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老年人活動范文

2023-09-18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1篇

策劃書

一、活動目的

1 .增強同學們關注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意識。

2.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同學及老師進行義診和普及健康小知識。

3.促使同學們樹立關注健康,關愛自身發展的良好習慣。

4.保持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5.借此機會展示醫學系新學年新面貌,培養新成員之間工作默契及實踐能力。

二、活動介紹

此次活動主要針對我院全體師生開展的一項有意義的義診活動,本著全心全意為廣大群眾服務的信念,絕對不摻夾任何利益思想開展活動 主辦方: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系團總支 協辦方:宜春學院醫學院信息中心實踐部 活動對象: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全體師生及周圍居民

1.活動時間:2011年4月10日

2.活動地點:宜春職業技術學院荷花塘旁

3. 參與人員:醫學院實踐部12人,并邀請老師坐診,我系團總支十二人

三、活動內容:1.量身高、體重

2.量血壓

3.測血型

4.空腹血糖,指空腹時測量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該方法是篩檢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

策劃人:醫學系團總支龍蘇琪

5.乙肝表面抗原可了解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產生對肝炎病毒的抗體,

是否應該注射疫苗。

四、活動流程

①活動前期準備

1.活動前對本次參與人員進行技能培訓,請專業老師到現場進行指導,使每位都掌握量血壓、采血等簡單技能;

2. 活動前期素質拓展部與財務部拉取活動經費;

宣傳部負責以海報、展板等形式進行此活動前期宣傳工作,盡可能利用廣播來宣傳; 素質拓展部聯系好活動期間桌椅,及人員分配;

組織部負責人員的組織與安排,將人力資源用到位,準備好相機現場采集。;

3.將活動設備落實:身高、體重秤1臺,血壓計聽診器各4臺,桌椅,遮陽傘,照相機,飲水機一次性水杯若干。

②活動進行時安排

1.10日上午7:10第一教學樓下集合,五個男生負責到D-401室搬桌椅及桶裝水搬至現場,2位女生協助布置場地,其他人員于7:40在活動地點等侯(組織部負責考勤工作)

2.場地布置完成后8:00各就各位,宣傳部負責現場宣傳,在流動的人員中宣傳本次活動項目內容,登記組做好收費登記工作、醫療組做好檢測工作、后勤組及時的講玻片清洗干凈保證現場衛生及體檢工具的清潔,各工作人員準確掌握每位來檢測師生的信息

中午11:30—12:30交接班時間,下午5:00結束活動

③活動后期各部長兩天內上交一份活動總結。

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

1.參與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專業知識扎實切工作態度認真負責;必須佩戴工作證,必須身著白大褂。

2.所以工作人員不得私自擅離崗位,不得出現遲到早退。

3.全體人員認真工作,注意一言一行維護中心的良好形象。

4.抽血,體檢前天十點前休息,禁食禁水,空腹8:00—10:00前到體檢處。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2篇

摘要:通過對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設計,來實現老人對城市生活環境的整體適應,已經成為設計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 該設計是建立在對老年人體生理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基礎上,多學科交叉運用的過程. 因此,應從對老人實際生活狀態的研究出發,結合老人自身的人群特征與個體差異,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堅持直觀適應、漸進適應、容錯適應、補償適應、安全適應等基本設計原則,秉持“由人及物,由物成域,域可適人”的整體思維進行設計,進而實現老人對現代城市出行環境的有效適應.

關鍵詞:城市老年人; 出行產品系統; 適應性設計

DOI:10.3969/j.issn.1000-5641.2015.06.020

Key words:

urban elders; outdoor products; adaptable design

0 引 言

人口城市化與老齡化是當今世界人口發展的兩大趨勢,二者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城市化是人口遷移、產業聚集、空間關聯與整合等多層面因素綜合發展的過程. 城市化過程極大改善經濟效益與人居環境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社會問題. 尤其在當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擴張與城市更新、新村鎮的建設,自然村落的消失等,使老年人成為深受其影響的弱勢群體之一. 老年人因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傳統聚集交友模式的改變、舊有出行行為方式的變化、新型社區聚落的出現以及現代生活產品的介入等等,原有居住環境特征發生了改變,老人自身心理與生理的特點使其對舊有熟悉環境的突然變化,表現出諸多不適應,這一問題在近兩年城市化進程中表現得愈加突出,引起社會相關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 現有老人相關設計研究主要包括:對老年人生活狀態的研究、對養老及社區助老服務的研究、對老年人日?;顒犹卣鞯难芯?、對國內外老年養老模式的研究、養老建筑設施研究、老年休閑活動空間研究等方面[1-6]. 其多為基于社會學、人類學、建筑學的老年人相關泛人群宏觀問題研究,而與老人生活過程直接相關的出行產品系統設計研究卻顯得明顯不足. 本文立足于城市化進程中的我國國情,關注當下老齡化社會現狀,以現代城市老年人出行適應狀態及其需求作為研究切入點,基于對上海地區的400位老年人進行了調查研究,對其生活需求狀態進行剖析,嘗試歸納出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適應性設計原則與方法.

1 老年人出行活動特征分析

年齡是影響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本次調查的上海地區為例,其老年人的居住分布隨著城市的發展過程,而逐漸形成包括:老城區的舊式里弄、早期的老公房、城郊動遷居住區、城中新式社區、高檔社區等類型的居住區域,其中大部分老人居住在老城區或是新開發的郊區居住區. 這一規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現階段大中型城市在城鎮化進程中老年人居住空間位置的分布特征.

老年人的居住空間位置,直接決定著老人的出行活動特征. 老年人的休閑活動在總體上服從距離衰減規律[3]. 老年人多數行為是圍繞著居住區的近距離范圍(1 km內)而進行. 依據距離居住區的遠近,可以將出行劃分為,近距出行(距家1 km以內)、中距出行(距家1~3 km)、遠距出行(距家3 km以上)三類. 其中近距出行占據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這主要包括:社區、公園的休閑活動、地段商鋪的購物活動、走親訪友、老年大學、地段醫院等;中距出行,主要包括:到有些距離的商圈或市中心購物、去中心醫院、去較遠的休閑娛樂地點等;遠距出行,主要包括:到大型交通樞紐、到近郊或遠途旅游等活動. 整體來看,老年人的出行活動主要可以歸納為三類:休閑活動、購物活動、求醫活動等[4].

休閑活動是老年人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所從事的活動,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圖1,受訪老年人群中僅12%的老人偶爾外出活動,88%的受訪老人每天或每周都要外出活動. 調查中發現,43%的被調查老人每天會外出多次,35%的老人每日至少出行一次,也就是說,78%的老人每天會多次出行. 如圖2,31%的外出老人會在戶外停留半天以上,69%的外出老人會在戶外停留1 h以上. 在城市老年人生活中,購物是最經常發生的反復出行行為的一種. 調查中發現,上海市老年人的購物頻率為平均5.2次/周,基本上是每天一次,購物已經成為老人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 老年人的購物活動都是圍繞著小區1 km范圍內的商業服務展開的. 因此老人的購物行為多為步行. 部分老人選擇公共交通或自行車出行,其中商場的免費班車,也越來越成為老年人出行購物的主要交通方式. 醫療保健活動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 老年人求醫活動,受到主觀求醫行為與客觀醫療設施以及醫療制度的綜合影響. 老年人求醫活動的頻率、活動的范圍、出行方式、花費狀況等,以及年齡、性別、收入水平等相關因素狀況,是研究老年人求醫活動的前提內容. 調查中發現,上海被調查老年人,求醫活動平均頻率為每月2.4次,兩周就診率58%. 可見老年人求醫活動同樣是老年人生活中重要的出行內容之一. 調查中發現,上海地區大部分老年人首先選擇1.5 km內的醫院. 因此大部分老年人求醫活動是步行或乘坐公交車.

2 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的構成

產品在某一空間中被人們使用,便形成了某時以某產品為實踐中心的場域. 若干以不同產品為中心的場域相疊加,便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中心的場域系統,稱之為場系. 將產品放于場系環境背景中進行分析,能夠更為清晰地看出產品與產品,產品與空間,產品與人的相互關系. 下文將在出行場系的背景中來分析出行產品系統的構成.

老年人出行場系,是以老年人出行過程為時間軸線,所串聯起來的老年人活動行為實踐場系統. 按照行為發生時間的先后,根據行為所在空間屬性的不同,可以將出行場系劃分為出行前的準備場系、行動中的過渡場系、到達后的活動場系等. 由于行為空間屬性的不同,導致各空間內產品系統適應性需求存在明顯差異. 老人出行行為是連續發生的過程,空間是聯結但彼此獨立存在,因此產品系統需要在老人與空間之間建立起更為可適的系統結構,進而實現老人出行的行為過程.

老年人出行準備場系,包括內務確認、攜帶歸理、日程形成等過程. 內務確認,是出行前關于居住空間內各類活動靜態化或自動運行的確認過程. 其中包括:安全要素的確認(水、電、氣等)、工作中產品狀態確認、持續計劃的進度提醒、事件提醒等. 攜帶歸理,是出行前隨身物品的整理過程. 其中包括:隨行產品整理、物件攜帶提醒、隨身衣物穿戴等. 日程形成,是出行前對出行行為的整體預判過程. 其中包括:外出環境信息的獲取、外出空間特征的適應性準備、外出活動目的性的判斷等. 過渡場系,主要指樓道、走廊、馬路等通道空間設施系統. 過渡場系,可以根據使用者依賴度的不同,分為:上下樓輔助產品系統、休息產品系統、攜帶產品系統等. 上下樓輔助場系,包括扶手系統、樓梯踏步系統、照明系統、急助系統等. 休息場,可以劃分為:坐具、休憩空間等. 攜帶場,可以劃分為:隨身攜帶物、環境存寄物、環境隨放物等. 活動場系,是指出行的目的活動實踐場. 因此該場系的構成較為龐雜. 根據老人行為特征的不同,可以整體劃分為:出行休閑場系和特定目的功能系統. 休閑場系,主要指某種休閑活動所形成的產品實踐場系. 休閑活動主要包括:文娛活動、閑逛閑聊、護養花草寵物、業余愛好、運動保健、觀光旅游、餐飲購物、社交活動、教育學習、親子活動、公園休憩等. 特定目的功能系統,主要是針對活動功能空間的屬性不同,而專門設置的有針對性的功能場系. 如就醫活動中查詢、掛號、問診、付費、取報告等一些列行為所形成的產品適應場等. 在老年人活動場中,最為普遍的日?;顒颖闶情e逛閑聊、公園休憩、運動保健、文娛活動. 這其中便涉及到:休息器具、運動設施、娛樂系統的適應情況. 休息場主要是在滿足距離分布的同時而考慮老人休息行為需求的休憩設施系統. 運動設施主要是供老人室外運動鍛煉使用的器械系統. 娛樂場系,主要是包括針對老人戶外空間扎堆聚集相關娛樂配套系統.

3 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的空間屬性

老年人的出行空間,主要涉及到:家居室內空間、樓梯走廊等過渡空間以及室外活動空間等. 其中,家居空間中,主要是完成出行前的行為交代與確認過程. 家居空間具有內向性,它與外空間因空間位置的差異而相互獨立. 因此,家居空間與外空間的行為特征存在著顯著不同. 家居空間的內向性導致了其與空間主體的高關聯度. 當主體人外出后,空間將處于靜態或自動運行態,這一狀態,都是由空間主體人所控制或關聯. 因此在分析老年人出行行為時,應該考慮到老年人因特殊生理與心理特征所導致的,空間控制力的下降,從而應在出行行為發生前結合家居空間屬性,進行有效系統適應性設計.

對老年人出行而言,過渡場系對其影響最為直接. 老年人的出行難易也多集中體現在這一過程當中. 走廊、樓梯等過渡空間,連接室內外主體空間,是實現到達目的的關鍵通道. 但正是由于過渡空間的非主體空間地位,導致現有過渡空間的“臨時過渡”特征. 照明、無障礙設施、空間尺度等不合理現象極為普遍. 過渡空間直接關系到老人出行的可達性,是完成出行行為的前提[5].

室外活動空間,是出行的目的空間. 由于外空間多為公共空間,因此具有很強的場系共用這一公共性特征. 此外,室外公共設施、無障礙狀況、自然化水平等建設情況也直接影響到老人外空間活動的有效性[6]. 出行空間主要可以分為:商業空間、醫療空間、公園、社區以及其它公共空間等. 除醫院等老年人比例較高的公共場所外,專門有為老年人考慮并做的設計非常少. 這與當前日趨嚴峻的老齡化社會現狀形成突出矛盾. 也因此導致老人出行意愿不強,出行質量不高. 外空間的老人適應性設計,是出行目的可達的保障.

4 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適應性分析

出行準備場系作為室內外空間的分界場系,具有其特有的空間行為特征. 出行準備行為是內空間相關行為的結束或暫歇性終止的過程,因此它是內空間若干行為暫結束與外空間行為將開始的過渡態. 此時人們會相應地產生對空間行為變動過渡態的心理適應過程. 可以把它稱之為集鎖態,即內空間行為集合的暫鎖態. 相應地,可以將由外空間行為向內空間行為的過渡過程稱之為集解態,即解鎖行為集合的暫停.

出行前準備過程集鎖態心理主要體現在:緊張焦慮、混沌多忘、多事件干擾、選擇與順序、分神操作、反復確認、趕時間等. 針對這些頸鎖態心理特征進行有效的適應性設計,顯得十分必要. 這一過程涉及到了助力、助記、便攜等等多種設計過程. 綜合的用場系相關聯、相作用的思維來進行互補性綜合設計是重要的途徑.

離開居所后,老人開始專注過渡空間的行走安全問題. 這一過渡空間的心理適應狀態多為“緊張態”. 此時的出行狀態基本都是服務于行走動作本身. 騰出雙手扶握把手,集中注意力留意腳下,背拎物品盡可能貼身等等. 在該心理場系適應狀態下,基本會停止與行走無關的行為. 因此,當過程中出現電話鈴聲響起、物品跌落、遇見鄰里熟人或是扶領老伴或小孩同行,或是跌倒摔跤等等事件時,老人會產生應對困難,甚至是倉皇失措發生意外.

如圖3,從對受訪老人出行困難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到,按照老人出行困難程度依次是:走路速度緩慢、上下樓困難、公共交通擁擠、提東西吃力、地鐵乘車過程復雜、廁所不方便、記憶力不好、沒有休息的椅子、視力不好、聽力不好等. 圖4和圖5是針對老年人日常生活聚集群體的調查,結果顯示,56%的受訪老人大部分時間是同老伴在一起,其次是與子女、朋友、子女孩子或獨自一人.

因此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老人的心理適應狀況,增設更為人性化的扶手輔助系統、樓梯踏步安全防滑、歇腳平臺停站設施以及應急求救裝置等設計,以減少因體能變化或應激心理及行為而產生的意外情況. 應該說過渡空間行為是在被場系喚醒并處于精神高度集中甚至緊張的心理狀態當中.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在過渡場系中,物系的設置應充分考慮到不能夠分散老人精力,不能夠破壞過渡場系的專注情緒,從而因精神分散而發生意外. 應增加照明等環境因素,強化“場系喚醒”功能,使老年人能夠更加專注于自己出行行為本身的安全有效性.

城市更新,使得舊有的生活方式和街道住區形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現代城市活動空間的變遷改變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諸多新的場系適應問題. 陌生的鄰里、陌生的商業化環境、陌生的林林種種,如何在這樣的所謂現代生活模式中適應,對于老年人來說,存在著更多的困難. 當前老年人的出行活動主要集中在:散步、廣場舞、舞劍等健身形式. 這些與消逝城市生活形態的內容相較,就出行活動方式而言,形式上較之更為多樣化,但如果從活動的心理層面來講,其情感意義性附著,就顯得丟失了很多,成為了“快餐”式的出行活動. 取代雅各布斯所描述的舊街道的親切人文場景的是,今天小區馬路上“繞圈”散步的人,健身器材上各自運動人,他們機械地為了“健康”而在履行每日的任務. 如果上前詢問您運動的樂趣是什么,他們大都會搖搖頭說,為了健康,養成習慣了. 這樣只有形式的存在而少了些人文情趣的活動,在當下的“現代城市”生活中比比皆是. 當前,嘗試建立社區、鄰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平臺,已經成為被社區管理者所意識到的重要建設內容之一. 可以說基于情感與心理場營建的出行場系設計迫切需要我們進行深入地研究和不斷地實踐.

5 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適應性設計方法

5.1 直觀適應性設計

出行場系具有情境整體認知屬性. 直觀物的信息存在形式是整體的,人們通過對現場物的直觀觀察與感知,形成對行為方式的認知與意義界定. 直觀物存現于場系當中,隨著人們主觀關注點的不同,不同的直觀物會成為不同使用者或同一使用者不同時間內的直觀中心,此時該場系中其它構成元素,便會退后成為場系的次主元素(背景元素),這便是場系認知層次的動態形成過程. 場系的認知過程是連同背景在內的直觀物的整體認知. 因此在出行產品系統的適應性設計過程中,就要充分考慮到場背景與場直觀物之間的存在關系,力圖在輪廓清晰、層次明確、主體凸顯的場系構圖中對產品形成有效的直觀認知與適應.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器官的生理結構發生退行性變化,其聽覺、視覺、味覺、嗅覺、皮膚感覺等感知覺能力隨之改變. 從而影響到老人對空間關系(位置、比例)、尺度(體量、面積)、色彩、光線(明適應、暗適應、眩光)、聲音、氣味、溫度等方面的感知與要求. 在出行場系當中,這些因素的相互交錯,更為復雜. 尤其是對于能夠使得行進中老人動態感知并識別各因素狀態,對出行產品系統化設計提出了更多的設計要求.

如圖6和圖7所示,老人對色差的識別力、對色彩的辨認率隨年齡增長顯著下降[7]. 因此直觀認知過程的優化,增強出行產品在環境場中的突出識別性,清晰界定信息傳達的層次,來符合老人的動態認知規律,實現老人對出行場系信息的有效獲取與對應性適應. 此外老年人由于感知覺、記憶力、注意力情況的退行性變化,對于產品個體屬性的準確感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弱. 場系語義的整體性直觀可讀性,對于老人的場系綜合認知過程提供多面、立體的感知補充. 借由場系語境來理解認知產品,借由產品來適應生活,這將是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適應性設計重要的思考模式.

5.2 漸進適應性設計

漸進適應, 是結合老年人群相對慢節奏的行為特征而提出的. 導致老年人行為變慢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核心因素是身體機能的退行性變化而導致的行動相對減慢,其中感覺機

能、學習能力、力量效能下降明顯. 由于聽力、視力、體力、承受力、記憶力、理解力等方面的變化,相應地對產品輔助性適應設計提出了綜合的要求. 簡化產品操作步驟,通過智能化、自動化等技術手段逐步實現操作的去過程化,實現產品的易操作,是產品設計的目的方向. 漸進適應性設計,是將不能夠進一步簡化的操作行為或步驟進行動作進一步分解,放緩甚至是多步驟操作來實現復雜操作的簡單化,實現目標的漸進完成. 尤其是針對出行老年人群,放緩行為完成進度要求,能夠在老年人出行過程中,多干擾因素存在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產品使用的可完成度.

此外是針對老年人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接受力的下降而對產品系統漸進喚醒設計. 通過產品的差異性、個性、新奇性等凸顯要素,使得產品行為過程被強調. 如前面分析,在相對操作步驟簡單的行為過程中,凸顯的行為本身,能夠增強使用者的專注度,使其完成度提高;操作步驟相對較多,行為相對復雜,就不適宜過渡強調每個行為本身,容易導致行為疲勞. 漸進喚醒設計,正是針對復雜的產品系統中,協調其內部喚醒作用次序的過程. 因此場系的整體邏輯需要有清晰的漸進層次,產品間的強關聯性,漸進的操作指向性,逐步引導使用者完成行為過程,從而緩解因出行外因干擾而造成的行為不可完成或失誤.

5.3 容錯適應性設計

出錯是普遍的,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出錯,那么出行產品對于人的行為的容錯度,也就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出行過程的適應狀態. 出錯可以分為兩種:失誤和錯誤. 失誤是由于習慣行為,或是習慣性思維導致下意識的動作,從而產生失誤. 而錯誤則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在設定的既定目標之下,通過系列的行為組織而最終出現了錯誤的結果. 相對與失誤,錯誤的嚴重程度要更大一些.

失誤往往都發生在已經習以為常的行為過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產生. 日常行為的反復性重復操作,人們會在生活中形成諸多習慣性行為. 并且同時完成幾件事情的情況十分普遍. 尤其是在出行過程中,人們會行進中獲取外部訊息,使用手中產品,思考因應方法,與人交談等等,這就導致在出行過程中,產品的容錯適應度,要求更高. 針對不同情況下的失誤狀況,應該有及時的提醒與信息反饋. 很多行為結果的失敗都是由于過程中的失誤累積而成的,但卻很難察覺失誤出現的點在哪里. 因此,行為過程中合理考慮到失誤行為的反饋機制,對與產品的行為目標的實現十分必要. 尤其是老年人群中,由于人生經歷的豐富,生活行為的熟悉,往往會更容易產生因經驗、注意力、記憶力、接受力等因素所導致的失誤狀況,以至于某些行為的不能實現.

心理狀態也是影響出錯行為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由于個人原因,還是周圍其它社會原因,所造成的情緒波動、心理壓力等. 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情況作出的不正確判斷,從而產生錯誤或事故. 因此,出行產品系統設計過程中,應對易出現錯誤狀況的行為操作加以心理適應層面的關懷性設計,讓使用者盡可能的在平靜而專注的心態下完成.

5.4 補償適應性設計

老年人力量和活動空間范圍都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能的下降而逐漸的降低. 這也就要求在產品系統適應性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一些不可替代行為的力量或空間補償性輔助設計. 從而讓老年人能夠順利完成場系行為. 如圖8所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肌力不斷發生變化,這包括:握力、背肌力、腳的肌力、肘關節的彎力、用指尖抓的力、足關節的足背彎力、足關節的足底彎力等[7]. 30歲左右是人體能的峰值,之后開始逐漸下降. 如圖9所示,人的握力水平從35歲左右開始逐步下降,進入老年后逐漸下降到峰值的一半左右. 針對這些與操作直接相關度生理變化,需要在場系適應性設計中予以因應.

力量的補償設計可以分為:輔助助力、增大受力面積、優化施力方式等. 輔助助力,是最為直接的力量補償方式,通過輔助設備(介質產品)的替代力或輔助力來完成行為要求. 該類產品直接或間接的給予使用者力量的輔助,從而提高了老人行為的有效完成度. 但就整個出行場系來講,設計過程中并不是追求所有的行為被自動化的產品所替代或輔助,應按照場系的邏輯層次,行為的關聯影響度進行節點力的輔助介入設計,泛助力反而會降低場系行為的完成效率,甚至降低場系行為的有效性. 應著力于優化施力方式,增大受力面積,能夠有效地增大使用者對操作界面的有效控制,更輕松準確地完成施力過程. 老人的抓握能力在逐漸減弱,有的老人甚至會出現持物顫抖現象,增加受力面積,將精確度要求降低,變成粗操作,從而適應老人的握力變化. 如圖10捏、握、扳動作對操作面的基本要求,老人用操作界面應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增加,尤其是行進動態過程中操作,從而來滿足力量補償的要求[8]. 此外空間補償,空間中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對老年人而言,通過空間的補償規避危險,防止因空間狹窄、空間幽暗、空間布局不合理等原因而導致的危險狀況發生. 空間安全補償應根據使用者生活行為習慣,進行空間適宜調整,如增大過道寬度等.

5.5 安全適應性設計

訪談中發現,安全因素是所有受訪老人認為最為重要的基本要求. 一切其它的需求都是基于這樣的前提下提出的. 安全主要包括:防災、防危、行為安全、心理安全四個方面. 為達到安全適應,要求設計應該將使用過程中發生危險和錯誤的概率降到最小,并盡可能降低或避免因錯誤使用帶來的危險和負面影響,及時發出提醒或警告,并及時對錯誤情況進行說明或反饋,增加危險環節、危險產品、危險部件的危險操作識別標識,避免危險的出現.

對危險的發覺,首先依靠的是感知系統,出行產品系統考慮到出行過程中,不同狀態下讓不明顯的危險狀態充分顯示出來,避免讓人在沒有感知的情況下直接面臨該危險. 對危險狀態的感知還取決于個人的感知能力和感知狀態. 感覺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差異比較明顯. 另一方面是感知狀態,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情緒狀態,外環境的干擾程度,都直接影響對危險信息的察覺. 這就要求,在產品系統適應性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因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對危險的感知困難. 當察覺危險可能性以后,將警告信息與自己的固有知識相對比,從而識別危險的存在. 行動是否能迅速、敏捷、正確直接關系到危險是否會發生. 出行產品系統適應性設計中,要針對應急行為的順暢有效,要有充分的考慮.

6 總 結

綜上所述,老年人出行產品系統的適應性設計,是建立在對老年人體生理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基礎上,多學科交叉綜合運用設計過程. 因此,我們應從對老人實際生活狀態的研究出發,結合老人自身的人群特征與個體差異,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對老人出行行為適應問題進行設計完善,秉持“由人及物,由物成域,域可適人”的整體思維,進行有效的出行產品系統適應性設計,從而實現老人的安全、健康、高效、快樂出行.

[參 考 文 獻]

[1]桂世勛. 中國高齡老年人口生活質量研究[J]. 南方人口, 2001, 16(4):1-8.

[2] 賈云竹. 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資源與社區助老服務的發展[J]. 社會學研究, 2002(5):119-122.

[3] 張純, 柴彥威, 李昌霞.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顒勇窂郊捌鋾r空特征[J].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7, 26(4):116-120.

[4] 王江萍.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J]. 城市規劃, 2002, 26(3):53-55.

[5] 周芃, 黃杰. 上海市未來樂齡居住需求分析[J]. 城市規劃學刊, 2007(6):94-102.

[6] 曹云亭. 城市社區老年服務設施的建設[J]. 住宅科技, 1997 (7):11-13.

[7] 日本建筑學會.新版簡明建筑設計資料集成[M].楊一帆,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8] 丁玉蘭.人機工程學[M].4版.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李萬會)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3篇

1.1 孤獨感

城隨著年齡的增長, 老年人的心理不像年輕人那樣斗志昂揚凡事都充滿激情。特別是遇上老人喪偶事件的發生會對老人的心理構成更大的心理創傷。這就迫切需要老年人從室內走向室外。在戶外空間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和同齡人多進行交流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

1.2 恐懼感

人到老年往往會更加注意生與死的問題, 比如身體上有些什么毛病就會想到死亡等一些不好的事情。沒有一個好的戶外場所而是一個人靜靜的呆在室內會加重內心的恐懼感。所以多與其他人交流會讓老年人的心理更健康。

1.3 固執心理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 經常表現為性格倔犟, 脾氣暴躁、有病不去看醫生、和子女關系不和等問題。因此多于同齡的老年人交流可能會得到一些感同身受。因此需要打造一個優質的老年人活動中心, 吸引住宅中的老年人走向室外、互相交流。

2 老年人活動中心的景觀設計原則

2.1 安全性原則

老年人一般體弱多病, 比年輕人更加容易發生一些意外事故。因此, 在老年人活動中心應該盡最大可能的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2.2 功能性原則

居住區老年人活動中心的設計應該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比如設計桌椅滿足老年人休息的需求??梢栽诶夏耆嘶顒又行脑O計一些緊急救助設施。

2.3 趣味性原則

老年人最害怕的是孤獨, 因此在設計上趣味性原則也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地方。所以可以設計一些運動場地。比如打羽毛球, 跳舞、練太極的場所, 景觀觀賞的場地。與人交談的靜景等等一些場地設計。

2.4 創新性原則

設計都需要創新, 一個沒有創新的設計就不是一個很好的設計, 老年人活動中心設計如果有創新性的加入就意味著它的獨特和與其他場所不一樣的特征, 因而會更加吸引老年人在此處娛樂休閑的時間。

3 老年人活動中心的景觀設計方法

3.1 老年人活動中心的植物造景設計

同時這樣的設計可以起到點睛的作用。也像是一種標識設計一樣。同時運用灌木的設計圍合成私密半私密的空間供老年人休息娛樂。植物設計上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設計, 為老年人的活動中心增加色彩。

3.2 景觀總體方案的設計

可知在老年人說動中心的景觀設計時應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 整體性的設計原則, 在設計上應該采取整體的原則, 設計不能松散讓人覺得沒有歸屬感與空間尺度感, 同時再整體的設計上應該注意重點的突出, 比如文化氛圍的設計就可做為一個重點設計, 讓人們在此處集中, 一般是設計一個雕塑或者噴泉或者參天大樹的設計法則, 這樣整體中有側重點設計才產生了韻律與節奏。其二, 局部設計, 在整體的基調把握之后, 應該深化設計, 這時候就是局部與細節的設計。

結束語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 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應該越來越受到設計師的重視。優質的老年人的活動空間的設計會推動老年人心理更加健康的發展。老年人的內心比其他年齡人群更為敏感。因此老年人活動中心的設計應該更加注意細節設計。同時把握設計的整體基調。使設計又不會顯得雜亂無章!這是我們設計師以后還要繼續深入討論的問題。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也越來越嚴重, 老年人一般擁有很多的閑暇時光。因此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老年人活動娛樂的身影。居住區一般會設置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人的活動中心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為了消除內心的孤獨感, 你經??梢钥匆娎夏耆私Y伴而行, 集體性的活動越來越多。因此老年人活動中心的景觀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是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來探討老年活動中心的景觀設計。從老年人心理特征、老年人景觀活動中心設計原則、老年人活動中心的設計方法三個方面進行探討。為老年人活動中心的設計提出一點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活動中心,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 朱延斌.兼顧老年人社會活動需求的居住區景觀設計要素研究[J].中央美術學院, 2014.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4篇

活動總結

2012年4月4日,八點左右,按照預定的計劃,志愿者們帶著笑容、懷著激情來到曉青老年公寓,為了給他們帶來溫暖與歡笑。 在此之前,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利用課余時間排練歌舞表演,集體購買慰問品,活動流程,特殊情況的注意,以及向負責人員詢問地點、安排訪問時間等等。

剛進入敬老院,就遇見了敬老院的負責同志,活動組織者與之親切交談,其他志愿者按照預定計劃,分工合作,轉入了積極地慰問工作。由于天冷,許多老人都在房間里緊閉著門。志愿者們在管理員的帶領下前去和老人們溝通,說明我們的來意。

然后,志愿者有的在那些爺爺奶奶房間里陪他們聊天,幫他們按摩,疏松身體;還有的則是喂他們吃我們自己籌錢買的水果等營養品,也邊逗他們開心微笑;另一些人則在拖著被雨打濕的走廊(因為下著雨)„„

十點左右我們把愿意下樓的老人小心翼翼的從房間里攙扶到活動地點,還搬來板凳讓老人們坐好。我們和老人圍坐在一起,內心是無比的溫馨感動。我們十多位成員為他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有唱的、跳的,雖然有的節目排練的有些許瑕疵,但從老人們的臉上還是可以看出他們喜悅的心情。小演員們唱了很多懷舊的歌曲以及幾首紅歌,老人們一邊認真的聽著一邊為我們打拍喝著,融洽的氛圍讓我們都陶醉其中?;顒咏Y束時,我們一起祝老人們身體健康、生

活快樂、長命百歲,答應老人我們以后會經常去看他們。隨后成員們將老人一個一個攙扶回房間。在敬老院門口拍照留念后便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同時我們也很開心此次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些老人缺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內心精神上的陪伴。他們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我們這些子女能夠經常去看看他們,和他們聊天讓他們感覺不再孤單。所以我們希望并呼吁社會各界人士伸出雙手,奉獻愛心,讓老人們不再感到孤單,讓他們能夠真正的安享晚年,構建我們的和諧大家庭。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需要的并不只有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我們還需要像這種實踐活動,學校以外的另一種生活。不僅增強我們的責任意識,而且還提高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在翻看活動照片的時候,感動的不僅是看到了老人們那開心的笑,一幅幅溫馨的場景,更多的是這次活動的意義。我想這次活動在真正意義上對同學們的心理素質的提升,更多的展現了學生的風采。

在此要感謝團總支領導的支持,和曉青老年公寓的肯定,當然此次活動還有不足,青協部應當再接再厲,學習總結,將“服務社會 奉獻愛心”進行到底。

心理與教育科技學院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5篇

一、 活動主題:弘揚雷鋒精神,關愛孤寡老人。

二、 活動時間:2011年3月20日

三、 活動地點:天山區康樂老年公寓

四、 帶隊老師:

五、 活動人員: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干部、學生

代表(共計20人)

六、 出行方式:統一乘坐公交車來回

七、 活動的目的及意義:

1、弘揚雷鋒精神,推動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

2、為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們帶去心靈上的藉,讓他們感受到青少年的朝氣和社會的溫暖。

3、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讓大家了解社會,關注這群龐大而特殊的群體,從中學會關愛,學會感恩。

4、喚起社會的老齡意識,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強化對老人尊敬關愛意識。

八、活動前期準備:

1、資助中心與敬老院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與其洽談具體的時間和相關事宜。

2、準備好系旗、照相攝影器材,做好記錄宣傳工作。

3、所有參加活動的人,并交代注意事項。

4、定好要表演的節目,并排練好所要表演的節目。

5、慰問品,包括自制小禮品和一些水果。

九、活動流程:

1、20日上午北京時間9整在校門口集合,集體乘坐公交車前往老年公寓。(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可以分成2到3個小組分別乘車以確保人員安全)。

2、與老人們聊天,交流彼此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看法,重點應該放在對老人們的傾聽上。

3、在聊天的過程中,為老人們(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做一些小事,如幫老人按摩、梳頭、剪指甲等,在點滴細節上關懷老人,給老人們帶去溫暖。

4、幫助敬老院的工作人員打掃敬老院的衛生,比如擦玻璃、打掃房間、真理被褥等。

5、表演自己準備的文藝小節目。

6、與老人們合影留念。

十、注意事項:

1、上午11點整在校門口集合,統一乘坐公交車。出返程中保持隊形,不得出現打鬧雜亂現象。

2、著裝整潔。

3、進入老年公寓,見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這是對老人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4、與老人交談時要盡量的去傾聽他們,要引導老人多講述他們的往事。

5、老年人多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活動時應注意不可有太大響聲,不可長時間吵鬧起哄,盡量避免老人較大的活動及情緒波動,以避免老人出現身體不適。老年人在敬老院多存在孤獨寂寞感,交流時語言須親切。由于代溝嚴重,老年人的許多生活習慣及言談話題與大學生當下習慣有較大不同,務必時刻保持“有興趣”。

6、清掃房間時一定要將物品放回原處,不要改變它們的原來布局。 十

一、活動經費預算:

來回車費50元

慰問品等150元

老年人活動范文第6篇

1. 熱烈慶祝全國第三個“老年節” 2. 家和萬事興,敬老要先行 3. 助老獻愛心,敬老獻孝心

4. 尊老為德,敬老為善,愛老為美,助老為樂 5. 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6. 敬天下老人,揚中華美德 7. 像父母愛我們那樣愛父母 8. 孝行天下,愛滿人間 9. 敬老傳統,代代相傳

上一篇:合理化建議評選方案范文下一篇:合作演講稿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