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林業局森林防火范文

2024-03-08

林業局森林防火范文第1篇

1.1 林業資源管理理念的研究

林業資源在為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凈化了空氣,為人類帶來了健康的生活環境。林業資源的相關產品也依靠于林業資源的優良性而得以發展壯大,林業資源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保證。如果林業部門沒有合理的利用林業資源,就會影響林業的發展,為林業資源帶來不好的影響,并且不能更好的進行林業生產活動。林業資源必須要進行嚴格的管理,才能保證在生產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更好的利用資源優勢。

1.2 林業企業對于林權的所有權的配置

林業資源的所有權歸屬于采伐者所有,國家在這方面沒有進行實質的手段和方法,只是進行了宏觀調控。要把林業資源的采伐者轉變為保護者,這樣就能從根本上保護林業資源,并且將林業資源合理利用。在進行林業產品的過程中要使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基于這一點。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林業資源的保護,過分的采伐林業資源是不對的,要結合實際的需求情況,在保護自然的前提下合理的開采自然資源。

1.3 林業資源的發展必須借鑒先進的理論

我國林業資源的管理是有空白頁的,林業資源管理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為了使林業資源朝著更加正確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在林業資源管理上借鑒先進的理念,才能保證林業資源更好的發展。由于一些人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對森林進行無休止的砍伐,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浪費林業資源的行為也應該嚴厲的制止,對人們進行保護林業環境的意識要不斷提高,才能使得林業資源的發展得以長久穩定。

2 森林防火措施

2.1 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森林保護標語出現在人們面前,但是只是片面強調了不應多焚燒森林等,沒有從根本上說明森林對人類社會的重大意義。標語終究是口號,是引導人們自愿保護森林,并沒有嚴厲打擊違反標語口號的人,終究是一個自愿性的行為。因此,國家和社會要完善和制定森林防火相關的規章制度及政策,運用執法手段嚴厲制止,從根本上杜絕森林破壞行為,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防火意識。

2.2 加強對防火認識和防火措施

森林火災的爆發性極強,是人們根本無法想象到的,而且森林的火勢蔓延迅速,可能在幾個小時不到森林就會化為灰燼,因此,預防森林發生火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各級政府必須把森林防火問題作為環境工作的重點。森林防火的嚴重性是巨大的,它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整個民族生產生活的命脈。國家要不斷的完善森林防火的法律政策,盡可能減少人類對森林的破壞。

2.3 落實防火責任,加強防火控制

要貫徹落實森林防火責任,使得森林防火的責任落在每一個人身上,就能夠更好的對森林防火做出實質性的措施。各個責任單位要把森林防火列在突出的位置上,建立合理的制度方案,完善森林防火的體系。健全制度的同時要進行高效的工作,信息傳遞的途徑要不斷迅速及時。領導人必須要對森林防火承擔責任和后果,領導人需要親自的查看手下工作人員對森林防火的能力和工作量,認真的監督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如果工作人員對工作上不熟悉,領導人要耐心的為其解釋,更好的為手下的工作人員做出領導風范和帶頭引導作用。要不斷施壓與工作人員,這樣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壓力才有動力。

結束語

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看似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其實涵蓋了社會發展的多方面問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所處環境的質量等一系列問題都與其密切相關。林業的發展是極具社會價值的,需要相關政府的積極引導。伴隨林業資源的不斷發展,林業資源要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才能夠確保森林資源防火工作的順利開展。

摘要: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對林木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使林業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必須對林業資源進行保護,并加強森林防火?,F階段,國家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仍很薄弱,管理和保護林業資源的相關制度不夠完善,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方面的問題。政府可以在措施方面建立健全相應的機制,在林業產品進出口方面要進行控制,要建立完備的管理制度。

林業局森林防火范文第2篇

XX年年**縣護林防火工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地區護林辦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落實《***地區XX年年度護林防火責任書》規定的各項指標任務,主要工作有以下幾方面:

一、業務方面

一、護林防火宣傳任務的完成情況

XX年年,由縣護林防火指揮部、森林公安分局等聯合利用廣播電視電影等宣傳媒體采取拉橫幅等形式進行廣泛地宣傳教育。年初與各鄉(鎮)、山區林場、林業工作站等護林防火成員單位發放文件10份、簡報15份、領導電視講話1次、拉橫幅15條、出黑板報25塊、宣傳標語100份、護林防火宣傳橫幅150次,宣傳單15000份,其中,漢文4000份,哈文11000份,護林防火宣傳手冊600份,永久宣傳牌1 塊、木制宣傳牌4塊、電影錄像20場次、發防火公告1次、宣傳車次80次,形成人人都是護林防火宣傳員,確保我區森林資源的安全。

二、加強制度建設,夯實護林防火基礎。

一是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各鄉鎮和護林管護站要堅持24小時防火值班制度,主要領導及帶班領導要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各護林站要求24小時堅持巡查,嚴格控制野外火源。

二是實行火災報告制度。發生森林火警及火災時,各鄉鎮及護林管護站要及時上報,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不報、瞞報、漏報、虛報火情的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是堅持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在重點林區設立固定和流動防火檢查站,加強對流動人員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堅持申報、審批、監燒制度和野外火險隱患限期整改制度。同時,根據夏季旅游旺季氈房子增多,與用戶簽訂《野外安全用火合同》,截至目前,簽訂合同30余份。

四是加強內業管理,爭取財政預算。將森林防火預防和撲救經費預算納入縣財政預算,撥付給護林防火辦經費XX0元。

三、加強護林防火的培訓力度

開設了三期護林防火工作會議,由各鄉鎮、護林防火成員單位參加,重點學習了《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關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3.2”森林火災情況的通報》,從思想上認清當前防火形勢,落實行政領導負責制。

四、召開XX年年護林防火工作會議

5月10日,在青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的組織下召開《青河縣XX年年護林防火工作會議》,此次會議以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森林防火電視電話會議和地區護林防火工作會議精神,總結我縣XX年護林防火工作,表彰先進,簽定XX年年護林防火責任狀,安排部署XX年年的工作任務,動員全縣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為主要任務,同時,對《青河縣XX年森林火警火災情況》和《XX年8起森林火災重點案件國家林業局公布查處結果》進行通報。

五、積極開展清山活動

根據《青河縣依法治理濫采亂挖維護邊境秩序實施方案》的有關要求,主要針對進入林區、山區非法采礦、采藥、狩獵,在山林中進行非法使用民用爆破物品、砍伐林木、破壞水源、毀壞草場、撲殺野生動物等嚴重危害全縣生態環境和森林、草場安全的非法行為,進行依法治理濫采亂挖活動,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安排警力152人次,車輛30輛次,對小青河流域、大青河流域、查干河流域三個片區對治理區域實行由起點到邊境一線、由有人居住到無人區的全面治理,確保治理工作不留死角。

六、森林火情的發生情況

今年以來,我縣氣候異常,氣溫回升較快,風干物燥,隨著天氣轉暖,人們在林區的活動日益增多,農事用火頻繁,野外火源管理難度加大,林區火災隱患比往年顯著增加。今年累計發生6起森林火警(其中含河貍管護站2次)。一是6月4塔克什肯鎮蒙其克村發生一起森林火警,過火面積10平方米;二是在6月22日,在阿熱勒托別喬什尕吐別27 林班11小班發生一起火警,過火面積達20畝,起火原因由吸煙引起;三7月17日青河縣下青河營林區110小班拜興橋北頭右下,無過火面積;四是7月24日在青河縣小青河營林區9a林班6小班,發生的天然火警時,火陷最高達14米,過火面積0.16公頃;五是9月12日在青河縣下青河營林區92a林班3小班發生天然火警時,一棵大樹著火,雜草燒死,無明火煙較大,過火面積75平方米;六是10月11日在塔克什肯鎮蒙其克村發生一起森林火警,由保護區的人員在撿蘑菇亂丟煙頭引起的,過火面積100平方米。累計損失1.2萬余元,出警、人力達120余人次,車輛11次。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境內自然災害發生頻繁,連續多年全縣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抗災救災,同時,又因我縣財政收入極為有限,自給能力僅11%,縣財政實在無能力對護林防火工作投入太多資金。由于我縣森林防火地域復雜,面積廣、戰線長的實際困難,我們的通訊工具、滅火器材、滅火服裝都不足,一旦發生火情,將會因各種工具設備、器材的嚴重不足而影響火情的及時報告及撲救工作。

三、2009工作安排

一、繼續做好依法治理濫采亂挖活動,

不僅做好山區中的濫采亂挖工作,繼續加大向平原的河道濫采濫挖活動,對小青河流域、大青河流域、查干河流域三個片區對治理區域實行由起點到邊境一線、由有人居住到無人區的全面治理,確保治理工作不留死角。

二、轉變思想觀念,加快推進依法治火的進程

面對夏季旅游人口增多,林地面積增大,火災隱患增多,火情發生呈復雜化等趨勢,我們將及時跟上形勢,從思想認識上轉變觀念,從僅僅山區防火向平原綠地防火轉變,要加強巡查,爭取早發現早撲滅,普及撲火知識保證撲火人員的安全,建立半專業撲火隊伍,加快推進依法治火的進程,加大責任追究制度。

三、明確責任,密切配合。

護林防火工作涉及面廣,護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都要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加強聯系、相互配合。同時,對各鄉(鎮)、成員單位根據責任狀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其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

四、加強宣傳,營造全民防火的社會氛圍

積極通過多種手段和措施,廣泛宣傳護林防火的意義及各項法律、法規,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科學撲救”的思想,堅持“專群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積極營造全民防火的社會氛圍。

五、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森林防火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作保障。根據森林防火任務,配齊配足人力、物力、財力至關重要。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體系建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水平。在鄉鎮建立防火工作的專業化,半專業化隊伍,并對工作人員進行長效培訓;

二是狠抓撲救預案的落實,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撲救預案,把火場撲救的每一個細節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員。一旦發生火災,真正做到環環相扣、緊密銜接、撲救及時、控制迅速。

三使多方集資,進一步充實防火物資的儲備。

四、做好防火器材的維修。要對各種防火器材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及時維修、更新舊損器材,做好XX年年撲火的準備工作,確保人力、物資能夠隨時投入使用,以便應付突發火災。

青河縣生態脆弱,森林資源珍貴,森林防火工作任重道遠。我們要嚴格按照自治區、地區和縣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要求,切實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全力做好今年我縣的森林防火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為青河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縣護林防火辦公室

林業局森林防火范文第3篇

森林資源由于其非可再生的特點, 成為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 通過保護森林資源, 一方面能夠促進我們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 另一方面關系到自然環境生態物種的保護。然而近年來, 我國多地區森林火災頻發, 例如2014年5月24日的山東威海森林火災, 造成大量樹木被破壞, 雖未造成人員傷亡, 但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因此, 森林防火工作迫在眉睫, 加強森林防火工作, 不僅能夠保護自然環境, 而且能夠使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受威脅。

在森林防火工作的過程中, 林業技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專業的防火設備與技術, 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礎保障, 并為武警森林防火工作方針和政策的制定和開展提供科學依據, 提高武警森林部隊救火效率, 最大可能地減少和減弱森林火災帶來的生態效益虧損、經濟發展受阻[1]。

2 林業技術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上述討論比較明確地分析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林業技術在防火工作中的地位, 具體到實際情況, 應采取如下林業技術來保證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落實。

2.1 全面的植樹造林工作

單就森林中樹木而言, 其燃點高, 不易引發火災。森林中樹木茂密, 樹木和樹木的內部被遮擋而見不到陽光, 造成森林內部濕度高、溫度低, 另外如果樹木較為茂密, 風就不易刮過, 沒有風就不會引起大火蔓延, 這就是樹木茂密的好處之一。而從大多數實際的火災發生現場反饋的信息, 在多數情況下, 火災是源于人們忽視的荒山、枯草坪、林間的空地上, 這些地區有良好的可燃物, 加之比較空曠, 通風良好, 風可以迅速刮過, 極易引發大火, 這些火苗在風的作用下會迅速蔓延到森林。所以通過全面的造林措施, 大力植樹造林, 能夠大力提高森林樹木覆蓋率, 提高森林抵御火災的能力。

2.2 抓好火災撲救技術的建設

除在樹木結構方面要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造外, 火災撲救技術也是林業技術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 増強森林火險實時監測預警系統、森林火災應急撲救隊伍體系、林火阻隔設施、通訊信息傳輸系統、指揮系統和撲火物資儲備六個方面的建設, 并完善相關設施裝備體系, 建立林區直營管理單位與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森林防火網絡體系[2]。另一方面, 優先建設專業化和半專業化的森林消防隊伍, 成立工作執行任務相對穩定的撲救隊伍。值得注意的是, 配置有專業或半專業化撲火救災組織的各級單位, 在隊伍的建設上應嚴格把關其質量和專業能力。

2.3 重視森林火災源頭控制技術的應用

無論是改造樹種, 還是加強撲救技術, 都是針對火災發生后的對策, 然而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火災發生概率, 相關部門應在森林火災源頭控制上加強相關技術研究。

例如, 在防火緊要期內落實村組防火責任, 禁止在林區附近吸煙, 防止亂扔煙頭引發火災。倡導鮮花等文明祭掃方式, 嚴禁在野外上墳燒紙, 同時應在公墓和私墳比較集中的地域合理統一規劃符合防火條件的燒祭地。對于易燃易爆物品, 責任人員應當嚴加控制, 沒有相關措施與部口批準嚴禁帶入林區, 防止造成林火。同時, 要嚴加管控外來火源, 特別是在邊境地區, 嚴防境外火源燒入我國境內造成森林火災。在有森林的國境處應特別設立森林防火條帶, 同時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對林區的定期巡視[3]。在冬季和春秋干旱期易出現雷擊火, 加上林區大量干燥的枯落物, 易造成森林火災, 因此, 在遇到這種天氣期間, 必須增加對林區巡視的力度, 要做到早發現, 早撲滅。在一些重點的雷擊火險區, 還應配套建立滅火小組和設施。

2.4 豐富滅火技術措施, 加強滅火效率

再完善的管理系統或先進的滅火技術, 都無法將火災發生概率降到零, 所以一旦發生火災, 還是要有充足滅火技術。傳統的森林滅火技術多為通過飛機潑灑滅火噴劑, 這種方法效率較低, 且一旦遇到多風的情況, 很難保證滅火劑的投落準確度, 這時候就需要采取其他滅火技術應對, 如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火是指利用生物的差異性改變火環境, 以阻滯、隔斷林火的蔓延, 把林火帶來的損失降低, 以更好地保護資源與財產。對于林火防控的各種措施, 生物防火是一種將消費型防火變為生產效益型防火, 將被動防火變為主動防火的林業技術措施。生物防火措施往往作為預防林火發生的治本戰略措施, 針對林火發生的各種情況, 將生物防火林帶布設在林緣、林中, 同工程防火隔離帶與自然防火阻隔帶構建成防火網絡, 將森林科學地劃分成塊, 形成林火閉合圈。如此, 在火災發生時, 可有效地將林火阻擋在由隔離帶劃分出來的封閉方塊內, 使火勢在遭遇阻隔帶后變弱, 然后自動熄滅或由撲火人員將其撲滅, 避免火情加劇。同時生物防火帶在發生林火險情時往往能夠使得隔離帶有效期持續更長的時間。

3 結語

森林防火工作任重道遠,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的林業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森林防火, 從行動上不斷采取各種有效技術措施來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實施, 從而使我國的森林防火工作順利進行, 從而有效保護國家的財產。

摘要: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不斷加劇, 人們對于資源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 森林資源作為非再生資源, 其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穩定發展?;诖? 以森林防火工作作為研究對象, 從林業技術的角度出發, 討論如何通過提高技術水平來保證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 同時也為我國森林防火專業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林業技術,森林防火,措施

參考文獻

[1] 呂振國.淺析森林防火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6 (2) :238.

[2] 高艷.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園藝, 2016 (4) :203.

林業局森林防火范文第4篇

摘要:闡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的內涵及生態網絡的特點,綜述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系統特征體現了山地型城市森林的自然生態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實現山地型城市森林局部主要功能的針對性和整體功能的多樣性以及空間格局的優化及同其他景觀的和諧統一性。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構建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景觀生態規劃途徑以及群落組成與梯度變化。

關鍵詞:山地型城市;城市森林;森林生態網絡;西南地區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Forest Econetwork

In Mountainous Cities of Southwest China

MA Lihui1,2, FANG Wen1,2,3, LIU Yang1,2,3, HE Ping1,3, WANG Haiyang3

(1。 Chongqing Academy of Forestry, Chongqing 400036, China; 2。 Chongqing Hanye Garden Engineering Co。,

Ltd, Chongqing 400036, China; 3。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Key words: Mountainous city; city forest; forest ecological network; Southwest China

收稿日期:2011 - 12 - 08;修回日期:2012 - 02 - 13.

項目來源:國家林業局2010年度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004064) 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馬立輝(1983 - ),男,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方向:城市園林生態。Email:306901302@qq。com森林作為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 具有最大的生產力及生物量、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環境維護功能, 因此,國內外已經把保護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作為改善宏觀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

我國已確立了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格局、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及建設秀美山川的生態文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而城市森林建設是我國林業發展“三生態”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城市森林作為生態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平衡、環境質量、人體健康與城市景觀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礎設施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森林城市蛻變為城市森林已成為時代的呼喚。目前,根據我國森林現狀和宏觀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江澤慧等建設中國森林生態網絡工程體系的構想, 城市森林生態網絡及其工程體系建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是多山的國家,山地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西南地區多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比例都超過了80%,不同歷史時期已形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特征的山地城市, 如貴陽、重慶、遵義、自貢等[1]。山地城市選址并修建在山坡或丘陵的復雜地形之上,城市的各項功能,如居住環境、生產環境、交通組織、綠化空間、景觀特征等是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來組織和形成的。山地自然條件和城市空間構成的特殊性帶來了比較豐富的景觀多樣性,給人們創造豐富多彩的城市空間提供了比平原地區更充分的條件和可能性,構成了與平原城市不同的城市空間形態和城市環境特征的城市。山地城市山巒起伏,建筑、植物、道路依山就勢,分隔出步移景異、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間,形成“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城市景觀[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些城市主要存在4個突出問題:生態環境脆弱、人為活動干擾敏感、自然植被破壞、自然災害頻發。

基于西南山地型城市存在的上述突出問題,構建西部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是統一和優化城市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必要途徑。本研究以河谷、臺地及山脊等山地城市的基礎框架為基礎,探討郊區或城市內部山脈、丘陵自然林的重要性,自然林、人工園林的嵌合性,綜合分析西南山地型城市森林的內涵及生態網絡特點,為西南山地型城市森林研究與建設提供參考。

1山地型城市森林的內涵和生態網絡特點

山地型城市由于山地區域復雜多維的地貌特點,沿河流水系、沖溝溝谷變化具有豐富多樣的山地景觀,且往往形成交叉的網絡結構,具有垂直梯度變化明顯的河谷、臺地及山脈。山地型城市森林結合河谷、臺地及山脈不同空間尺度和特點的基本景觀單元,引鑒區域性自然性森林生態系統的群落種類組成、群落結構特點和群落演替規律,以喬木為框架,以維管束植物為主體,藝術、科學地恢復區域性自然森林群落特征的城市綠地。

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是具有山地特征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城郊森林植被和鄉村森林植被的有機統一體,是各類具有不同功能特點的山地自然森林群落類型構成的復合多功能系統; 是由不同山地景觀形狀特點的城市森林景觀要素構成,由斑塊、廊道、基質合理組織形成的空間格局優化的山地景觀生態系統。因此,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應體現郊區或城市內部山脈、丘陵自然林的重要性,遵循地帶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通過自然林與人工園林的結合,藝術、科學地恢復區域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特征。

2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林 業 調 查 規 劃第37卷第1期

馬立輝,等:西南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特點分析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促使人們致力于把森林引人城市,使城市坐落于森林之中。20世紀中葉,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森林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北美發達國家出現了城市森林(urban forest) ,城市林業(urban forestry)的概念(Grey等,1978)。尤其是歐洲的荷蘭、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日本等國,開展了比較廣泛的城市森林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如1970年,美國成立了環境林業研究所,專門研究城市森林,改變美國人口密集區的居住環境;197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城市環境林業計劃8817號議案;197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城市森林法》;德國在1975年就通過了《聯邦自然保護法案》,該法案的實施有效地防止了城市周圍綠帶和森林被開發和破壞。進入21世紀,許多現代化城市緊緊圍繞建設城市生態環境、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一主題,把建設城市森林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4]。

從我國對城市森林的研究情況來看,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有一些文章發表(吳澤民,1989;彭鎮華等,1993;王義文,1992;王木林,1995;桂來庭,1995;王永安,1995),但大多是理論上的探討,或者是本底特征分析、宏觀規劃與樹種抗性方面的調查(孫冰等,1997;曹洪麟等,1999),對具體城市的城市森林組成與結構特點的研究則很少。1996年北京市林業局和原林業部共同下達“北京市城市林業研究”項目,由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局共同承擔,研究北京市城市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主要包括北京市城市林業概念與范疇的界定、北京市城市林業的結構與功能、北京市城市林業的發展模式、21世紀北京城市林業發展規劃設想等。

對于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研究,我國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1998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主持了由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支持立項的“中國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率先在哈爾濱、大連、上海、合肥、廈門等地針對城市森林布局、樹種選擇與配置、樹種生態效益等城市森林建設問題開展了比較系統的研究[5]。

貴陽、遵義、南寧、重慶等城市相繼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在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上,著重圍繞城市森林建設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討。對于城市森林建設實踐方面的理論和研究較多,學術研究較少。如未強調山地森林資源優勢的重要性等。而對于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研究現在國內外研究還很少,因此對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研究將彌補這類研究的空白。

3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系統特征

3.1體現山地型城市森林的自然生態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山地城市獨特的地形地貌決定了城市建設時需要結合城市自然環境,以實現山地特殊自然生態條件的有效利用。

1)山地城市由于受山脈、江河和溝谷等自然地形條件的影響,城市建設不可能集中連片,而是結合地形條件分成幾塊,使城市的分布呈組團式狀態。比較多的出現在山區丘陵地區2條河道的交匯口,或河流環繞蜿蜒的山巒地帶,如重慶主城、合川、宜賓等。山地城市中許多不可建設用地的存在,客觀上增加了城市森林的數量和自然生態性。

2)在山地丘陵地區,由于受高山,峽谷和江河等自然條件的限制,有的城市常沿江河的一側、兩岸或沿谷地的狹長地帶伸展,形成帶狀的布局結構,如延安、安康、萬州、巫溪、彭水、武隆等。

3)在山區地帶,由于山巒起伏或河流彎曲廻轉,城鎮之間保持有較大的間隔距離,并由公路、鐵路或河流將它們串聯起來,如內江、自貢、樂山等。在地貌的分割下,由此便產生了相應的小氣候植物群落,極大地豐富了山地城市的生態多樣性。同時,由于其山水環境的特征,往往在山地城市的邊緣甚至城內形成森林公園或風景區,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3.2實現山地型城市森林局部主要功能的針對性和整體功能的多樣性森林生態系統具有廣泛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文化效益和景觀生態功能。在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建設中, 某一局部的森林景觀要素應根據山地條件實際情況確定其主要的服務功能, 并在森林結構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得到具體的體現。山地城市的小氣候表現出陰、陽、洼、窩、濕等變化[6],在山地城市的山頂和陽坡部分有充足的光照,形成具有山地特色的森林群落,其群落整體表現為強陽性,樹冠呈傘狀,分枝點較高,葉片氣孔密,蒸騰作用大,生長速度快,耐干旱脊薄。其生態效應表現為覆蓋率高、防暑降溫效果好,而群落內部由于強陽性植物的存在,其林下的幼樹及喜蔭品系得以庇護,根系的層次性發達,整個綠地的生態傾向于良性演替, 其生態功能反映為,防噪、防塵、吸收有害氣體、供給氧氣功能強,減少山地城市地表徑流,保持水土等,體現出山地型城市森林局部主要功能的針對性和整體功能的多樣性。

3.3實現山地型城市森林空間格局的優化及同其他景觀的和諧統一性山地城市沒有固定的發展模式,多建立在山坡、丘陵、山區和平原的交錯帶等復雜的地形上,隨山勢、交通條件、經濟條件、歷史發展呈現團塊狀、星狀、組團式、帶狀群組等不同形態類型,山地城市在長期適應自然山地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特有的多層次空間格局,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是森林與城市建成區銜接的一種方式。重慶組團式城區布局,遵義鳳凰山公園與周圍城區的關系,說明城市森林與城市建筑景觀的統一關系。從這一點上看,山地城市的森林生態系統除盡力增加森林斑塊的面積,爭取矩形、圓形森林斑塊之外,還應以其他辦法彌補其多樣性上的缺陷。在實際建設中主要表現為市區公園和其它各類綠地等斑塊要素的大小、形狀、服務半徑及類型的多樣化和分布的均勻性, 重要斑塊要素如城郊森林風景區或自然保護區的選址等。

4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構建的主要內容

4.1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城市森林是一個宏觀、內涵豐富、結構復雜的生態系統,對不同城市來說,自然地理特征、社會人文、歷史背景迥異,而對同一個城市來說亦存在著地形、小氣候、用地類型等的區別,將導致其城市森林建設的要求不同以及城市森林建設發展的演進規律不同,相應地也將會有不同的屬性。目前國內對于指標的選取主要有2種方法:①彭鎮華為代表的數量—質量相結合的思路[8];②王祥榮為代表的結構—功能—協調性相結合的思路[9]。根據山地型城市的環境差異,選取城市森林共性指標如數量指標(森林覆蓋率、林木覆蓋率、人均喬木占有量)、景觀空間格局指標(森林斑塊面積、森林均勻度指數、森林破碎度指數、森林斑塊連接度)、群落結構特征指標(物種豐富度、物種多樣性)、生態功能指標(負氧離子指標、水土保持指標、地表滲透率)和景觀游憩功能指標(景觀多樣性、景觀可達率、景觀可視率)。

另外再補充強調山地城市森林建設的特殊性指標,如山地溝谷占用率、屋頂綠化面積占綠地面積比重、立體綠化率、水土保持指標等,通過對山地型城市森林建設及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掌握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演進規律,使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4.2山地型城市森林景觀生態規劃途徑

山地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設范圍內,其建設用地的地形地貌以山地、重丘為主的城市。開闊平坦的場地少,狹長的山溝卻很多,山體植被較好;城市中普遍有河(溪) 流穿過,且多為季節性河(溪) 流;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山交映,互為補充;在城市形態上呈現較為豐富的輪廓線,能夠融建設、環境、生態等為一體的“山水城市”。

根據山地型城市的歷史資料與氣象、水文地質及人文社會經濟統計資料,結合3S技術,建立城市景觀的數字化表述系統,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森林植被、土地利用狀況等,通過景觀過程分析(景觀阻力、隔離程度),建立防止或促進這些過程的城市森林景觀安全格局。城市森林景觀安全格局作為景觀生態規劃途徑,俞孔堅等[10]曾提出生態基礎設施(景觀元素)建設的一些關鍵戰略:①完善和強化山地型城市森林的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②保護和建立山地型城市森林多樣化的城鄉一體森林生態網絡格局;③保護和恢復山地型城市濕地系統;④將城郊生態屏障體系與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融入到城鄉一體森林生態網絡格局中;⑤建立綠色生態廊道;⑥開放專用綠地,融解公園,完善城市綠地系統;⑦融解城市,保護和利用基本農田作為城市有機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山地型城市森林景觀生態規劃途徑是在了解山地地形特點的基礎上,分析山地型城市的水流、土流等生態流及景觀生態過程,強調山地城市生態敏感性分析與森林規劃的關系,建立防止或促進這些過程的城市森林景觀安全格局。

4.3山地型城市森林群落組成與梯度變化

山地型城市氣候特點除呈現水平地帶性氣候外,同時還有垂直地帶性的特點。因此,山地型城市植物多樣性也呈現水平和垂直2個方面的地帶性,具有更加豐富的植物物種多樣性,為選育構建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的鄉土型樹種提供了充足的種質資源。

在水平梯度及垂直梯度上分析山地型城市森林群落結構。水平梯度上,城市——城郊——鄉村,城市森林群落主要包括風景林、公用林地、居民區林地、防護林、企事業單位林地、行道樹等林地類型:城郊森林群落主要包括城郊城周生態森林屏障及自然森林群落,鄉村森林群落主要包括自然森林群落。垂直梯度上,河谷——丘陵——低山,主要包括自然森林群落結構。

在此基礎上,建立鄉土植物苗圃基地,篩選出的鄉土樹種及配置模式更加合理,為未來城市綠化提供鄉土苗木,為構建山地型城市森林生態網絡提供了依據,是維護土地資源和生命過程的基本需要,也是人類可以獲得可持續城市森林生態服務的需要。

5結語

我國西部地形以山地(山區和丘陵)為主,山地中坐落著大量的城市,西部山地是復雜的相互依存的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由經濟發展、人為活動和城市擴張引發的高敏感性、脆弱性和頻發性生態問題日趨嚴重。根據西部山地型城市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在西部山地型城市構建森林生態網絡與景觀建設,將有益于解決突出的生態問題,建設宜居山水之城。

參考文獻:

[1]黃光宇.山地城市學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3 - 5.

[2]夏季.山地城市景觀風貌特色的構成與塑造——以重慶為例[C].第二屆“U+L新思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508 - 513.

[3]彭鎮華.中國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工程[J].

林業局森林防火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國國土面積廣大,地形、地勢復雜,為林業資源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我國愈加重視環境保護,因此較大程度地提升了森林資源監測管理力度,并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形成了完善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森林資源監測工作是整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關乎對林業資源的保護。目前,3S技術及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這些現代信息化技術發展迅速,將3S技術應用于森林資源監測工作中,可提高監管力度、提升林業資源整體情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火災防范能力。詳細分析了將3S技術應用于森林資源監測工作中的現狀及未來前景。

關鍵詞:森林資源監測;林業;3S技術;應用現狀;展望

林業資源是自然界不可多得的“瑰寶”,在森林資源監管體系完善前,人們對林業資源的利用率較高,極大地損害了自然生態環境,直到近年來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完善后,才使得多種為害林業資源的現象減少。在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中,傳統的工作模式、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當前形勢,在3S等現代化地理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提升了整體管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為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1   3S技術概述

1.1   RS遙感技術

在3S技術中,RS遙感技術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一般需通過衛星發射電磁波,對某一區域進行探測。遙感技術在3S技術中的主要工作內容為信息收集,其利用電磁波反射的原理,對需測量區域測量后的信息進行收集,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當前,信息化技術發展較快,為測繪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了重要幫助。RS遙感技術的實際應用,可根據測量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人造衛星、飛機等。

1.2   GIS地理信息系統

GIS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簡稱,在3S的整體應用中,GIS地理信息系統更多地起到了輔助作用。在該系統中,數據庫中海量的信息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在對某一區域進行測量后,可于GIS系統數據庫中檢索該區域的具體地理信息,進而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同時,地理信息系統還具有較強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將收集到的相關數據輸入其中后便可進行數據分析。在現代信息化不斷進步的背景下,GIS還具有“可視化”的特點,相信將其應用于林業資源的監測管理中,可為管理部門工作的高效化開展提供重要幫助。

1.3   GPS全球定位系統

GPS全球定位系統一經推出,便被應用到了多個領域中,如國防、交通、建筑等。GPS技術主要是在衛星的幫助下準確地在移動端設備中顯示所在具體位置,經過長時間無數次的改進,GPS定位的誤差越來越小。

GIS、RS、GPS等3S技術集衛星定位、信息收集及處理為一體,并已經被應用到了多個領域中,為社會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相信將其深入應用于林業資源監測工作中,能夠促使林業管理工作朝著高效化、準確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2   3S技術在森林資源監測中的應用現狀

2.1   監測森林資源

我國林業資源豐富,其可對環境起到較強的凈化作用,并具有防風固沙的功效。近年來,對于林業資源的監管力度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依然有個別人士通過濫用木材獲取利益,極大地影響了林業資源的正常管理秩序[2]。如今通過應用3S技術,使得林業資源的監測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工作人員不再需要每天到林區內巡查。一般情況下,可通過GPS技術定位所要抽查的區域,并利用RS技術、GIS技術收集并處理信息數據,從而能夠較準確地了解該區域內樹木的生長情況。

2.2   整理林業資源情況

在林業資源管理工作中,林業資源整理是關鍵環節,對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要求較高。在過去的林業資源整理過程中,由于技術較為落后,需進行人工作業,耗時較長且工作內容煩瑣,往往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在現代化3S技術的支撐下,林業資源整理工作已經由全程人工轉變為信息化處理形式,僅需要確定所在轄區,并使用GIS信息系統便可獲取相關林業資源信息。較之常規人工整理,3S技術的應用效率、質量更高。

2.3   監測和防治災害

豐富的林業資源雖然給我國的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幫助,但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目前,部分地區林業園區中的樹木存在較為嚴重的病蟲害情況,影響了樹木的整體健康性;同時,個別地區由于人為因素影響,使得林業園區火災發生率較高。如今在3S技術的幫助下,也有著較強的安全監測及災害防治能力,如在RS遙感技術的探測中,可進行紅外線監測,以準確尋找存在病蟲害的樹木。此外,需設定安全機制,對林業園區實時監控,一旦發生火災便啟動報警系統,通知管理人員、消防部門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應。

2.4   為林業管理工作提供幫助

林業管理區域占地面積較大、管理難度較大,因此在開展管理工作時可能會出現管理秩序較為混亂的情況。在傳統管理工作中,林業管理人員需長期進行人工巡查,存在著效率低下的缺點。管理人員可使用3S技術實時監測林區,同時降低人工巡查頻率。

3   3S技術在林業應用中的發展前景

3.1   3S技術的合理融合

近年來,我國對林業資源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但因多種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安全隱患,給林區安全帶來了較大的風險。3S技術是RS、GIS、GPS這3種不同地理信息技術的總稱,當前林業管理部門在應用3S技術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不合理情況,未能深入融合3種技術[3]。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將3S技術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同時保障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未來的林業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門應提高對3S技術的重視度,繼續將其深入應用。

3.2   具體了解森林面積

近年來,我國林業面積在植樹造林工作的推動下逐步擴大,為強化林業管理工作,必須要具體了解森林面積,以確保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當前多個領域的發展均需要使用林業資源,對此應注意資源的合理應用,并使用3S技術進行全面的數據收集,計算森林面積,且可根據其使用情況規劃全局,確保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3   森林起火點的研究

病蟲害、火災均是威脅森林資源的關鍵性風險因素,尤其是火災,會極大地危及森林安全,因此應做好預防措施。一般情況下,導致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除人為因素外,還與自然因素有關,因此通過深入應用3S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森林起火點的確定提供幫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風險。

3.4   森林資源監測清查

林業管理工作中,資源的監測清查工作非常重要,關乎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質量。隨著林業管理工作對3S技術的深入應用,可全面化、系統化地收集林業園區的具體情況,如健康狀況、森林蓄積量、生長情況等,從而大大提高監測清查工作效率。

4   結語

豐富的森林資源,使得林業管理工作難度較大,亟需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改進。本文詳細闡述了3S技術在林業管理工作中的實際應用及其在領域中的未來展望,希望能夠對我國林業管理工作的高效化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 1 ] 黃福論.森林資源監測中林業3S技術的應用現狀與展

望[J].科學技術創新,2018(14):138-139.

[ 2 ] 王芬.林業政策變化對東北森林資源的影響[D].沈陽:沈

陽師范大學,2016.

[ 3 ] 姜俊.熱帶山地人工針闊混交林結構動態及作業法應用

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5.

林業局森林防火范文第6篇

一、2009年度執法質量考評情況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為了確保執法質量考評工作取得實效,省森林公安局于2009年10月下發了《四川省森林公安局關于做好2009年度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工作的通知》(川森公發〔2009〕62號),對2009年度全省執法質量考評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把開展年度執法質量考評與執法規范化建設、“大輪訓”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嚴評細查,確??荚u工作取得實效。全省各級森林公安機關領導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部門主動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為了切實做好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工作,我省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均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刑偵、法制等業務骨干參加的執法質量考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考評工作方案,確保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工作落到實處,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二)真抓實干,認真考評。為確??荚u工作取得實效,不走過場,全省各級森林公安機關高度重視,派出考評工作組,深入基層,認真考評。綿陽、宜賓、成都、遂寧、廣元、內江、眉山、樂山、南充、自貢、瀘州、雅安、涼山、攀枝花等地結合實際,在明確考評對象、內容、重點和方法的基礎上,落實責任,派出考評小組,由局領導帶隊,深入到被考評單位,詳細檢查執法辦案制度、基礎臺帳、執法檔案、法律培訓及平時執法質量考評工作情況,抽查了被考評單位接處警、受理、立案、辦案數量情況和各類案卷。綿陽市由市林業局黨組成員、紀檢書記李元芳,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市森林公安局局長李曉剛,市森林公安局政委何先云組成三個考評組分別對九個縣(區)進行交叉考核評議。樂山市組織法制科、刑偵治安科的業務骨干采取分片負責的方式進行考評。

(三)注重方法,提高效果。南充市森林公安局與區縣森林公安局簽定了執法質量考核評議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南部縣森林公安局實行法制部門與主辦民警“面對面”審核,當面指出案卷存在的不足,主辦民警當場糾正。閬中市森林公安局實行案件內部公示制度,增強辦理的透明度。涼山州采取聽匯報、查閱檔案、走訪相關部門、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并按照省森林公安局制定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評定檔次。

通過執法質量考評,全省森林公安機關的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理念深入人心,“執法質量是森林公安工作的生命線”的思想更加牢固,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明顯提高。

二、2009年度執法質量考評結果

(一)考核的對象、內容和方法。2009年度,我省確定的考評對象是市(州)所轄縣(市、區)森林公安局(分局)、林區派出所以及臥龍特區森林公安局,共173個被考評單位,其中派出所9個??荚u的內容是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的年度執法基礎臺帳、執法檔案、執法制度建設和案卷考評,以及接處警、受理、立案、辦案數量情況等方面??己说姆椒ㄊ遣扇】h(市、區)森林公安局(分局)自查,市(州)森林公安局復查、考核的方法。

(二)考評結果。經我局對市(州)上報的《2009年度執法質量考評成績匯總表》統計匯總和核實。被考評的164個縣級森林公安局(分局)評出優秀單位125個,占參評單位的76.2%,達標單位39個,占參評單位的23.8%。參加執法質量考評的9個派出所中,被評為優秀單位共6個,占被考評派出所的66.7%;被評為達標單位3個,占33.3%。被考評單位名單及評分見附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有的執法辦案基礎臺帳不規范,記載不完整,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執法辦案情況。

二是有的詢問、訊問筆錄和現場勘驗筆錄制作不規范,不符合基本要求。

三是有的法律文書管理、使用、制作不嚴謹、不規范,行政處罰告知內容不規范。

四是個別單位只組刑事訴訟卷,沒有留存偵查卷或組卷,林業行政案卷組卷不統

一、裝訂不規范。

五是個別單位法制工作薄弱,領導重視不夠,制度不完善,民警法治觀念淡薄,存在應付檢查等問題。

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公安法制建設薄弱,個別單位領導重視不夠,少數民警執法觀念淡薄、業務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等。各地通過考核評議、查擺剖析,認真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認真進行了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進一步理順和規范執法關系,加強和完善執法制度、執法監督體制建設,切實加強法制機構和專兼職法制員隊伍建設,打牢執法質量考評工作的制度基礎。

二是繼續深化“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理念和“執法質量是森林公安工作的生命線”的思想教育,加強法律培訓,提高各級森林公安機關領導和廣大民警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養,筑牢法制工作的思想基礎。

三是探索改進和加強執法質量考評工作的新方法、新方式,使執法質量考評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不斷提高執法質量考評效果。進一步完善執法質量的考評機制,把執法質量和執法水平作為衡量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工作、考核班子、檢驗隊伍、記功評獎的主要指標,確保執法質量考評工作的深入開展,全面促進森林公安機關執法水平和執法質量的提高。

四是認真總結近年來執法質量考評工作的經驗,對執法工作和執法考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真進行查擺剖析,分析原因,對癥下藥,采取有效措施,查漏補缺,及時整改,確保各項執法工作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廣大民警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有力促進執法質量的提高。

五是繼續抓好基層執法民警的業務培訓,提高森林公安民警的業務素質。特別是要從實戰出發,結合考評中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執法業務知識培訓,從案件的受理、調查取證,到結案處理、案件檔案的裝訂管理等環節抓好一線民警培訓,不斷提高民警的執法水平和執法質量。

上一篇:林業十二五計劃范文下一篇:旅游類專業書籍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