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腫瘤康復范文

2023-09-21

腫瘤康復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5月~2011年8月間因胃腸道腫瘤, 在本科行開腹手術治療患者85例,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42例, 年齡35~82歲, 平均 (56.2±3.7) 歲;所有患者均在術前病理確診, 影像學及各項實驗室檢查明確無手術禁忌, 均采取擇期手術;上述患者中胃癌30例, 結腸癌27例, 直腸癌28例;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手術方式主要為胃癌根治術9例, 近端胃切除術13例, 全胃切除術8例, 左半結腸切除術12例, 右半結腸切除術15例、Dixon術 (經腹直腸癌根治術) 18例, Miles術 (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 10例。圍手術期管理均由同一護理組完成, 手術操作均由同一組手術醫師完成。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FTS組 (42例) 和對照組 (43例) , 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及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在圍術期均給予傳統常規護理方式;FTS組患者均給予快速康復理念進行圍手術期護理, 由手術醫師與圍手術期進行護理管理的護理成員進行溝通后制定具體方案, 見表1。

1.3 評價指標

觀察2組患者術后通氣時間、進流食飲食時間、下地活動時間及住院天數, 比較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 定性數據以百分比進行表示, 計量資料行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FTS組患者在術后通氣時間、進流質飲食時間、下地活動時間及住院天數方面要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2。

2.2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FTS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血栓形成及腹腔膿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3。

注:χ2=0.97, P<0.05

3 討論

FTS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組合而產生的的協同結果, 顯著改善了患者術后的康復速度, 使得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2]。其核心是減少或降低手術患者生理及心理創傷應激, 促進患者快速康復[3]。

3.1心理護理是FTS理念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貫穿于整個圍術期。大部分腫瘤患者本身就存在恐懼、焦慮及抑郁等消極情緒, 而對于手術的擔心又進一步加重了患者上述負性心理, 為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手術, 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加強術前健康教育, 充分與患方溝通, 告知其圍術期快速康復的基本知識、可能出現的狀況及對策。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及具體病情, 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安慰工作, 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 減輕生理應激反應, 使患者平穩度過圍手術期, 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4]。

3.2腫瘤患者本身就存在高消耗狀態, 手術對于胃腸道腫瘤患者來說, 可謂是第二次嚴重的打擊, 導致機體消耗進一步增加, 造成各類營養物質攝入不足, 影響組織修復和傷口愈合, 削弱了機體的防御能力。術前禁食是普通手術的常規術前準備, 目的是確保麻醉時胃處于排空狀態, 防止誤吸的發生。對于胃腸道手術, 為了配合腸道準備的需要, 術前禁食時間會更長。但是術前長時間禁食可加重術后的胰島素抵抗, 使血糖升高, 而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延長術后住院時間的獨立預測因子。因此, 國內外的一些外科醫師開始允許患者術前進食一定量的流質, 既可以減輕術后的胰島素抵抗, 又可緩解術前禁食引起的患者的焦慮和饑渴感, 同時沒有增加麻醉時誤吸的風險[5];術后盡早進行腸內營養及經口進食, 可以降低高分解代謝, 減少腹部術后感染并發癥, 促進胃腸道的運動及保護胃腸黏膜功能, 且降低了吻合口漏的發生率, 同時可有效緩解術后惡心, 嘔吐及腸麻痹[6]。FTS理念不主張術前常規行胃腸道準備及留置胃管, 因為這些措施均引起了患者生理改變, 增強了圍手術期應激反應, 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增加發生并發癥的風險, 而且明顯地影響患者術后的活動, 增加患者術后康復的心理障礙。術中過量輸入液體將延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 增加腸麻痹的時間, 且可能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及延長住院時間, 且液體低溫可導致機體復溫過程中產生應激反應, 損害凝血機制、增加心血管負擔等不良影響[7]。本組研究通過將FTS理念引入圍術期護理當中, 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加快了患者術后早期康復。

4 小結

FTS在臨床中的應用依賴于一系列圍手術期處理方法的有效整合與組織實施, 需要多學科團隊的積極參與。由于存在個體差異, 護理人員需要很好地為每一名患者評估、制訂詳細的護理計劃表, 具體確定并完成患者每天的康復治療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美玲.快速康復外科在膀胱全切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 (7) :666~667.

[2]歐玉梅.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剖宮產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 (學術版) , 2011, 8:58~60.

[3]楊梅, 桓靈芝, 武建華, 等.結直腸癌快速康復外科的護理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 (8) :73~75.

[4]朱桂玲, 孫麗波, 王江濱, 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與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 (3) :264~265.

[5]郎保平, 張曉.食管、賁門癌術后快速康復外科的應用探討[J].中國綜合臨床, 2010, 26 (12) :1246~1247.

[6]劉小蘭, 金玉琴, 楊麗君, 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肝膽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 (10) :17~19.

腫瘤康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居家康復,門診康復

患者住院時間過短而導致功能恢復時間不足, 因此對于中風、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髖部骨折及老年性疾病等早期出院患者提供居家康復或門診康復是十分有必要的[1,2,3]。有研究發現接受門診康復患者的死亡或不良預后幾率較無任何康復措施的患者低28%, 但是門診康復與居家康復服務的療效無顯著差異[4]。雖然門診康復的療效被質疑, 但是隨著康復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 門診康復仍然是康復患者的主要選擇。因為它能為數量眾多的患者提供健身房、水療池等有利于康復的場所;門診康復還使患者可以方便咨詢醫護人員;提高治療康復強度、增加社會交流機會以更好地恢復身體機能[5]。但是居家康復也可以克服門診康復的諸多不便, 目前已有逐漸取代門診康復的趨勢[6]。本研究比較了門診康復患者和居家康復患者的預后情況, 探討在康復患者中大面積推廣居家康復的可能性。

1 方法

1.1 研究對象

納入本研究的患者均為2008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在長沙市四醫院骨科、中風或其他科室準備出院接受康復治療的患者。依據患者自愿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來我院接受門診康復, 另一組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居家康復。

1.2 康復治療方法與分組

1.2.1 門診康復組

接受門診康復的患者每周3~5次被送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颊呓邮芏鄬W科聯合的康復治療, 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4~6周的高強度康復?;颊呙看伍T診康復時間不低于3 h, 看護人員并不一直陪伴患者接受康復治療, 另外, 醫院為看護人員提供康復健康知識講座。

1.2.2 居家康復組

居家康復是患者家庭為基礎接受多學科康復治療團隊制定的一對一的康復計劃, 患者或患者陪護人員每組與治療團隊通話3~5次。

這兩組康復計劃都是基于醫療康復模式, 包括康復目標設定、早期多學科評估及每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方案進行修正和調整。接受康復治療的時間沒有既定標準, 而是由臨床醫生根據既定目標隨時調整, 通常為4~6周?;颊呖祻椭委燀椖亢w了物理治療、作業療法 (occupational therapy, OT) 、言語治療、社會工作、心理學、營養學、護理學學習及跟隨康復醫師訓練。兩組是由同一康復治療團隊提供康復治療方案及提供康復治療建議。

1.3 運動及處理技能的評測

對納入本次研究的每位患者進行隨機運動及處理技能的評測 (AMPS) , 康復治療3個月后再次進行AMPS, 評估每位患者運動及處理技能變化情況。運動及處理技能的評測 (AMPS) 就是通過觀察患者從事不同性質的ADL來評測其注意力、定向力、記憶力及判斷力、運用常識的能力及運動功能是否有缺陷。同時也可以通過對認知的評價來分析患者在ADL中出現困難的原因。AMPS由受過AMPS評估訓練的職業治療師為每位患者選擇具有一定難度的日?;顒觼磉M行評估, 評估結果用logit分數表示 (范圍從-3到4) 。60歲及以上的中風患者使用以前的AMPS數據。

1.4 基線評估

收集患者一般社會人口信息, 包括疾病狀況, 藥物治療、診斷準入、住院時間、認知水平 (細微精神狀態檢查) 、功能狀態 (改良巴氏指數) 、計時“起立-行走”測試、最大股四頭肌力量、AMPS、抑郁 (老年抑郁量表) 及生活質量 (SF-36) 等。

1.5 隨訪

兩組康復計劃3個月后, 由本院病案信息統計人員對參與者進行隨訪評估。采集的隨訪數據包括AMPS、TUG、SF-36、最大的股四頭肌力量、居住場所及死亡率。

1.6 統計學分析

根據平均值及95%置信區間 (CIs) 計算正態分布連續變量, 根據中值及95%CIs計算偏態分布連續變量。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及曼-惠U-檢驗評估連續變量。對于分類變量, chi-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被用于組間差異的檢測。采用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 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基線數據

共有220名患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被隨機分配至門診康復組或居家康復組, 每組各110名。研究開始時兩組患者的人口學、功能學及生活質量特征無差異。本研究有115名女性患者和105名男性患者?;颊叩钠骄挲g為 (71.7±4.1) 歲, 其中有4位患者年齡不足30歲, 3位患者年齡超過90歲?;颊呓邮芸祻椭委煹脑蛴?卒中 (n=81;36.8%) ;其他神經性損傷 (n=16;7.27%) ;全膝蓋置換 (n=42;19.1%) ;股骨頸斷裂 (n=11;5%) ;其他整形外科損傷 (n=19;8.64%) ;原因不明的功能性衰退 (n=37;16.8%) 以及包括摔跤及肺炎等在內的其他原因 (n=14;6.39%) 。被隨機分到門診康復的患者平均康復時間為78 d (95%CI:71.6~83) , 而居家康復的患者有平均康復時間為28 d (95%CI:26~30) (P<0.001) 。門診康復患者接受了平均 (67.8±12.1) 項個人或小組形式的康復訓練項目, 而居家康復患者只接受 (23.5±2.4) 項個人康復訓練項目 (附表) 。

2.2 隨訪

220例患者完成了3個月隨訪, 3個月內患者無1例死亡, 5位接受門診康復治療及3位接受居家康復治療的患者轉為長期居家修養, 不再接受康復治療。研究進行到第6個月時, 4名患者死亡 (門診和居家康復組各2例) 。

兩組患者在3個月的隨訪期間內, 功能性表現結果得到改善, 但是兩組患者在3個月AMPS得分或得分變化都無顯著差異 (P>0.05) 。與此相類似居家康復組與門診康復組在SF-36、TUG及四頭肌力量亦無任何差異。而門診康復組治療3個月后的FIM分數 (P=0.01) 及自開始至研究3個月時的FIM變化分數 (P=0.03) 均高于居家康復組。

2.3 轉住院康復治療情況

在隨訪前3個月, 有24例居家康復患者轉住院康復治療, 40例門診康復患者轉住院康復治療, 此外在第3到第6個月內另有31位患者轉住院康復, 其中門診康復組15例, 居家康復組16例, 門診康復再住院相對風險系數是居家康復組的2.1倍。接受門診康復計劃的再住院患者的平均首次再住院時間是25 d (95%CI 17.3~34.0) , 居家康復患者是49 d (95%CI 25.3~54.3) , 兩者具有顯著差異 (P=0.050) 。首次再住院時間患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態或看護者狀態無顯著相關。

3 討論

居家及門診康復治療使患者機能恢復良好, 少數患者甚至完全恢復, 從而停止康復治療計劃, 轉為一般家庭護理。有研究報道患者接受門診康復或者居家康復, 獲得的療效無明顯差異。本研究中兩組主要差異是利用健康服務的方式不同, 居家康復患者平均康復時間為28 d, 而門診康復患者平均康復時間為78 d, 兩組有顯著差異, 居家康復和門診康復患者接受康復治療的項目分別為24和68。此外, 本研究還發現門診康復組患者再住院率是居家康復組患者的2.1倍。

本研究原本推測由于門診康復患者易于接觸醫務人員, 從而可以降低其再住院率。然而, 正好相反, 門診康復患者再住院率反而高于居家康復患者。這可能是由于居家康復患者易被家庭成員保護與重視, 從而降低了其再住院率。

納入本研究的兩組康復患者的治療強度、住院時間及治療組合情況并未在研究開始前就制定, 而是根據醫務人員評估而不斷調整。醫院門診康復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項目, 這一項目延長了患者直接接觸醫生的時間, 鼓勵患者接受更長時間、頻率更高的康復治療, 但是其對患者轉運的要求較高[7]。

本研究結果應和參與此次研究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年齡進行綜合分析。兩組患者均得到積極護理, 接受門診康復患者在研究過程中康復訓練強度更大, 但是再住院時間卻更早, 這表明在這組患者花費更高。在社區內門診康復治療仍然十分重要, 因為在那里老年人很難進行居家康復, 而醫院除了提高身體康復訓練外, 還可以調整用藥方案及提供社會支持[8]。

盡管居家康復計劃中患者得到較少的治療, 但是卻得到相似的功能收益, 并且患者的再住院風險較低。隨著患者住院時間越來越短, 以及對解決老年患者功能恢復的醫院門診康復替代項目依賴越來越強, 再住院預防是康復治療的一項重要任務[9]。與居家康復相比, 門診康復患者治療時間增加且醫務人員的訪問便利可能使患者再住院率增加??傊? 本研究結果表明醫院在制定患者康復計劃時應優先考慮居家康復。

參考文獻

[1]LANGHORNE P, TAYLOR G, MURRAY G, et al.Early supported discharge services for stroke patients: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s'data[J].The Lancet, 2005, 365 (9458) :501-506.

[2]QIU ZJ, YIN XM.Investigation on patients'compliance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2, 22 (29) :109-112.

[3]RODERICK P, LOW J, DAY R, et al.Stroke rehabilitation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domiciliary and day-hospital care[J].Age and Ageing, 2001, 30 (4) :303-310.

[4]FOLEY A, HILLIER S, BARNARD R.Effectiveness of once-weekly gym-based exercise programmes for older adults post discharge from day rehabilitation: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1, 45 (12) :978-986.

[5]KIM S, ZEMON V, CAVALLO MM, et al.Poster 105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s in a structured day program vs.a rehabilitation program[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13, 94 (10) :e47-e47.

[6]RANDSTRM KB, ASPLUND K, SVEDLUND M.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home rehabilit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lder persons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to describe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12, 34 (9) :779-787.

[7]PELLICANE AJ, MILLIS SR, ZIMMERMAN SE, et al.Calorie and protein intake in acute rehabilitation in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versus other diagnoses[J].Topics in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2013, 19 (3) :229-235.

[8]DAY A, WARD T.Offender rehabilitation as a value-laden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2010, 54 (3) :289-306.

腫瘤康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頸椎病,恢復期,康復指導,復發率

頸椎疾病是人體長期超強度的勞動或長期處于某種不良姿勢, 使頭頸長時間處于過屈過伸的靜力牽拉狀態引起頸背部肌肉痙攣, 累及胸鎖乳突肌、頸部斜角肌等肌群纖維受損[1]。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影響到附近的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和椎動脈結構, 造成頸椎內源性失穩。所以頸椎病的恢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需要患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使其長期、主動地進行康復鍛煉, 在提高物理治療有效率的同時也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的復發。2008年8月—2010年5月, 我科采用牽引、中藥熏洗、手法復位的治療方法配合一系列康復護理措施, 治療頸椎病446例, 取得了滿意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住院患者446例, 年齡19歲~75歲, 男269例, 女177例, 病程2個月~25年不等。均經X線片、CT或M R I檢查確診為頸椎病, 其中神經根型268例, 椎動脈型96例, 混合型42例, 脊髓型22例, 交感型18例, 平均住院21 d.上述病例均有典型臨床癥狀, 如:頸、肩及手臂疼痛、麻木、困脹, 頭頸部活動受限、僵硬、眩暈等。

2 康復指導

2.1 頸圍的正確使用

頸圍是頸部制動的有效用具, 它能限制頸部過度活動, 可以保護頸椎, 減少神經根的磨損, 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 有利于組織水腫的消退[2]。頸圍的大小可根據患者頸部的高度、周徑及頸椎病變情況而定, 復位后前半個月頸圍全天佩戴, 半個月后可酌情適當每天去掉2 h~4 h, 堅持佩戴1個月~2個月。佩戴期間還應注意:頸部勿過分活動, 睡覺時取下, 起床前戴好, 停止使用時應逐漸摘除, 使頸部有適應的過程。

2.2 功能鍛煉指導

(1) 左顧右盼。頭先向左旋轉, 眼向左后上方看, 再向右旋轉, 眼向右后上方看, 各轉8~12次。 (2) 仰首觀天。取站位或坐位, 兩手叉腰, 頭頸向上看天, 并逐漸增加幅度, 盡量向后上方看天, 注意呼吸均勻, 動作要緩慢。 (3) 項臂爭力:a) 取站位或坐位, 兩手于頭后枕部相握, 兩前臂夾緊兩側顳部, 頭頸用力左轉, 同時左前臂用力阻止, 項臂持續相抗片刻, 后放松還原, 然后做右側, 各8~10次, 吸氣時側轉, 呼氣時還原;b) 取站位或坐位, 兩手于頭枕部交叉, 頭頸用力后伸, 同時雙手用力阻止, 持續相抗片刻后放松還原, 吸氣時后伸, 呼氣時放松, 8~10次。 (4) 回頭望月。頭部轉向一側, 頭頂偏向另一側雙眼極力向后上方觀望, 如回頭望月狀, 堅持片刻, 進行對側鍛煉。 (5) 拔項法。頭頂向上伸展, 下頜微收, 雙肩下沉, 使頸部后方肌肉緊張用力堅持3 s~5 s, 每次10~15下, 以不疲勞為度。 (6) “米字操”。做米字操時身體要直立, 雙手自然下垂、挺胸、抬頭、目視前方、頸部向左側屈吸氣, 復原時呼氣, 再向右側屈, 下頜貼胸, 頸后伸到最大限度, 頭向左斜上方擺動至最大限度, 再向右斜上方擺動至最大限度, 配合呼吸。向左斜下方擺頭至最大范圍, 最后向右斜下方擺動至最大范圍, 整個過程就像頭部在寫一個“米”字, 頸部的鍛煉一定要和全身的鍛煉結合起來。 (7) 如果遇到下列特殊情況, 不宜做運動療法:發熱高于38℃以上者;靜息狀態下脈搏100次/m in以上者;收縮壓低于100 m m H g (1 m m H g=0.133 kPa) , 有自覺癥狀者;心功能不全, 伴有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難、心源性水腫、胸腹水者;近期內有心肌梗死者;嚴重心律不齊者;在安靜時即有心絞痛發作者。出現上述癥狀, 須待癥狀緩解后方可鍛煉[3]。

2.3 飲食指導

加強營養, 增加機體抵抗能力, 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指導, 如腎陽虛者多食溫補之品, 如:羊肉、豬肉、桂圓等;肝腎陽虛者, 多食清補之品, 如:山藥、鴨肉、牛肉、百合、枸杞等;一般患者可食胡桃、瘦肉、骨頭湯、黑芝麻等補肝腎強筋骨的食物[4]。

2.4 日常生活指導

(1) 頸部注意保暖, 避免涼水沖洗刺激; (2) 戒煙, 防止咽部刺激、感染, 有咽炎及時治療; (3) 避免頸部過度勞累, 勿長時間靠在沙發上或頭抵床頭看電視, 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 (4) 養成正確坐、睡姿勢, 即正襟危坐, 雙髖、雙膝屈曲90°, 雙前臂支在桌子上, 上身垂直。每天至少應保持3 h~5 h仰臥姿勢, 仰臥位睡眠時枕頭應放在枕后結節下, 其支點應位于頸后正中, 以襯托和維持頸曲, 側臥位時, 枕頭應放在耳下后方或下頜部, 切忌高枕或無枕睡眠, 枕芯應以透氣性好、質地柔軟、富有彈性的材料為佳, 如:蕎麥殼或綠豆殼等; (5) 養成正確洗漱姿勢, 臉盆不宜過低, 雙膝部微屈下蹲, 再稍向前低頭; (6) 復位后1個月內禁止舉大于5 kg的重物過肩, 禁止握大于5 kg的重物離地60 cm, 復位后重體力勞動時應佩戴頸圍。

2.5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癥狀及體征消失, 能從事正常工作且無不適;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 不影響正常工作, 但勞累后稍感不適;有效:癥狀及體征部分減輕, 不影響從事輕體力勞動和工作;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變或自行停止治療。

3 結果

446例頸椎病患者在恢復期給予康復指導后, 頸部功能恢復結果:痊愈率為66.36%, 顯效率為25.11%, 有效率為9.64%, 無效率為1.12%.

4 討論

頸椎病患者全身各部分肌肉因神經營養失調或疾病等原因, 可以發生不同程度的萎縮, 并引起肌肉勞損和肌肉筋膜炎等病變, 頸椎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肌肉等組織也可以發生無菌性炎癥反應, 缺少活動等使上述組織發生粘連和僵硬[5]。為配合有效的治療, 取得滿意的后期治療效果, 應用康復指導不僅能鞏固和提高療效, 還能預防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防止復發。

參考文獻

[1]王振國.頸椎病康復治療圖解[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195.

[2]岳二妞, 王海濤.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康復護理[J].中醫正骨, 2000, 12 (9) :567-568.

[3]李維萍, 胡道珍, 朱德舉.頸椎病治療中運動干預的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 (13) :2989-2990.

[4]張淑卿.護理規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199.

腫瘤康復范文第4篇

一、高血壓的概念及主要癥狀

(一)高血壓的概念。

高血壓是指由于動脈血管硬化而導致的以動脈血壓持續性增高為主要癥狀的一種全身性疾病,又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

(二)高血壓的主要癥狀。

早期高血壓癥狀不明顯,約有50%高血壓病人完全沒有癥狀,有時有頭暈、頭痛、耳鳴等癥狀。到了高血壓病中晚期,血壓持續增高,可出現眼底出血、心絞痛、腦中風、腎功能下降等并發癥,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二、高血壓的診斷與分期

(一)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收縮壓等于或大于18.6kPa(≥140mmHg)或者舒張壓等于或大于12.0kPa(≥90mmHg)。高血壓還可以按血壓升高的程度或高血壓主要受累器官的病變程度來進行分級診斷。

(二)高血壓的分期。

Ⅰ期高血壓無器質性改變;Ⅱ期高血壓至少存在左室肥厚、視網膜動脈扭曲等癥狀;Ⅲ期高血壓心臟、腦、眼底、腎等器質性損傷及功能不全,癥狀有心絞痛、腦卒中、視網膜出血、腎功能衰竭等。

三、影響高血壓的發病的因素

(一)遺傳。

高血壓不是遺傳病,但其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患病的可能性遠遠高于無家族史者。

(二)飲食。

攝入過多的鈉鹽是我國高血壓的主要因素,脂肪和飲酒與高血壓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吸煙。

吸煙的人患病的可能性遠遠高于不吸煙的人。

(四)體力活動。

長期缺少有規律的運動易增加高血壓發病的危險性。

(五)肥胖。

在高血壓患者中男子有約75%、女子約有65%是由于超重和肥胖引起的。

四、高血壓的治療原則和措施

(一)高血壓的治療原則。

要長期堅持治療,不能在癥狀有所好轉后停止治療。因為目前的治療手段只能緩解癥狀和延緩病變的發展過程,這可以通過保持低于140/90mmHg及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來實現。

(二)治療高血壓的措施。

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前者主要指減少飲食中的食鹽攝入量,控制體重,以及進行適合的有規律的運動。Ⅰ期高血壓可以以非藥物治療為主;Ⅱ期高血壓則以藥物治療為主,以非藥物治療為輔。

五、高血壓的體育康復機制

(一)運動時對血壓的影響。

運動產生的刺激能調整了大腦皮層及皮層下的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使血管產生擴張,使肌肉中的毛細血管擴張,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尤其是對舒張壓的降低有著較大的意義。運動還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肪蛋白的含量,這些都有利于減少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

(二)運動過程中血壓的變化。

在進行較長時間的全身性運動時,肌肉的毛細血管大量開放,可使外周阻力降低,此時可表現為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變化不明顯,有時舒張壓反而會下降。力量練習會對肌肉中的血管產生擠壓,從而增大外周阻力,使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明顯升高。一般而言,患者不適宜采用這些運動方式。

六、高血壓體育康復的鍛煉方法

主要形式應是有大量肌肉群參與的有氧運動,如步行、健身跑、自行車、游泳、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體育康復項目。

(一)步行與健身跑。

開始時速為70—90步/min (3—4km h),持續10分鐘以上,適應后再進行健身跑,健身跑時要精神放松,掌握好節奏并與呼吸相結合。運動時心率不要超過130次/min,運動后不應出現頭暈、心慌和明顯的疲勞感。

(二)太極拳與太極劍。

其動作柔和,肌肉放松且活動幅度較大,運動時要求思緒寧靜,所以對降低血壓有很好的作用。

(三)氣功。

以放松為好,適宜采用較大幅度、張弛有序、上下肢都參加的動作,不宜長時間進行等長收縮。

七、高血壓體育康復運動的強度、時間與頻率

(一)運動強度。

以40%—70%攝氧量儲備或心率儲備的強度時降低血壓的適宜運動強度。

(二)持續時間。

以30—60分鐘為佳。

(三)運動頻率。

每周訓練3—7天能取得降壓的效果。由于一次運動后的血壓降低能夠持續數小時,因此堅持每天訓練可以有更佳的效果。

八、注意事項

(一)做好運動前全面的身體檢查。

1.患者如果安靜時收縮壓大于200mmHg或舒張壓大于110mmHg,不要參加運動訓練。2.抗阻訓練中應避免屏氣動作。3.有血壓升高跡象的患者(如血壓大于160/100mmHg),在進行有氧訓練前應有藥物治療。訓練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這可能會使他們減少其降壓藥的服用劑量。

(二)最好有專業體育康復師的指導。

高血壓患者的體育康復運動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遵從專業醫師的指導,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段和運動頻率,遵循循序漸進、全面性、系統性的訓練原則,做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如若沒有專業醫師的指導,則自身一定要掌握一定的體育康復知識與注意事項。

九、結語

世界高血壓聯盟(WHL)通過多種方式,對13.5萬人身體健康狀況與參加體育活動情況的關系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血壓與健康狀況呈反比: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者的血壓普遍低于不常參加體育活動者,健康狀況也優于后者。因此WHL建議,體育鍛煉應該在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中得到關注和提倡。由此可見,高血壓患者完全可以通過參加體育鍛煉來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但是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務必遵循相關的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1]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0.

[2]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2.

[3]鄧樹勛, 王健, 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李洪茲.運動與健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5]姚鴻恩.體育保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腫瘤康復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 我院足月自然分娩初產婦518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260例, 對照組258例。觀察組年齡26~34歲, 平均 (28.2±2.4) 歲;對照組年齡25~33歲, 平均 (27.8±2.6) 歲;排除患傳染病、感染性疾病及皮膚病;嚴重的心、腦、肺、腎功能不全者;嚴重的神經、精神疾病的產婦。2組產婦一般情況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觀察內容

產婦產后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乳汁分泌時間、首次排尿時間。觀察產后乳房脹痛、腰酸背痛、會陰墜痛、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情況。2組觀察指標、測量方法與工具、課題實施人員均一致。

1.3 方法

對照組分娩后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后2h采用“普林格爾”行子宮復舊治療。將體穴能量傳輸的黑色面涂上耦合劑, 分別置于骶部2側, 緊貼后固定好, 開機選擇相應程序能量鍵使能量逐步增大至產婦可耐受最大強度持續25~30min, 每日1次。比較2組產婦產后24h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乳汁分泌時間和量、首次排尿時間, 并做好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分析, 計量資料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1) 觀察組子宮復舊優于對照組 (P<0.01) 。2組子宮復舊情況見表1。 (2) 產后2組并發癥情況:觀察組260例產后出現乳房脹痛8例、腰酸背痛33例、會陰墜痛9例, 無發生尿潴留者;對照組258例產后出現乳房脹痛26例、腰酸背痛115例、會陰墜痛32例、尿潴留5例;對照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 (P<0.01) 。

3 討論

“普林格爾”根據產婦產后主要身體變化, 運用現代科學手段, 針對婦女產后身體主要器官, 包括子宮、卵巢、盆底、乳房、形體等進行全面主動的健康恢復治療。首先通過電流脈沖, 刺激穴位原理, 可有效恢復肌肉筋膜緊張度和彈性, 加快子宮復舊, 減輕術后疼痛, 減少出血, 促進腔內血液循環, 減少并發癥發生, 縮短自然恢復時間;其次可興奮乳房神經肌肉組織, 使肌肉組織有節律地快速運行,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刺激腦垂體促乳素分泌。

催乳、通乳日益受到產科醫務人員關注和重視。產后最初幾天不進行充分有效的母乳喂養, 將直接影響母乳喂養的成功[2]。“普林格爾”其乳腺專用貼片作用于整個乳房, 刺激乳腺組織, 乳房部位的血液循環和腺管暢通, 保證了乳房良好泌乳條件, 使產婦泌乳提前, 奶量充足, 能防止和消除乳房脹痛、乳汁淤積, 使產婦有舒適感, 減少因泌乳少而引起的焦慮情緒, 對乳腺管有疏通作用, 促進乳汁分泌, 提高母乳喂養率;排除淤積乳汁, 預防乳腺炎發生。本組觀察組產后乳汁分泌時間<4h達256例,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 “普林格爾”能促進乳汁分泌、使產后乳汁提早分泌, 提高純母乳喂養率。因分娩時胎頭壓迫膀胱, 尿道周圍組織腫脹、瘀血, 致使產婦對膀胱脹滿敏感度降低, 加之產后膀胱壁松弛和腹壁緊張度減退以致排尿減弱;或因會陰側切、裂傷和水腫致外陰疼痛不敢用力排尿[3], 所以易出現排尿困難和尿潴留。若產后6~8h還不能自解小便, 應積極采取措施, 協助排尿以免發生尿潴留。“普林格爾”可通過電腦調控使盆腔肌肉和筋膜及膀胱壁肌肉產生節律性運動, 達到及時排尿效果。本組觀察組無一例發生產后尿潴留, 證明“普林格爾”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減輕膀胱充血水腫, 促進膀胱恢復, 促使產婦產后盡快恢復排尿的功能。

妊娠后隨著子宮增大, 腰椎向前彎曲, 改變了腰椎各小關節結構, 使腰部部分肌肉、筋膜和韌帶等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形成慢性勞損;妊娠后期腹內臟器上移, 而分娩時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出現松弛, 牽拉腹膜, 造成腰痛。受雌激素影響, 孕期韌帶關節松弛, 關節穩定性減弱, 也會出現腰酸背痛。“普林格爾”能使腰骶部及全身肌肉完全放松, 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緩解過度緊張肌肉, 減輕產后疲勞疼痛;使松弛肌肉結締組織運動起來, 使脂肪分子分解, 恢復彈性。

“普林格爾”能促進乳汁分泌、促進子宮復原, 減少產后出血、減少尿潴留發生、減輕產后疲勞及疼痛, 提高產科服務質量, 值得在產科病房中推廣使用。

摘要:目的 探討“普林格爾”產后康復儀對產婦減少產后出血、促進乳汁分泌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518例自然分娩的健康產婦隨機分觀察組260例、對照組258例, 觀察組產婦采用產后常規護理, 并給予“普林格爾”產后康復儀進行康復治療, 對照組則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對比2組產婦的產后康復情況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婦產后24h陰道出血量、子宮底高度、乳汁分泌的時間、首次排尿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1) 。對照組產婦產后乳房脹痛、腰酸背痛、會陰墜痛、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 (P<0.01) 。結論 “普林格爾”產后康復儀可預防和治療產婦腰背酸痛、乳房脹痛、缺乳、尿潴留、便秘、減少產后出血, 促進子宮復舊、恢復體力、消除疲勞, 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關鍵詞:產后,產后康復儀,康復

參考文獻

[1] 何海燕, 唐少玲, 林曉躍.普林格爾電腦治療儀在產后康復干預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 2008, 24 (6) :978~979.

[2] 羅海燕.920例產婦早期母乳喂養情況調查分析[J].現代醫院, 2007, 7 (11) :155~156.

腫瘤康復范文第6篇

1 乳腺超聲圖像腫瘤特征

根據Stavros標準, 乳腺超聲圖像腫瘤特征分為兩類, 一類是用常規的超聲成像診斷儀器可以測量到的, 這5個特征有:乳腺超聲圖像紋理、腫瘤幾何形狀、邊緣鋒銳程度、腫瘤圖像亮度特征和聲波回聲特性。后2個特征是使用新的超聲成像技術———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才能檢測到的特征:腫瘤形狀是否隨外界壓力而改變和鈣化特性。超聲彈性成像系統可以在一次顯像中同時顯示正常超聲成像和彈性成像兩種圖像并用于對照, 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準確性。

2 乳腺超聲圖像腫瘤特征提取

乳腺超聲圖像紋理特性、腫瘤幾何形狀和超聲波回聲特性是乳腺癌良性和惡性的診斷最主要的依據, 同時也是乳腺腫瘤最基本最可靠的特征。因此, 該文主要介紹上述3個特征的提取。

2.1 腫瘤紋理特征提取

腫瘤圖像分割是特征提取的第一步。根據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 分割子圖像大小應為包含整個可疑腫瘤區域的最小矩形, 以保證筆者可以提取出整個腫瘤所有的醫學特征。紋理特征提取分為空域提取和頻域提取??沼蛱崛∮址譃橐浑A統計特征和二階統計特征。

空域提取腫瘤紋理特性時, 筆者需要注意腫瘤圖像的灰度值和像素之間的距離d。根據圖像處理技術, 空域特征提取需要考慮被提取對象超聲成像的窗口大小。窗口的大小直接影響提取的結果。如:窗口過大時, 腫瘤微小的紋理特征無法計算, 窗口過小時, 不能涵蓋整個腫瘤的紋理特性, 從而使筆者統計的結果毫無意義。新一代的技術自適應量化技術, 可以根據對象的統計函數特征, 自動調整灰度級, 從而使我們的提取更加合理。

頻域提取具有一定的優勢, 特別是由于快速傅里葉變換方法FFT算法的提出以及高效率的DSP芯片的開發利用, 使筆者的分析更具有實時性。然而, 基于傅里葉變換的頻域分析更適合對圖像的周期特性進行分析, 對很多其他咋空域很難檢測的特征, 如兩個周期模式間的差別等也非常有用。

2.2 腫瘤幾何特征提取

根據Stavros博士的研究, 良性腫瘤幾何形狀一般比較規則, 近似圓形或者橢圓形, 而惡性腫瘤的幾何形狀則呈現不規則的狀態。因此, 腫瘤的橢圓相似度也成為判別腫瘤惡性或者良性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 由數學知識可知, 圓是橢圓的特例, 因此筆者計算出橢圓的離心率e, 自然得出圓的相似度。腫瘤幾何特征的提取的第一步就是計算出腫瘤輪廓的最佳擬合橢圓。此外, 橢圓相似度, 腫瘤的方向角, 腫瘤形狀緊湊度, 腫瘤的深寬比, 均是判別腫瘤良性或惡性的有效特征。

2.3 腫瘤后回聲特性特征提取

腫瘤后回聲特征之所以能成為腫瘤特征提取的重要部分, 是由于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不同的后回聲特性:惡性腫瘤一般具有腫瘤后回聲陰影, 而良性腫瘤一般會呈現回聲增強現象。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組織的存在如庫伯韌帶、瘢痕、纖維組織、異物等, 也會造成不同的特征陰影。因此, 在提取腫瘤后回聲特性時, 要注意上述組織的影響。

在提取特征時, 需要3個32×32個窗口:腫瘤正下方, 同一深度腫瘤左、右兩側, 然后根據這3個評估窗口定義腫瘤后回聲特性特征度量———最小邊差異 (MSD) :

MSD=min (Ap-A1, Ap-Ar) , 式中, Ap、Al、Ar分別為腫瘤正下方、左邊、及右邊框內的灰度平均值。

3 基于SVM的乳腺腫瘤分類

3.1 SVM基本理論

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 中文名稱為支持向量機, Vapnik等人在多年研究統計學習理論基礎上對線性分類器提出了另一種設計最佳準則。它由淺入深, 從線性可分, 然后擴展到線性不可分的情況。支持向量機在很多模式識別問題中表現出許多優勢, 如最小樣本問題、非線性問題、高維數和局部極小值等。支持向量機在腫瘤分類中的研究已經成為繼神經網絡之后新的研究熱點。因此, 把它作為乳腺癌良性和惡性分類器是非常實用的。

3.2 線性可分類

SVM是從線性可分說起的, 設ω1, ω2, 是待分的兩類, 所求的最優分類面ωχ+ω0=0應滿足: (1) 能夠無間隙徹底將ω1, ω2分別開來, 最優分類面上不存在其他不可分點; (2) 最優分類面與其各自空間的支持向量之間的距離d相等; (3) 分類平面在所有滿足特性 (1) (2) 的分類面中, 與支持向量的距離d是最大的。

3.3 線性不可分類

對于線性不可分的情況, 通過使用非線性映射算法將低維輸入空間線性不可分的樣本轉化為高維特征空間使其線性可分, 從而使得高維特征空間采用線性算法對樣本的非線性特征進行線性分析成為可能。這種情況屬于下面三類中的一種: (1) 向量位與分離段外, 這些點滿足不等式yi (ωχr+ω0) ≥1; (2) 位與分離段內且被正確分類的向量, 滿足不等式0≤yi (ωχr+ω0) <1; (3) 錯位分類的向量, 這些點滿足不等式yi (ωχr+ω0) <0。

這種情況需要根據Mercer定理來找到最優的分類平面:令x∈Rn和映射Φ, x→Φ (x) ∈H, 其中H是歐式幾何空間。內積運算表示為:∑Φr (xi) Φr (xj) =K (xi, xj) , 式中, Φr (x) ———x的映射Φ (x) 的r分量;K (x, z) ———滿足∫K (x, z) g (x) g (z) dxdz。對任意g (x) , x∈Rn, 有∫g (x) 2dx<∞。也就是說, 任意滿足上述條件的K (x, z) 都存在用K (x, z) 定義的內積空間。這樣的函數也稱為核函數。

4 結語

該文根據Stavros標準, 對乳腺腫瘤的幾個重要特征:乳腺的紋理特征、腫瘤的幾何特征、腫瘤后回聲特征等作了簡單的描述, 并提出了用支持向量機SVM來對我們提取的特征經行腫瘤良性和惡性的分類。根據特征提取和腫瘤分類, 結合計算機技術制造出的計算機超聲圖像輔助診斷系統, 可以在一定程度是避免人為的主觀因素和人為的模糊性, 從而使乳腺腫瘤的診斷更加可靠。

摘要:現有的乳腺早期檢查工具乳腺X射線成像, 會導致大數量的假陽性。乳腺超聲圖像輔助補充診斷乳腺X射線成像檢查, 使其結果更加可靠。然而, 超聲圖像的閱讀需要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而且診斷結果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給檢查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的主觀因素。因此, 該文提出了最能體現乳腺腫瘤惡性和良性的典型特征, 并對腫瘤的良性和惡性經行了分類。

關鍵詞:乳腺超聲圖像,特征提取,腫瘤分類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Breast Cancer Facts&Figure, 2006.

[2] K.Bovis, S.Singh, Fieldsend J., Printer C.Identification of Masses in Dig-ital Mammograms with MLP and RBF Net[J].IJCNN2000, 2000, 1:1342-1348.

[3] Chen SC, C.Y, Su CU.Analysis of sonographic features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of different size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4 (33) :188-193.

[4]任樹軍, 阮秋琦, 李玉, 等.基于各項異性擴散方程的超聲圖像去噪與邊緣增強[J].電子學報, 2005 (33) :1260-1270.

[5]吳君, 賀超, 趙興友, 等.基于超聲圖像的紋理特征分析算法的應用[J].生物醫學工程研究, 2007, 26 (2) :166-169.

上一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范文下一篇:九年級教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