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研誠信問題范文

2023-09-23

科研誠信問題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危害性;解決會計誠信

1會計誠信的含義

會計誠信是指會計行為的誠實守信,具體表現就是會計工作人員按企業客觀經營狀況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向報表使用者提供真實、完整、準確、及時的財務信息,該信息是企業經營者做出正確生產經營決策的基礎,是投資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誠信是會計工作的命脈和靈魂,也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更是每個會計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

2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2.1利益的驅動是會計失信的根本原因

會計造假的背后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單位的領導和高級管理人員、主管部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可以因為“業績優秀”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幫助作假的中介機構可以因為“增加業務”而得到更多的利益;在利益的驅使下,虛假會計信息能實現“多贏”,正是這些復雜的利益關系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動因。

2.2內部和外部監督機制的不健全

有些會計主體雖建立了一些內控制度,但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實,形同虛設,財會部門不能有效履行會計職能,致使人為會計造假行為不可避免。

現階段我國社會審計機構的規模和質量還遠未達到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而且現行體制下社會審計委托關系存在實質性缺陷。在我國很多時候經營管理者是被審計人的同時又是審計委托人,這種雙重身份,使得被審計人有權決定審計機構的聘用、續聘、收費等事項,被審計人成了事務所的“衣食父母”,這就決定了會計師事務所為了保住客戶而產生偏離客觀公正方向。

2.3屈從外部壓力,會計人員被動做假

在目前的經濟社會中,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的工作完全擁有著領導權和管理權。會計人員的誠信職業道德在單位會計工作中,能否發揮作用和發揮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從屬性,而這種從屬性又與所在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和價值取向密切相關。單位負責人為了達到某種利益目的往往會向會計人員施壓,雖然《會計法》從法律上給予了會計人員一定的保護,但企業會計在廠長、經理負責制下致使會計人員違背現有會計法規,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當前普遍發生的做假問題,大部分會計人員是沒有主觀故意的,如果他們沒有接到授意、指使、強令,一般是不會主動造假的。

2.4少數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會計業務素質差

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一些財會人員不講誠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及時和正確的反映經濟活動,亂用會計科目,甚至故意偽造、變造、毀損原始憑證、報表等會計資料,惡意造成會計信息失真,以達到貪污、挪用公款等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終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也有部分會計人員墨守陳規、不求上進,缺乏鉆研業務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們的業務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專業技術水平低,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相關的經濟業務,憑想象和感覺處理會計業務,導致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行為失范。

2.5會計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一是會計原則為會計信息虛假提供了操作空間?,F代企業財務會計是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應計、預提和待攤項目。會計信息制造者可以通過操縱應計項目的確認時間來制造虛假業績,如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費用;而穩健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是建立在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基礎上的,存在較強的主觀隨意性,會計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費用和損失,低估收入(或相反)來操縱利潤。

二是會計工作內容需要憑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進行,這為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方便。會計核算工作就其內容而言,雖然具有客觀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脫離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在日趨復雜的經濟活動中,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程序的選擇及財產價值的評估等,都需要會計人員客觀、公正的主觀判斷。如果會計人員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擾,其主觀判斷就會失去客觀和公正,這就為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便利。

3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性

3.1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

近幾年來,造假賬、造假報表、虛列資產和權益等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出現了一些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不誠信行為,不但影響了國家稅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與實際的經濟狀況偏離,影響國家對宏觀經濟的有效調控和貫徹實施。從而危害市場經濟秩序導致嚴重的不公平競爭局面,破壞社會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損害國家及社會公眾利益。

3.2侵害會計資料使用者利益

企業、投資人、債權人,他們投資的動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對外所公布的有關財務信息和會計報表的可信性和真實性,會計不誠信引發的會計失真,嚴重扭曲了公司實際財務狀況及盈利能力,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不能保障,消減其投資熱情,最終損害國家利益。

3.3有損會計隊伍的自身形象

有些會計人員不能夠堅持準則,不遵守職業道德,甚至協同作弊,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有些會計人員直接參與偽造、編造虛假會計資料,喪失了最起碼的職業道德理念;會計從業人員不講誠信,其最終結果,輕者調離會計崗位,重者將按法律規定受到法律的制裁,極大地破壞了會計隊伍的良好形象。

4解決會計誠信缺失的問題對策

4.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相關部門應轉變職能,明確產權歸屬,建立股份制為主的多元化產權體系,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為建設誠信會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上市公司應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改變“一股獨大”和“內部人控制”的情況,強化股東大會的作用,使得股東大會真正代表投資者利益。只有單位負責人認識到自己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才能促使單位負責人重視會計工作,加強會計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不存在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做假賬的現象。

4.2加強法制建設,嚴厲打擊跨級造假行為

針對目前我國關于會計誠信相關法律規定過于籠統的問題,建議立法者應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和行為規范,對敢以身試法者應著力打擊,進行經濟行政甚至刑事處罰,提高造假者的違法成本。建立相應的民事訴訟和賠償制度,使得違法者真正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

4.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職業素質

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兩點措施應得到規范,一是增加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及相關法律課程,組織專門師資力量,加大會計誠信教育的教材開發。二是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大國內外典型案例的研究與開發,采用課堂講授與課外實踐專題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將會計誠信教育制度化,將其滲透到各個可能的教育系統,還要充分考慮到會計誠信教育的專業性,逐步培養成一套科學的會計誠信教育和培訓的方法。

5結束語

會計作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種重要行業,其存在的價值就是誠信,是誠信給了會計健康的生命,失去了誠信,會計工作就無異于消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使廣大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不做假賬,處理好“外部法律法規與內部會計控制”,單位負責人與會計人員的關系。社會需要誠信,而會計人員也只有用誠信這種職業道德武裝起來,才會給會計工作注入“真實的生命”。

參考文獻:

1、陳碧,王中學,賴斌。重塑會計誠信。財會。2010年。

2、張磊。會計誠信問題及對策研究。財政金融。2010年第1038期。

3、張雪梅,周信。當前會計誠信缺失分析。財會研究。

4、王燕。會計誠信不足和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對策。財會論壇。2010年第1期。

科研誠信問題范文第2篇

【摘要】誠信是市場基石,是行業發展之源,是會計工作之本。在市場日趨激烈的今天,會計領域的誠信缺失嚴重影響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本文從幾個方面分析了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會計誠信缺失的幾點想法。

【關鍵詞】會計誠信;內涵;缺失原因;重塑

會計誠信的內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一是會計誠信本質是內在要求會計客觀的、真實的來反映經濟活動,對外提供真實的高質量的會計產品,取信于會計產品的使用者;二是會計誠信要求會計及相關人員尊重會計、忠誠于會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精湛的會計技術、技能,進而能提供一流的會計服務;三是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如果會計誠信問題得不到解決,其’.不和諧”因素必然會阻礙和諧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1.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1.1利益的驅動是會計失信的根本原因

會計造假之所以如此猖撅,屢禁不止,是因為會計造假的背后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作動力。

會計造假的受益人很多,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可騙取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銀行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并因此獲得投資、政策傾斜、貸款或減少稅金等經濟利益。為迎合領導或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處理會計業務時不能堅持原則,違反財經紀律,往往做假賬、編假報表,甚至搞權錢交易。同時,非誠信行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風險小,在非誠信行為的收益超過成本時,非誠信行為就會增加。對于企業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潤,對于個人而言,他們的目的是自身價值的實現,在利益的驅使下,關鍵時刻就會出現了誠信的原則問題。虛假會計信息能實現“多贏”,正是這些復雜的利益關系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動因。

1.2會計從業人員與會計執業機構缺少獨立性,監管機制失靈是導致會計失信的直接原因

1.2.1會計人員缺少獨立性地位

會計人員應本著特有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謹慎,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客觀公正、廉潔自律、誠實守信。在會計核算和決策的過程當中,會計人員總是要聽從管理當局的控制和指揮。一些單位的領導人干擾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授意、指使、強令篡改會計數據,假造賬冊,賬外設賬。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人員除了無奈之外,已別無選擇。

1.2.2注冊會計師與事務所缺少獨立性地位

我國當前審計市場的特點是事務所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競爭激烈。為了生存,有些會計師事務所一方面降低審計收費,另一方面不斷靠拉關系、走門子來爭奪客戶資源。為了不得罪客戶,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以降低審計質量為代價,與企業、上市公司管理當局“合作”。在這種背景下,注冊會計師不但起不到應有作用,反而變成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工具,使得會計誠信進一步缺失。

1.3企業產權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虛位”

由于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代理人以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獨立自主地對企業資源進行經營活動,代理人成了企業的’‘內部人”,而委托人(即企業的所有者)則成了“外部人”。一旦委托人變得遠離企業或者根本找不到確定的真正代表,那么會計誠信就失去了動力和約束力,經營者為了其短期利益使得會計造假行為愈演愈烈。

1.4會計制度與準則存在的漏洞為會計誠信缺失創造條件

我國的經濟立法相對滯后,現有法律雖然對部分不誠信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還不能涵蓋全部不誠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為,使信用活動缺乏法律支撐。法律監督機制的不健全,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現象。監督組織不完善,監督內容不完備,致使法律監督力度不夠,不能對企業形成有效監督機制。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漏洞與執行的伸縮性等,為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2.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

2.1加強以會計誠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

會計“不做假賬”,是職業道德在會計行業的細化和延伸??梢娨_保不做假賬就必須加強會計誠信教育。一是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制教育。使每一名會計人員形成依法辦事,自覺守法的習慣。二是選賢任能,建立科學的會計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財政部門應當建立獨立于企業、事業之外的會計管理組織。對德才兼備的優秀會計人員統管統派,對經濟單位實行會計管理和會計監督。三是加強職道德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要用制度去保障這種道德規范的履行

2.2加大對造假者的處罰力度

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必須從立法、執法對造假單位及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或刑事處罰,使其造假的預期的成本遠遠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同時應加大對會計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會計造假的成本,才能有效遏制會計造假愈演愈烈的勢頭。同時應加大對會計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會計造假的成本,才能有效遏制會計造假愈演愈烈的勢頭。

2.3加速會計師事務所的體制改革

應限制事務所對有限責任組織形式的選擇,以提高事務所和個人執業的風險意識,增加其對審計質量的關注。只有加速會計師事務所的體制改革,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在違規時承擔無限責任,其面臨的風險以及責任加大,挺而走險的幾率才有可能大大減少。同時,還應增大對違規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處罰,提高其執業的審計質量。

2.4加快會計準則的修訂,減少會計虛假信息的施展空間

加快會計準則的研究和制訂。完善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規范會計行為,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做超前的分析,使會計發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協調好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各方的利益都能在有關準則及制度中得到充分體現,增加各方對準則及制度的認同。盡量減少可供選擇的會計程序和方法,縮小會計選擇的范圍;合理確定‘?重要性”的范圍,不能由上市公司自愿選擇;盡快制定會計行業的誠信建設綱要和實施細則,為會計的誠信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5健全會計制度,確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會計控制和會計監督系統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本規范。只有建立健全一個包含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內部審計監督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嚴密的、完整的企業內控系統,才能有效地防止會計誠信缺失問題。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加強對會計法貫徹執行的檢查建立執法檢查制度,切實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2.6推行誠信保險制度

根據國外一些國家的做法,對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險公司投保誠信險。當公司出現失信,導致投資者受到損害時,保險公司必須負責賠償。這樣就一方面保護了投資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險公司為了自己不受利益損失,必然加大對投保公司的監督,通過市場行為進行監督,降低監管成本。最后,筆者認為我國《會計法》應增加會計誠信的條款,通過法律的權威性和威懾力來強制約束。

2.7強化注冊會計、審計的監督作用

一是加快審計立法的進程,建立一個具有高度權威性的統一的法律體系來約束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行為。二是增強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只有加速會計師事務所的體制改革,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在違規時承擔無限責任,其面臨的風險以及責任加大,挺而走險的幾率才有可能大大減少。

同時,還應改進傳統的審計技術和方法,變制度基礎審計為風險導向審計,把注冊會計師審計建立在對企業環境和經營活動進行全面風險評估,運用審計風險模型和分析性測試程序,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科]

科研誠信問題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幾年,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人才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部門也加快了網絡構建的速度,但是在很多地方高校還面臨著信息閉塞、信息安全隱患等多方面的問題,所以在當下,如何有效的加快互聯網和智慧校園結合成了很多高校管理者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環境;高校;校園網;建設;探析

1 大數據環境介紹

1)何為大數據環境

世界知名咨詢公司的麥肯錫曾經說過:“數據已經成為了每一個行業和領域的重要生產因素。人們在對數據挖掘和運用方面的革新也就是意味著新的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彼麑Υ髷祿年U述就是用新型的處理方式去解決大量、高速以及多變的信息資產,促成更強的決策能力、洞察力和優化處理。整體意義就是說利用常用的工具去快速接受,保存,處理數據集。它存在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從大量的數據庫中提取出額外的有效信息和數據關系,幫助人們更加準確的判斷問題以及做出正確的選擇。

2)大數據環境優勢

和傳統數據比起來,大數據可以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對事物的發展做出一些準確的判斷,而不單單只是對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和查詢,并且大數據可以深層的解析數據,并且可以為人們提供數據之間的聯系,提高了人們對數據判斷的準確性,隨著信息量的與日俱增,傳統數據已然不能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所以必須探尋一種能夠快速的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然后進行分析預測的大數據環境去取代傳統數據。

3)構建大數據平臺需要的技術與設備條件

(1)技術層面

從技術層面來講,我們需要考慮到數據源的可用性,因為數據的來源比較廣泛,它存在的形態也各不相同,比如說關系數據和矢量數據就不能一概而論,兩者所追求的價值信息是不一樣的,而且很多數據還有重復性,冗余性,在數據整合的過程中就要多費一些時間,所以數據平臺在采集數據方面就需要有效的辨別數據源的可用性,為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再者就是數據融合的可行性,由于高校校園里面所用的數據庫大致可以分為oracle、Sybase等,甚至很多高校都使用最基礎的Excel來進行數據管理,大大限制了數據資料融合的可行性,如何有效地利用最基本的軟件來完成高質量大數據的融合是當前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

(2)實施層面

因為校園網是一個公開分享的平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數據共享的平臺,很多高校都單獨的通知信息,這就導致各個部門獨立性太強,對整個工作的完成也更加耗費時間,同時有可能因為信息的匱乏而導致錯誤的判斷,只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才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同時,人員的配置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高校都沒有專業的信息技術部門,在數據平臺獲取信息的效率就比較低,而且困難程度比較高,有時候會出現重要信息確實的情況,也不能充分發揮數據平臺所要起到的作用。

2 高校信息化面臨新挑戰

在二十世紀后期,我國很多高校主要致力于校園網絡、分散獨立的管理信息系統和CAI課件的建設,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高校信息化建設更是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大部分高校在這些年經歷了兩三輪的校園建設,使校園信息化得到整體的提高,但是隨著網絡環境中出現了很多新型的信息技術,校園網建設遇到了新一輪的挑戰。

1)信息技術的挑戰

伴隨著新型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高校校園網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比如說更加先進的數據中心建設技術,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學習、測試以及通過多媒體等方式解決自身學習上的問題;在比如融合了溝通、協作、分享為一身的社交網絡,促進了學生,教師以及管理者之間的溝通,能夠讓問題更直接公開的擺在大家面前,各抒己見,解決問題。鑒于新型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校園網絡帶來的各種直觀價值,引起了高層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

2)業務融合的挑戰

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其模式已經從簡單的工具應用深入到了教學、科研、管理等多個層面,學生、老師已經高層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傳統的校園網絡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業務上的需求,而且在這個大數據環境下,新型的信息技術不斷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使社會上多數人的目光都放在新型信息技術的應用上,并且教育部門還頒布了一些對新型信息技術應用的條例,推動了校園網絡的構建速度。

3)建設運行模式的挑戰

高校信息化日漸成熟,學校的數據資料也越來越繁多,這就對建設運行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鑒于沒有一家IT公司可以提供一套圓滿的高校數據整合系統,高校的信息化建設也逐漸步入瓶頸,安全穩定的運行壓力也大大增加,多方人員都踴躍加入探討這個話題,但是在大方向上提出的意見形形色色,無法達成共識,導致高校信息化的發展方向進入迷茫的階段。

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和壓力,就需要我們用更加具體的數據來進行闡述,找尋一條符合當前大數據環境的要求,合理的路線。

3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校園網絡建設思路

1)大數據校園網絡構建模式分析

高校大數據網絡環境需要計算機集群提供技術支撐,按照當前大數據網絡環境的構建模式來看,高校大數據網路環境構建可以分為三種模式,首先,利用私有的數據中心(或者計算存儲中心)來提供大數據環境,私有數據中心顧名思義網路環境的私有化建設,高校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計算集群大數據軟件環境的搭建、布局和管理,私有數據中心的最大優勢在于保密性以及安全性較好,用戶的數據可以根據自身不同層次的保密需求進行靈活的布局以及平臺管理,其缺點也非常明顯,計算和存儲集群的搭建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成本,再加之大數據環境需要專業的管理隊伍進行維護,因此私有大數據環境建設需要投入相當的設施成本與人力資本;其次,可以利用第三方的大數據環境來提供高校的網絡服務和應用,這種網絡模式的構建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高校用來管理和維護費用,但是由于數據存儲在遠方的數據中心,其數據安全性是值得商榷的;最后,則是采用私有數據中心以及第三方數據中心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高校大數據網絡的搭建,對于一些數據安全要求相對較高的數據由高校的私有數據中心進行處理,如涉及高校人事、涉密的科研項目、學生學籍信息、財務信息等等,而對于一些相對公開的數據,如校園網絡、高校電子公告等數據則可以依托于第三方的數據中心進行托管,這樣做到了大數據環境下用戶數據私密性、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是本文推薦的一種構建模式。

2)做好高校校園網絡數據規劃

在做好基礎的高校大數據校園網絡平臺的管理運營模式選定工作后,數據規劃則是其網絡建設的另外一個方面。首先,高校大數據應以高?!敖逃睘榛境霭l點和最終落腳點,圍繞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進行數據規劃,不僅僅應突出大數據的“大”,避免對大量無關的碎片化數據進行低價值的反復處理,而且還應對做到數據的系統性、持續性處理,例如對于高校具體教學數據進行動態追蹤、科研項目進行大數據分析等等以便更好地服務于高校自身的發展與建設;其次,高校大數據規劃應進行多層次、全方位、多角度處理,使得其大數據分析能夠有效體現不同類型數據的完整性,例如對學生進行大數據分析的時候可以從學生學習數據、校園卡消費數據、參加校園活動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實施,以此進行科學的輔導教育干預;再次,對于一些心理測試、調查報告等傳統網絡服務可以有效解決的服務應用,應避免運用大數據網絡進行處理,避免資源的浪費。因此,鑒于大數據網絡過程式的數據處理模式,做好高校校園網絡數據規劃也是非常必要的。

3)注重兼容應保障

當然,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校網絡建設還應做好兼容性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的網絡建設不可能完全的拋棄傳統網絡,無論是資源保障還是技術條件都是不允許的,許多教學、科研以及管理工作中,傳統網絡仍舊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大數據環境下高校網絡建設應做好與傳統網絡服務應用的兼容性設計;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更新,任何網絡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新的技術手段和設備往往會產生新的服務應用,因此在進行大數據高校網絡建設的設計過程中應做好新技術和設備預留工作,如當前隨處可見的無線網絡服務,高校應根據自身的教育管理需求進行動態規劃,使得其大數據網絡環境能夠服務于高校的建設發展。

4)提升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資源的應用

根據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分析的過程,其主要的步驟主要分為四個方面數據收集、數據清洗、數據分析以及分析結果誤差分析,數據收集較之于傳統網絡服務,最大的區別是大數據環境下更關注于高校校園生活的過程化處理并且涉及了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大數據環境下,高校網絡建設還應提升其網絡服務和應用的豐富程度,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即教學科研數據分析應用服務,根據高校積累的大量的數據,進行橫向的學科比較、院系分析,分析高校教學科研規律,并按照分析結果進行教學模式以及科研形式的有效調整,服務于高校建設;其二,則是學生數據分析應用,通過采集不同學生個體數據(成績、消費、體育項目等等)客觀全面的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預判,并對學生明顯的個體缺陷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其三,則是輿情分析應用,高校作為思想開放與文化交流的場所,容易受到不同文化、信仰的影響,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整體的意識形態,及時糾正調整一些不符合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行為,凈化校園網絡環境。

除此之外,大數據環境下高校的網絡建設過程中還存在數據安全保障、專門的數據中心計算服務以及存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問題,本文就不一一進行介紹了,總之,高校網絡大數據環境下的建設應圍繞高校的管理教育工作核心,從數據中心模式定位、數據規劃、兼容性保障以及應用服務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實施。

4 小結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校園網的建設必須盡快完成,如何更加有效地完成這項工程,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士發表自己的建議,實現高校校園網建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成兵. 基于負載均衡的高校校園網工程設計實現[D].西南交通大學,2013.

[2] 麥茂生. 面向手機的高校校園網信息系統服務延伸平臺的分析與設計[D].廈門大學,2013.

[3] 楊輝. 面向數據中心光互聯的軟件定義組網與集成控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

[4] 汪洋. 軟件定義集中式數據中心組網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15.

[5] 張引,陳敏,廖小飛. 大數據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S2:216-233.

[6] 韓晶.大數據服務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

科研誠信問題范文第4篇

摘 要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其能否誠信就業既關系著自身的職業發展與人生幸福,也關系著全社會的經濟發展與風氣養成。當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簡歷造假、隱藏真實想法、隨意毀約等失信行為,究其原因乃是受到學校誠信教育缺失、學生誠信意識缺乏、學生自身能力不足、社會信用監管制度缺失、用人單位招聘門檻高、用人單位承諾未兌現、家庭教育不當等因素的影響。為此,個人、學校和社會應從以上方面入手,共同為大學生就業誠信作出努力。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誠信 缺失 提升

1 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行為表現

為了解當前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種種行為表現,筆者通過非結構化訪談與問卷調查,對江西省4所本科、高職院校的2018屆、2019屆畢業生展開實證研究。共計訪談高校大學生30人,高校就業工作人員10人,回收高校大學生有效調查問卷1458份。結合訪談與問卷調查結果,梳理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誠信缺失主要有以下表現:

1.1 簡歷造假,刻意拔高自己

簡歷造假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學生不符合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為能順利進入候選名單,而編造虛假信息,刻意拔高自己。其行為主要表現為:(1)考試成績造假;(2)資格證書造假;(3)獲獎證書造假;(4)在校期間的任職與表現造假;(5)隱瞞個人受處罰的信息。

1.2 隱藏真實想法,刻意營造積極印象

隱藏真實想法是由于部分大學生個人的真實想法可能與用人單位要求不符合,容易影響面試結果,故而刻意調整自己的表述,以在用人單位面前留下積極、肯干、能吃苦的好印象。其行為主要表現為:(1)刻意隱瞞個人信息,如家庭出生、婚戀狀況等;(2)刻意隱瞞個人職業規劃;(3)刻意隱瞞個人學歷提升規劃;(4)刻意隱瞞個人婚姻、生育規劃等。

1.3 隨意毀壞勞動合同,缺少契約精神

不遵守勞動合同是由于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騎驢找馬的心態,即使在簽訂勞動合同后,仍然向多家用人單位投遞簡歷,一旦找到更好的單位,則輕易撕毀原先簽訂的勞動合同。其行為主要表現為:(1)先與某用人單位簽約,一旦有好的單位馬上跳槽;(2)先與多家用人單位簽約,最后再與不想去的用人單位毀約;(3)與現用人單位毀約或離職前,不及時通知現用人單位;(4)合同期內需離職深造學習,事前不與現用人單位進行溝通。

1.4 隱瞞招聘信息和簽約情況,同學間缺乏坦承

隱瞞招聘信息和簽約情況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學生擔心競爭過大,故而對自己掌握的用人單位招聘信息進行刻意隱瞞,以使自己能更為順利地通過考核;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大學生仍存有遇到更好的用人單位就毀約的想法,怕同學知道后會影響之后的應聘,故而刻意隱瞞。

2 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原因

(1)學校誠信教育缺失,學生缺乏誠信意識。當前,高校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往往更側重于學生專業知識技能、職業規劃能力和就業技能等的傳授與指導,從而忽略了就業誠信教育。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誠信教育主要采用講授的方式,受到內容形式單一的影響,學生常常不能認真聽講,更不會主動思考,深入品味誠信的意義和價值,導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模糊,當眼下出現利益誘惑,即使是短期的、一般的利益誘惑,也有可能讓大學生做出失信行為。

(2)健全的信用制度缺失,用人單位考察難。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體系,既缺乏標準化的、可操作的硬性信用評價指標,也缺乏常規的信用評價監督與管理,更沒有相應的懲戒機制,造成了當下就業誠信管理的真空狀態。即便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失信行為,也幾乎對個人發展不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有可能幫助更好就業,這也誘發了大學生,尤其是自制力較差的那部分學生失信行為。同時,由于受到各方面條件的約束,用人單位往往很難全面考察大學生簡歷的真實性。

(3)學生專業水平不高,就業競爭力不強。當下,我國仍存在大學“進口緊、出口松”的現象,許多大學生往往在大學出現了學習松散現象,在荒廢了幾年的學業后,在面臨就業時才發現自己的專業水平不高,在就業中幾乎沒有競爭優勢。為了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便偽造各項個人信息,刻意美化、拔高自己。

(4)用人單位招聘門檻高,部分承諾未兌現。由于高等教育擴招,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新的就業形勢,用人單位在就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部分用人單位開始不切實際地提高招聘條件。這種水漲船高的招聘門檻,也引發了大學生的造假行為。同時,個別用人單位自身也出現誠信問題,表現為未完全遵守與大學生簽訂的勞動合同或口頭約定,個別甚至出入較大,這也導致了畢業生毀約的現象。

(5)受社會大環境與身邊作假學生的不良影響。當前,我國社會的經濟已經開始極速轉型,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但與之相匹配的道德體系尚未完全形成,誠信缺失問題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大學生的思想仍處于易變期,很容易受到社會大環境中誠信缺失的影響。同時,身邊同學通過作假而獲利的現象,更容易引發大學生對該行為的效仿。他們一方面覺得這個方法切實可行,另一方面不跟風造假有些吃虧。

(6)學校和家長對學生作假行為的寬容甚至縱容。就業工作一向以來都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業率亦是專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性指標。這種對就業率的一味追求,容易導致高校對于部分學生的作假行為采取寬容態度,助長了就業失信行為的出現。同時,不少家長不但對自己孩子的就業失信行為聽之任之,部分家長甚至會手把手地教孩子一些投機取巧的手段。

3 大學生就業誠信的提升策略

(1)高校應扎實開展誠信教育,豐富教育內容與形式。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能始終堅守住誠信底線,必須得益于其在長期的教育與生活過程中形成的誠信理念和作假可恥的信念。為了提升教育效果,應采取豐富多樣的內容與形式,在傳統的講授之外,也可以舉辦與誠信有關的系列教育活動,如在校內開展誠信教育宣傳月、誠信主題演講賽、誠信主題班會等;在校外帶領學生參觀用人單位,在用人單位展開實踐活動等。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營造起一個誠信校園的大氛圍。同時,在學生即將畢業前,也應該及時加強誠信教育,給學生一劑堅定信念的強心針,使學生經得起考驗。

(2)社會應健全信用的監管、激勵與懲戒制度。要規范大學生的就業失信行為,相應的信用制度的建立與運行必不可少。學校應率先建立學生的信用檔案,客觀、規范地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各方面的行為表現,包括個人的考試成績、資格證書獲得情況、獲獎情況、在校期間的任職與表現、個人受處罰情況等。這個信用檔案一方面與學生在校期間的評優評先掛鉤,以督促學生加強個人努力、約束個人不良行為;另一方面在畢業時,將誠信檔案移交給指定機構保管,并可供正規、有資質的用人單位查檔,以督促學生誠信就業。同時,高校要加強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誠信問題的監管,不能唯就業率而對其開綠燈。對于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失信行為,一經發現核實即給予通報批評,并記錄在其信用檔案之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誠信檔案在校內乃至社會發揮監管、激勵與懲戒作用,使大學生心存敬畏。

(3)學生應提高專業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大學生應端正自身對于學習的態度和認識,珍惜大學的寶貴學習時間,重視大學階段對今后職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價值,充分利用好大學期間,既學習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也要提升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通過努力學習,使自己各方面的條件都能達到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特長和優勢,用自身的實力來獲得認可,而不依賴于弄虛作假。

(4)用人單位應合理設置招聘條件,兌現勞動合同與口頭約定。用人單位也應該在大學生就業誠信中有所表率。一方面,用人單位不應以自身在就業中的優勢地位,而設置不切合崗位實際、刻意拔高的招聘條件。在招聘中應首先設置合理條件,再在入圍者中擇優錄取。同時,用人單位應具有契約精神,與應聘者約定的勞動待遇、工作條件等,無論是以勞動合同的形式還是以口頭約定的形式達成,都應予以兌現。

(5)家長應以身作則,成為學生誠信養成的模范。父母是子母的第一任教師,是子女模仿學習的主要對象之一,父母的言傳身教將對子女產生深遠的、難以磨滅的影響。如果家長自身在生活中能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在工作中能愛崗敬業、勇于奉獻,那么子女也相應會從家長身上感受、學習到誠信,對于子女誠信意識的建立和誠信行為的形成起了很好的塑造作用。同時,學校也要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學生誠信教育過程中,注重家校聯系與合作,充分發揮家庭在大學生誠信養成過程中的作用。

(6)全社會應形成誠實守信的大氛圍。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每個人包括大學生都會受到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和感染。因此,必須在全社會加強對誠信的宣傳和引導,廣泛樹立“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道德規范,努力提高全民的誠信意識,在社會大環境中形成誠實守信的氛圍,使人人都自覺受到影響,堅守誠信底線。

參考文獻

[1] 鐘記超.畢業生就業誠信機制建設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8(11).

[2] 傅曉亮.高職大學生就業誠信體系的現狀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8(36).

科研誠信問題范文第5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擺脫了計劃經濟,走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然而,現實中誠信缺失現象正嚴重阻礙著社會經濟發展,并影響到我國的對外開放形象。

1我國經濟誠信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當前,我國的經濟誠信缺失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小到個人,大到一個企業,都存在誠信缺失問題。就個人來講,開具假發票進行報銷,個體工商戶偷稅漏稅,侵犯他人知識產權,銷售較冒偽劣產品,欺詐他人財物等現象時有發生。在經濟活動中,企業不講誠信的現象更為突出,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相互之間拖欠貨款,利用合同進行欺詐,隊伍提供虛假財務報表,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中國企業因為信用缺失而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高達5855 億元,相當于中國年財政收入的37%,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每年此至少減少兩個百分點。誠信的缺失嚴重影響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同時也影響了我國企業近一步發展的機會。據統計,在國際貿易中我國現匯交易達到80%,信用交易方式僅占20%左右。落后的結算方式嚴重阻礙了貿易的擴大和企業的發展,也使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大大減弱。另外,由于我國一些企業和個人制假販假,使得一些國家的企業和消費者對我國商品心存疑慮予以抵制,也極大地損害了我國的國際形象。世貿組織總干事穆爾曾尖銳地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從長遠看,最缺乏的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體系的機制。誠然,經濟誠信的缺失令人痛心,這是企業的悲哀,是全社會的不幸。我們不得不進行深刻的反思,為何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經濟誠信問題,恐怕這不僅僅是社會道德的退步造成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既有體制的原因,也有管理教育的原因;既有外部環境的原因,也有個人自身的原因。

1.1 我國經濟制度的局限性

雖然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從計劃經濟走上了市場經濟之路,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市場還很不成熟。由于市場經濟活動數量大、變化快,加之信息的公開公正和迅速有效傳遞尚未實現,使交易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給失信和欺詐提供了可趁之機;因為社會流動性加大和市場交易的不確定,也使失信者有了從事欺詐而逃避打擊處罰的社會環境。誠然,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為暗箱操作造假行騙提供了更多空隙。市場經濟關系要靠契約維系,而遵守契約離不開誠實守信。這就需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信秩序,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1.2 受經濟利益的驅動

誠信缺失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人理性有關,是市場經濟對利益的過度強調使人們失去了誠信。利益最大化成為人們遵循的最高原則和追求的最大目標。于是許多企業鋌而走險,做假賬,公布虛假財務報表,偷稅漏稅,賴賬逃賬,搞假冒偽劣,等,因為這些都能使之降低成本,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較高的利潤。由此產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則與道德觀念的矛盾和沖突,使經濟誠信受到沖擊。

1.3 道德教育的虛化

傳統道德特別是儒家思想都把誠信看得非常重要,但卻僅僅或主要停留在道德層面上,

僅僅或主要局限在強調注重個人自覺自省上,對實踐層面和社會約束方面的要求和設計不足,從而導致了誠信教育的蒼白無力。當今包括誠信在內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經濟領域內的誠信道德教育,很多時候也還是局限于泛泛而談流于形式,缺乏實質內容,缺乏針對性,缺少有力和有效措施。特別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和內容與實踐嚴重脫節,教育者說的和做的不相一致,致使被教育者不以為然,大大地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1.4 法律不健全

對失信者打擊不力 對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弱,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以致劣幣驅逐良幣、李鬼打敗李逵的現象時有發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健全。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市場經濟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是還不夠完善和具體,特別是對于社會失信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不夠,使得失信者敢于違法。

綜上,要有一個井然的市場秩序,光靠模糊的道德觀念遠遠不夠。關鍵就在于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場誠信機制,改進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只有這樣,誠信缺失、爾虞我詐的現象才能得到根本上的遏制。

就個人誠信制度而言,時至當下,中國依舊沒有一套完整的個人信用機制。然而,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該機制已經存在并發展、完善了150余年。因此,借鑒西方國家的個人誠信制度,對完善我國的誠信制度是大有幫助的。

2 西方發達國家的個人誠信制度運行機制

誠信是一種積極的社會關系和良好的道德風尚狀態。在西方發達國家,誠信的形成首先是從作為一種基本經濟活動規則的個人信用發展起來的。因此,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就在現實層面和邏輯關系上構成了整個社會誠信的基礎和前提。

西方的個人信用制度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個人信用體系發展得非常完善。個人信用狀況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數據、證據和事實來說明的,個人可以通過信用方式獲得支付能力而進行消費、投資和經營。在美國,公民都有屬于自己的社會保障號,在歐洲國家,公民則有社會信用號,與之相應的是,每個公民的個人信用狀況都可以通過資信機構做出的信用報告而得到評估。這種報告為金融機構和國家管理部門的資金借貸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個人信用依據,同時也將能夠終生地制約一個人的行為。有過失信記錄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將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特別是美國,在個人信用制度建設方面,不僅有完善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機制、規范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嚴密而靈敏的個人信用風險預警、管理及轉嫁機制,而且還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用方面的法律體系。這一切使得信用意識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個人信用成為整個社會信用的基礎,而社會信用成為了市場經濟的基石。個人信用制度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基本的社會管理制度之一。信用檔案被西方人看作第二身份證。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對于西方形成誠信的社會道德規范,以及建立信用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1個人信用制度的運行機制與實施環境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個人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它的出現,不僅要求具有相應的、保障其有效實施的基礎和環境,更必須具有一系列具體的運行機制。個人信用制度的實施環境,主要包括發達的市場環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的發展,已形成比較完善的信用消費法律體系、規范的金融環境、便捷的信息網絡化系統。而這些正是個人信用消費得以健全發展的重要基礎。而個人信用制度的具體運作機制則包括:個人信用登記機制、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個人信用風險機制。

2.1.1個人信用登記機制

個人信用登記是開展個人信用業務活動的基礎。在西方國家,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或私營企業主發放個人貸款之前,都需要向有關機構查詢該借款者的資信情況,而提供這類服務的

機構往往是專業的個人資信檔案登記機構。例如美國的信用署和信用報告署,其擁有的信息十分完備,可以向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提供關于消費者的信用種類及貸款余額、以往使用情況、償還歷史等各種信息。通過涵蓋全國每個企業、每個成人經濟活動、資信情況的電子信息系統,可以隨時為各種金融機構提供即時的、歷史的和全面的資料。個人資信檔案登記機制由兩個部分組成:(1)取得與借款有關的信用資料。個人資信檔案中的信息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借款人在銀行所要求填寫的貸款申請表上反映出的關于其在就業、收入、居住和婚姻狀況、資產擁有及未償債務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些信用管理機構還可以提供與借款人信用歷史有關的資料,包括未償債務的清單、按時付款的記錄等。(2)在獲得資信材料后應該對其進行調查和核實,如通過借款人的雇主了解其收入情況;對借款人提供的抵押資產進行法律調查,以確定有沒有人在此前曾根據有關規定對這些資產提出過所有權要求,或對提供的不動產和個人財產進行估價等。

2.1.2.個人資信評估機制

個人資信評估機制是對資信檔案登記機制的進一步延續和深化。在建立個人資信檔案系統的基礎上,對每一位客戶的受信內容進行科學、準確的信用風險評級,為各金融機構提供的信用業務進行輔助決策。消費信貸的評估可以采用兩種方法,即判斷分析法和信貸統計評分法。

(1)判斷分析法。 分析的關鍵是具體地確定借款人償還貸款的資金渠道。借款人的工資收入通常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這就要求銀行對借款人目前工作的穩定性、債務負擔以及基本的生活費用等情況有一個基本的評估。一般銀行都規定,借款人的債務與收入的比率不能超過40%。如果涉及到大筆金額的信用額度貸款,借款人的毛收入必須相當于銀行向其提供的信用額度的兩倍或兩倍以上,判斷分析主要依賴銀行信貸人員的工作經驗和判斷事物的能力,以對借款人還款能力和意愿做出準確評估。

(2)信貸統計評分法。 這種方法是把貸款申請人在每一個信用特征上獲得的分值全部加總,然后與銀行事先設定的分數線進行比較,凡是總分低于分數線的申請人將不能獲得貸款。

2.1.3.個人信用風險機制

個人信用風險機制包括更具體一些的內容:個人信用風險預警機制、個人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個人信用風險轉嫁機制。

(1)個人信用風險預警。銀行在發放個人信用貸款之后,預警機制的構建將成為控制風險的關鍵一步,如果預防風險得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銀行后續的風險管理難度。風險預警措施具體為嚴格實行貸后風險監測,跟蹤信貸資金流向。

(2)個人信用風險管理。各大金融機構對個人信用風險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制訂相關法規和契約,依法約束信用借款人的行為;二是,加強銀行自身風險管理措施,其遵循的基本方針是“系統管理”。三是,運用尖端技術防范風險,這一點在防止信用卡的偽造和冒用方面尤其突出。

(3)個人信用風險轉嫁。具體措施是利用抵押貸款擔保、信貸保險和個人信用保險來轉嫁部分風險。

2.2個人信用體系的主要模式

當前國際上在個人信用體制方面,主要有三種比較成熟的模式:

1、市場化模式。這種模式以美國、英國為代表。征信企業或公司可依法自由經營信用調查和信用管理業務,政府推動信用管理相關立法的出臺,強制有關部門及社會有關方面將征信數據以商業化或義務化形式貢獻出來,向社會開放。

2、中央信貸登記模式。這種模式以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如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為代表。這種體系是以中央銀行建立的銀行信貸登記為主體的征信管理體系。信貸登記系統的內容包括企業信貸信息和個人消費信貸信息。其特點表現于,信用信息服務機構是中央銀行的

一個部門,銀行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關信用信息。

3、以銀行協會建立的會員制征信機構與商業性征信機構共同組成國家的社會信用管理模式。如日本,銀行協會建立了非營利的銀行會員制機構——日本個人信用信息中心,負責消費者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會員銀行共享信息。該中心在收集信息時要付費,而在提供信息服務時要收費,以保持中心的發展,但這種收費并不以營利為目的。

除去個人誠信制度,同樣亟待健全的還有企業誠信機制。我國已經加入WTO融入經濟全球化,在國內外市場上我國企業將面臨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企業誠信制度的構建勢在必行,而且是刻不容緩。

3 構建我國企業誠信制度的必要舉措

3.1 通過立法和嚴格執法建立企業失信懲罰機制。

企業誠信建設必須立法先行,完備的誠信管理法律體系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穩定和約束企業失信行為發生的前提。我國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法律制度,制定出一套完整、規范的企業誠信管理法律體系,以法律手段對企業行為進行規范、約束,對失信企業及企業管理人員和直接責任人進行嚴厲的處罰,構成犯罪的必須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在立法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堅持公正嚴格執法、加大執行力度,使得法律真正成為維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追究債務人違約侵權責任的有力武器。

3.2加強政府及職能部門的誠信建設。

誠信建設應當“從上做起”,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在誠信建設中應起表率作用,加強自身誠信、廉正建設,取信于民。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徹底實現政企分開。政府職能要真正轉移到社會宏觀調控和為企業誠信建設提供服務上來,不能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第二,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應按誠信原則公正行事,并對企業誠信建設加強監管與指導;第三,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要提高政務和社會信息的透明度,保證公共信息向社會平等開放,為企業公平競爭、誠信經營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第四,應當加強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所有公職人員的廉正建設,樹立廉潔奉公的公務人員形象。

3.3加快我國企業誠信信息系統建設。

企業誠信信息資料的建立、開放可以為企業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條件。我們應依照WIC〕的基本規則和國際通行慣例,借鑒發達國家不同形式的信用征集模式,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實現企業與銀行、工商、稅務、質檢、公安、司法、海關、證監等職能部門和各類行業組織、協會及商會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加快我國企業誠信信息系統的建立與企業征信數據的開放,并通過網絡技術隨時跟蹤企業的經營動態,及時將各企業誠信資料向整個社會公開披露,讓誠信經營的企業暢行天下,讓失信的企業無立足之地。

3.4引導企業加強信用管理。

企業的信用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對應收帳款和商品銷售的管理,對與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的重要客戶、大客戶信用狀況的調查、征信和管理,它是企業正確篩選客戶、合作對象的有力保證?,F在發達國家的企業對信用管理非常重視,在企業管理十幾項內容中,賒銷與信用管理排在企業管理的第一位,然后才是戰略目標管理、生產經營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目前我國及社會各界應該積極引導企業重視并開展信用管理,首先要培養企業管理人員的信用風險意識;其次要引導、幫助企業建立由信用管理決策機構、信用管理專業部門和信用管理專業人員組成的完整的信用管理系統,在經營過程中依靠企業信用管理系統加強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風險。

3.5 發展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

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包括信用調查、征集、評價、擔保、咨詢等公司的健康發展??梢詫ζ髽I的失信行為形成有效約束。我國應總結信用體系試點和示范經驗,借鑒國外信用

服務中介機構的發展經驗,大力推進和規范發展信用服務中介機構。同時,美國信用危機也提醒我們,政府應該加強對各類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的監管,建立健全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另一方面,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必須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為社會各界和市場交易提供信用調查、征集、評價、擔保及咨詢等信用服務。

3.6 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誠信價值觀

企業誠信建設問題雖然是一個經濟學問題,但企業失信行為的產生,從行為人角度來看就是一種道德缺失的表現。因此,要進行企業誠信建設,必須在全社會范圍內、在所有公民中倡導以“講誠信為榮,不講誠信為恥”的社會價值觀。目前,我們應該通過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進行公民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培育公民誠實守信的思想觀念,使誠實守信成為每個人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誠信價值觀,可以為企業誠信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4、總結

正確認識誠信缺失的原因,可以澄清一些認識誤區,并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真正解決誠信問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4.1 形成有效的博弈規則

構建誠信的制度基礎。市場經濟發展史表明,在本來不相識的人之間建立相互信任關系是交易范圍擴大和經濟發展的基礎,而交易規則的形成是建立和維持信任關系的關鍵。這種博弈規則的有效制度安排必須體現:當事人履行契約比不履行契約更有利可圖,人們為實現交易帶來的長遠利益能抵擋短期機會主義行為的誘惑。為此,①要建立穩定的連續的交易關系;②要有公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包括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交換制度等;③要有嚴格的產品責任和懲罰機制,市場主體的明示和默示擔保(承諾)都必須承擔責任。

4.2 加速道德文化建設

增強全民信用意識 法律和道德都是約束人的行為的。社會道德的約束是法律約束的前提和基礎,人們只有具有道德約束的品質修養,才能自覺遵守法律的約束。在經濟發達、法制健全的社會,經濟誠信顯得至關重要。因此,要深入進行以誠實守信為重要內容的道德文化教育,喚起全民的信用意識,逐步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社會風尚。

4.3健全法制法規,加大懲處力度

防范和治理失信,一定要重視建立一個系統的監管體系,在發揮道德準則的規范作用同時,還必須堅持依靠強有力的法律、法規的監督作用。只有這樣,市場誠信才能有法可依,納入正常的法制軌道,形成健全的監督體制和有序的市場秩序。法律法規在堅持發揮自身監督作用的同時,其所起到的懲戒作用更能使市場誠信原則切實可行。

總之,我們呼吁社會誠信,更呼吁經濟誠信。因為經濟誠信是社會誠信的基石。經濟誠信的缺失,損害的不是行業形象,而是整個國家誠信的形象。市場經濟必須以法治為規范,誠信是是社會價值體系的根本,是市場經濟充滿活力的根基,擁有良好誠信資源的市場經濟,是健康的市場經濟,是有秩序的市場經濟。在這種狀態下,社會運行成本降低,各方面的信任度提高,社會關系和諧。在我們整治目前突出問題的時候,還要從長遠著手,建立起良好的誠信機制,使市場經濟秩序能持久、健康地運行。

參考文獻

[1]金路,李祖華《社會誠信問題的再思考》,2006年12月12日.

[2]衛興華.《論市場經濟與誠信缺失》,《人民日報》2006 年03 月24 日.[3]范玉玲.《中國企業誠信現狀及案例剖析》,《施工企業管理》2005 年4 月.

[4]申予波.《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誠信》,《科教文匯》2008.01(上旬刊).

[5]劉曉敏《構建我國企業誠信制度的設想》,《改革探索》2003年第六期.

[6]艾洪德、蔡志剛:《個人信用制度:借鑒與完善》,《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7]陳波:《西方個人信用制度的啟示與借鑒》,《投資研究》1999年第5期.

[8]陳文玲:《美國信用體系的總體構架》,《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9月9日.

[9]郭躍進:《誠信貶值:中國企業面臨的嚴峻挑戰》,《經濟管理》2001年第13期.

[10]何建奎、岳慧霞:《中國個人信用體系模式選擇》,《消費經濟》2004年第3期.

[11]“建立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政策研究”課題組:《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國際經驗與啟示》,《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第17期.

[12]李林:《中國的尷尬:信用危機》,《經營與管理》2001年第3期.

[13]林鈞躍:《消費者信用管理》,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年.

[14]劉姝威、王學飛、張現峰、閻黎麗:《不同社會信用體系的國際比較》,《上海證券報》2004年8月12日.

[15]“美國信用管理制度與運行模式”考察團:《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模式比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6]石晶:《在我國建立個人信用問題初探》,《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第7期.

[17]孫杰:《國外信用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7月20日.

[18]汪勁:《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信用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國外信用制度介紹和比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年第3期.

[19]王藝:《建立我國個人信用制度的對策》,《管理現代化》2001年第6期.

[20]肖成華:《.新世紀個人資信評估》,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1年.

[21]張炎華:《西方國家個人信用制度成功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22]張亦春等:《中國社會信用問題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23]趙懷勇:《用制度規范個人信用》,《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3月11日.

[24]鐘楚男主編:《個人信用征信制度》,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

科研誠信問題范文第6篇

一、科研檔案開展電子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 滿足廣大用戶需求, 提高查閱便利性。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樹木資源的匱乏, 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傳統的紙質文檔閱讀和查閱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為了響應人們的不同需求, 科研檔案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 進行數字化檔案的建設。

(二) 充分發揮計算機作用, 提高利用效率?,F代化的檔案管理, 尤其是基層單位, 他們對計算機功能的開發有限, 利用率比較低, 僅僅用來檔案的簡單查閱, 或者文件的存儲, 總體的利用率低, 造成了大量的人、物、財的浪費, 使現代化的工具沒有充分發揮價值。

(三) 節約二次文獻信息加工時間, 提高檔案信息時效性。傳統的文檔方式基本上以紙質形式存放, 這些科研成果在經過一定的時間有可能導致信息的失效, 而且在錄入的過程中, 遵從一定的原則, 采用繁瑣的收錄方式, 開發二次文獻信息的時間過長, 嚴重影響科研文獻的利用價值。檔案數字建設能夠直接可以進行機讀檔案, 運用電腦檢索文獻, 大量節約了二次文獻信息的加工時間。

二、現階段科研檔案數字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一) 科研檔案管理意識薄弱, 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不足。隨著檔案管理事業的不斷發展, 科研檔案管理也基本進入到不斷規范的過程中, 工作者對科研檔案的管理意識也在不斷加強, 數字建設有了基本的成效。然而, 在現實生活中, 人們對科研檔案的管理意識還是不到位, 工作者也沒有對科研檔案管理進行系統的學習和思考, 導致在工作理念上缺乏創新, 工作方式比較陳舊, 忽視了檔案信息資源的持續開發, 使得科研檔案沒有充分發揮價值。

(二) 缺乏檔案數字建設的復合型人才??蒲袡n案一般具有較大的科研價值, 這就需要工作者具有強的業務知識和能力, 并且對信息自動化和網絡化的應用能力還要高, 目前這類人才還是比較匱乏。很多從事檔案管理工作的人員的學歷水平較低, 年齡結構偏大, 計算機水平不高, 他們運用最多的就是紙質文檔的編研模式, 對檔案數字建設的認識和工作能力都有限?,F代社會中, 有很多科研資料本身就是以電子的形式儲存下來的, 對于這些資料的存儲、檢索和查閱尚未建立一套統一的管理方法。

(三) 缺乏數字化建設的工作標準和制度。數字化建設若要取得成效, 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統一的工作標準和制度, 實現工作的規范化, 這就對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但是目前由于科研單位之前就購買了管理軟件, 加上每個單位的管理情況不同, 導致了軟件的功能不足, 加上計算機設備設施的匹配度不足, 造成對數字建設沒有形成統一的工作流程, 直接影響了數字化的進程。

三、加強科研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對策

(一) 加強專業化的檔案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計算機的大量普及和互聯網的應用已經把我們帶入了一個信息化集成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里需要高水平的檔案管理人員, 才能對科研檔案的信息資源進行很好的開發和運用, 從而更加促進科研的進步, 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當前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明顯滯后于信息時代的發展, 管理人員的意識淡薄, 觀念陳舊, 成為數字建設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 科研單位急需建立一批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檔案人員隊伍, 通過培訓強化他們的技能, 讓他們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對科研檔案進行有效管理, 加快科研檔案的數字建設。

(二) 開發科研檔案管理平臺系統。當前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化技術等已經形成了基本的網絡環境, 檔案管理工作已快速朝著數字化的方向邁進, 科研單位需要認清當前的發展趨勢, 加強檔案管理的硬件設施建設, 添置必要的現代化技術設備?,F在有很多科研單位已經意識到了這種變化, 完善網絡建設, 加強軟件管理功能, 這為科研檔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平臺, 為科研檔案的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數字基礎。

(三)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工作標準??蒲袡n案本身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 就需要結合科研單位的實際情況, 加強規章制度的建設, 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標準, 加強檔案的安全管理??蒲袉挝灰涌焱瞥鲇嘘P科研檔案數字管理的各項工作規范, 尤其是網站建設和管理標準, 檔案管理軟件設計和數據庫錄入規范等, 要讓科研檔案的數字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讓檔案管理工作能夠更加可靠、安全。

四、結束語

當然, 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 需要隨著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不斷改進和完善, 只有緊緊聯系時代的發展, 培養高素質的檔案管理人才, 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 才能讓科研檔案充分發揮價值, 為科技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摘要:科研檔案信息的存儲對于知識體系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尤其是計算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應用, 數字化建設成為檔案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 如何運用信息系統實現對科研檔案的管理和存儲, 讓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和需要科研檔案的人群便捷地調取和查閱相關資料, 推進科學的進步和發展, 成為檔案管理部門首要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科研檔案,數字建設,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強.信息用戶研究的發展歷程與未來展望[J].情報資料工作, 2010 (3) :66-68.

[2] 丁婷.論信息用戶研究中的學術倫理、法律糾紛[J].圖書館界, 2010 (6) :7-9.

[3] 李桂華, 余偉萍.信息用戶研究的理論進化[J].情報理論與實踐, 2009 (12) :28-33.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范文下一篇:狐假虎威的故事續寫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