/ml)。建議臨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應與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配制濃度不宜超過2mg/ml,醫師欣然接受。 1.3 中藥注射劑的合理使用

一患者靜脈滴注參麥注射液 50ml,幾分鐘后出現過敏性休克癥狀,處方診斷為腦供血不足,患者自述平日血壓偏低。藥師調查發現,醫囑給予該患者參麥注射液50ml未稀釋直接給予靜脈滴注。參麥注射液用于治療氣陰兩虛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細胞減少癥,并能提高腫瘤病人的免疫機能,與化療藥物合用時,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減少化療藥物所引起的毒副反應。按照藥品說明書中的用藥指導,50ml小瓶裝參麥注射液同樣需要溶媒稀釋,建議臨床在開具該藥時,稀釋后再使用。 1.4 其他:

我院心內科醫生在做支架植入術及起搏器安置術后,有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做預防用藥的,還有使用頭孢+酶抑制劑及頭孢米諾等,且使用時間過長(一周)。針對這一現象,作為心內的臨床藥師,特在心內科為醫生講解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強調心內介入手術如支架植入術、射頻消融術和起搏器安置術均屬于清潔手術,此類手術若確實需要預防用藥,應在術前0.5-2h內給藥,或麻醉開始時給藥,使手術切口暴露時局部組織中已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目前在我院心內科,已無使用喹諾酮類做預防用藥的現象,預防用藥時間較原先已大大減少。

2 / 4

2 加強與臨床醫生、護士及患者的溝通

2.1 與醫護人員的溝通

一患者因心衰入院,藥物過敏顯示對磺胺藥過敏,醫師醫囑予呋塞米。藥師提醒醫師,該藥與磺胺藥物可發生交叉過敏,應慎重使用。同時告訴醫師心內常用其他利尿劑如雙氫克脲噻、吲噠帕胺及磺脲類口服降糖藥都可與磺胺藥發生交叉過敏反應,醫師表示對這方面知識他確實不知,很感謝藥師及時提醒,并告知護士需密切監護該患者,避免磺胺藥物過敏反應的發生。

冠心病患者需使用ACEI類藥物,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藥師建議醫師可選用福辛普利,該藥由肝腎雙通道代謝,對腎功不全患者,可代償從肝代謝,減少對腎功能的損害;在心內科,多數患者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醫師在選擇溶媒時,經常首選0.9%氯化鈉,藥師提醒醫師,對心衰患者溶媒使用氯化鈉,會增加水鈉渚留加重患者心衰癥狀。

華法林主要在肝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代謝;他汀類藥物中,普伐他汀主要在肝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2C9代謝,氟伐他汀不在肝代謝,其他他汀類藥物均主要在肝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代謝;在他汀類與華法林合用時,藥師告訴醫師,可選用氟伐他汀或普伐他汀,以減少與華法林之間的相互作用。 2.2 與患者的溝通

臨床藥師通過加強對患者的用藥教育,可增加患者的依從性。病人應正確服藥,以發揮藥物的最佳治療效果,每種藥物的服藥時間和次數必須向病人交待清楚,讓病人可以在正確的時間內服藥。例如需晚上服用的藥物(他汀類調血脂藥)、需早上服用的藥物(糖皮質激素、降壓藥、抗抑郁藥)、抗菌藥中多數藥物的吸收受食物影響,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青霉素類: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舒他西林等;頭孢菌素類: 頭孢拉定、頭孢克洛等;喹諾酮類: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大環內酯類: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臨床藥師在臨床,一直跟隨臨床治療小組參與分管病人的藥物治療,親身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期待。通過對患者用藥全過程進行指導和服務,有助于詳盡地了解患者的用藥效果及出現的各種不適及不良反應。特別是在患者出院時能為患者提供詳細的出院用藥教育,分析堅持藥物治療的必要性、擅自停藥的危害,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防范用藥風險。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讓患者知道,在醫院里,除了有醫生、護士在他的身邊為他服務,還有臨床藥師在關心他、幫助他,為他的病情出謀劃策。

3 結語

3 / 4

隨著臨床藥師制在全國部分醫院試行,藥師走向臨床、走向患者,成為專職臨床藥師,必將成為大勢所趨,只有這樣,醫院藥學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與醫療、護理成為醫院治療中缺一不可的三駕“馬車”之一[5]。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S].2002。 [2] 邱乃英,王彥青,開展臨床藥學及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的重要性[J].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4,4 (9):832。

[3] 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藥師臨床用藥指南[M].重慶:重慶出版社。 [4] 王思平,徐少英,鹽酸胺碘酮注射液與4種輸液的配伍穩定性考察[J].中國藥師,2006,9 (12):1131。

[5] 胡晉紅.實用醫院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632。

作者簡介:

葉銀梅 女,出生于1969年11月,副主任藥師,心血管臨床藥師。 1993年7月畢業于新疆醫學院(現新疆醫科大學),在新疆巴州人民醫院藥學部工作至今。2003年取得國家執業藥師資格,2006年取得副主任藥師資格,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廣東省人民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學科參加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的培訓,是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第三批學員,專業是心血管內科,回到原工作單位后,繼續從事臨床藥學工作,成為本院心血管專職臨床藥師。

醫師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范文第5篇

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復雜, 涉及多個學科, 例如重癥患者常面臨嚴重感染、創傷、休克等多重打擊, 往往同時存在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損害, 在救治中可能需使用呼吸機、血液凈化儀、纖維支氣管鏡等設備, 這些都是ICU與普通病房的不同之處, 對我們的教學隊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與素質。我們首先讓帶教老師在實施教學任務之前自己先完成理論知識的準備。其次, 我們特別注重讓教師努力學習臨床教學的先進經驗, 例如, 針對重癥醫學要求知識面廣的學科特點, 教師首先讓學生復習病理生理學、生理學的基礎知識, 重溫內外科各章節的急危重病種的診療常規等相關知識, 安排有關章節的專題講座, 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相關知識, 并在以后的帶教過程中予以強調。又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P B L (P R O B L E M-B A S E D LEARNING) 教學法[1], 以問題或案例為基礎, 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分析臨床重癥的診療特點, 從而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另外, 我們還要求教師充分應用現代的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 能制作精美的教學幻燈, 甚至使用EMAIL、QQ、博客等工具為學生傳遞專業知識、學科進展和答疑解惑。此外, 我們的ICU教師還特意加強了心理學和醫學倫理的學習并將之應用于教學過程中。面對生命垂危的患者, 教師不僅要懂得排除學生的壓力和恐懼, 還要培養學生的憐憫之心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和價值觀。

2 增強教學意識, 注重實際操練

在我國, 重癥醫學的臨床實習時間明顯少于傳統臨床學科, 學生進入重癥醫學的臨床實習后往往心理準備不足, 面對相對復雜的儀器設備和病情變化, 普遍存在不知所措的茫然, 不能迅速進入角色[2], 如果教師的教學意識不強, 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針對這一現狀, 我院的教學部門和危重病??谱髁艘恍┡? 首先, 我們在臨床醫學本科一年級的學習中增設了《臨床醫學導論》課程, 讓醫學生剛踏入校園便開始接觸臨床知識, 安排學生到醫院參觀學習并特意安排ICU的醫生講授重癥醫學相關知識, 帶學生參觀ICU病房, 安排學生觀看心肺復蘇教學視頻, 并用教學模具進行心肺復蘇演練, 使學生對重癥醫學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甚至產生濃厚的興趣。接著, 我們在本科三年級的學習中安排了重癥醫學選修課程, 系統講授重癥醫學理論知識后, 也安排學生到ICU病房見習。到了本科五年級, 通過選修的形式, 安排學生到ICU病房實習, 時間是六周。在實習過程中主要是引導他們應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治病救人, 培養學生整體看待疾病和病人的觀念, 傳授常用的搶救技術和儀器的使用, 而對于進入ICU病房實習的研究生、住院培訓醫師和進修生, 則更加嚴格要求, 利用實際的操作機會, 傳授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使他們具備一定的ICU??漆t師的救治技能。

3 重視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正確的臨床思維是運用醫學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知識, 通過各種臨床技能取得第一手資料, 結合病人的家庭、人文背景等多方信息進行綜合類比、批判性地分析和判斷, 形成診斷、治療、康復和預防的個體化方案并予以執行和修正的思維活動過程[4]。我們通過以下方面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第一是使用PBL教學方法。針對某一種典型的危重病, 帶教老師有意識地進行教學查房和病例討論。在見習中開展臨床病例討論, 可教會學生分析病情、歸納病例特點、總結診斷依據及制定診療計劃等, 使其掌握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 訓練其臨床思維能力[3]。病例討論的過程就是對疾病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也是能力鍛煉與提高的好辦法。在教學查房開始時有意識地選擇幾個關鍵概念作為引導, 對學生就疾病病的診治提出問題, 然后由學生自己分析, 最后由教師總結。通過由淺入深地講解, 使學生理解問題并形成完整的臨床思路。例如對一名重癥胰腺炎合并膿毒性休克的重癥病例, 教師先有意識地提出了“膿毒癥”、“膿毒性休克”等關鍵概念進行啟發引導, 再由每個學生去采集病史、體格檢查, 作出初步診斷, 并提出進一步的檢查、治療方案。討論時以小組為單位,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 最后由帶教老師總結。第二是加強實習學生創新性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危重病醫學在21世紀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許多危重病的確切發生機制涉及未知領域, 直接導致了目前尚不理想的救治成功率[5]。這就要求醫學生從實習階段就要具備科研意識、創新精神, 培養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根據實習學生的具體情況, 我們在研究生階段的臨床教學中加強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現和思考臨床具體問題, 設計解決問題的思路, 這是培養實習學生自我獲取知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摘要:重癥醫學的臨床教學有別于一般的臨床教學而更具難度和挑戰性, 結合實際教學中的問題, 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增強教學意識, 注重實際操練, 重視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提高了臨床教學的教學質量, 增強了教學效果。要做好重癥醫學臨床教學工作, 需要教與學雙方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重癥醫學,重癥監護病房,臨床教學

參考文獻

[1] Kilroy DA.Problem~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 2004, 21 (4) :411~413.

[2] 葉進燕, 林錫芳, 潘景業.ICU臨床見習帶教的方法和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 2007, 6 (11) :1056~1057.

[3] 韓勇, 王云杰, 盧強.在胸外科教學中培養學員創新思維能力[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基礎醫學教育版) , 2005, 7 (1) :57~58.

[4] 曾勇, 王國民, 蔡映云, 等.臨床思維的理解與培養[J].復旦教育論壇, 2003, 3 (1) :90~93.

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范文第6篇

摘   要:《內科學》是臨床醫學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臨床知識掌握以及臨床實踐能力的掌握具有直接的作用。而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基于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下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通過網絡來建立圖片與視頻聲音的課件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擁有一個更加輕松的學習環境。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效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文主要對于微課在臨床《內科學》的實踐操作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內科學》  微課  實踐操作

在臨床《內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微課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而《內科學》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同時也是臨床各科的一個基礎?!秲瓤茖W》相較于其他的醫學課程一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并且許多內容無法使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而微課的教學優勢在于不需要固定的教學場所與實踐,學生可以自主使用電子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教師在使用微課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進行邊講邊做等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不需僅依靠教師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實現隨時隨地的教學。

1  微課的含義

微課是當前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基于當前的信息化時代下所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而微課的時長通常在7到10分鐘之內,具有時間短、針對性強以及快速學習的特點,可以滿足學生對各種知識內容的學習需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是綜合了圖像、聲音等各種形式的教學視頻,主要圍繞教學內容的某一知識點,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和計算機都可以進行在線播放觀看[1]。因此,可以說微課主要是以圖片或視頻形式記錄下來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某項重難點進行詳細教學的全部過程。

2  《內科學》實施微課教學的重要性

醫學教育強調的是以身心發展為基礎的人體生命健康教育。而我國醫學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性的專業型醫學人才。而微課的優勢在《內科學》的實踐教學中體現為,微課不會受到時間、場所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工具隨時進行學習。即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微課的教學視頻來源不同,所以還具有資源共享的效果,所以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2]。

3  微課在《內科學》實踐操作中的應用

3.1 微課選題

微課選題可以說是制作微課作為關鍵的環節,選擇的題材決定了后期的教學效果。而微課的時間通常為5~10min,所以教師需要在10min的時間內,講解一個完整的知識點與操作過程,并且還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微課是以視頻的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的,所以,在設計內容方面就需要適合多媒體特性[3]。微課這一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如果選擇的題材只需要簡單的步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上,那么明顯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微課選題必須要適合多媒體表達,同時還需要將微課的實踐教學優勢最大程度上的發揮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因為《內科學》中的知識點非常多,就像一顆大樹,一個主干上會有許多的細致末節,如果將其全部放在微課中,將會導致講解過于寬泛、嚴重超時等,從而導致講解停留于問題表面,無法體現微課的優勢。所以,在應用微課時,要考慮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是否可以講解清楚,如果不能的話,可以將內容進行拆分。微課的特點在于短小精悍,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是其不足之處為必須要將教學內容割裂開來。因此,在對于《內科學》開展微課的教學時,必須要選擇一個獨立的知識點[4]。

3.2 微課平臺建設

在平臺建設方面,需要基于《內科學》建立為學習平臺,并設計開發一系列的微課練習題、測驗卷等資源,將《內科學》課程的微課學習教材與資源在網絡平臺上共享,在延伸教學內容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范圍以及知識面。

3.3 微課內容的建設

《內科學》課程的微課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微試驗、微視頻、微原理以及微討論。其中,微試驗主要是對于必須要進行實踐操作的內容進行實驗教學,而實驗過程則需要保證清晰與直觀的特點;微視頻是以視頻的方式介紹概念;微原理會在具有原理性知識點的地方出現,例如在開展《內科學》實踐操作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講解治療原理時可以采用;而微討論則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或是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線上交流的方式進行,同時還包括在線答疑、在線調查等。

3.4 明確教學背景與教學目標

首先在開展《內科學》的微課實踐操作教學之前,必須要充分的了解學生。教師不僅需要備課,同時還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實現因人施教的目的,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微課中開展《內科學》的實踐操作教學前,該課程作為理論練習臨床實踐的課程,《內科學》的教學設計需要立足于臨床實際,同時也需聯系理論知識,切實的指導臨床實踐。

其次明確教學目標?!秲瓤茖W》開展臨床實踐操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使學生擁有技能來處理病情。所以,在《內科學》的臨床實踐操作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需要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來實現這一目的。

3.5 微課教學模式的實踐

建立《內科學》課程的微課實踐操作教學模式,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確認授課方式。微課教學與傳統的實踐操作教學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將傳統的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傳統教學模式換成以知識點為主的微課教學模式。其次,強化教學內容。對于教學內容進行強化可以提高學生掌握、接受知識的能力,因此,在開展《內科學》實踐操作教學的過程中,既需要做到課程知識點的完整性與系統性的結合,同時還需在微課中加強重點與難點操作的側重[5]。另外,還需要增設練習以及測驗的方式,在播放完微課視頻之后,需要學生及時開展課后練習、章節練習等聯系方式,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4  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是當前教育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輔助,而微課的出現滿足了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對于開展《內科學》課程的時間教學具有十分積極的效果,因此,《內科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微課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有對于《內科學》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為《內科學》課程的實踐操作教學提供了促進作用,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教學和信息技術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杜麗娟,羅建江,王玲.淺談《中醫內科學》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及探討[J].新疆中醫藥,2017,35(4):64-66.

[2] 王軻,武曉慧,嚴琴琴.內科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與設計方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8):252-253.

[3] 陳曦,王鈴,馮長卓,等.微課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9,9(3):52-55.

[4] 包揚,戴惠,王秀閣,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在中醫內科學臨床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7):9-11.

[5] 榮震,張因彪,莫春梅,等.微課翻轉課堂聯合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的應用[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2(1):124-127.

上一篇:汽車掛靠范文下一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