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技發展范文

2023-09-23

科技發展范文第1篇

中國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城市化”這一歷史必經階段中涌現出一些中國特有的現狀。當人口流動不再受計劃經濟體制的約束,當城市化的發展程度日新月異,當許多問題層出不窮,我們應該怎樣面對?我們要看到自己的成功,也要發現自己的不足。成功的典型實例值得被借鑒,不足之處需要被及時補救。全社會各階層的緊密聯系,政府政策的全面出臺,有利于中國城市化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中國城市化城鄉雙贏不良現象分析相關政策

科技發展范文第2篇

根據有關史料,我國長沙馬王推出的醫學文獻《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溫燙”、“藥摩”、“外洗”等內病外治的記載。公元前三世紀,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傷寒論》等書及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素問●舉痛篇》均對足浴對人體的好處作了詳細介紹,

宋代文豪蘇東坡先生對養生頗有研究,對堅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對身體的益處就大加贊賞,稱 “ 其效不甚覺, 但積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 „„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說明中國人很早就對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明朝時期,足部按摩得到進一步發展。后因封建禮教、女子裹腳等輕視足部健康的 “ 政策 ” 、民風,大大影響了該療法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到了清末年間,這一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更是遭到了外國列強的殘酷掠奪,一度在國內 “ 銷聲匿跡 ” ,幾乎失傳。

1、中國式足部按摩在唐代傳入日本、朝鮮.元朝以后又傳入歐洲;

2、20世紀初,美國醫生威廉·菲茨杰拉德以現代醫學方法研究整理足部反射療法的成果,于1917年發表了《區域療法》(Zone Therapy)一書.

3、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印古哈姆《足的故事》專門介紹了 “ 足部按摩療法 ” 。

4、一九七五年,瑞士瑪魯卡多《足反射療法》,從學術上總結了人類關于足部反射區的自然療法。

5、20世紀80年代在臺灣傳教的瑞士神父吳若石先生用"中國古代的足部按摩術"治好了他多年的風濕關節炎,并發表了《若石健康法——足部反射自學手冊》一書.1982年臺灣成立了"國際若石健康研究會";

6、1985年英國現代醫學協會將足部推拿法定為現代醫學"足部反射區療法";

7、1988年,中國足療之父揚茗茗老師在北京創建若石保健咨詢服務中心,同年組建中國若石健康法專業委員會。

8、1989年在美國加州召開了足反射療法會議.

9、1990年在日東京舉行了國際若石健康法學術研討會,使足部健康反射療法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10、1991年,“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 于北京正式掛牌成立,足部按摩健康法在國內亦得到了重視。

11、1994年,中國足療之父揚茗茗老師出版發行了《若石健康法——足部保健按摩實用手冊》三種版本和教學錄像帶。

12、1997年,揚茗茗老師組織起草了《足部按摩師國家標準》《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教材》以及試題和考核辦法。

13、1997年6月18日 ,在泉城濟南解放橋誕生了第一家專業足體保健店——良子足療,1998年7月,富僑足療保健在重慶九龍坡毛線溝創立;從此足療保健行業的兩大連鎖品牌,綻放神州大地。

14、1999年1月,“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通過了國家鑒定,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足部按摩師正式成為中國政府承認的一個工種而服務于社會,填補了中國職業分類的空白。

15、1999 年國家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足部按摩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勞動部任命楊茗茗先生為國家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足部按摩專業委員會主任,負責組織足部按摩師職業教材編寫、職業標準制定和題庫的開發。

16、1999年11月為了統一規范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黃山培訓部舉辦了全國首屆高級足部按摩師和足部按摩師考評員培訓班,當時有34名同志考取了國家高級足部按摩師和足部按摩師考評員資格。至此,足部保健行業逐步走向職業化、標準化的發展軌道。這不僅充分體現出國家對這一職業的重視程度,更為足部保健行業的規范發展奠定了技術理論基礎。

17、2000年楊茗茗老師創建了北京若石保健按摩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并任校長,成為全國品牌最大的專業足部按摩學校,并為我國的足部保健行業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

18、2004年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我國修訂了《足部按摩師國家職業標準》和《教程》,增加了足部按摩師技師級別,使足部按摩行業的技術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專業高度。

19、2007年,6月22日華夏良子德國巴特基辛根店正式開業,它的成功建立標志著中國足療走向世界。

20、2007年8月,《足浴保健經營技術規范》行業標準,編號為:SB/T10441-2007,商務部批準已于2008年5月1日起實施;

21、重慶港天養生全國率先開展---病歷式調理足療,把我國足浴發展引領到新的高度,同年研發---24節氣足療系統手法,成為保護性調理項目。

22、2008年3月5日在全國召開的“兩會”開幕式上,人民政協報四版特刊形式全面報導足療行業發展。

科技發展范文第3篇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這為我國利用國際科技資源、建設創新型國家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國際科技合作是我國科技工作和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國際科技合作把握新時期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緊密配合國家經濟、科技和外交戰略,不斷開創新局面,登上新臺階,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局面已經形成。目前,國際技術轉移與多種形式的國際科技合作,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日趨相互滲透,已經成為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在重點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手段。

發達國家進行國際科技合作的最新做法

國際合作中的技術轉移,即是國家(或地區)間的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等組織在科技合作與交流過程中發生的技術轉移。發達國家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利用國際科技資源,實現技術轉移的途徑不斷拓展,主要包括:

(一)積極開展科技外交,加強對外科技援助

例如,本著通過合作吸收歐盟以外的科技知識、高新技術和人才以及開拓國際技術市場的目的,歐盟迄今已與4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國際科技合作協議;最近幾年來,美國在許多外交領域也頻頻打出科技牌,據初步統計,到目前為止,美國僅聯邦政府各主要職能部門就與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近900個科技外交方面的協議和諒解備忘錄等,美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與他國簽署的科技外交協議更是無法統計??萍荚强萍纪饨坏闹匾M成部分。通過科技援助開拓國際市場,獲取多方利益,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發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資源、能源等問題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通過開展對外援助,成功獲取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和能源。

(二)廣泛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和計劃

國際大科學工程和計劃使得世界范圍的科學家能夠在大規模、大尺度或是跨學科前沿性研究領域開展合作研究,有助于全球科技資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例如,在經過多年醞釀和準備之后,于2006年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歐盟、日本、中國、印度、韓國、俄羅斯和美國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該計劃將歷時35年,總投資高達99億歐元。它的啟動標志著人類開發新能源征程的開始,其成功將為徹底改變人類的能源結構提供可能。

(三)重視科學家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與合作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06年發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標》,不同國家作者合著的論文數量在世界范圍內都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1988年以后合著論文的增長更為迅速。1988年,合著論文只占所有論文總數的8%。到2003年,20%的論文至少有1名外國作者參加。合著論文所占的份額在美國、歐盟15國和日本至少翻了一番。美國是國際合著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合作的國家數量也是最多的。2003年,參與國際合著論文的國家有192個,美國研究人員與其中172個國家的研究人員開展了合作,國際合著論文中的44%有美國作者參與,美國作者發表的論文每4篇就有l篇是國際合著論文。日本的比例與美國近似。歐盟重視成員國之間的科研合作,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更為密切。從合著論文的趨勢來看,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與發展中國家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更為密切,英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加強了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東亞地區各國之間的科技合作日趨活躍,形成新興的研究密集區。

(四)鼓勵跨國公司在國內設立研發中心

近年來,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進程也不斷加快??鐕静①復鈬髽I,在國外設立新的研發設施,以及海外子公司進行研發活動的比例不斷增加。經合組織2006年發布的《科技與工業展望》顯示,2004年經合組織跨國公司的研發活動有16%是由在國外的子公司開展的。美國企業的海外研發投資從1994年的約120億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210億美元??鐕镜难邪l活動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愛爾蘭、英國、澳大利亞等國,跨國公司的研發投入占企業研發投入總額的40%以上。在亞洲地區,中國(包括中國臺灣)及其他7個國家或地區(韓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外國投資帶來了新的機遇。

(五)吸引國際一流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到國內工作

例如,建國只有200多年的美國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從其歷史可以看出,人才的吸引和培養是美國興盛的根本所在。源源不斷的外來高素質移民和國內教育培養的大量創新型人才,不僅創造了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并且塑造了一種能夠進行自我調節的保持平衡的政治體制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先型的經濟模式。

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新態勢分析

(一)政府間合作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由于近年來中國科技實力不斷提高,科技進步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加,發達國家政府認識到中國科技的重要地位,相繼出資與我聯合支持優先領域的合作研究(見下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據統計,這些對華科技合作專項資金總額每年約合數億元人民幣。

(二)與發達國家科技合作邁上新臺階

中美政府間科技合作 中美政府間科技合作已成為兩國關系的新亮點,目前已形成政府間引導,部門、地方、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2006年《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再次延期五年。中美雙方就先進清潔能源技術、核安全合作與和平利用核技術、農業科技、水等資源管理、資源節約和綜合高效利用、環境技術與全球變化、對地觀測、減災防災、公共衛生與生物醫藥研究、基礎研究、納米技術和計量標準、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和交流多個合作熱點問題取得了新的突破并達成了廣泛的共識。

對歐盟及其成員國科技合作 歐盟及其成員國是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伙伴。中歐科技合作日益成為發展中歐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內容。中國參與歐盟框架計劃的合作研究,以及加入“伽利略”計劃和ITER計劃合作,全面提升了中歐之間的戰略伙伴合作關系。

中俄政府間科技合作 在2007年8月召開的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會第十一屆例會上,中俄雙方決定從政府層面上共同支持開展一批中長期重點科技合作項目。中俄雙方聯合開展政府間科技合作重點項目表明,雖然引進俄方先進技術和專業人才仍是近期我開展對俄科技合作的重點,但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從長遠來看,中俄科技關系將更趨于平等、合作。中俄戰略協作伙伴的建立推動著雙邊科技合作不斷向前發展?!白龉餐瑒撔碌目萍己献骰锇椤币殉蔀橹卸響鹇詤f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中加、中澳政府間科技合作 2007年1月16日,中國政府與加拿大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在北京簽署。這是加拿大政府對外簽署的第5個雙邊科技合作協定,也是中國政府對外簽署的第100個雙邊科技合作協定。中國與澳大利亞兩國政府支持在共同感興趣的優先領域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先后成立了中澳水資源研究中心、中澳輕合金聯合研究中心、中澳干細胞聯合研究中心和中澳表型組學聯合研究中心。

(三)對發展中國家科技合作穩步發展

對發展中國家科技合作始終是我國對外科技合作的基礎和重點。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特別是我國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并提出建立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使得發展中國家對華開展科技合作的愿望日益增強。2007年6月,哥斯達黎加與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這是我對中美洲國家外交關系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四)多邊領域合作由“虛”向“實”過渡

通過參加聯合國科技促進發展委員會(UNCSTD)、APEC產業科技工作組(ISTWG)和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亞太技術轉移中心(APCTT)等歸口國際組織的工作,既“唱戲”,同時,注重實效,做到“占位子、出聲音、做貢獻、有影響”,逐漸從“虛”向“實”過渡。如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雙邊合作備忘錄共同舉辦非洲未來領導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培訓班、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甘肅省科學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建立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作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增強對發展中國家人員的培訓,擴大太陽能技術及產品的出口。

(五)區域科技合作逐步擴大

在多邊和區域框架下,我國積極參與了歐盟框架計劃的合作,有針對性地參加亞太經和組織、亞歐會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東盟(10+1)、中日韓-東盟(10+3)、中亞五國、中非合作論壇等區域框架下科技合作等,對樹立我國際形象,提升我國科技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 提高我國實用技術與高技術產業在周邊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占有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思路和重點

(一)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思路

黨的十七大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的重要內容;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擺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八項任務中的突出位置。這是中央在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基礎上,對未來科技和經濟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今后我國國際科技合作工作將緊密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和《“十一五”國際科技合作實施綱要》的重點任務與要求,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家外交工作兩個大局,努力在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成效三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做出重要貢獻。要樹立“大國際科技合作”的觀念,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宏觀戰略研究和合作需求調查,調整工作思路、轉變管理模式,在體制和機制上保證《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著重做好以下五個戰略轉變:

1.在戰略目標上,從一般性國際科技合作,向以《規劃綱要》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轉變。樹立“大國際科技合作”的觀念,更加緊密地圍繞《規劃綱要》確立的重點任務,緊密結合國家各大科技計劃的需求,遴選國際科技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項目,做到與各科技計劃互相協同、融為一體,解決國內計劃與國際合作計劃“兩張皮”問題。利用國際優勢科技資源為國內計劃實施服務,在高起點上創新,在創新路徑上盡量少走彎路,加快研究開發速度,提高水平,提高對外合作的針對性和服務國家戰略的有效性,使國際科技合作成為國家自主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大國際科技合作”的新格局。

2、在合作方式上,從注重項目合作,向整體推進“項目-人才-基地”相結合的戰略轉變。要切實改變以往重項目合作,輕資源集成和人才培養的現象,形成“項目-人才-基地”相結合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促進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實現國家、部門、地方、企業等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的高效集成,實現國際科技合作與區域創新體系乃至國際創新體系的有效銜接。

3、在合作內容上,從注重技術引進向“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轉變。要在更加廣闊的層面上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國外知名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研人員與國內同行在基礎科學和前沿領域開展合作研究,鼓勵國際風險投資、咨詢機構參與國內高新技術產業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基地,組建研發戰略聯盟,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包括人力、資金、技術以及市場等資源,提高核心競爭力,開拓發展空間。支持我國科學家走向國際舞臺,通過參與更多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合作,拓展視野,增強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

4、在合作主體上,從以政府和科研機構為主,向政府引導、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戰略轉變。要充分把握國際科技合作的主體、層次、內容和方式不斷變化的趨勢,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拓展工作渠道,搭建合作舞臺,創造合作條件,提供合作環境,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等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特別注重企業在國際科技合作中的主體作用,為企業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做好服務。

5、在任務確立上,從“自下而上”的立項機制,向以《規劃綱要》為導向的“自上而下”的立項機制戰略轉變。要針對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目標聚焦不夠,資源較為分散的弊端,建立和完善部門和地方的國際科技合作統籌協調機制。特別是要圍繞《規劃綱要》和“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的實施,加強國家科技計劃間、部門間以及部門與地方間的統籌協調,以需求為導向,凝練合作重點,強化自上而下的立項機制,集成有限資源,在若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二)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工作重點

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實現技術轉移,必須立足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在全球科技資源利用中我們應遵循“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發展方針,緊跟世界潮流。

第一,在對外科技交往中,我們要緊緊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依托跨國科技合作與交流,側重引進有利于提升我國集成創新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的主導技術、共性技術和配套技術。還要積極擴大技術輸出和技術轉移,通過合作研究、聯合調查、技術培訓、科技援助等多種形式,促進技術及產品的出口,推動科研機構和企業“走出去”。我國對東南亞、拉美和非洲國家,特別是中非科技合作的前景非常廣闊。

第二,要在一批前沿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和計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ITER計劃、伽利略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全球對地觀測系統、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國際綜合大洋鉆探計劃、全球變化研究計劃等,提升中國科技整體水平,提高國際影響力。

第三,要積極加強我國科學家同國際科技界的交流和合作,努力學習和運用世界先進科技成果。

第四,要改善投資環境,鼓勵技術密集型的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提高在華研發中心的能力和確保留住優秀人才,促使跨國公司支持在華研發中心參與核心技術的開發與基礎研究。

第五,要建立符合國情的科技人才吸引機制,包括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和人才流動機制,并從軟環境著手,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從而吸引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來華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我國科技整體水平持續發展,才能在激烈、復雜的國際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最終使我國在2020年能夠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清華大學博士后)

科技發展范文第4篇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新農村建設在全國快速推廣開來,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日新月異,而當下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漸漸與新形勢的要求不相符。目前,如何將農業經濟發展和市場發展中的經濟狀況進行有效的融合?如何轉變當前的傳統家庭式、零散式的農耕模式?如何實現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規范、高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01.069

我國屬于農業生產大國,在開展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中,應該在新發展背景之下,進一步將開展農業經濟管理的方案進行科學的制定和規劃,同時在管理中應該針對經濟發展中具體的經濟建設目標,將農業經濟發展中對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占比進行有效的控制,通過強化新經濟時代的農業發展建設規范化管理目標,提升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并且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該充分的結合國家的經濟發展政策方面的具體規定,將農村經濟建設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仔細的研究,通過經濟管理進一步的解決發展經濟中出現的問題。

1 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對農業經濟管理認識不足。我國大部分農村還處在勞動力輸出階段,知識分子絕大部分流入城市和機關事業或企業單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的農民知識水平普遍不高,他們的勞作模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傳統農耕時代形成的固有思維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目前,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等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但大部分農民的認知性、積極性和響應管理的意識并不是很強,加之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率不高,這樣就會導致在管理工作中農民不能夠積極有效地配合政府的農村經濟管理政策,進而導致許多好的政策在執行中出現問題,從而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2)新農村經濟發展制度下的經濟管理體制沒有有效的建立。在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能力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之下,在經濟管理中,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受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在管理發展中應該針對市場經濟長遠發展目標,對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規劃作出進一步的安排。在發展中應該在經濟發展管理的制度安排中,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尚未有效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發展體制方面的管理需求進行制度方面的發展和融合,使得農業經濟在開展中能夠有效地和農業整體的社會發展結構進行適應,同時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發展中應該對于體制滯后的發展問題進一步的引起重視,從整體問題認識上,充分的分析出農業經濟在發展中缺乏活力的真正原因,對農業經濟發展中影響可持續化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

(3)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沒有及時建立。面上來看,我國地大物博,農村農業生產總規模大,涉及面廣,農業發展主線不夠清晰;線上來看,農村長期處于粗放經營的現象一直沒有多大變化,地區發展差異化較大;點上來看,小規模、家庭式的農業生產模式居多,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低下,政府引導、指導力度不大。針對以上問題,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轉型亟須建立一支多層次、立體式、業務精通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首先從國家層面要有頂層設計,未來農業發展方向要有明晰的路徑。其次要有農業經濟專家把脈地區農業發展方向,通過成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等形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實現一區域一特色,一鎮一品或一村一品。最后要明確政府農業專職人員,負責把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和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推廣到千家萬戶,引導和帶領農民解放思想,加快農業增產、增收、增效。

2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方法

(1)強化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普及。一是明確政府主體責任。政府在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農業部門要轉變思想,變經濟的補貼為知識的灌輸,知識改變的是理念,經濟手段對農民來講有時反而會養成一種惰性——不想改變的習慣。二是強化市場引導作用。市場具有無形的宣傳力量,同時也最有發言權。國家主導方向,農業從業人員加強指導,市場負責開拓創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三是加大農業從業人員的知識普及力度。從實際看,一個地區農業從業人員專業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這個地區農業水平的高低。政府普及知識不能只盯著農民,而把農業從業人員知識普及好、培訓好,才能把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推廣開來。四是做好農民的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普及工作。農民處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末梢,是直接參與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只有把農民的思想做通了,知識普及了,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轉變農業經濟開展中的管理模式。在實際踐行中,應充分重視經濟管理發展和農村經濟建設方面的有效結合,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到新農村經濟建設開展的各個環節中的具體經濟管理與農業經濟建設規劃的融合,在管理中應該充分地將農業經濟發展有效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作為農業經濟管理開展重要的控制標準,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將經濟管理方面的注意力向食品安全和農業經濟綠色化發展水平方 向進行轉換。所以,在農業經濟發展建設中,經濟的發展和建設不能夠單一的追求經濟發展的高效化和高經濟增長的發展要求,在管理中應該充分的認識控制農業經濟增長效益方面產生的作用,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該重視控制商家經營發展的規范性,提高市場經營中農產品控制中的具體交易的公平性,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從整體的農業經濟的發展目標方面進行有效的規范化目標制定,通過轉變新農村經濟發展之下的農業生產開展模式,進一步地將市場經濟發展中的農業經濟所占的經濟增長占比進行提高,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高水平。

(3)完善農村經濟建設管理體系。在農村經濟發展建設中,為了進一步的提高農業經濟發展建設的水平,就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業經濟的發展管理體系建設進行完善的發展,在新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背景下,應該充分的重視經濟活動開展中經濟管理體制的健全發展和完善,同時在管理工作中應該通過制度體制方面的優化和發展,將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設起來,進一步的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高速化增長目標。

(4)加大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使用和儲備力度,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職責。在經濟發展中應該將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具體的工作開展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控制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上,應該明確經濟管理人員自身在管理工作中具體的工作職責,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對管理的權利和職責進行有效的限定。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中重視管理工作開展效率和質量,應該明確管理中的利用管理方式實施中各項管理工作措施應用開展的水平,在新農村建設階段開展中,經濟建設應該重視經濟管理措施有效的采用,發展農業經濟農村經濟過程中應該積極地響應國家政策有關方面的領導,在開展農村工作建設中應該對農業經濟管理產生的價值有明確的認識,同時在管理中應該通過定期舉辦農業經濟發展交流的大會進一步的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對于管理方式的創新發展能夠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該規范管理實施人員的管理資質,管理工作中人員應該通過正規的培訓合格之后才能夠參與到管理工作中,通過系統化的專業管理培訓,進一步的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并逐步了解到農業經濟發展對于社會經濟建設產生的作用。

3 結論

在新農村建設開展的背景之下,農村經濟建設想要快速化的發展,在管理中就應該重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對管理措施的應用效果強化監督,并且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應該在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上進行嚴格的培訓,同時在管理中應該積極地向農業種植者宣傳農業經濟管理帶來的作用,使得農業經濟管理開展能夠得到有效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晶.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35(22):199.

[2]劉喜江.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3]劉玉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4):18,20.

科技發展范文第5篇

3摘要: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關于“中國夢”進行了論述。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向世界宣示“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3月17日,新一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換屆完成,習近平再次暢談“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煥發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蕩起億萬人民的共鳴。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也應該以實現中國夢為己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關鍵詞:

中國夢偉大復興發展實現當代大學生

正文:

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時代解讀,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偉愿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產生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走在了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輝煌成就,為人類社會進步作出過巨大貢獻,這是中國人民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是中國夢之歷史源起,也是實現中國夢的豐厚資源。然而1840年爆發的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不但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打碎了“天朝之夢”。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系列的侵略戰爭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被迫簽訂,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與苦難世所罕見。

近代以來中國仁人志士不斷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歷經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始終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無法實現的夢想。那時的中國夢便是民族的獨立和強盛。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不懈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中國夢。緊接著又緊鑼密鼓地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經歷了一系列的摸索,吸取了一系列教訓之后,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為實現中國夢積累了寶貴經驗、提供了理論指導、奠定了物質基礎。國家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出現了曙光。

現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日益強盛,軍事實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文素養日益增強,具備了實現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在我們的前面,還有36年的新征程,將要達到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那中國夢又應該如何去實現呢?

習近平主席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都要努力增強本領,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

2. 我國工人階級一定要在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上發揮模范

帶頭作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兒不懈奮斗。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

3. 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

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暗中放飛青春夢想。

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也應該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促進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同時呼吁各國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加強團結合作、加強相互支持和幫助,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總而言之,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夢”又是“世界夢”,是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繁榮昌盛的偉大夢想。

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首先應該熱愛祖國,樹立遠大的理想,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體落實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上來,始終以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為己任。其次應當發揮朝氣蓬勃、思維敏捷、敢為人先的諸多優勢,堅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斷夯實科學文化知識基礎,掌握善于創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續創新能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同時,要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德”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有才無德的人實施的高科技犯罪更加可怕。最后,我們應當堅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精神,不好高騖遠,一步一個腳印地為實現中國夢走出一條堅實的道路。

參考文獻:

《中國夢的由來、意義和內涵》——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王樹蔭 《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關于“中國夢”論述摘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編:李源、高雷

科技發展范文第6篇

盤點快遞業發展十大趨勢

國家實施郵政體制改革,政企分開已經五年了。五年來,在國家郵政局黨組領導下,包括快遞在內的整個郵政業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長,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總體規模迅速擴大。

一、 2012年我國快遞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我國郵政市場潛力很大:一方面,綜合國力迅速提升,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躍居世界第二位,國家財政收入達到8.3萬億元,國家基礎設施迅速改善,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社會基本穩定,法治逐步完善,中國經濟進入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五化”(市場化、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國際化)進程為郵政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契機。在13億人口中城鎮人口已達到7億,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信息化深刻影響著生產生活,網民超過5億,中國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二位,兩個市場開放的態勢基本形成。

由于快遞的特點是既服務生產,又服務生活的公共服務范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快遞業產生了旺盛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梢钥隙?,“十二五”期間,乃至未來很長時間內,總需求大于總供給、不斷提升的對高質量服務的需求落后于相對薄弱的服務能力將是郵政業面臨的主要矛盾。

二、市場份額向數個品牌企業集中的發展態勢

預計2011年快遞業務量將增長50%,突破35億件。全行業日處理量達1300萬件,其中80%以上的業務量集中在六大企業。

規模型企業數量增加,大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大為提高。2009年以前,日均業務量超百萬件的企業只有兩家,現在已經有六家。相當一部分規模企業已經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網絡,并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轉型。

但是,現在的發展態勢能否繼續,能否達到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還要看能否把握以下八個發展趨勢。

三、外資、國有、民營全面競爭,共同發展的態勢

首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郵政局正在抓緊受理外資公司經營國內快遞業務的各項準備工作。其次,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的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正在蓄勢待發。再次,民營快遞通過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技術裝備、運營效益、人員素質和管理能力有了相當提升,本

綠螞蟻官網: 土優勢明顯,體制靈活,與制造業、信息產業等加快結合,在摸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方面有了基本經驗。

明年,我國快遞市場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多元并存、相互競爭、協同發展、謀求共贏的態勢將進一步凸顯。

四、業內外兼并重組速度加快的發展態勢

1980-2008年間,快遞服務法律身份不明,地位模糊,盡管發展速度很快,但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基本處于自我積累、自我發展階段;2009年4月24日,新修訂的《郵政法》賦予了快遞服務明確的法律地位,特別是“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確立了快遞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極大地鼓舞了行業內外投資、發展、建設的信心; 2011年3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又把快遞列為鼓勵發展的產業目錄。國家將快遞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一環,予以高度重視,連續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再加上快遞市場井噴式的高速增長,相關產業對快遞支撐作用的迫切需求,必將引進更多的國內外資本,必將發揮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將更為頻繁,也必將出現更多的年業務收入超百億的快遞企業。

五、電子商務促進了產業間的融合發展態勢。

近年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社會經濟形式和現代流通方式,廣泛深入地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改變著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和生產組織形態。據統計,20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5萬億元,同比增長18%;網絡零售額達到5231億元,同比增長109%,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4%。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18萬億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服務業態”。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廣大電子商務企業的努力,也離不開快遞服務的支撐和帶動。70%以上的網絡購物,依靠快遞完成交易過程??爝f圍繞著“物品傳遞”這一核心,把商家、消費者和電商平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爝f本身屬于以實物為信息載體的通信業,快遞車內裝載的主要是信息載體,也有一定的貨物,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品包裹的比重越來越大。一部分快遞企業已經開始憑借自身優勢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另一方面,更多的電子商務企業和運輸企業也將擴大服務內涵和外延,提供門到門、桌到桌的快遞服務。行業間的融合發展趨勢日趨明顯。

綠螞蟻官網:

六、細分市場、創新服務的發展趨勢

快遞作為服務生活、服務生產的基礎性服務業,市場需求也是多層次、多樣化的。主動適應市場,主動細分市場,主動創新服務,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增值服務,必將成為快遞業發展的新趨勢。市場競爭將由價格競爭為主,逐漸轉向以增值服務和承諾服務為主的高附加值競爭,服務產品不斷細分。

快遞服務產品可能按以下標準進行細分: 一是以信息載體為主的標準快遞; 二是以服務電子商務為主的商品包裹快遞; 三是進入制造業、直接服務產業鏈的零部件快遞;

四是滿足高標準服務需求,遞送高檔商品或特殊服務要求商品的專業快遞; 五是按服務區域和服務能力細分的國際快遞、異地快遞、區域快遞、同城快遞等; 六是搭載于快遞網絡的增值業務,如指定地點、時限、方式等的快遞,特殊承諾服務,保價服務,代收貨款,代收保險,代理報關,代售火車票飛機票演出票„„等等。

此外,隨著業務規模的增長,專門為快遞企業提供專業后臺服務(如車輛、保險、倉儲、報關、信息網絡管理等內容)的企業也將逐步走上舞臺。

七、向用戶提供優質優價的服務是快遞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服務需要成本,低于成本的低價競爭的實質是消滅競爭,更談不上有保障的、可靠的服務。堅持運用價值規律調節市場需求的同時,主要依據服務品質定價,提供優質優價的快遞服務才是符合又好又快要求的發展道路。今年,國家郵政局為引導全行業逐步健康有序的發展,頒布了《快遞企業等級評定管理辦法》,組織起草《快遞服務》國家標準,中國快遞協會制定了《快遞企業等級評定實施細則》,目的就是引導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改善服務,以優質的服務贏得市場。

八、加快誠信服務體系建設,是快遞發展的必然趨勢

快遞業務具有依托網絡,多工種、多環節、手遞手聯合作業的特征。誠信服務既是全程全網網絡型企業的內在要求,更是服務用戶、服務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快遞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與基石。講誠信不光要重視行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問題,也需要規范和標準化的有力支撐,不然就談不上誠信服務。為加強全行業的誠信服務體系建設,國家郵政局先后制訂頒布執行了《快遞服務標準》行業標準、《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快遞封裝用品(封套、包裝箱、包裝袋)的國家標準、《快遞運單》國家標準,2007年頒布的《快遞服務》行業標準也即將上升為國家標準。這一系列規范和標準的執行,既對全行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了高要求,也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和全行業的文化建設。

九、 營運網絡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趨勢

綠螞蟻官網: 明年,以EMS南京航空集散中心正式投入運營為標志,全國快遞業必將出現各大集團營運網絡大規劃、大投入、大建設、大整合的發展趨勢。

對現代快遞服務而言,沒有先進的信息系統,沒有先進的機電合一的處理系統,沒有現代化的綜合運輸體系組成的運輸網絡的支撐,是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發展的。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從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步向既是勞動密集型又是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轉變,是我國快遞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十、推進市場化改革,實現服務提供方式多元化,也是加快發展的必然趨勢

今年三月,十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要進一步“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依法明確收寄、處理、運輸和投遞各環節各種不同主體的責任、權力、利益和義務前提下,服務外包、互聯互通、委托、代辦、加盟發展是很成熟的解決方案,也是發展趨勢之一。

上一篇:不動產檔案管理辦法范文下一篇:庸醫治駝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